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1-14
第 1 版
1. 美联社自华盛顿报道:中美科技合作进展速度超过预料
【美联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美中两国科学家联合研究计划的进展速度和广度使两国政府官员都感到意外。 科学和技术合作协定是卡特总统和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于1979年1月31日在华盛顿签署的。其后在1979年晚些时候和今年年初又签署了一系列议定书,涉及医药、海运和地质学等13个领域的合作。 自此以后,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中国研究的项目,从宇宙卫星到地震预测、从高能物理到控制昆虫,名目繁多。 中国人说,中国同美国的科学合作计划现在正超过它同其他国家的科学合作计划。 今年8月,在北京的国家科学和技术管理发展中心,18名美国人开始向中国政府官员和工业界负责人讲授美国企业管理和销售技术。 每个月大约有100个中国代表团前来美国,其中大部分是来同科学界、教育界和科学交流计划的各行各业同事合作的。 1978年年底有100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现在则有4500名,其中大多数在约40个著名大学内求学。 中国驻这里大使馆的科技参赞徐肇翔有一次接见记者时说,科学合作进展速度超过预料;美国官员也同意这种看法。 除了那些由美国各政府部门掌握的官方计划外,还有一些学院,各行各业的协会,大学和其他民间组织在直接同中国人打交道,安排访问和研究计划。 中美两国官员正考虑在航空学、电子学、交通、核物理、运输、住房以及象数学、生物和化学等基础科学方面签订新的合作议定书。 美国四个机构(田纳西水利管理局、邦维尔电力管理局、美国陆军工兵部队以及内政部水电资源服务处)的代表已为一些重要的水力发电工程视察了三个场地。 他们研究了利用河水发电的潜力、防洪和航行问题。 在高能物理方面,美国科学家们正帮助中国设计一个500亿电子伏特加速器。 美国农业部已派11个代表团前往中国,研究动物学、森林、生物控制害虫、土壤和水利、农业和蔬菜种植方面的发展情况。 中国农学家已派遣11个代表团前来美国,研究拖拉机测试设施、土壤耕作和农具、谷物储存、供研究用实验室、经济学和教育。 中美两国医生正在传染性寄生虫病、癌症、心血管病、遗传学、节育计划、精神健康问题、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各方面共同合作。 美国气象学家参与从事在中国建立一个联合高空探测设施,以便为他们的全球天气图填补一些细节。
2. 美一代表团到苏会谈武器控制问题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包括当选总统里根的外交政策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在内的一个美国代表团10日抵达这里,同苏联官员就武器控制问题举行非正式的会谈。 【法新社华盛顿11月11日电】里根的一位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当选总统里根并没有派他的对外政策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到莫斯科去,但是,在他从苏联首都回来之后,里根很可能同他会晤,并且询问他所得到的印象。
3. 外电报道李光耀同中国领导人会谈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11日电】消息可靠人士今天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中国主人的要求下取消了一次谈话,他将在这次谈话中谈到北京在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作用。 李的代表团的一些团员说,中国要求秘密地讨论在李的拟议的谈话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安排同邓讨论这些问题。 据说,李在他的谈话中要谈到共产党在东南亚的叛乱和中国同这个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 新加坡和东盟其它成员国要求中国采取袖手旁观的政策。但中国人在同李光耀举行的头两轮的商谈中显然几乎没有作出一点表示,他们将改变他们同东南亚共产党保持党与党的联系的政策。 中国的理由是,党的联系不会影响政府之间的关系,但东盟国家表示异议。 这些消息说,李还同赵讨论了柬埔寨问题。他并强调说,东盟所寻求的是在政治上而不是在军事上解决这个问题。 据信,他还要求中国人降低他们支持柬埔寨红色高棉叛军的调子,从而寻求比较温和的柬埔寨人民的代表来反对越南占领军。 【法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正在访问中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中国强有力的人物邓小平,今天就支持反对亲越南的柬埔寨政权的非共产党抵抗集团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 接近李先生的人士说,目标是要肯定,柬埔寨人民在这个国家进行政治解决之前至少能够作出一种选择。 这位新加坡领袖同邓交谈了几乎三个小时。 这些人士又说,商谈大部分谈的是柬埔寨问题,并且就“为了鼓励”柬埔寨“非共产党抵抗力量的增长”所必需的方案交换了意见。 接近李先生的人士说,两位领导人讨论了使柬埔寨抵抗集团团结起来的办法和手段。可是他们对此没有作进一步详谈。 昨天,李先生同他的中国同僚赵紫阳进行了两次会谈,在很大程度上着重于柬埔寨问题。 这些人士说,他同赵先生的商谈表明,中国和新加坡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没有根本分歧”。 【法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在访问中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同中国领导人在这里举行的商谈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柬埔寨问题的立场的分歧似乎未得到弥合。 一位接近李先生的人士今天说,中国领导层“仍然支持”柬埔寨被赶下台的红色高棉政权。 东盟正在设法同红色高棉疏远,而中国一直在支持红色高棉同支持亲河内的金边政府的越南军队作战。 可是接近这位新加坡领导人的人士指出,中国和东盟都赞同建立一个中立的柬埔寨,并说,“为寻求一种政治解决”是有“道理的”。
