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2-17
第 1 版
1. 哈希文章:《苏愿在波兰问题上付出任何代价吗?》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2月12日刊登哈希文章】题:苏联人愿意在波兰问题上付出任何代价吗? 在过去的一周里,苏联以外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公开说出了和做出了他们所能想说想做的一切,可能使得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没有去干他们显然已经准备要对波兰干的事情。 苏联人准备要干的事情,是把波兰从一个名义上的独立国家但实际上的盟国转变成为一个象东德那样完全被苏联军队占领的国家。 苏联人可以这样做是无庸置疑的。苏联现在有两个装甲师驻扎在波兰境内的战略要地上。在波兰周围有大约60多个师的苏联军队——大约是整个苏联武装力量的1/3。波兰军队拥有15个师。 来自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来自华约地区的共产党和外部世界——的请求和警告象潮水般地涌向克里姆林宫。南斯拉夫政府尽管是一个正式的共产党国家和不结盟国家,但它却是对苏联军队准备行动以及可能的后果公开表示“深切担忧”的国家之一。罗马尼亚尽管也是华约成员国,但众所周知,罗马尼亚已经在私下里说了类似的话。 在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12月8日到达印度,以期找到某种同情也许甚至是支持时,他品尝到了整个外界的这种关注。他的车队从机场开到新德里时被迫绕道行驶,以避开示威者和示威游行。新德里大街上迎接他的标语称他是“刽子手”,并且要他“不要干涉阿富汗和波兰”。本星期初,克里姆林宫的人们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苏联出兵波兰并扼杀其有名无实的独立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但是,要是不这样做,那苏联付出的代价可能还要高。苏联在中欧的军事地位正处于危险之中。 莫斯科认为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捞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它在中欧获得了这个地位。它在那场战争中打的是一个强大的德国。战争结束时,它要求防止德国力量复兴的保护物。它以军事占领德国东半部的形式为自己夺得了这个保护物。 只要苏联军队驻扎在东德,莫斯科对于防止德国的复兴就感到有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如果莫斯科失去了对波兰的控制,苏联就会失去这样的地位。苏联失去波兰将自然而然地、不可避免地导致莫斯科最后失去对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控制。莫斯科的领导人认为,他们已为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受的巨大损失得到了补偿,要是失去波兰,就连这点补偿也剩不下来。
2. 路透社评苏《真理报》报道卡尼亚和卡达尔的讲话
【路透社莫斯科12月15日电】苏联今天暗示,它并不认为波兰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波兰在共产党集团联盟内的地位受到威胁。 但是,苏联表明,它认为西方支持那里的反共分子给波兰的稳定继续造成危险。 莫斯科报刊报道波兰党的领导人卡尼亚和匈牙利党的领导人卡达尔的周末讲话,间接地表明了苏联对波兰局势的最新观点。 莫斯科对这两人讲话的报道,显然是又一个迹象,表明苏联希望使人看到:华沙领导集团处理波兰危机的做法是得到克里姆林宫的信任的。 苏联党报《真理报》援引卡尼亚的话说:“波兰的革新进程将不仅服务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利益,而且也将服务于加强我们同苏联以及所有兄弟国家的友谊、合作与联盟。” 《真理报》援引卡尼亚在波兰农民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说,波兰党领导集团的政策得到波兰朋友和盟国的谅解,12月5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华沙条约国最高级会议就表明了这一点。 今天的《真理报》说,卡尼亚对波兰农民党代表大会说,西方支持波兰社会主义的敌人的政治势力正在加紧活动。 《真理报》援引卡尼亚的话说,这些势力也在干涉波兰的内政,并试图妨碍和歪曲波兰的革新进程,利用革新来实现与缓和背道而驰的目的,实现反苏和反波兰的目的。 《真理报》说,卡尼亚还说,“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把波兰推出社会主义道路,波兰现在是,今后仍将是苏联的忠实盟友,是社会主义大家庭坚定的一员。” 《真理报》在发自布达佩斯的报道卡达尔对匈牙利工会代表大会的讲话的消息中援引卡达尔的讲话说,匈牙利关心的是看到波兰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因为这两个国家有密切的经济关系。 “我们希望波兰工人阶级、波兰人民在波兰党的领导下,会找到社会主义的解决办法,来解决在这个国家中长期形成的、已造成紧张局势而且今天仍然存在的那些问题。” 据《真理报》说,卡达尔还说,“我们希望波兰工人阶级和波兰人民将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确保波兰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我们相信,波兰共产党人、工人和波兰爱国者拥有充分的力量来做到这一点。” 卡达尔表示希望,波兰人民会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这种表示是苏联报刊报道的东欧国家第一次作如此明确的表态。莫斯科最高级会议和接着在莫斯科发表的与会国的声明都没有用“自己”这个词,因此,言外之意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波兰领导人可能要求外援,以使他们的国家恢复良好的共产党统治秩序。 《真理报》报道卡达尔讲话,这一事实表明,苏联目前的思想不是集中在考虑需要对波兰采取军事行动这个问题上。
3. 苏《消息报》攻击美和北约围绕波兰事件掀起歇斯底里
