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2-31

第 1 版

1. 《纽约时报》就里根组阁评美新政府风格

说里根的做法是先广泛协商,然后在他的核心助手间取得一致意见。如新任财长里甘,里根并不认识,但他的亲密顾问一致同意任命里甘。里根最核心的高级顾问有布什、米斯等七人    【美国《纽约时报》12月28日专稿】(史蒂文·韦斯曼发自洛杉矶)题:里根的内阁:通过谈判和妥协作出的选择    里根同他最亲近的伙伴在感恩节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决定了预料中的五位内阁阁员的名字。从结果来看,这些人中只有三个人是当选总统提名的。    表示“不干”的一个人是前财政部长,竞选过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康纳利,他在向别人明确表明希望得到更重要的职位后,拒绝了里根亲自请他出任能源部长的要求。另一人是怀俄明州的前州长汉森,他决定不就任内政部长,因为这同他的地产利益发生冲突。    里根的组阁过程(象当选总统的助手们本周会见记者时说的那样)始终受到这类问题干扰。这些助手承认,到头来,也许比任何人预料的都更难以得到一个使里根的广大支持者满意的内阁,支持里根的人有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企业界老朋友,有后来支持他竞选的国会议员和温和派共和党人。对于要求内阁有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区代表的人也难以使他们满意。    只有两个重要内阁职位还空着,就是教育部长和贸易特别代表。    有关组织里根未来内阁的故事使人们对里根政府的风格有一个初步概念,他的助手们说,1月20日他就任总统时将把这种风格带去。里根的作法是同他认识的人广泛协商他所挑选的人,然后在核心助手之间取得一致意见。有时他听任他们自己去取得一致意见,最后里根往往是表示同意的。    同时,据说,里根设法告诉他的助手们,他的性格是,如果达不成明确的一致意见,就象在一个内阁职务上出现的那种情况,里根准备自己作出选择。对细节不那么关心一位助手说:“不存在里根比卡特或者是尼克松对细节费的力气少得多的问题。也不意味着他不过问,或者是不关心这些问题。他非常希望避免使他挑选内阁成员一事成为一件大事;这就是他拒绝同他挑选的人一起露面的原因。但是要是认为这不是里根的主张那将是错误的。”    里根最后为他的内阁选中的人大约有一半是他个人从一开始就希望他们能担任职务的那些人,甚至是在细致的挑选工作——包括他那个大半是由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老朋友组成的23人过渡时期顾问小组——开始之前就是这样的。    这些人选中有国务卿黑格,国防部长温伯格,司法部长史密斯,劳工部长多诺万,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施韦克和运输部长刘易斯。    另外一半内阁人选是里根亲近的顾问会见过的,并且在他们之间取得一致意见的人。有些时候,如选择里甘任财政部长,皮尔斯任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里根简直不认识这些提名的人。“厨房内阁”的作用里根的所谓“厨房内阁”的作用证明是第二位的,这个“厨房内阁”建立在加利福尼亚州,是由一些企业家顾问组成的,在大选之后引起了公众的很大注意。    旧式政治力量的存在决定了许多未来的内阁成员的选择。里根挑选多诺万、施韦克和刘易斯是因为他个人喜欢他们,也因为他们在过去的竞选运动中对他的忠诚。里根的助手们一致决定任命一名妇女和一名黑人。由于任命黑人皮尔斯为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和珍妮·柯克帕特里克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挑选布洛克担任农业部长受到了地区压力的影响。当堪萨斯州有影响的共和党人、参议员鲍勃·多尔画了一张图表明中西部地区(共和党的一个堡垒)明显地缺少代表——这证明是有说服力的——的时候,挑选布洛克的事情就确定下来了。七名高级顾问虽然里根在组成他的内阁的问题上进行了广泛的磋商,但是他在作出最后的挑选的时候主要是听取了七名主要顾问的意见。他们是:当选副总统布什;被提名担任总统顾问的米斯;被任命为里根办公厅主任的贝克;内华达州共和党参议员拉克索尔特,他大概是里根个人最亲密的朋友;里根长期的助手迪弗,他被挑选协助里根作出一些任命和作出活动安排;前竞选运动的主席、被提名为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凯西;以及过渡班子人事负责人詹姆斯。    据大家所说,这些人互相之间以及同里根的其他朋友和顾问之间配合得都很协调,虽然据说也有一些重大的分歧。比如,一些人认为,史密斯不是司法部长最好的人选,因为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担任里根的私人律师的时候与这位当选总统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一些人提出,黑格在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办公厅主任时在水门丑闻中的经历是否将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    据参与磋商的人们说,里根从一开始就考虑到黑格,与其他的许多人选比较起来,比如前财政部长舒尔茨,他更赞成黑格。    “厨房内阁”曾建议黑格担任国防部长,但是这需要国会立法,因为国家安全法禁止军官在退休后的十年内担任国防部长。

2. 雅盖尔斯基率波兰政府代表团抵苏讨论波明年经济计划等问题

【塔斯社莫斯科12月29日电】以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雅盖尔斯基为首的波兰政府代表团今天抵达莫斯科。当天他同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和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巴伊巴科夫举行了会谈。    双方讨论了发展苏波经济合作的远景。尤其是联系到波兰制订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重点讨论了双边关系问题。双方还讨论了有关完成波兰1981—1985年计划的协调工作问题。