4. 美波托马克学社调查材料说:美国舆论对中国态度发生很大变化
【美联社华盛顿11月11日电】(记者:乔治·杰达)据今天公布的一个全国性调查材料说,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改善,美国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那个国家表示了积极的态度。这份调查材料说,1977年美国舆论以2与1之比对中国持否定态度,但是今年则倒过来了,几乎以3与1之比对中国持积极态度。 由私人研究机构波托马克学社进行的这次调查是为了研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看法和了解的情况。调查结果是根据对1,616人的抽查得出的,他们在全国具有代表性。 调查表明,在其他主要方面,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较多的人认为,美国应当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力量,而在三年以前,即在美中关系正常化以前,反对这种主张的人以7与1之比占优势。 波托马克学社社长威廉·瓦茨说,抽查表明,美国人“已经接受了而且几乎是喜欢我们”同中国的“新的日益扩大的关系”。他说,同时,调查表明,美国人“一般”都对台湾“持相当积极的看法”。 瓦茨还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形象“大大被歪曲了。消极的成见在起支配作用。情报不准确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亚洲的意见往往是模糊和不周密的”。 他建议美国当局制定新政策时要依据这种看法,即增进美国对亚洲的了解是“非常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一个目标”。
5. 印报评:李光耀关于解决柬问题的主张
【印度《印度教徒报》11月11日文章】题:李光耀在为西哈努克返回柬埔寨担任柬埔寨领袖而努力 据报道,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正在奔走游说,争取人们支持他的搞一个中立的柬埔寨的主张,这个中立的柬埔寨将不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也不是越南所完全不能接受的。 据驻德里的一些西方外交人士说,李先生希望柬埔寨的所有民族主义分子,不管是流亡在外的,还是仍然卷在国内的悲剧性大漩涡中的,都在西哈努克亲王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提供这一第三种出路,而得到包括中国和越南在内的所有邻国的赞同。 据说,新加坡总理在向中国提出这个建议之前已秘密地探询过越南的意见,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可靠的迹象表明这两个敌对国家对这一实行中立的主张的反应如何。 中国在欢迎李先生关于在柬埔寨搞第三种办法的主张上——如果这个主张同北京自己关于建立一个不受越南控制的友好的东南亚的主张冲突的话——准备走多远,这还有待分晓。今年8月,在李先生强烈地谴责了越南的干涉后,苏联曾突然取消了他原定访问莫斯科之行。他现在正在北京作一次长时间访问,这一事实表明中国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他。
6. 「团结」工会领导人表示要恢复生产/瓦文萨说要把波兰变成另一个日本
【路透社华沙十一月十一日电】波兰自由工会领导人们对他们在最高法院所获得的胜利感到得意洋洋,他们已作出许诺,要使经历了几个月的罢工、经济灾难和政治动乱的波兰恢复生产。 瓦文萨精神振奋,因为他提出的反对强行修改「团结」自由工会章程的上诉已获得成功。他说,他要把波兰变成另一个日本。他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法新社华沙十一月十一日电】最高法院作出裁决之后,最紧要的事就是波兰人该到恢复生产的时候了。 这显然不仅是党领导人和政府的意见,而且也是工会负责人和人民群众的意见。
7. 英报认为“团结”工会使波同苏捷东德的关系紧张
说虽然避免了苏对波采取行动但波现在进入了新的危机阶段 【英国《苏格兰人报》11月11日社论】题:波兰的妥协 波兰在二十世纪经历了许多悲剧。昨天政府与团结工会就共产党在波兰社会中的作用问题达成了妥协,于是避免了另一场悲剧。 这种语义上的争论在局外人看来可能显得是细枝末节,但团结工会实际上已取得了一个相当大的胜利。要是把这种令人憎恨的法规强加给团结工会,那共产党就会有现成的借口干涉工会的日常事务。不过还没有出现下述情况:波兰共产党——更确切地说是苏联共产党(它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华沙受它庇护的人)——可以让团结工会泰然不承认共产党至高无上的权威。增加一个附件使团结工会感到满意,因为这个附件只是陈述了现实情况,它也为共产党留了面子。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打太极拳。团结工会明显是反共的。格但斯克协议说,团结工会将不起一个政党的作用,或破坏波兰同其华约组织伙伴的国际联盟,但团结工会明显是反对这个联盟的,它已使波兰同其东德、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邻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和不稳定。 虽然避免了苏联对波兰采取鲁莽的行动,但是波兰现在进入了新的危机阶段。从短期来看,由于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肉类和商品,这将对波兰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波兰经济不可能非常容易地满足这些要求,除非重新向西方资本市场大量贷款。这正是华沙当局大概要做的事情,但是这样做将进一步增加债务和通货膨胀。为了满足工人的长远要求,它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它的由国家控制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是否允许波兰人这样做,这将是八十年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
第 2 版
1. 共同社报道:姚依林谈中国经济调整等问题
