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0-17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赵紫阳和吉斯卡尔·德斯坦的讲话

法新社说北京含蓄而又明显地暗示巴黎,遏制苏联霸权主义的唯一办法是有效地打击侵略和扩张    【法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米歇尔·莱勒)中国人和法国人在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访华的头一天,一致认为,在过去一年里,国际形势恶化了。    不过,北京含蓄而又明显地暗示巴黎,遏制(苏联)“霸权主义”的唯一办法,是“有效地打击侵略和扩张”。    这就是赵紫阳总理今天夜里在人民大会堂为法国总统举行的宴会上致欢迎词时所用的措辞。    德斯坦总统向中国总理致答词时,第一次得出这样的结论:“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洲应该在世界事务中让人们更多地听到它们的声音。”    德斯坦说:“这样,中国和欧洲就能够争取一个公正的和平,从而建立多极世界的均势,避免发生两大集团之间的冲突。”    法国总统认为:“在世界上发生冲突之后,欧洲自卑自弃是历史上的一种反常现象。”    吉斯卡尔·德斯坦说:“中国回到世界舞台……这有助于和平事业,因为它有助于在世界上建立更好的均势。”    这里的西方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国总理的欢迎词里有批评巴黎试图同苏联对话的内容,除此以外,这篇欢迎词里全是对法国及法国客人表示热情的话。    这两位领导人对苏联的意图作了不同的评价,他们两人在各自的讲话中都没有点苏联的名,这些都是人们事先预料到的。    尽管如此,在双方的第一轮会谈中,双方的观点和利益是一致的,法国特别作出了这样的努力。双方都以同样慎重的态度注视着双方打算奉行的独立于集团之外的政策。    外交观察家们说,法国总统和中国总理在谈到这两个国家合作的前景时,措辞都比较谨慎。    【合众国际社北京10月15日电】德斯坦总统今天开始一周的访问,他准备就中国指责法国对苏联搞“绥靖”的政策进行辩解,但是还要讨论对北京出售直升飞机、战斗机和小麦的问题。    中国人对他的推迟了很长时间的访问给与公开的、友好的欢迎,赵紫阳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台阶前为他举行了正式欢迎仪式。    然后,他们两人开始了第一轮实质性的会谈。    尽管中国人赞扬法国反对“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独断专行的做法”以及法国“对世界和平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人说,中国领导集团在私下曾说过对德斯坦刺耳的话。    中国报界最近曾指责法国在俄国入侵阿富汗之后继续奉行的缓和政策是“绥靖”政策,并告诫说,这样做可能会有助于苏联进一步进行军事冒险。

2. 法新社发表评论说:法总统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法新社巴黎10月14日电】题:吉斯卡尔·德斯坦试图在北京对“对华政策”重新作一说明    中国是遥远的。这对于今天要乘飞机对天朝进行7天访问的德斯坦总统来说是一个不利条件。在因法—中接近(戴高乐将军曾在1964年作出了这一创举)而出现过的幻想破灭之后,这实际上说明事情有了好转。    这一创举的目的是要使中国恢复大国的地位,而这一地位过去是由华盛顿人为地给了蒋介石的台湾。但中国人认为,法国没有遵循这一决定的逻辑。现任国家元首(他的这次访问是在7年任期期满时才进行的)先是缺乏信心,接着是持谨慎态度,而中国人则是在蓬皮杜1973年访问北京时就认为发现了这种信心。    按照共产党世界所特有的善恶二元论,中国新领导人责备法国既没有象大国那样,也没有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样行动。    假如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巴黎在出售北京所要求的防御性武器方面就不应犹豫不决。但法国政府考虑到了莫斯科的警告,放弃了这笔买卖,而它与中国的整个贸易前景似乎都是取决于这笔买卖的。    法方人士对中国的责备表示理解,但辩驳说,与一个其政治领导机构只是在不久以前才稳定下来、以及和一个其经济政策已被严重打乱的国家进行对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共和国总统的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彼此感到失望之后,现在到了现实地重新考虑关系的时候了。尤其是出售武器问题可能不再是发展双边经济关系的先决条件了。看来,中国人懂得,靠提供装备不足于弥补他们与苏联红军相比所处的军事上的绝对劣势。    目前,他们应该依靠其辽阔领土的纵深防务和美国力量最终提供的援助。    中国的武装力量最终将随着该国经济的发展而加强。    如果为了发展经济的目的而要求给予技术援助,回答也许不一定是否定的。一般地讲,中国还未同其他国家签订可能排除今后采用法国工艺的协定。这一点使人对未来抱有希望。

