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7-24

第 1 版

1. 美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谈美中关系

说美中关系好极了,这种关系五个月来一直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发展着。里根如改变美台关系,只会给美亚洲战略地位带来消极结果    【美联社华盛顿7月22日电】霍尔布鲁克在一个研究政策的民间组织华盛顿讨论会上就美国对亚洲政策作了广泛回顾,他告诫不要采取行动改变美国同台湾的关系。    他说,“任何人如果企图改变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实质,使台湾具有对台关系法所未规定的某种程度的官方性质,那么他就会冒有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付出代价的风险”。    霍尔布鲁克说,如果里根考虑要改变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我认为这只会给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地位带来消极的结果而不会有其他任何结果”。    霍尔布鲁克说:“大陆对台湾根本没有什么威胁。情况恰恰相反,台湾海峡的紧张状态处于历史性低潮……现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接触——贸易、非正式的家庭团聚——都比1949年以来整个三十年内增加了。”    他说,应该让这些事态发展按照其自己的步伐前进,“美国应置身于这个问题之外”。    霍尔布鲁克认为美中关系“好极了”,他说,这种关系过去五个月来一直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发展着。    他说,中国人已经设法发展和扩大中美关系,“我们现在同中国人进行名副其实的对话,我们现在是朋友了;但是我们并非盟国,这是一种关键性的区别。”    他说,他希望美中两国今秋能在民航、纺织、海运和领事方面达成尚未达成的各项协议。    【国际交流署香港7月21日电】题:霍尔布鲁克说,中美两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愿望    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说,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断定”,持续和逐渐地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是符合他们自己的战略和政治利益的”。    霍尔布鲁克最近向《亚洲华尔街日报》的主编罗伯特·基利发表了谈话。他说,美国也具有这种看法,认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稳定”的利益。    霍尔布鲁克说,虽然双方谁也没有谈到军事联盟,但是两国的军事机构已经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他指出,除此之外,美国正同日本及其它的欧洲盟友进行协商“以便明确表示,我们认为,在获得高级技术方面,中国应该属于和苏联不同类别的国家”。    他说,虽然总统在“1980年初”就定下了美国的这一立场,但是对这一决定执行到何种程度仍然是一个“正在美国政府内部和同各盟国进行深入讨论”的问题。    霍尔布鲁克指出,苏联在越南的作用“不断加大”。不过,他又说,他认为与其说这是对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反应,不如说是“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总对策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在这个地区“接二连三地失掉阵地”。    霍尔布鲁克指出,苏联同日本的关系“已经大大地恶化了”,苏联在北朝鲜的影响也在日益下降。他还说,苏联人“企图在南太平洋和东盟国家取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立足点,但是没有成功”。    他说,中国人希望美国及其盟国——北约国家、澳新美条约国家和日本——能同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共同行动抵制苏联扩张主义。

2.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伊东说日不向苏联提供新的信用贷款

【日本《读卖新闻》7月20日刊登该报记者采访日外相伊东正义的记录】题:对外姿态——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继承“大平外交”,不向苏联提供新的信用贷款    问:说是要继承大平外交,请外相谈谈基本的想法。    伊东外相:外交上,继承性是重要的。继承大平外交,就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观念相同的国家彼此进行合作。美国还是个头,要把日美关系当作基轴。我认为,命运与共的国家进行合作,维护世界的秩序,不让美国遭到孤立,是重要的。    问:冷却了的日苏关系将如何处理?    外相:我国和苏联之间,以阿富汗问题为转折点,在提供信用贷款、参加奥运会、禁止提供高级技术等问题上,我国一直和美欧采取了同样的行动。至于今后怎么办,我认为,要以(要求苏军从阿富汗撤退的)联合国决议为前提,考虑如何去改善关系。但是,原则上是不可以弃之不顾的。目前,基本方针是不向苏联提供新的信用贷款。    问:我国现在限制同苏联的人员往来,可是法国、西德积极地进行着对话……。    外相:和德国、法国不一样,日苏之间存在着北方四岛的领土问题。把战后的悬而未决事项搁置起来,而光去搞别的事情,这样做行得通行不通,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把这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虑。    问:每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日苏两国外长都举行会谈,今年谈不谈?    外相:还没有任何具体的考虑。在现阶段,不知道。

