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1-12

第 1 版

1. 外电评西班牙共产党总羽卡里略访华

【法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卡里略今天抵达这里进行两周的访问,这标志着西班牙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实现和解。    他在机场受到中联部副部长冯铉的迎接。后来,他很快会见了党的总书记胡耀邦,胡耀邦将是他这次访问中的主要的会谈者。    卡里略这次访问是中国在意大利共产党首脑贝林格访问中国时使它同欧洲最大的共产党关系正常化后七个月进行的,这次访问是卡里略第三次访问中国。    中国同西欧党的关系在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的时候受到损害,但是,由于欧洲党的独立性日益增加,中国一直寻求重建关系。    卡里略在这里访问期间将会见党的主席华国锋和中国政权铁腕人物邓小平。    西班牙代表团包括西班牙议会副议长伊格纳西奥·加列戈、同共产党有联系的加泰罗尼亚社会党副主席格雷戈里奥·洛佩斯·雷蒙多以及共产党负责对外关系的书记莱昂诺尔·博纳奥。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10日电】以总书记卡里略为首的西班牙共产党六人代表团今天抵达中国,以便同北京实现党的关系“正常化”。    卡里略立即会见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双方同意设法结束持续了几年的不和。    胡耀邦说:“我们很高兴能够同西班牙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使中断了一段时间的两党关系正常化。”    卡里略回答说,他访问中国不仅是为了使两党关系正常化,而且也是为了恢复传统的友谊。    西班牙代表团将在中国逗留两周,除了同这里的共产党领导人举行长时间的会谈外,还要访问几个城市。    【埃菲社北京11月10日电】中国各大报热烈祝贺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卡里略访问中国。这位共产党领袖今天抵达北京,旨在同中国共产党恢复友好关系。    卡里略访华引起驻京外国观察家们的关注。前几天,特别是今天上午,他们不停地叫西班牙驻华使馆和埃菲社驻北京分社的大门,要求提供有关情况。

2. 《星洲日报》评李光耀访华:《东盟、中国及柬埔寨问题》

【新加坡《星洲日报》11月8日刊登该报采访主任黎德源的一篇文章】题:东盟、中国及柬埔寨问题——写在李总理访问中国前夕    李总理预料将同中国领导人讨论国际及区域局势以及新中两国的双边问题。柬埔寨问题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东盟国家的立场和观点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根本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东盟有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中国也有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撇开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席位不谈,从长远来看,东盟希望柬埔寨能够出现一个既不亲苏、亲越,也不亲中国的中立政权”。这样一个中立政权,将有助于确保东南亚的和平,使东盟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行建设。这样一个中立政权,对中国也是有益的,将使中国放开疑虑,集中精神搞好四化,同时与东盟建立更好的关系。    但是,中国是否会接受一个中立化的柬政权?中国是否肯放弃对波尔布特政权的支持?这是一个症结问题。从中国的观点和角度来看,一个亲中国的柬埔寨政权似乎对中国更有利,中国将会更放心。    不过,如果柬埔寨出现一个非中立的亲中国政权,东南亚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使整个地区更不安定。首先,苏、越肯吗?苏越两国一定不肯,而且绝不会罢休,它们会继续制造新的问题,结果是柬埔寨永无安宁之日。如果柬埔寨出现一个亲中国政权,那么东南亚的自由,非共国家——特别是五个东盟国家,是不是会对中国的动机与企图有更大的怀疑?”    “这是中国不得不考虑的后果,这是中国领袖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3. 勃列日涅夫将访问印度

印报说苏准备利用经援作诱饵使印同苏对南亚政策一致起来    【法新社新德里11月10日电】今天这里正式宣布,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将于12月8日开始对印度作五天国事访问。    消息灵通人士说,勃列日涅夫在这里停留期间将同印度领导人签订几项协议,特别是经济合作领域的协议。    【印度《印度教徒报》11月10日文章】题:重新估价同超级大国的关系    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从12月8日起将对新德里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这次访问将对这个地区普遍出现的新的冷战气氛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从而将导致印度冷静地重新估价它同两个超级大国体系的关系。    印苏两国的双边关系仍然是亲密和诚挚的,尽管他们对这个地区重新出现紧张局势的原因和后果在看法上有分歧。    这位苏联领导人肯定将利用这次访问的机会估价一下印度当前的态度,同时将大力设法使印度相信莫斯科的政策和行动是起作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勃列日涅夫先生决定进行这次访问,以了解一下采取什么行动来恢复印度同苏联特殊关系中的已丧失的互相依赖因素。他到这里来完全准备最大限度地利用增加经济援助的诱饵使印度同苏联对这个地区的政策的基本原则一致起来,尽管印度在如对阿富汗的干涉这些具体行动上来取保留态度。

