1981-02-22

第 1 版

1. 美刊文章《暴风云笼罩着苏共党代表大会》

说苏领导人在二十六大上可夸耀的事情几乎没有多少。他们面临着国内经济状况令人沮丧、国际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危险局面。俄国的前景似乎是暗淡的    【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二月二十三日一期刊登罗伯特·马丁发自莫斯科的报道】题:暴风云笼罩着苏共党代表大会(原编者按:每隔五年,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就把国家的情况向广大群众汇报一次。而这次,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可以告诉群众。)    正当苏联领导人准备召开苏共二十六大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国内经济情况日益令人沮丧,国际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危险局面。    克里姆林宫的对外政策和国内的困难以前很少这样交织在一起。党的官员们正在想方设法同他们的宣传密切配合,以向二月二十三日出席党代会开幕式的五千多名代表发表一些令人振奋的讲话。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克里姆林宫面前摆着一份包括一些重大问题的议程表——危机威胁着波兰和阿富汗的共产党政权,工业生产不足,石油日益短缺的前景,再次歉收会造成经济的不景气。    仿佛那些还不够,苏联领导人还必须同里根以及同一个奉行强硬的对外政策的新的美国政府打交道。由于里根发誓要增加防务开支,由于美国建议在西欧部署中子武器以及美国指责苏联参与国际恐怖活动,勃列日涅夫主席及其在十四人的政治局里的助手感到心慌意乱。    苏联领导人似乎相信同里根交往也许比同卡特总统打交道难办一些。代价令人吃惊。在入侵阿富汗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实行的禁运和莫斯科在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在穆斯林国家——的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给苏联领导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他们原先没有预料到入侵阿富汗要付出这么高的代价。    在看来可能出现连续第三次歉收的情况下,苏联人极想得到美国的饲料粮食。不景气的苏联经济、特别是产量赶不上需求的石油工业需要西方的技术,可是现在西方的技术禁止输出。    然而,克里姆林宫并没有表现出它很快就会放松对阿富汗的占领。    波兰问题可能成为一个令人更加担忧的长期问题。    波兰一场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正在威胁着共产党对这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控制。    但是,波兰共产党不顾俄国、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施加的强大的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继续对群众提出的实行基本的经济改革以及同新工会和罗马天主教会分享政治权力的要求作出让步。    这是莫斯科所十分讨厌的。然而,苏联人又担心直接干涉波兰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可夸耀的事情几乎没有多少。党领导人可以在这次党代会上夸耀的在国际上所获得的令人信服的成就几乎没有多少。预料不会有中国代表团出席党代会,这突出表明共产党国家之间存在的深刻分歧,突出表明美国、中国和日本之间正在日益形成的非正式联盟。预料,西欧共产党还将提醒苏联人,俄国不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无可争议的领头人了。    年老的克里姆林宫领导集团在国内面临的形势恐怕也是同样不妙的。由来已久的经济和社会弊病同一九七六年召开党代会时一样,并没有更接近于得到解决。    上层的共产党人希望再作一次尝试,通过实行苏联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的五年计划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最新计划提出的只是不高的经济目标。    古老的克里姆林宫堡垒内部的大会堂已经准备就绪。    特殊商店也同样如此,那些商店通常只对莫斯科的权贵开放,代表们将可以在那些商店里廉价地购买到稀有和高质量的商品和进口货。选举领导人。在党代会闭幕之前,将通过选举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来重新确定党的最高领导集团,中央委员会产生之后再选举政治局及其总书记——勃列日涅夫。    虽然官方持乐观态度,但是,俄国的前景似乎是暗淡的。苏联领导人意识到他们的军事力量。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世界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世界。他们知道,他们给这个国家加上沉重的军费负担将继续削弱克里姆林宫满足苏联人民需要的能力。

2. 里根将于三月中旬访问加拿大

【法新社华盛顿二月十八日电】白宫今天宣布,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将在三月十日和十一日对加拿大进行正式访问。    这次访问将是他在一月二十日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在渥太华,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助手说,虽然接待里根总统访问的详细计划还没有制订出来,但是美国总统很可能将在加拿大议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说并将同特鲁多会谈。

3. 加拿大前驻苏大使福特谈苏联情况

认为苏联与波兰不同,即使有什么变化,那肯定是来自上层。由于苏目前在国内外都碰到一些问题,二十六大不会开得圆满    【美国《新闻周刊》二月十六日一期刊登加拿大前驻苏大使罗伯特·福特答该刊记者贝尔问】    贝尔:根据你对苏联想法的了解,你是否认为克里姆林宫把波兰的挑战看成是真正的威胁?福特:波兰发生的事与苏联关于一个共产党国家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观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许多波兰人认为,只有实行经济改革才能改善现制度。但是勃列日涅夫政权甚至拒绝考虑实行经济改革。这使人想起了捷克的事,在那里经济改革立即导致了要求实行政治改革。    问:波兰发生的事也会在苏联本国发生吗?    答:我认为不会,因为俄国人是冷漠的,而且那里的制度运转的方式也不同。即便是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么肯定来自上层,而不是来自基层。    问:即将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是否将使勃列日涅夫主席体面地隐退?    答:照理说这次代表大会应当为勃列日涅夫一生的工作树碑立传。麻烦的是,现在要这么做的时机最不合适:阿富汗和波兰的问题也许需要在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就作出决定。其次苏联的农业和工业生产率也存在一些问题。除此之外现在还难于解释在里根总统发表了强硬的反苏讲话之后在缓和问题上采取的新姿态。这些事情都不会使二十六大开成一次非常圆满的大会。

