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01-11

第 1 版

1. 法《外交世界》月刊文章:《里根的顾问们怎样看苏联》

【法国《外交世界》月刊一月号刊登巴黎第一大学教授玛丽。拉维涅的文章】题:里根的顾问们怎样看苏联    (美国)新的领导人在两个方面存在着矛盾的看法:如何估计苏联在今天和今后几年的地位;应重视欧洲对东—西方关系的看法。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这两个问题所作出的结论。关于军事努力的不一致的估价我们不能把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于苏联经济增长情况的看法和它对它更为注意的一个问题(对苏联军事潜力的估计)的看法割裂开来。人们掌握的数字如下:目前,苏联把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的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用于国防。相比之下,美国的军事开支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苏联的军事开支(以美元计算)超过了美国军事开支的百分之四十。    在怀疑这一推论的经济学家中,最坚定的人之一是富兰克林·霍尔兹曼教授。他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故意高估了苏联的军事费用。同样原因,被认为在质量上与美国武器“相等”的苏联装备被过高估计了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特别在常规武器方面是如此。霍尔兹曼又说,此外,不要忘记美国的盟国负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开支的百分之四十多,而苏联的盟国只负担华沙条约国军事开支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最近,中国牵制了大约百分之二十的苏联军事潜力,这是应从可能威胁西方的军事力量中减去不算的。欧洲人:忠实的盟友还是倔强的伙伴?一九八一年将成为新多数派领袖的共和党议员贝克,率领一个代表团对布鲁塞尔进行访问之后,于一九八○年十月发表了关于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的主要盟友的思想状况的报告。由议会外交委员会起草的这份报告强调指出,美国和欧洲各国在以下三个方面看法不一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严重性,把贸易作为对付苏联的政治武器以及苏联在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采取其它侵略行动的可能性。    根据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普遍看法,欧洲很难同意在东西方贸易中采取强硬的路线。    缓和的后果在将更强硬地对待苏联的总格局下,里根今后的政策依然还模糊不清。在这一方面,共和党右翼与温和派之间的斗争似乎更多地有利于前者。最近任命原北约盟军总司令黑格将军为国务卿,艾伦也加入了过渡性班子,这就加强了“鹰派”的力量。不过,选择贝克为参议院新多数派领袖,选择珀西为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这将加强温和派的势力。里根是否将有一位专门研究苏联和东欧事务的顾问?当选总统班子里有一位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他就是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理·派普斯。然而,派普斯在一九七六年撰写的题为《苏联的欧洲战略》的著作中指出,由于美国与欧洲的观点被割裂开来,所以缓和太有利于苏联的利益了;缓和使苏联对别国的征服合法化了,并且丝毫没有使苏联人更易接受西方关于发展经济的观点的影响,这同一些认为同西方合作会加强苏联的“亲西方”阵营的论点恰恰相反。    同时,派普斯曾协调过一个“秘密”小组的工作。这个秘密小组名叫“B小组”,是在福特执政时期成立的,其宗旨是:同中央情报局取得的成果唱对台戏,因为当时有人认为中央情报局低估了苏联的军费……中央情报局秘密发行过一份报告,报告中提到过这一神秘的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报告强调苏联的军事优势,指出,大力发展美国的军火生产和防务系统迫在眉睫,并十分怀疑谈判对限制战略武器的作用。这可能同当选总统对欧安会后果的不甚关心是一致的。福特签署了赫尔辛基文件;卡特支持了美国出席贝尔格莱德会议的代表团团长在人权问题上采取的有力行动。不象其前任那样讲究伦理的里根,肯定不会坚持要在人权问题上把苏联钉在国际良心的耻辱柱上。他可能宁愿直接与苏联较量,以保证使美国拥有他在竞选时鼓吹的在战略上超过“均势”的“安全余地”。

2. 印外交秘书沙梯同卡尔迈勒会谈

【印报托新德里一月九日电】印度外交秘书沙梯在同阿富汗主席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举行了重要的会谈之后于今天回到这里,他在回到这里时有迹象表明,正在出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举行三方会谈的某种共同基础。    沙梯先生昨天同卡尔迈勒先生详细地交换了对这个地区的局势和与即将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有关的事宜的看法。沙梯对喀布尔的三天访问主要同预定二月九日在这里开幕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有关。

3. 罗慕洛说东盟将建议由宋双取代波尔布特

【法新社马尼拉一月九日电】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今天说,东盟对于在五月份召开一次讨论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抱有希望,东盟将在会上建议由宋双来代替“残酷的”波尔布特政权。    罗慕洛部长在同日本外相伊东正义在他的官邸举行商谈之后接见记者时说,越南为了避免在国际上孤立,将会参加这个会议“来捍卫它的利益”。    罗慕洛部长认为东盟支持波尔布特是有道理的,因为这表明东盟支持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干涉的规定,同时他承认波尔布特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政府。”罗慕洛说,“东盟选择了宋双而不是前元首西哈努克,因为西哈努克不能得到我们所有的人的同意”。    他说,东盟现在正在研究宋双究竟有“多么坚定”,因为“他们不愿让波尔布特再度当选”。他没有详细说明。    罗慕洛说,东盟“并不喜欢波尔布特”,但“我们决定支持他,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作,韩桑林就会得到承认”。    罗慕洛继续说,波尔布特是唯一进行抵抗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人进行抵抗,韩桑林就能全部控制”柬埔寨。    罗慕洛对记者说,东盟建议在五月份召开在去年十二月同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讨论的这个会议。东盟还希望中国将参加它希望将在日内瓦召开的这个会议。中国继续断然支持波尔布特和他的红色高棉游击队。