3. 龙布乐说我致美抗议照会表明中国感到愤怒

【合众国际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龙布乐)中国说它在台湾这个棘手的问题上对美国正在失去耐心,它于星期三(10月15日)就美国给台湾非官方代表以“外交特权”一事向华盛顿提出了正式抗议。    中国官方对美国处理同台湾关系的做法越来越剧烈的责骂又加剧了。中国的一位高级人士警告说,如果美国再向台湾出售武器,就会破坏这个地区的和平。    这位人士说,中国可能不得不使用非和平手段使得到了美国武器后而胆大起来的台湾同大陆统一起来。他没有详谈这些手段是什么。    中国外交部当天下午召见了美国大使伍德科克,章文晋副外长向这位美国大使递交了一份抗议照会。    这份照会是抗议美国政府支持美国和台湾两个非官方组织之间签订的协议的,根据这项协议,这两个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将享有特权和外交豁免权。    中国坚持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国不得享有“外交”地位。    这是1979年1月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第二次提出这种抗议,这次抗议中强调指出中国人重视这个问题。    这项抗议照会还措词明确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对卡特政府最近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些行动感到愤怒。    据可靠人士说,中国人的反应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对北京认为是侵犯它的主权和背离22个月以前实现正常化前双方所同意的原则和谅解的做法的一种深思熟虑的回答。他说,对中国人说来,台湾是个敏感问题,美国当局若不慎重处理,它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4. 美国务院为美给台外交特权辩解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10月15日电】美国今天说,它对美台协定的立场是与原来的协议一致的。    国务院发言人特拉特纳在提到中国抗议美国给予台湾“外交特权”时说,他没有得到正式抗议的通知,但是马斯基国务卿昨天会见了中国大使柴泽民,柴对美台协定表示不满。特拉特纳说,马斯基表明美国对美台协定的立场是例行公事,是与原来的协议一致的。美国和台湾根据原来的协议在对方首都建立了非官方的“办事处”。    他说,“我们认为这不应当是一件引起任何人严重关切的事。我认为这不是授与外交豁免权,这无论如何也不是可以被看作打乱我们与台湾和中国的实体达成的协议的那种豁免权或特权。”

5. 美报记者说约旦沙特在支持伊拉克上有默契

【美国《纽约时报》10月14日刊登特派记者格普特发自安曼的报道】题:据说侯赛因争取到沙特对伊拉克的某些支持    今天这里认为上周侯赛因国王的突然访问沙特阿拉伯对于伊拉克是有潜在的好处的,即使表面上他没有能说服哈立德国王公开表示在伊拉克对伊朗的战争中要给予伊拉克人以军事援助。    据某些外交人士和约旦官员说,他从沙特阿拉伯方面取得了默契,即:如果约旦亚喀巴港负担过重,那末他们吉达港的设施就可以用来处理更多的去伊拉克的货物。    因为战争,伊拉克的巴士拉港被关闭了,伊拉克方面一直依靠亚喀巴港进口必需的消费物资以及那里的某些码头工人所谓的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军事供应品。    据说侯赛因国王曾向哈立德国王说明了他支持伊拉克的原因,那就是出于他对泛阿拉伯团结的热诚,他对伊朗在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斯兰革命的憎恨以及他认为约旦需要在中东有强大的军事联合。侯赛因敦促举行阿拉伯会谈据说这位约旦统治者还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特别保证:沙特方面将运用他们的影响保证原订于下月在安曼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如期召开。    一位约旦官员说,“取得这样的保证对国王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又说,20个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接受约旦的邀请。关于莫斯科之行的猜测这里猜测侯赛因国王计划已久的苏联之行的突然取消(本来是订于本周成行的)与该条约的签订有关。莫斯科和这里的王宫发出的声明都只说访问的推迟是双方商定的。    一位西方外交人士暗示,推迟的主张来自苏联方面。这位外交官说,俄国人显然有意避免一场政治方面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是阿萨德总统访问之后产生的。

6. 黎报报道:约旦马主叙边界军队处于戒备状态

【黎巴嫩《使者报》十月十五日报道】题:约旦参战,令其驻叙利亚边界的军队处于戒备状态    可靠的外交人士说,「约旦于十天前站在伊拉克一方有效地参战。」    约旦的第三装甲师已从它在西约旦的据点进入了伊拉克。该师师长早些时候拒绝遵照约旦指挥部的命令,因为他认为穆斯林不应当互相攻打。    驻在叙利亚边界的约旦军队已经处于戒备状态,在伊拉克边界附近的沙漠的约旦空军基地已被交由伊拉克空军使用。    五十架伊拉克战斗机目前驻在约旦东部的阿兹拉空军基地。

7. 英报报道:《叙利亚支持伊拉克的反对派》

【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3日报道】题:叙利亚支持伊拉克的反对派    在伊拉克人同伊朗进行的战争的最初阶段伊拉克人所遭受的损失大概是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没有预计到的,可能为反对他的政权的人,特别是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大的穆斯林什叶派中的反对派提供了一个刺激力量。    叙利亚在为伊拉克反对派组织提供一个主要基地,伊拉克全国民主阵线的主要发起者,这个阵线是一个包括伊拉克共产党、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伊拉克复兴社会党的亲叙利亚派和以塔拉巴尼为首的库尔德人民爱国联盟的一个总组织。叙利亚人在向这个阵线提供武器和钱。    据说,在阿萨德总统9月8日在的黎波里同利比亚的卡扎菲举行会谈中,他曾建议叙利亚同利比亚应当集中资源支持反对巴格达复兴社会党政权的力量,这个反对力量在对他自己的政府“不断进行颠覆”。

