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01-28

第 1 版

1. 英报评述赵紫阳总理访问缅泰

《泰晤士报》说马来西亚等国很关注这次访问结果。《每日电讯报》说中缅总理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不会有重大分歧    【英国《每日电讯报》一月二十六日文章】(克莱尔·霍林沃思发自曼谷)中国新总理赵紫阳今天抵达仰光。这里对他第一次正式访问东南亚并未象通常那样大作宣传。    吴奈温总统在马上就要接待中国贵宾的时候,却把他的外交部长吴雷貌派到河内,北京可能对此感到失望。    但是,当这两位领导人回顾世界形势时,恐怕不会有重大分歧。    缅甸已正式退出不结盟国家组织,理由是它们太靠近莫斯科了。但是,由于吴奈温总统自称持中立态度,缅甸不能太靠近亲美的东盟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同中国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对吴奈温总统是重要的,对于北京来说也是重要的,因为副总理邓小平不想被迫在同缅甸的九百英里边界上部署第一流的军队。    赵紫阳已决定在回国途中在泰国停留四天,以便讨论东南亚的军事形势,尤其是越南军队向泰国边界调动的情况。    虽然泰国同中国没有直接边界,但北京对所传越南急于要占领泰国北部领土的消息表示不安。    【英国《泰晤士报》一月二十六日文章】(戴维·瓦茨发自新加坡)题:越南谋求同泰国进行新的谈判    越南政府要求缅甸人充当越南和泰国之间的新的一轮会谈的东道主。    表面看来,似乎形势没有多大变化,用不着举行新的谈判。但据说越南外长“非常期望”进行讨论。    中国重新作出保证:中国总理赵紫阳本月对缅甸和泰国的访问,被认为是向这两个国家重新作出保证:中国对这个地区没有野心,这次访问也是增强他对外交事务的了解的一个手段。    其他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将强烈关注赵的访问结果,因为这些国家对共产党颠覆问题很敏感。中国高级领导人上次对这个地区的访问是在两年多以前,那时邓小平副主席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赵以前担任过中国西南的行政长官,精通缅甸、老挝和越南边界地区的问题。    在仰光,预料他将讨论缅中边界上的混乱局势。

2. 日报报道:《群众评价说「作出的判决是妥当的」》

【日本《朝日新闻》一月二十六日报道】题:群众评价说「作出的判决是妥当的」    北京二十五日电:在摄氏零下十五度的严寒中,中国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公开的宣判。天安门前历史博物馆东侧公安部大礼堂,变成了二十五日进行历史性判决的舞台。这天早晨八时许,八百多名旁听者进入了法庭。电视和收音机里都在前一天晚上播送了这天将开庭宣判的消息,所以街上的行人也很关心其结果。下午,深受市民欢迎的晚报《北京晚报》在头版上报道了判决的内容,就中国报纸来说,速度这么快是异乎寻常的,可以看到市民们争先恐后地购买、阅读这天的报纸的情景。在繁华的东单,有一个待业青年对判决作了评价,他说:「我认为这样判决是妥当的。对江青立即处刑也是可以的,不过,缓期两年执行,以观后效是合理的。」某工厂干部回答说:「特别法庭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我对法庭决定的结果感到满意。」    关于这次作出的判决,此间的西方法律专家认为「似乎可以说,作出的判决是妥当的。」

3.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社论说:判决江青等犯是中国建立法制的一个步骤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月二十六日社论】题:判决“四人帮”——从而逐渐走向法治?    毛泽东遗孀江青以及同她一伙的其他被告已经受到判决,法庭审讯程序到此结束,人们可以审慎地欢迎这一程序是中国建立法治的一个步骤。中国共产党统治者若能依靠这一案件中的积极因素来加强自身的力量,便能对付某些人认为由于这一事件而产生的分化现象和冷嘲热讽情绪。加强法治可以促进中国的内部稳定。    这次判决本身已有了进步,因为判决是根据“罪行”而不是根据“态度”作出的,虽然某些罪行所贴上的“反革命”标记仍然很模糊,不允许滥加重刑,中心人物江青由于背叛革命而被判处死刑,缓刑两年。    至于这次漫长的审讯,尽管从西方的司法角度看有着种种缺点,但是请考虑一下其他做法:江青的“四人帮”及其同伙本来可能断然被处决,未经起诉而被迫无限期地囚禁在监牢里,或者成为一次毫无意义的大规模清洗式审讯的组成部分。这次进行的审讯比以上做法要好些。    诚然,正当国内外公众两年来都集中注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时,这种审讯是令人奇怪地又把注意力集中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自从三十年前共产党革命以来,中国的政治从未象现在那样取决于经济。他们的领导人决心致力于经济发展,检验政治的依据已经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效果如何了。    在中国还有这样的情况,每当领导人物被赶下台时,总起一种分化作用,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在各方面同他们有关系的人都受牵连。    政府官员和党的干部若遵照诺言和人民的期望坚持法治,那么各种消极情况就可以被抵消掉。过去官员们做错了事往往不受法律制裁,所以他们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不受法律约束。这次审讯着重地对所有官员提出了如下警告:    在将来,他们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共同社自华盛顿报道:美国对宣判江青等十名主犯的反应

【共同社东京一月二十五日电】华盛顿二十五日电:美国政府迄今一直把中国审判林彪、四人帮视为中国的内部问题而避免正式评论,对于这次判决也没有改变这个态度。邓小平副主席等人推行的现代化路线博得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美国人民也可以理解的务实主义;美国一直鼓励按照这条路线扩大美中关系。    即使里根政权上台,美国仍然强烈地希望中国由于这条邓小平路线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安定;从世界战略出发重视美中关系的态度也不会改变。审判四人帮的结果不会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变化。    中国问题专家的评论是,美国并没有人希望中国内部混乱和不安定。但是,接近里根政权的外交专家主张对待中国的长期态度要更加慎重。