4. 史蒂文斯在东京说:美须进一步探讨向中国供应武器问题

【合众国际社东京一月九日电】参议员史蒂文斯今天说,他曾要求日本通过增加防务费用或对外援助帮助美国减轻它的国外军事负担。    史蒂文斯在他即将结束他对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访问时对记者说:“日本应该想办法减少我们的防御经费。”    这位参议院防务拨款小组委员会主席兼共和党多数派副领袖说,他认为,美国的亚洲主要盟友日本“具有一种坚定的防御作用,并且它应该在国际大家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史蒂文斯目前正在东京进行历时三天的访问。他同日本政府官员和企业界领导人就防务、贸易和其它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了商谈。    他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建议东京政府向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外援。    史蒂文斯又说:“日本应该了解我们的问题。”    这位参议员表明,华盛顿必须“重新估计我们对华关系的立场”。    当记者问到美国可能出售武器给北京时,史蒂文斯答道:“我们将不能预先排除这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    史蒂文斯说,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探讨的事情”。    史蒂文斯重申了十二月二十八日他在北京发表的意见,他在这些意见中表明,美国将来可能卖武器给中国。

5. 纳恩说美将继续关切台湾防卫问题

法新社说卡特政府在其任职的最后日子里,可能已放宽禁止其驻台代表同台湾当局直接接触的限制    【路透社台北一月九日电】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萨姆·纳恩今天结束对这里的两天访问。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台湾的防务表示关心。    纳恩是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老资格委员,他在这里的访问期间拜会了国民党蒋经国总统和政府其他高级官员,对美台关系的情况交换了看法。    他在同国民党领导人会谈后说,他知道了台湾在各方面的需要。    他说:“我相信美国将强烈地感到中华民国在访务方面的需要。”    他说,太平洋地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他还说,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实质关系。    纳恩参议员是本周同蒋经国会谈的第二个美国参议员。参院共和党副领袖史蒂文斯本星期二拜会过蒋总统。    【中央社台北一月九日电】行政院长孙运璇今天上午在行政院接见了来我国访问的美国参议员萨姆·纳恩。纳恩参议员今天上午由我国外交部北美司司长程建人陪同到行政院拜会孙院长,两人曾就一般国际局势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    【法新社台北一月八日电】今天有迹象表明,卡特政府在其任职的最后日子里可能已经放宽了禁止其驻台湾的代表同国民党中国官员直接接触的限制。

6. 美两众议员到台湾活动台湾货运机首航抵纽约

【中央社台北一月九日电】美国联邦众议员史蒂芬·索拉兹及约尔·普里查德今天到达台北,并展开各项拜会活动。    索拉兹众议员等下午三时到美国在台协会,听取该会有关业务概况的简报。    下午五时,他们到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拜会总司令汪敬煦上将,随后转往外交部拜会外交部长朱抚松及次长钱复,就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情势问题交换意见。    索拉兹是美国众院新任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在到我国访问之前,曾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大陆等地访问。    【中央社纽约一月七日电】中华航空公司从台北飞纽约的货运首航班机,今天下午二时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载运货品十七万磅。    华航公司初期对这条货运航线的服务,将是以波音七四七飞机每周来回飞行两次。波音七四七飞机可载运一百吨货物。

7. 共同社报道:廖承志会见日参议员代表团

【共同社北京一月九日电】题:参议院代表团到达北京,(廖承志)确认人大委员长叶剑英仍然在职    以参议院长德永正利为团长的参议院党派议员团一行十四人应叶剑英委员长的邀请,九日下午到达北京。一行在下榻的钓鱼台迎宾馆受到廖承志副委员长的迎接。    在迎接时,廖副委员长说:“好象东京报道叶委员长引退了。但实际是叶委员长由于高龄,冬季住在温暖的广州。大概是因为不能接待大家,才有这种说法吧。如果你们变更日程,去广州的话,叶委员长就会会见你们。”强调了叶剑英现在还是委员长。    【南通社北京一月九日电】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今天在同一个日本代表团谈话中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84岁的叶剑英仍然任职。    这位高级官员明确地说,叶剑英和以往一样正在广州过冬。    以这种方式否认了关于叶剑英已被解职的猜测。

第 2 版

1. 香港《文汇报》特稿:《陈香梅在北京》

【香港《文汇报》一月六日特稿】题:陈香梅在北京    陈香梅这次回到北京,感到非常兴奋,当四日上午邓小平副主席同她会面时,她用普通话同邓小平进行了交谈。    邓小平问:“你在北京有亲友吗?”    陈香梅答:“我在北京有很多亲友。”    邓小平问:“探望了他们吗?”    陈香梅答:“探望了。我还看望了我的老师。”    之后,邓小平同史蒂文斯、陈香梅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陈香梅是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她和蒋经国、宋美龄有颇深的交情。她在戏剧性的时间,以戏剧性的形式访问了北京。美国记者和本报记者自然把采访的重点集中在她的身上。在记者招待会上,连职位比她高的史蒂文斯也被冷落了。    陈香梅四日晚在记者招待会上穿了西式套裙,粉红色的丝绸衬衣,配上金色的胸口针,化装很浓,涂了口红,蓝眼盖,戴了巨大的珍珠耳环。比起五十六岁的年龄来说,显得年轻得多,看来只有四十多岁。    陈香梅对记者说,她在三号会见了表舅父廖承志,闲话家常。她仍惦记着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李洁吾。这位老师今年已七十岁了。陈香梅特别前往北京孔德小学去同老师会面,还将她的几本著作送给了老师。在钓鱼台宾馆的美国记者招待会结束之后,本报记者上前采访了她。她掏出了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所写的一篇文章交给了记者,说:“你可以拿去发表。”文章的题目是《又见故乡》。

