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1-15

第 1 版

1. 库兹涅夫与斯克兰顿会谈

外电认为代表团中有里根的外交政策顾问,为里根同苏的接触非正式地打开了渠道;美驻苏使馆强调这次访问的私人性质    【塔斯社莫斯科11月13日电】题:在莫斯科的谈话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瓦西里·库兹涅佐夫今天接见了前来莫斯科与苏联联合国协会代表会见的美国联合国协会代表团团长、美国著名活动家威廉·斯克兰顿。    在谈话中,特别注意到社会组织在争取制止军备竞赛、巩固和平与安全的斗争中的作用。    【法新社莫斯科11月12日电】由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威廉·斯克兰顿率领的一个代表团,可以使苏联领导人试探出即将上任的里根政府在东西方重大问题上的观点。    代表团是10日到达这里的。官方讲这个代表团代表美国联合国协会,应苏联联合国协会的邀请访问苏联。美国大使馆慎重强调这次访问的私人性质,因为这次访问早在上周美国总统选举日之前就安排好了。    然而代表团中包括当选总统里根的外交事务顾问班子中的一个成员,他就是退休将军斯考克罗夫特,他说过他可能向里根汇报他在这里的会谈情况。代表团中还包括接近基辛格的人物,比如索南费尔特。    这次的第一次接触,尽管是间接的,可以使双方互相试探出对方的观点,自己用不着妥协。迄今为止,苏联报刊本着一贯的谨慎态度,对里根比较友好,表示希望他能避免象苏联作家协会机关刊物《文学报》今天所说的那样导致卡特政府“惨败”的错误。    从这个方面来讲,苏联的宣传机器对于里根6日就限制武器和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发表的强硬讲话不予评论,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安莎社莫斯科11月13日电】据这里的观察家说,以“美国联合国协会”的名义目前在莫斯科访问的、由当选总统里根的顾问组成的代表团,为即将上台的总统与苏联人士之间的接触非正式地打开了渠道。    尽管代表团表面上用的这个名称,但是接近代表团的一位人士说,认为这些接近里根的人不会讨论即将上台的华盛顿政府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今后关系这一看法是“不可想象的”。

2. 匈捷两国领导人讨论波兰问题并发表公报

【合众国际社布拉格11月12日电】捷通社报道,匈牙利共产党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领导人今天在边境会晤,保证正式支持波兰反对他们称之为“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和“国际帝国主义”。    这是证实波兰局势已成为东方集团共产党之间磋商的题目的第一个正式文件。会谈公报说:“两个兄弟党答应它们将全力援助波兰统一工人党、波兰工人阶级和波兰人民在防范反社会主义势力和国际帝国主义企图干涉波兰内政方面所作的努力。”    公报尤其使人感到预兆不祥,因为过去总是把指责西方干涉——特别是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中——作为华沙条约国入侵的借口。

3. 西班牙人士谈胡耀邦同卡里略会谈

【路透社北京11月13日电】据今天援引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的话说,已故毛泽东主席在1957年到他去世的1976年期间犯了许多极左的错误。    西班牙人士援引胡在同来访的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卡里略会谈时所讲的话说,毛甚至还犯了一些违反所谓的毛泽东思想的错误。    据这些人士透露,胡说,毛的错误包括1958年的“大跃进”——一次企图使中国迅速实现工业化但遭到惨败的尝试——,以及还包括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革命,在这次文化革命中,激进的“四人帮”控制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这些人士还透露,胡说,不只是毛一个人犯了错误,但其中的大部分错误是他犯的。    这些人士援引胡的话说,文化革命不是一场革命,它是一场灾难,中国现今领导层正在纠正那个时期所犯的错误。    在国际方面,胡说,中国坚决认为,苏联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但它寄希望于苏联人民,因为苏联人民记得过去的团结。

4. 外电评北京站爆炸事件调查结果

【法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中国当局正在把一个绝望的青年上月底在北京车站的自杀爆炸事件,说成是文化革命的政治流毒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警察当局今天在这里发表的官方调查材料并未详细说明这次自杀事件的动机。    可是,它的目的是要制止在中国人当中和国外所流传的猜测:10月29日在北京车站发生的爆炸事件是同即将审讯文化革命的高级领导人——包括毛的遗孀江青——有直接联系的一个恐怖行动。    官方把这次爆炸事件定为30岁的前军人王志刚所进行的一次“反革命破坏行动”。    但官方的《人民日报》在一篇评论中强烈地要求居民加强国家的团结和政治的稳定。    看来此举的目的,是要制止现政权政策的敌对者企图利用国家所面临的和领导人所坦率承认的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来捞取政治资本。    【路透社北京11月13日电】中国今天正式表示,北京车站上月发生的炸死10人的爆炸事件是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    《人民日报》就这起犯罪事件发表了一篇异乎寻常的辩护性评论,它在这篇评论中要求公民在社会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要耐心等待,它实际上承认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而有可能驱使人们采取这种铤而走险的行动。    虽然官方的消息报道没有说这起爆炸事件是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但是它们说,这个30岁的袭击者王志刚也是10名死者中的一个。    《人民日报》称这起事件是一起“反革命破坏案件”。    《人民日报》今天在头版的一篇评论中赞扬公安机关破获了这起案件。