3. 波兰外长奇雷克会见瓦文萨

【合众国际社华沙12月29日电】外交部一位人士说,独立工会领导人瓦文萨今天会晤了外交部长奇雷克,后者最近在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刚回到国内。    这位人士证实了这次会晤,但没有详谈。奇雷克上星期去莫斯科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和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举行了会晤。    西方一些人士说,这位波兰外长同苏联领导人就波兰的形势交换了意见。    据认为,奇雷克可能向瓦文萨介绍了苏联对波兰和独立工会活动的态度。瓦文萨目前正在华沙帮助一批个体农民。这批农民正设法把他们的组织,即众所周知的“农村团结农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取得登记。    【法新社华沙12月29日电】从这里得到的消息说,波兰外长奇雷克和重工业部长耶迪纳克今天会晤了波兰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    没有官方消息说明会谈性质。    但是消息灵通人士说,瓦文萨应教皇约翰一保罗二世和意大利工会的邀请,定于明年一月中访问罗马,奇雷克是要在瓦文萨去罗马之前会见他。    有迹象表明,奇雷克26日在莫斯科会晤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时候也许还讨论过他要会见瓦文萨这件事。美联社评奇雷克访苏    【美联社华沙12月29日电】波兰外交部长奇雷克最近对莫斯科的访问,突出表明波兰政府重申它忠于波苏联盟的愿望。这次访问的特点,是再次抨击了所谓“帝国主义者”对这里的干涉。    波兰报刊在报道奇雷克的这次访问时,都强调指出了“波苏两国永恒的友谊”。    《人民论坛报》把波兰说成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经久不变的链条”。此间西方观察家们认为,波兰政府最近发起了一场运动,以表明它忠于苏联集团。这次访问就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波兰发生了好几个月的罢工,同时,政府还决定允许工会独立于党和政府的控制之外。    奇雷克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还谴责了旨在颠覆波兰的“帝国主义分子和反动集团”。

4. 法新社评我发表外汇管理暂行条例

【法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中国今天颁布了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以设法制止黑市上繁荣的非法外汇交易。    新华社发表了管理条例的全文,这个条例是国务院在12月18日颁布的,条例明确说,在中国禁止外汇的流通和使用。    所有持有外国货币的人都必须把外币售给中国银行。    只有外国人和华侨除外,他们在华逗留期间可以保存外币。    条例规定唯一可以购入外币者是中国银行,禁止做未经许可的外汇交易和非法拥有外汇。    在最近几个月中,在中国大多数大城市里,买卖外汇和外汇券——外国人用来购买东西的一种货币,于今年四月开始流通    ——的黑市兴旺起来。    在中国出售的大多数外国货只能用外汇券购买,因此,中国消费人是买不到的。

5. 丹麦外交大臣发表新年文告

【美联社哥本哈根12月29日电】丹麦外交大臣凯尔    ·奥勒森今天说,“单是军备竞赛升级不能是西方对”日益恶化的东西方关系作出的“令人满意的反应”。    奥勒森在新年文告中说,西方“真正的”团结应包括“必要的对话”这样,就可以估计西方联盟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这位丹麦外交大臣说,恰恰是在紧张局势加剧的时候,应该强调指出,西方合作的目的是搞缓和和裁军,军事力量均势只是执行上述政策的一种工具。

6. 霍梅尼说伊朗面临经济难关

【美联社贝鲁特12月29日电】霍梅尼今天对伊朗人说,他们必须坚持下去,尽管战争失利,并要求他们不要因为缺乏汽油“而动摇”。    霍梅尼在德黑兰电台的一项讲话中对空军残废军人和死难军人家属说,由于与邻国伊拉克进行了97天的战争,伊朗正在度过“经济难关”和“匮乏”。    这位革命领导人告诫说:“不要颤抖,要坚定。如果出现汽油荒,你们不要害怕。我们军队的官兵正在贡献自己的生命,你们为了石油不足就软弱起来吗?”    伊朗政府已禁止夜间驾驶私人汽车,并对住户取暖用油实行配给,这是战争爆发后在炼油中心——阿巴丹被烧和被伊拉克部队包围以后就已采取的措施。    霍梅尼说:“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烈士、造成了饥饿和破坏,特别是当前在伊朗发生的这次战争。伊朗已面临经济难关。”霍梅尼显然是指美国发动的对伊朗的抵制,在1979年11月4日,伊朗扣留了美国人质之后,美国发起了对伊朗的抵制。    他指出,在苏联,革命后已65年,今天仍然出现“匮乏”现象。并说,在美国,它的主要负担也是贫困。霍梅尼问道:“你认为美国的人民过得很舒适吗?”他说:“他们的压力比其它任何地方都重。在美国穷人很多。”

7. 瓦尔德海姆新年致词说:过去一年是紧张和动荡的一年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12月29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今天在一项严肃的新年致词中说,1980年明显地表明,世界在“逐渐走向互相猜疑和刻毒的对抗”,但他又告诫人们不要因此而产生失败主义。    瓦尔德海姆在一项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中说,过去的一年是紧张和动荡的一年。    瓦尔德海姆指出,“无情的军备竞赛”和国际社会不能制定出新的、比较均衡的国际经济秩序一事是“最令人不安的”。    他说:“我们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瓦尔德海姆说:“对子孙后代来说最紧迫、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公正的经济体制,它将给所有国家以均等机会来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

8. 启事

本刊一九八一年元旦    休刊一天

第 2 版

1. 秦家聪说中国民航民国际航线服务有改进但在国内航线上服务仍然是马马虎虎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23日刊登该报记者秦家聪发自北京的报道】题:落后的中国民航将改进    明年1月7日,一架漆着中国标记的崭新的波音747飞机将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对有雄心成为世界性大航空公司的中国国家航空公司——中国民航说来,将从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在一次难得的对记者谈话中说,“相隔十分遥远的美中两国将成为邻国了。”泛美航空公司将于1月28日开始飞中国航线。    开辟中美航线不但在美中关系上,而且在中国民航的发展上也是一个里程碑。但是中国航空公司还需要克服一些大障碍,因为从很多方面讲,它的空运业尚处于石器时代。    如果用电话询问哪一班飞机还有没有机票,这里的中国民航总局是拒绝回答的,非得要乘客当面去问不可。想要为转机定个座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而地勤和机上的服务都可能差得骇人听闻。    中国民航对待乘客的专横态度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的航空公司只有一家,乘客没有选择余地,只得和中国民航打交道。    乘客们被当作哀求者对待,而不是当作应受尊重的主顾来对待。    沈先生解释说,航空公司职员的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他说:“他们技术差,效率低,服务态度也不好。”民航公司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服务质量月”活动,号召全体职工提供“文明服务”。国际航线的服务有了明显改进,但是国内航线的服务仍然马马虎虎,往往甚至连飞机起飞的时间也不广播。    据沈先生说,民航的负责人常“假装没发现问题。当他们确实发现问题时,也不加以纠正。当他们采取行动纠正问题时,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力的。”    沈先生认为,解决办法是训练。从现在起,机上女服务员非经10个月的训练不能登机服务。    近几个月来,国际航班上的机上饮食服务有明显改进。同香港一家公司合办的一个饮食供应公司已开始供餐,质量之好使乘客们喜出望外。    在国内航线上,目前绝大部分航班仍不供饭。