5. 德斯坦最近给勃列日涅夫一封信

【法新社巴黎一月二十六日电】法国总统府今天在这里宣布,法国总统德斯坦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写了一封信。    法国总统府和莫斯科的苏联官员都不想提供关于这封信的内容的任何消息。    据法国总统府说,这封信是由法国大使亨利·弗罗芒—默里斯于二十四日在莫斯科交给苏维埃最高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瓦西里·库兹涅佐夫的。这里的观察家指出,尽管最近东西方关系出现了紧张情况,但是德斯坦一再表示愿意保持和苏联之间的联系。

6. 泰报报道:《昂格尔:台北任职以后的北京之行》

【泰国《民族评论报》一月二十六日报道】题:昂格尔:台北任职以后的北京之行    前美国驻台北大使昂格尔终于完成了他对大陆中国的访问。由于卡特政府决定与台北断交,这位大使在一九七八年提早结束了他的任期。    他对《民族评论报》说:“这是一次颇有意思的访问”。在这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大踏步的行动”之前,这位大使曾经同台湾的总统和所有的高级官员提过这件事。    他说:“当然,这是一件敏感的事,但是台湾的大多数领导人对我访问大陆的计划表示理解。”    他说,里根总统和他的一些高级顾问关于美台关系“升格”的谈话是“不幸的”。“也许我是一位谨慎的外交官,因此我个人认为,对台美关系谈得越少越好。美国人不应该介入中国的事务。中国人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们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最好还是让通情达理和讲究实际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台湾问题。”在台湾长期任过职的昂格尔,当然相信美国应该保持与台湾的“有效联系方法”。但是他不能与里根的顾问克莱因持相同的看法。克莱因曾极力主张重建与台湾的“官方关系”。    他说:“克莱因是我的哈佛大学的同学。但是,他关于台湾的谈话是不必要的。”

7. 路透社报道里根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有某些变化

【路透社华盛顿一月二十六日电】里根政府就阿以争端初次发表了实质性谈话,今天批评了以色列的定居点政策,并说它对伊斯兰国家用武力对付以色列的号召感到失望。    国务院还预示它可能改变里根早些时候采取的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算作“恐怖组织”的立场。    国务院代理发言人威廉·戴斯今天发表的谈话表明里根政府的政策同上周离任的卡特政府的政策之间有连续性。但是戴斯告诫说,目前正在研究对中东的全部政策。    戴斯在谈到定居点问题——可能是美以关系中引起争论最多的问题——时说:“虽然我们了解以前宣布过的设立这些定居点的计划,但是我们认为执行这些计划并无益处。”    新政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看法同上届政府的看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与里根自己在选举前后的说法不同。    里根在去年十一月四日获胜后两天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是的,我认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一个恐怖组织”。    今天,戴斯重复了黑格国务卿的看法。他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包括许多组织在内的一个保护伞组织。    “黑格在批准提名他为国务卿的听证会上曾说,这些组织中有些是恐怖组织,它们公开宣称有些恐怖行动是它们干的。”    对于这两种看法之间明显的不一致他无法解释。

8. 孙运璇希望美提供新式武器修改美台关系法

【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五日专稿】(亨利·斯托克斯发自台北)题:台湾行政院长希望里根提供新式武器    台湾行政院长孙运璇说,台湾希望里根政府迅速提供台湾长期来要求得到的「防御性武器」,包括现代化的美国战斗机。    孙运璇昨天在这里他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谈话时还说,他希望美国修改一九七九年的与台湾关系法。这位行政院长没有提出时间表,也没有细说应怎样修改与台湾关系法。    看来,台北的要求肯定会遭到中国的激烈反对。    虽然孙运漩没有具体说台湾想要哪些武器,但是,其他中国国民党官员说,它们包括T—16战斗机或其他性能优良的战斗机,鱼叉式舰对舰导弹和反潜直升飞机。    孙先生说:「我们当然希望能改善美国和中华民国的关系。正是由于里根总统比美国任何一届总统都更加了解我们的情况,所以他曾两次访问这里,并在这里有许多朋友」。孙先生说,「据推断(美国)会允许这个组织——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设在这里的对应组织是美国在台湾协会)「设十四个办事处」,「而现在只有九个」。

第 2 版

1. 美国的人造蘑菇

【本刊讯】在美国,人们把蘑菇称为「上帝的食品」,但由于售价高昂,故不久前有人研制「人造蘑菇」。据报道,这种人造蘑菇在色泽、组织形态、口味等方面十分接近天然蘑菇片。    这种新产品主要采用脱脂大豆粉、大豆卵磷脂以及一种新型香精,经过混合后,高温短时处理,两次注塑成形。食用时投入沸水中烧煮十五—二十分钟即可。    据介绍,这种产品烧煮后不变糊,口感良好,与天然蘑菇一样。水份百分之六—八,蛋白质百分之五十,脂肪百分之一点五,粗纤维百分之三,灰份百分之六,磷百分之○点七三,钙百分之○点一七,钾百分之二,钠百分之○点○○一,镁百分之○点二八,卵磷脂百分之○点五。

