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8-31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合众社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

【合众国际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雷蒙德    ·威尔金森)中国的议会今天召开了它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它的主要任务是批准政府工作的接任者来接替中国两位最有权力的人物华国锋和邓小平,以开始一场新的“领导层的革命”。    出席为时两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三千多名代表还将通过一些法律和政策,使中国在八十年代期间牢牢地沿着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密切同西方的接触的道路前进。今年晚些时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作出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当代表们开始在巨大的人民大会堂开始工作时,最引人注目的“缺席者”是现代共产党中国的创建者已故的毛泽东。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之前,毛泽东的画像已从人大会堂的里里外外取走了。    【法新社北京8月30日电】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今天在这里开幕,在这次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将辞去他现在兼任的总理职务。    华辞去总理职务的确切时间还没有公布,但是,预计,他将在9月的头几天辞职。    【美联社北京8月30日电】中国的议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准备批准中国领导人和经济政策的重大改变。    三千四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集在这个有一万个座位的大会堂里,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年高德劭的叶剑英元帅致了开幕词。    这次人代大会将批准领导人的重大的但是早已预计到的更迭。    这次人大还将批准号召工商企业扩大自主权、增加奖励和增加利润的各项新的经济政策。这种新的经济方针是摆脱僵死的中央统一计划的一种举措。    在农业方面,中国也将采取比较灵活的作法。    【合众国际社北京8月30日电】中国的元老叶剑英元帅在大会上作开幕词时主张在高级作一次变动,他的话反映出了邓大力主张对领导班子作的许多变动。他说:“我们需要切实改变领导人员兼职过多、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并把那些经过实践考验、得到群众拥护的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他还说,“这次大会”将对议会和政府的“部分领导人员进行调整”。    他说,特别迫切的是制定新法律来巩固中国的有破绽的经济。    【路透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麦肯齐)中国议会在经过14个月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于今天开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叶剑英说,将提出一位新总理和其他一些政府高级领导人的人选。    今天在叶讲话后,副总理姚依林在会上讲了国家经济进展情况。在他后面讲话的是中国新任财政部长王丙乾,由他作预算报告。

2. 共同社记者说中国这次人代会从内容到形式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共同社北京8月29日电】正如华总理指出的“不是一般的例会,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那样,这次的人代会从内容到形式都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华总理将划时代地宣布,今后党对行政工作的领导仅限于“精神”方面。由此看来,在本次大会上应该确立一个与现代化路线相协调的、能发挥作用的中国政府领导阵容。不妨说,解放后三十年,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共产党的中央行政机构才开始起步走。

3. 共同社评论:《中国建立新领导体制》

【共同社东京8月27日电】题:中国建立新领导体制、与审判四人帮密切相关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在那以后开始的审判四人帮,乍一看似乎无关,实际上有很大联系,可以认为是“一个潮流”。    潮流的性质就是从“以党代政”的时代中大胆地摆脱出来。这个潮流的终点是第十二次党代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    自1976年10月发生政治变化以来,在法律上最后处理四人帮,是对造成了产生这一伙的土壤的时代的总结,对于想以十二大为转机而使党面貌一新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可以讲是必不可缺少的措施。    继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审判四人帮,对于顺利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赵紫阳新体制,无疑会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停止党对行政的直接干预以及改变为“精神领导”这种划时代的政策,可以说也是走向新时代的一大决断。    总而言之,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审判四人帮这一系列的事件,是中国重大的“结构变化”的开始。推动这种变化的是实现四化的宿愿。

4. 日本报纸分别发表评论评我人大的召开/《东京新闻》说这是一次确立现代化体制的划时代会议

【日本《东京新闻》8月30日社论】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意义    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是为确立现代化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不过,仍然有不明确的因素。期望为推进现代化而实现政治安定。    这次人代会可以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大会,是革命的第一代向第二代移交权力,而且“现实主义稳健派”同长达三十年的“左翼激进派”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并且确立了基础。在这一点上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新的领导机构如果通过这次大会进一步加强合理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色彩,实现新老更迭,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肯定将更加强有力地得到推进。不过,今后传统的官僚主义和特权化最值得警惕。还有,需要避免权力集中,并且需要对诸如同乡、亲戚等政治中的封建素质进行开刀。    这次大会对中国的现代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实情以及对经济管理问题的讨论是值得密切注意的。    【日本《每日新闻》8月30日社论】题:注视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这次大幅度的人事变动是要在有效地推进中国最重点的课题现代化的时候使领导阵容年轻化,并组成有实行力的精悍内阁,据认为,华主席辞去总理职务是根据党、政分离的原则进行的。    政治挂帅的文化革命,给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是事实。可以说,现代化路线就是建立在否定文革路线的基础上,重新评价文化革命和对文化革命的发动者是自然的。这是走向取消独断专行、个人迷信、特权思想这样一些封建制的动向。    即使被认为是伟大革命家的毛主席晚年也有许多错误,政府首脑的年轻化就是基于这种反省。    对于批判毛泽东和实行现代化的必要性,中国领导层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据说在其方法和必要性的程度上仍在进行讨论。    正象中国经济还需要调整期那样,现代化路线的前途仍然面临许多考验。