2. 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

品名芝加哥市场    (三月份近期货收盘价,    美元/蒲式耳)小麦4.92玉米3.73燕麦2.20大豆8.16豆油25.48纽约市场    (三月份近期货收盘价,    美分/磅)原糖31.95棉花93.26

3. 同李鸿章的谈判(三)

这时,我发现万诺夫斯基副将以及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公爵都产生了官场中所特具的妒忌心情。    副将万诺夫斯基得到我的通知后,写给我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说,他尽管已奉旨作出了安排,但想了解一下我从什么时候起竟就军事问题,就陆军部的问题也向陛下禀奏起来了。因为军人仪仗队的事宜属于军事部的权限,而不归财政部管。    至于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公爵,他希望的是李鸿章在敖德萨等待加冕礼,或者让他直接到莫斯科去等待加冕礼,但绝不要让他到彼得堡去,因为他完全不必在举行加冕礼之前抵达彼得堡。    这时,尽管其他欧洲国家也曾邀请李鸿章在参加加冕礼之前访欧,但他还是通过敖德萨径直来到俄国。他之所以直接到达,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愿望,派了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前去迎接。此外,既然要进行谈判,那么就得在举行加冕礼之前着手,因为在加冕礼期间举行谈判就很困难了。到那时,每天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庆典。    鉴于此,我又得向皇上启奏,请他准许李鸿章径直前来彼得堡。    尽管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反对我的意见,皇上还是准许李鸿章直接来彼得堡。我就安排李鸿章乘专列快车抵达彼得堡。    皇上命我同李鸿章谈判,所以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公爵根本没有同他进行任何谈判,而且他也无法同李鸿章去谈,因为当时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公爵毫不了解我们对远东的政策和我们在远东的问题,况且他对此也不感兴趣。    李鸿章先到财政部大厦对我进行正式拜会,我便作了回拜,后来我同他会见了几次,就俄中关系如何安排的问题作了政治性的谈话。    从第一次谈判开始就有人对我说,同中国官员谈判首先就是不要着急,因为一着急他们就会认为是风度不好,什么事都要干得从容不迫,一切都要遵从各种中国礼仪。    所以,当李鸿章来我的客厅时,我就身穿文官礼服出去迎接。我们行了大礼,深深地相互鞠躬,接着我引他进入第二间会客厅,下令献茶,我同李鸿章坐了下来,他的所有随从以及我方官员全都站着,我问李鸿章吸不吸烟?这时李鸿章发出了一声牡马嘶叫似的声音,立即有两名中国人从邻室里快步出来,一人端着水烟袋,另一人拿着烟丝,然后就是吸烟的仪式:李鸿章端坐不动,只是用嘴吸烟喷烟,而点烟袋,拿烟袋,往他嘴里送烟嘴,抽烟嘴,这些完全由旁边的中国人十分虔敬地来做。    显然,李鸿章想通过这样的礼仪对我产生强烈的印象。对此,我当然表现得十分沉着,并且做出对这一切处之泰然的样子。    自然,在他首次拜会时,我对正事只字未提,我们之间一个劲儿地寒暄;他问皇帝陛下的健康,皇后陛下的健康,每个王子和公主的健康;我则问清朝皇帝及其所有亲属的健康。我们第一次会晤所谈的只是这些。    后来进行第二次会晤,李鸿章同我比较熟悉了,看到所有这些礼仪对我没有起什么特殊作用,所以同我谈话也更坦率,不再遵循这些礼仪了。特别是到后来,我们在莫斯科又有了进一步的接近,双方见面就很随便了。    对于李鸿章我可以这样说:我在我的国事活动中见过不少国务活动家,其中有些人是名垂青史的,在这些人中,我认为李鸿章是一位卓越的人物,他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当然,他是中国人,没有受过一点欧洲教育,但受过高深的中国教育,而主要的是他有一副出色的健全的头脑,善于清晰地思考。    正因为如此,他在中国历史上,在治理中国方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不足为奇了。当时治理中华帝国的实际上就是李鸿章。    我同李鸿章开始谈判的内容是:我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好处,中国依靠我们才得以保持领土完整,我们宣布了保持中国完整性的原则,我们将坚持下去。但是,为了我们能够坚持我们所宣布的原则,首先必须使我们在一旦有事的时候真正能给中国以援助。但如果没有铁路,我们就无法援助。因为我们全部军事力量现在都配置在俄国欧洲部分,并且将一直驻扎在那里,可见,一方面,在必要时我们应当能够从俄国欧洲部分运送军队;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能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运送军队。我还说,可是这次,在中日交战之际,我们的某些部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向吉林,但由于没有交通线,军队开得很慢,还没有到达吉林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了。    最后,为了补足阿穆尔地区沿岸军队的名额,我们得要由那里来往调运新兵。(三)