【塔斯社莫斯科12月15日电】题:北约吹来的冷风 《消息报》写道,北约领导机关冬季会议通过的公报,“无非是对各国人民加强欧洲和平与缓和的意志的直接挑衅”。 《消息报》驻布鲁塞尔记者写道:“华盛顿采取了力求使执拗的盟国增加军费、促使盟国同社会主义世界进行政治和军事对抗的做法”。“正是为此目的才围绕着波兰事件掀起歇斯底里。从公报中可以看出,大西洋主义者在波兰内部事件的发展上进行投机,向波兰的反政府、反社会主义力量进行教唆活动。况且,如果说早先指的是西方的意识形态破坏的话,那么现在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正把希望寄托在这个地区形势继续加剧上,试图讹诈波兰人民共和国。十分明显,美国和北约领导人一样,利用了‘大西洋周’围绕着所谓的‘苏联的威胁’掀起狂热、围绕着波兰事件掀起歇斯底里。”
4. 苏共中委法林在波恩声称:华约国无意干涉波兰事务
【合众国际社波恩十二月十四日电】苏联一位高级官员在今天报上刊登的一篇谈话中保证,华约国家「不打算干涉波兰事务」,相信华沙政府能够解决波兰的危机。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弗拉基米尔·法林对西德《明镜》周刊记者说,波兰的苏联集团盟国接受了波兰领导人卡尼亚作出的波兰人可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保证。 但是他强调,波兰共产党必须保持它在波兰生活中的统治作用。他攻击西方臆想苏联将入侵波兰,他说西方从这样的预测中谋求策略上的好处——如果苏联人入侵的话,那么西方就是说对了。如果苏联人不入侵的话,西方又可以声称它的警告制止了苏联的入侵。
5. 台湾报纸文章:《瑞士西德和日本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台湾《经济日报》12月9日文章】题:瑞士、西德和日本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当世界各国均在为通货膨胀问题大伤脑筋之际,何以瑞士与西德能享受着物价稳定呢?甚至日本也获致了显著的成效,使通货膨胀率急剧下降,其它国家为什么不能呢? 据经济学家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上对付通货膨胀最成功的瑞士、西德及日本三国,在抑制货币供给成长的政策上几乎是一致的。 当然,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是瑞士等三国成功的唯一因素,但是至少是比重最大的一个因素。 瑞士、西德以及后来的日本,都特别成功的控制了她们的货币供给成长率。不象其它欧洲国家,西德和瑞士的中央银行,在1970年代早期,即已设定货币供给成长的目标,以之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其它国家,不但在时间上落后多年,而且也不能象瑞德两国央行之能坚守不渝,原因是其它国家的央行不象瑞德那么政治独立,不受行政当局的左右。 同时,货币学派的主张,在德瑞日三国受到比较普遍的接受,一位经济学家说,德瑞两国的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之所以杰出,是他们相信过度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导致更多的通货膨胀。 日本对抗通货膨胀的成功故事,虽然比较晚,但是也可以找出共同的因素。 除非进口原料进一步大涨,日本的消费者物价到了1981年将下降至大约3%,这个成就虽然不及瑞士,但是显然已经凌驾西德之上。 日本经济学家,尤其是日本央行总裁铃木,将日本的成功主要归因于稳定的货币成长。这跟瑞士与西德的成功如出一辙。 铃木说,日本央行针对物价稳定,而设定货币供给的稳定扩张为其主要目标,对于其对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则不及以前那么重视。他说,尤有进者,对货币供给的较严格控制和一步一步的解除利率的管制,使得央行的政策更为有效。 铃木说,由于维持货币成长于相当的稳定,日本得以阻止上扬的油价演变成普遍的物价上涨。 显然单靠稳定的货币成长,未必会有这么高的抑制通货膨胀效果。经济学家同意,上述三国没有严重的劳工问题,也是有助政府成功遏止物价上涨的一项因素,尤其是西德和瑞士,她们之所以能够没有严重劳工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她们能将大部分的失业输出。这两国,尤其是瑞士,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国内劳力不足,经常有大量的外国劳工流入,而他们在该国的居留权则以有工作为限,一旦经济下降,这些外国工人,即将被迫返回祖国,这使得该国的保守经济政策,在政治上行得通。 至于日本,其劳工阶级对于企业主有一份忠诚的服务精神,而老板对员工采用的是终身雇用制度,因此,在日本不论经济盛衰,几乎没有重大的失业问题,劳工每年虽都定期举行象征性的罢工,但是他们都具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加薪要求多半不会过于激烈,而易于妥协。 在储蓄和投资倾向方面,瑞士、德国和日本都具有共同的高水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使得她们有能力建立坚强的基础,以使通货膨胀不致于剧涨。同时她们的资本投资,在国民生产毛额中,均拥有高比率,一位经济学家说,高投资通常可以演变成为生产力。 这三国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她们均享有强势的通货。由于通货强势之助,各该国的进口成本大为降低,接着低成本又抑制了通货膨胀,乃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三国在产业政策和能源效率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因而大大降低了油价高涨对最终产品价格的效果,其中日本的成绩最为斐然。 日本一方面不再重视能源密集产业,改而强调知识密集产业,例如电子业,一方面则致力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减少能源的浪费,遂能轻易度过最近这次石油危机,而几近达成各国梦寐以求的无通货膨胀性成长。
第 2 版
1. 新加坡《南洋商报》文章:日本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