3. 共同社报道:《苏第二远东司司长表明苏愿改善日苏关系》

【共同社东京7月21日电】题:苏联外交部第二远东司司长表明,苏联愿意改善日苏关系    苏联外交部第二远东司司长索洛维耶夫于本月19日抵日本,目前正在日本逗留。21日上午,索洛维耶夫前往外务省,分别拜会欧亚局局长武藤和国际联合局局长贺阳,单独进行了会谈。    在会谈中,索洛维耶夫司长表明,苏联愿意改善日苏关系。他说:“今天日苏关系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如果双方有改善日苏关系的愿望,那么,就能够发展关系。苏联有这种愿望。”    对此,欧亚局局长武藤询问:苏联是否有具体的建议?索洛维耶夫司长只是说:“苏联方面没有具体的建议。我只是谈一般的感想。”    用日本外务省的级别来套,索洛维耶夫司长是课长级的低级官员,所以,没有让他带来具体的建议,但可以认为,他担负着试探日本方面是否有打开日苏关系的愿望的任务。

4. 美联社报道:美众院开始就美中关系举行听证会

【美联社华盛顿7月22日电】美国众议院今天开始就美中关系问题举行一系列(四次)听证会。    听证会是由外交委员会的亚洲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举行的。小组委员会主席莱斯特·沃尔夫在宣布举行这一系列听证会的时候说:“美国可能不知不觉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成军事联盟而没有充分地考虑”打这种交道在“战略上产生的影响”。    沃尔夫说,他不是要提出任何具体政策,而是打算让公众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他的头一批证人之一是密执安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的教授艾伦·惠廷。    他告诫人们注意中国同苏联和印度的边界纠纷、中国同越南的冲突、中国的领土要求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日本的领土要求的矛盾,以及中国保留对台湾使用武力的权利。

5. 印度外长拉奥表示:印将向韩桑林政权提供援助

【路透社新德里7月22日电】印度外交部长拉奥今天说,继承认柬埔寨韩桑林政权之后,印度还将向那个印度支那国家提供援助。    据印报托报道,拉奥是在纽约同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会谈后向一些印度记者发表谈话时这样说的。    印度外长表示,他还可能同东盟其他国家的外长举行会谈。拉奥到纽约是为了出席联大的一次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特别会议。    国际上和印度国内都有人指责印度承认韩桑林政权的时机不对。拉奥反驳了这种指责,对记者们说:“我们认为我们采取这个步骤的时机正合适。”    他说:“继作出这个决定之后,我们现在接着要帮助柬埔寨的复兴工作了。”    拉奥说,现在在泰柬边界发生的战斗应该停止。    拉奥说,边界发生战事对越南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来说是一个挫折。他说:“我希望这个挫折是暂时的,希望所有有关各方的在这个地区实现和平的愿望能够实现。”    拉奥说,他认为新德里承认韩桑林政权这一行动不会影响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正常化的进程。

6. 美《纽约时报》评缅甸对外关系动向

说缅甸对苏越的担心日益增长。在吴努本月返回缅甸时,缅甸可能利用他来促进不结盟运动改组使其摆脱苏的控制    【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二十日文章】题:缅甸设法在一个左倾的地区保持平衡,副题:掀开阴沉沉的幕帘揭示出对苏联和越南的担心日益增长(记者:亨利·卡姆发自仰光)    除了不常有的礼仪性的重申缅甸保持绝对中立和致力于奈温总统称作缅甸式的社会主义以外,这位隐退的领导人和他的心腹们几乎没有提供什么线索,使人了解究竟是什么动力在推动着国家,并使它不断调整它的方针。    但是,根据这个一党制政府发出的一些不明显的迹象,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信息:自从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九年在中国获胜以来缅甸就对中国感到担心,现在又增加了对苏联及其东南亚代理人越南的担心,而且这种担心日益加深。缅甸唯一的一个公开的官方举动是在去年。在前总理吴努当政期间,缅甸一直是不结盟运动的一个创建国。但在去年,缅甸为这个非常不动声色的国家采取了不寻常的步骤,宣布退出这个运动。由于一大批自称是不结盟的国家同苏联逐渐结盟——就象在去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使得仰光多年来第一次在国际上采取了这个主动行动。    这里的外交官知道至少自从一九七七年以来缅甸就对莫斯科和它的盟国感到不安。对仿照苏联的组织路线建立的社会主义纲领党组织的一次彻底清洗,清除了政治局里所有被怀疑有亲莫斯科倾向的委员。    苏联大使馆显得极为狼狈,所有的东欧国家外交使团被置于严密的监视之下。    徽妙的动向东德——它的共产党过去同缅甸共产党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分阶段撤销了它对缅甸的重要援助项目,亲莫斯科国家的全部援助大大减少了。但是,他们的援建项目仍继续进行。除了在经济上采取行动之外,最近,缅甸同泰国和反越反苏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变得热乎起来了,并且私下里表示,它赞成东盟采取的立场。    意味深长的是,当美国上月份因为预算上的原因关闭了驻曼德勒领事馆时,缅甸外交部曾友好地劝说美国不要那么做。自从共产党在印度支那取胜以来,缅甸采用较慢和不显眼的方式使它同美国的关系有了好转。    由于缅甸对河内和莫斯科的担心越来越大,以及北京自己同华盛顿的和解为仰光同西方接近提供了机会,因此中国仍保持着对缅甸施加压力的手段。    鉴于缅甸有受到这两个共产党大国的威胁之感,又鉴于它同不结盟运动的不和,奈温总统出人意外地邀请他的主要敌手、目前在印度的已流亡了十一年的吴努返回缅甸一事可能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随着尼赫鲁、苏加诺和纳赛尔三人的逝世以及铁托前不久的逝世,吴努便是唯一活着的不结盟运动的创建者。缅甸问题观察家和外交官们认为,在吴努本月返回缅甸时,缅甸可能会利用吴努来促进不结盟运动改组,以便使它摆脱苏联的控制。