【香港《大公报》11月10日报道】题:姚依林对日经济记者说,中国黄金外汇储备现为五、六十亿美元 据共同社北京七日消息: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七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共同社经济记者访华团,他在谈话中透露: 一、中国的黄金外汇储备约为五、六十亿美元。 二、随着在企业间推动竞争,中国正考虑制订反垄断法案。 谈到外汇储备,姚依林说:“最近我们的黄金及外汇储备达到五、六十亿美元。”他强调他的见解,从外汇储备方面来看,人民币元的贬值的忧虑是不必要的。中国政府以前从来不公布外汇储备数字的。姚依林这一回发表了具体的数字,是异乎寻常的。 另一方面,姚依林表示,“随着中国进行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率,活跃经营,推动竞争,现在的阶段当然是保护企业竞争。但当竞争到达某一程度时,就有必要对大规模的企业加以若干限制了。”中国正在考虑制订反垄断法,表明中国的方针是放手让企业竞争到相当大的程度,这一点值得注意。 此外,姚依林还说,在现在的经济调整中,效率低的企业将会关闭或被其他企业接管或成为子公司。 这显示中国对发展企业合理化的积极姿态。 关于工人,姚依林说,“对于一些工作成绩不好的工人,经企业职工大会的批准将予解雇。这一条两年前已实施了。”这显示出中国已明显的实施解雇的办法了。
2. 美《时代报》文章:《受非议的中国外汇券》
说半年来使用结果证明发行外汇券的考虑是欠周全的甚而是错误的 【美国华侨报纸《时代报》10月22日文章】题:受非议的中国外汇兑换券 今年4月1日,中共发行了一种“外汇兑换券”(以下简称外汇券)。中共官方虽然说这种外汇券不是第二种货币,但它是由中国银行发行,并且与人民币等值的,所不同的是外汇券是由外币兑换的,在指定的供外来旅客住宿、饮食、购物的特定场所流通,而这些场所是不使用人民币的。因而人们还是认为,外汇券实则就是中共发行的第二种货币,形成了一个国家发行两种货币的怪现象。 据悉,中共发行外汇券的用意主要是:一,既要设立一些外币付款的旅馆、商店,又不愿外币在大陆流通,造成人民币的实际贬值,甚至出现黑市兑换的情况;二,刺激一些专门对外的商店、旅馆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的外汇;三,避免许多专门对外的商店、旅馆的收银员认识世界各种各样货币的困难。 用意可能是好的,但根据这半年来的使用结果却证明,中共有关方面对发行外汇券的决定考虑是欠周全的,甚而根本上是错误的。因为外汇券的出现,实在给入境者带来了不少的不便,并且引致了市场混乱,影响了人民币的威信和侨汇锐减等后果。 据说,今年春季交易会期间,就发生了外宾撕毁人民币的事情:一位外宾在外汇商店购物,他掏出人民币结帐,售货员表示不能接受,只收取外汇券。这位外宾向同行的朋友借了张面额较大的外汇券给售货员,但售货员却没有足够的小额外汇券找给他,只给他找回人民币。这一来,原来心中有气的外宾于是大为生气,说:“你找回给我的是不能在你们国家流通的货币,我要它干什么?”说完,就将人民币当着售货员的面撕掉了! 这个外宾的做法,当然是对中国的极大侮辱。然而,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不能在自己国家流通,又怎能怪责人家! 除了给海外人士造成不便,甚至招来外国人的侮辱外,外汇券在市场上造成的混乱也颇为严重。中国银行行长卜明不久前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接受代表们的质询时也不得不承认,外汇券的发行“的确存在不少问题”,“给入境者带来不便”。“在广东、福建许多地方,外汇券大量流散在居民中,一些人倒买倒卖,造成不良影响”。广东外贸中心的友谊商店,凭外汇券供应商品,价格接近于香港的售价,与大陆一般市场的价格相差很大,如一部电风扇,用外汇券在贸易中心买是110元,但在一般市场上用人民币购买,则需要240元,差价达一倍。因而形成了同样商品有两个市场,两种货币,两种价钱的怪现象。 同时,由于以外币换成外汇券,买东西比侨汇按规定价钱换成人民币便宜,因而不少海外人士港澳同胞回国探亲时,就将外币换成外汇券给亲友,而不再汇款或少汇款收取人民币了,因而影响了侨汇的收入。据说,从去年下半年起,广州市侨汇收入已呈下降,今年上半年,尤其是外汇券发行之后,侨汇下降的情况就“更加突出了”。 综上所述,中共发行外汇券,真的可能做错了。
3. 法《费加罗杂志》文章:《令人费解的中国货币》
【法《费加罗杂志》10月31日刊登皮埃尔·默泰的文章】题:令人费解的中国货币 中国可能由于它在今年4月建立的危险的两种货币制度而遇到了货币困难。这两种货币制度就是:在内部使用它的国家货币,而对在它的国土上进行交易的非久居者发行外汇券。然而,来中国的日益猛增的“海外华侨”使这些外汇券不断贬值。同时,只要疲软的货币真的取代了坚挺的货币,北京政府自己就成了亚洲市场上对它货币搞投机交易的根源:人民币币值在香港比理论上的平价低35%,而外汇券的兑汇率则比理论上的平价低20%。此外,18个月来,中国遇到通货膨胀,其特点是:货币流通量增加,消费品价格上涨。
4. 港报译文《美国进行“高度技术战”》
说正当美国为其较古老工业的衰落忧心忡忡之际,美日在全球电子业的支配权上展开了日益剧烈的竞争。一些观寨家把这称为工业大战 【香港《大公报》11月1日译载美国《洛杉矶时报》文章】题:美日进行“高度技术”战 一场称为“工业大战”的竞争正当美国为其较古老工业的衰落忧心忡忡之际,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电子业的支配权上展开了日益剧烈的竞争。一些观察家把这称为工业大战。 这场战争的目标不是某一门工业,而是一切工业;因为,电子——主要是计算能力的大规模生产 ——将影响今后10年的所有工业。 美日经济关系组织(两国政府为解决贸易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高层私人机构)副主任玛格丽特·特鲁弗说:“关键问题是,美国可能失去对一门高技术工业和第二代工业的内容、方向和发展步伐的控制权,而第二代工业将越来越倚重这些关键技术。” 他的意思是,把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制衣和金属板折曲的国家,将不但为电子计算机设计师,而且为制衣和五金工人提供就业机会。 但是,一眼看去,交战双方阵容强弱悬殊。日本全是大兵团:日本电气公司39亿美元、富士通27亿美元、松下电气工业110亿美元、东芝80亿美元、三菱49亿美元。 美国方面只有一两个兵团,但看来像是排的规模:得克萨斯器材公司32亿美元,莫托罗拉公司27亿美元,国家半导体公司9.8亿美元,英特尔公司6.6亿美元,高级微型设备公司2.26亿美元和莫斯得克公司2亿美元。半导体首先交锋然而,战争不发生在电子计算机上,而是发生在其元件上,广泛地说,发生在半导体之上。