2. 美国联合国协会提出一项报告说:应该继续发展美中关系

【本刊讯】美国联合国协会二月二十三日提出一项报告,其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如下:    美中关系的继续改善是过去十年来最积极和最重要的战略性事态发展之一。这种关系在未来的岁月里应该继续发展,虽然它尚未构成一种联盟。美国和中国对大多数国际问题所持的立场仍然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深刻分歧。两国主要的共同利益仍然是消极的——反对苏联势力的扩张——虽然文化与经济联系已经随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的缩小而有所增长。    有一些原因使我们在扩大中美军事合作方面持谨慎态度,并且不向中国运交重要的作战装备。一旦我们亮出了这个最敏感的方面,那么,作为对苏联今后的行动的遏制力量的潜在效率就会大大减少。此外,中美军事合作在实践方面给人的印象看起来远没有在理论方面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即使向中国提供大量常规武器,中国同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的基本特点也不会那么容易受影响,在苏联人眼中,这样一种行动是一种极端的挑衅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既买不起也吸收不了大量的先进武器。    此外,还有这样一个很大的风险,中国可能以不符合美国的政策目的的方式利用这些武器,比方说,在他们同越南之间持续发生的边境冲突中使用这种武器。    作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应该改善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但是,在军事领域里,美国应该相当谨慎地行事。偶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举行双边的磋商可能彼此都有好处。但是,如果着手运送重要作战装备给中国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可是要冒很大的风险。    美国应该就制定西方对向中国转让高级技术和战斗装备的比较一致的政策方面同它的西方盟国进行磋商。

3. 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等问题的算法

格罗恩:你在中国住过很长时间吗?    特里尔:我到中国旅行过六次,最后一次是在今年(1980年)一月。    格:你第一次访华是在什么时候?    特:1964年,是在进哈佛大学研究院以前,作为漫游各国的学生去中国的。    格:你对中国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特:在中国的第一次经历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国家,而在那时人们还不了解她。我决定攻破汉语关,后来就在哈佛大学学习了汉语·    格:为什么说中国是令人振奋的国家?    特: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几千年来,人民生活在那块土地上,这种延续性在中国人中产生了一种自信感。    格:现在中国人是否对外部世界更加感兴趣了?    特:是的。但他们兴趣的性质正在起变化。共产党的革命确实使中国更具有国际观念。    现在他们更加了解世界了,他们认识到,自己可能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其他人的榜样了,而是正在向所有人求得帮助。    格:我们是否会向他们提供军事援助?    特: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有条不紊的基础上同他们进行合作。    格:大学是否完全恢复教学了?    特:是的。中国的大学很糟糕,但现在都开学了。它们对国家的贡献不多。官僚主义成风,而且大学生数量太少。中国有二亿二千万学生,但是大学能容纳的还不到一百万。    格:官僚主义有何改变?    特:官僚主义并不缺少能量,但个人关系在中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格:妇女在社会上的情况如何?    特:在城市里,妇女都参加工作,拿工资,还是较平等的。但在农村却不是如此。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    格:个人和集体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中国新一代是否正在发展一种盎格鲁撒克逊那样的个性?    特:我认为这是中国最令人感兴趣的事。在城市中,新型的中产阶级正在出现。一九四九年以来出生的六亿中国青年丝毫不了解中国过去的弱点。他们把中国在世界上的新地位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下一步是人们将以政府能否满足个人的各种要求来判断它。    格:中国缺乏技术吗?    特:日常生活中的技    术是原始的,全中国的电话还没有纽约一个市的多,全中国的电传机还没有曼哈顿市中心一幢大楼里的电传机多。他们也很缺乏中等技术。但在尖端技术方面——如核武器、空间技术、计算机——他们还是很先进的。    格:他们还象以前那样痛恨苏联人吗?    特:他们不象以前那样毫不妥协和神经质地反苏了。现在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放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格:俄国帝国主义还在吓唬他们吗?    特:是的。中国人比我们早察觉到俄国帝国主义不断增长的威胁。    格:有时看起来全世界就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苏联人越来越强大起来,好象被俄国人的力量弄迷惑了。    特:北约(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从来没有坐在一起开过一次最高级的会议。如果召开这样的会议,即使苏联人不知道在会议中讨论了什么,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惊恐。这对他们有好处。    格:我想请你作一番预言。假如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一九九○年并观察一下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她们之间的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    特:从政治上说,我认为只要仍具备两个条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一,中国的实力比苏联弱并且不同她结盟;二,中国不是亚洲的扩张主义者。我认为,这两个条件将会继续下去,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和中国友好。    我认为,美苏关系到一九九○年时不会是顺利的。中国可能和莫斯科建立一种更类似商业往来的关系,但我认为这种关系不会发展成如同她和华盛顿以及东京的那种关系。    格:你认为到了一九九○年时,中、美合在一起将足以对付苏联吗?    特:用军事术语来说,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均势问题。但我认为力量的性质正在起变化。美国、日本和西欧依靠经济实力而发展起来的力量,很可能在十年时间内变得比苏联的旧式军事力量更为重要。一九九○年的中国将处在这两者之间。她正在上升,但并不是支配力量;她雄心勃勃,但还不是富裕的。    (译自美《图书文摘》一九八0年六月号)

4. 时事社报道 中国将限制引进设备

【时事社北京一月十七日电】中国政府为进一步加强经济调整,对于自外国引进的工厂设备,决定采取:    “除国家紧急必要的少数建设计划之外,今后两三年之间不缔结输入属于一般建设的工厂设备合约”方针。此事已于最近透露。    关于此事,驻在北京的日本银行,企业有关人士均认为,目前中国除了长期、低利的政府贷款之外,其余利用民间银行贷款输入工厂设备,均将予以停止。