4. 外电报道:波兰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后紧张气氛缓和了

【路透社华沙11月10日电】波兰最高法院今天支持了“团结”自由工会对一个地方法院强行要修改工会章程提出的上诉。    这次出人意料之外的裁决是根据一项妥协作出的,人们认为,这次裁决是团结工会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在这个苏联集团国家里发展自由工会运动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最高法院作出这次裁决后不久,波兰当局改变了一项禁止西方记者进行采访的命令。    自由工会上诉最高法院,主要要求删除华沙地方法院10月24日写进工会章程的承认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款。    根据妥协解决办法,这一条款现在将包括在工会章程的附件中。    瓦文萨晚些时候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的工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他又说,谁也没有失败。    瓦文萨说:“最高法院今天干了一件漂亮事。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    他说:“我们没有改变章程中的一个逗点,更没有删掉其中的一个字。”    【美联社华沙11月10日电】在最高法院从工会章程中删去了确认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的条款以后,波兰最大的独立工会今天取消了举行全国性罢工的计划。    法院的这项决定是在开庭三个半小时以后作出的,这项决定避免了波兰正在酝酿的一场劳工危机出现新的升级,劳工危机将会对这个国家造成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后果。    法院休庭之后,瓦文萨及其顾问们会晤了波兰天主教大主教斯·维辛斯基红衣主教。参加这次会晤的一位人士说,这位红衣主教对这次争端所取得的结果表示满意,并敦促工人们要表现出谦卑的态度。    华沙广播电台广播了有关这项裁决的消息,但未加评论。波兰首都街头上许多人显然感到放心的是,摊牌终于避免了。    波兰官员说,有关驱逐数十名西方记者的命令将被撤销,这表明宣布了这项裁决之后,紧张气氛缓和了。    【法新社华沙11月10日电】当瓦文萨和“团结”工会其他领导人从最高法院出来时,耐心而平静地在法院外面等待的一大批群众对他们长时间欢呼。    瓦文萨用扩音器对群众说,“我们的要求已全部得到满足,波兰工人现在必须回去工作。”    在法院作出决定和“团结”工会撤销罢工号召以后,国内普遍松了一口气,但局势远不是令人满意的。

5. 波「团结」工会格但斯克分会领导人对工会接受最高法院裁决表示不满

【法新社格但斯克十一月十日电】波罗的海这个港口城市的地方工会成员对今天最高法院的裁决持保留态度。    工会里一些比较激进的会员板着脸,指责「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及其同事,接受妥协裁决,向当局让步。格但斯克地方工会的一位领导成员抱怨说,「我们不一定非在格但斯克协议中显然已获解决以及政府已答应必须尊重的一些问题上屈膝让步。」    另一个人问道:「现在我们如何向基层工会会员解释这一妥协呢?」    但是,尽管以激进态度出名的格但斯克地方工会的某些会员不顾法院裁决,情绪激烈,发誓十一月十二日要举行罢工,但是,其他会员只好接受这个方案。在瓦文萨返回之后,明天格但斯克工会将开会。明天的会议肯定会开得很激烈。

6. 美英驻北京记者评中国新加坡两国总理会谈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10日电】中国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前举行一次正式欢迎仪式隆重地欢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虽然新加坡同中国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国总理赵紫阳在位于北京中心的这座庞大的建筑物前面为李光耀举行了同其他来访的国家元首一样的欢迎仪式。    当新加坡总理走过来的时候,挥舞着花束的儿童高呼“欢迎,欢迎”。他微笑地向他们挥手。    接着李光耀同赵紫阳走进人大会堂举行第一轮商谈。    【路透社北京11月10日电】接近新加坡代表团的人士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今天向中国总理赵紫阳扼要地说明了他对于柬埔寨问题现在如何才能终于达成政治解决的看法。    这些人士说,李先生同东盟其他国家的想法一致,他要求越南撤出柬埔寨。    这些人士又说,他还对中国政府领导人说,柬埔寨应该摆脱红色高棉。他并要求北京支持为这个战火中的国家建立一个非波尔布特政府。    赵先生将在同李光耀举行的第二轮商谈中发表他对于这种局势的看法。    【路透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麦肯齐)消息灵通人士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中国总理赵紫阳今天在第二轮商谈期间讨论了柬埔寨问题。    这些人士说,李先生和赵先生今天在柬埔寨问题上没有重大分歧,但在最后政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有所分歧。    李先生出席了赵先生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主办的晚餐,但没有发表讲话    ——这非同寻常地打破了前例。    消息灵通人士说,新加坡一行按照常规向中国人提出他们总理的讲话文本,但中国方面要求今晚不用发表讲话。这些人士说,中国人认为,李先生提出的问题将要在私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现在立即还没有迹象说明,这位新加坡领袖打算要说什么话。    这些人士说,两国政府领导人还讨论了国际局势,新加坡很想估计一下中国的八十年代的外交政策。    这些人士说,在地区性问题上,李先生向赵先生提出了有关共产党在东南亚叛乱的老问题,特别由于它影响靠近新加坡的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这些人士说,预期新加坡明年年初将在北京设立一个贸易办公机构,同时中国在相互的基础上在新加坡也设立一个贸易办公机构。

第 2 版

1. 香港《文汇报》译载美《时代》周刊文章:《宦乡谈教条主义》

【香港《文汇报》11月7日译载美《时代》周刊文章】题:宦乡谈教条主义    在中国“文化革命”期间,没有一个社会阶层遭受的灾难比知识分子更大,他们被“红卫兵”尖酸刻薄地称为“臭老九”。全国没有哪几个科学家、作家或教授能逃过“劳动改造”期(指“五七干校”)。很多人饱受折磨,被迫自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宦乡说,“多年来我们自己满脑子教条。我们头向地,脚朝天。现在我们开始脚踏实地了。”    宦乡现年70岁,曾出使好几个欧洲国家,是数千名在邓小平重新掌权后恢复担任要职的知识分子之一。宦乡说,“我们共有八千名研究员。我们的经济研究员同经济部门紧密合作,找出解决无数问题的办法。我们甚至组织了一次关于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的讨论。经过三十年的政治动荡后,我们的思想陷于混乱。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我们替他们举办公开座谈会来讨论这些事情,以便他们作出自己的结论。”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领导把思想变为现实这项工作的主要机构之一。宦乡说,“我们试图摆脱教条,我们需要从事实出发。”宦乡说,“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我们同东方或西方的学术机构都没有联系。现在我们鼓励同西方进行学术交流,特别是同美国、日本和西欧。”    中国很多青年由于政治动刮而中断教育。宦乡说,“有些人在‘文化革命’中能够自学——他们学习得很努力,但这辈人中的多数是没有知识的。”    宦乡说,有三类人不喜欢中国的新方向,“第一类是愚蠢的人——他们不能接受任何改变。第二类是受从前的教育毒害的人——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变。第三类是过度热情的人——他们走到另一个极端去。”宦乡最后说,“在中国,主张现代化的人和因循守旧的人将有一场斗争。但坚持旧观念的人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我们正在进行一个全新的实验。我们能够走多远?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2. 英报报道:《中国取消了「外宾专供」清规》