5. 冈孝报道:《局外人第一次窥视中国人代会》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28日刊登该报记者冈孝发自北京的报道】题:竹幕拉开——局外人第一次窥视中国人代会    中国正在谨慎地、逐步地成为较为开放的社会。它将允许外国外交官和外国记者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这自1960年以来还是第一次。    这同1975年所谓的“四人帮”还在台上时召开的那次人代会适成对照。据一位与会者说,那次人代会就象一次地下党会议。    那时,外国记者都被送到天津去作观光旅行。甚至还不许代表告诉自己的家属。只告诉代表要带些钱和粮票,在当时的气氛下,有些人担心自己怕是要遇到什么麻烦了。    今年,中国在召开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之前居然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会议的议程已经全部透露出来,以致人们估计不会再出现多少让人感到意外的重大情况。    表明中国在成为较开放社会的另一个迹象是,需要另找人选接替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8月26日已经接受了宋振明的辞呈。    官方的《人民日报》8月26日在头版上方醒目地报道了国务院就“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采取“严肃措施”的消息。    国务院采取这些措施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此间报纸,特别是对《工人日报》记者的不懈精神的赞赏。这些记者一直坚持设法弄清这一事件的真相,尽管石油工业部起初拼命企图掩盖这一事件,后来又企图把它归咎于“四人帮”时代遗留下来的作法。

6. 美报评中国领导人事调整的意义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8月27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帕克斯的评论】题:中国领导人的大改组开始了    中国昨天采取了它即将采取的一系列人事调整行动中的第一个行动,从而开始了对它最高领导所进行的大改组。在这一系列行动中,华国锋总理和中国近半数的副总理其中包括邓小平的政府职务将由别人接替。    中国的议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昨天在经济部门作出了四项重大的任命,任命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农业委员会的新主任。    同时中国官员证实,在今后两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的时候,对人事还将作出范围更广的变动。    这将加速从过激时代    ——它已随着毛泽东主席四年前的逝世而结束——过渡到另一个时代的步伐。    在提请全国人代大会讨论的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中,一个问题是制订中国今后两年的经济计划的问题。    中国已发现,由于每一项政策的变革都需要有许多其他政策改变相配合,要把它原来的斯大林主义式的经济改造成一种市场力量所起的作用和中央计划所起的作用几乎一样大的经济,事情比原先预计的要复杂得多。预计,昨天刚任命的官员们将提出延长调整期,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    今天,在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共产党正积极征求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一些小的“民主党派”对各种问题的意见。    人们对这次广泛的转变的整个印象是,这是一次经过慎重考虑的,进展也是顺利的。这一转变对于正在采取的政策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对升到高级职位的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自从上次中央委员会在六个月前开会以来,邓先生一直在集中精力把“接班的一代人”提升到高级职位上。    中国的观察家们说,在安排“接班”的问题上,邓先生的得到成功的可能性要比毛主席大得多。    毛主席去世时,这个国家处于文化革命的混乱的最后痛苦之中。

第 2 版

1. 法新社记者谈赵紫阳和中国新的经济政策

【法新社香港8月21日电】(记者:戴维·兰)中国主持事务的副总理赵紫阳——传说他在下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会上将成为中国新任总理——是个奇才,预计他在今后几年里能使中国的经济创造奇迹。    中国西南四川省的经济在文化革命期间遭到破坏,陷入病态,但赵紫阳却使它得到恢复。他所使用的魔杖是“经济刺激”。    他从四川省今天的情况中了解到自己明天对中国经济该怎么办。他改革中国经济的第一步很可能是设法打动民心,燃起人民的热情。    由于奉行“工资平均主义”的极左原则,在过去二十年里一直没有给人们增加工资,结果,许多中国人——农民、工人和干部——都心灰意懒了。    此外,在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束缚下,人们冷漠的内心里残存的最后一点积极性也遭到挫折。    更糟糕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完全是靠官僚的行政命令、而不是根据经济法则来治理的,使干部、工人和农民变成不动脑筋的、消极被动的机器人,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更谈不上有什么热情,因为计划、定额、利润和亏损都是国家的事情,与他们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所遭受的所有这些创伤,再加上红卫兵和派性暴力行动所造成的破坏,把四川省弄得一团糟。当赵紫阳于1975年接任四川省最高领导职务时,这个省的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但是在3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赵紫阳所采取的刺激生产热情的措施使四川省渡过了困难,它的工业产量一下子增加了81%,并且再次做到有余粮。无怪乎四川省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吃粮,找紫阳。”    赵紫阳所采取的做法是: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通过注入一些自由经济成分的办法使计划经济具有活力,并用权力下放办法缓和集中和设法不走两个极端。    他的权力下放政策    ——在经济领域给予有限的自主或自行管理权——足以打开闸门,使公社、县镇和城市的农业、工业及商业中人们的生产热情高涨。    在农业方面,他允许扩大自留地、增加作物的品种、多开辟自由市场、办副业和在应该生产什么方面给农民更多发言权以及把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化小,以便按自己的意愿完成生产定额。    在工业方面,他给企业以自行管理权,自己决定生产、销售、把多余利润用作红利、奖金或再充作资金和购买物资设备等问题。还给企业以雇用和解雇的权力。    在市场、公社、县镇和城市的经济活动中,允许有同样的自由经营精神,以便把整个经济搞活。用赵紫阳自己的话说,他是尽力“解放思想,并按经济规律用经济杠杆推动经济发展……不搞很多行政命令……以便使人民的生产热情充分发挥出来。”    为了调动每一个人的生产热情,他提倡用“按劳分配”的原则来分配收入,而不是搞原先使人泄气的那种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都拿一样工资的“平均主义”。    但是,这还远远不是放任或搞自由经营,因为赵紫阳一直坚持,他决不放弃的一项社会主义原则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保证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    他认为,经济的重要产品和重要部门必须仍受计划经济领导,甚至对于农业、工业和商业方面的“放宽活动”,国家仍将通过税收、信贷、价格和利润等进行全面监督和间接控制。    如果赵紫阳任总理,他会做些什么,人们可以从他在去年10月至11月在四川党书记会议上所说的话来推断:“应当破除束缚生产力的一切经济条条框框……必须改变中国的经济管理结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 合众国际社报道说:中国在对待外国记者方面有很大进步