5. 美官员说波兰政府要求美提供三十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美联社华盛顿11月13日电】美国一些官员今天说,面临偿还大量的外债、生产日益下降、工人动乱和长期短缺物资的波兰政府,已要求美国提供3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要求不要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根本不会考虑这样大笔的资金,主要因为要节制预算。    据这些官员说,波兰的这项要求三周前在白宫举行的高级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但是在未进行进一步讨论之前推迟作出决定。一位官员说,大概将以重新安排债务的形式向波兰提供短期援助。这位官员还说,关于美波关系方面的重大决定大概将留待当选总统里根即将执政的政府作出。    这位官员说,政府不愿设法让国会通过提供大量援助的一揽子计划,国会目前的会议将作短期休会。他还说,除此之外,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以及财政部等机构表示反对在此刻向波兰提供大笔援助。    《波士顿环球报》在它的星期四版上透露了波兰关于援助的要求,该报说国务卿马斯基和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赞成为数在数亿美元的一揽子短期救济措施。    这位官员说,政府不愿答应波兰的全部要求的一项原因是它难以履行它向包括土耳其、以色列和埃及在内的其它国家作出的现有的保证。    赞成给波兰援助的主要论点是,这样将有助于使经济稳定,从而使苏联进行军事干涉的可能性缩小到最低的程度。自今年8月波兰普遍发生工潮以来,上述可能性一直使卡特政府制定政策的人们不得安宁。    【路透社华盛顿11月13日电】美国官员今天说,波兰要求美国给予30亿美元左右的低息贷款,帮助解决今年夏季工人闹事造成的经济困难。    他们还说,波兰还要求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给予大量援助。

6. 波记协主席对南记者发表谈话

【南通社萨格勒布十一月十二日电】「波兰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闻系统的危机。」这是波兰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布拉特科夫斯基说的话。在萨格勒布电视台播出的一次电视节目中,他在对一些南斯拉夫记者的谈话中说,「这场危机的一个后果是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信心。」    布拉特科夫斯基强调,他领导之下的这个组织在这全国代表大会上采取的立场之一是,「要恢复正常。」据他说这意味着「一个新闻工作者不是为政府中的某个人或一部分人服务,而是为整个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布拉特科夫斯基指出,波兰正「面临着自治的前景」,他还说,「自治不仅符合我们的传统,而且也符合波兰人的心理。」    这位波兰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说,「团结」工会并不是某些人起来反对这个制度的运动,而是谋求工会在这个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运动。

7. 伯特专稿:《里根的班子说美国必须对付任何威胁》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3日刊登理查德·伯特发自华盛顿的专稿】题:里根的班子说,美国必须对付任何威胁    当选总统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们得出结论说,“世界没有哪个地区是美国不关心的”,美国需要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对付(全球范围的)任何程度的暴力活动”。    这些结论是里根的对外政策和防务班子的成员准备的一份报告中作出的。这份报告称为《战略指南》,其中强调的观点是,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以足以保证美国利益在一个敌国或若干敌国的联盟以任何借口发动的进攻面前得到保护的防务政策为后盾”。    报告还说,虽然美国的盟国“起着中心作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美国必须能够单独使用武力。    里根的高级国家安全顾问艾伦今天说,这份报告在新政府中将“没有正式的地位”。然而里根的另一些助手说,报告中概述的各项原则实际上反映了里根的高级顾问们的见解。这份报告是两位助手准备的里根的助手们说,这份报告是纽约的赫德森学院的分析家施奈德和美国驻南朝鲜部队的退休司令史迪威将军共同准备的。    他们说,里根的防务和对外政策班子在8月份开会时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关于美国在军事上的需要,这份报告说,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必须经得起苏联的核袭击。据一些助手说,这是一个暗示,表明要部署一种新式陆基机动导弹,可能要部署一种新式轰炸机。    报告还说:“美国不会同意这种做法:长期地不理会保护本国公民不遭核袭击之害的权利。”助手们说,如果重新强调核保护问题就可能导致增加民防开支和恢复实行反弹道导弹计划。    看来报告还赞成卡特总统最近作出的选择苏联军事力量而不是苏联城市为打击目标的决定。报告说:    “美国的战略打击力量应当能打击敌国的一切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而不造成不想打击的平民的伤亡。”海外基地得到支持在常规部队和战术核力量领域内,报告赞成实行“前沿防御”战略。报告说,实行这种战略“需要有能够支持在世界各地保护美国利益的地面部队、海军和空军的海外基地结构和使用权”。    看来报告还提出了要设法削弱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和把苏军赶出阿富汗的可能性。    关于同盟国的关系,报告说,美国应当设法帮助盟国政府保护西方在诸如波斯湾之类容易出事的地区的利益,但是报告说:    “盟国的支持不应当限制美国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第 2 版

1. 北京的贮存大白菜热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雷蒙德·威尔金森)题:世界白菜之都    当你看到白菜时,你就知道冬天已来到了华北。人们看到的不是一颗,而是成千上万吨的白菜。    眼下,北京正在受到白菜的冲击,在严寒降临前几个星期,这个城市堪称“世界白菜之都”。    直到明年三月,白菜将成为数亿中国人的经常性食物。白菜价廉物美、营养丰富,但是,它也是眼下唯一能买到的蔬菜。    由于中国缺少商用储藏室和冷藏设备,白菜一经收获就必需立即出售。    今年的白菜收成特别好,据估计,光北京地区就达四十万吨。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堆放在街头。开始卖贮存菜了,不几天大批的白菜就卖完了。白菜便宜得出奇,一公斤优质菜的售价为一点五美分,二级菜为一点二美分,三级菜仅为一美分。    据专家说,白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菜心——菜心越硬,炒的菜越好吃。    居民们用平板三轮往家里大批大批运白菜。由于北京地盘紧张,因此,在街头和便道上到处堆放着白菜。    在屋顶、花坛、窗台和小孩车上都晾着白菜。甚至连公寓的走道上也堆放了白菜。    去年,由于有关方面的错误决定,结果冻坏了五万吨白菜。    今年,当局允许菜农自行掌握收割时机。