第 2 版

1. 美哈佛大学教授沃格尔:谈在中国考察两月的印象

中国现代化政策在一些方面出现可喜现象,但没有达到取得某种成果的地步,在整个中国要实现引人注目的改善至少要花15年。中国有很多出色的人想为国家和民众鞠躬尽瘁,而美国和日本没有这样的人    【日本《信使周刊》10月3日采访记录】题:沃格尔教授占卜中国的自由化(原编者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兹拉·F·沃格尔作为美中交换的学者被邀请到中国广东省中山大学,他从6月1日起到8月20日止,为了研究现代中国而进行了实地考察。到日本后不久,就在本刊作了第一个考察报告。)    问:赵紫阳先生是在据说中国的“四个现代化”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作为新舵手上台执政的,你在广东省等地看到的现代化的进展情况如何?沃格尔:与其说是现代化,不如说是自由化。广东人中欢迎自由化的气氛格外强烈。都积极响应自由化政策。    我首先看到的现象是,农民的自由市场活跃起来了。    问:工厂的情况如何?沃格尔:值得注意的是,工人的工资中引进了提成制度。就是说,工人在工厂干的活越多、生产的产品越多,月薪也就越多。这种提成制度的引进似乎对刺激工人的劳动热情起了很大作用。    另一点是,作为现代化政策的一部分正在引进外资。但是中国尚未健全保护引进外资的法律,因此,来自海外的投资目前好象还都是小规模的。    问:总的来看,现代化政策的进展情况如何?沃格尔:在一些方面出现了可喜现象。但是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没有到达取得某种成果地步。在某个地区,八十年代也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可是作为整个中国社会,要实现引人注目的改善至少要花15年的时间。    问:华国锋主席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现代化政策的贯彻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症结问题是什么?沃格尔:举个例子说,在广东省等地,随着自由化政策的深入,也发生了贫富之差扩大的问题。就是说,在珠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可以很容易地出售自留地的产品;工人也因实行提成制度等而提高了工资,增加了收入。与此相反,山区等地的居民由于既不能生产经济作物,又不能利用自由市场,所以,收入几乎没有增加。象这样城市近郊与山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是不可忽视的。    问:具体地说,差距有多大?沃格尔:农业产值全国平均每人每年为100元。而受惠于珠江三角洲自由市场的农民,搞得好的话,一年收入可达500到1,000元。而一部分山区和海南岛的农民一年收入只有20到30元。农民因为还有自给自足的部分,难以准确计算,但差距的幅度大体上是在几十元到1,000元之间。    问:中国在实行现代化政策中,是否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作为重要支柱?沃格尔:实际上,这正是最大的症结所在。我参观了好几个重工业工厂。即便在那里,手工业式的生产方法仍然在发挥威力。例如,工人用铁锤把铁轧长,用钻一个一个地打孔,看不到自动化和装配流水线等设备。考虑到10亿人口,自动化没有什么意义。    作为与这种生产方法有关的问题,可以指出的一点是,领导生产的干部没有“效率”、“成本”等概念。我认为,效率和能率等概念,只有在工业化社会中才能产生,也可以说,中国的计划和生产部门的干部们,还未达到考虑这个问题的水平。    现在,中国被迫重新研究长期经济计划的理由之一也在于此。    问:那么,你认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极为困难吗?沃格尔:不得不说,要在八十年代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存在能够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接近并实现这个巨大目标。只是,我感到,为此中国的普通国民有必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观念。我以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缺少的是要知道该“怎么办”。不做这种努力而只是着眼于现在的不足,那么,如今中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倾向,可能不久就会扩大到精神方面,妨碍人们对现代化的热情。    问:但是,由于中国拥有10亿人口,转变思想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啊。沃格尔:但中国有很多出色的人。例如,走出校门到农村,与贫穷的群众一起茹苦含辛,还想为国家和民众鞠躬尽瘁的人就是。这样的人在美国和日本是没有的。我对他们非常敬佩。这些卓越的中国人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说来,似乎将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问:你是否认为,二十一世纪存在着“中国第一”的可能性?沃格尔:我想二十一世纪初叶不大可能。中国蕴藏的大量石油,可能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但日本和美国那样的工业化社会不是用二、三十年就可以建成的。把广州、上海、东北三省等沿海地区建成现代工业社会是完全可能的,但从整个中国来看,却存在着上面谈到的大量难题。并且,既或整个中国实现了现代化,究竟谁能买得起10亿人生产的那么多的产品呢?我想,这正是中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    问:这对于依靠出口生存的日本来说也是个大问题。沃格尔:可能是这样,如果日本想同中国对抗的话。    就是说,这是个如何同中国交往的问题。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将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原动力的中心地位,因此,日本也要采取适应这种情况的态势。

2. 法新社评中国决定设立职工代表大会

【法新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弗朗西斯    ·德隆)中国领导人目前正在根据受南斯拉夫工人自治样板的启发而确定一种方案:成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以弥补工会的作用。    观察家认为,这一做法是为当局希望在整个国家机器中确立有限的民主奠定基础而作的努力。    把全体职工重新组织起来的这种代表大会,对“重要的”决定有一定的发言权。例如,它们可以建议当局解雇它们认为不称职的经理和把一些领导干部选进“合适的工作岗位”。    观察家们说,这种代表大会大概还将起到提出职业上的要求或者个人要求的讲坛的作用,因为这些要求也许未必适合于通过制度化的工会渠道来反映。    这些措施是中国当局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的一部分。

3. 苏着手开发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

【苏联《消息报》7月23日文章】题:海底的宝藏副题:天然气工业部着手开发我国大陆架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燃料——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消费的这种增长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不仅依靠扩大普通的(油、气)田,而且还依靠进行海洋开采来满足。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架。因此大陆架的开发正在成为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这项工作需要制造专门的海洋钻井技术设备,建立生产基地和新工艺。    开发海洋矿产地的投资高于在陆地上进行这项工作的投资。但是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的高产量却能保障它们很高的利润率。    天然气工业部和许多协作部门共同已着手实施开发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工作的综合计划。在很紧迫的期限内要制造出专门的技术设备——浮动钻井装置,起重要装船,起重量达2,000吨的浮吊,地球物理勘探船,用于钻井和管理油井和气井的固定平台。    几台自动升降的“里海”型钻机已经成功地在大海上使用。新的钻机正在制造。为了在200米深度的海洋掘进6,500米深的勘探井要制造带有灵活定位系统的船,这种船能够不用锚而很准确地在钻探地点停稳。所有的井口设备将分布在海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水域以防污染。    根据初步预测,我国大陆架大约70%的面积未来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苏联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实际开采暂时集中在里海和亚速海。但是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其他海域的碳氢化合物原料的储藏也将投入开发。库页岛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导致远东燃料动力基地的继续发展。    为了从海洋深处得到这些宝藏,近年将要制定设计方案并制造能够承受冰面压力和保障油井和气井安全钻进和可靠使用的平台。