【新加坡《南洋商报》10月26日文章】题:日本经济的成功因素 日本经济的成功因素,近年来已成为人们纷纷讨论的课题,除了日本的情报收集系统,日本的科技研究及发展,日本的劳资关系之外,有另外两个因素必须考虑的,便是日本的普及教育制度和日本政府对私人企业的各种资助和协助。 今年7月,日本执政自民党推出了以铃木善幸为首的新内阁。在首要的13位部长中,除了首相铃木善幸(69岁)和农林水产部长龟冈高夫(60岁)外,其中11位部长都是大学毕业生。 从他们的年龄(平均64岁)和学历,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早期的教育已很普遍。 日本《读卖周刊》在今年6月刊登一篇有关日本全国40,000多间大公司的社长的学历的调查报告。 这40,000多间大公司的每年所得都是在40万新加坡元以上。在41,884名社长中,有43.9%是大学毕业生(18,737人),其中早稻田大学人数占最多(1,783人),其次是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日本大学和明治大学。 在日本30间每年所得最高的公司中,除了松下电器产业的社长外,其他29间公司的社长都是大学毕业生。 早在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便创设了现代化的教育制度。1907年,日本实施六年的强制小学教育,1910年儿童的入学率高达9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强制教育延长到9年,即小学6年,初级中学8年。 根据日本在1977年的统计,日本的儿童有99.9%接受9年的强制教育,较后有94%进入高级中学,38%进入大学或学院。教育制度大特色日本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便是学生一进入学校后,几乎肯定一定会毕业,差不多所有小学生都能完成6年教育,淘汰率非常低或无。初中和高中,甚至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差不多是如此。日本大学的淘汰率全世界最低,差不多有90%的大学生都顺利完成学业。欧美大学的淘汰率是50%。自然,我们也不应忘记日本著名大学的入学试的艰难和竞争之剧烈。 全日本目前有125间国立、县立及市立大学,300多间私立大学及学院。 日本人强调的一点,便是机器和天然资源在必要时可从外国输入,人力资源就很难输入,即使输入也是小规模的。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仍旧有赖于国内人力资源的素质,因此人民的知识和技术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普及教育的推行便是在于加强人民的知识和技术。 普及教育直接带来的好处,便是人民能够迅速吸收新的知识,有能力分析各方面的动态,年资比较高的职员能够有系统和有条理地把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资较低的职员。女性教育的提高,也有助于鼓励女性加入劳动市场,家庭计划也较容易推行。 因此,我们在探讨日本的成功因素方面,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而不能只看一面、两面或带着偏见。 譬如在科技研究及发展经费方面,日本在1977年的开支只占国民总生产值的1.7%,美国是2.16%,英国2.05%。在电器的研究和发展经费方面,日本的松下电器的开销在79年只占营业额的2.5%,美国通用电器是2.7%,德萨斯仪器是4.2%。照上述的比较,美国的经济成就应超过日本,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其他因素显然必须考虑在内。
2. 日本企业选用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为总经理
【本刊讯】日本《呼声》月刊12月号刊登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森谷正规的一篇文章:对照中国、美国、西德的企业,谈日本企业选用科学技术人员作企业总经理等领导人的经验。 文章说,国内外普遍承认日本技术力量强大,其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实行现场优先主义,即重视实践经验。新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技术系统的,还是事务系统的,多数都派到工厂或销售部门的第一线去进行训练,以积累实践经验。他们的经验受到重视,在第一线经过长期锻炼“敲打出来的人”受到重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取得管理人员资格的重要条件。这种在生产部门工作经历长的技术人员在管理人员中占的比率高,对经营的发言权大,是企业的推动力量。据统计,象这样有实践经验的科技系统出身的公司总经理约占1/3,科技系统出身的干部约占40%。1977年日本企业新任的总经理有44%是科技系统出身的,1980年上半年就任的新总经理,大约有40%是科技系统的。这些人有坚强的事业心,他们为完成事业而“终生戎装在身”,全力以赴。这种高度的热情和事业心乃是技术革新力量的源泉。 据森谷的文章介绍,日本企业现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是许多在专业研究领域长期任研究所所长的人被任命为公司的总经理。如三菱重工业公司总经理金森政雄原为金属材料公司的研究人员,历任研究部长、研究所所长。日立造船公司总经理木下昌雄原是东京大学副教授,是流体动力学的权威,当过技术研究所所长。文章认为,长期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任总经理是时代的转变,因为现在开发研究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重要的条件。 文章说,在美国,大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中,财务、总务、法务的专家居多,而搞技术和经营业务的人少。现在美国也开始注意任用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作最高经营管理人员,以摆脱企业的困境。在西德大化学公司的总经理不是博士的很少。 文章认为,中国一向不重视实践。现在,中国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集中在国务院的各工业部,或者被分配去担任一流大学的教员或研究机关的研究人员,剩下的都分配到生产现场去工作。中国的企业是由工业部的有才能的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出身的行政官员控制着,他们没有现场经验,从一开始就是走行政管理道路的“文官”。