【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0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格雷厄姆·厄恩肖发自北京的报道】题:中国取消了“外宾专供”的清规    北京执行的那种内、外有别的独特的隔离制度,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受到批评之后,现在有所改变。    过去挂着“外宾专供”牌子的商店,大部分都把牌子取下了。    当普通的中国人要买古董和皮毛时,现在也允许他们和外国旅游者及其它外国人同进这样的商店,而那些古玩和皮毛的价格之高是一般北京人根本就买不起的。    然而,许多饭店和旅馆的门对当地的人仍然关闭,有某种特权的人例外。    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位代表抱怨说:“似乎我们把外国人看成比我们自己高一等。例如,不仅外国人吃饭的地方中国人不许就餐,甚至连为外国人准备的厕所也禁止中国人使用。”    且不说使外国人和中国人隔离的那些商店里的物价高得惊人,单就隔离这种作法而论就反映了歧视中国人的原则问题。    过去旧上海一个公园的门口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件事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    友谊商店是一家专供外国人购买东西的大型商店,在那里外国人的狗没有主人领着也可让其入内,然而中国人却被拒之门外。    这种隔离的制度是通过两种方式实施的。不仅有专供外国人去的地方而中国人不得入内,而且也至少有一家饭店仅供中国人使用而外国人是禁止入内的。    可笑的是那家饭店开设在国际俱乐部的区域之内,俱乐部内的其它设施都是专供外国人的。

3. 英报说时髦服装正在中国慢慢兴起

【英国《每日快报》10月29日刊登珍妮特·利兰德的文章】西方妇女不久前穿的许多华丽服装式样,对中国来说,简直是一种革新。它现在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里正引起一些人的注目。    不久前,中国姑娘的穿着似乎和男孩一样。这种观念似乎已经有碍于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    世界上所有的姑娘总是要背弃旧的传统,设法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出众。在中国,时髦的服装正在慢慢地兴起。过去三十年,男女都穿一样的肥宽裤子和毛式制服。    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时装学校。最近经过精心挑选的15名学生和教师,在北京美术馆首次举办了他们裁制的时装展览。    展出的有化纤制做的男孩海军服,成套的女服,连衣裙及高领羊毛衫。一些参观的人对那些用丝绸做的旗袍式礼服和结婚穿的丝绒礼服都表示赞许。但对另一种有点儿太露肩的服装不太赞成。    模特儿们都涂着口红,头发也是经过精心梳理的。    中国领导人鼓励服装上的创新。他们不仅想要男女穿得好一些,而且也许认为从中可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中国已成为纺织品主要出口国,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    直到现在,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是这方面的原料,因为已经感到出口过时的服装是不受欢迎的。中国在鼓励当地的服装设计人员,显然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赚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外汇。

4. 中国开办第一所时装学校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4日电】中国已开办了它的第一所时装学校。    同时,在报纸上,已掀起一场全国性的辩论,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以及时装是否是中国十亿人民所需要的。迄今为止,大多数人仍然穿着清一色的干部服。    今年九月间,北京开办了时装设计学校,作为中央美术工艺研究所的一个院系。    年轻的设计家相信,他们能够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设计服装上开辟出一条新路。

5. 塔斯社报道:《工人参加生产管理》

说除了职工大会、生产会议和人民监督岗外,作业队长委员会成了劳动人民参加生产管理的新的重要形式    【塔斯社莫斯科10月13日电】题:工人参加管理    塔斯社记者弗拉基米尔·诺维科夫写道:    “卡卢加涡轮机厂”生产联合公司(俄罗斯中部)准备生产一种新机器。这种机器的设计受到了鉴定人的称赞,并得到专家们的好评。    但是这个设计方案在联合公司科技委员会的会议上进行讨论时,一些与会者——作业队的领导人指出涡轮机不完全符合工艺。在加工这种机器的部件时,很多优质钢成了废屑。因此,它们建议修改涡轮机的结构。    联合公司科技委员会的委员们表示支持工人们。机器设计图被送回设计师手中进行修改。这件事不过是苏联工人在企业中积极参加企业生产安排的很多例子之一。在卡卢加联合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主持的作业队长委员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有代表该企业各主要生产部门的40名最熟练的工人。    委员会研究与完成计划有关的重大问题,制定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劳动和生产纪律的建议。经企业领导批准的队长委员会的决定具有同联合公司总经理的命令一样的效力。    今天,在国家的许多企业中都有类似的委员会。由劳动人民主动成立的这种委员会,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的竞赛,宣传先进经验。    企业领导对队长委员会的产生给予肯定的评价。他们认为,工人参加管理生产使行政机关完成任务更加容易了。除了职工大会、经常召开的生产会议和人民监督岗外,队长委员会成了劳动人民参加生产管理的新的重要形式。