这是一门发端于美国的工业,尽管美国公司面临更大量不利条件,它们仍占优势。 这是不容失却的优势。 去年年底的战绩是,美国占全球130亿美元市场的69%,日本占23%,欧洲(主要是西德的西门子和荷兰的菲利浦)则占余下的8%。然而,据估计这门工业到1990年将膨胀四倍,日本在积极挑战。 尽管如此,美国应战的只是相对较小或较新的公司。为什么? 加州圣克拉拉董事长安·格罗夫说:“从历史角度而言,日本的发明较少,这是事实。但是,他们在生产和适应性上好过很多美国公司。”不过他又说,美国创立新的公司 ——即使一败涂地、再起炉灶——却较容易。 他说,这些创业者冒着很大的以少搏多的风险。他们把某些新产品推出市场,让美国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优势。 但是,美国常常在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销的时候把开始的优势断送。日本在汽车、钢铁、收音机和电视机上的成功使美国的大公司无地自容。 日本最大型的公司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一再把精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工业上。日本政府对特别选定的工业的援助来自直接的贷款和税项利益。要用财力打持久战令人莫名其妙的是美国大公司在这些挑战下的软弱无能。这些巨人的一切都为美国国内庞大的市场而制定,它们非常缺乏迅速应变的能力。美国电气工业的大公司甚至失去半导体电子工业的潜力。这就是通用电气、威斯汀豪斯、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美国无线电公司(RCA)、通用电话电子公司(GTE)和其他美国电气公司没有在新的竞争中严阵迎接东芝和它的盟友的原因。 美国的半导体公司了解日本的战略,并胸有成竹的认为,美国在技术上比日本优胜,在生产能力上起码也扯平。唯一的问题是,它们有没有财力资源打一场持久战。 但是,作为迅速发展的公司,它们存在着资金的问题。一名著名商人估计,一家公司的资本达到七亿美元后,销路每增长一美元,需要一美元的投资以维持业务。它们要求美国协助,要求税额贷款以进行研究和发展,以加速设备折旧。美如何对抗引起激辩 开始时,听到某些发展迅速、最成功、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要求政府协助会感到奇怪。但半导体业人士说,对手的动态已把情况改变。日本公司从日本银行得到税项贷款和特惠利率。 应否改革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以助创立美国公司迎战日本公司?这造成的将是更佳的竞争者还是更大的官僚?它会否窒息创新精神?这些问题在华盛顿引起了激辩。
5. 港报文章:《印尼人的购物市场》
【香港《大公报》10月5日文章】题:印尼人的购物市场 在东南亚非共党国家中,印尼人的日常购买方式,可说转变得非常缓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超级市场的发展速度无法追上其他地方。 印尼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的传统购买方式,是来到人声鼎沸而杂乱的露天市场,或跑到街头巷尾的店铺,议价购物;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数以百万计接近贫穷线的人民,根本从没有考虑过要到商店买东西,他们多数自己种植粮物,或把剩余的粮食用来与别人作物物交换。 在印尼社会里,月入超过165美元(10万卢比)的家庭,便被划入中等阶级。这些中等收入家庭在印尼为数尚少,但他们正逐渐扩大。目前,他们正竭力去克服国内猖獗的通货膨胀,而没有怎样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但能积蓄金钱的毕竟寥寥可数。根据雅加达的官方统计,印尼今年的通货膨胀已连续第二年超过29%或以上,在东盟各国中,这是最高的通货膨胀率。 不久前,新加坡一家公司曾对印尼的中等阶级人士的购买习惯进行调查。 在接受访问的人士中,只有27%承认,由于物价上涨,他们要勒紧裤带。即使要削减开支的人士也表示,他们只是在一、两方面实行撙节,如减少在娱乐和衣服上的费用;不过他们表示日益担心,假如物价继续上涨,他们不久便可能要削减食物和饮料方面的支出。 虽说是中产阶级,但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二没有正式的储蓄计划——这点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那些真正储钱的人,大部分是为了养儿育女或用作子女的未来教育费用。接受调查的人士中,没有一个承认会储钱留作旅游或娱乐消遣之用。 调查显示,只有50%的中产阶级会到超级市场购买东西,但是一半以上一个月到超级市场的次数不会超过一次。 这项调查,还显示了印尼社会不少侧面现象。好比说,虽然各地的现代化医疗设施扩大了,但许多人还是坚持采用传统的民间方法治病。 另一种发展非常缓慢的西方习惯,就是贷款购物或分期付款。近90%的人表示,他们不会考虑贷款购物或先使未来钱;那些可能会使用贷款的,也只是用来购买电器用具。印尼人甚少使用贷款,可能是因为贷款仍很困难或非常不便,只有8%表示他们可以向银行或贷款机构取得贷款。 在体育运动方面,约四分之一的男子、六成女子和三成儿童表示与他们无关。但许多人承认,他们受到世界各地的缓步跑热潮影响,约28%的男子经常缓步跑。 印度尼西亚的第二种最普遍的体育运动,就是经常在赛事中夺得世界冠军的羽毛球了,但是在受访问者中,只有11%的男子和12%的儿童经常玩羽毛球。
第 3 版
1. 港刊文章:《创造时代的人----- 诺贝尔》