2. 香港《大公报》文章:《英国报业的新危机》

有99年历史的《新闻晚报》关门,有190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卖盘,《每日快报》《每日邮报》准备合并    【香港《大公报》11月4日文章】题:英国报业的新危机    英国报业集中地的伦敦舰队街,真正起了秋风。一连串的不幸与暗潮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继汤姆逊集团宣布将《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卖盘之后,已有99年历史的《新闻晚报》于10月31日出版后正式宣布停刊。它在最后一天的第一版上,用着超号大字的通栏标题《别了,伦敦》,与读者告别,表现出黯然神伤的心情。    这些年来,英国报纸普遍陷于不景气,纷纷倒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报业全盛期,流行在伦敦市面的晚报一共有好几家,全部销路有400万份,其中,《新闻晚报》销路最大,达到160万份,一度自诩为“全世界销路最大的晚报”。但是,由于经济因素、编辑方针、内部矛盾的困扰,这家晚报在关闭之前已经跌到45万份,入不敷出,发行人“联合报业集团”忍痛将它停刊,1,750人因此而失掉了工作。当最后的报纸发出之后,报社的记者和印刷工人为它举行了集会,有人还佩戴着黑领带和其他表示哀悼的标志。    《新闻晚报》的招牌摘掉之后,并入伦敦今后仅存的一家晚报——《旗帜晚报》。这家晚报本来只有32万份销路,尚不如《新闻晚报》之多,但是它的经营比较得法,财政情况要好得多,两者为了避免竞争之下两败俱伤,所以有了合并的安排。    事实上,出版《旗帜晚报》的“快报集团”,其景况也并非很好。这个集团在前年创办了《每日明星报》,销路有100万份。最近因为受不了伦敦物价、劳资关系等因素的缠绕,正式宣布今后将不在伦敦印刷,只在曼彻斯特一地印行。    与《新闻晚报》属于同一集团的《每日邮报》也不稳,正在暗中与“快报集团”的《每日快报》斟盘,准备合并。这两家报纸都是英国销路较大的报纸,前者有190万份,后者有235万份。这一股合并潮的涌现,说明了英国报业益呈不景,新闻工作岗位的失业者增多。有些人将因此而涌到香港来,在英文大众传播机构争得一席之地,也不意外。    看过了这些报纸的变化,应该再谈一谈已有190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卖盘暗流。    这两家报纸近年来实际上已经从著名的舰队街搬了出去,而改为在格莱旅馆街建立了新址,装添了由电脑指挥的排印编报设备。按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来说,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它偏偏遇到了势力顽强的工会,以致终于导出了劳资不合、资方一怒宣布收山。    老资格的《泰晤士报》近200年中曾经换过许多老板。到了1959年,由现在的老板汤普逊集团接手,进入了新阶段。已死的劳·汤普逊把这份在国际间极有声望的报纸接管过去时,有三个特点极受注意。第一,他并不是英国人,而是加拿大人,由于对于经营报业极有心得,收购的报纸越来越多,终于越洋踏上英伦三岛,先从购买小报着手,最后染指《泰晤士报》。第二,《泰晤士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本来是名称相近的两家报纸,汤普逊财雄势大,先在五十年代后期买入《星期日泰晤士报》,又在1966年购入《泰晤士报》,使两者均归旗下。第三,则是他的经营重点只在业务,编辑方针盖由总编辑负责,他决不干涉。也有人因此而讽刺他,干的虽是文化事业,号称“报业大亨”,眼睛只会看钱,而不会看字。    劳·汤普逊死后,其子肯尼斯·汤普逊继任董事长,方针依然不变。不过,设备的更新引起了解雇问题,因而罢工迭起。再加上英国的工会组织特殊,《泰晤士报》属下并无统一工会,不同部门各有自己的工会组织,劳资谈判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进行,这个部门刚复工,那个部门又罢工。报纸的印刷工作本是一条龙,任何部门停摆都无法使报纸出版。从1977年冬天到1978年秋,《泰晤士报》共停刊一年多。    印刷工潮解决之后,编辑记者罢工又在今年出现,这个新工潮虽也告圆满解决,但毕竟属于《泰晤士报》集团从未有过的新事。老板小汤普逊既然是一切以钱为主,思前想后,越想越不化算,于是宣布出售,到明年3月如无人承购,便正式关门。    许多人分析,由于《泰晤士报》名气太大,一旦停业,必然成为英国全国的损失,因此届时必然有人承盘。但也不容否认,谁要买下这两家报纸及三家附属机构,费用是可观的。据说单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就要4,400万镑,合五亿多港币。全部盘口当然要超过10亿元港币才能成交。    这两家报纸的特点与营业情况并不相同。《泰晤士报》的报道和评论有国际声望,但销路只有32万份,历来赔钱。《星期日泰晤士报》则以国际特写及内幕出名,每份72页,销路150万份,过去20年中有17年是赚钱的。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两报的编辑部正在各寻出路,由总编辑寻找新的老板。不过,大势是合久必分,《星期日泰晤士报》很想恢复到二十年前的两报关系,各立门户,换句话说,从此把赔钱货《泰晤士报》抛在一边,不予照顾了。    一个新的情况已明显摆在眼前:英国报业秋风已起,严冬将至。《星期日泰晤士报》总编辑艾文斯因而叹道:“《国际先锋论坛报》通过卫星通讯、电传排版,可以在香港、巴黎、伦敦、苏黎世等地正常出版,而英国报纸在自己的国家里却时常不能出报,夫复何言。”