4. 莫斯科克格勃总部附近发生爆炸事件

【美联社罗马二月十九日电】意大利两家主要报纸今天报道,一名苏联红军上校星期一(十六日)因他的小汽车在莫斯科克格勃总部附近爆炸而丧命,他的汽车显然是被炸弹炸掉的。    米兰的《晚邮报》(意大利最大报纸)和都林的《新闻报》在头版刊登其驻莫斯科记者的报道说,这位上校的司机也被炸死,第三人可能也被炸死了。    两家报纸都提到,这起事件是在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即将在莫斯科开幕的几天之前发生的,这位上校可能是克格勃的人。    《晚邮报》记者维托利奥·祖科尼说,有关这次事件的消息是通过「许多目击者」获得的。    他说,上校的伏尔加牌黑色小汽车停在格尔斯金广场附近,苏联秘密警察和情报机关的总部也就座落在这里。有个送信人走到汽车跟前,把一个包裹递给了司机。    消息说:「几分钟以后,上校从克格勃总部走出来,同另一个人一起上了汽车。当小汽车在基洛夫大街上行驶了几百码以后,上校在车里打开包裹,顿时发生爆炸,小汽车被毁——据警方对事故的推论和一些目击者对我们所说的情况都是如此。    两家报纸的报道猜测,这次爆炸事件可能是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穆斯林极端分子或无政府主义者干的。    【法新社莫斯科二月十九日电】苏联当局今天否定了这里流传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某官员的小汽车最近在克格勃秘密警察总部附近爆炸,司机和一个乘车人被炸死。    但是一位警方人士今天对法新社记者承认,「第六十八派出所管辖区确实出了事。」

5. 越南内阁又有三个部门的头目易人

【法新社香港二月二十日电】据越通社报道,越南政府今天进行了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内阁改组。    代理主席阮友寿签署了一项命令,任命段仲传为国家物价委员会主任,原任这个职务的是阮维嘉。阮维嘉取代陈养任国家银行行长,陶善诗接管了阮寿真的劳动部长职务。    没有说明这次内阁改组的原因,但是观察家们认为,河内正设法提出一批新的领导人来处理这个国家感到苦恼的许多问题。

6. 路透社报道:巴基斯坦学生继续示威

【路透社伊斯兰堡二月十九日电】今天,学生继续骚乱和举行反政府示威活动,一支帕坦族武装民团——边境保安团部队在伊斯兰堡及其姊妹城拉瓦尔品第巡逻。这显然是显示力量,防止再发生骚乱。内政部长马哈茂德·哈龙对记者说,这些民团人员是用以保护外国使团的,在“目前的局势”中并无他们的任务。    昨天拉瓦尔品第又发生了反政府的暴力行动。    政府昨晚下了命令,这两座城市的高等院校从今天起不定期关闭。

7. 卡尔迈勒赴苏参加苏共二十六大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二月十八日电】有消息说,苏联扶植的阿富汗主席卡尔迈勒今天乘飞机去莫斯科,留下他的军队处于最高度的军事戒备状态来保卫他的政权。    莫斯科控制的喀布尔电台说,卡尔迈勒是应苏共中央的邀请去莫斯科参加党的第二十六大的。    电台说,卡尔迈勒及代表团从喀布尔机场动身,但是没有报道阿富汗主席在最近几个月中第二次访问莫斯科的行程。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军方负责人希望,实行的戒备状态将防止发生为纪念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城市发生的反苏起义一周年而可能举行的示威活动。    【法新社莫斯科二月十九日电】此次苏共党代会为这次访问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喀布尔代表团将有几天的时间讨论阿富汗危机最近的发展情况。

8. 路透社报道:匈一贸易代表团将访台

【路透社台北二月二十日电】台湾纺织业联合会今天说,一个匈牙利代表团将于三、四月间访问台湾,商谈购买价值一千万美元的纺织品和服装事宜。    一位官员说,这次访问是台湾自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在布达佩斯成功地举行了纺织品和服装展览会(这是在东欧举行的第一次这样的展览会)的结果。

9. 印工商联主席莫迪在台北说印度愿同台湾进行直接贸易

【法新社台北二月二十日电】据正在这里访问的一个印度贸易代表团的团长说,印度已经改变了对台湾的态度,愿意两国之间进行直接贸易。    印度工商联主席莫迪说,印度政府现在不限制台湾产品的直接进口。    过去几年中,台湾产品只能通过第三国进入印度。    莫迪是一个由八个人组成的印度贸易代表团的团长。这个代表团是本星期二(二月十七日)到达这里进行三天访问的。它是印度近几年来访问台湾的第一个代表团。该代表团已于今天离开这里去汉城。