2. 香港《新晚报》刊登婵娟文章:《在纽约看〈泪痕〉》

说侨胞期望看到来自家乡的电影,既可欣赏祖国健康优美的艺术,又可寄托自己的乡思    【香港《新晚报》12月24日刊登蝉娟寄自纽约的文章】题:在纽约看《泪痕》    寓居在纽约市的侨胞及华裔人士,早就渴望能看到中国内地拍摄的电影了。西人电影公司摄制的片子,侨胞大多不感兴趣。侨胞期望能看到来自家乡的电影,既可欣赏祖国健康优美的艺术,又可寄托自己的乡思。    今年,大使馆为侨胞提供了许多部新的影片。并且由全美华人协会纽约分会主办、在中国城的容闳小学大礼堂隆重公映。我这个电影迷,当然是不可缺少的观众。那天(六月二十二日)一共放映两场。我看第一场,放映的影片是故事片《泪痕》,外加《台山》、《新会》纪游两个纪录短片。我在放映前十分钟就入了场,一看,人头涌涌,好位子都没有了,有点自悔来得太迟。找到座位坐下之后,定心一看,周围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侨胞。    电影开始了。最先放的是纪录片《新会》,而后是《台山》。在纽约市华人之中,以台山人最多。电影一边在放,阿婶“阿姆”的情绪一边在高涨。片子情节的气氛与她们的即兴的情绪,溶合在一起。    放完了纪录片之后,紧接着放映故事片《泪痕》。《泪痕》叙说的是,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老县长曹毅,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其妻(是归国华侨)在白色恐怖下,装疯避凶,为主要情节的故事,反映了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激烈斗争。老侨胞大多对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一段历史过程不十分了解,因而对电影中的某些情节难以领会。可是对受害人遭遇都表示了极大的同情。我邻座的女士都激动得哭了。    散场之后,观众议论纷纷,反映了他们观后感触良深。大多数观众从热爱祖国出发,憎恨“四人帮”把如此大好的锦绣河山,搞得这样正气不振。有些有切肤之痛的侨胞,从剧情联想到自己家属遭受不白之冤,心情更是激荡。他们寄希望于新领导,要求尽快肃清所谓海外关系谬论的流毒,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    最近阅报得悉,国内《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短评指出,“海外关系”谬论流毒尚未肃清,要求各地解放思想,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大力开展侨务工作,在完成侨务三大任务中作出贡献。这篇短评写得好,它写出了海外侨胞要想说出的话。在纽约市,国内南方人居多(全美国大体也如此),长江以北的侨胞较少。南方侨胞反映,在南方的侨乡侨社里,侨务政策落实得较好。在北方华侨或侨属人数较少的单位,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裹足不前。拿纽约市来说,北方诸省来的新老华侨人数不多(他们都有亲属在国内),他们中不少是高级知识分子、专家或学者。国内落实了政策,对调动他们为祖国“四化”服务的积极性是有好处的。

3.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歌坛新星李谷一》

【日本《东京新闻》12月19日报道】题:歌坛新星李谷一    被称作“北京的邓丽君”的李谷一,正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李谷一是过渡时期在歌坛上崭露头角的一颗新星,围绕她演唱的歌曲,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展开争论,有褒有贬。在这场争论中,似乎已成功地抓住了群众的心的李谷一一方正在取得优势。    李谷一的演唱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但是,对于电影《小花》的主题歌《蓉花》和电视剧《三峡的传说》中的《乡恋》等歌曲,却有人横加指责说:“这些歌曲是在酒馆和酒吧间唱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的情调是一致的,是颓废的。”“这是模仿香港歌手的唱法,完全没有价值。”批评她的歌是“亡国之音”。    但是,听众却给了她极大的支持。听说有这样的小插曲:上海的听众为听李谷一的歌,从午夜二时就去排队;在天津,由于演出节目表中没有安排唱《乡恋》这首歌,听众们便齐声呼喊“乡恋!乡恋!”使得李谷一不得不为大家唱这首歌。    李谷一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演出了200场。据说,她的声带曾经三次出血,说不出话来。对李谷一作了专题报道的《光明日报》,对于李谷一等歌坛新秀不断摸索独特风格的作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4. 受贿者受到了法律制裁

波兰公司经理被判十五年徒刑    ;苏联财政检查员被判剥夺自由四年    【法新社华沙12月23日电】题:对一起重大贿赂案件的严厉判决    据波通社报道,采矿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前经理、波兰“战后最大的一桩贿赂案件”的主要人物卡·蒂兰斯基,23日已被华沙法院判处15年徒刑,罚款100万兹罗提(相当于33,000美元),剥夺公民权五年。    据波通社报道,法院还宣布没收其财产,而且责成他为他所负责的进出口公司支付130万兹罗提的赔偿费。    法院指控蒂兰斯基15年中收贿73万美元,指控他侵吞外国公司给采矿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的回扣,并把它存入了西柏林银行,数额分别为473,000马克和311,000美元。    57岁的蒂兰斯基身为党员,一直是早已辞职的外贸部长的代理人。他已于今年9月份被捕。其同案被告库钦斯基被判坐牢3年零6个月,罚款10万兹罗提。蒂兰斯基的妻子被判2年徒刑,缓期执行,罚款8万兹罗提。    【法新社第比利斯12月21日电】题:苏联格鲁吉亚的恶劣风气    苏联格鲁吉亚明显有一些很恶劣的风气。财政检查员古·卡帕拉泽,运用其影响,以付款作为交换,使那些不具备条件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进入大学。    古·卡帕拉泽,党员,其罪行的情节是严重的,他通过这种办法得款81,000卢布(大约12万美元),从而受到处罚,第比利斯法官判处他剥夺自由4年。    古·卡帕拉泽按照学校的不同制定了一个价目表:要进医学院需付3万卢布(45,000美元),要进教育学院和经济学院需付6,000卢布,要进医科技术学校则需付4,000卢布。    但他并不是不知道有些收入不多的家庭的困难,他同意讨价还价。一个工厂工人拿出25,000卢布就使他儿子得以进入医学院,而一但司机拿出3,000卢布使自己的女儿进了医科技术学校。    古·卡帕拉泽的一个同谋者奥·卢基采被判剥夺自由2年,他向法院揭露了这项丑闻,并承认,他将获得54,500卢布,但这笔钱还未拿到手。    自1950年以来,这个案子的主要被告因盗窃、流氓行为、弄虚作假等已被判过5次徒刑。