4. 美《纽约时报》谈中国存在的一些弊端

【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一日刊登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发自北京的专稿】题:许多中国人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安全保障    在北京各个机关里,每天午后不久,许多工作人员就小心地把他们的办公桌收拾干净、铺上睡觉用的铺盖。他们是在为中国生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满意的仪式之一    ——即长时间的午睡——作准备。在午休时间,除了睡觉外,很少有人考虑干任何别的事情。午饭是在午前的办公时间吃的。采购是在上、下午延长了的工间休息时间进行的。    一名参观了南中国海的一架石油钻机的美国工程师吃惊地发现,在快到吃午饭的时候,钻井工人就停止钻井、关掉所有机器去午睡了。他说,由于操作一架海上钻机每天要花费五万美元,由于停钻可能引起技术故障,所以西方的钻井工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工作。    “铁饭碗”在一九四九年以前,这个国家经常受到饥荒、土匪劫夺和时疫的威胁,现在代之以这种威胁的是,共产党人建立了一个有时看来是有很多福利的国家。    除了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外,还保障终生有职业,这种制度被称之为“铁饭碗”。工厂要解雇一个工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犯了抢劫或杀人罪。中国实行公费医疗、免费教育,提供给以大量补贴的收费很低的住房,城市的房租是一般每月二点七美元。另外还有一系列的福利,例如,每月都发理发票或洗澡票。    现在,许多中国人认为,由机关为他们提供那些在美国被认为是个人的用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商店很少开发票据中国人说,许多商店都不为顾客购买的东西开发票,除非顾客拿出机关的“介绍信”。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以后把这些东西列入机关的帐上去报帐。    据中国人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低,在教育和就业这样一些重要问题上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不便    ——如买点东西要排长队,要挤公共汽车,因此国家提供这些东西有助于作出弥补。    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假如你没有过高的奢望,又没有政治问题,那么你在中国的生活是很舒适的,就象生活在慢慢运行的传送带上一般,什么东西都为你准备了,你用不着担心,也没有什么压力要你匆忙行事。”    不久前,这位教授的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儿到香港去探亲。他担心她也会象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那样,被辉煌的灯火、就业机会和很高的生活水平所吸引而留在香港。但是两个月之后,她回来了。她说,“太紧张了,人们非得卖力气干不行。”    寿命长卫生部长最近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从一九四九年的三十二岁猛增到了现在的六十八岁,这不是偶然的。    但是这里有些人担心他们的同胞已丧失了中国人原有的劳动观念,即“吃苦”的能力,而这一点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最大的美德之一。    一位在一九四九年培养出来的外科医生抱怨说,“城里人现在不象以前那样辛勤工作了”。    他说,许多人去医院看病只是以治疗为借口逃避工作。他们到医院看病不用付钱,而且还能得到半天的假。    这位医生说,“很容易看出许多人是在装病。在公休日,他们突然都不来医院看病了。”    这位外科医生说,中国城里人爱长时间的午睡的习惯也许还有助于弥补他们饮食差的缺陷,他们每人每天饮食的热量平均只有大约二千一百卡。而且,一些西方国家的调查表明,在这二千一百卡中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不是从鱼和肉而是从大米和小麦等谷物中吸取的,这个百分比在亚洲国家中是最高的。要辛勤工作很难这并不是说人们都懒惰。一些建筑工人和上层领导人仍长时间地努力工作。但是制度使人很难做到辛勤工作。    例如,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从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到下午二时是不开的。然后从下午二时到下午五时再开门办公,但是从下午五点到七点三十分又关门了。晚上,只有阅览室开门,学生查不到书,因为图书管理员已经回家了。    图书馆在星期四和星期六下午也关门,这样图书管理员就可以参加政治学习。大学学生宿舍的电灯在晚上十一点就关掉了,假如学生还想继续学习的话,就不得不到外面去坐在昏暗的路灯下面学习。去年,上海复旦大学的行政领导担心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睡眠,于是连路灯也关掉了。    每逢星期天上午,在专为外国人服务的北京友谊商店的电视机专柜前,中国顾客排成长队。如果他们想在一般的商店里购买电视机,就必须持有工作单位的特别证明信和应有的供应券,而且要付高出三倍的价钱。    这么多的中国人是怎样得以通过门警进入友谊商店的,这还是个谜。

5. 陈香梅来北京途中所写专稿《又见故乡》

【香港《文汇报》一月五日消息】(原编者按:陈香梅四日晚上会见了本报记者,并向本报提供了一篇她在前往中国途中所写的这篇专稿)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九八一年元月二日,自东京乘日本航空公司飞机飞北京。    早上四时,在东京旅舍即醒过来,无法成眠。    我于一九二五年生于北京,外祖父和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    我出生时,父亲是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师范大学教务长。一九三○年至一九三四年,我在北京东华门大街的孔德小学就读。“九·一八”事件和卢沟桥事变,我虽在稚龄,但记忆犹新。    一九四八年初春,我和外子、美国的飞虎将军陈纳德在上海结婚,曾回北平度蜜月,那时他陪伴我到我曾住过的东总布胡同,和客人常去的北海公园等地,其后战乱,我们就离开大陆到香港,又到日本、台湾和美国。时序流转,陈纳德将军已去世多年,我离开北平时是双十年华,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故乡无恙乎?    我苦难的同胞们无恙乎?未到北京,我先为朝思梦想的故乡祝福。