【合众国际社香港8月18日电】基茨和霍尔斯坦合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全文如下(本刊作了删节):    中国在经历了文化革命的动乱以及同美国建立了正常关系之后,已大大放宽了外国人进入该国的限制。    驻中国的外国记者一度曾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现在外国记者的人数已有好几十人。中国官员说,他们将来可以让甚至更多的外国记者到中国去,但是现在来的人数还要受到限制,因为旅馆和公寓都长期不够用,这是北京生活中的现实情况。    中国人还在全国开放了包括西藏在内的许多地方供游览观光,这些地区在过去对外国人是不开放的。    除了处理外国记者事务的外交部新闻司之外,北京市最近还设立了一个新闻联络处,它的工作是处理外国记者提出的各种要求。    官方发言人说,他们目前正在准备在政府各部设置直接同外国新闻记者打交道的发言人,尽管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一些时日。    外国记者向中国外交部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都得到非常迅速非常有礼貌的处理,虽然这些回答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虽说中国在最近两年里在处理外国记者的事务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要对中国进行什么全面的新闻报道仍存在着重大的障碍。外国记者进入中国仍需要签证,因而中国人仍继续运用这一武器。    此外,外国记者还必须经批准才能到中国国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去。虽然目前在不断开放一些新的地方,但是中国人仍不允许外国记者闯到一些敏感的地区去。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标准的做法是组织外国记者到西藏这样一些地区去“集体参观”。    中国人声称外国记者可以随便会见任何人,同他交谈,但是,这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外国记者住在守卫严密的使馆区或仅供外国人居住的饭店,这种情况也使外国记者不敢同一般中国人进行正常接触。    但是,在北京以外地区发稿的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例如,现在一些国际通讯社已经有了自己的电传线路。向美国或欧洲打电话,只消几分钟就能接通。

3. 西德通用电气公司正同我就建造电视机厂和试制中文打字机问题门进行谈判

【德新社法兰克福8月20日电】据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这里的董事会谈,通用电气公司对有机会增加同中国的交易感到乐观。    这家公司在回答问题时说,它正在同中国就建造一家电视机工厂和试制一种中文打字机的问题进行谈判。    明年1月份,这家公司将在北京举办一个大型展览,同时还要举行一次讨论会,向中国专家介绍该公司的各种产品。

4. 瑞典报纸谈罗马尼亚经济情况

【瑞典《每日新闻》七月二十九日刊登的发自布加勒斯特的报道】题:带有不利的一面的经济增长副题:罗马尼亚正在从一个非常贫穷的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    罗马尼亚的经济是世界上增长得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每年的增长速度大约为10%。该国将其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用来进行投资,这也是罗马尼亚所做出的一次空前的尝试。    在社会主义的名义下和在严厉的纪律的约束下,这个以前很贫穷的国家正试图奋斗5年,以改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但是,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罗马尼亚的日常生活是沉闷的。人们的生活很糟,一些生活必需品非常不足,政治和社会纪律也是冷酷无情的。在布加勒斯特很难见到人们开怀大笑,并且缺少一种生动和欢乐的气氛。    前景看来并不很光明,虽然5年计划的执行情况是令人乐观的。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也在沉重地打击着罗马尼亚的经济。“能源危机”的阴影将在八十年代一直笼罩着这个国家。    人们在罗马尼亚很容易见到罗马尼亚人是怎样为该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代价的:即私人消费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商店里的日用品的质量低劣。人们得排队才能买到新鲜水果和肉类。人们住得非常拥挤,而且条件也很差。近几年来,罗马尼亚在城市郊区迅速地兴建起了大片的住宅区,但是那里的服务和市政设施却是不齐全的。    罗马尼亚国家计委副主席卡桑·列奥纳尔德说:“为了使生产和国民经济能得到迅速的增长,我们牺牲了我们的私人消费,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罗马尼亚几乎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国内的社会结构也给弄得七零八落。很少的一点工业都给炸毁了。一切都失去作用,人们在挨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人们可能会说,如果经济增长的数字从这个起点开始计算,那经济增长的数字是不难直线上升的。与零相比,其经济无论增长了多少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保持了下来。甚至根据将在今年年底结束的这个五年计划,罗马尼亚的国民收入也增长了9%到10%,工业生产增长了11%,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为34%。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人们看到其他一些数字的话,事情便变得复杂起来,该国所具有的光明景象也将黯然失色。    例如,农业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占罗马尼亚总劳动人数的三分之一,但农业收入却只占国民收入的15%左右。而且,它还不断出现问题和经常完不成生产计划。在1975—1979年里,农业生产没有一年达到过指标。这是因为农业生产的规模不大,水利设施不够,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缺少化肥所造成的。    石油生产也没有完成生产计划。该国1979年的石油产量为1,230万吨,而计划规定的指标却是1,480万吨。根据计划,1979年的钢产量应为1,370万吨,而实际只完成了1,240万吨。    另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痛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国内市场来说倒还可以凑合过去,但对于出口工业来说,那就要受到极大的惩罚。    列奥纳尔德说:“我们一直在调整着我们的经济,因此我们是应付得了这类问题的。”自产石油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    罗马尼亚的经济一点也没有给安排得可以躲避掉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突飞猛长的石油价格的打击。    罗马尼亚每年大约自产1,200多万吨石油,但另外还要进口大约同样数量的石油。由于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进口石油已成该国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以后进口石油还将要用美元来支付,美元正是这个国家所缺少的东西。西方货币西欧的一位经济学家说:这使罗马尼亚人感到不安。他们的竞争能力是很不行的,并且他们还缺少西方货币。罗马尼亚还欠着一笔数量不很大的外债。据计算,外债的数量大约为30亿美元。这笔外债是否能在几年之内就可以还清,是有很大疑问的。如果该国要想增加出口和能应付得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那它就必须要迅速提高其工业生产的水平。