第 2 版

1. 葡社会党总书记苏亚雷斯说他访华获得丰硕成果

【葡萄牙《新闻日报》7月18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德阿布雷乌的文章】题:苏亚雷斯对《新闻日报》驻北京记者说:这次访华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获丰硕果实    就葡萄牙各方面的重要人士相继访问中国来说,这个月,也就是7月份,可称为“丰收月”。7月22日,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葡中友好民主协会代表团将访问中国。这个代表团是由知识分子、新闻记者和一些敏感性很强的政治家组成的。马里奥·苏亚雷斯正在北京。他访问中国是为了兑现一年多以前北京方面发出的邀请。    苏亚雷斯在会见《新闻日报》驻北京记者时肯定地说:“我对中国的访问,在政治、文化和人道主义方面获得丰硕的成果。只有这次访问才使我能够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新文化进行接触和亲眼看到正在建设国家的人们。应该说,所接触或看到的一切使我感到非常吃惊。过去,我没有想到,中国今天会是这样。我曾以为中国是一块不毛之地,可我现在看到的中国却是一个绿色的国家,每一块土地上都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人们身体健康和面带笑容,根本看不出任何病态;他们身穿各色各样的衣服,愉快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着。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世界强国;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巨人。不能不了解这个国家和更不能放弃同这个国家领导人交换意见和看法的机会。    苏亚雷斯在北京受到李先念副总理的接见。一周之前,这位副总理会见了奥尔塔和德阿尔梅达。中国人可能想同等对待访问北京的葡萄牙三个政党(社会民主中心党、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的重要人物。    在昨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苏亚雷斯认为,中国无论同葡萄牙左翼还是同右翼,都想建立友好关系,这可能是因葡即将举行大选之故。因为中国人,甚至于苏亚雷斯,都不知道谁会在大选中取胜。    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葡萄牙共产党算在葡左翼之中,这一点看得很明显。苏亚雷斯在同李先念副总理会谈时把卡里略和库尼亚尔做了比较,强调了西班牙共产党这位领导人的独立性和葡共领袖的依赖性。着重指出库尼亚尔及其党在一些最重大的问题上,如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越南侵略柬埔寨方面完全跟着莫斯科跑和唱一个调子。    苏亚雷斯同中国人谈到严重的世界形势、中东问题、欧洲安全、拉美形势和葡语非洲国家的问题。    当然也涉及到伊朗、阿富汗和柬埔寨的局势。    苏亚雷斯说,尽管葡社会党人同中国共产党人之间还有些不同的看法或者说天然的分歧,但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观点一致。

2. 意大利统一共产党负责人访华

【美联社北京7月18日电】意大利统一共产党的负责人今天会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敦促中共领导不要为了支持以贝林格为首的势力强大的意大利共产党而不支持他们这个小派。    意大利统一共产党的代表团在中国进行了大约10天的访问,现正在同中共的中层官员举行最后的会谈,然后返回意大利。    贝契敦促中国人继续支持他的党。该党很小,在意大利全国大选中得不到席位。由于缺乏资金,该党也许不得不停止出版该党的杂志。    今年4月,贝林格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正式承认了他的意大利共产党。    一些人士说,小小的意大利统一共产党的负责人说,贝林格的共产党实际上在帮助苏联使欧洲“芬兰化”。