3. 日报报道达赖在东京谈话《条件具备就回国》

【日本《朝日新闻》11月13日刊登达赖喇嘛12日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消息】题:条件具备就回国    正在日本访问的达赖喇嘛十四世,12日在东京日本外国记者协会举办的午餐会上,向300名日本和外国记者谈了同中国的关系、共产主义同佛教的关系以及回国等问题,并且回答了问题,历时约两小时。达赖在讲话中阐明了下述看法:(一)条件一经具备就想回国;(二)在西藏如果不需要达赖喇嘛,那么不妨由我来结束;等等。他谈话的要点如下:    一、以西藏自治区为中心生活的600万西藏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我本身是西藏人,条件一经具备就想回国。过去同已故毛泽东主席等中国许多领导人交谈过,最高当局了解我。不过,当地的汉族官员就不那样了。到我出国的1959年为止,一直发生不幸的事态。但中国的现政府正在采取稳健的政策,按照相互尊重的精神似乎是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的。我想,现在达赖喇嘛(对西藏)是有用的。    二、选定达赖喇嘛的方式是正确的,选定我以后的达赖喇嘛是容易的,但是,如果将来达赖喇嘛无用了,也可以不要。在历代达赖喇嘛当中,我当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现在停止(达赖方式)也正是时候。达赖喇嘛的地位要坚决按西藏人民的意志来决定。    三、中苏双方都说对方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不知道谁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苏联、中国、印度支那三国等广泛的地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们中间,有很多信教的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需要同佛教对话。社会主义国家也各有变化,欧洲式的共产主义也出现了。我想也可能有佛教式的共产主义。    【共同社东京11月4日电】正在广岛访问的十四世达赖喇嘛4日在广岛市政府会见记者,谈到了和平及他自己回西藏等问题。达赖喇嘛说:“开展世界规模的和平运动非常重要,希望日本和广岛掌握这一运动的主导权。燃烧起来的火不能用另外的火扑灭。人类的幸福就是人人都有慈悲心。”强调指出增强军备不能消除战争。关于回归西藏问题,达赖喇嘛表明心情说:“一旦600万西藏人幸福了,就立刻回去。”他指出:“最近,中国的领导人承认了以前(对西藏实行的)政策犯了错误,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但是西藏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他暗示了实现回国还有困难。

4. 塔斯社评李光耀访华

【塔斯社莫斯科11月10日电】塔斯社评论员瓦西里·哈尔科夫写道:星期天到达北京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在北京开始了。    李光耀已经访问过中国一次了。这是1976年5月的事,由于这次访问,中国和新加坡的联系显著地扩大了。中国领导考虑到新加坡的巨大经济潜力,作为地区贸易中心的重要位置,以及这样一个事实:新加坡住着许多华侨,所以特别重视与新加坡的合作。    在这次中新会谈中,所谓的“柬埔寨问题”将是一个基本题目,这一事实证明,北京力图把新加坡拉入自己在东南亚的大国沙文主义政治的轨道上来。中国想要扭转柬埔寨对它不利的进程,并力图把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推向与其印支邻国冲突的道路,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各国中,某些集团热衷于玩“中国牌”。

5. 日《读卖新闻》报道:《中国着手进行大规模行政改革》

【日本《读卖新闻》11月8日刊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荒井发自北京的报道】题:中国着手进行大规模行政改革    中国在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寻求向独立核算过渡的同时,已决定彻底实行行政改革的方针:争取精简官僚行政机构,把国务院的有关经济方面的部改为“企业单位”。据估计,现在国务院所属的38个部中,约有二十多个部(即占2/3)是这次改革的对象。这项决定计划利用8年的时间进行改革,首先从机械工业部门着手。据中国当局人士截至7日为止的透露,这项改革计划大致经过了一年的讨论,在上个月17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才最后决定下来。所谓“企业化”,就是例如把现在的铁道部改成类似日本的“铁道公团”之类的公社或公团,改成为一个企业,而不是行政机关。    现在,国务院的有关经济各部是行政机关,同时通过人事和财政等方面同所属的国营企业连为一体。因此,各企业就会靠行政命令经营管理,而且,“铁饭碗”的素质极其浓厚。并且,光机械工业部门就有第一至第八八个部,每一个部还有一名部长和近20名副部长,官僚机构非常臃肿。邓小平副主席在9月份会见公明党代表团时也说:“中央的部太多,官僚主义猖獗。我们打算加以精简。正在研究把一部分部改为企业。”谋求行政机构与经济工作分离,同时想改善企业素质,一举推进行政机构精简和干部年轻化,这就是这次改革的目的。    成为改革对象的部多达二十多个,诸如,第一至第八八个机械工业部中除搞原子能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和搞导弹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外的六个部,以及冶金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等。    随着这些部的“企业化”,行政机构将委托给机械工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和能源委员会等各种行政委员会管理。为了填补部“企业化”所造成的行政上的空白,预定将设立新的委员会、诸如商业委员会、劳动委员会、交通委员会、轻工业委员会等。也可以说,经济各部分为两部分,即分为作为行政机关的委员会和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    极力避免这种大改革所带来的混乱,也预料到了竭力维护既得利益的官僚将进行抵制,所以,决定用8年的时间,分阶段进行改革。首先将从一般机械生产部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负责武器生产的第五机械工业部开始进行改革。赵紫阳在四川省显示了才能,在赵紫阳总理的领导下,大改革就要开始了。