6. 苏联中央级报纸谈苏联国内问题

【本刊讯】莫斯科消息:10月下旬苏联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和最高苏维埃会议,经济问题是这两个会的中心议题。从官方公布的材料看,第十个五年计划和今年年度计划的主要指标都难以完成;今年农业歉收;食品工业和轻工业的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从莫斯科的国营商店和自由市场看,食品和日用品的短缺现象相当严重。10月25日,《真理报》就两个会发表题为《为了人民的福利》的社论,其它报纸均加以转载。随后《真理报》和《消息报》就努力完成计划、农业生产、住房建设和科学为生产服务等接连发表了一系列社论。    10月31日《真理报》发表长篇文章,题为《计划的纪律》。文章提出了三个问题:(1)制订计划首先要遵守计划的纪律,要及时把指标下达给执行者;(2)修改计划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失调;(3)不能按合同和定货提供产品。文章透露今年上半年200种最主要产品只完成供货的一半,而轻工业部少交产品达10亿卢布。    30日《消息报》在头版发表库尔斯克州四个厂长来信,提出重工业企业生产日用品问题。这涉及到缺乏必要的加工机器、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多头领导等问题。同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在讨论工农综合体时提出低产单位增产得奖,而高产保持原状则不能得奖等不合理的制度问题。    10月份各报重视报道农业的秋收秋种。谷物已收完。哈萨克交售10亿普特(1,640万吨)谷物受到表扬。好几个州因挖出的甜菜各有近百万吨堆在地里待运而受到批评。今年苏棉花丰收。农业宣传鼓励发展私人副业,尤其是把奶牛、小猪分给私人饲养。《消息报》刊登读者来信,建议成立“退休人员同志会”,协助增加肉、蜂蜜和蔬菜生产。《苏维埃俄罗斯报》、《文学报》重又呼吁节约面包,批评用面包喂牲口。    工业方面,报刊强调节约燃料和原料、加强劳动纪律(古比雪夫一工厂去年开除155人,今年九个月开除189人)和完成生产计划。报刊提出了《开展26个突击周献给26大》的口号,《消息报》每周发表综述,表扬完成任务好的集体和个人。木材和纸张生产情况不好,中央报纸分别发表文章。《真理报》透露今年纸张生产只能满足需要的一半,造纸工业的新建项目只有40%达到设计水平。煤的生产情况也不好。    报纸还批评商品质量差。《文学报》说,去年1/3的电视机出售后返修,今年上半年废品率洗衣机为12.9%,电冰箱为14%,录音机为10.5%,收音机高达24%。《消息报》指出,“许多需要的商品,柜台上没有”,“而滞销品的数量却下降缓慢”。《真理报》的读者来信则说有的食品店以多出售酒来完成计划,造成醉鬼成灾。《苏维埃俄罗斯报》报道了远东捕鱼中的问题:由于干部流动,运输紧张,渔船在海洋和港口的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鱼的产量。    此外,《苏维埃俄罗斯报》报道俄罗斯联邦限制在城市中饲养猫狗,规定狗的主人每年要向国家交纳15卢布以下的费用。据透露,仅列宁格勒市民饲养的小动物就要吃掉两个大型国营农场生产的产品    。    该报还谈到苏联每年有100万次离婚,使250万人(包括子女)受到离婚影响。(唐修哲寄自莫斯科)

7. 法新社报道苏联食品供应紧张

【法新社莫斯科10月27日电】在食品杂货店、肉店或牛奶及乳制品店门前排队的苏联家庭主妇们都很注意地读了刊登在共产党报纸《真理报》上的报道……,“食品供应仍然是这个国家的主要问题。”    在苏联各商店外排长队的惯常现象今天决没有过时。莫斯科人从没有外出不带买东西的网线袋的,他们作好了准备,希望顺便买到任何可以买到的东西——也许是市场上突然运到的新鲜水果、或某一个区里出售的牛排、或者仅仅是一些今年少见的土豆。    在21日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勃列日涅夫主席本人也对日常食品严重短缺表示遗憾。他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前夕承认,苏联各城市的食品,尤其是肉类和牛奶的供应不足。    勃列日涅夫要求那些“不敏感的官员们”在1981年集中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因为他承认“不能”把歉收和由此造成的食品短缺“仅仅归咎于气候恶劣”。    苏联在食品生产困难方面,有许多原因。它们包括:农业集体化。甚至在革命后的63年,农业集体化还没有真正奏效。没有完全掌握好各个重工业部门。常常混乱的分配制度,这意味着,市场上预期不到何时运来商品,以及明显的周期性短缺现象。例如:莫斯科现在完全见不到柑桔、柠檬和莴苣,但是商店的柜台上却堆满了南瓜。    美国对苏联的粮食禁运加上苏联1980年的歉收(估计只有18,100万吨而不是预期的23,500万吨的收成)可能意味着,1981年对苏联消费者来说将是不妙的一年。    一些西方观察家指出,由于粮食短缺,要增加牛的存栏数会有困难。