【香港《科技世界》十一月号文章】题:创造时代的人——诺贝尔 二十世纪末期,人类在工业技术和科学研究上都取得重大的成就,使人类社会由“原子时代”而跨入“太空时代”里。这一辉煌成绩,论贡献,不是爱因斯坦,也不是居里夫人,更不是最子论的蒲朗克。要说,应该是创造时代的人:诺贝尔! 在现代,一般人只知道每年的十二月十日有诺贝尔奖金颁发。它是给予科学、文学以及从事和平工作而有贡献的人士的一种殊荣。但是,又有谁知道诺贝尔艰苦奋斗的一生呢?!艰苦奋斗的诺贝尔诺贝尔是瑞典斯德哥尔摩人,他生于1833年10月21日,死于1896年12月10日,享年64岁,他是死在意大利的圣丽梦别墅之内的,因为他要纪念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索布雷洛,索布雷洛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而失败,诺贝尔却成功了,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诺贝尔心里永远铭记着这位失败的发明家!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机械师,在诺贝尔出生前四年,开始研究炸药。他母亲是书记官的女儿,勤俭持家。诺贝尔出生时,他父亲正因试验炸药失败而宣布破产!诺贝尔就在母亲的刻苦培育之下成长。诺贝尔在8岁时入学,成绩A等,九岁随父全家到苏联圣彼得堡定居。 其后请家庭教师学英、法、俄、德文,并接受机械训练,协助父亲发明水雷。17岁时到美留学,专攻化学,四年后回苏。 1862年5月他在瑞典开始利用硝化甘油进行水底爆炸研究;第二年获得第一次专利权。到1864年7月15日,又得第二次专利权,可惜,无人投资,于是,前往中欧宣传,征求资本。当时欧洲人鉴于索布雷洛的失败,认为诺贝尔是“骗子”,不过他并不灰心。终于说动了拿破仑第三,命法国银行家俾莱尔出资10万法郎,设厂制造。可怜当年9月3日大爆炸,炸死了兄弟奥斯加,炸得父亲半身不遂。 炸完了10万法郎。诺贝尔在笑骂中回到瑞典,再作试验。 诺贝尔的祖国也并没有给他帮助!他在湖上试爆,人们到处驱逐,从此岸赶到彼岸。不过诺贝尔百折不挠,继续进行,终于在装载硝化甘油的货车上,发现流落在砂土上的一种乳胶炸药,不会发生危险,于是,他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得到最后的胜利。消灭战争的炸药诺贝尔15岁研究炸药,他怀着和平的理想!不久,法国陆军部也开始研究炸药,他非常感慨地说:“我希望能够造成一种东西或者机械,它有极度可怕的破坏力,使一切战争因而停息。”可见诺贝尔所以要研究炸药,决不是为了制造军火!他的目的是要作和平用途! 安全炸药成功后,欧洲人的反对和辱骂转为赞赏和歌颂!诺贝尔首先在阿尔卑斯山上用安全炸药开凿九英里长的山洞;使工程节省500万美元,并提早了几年完成。这一轰动世界的和平用途的炸药,才被各国重视! 1868年诺贝尔36岁,正是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的第二年,瑞典科学会决定把“雷特斯泰特奖”颁赠给诺贝尔父子俩,这是当时最高的荣誉奖励,鼓励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的贡献。不过,这项奖品只有现金和金牌两种,得主只能选择其一!诺贝尔虽然选择了荣誉金牌,放弃了现金。他仍觉得很不愉快。因此引起他设立诺贝尔奖的金牌和奖金同发的基础。 今日的诺贝尔奖金可以分为五项:物理、化学、生物和医药、文学,以及对世界和平贡献最大者。这是诺贝尔奖正式的名称。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1901年的得主伦琴发现X光线,此后居里夫人、雷德那、汤姆生、迈克尔逊、马可尼、韦恩等,这批和诺贝尔同在十九世纪对放射物理作研究的科学家,都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鼓励和殊荣。接着是1921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获奖,1918年蒲朗克的量子论获奖,到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1959年寒格尔、张伯伦的获奖,在这八十多年来,不但使人类科技由核子时代推进到太空时代,甚至开拓了新的“第二宇宙”。现诺贝尔奖鼓励了世界成千上万科学家,使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越了两个世纪的科学发展。诺贝尔的和平奖纵观79年来的诺贝尔奖金,当然以物理奖的成就最大。不过医药和生物奖、化学奖,也有相当成绩,近年来医药的惊人进步,也是来自这两种奖金的鼓励的。 但是,诺贝尔奖的文学奖与和平奖,并不如科学奖那么成功。诺贝尔为什么要立遗嘱设置文学奖呢?除了他对文学很有兴趣,很有造诣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与他追求和平的理想有关,他希望在科学不能达成世界和平之前,用文学作为武器,以警觉世人!
2. 美报文章:《美国技术实力的削弱》
作为美技术实力基础的基础科学正处于严重困境。从一九六七年经济危机开始以来,对基础研究大部分项目的支持一直在减少。从那时起,周而复始的危机使这一问题日益严重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9月17日文章】题:美国技术实力的削弱(作者:美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利昂·莱德曼) (原编者按:美国发明了激光,把人送上了月球,并且率先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但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暨研究所负责人却警告说,作为美国技术实力的基础的基础科学能力正在逐渐削弱,而这种危险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却基本上未被人们所注意。) 基础科学在美国正处于严重困境。自从1967年经济危机开始以来,对基础研究的大部份项目的支持一直在减少。从那时起,周而复始的危机使这一问题日益严重。 七十年代期间,一些紧急的技术问题(例如: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又同没有几个人支持和看来对社会的好处很遥远的基础研究竞争人力和资金。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基础研究是项重要的工作。然而,每到需要平衡预算或者某项重要的水利工程需要资金时,就很少有人支持科学事业了。 只要有可能,公众就会同科学家们共享知识分子发明创造的欢乐,也会同政府一样相信这些发明创造的社会价值。但我认为,行政部门对这些长远问题却没有真正的理解,也不具备做该做的事情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勇气。国会许多议员不了解详细情况,也没有时间观念。科学家们显然没有能使大家都了解他们的处境。 一些议员的典型态度是认为出于临时需要,再一次削减基础研究预算,无非是使“次要活动推迟”,或者使科学“发展暂时停止”而已。我要说明的是,基础研究在1967年来一直在下降的情况加上目前的这种倾向,使基础研究工作到了无可挽回地收缩的地步,而且从长远看,还危及到一个无可避免地要以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的生存。 为了用事实说明问题,我可以用自己所从事的高能粒子物理学为例,相信其他学科的情况也一样。 