5. 香港《经济导报》文章:《从赫格赛特居民区看瑞典福利设施》

【香港《经济导报》1696期(11月19日出版)文章】题:从赫格赛特居民区看瑞典福利设施    赫格赛特居民区座落在小山坡上,由十几座大楼围成圆圈。小山坡除修了几处儿童活动场所外,大体上保留原状,几十棵大松树参天而立。这组楼群共有800多套房子,周围还盖有350多座别墅式的独家房,几家合住的长排房,退休者之家的170多套房间,共约1,300多套房子,仅有3,000多人住。居民区中心有间很大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店附设有洗衣房,几十架洗衣机、熨衣机并排而立,随便何时都可开门洗衣,费用已包括在房租内,但大多数人家都自有洗衣机,只有单身汉才来光顾。    从商店往东,便是赫格赛特居民区福利设施。体育设施、小学、文化大楼、退休者之家、医院,由北到南,配成一套。    体育设施有运动场,室内游泳池、射击场、足球场、冰场(夏天用来打网球,冬天用来打冰球和滑冰)。不远处的科特拉湖则是划船游泳的好场所。小学校的房子设计很有意思,从东向西,一排长方形的房子,中间是大厅,西侧办公室,东侧手工房,南北侧各有一排教室。师生可以从大厅进入各教室,但每个教室又都有门向外,便于学生一下课即可不经大门,直接到户外活动。小学除教授知识外,还要学手工——缝纫、针织、家庭劳动和简单木工等,男孩女孩都要学习这些日常有用的知识,并从小培养男女平等的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小学)开始学英语,七年级(初中)开始学第二外语。学校教育、教材、课本甚至文具都是免费。国家规定必须修完九年级才能开始工作。高中阶段可以自己决定上不上学,但也是免费的。学校还免费提供午餐。小孩从出生到十六岁,国家每年每人补助3,000克朗,16岁到18岁在校青年不论贫富,补助同量的助学金,一般足够解决吃饭问题。    学校南面不远是文化楼,设有图书馆,既是学校图书馆,又是市图书馆的一个分部。文化楼中还有木工房、洗像室、音乐室、陶瓷室和制造房,供学生和居民活动。食堂供学生午餐,也为退休工作人员供膳,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打个电话即可送饭菜上门。    文化楼后面是托儿所,共托有从两岁到六岁的六十多个小孩,每十二个孩子分一组,由四个保育员和老师看护,幼儿教师是在高中毕业后受两年幼师教育,保育员则是高中毕业后受过半年主业教育。为了方便家长,幼托儿所从早上六时半到晚上六时开放,但不收寄宿。在幼儿活动室中设有立橱,保藏幼儿的画和自制玩具,既使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并有助于孩子们养成爱护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习惯。    据介绍,孩子初托时也不哭,原因是初托小孩的父母按规定可以带工资请两周假,帮助小孩逐步适应环境,开始几天父母带来,以后减少时间和次数,经过两周,孩子便都习惯托儿所环境了。    入托收费视父母收入而定(涅汀屿市政区规定最高不超过家庭收入的17%,最多收费每月不超过1,385克朗)。而伙食费则是每天8克朗,是必交的。政府还从各方面帮助多子女家庭减轻负担。    退休者之家的住房和设备与一般住房并无多大区别,仅房间稍小些,但房租也便宜些。政府为退休者考虑得很周到,如设在床边、厕所、厨房各处的警报系统(预防退休者跌倒或紧急时按铃唤人)公共文娱室、看书报用的特制放大镜,来探望的亲友的客房,以及退休者力所能及的活动室(手工、工艺、编织等)。    在退休者之家的南面,还有浬汀屿医院和妇幼保健站。    浬汀屿赫格赛特居民区的成套福利设施,是瑞典福利制度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瑞典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因为正是瑞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福利的基础。加上议会内各党派为了政治上的需要,竞相抓住福利旗帜不放,福利开支不断加码。但目前瑞典的财政危机,使得这个福利国家感到相当头痛。