第 2 版

1. 日本纪闻之二:“富士山式经济结构”的缩影

日本的企业之间,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宁愿保持互相依存、互相竞争的关系,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协作生产,这样做他们感到更为有利    在日本经济的现代化中,“经济合理性”是企业的灵魂。追求“合理性”,首先是结构合理。日本大中小企业互相竞争、互相依存的关系,被他们认为是最合理的经济结构。    日本人用“富士山”的形象来比喻日本经济结构的形态。站在山顶上的是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居于山腰及宽广底层的,是庞大的中小企业群。它们一方面保持着温情脉脉、彬彬有礼的“绅士关系”;一方面又随时准备把对方抛弃。日本企业家认为这是正常的。    在福岛县,我们访问了“东北宗形电器公司”,从日本大中小企业的纵向联系中,透视了“富士山式经济结构”的缩影。    “乐声牌”(nnational)录音机,尽人皆知它是松下电器公司的宠儿。日本松下这个“家用电器王国”,总公司设在大阪。而在远离大阪的福岛市蓬莱町,我们却发现松下的“乐声牌”录音机,从许多零部件制造到外壳成型和最后组装,竟是由这里的一个独立于松下之外的“东北宗形电器公司”的工厂完成的,销售用松下的牌子,松下也毫不含糊地把它作为自己的产品。    好奇心驱使我们向宗形厂总务部长平川宪甫先生连连发问。由于这个厂对中国的态度友好,现在还正在培养来自天津的研修生,因此我们的问题都是硬邦邦地直来直去。我们的坦率不断引起主人的笑声。    “贵厂是松下电器公司的分公司吗?”    “不是。”    “贵厂有没有接受松下的投资?”    “没有。”    “那么,贵厂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牌子,而要用松下的商标?”    “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销售系统,而松下在国内外有四通八达的销售网。”    平川先生是位精明能干的中年人。他用自信的语调表明,他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一面讲了宗形厂为什么甘当松下“配角”的理由,一面又自豪地介绍了他们厂技术的高超。他说,东北宗形电器公司是个独立经营的企业,有七百多名职工。它的总公司在大阪。两处一共有资本金二亿七千万日元,每年的销售额为二百二十亿日元。由这两个厂生产或组装,而用松下的商标,并由松下销售的家用电器,除录音机外,还有一部分收音机、立体声电唱机和电视机。    平川先生带领我们参观了车间,特别介绍了这个厂引以自豪的金属模具制造技术,以及塑料制品成型和涂料技术。这几门技术确实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一条流水作业线上,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加工向美国出口的十八英寸立体声彩色电视机的外壳,只经过一道热印刷工序,那褐黑色的塑料在瞬息之间“面目全非”,酷似用上等天然木料制成的外壳。许多先进国家的电器工厂慕名前来进行技术交流。我国天津市塑料工业公司的九名研修生也在这里学习。    看到了他们的一些先进技术,我们又增加了疑问。因为我们只有中国的生活经验。在中国,由于某些地区和部门不重视专业化协作,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有些大厂总想包揽一切,把别人一切先进的东西都并在自己的名下;有些小厂总不愿给大厂当“配角”,不愿搞专业化协作。我们想,在中国这样的制度下,都存在着这种不自然的关系,那在日本有什么理由不存在呢?宗形厂和松下之间的关系是否还有别的奥秘?    “既然你们有独一无二的技术,难道就不想利用这个优势来创自己的牌子?”我们继续提问。    在场的日本朋友又笑了。平川先生说: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技术有独到之处,产品有自己的特点,这都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事实上,在日本象我们这样的工厂还有许多。松下电器公司采用合同制和其他形式,把一千二百多家中小企业组织在它的周围,成为它的协作工厂。大家开展竞争和创新活动,争取大企业增加订货,这种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依存的结构,可以说是日本企业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    宗形电器公司的产品能用松下公司的商标,交由松下公司销售,是有条件的。它接受松下的技术指导和工艺监督,以保证质量;产品不合格,松下可以不收购。象松下所有的协作厂一样,它独立经营,它的亏损松下概不负责。两个企业间的协作关系,用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经常有些变化。宗形电器公司根据合同生产的产品,松下负责包销。    双方都很重视信用和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违反合同的情况是很少的。为了在松下协作体系中保持自己优越的地位,宗形公司七百多名职工中,有一半人从事技术工作。    有趣的是,东北宗形电器公司下面还有二十五个承包厂,分别为它制造模具和组装产品。其中最小的一家承包厂只有五个人。这些小承包厂也都是独立经营的,宗形厂派人去那里指导技术,并借部分设备给它们使用。在质量、交货时间和成本价格上,宗形电器公司对承包厂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也许是“资本主义大鱼吃小鱼”这类固有的概念在我们头脑里发生影响,我们又一次问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把这些小承包厂变为你们的车间?”    “没有。我们尊重这些小企业。它们也有独特的技术。由它们独立经营,灵活性大,成本低,效率高,我们可以‘共存共荣’。”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意识到,日本的企业之间,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宁愿保持互相依存、互相竞争的关系,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协作生产,这样做他们感到更为有利。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们议论开了: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于我们按照经济合理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工业,不是没有意义的。目前,国内有些地方的自行车、缝纫机等轻工产品虽一再增产,仍然供不应求,工厂拥挤不堪;而有些厂房宽敞、设备条件很好的企业,却因为产品质量不高而卖不出去,消费者有意见。如果参考日本的做法,在一个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的工厂周围,组织一批协作厂,大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生产名牌优质产品。这样做,岂不是更为有利?

2. 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九日)