3. 香港《中报》文章:《评中共的东南亚政策》

【香港《中报》7月13日文章】题:评中共的东南亚政策(作者:郑赤琰)    中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就目前来论,着重点是在反抗苏越霸权主义,反抗的方法是采取“统一战线”,凡是同意反抗苏越霸权主义的政府,都是朋友,犹疑不决的,便尽力争取。反之,与苏越霸权主义者勾结的政府,便是敌对者。    就以反对苏越霸权主义者为主要决策来论,原则上,不少东南亚的领袖都会同意,尤其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领袖更是如此。总之,一般来说,中共的反苏、越霸权主张,原则上,在东南亚是会得到支持的。    可是在方法上,中共的做法,则未必能顺利地得到那么多的支持与谅解。    首先是中越战争的问题,虽然中共一再声明这战争是由越南骚扰边界而挑起,但一般都认为这是中共惩罚越南霸权主义抬头的一着。问题是中共的出手,并没真正打到对方叫痛,因此对方的霸权野心也就未曾收敛,甚至变本加厉。    其次谈到苏联在东南亚煽动反华排华的行为,明显是企图搅乱东南亚国家,搞垮东南亚经济,因为任何人只要认识东南亚华人的经济地位,华人的经济贡献,便会认识到排除这些华人所将引起的严重后果。苏联在越南排除华人,又在整区宣传什么“华人是剥削者”,“华人是中国的第五纵队”,目的是想挑拨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然后南下插手,建立其霸权。    苏越大小两霸仍张牙舞爪,泰柬边境正在酝酿一场大战,中共今后应吸取过去教训,认真处理上述问题。    总之,原则上虽然东南亚有不少国家同意反霸,但这并不等于一切顺理成章,反霸的方法也很重要,处理不得其法,反会破坏原则的。