第 3 版

1. 苏《科学与生活》文章:《当代世界男女知多少?》

【苏《科学与生活》第10期文章】题:当代世界男女知多少?作者:苏联科学院民族志学研究所副所长C·勃鲁克博士    世界上男女人数总的来说大致相同:男子占50.1%,妇女占49.9%。据国际统计部门的资料说,截至1978年中,世界上男人比女人多1000万。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则有很大差别。在发达国家中通常女人比男人多。    在苏联以外的欧洲,男人比女人少1290万。男人所占比例特别低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占46.5%,奥地利——47.1%,葡萄牙——47.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47.7%。而阿尔巴尼亚、瑞士、冰岛和爱尔兰,男人则占总人口的一半多。    在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中,男人也比女人少。    在美国,男女的寿命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1975年相应为68.7岁和76.5岁),所以男人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少。    曾使美国的男人比例增加的一个因素是外国移民,移民的增加使现在的美国在性别结构上正日趋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美国去的女人比男人多60万)。    在除苏联外的亚洲,男人比女人多4690万。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男人比女人多,可是在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日本,男人比女人稍少一些。    南亚各国和中国,男女两性人数不成比例的情况最为突出。正是这种现象对世界人口的性别结构起着决定性影响。这几个国家中的男人比女人多5200万(其中中国多2300万,印度多2250万,巴基斯坦多260万,孟加拉国多270万)。    从整个来说,非洲的男女人数相当,可在北非国家,男的较多(从埃及男人占50.5%到利比亚男人占51.9%),而在东非、中非和南非国家,男人略少些(在博茨瓦纳、加蓬、马拉维、中非共和国和乍得男人占48%弱)    拉丁美洲和澳洲、大洋洲国家没有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的现象。    城乡的男女人口情况有很大不同。发达国家农村里的男人一般稍多于女人。    这是因为农业的高度机械化,主要工作由男人做,部分劳动年龄的妇女迁往城市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    不久前刚走上工业发展道路的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    迅速发展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男性移民(经济不够发达引起城市中的失业现象,这也使得女劳力的使用变得更为复杂)。    现在对两性结构影响最大的有哪些因素呢?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的两性结构是受战争(因为战争中男人的伤亡特别大)和迁移的影响。但仅此不能解释已经形成的人口结构。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每生100个女孩,平均就会生104——107个男孩(这个事实还有待解释)。每年世界上新生的男孩要比女孩多400万。    到孩子达到15——20岁时,由于男孩死亡率高,男女两性的比例趋于平衡。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孩子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几乎比发达国家要多一倍,所以男人的百分比要高些。    对两性结构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个原因是,战后男女寿命的差异越来越大,这在发达国家尤其突出。    在芬兰男女寿命差9.1年,法国差8年,美国差7.8年,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加拿大差7年多,等等。    只有印度、巴基斯坦、约旦、尼日利亚、上沃尔特、利比里亚,可能还有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妇女的寿命略短些。全世界整个来说女的平均寿命比男的长3.6年多(女的平均寿命为59.2岁,男的55.6岁),其中欧洲平均长6.2岁、北美——7.8岁:澳洲和大洋洲——5.5岁、拉丁美洲——3.6岁、非洲2.3岁、(除苏联外)亚洲——1.4岁。    但仍然应当指出,上述因素还不能完全解释现有的不成比例的现象。    各国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作出结论,即至少在最近几十年中,地球上人口中的妇女比例仍会继续增加。