品名伦敦市场(英镑/吨)线材坯782标准锡5,925铅302锌320铝637镍2,790

3. 冈孝说中国总的趋势是令人鼓舞的

中国领导人看来能够使全国人民跟着他们走。没有谁能代替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党的领导看来真正决心要进行将深入到党的结构内部的改革。中国前途取决于领导对经济管理得怎样。决定中国在八八十年代出现什么情况的因素将是中国自己内部的情况如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月十三日刊登该报记者冈孝发自北京的文章】和我并排走着的一位热情的年轻共产党员说,“当我们思考中国时,大多数较年轻的人有两种观念。一种观念是,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另一种观念是,中国是一个国家。我们的所有批评、怨恨和失望都是针对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国的。但是,当我们想到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时,我们只有好感和热爱——对我们的过去感到自豪,对我们的将来抱有希望。”    这次谈话,就象自从我来到中国以后进行的大多数最有趣的谈话一样,是在一个公园里进行的。    另一位中国青年——不是党员——说,“我同意我们的领导人确定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努力工作,以便我们能在本世纪末达到每人每年一千美元收人的水平,就象我们的领导人对我们所说的那样。    “但是,如果说目标是提高生活水平,那么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搞得要好一些。难道我们不应该至少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方面进行研究吗?”    全中国的年轻人都正在思索、渴望、等待和判断。    同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以及一些年岁较大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交谈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尽管经历了十年混乱,中国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他们的国家、它的宗旨和目标以及最能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方法抱有一种比较认真的探究的心情。这种心情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领导人必须认真对待自己人民的希望与担心、疑惑、犹豫、怀疑和直截了当的看穿一切的情绪。这也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如果赵紫阳总理、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和副主席邓小平,能设法动员起我的第一个朋友所谈到的大多数中国人对“祖国”仍然怀有的深深的爱之情的话,那么他们有可能获得成功。    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国是贫穷的,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它背着人口过多、住房困难和就业困难的这些十分沉重的包袱,知道它需要进行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才能把事情弄好。    中国领导人已答应进行彻底的体制改革:制定新党章,制定新宪法,废除个人迷信和终身担任领导职务的制度,使较年轻和有技术本领的人出任职务,在作决定之前各级进行更多的民主讨论,举行较有意义的选举,司法在更大的程度上独立。    我的朋友认为,除了共产党继续执政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他本人仍然寄希望于共产党,认为如果要在全中国实行改变,必须先从党内开始。    取消或推迟许多建设项目,表明最高层正在重新考虑中国的现代化计划的轻重缓急问题以及使雄心勃勃的目标与现有的实际力量相称的必要性问题。决定中国在八十年代出现什么情况的因素将是中国自己内部的情况如何,而不是同苏联的争吵和同不断更迭的美国政府的关系的起伏。    迄今,总的趋势是令人鼓舞的,尽管中国领导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就总的方向而言,中国领导人看来是能够使全国人民跟着他们走的,虽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和批评。尽管中国共产党的威信严重下降,但是看来没有谁能代替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党的领导看来是真正决心要进行将深入到党的结构内部的改革的。    中国眼前的前途将取决于领导对经济管理得怎样——对于现在在大城市中已达到百分之十五的通货膨胀采取什么办法,他们在开辟新的就业机会方面取得多大的成功,他们是否使农村中出现的小块繁荣地区扩大开来,他们是否能解决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方面不平衡的状况,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否能使农民和工人都鼓起干劲来生产更多的东西,而不要求使当前的物质报酬的提高超过适当的程度。    这个计划他们是不能强迫全国人民接受的。他们也可能说服规劝。但是最终,他们的成败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同胞——作为个人和集体——响应的程度如何。只有一个由于认识到严峻的事实而抱定奋斗目标的社会才能拯救中国,中国领导人是懂得这一点的。    这就是我的朋友强调指出的祖国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

4. 香港《天天日报》报道《深圳商业发展大有可为》

【香港《天天日报》二月九日报道】题:深圳商业发展大有可为,稳定了投资者信心    自从深圳成了经济特区之后,商业的发展正不断在增长中,对海外的投资人士已稳定了信心。深圳市商业系统物资交流会自元旦揭幕以来,顾客络绎不绝,成交活跃。据不完全统计,至上月中旬为止,零售及洽谈签约成交金额共达一百一十五万五千多元,平均每天约有四千人次前来参观、购物。    这次展销的商品有腊肠、腊肉、蛋品、各种酒类、各式罐头、糖果饼干、面包饮料、五金交电、音响器材、日用百货、国产手表、针织布料、大小成衣、塑料制品、深圳特产、进出口物资等等,品种繁多,货色齐全。    交流会接待了来自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和本省始兴、新会、电白、和平、惠阳、东莞等县以及茂名、江门、海口等市的三十多个单位前来洽谈生意的人员。    他们洽谈贸易、签订合同选购一大批价值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元的物资。象四川省同信托公司订购的货物就值二十多万元。深圳市信托公司是由九龙海关和深圳市旅游进出口服务公司提供较为优厚的货源的,这次与外地签约成交金额高达四十九万元。零售商品中最畅销的是香烟,三角牌电饭煲、上海牌和美加净牙膏、天府花生等。交流会还从南海产区调运适时蔬菜、瓜果,如菜芯、莲藕、慈菇、马蹄、岭南木瓜等,方便群众选购。已反映出发展商业前景乐观。

第 3 版

1. 巴西报纸报道:《拉丁美洲大学生增加》

【巴西《圣保罗州报》十二月十日消息】题:拉丁美洲大学生增加    在整个拉丁美洲,1960年到1977年间,大学生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546,000人增加到4,276,000人。估计到2000年,这种增长趋势会持续下去,大学生人数将在1,200万到1,800万之间。目前,巴西是高等学校入学率超过18岁到23岁人口10%的9个国家之一。巴西的入学率是10.1%。    这些情况是拉丁美洲大学教育改革和完善研究小组主席路易斯·曼努埃尔·佩纳尔维教授昨天提供的。该机构在教育部和联邦教育委员会的合作下,正在巴西利亚召开第四次会议。    据这位专家说,海地的高等学校入学率最糟糕,为0.6%。其次是危地马拉,为3.5%,洪都拉斯,为4.7%。目前,阿根廷的入学率要比平均指数高得多,占18岁到23岁人口的23%。    佩纳尔维教授还说,注册人数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爆炸性增加,还决定了教师人数的大量增长。在整个拉丁美洲,教师人数从1960年的66,000人增加到1977年的388,000人,“培养高水平人材的巨大力量”扩大了六倍。这位专家还强调,在拉丁美洲,私人部门的参与也有所增加,以巴西为例:在862所高等教育机构中,有644所是私人的,占74.5%。    前景文化教育部高等教育秘书塔西济奥·德拉森塔教授谈到80年代大学的前景时强调说:新时代要求大学要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要懂得其改造职能,这种职能不是制造分裂,而是产生平衡,并应为善于进行文化转变做好准备。德拉森塔认为,这主要意味着“大学必须明确地意识到它要医治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产生于人种、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这位高等教育秘书提醒说,目前的高等教育计划,应表现出以某种基本和灵活的态度为基础的教育政策,如“以其批评性反映、研究和革新的潜力,强调大学在指引各级教育变革进程中的作用。大学本身应自发和自觉地肩负起这种作用。”    拉丁美洲大学教育改革和完善研究小组副主席古尔古利诺教授强调了大学费用缺乏,尤其是科学技术研究部门。古尔古利诺认为,目前在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力量对大学起作用:高等院校候选入学者的要求;社会对大学提供的产品——专业人员的态度和大学本身。大学希望保持其传统,但同时也维护适应其生存时代的活动。