4. 日《东洋经济》文章:《弱而强的日本经济,小巧有力的时代》

原文导语:日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袖珍型经济的特点,提高了能源的消费效率。“在石油问题上”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国家”。问题在于缺少与过强的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与外交实力的平衡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5月17日一期文章】(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常务董事、东京研究本部部长上条俊昭撰写)题:弱而强的日本经济,小巧有力的时代日本在石油问题上是最强的国家日本经济本来的设计和管理一直是按原油100%依靠海外进行。如果原油价格高涨,节约石油就成了最高原则。在现实当中,在工业发达国家里,日本在节油方面的确是最先进的。下面试把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石油消费比率作一比较、以1973年为100。1980年日本确实能降到80。1980年的美国将勉勉强强降到90的水平。西德的水平将在日本与美国的中间,约为85。    对一国的经济在石油问题上是坚挺或是疲软确定严格的定义是困难的。但是,从一般常识来考虑,能用相对少量的能源进行运营的经济大概可以认为是在能源方面坚强有力的经济。在能源方面坚强的经济在石油方面也肯定是强有力的。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日本的经济是最得天独厚的。    袖珍型经济日本确实是国土狭小的国度。但是,在岛国的漫长的海岸线上密集着11,500万国民这件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的高价能源时代,这种感触就更深了。    例如,从美国也能看出这一点,美国国土是日本的25倍、喷气飞机也需要飞航近5个小时的大国。在海岸生产的物资如从陆路运到西海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费用。许多物资通过巴拿马运河从海上运输。据说费用只是陆路运输的十二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    日本有天然良港,因此能120%地利用海上运输的长处。日本的工厂地区也是临海的,大消费地也临海。由此可知,日本的经济在物资流动费和人的移动费用方面是极低的。当然,这也就是能源效率高的原因。    国土狭窄有各种各样优点。首先是房屋小。在生活舒适这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暖气设备和冷气设备的能源费用却很便宜。用车方面小型经济用车占居多数。    美国那样的国土辽阔的国家适用大型车。但是由于能源的原因,不得不改换成小型经济用车。能源效率世界第一日本同美国相比,按耕作面积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00∶5,按国内生产总值平均的能源消费量是100∶300。美国经济生产同日本同样的收入,大约要使用三倍的能源。    相反,日本这样袖珍型经济大国,能够毫不浪费地利用能源。日本是四面大海包围,气候温暖,这也是很幸运的。    能源价格高昂的时代,是在能源方面坚挺的日本经济发挥其真正价值的时机。    岛国经济的长处过去似乎感到对窄小岛国的优点强调得有些过分,但是现还想再指出另一个优点。这就是防务经费用得少。过去和现在一样,海是最好的防卫线。如果日本和苏联那样超级强大国家陆地相接,恐怕就不得不加强军备了。目前的陆上自卫队是13个师,在那种情况下,恐怕需要有两倍以上的师。    当前,美国要求日本加强防卫力量。正是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时候,我想日本也应该努力加强防卫力量。然而,只要没有核战力,防卫费也自然有其限度。    安全保障费低廉是日本经济的一个优点。    这可以看到日本经济是何等优越了。俗话说“小巧玲珑”。虽然表面看来软弱无力,但是日本经济实质却是极其强韧的。发挥长处,抢先投资前面从地理的角度说明了日本经济长处。现在试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    从五十年代中期到石油冲击的20年中,日本下定决心对设备进行了投资,这是无需多说的。在最盛时期,民间设备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超过25%的也并不算稀奇。连发生了石油冲击的1973年度,还达到了19.5%。    如今回头来看,这20年是设备投资最好的时机。日本由于第二次大战中战败了,国土化为废墟。经过战后的几年,重建经济工作好不容易刚刚走上轨道的时候,恰好全世界掀起了技术革新的巨浪。正巧,日本的设备已经成了废铁,所以有可能随技术革新的巨浪,以理想的形式建设工厂和设置新的机械设备,实现了求之不得的设备更新的美梦。    而且在这个期间,原油价格一直异常低廉。其他原料价格,总的说来也都低廉。到了七十年代以后,中等发达国家都积极进行设备投资。10年以后可以赶上日本的呼声在日本国内外都很高。然而不知运气是好还是坏,这时候发生了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涨价总算是克服了,但是两次石油涨价,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到相当严重的打击。    由于两次石油涨价,使人感到日本经济和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同欧美各国相比,日本经济也处于有利的地位。日本利用抢先投资的有利条件,只要以自然的形式进行设备投资就可以了。    只要不犯那种不该犯的严重差错,日本的优越地位将相当长期地持续下去。    假如日本的优越地位垮台,发生了技术革新的革新浪涛,那就到了原来的先进设备投资变得陈旧的时候。然而估计八十年代大约不会发生这样的局势。    勿宁说,八十年代反而是日本拿手的改良型技术有发展的时代。具体地说,就是半导体和节能技术开花的时代。    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日本已经是同美国并驾齐驱的先进国家。欧洲的集成电路技术比日本和美国落后。这方面,西德也远远赶不上日本。所以形势是只得让日本和美国独占鳌头。也曾一度吵嚷过日美会发生半导体战争。    但是今天已变成日美为满足西方对半导体猛然高涨的需求而如何合作的问题了。    开发代用能源技术方面,日本并不一定处于优越的地位。倒是美国和西德走在前列。    日本在开发节能技术方面又有实际成绩,而且在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炼钢厂的高炉上相继安装了炉顶压发电设备。不仅是钢铁公司,所有工厂都在研究利用废热。在废品处理方面使人头痛的问题是旧轮胎。现在水泥工厂开辟了把它作为能源而加以利用。最近几年节能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将向世界各国传授技术。    不过,最后还有一件唯一不能放心的事。就是日本经济过于强大。无论经济怎样强有力,如果能同政治、外交取得平衡,问题就少了。然而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同经济相比,就差得很远了。这个差距越大,就容易发生国际性的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    世界要求日本承担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政治责任时,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将怎样应付呢?    也许可以说,八十年代是经济过于强大反而不利的时代。戒骄戒躁是最重要的。