3.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东京都积极推行节约资源和能源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10月7日报道】东京都内已经盛行为了节省资源的“再循环”运动。资源转换也是节约资源的方式之一。对东京都的垃圾处理厂的余热利用,将扩大到温室植物园和温水游泳池等多方面。垃圾发电东京都现有垃圾处理厂十二个。其中已有九个厂在有效地利用焚烧垃圾时发生的余热来发电或供应热水。供热方面,垃圾处理厂周围一带的当地老人福利设施和温水游泳池等都在利用余热。垃圾发电的总发电量相当于大约8万户人家一年的用电量,可以说,垃圾焚烧本身“降低成本”,也发挥很大的节能效果。下水道污泥的高速堆肥化东京都机关的科研小组在做高速堆肥化的研究。已经在进行研制。不用燃料,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发酵,以便无害地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水资源,水库的蓄水量是关键。今年由于是“冷夏”,没有出现异常缺水的现象,但是,就象每年一样,夏天令人担心。都自来水局和都市计划局,在加强指导“水的循环利用”,特别是对大厦和工厂。 在担心水不足的情况下,比较有余的是“工业用水”。据东京都自来水局工业用水部说,由于工厂向地方迁移,使用量减少了,给水能力的日量为40万吨,而使用量不到30%。 于是东京都方面决心促进机关、公立学校和都营住宅等的卫生间洗用水、树木和庭院的浇灌用水的有效利用。水是处理过的污水,但是据说由于看起来是透明的,而且比上水道的自来水便宜,利用者也乐意使用,是“一举两得”的事。
4. 巴尔说法国1980年的购买力增长幅度太大
【法《世界报》12月4日文章】题:雷蒙·巴尔认为,“1980年,购买力增长幅度太大” 巴尔在对《解放了的巴黎人报》发表的谈话中说:“四年以来,政府深入地进行的整顿终究将使法国的物价上涨放慢。为此,仍应暂停公共支出和社会支出。” 巴尔接着说:“自1976年以来,法国人的购买力比前几年增长的速度要慢,但从未停止过增长。今年,鉴于我们提取资金支付石油费用,购买力增长的速度达到了不合理的程度。 “我认为,在今后几年中,保持整个法国人的购买力是一个很大的目标,而只有在报酬方面遵守严格的规定以及在所有的方面努力生产,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总之,不可能同时既保持购买力、又缩短工作的时间和增加假期。任何人都不会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作到这些。
5. 西班牙《终极日报》文章:《中国陶瓷名不虚传》
说中国陶瓷质量高、工艺罕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在西班牙举行的中国陶瓷展览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西牙班《终极日报》11月24日文章】(作者:阿斯塔·托德)题:中国陶瓷名不虚传 中国陶瓷展览会刚刚在西班牙的华尔巴鄂银行总部闭幕。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德里使馆和西班牙一家大银行毕尔巴鄂银行联合举办的。展出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尽管展览时间不长,却给西班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 正如留言簿中所说,“中国陶瓷名不虚传”。 从展出的101件陶器和瓷器中,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业发展。许多年老的西班牙人都知道,中国的陶瓷器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今天,由于中国政府的重视和促进,这两种古老的手工艺品,不论在制作技术上还是在式样上,都有了崭新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的陶瓷业曾经长期衰落,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重新恢复了衰落的陶瓷技术,并在许多省建立了陶瓷生产区。这两朵传统的艺术之花再次开放。经过伟大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著名的瓷都相继而起,如江西的景德镇、湖南的澧陵、河北的唐山、广东的石湾、江苏的宜兴、浙江的龙泉和山东的淄博等。这些名符其实的瓷都继承了传统工艺,并同现代的新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生产出来的陶瓷器锦上添花,大放异彩。从展出的陶瓷器来看,它已不是简单的用具,而是珍贵的艺术品。 中国各地生产的陶瓷器,其特点不一。在享有盛名的瓷器中,澧陵的更精细,彩绘讲究,而且薄如白纸;景德镇的上釉考究,色彩鲜艳;唐山瓷优雅,釉子壳亮,而且彩绘多样;石湾瓷上釉别具一格,造型美观;宜兴壶色彩单调,但据说用它泡茶,具有独特味道。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陶瓷业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大型车间不断出现,产量蒸蒸日上。据说,中国的陶瓷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而且还远销近百个国家。在展览会上,“常娥奔月”的瓷瓶、“孔雀开屏”的瓷盘和小巧灵珑的茶具,吸引着无数的参观者。中国的陶瓷艺人,精巧地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绘制在瓷器上,如《红楼梦》人物肖像、“武松打虎”的传奇人物等,更是令人喜爱。 一句话,中国的陶瓷,质量高、工艺罕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这就是我和许多参观者的印象。