2. 美政府一研究报告说:苏日等国比美更重视数理方面的教育

【美联社华盛顿消息】美国政府一项研究报告说,苏联关于小学和中学教授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国定课程,在内容和范围方面都超过任何其它国家。    据教育和全国科学基金机构的报告说:“对500万以上的苏联学生来说,在6年级和7年级就学习代数和几何,8到10年级时学习高等代数和三角,而且微积分也是高中课程的一部份(美国总共约有50万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和大学第一年才学习微积分)。”    另外,按照这种比较(根据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沃瑟普的观察作出的),苏联的青年必须学习5年物理,4年化学和长达4年的生物学。    然而,报告还提出苏联教育制度中的某些“重要问题”。    报告说:“中学理科课程几乎没有什么实验,……而且一般是靠死记硬背。农村学校常常是很差的。在大学这一级,理工科的教育范围是很狭窄的。”    报告说,美国的“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卓越地位是可靠的”,但是,报告表示感到惊慌的是,美国学校放松了数学和理科方面的要求,而日本、德国和苏联都为它们所有的公民提供了关于理科和数学方面的严格训练”。    在德国,学生在3年级时开始学习生物学,7年级开始学习代数。在日本,学生从7年级开始学习几何。在美国,17,000个教育区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地区要求在高中学习一年以上的数学和理科,在大学3年级和4年级的学生中,每六个人只有一个人学习这些课程。    报告说,虽然日本的人口是美国的一半,但毕业的工程师和美国一样多,而苏联培养作工程师的学生等于美国的五倍。    在日本,授予的全部学士学位中有20%是授给工程师的,全部硕士学位中有40%是授给工程师的,而在美国,每一级学位中只有50%是授给工程师的。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方面感到不安的不单是美国一个国家。在英国,一个调查工程专业的委员会,今年一月把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归咎于教育问题,并竭力主张所有学生在中学结业以前都要学习数学和物理。

3. 委内瑞拉一些人士发起扫盲运动

【路透社加拉加斯消息】委内瑞拉企业界人士发起一个大的扫盲运动。    在路易斯·埃雷拉·坎平斯总统的基督教社会党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的目标是在今后三年中教120万委内瑞拉人学文化,向他们推销全套扫盲“用具”。    为掌管这个计划而建立的文化发展协会的主席何塞·阿尔瓦雷斯·斯特林说,“几年前,一批精力充沛的企业人士决定,不要对国家的问题唉声叹气,我们应该做一些积极的事情。”    他又说,“我们既缺少精力,又缺少资金。”    在委内瑞拉1600万人口当中,五人里面约有两人是文盲。文化发展协会的解决办法,是在经过三年研究世界各地的教学方法和在委内瑞拉进行实验以后得到的,是要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基本听学课程”。    装在卡片箱里出售的23美元一套的“每套用具”,包括一本125页的小册子,一部台湾造的手提式电唱机和31张结实柔韧的唱片。据阿尔瓦雷斯·斯特林说,这个计划是,一个“辅导员”应该用这套用具教五个朋友或邻居。    他说,“辅导员可以是一位家庭主妇、一位在押犯人、一位服役军人、一位在本村服务的警察”。然后,这些用具可以再使用。有人提出文盲可能买不起或不愿买这套用具,斯特林回答说,“我们不希望向任何人赠送。我们希望人们有动机,购买这套听具。但是,这个价格是完全买得起的。”    这套用具上周在委内瑞拉各地的超级市场、商店、银行和药房销售。初步产量为15,000套。    这个计划对其支持者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社会练习。埃雷拉·坎平斯总统说,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井井有条的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扫除了文盲。    他说,“最近,只有左派极权主义政府统治的国家,才搞大规模扫盲运动。发展中国家中的民主政体没有认真抓这一工作。令人遗憾的是必须承认这一点”。前总统拉斐尔·卡尔德拉称这个新的运动是“对委内瑞拉民主的挑战”。

4. 对英国学校的一项调查表明:深夜看电视造成学生成绩低劣

【美联社伦敦一月十五日电】根据一项对英国学校校长的意见调查,电视使学童的作业质素降低,并使学生思想迟钝。    《太阳报》抽样征询了一百四十八位校长的意见。百分之八十四的人认为,深夜看电视,使学童作业成绩低劣,而百分之七十一的人表示,这还会使今天的学童思想迟钝。    没有一个校长认为学生看电视太少。