5. 哥伦比亚《时代报》报道:亚马孙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哥伦比亚《时代报》7月9日文章】题:收回亚马孙地区的财富    阿古斯丁·科达齐地理研究所宣布,在哥伦比亚的亚马孙地区,存在着进行系统勘探的有利条件,可以开发锡、放射性元素、金刚石、石英、紫晶、铝矾土、锰和基本金属。    在国防部、国家资源委员会和作出了重大经济贡献的荷兰政府等的合作下,“阿古斯丁·科达齐”地理研究所编写了这项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说,必须对哥伦比亚的亚马孙地区进行一系列详细研究,特别是在土地方    面,因为这些土地的特点是非常贫瘠,大大地阻碍了永久性农牧业开发。上述情况表明,为了在这些土地上取得好的收成,必须进行紧张的水土保持和施肥工作。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亚马孙地区是世界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在那里,可以发现约占国家动物群54%的动物;突出的是陆地哺乳动物和大陆鱼类,因为据估计,这些动物约占同哥伦比亚领土有关的动物的70%。木材的储藏量是无法估量的。国家森林面积的73%左右是在哥伦比亚的亚马孙地区。每年只有5%的商业木材供应国内市场,因为,如果继续采用目前的森林开采制度的话,那么到1990年,国家将在满足国内需求方面遇到一系列困难。    报告说,约100%的国家橡胶生产是来自亚马孙地区,并建议必须作出努力和进行投资,以提高产量、质量以及销售量。    此外,亚马孙森林还有可以被现代技术利用的大量的各种植物,其中突出的是一百多种有营养价值(油料、水果等)的植物和可以工业开采的、经济效果很好的其他数千种植物,如棕榈纤维。    在地质方面,据估计,在亚马孙流域,存在着进行系统勘探的一些有利条件,可以开采炼锡、放射性元素、金刚石、石英、紫晶、铝矾土、锰和基本金属。开采的可能性取决于进行新的和更加详尽的发现亚马孙地下的真正潜力的研究工作。    这个地区拥有大量永久性的水流,构成了相当复杂的水文地理网。几乎该地区所有的居民点都位于大河流和水道的两岸,除那里有较好的可耕地外,另一个因素是,那里便于这些人民同国内发展某种贸易。

第 3 版

1.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20个国家利用钢铁炉渣实际情况》

【日《日刊工业新闻》7月19日报道】题:20个国家利用钢铁炉渣的实际情况    日本钢铁联盟炉渣资源化委员会,汇总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就钢铁炉渣的利用状况所进行调查的结果。从这20个国家的答复来看,所有高炉炉渣几乎都被有效利用,可是,炼钢炉渣在资源化方面进展迟缓,利用率约为65%。这项调查是在1978年10月的ECE钢铁委员会上决定编写《关于在钢铁业少量和无排出物的报告》时,按规定日本分担了“钢铁炉渣的利用”项目的调查工作,所以钢铁联盟在通产省的要求下进行了这项调查。关于钢铁炉渣的利用状况是通过ECE事务局,根据调查的20个国家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的。在波兰、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土耳其、瑞典、芬兰、奥地利、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西德、日本等20个国家里,已被利用的高炉炉渣共计136,520,500吨,炼钢炉渣共计41,325,700吨。现在已经清楚地了解到,高炉炉渣的大部分已被灵活地加以运用,而炼钢炉渣在很多资源化方面进展迟缓。各国国情不同,高炉炉渣使用也是各种各样的,1979年筑路用大体为50%,制水泥用为30%,混凝土用为8%,肥料用为1%。特别是最近用于混凝土方面数字的增长更加明显。日本的情况接近20个国家的平均数,筑路用大体为50%,水泥用为25%,混凝土用为13%,肥料用为8%。    1979年炼钢炉渣的用途和高炉炉渣的利用情况相同,筑路用大体为50%,其次是肥料用为15%,水泥用为3%。日本的情况是筑路用约为10%,比美国、苏联、西德都低;水泥用为6%,比其他国家都多。但是,我国在其他方面利用(人造陆地、填平地用等)的比例为60%以上,比西德(15%)、美国(10%)、苏联(0)、法国(0)的比例都高,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广泛地开辟利用范围。    在利用方面比较多的是筑路用、混凝土用、水泥用,各国也都在制定统一的使用规格和统一公共承认标准。例如,在筑路用方面,除了已写入196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主要道路设计说明书以外,1973年以后,在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西德、美国已被公认。我国于1979年筑路用炉渣也已形成日本工业规格化。    在水泥用方面,1960年在瑞典已批准在硅酸盐水泥里掺入炉渣10%。其他如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法国、西德、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正在利用高炉粒状炉渣。    特别是,在1972年澳大利亚就已同意在普通硅酸盐水泥里掺入粒状炉渣20——65%,在1974年,芬兰也同意在所谓高炉水泥中掺入高达80%的高炉炉渣。    日本在1950年制定高炉水泥规格时同意掺入70%高炉炉渣,此外,在1979年修订硅酸盐水泥规格时批准可以掺入5%的高炉粒状炉渣。    在混凝土用和肥料用方面,在1970年以后,各国也都进行统一规格和统一公共承认标准。    现在利用的大部分只限于用来代替砂砾和砂,可以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异的特性。为此,在考虑今后资源化方向的时候,在高炉炉渣方面,应该考虑用于价值较高的水泥和渣绵等,在炼钢炉渣方面,在研究开发减少炉渣发生量的操作方法的同时,有必要开发适应生成炉渣性质的用途,设法提高利用率。炉渣的有效利用关系到省能源和省资源问题,今后,必须更加努力积极地进行各国间的协作和情报交换等。