4. 西德报纸文章:《莫斯科怎样在经济上控制它的卫星国》

【西德《世界报》9月13日文章】题:莫斯科是怎样在经济上控制它的卫星国眉题:如果来自苏联的石油供应中断的话,波兰所有的轮子便会停止转动    波兰在经济上也是依赖于苏联的。而且其依赖的程度大大超出用无情的数字所表明的那样。因为莫斯科根据它强权政治的地位在过去的35年里在东方集团内强制实行一种经济,这种经济恰好是首先不是以卫星国的国家需要为方向的。    因此,苏联的石油武器要比苏联提供的商品在整个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厉害得多。根据汉堡世界经济文献研究所的胡贝特·加布里施的说法,波兰今年将从苏联得到1,590万吨石油,这大约占所有石油进口量的87.3%。1978年则从苏联进口了1,350万吨石油或占石油进口量的80.1%。华沙现在想从伊拉克和利比亚购买230万吨。    波兰人也还是愿从苏联得到这一部分石油的。因为那里向东方集团国家提供的油要比国际市场的价格来得便宜。    然而,如今卫星国为苏联石油付出的钱要比1971年多四倍。如果苏联人现在还要在财政上援助波兰的话,那他们只是把自己通过石油赚到的钱再回送给波兰人罢了,德国东方研究者中一位挖苦者这样说。至少是:波兰现在必须更加大量地出口,以便能够进口同样多数量的石油。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海因里希·马霍夫斯基开列了一个帐单如下:1972年波兰还能够用出口一吨硬煤赚到的钱来购买一吨石油,而现在用这笔钱只能够买440公斤的石油。苏联得到一大笔剩余价值。    几年前,波兰还能用苏联的石油来满足自己整个的石油需要。在将来,这也是不可能再作到的了。如果苏联的石油供应中断的话,那波兰所有的轮子便会停止转动,因为这个国家不拥有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增加满足自己需要的外汇。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这种影响与苏联人对其卫星国的影响相比较就微不足道了。    而且这从一开始就这样安排的。    这种依赖性也是制度化了的,就是说在1949年通过成立“经互会”而变得制度化的。    大多数东欧研究人员认为,随着1971年长期综合规划的实行(有效期至1990年)在共产党阵营中开始了真正的一体化。它将创建一个经济上的大区。虽然这一打算迄今为止没有被放弃,但是,去年经互会委员会会议的联合公报中却再也没有提到这个规划。早在一年之前已通过了五项“合作的长期目标规划”——就是说有关原料和燃料,农业和食品业,机器制造,工业消费品以及运输业的规划。根据科隆东方科学和国际研究联邦研究所专家们的看法,这一规划可能导致在东方集团内产生深刻的变化。    据说人们尽可能地把一切可使用的人力以及财力都集中到这个目标规划上。然而,从另一个原因来说这种作法对莫斯科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通过把资金集中到这些方面来就能够减少卫星国家同西方作交易的可能性。这种作法也合苏联的意的。因为在七十年代前半期,当东西方贸易急剧增加时,它曾公开地抱怨,这种同西方贸易剧增的情况损害一体化,也就损害东方集团内的团结。    基本的榜样一直是同一个,类似于德国公司和苏联之间所作的天然气换管道的交易:波兰人向苏联提供劳动力、知识和设备并为此得到苏联的产品。加布里施认为,“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苏联正在实现它对部分用硬通货来支付从共同的项目中提供给经互会国家的原料的兴趣。波兰无法回避参加这些工程项目,它之所以无法回避,就是因为它缺少硬通货币在其它的国家中购买一些产品。    但是,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一整个合作条约和专业化条约的网笼罩着东方集团。这将利用大量生产的优点和推动分工,这种分工在西方由于竞争的优点是通过市场进行的。所以,在经互会内波兰专门负责生产轮船、火车车皮,建筑机械,筑路机,纺织机和机床,电气和电子工业中精选的产品以及成套的硫酸工厂,制糖厂以及造纸厂。波兰向整个东方集团提供这些产品。在和其他国家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制造用于生产汽车的元件和部件,用于数据处理的部分外围设备以及在最近几年也制造用于核电站建筑的部分设备。尽管东方集团实行专业化,波兰仍还要依赖同西方的贸易。因为只有在那里,波兰才能买到减少能源的消费或使工业达到现代的水平所必需的技术。波兰必须走这条道路,就是因为苏联的油源不再那么丰富了。但是,这个国家因此并不能摆脱苏联的控制,这种控制现在已太大了。