5. 美联社介绍挪威女首相

【美联社奥斯陆二月四日电】挪威第一位女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从七岁起就喜欢政治,这位宦门闺秀就是在七岁时参加工党的儿童运动的。    她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主张维护女权,丈夫是一位反对党人,他们有四个孩子。    奥斯陆报纸《日报》说:“挪威人只是叫她格罗。”    她在一九七四至七九年任环境事务大臣期间,使挪威的国家公园系统增加了数千公顷土地。布伦特兰夫人喜欢徒步旅行和骑自行车,她担任内阁大臣和议员期间采取强烈的反对污染的立场。    她小学毕业后,在中学担任挪威社会主义中学生组织的副主席。她一九六三年在奥斯陆大学攻读医学时任工党的全国大学生组织副主席。    她于一九六五年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她回到奥斯陆后,在两家市立医院和卫生部任职到一九六九年,那一年,她被任命为首都学校系统首席医务官助理,并从事妇女青春期的研究工作。    前工党首相布拉特利任命她担任环境事务大臣时,公众实际上不知她为何许人。她在一九七五年当选为工党副主席,努尔利在一九七六年接替布拉特利任首相以后,她继续在内阁任职。    一九七七年四月,挪威在北海的近海石油钻机第一次发生井喷,她几乎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八天。她当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星期,但是我决不叫喊。”布伦特兰夫人尽管忠于工党,但是,她却嫁给奥拉夫·布伦特兰,他是忠诚的保守党党员,保守党今年秋天决心要把工党政府赶下台。    布伦特兰夫人是主张制定法律使妇女有权选择堕胎的重要人物之一。人们常常看见她在奥斯陆的闹市区骑自行车,她希望在闹市区限制使用私人汽车。

6. 港报文章《法兰西学院迎接第一名女院士》(下)

在欧洲时,或许由于家产丰厚的缘故吧,也正如同她的父亲一样,她也不必从事谋生的工作,专门从事写作。可是,等到到了大西洋彼岸之后,事情就不那样简单了。她被迫自食其力地从事教学工作,以谋生存。她在两间学校讲授法语与文学。    七年的教学生活迫使马格里特暂时放弃了写作生涯。七年过去了,她在东北部缅因州的大西洋海岸一个名为荒山岛的小岛上购置了房产,这是一座不大不小的木屋。在那里,安顿下来之后她又重新从事写作,一直写到今天。在这期间,她入了美国籍。    或许正由于长久远离法国的缘故,除了极为有限的文化界人士而外,绝大多数的法国人都对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这个名字很陌生。    可是,突然自去年三月六日起,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的名字在报张杂志、在广播电视都有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原来她终于以女作家的资格,破题儿第一遭被一向把女子拒于门外的法兰西学院接纳为院士了。法兰西学院是一六三五年路易十三王朝的御前会议总大臣枢机主教里舍利厄命名建立的。    从那时起,法兰西学院一直维持着清一色的“男子俱乐部”的面貌。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都曾经有过好几次女作家、女诗人敲过这个法国最高文化集体的门,但都不得其门而入。    十九世纪末期的妇女运动家、《可恶的哥萨克人》作者波利娜·萨瓦里申请为递补欧内斯特·勒南遗缺的候选人,法兰西学院根本没有加以考虑。    这次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是颇费周章的。远在一九七九年秋天,法兰西学院最年轻的院士(那时他的年龄是五十三岁,而整个学院的平均年龄是七十五岁)、《费加罗杂志》专栏作家让·多尔梅松发起了一种联合行动:一方面向学院里的院士们疏通,另一方面在舆论界造成一种仅依著作作为标准而不论作者性别的风气,再一方面派人到美国与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接洽,同时又向德斯坦总统表示意图,着令司法部部长、法兰西学院院士阿兰·贝尔费特及早恢复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的法国国籍,以便符合法兰西学院作为候选人资格的规定。一九八○年三月六日,法兰西学院终于要处理由前院士罗歇·卡伊瓦空缺的递补问题了。经过长久而激烈的辩论、讽刺、甚或谩骂,固执着要维持男子优越感的顽固派终于无法抵挡新兴潮流的时代冲击。在投票结果揭晓时,由让·多尔梅松坚持提出的候选人,终于以出席人数三十五人的二十票得以在第一轮投票顺利通过。这样一来,三百四十五年来的清一色男子俱乐部的法兰西学院,算是首次接纳它的第一名女院士了。事实上,在法国,跟着时代的变迁与风气的转移,一些一向禁止妇女问津的机构都一个个地逐渐开放了。最明显的例子是:一向不收女生的由拿破仑一世一手创立的多种技术学校,在七○年代初期开始接纳女生;数百年来一直禁止妇女参加的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也在前十年开始解禁。    今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时,五百名特别受邀的来宾,挤塞在塞纳河左岸遥对着卢佛宫的孔蒂码头的法兰西学院团大建筑里。迎接式是壮严肃穆的。主席台正中坐着推荐院士让·多尔梅松,两边坐着轮流院长(每月轮流一次)安德烈·鲁森和终身秘书让·米斯特莱。    依照惯例,被接纳的新院士先要宣读他的“谢词”,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花了一小时十分钟读完了她的长篇论文。读完时全场起立鼓掌,经久不息。    马格里特·约尔塞纳尔自己没有申请当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候选人,这些手续都是让·多尔梅松等人替她进行的。所以,在一次会见录里,她说:“一些朋友的好意帮忙,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下)