从1967年那一年开始,为高能物理研究拨出的专款逐渐下降,造成不变美元的购买力下降了30%。按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说,对物理研究的全部专款减少了二分之一以上。然而,在这期间,研究的复杂程度和费用却增加了。 七十年代中期,欧洲对高能物理研究提供的资金超过了美国。欧洲的高能研究目前得到了大力支持,这种支持如果以大致相同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来计算,可以说是美国的两倍。 这些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物理博士人数已接近2000人,而美国则一直停留在1100人这个数字上。 美国的一些实验单位一直在试图通过大胆革新开创新的机会和减低成本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这些涉及发展最尖端技术的努力也很自然地遇到了原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在目前这样的资金吃紧的气氛下,大胆革新是不受鼓励的,相反这类计划还会遭到拖延和阻拦的危险。 人们已普遍觉察到社会面临的种种即将到来的危机。有人归纳了包括自然资源枯竭、地球污染、以及发展中国家合情合理的期望等问题。据推断,到21世纪,解决这些问题的人道办法将要求有崭新的技术,并且要求对社会和大自然限制有较好的理解。然而,人们还不完全清楚,我们对自然界是否有足够的认识来发展这种崭新的技术。如果我们忽视基础研究的努力,我们以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就会处在崩溃的严重危险之中。 基础研究和工业技术的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但是基础研究产生了一种心理状态和质量的标准。人们强烈认为,美国在先进技术方面传统的领先地位的削弱,确实是我国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而这同十三年来对研究部门提供资金日益减少是有关的。
3. 港报文章:《“棒球王”王贞治的退休》
【香港《大公报》11月8日署名文章】题:“棒球王”王贞治的退休 堪称世界“棒球王”、日本国人最崇拜的棒球明星王贞治,最近在比赛之中,发觉自己的体力开始衰退,发挥不出原有的技术水准,决定急流勇退,宣布不再比赛,今后愿充当教练助手,专心致志于培养新血。 王贞治这一决定,令日本全国震动,挽留函电纷至沓来。甚至日本首相铃木善幸也发表谈话,表示惋惜。 前首相福田赳夫、社会党书记长飞鸟田也公开要求挽留。 王贞治今年四十岁,他在日本棒球界走红达二十二年,深受球迷爱戴。一九五八年底,王当时还是一个少年,即参加早稻田实验高等学校的棒球队。 被发现他有棒球天才之后,王贞治便被巨人棒球队吸收入队。第二年,即一九五九年,他出任巨人队的投手、垒手,声誉鹊起。特别是他独创的一种王贞治式的打法,即单足支地,金鸡独立式的王式击球技术,使他成为日本棒球界的最受欢迎的球员。 一九七八年八月,他打破了个人击出八百次“全垒打”的世界纪录,以后累积到总共完成八百六十八次“全垒打”的世界纪录。 这项纪录至今他仍保持,因此称他为“世界棒球王”决不过份。 棒球在日本,其狂热程度不下于足球之在英国或南美的巴西。日本每年都举行全国高中棒球赛及各种职业棒球赛,不少职业好手都出自这些比赛。王贞治从小爱好棒球,他的父亲王仕福是中国人,曾责备他不好好念书,却只知玩球。幸而王贞治的哥哥在大学时也常打棒球,哥哥在父亲面前力保弟弟,劝说父亲不要阻止弟弟参加这种运动。从此,王贞治一面在中学读书,一面加入校队。十八岁在高中时,他便出席全国高中棒球赛,成绩出人头地,从此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棒球界知名人物。 王贞治参加的巨人队是一支历史悠久、历届球季均为热门的队伍。今年八月,王贞治在出赛中感到击球已不能得心应手,技术初现钝化。 王贞治发现“失态”之后,他仔细地检查了自己,觉得自己是退化了。别人竭力劝他休息,等下一球季东山复出再一显身手,但王贞治认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有限的,他已届“不惑之年”,不能拂逆这一自然规律,决定从现役中引退,今后专司教练工作。本月四日他向报界宣布了退休。 许多人认为,他的选手年龄实际并未老化,休息一个时期,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但王贞治凭自己的判断,知道他的球技开始走下坡,对选手生涯决不恋栈。一九七七年九月三日,他以获得七百五十六次“全垒打”,击破美国选手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是他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当时的首相福田赳夫请他到首相官邸,亲自授予他最高荣誉奖状,使他成为日本棒球界中获得最光荣奖赏的人。 王贞治本来打算将他的“全垒打”世界纪录,增加到九百次,可是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走下坡,就毅然收山。 王贞治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品质,他有自知之明和急流勇退的决心,凡事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无不失败。他发现体力走下坡,成为他发挥技术的障碍时,就毫不考虑高额的收入和世界棒球王、日本“三冠王”(三次冠军称号)的荣誉地位,而愿意充当一个教练的助手,从头学习教练技术,一步步做起。这正是他的谦逊品质的表现。王贞治的决断,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对他自己来说更不失为明智之举。
4. 美在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停刊
【香港《大公报》11月8日报道】在亚洲地区发行已二十八年之久的美国《今日世界》中文杂志,将于今年年底宣告停刊。 这本由美国国际交流总署(前为美国新闻总署)香港分署出版的《今日世界》创刊于一九五二年初,行销星马泰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一九六五年销量最高时达到每期十七万五千份,一九七三年改为月刊,至目前每期销数已下跌为不足三万五千份。 该刊在第五九七期上刊登启事说:“由于销数的下跌,加上从纸张以至印刷、发行、邮费等等成本无一不在增加,因此,《今日世界》的出版者美国国际交流总署香港分署,必须十分缜密地检讨出版《今日世界》的问题。 “而所得的结论乃是:为维持本杂志的出版而增加这笔开支,实在没有多大必要,而这笔钱本来是可以用于其他重要文化计划方面的。”“有鉴于此,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今日世界》将出版至一九八○年十二月号为止,即于五九八期告终”。