第 3 版

1. 《间谍与秘密──二次大战内幕》一书中的篇章:《珍珠港之役内幕》

【美《读者文摘》(中文版)汇编出版的《间谍与秘密——二次大战内幕》一书中的篇章】题:珍珠港之役内幕(作者:埃德温·马勒)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采取了一套老谋深算的计划,已尽人皆知。但除海军部外,很少人知道这项计划并不是在东京想出来的。它实际上是由美国海军计划委员会在华盛顿拟订的。    故事要回溯到1932年1月,美国一支拥有200艘军舰的舰队在加州海域集合,准备进行演习,以测验珍珠港的防御力量。这次海军实力集结规模之大,前所未见。舰队一部分将“进攻”,另一部分则联同陆军卫戍部队防守。    攻击舰队的战略别开生面,把一向威风凛凛的主力舰和巡洋舰留在后面,而用两艘航空母舰——“沙拉吐格”号和“列辛顿”号——与四艘护航驱逐舰急速驶过东太平洋。海军上将雅奈尔坐镇的不是主力舰,而是在“沙拉吐格”号上亲自指挥一队新“特遣舰队”。雅奈尔上将是一位热心航空的军官,曾与他的航空中队一起飞行多次,这在当时的海军里是不寻常的。现在他要采用新的航空母舰攻击战略,来对付他从空中早已惯见的目标。    珍珠港的防御计划,主要是应付海军攻击。防守力量包括负责保卫通往各岛航线的舰队,港内的一队潜水艇,岸上的一整师部队,和集中在沿岸的重型大炮,这些大炮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系统迅速调动。此外还有防御空袭措施,设了许多高射炮台,备有1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    雅奈尔上将希望天色阴暗,使防守的舰队难以发现他的踪迹。果然在距离欧湖岛还有24小时航程时,天空阴霾密布。在汪洋中,两艘航空母舰和四艘驱逐舰目标很小——尤其是防守部队以为来侵犯的一定是大规模的舰队。结果没有人看见它们。    到了2月6日星期六黄昏,他们已驶近欧湖岛。如以高速前进,黎明时就可以到达。雅奈尔心想,防守部队在星期日大清早也许会比平常松懈。    黑夜降临,作战部队不亮灯,也不用无线电通信,在乌云蔽空,狂风暴雨中全速前进。这种天气要避过敌方耳目是最好不过了,但飞机能否起飞呢?驱逐舰起伏不定,栏杆碰到水面,甚至巨型航空母舰也摇晃得很厉害。    雅奈尔等到黎明前约半小时,距离欧湖岛60英里的时候,才出动他的机群。天色还是漆黑一片,在浪涛汹涌海面颠簸前进的航空母舰上,152架飞机居然起飞了。    这次空袭珍珠港,是从东北方面进袭,与9年后日本第二次猛袭如出一辙。冬季大部分时间,风从东北不断地吹向2,800英尺高的古娄山脉,带来大量雨云。    这种情形最宜空袭。因为飞机可以在云端一直隐蔽到临近,然后突然冒出晴朗的珍珠港上空,守卫方面根本来不及起飞拦截。    1932年2月7日星期日所发生的情形正是如此。从“沙拉吐格”号和“列辛顿”号起飞的轰炸机、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冒出云层时,发觉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就瘫在下面,毫无还击之力。每一小组都有指定的工作,战斗机演习用机关枪扫射,“摧毁”了地面上的飞机。空袭时,没有一架防守飞机能及时起飞。其他小组亦同时向军事设备演习投弹,或是炸沉港内所有船只。    攻击者完全取得制空权。如果整支舰队是停泊在港内,又如果雅奈尔上将率领下的飞行员携带的是真炸弹,他们的确能将港内每一船只炸沉或摧毁。    海军部的指挥官员就这次演习,对损坏作了严格检讨,后来各地海军也纷纷谈论这件事。很多战略学家都非常明白,从此之后,原有的一切海军作战计划会有改变。    当然,有些人认为这件事无足轻重,他们说空袭能够得手,主要是靠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战略。一如预料,守军在那星期日早晨,果然比平常松懈。但就算他们当时保持高度警觉,似乎也不容易应付空袭。    一些高级官员要求修改海军基本组织。他们提出一个全新的观念,认为海军以战舰为主、空中力量为辅的组织方法是不对的;海军应以空中力量为主,战舰及其他船只为辅。    可惜他们的见解不受重视。    那就是说,在华盛顿没人考虑。对于这次演习,举行严格检讨的并不止珍珠港一地。美国海军部现在知道,东京后来很快也举行了一项严格检讨。    美国飞机飞临珍珠港进行假想攻击时,欧湖岛上精明的日本间谍组织已预先编好理由,在各有利地点安排观察员,海港周围秾密矮林中也隐藏着观看者。在海边还有“垂钓”的小舢舨。后来在檀香山各地,只要有海军人员聚集,就有人偷听。    这次收集的情报,在东京审慎研究后,就成为一系列秘密演习的根据。我们现在知道,当时的日本海军专家也与美国一些海军司令见解相同,他们作出结论,认为空中力量是现代海军的主力。一支舰队建立攻击力量时,应着重空中武器,而不是着重船只。可惜美国战舰将官不肯从演习中汲取教训,而日本人却学乖了,并且根据这些知识彻底改组了海军。    日本人又知道,原来他们已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一个可资运用的妙计,能瘫痪美国舰队的主力。于是他们在1941年12月7日便实行了这项计划。    12月8日,一些在1932年曾从“沙拉吐格”号和“列辛顿”号驾机起飞的美国飞行员,怀着沉痛的心情,读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详情。    不错,这一步,那一步,完全跟我们9年前演习时,一模一样。    日本在12月7日的入侵,有若干方面是比演习时困难的。    照理珍珠港的防卫力量已较坚强,侦察临近飞机的仪器亦大有改良。但是由于美国部队不够警惕,日本飞机在古娄山脉上空破云而出时,他们事先完全不知道。    有若干条件对日本人有利。飞机在机场上聚集成群,很容易一网打尽。    此外,几乎所有太平洋舰队的战舰都停泊在港内。    珍珠港的悲剧粉碎了原定的计划。因为在12月7日那天,珍珠港内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也没有。其后基于需要,航空母舰的作战部队不得不成为美国海军主力。