第 4 版

1. 日报报道:铃木访美时将要求里根继承卡特的对华政策

【日本《产经新闻》二月二十一日报道】题:首相将在日美首脑会谈中要求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一贯性    铃木首相确定了这样的方针:在将于五月七、八日两天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中,要求美国总统里根就美中关系重申:要继承卡特前政权时代的合作关系,采取一贯的政策。    政府认为,维持良好的日中关系同美中友好合作关系是不可分的;政府担心,假如美中关系恶化,那么,不仅对日本的安全保障而且对于存在着阿富汗、印度支那问题的亚洲的安定与和平,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政府对中国政策的基本考虑是:“一个稳健而开放的中国,对于包括安全保障在内的日本的国家利益来说,是可取的。”政府的立场是,从侧面支援中国的现代化路线并使之安定,将导致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这同卡特前政权时代的重视中国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卡特前政权的重视中国政策,是在密切注视继续增强军备的苏联的情况下采取的。    当前,中国方面废除成套设备合同问题,成了日中间有待解决的最大课题。首相二十日在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中就这个问题说:“商务就要作为商务好好地处理。”但是,首相又说:“废除合同问题是眼前的事情,会给日中友好关系带来哪怕一点点裂痕的事情,都是不可以有的。”首相说这番话的目的,其实在于重申要维持日中友好这个长远的观点。    据首相身边的人说,政府已经就美国的对中国政策非正式地交换过几次意见。但是,目前,也包括对中国政策在内,整个亚洲政策,里根政权还没有明确地形成。因此,日本决定要抓住首脑会谈的机会,在最高一级重新要求美国方面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一贯性。

2. 美驻欧洲的西方盟军最高司令罗杰斯发表谈话

【路透社布鲁塞尔二月十八日电】驻欧洲的西方盟军最高司令罗杰斯将军经常被人们称为是一位学究军人,但他承认自己是一位已经感到失望的人。他在取得人们的信任方面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他说,苏联军事力量大量增长迫使他为联盟谋求更多的资金与武器。但他承认,首先促使苏联制定扩军计划的,大概是因为苏联具有成为西方重新武装的理由的那种恐怖与怀疑。    由于他的地位,他可以看到他认为使他对世界和平感到担忧的情报。    他在这里的北约总部的一次谈话中有点激动地说,苏联及其华约盟国在几乎是各种作战能力、核力量和常规力量方面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已赶上或超过了西方。    罗杰斯将军说:“我认为,今年的威胁比去年增大了。而且还将继续增大。”为了对付这种威胁,西方必须以比现在快得多的速度扩大自己的武库。    他说:“现在令人感到灰心丧气的事情是,如何能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都知道这一情况。我现在穿着军服。人们老是指责指挥官——我们从未感到满足过,我们老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    “我只是对你说……我的确知道目前的局势是什么样子,我多年来处于这种局势中,局势是十分严重的。”    他说,要是华约组织现在进攻欧洲,盟国要么被迫投降,要么在几天内就使用核武器,因为它们用常规力量守不住防线。

3. 美战略空军司令埃利斯说:九十年代美空军将无法突破苏军防线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八日电】美国战略空军司令今天说,在九十年代,美国空军使用目前正在考虑今后几年投产的两种轰炸机中任何一种飞机,也许都无法突破苏军防线。    理查德·埃利斯将军对参议院一小组委员会说:“我说这番话是很谨慎的,但是一九九○年以后这段时期的威胁太大了,我们认为,我们无论使用F—111还是B—1都没有突破苏联防线的绝对把握。”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战备小组委员会在听取了埃利斯的公开证词之后不久举行了秘密会议,听取有关空军战备情况的较详细内容。

4. 美国海军严格执行军礼

【美联社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二月十六日电】美国海军在开始严格执行军礼、军容和军纪条令。一些水手认为这是恢复到“旧时的好光景”。    诺福克的一位海军将领已命令年轻的水手们以行进姿势进入课堂,禁止在军营里穿便服和饮酒,并规定每周举行阅兵式。    海军作战部长、海军将领托马斯·海沃德最近通知指挥员们对海军的荣誉和专业修养予以特别注意。军官和士兵奉命要遵守关于理发的规定,供学员居住的所有住宿的地方禁止饮酒,要严格执行向军官敬礼。据说诺福克海军基地兼诺福克整个军事机构的指挥员、海军少将约瑟夫·弗里克最近对一名军官实行纪律制裁,因为这个军官向他敬礼的时候仍坐在公共汽车站里,一个手还插在口袋里。    据说一名海军上尉因为领章戴得不符合规定和头发太长而受到严厉惩罚,一名士兵因为穿了比较适合于参加夜总会的衣服而被开除出这个基地。

5. 香港《大公报》文章:《粮食大量输出 饥民逐渐增多 印农业政策受非议》

【香港《大公报》二月十九日文章】题:粮食大量输出饥民逐渐增多    印农业政策受非议    印度多年来一直要进口粮食,但最近已静悄悄地摇身成为谷物输出国,然而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却在逐年增加。    印度对粮食输出雄心不小。农业部长比·辛格最近透露,印度本财政年度出口的谷物、海产、棉花、烟草、水果、蔬菜和肉类总值达二十一亿七千万美元。印度政府订出指标,在五年内把数字翻一番。对比起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六财政年度要进口十六亿七千万美元粮食,印度粮食生产进步不小。    上述统计数字并非虚拟,联合国也发表过有关的统计数字,证明印度确在以百万吨计的输出谷物。但西德《世界报》记者施皮格尔最近郑重指出,这掩盖了印度的一个现实:在这个人口比南北美洲总和还多的国家里,有一半人生活在印度自己制定的最低标准以下,而且人数在逐年增多。    多年的绿色革命无疑使印度粮食增产,但据施皮格尔八年来两度深入印度农村访问所见,他得出的结论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所谓富者其实主要是中农。小农由于没有足够的条件改革生产,根本沾不到好处。    农村经济问题最近已成为印度反对党议员攻击甘地夫人的一个题目。但甘地夫人为了显示农民对她的支持,本周初在新德里召开了一个百万农民参加的集会,发表演说,接受欢呼。    据观察家说,这是印度独立三十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会。参加的农民来自印度各地,都是甘地夫人的支持者用火车和卡车专程送来的。    这次集会确有声有色,但有一个现象或多或少的反映了印度政府对问题的诚意:到会者大部分是非印地语系民族农民,他们根本听不懂甘地夫人用印地语发表的演说。