2. 英报报道:英国有一百万人看不懂药品说明书

【英《约克郡邮报》8月18日刊登安妮·古德伊尔的文章】题:调查表明,100万人是药盲副标题:新的调查表明,许多人不懂药品和儿童食品的说明    据支持成人识字小组的一项调查说,英国有近100万人不懂药品的标签说明。差不多同样数量的人不能够理解儿童食品的图表和说明书。    今年早些时候对600多人所作的这项调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资进行的。    关于一位不识字的妈妈的一些报道促使进行了这次调查。这位妈妈由于不能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说明,她的婴儿饿死了。    被询问的人有的是成人识字中心的人,有的是外国人,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作为以上这两种人,他们代表了英国估计200万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文化水准的人。    在那些被询问的人中,大约60%的人不懂得“不要超过规定的剂量”这句话的意义。    那些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说,他们将给5岁以下的孩子服几粒药片,即使标签上规定5岁到12岁之间的孩子只能服半片或一片。几乎四分之一有文化的成年学生也犯同样的错误。儿童食品的包装上的诸如“断奶”、“内服”、“减量”和“偶尔食用”等字眼都产生了问题,而48%学习语言的学生和25%有文化的学生不理解“营养”这个词的意思。一半以上被询问的人说,他们根据其婴儿的年龄、而不是根据婴儿的重量来给他们进食,尽管说明书明确规定应根据婴儿的重量来定出剂量。    成人识字运动的出版官员海顿先生说,进行这项调查是为了确定问题的范围,并提出对付它的办法。他说,调查结果已送交卫生和社会保险部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负责指导这类标签提供的情况的法律。    调查结果还送到了代表药品制造商的英国专利协会。海顿先生说:“我们在报告中已加进了关于诸如型号大小和颜色的使用等问题的许多建议。我们建议他们为药品的说明和剂量留出药盒的一个整面,以便有更多的空间,说明可以搞得简单些,字体大一些。”    专利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说:“改变标签是困难的,因为所出现的大多数说明都是法律规定的。这类改变不是能马上进行的。我们已提请我们的成员注意这个报告。这是他们在设计新的包装时大概将牢记在心的事情。”

3. 日本青少年犯罪战后纪录

【路透社东京8月20日电】日本警视厅今天发表一个报告说,日本的少年犯罪案件在今年上半年激增21.7%,全国共有76,277名年龄14至19岁的青少年遭警方拘留。    报告说,同日本成年人犯罪情况一样,被捕的青少年中大部分是犯偷窃罪,但罪案增长主要是学校暴力行为造成的。    在报案的学校暴力行为中,受害者包括172名教师。在一宗事件中,有8名教师,其中一名是女教师,遭到5名初中学生殴打,原因是教师们不让学生把卡式音乐录音带带进学校。1979年共有15.1万名青少年遭警方拘留,创下日本战后最高纪录。

4. 英报报道:《比利时创了欧洲失业率的纪录》

【英《金融时报》8月13日刊登梅里特发自布鲁塞尔的报道】题:比利时创了欧洲失业率的纪录副题:按人口比例,比利时失业人数比共同体任何成员国都多    在比利时,尽管按人口比例来说,失业人数比欧洲共同体其它成员国都多,失业人数可以与三十年代的可怕情况相比,但失业并没有成为众所关心的政治问题。    原因在于,富裕的比利时能够保持自由的、的确是很慷慨的社会保险制度,这种制度消除了真正的困苦。现在,麻烦是,当需要一种向失业者提供大量救济金的制度时,比利时无力实行这种制度。比利时国家财政陷入危机,要减少提供失业救济金的范围和规模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不太远的将来,这将引起一场重大的政治争吵。    对比利时来说,今天它不仅是欧洲共同体中失业率最高的,而且还非常可能成为具有最不值得羡慕的就业前景的国家。在5年内,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可能要增加一倍。    去年,在传统工业中的工厂纷纷关闭和改组之后,比利时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所拟定的失业表格中超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欧洲共同体官员的估计表明,比利时失业人数年率为8.8%,而联合王国为第5位,年率是5.7%。到1979年底,比利时月度报告表明,比利时失业率为9.3%。今年,到目前为止,比利时在失业表格中仍列在首位,与去年的失业率差不多。但是,比利时内部准备的一些数字表明情况更糟糕得多。非政府的经济中心委员会(使雇主和工会相联系的机构)最近说,比利时的失业率差一点就达到了12%。