6.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国际金融界出现的中国热冷下来了》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11月22日刊登该报驻伦敦记者田尻的报道】题:国际金融界出现的中国热冷下来了 中国已改而采取重视现实的谨慎的经济政策,而且,迅速停止了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欧美金融界出现的中国热完全冷却了。据欧洲金融人士说,中国从去年以来,和西方政府及金融机构达成协议的高达260亿美元的贷款,大部分尚未使用。估计今年新的国际协调贷款是8—4亿美元。 中国自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相隔大约30年之后,于去年下决心从国际金融市场直接借款。与此同时,连续接受西方国家巨额贷款等,使国际金融界卷起一阵“中国旋风”。 但是,最近中国很快地减少了从西方国家和金融市场筹借资金,高达260亿美元的贷款,也只使用了一点点。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去年3月份中国和西方银行一度达成协议的5亿美元的协调贷款。今年3月份,中国方面又减少到8亿美元,归还期限从3年半延长到5年的条件,好容易才正式签字。 从那以后,几乎再没有要求巨额贷款。中国迅速减少筹措资金,其最大的原因是,中国正在将优先考虑重工业项目的政策,改变为采取把轻工业和农业放在首位的现实的发展经济战略。 而且,明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提出新的10年规划(1981—1990),因此,经济建设的长远方向尚不清楚。另外,从国家财政方面来说,去年出现了大幅度赤字,可以预料今年和明年将连续出现赤字,建设速度不得不放慢。 特别是获取外汇的主要办法——生产石油,由于开采方针错了,今年和明年都可能减产,所以,制订偿还对外债务借款的计划也必须相当慎重。
第 3 版
1. 港报文章:《看电视久了影响健康》
【香港《新晚报》12月4日文章】题:看电视久了影响健康 电视节目吸引了不少观众,电视已经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了。 有人担心电视看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和视力。 的确,现在有些孩子成了电视迷,一看电视就接连几小时不停地看下去,现在已经发现有些孩子的视力已经明显地减退了,为什么呢? 电视机的光线亮度强弱不一,照明度不均匀,所以可能会损害视力。尤其是如果在黑暗的房间里看电视,视力更为集中,这样就容易引起眼睛疲劳,特别是有些电视机质量较差,或使用日久,图像模糊或闪烁,就更损害视力,所以看电视时房间不宜太暗,晚上看电视时可以在房间内开一盏柔和的小灯,这样眼睛就不容易疲劳。 还须注意的是看电视时人应和电视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说来这个距离应该是电视机荧光屏的四——六倍。 大家知道,电视机是把电视发射台发射的信号接收下来,通过显像管才能把图像显示出来。显像管的尾部有电子枪,他的阴极能发射大量电子,这些电子经过两个阳极的吸引,成为一束有足够能量的高速电子射线,打在涂有金属物质的荧光屏上,便会产生X射线。一般说来,产生X线的量是和显像管的电压成正比的,就是说电压越高,产生X射线也越多。 但是为了安全,在制造显像管的玻璃中已加进了防护X射线的金属。同时显像管四周的防爆面板也有吸收X射线的作用,所以放射出来的X射线的量是不会多的。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电视机屏面五厘米处每小时X射线剂量不得超过○·五毫伦,日本规定不得超过○·三毫伦。最近有人对日本、西德和中国生产的多种电视机进行测试,发现有些电视机荧光屏表面的确有X射线,但剂量都在○·一三毫伦以下,而且在离开电视屏一米处就已测不到X射线了,所以如果人在一·五二米处看电视是很安全的。 另外,电视机是存在磁场的,这是因为通过电流的导线,其周围就会产生磁场。 超过一定量的磁场也确实会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如引起头昏、乏力、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等。 但是电视机产生的磁场很小,而且都有消磁设备,所以电视机产生的磁场是不致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虽然根据测试的结果证明电视机产生的X射线和磁场不会影响人的健康,但是假如长时间连续看电视则是有害的,因为显像管的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容易使人疲劳,对视力也会有损害。美国罗伯特·彭波博士曾做过一个试验,他让一组司机在看电视前驾驶自己的汽车,按指定路线行驶,结果动作都准确无误,后来让他们看了四小时电视然后再按原路驾驶,结果有九十二人莫名其妙地搞错了路线,二○二人认错了灯光信号。 特别应该指出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尤其不宜长时间看电视,一般看一至二小时后就应休息,同时应该看看远景,以免过度疲劳而影响视力。
2. 秘鲁北部发现印度古文物小陶瓷塑像
【塔斯社利马十月三日电】题:小陶瓷塑像说明了什么 不久前在秘鲁北部发现的近二十厘米高的骑士黑色陶瓷像,再次引起了科学家的热烈讨论。这是因为塑像是古印度奇姆文化时的物品,奇姆文化早在欧洲人到南美洲以前很久就存在了。这种塑像在秘鲁国内外的博物馆中都没有收藏。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南美洲就有马。几年前考古学家卡尔迪奇发掘出的马的残骸也是一个证明。而且这是在十万多年前居住在现代秘鲁境内的史前人的居民点找到的。 秘鲁的某些研究人员认为,西班牙征服者带到秘鲁来的马是经过巴拿马海峡迁到美洲北部的快马的后裔。后来,为了马不被冻死,在白令海峡不存在时,被赶到了亚洲。秘鲁科学家认为,正是这些马育出了阿拉伯马,西班牙的征服者摩尔人在本纪元七一一年把它们带到了比利牛斯半岛。在这之后又过了八个世纪,征服者把马带回了自己的故土。看来,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自我循环的。
3. 台湾报纸载文:《走马美国书市》