5. 日本日工东纺织会社是如何摆脱困境的

【台湾《经济日报》一月十八日译载文章】题:重振业绩的日东纺织会社    在日本的纺织业中,日东纺织会社有五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居首位,且棉纺产品亦颇具竞争力。十五年前该会社尚在巨额赤字与业绩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挣扎,当时甚至有所谓“棉纺业的累赘”之讥。但是,曾几何时,其飞跃的成长却已成为众所注目的焦点,前后对照,真有如天壤之别。到底日东纺织是如何摆脱过去的困境而获致今日的成果?其策略的重点何在?此一问题实值得吾人加以探究。    日东纺织所采取的策略是固守纤维部门,大力发展非纤维部门,从事重点式的多角化经营方针,结果非纤维部门获得巨幅的成长,为日东纺织再造生机。在一九八○年度中,非纤维部门所占的比重已超过百分之四十。    日东纺织的重建,始自一九六五年,现任社长长岛武夫在回忆当时的困难情况时说道:“重建初期问题甚多,百废待举。设备不仅过剩,而且老化,导致成本升高、品质不良,当时虽曾经营许多新的事业,但大部分均告亏损,形成边际产业,反为日东纺织的一大负担,在此一情况之下,欲对企业加以重新整顿,真可谓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着手。”    为改善品质不良的缺点,尽管财务情况不佳,该会社仍毅然增加设备投资。    目前,在非纤维市场中,日东纺织有五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居首位,这五项产品是:玻璃纤维为百分之三十八、FRP浪板百分之三十五、防火天花板百分之四十、石棉隔热材百分之三十,而印刷电路底盘则高达百分之七十。    单是一家会社,即有那么多产品居于领先地位,诚属不易。日东纺织计划继续提高非纤维部门所占的比重,一九七九年度为百分之三十九,一九八○年度为百分之四十二,一九八一年度计划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超过百分之五十亦已指日可待。为何日东纺织非纤维部门所占的比重,在纺织业界中,显得特别突出呢?此与其创业以来一贯的经营作风有关。    日东纺织创业于一九二三年,最初以经营绢丝纺织为主,其后扩及于棉纺。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会长片仓三平开始采取多角化经营,积极致力于玻璃纤维及矿物纤维、石棉纤维等类技术的开发,此时的日东纺织才在实质上有所成长。    战后,岛田英一社长萧规曹随,仍采多角化经营路线,除了加强建材及玻璃纤维的生产之外,并积极致力于聚丙烯、压克力、人工皮革等新产品的发展,虽然消耗了巨额的开发费用,但收益并未随同增加。另一方面,纤维部门的竞争力亦告江河日下,结果成为所谓的“累赘企业”。    为了改进此项缺失,一九六五年的重建策略改采重点式的多角化方针,对原有的非纤维部门加以整顿,选择数种策略性的产品予以强化。此时正好玻璃纤维及建材的需求开始大幅成长,日东纺织乃乘时因势、逐渐步入坦途。长岛社长说:“多角化经营须有重点,不能杂乱无章,否则必将导致失败。”    但是,日东纺织的重建策略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一九七四年度,其经常帐出现了六十一亿日圆的巨额赤字,次年亦高达四十二亿日圆。    造成此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遭遇到不景气又值投资建造新厂之故。但新厂建造完成以后,高生产力的威力逐渐发挥,再加上玻璃纤维业的过度竞争告一段落,业绩遂蒸蒸日上。    今年为该会社新三年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依照计划,对纤维与非纤维的设备投资比率分别为百分之四十与百分之六十,对纤维部门的投资目前已臻顶点,今后的投资重点,很明显地将以非纤维部门为主。    该会社未来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将为与电子及代替能源有关的产品加在电子类产品中,印刷电路底盘业绩十分优异,该会社希望能再开发出新的产品,期使业绩更上层楼。

6. 国际市场上特产价格(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三日)

品名单位价格生丝日元/公斤14715桐油美元/公吨1550山羊板皮美分/张500/520

7. 日本紫菜对美出口将继续增加

【共同社神户十二月三十日电】日本紫菜对美国出口日益增长。据神户港口统计,1980年紫菜出口量比1979年增长百分之四十,比五年前增加六倍,大部分是对美国出口。    据神户海关官员提供的数字,1980年头十个月紫菜出口价值达5.86亿日元,而1979年全年仅4.3亿日元。    业界一发言人说,美国人的口味已有变化。据认为,最近日本餐馆在美国生意兴隆。与对紫菜的要求突增有较大关系。预计今后日本紫菜对美出口可能进一步增长。