第 3 版

1. 厄瓜多尔《商报》文章:《在巴黎的心脏》

【厄瓜多尔《商报》文章】题:在巴黎的心脏    在法国首都巴黎心脏地区的蒙马特高地上有座小镇,街道狭窄,房屋古旧,著名的“圣心院”和声誉不小的“泰尔特尔广场”都在这里。    每年,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远离首都现代化的繁华地区,来到这里寻找在某个电影中见过的浪漫的巴黎。    在就近的泰尔特尔广场上,有许多画家等待着旅游者的来到。这是一个小小的广场,树木很多,四周旧房围绕,有酒吧、饭馆、画廊。谁一到那里,就会有画家凑过来:“画一张像好吗?”“我可以给您画张肖像吗?”讲的话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但问话总是一个样。许多画家都是年青人,大多是外国人,有些到这里已经好几年了。    “来一张画?”    “不,不。太贵了……”    “别担心,你不喜欢可以不要,但还是让我替你画一张吧。”    “可是,如果我不喜欢……”一名妇女终于被说服了。20分钟后,她说:“好,真不错。总算是个留念”    然而,有些人更多的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生意的。“现在,这种事只不过是为了赚点钱。谁都可到这几来摆上个摊,如果会吸引顾客,就能多赚钱。也有些人是确实有才华的,但大部分都是来做生意的。”    马科是希腊人,他到广场已经两年了。他宁愿接待意大利、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游客,因为他们更有艺术感。他说:“这种工作有时很苦,竞争很激烈,可是,这是我唯一的谋生手段。我是画家,在希腊和巴黎都举行过画展……。”    泰尔特尔广场确实是画家唯一的地方,但要获得一席之地,也不那么容易。必须先向市政当局申请领取执照,然后才可得到一个证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领到执照的。    在广场上,人们围住一个拉丁美洲的艺术家,他正在给一个女孩画像。他说:“在蒙马特的泰尔特尔广场当画家真没意思。很久以前我就到这儿来了,因为我觉得有可能用自己的画来谋生。可现在情况已经变了,画肖像只能帮我一点忙而已。所以我不能天天都来,我还得画些别的东西。”    马德里的曼努埃尔说:“我到蒙马特已有两年了。然而,不幸的是有些只知赚钱然后乱花的人也混进来了。真正的艺术家是不能这么干的。”    西班牙人彼德罗、阿根廷人奥拉西奥都是画家。他们叹苦说:“一切都被金钱腐蚀了。那些酒吧部分是靠我们才维持下来的,人们由于好奇才到这儿,然后停下来吃顿饭、喝杯酒。可是一到夏天需要更多地方时,就强迫我们把画摊搬到广场里面去,让出地方给酒吧摆桌子。看来,我们是一点权利也没有。”    彼德罗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著名的德国漫画家到泰尔特尔广场展览他的作品,结果一张也没人买,一周以后他不得不走了。而在他的祖国,他的画是最值钱的画之一。    这些都说明无知和缺乏教养。人们到这里来就好像是到动物园参观,有的人对绘画作品连看都不看一眼。    一群英国人来了,几乎全是女孩子,马上有几个画家拥上去。    其中有个女孩同意画张肖像。于是,给她搬来一张椅子。    画家立刻抓住她的脸部表情。一刻钟后,肖像画好了。    女孩子很高兴,付了200法郎。价格取决于画家和顾客,一般是100至300法郎。

2. 《印度敬神女人的混乱政权》

【美国《商业周刊》12月8日评莫雷斯新著《英迪拉·甘地》一书】(作者:赖凯克)题:印度敬神女人的混乱政权    长期担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同大多数有影响的政治首脑人物一样,引起人们的许多议论。她的国内外的同情者认为,她是一位有神授能力的女性。只有她才能够稳稳地操纵这个民族和人口众多,贫穷而又有大量文盲的国家,同时又能够博得某种程度的国际尊敬。    在那些诋毁她的人看来,她是一个“身穿印度莎丽服的斯大林”——是一个滥用职权杀人成性的独裁者。在美国观察家看来,她的地位特殊,有着一种假装虔诚去逗引美国佬上钩的特殊地位,而在超级大国的外交争端中却顽固地站在苏联一边在充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大国的领导人所扮演的角色。    《英迪拉·甘地》一书的作者莫雷斯是一位出身印度的西方记者,显然,他有接近这位总理的许多渠道。人们认为作者是有意用一种同情的笔调描写了她的一生。不过,它仍然不失为一本颇有阅读价值的书籍,因为,融汇在她个人经历里的是一段段的印度史和印度文化的叙述,将会受到既不同情也不反对甘地夫人的读者的欢迎。    坦率地说,本书为甘地夫人肆无忌惮地滥用权力从1975年6月开始,在长达19个月的时间里实行所谓“紧急状态”作辩解。作者说,“紧急状态”是在“国家眼看就要陷入混乱,从此将会一蹶不振的时刻”宣布的。在那个时期,也就是终于酿成甘地夫人在1977年下台的那个时期,大约14万人被指控是持异议的人——其中包括她的大部分重要政敌——被投进监狱。使许多人遭受非人的折磨,强迫无数农民做了绝育手术,因为政府展开一场愚蠢的运动来促进节制生育。当地的报纸受到严格的检查,把有敌意的国家的记者驱逐出境,其他民主国家的社交活动也被取消。可是,莫雷斯说,甘地夫人是由于被无知所蒙蔽,最后,由于不满情绪的高涨终于落选的(但是,去年一月她重掌政权时是以压倒多数的选票取胜的)。而且,作者轻率地说,宣布“紧急状态”减少了国民的犯罪行为,降低了物价,增加了粮食、燃料和其他日用品的供应。他的赞美听起来好像是在当年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火车按预定时间开行时悲哀地发出的赞歌。    尽管莫雷斯想为这位总理制造影响,但是,他那欠于恭维的笔触,却塑造出一个缺乏幽默感,脾气不好的女人形象,她仗着是印度第一个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的地位,摆出一副她的家就等于是神圣的统治权的架势。    任人唯亲已成为她专横统治的固有部分。这已由商业丑闻,小儿子桑贾的政治逃跑和把他举为政治继承人的明显迹象作了说明。今年早些时候,桑贾已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死于非命。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所谓甘地夫人同丈夫费罗斯·甘地的关系“非常古怪”。费罗斯·甘地是波斯袄教徒的后裔。他同赫赫圣雄的名字毫无关系。他是一名新闻记者,后来成为国会议员。他结婚十九年,在1960年去世,终年48岁。    英迪拉同丈夫相遇完全是因为这位年轻的波斯袄教徒后裔同她母亲的友谊关系所至。费罗斯·甘地后来成了英迪拉的父亲的一名助手。那些年代,正是尼赫鲁从事要从大不列颠英国取得独立而斗争的时候。但是,印度一独立,费罗斯·甘地就失去了尼赫鲁的宠爱。英迪拉被夹在她丈夫和她父亲之间逐渐发展起来的紧张关系之中。在稍后几年里,英迪拉同丈夫分居后,费罗斯渐渐成了单身汉。他摆脱了妻爱的缠绵,取得了政治上的权力和名望。    莫雷斯用同样率直的笔调,勾勒出他的祖国和印度人民的一幅生动图景。他说,印度人的生活被“一种犬儒主义和尔虞我诈的混合体所充溢”。实际上,莫雷斯已暗示出,全国所有的政治家都是些令人作呕的家伙。甘地夫人的那些著名政敌——如莫扎尔吉·德赛、贾格吉凡·拉姆、恰范和卡马拉杰——是一些雕就的古怪木偶,是在上下两院中与这位敬神女子平起平坐的窝囊废。    作者运用论述和一般的叙述方法描写了一个羞怯的年轻女子——她的政治生涯自1947年充当其鳏夫父亲的女主人时始——变成一位闻名全世界的领导人,而她的政权又被打上了那些戏剧性的事件和长时期的争论的烙印,因为印度是由分崩离析走向一个统一的国家的。