第 3 版

1. 《视界》杂志载文分析: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形势《食品的力量》

一些专家们认为,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应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保护土地,防止地力枯竭;防止环境污染恶化;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日趋沙荒化;防止砍伐森林而破坏河流流域;控制城市市区无限制地扩大;迅速发展农业科学;等等    【《视界》杂志(西班牙文版)8月11日一期文章】题:食品的力量    在一系列品种繁多的食品中,养分充足或者缺乏,成了使得各国人民进步或者是停顿的发动机。它产生力量,也导致毁灭。    技术已经发展到如此明显的现代文明并没能改变这种基本形势。    食品远不止起着给人以养分的基本作用,它在世界舞台上已取得一种超越了历史发展所能赋予它的作用的战略地位。今天,那些工业发达和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在没有能力生产出足够的食品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而不得不进口粮食时,其实力的影响大大削弱了,苏联的情况就是如此,在这方面,它是一个附属国。    在这种情况下,食品便成了涉及面很广的政治工具,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的确,曾经提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观点的托马斯·马尔萨斯的幽灵又在徘徊了。    这位英国科学家早在19世纪就预言,人口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要超过大地提供食品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认为马尔萨斯是错误的。新的食品的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乐观的前景。然而,人口继续以高于食品生产的速度在增长。    在科学技术已经取得的进展方面,只要指出下面的情况就够了:仅在近40年里,先进国家应用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已使大米、小麦以及玉米这样一些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增长了一倍甚至二倍。控制出生率,加上高度的教育水平,已根本地改变了人口的增长。不过,马尔萨斯的幽灵仍然存在,因此,尽管人口的增长似乎已变得更加缓慢,但是,仍然有少数人怀疑在下一个世纪的头25年,地球上的人口将会增长一倍,超过80亿。据专家们说,这种情况将发生在2010年。    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出现一场灾难的唯一途径是30年内将生产增长一倍,就是说要在这段时间里,将谷物产量提高到12亿吨。这就带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这样的增长难道是可以设想的吗?    在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被称为“绿色革命之父”的诺曼·博洛格看来,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世界应当为在本世纪末出现普遍的饥荒作好准备。    然而,大多数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只要各国政府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饥饿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视界》杂志在准备这份报告期间,采访了很多在各个方面享有世界声誉的专家,以及一些同土改和世界贸易有密切关系的人士。在所有的谈话中,被采访的人一致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仅来自科学发现,而且应该包括这个问题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普遍的看法是,首先,必须保护土地,防止由于使用过度而使地力枯竭;防止由于污染而使环境恶化;防止土地日趋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日益加重;防止由于森林的砍伐而造成河流流域的破坏,以及要防止城市市区无控制地扩大。除此之外,还应加上必须迅速发展农业科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主要地区,除欧洲之外,都出口粮食。    目前,除了少数较小的粮食出口国,世界各主要地区都依赖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剩余粮食。    六十个发展中国家进口粮食反映出粮食生产长期不足,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已从1970年的3,800万吨增长到1979年的近8,000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每年的进口量可能要达到18,000万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本月的估计,发展中国家有5,000万人(合世界人口的1/8)目前处于缺乏营养或营养不良状态。在拉美缺粮国家中,有30%的人口饿肚子。这种情况在亚洲和非洲更明显得多;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消费的粮食也比所生产的多。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贸易的任何衰落(譬如说,由于战争的原因)都将会导致缺粮国家大规模的饥荒和疾病。

2. 日政府成立研究会研究人口高龄化对策

【日本《东京时报》9月10日消息】题:为研究高龄化对策设立新研究会,讨论人口、养老金和就业等问题    为将铃木内阁的一个重要政策——“适应年老化社会”的政策具体化,由厚生省和劳动省局长级干部建立了研究会,这是由斋藤厚生相和藤尾劳动相最近商定的。    随着高龄化社会迅速到来,在养老金、就业、医疗等各领域也随着发生了种种问题,政府采取的对策明显地落后于形势,至今还没有提出立足于长期展望的综合措施。因此,决定借铃木内阁成立之机,以厚生省和劳动省这两个和高龄化对策关系格外密切的单位为核心,制定有效的政策。    协商的问题是人口问题,养老金制度、老年人的就业对策等等。将每月举行一两次会议。    据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1980年日本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约为1,044万人,占总人口的9%,比率还算是低的。但是今后高龄化的速度将步步加快,到2000年将达2,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4%。到高峰时期的2020年,估计将达到2,618万人,占总人口的18.8%就是说国民5人中有1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的时代即将到来。    这种老年化的发展正在引起种种问题,如(1)公开作出保证的养老金制度的财政破绽;(2)税款和保险费等社会负担增大;(3)老年人医疗费和企业的工资费用增大;(4)老年人丧失生活乐趣而自杀的比率上升;等等。    研究会的方针是:    针对养老金问题和医疗保险、雇用措施、老年人生活乐趣问题等,在两省间就“高龄化措施”调整意见,谋求推行综合性的政策。

3.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举行会议

【美联社洛桑10月30日电】(记者:杰弗里·米勒)国际奥委会将写信给世界各地的66个国家奥委会,要求它们对不参加今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做出解释。    执委会今天在新主席萨马兰奇主持下在洛桑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预计今年年底将会接到对“你为什么不去莫斯科?”问题的答复。执委会在此之后可能指定一个委员会决定进一步的行动。    苏联干涉阿富汗之后,一些国家奥委会继美国之后响应本国政府的号召公开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理事贝利乌说,“但是这不适用于那些根本不派运动员去莫斯科的国家。”    “147个国家奥委会中的一些奥委会是最近才得到承认的。另外一些奥委会已被承认多年了,但是它们从未派过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因为它们是小国,没有钱。”    国际奥委会仍可能对屈服于政治压力而违反奥林匹克章程的某些国家奥委会予以制裁。但是没有迹象表明可能对美国奥委会采取行动,如果那样做,将会干扰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下届奥运会。    执委会决定明年二月在洛杉矶召开它的第二次会议和视察1984年比赛场地。    【法新社洛桑10月29日电】奥运会的前途问题是明天在这里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议程的第一个问题。    这次执委会会议的任务不仅是审查这个四年一次运动会的前途——将在一个地点举办呢,还是按照目前的做法——而且还将考虑从今年莫斯科和普莱西德湖奥运会得到的消息。    鉴于奥运会的性质,确定未来计划的必要性和近来总是给运动会投下阴影的涉及政治的情况,执委们将要长时间讨论可能随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运动会和洛杉矶夏季运动会而来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    还要考虑的是1988年奥运会的候选地点问题,各国提出申请的截止日期是11月30日。    只有两个城市争取主办夏季运动会,墨尔本(澳大利亚)和名古屋(日本),而有三个城市争取主办八年后的冬季奥运会:科蒂纳(意大利)、卡尔加里(加拿大)和法伦(瑞典)。    最后决定要在1981年春季在巴登巴登召开的下次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才能做出。    这次会议也很可能讨论国际奥委会章程第26条关于奥运会应为业余运动员参加的规定,还可能讨论未来运动会的项目,特别是可能把网球列为比赛项目。    国际奥委会还将考虑他们是否应清除国家主义和取消打旗子,这在莫斯科已经开始了。    【路透社洛桑10月31日电】国际奥林匹克今晚对苏联举办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且说奥林匹克运动赢得了新的力量和尊严。    国际奥委会的西班牙主席萨马兰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九人的执委会对莫斯科组织委员会关于这次运动会的初步报告感到满意。