第 3 版

1. 苏报文章:《通古斯大爆炸的秘密》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十一月二十日报道】题:通古斯大爆炸的秘密    一九○八年六月三十日格林威治时间零点十四分,一颗流星陨石飞向西伯利亚一个森林密布的偏僻村庄附近,引起一次强烈爆炸。这颗流星后来被称为通古斯陨石。它真的是一颗流星陨石吗?几十年来,围绕这个宇宙来客产生了种种猜测,争论不休。有些科学家解释了这颗陨石坠落时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对另外一些现象却无能为力。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一位工程师伊凡诺夫研究了通古斯陨石坠落对生物界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见解。下面是他的谈话。    最近几年,通古斯陨石坠落的地方,虽然去了不少考察队,但他们都无法解释许多现象。下面,引证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陨石和宇宙尘埃委员会副主席瓦西里也夫教授的话来举几个例子。    有人说,通古斯大爆炸是规模至少不小于三千五百公里范围内的磁化转向而引起的。要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发生磁化转向现象,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是从何而来呢?    有人说,在发生大爆炸的时候,该地区岩石的物理特性被破坏了,而且,这种变化同高能离子束照射物质时产生的现象相似。这些离子束又来自何方呢?    还有人说,在陨石坠落的地区、在陨石坠落时飞经的地方,出现了松树生理突变加快的现象,也就是生物的正常遗传性能发生紊乱。这是为什么?    一直到现在,人们无法解释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发生爆炸的地区后来植物生长得特别快。    要结束有关通古斯大爆炸原因的争论,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最近,出现不少根据数学推理的原则提出的猜测。    其中,最令人感到兴趣的是彼得洛夫院士提出的一种说法。他认为,通古斯的宇宙来客根本不是什么流星的陨石,而是一颗由稀松的雪团组成的彗星。很可能,它是一颗固态氢组成的彗星(这类彗星已在今年二月发现,并由“金星十二号”宇航站用紫外线分光计进行了观测)。    根据苏联乌克兰科学院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计算,这个宇宙来客的重量是五百万吨。彗星头部的直径不会超过三百米。这样的大“雪团”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很快就蒸发完了,地球表面没有留下任何残骸作为“物证”。    通古斯大爆炸发生的当天,一颗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的上部,它的头部迅速蒸发。在到达地球上空二十——三十公里的时候,光化学和电离反应遭到破坏。彗星熔化而产生的速度很快的游离氢,开始同臭氧相结合。这样,瞬息之间面积宽达几千平方公里的臭氧保护层被破坏,形成了一个窟窿,“太阳风”就透过这个窟窿乘虚而入。    正如前人所说那样,太阳光总是照着彗星尾部的。因此,带电的宇宙粒子流在爆炸发生的地区和彗星坠落经过的地区,引起了这二次辐射。放射性能够引起植物遗传密码的变化,促进它的生长。    爆炸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太阳风”“唤醒”了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氮,使它的化学性质变得十分活跃。    于是,就产生了氮与氢、氮与氧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在爆炸的瞬间进行,爆炸的巨大力量又把上述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抛向各处。    这些化合物在遇到湖泊、池沼、低洼地的湿土时,就溶解其中,变成肥料——氨水、浓度很稀的硝酸和尿素等。    这些含氮化合物由于爆炸产生的巨大气压而深入土中,因此促进了植物生长。    此外,沉睡了几百万年的土地,由于强烈爆炸,好象经过了一遍翻耕似的。    因此,土壤深处的气体代谢过程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一切引起了松树和其他植物茎叶的蓬勃生长。几年以后,土壤中的肥料消耗完了,树林的生长又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现在,我们只能从遗留下来的松树年轮上想像当时的情况。

2. 日报报道《利用激光预防龋齿》

【《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二十六日报道】题:利用激光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出现光明。东北大学齿学部口腔病理学系(山本肇教授)研究成功了只需用激光光线短时间照射牙齿就能半永久性预防龋齿的划时代的预防方法,在人的拔牙和用大鼠做的动物实验中已获得成功。现在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对百分之九十多的人为牙痛而苦恼的“龋齿国日本”来说,人们盼望尽快实用化。    龋齿是口腔里的链球菌制造的乳酸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珐琅质等而引起的。    龋齿被说成是人类最古的疾病,但时至今日,也没有预防的手段。    在一九六五年,美国的学者利用激光照射人的牙齿的时候,发现了用激光照射的部分对酸有抵抗能力,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山本教授等在研究用各种激光照射牙齿以调查耐酸性时,发现被称为YAG激光的固体激光,能给予牙齿很强的耐酸性。    因此,山本教授等把用YAG激光照射过以后再拔掉的人齿和未用激光照射过的拔掉的牙齿在乳酸中浸了二周后,比较了对酸的抵抗性。    结果是,未用激光照射的牙齿一周后珐琅质大部分被乳酸溶解,露出一个很大的洞。    相反,用激光照射的牙一周后也完全没有脱灰(指珐琅质溶解)。在用大鼠做的动物实验中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证明了YAG激光的效果。    这种预防方法的好处是:(1)一次照射时间非常短,只用0·8秒即可;(2)完全没有疼痛感觉;(3)基本上有半永久性效果。    YAG激光是钇铝石榴石激光的简称。

3. 香港《新晚报》载文《法国人业余种菜忙》

【香港《新晚报》十二月二十九日文章】题:法国人业余种菜忙    到法国人家里作客吃饭,主人常常得意地告诉你:第一道冷盘中的生菜是他自己种的。这话多少使人信疑参半,即或是真的,大概也不过是有钱人的闲情逸致吧?    然而,沿着横穿首都巴黎的赛纳河河岸走走,你就会发现,在鞣革厂码头附近,一间间“园艺商店”整日顾客盈门。那里不仅出售各种蔬菜、水果、花卉的种子,秧苗,草坪块,以及适用于各类园艺作物的肥料,而且还供应业余园艺家们使用的各种机具,其中包括多种型号的手扶机动犁和小型电子洒水器。    如果再翻阅一下种类繁多的园艺刊物,你就会感到吃惊:据法国园艺协会全国联合会统计,在这个人口五千多万的国家里,竟有一千一百五十万人在从事业余园艺活动;业余菜园,或曰家庭菜园的蔬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巴黎报刊以西方人的方式赞叹道:“如今,蔬菜和草坪已经成为绿色法兰西的两个乳房。”    看到这些,你对在法国出现的园艺热就会确信不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园艺热呢?热心的法国朋友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首先,法国人有种菜园的传统。本世纪初,“工人菜园”曾经风靡一时,特别是在北方,很多工人业余种菜,以弥补家庭生活收入的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法西斯占领下,法国城镇居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种植蔬菜,缓和了战时副食品供应不足的困难。当时,首都巴黎再小的一块空地上,也有人播种。    战后,商品匮乏期逐步过去了。城里人有闲,都习惯于开上汽车外出旅游。很多业余菜园里长满了荒草。然而,没过了几年,汽车的废气把城市的空气污染得令人窒息。法国人又开始怀念大自然了。同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宣传也起了作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穿上园丁的工作服和橡胶靴子,热衷于园艺活动。特别从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以来,这项活动宛如油点一样蔓延开来。    从七十年代起,法国人普遍大力经营“第二住宅”。住在城里的人即使负债,也要设法购买或租赁这种远离闹市的寓所,以便在节假日得以避开污浊的空气、喧嚣的环境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十几年来,全国已建成一千多万所“第二住宅”。这些住宅房前屋后的空地,是开展业余园艺活动的理想场所。没有“第二住宅”的居民则纷纷组织起各种园艺协会,把住所附近的空地尽可能地开辟成菜园。园艺协会甚至把铁路沿线、公路两侧、机场周围的空地都管了起来。入会人交纳会费后,就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享有灌溉和学习栽培技术等等方便。德勒市是位于巴黎西面的一个中等城市。“德勒市边角地协会”已经开辟了二十七块空地,分给五百八十一家种菜,每个会员有二百五十平方米的园子。协会会长罗兰·巴尔多说,还有五十个要求入会的人有待安排。    业余种菜完全是为了健康和休息的需要吗?“德勒市边角地协会”会员吕东说:“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为了节约家庭开支。”据报道,每年如果业余种菜二百平方米的话,可以收入三千法郎,而购买种子只需二百五十法郎,肥料和水费所需无几。德勒市夜班工人安德烈·贝尔热每天下午侍弄菜园。他不仅种植西红柿、小黄瓜而且每年按照不同的季节培育一小片花卉。他种的蔬菜除自食外,还卖了一部分给邻居和副食店。法国当局鼓励城镇居民业余种菜。当局似乎尚在犹豫不决的一件事是:要不要让那些出售自己的产品的业余园艺家们纳税。