2. 美刊介绍美国著名的滑稽演员:《「快乐的首相」──彼得·塞勒斯》

【美国《时代》周刊8月4日一期文章】题:“快乐的首相”    ——彼得·塞勒斯(1925—1980)作者:斯蒂芬·坎费尔)    从舞台的一侧,走上来一位杂耍滑稽演员,怀里抱着一个生下来才3个星期的婴儿,对观众说:“我怀里抱的,也许是未来快乐的首相。”    这个名叫彼得·塞勒斯的婴孩在此后的54年里努力争当首相,但到上星期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逝世时,仍然没有争到一官半职,不过,他却争得了比皇家还要快乐得多的权利。在整整40年的艺术生涯里,塞勒斯在《斯特兰奇洛夫博士》中扮演过德国科学家、皇家空军军官和美国总统这三个角色,在《杰克,我没事》中扮演过伦敦东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女财主》中扮演过印度医生,在《黑夜里的枪声》中扮演过法国侦探,在《鼠叫》中扮演过贵妇人和她的朋友们。他扮演过各种各样的名人,英国大间谍邦德和女王维多利亚他都扮演过。每逢文学作品中一些诙谐的东西似乎用电影艺术没法表达出来时,他可以轻松自如地扮演这类角色。这位伟大的艺术表演家有独特的表演技巧,因而收到了特殊的效果。虽然塞勒斯在不演戏的时候不爱好音乐,他却可以成为歌剧明星,如果角色需要的话。塞勒斯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中,善于模仿他所碰到的某些人的癖性。他说:“我首先在声音上下功夫,这也许是由于我当过播音员的缘故。然后我才确定我要演的人物应该怎样地行动。做到这两点之后,会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我身上就具备了我要演的人物的一切特点。我从镜子里观察自己要表演的形象,琢磨这个角色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让他也瞧着我。这时,我就觉得影片中的人物已占据了我的全身,好象我是某种媒介。这听起来有点儿玄吧。”    塞勒斯是一位既有天赋又很矛盾的人。虽然他是祖传第三代的演员(他的祖父、父母都曾是杂耍剧院里的滑稽演员),可他却愿意把自己的祖辈追溯到迪斯雷利首相乃至十八世纪英国的拳击冠军门多萨。少年的塞勒斯做梦也想当记者,梦想“塞勒斯专门报道西班牙内战。”但到青年时,他显示出了喜剧演员的才能。在皇家空军里,他模仿过各级军官和新兵,使他们大为开心。当他申请在英国广播公司找个工作时,为了更有把握,他通过电话模仿两位电台明星的声音推荐他。    塞勒斯模仿方面的天赋,使他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不过到了1959年,别的演员开始模仿他的行动了。他在八部影片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之后,在《杰克,我没事》这部影片里成了明星。突然间,电影界出现了许多除了塞勒斯之外谁也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的角色,——于是他全都揽下来了。到六十年代中期,好莱坞有一句标准的口头禅:“如果没有塞勒斯,人们谈论的影片永远拍不出来。”塞勒斯不演出时,也是一个狂人:他更换住宅几乎同更换衣服一样勤,6年中他还先后更换了70多辆汽车。这很符合他这个演员的特点:他总是自己开车,他开车的技术高超。尽管塞勒斯为一些电影公司拍片常常使交通堵塞,但他总能毫无损伤地钻出来。不过,在私生活方面,他从来没有学会“刹车”。他结了四次婚,但前三次都不理想。他38岁时,心脏病首次发作,但他不肯压缩自己的演出计划,仍然是过量地工作。正是这种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使塞勒斯赢得了声誉。他在52部故事片中巧妙地扮演了各种人物和情节,演得十分传神。他精湛的表演技巧曾使他一度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自己个性的人。”他说错了。在塞勒斯的每次表演中,总有一些始终如一的因素:表演十分细腻、敏捷、风趣。单凭善于模仿不能使他成为当代第一流的滑稽剧演员。观众花钱买票,不是来看面具的,他们是来看这位演员的。

3. 计算机控制作物生长

计算机能够控制机床和火箭早已不足为奇了。然而用它控制植物的生长倒是新鲜事。    日本日立机器制造公司的工程师并没有把微型计算机的感应元件接到植物上,而是使其与植物周围的空气接触。自动机不断测量植物所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汽,并且指挥执行机构。结果,所有这些物质的成分保持在最适宜的水平上,为光合作用创造了最佳条件。这样,有一种莴苣往常需一个月才能成熟,而现在成熟期竟缩短了。日本人认为,这是向实现温室完全自动化迈出了第一步。(选自苏《知识就是力量》)