5. 新加坡一部长建议制订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赡养年老父母

【法新社新加坡8月24日电】新加坡可能不久就将以法律迫使年轻人照顾他们的年老父母。一名高级部长要求立法,对付那些不负责任的子女忽视照顾年老父母的问题。    负责外交事务的第二副总理拉贾拉南建议要在法律上迫使青年人照顾他们年老的父母。    这之后两天,社会事务部长马塔尔作出了上述申请。    问题是新加坡人越来越长寿,政府各个组织都在关心人口统计情况的改变。    1975年,超过60岁的人不到15万人,只占总人口的6.6%。今天已超过17万人,占总人口的7.2%;预料到2000年,每10名新加坡人就有一人超过60岁。    (原载香港《文汇报》)

6. 西德和英法职工每年210个工作日

【欧洲共同体《情况与通讯》6月12日报道】题:每年210个工作日    1978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职工年平均工作时间为210.1个工作日,这里扣除了星期天、节日、年度休假日和平均病假日。1960年的年平均工作时间还是247.7个工作日。在法国年工作时间从1960年的217.0个工作日减少到1980年的210.1个工作日(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样)。    英国则从年226.1个工作日减少到210.9个工作日。

7. 美报介绍英国广播公司概况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8月18日报道】题:当英国广播公司播音时,全世界都有人收听    整日、整夜、整年一刻不停地从伦敦发出的电波传来一种无休无止的声音。    这声音是英语和其他38种语言。这声音可能是播音员在播送新闻或就世界上最近的出事地点发表评论,也可能是有人在朗诵一首诗或是演播一出戏剧。    这声音是从伦敦市中心一幢大厦中发出来的,这是英国广播公司对外广播机构的总部。在一周内,英国广播公司从52个播音室向世界各地区播音711个小时。100多名新闻工作人员一天采编250条新闻广播稿。    在对外广播时间上,英国在苏联、美国和西德之后,居第四位。英国广播公司无法肯定它一般听众有多少,但是电台的负责人估计有7,500万。    英国广播公司说,它的宗旨是“报道的准确性高于时效”。如果发生一起重大事件,新闻室只收到一家通讯社的报道,那么,这则报道至少要同另外一个消息来源核对;如果一时没有核对的来源,这条重要新闻还是播发,但要说明是据这家通讯社报道的。    英国广播公司一年从国外收到40万封来信。    在这幢大厦中另一个重要的看法是,新闻就是新闻,而不是宣传。关于新闻的评论都在单独的节目中播送。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的消息,即使是英国的坏消息也报。    它的想法是建立报道公正的声誉,有了这种声誉,当报道英国的好消息时,听众将认为这是事实,而不是宣传。    来自世界各地的950人在这所大厦里工作。英国广播公司还请英国大专院校的专家们就专门问题发表广播讲话。    英国广播公司坚持主张,各种广播的语言应是“纯真的”。英国对内广播早已以新闻播音员的英语无懈可击而闻名,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对外广播。    在30年代末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开了阿拉伯语广播,伦敦第一个作出反应也开了阿拉伯语广播。    由于战争即将爆发,其他外语广播也相继开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无线电广播成了双方的宣传武器。当纳粹德国占领西欧时,象法国的戴高乐将军和挪威的哈康国王这样一些抵抗运动领袖,都曾到这所大厦的播音室发表讲话,号召他们的人民坚持战斗,反对侵略者。    后来苏联和西方国家进行冷战,对外广播得到了新的动力。英国广播公司立即向东方集团各国广播英国的观点。    苏联人的反应是干扰广播。    7年以前,干扰停止了,东欧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听到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    英国广播公司的英语节目24小时播送,内容有新闻、评论、流行的娱乐节目和音乐,有一般知识测验、听众点播的音乐、戏剧节目、爵士音乐以及有关艺术、哲学和科学的谈话。    所有活动的经费都从9,000万美元的预算中支付。