第 3 版

1. 《纽约时报》文章:《土壤侵蚀威胁美国农业产量》

【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二十六日刊登安·克里坦登的专稿】题:土壤侵蚀威胁美国农业产量    美国一些最富足的农业区的土壤正在流失。农业部长伯格兰估计,每分钟有成千上万吨的表土流出密西西比河河口。    据农业部估计,自从在这块大陆开始耕种以来,这个国家的表土大约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个问题正日益严重:根据农业部今年发表的一项重要的土壤资源勘查报告,一九七七年(发表数字材料的最近一年)美国约三分之一耕地遭受侵蚀的速度足以降低正常的肥力。    化肥使用的增加迄今掩盖了表土逐渐流失的后果。但是,表土流失造成美国土地肥力下降的迹象正逐渐显露出来。    伯格兰在最近在华盛顿发表的一次谈话中说,有四千八百万英亩,即百分之十以上的耕地,正在以“不可接受的高速度”遭受侵蚀,他解释说,这意味着每年每英亩土地损失十四吨以上的表土。他又说,“如果对这些土地不采取某种措施,它就会变成不毛之地。”    表土的流失发生在美国最肥沃的产粮区:大平原和玉米带,从明尼苏达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然而,最严重的土壤侵蚀是在好几个特别的地区,其中包括:衣阿华南部和密苏里北部、田纳西州西部、得克萨斯西部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中西部的农民越来越多地连年种植玉米和大豆,不再种植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物,如牧草和三叶草。有利可图的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种成一行一行,中间留下很宽的一条条光秃秃的地,这些土壤在每次大雨后逐渐地、不知不觉地被冲跑了。    土壤侵蚀是最近十年土地投机买卖付出的代价。衣阿华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家黑迪说,七十年代土壤流失的速度大大增加了。这与不断改变的农业结构有关。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土地的价格和农业设备的费用有了很大的增加。所以现在农民把农业看作是一种地产买卖投机。他们购买土地,狠命耕作,以应付他们的庞大的支出,根本不去为保持土壤操心,因为他们相信,土地的价格会不断上涨。    农具的体积越来越大也是土壤侵蚀加剧的部分原因。    使用今天这么庞大的农具,很难进行等高耕作,很难完全适用于梯田。所以大农场主只顺着坡势上下耕作、造成严重的土壤流失。    布莱克和特纳说,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门罗县已经很明显了。根据土壤保持处的调查,这个县未受侵蚀的肥沃土壤,一英亩产七十八蒲式耳玉米或三十蒲式耳大豆。而土壤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只产六十七蒲式耳玉米或二十四蒲式耳大豆。    据农业部的估价,单是过量的片状侵蚀和小沟侵蚀——暴雨汇集的水冲走了地表象纸一样薄的土壤    ——造成的生产损失就达五点四亿到八点一亿美元。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有几个研究项目也考察了土壤侵蚀的问题。衣阿华州立大学实验站一九七七年的报告说,衣阿华的耕地每年损失二亿吨土壤,“这在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孩子一代中是不可弥补的”。衣阿华生产的粮食占这个国家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总审计局的一份一九七七年报告说,在大平原、玉米带和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抽样调查了二百八十三个农场的情况,其中百分之八十四农场的土壤流失“大大超过了可容许的最高限度”。    可容许的土壤流失平均值,是指能通过自然过程补充流失表土的流失率,这个数值是每年每英亩五吨。    据美国农业部今年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美国所有的庄稼地,一九七七年由于片状侵蚀和小沟侵蚀造成的平均损失是每年每英亩四点八吨,这项调查发现,在一些州里,这个损失“高得惊人”。田纳西州侵蚀的速率是每英亩十四点一吨;密苏里州是十一点四吨;密西西比州是十点九吨;衣阿华州是九点九吨;肯塔基州是九点四吨。    据这项报告说,风沙侵蚀(在大平原的十个州是常见的)也是土壤损失的部分原因,一九七七年科罗拉多州的平均土壤损失为每英亩八点九吨,新墨西哥州为十一点五吨,得克萨斯州为十四点九吨。土壤保持处的负责人伯格说,自从一九七七年以来,大平原的风沙侵蚀急剧恶化了。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如果表土是一英尺深,每英亩就大约有一百六十吨。一年损失八吨,就等于二十年内就完全损失了。水土保持人士粗略估计,通过自然过程补充表土,要花一百年才能补充一英寸。    特纳先生说,“一百年来,密苏里西北部百分之六十八的土地损失了一半的表土。大草原的表土以前有十二至十八英寸深,今天只剩下五英寸了。我们以每十年二点五英寸的速率损失表土,请考虑一下,这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2. 能将作物与土块分离开的农业机器

【美《新闻周刊》十一月十七日报道】题:一个往下沉,另一个往上浮    一位以色列科学家设计了一台农业机器,它能够把地里长的作物与收获时无意中搂在一起的土块和石头分离开。这台机器的主要设计师是内斯齐奥纳农业研究组织的萨尔茨曼。    如果这台实验分离机达到设计要求的话,它一方面能消除笨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又大大加快收获土豆之类作物的速度。    萨尔茨曼分离机的关键是创造性地应用流化床原理。流化床原理在化学和冶金领域是常用的。用这种方法既快又容易地把轻元素和重元素彼此分离开,当它们经过液池时,一种元素便往下降,另一种元素则往上浮。然而,流化床分离法在农业上运用一直行不通,因为实际上任何液体都会引起作物腐烂。    萨尔茨曼采用沙子代替液体,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当空气穿过沙子时,沙子的性质跟液体差不多——使产品浮到一个大鼓的顶上,用转动着的轮辐把它耙出来。岩石和其它物质沉降到底部,被输送出大鼓。    普通收割机在收获作物时,把大量不相干的东西也一起收了进来。现在借助于这种新颖的分离机,它应当能够顶替多达七十个体力劳动工人的工作。    一台土豆分离机目前正在田间进行试验,它每小时能处理二十吨土豆。