第 4 版

1. 美报评昂纳克最近关于波兰局势的讲话

【美国《纽约时报》10月15日专稿】题:东德宣称波兰必须仍然是共产党国家    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告诫说,苏联集团可能采取行动,来阻止对波兰共产党政权的任何威胁。    昂纳克在一次讲话中说,“有一件事是清楚的:波兰现在是而且今后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可分割地属于社会主义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把历史开倒车。”今天东德的报纸刊登了昂纳克的这次讲话。    昨天他在电视讲话中说了这番话,他还说,“我们将与我们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朋友们一起看看事态如何发展。”报纸今天发表的讲话删去了这句警告的话。昂纳克显然是苏联集团国家第一个扬言要对波兰进行干涉的领导人。    在此之前,他在格拉对党的积极分子发表讲话时曾说,波兰的“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的势力”谋求“消灭社会主义,不让社会主义成为更加富有人情味的制度”。他指责说,西方,特别是西德人打赌,波兰的罢工工人肯定会获胜。    昂纳克的讲话使人毫不怀疑,东德冻结与西德的关系是苏联施加影响的结果,两国关系的冻结是昨日东德实行严格的货币规定引起的。    他说,他与“华沙条约联盟的其他成员国”一起对西德采取了协调一致的态度。西方外交家们说,对波兰局势感到担心的苏联,显然决定取缔东德与西德的特殊关系。

2. 法报文章:《在东德发出警告之后,波兰深感不安》

【法国《费加罗报》10月15日刊登该报驻华沙记者马尔凯里特文章】题:在东德发出警告之后,波兰深感不安    昂纳克的讲话从昨天起成了波兰首都各种谈话的中心,华沙各报援引了他的讲话,但未加任何评论。毫无疑问,说他的讲话起了泼冷水的作用这就说得太轻了。    昂纳克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能对人民波兰的命运漠不关心”,他的讲话特别激起了一种强烈的不安之感。    因为,这次讲话无可争辩地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代表在波兰局势问题上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最露骨、最可怕的干涉。这是华约成员国的一位领导人第一次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它使人遗憾地想起了1968年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人们曾经听到过的那些话。因此,人们是以何等严肃的态度来理解此间所听到的讲话的。    在华沙早已流行着一些令人惊慌的谣传,这在工作场所和汽车上都可以听到。毫无疑问,今天必须极为审慎地看待这些谣传,应该更多地把它看成是一种突然变得严重了的气氛的反映,而不是更多地看成是可靠的新闻。比如,有人报道说,假如对波兰进行军事干涉的话,这种干涉可能要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来进行,而苏联不会参与。从这些谣传来看,有些人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这种谣传与这种担心可能完全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目前,对波兰的最突出最严厉的批评正是出现在这两个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波兰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在多次谈话中对你们说,他们特别担心的是11月5日至1月20日这一阶段,即在美国总统选举和开始任职这一阶段,这是西方政治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真空的时期。    今天看来,所有这一切结论可能过于夸张和下得为时过早,但却很好地证明波兰危机显然远未得到解决。因此,此间人士对波兰主教团在其全体会议结束之后应要采取的立场极为重视。

3. 泰外长西提将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尼

【南通社曼谷10月12日电】泰国外交部长西提    ·沙卫西拉昨天晚上从纽约到达这里时,表示他愿意继续同越南外长阮基石就柬埔寨问题进行对话,条件是越南要提出使人们能够本着联合国宪章找到解决办法的建议。    经过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调解,泰越两国外长本月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晤。但是他们举行的几小时对话没有产生任何结果。    泰国外长拒绝了越南的建议,说它的建议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他说,越南的建议要求泰国政府接受越南对柬埔寨的占领是个事实。    泰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都认为柬埔寨问题只有在越南军队全部撤出和尊重柬埔寨人民的自决权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    【法新社曼谷10月12日电】泰国外交部长西提    ·沙卫西拉在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将在10月20日—21日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显然是要向它们通报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10月26日开始对中国的访问情况。

4. 英报报道:《台风将使越南经济出现不稳定》

【英国《泰晤士报》10月11日报道】(瓦茨发自新加坡)题:台风将使越南的经济出现不稳定    越南今年的台风所造成的破坏,可能证明同1978年的暴风雨所造成的破坏一样是灾难性的,越南还一直没有从1978年造成的破坏中完全恢复过来。    越南今年曾两次遭到台风的袭击。最近一次台风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这次台风是在9月月中袭击越南中部各省的。    这两次台风对河内为恢复经济而作的努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所作的努力是个新的挫折。要求到今年年底为止做到粮食自给的,雄心勃勃的发展农业的五年计划已经被放弃了。    最近这次台风造成164人死亡,24小时内就在越南中部各省下了8至12英寸的雨水,据估计毁掉了231,000公顷新种的稻子,而这些稻子正好处在关键性的扬花期。原来种植这些稻子是为了取代被早些时候的一场台风毁掉的庄稼的。台风每小时80英里的风速还毁掉了10多万座建筑物。    这两次台风使50万人无家可归,使另外350万人需要立即得到救援。世界粮食计划将发放贮存在这个国家准备应付这种紧急局面的11,500吨小麦,但是越南人在遭到这次台风的袭击后很可能还需要大量的粮食。据估计直接损失了25万吨稻子。越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是粮食不足。    越南甚至在正常的年景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集团国家提供的粮食援助,今年就更加需要了,因为在中部6省的1300万居民中有825万人受了台风的影响。在正常年景,大米大约缺150万吨。1977年的稻米产量是1,300万吨,现在已经下降到了大约1,100万吨。    国际援助也减少了,但是预料苏联今年将提供100万吨小麦和玉米——这是苏联在过去两年提供的数量。人们仍将挨饿。    除了自然灾害外,越南肥沃的稻田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主要是由于官僚机构的工作无效和缺乏人力——10个年轻人中就有7个都到军队去了。    越南在柬埔寨和老挝就驻了大约25万人,在越中边境上又派驻了50万人。还需要一大批工人来重建工业、恢复农业和修复台风所造成的破坏。    目前在菲律宾以东正在出现暴风雨,但是离得很远,在到达南中国海之前很可能自行消失。    这对越南来说几乎并不感到宽慰,因为播种稻子的季节已经过去,已经不可能再弥补所遭受的损失了。