【台湾《中央日报》10月8日文章】题:走马美国书市(作者:亮轩) 这次有机会往美国跑一趟,自然不会错过他们的书店与图书馆。 我们的团体先到旧金山州立大学,那里的学生活动中心整个儿的由学生经营,包括有餐厅、书店、文具及运动用品部等等。他们的书店又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般书籍,分门别类放在架子上,没有高到拿不到的。总共在三十种左右,以新书为主,老书占的比例很少。新书的价钱不便宜,又无廉价部,这与我们这里专以廉价来吸引学生不同。另一部分是教科书部,教科书并不限于教授指定要用的书,专业参考书也在其中,种类应当有千种左右,所占面积也很大,比一般性书籍占地范围大出三倍以上。教科书部的书价贵得惊人,一本40开的莎翁剧本,平装,也要十块美金左右。十元以内的书,好像只有旧书,所谓旧书真旧得不像样的也很少,大多保存得七、八分新,约是新书的一半价钱,有的还要贵些。旧书上贴一张“使用过”的签条,放在一起,就在同一本书“新书”的旁边,数量偶尔有比新书还要多的。 旧金山州立大学活动中心贩卖部只有一个入口,进门之前把东西放在旁边的箱子里,出来时再结账,书籍与其他东西一块儿买了再结,并不是图书部有图书部的账房。 有的书封面有一点磨损,或者里面不太干净,我就拿去给他们看,他们毫不迟疑的会给我们打个折扣,便宜10%的样子。 不止是我们,美国人也嫌书贵,从西岸到东岸,我没看到生意很好的书店。买一本新书,在他们看来,不是件小事。 柏克莱大学的书店比较热闹些,这是因为有一批廉价书的关系。我在柏克莱没有看到教科书部,是否另外还有书店未予查证。就“学校书店”而言,史丹福大学的很具规模,分作楼上楼下两大部分,楼下是一般书,楼上是教科书。也兼卖唱片、录音带及一般文具体育用品。整个的经营管理十分科学化,以图为主的书平靠在架上,也有廉价专柜。因为地方大,分类分得更细,干净敞亮给人印象深刻。 纽约确实是购书者的天堂,书店又多又大,种类多,许多书打起折扣真不含糊,可以便宜到原价的十分之一以下。我在纽约买了七、八十公斤的书,一点也不觉得贵。 我之所以屡次光临纽约,是因为他们的廉价书真过瘾。大字标明九毛九分的书,可以有数千种,随你挑,那边两毛五分,也可以有数千种。照价钱标示得清清楚楚,里头应有尽有,从食谱到哲学,从工具书到消闲书,有时间的话慢慢找,一定可以以一顿饭的价钱,买到足够读半个月的好书。但这些特廉部分,卖的大部分是小说,也就是读过便丢的那一种书。地下室是稍微好一点的书,也有廉价摊子。在这里很容易发现几年前畅销一时价钱不便宜的书,现在可以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价钱买到。如《美国的鸟类》,厚达千页,彩色描绘十分精细,当年风行一时,定价是八十元左右,现在三十元就能买到了。尼克松水门案的发现者写的那本《末日》,原价十几二十块,现在堆得齐腰那么高,一本一块,急着把这本书赶出去似的。 艺术类的书很有意思,有一本埃及古物的展览目录,事过境迁,我在洛杉矶盖提博物馆买来时还是特廉,四块多钱,原价十几块,到了纽约,变成了一块钱。 自然科学的书比艺术书便宜,在一套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未来的书,全部十册,彩色图片每一页都有,总价不会超过台币一千五百元,而原价每一册便要美金十五元以上。这方面的书相当齐全,猫狗鸡鸭或史前恐龙,从单细胞一直到哺乳类,从地球到外太空,应有尽有,成套的也可以,单本也可以。图文并茂,价廉物美。 我在纽约时正逢毕加索回顾展,这也是我到纽约的重要理由。书商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连超级市场也卖毕加索的各种画册,四处张挂打折扣的海报。 有时间逛的人常能买到便宜东西,在纽约,同一本书,不同的书店可能会有不同的价钱,彼此参差不齐,所以一定要多逛。也有表面看来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多的书,诸如《生物百科全书》,类此的名目可以有好几十种,厚厚薄薄也不同,有的图片多,有的文字多,有的通俗。纽约书店另外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想得到想不到的书都有。我买了一本专论奴隶历史的书,还有一本专论花园设计历史的书,这些书要在台湾找恐怕是缘木求鱼了。一个喜欢摄影的人,可以在此买到几百种关于摄影的书。订到几十种摄影的杂志。喜欢烹饪的人也可以买到几百种古今中外的彩色食谱。我曾见到《诗集》一部就包含千余种,一项文学批评二、三百种。专精一门或偏好一门的读书朋友,到了纽约书市,才是真正的如鱼得水了。 当然也有贵得令我咋舌的书,我看上一套三册伦勃朗全集,标价数百元,实在买不起。一本日本浮世绘,二百页上下,要三百元。这一类贵重得要命的书,有专栏陈列,打上灯光,让人觉得也许它们真值这个价钱。 书店用人不多,很安静,服务也很好。美国的生意人个个笑眯眯而富耐性,要想买什么的书而无头绪,他们都会帮忙找。大书店也有邮寄服务,利润算起来真小,确实是服务,包装保险邮递全都包括在内。他们的大书店进门是放顾客随身带的东西的地方,把东西寄存,他们会给一个牌子,然后有个“入口”,入口旁边有许多提篮,看中的书可以放篮中,选多了可以先结账寄存,然后再买。如果今天拿不动,过几天来也可以,只需先付1/3的价钱,他们把书保管得好好儿等着,如果到时候没来拿,也可以凭据退钱。他们用袋子装书,争取时间,不像我们店员用包装纸包书。袋子无论是塑胶的还是纸的,都非常结实。 美国的超级市场也都卖书,有的规模也不小,但多以小说或是杂志为主,还有就是儿童读物也很丰富。有的社区的超级市场不卖带有色情意味的书刊,有的州干脆立法不准公开发售。 匆匆间我看不出美国的读书风气如何,只是从书市情况而言,确信求知欲旺盛的人,一定会喜欢美国的书市场。有一点我很清楚,就是我确知在那些大书店里,尽管有数十万种书,我能读到的不及万分之一。 还有,整个美国,除了唐人街之外,中文的书,几乎绝迹。
4. 苏联北诺夫哥罗德的发掘工作
【塔斯社莫斯科9月27日电】题:北诺夫哥罗德的发掘工作 苏联考古学家在乌克兰不大的北诺夫哥罗德市的发现,使人回忆起八世纪前在著名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中描述的关于古俄罗斯卫队远征波洛伏齐游牧民族的事件。 这里发现的箭头、12世纪的武器和军人装备残留物,与当时统治该市的伊戈尔大公的兵士们的相似。专家们不排除出土的带有精致的金丝银嵌物的马刺正是大公所有物。 考古学家在大公宫殿所在地的高丘上,挖出了刻有伊戈尔的曾祖父斯维雅托斯拉夫大公像的铅印。这里还找到了银锭残片,在古露西时,它们当作钱币。 考古学家的发现有助于校正基辅露西时代的大公国中心——北诺夫马罗德的“年龄”。编年史中首次提到这个城市是在11世纪末。某些遗物标的日期是1000年。希腊双耳瓶以及盛放蜜、酒和油的玻璃器皿,证明基辅露西同拜占庭和东方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联系。 早先没有在北诺夫哥罗德进行正常的发掘工作。它在13世纪金帐汗国进犯时遭到了毁灭。所以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认为要在这里发现文化古迹是不可能的。但是,莫斯科、基辅和切尔尼戈夫联合考古队两年的考察结果推翻了这种怀疑。下一步科学家打算发掘编年史中详细描写过的北诺夫哥罗德附近伊戈尔大公的郊外宫殿。