3. 日本人口普查总人口一亿一千七百多万

一九五五年以来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现象已基本停止    【日本《每日新闻》12月19日报道】题:日本人口普查结果确认,总人口为一亿一千七百零五万七千四百八十五人:    今年10月1日实施的人口普查的统计工作于19日结束,中山总务长官在同一天的内阁会议上作了报告。据统计,日本总人口超过巴西,居世界第七位。与上一次(1975年)的人口普查相比,人口的增长率为4.6%,是自1920年开始作这项调查以来最低的(战争时期除外)。这表明,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人口的高龄化今后将进一步加速。同时也表明,从1955年以来人口由地方向大城市的流动已基本停止。    据推算,今年世界人口是四十四亿一千五百万人,日本的总人口是这个数字的2.7%,仅次于中国、印度、苏联、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仍然是个“人口大国”。    关于人口密度,上一次统计是每平方公里二百九十七人,这次却超过三百大关,为三百一十四人,约相当于世界平均密度(32人)的十倍,仅次于孟加拉国(616人)、韩国、荷兰、比利时,居世界第五位。    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以上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预测了将来人口的趋势:到公历2005年,六十五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比率将超过15%;到2030年,人口将出现减少的趋势。

4. 战后东京市人口首次下降

【塔斯社东京十二月十九日电】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东京的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次下降。据日本公布的统计材料,截至今年10月1日,东京人口为1161.5万人,比七十年代末少5.8万人。

5. 孟加拉可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密的国家

全国开展降低出生率的运动    【苏《在国外》八○年第五十期文章】本世纪到来之前,孟加拉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尽管国内开展了降低出生率的持久运动。    据估计,到二○○○年,孟加拉全国人口总数将达一亿一千七百万人。应该注意到,他们将极其拥挤地居住在这块面积仅为十四万二千七百公里的恒河三角洲的区区小地上。    卫生和控制人口增长部长马丁博士认为,这是真正的自杀。他说,“我们的目的在于,一九八五年把人口增长水平从现在的百分之二点七下降到百分之一。如果能做到这点,二十年以后我国人口只能增长到一亿,至少比现在专家们预计的少一千七百万人。”可是,监督国家经济生活的计划委员会说明,完成这项任务是力所不及的。其理由是,尽管大力开展控制出生率的运动,一九八五年的人口增长率至少会停留在百分之一点八的水平上。    马丁指出,控制出生率的宣传工作正在全国顺利展开。据他说,不久前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夫妻知道计划生育。

6. 苏《共青团真理报》刊登讨论婚姻介绍所的文章:《请来求婚》

【苏联《共青团真理报》10月14日刊登芬科写的讨论婚姻介绍所问题的文章】题:请来求婚……    同我谈话的瓦季姆二十五岁。我建议他同我一起到莫斯科文化宫“我们将会相识”俱乐部去一趟。    巴贝金是文化宫的代理经理,我们正遇到他在同两位年轻妇女谈话:    “我不能向你们许下任何诺言,我们这里不是婚姻组织。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帮助人们进行交往。我们帮助你们找到相识的人。”    姑娘们脸红了,因为谈话的主题使人感到有点难为情。    巴贝金热情地接待我们,兴致勃勃地叙述了俱乐部的情况。他建议瓦季姆留下自己的一张相片,填写一张简单表格。巴贝金解释说:“我们只接待尚未结婚的、二十五岁以上的人来俱乐部。登记时要出示身份证。因为有些已经有家的人把自己说成是光棍。”    我浏览了一下章程和邀请俱乐部成员出席茶话会、晚会、旅游等活动的请帖。这种俱乐部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使双方互相结识的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举行婚礼。热心者绘制了表格,表中的问题达300个之多,编制了一套卡片,安排个人会见。    然而已经开始的这种事业,要取得人们的信任是件困难的事情,例如,谁能想到,向来访者提出的某些问题可能使他们感到有伤体面?    在同我们结束谈话时,巴贝金建议说:“百闻不如一见。请你们晚上光临。”我们再次来到俱乐部。    在这样的时刻,集邮爱好者、诗歌和音乐爱好者们汇集在一起。要使人们相识并且结合在一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需要找到能够起结合作用的东西——交往的基础。    这时,俱乐部里的气氛是无拘无束的。来访者兴致勃勃地谈笑风生。初来者即使不是胆小的,这时也很容易惊慌失措:去找谁呢,如何跟人搭话呢。然而同志般的气氛是有利于交往的。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和普通成员从旁适当地加以协助。    据我们查明,在“我们将会相识”俱乐部,一般来说男女比例是二比一,女性居多。这种“女性优势”,便决定在男子中间加强工作。到基本上是男子工作的单位去,介绍俱乐部的情况,邀请他们去看看。举办节日晚会和会见会。当这种活动搞得成功的时候,就可以更加经常地举办。去过俱乐部之后,男子就把自己的朋友带到那里。结果便顺利地取得了目前的成绩。    列宁格勒文化宫为了避免这种不成比例的现象。为单人男女举办休息晚会。还实行为男女特制的双色名片。这是一种独特的表格。填上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爱好。    以集中的小型拜访方式,以四至六人为单位,邀男女各150人,在欢快的气氛中互相认识。为被邀请者放映电影和举办晚会。可以跳舞、参观展览会、唱歌、参加游艺活动。列宁格勒人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形式。晚会一个月举办一次。愿意参加的人数相当多,以至想第二次参加这种晚会就困难多了。    有些人怀疑“交友俱乐部”的必要性。这种俱乐部有没有前途?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媒婆“制度”。    当然,一些传统可以不要。但是,如果这些传统能够促进人们的幸福,那就应该保持,甚至不妨创立新的传统!    年轻人是有挑选余地的。可以从几十个追求友谊的人中找到称心如意的人。