4. 美报文章:《老年人会更健康,但寿命不会更长》

【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二十一日文章】题:寿命研究预料老年人会更健康,但寿命不会更长    研究衰老问题的一些专家现在认为,在不太远的将来,人在年轻时和中年时死的将会很少,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将保持旺盛的精力,身体健康直至寿终,即八十五岁,迟早相差几年。    据斯坦福大学的弗赖斯博士说,这种强烈的趋势已经在发生。他的计算显示,人一般可以达到的寿命是85岁左右。一个人口组——白人妇女——现在几乎达到这个年龄了。她们平均只“过早”死七年,这就是在大约85岁以前死亡。此外,暴死占了这七年中的三年。少数民族和男子一般死得早一些。    他认为,在大多数预测健康趋势的研究中,忽视了两组重要的观察结果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组观察结果有统计,表明人类是终有一死的,人的寿命是固定的。第二组观察结果表明,慢性病可以推迟患,老年人的许多功能性的缺陷可以减轻,至少减轻一个时候。    弗赖斯认为,由于目前的趋势使人可以预测将来病人的数量和类别。他说,“这些预测表明,非常老的人的数目不会增加,精力减退的平均时期将会缩短,慢性病在典型的寿命中将占较小的部分,在后期生活中医疗的需要将会减少”。    他指出,在年轻的成年人中,人类器官,如心、肺、肝和肾的活动能量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四倍到十倍。额外的储备使人体能加紧工作以对付最紧急的情况。然而,从大约三十岁以后,这种储备能力就会逐渐地、不可抗拒地减少了。    健康统计表明,1900年和1980年之间,在生病和遇到事故之后仍活到中年的人的百分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四十多岁的人的剩下的估计寿命却没有什么增加,而那些七十五岁以上的人,则几乎没有增加。    本世纪初,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主要是肺病、急性风湿性热、天花、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症和细菌性肺炎。    弗赖斯说,“现在这些病症引起的疾病不到1900年引起的疾病的2%。本世纪初传染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今天身体受伤是人早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慢性病。    他说,证据表明,老年的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推迟这些病的发作而加以消除,一个人衰老的一些方面可以通过生活方式予以控制。这位科学家在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统计人员把精力集中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掩盖了环境因素,但在生物衰老的速度方面:因人而有很大的差异,进行惯常的锻炼可以长久保持体力。    他预料,将来,几乎每个人死亡不会是因为疾病,而只是因为衰老:身体对付任何额外的生物学上的要求的能力会不可抗拒地下降。大多数慢性病的消灭,将使人大多数都在较短一段年龄内,大概集中在八十岁以后的十年之内死亡。

5.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的寿命的调查报告

【路透社日内瓦一月十六日电】世界卫生组织今天说:    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人民可望至少活六十五岁,大约比现在多活十年。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调查报告指出,到二○○○年,发达国家的公民可望活到七十五岁或八十岁,一九七六年估计活到七十二岁。    估计发展中国家人的平均寿命将由一九七六年的五十五岁增加到本世纪末的六十五岁。    预期在比较穷的国家将要集中消灭霍乱和疟疾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但是有这样的危险,即到那时它们可能会发生比较先进的国家普遍有的疾病。    这篇报告说,这些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病、精神病和事故。在许多最穷的国家里,与抽烟有关的疾病已经象营养不良所引起的疾病一样,成了健康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 4 版