5. 塔斯社报道:《奥希市有三千年历史》
【塔斯社伏龙芝9月26日电】题:奥希市已有3,000年历史 苏联中亚奥希市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苏联科学院考古所科学家的发现为论证它的3,000年历史提供了根据。 在奥希正中,在苏莱曼山坡上发现了青铜时代晚期的居民点。考古学家找到了在山上土层中挖出的半地穴式房屋的残迹,它们是放粮食的坑,还有极简单的织机的残部和许多家庭用具。奥希古城遗址属所谓楚斯特文化时代。 它早于罗马,还在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末期,住在费尔干纳平原的种族就在这里定居,他们是人工灌溉与耕作能手,是能工巧匠。 有资料证明,后来,在相当晚的时期奥希仍然是一个大居民点。在发掘奥希市东郊的无名小丘时,发现了马其顿王朝亚历山大时期的楼阁,这是长24米、宽15米的建筑物。还有11间房子保存了下来,它们的外墙厚达2米。这就填补了青铜器时代晚期与从文字记载中早就所知的中世纪早期奥希之间一段历史的定向。 现在奥希市是苏维埃吉尔吉斯共和国大工业与文化中心之一。
第 4 版
1. 美报社论:《依靠苏联的天然气》
【美国《纽约时报》12月3日社论】题:依靠苏联的天然气 哪一点更重要:是扩大西欧所得到的能源供应,还是在经济上与苏联保持一段距离? 这个问题并不是假设的。苏联新的五年计划预计石油产量几乎没有什么增长或完全没有增长,这就是默认了在开发西伯利亚能源储备方面存在着技术和财政上的困难。同时,苏联正在同欧洲和日本谈判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欧洲长3,000英里的天然气管道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的问题。虽然存在着西方进一步依赖苏联能源的危险,但权衡之下,利大于弊。 与苏联能源方面的联系不是什么新事情。几十年以来西方就一直在购买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苏联气井现在开采的天然气大约有10%供应西欧。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提议的交易的规模,这种规模将产生大得多的政治影响。 苏联要求得到100亿到150亿美元来促进西伯利亚天然气田的发展并铺设一条将天然气输送到西方市场的管道。苏联的天然气出口到八十年代中期将要增加一倍,它提供的天然气将占西德天然气消耗量的大约30%,可能占西欧整个能源的5%。 这种前景使能源计划人员感到欣慰,他们认为苏联的能源供应比波斯湾或北非更加稳定。然而政治影响是使人担忧的,现有的贸易关系已经使欧洲各国政府不敢大胆支持针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实行的经济制裁。西德给波兰贷款的未清算的帐目可以使波恩克制自己希望波兰工会增大压力的热情。如果进一步密切东西方经济联系,就可能进一步削弱欧洲抵制侵略的决心,并使北约组织处于更容易屈服于苏联政治压力的境地。 不管欧洲转向哪一面谋取能源,它都被迫在它的政治独立方面作出妥协。有时,它顶住了这种压力。 工业化的西方依赖进口燃料是一个错误,有朝一日它会变成一种灾难。但是从苏联购买更多的天然气并不会使这种灾难更快地到来。确实,扩大世界整个能源生产,以及使供应来源多样化,甚至会推迟算帐的日子。
2. 美报文章:《粮食禁运打击了苏联人》
美对苏实行粮食禁运严重打击了苏,里根也可以此作为对付苏领导人的本钱,迫使苏同意重新谈判核武器条约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1月23日文章】题:美国讨价还价的本钱,粮食禁运打击了苏联人 西方分析家们说,美国实行的部分粮食禁运正日益增加苏联的痛楚。 这些分析家争辩说:如果美国当选总统罗纳德·里根履行他在竞选中保证要取消粮食禁运的诺言的话,那么这种行动将会被苏联领导人看作是示弱。 一位很有地位的西方外交官说,“这种禁运也许是里根可以对付苏联领导人的最好的交涉本钱。如果他取消禁运而又没能得到任何回报的话,他们将把他看作是个轻量级选手,从而不必太担心他。在阿富汗危机继续存在,伊朗与伊拉克交战和苏联完全可能入侵波兰的情况下,这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其他一些分析家认为,里根应当使用取消粮食禁运作为诱饵,以迫使苏联领导人重新谈判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西方一位克里姆林宫问题观察家说,“这将给苏联领导人保住面子,从而使再次进行武器谈判变得比较容易。”这位西方观察家认为,如果这是可以挽救那项条约的唯一方法的话,苏联人最终将同意重开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在苏联粮食储藏量严重耗尽和一些粮食生产国收成不佳的情况下,观察家们认为,如果美国继续实行粮食禁运的话,苏联明年的肉类产量将更大幅度地下降。
3. 珀西“深信”美苏会早日举行武器会谈
【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13日文章】(记者奥伯多弗)题:珀西“深信”美苏会早日举行武器会谈 即将出任参院外委会主席的珀西参议员昨天说,根据他在两大阵营内部的接触,他深信美国和苏联都愿意在里根政府上任之初就会谈武器控制和其它问题。 珀西在接见记者时说,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上月末在莫斯科对他说得很明白,俄国人希望早日同里根班子中的高级人士举行会见,珀西还说,自他回到华盛顿以来,苏联官员又向他肯定了这一点。 珀西说,他已向当选总统里根的对外政策顾问们建议举行这样的会见,而且他深信举行这种会见的建议将得到批准,除非发生的一些事件(例如苏联入侵波兰)使会见无法进行。 接近里根的人士说,他仍然准备同苏联人早日进行讨论。 这些人士说,根据苏联外交官和里根工作班子成员之间的接触,只要不因波兰形势而出现障碍,举行这样的会谈是可能的。 华盛顿和莫斯科说要举行“会谈”和“讨论”而不说“谈判”,这似乎是要避开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这个棘手问题。
4. 路透社说:东德对西德的态度变得比较和解了