第 4 版

1. 勃列日涅夫在阿拉木图发表讲话

要求西方对苏提出的关于中程核导弹谈判建议从速作出答复;攻击我和美国一起制造谎言威吓日本;说我国内政策最近在改变,但不幸的是这些改变未体现在对外政策方面    【路透社莫斯科8月29日电】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天再次要求西方在加速就限制中程核导弹举行会谈方面予以合作,同时他还攻击美国对外政策对世界是“极其危险的”。    这位73岁的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说,苏联在等待西方领导人对它6月份提出的关于武器会谈建议的答复。    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准备以更加强大的和平和国际局势正常化的名义采取具体行动——我们期望他们也这么做。”    他说这番话之前,本周初有消息说,勃列日涅夫亲自给卡特总统和北约其他领导人写了信,谴责他们在这个问题拖延谈判。    勃列日涅夫特别攻击了美国新的“有限”核战略,他说,这对于全世界是极其危险的。    他还嘲笑了美国领导的抵制最近的莫斯科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美国禁止向苏联出售粮食和高级技术的行动。    关于阿富汗,他重申苏联将继续把军队驻扎在那里,以支持去年11月上台的亲莫斯科政府。    他说:“我们将本着苏阿友好条约和联合国宪章充分履行我们的义务。对此,谁也不应抱任何怀疑。”    他说,苏联谋求政治解决阿富汗危机,但是只有通过停止“反革命干涉”——指的是阿富汗的反政府叛乱活动——才能做到这一点。    勃列日涅夫还说,阿富汗和它的邻国之间、特别是与巴基斯坦需要达成一种“谅解”。    这同阿富汗政府要求伊朗和巴基斯坦承认它,作为解决阿富汗危机的第一步的态度是一致的。    勃列日涅夫还攻击了中国,他说,中国同美国一道,编造了来自苏联的威胁的谎言来威吓日本。    他说,苏联同日本维持着互利的接触,但是,这种局面继续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日方。    【美联社莫斯科8月29日电】勃列日涅夫主席今天在一篇内容广泛的政策演说中,谴责了美国的“极端危险的”政策,并向西方挑战,要西方响应苏联的裁减军备的建议。    这位73岁的领导人从苏联中亚阿拉木图对全国发表电视演说时还说,禁运或是抵制都“永远不会使苏联孤立的”。他说,他最近与法国和西德领导人的会晤就是证明。    关于莫斯科在共产主义世界意识形态方面的头号敌人——中国,勃列日涅夫指出中国国内政策最近在改变。    但是他说:“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迄今为止并没体现在中国的对外政策方面。象以前一样,它仍然对苏联、越南、蒙古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持敌对态度,对和平事业和缓和持敌对态度。”    他说,与此同时,“帝国主义政客在寻求把中国尽可能深地拖入反苏行动。”    在谈到美国对伊朗施加压力的问题时,这位苏联领导人宣称:“我们认为这种行动是不能允许的,我们坚决遵循的原则是:只有伊朗人民自己能决定他们前进的道路。”    勃列日涅夫还表示:伊朗(它与莫斯科的关系也出现困难)应该克制,不要卷入阿富汗事件之中。    据说阿富汗一些叛乱组织从基地设在伊朗的支持者那里接受援助。    勃列日涅夫是在庆祝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建立60周年时,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首府阿拉木图发表这次讲话的。

2. 美报文章:《在中国问题上引起的风波:究竟有多大?》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8月28日文章】题:在中国问题上引起的风波:究竟有多大?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关于美台关系的言论,究竟是由于总统的竞选策略考虑而被夸大的国际上的一场小风波,还是危险地打乱了美国和北京之间微妙的平衡?中国问题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分歧的。    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哈佛大学的费正清认为,北京政府“懂得我们”在总统选举期间“是愚蠢的”。    费正清说:“里根是在重复老调。他的声明的滑稽之处在于,他的言论是如此不合时宜。那是几年前的老调。他本应当赶上时代。本来应当有人告诉他。    “我认为如果他成为总统,他会忘掉这一切。他也许是在设法把一些右翼的保守派团结起来。”    但是费正清的看法没有被普遍接受,虽然他的看法与其他几位研究中国问题的人的意见完全吻合。    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所以一直是有效的,部分原因是这个政策在华盛顿政界得到两党一致的支持。他们担心,北京可能认为里根的声明表明两党意见一致的局面正在出现裂痕。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的多克,巴尼特认为里根的声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是使我吃惊的一个发展”。    巴尼特说:“如果里根坚持认为我们同台湾的关系具有官方性质,我毫不怀疑这会对美国同中国人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迄今为止他所做的事情将使我们付出代价。他已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可靠性是靠不住的。美国公众需要了解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点通常的选举策略问题。虽然看起来是小事,可是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巴尼特推测,“如果北京政府不是把这个问题看得极为严重,”他们的行动是不会这么强烈的。    迈克尔·奥克森伯格也同意巴尼特的看法。奥克森伯格从1977年到今年2月为止一直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曾参加最后导致美国在外交上承认中国的谈判。    奥克森伯格说:“实际上,我们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是上海公报确定的,卡特政府实施的内容在那以前已是不言而喻的。”现在他是密执安大学教授。    “这是两党一致的政策,是美国做出的庄严保证。里根扬言要削弱我们的全部关系所赖以存在的非常微妙的基础。我认为,中国人的反应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必须认真看待中国人的这些声明。”    一些专家说,中国人对里根的声明做出反应的语气使他们感到意外,特别是因为北京领导人和里根在一件事情上有共同点:他们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一些人认为,中国领导人反应如此强烈,说明他们对台湾问题是何等重视,而不管在对待苏联方面他们同里根多么接近。    华盛顿一位同中国外交界关系密切的中国问题专家说,中国是在北京领导实行过渡的时刻做出反应的,在一个决定性时刻“采用了一种强烈的口气”。    美国最后一位驻台大使昂格尔认为这种争论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如果里根不走到设法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的地步,就不会成为一件严重的事。如果北京的人相信我们是在背弃诺言,我们就会遇到一些困难。”    昂格尔说:“如果他成为总统,就会有人强烈地劝他不要改变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排,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有把握的。我同情台湾,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倒退。”昂格尔现在在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任教。    哈佛大学的本杰明·施瓦茨教授认为,这个问题“现在是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如果里根当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如果他当选,他可能发表适当的声明予以弥补。夸大一切是错误的。如果里根到白宫当政,事情就不一样了。”    塔夫茨大学的唐纳德·克莱因教授认为,中国人“这次犯了一个粗心的错误,使得里根象是一个呆头呆脑的笨蛋”。    克莱因认为,鉴于北京在对待苏联问题上和里根是一致的,因此北京“本应让这件糟糕透顶的事平息下去。我原来认为他们会用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把这件事掩饰过去,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我对于他们现在为什么这样做感到迷惑不解。”    罗斯·特里尔五月份刚从中国回来。这是他自1964年以来第七次访问中国。特里尔原是哈佛大学教授,发表了几部有关中国问题的著作,其中包括刚刚出版的毛泽东传。    特里尔说:“里根将不得不在下述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一个是怀念蒋介石的中国,一个是建立北约—中国—日本联系以同苏联力量相抗衡的战略逻辑。”    可是,同克莱因一样,特里尔也认为中国犯了一个错误,对里根的话做出的反应过头了。    特里尔说:“是错过了机会。他们双方怎么一起步就犯错误,这是有点令人吃惊的。这里有某种危险。假定里根(以总统身份)邀请台湾总统访问华盛顿。那就非常糟糕。”    特里尔认为里根已从原来的立场后退,中国人也“应平静下来”。    他又说:“中国人必须尊重我们的政治程序,虽然这种政治程序有点古怪,正象里根必须抛弃怀旧情绪一样。”    哈佛大学的欧内斯特·梅教授也说:“我自己的感觉是,这件事并不非常重要。有趣的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决定这样小题大作。”