3. 伦敦一拍卖店高价出售中国古瓷瓶和瓷碗

【英国《泰晤士报》12月18日报道】题:新出现的一盏灯价值二十九万英镑    一个罕见的、中国十四世纪的瓷瓶,在索思比拍卖店拍卖时,在九十秒钟内就以二十九万英镑出售。这个瓷瓶是被一对夫妇放在卧室里当灯用的。    这对夫妇住在欧洲。这个瓷瓶是别人赠送的结婚礼物。他们不了解它的价值。幸好,他们没有在瓶底凿一个洞穿电线,否则,这个瓶的价值要减一半。索思比拍卖店的中国陶瓷专家约翰·麦凯到这对夫妇的家里去为其他古董估价时发现了这只珍珠形状、红色釉底的绘花瓷瓶。这只瓷瓶高三十二厘米。麦凯说,可能还有其他珍品存在。    这对夫妇要求不要宣扬,索思比拍卖店说,他们不愿透露他们的住址,也不透露他们的其他详细情况。这对夫妇要向索思比拍卖店付卖主佣金,他们要付二万九千英镑。    【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7日报道】题:一只中国瓷碗创纪录地卖到三十三万英镑    一只涂有一层很厚的、而且已有裂纹的灰色釉料的直径四英寸的很浅的瓷碗,昨天在伦敦的索思比拍卖店卖到了三十三万英镑的创纪录高价。    这只宋朝的涮毛笔用的瓷碗八年前由索思比拍卖店以一万四千英镑卖出。它是爱德华·周的收藏品的一部分。    这只昨天估价为二万五千——三万五千英镑的瓷碗已经到了一位不知名的出价人手中。以前的宋朝古董卖到的最高价格是二十万七千英镑,那是在一个月以前,索思比拍卖店在纽约出售伯纳特的收藏品时卖到的。    宋朝的另一件古董哥窑方杯——原估计会卖得八千——一万二千英镑的价钱——已经以十九万英镑的价钱到了同一个不知名的出价人手中。曾在香港和日内瓦居住过的周先生在今年早些时候去世。

4. 台湾登山队员再创登山新纪录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进入喜马拉雅山脉的第二支登山队,于十二月四日下午二时,登上了标高六二八二米的法拉伽莫峰峰顶,再次创下台湾登山高度的新纪录。    这支登山队由台湾健行登山会的五名会员组成,但最后只有三十五岁的张正雄和二十五岁的谢伯宗二人,在风雪交加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登上顶峰,他们只能在山顶停留十分钟就迅即下山。    张正雄是台东县人,有七年的登山经验,对高山动植物等有研究;谢伯宗是台北县人,善于攀岩、雪地攀登和山岳摄影。十二月三日,他们一行五人抵达五六○○米的基地,这时,他们已有氧气不足的感觉,似乎患上了高山病,其他三人已感体力不支,四日留在原地,只有张正雄和谢伯宗向顶峰前进。从基地到法拉伽莫峰峰顶,约有七百八十米,全是冰壁地形,无路可通,他们用绳吊方式慢慢推进,沿途越过了五条深不见底的冰河裂缝,最后用了七个小时才登顶成功。    台湾登山运动员在今年十月以前,从未踏上过喜马拉雅山,今年十月二十九日,第一支登山队创下了攀登五五四六米的卡拉伯塔峰的纪录。

5. 台湾举行“国际友谊杯排球邀请赛”

【据台湾报纸报道】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台北市的中华体育馆举行了一次“国际友谊杯排球邀请赛”。参加这次邀请赛的,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大学队、日本的法政大学队、法国的史塔斯佛大学队、委内瑞拉队、哥伦比亚队和台湾的“中华蓝”队和“中华白”队。    经过八天共二十一场的角逐,美国加州的洛杉矶大学队击败所有对手,以六战六胜的成绩夺得冠军,台湾的“中华蓝”队获亚军,委内瑞拉队获第三名,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的分别是“中华白”队、哥伦比亚队、日本法政大学队和法国史塔斯佛大学队。    台湾排球协会丧失国际排球总会会籍已有多年,多年来,台湾未有过任何国际排球比赛活动,对于运动员和排球观众来说,有“被孤立和苦闷的感受”,因此,台湾排球协会举行了这次国际友谊杯邀请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大学队队员身材高大,攻势凌厉,长臂扣杀和短吊战术配合运用得十分灵活,封网功夫也很突出,他们运用一种被台湾记者们称做“U形战术”的灵活换位战术,更使对手防不胜防。    美国队中的助理教练史密斯为美国队这次获全胜作出突出贡献。史密斯是一名杰出球员,去年曾入选美国国家代表队,在比赛过程中,每一场球他都在场边观战,详细记录每个队的优点和缺点,甚至队员的特点,提供教练参考并据此部署下一场比赛的战略战术。    台湾的“中华蓝”队是在最后一天的比赛中,以三比二胜委内瑞拉队而夺得亚军的。这个队在与法国队交锋时,虽然获胜,但“表现不佳,毫无进取精神,观众极为不满,反替法国队加油喝采”。法国史塔斯佛大学队实力不强,名列第七,他们虽处于劣势,但打起球来却非常卖力。    日本法政大学队居第六名,法政大学队的四名主力队员因有希望当选为日本国手,为了不影响他们代表日本参加正式国际排球锦标赛,因而没有参加这次邀请赛。    十二月二十一日是观看这次锦标赛的观众最多的一天,到中华体育馆来的观众多达一万二千人。