2. 阿根廷《索莫斯》周刊文章:《维纳斯的另一副面孔 青年性病患者急剧增加》

【阿根廷《索莫斯》周刊9月19日文章】题:维纳斯的另一副面孔副题:青年性病患者急剧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篇引人注目的报告中说:现在,世界上的青年性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而杂居是造成性病患者增加的一个原因。    该报告说:““1961—1971年,15—20岁的男女青年中,患淋病的人数增加了8倍”。    阿根廷也不例外,1970—1974年,梅毒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60例)在美洲国家中居第二位。仅1978年,就发现12,323个梅毒病例,15,823个淋病病例。估计数字表明,不仅患者人数在增加,而且病人越来越年轻。    然而,从四十年代抗生素出现以来,在科学上如此容易战胜性病的时代里,为什么性遗传病会重新出现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青年患者?这种现象和更为姑息的家庭教育有什么联系?归根结蒂,性病重新抬头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家医药副国务秘书阿道弗·胡利奥·迈勒海军上校对《索莫斯》周刊说:“谈到原因,有各种因素可以考虑。一方面,这种病能够治愈,使人们对这种病的担心消失了。另一方面,女用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普遍应用,使从前男子采用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发生了变化。随着对杂居的道德伦理观念的改变,带来了文化和社会道德准则的解放,人们对怀孕的恐惧心理不复存在了。从前占统治地位的严格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的确,卖淫是传染性病的一个因素。可是,更重要的是露水夫妻式的杂居关系。美国的一个研究报告透露,性遗传病例中,22%是同性恋造成的,12%是卖淫造成的,66%是杂居造成的,主要是萍水相逢的青年人之间的杂居造成的。迈勒解释说:“在非常发达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性病也有巨大发展。在较不发达的国家也有性病,但是在发达国家治愈率较高。”    愚昧无知,可能在寻找原因时被提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皮肤病学第一教研室对外咨询组组长路易斯·贝利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愚昧无知这个原因,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不忠实、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性习惯的改变等。据贝利说,在阿根廷和全世界,淋病是最普遍的性遗传病,其次是梅毒。    在寻找性病的罪魁祸首时,所有的人都一致指出了旅游问题,旅游为数百万人的旅行和接触提供了方便(1976年全世界约有2300万人出国旅行),助长了性病的扩散。    家长埃斯特万·乌里布鲁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澄清这个疑问的某些蛛丝马迹:“我认为,父母过于姑息,存在着一场价值危机,使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么作人,失去了贞洁的理想,男女在婚前保持贞洁的思想今天好象已经陈旧了。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实利主义,造成了精神空虚。人们越来越把爱和性等同起来。把人类的爱归结为性关系。孩子们说,他们习惯了,某些模式已经过时了。我认为,现在有一个严重的价值问题:青年人不懂怎么作人”。

3. 芬兰刊物谈芬兰人口的趋势

说现有人口477万,2050年将下降到362万    【芬兰《赫尔辛基新闻》9月27日报道】题:公民养老金管理机构预测:2050年芬兰人口362万    公民养老金管理机构对1980——2050年的人口预测表明,到2050年,人口将降至约362万。去年,芬兰人口是477万。    在这个预测时期,人口的年龄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到2030年,65岁以上的人的比例由目前的大约12%增加一倍。在今后的15年期间,妇女的平均寿命从77.9岁提高到79.7岁。    男子的平均寿命提高三岁多,即从68.9岁提高到72岁。    根据这项预测,大约在2020年,老人人数将突破百万大关。在2025年,领取养老金的人最多,届时大约有128万。    在2030年以后,几乎每8个芬兰人中就有1人享受公民养老金。领取公民养老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目前的17%多提高到近30%。    据预计,出生率大致保持在1978年的水平上。到2050年为止,每年出生人数颇为均衡地从63000人减至近一半。这种下降的原因是育龄妇女的减少。    从2000年交替之际开始,死亡人数开始多于出生人数。2030年以后,每年的差额将超过3万人。    到90年代中期,芬兰人口不断增长,之后便开始出现比较激剧的下降。    1985年的人口大约是485万,1995年人口达到高峰,届时将有492万人。在这以后人口开始下降,到预测时期结束时仅有362万。

4. 自来水笔发明经过

自来水笔纯粹是发明者在盛怒之余发明出来的东西。    一八八四年,沃特曼(LEWISWATEMAN)担任一个保险公司的营业员,好不容易才在几位同业的竞争之下赢得一笔大生意。    签约时,沃特曼递给他的顾客一支精美的羽毛笔和一瓶墨水,请顾客签字。不料,那支笔漏了一滩墨水,把那份文件弄脏了,当他急急忙忙走去拿一份新合约纸的时候,一位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走了那一笔生意。    这件事使沃特曼深受刺激,立志要设计一支能控制墨水、使用方便的自来水笔。他利用毛细管作用,用一条长长的硬橡皮,连结笔嘴和笔内的墨水储管,又钻了一条细如毛发的通管,这条通管可容少量空气进入墨水储管,使里面的气压保持平衡,因此只有在笔嘴受到压力时,墨水才会慢慢流出来。    最初期的沃特曼自来水笔,加墨水时要用滴眼药水的滴管,但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弃置不用,进而改用有弹性的橡皮囊,只要把里面的空气挤出去,插进墨水中,就能自动把墨水吸进去。    「自来水笔」这个名称,英国在一七一○年开始采用,但是早在一六五六年,这种笔就在巴黎市场上出售了。

5. 刮胡子刀的演变

安全剃刀在一九○三年面世。可全年只售出了五十一把剃刀和一百六十八片刀片。第二年销量大增,卖出九万把剃刀和一千二百四十万片刀片。远在一七七一年,一位法国人,首先制出比以前更安全的刮胡子刀。一八二八年,英国谢菲尔德公司,制造了一种刀口上加有保护夹的剃刀。一八九五年,波士顿一位瓶盖推销员吉勒特(KINGC·GILLETTE)用一块薄如春卷皮的钢片代替剃刀,使用时用安全夹板夹住,这种钢片非常便宜,用钝可以丢掉,省了磨刀的麻烦。    这种安全剃刀大量生产时,技术上困难重重,足足用了八年时间才逐一克服,自此以后,男人在剃胡子方面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6. 乳罩的发明人并未得益

乳罩究竟是谁发明的,任何人都不能确定。但是在一九一四年,纽约市一位初入社会的女士,设计了一种乳罩,以一万五千美元的代价,把专利权卖给了别人。后来,这项发明替全世界的乳罩制造商赚了不知多少利润,只知那家买了专利权的胸衣公司至少赚了一千五百万美元。    那位女士名叫雅各布,她具有发明头脑,同时她又深恶痛绝当时束缚女性的胸衣,某天晚上,她和她的侍女,用了两条手绢和几条丝带,自己设计制成了一副乳罩。虽然她的制品深得朋友们的欢迎,但是当她把制成的乳罩当作商品出售时,却一败涂地。