4. 莫斯科少年体校训练参观记

【美联社莫斯科10月28日电】俄国儿童从7岁开始就在莫斯科最新的少年体育学校里按照细致的全年训练计划接受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训练。    由选拔人员在莫斯科各小学二年级里挑选的200名小女孩,在名叫少年体育宫的高大的玻璃和混凝土建筑物里至少每周训练4次,每次8小时。    穿紧身衣的小女孩在平衡木和高低杠上正在由苏联参加奥运会代表队的前候补队员来训练。教练员大声地发指示和号令时,她们全神贯注的模样流露出她们将来可能成为大人物的劲头。    田径、游泳、击剑和网球是正在由这所学校的50名教练员对大约1500名男女青少年进行训练的其他体育项目。    这所学校的校长格奥尔基·扎伊金在关于这项计划的一份正式出版物上说:“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1984年奥运会。”    他的年轻队员通过在苏联各地的几十次比赛中进行磨练。最好的学员每周训练六天,实际上每个星期天都有比赛。    副校长列奥尼德·比巴在本记者参观设施时说,“我们还没有培养出任何苏联奥林匹克代表队队员,因为这个学校成立不久,但那是我们的目标。”    这座少年体育宫是莫斯科179所少年体育中心中最新的和设备最好的一所,一些经过体育干才检验筛选的有希望的年轻人中的精华将被送到这里来。    据官方数字,苏联有将近6000所国家体育学校培养奥运会候选人。寻找人才的工作组织得非常好,即使是在西伯利亚最深处,实际上都不可能有一个少年运动员会不被注意到。    青年人很快就知道体育上的成就可以带来特别待遇——特别的比赛服,质量较高的训练食品和旅游,甚至去西方。    进体育学校是成为有资格得到政府全天训练补贴的“国家运动员”的第一步。    没有听说过家长不愿让他们的子女在少年体育宫受训练。    大多数有前途的学员是在小学的比赛性考查中被选拔出来的,但是体育宫也在苏联体育杂志和电视上登广告,征求学员。    人学考试不合格的孩子继续在小学里学体育。基谢廖夫说,“发育成熟迟的孩子,例如14岁,仍然可以选拔出来。”    一周内专门的训练是下午3时正常学校课后开始,持续到晚间。    这个学校可能是欧洲最大的少年体校,一头是高64米的、有空调装置的训练大厅,分三层楼训练年轻的体操运动员、击剑运动员和网球运动员。另一头有一个25米的室内游泳池和一个教初学者的浅池。    这座综合装置还设有食堂、会议厅和小房间。    田径训练在一个玻璃墙壁的大厅里进行,有一条200米的人工跑道,沙坑和举重器,20多个孩子可以同时在举重器上锻练肌肉。    室外有几个网球场和一条跑道,供天气好时训练使用。    田径班是这个学校人数最多的,有10至17岁的儿童700人。网球班有400人,击剑和体操班大约各有200人。    女子体操班只有那些从7岁开始训练的最小的学员。    校长们说,所有学员入学时必须通过一次身体检查,由学校职工中的专职护士定期体检和医护。

5. 加拿大不邀请苏联参加花样滑冰比赛

【美联社卡尔加里10月30日电】加拿大滑冰赛负责人说,没有邀请苏联参加今天开始的这次花样滑冰比赛。    组织者昨天说,有消息说苏联花样滑冰运动员故意怠慢这次比赛作为对加拿大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一事做出反应,这个消息不准确。    比赛组织委员会主席彼特·纽曼说,决定不邀请苏联人,是加拿大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而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行动的延续。    “加拿大滑冰赛的请帖是在1980年5月印好的,印请帖时,名单上就没有俄国联合会。”    纽曼说,邀请了东欧国家。波兰和南斯拉夫将参加加拿大滑冰赛,但是受到邀请的其他东欧国家已决定不来了。