【路透社东柏林12月15日电】东德今天有所转变,对波恩采取了比较和解的态度,说它希望改善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之前,东德对西德在波兰问题上的立场发表了一系列强硬的言论。 东德共产党领导人昂纳克在东柏林说,两个德国对缓和与保卫和平共同负有“重大的责任”。 他说,东德仍然致力于谋求在平等和对等安全的基础上同波恩改善关系,并说东德根本不会设法把自己同西德隔绝起来的。 东德官方通讯社德通社报道了昂纳克的以上讲话,他的话与12日东德外长奥斯卡·菲舍尔的一次讲话是截然不同的,菲舍尔那天指责波恩跟着他所谓的北约‘‘讹诈威胁”政策跑。 菲舍尔那次讲话表明,一旦苏联集团对波兰实行军事干涉,西方只要对苏联集团采取制裁措施,就将使关于出入西柏林的协议受到威胁。 西德政府后来把菲舍尔的讲话说成是论战性的。一位发言人说,不是波恩而是东德在10月份决定对西方旅游者提高了通货兑换要求,从而使关系恶化了。 共产党报纸《新德意志报》今天在一篇评论中虽然对这位外交部长讲的一些话作了附和,但它没有重复他关于1972年柏林过境协议的警告。 昂纳克在讲话中完全避免批评波恩,而是大谈东西德国在保证军事缓和以及政治缓和方面负有共同责任。他是在向西德共产党副主席赫尔曼·高蒂尔发给东德的卡尔·马克思勋章的仪式上发表这次讲话的。 人们认为,东德对波恩改变调门,是个新的迹象,说明东德领导对于邻国波兰的劳工危机带来的影响感到不安。东柏林在苏联集团中对波兰独立工会的批评也是最激烈的。
5. 漫画:人质
说明:电视屏幕上写的是“对外政策方面的党派斗争”,坐在沙发上的两个蒙着眼睛的人是“美国选民”。(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
6. 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重申:美必须满足伊朗条件才能解决人质问题
【路透社德黑兰12月15日电】巴尼萨德尔总统今天说,美国必须首先退还冻结在它手中的伊朗财产,才有可能解决52名美国人质危机。 但是,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好似是说:美国交还已故伊朗国王的财产是问题不大。这也是伊朗提出的释放人质交换条件之一。 巴尼萨德尔说,如果美国明确接受伊朗议会今年11月2日提出的释放这52名美国人质的交换条件,“那么,人质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然而,他通过翻译又说:“我指的是存在美国一些银行以及美国所控制的在欧洲的其他银行里的钱。我不是指被伊朗国王窃取的那笔钱。” 总统说,“总之,我们必须在解决人质危机以前搞回我们存在美国的财产。” 据不同的估计,这笔财产的金额是80亿到140亿美元。 伊朗提出的条件包括: 取消对这笔财产的冻结;归还伊朗国王的财产;撤销它提出的有关法律程序的要求;保证不干涉伊朗的内政。 巴尼萨德尔强调,必须全部满足了所有这4个条件才能换取释放所有的人质。
7. 苏向西方提出铺设五千公里管道的计划
【法国《费加罗报》12月2日文章】题:计划铺设一条5000公里的管道,天然气:西方依赖苏联 苏联总理吉洪诺夫,里根,施密特总理和德斯坦目前都在共同研究苏联提出的铺设一条长为5000公里的管道的计划,这条管道将连接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天然气矿和欧洲供应网。 这条管道每年将输送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苏联每年已向西欧出售2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苏联在西欧的天然气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将因此从10%提高到30%。 这就是说,苏联将拥有对一些最需要能源的国家大举施加压力的手段,因为它可以关闭阀门。 无疑,这就是施密特在访问美国期间与里根的第一次会谈中用大部分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的原因。此外,西德总理很关心东方政策,他已表明,无论如何不想抛弃这一协定。 法国的拉克矿脉正在枯竭,1980年它从苏联那里获得了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1979年获得20亿立方米天然气(即占其天然气供应中的15%),它至少要买100亿立方米、甚至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联邦德国除了1980年已获得的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外,还要购买120立方米,占其天然气供应的16%。 意大利和奥地利两国都竞相获得苏联提供的天然气,已分别得到20和45亿立方米,还希望增加购买的数量。 荷兰因知道不能永远依靠它在格罗宁根的矿脉,所以首次要求购买50亿立方米天然气。比利时也提出了要求。 这一计划的实施情况如何呢?据苏联人士预计,如若迅速开始的话,那么这项计划到1984年,最迟到1985年就能完成。吉洪诺夫准备尽快地表示他打算很好地执行这项计划。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订购大口径输送钢管,钻井管和数十个泵送站;第三步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签署为期20年的天然气出售合同。 这一计划最有可能实现。苏联显得兴趣盎然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需要搜罗大量的坚挺外币,即使只能为它自己和经互会的其它成员国购买大量的食品也罢。第二,拥有一种对西方国家施加巨大压力的手段,鉴于中东局势产生的不稳定,这些西方国家不能离开来自任何地方的任何能源援助。最后,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三个原因,苏联可能希望给苏联经济带来一些好处,因为铺设这条管道便于苏联将来采用它的研究成果和路线,用额外费用来铺设第二条管道满足自己的需要。 不管里根周围的人持什么样反对态度,其作用目前受到吉米·卡特所作出的决定的限制。实际上,卡特在上星期已允许美国的履带拖拉机公司向苏联提供金额达10亿美元的建设物资,以便苏联铺设这条管道。此外,特别是卡特的顾问们认为,扩大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能力这无论对美国还是对欧洲来说都比看到它致力于在中东哄抬价格要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