第 4 版

1. 拉美报纸选出今年十大新闻

【合众国际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29日电】拉丁美洲主要报纸的主编认为今年的十大新闻是:1、波兰劳工危机。2、里根当选。3、伊朗—伊拉克战争。4、伊朗人质危机和营救失败。5、铁托去世。6、阿富汗战争。7、罗马教皇的旅行。8、意大利地震。9、伊朗国王去世。10、中国审判四人帮。

2. 美《纽约时报》文章《关于美日关系》

【美国《纽约时报》12月26日文章】题:关于美日关系    日本人和美国人彼此之间的看法给一位访问日本的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看法是非常友好的,但是,骨子里却不是如此,情况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美国人,包括他们的领导人在内,倾向于把日本看作是一个强大的、有生气的世界经济大国,触角伸得越来越远。美国人认为,归根结蒂,美国联盟所承担的坚定义务是使日本的安全基本上得到保护的。    日本人、包括他们的领导人在内,把他们自己看作是易受攻击而又与世隔绝的,是一个没有掩蔽的岛国,它的一条向中东取得石油资源的极其重要的供应线经常处于威胁之下。日本人认为,日本所依靠的几个主要的工业很可能由于世界经济压力而受影响,从而使整个脆弱的工业系统濒临崩溃。    日本人认为美国和美国人易变而靠不住,鲁莽而急躁,而且常常摆出相当傲慢的样子。他们认为,美国不能真正理解日本所面临的问题的实际情况。相反,美国人却认为他们的国家是友好的,有用的,而且长期忍受着朋友们给我们带来的苦难,这些朋友几年前高高兴兴接受我们的援助,而现在却忘恩负义,露骨地沾沾自喜,有时近乎蔑视我们。如果说这些误解和互相抵触的看法还不够令人烦恼的话,那就想一想我们在谈判桌上讨论使我们相互对立起来的两个主要问题时的相互看法吧。这两个问题是:由于日本对美贸易有大幅度顺差而造成的经济上的紧张关系;以及由于对日本国防开支究竟多少才算合适的问题看法不同而造成的安全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在经济方面,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建设的年代中,他们确实差不多做了我们美国人想要他们做的事:迅速增长和发展他们的经济基础,乘自由企业之浪向前发展。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号贸易伙伴。他们认为,我们的反应却是:我们把出现问题的责任强加在他们头上,而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生产力下降和不愿调整经济而造成的。    然而美国人的看法不同:他们认为日本人已经越出应该遵守的界线而挤入我们的市场,用看不见的壁垒和限制措施保护自己,而且不会酬答我们以前采取的慷慨态度。    当涉及安全问题时,日本人便由于我们毫不留情的压力而迷惑不解和感到恼怒。他们认为要他们大大提高国防开支是不公正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激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而造成悲惨的结局。他们的强烈的反战情绪毕竟是美国占领当局颁布的宪法所赞同的,而且由于我们投了核弹而铭刻在他们的民族意识之中。    美国则相反,美国认为自己为自由世界承担的防务责任已经太多了。根据我们的看法,既然我们准备再次加强我们自己的防御能力,那么我们的友邦(包括日本在内)当然也应该加强它们应承担的那部分防御能力。    这两种看法截然不同和互相抵触,很可能更趋尖锐,在1981年里根任总统后甚至可能发生更大的摩擦。    里根本人要加强美国防务的决心是明确的。这很可能使日本受到更大压力压它增加防务开支。美国汽车工业对美国的经济是如此重要,从轮胎制造厂到车垫生产厂,从装配厂到批发公司,从修理车间到汽油供应站都是美国经济的重要部门,但是美国汽车工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一个困难的部门:该工业的问题将使保护主义者更强烈地坚持他们的意见,他们希望制止住外国货进口的浪潮,特别是日本汽车的进口,因为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在外国进口汽车中占首位。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从维护全球稳定的观点来看,很可能仅次于美苏关系,正因为如此,有了上述互相抵触的观点只会使人们很有理由感到不安。    目前,在美日两国政府内外纷纷议论(而不是互相交谈)这种情况的人太多了。日本以非常好奇的心情看待里根政府,并抱有很大希望。许多日本人都希望里根政府会比他们所看到的卡特政府较为现实和实事求是。以平等地位进行对话的时刻已经到了。

3. 美进出口银行宣布给台湾提供4800万美元贷款

【法新社华盛顿12月23日电】美国进出口银行今天宣布提供4800万美元的贷款以帮助台湾的中华航空公司购买两架波音767—200飞机,这两架飞机价值8,000万美元。它又说,中华航空公司还将获得用于同一目的的不经该银行保证的2400万美元私人贷款。

4. 伊朗北部沿里海城镇发生骚乱

【美联社贝鲁特12月29日电】伊朗今天指责美国和“亲东方”集团在伊朗的里海城镇煽动骚乱,同时,同伊拉克的波斯湾战争激烈程度毫无衰减,进入了第十五周。    德黑兰国家电台说,它同苏联边界迎面相对的里海地区发生的骚乱,目的是要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向北部出事地区,而不是西部伊拉克战场派出援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    电台的一则评论说,里海的一连串以鱼子酱工业著称的城镇“发生了并且仍在发生”骚乱。这些城镇包括腊什特、恩泽利港和腊姆萨尔,大致在德黑兰西北二百五十八公里。    这则广播把这些骚乱归咎于“所谓的亲东方集团”,显然是指反对阿亚图拉霍梅尼亲神职人员的伊斯兰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和亲莫斯科活动分子。    根据广播,还把里海骚乱以及伊朗西北谋求自治的库尔德叛乱分子最近掀起的叛乱活动高潮归咎于“以各种各样的伪装保护华盛顿资本家利益的集团”。    德黑兰电台没有说明里海城镇发生的骚乱的性质,只是说,“对手无寸铁的人民动了刀剑”,这似乎表明反政权的活动分子发动了袭击。    自从97天以前在波斯湾北翼爆发同伊拉克的战争以来,这是电台第一次报道里海骚乱。上周,伊朗的官方新闻机构报道,伊朗西北地区伊拉克支持的分离主义的库尔德造反分子所从事的游击战急剧升级。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星期四宣布,他的军队已入侵库尔德造反的温床伊朗西北的库尔德省,以便向霍梅尼政权施加更大的压力,使之按伊拉克的条件举行谈判。但是霍梅尼第二天进行了反击,指责侯赛因为了战胜伊朗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德黑兰电台报道,霍梅尼今天再次要求他的三千六百万同胞继续战斗,“不管战争损失多大,经济包围多么严重”。