第 4 版

1. 美联社介绍里根过渡班子负责人米斯

【美联社华盛顿11月7日电】随着任命埃德温    ·米斯第三为里根的过渡班子的负责人,监督总统权力移交工作的两名负责人就齐备了。    在里根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和在共和党争取入主白宫的竞选期间,米斯是里根的总管。这位当选总统在洛杉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任命了米斯为过渡班子的负责人,预计他将成为里根的白宫办公厅主任。    人们说,48岁的米斯在政治上有人说他是“保守派到温和派”不一,在这位当选总统的所有助手中,米斯被认为是最能接近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一个。他的同事说,他利用接近的机会来帮助里根审查各种意见,并尽可能做出最符合情况的决定。    前里根新闻秘书沃索尔说,“他是这样一种人,即如果他找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并不在乎这个解决办法被认为是一个保守的决定、温和的决定或开明的决定。”    米斯同意这种评价。他最近说,“我作为总管的任务是,一定要弄清楚全部选择办法都向他(里根)提供了。我常常这样做:不是支持我自己的某种哲学观点,而是等到其他人都有机会提供看法后,我才提出一种被遗漏的意见——未必是我自己的意见。”    说话温柔的米斯,是一位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律学院的毕业生。在1967年当时任州长的里根找他谈话请他担任秘书工作之前,他从未参与过政治活动。    那时他在他的家乡奥克兰担任地方副检察官。他还是当地大陪审团的法律顾问,州地方检察官的院外活动家,晚上还在法律学院当教员。    较近一段时期,米斯一直居住在圣迭戈。目前他请假离开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法律学院。    米斯几乎经常出现在里根身边,他已经被称为是里根的“看门人”,他能决定谁可以会见里根和谁的意见可以得到倾听。米斯并不那么自信,他说,“那样说也对也不对”。    相反,他说他是一位负责行政管理的人,他的作用是帮助里根有效地安排他的时间。

2. 美报谈里根的对外政策

说在对华关系上,里根对台湾的支持不会改变美国同北京关系的总方针;承认中国对苏联的战略作用,但对北京的信任不会超过对莫斯科的信任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1月7日社论】题:武器和新人    美国人民明确地选举了把美国和西方的安全作为一个主要的竞选问题提出来的一个人。他们,更不用说这个捉摸不定的世界的其他地方了,想要知道新政府将如何兑现里根的诺言。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的组成和这个政府执政时的国际事件。但是,从我们现在所得到的情报来看,下列这几点将是变化的一部分:对苏关系。新政府的意图不是为了自己的关系而采取反莫斯科的“强硬”态度,而是为了要在全球的政治斗争中对莫斯科的目标保持警惕。新政府的军事目标并不是要取得“优势”,不论共和党的政纲怎么说,而是要调整目前看来是有利于苏联的不平衡状态。很可能作出利用俄国的弱点的有计划的努力。除非是实行严格互惠,否则我们决不馈赠莫斯科任何东西。例如,武器限制将取决于武器限制的互惠条件——而不取决于对政治步骤抱什么希望。对华关系。当选总统里根常常表示的对台湾的支持不会改变目前美国同北京的关系的总方针。承认中国对苏联所起的战略作用很可能意味着增加向中国提供的装备和技术知识,虽然不一定是武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对北京的信任不会超过对莫斯科的信任。对北约组织的关系。人们公认,美国采取更加严厉的态度可能引起美国同它的欧洲盟国之间的问题。这些盟国同促进缓和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有着特殊的利害关系。美国可能希望它们在支持大西洋两岸的利益方面,采取更加一贯的立场。可能会对它们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可能争取盟国支持如波斯湾等欧洲以外的防御措施。美国也许会作出努力建立一个在地理上扩大范围的联盟来补充北约组织。美国的军事力量。里根的班子正在从事于拟订有关这个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建议的工作。具体的可能性当中包括恢复B—1轰炸机的生产,改进三叉戟Ⅱ型潜艇导弹的命中精度,在同莫斯科的竞争中增加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努力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现在也认识到有必要保持和改进常规力量,为招募和保持志愿人员提供足够的奖励。武器控制。国防部长布朗早先说过,总统选举将是一次关于称为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美苏武器控制条约的公民投票。现在,里根的一些人员正在把这次选举解释成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投的反对票,尽管以前的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美国人是支持它的。据说,里根政府可能迅速采取行动来重新谈判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或采取行动来作出别的武器控制的努力;另一方面,里根政府可能谋求加强美国的军事地位以便在这个基础上举行谈判。尽管共和党人控制了新的参议院,里根政府仍将不得不做说服国会的工作,否则它谋求做的许多事情就难以做到。

3. 日报报道:《苏联「期待」美中关系冷却》

【日本《读卖新闻》11月8日报道】(新井康三郎发自莫斯科)题:苏联在根深蒂固的不安背后,“期待”美中关系冷却    宣传对苏采取强硬政策和提倡与台湾友好的美国下届总统里根上台执政,给八十年代的东西方缓和与美中苏三级关系带来了新的难以确定的因素。中苏两国都在以充满警惕与怀疑的目光注视着里根新政权的态度。西德和法国等西欧国家对于里根对共产党国家的政策也感到强烈不安。    不言而喻,苏联最担心的是里根谋求对苏军事优势和提倡从实力地位来与苏联进行谈判的主张。    中国所警惕的无疑是里根主张与台湾重新建立正式关系这一点。如果里根政府无视美中之间过去达成的谅解、重新估价美台关系的话,就很可能给在卡特政府执政时更加密切了的美中关系造成巨大隔阂。    在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里根又一次采取联动主义(尼克松当政时的一种谈判策略,指的是:在某个问题上取得进展是与其他问题的进展所需要的世界性谈判战略    ——本刊注)的立场,捏出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    中苏两国一方面互相牵制,一方面对里根的这种态度究竟将以何种形式具体落实到新政府的实际政策上的问题至为关切。    由于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的影响,在卡特政府末期,美苏关系冷却到极点,与之成反比,美中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以莫斯科看来,由美中两国加上日本、西欧所组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同盟加强了,正在形成强有力的反苏包围圈。苏联方面除了对里根政府心怀警惕之外,期待这种状况发生“变化”的心情也很强烈。相反,似乎可以说,北京在更大程度上是对里根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感到担心。    如果因为台湾问题给美中关系造成裂痕的话,这种事态对苦思焦虑要在反苏包围圈上打开缺口的苏联来说是喜出望外的。即使达不到这个目的,仅仅在卡特政府执政时发展到军事合作领域的美中关系泼点冷水,也是值得苏联欢迎的。    当里根政府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等对苏军事政策上摆出强硬姿态时,苏联将被置于困境。但是同时,对缓和“破灭”感到恐惧的西欧国家有很大可能增强抵抗,使美国与西欧间的鸿沟扩大。这给苏联钻空子造成了机会。    苏联肯定把恢复美国总统选举后的美苏关系作为一个目标。从因卡特政府败北而进行政权移交到里根政府确立政策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可能在美国外交上造成一种空白。在这期间,美苏关系中的悬而未决问题也不得不处于冻结状态。    在这个“等待期间”里,克里姆林宫一方面将谋求在阿富汗和东欧势力范围内巩固地位,并寻找与西欧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改善关系的道路,另一方面,似将推敲应付里根政府新战略的对策。