第 4 版

1. 波劳动部宣布坚持政府关于工时的决定

说如实行五日工作周将使波每年损失五十亿美元    【路透社华沙一月九日电】劳动部昨晚宣布:“星期六不上班将被看作是不可宽恕的旷工。”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人,不管他是领什么样的劳动报酬,要是旷工,那就无权领旷工那一天的工资。”    格但斯克“团结”工会的一位负责人今天说,工会总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电。    设在上西里西亚雅斯切别的独立矿工工会已经说过,它的会员明天不去上班。据“团结”工会负责人说,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和什切青港口的造船厂工人也已宣布他们不去上班。    在什切青,当地官员已下令禁止明天出售酒和含有酒精的饮料,大概是为了避免出乱子。    最近的对峙,使波兰政府和独立工会之间的关系再度冷淡下来。    不过,现在有迹象表明,“团结”工会的某些会员宁愿避免同当局发生正面冲突。    “团结”工会华沙分会昨天敦促政府开始同工会举行新的会谈,讨论五天工作周问题,并明确陈述政府的条件。    【德新社华沙一月九日电】由于波兰数百万工人无视政府的警告,仍然准备星期六不上工,因此,波兰共产党领导集团与波兰独立工会可能要再次摊牌。    劳动部今天再次警告说,在波兰经济目前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不能实行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如果工人星期六不上班,那就会使波兰的生产损失每年高达近五十亿美元。    除了推行其抵制工作计划之外,“团结”工会全国协商委员会还就它所说的宣传机器重新掀起的一场运动提出了抗议,这场运动的目的在于诋毁这个独立工会组织及其支持者的名誉,把他们都说成是“反社会主义势力”。    该委员会说,尤其使它感到不安的是,军报在一篇文章中抨击工会的顾问、民权活动分子库龙。    【法新社华沙一月九日电】劳动部通过波通社宣布,本月十日和二十四日两个星期六均属正常工作日,而三日,十七日和三十一日三个星期六才是“休息日”。    劳动部说,政府和工人之间的谈判只能在政府提出的两种选择办法的基础上进行:要么继续实行目前的八小时工作制,隔一个星期休一个星期六;要么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工作时间延长半小时,每个星期六都休息。

2. 瓦尔萨对“团结”工会代表的讲话

【法新社格但斯克一月九日电】“团结”工会今天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会议,生气的会议代表们,热烈地支持单方面宣布星期六休息和公开地蔑视政府提出的要拘留明天休息的工人的威胁。    “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面对代表和看来不耐烦的工会普通成员施加的压力,在会议继续进行时态度强硬起来了。他对出席会议的代表说:“我们知道我们承担的责任——现在,我们将战斗。”    代表们对他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里的代表今天对波兰政府的威胁作出了强烈反应,即他们宣布星期六休息,并警告说,如果惩罚明天休息的人,工人们可能举行罢工。    有一名代表指责工会在要求撤换一些政府官员这个问题上表现软弱。瓦文萨对此作出反应说:“先生们,听着,我无所畏惧。我将第一个到坦克开进的地方,我将最后一个离开战斗。”    但是,他还说:“你们不要用脑袋撞墙。在波兰,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我们只有同党和政府共处。”    【合众国际社华沙一月九日电】格但斯克“团结”工会全国总部说,从全国各地拍来“数以百计的”电报,表示支持“团结”工会,宣布每周五天工作制的行动,并且要求工人们从本星期六起不上班。

3. 路透社记者访问阿尔巴尼亚见闻(三)