5. 美国会人士透露:里根将竭力促进发展由卫星携带的激光炮

【法新社华盛顿12月26日电】国会人士今天透露,美国当选总统里根将竭力促进发展卫星携带的激光炮。这种激光炮能够在苏联发动核攻击时在敌人的弹道导弹还在飞行途中就从空中把它们摧毁。    里根的过渡班子的成员对一些参议员讲了这一计划。    参议院科学、技术和航空委员会的负责人、新墨西哥州的共和党人参议员哈里森·施米特证实了有这一消息。这个消息表明,当里根总统执政时,在五角大楼的各种计划中,激光武器将要给予优先考虑。    这部分是因为五角大楼的专家认为,苏联正积极地推行它自己从一个在轨道上的空间站发射激光射线的工作。    这些专家们表明,美国空军迄今试验的美国激光武器太重又太大,不能由打算在明年春天某个时候发射的美国航天飞行器带到空间去。    问题就在于要使这种武器小型化,使它能够装进重量不超出约20吨的卫星。    一旦做到这一点,航天飞行器就能够将这个激光武器送到大约36,000公里高的轨道上去并对准苏联的导弹基地。    然而根据目前有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将激光武器部署到天空去可能还需要美国再花10年时间。

6. 苏把一种新型救难潜艇部署到太平洋舰队

【共同社东京12月20日电】20日晚,防卫厅得到的消息说,苏联海军的一艘1型救难潜艇当天下午一时左右在冲绳县那霸市南约190公里的东中国海浮出海面北上,这是海上自卫队的飞机确认的。    1980—81年出版的英国《简氏战舰年鉴》虽然首次刊登过这种1型救难潜艇,但确认已部署到苏联太平洋舰队还是第一次。    它的多种性能尚且不明,但海上自卫队认为,排水量在2千至3千吨左右。它的后部甲板上装有两艘叫“潜水钟”的深海潜水救难艇,可以救助发生事故沉到一定深度海底的潜艇。据《简氏战舰年鉴》说,苏联只有一艘这样的潜艇。    防卫厅认为,苏联部署这种正式的救难潜艇表明它比过去更加重视把太平洋舰队作为潜艇基地的事实。

7. 英军事专家猜测:苏巡洋舰“基洛夫号”上架设铁道的目的

【法新社伦敦12月29日电】西方海军情报官员们对3.5万吨的苏联巡洋舰“基洛夫号”上的一条铁道感到迷惑不解。    皇家海军的航空照片显示,这条铁道的起点是“基洛夫号”上的前炮塔。    “基洛夫号”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军舰之一。    这条铁道穿过军舰的上层结构,包括主桥,铁轨显然架设在支柱上的。    英国军事专家认为,这条铁道可能是用来把笨重的导弹或其他武器从军舰的一部分运到另一部分。然而,他们认为,这艘军舰上最重要的导弹是安置在“基洛夫号”主桥下的一排活板门下面的。    据英国专家说,在20扇活板门下面是射程为250公里(156海里)的新式海对海导弹。这种新导弹使“基洛夫号”的火力相当于30艘常规舰只的火力。    英国专家们还说,新的远程防空导弹也能从“基洛夫号”上的12个补充舱口发打。    专家们猜测,这些导弹可以从这艘巡洋舰的铁道上移到舱口下的导弹发射器处去。    另一种假设是,这条铁道是在长时间巡弋时用于在舰上输送给养的。舰只上的食品供应是苏联海军的一个大问题。    据英国情报官员们说,“基洛夫号”是核动力舰只,载有大量带核弹头的导弹,它不用返回港口就能进行许多次长时间巡弋。

8. 美国际交流署电讯:《唐纳德·里甘被提名为财政部长》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12月11日电】题:唐纳德·里甘被提名为财政部长    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梅里尔·林奇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唐纳德·里甘,被当选总统里根提名为财政部长。    唐纳德·里甘如果得到美国参议院批准,将担任许多政府专家认为在政府中最重要的经济职务。这位下一任财政部长将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领导新政府争取在1981年实行大幅度减税。    初步回顾一下可以看出,里甘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办法同这位当选总统没有什么区别。    同这位即将上任的总统一样,里甘认为,减税将促进经济增长,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里甘还支持制定一项法律,规定减少作为美国的总产值的一部分的政府开支。    里甘,62岁,在梅里尔·林奇公司度过了他的整个企业生涯。1946年他作为见习行政人员加入了该公司的纽约办事处,后来成了证券交易部的经理,从1955年到1960年担任费城办事处的经理。1960年他返回纽约担任行政管理处主任。    1964年4月,里甘被选为执行副总经理,四年以后成为总经理。1971年1月,他被任命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梅里尔·林奇公司的大部分生意是在美国做的。但是在1979年,它的总收入中的大约二亿八千七百万美元、即大约13%来自海外——特别是西欧和亚洲。1962年以来,该公司一直在国外做生意。它是在东京领到执照的第一家外国证券公司,而且目前充当全世界许多中央银行的顾问。    1918年12月21日,里甘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40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他加入了海军陆战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退役,当时为中校。    除了在梅里尔·林奇公司任职以外,里甘还在1972年至1975年担任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的副董事长。    目前他是企业圆桌会议政策委员会的成员、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理事和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成员。这些组织都是为了改善全世界的商业和经济关系而成立的私人的非营利组织。    里甘在1974年至1978年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大学托事会的主席,获得四所大学的名誉学位,并且写过一部书和许多关于金融和企业问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