3. 法新社认为:美不急于同苏开始中程导弹谈判

【法新社华盛顿8月27日电】观察家们说,对于美国和苏联早日就部署在欧洲的导弹问题开始谈判一事,美国显然不象西德那样感兴趣。    西德方面显然希望能很快做点具体事来保持欧洲的缓和气氛,这是西德整个外交政策的基础。但是卡特总统显然无意在大选期间开始同莫斯科进行战略问题会谈,在这次竞选运动中,他的共和党对手里根每天都在指责他让苏联取得了一度是美国占有的战略优势。    自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美国的政治气氛一直不利于恢复同苏联的战略谈判。波兰危机所引起的一些担心也丝毫没有改变这种普遍的看法。

4. 卡特要西欧领导人向波兰提供经援

【路透社华盛顿8月29日电】政府的一些官员今天说,卡特总统已给一些西欧领导人写信,敦促它们向发生工人罢工事件的波兰提供经济援助。    波恩的一些政府人士说,西德总理施密特本周收到一封卡特总统关于向波兰提供经济援助的信件。    美国官员们不肯具体讲出还有哪些人也收到了这样的信件。    在伦敦,政府的一位发言人说,卡特总统也写信给英国首相玛·撒切尔。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8月29日电】美国国务卿马斯基今天在一项显然是针对克里姆林宫的声明中保证,美国将避免任何可能使波兰危机复杂化的言论行动,因为必须“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才能解决这场危机。    马斯基在一项声明中说:    “美国政府将避免任何可能使波兰目前困境的解决复杂化的言论或行动。”波兰的困境将以符合波兰人民愿望的方式来解决。    这项声明是在马斯基为周末和劳动节前往缅因州之前不久发表的,这显然是对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间接提到波兰危机的讲话作出的反应。

5. 阮基石说他将在开联大会议前同泰外长会谈并声称越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入侵泰国

【法新社河内八月二十六日电】越南外交部长阮基石今天证实,他将在下月召开联大会议之前会见泰国外长西提·沙卫西拉,而且他还否认他的国家要进攻泰国。    阮基石在专门接见本社记者的谈话中接着说,这次会谈是由于八月初访问了河内和曼谷的联合国秘书长的「斡旋」而将举行的。    这位越南官员说:「我们无意入侵泰国。我们从来没有过,而且今后也不会有。」    阮基石还说,他打算出访苏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许还有「其他欧洲国家」。他认为,美越关系在「踏步不前,至少在美国方面是如此』。他接着说:「我们想行动起来,但是他们却不想。」    他说,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进展,但是「一直有接触」,他要求无条件地实现关系正常化。

6. 里根在谈到伍德科克的批评时说:“啊呀,老天爷,这个问题已经过去了”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8月27日电】里根昨天简单地评论了一下伍德科克对他在对台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提出的批评。    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曾说过,里根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危及了微妙的中美关系。    里根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啊呀,老天爷,这个问题已经过去了。”    “我指的是我在讲话中所说的话。    “有时候我想,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持有同样的立场,只是因为现在正在进行竞选,因此现在就成了一个问题,难道不该问问这不奇怪吗。”

7. 施密特希望波兰危机由波兰人自己解决

【法新社汉堡8月28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晚说,他强烈支持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因此他希望,波兰危机能够由波兰人自己解决。施密特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第一次就波兰局势发表了评论,他说,他希望用和平的政治办法来解决震撼波兰的工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