4. 要里根好好想想中国重要性的含义

【英国《爱尔兰时报》11月7日文章】题:中国这一站    当选总统里根的对华政策应该在他要注意的问题单子上居重要地位。中国人不像俄国人他们认为年轻一代比老年一代更重要。新总统必须懂得,蒋介石和史迪威将军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中国是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平衡中最厉害的因素。它技术落后,但它的自然资源——矿物、植物和人——是大量的。里根也许有可能对苏联和中国采取混淆不清的政策。他头脑里也许是这样想的:由于这两个国家都贴着共产主义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同样的傲慢对抗态度对待它们。不是这样。共产党俄国和共产党中国之间的不同正如同冰岛和爱尔兰之间的不同一样。应该果断地作出的正是这种决定。里根在对外事务方面的本领是他能力中最不可靠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他不应该在简单的“分而胜之”的基础上看待这个问题。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超级大国,必须给它以首先使自己能生存下去的机会。    虽然共和党总统尼克松由于自己的过错而丢了脸,但他却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认为中国不仅仅是抗衡俄国的力量。里根至少应该在这个方面好好想想这个事例的含意。

5. 美报文章:《阿布希尔将协助里根班子》

说阿布希尔对交接时期的外交和防务问题起主要监督作用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9日报道】题:阿布希尔将协助里根班子    消息灵通人士昨天说,当选总统里根已经挑选戴维·阿布希尔对总统交接时期的对外政策和防务方面的问题起主要的监督作用,阿布希尔是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阿布希尔现年54岁,曾在尼克松政府中当过三年的负责和国会联系的助理国务卿。在离开政府回到他曾帮助建立的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后,又曾任美国国际广播事业委员会主席和组织政府执行对外政策国会委员会的成员。    据这些人士说,阿布希尔的作用,将是监督一些过渡班子接管包括国务院、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在内的政府部门的工作。本周初将由里根助手宣布对他和其他接管政府部门的过    渡班子成员的任命。    阿布希尔能对各部过渡班子行使多大权力到昨天尚不清楚。不管其结果如何,人们认为挑选阿布希尔是有重要意义的,是说明里根将向在外交和防务思想方面有经验的人们征询意见的又一个迹象。    阿布希尔没有参加里根的竞选,但是他的乔治城研究中心为里根各顾问委员会输送的人才之多,使得在华盛顿人们善意地猜测在总统就职日后,这地方就没人了。    人们昨天再次猜测,乔治城这个研究中心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前国务卿基辛格——也许会在里根政府中得到国务卿的职务。

6. 英刊揭露联合国秘书处内花钱谋职丑闻

【英国《外事报道》10月29日报道】题:联合国花钱谋职的丑闻    有迹象表明,有人在为掩盖联合国令人难堪的丑闻作出安排。几个星期以来一直在传说过去联合国内部的提升和任职要花钱买的事是大量的。甚至有人说,有中间人出面鼓励联合国的一些工作人员向工作人员信贷联合会借钱去买较好的职位。工作人员联合会的主席弗兰德斯说,联合国里流传的说法太多了,需要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人员联合会一些时候以来,一直不满意联合国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的本国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待遇,联合会抱怨说,联合国的一些任命不是凭能力,而是为了满足一些国家政府的要求,现在联合会断定是“有大量作弊的事”,已经向瓦尔德海姆秘书长呼吁“加强健全的管理,提高全秘书处的道德行为标准”。

7. 日驻苏联东欧各国大使会议研究驻在国形势

【共同社东京11月7日电】题:在伦敦召开大使会议,研究引人注目的苏联和东欧形势    共同社伦敦6日电:驻苏联和东欧各国大使会议,6日在伦敦的日本大使馆会议室召开,驻苏联和东欧的各位大使报告了当地的形势。    外务省方面出席会议的有政务次官爱知、外务审议官鹿取、欧亚局审议官堂胁和课长担官。    【共同社东京11月8日电】题:日本驻苏联和东欧大使召开会议,确认加强同东欧的关系    记者久田伦敦7日电:日本驻苏联和东欧九国大使(驻波兰的是代办)于6、7日两天在伦敦召开会议,就包括波兰形势在内的最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形势交换了意见,确认了我国要比迄今更重视和加强同东欧关系的方针。    会议讨论了以下几点:(一)以波兰为中心的东欧各国的形势;(二)阿富汗问题和伊朗问题以后的苏联与东欧的外交方针;(三)东欧对待缓和的态度;(四)我国对苏联和东欧的外交姿态。    讨论的结果,作为我国对该地区的政策,确认了以下几点:(一)东欧各国虽然存在着各种困难,但都希望同日本加强经济和文化交流。从日本来说,以经济方面的关系为背景,加强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是可取的;(二)日本在阿富汗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对苏联政策的基本姿态,仍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