第 4 版
1. 美联社报道:里根在政治上同右翼发生矛盾
说要不了多久右翼的一些人肯定会大叫里根背叛。他们在大选中为里根出钱出力,并在大选前向里根提出了要求,里根是难于满足这些要求的 【美联社华盛顿11月7日电】由于美国当选总统的里根是作为保守派上台的,因此他在政治上同右翼发生矛盾的可能性要比他同左翼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大得多。 不管怎样,自由派对他没有寄予多大的希望。因此,他对他们作的任何姿态都将会使他们感到既高兴又吃惊。 正是保守派人士,尤其是新的右翼组织在他的竞选中和共和党参议员的选举中捐了款并出了力。他们正等着得到报偿。他们是难于安抚的,要不了多久,他们中的一些人几乎肯定会大叫“背叛”的。 在计算最后一些倒向里根的选票之前,那些组织就提出他们的要求。他们希望不让参议员贝克当参议院共和党领袖。他们希望参议院中忠于他们“自己政党的人之一来担任参议院新形成的共和党多数派的领袖”。 这是里根不需要或者说不希望进行的斗争。 在共和党总统预选初期,贝克是里根的对手,但是为时不久,他就在宾夕法尼亚州预选之前,在竞选初期的4月20日赞成提名里根为候选人。 新右翼所不喜欢的当选副总统的布什在那次预选中获胜。 保守派的骨干分子对里根选择布什同他一起竞选感到气愤。现在发出的警告是,布什最好不要偏离保守派的行动准则。 里根的反应是:他和布什是合作者,也是朋友。“我们没有发现我们有什么意见分歧……我想利用我所认为的非常宝贵的东西,这样他将会有许多事情要做。” 里根说,他将征求支持他的人,其中包括保守组织和象“道义多数”组织这样的宗教—政治集团的意见并得到它们的帮助。他说:“换句话说,我不打算脱离选举我们并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人。” 但是保守派人士不仅仅希望里根听从他们的意见,他们将希望制定符合他们建立一个保守政府的看法的政策。 里根说,他将设法“为美国对外政策”恢复“两党一致的基础”。他又说,“最好”在他的内阁中至少有一位民主党人。同时,他再次声明他相信保守的政治信条共和党政纲的原则。 他又说,无论是右翼、中间派还是左翼,无论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没有人会“因为我的看法而被剥夺政治权利”。 但是当这位保守的共和党当选总统致力于组成一个能够执政的联盟时,他很可能使他的一些老盟友失望。在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竞选期间作为一名对外政策顾问出现的时候,他们对此不高兴。 另外,里根从来没有答应给新右翼一个玫瑰园。那是他的地盘,或者说明年1月20日以后将是他的地盘。
2. 美国《华盛顿邮报》文章:《黑人领袖对选举结果感到惊恐,预感到事情不妙》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6日文章】题:黑人领袖对选举结果感到惊恐,预感到事情不妙 全国都市同盟主席弗农·乔丹昨天心灰意懒地说:“我们经受住了尼克松时代,我们也能经得住里根时代。” 选举次日的上午,全国各地的黑人领袖们都对4日的选举结果感到惊恐,预感到事情不妙——他们在白宫中的朋友遭到了惨败;国会山上许多受到他们信任的老朋友现在也落选了。 底特律市市长科尔曼·扬的一名助手说:“我们底特律人感到很沉痛。” 和四年前一样,80%—90%的黑人在4日那天都投了卡特的票。但是这一次,他们的选票已不是他们先前曾感到自豪的可以决定谁胜谁负的那一部分选票了。这一次他们的选票只是供那本记录着1980年强大的保守浪潮的年鉴中某些章节使用的一项统计数字而已。 受尊敬的黑人思想库、设在华盛顿的政治研究联合中心的负责人埃迪·威廉斯说:“黑人中间普遍存在大吃一惊的感觉。我认为,人们曾普遍认为会出现扣人心弦的竞争。情况却根本不是这样,而是一方占了压倒的优势……要是联系我们当前所处的气氛(暴力行动加剧、三K党横行)来考虑这件事,那是格外叫人害怕的。” 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会长胡克斯说:“我们确确实实受到了挫折。我们真的需要重整旗鼓。我猜想,全国各地的黑人都会认识到,我们确实是在进行一场艰苦的斗争。”黑人领袖们说,人们有一种再度变得孤独的感觉。大批犹太人和劳工背离了民主党总统,近几年来一直处在紧张状态的那个老的新政联盟现在已被认为土崩瓦解了。 各处的人都在努力在某种程度上确定白宫和参议院的更迭造成的真正后果。新奥尔良市市长莫里亚尔向该市居民发出了悲观的信息,他指出,除了其他一些变化外,共和党控制参议院后,路易斯安那州的两名一度很有影响的参议员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影响了。 胡克斯说,黑人领导人将争取很快会见里根,向他提出关于美国黑人希望实行的一系列计划和政策,就象他们四年前向卡特提出过的一样。 在卡特执政的这几年中,黑人市长和民权领导人在接近白宫和政府各机构,并对它们发生影响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便利,但是在战略、政策、任命等问题上也存在着竞争和分歧。在主动行动应归功于谁、让谁在广播和电视上讲话的问题上存在着嫉妒心理。
3. 美新右派领导人要里根遵照保守派的委托行事
【美国《洛杉矶时报》11月6日文章】题:“新右派”领导人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保守派指出自由派主要人物的失败,警告其他人要“顺从” 由保守派政界和宗教界人物和募捐人组成的松散的联盟、新右派的领导人5日享受起他们成功地击败国会重要的自由派议员的喜悦,随之又向全国的政治家们发出了警告,要他们“顺从……美国的新的多数派”。 保守派活动家在共和党人控制了参议院并在众议院削弱了民主党的多数地位的第二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和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提出了1982年的打击目标,包括夺取一些稳健派共和党参议员的地位。他们还告诫当选总统里根不要忘记他的“道义上的义务”,即遵照4日的选举所反映出的“人数众多的保守派的委托”行事。只有两个目标没被打倒虽然很难立即估计出新右派的募捐、宣传和基层组织工作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有一点是明确的:它要击败的自由派国会议员大部分已经被击败了。 所有这一切使保守派的策略家们星期三大为欢快。许多年来,他们一直默默地努力建立一个全国联盟以便使美国的政治制度急剧地向右转。 争取保持自由国会委员会负责人、新右派主要策略家保罗·韦里奇微笑着说:“有人说‘你们永远也无法实现统一行动’。”他说,但是“我们同全国多数人的想法是一致的……”。提醒里根不要忘记他的“义务”全国保守派竞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特里·多兰说,里根“不仅有道义上的义务……而且有政治上的义务”遵照他所称的“人数众多的保守派的委托”行事。 韦里奇还指名道姓地警告了里根的竞选伙伴乔治·布什。他显然认为这位当选副总统自由派色彩太浓。他说,布什最好“赶上席卷全国的新潮流”。他还说:“乔治·布什需要考虑考虑。”