5. 穆加贝说津已邀苏在索尔兹伯里设使馆

【美联社索尔兹伯里十月十四日电】穆加贝总理今天透露,他的有半年历史的政府已经邀请苏联在索尔兹伯里开设大使馆。    但是穆加贝又说:「应该由苏联派人到这里来讨论最后事宜。」他是在结束了对北朝鲜的四天正式访问回到这里之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这位总理否认了如下说法:他的政府拒绝给予俄国人以外交上的便利,从而冷落了他们。穆加贝的游击队在反对白人统治的七年战争中从未得到苏联的支持。    外交人士说,虽然自四月份脱离英国而独立以来至少已有三十二个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外交机构,但是苏联却没有进行联系。    中国是第一批设立使馆的国家之一。它给穆加贝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提供了战争中所需要的大部分武器、补给品和训练。

6. 南非黑人家园西斯凯将申请「独立」

【德新社约翰内斯堡九月三十日电】据这里收到的报道说,西斯凯半自治区的首领伦诺克斯·塞贝今天宣布这个地区不久将向南非申请独立。    如果南非同意塞贝在西斯凯首都——威廉斯王城公开提出的要求的话,这个地区将成为已准许独立的第四个黑人的家园——但是其它任何国家将不可能承认这种地位。    南非在一九七六年同意了特兰斯凯独立、一九七七年同意博普塔茨瓦纳和去年同意文达独立以后,它是承认这三个「国家」新地位的唯一的国家。    南非的行动每次都引起了联合国的谴责。    外国的批评家指出,以前独立的家园继续完全依靠南非的经济。

7. 法新社记者访问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见闻

【法新社阿斯南10月13日电】(特派记者让·安德烈·巴基)题:阿斯南气氛紧张    10月10日发生地震之后,灾区人民先是被惊呆了,后来,他们的怒火和恐惧不断上升。    首先,恐惧是由今天上午发生的两次剧烈地震造成的。市内公园里支起了帐篷,供灾民使用。地面一开始摇动,他们就离开帐篷跑到街上,四下散开。    抢险人员也非常害怕,因为两次地震剧烈摇动了已经失去平衡的建筑物。抢险人员说:“假如我们想避免新的灾难,我们必须用支柱撑住摇摇欲坠的建筑物。这将延长清理废墟的时间,减少救出幸存者的希望,但这是必不可少的保险措施。”    这种恐惧的气氛加剧了阿斯南市及其周围地区日益明显的紧张局势。10月13日,人们看到灾民怒火上升的迹象。他们埋怨救灾工作一片混乱。    阿斯南市民抗议分配救灾食品和被褥的方式。身强力壮的人把这些物资一抢而光,老人和伤员什么也捞不到。他们大失所望,纷纷抱怨:“我们一无所有,夜里冻得发抖。我们觉得自己被人抛弃了。”    但是,阿斯南周围地区和附近山区村庄的村民们更加愤怒。这些偏僻的村庄尚未得到任何救灾物资,因为现在物资根本运不进去,但主要原因是所有救灾物资都被运往阿斯南。    于是村民们下山来到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经过的阿尔及尔—奥兰公路上,试图拦截卡车。他们威吓司机,抢劫车上的帐篷、被褥和食品。    为了对付这一紧张局势,在年队经过的公路沿线,军队和警察增加了兵力,加强了警戒。几名抢劫者被捕。    阿斯南救灾指挥部人士说:“他们将受到严厉惩罚。”    但总的来说,群众要求有秩序地、更加合理地分配救灾物资的呼声越来越大。到处有人说:“大家都应该享受这种援助。必须建立救灾物资分发中心,大家都应该公平地得到一份。”    救灾指挥部承认,在物质分配中有漏洞,一些人孤立无援。    指挥部人士解释说:“但是我们努力采取紧急措施,收拢灾民,或者在尽可能接近道路不通的村庄的地方设立临时救灾中心。我们向国际援助组织发出呼吁,以便迅速解决缺少帐篷的问题。”    在医疗方面,救灾指挥部采取了一些措施,派出活动医疗队到山区村庄给伤员进行初步包扎治疗,在送往医院之前,先把他们送回家。    阿斯南人现在没有时间考虑将来和重建家园的问题,因为他们忙于对付现在的情况。

8. 博塔访问台湾

【美联社约翰内斯堡十月十一日电】南非总理博塔今天动身前往中华民国进行国事访问。他的国家发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    这是博塔在两年前担任总理以来头一次到国外访问,并且在此以前,台湾行政院长孙运璇在今年三月份访问了南非。    在台北和比勒陀利亚发表的联合声明说,博塔从十月十三——十七日的五天访问将包括有关世界形势的商谈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可能要讨论的问题有,两国之间的直接航空联系、增加贸易和利用南非作为台湾同非洲其它部分之间的电讯联系。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可能讨论原子能供应和军事技术的问题。    自从中华民国在一九七一年被逐出联合国以来,台北和比勒陀利亚的关系一直保持亲热。在那时以前,中华民国由于南非白人少数政府的孤立地位一直不敢同它过分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