6. 美报文章《苏联军队:它的力量和限度》(上)

说苏军现有三百六十万人,其中陆军有一百七十多个师,很大一部分编制不足,三分之二二没有作好战斗准备,但苏能进行快速和大规模动员;苏海军正大力进行现代化,但仍不能与美海军相匹敌;苏空军也有与陆军相似的兵力问题,但全面战备状况还是好的    【美国《纽约时报》十二月九日文章】题:苏联军队:它的力量和限度    苏联武装部队,象美国武装部队一样,在战备和兵力方面有着可怕的弱点。在苏联军队内部存在着少数民族的紧张局面;缺乏精密武器,在陆军和海军方面,战备的效率不高。    乍一看来,苏联陆军的一百七十多个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师的人员似乎编制不足。美国国防部长布朗今年早些时候在一次关于美国备战状态的辩论中谈到这些部队时说,苏联所有的师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没有做好作战准备。    但是,苏联的基本军事理论抵销了这些问题当中的许多问题。这种军事理论使和平时期的军队结构和工业与教育体制能够适合快速和大规模的动员。那些起训练部队作用的、编制不足的师能够在几天以内填补到满员。    苏联的军事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的影响。这种理论主张,如果一场军事冲突眼看就要爆发的话,苏联将主动采取攻势。    这种政策在名义上是守势:苏联领导人已经保证在今后的任何战争中都不作侵略者,他们制定的军事目标是保卫苏联不受进攻。但是这一政策在实质上是进攻性的,它要求对作好进攻准备的敌人进行一场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以防止苏联国土遭到袭击。    一些美国官员指出:从美国的原则和行为的角度来看苏联的制度,这是危险的。一位情报官员说,“应该从俄国人自己的角度来看俄国人。如果我们开始认为双方的原始数据意味着同一回事的话,我们将碰到麻烦。”阿富汗被认为是一个例子据一些美国军事专事说,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方面,可以明显看出苏联进兵的优点和缺点。他们说,苏联为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确定时间和地点后就能够使这些人员编制不足的陆军师达到满员的战斗力,调配充足的武器和供应品,然后把大批部队和武器空运到那儿。一位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说,“这是一次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炫耀武力。对阿富汗的空运表明,他们能够很快把他们的军队大批地派往国外。”但是,一些美国分析家说,苏联在阿富汗的冒险还暴露了苏联长期来在战备和兵力方面的弱点,这些弱点是不容易用持久备战方法克服的。例如:俄国人发现,那些配备了后备役部队后派往阿富汗的几个师中,有两个师还没有真正作好战斗准备。不愿进攻阿富汗人一个原因显然是,在苏联中亚的几个加盟共和国招募的苏联士兵不愿意进攻阿富汗的叛乱分子。这些师已经被一些基本上由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组成的师所取代。    据说,这些部队当中有一些士兵还缺乏使用现代化武器的基本能力。一些美国军事官员研究了在苏联卷入阿富汗十个月期间所收集的情报,他们提供了苏联战备和兵力的详细情况如下:    苏联军队总共有大约三百六十六万男女官兵。这支军队主要分为五个军兵种:陆军,一百八十二万五千人;海军,四十三万三千人;空军,四十七万五千人;战略火箭部队,三十八万五千人;国土防空军,五十五万人。此外,还有四十三万准军事部队,其中包括边防和内卫部队。五角大楼的国防情报局说,苏联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它虽然有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但也表明整个莫斯科军兵种在战备和人力方面普遍存在的许多弱点。(上)

7. 印刊报道印警察虐待犯人的暴行

【法新社新德里二月一日电】根据一份周刊的报道,印度东部巴纳拉斯圣城的警察,在查案时,把嫌疑犯人的腿弄断。    这项骇人听闻的消息是加尔各答《星期日》周刊在最新一期上发表的,而这是该周刊继先前报道东印度巴加铺的警察弄瞎嫌疑犯眼睛之后另一项惊人大揭露。    该周刊说:“这是一个恐怖的故事……警察弄断犯人双腿的残暴方法令人毛骨悚然。警察使劲踢在受害人的膝盖上,将双腿扭动,有时更将嫌疑犯的腿不断扭转,直至在膝部折断为止,有时就干脆以砖头将犯人的腿敲断。”    文章的作者曾找出十二宗事例,而且对受害人进行过访问,他说:“受害人被关在警署的一个房间内,在淫虐的暴行进行时,受害人只能在恐惧之中发出惨叫,受害人的腿被折断后,就会被住医院,但无人会提出抗议。”    这些受害人中,大部分的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    弄瞎眼睛及折断犯人大腿的事件被揭露之后,印度十四万六千名被扣押在印度各监狱的犯人的处境,已再次成为世人触目的焦点。这个囚犯的数字是世界上最高的。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印度全国有二十一万一千名囚犯,嫌疑犯中有二万四千四百九十一人年龄在二十一岁以下,另外五千五百九十三名妇女。    观察者表示:这些嫌疑犯生活非常困苦,他们要遭受这些刺眼折腿的狂暴的虐待,他们要挨饥受饿,有时因轻微的反抗而被毒打,有些会就此死去。(原载香港《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