7. 数百万元身价的拉链

最早的拉链是芝加哥的一位工程师贾德森(WHITCOMBL.JUDSON)在一八九三年发明的。当时,他虽采用「扣必妥」为商标,但拉链拉上之后,不是爆开,就是难以拉下。    后来,到了一九一三年,瑞典出生的工程师孙德巴克,却把贾德森那套不中用的发明,一变而成一个价值数百万元的大工业。孙德巴克在拉链上相互交错的牙齿背面设计了一套子母牙,使拉链扣得结实,牢固可靠。    现在,改良后的拉链,各行各业无不采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制造的拉链,连结起来长度超过二十五万哩。    (赵辑)

第 4 版

1. 美国历届总统简介

【本刊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在今年11月4日以压倒多数票获胜,成为美国第四十九届总统。按美国开国以来当选总统的次序排列,第一位总统是乔治·华盛顿,里根是第四十位总统。    美国于1787年通过宪法。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连选可以连任一届,但不得超过二届。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就任第一届总统、于1793年连任第二届总统。从华盛顿算起,共有十多位总统都是连任了二届的。如杰斐逊、麦迪逊、门罗、杰克逊、林肯、西奥多·罗斯福、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等,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连任了四届总统,他于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猝然病逝在他第四届任期之初,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这届(即第四十届)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总统死亡、辞职或免职,副总统升任本届总统,但任期不变,仍按原总统就职之日算起。到时举行大选。1948年大选杜鲁门获胜成为第四十一届总统;约翰逊1963年接替被刺身亡的肯尼迪就任四十四届总统,他是在下届大选中获胜继任总统的。至于接替因水门事件于1971年下台的尼克松的第四十七届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在四十八届大选中败给了吉米·卡特。    美国从1788年第一次大选至今共举行了四十九次总统选举、共选出34位总统、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有6位,这中间不包括由副总统升任总统后又在下届选举中获胜的,如约翰逊、杜鲁门等。

2. 美报文章:《里根的思想库》

说乔治城大学是为里根竞选总统出主意的中心,它很可能成为里根的一个重要人才来源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9日文章】题:里根的思想库竞选顾问主要来自犹他州乔治城    当乔治城大学的一位教授、终身的民主党人柯克帕特里克去年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卡特总统时,她得到的反应是接到里根写的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    这位共和党候选人说,他想会见她,而在他们会见后,柯克帕特里克说,她发现她很喜欢他。到里根在上周的总统选举中击败了卡特时,柯克帕特里克已成为里根的非常显眼的对外政策顾问之一,并且成了他的明显的支持者。她现在参加了当选总统的过渡班子,并且可能在他的政府中被任命担任一项重要的工作。    虽然柯克帕特里克的政治探索比大部分人的时间都久,但是她今年在乔治城大学却远不是一个人。因为乔治城大学是为里根竞选总统出主意和出顾问的主要中心。现在,当里根进入白宫时,乔治城大学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才来源。乔治城大学有15人被列入里根的名单,仅次于有22人被列入名单的斯坦福大学。别的大学的人数都相差很远。    一位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读的研究战略问题的专家爱德华·勒特韦克说“乔治城大学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是比较保守的。现在大概已没有过去那么保守了,但是今天出主意    ——不论是对还是错——的人从全面看在对内对外政策上都是保守分子,别的人都必须适应他们。”    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位高级研究人员罗伯特·库珀曼说:“我认为,一群有着同样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是人和机构的一种倾向。没有什么党派、路线,而是布鲁金斯学会和哈佛大学一直倾向于自由派,乔治城大学在政治上则一直是中间偏右。我不能称它是共和党的堡垒。它的阵营总是在扩大。但是里根自然会在这里找到许多人为他工作。”    实际上,在对外政策和防务政策上,乔治城大学的人参加里根的咨询委员会的人数比任何其他大学的都多。然而,斯坦福大学在国内问题方面参加委员会的人要多得多,并且为这位候选人的对内政策小组提供了两名高级干事:马丁·安德森和达雷尔·特伦特。许多斯坦福大学出身的顾问都来自该大学传统的保守思想库胡佛研究所。    里根来自大学的顾问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是从乔治城大学自己的思想库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来的。该中心在一栋办公楼里占有三层,这个地方离乔治城大学的主要校园相距很远,而离白宫较近。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人物有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在该中心担任顾问职务,该中心有他的办公室。    当共和党在底特律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便成了里根的一名顾问。然而在此之前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其他许多人就已加入了里根的行列。    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驻阿富汗和莫斯科前大使罗伯特·纽曼充当了里根的中东事务顾问小组的负责人,并在里根租下的靠近弗吉尼亚州的米德尔堡的住宅里向这位候选人作了几次情况介绍。该中心的另一位学者切斯特·克罗克负责里根的非洲事务小组。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现任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世界强国研究室主任的雷·克莱因在里根的情报顾问小组中担任工作。    乔治城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62岁的列夫·多市里扬斯基和41岁的保罗·克雷格·罗伯茨担任了里根的顾问。