【路透社地拉那十二月十一日电】到达阿尔巴尼亚的访问者,马上就会想到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霍查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三十六年来,这位七十二岁的共产党领袖制定了许多政策,把阿尔巴尼亚二百六十万人民领向了一条孤独的、在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听说过的正统的共产主义路线上,用铁的手腕统治着亚得里亚海岸这个闭关自守的国家。    由于地拉那中断了同中国的联系,现在有迹象表明,它已把大门打开了一条缝,以寻求新的贸易和实业伙伴。这种情况很可能使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也可能引来外部世界的一些思想。近四十年来,阿尔巴尼亚一直千方百计地把外界的人和外界的思想拒之门外。    阿尔巴尼亚会不会由于霍查的统治结束而改变其孤立主义政策呢?许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特别是在霍查长期的统治即将结束的时候。    霍查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的穆斯林家庭,曾在法国受过教育。然而,自从一九六一年以来,他却从未涉足于巴尔干半岛这个小国之外。    外交官们认为,阿尔巴尼亚在最近的将来不会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在霍查离职之后,现任总理谢胡将接替他的职务。谢胡现年六十七岁。三十年来一直是霍查的得力助手。    据说,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是谢胡处理的,而霍查则负责制定政策,发挥着一种精神鼓舞的作用。    一九七二年,谢胡曾去法国动过一次手术,但没有透露他得的是什么病,不过,从那时以来,没听说他得过病。    今年早些时候,当他辞去他兼任的国防部长职务时,人们再次对他的健康状况猜测纷纷。但是,这里的人们普遍感到,采取这一行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阿尔巴尼亚在同中国分道扬镳之后遇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    这次人事变动并不意味着,霍查和谢胡的伙伴政权受到了削弱。新任国防部长是哈兹比乌。此人是谢胡的内兄弟,此前任内务部长。而接替哈兹比乌职务的则是谢胡的侄子费佐尔·谢胡。    在阿尔巴尼亚这样一个守口如瓶的国家,人们很难知道年轻人在想些什么。在这个国家里,人数甚少的常驻外交使团除了能见到一些高级官员外,几乎接触不到任何人。    七十年代中期曾有消息说,阿尔巴尼亚的年轻人中间发生了动乱。他们显然开始表示了这样的愿望,即要听到更多的西方音乐,得到更多的西方时装,有更多的出国旅行机会。    这次动乱的直接结果是,为数不多的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立即被召回国内。    派留学生的计划今年刚刚恢复,现在大约有一百名阿尔巴尼亚人在国外学习。    不管政府如何努力,它也不能完全挡住外部的种种影响。    许多阿尔巴尼亚人,特别是居住在海岸地区的人,都能够收看意大利电视台的节目,而其他人则可以收看南斯拉夫的节目。    阿尔巴尼亚深信它的政策是正确的。地拉那电台每周用二十一种语言对外广播四百九十个小时,占整个东欧对外广播时间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地拉那电台是由中国人兴建的。(三)

4. 路透社综述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事态发展

【路透社伦敦一月九日电】阿富汗和毗邻的巴基斯坦,正试探性地提出一项由联合国主持举行旨在为阿富汗危机寻求一项政治解决办法的会谈的建议。西方各国政府持极其小心谨慎的态度,但是从苏联军队十三个月前进入阿富汗以来第一次有迹象表明,莫斯科可能想使一场对话得以开始。    西方的官员们说,现在来估计取得进展的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但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接触提供了一线希望。    他们提醒说,就阿富汗的政治前途问题举行的任何会谈将是复杂的、旷日持久的和受到东西方关系中其它事态发展的严重影响的。    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现在正在联合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外交官之间进行这方面的接触。新年来,出现了四个西方外交官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态发展:    ——巴基斯坦正式要求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任命一位特使,并说,它准备同伊朗一道与阿富汗执政的人民民主党官员进行谈判。巴基斯坦拒绝承认苏联支持的喀布尔现政府。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夏希说,现在的条件有利于达成一项政治解决办法,““大有希望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可能是进行认真的、实实在在的对话的开始,这种对话将导致达成一项解决办法”。    ——阿富汗高级官员、教育部长拉特布扎德访问印度时说,喀布尔政府愿意在联合国代表的参加下同巴基斯坦和伊朗谈判。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西方外交官说,苏联告诉巴基斯坦,阿富汗人准备进行谈判,而不要求事先承认卡尔迈勒总统的喀布尔政府。    这看来为巴基斯坦和伊朗政府同名义上代表卡尔迈勒的党而不是其政府的一个半官方组织进行三方会谈开辟了道路。    这种程序方面的妥协方案使得巴基斯坦和伊朗比较容易地参加谈判。伊朗同巴基斯坦一样,它也拒绝承认卡尔迈勒。    这种三方会谈的方式符合喀布尔要达成一项政治解决办法的设想。    西方官员们预料,要开始谈判还会有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如果联合国要组织一次会议的话更是如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苏联是否同意参加会议。    莫斯科的西方外交官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看不到有迹象表明克里姆林宫的立场改变了。

5. 奥尔绍夫斯基发表讲话:呼吁波兰工人保持平静遵守秩序

【路透社华沙一月九日电】波党政治局委员斯·奥尔绍夫斯基在电台和电视台今晚广播的一篇讲话中呼吁人们要保持平静、遵守秩序和负起责任,同时又几乎不加掩饰地攻击独立工会。    他说,工会领导人“无情和不妥协”地拒绝接受政府方案这一点表明,当社会紧张气氛正趋向缓和的时候,工会又再次显示一下力量。    奥尔绍夫斯基主张“民主革新”(这是当前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用词),但却反对一切想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    他严厉批评工会负责人极力迫使当局解除一些不得人心的官员的职务,并指名批评“团结”工会华沙分会进行一次工人如何评价其管理人员的调查。他说,这种做法带点威吓的味道。    他重申了政府早些时候说的话:目前,国家不能实行每周四十个小时工作制。他说,明天星期六休息并不能给人带来愉快,因为那样做并不能消除人们的忧虑。    他说,“我们的党‘赞同’人们真正努力实行改革和革新,而‘反对’一些人企图制造无政府主义和混乱,‘反对’攻击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联盟,‘反对’一切反革命势力。”    因而,他附和了苏联政府的《消息报》今天发表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是对波兰问题持悲观态度的一系列文章中的最新文章。该报道说,得到西方支持的波兰持不同政见者体现出了“日益增长的反革命威胁”。    当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显然准备明天公然对抗政府决定的时候,有一些消息说,华沙有两家大工厂正在尽力赢得时间。    来自可靠人士的这些消息说,乌尔苏斯拖拉机厂和菲亚特汽车制造厂已经把一月三十一日(星期六)的休息改到明天。

6. 漫画

说明:拉车者胸脯上的外文为「波兰工人」,车辆上的外文为「共产党国家」。(原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