4. 基辛格说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恢复到尼克松福特时期的样子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阿纳海姆11月11日电】前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里根的当选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息,即“美国不再为它过去的对外政策道歉了”。 基辛格说,他认为,美国的对外政策不久将恢复到他在尼克松和福特总统手下掌管国务院时期的样子。他在竞选期间为里根充当了顾问,而且人们一直在突出地提到他将在新政府中担任某种角色。 基辛格预料国际危机将大大增加,因而说美国“除了增加军事开支没有别的办法”。基辛格讲话之后对记者们说,他预料里根不会任命他重任国务卿的职位。
5. 武元甲和门格斯图到南也门访问
【美联社南也门亚丁11月11日电】前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和埃塞俄比亚的马克思主义领导人门格斯图现正在亚丁对南也门进行正式访问。南也门现在是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半岛上唯一一个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共和国。 69岁的武元甲,10日在亚丁受到了热烈欢迎,门格斯图是11日到达这个红海共和国的。这里官方宣布的消息说,两人都将分别与南也门总统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举行会谈。 南也门和埃塞俄比亚都是苏联在亚洲和非洲红海沿岸的主要盟国,红海是从波斯湾驶向西方的油船必经的海道。 这次访问是亚丁政府针对邻国沙特阿拉伯和保守的北也门共和国政府进行了一周的宣传之后宣布的。 【美联社南也门亚丁11月13日电】亲苏的南也门和埃塞俄比亚领导人会晤了前越南国防部长,据官方人士12日说,这三个人研究了同这三国有关的问题。 南也门主席阿里·纳赛尔11日晚分别会见了埃塞俄比亚领导人门格斯图和前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三人后来又一起会谈。所有会谈都是秘密进行的。 官员们说,这三人研究了阿拉伯和国际的事态发展,一致同意增强三国之间的合作。他们说,武元甲进行了三天访问之后回国了。
6. 新加坡报纸评所传苏联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新方案
认为苏提出的方案是为了拉拢东盟,而东盟必须断定这个方案是真正想设法和平解决柬冲突呢,还是想使其分散对主要问题注意力的又一个花招 【新加坡《海峡时报》11月12日社论】题:苏联改变做法吗? 有消息说苏联拟定了一项新的和平方案,这些消息如果确实,那就是表明苏联人在外交上改变做法争取通过谈判来求得解决。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虽然与东盟提出的要越南军队从柬埔寨全部撤走以及确认柬埔寨人民有权实行自决的要求还差一段距离,却仍然暗示了一种和解的姿态。鉴于东盟正在设法寻找一个替代波尔布特政权的班子以及中国不愿意抛弃它的声名狼藉的盟友,所以这个行动是来得非常及时的。 苏联人提出另一种和平方案,大概是在设法拉拢东盟,使它摆脱苏联认为是这个集团最近偏向中国的局面。越南军队撤回湄公河对岸不会使河内对柬埔寨的控制减弱。不让某些集团(包括红色高棉在内)参加柬埔寨政府就是不给柬埔寨人民以选择自由。越南的同意也许是这种方案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先前苏联授意提出的和平方案就是因为越南不支持而宣告失败的。但是毫无疑问,河内的保护人对其越南附庸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足以促使越南缓和其强硬路线立场的。东盟方面则必须断定这个方案是真正想设法和平解决柬埔寨冲突呢,还是想使其分散对主要问题注意力的又一个花招。 【法新社曼谷11月11日电】《曼谷邮报》今天说,以苏联为首的一批外交官提出了一项关于解决受战争涂炭的柬埔寨的问题的新和平方案,而没有同越南商量。 这家报纸援引外交界人士的话说,越南大概不会同意这个方案。据说,该方案要越南撤到湄公河以东。有经验的分析家不重视这个消息,说这个消息是不合道理的。他们指出,这样做将会使已经被赶下台的红色高棉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自由行动,而这同苏联的政策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 据这家邮报说,这个方案要求在越南撤军以后在国际监督下举行选举,以换取各方一致同意不要让金边落到红色高棉手里。
7. 澳大利亚外长和马来西亚外长会谈柬问题
【路透社吉隆坡11月11日电】据马来西亚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澳大利亚新任命的外长和马来西亚外长今天在这里举行了两小时的会谈,讨论了澳大利亚不久前决定撤消对柬埔寨被赶下台的红色高棉政府的承认问题。 澳大利亚外长安东尼 ·斯特里特目前正在对东南亚国家进行一次了解情况的访问,马来西亚是他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据这位发言人说,马来西亚外长还向他简单介绍了东盟为确保政治解决柬埔寨争端而采取的主动行动中最近有些什么新的情况,其中包括当里陶丁上周同泰国外长西提会谈时泰外长建议里陶丁到河内进行一次访问。 这位发言人说,斯特里特向马来西亚表明,尽管澳大利亚上个月撤消了对红色高棉政权的承认,但它并不想承认得到越南支持的金边韩桑林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