1. 印度比拉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

【路透社新德里一月二十一日电】据今天在这里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过去二十年中,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它的粮食增长快。    这项由一家私人机构、比拉科学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回顾了二十年来农业技术对十二个发达国家和包括印度在内的九个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带来的影响。    报告说,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增长率都是很可观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口的增长所抵消。    印度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二七,但是人口的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四三。    印度现在的人口大约为六亿七千万,而今年六月结束的本农业年度的粮食产量预计可达创记录的一亿三千五百万吨。    报告说,无论是土地还是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力都应该通过技术革新来提高,以便应付人口不断增长对可耕地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报告说,印度可利用的农业用地每人平均计算将从一九六一年的○·二六公顷(合○·四六英亩)下降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一六公顷(合○·三九英亩),即下降百分之三八·五,而尼日利亚和土耳其则预计将分别减少百分之四十五和百分之三十五。    这次进行研究的这二十一个国家(其中包括四个由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的人口在一九七七年约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它们的农业用地占世界农业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九,粮食产量占百分之八十一。    这二十一个国家是:尼日利亚、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土耳其、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西德、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英国、南斯拉夫、澳大利亚、苏联。    报告说,在象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里,经济上起作用的农业人口在增加,尽管增长率比较低,但是在发达国家里却在减少。    在过去二十年中,技术进步的一些重要方面包括灌溉、化肥、机械化、各种高产种子和控制害虫及杂草等。    报告说,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灌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发展中国家,机械化程度仍然很差,在中国和印度每一千公顷(合二千四百七十英亩)只有大约一台半拖拉机。    在日本,每一千公顷土地的拖拉机数目已从一九六一年的一·七台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一百六十四·五台。    据这项研究报告说,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化肥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还没有做到普遍均衡地和有效地使用。    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七年之间,每年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量是:阿根廷为一点八公斤,尼日利亚为三点五公斤,印度为十八点七公斤,印度尼西亚为二十五点二公斤,而日本却是三百九十六公斤,西德是四百零四公斤。世界的平均使用量为每公顷六十一点八公斤。

2. 路透社谈西班牙共产党内部斗争

【路透社马德里一月十八日电】强有力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共产党突然反对欧洲共产主义,这对西班牙共产党老资格的总书记卡里略在全国的领导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位六十五岁的欧洲共产主义旗手在今年七月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将面临着一场政治上生死存亡的艰巨战斗,对付来自强硬派和野心家的两面夹击。    政界人士说,连续不断的政治问题以及东西方的紧张局势,加强了强硬派的势力,要是对付不了加泰罗尼亚共产党的造反行动,那就可能使西班牙共产党内反对欧洲共产主义的人受到鼓舞。    卡里略暗示,在扼杀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欧洲共产主义活动中有外部势力在起作用,他发誓要全力以赴为重新取得已失去的阵地而奋斗。    加泰罗尼亚统一社会党在它的代表大会上给予了卡里略打击,这一打击使他感到震惊。该党是西班牙共产党内的一个自治组织。西共在国民议会中占二十三个席位,而它在这二十三个席位中占了三分之一。    西班牙政界人士中有着广泛的猜测:亲苏的加泰罗尼亚共产党人可能已接受了苏联的援助。    加泰罗尼亚共产党否认他们的立场转变中有任何外国影响,而政界人士认为这种立场转变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他们说,惊人的失业率和恢复冷战气氛,使越来越多的党员怀念党过去的特性,并反对卡里略同西班牙中央政府普遍和解的政策。    他们说,亲苏强硬派利用了地区情绪和对卡里略想继续控制加泰罗尼亚共产党组织的不服情绪。有的人认为加泰罗尼亚共产党的造反行动更多的是个人方面的原因,而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是冲着卡里略来的,而不是冲着欧洲共产主义的。    西共的其他一些党员对卡里略在党内搞独裁统治也不满,他们说,欧洲共产主义也应当意味着党内民主。    党内的这些紧张关系,加上西共党员人数减少,以及西班牙最大的工会——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委员会的威信明显丧失,预示着今年七月西共代表大会的紧张气氛。

3. 阮基石对西德记者发表谈话

【德新社慕尼黑一月二十四日电】今天这里引用越南外长阮基石的话说,河内打算“尽快”撤出柬埔寨。    阮基石在《南德意志报》刊登的答记者问中说,只要中国放弃其“威胁和恫吓”的政策,越南将从邻国撤军。    阮基石说,“目前”没有打算让苏联在越南建立军事基地。至于将来是否会是这样,取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    在谈到同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时,阮基石说,他希望美国新政府比上届政府“少犯些错误”。    他抱怨说,西德过去过多地站在北京一边。