3. 里根组成过渡任命委员会以推荐内阁人选

【路透社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11月10日电】当选总统里根今天任命了一个主要由老朋友和同事组成的小组,以便让他们推荐他的内阁人选。    里根在他设在此间的临时新闻中心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我相信,我请来做这件重要事情的人将确保我的政府中每一个高级职务都由最合格的人来担任。”    洛杉矶的一位律师威廉·史密斯将是这个小组的主席。这个小组叫过渡任命委员会,它将同其它小组一起为里根1月20日就任总统作准备。    这个委员会还将推荐担任内阁以下级别的职务的人选。它的成员有里根过渡班子的负责人埃德温·米斯、里根的首席国会事务联络官、参议员保罗·拉克索尔特(内华达州)和里根的竞选负责人威廉·凯西。    该委员会只有一位女成员,她是里根的一位老朋友,名叫杰奎琳·休姆。    里根在该委员会的其它朋友和同事包括前财长威廉·西蒙和在尼克松任总统时担任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的卡斯珀·温伯格。    这个有18名成员的委员会还包括西奥多·卡明斯,他是里根竞选运动的财务主任。

4. 美联社介绍里根的家庭情况

【美联社华盛顿11月5日电】美国继任总统的家庭,包括有四个富有独立精神的孩子和一个答应不出头露面的哥哥。    罗纳德·里根是这个国家第一个离过婚的总统。他第一次是和女演员简·怀曼结婚,在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现年39岁的莫林和一个是收养的现年34岁的迈克尔)后于1948年离婚。    里根第二个妻子是南希·戴维希,她也是一位女演员,他们于1952年结婚。他们也有两个孩子,28岁的帕特里夏·安和22岁的罗纳德·普雷斯科特。    里根的几个大孩子比较像他们保守的父亲,但他们并不是在每个问题上都和里根看法一致。    莫林是洛杉矶一家杂志的主编,她在某些问题上比她的父亲还更为保守,然而她在两个易于引起情绪激动的问题上与她父亲的看法不同。    她是关于权利平等的宪法修正案的坚定支持者和堕胎的拥护者。她的父亲则反对上述两种立场。    迈克尔多年来是船厂的推销员,现在参加一项酒精汽油研制计划,并在幕后为里根竞选成功而积极活动。    他和他的妻子科伦有一个儿子,这是里根唯一的孙子。    里根较小的孩子们已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抛弃了他们双亲保守的生活方式。    帕特里夏是个大学退学的学生,姓她妈妈娘家的姓戴维斯,她是一名女演员和作曲家,跟她的男朋友一起生活。    罗纳德·普雷斯科特也是中途从大学退学的。他住在纽约,是乔弗里第二舞蹈团的成员。    另外,里根有一个兄弟。    但是他这位哥哥曾说过,当他著名的兄弟进入白宫时,他不想使他为难。    尼尔·里根,71岁,曾任加利福尼亚州兰乔·圣菲地方的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现已退休。

5. 美国历届总统一览表

届次年份总统名党派备注11789—1793乔治·华盛顿联邦主义者连任21793—1797乔治·华盛顿31797—1801约翰·亚当斯联邦主义者41801—1805托马斯·杰斐逊民主连任51805—1809托马斯·杰斐逊61809—1813詹姆斯·麦迪逊民主—共和71813—1817詹姆斯·麦迪逊81817—1821詹姆斯·门罗连任91821—1825詹姆斯·门罗民主—共和101825——1829约翰·昆西·亚当斯连任111829—1833安德鲁·杰克逊民主一共和121833—1837安德鲁·杰克逊民主131837—1841马丁·范·比伦民主连任141841威廉·H·哈里森辉挌党死于任职初期    1841—1845约翰·泰勒民主151845—1849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民主161849—1850扎卡里·泰勒辉挌党    1850—1853米勒德·菲尔莫尔辉挌党171853—1857富兰克林·皮尔斯民主181857—1861詹姆斯·布坎南民主191861—1865阿伯拉罕·林肯共和于第二任时    被暗杀201865—1869安德鲁·约翰逊共和211869—1873尤利塞斯·格兰特共和221873—1877尤利塞斯·格兰特共和连任231877—1881拉瑟福德·B·海斯共和241881詹姆斯·亚伯拉罕·加菲尔德共和被暗杀    1881—1885切斯特·A·阿瑟共和251885—1889格罗弗·克利夫兰民主261889—1897本杰明·哈里森共和271897—1901格罗弗·克利夫兰民主281897—1901威廉·麦金莱共和被暗杀291901—1905西奥多·罗斯福共和301905—1909西奥多·罗斯福共和连任311909—1913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共和321913—1917伍德罗·威尔逊民主331917—1921伍德罗·威尔逊民主连任    1921—1923沃伦·甘梅利尔·哈丁共和341923—1925卡尔文·柯立芝共和351925—1929卡尔文·柯立芝共和连任361929—1933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共和371933—1937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民主381937—1941391941—19451945年4月病死    于第4任初期401945—1919哈里·杜鲁门民主411949—1953421953—1957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共和431957—1961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共和441961—1963约翰·菲兹吉拉德·肯尼迪民主63年11月被刺    身亡    1963—1965林登·约翰逊民主451965—1968林登·约翰逊民主461968—1973理查德·尼克松共和471973—1974理查德·尼克松共和因水门事件辞职    1974—1977杰拉尔德·福特共和481977—1981吉米·卡特民主491981—1985罗纳德·里根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