4. 梁厚甫文章《专家看苏联的全球战略》

说苏的全球战略是所谓“瘐毙美国”的战略。一是使美国怕战,二是便美国在客观形势上不能战。苏采取这个战略就是要瓦解美国的盟邦,使西方觉得美无能而逐渐疏远美国。当前美的西方盟国表现出中立的兴趣就是这种趋势    【香港《明报》一月十三日文章】(作者:梁厚甫)题:专家看苏联的全球战略    有一件出乎意表的事情,今天美国的克里姆林宫专家们,特别是东方八大学也即是“长青藤联盟”各大学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苏联的全球战略,已比之美国的全球战略,为远占优势;美国所虑的,正是“等待瘐毙”的地位,这样的劣势,决不会因里根之到来而有所好转,反之,今后的里根,更会将美国的弱点,暴露于全世界的前边,因而引起了盟国的离心,促成美国回到“孤立主义”去。    所谓“瘐毙美国”的战略,就是说:尽管美国武装到了牙齿,但美国却无法把武装来使用。不能使用,即是昆有如无。苏联设下了两个陷阱东方八大学的谋士们认为,近二十年的历史,是苏联设了两个陷阱,而让美国堕入内边的历史。第一个陷阱是令到美国怕战;第二个陷阱是令到美国纵使不怕战,但在客观形势上也不能战。    第一个陷阱——越战是令到美国怕战的手法。美国在越南用兵十年,苏联占尽了便宜,而美国则弱点毕露。苏联何以占便宜?苏联的武力,在六十年代之前,原来不是美国的敌手。苏联利用美国有事于越南的时机,极力扩军,而美国则只有消耗国力。美国所露的弱点为何?一来美国的青年人反战,表现出美国无可用之兵。由于青年人反战,美国不能不改用募兵制度。但是,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出卖性命的士兵的薪饷,追不上一个清道夫,谁人还去当兵。    里根虽然主张改善募兵制度,现在已明白绝无可能,他的左右,已主张恢复征兵了。今天的美国,尽可以大言炎炎,如果真的打仗,就图穷匕现。论手上现金之多,美国不及石油出口国家,论技术之优越性,美国已为西德和日本所赶上。二来越战结束之后,美国有所谓“越南战争后遗症”,即是说,无论考虑到甚么地方来用兵,只要人们说一句,这就是第二个越南,美国政府就要缩手。例如安哥拉事件的时候,也因为“第二个越南”的呼声,福特政府就龟缩起来了。这是美国堕入苏联所设“怕战”陷阱。    第二个陷阱——人类是善忘的。苏联的第二个手法,就是:立心到处伸手,但初期必要选定美国无法用兵的地    方来下手。又或者说,美国纵使勉强用兵,其结果必定是对美国无利,而对苏联有利的。具有这样条件的地方,苏联才伸手。“英雄无用武之地”阿富汗问题与伊朗问题,就可以完全表现出苏联的战略。苏联进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在腹地内边,非美国兵力所能及,于是美国只能用政治和经济来制裁。    以伊朗为例。美国对伊朗,可做的事已经做尽了。未做的,只是军事,包括真正用兵与军事封锁在内。只要美国沉不住气,不愁伊朗不走向苏联那一边。只要苏联包起了伊朗的石油,西欧和日本,都埋怨美国。美国向伊朗用兵,是削除自己双翼的最有效办法。    “选定美国无法用兵的地方来下手”的战略,一句话,就是避免阵地战。既然不是阵地战,美国就无法用兵。美国以往的战略学家,估计苏联将会进兵欧洲,进兵日本,或者南下波斯湾,甚而东指中国。这些估计,有道理,但会落空。自然不是说,苏联永远不会在这一些地方,但不是今天。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如果西欧日本和波斯湾的国家,都被苏联软化了,苏联为甚么还要去?    这是美国陷入苏联“不能战”的陷阱。    近二十年来,苏联设了两个陷阱来对付美国,即是上述的“不敢战”与“不能战”。美国都乖乖地进去了。我们不能不特别的注意,不敢战与不能战之间,从自己看来,是有分别的,但是,从他人看来,是没有分别的。美国自以为对某一种战争不能打,但是从他国看来,不认为你不能打,而认为你不敢打。    为甚么苏联要造成这样的幻象呢?那就是:要瓦解美国的盟邦,我们天天看来自欧洲的报纸,来自日本的报纸,政论家们众口一词,都认为美国软弱,中共不是美国的盟邦,但中共总嫌美国的领导人,魄力不够。    卡特总统已承受软弱和魄力不够的罪名。现在,他不干了,将要起来的里根,信誓旦旦的说要加强美国的军力,但他能否把自己的魄力表现出来呢?现在差不多可以预断其不可能,他除了把美国的经济,由“千劫不复的源渊”,而转入“万劫不复的源渊”以外,无法恢复美国往日的声威,正如上边所说的,美国已入了“不能战”的陷阱,求战而不可得,纵使武装到了牙齿,结果只能巨存起来。核武器无用论本来还有一条路子,世间有所谓核子武器,核子武器有可能把一个霸权国家,夷为平地的。苏联既然这样的阴贼险狠,里根把心一横,先发制人,将苏联夷为平地好了。这也是“街头战略学家”的说法,完全不可能的。一来,核武器是两败俱伤的武器,美国可以把苏联夷为平地,但先要有自己也成为平地的决心。二来,美国的宪法不容许总统这样做,反而苏联的领导者,有可能这样做。从战略上的核武器来讲,美国先天上是属于劣势的。    苏联把美国置于不能战的境地,活生生把美国来瘐死,当然有其目的。目的是摇动美国盟邦对美国的信仰,亦在于引起美国与盟邦之间经济上的矛盾。    美国的盟邦何所求于美国?一是在军事上有赖美国的保护,亦即所谓“核子伞”。二在于经济上能从美国身上沾一点好处,最忌者是美国在经济上采取“锁国政策”。    上面说过,尽管美国是“不能战”,但从他国看来,美国是不敢战。这是美国盟邦的大忌,纵使盟邦的统治者,能明白不能战与不敢战的分野,但是盟邦的老百姓,是看不清楚的。老百姓反对,统治者便要下台。此事看战后西德的历史,就可以证明。战后的西德,只有阿登纳总理对苏联的政策,最为明朗与强硬,从此便摇摆万分。往日美国“不敢战”与“不能战”的弱点,还未表露出来,西德人还存着希望,现在,希望是没有了。    戴高乐诚然是法国的英雄,但戴高乐之为英雄,仅得半个。戴高乐对美国诚然是英雄,不肯服从美国的指挥棒,但从他的对苏政策来讲,不见得英雄到甚么的地方。实际上,他的对美政策,是做给苏联来看的。    德法如此,日本亦然。不过,日本是东方民族,比较的深沉,日本人的心理,只有东方人才容易看得出来。    盟邦对美国,除了保护伞问题以外,还有经济上的问题。    如果说,今天的第二世界,会倒向苏联那一边,可能是说得太早的。但是,凡是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中立思想的兴趣,就是在转向以前所必要经过的过程。中立是时代潮流这样的新形势,已摆在美国前边。最近有一件极堪注意的事情,日本的“共同社”,引述东京灵通人士消息,认为东德国家元首昂纳克,一九八一年五月间将访问日本。表面上的理由,是东德开始新五年计划,寻求经济合作,实质上的理由,就是要挑起日本的“东方政策”,即是要日本倾向苏联那一边——那怕目前还是蕴存于心底的深处,有一位日本记者说:“大英帝国之由盛而衰,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看到的吗?如果说,邱吉尔回天无力,、难道里根回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