第 3 版

1. 美刊谈苏联电影界现状

【美国《时代》周刊6月23日文章】列宁在1922年说过:“电影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艺术。”由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杜甫仁科三位电影工作者理论家组成的三驾马车,抓住电影这一玩意,把它变成了最为复杂的机器。尽管它只是用来教育俄国无产阶级的,但也已经使世界上的知识分子眼花缭乱了。1924年,斯大林说:“电影是向群众进行宣传鼓动的最有力的工具,问题是要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句名言至今仍在起着作用。    半个世纪来,人们一直循着这一名言行事。可以说苏联电影界的“审阅者”们(检查官)从来就是手下无情的。塔尔科夫斯基和帕拉加诺夫,在国际舆论界的眼里,是俄国电影伟大传统的继承者。但是他们经受了种种折磨,时而是花言巧语,时而是官方批评。以令人寒心的科学幻想寓言片《太阳光》闻名于世的塔尔科夫斯基最近获得了“苏联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但是电影界的官僚们拒绝出资为他拍片,延期发行他的影片,或者只是在一个人们很少光顾的偏僻影院放映他的影片。帕拉加诺夫有一部抒情色彩极浓的影片,叫做《被人遗忘的祖先的影子》,西方的电影迷曾经为之倾倒。但是国家却把他看成是个捣乱分子,送他进了监狱,一呆就是四年。    西方人如果还要求今天的苏联电影工作者象他们的先辈那样,运用他们的技巧,表现一种热情洋溢,忘乎所以的情感,肯定也会被人说成是一种胡思乱想。苏联的电影已经进入中年,它所需要的是契珂夫式的“贤妻良母”的美德:端庄、体贴、抚媚,但更重要的,是要审慎地对待主人的过火行为和失败遭遇。    正是这种契珂夫式的品质——悲哀的浪漫主义,浓厚的宿命观点,人人都有理智的信仰——渗透到了“批准”上映的苏联最佳影片中,可能也已渗透到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每个男人和女人身上。按照苏联的制度,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些人生产电影(3个全国性的和20个地区性的制片厂每年生产150部故事片),有些人“审阅”电影(每部影片经常由3个检查官进行审查),有些人禁映电影(不过影院经理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进口影片来弥补其国产影片的不足,他们经常把国产影片和较有生气的外国影片配在一块放映),有些人则去看电影(1977年每周销售8百万张电影票,票价每张50美分)。    苏联广大观众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些淡而无味或作自我批判的西方影片。但是社会上的“精华”不在此限,他们可以看到各国主要电影工作者拍摄的影片。因此,最好的苏联影片,不管它的内容如何,总是带有欧洲最佳影片的影子和气息。    也有一些导演,如果在别处工作的话,肯定会获得国际声望。达涅利亚就是其中一个。他在1979年拍了一部名叫《秋天的马拉松》的喜剧片,很有感染力。影片描写一个既当教师,又当翻译的男人,一方面要满足猜疑成性的妻子急如催命的要求,一方面又要答应贪欲成性的情妇与日俱增的条件,他周旋两者之间,维持双方平衡,可说是过着一种很冒风险的双重生活    ——这是西方资产阶级相当熟悉的生活。影片使人看到苏联受过教育的特权阶层的内幕生活。    达涅利亚经营的是一个安全妥贴的领域,即浪漫的喜剧领域。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领域,苏联导演可以安逸保险地施展才能。例如把古典小说和戏剧加以改编,搬上银幕就是一例。一些表现二次世界大战时普通公民历经磨难,仍然坚定不移的影片,很得审阅者——当然也包括观众——的赏识。1917年的革命曾经是苏联第一代电影工作者的主要题材,但是十月革命已经在人民记忆中逐渐淡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题材也就在这个为“理想人物”作传的领域里取代了它的位置。    古宾科1978年拍摄的《孤儿》描写战后一个国家孤儿院的情况。影片与其说把孤儿院工作人员的品质写得非常崇高,还不如说把孩子们的性格——从畏缩不前到不受约束——刻划得非常微妙。这是一部动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作品。    米哈洛夫—冈察洛夫斯基那部并不十分精彩,但是很富诗意的《西伯利亚颂》也是如此。苏联人对史诗性的历史剧依然兴趣盎然,拍摄也很具匠心。《西伯利亚颂》追溯了西伯利亚一个偏僻村落的历史,叙述它如何从本世纪初的冰雪封地、原始落后、与世隔绝,通过战争和革命,到60年代后期发现大油田,逐步发展起来的整个过程。米哈洛夫—冈察洛夫斯基象他的前辈杜甫仁科一样,善于把俄国人那种对风土人情的奇特的神圣感情同发展的革命力量结合在一起。    但是“最受欢迎的导演”这一称号还得属于米哈洛夫—冈察洛夫斯基的兄弟尼基塔·米哈洛夫。米哈洛夫今年34岁,他的《爱情的奴隶》是近年来得到批评界高度赞赏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影片之一。该片以感人、温和、喜剧式的笔调描述一家电影公司一群天真人物,力图避免卷入1917年革命浪潮的情况。在《五个晚上》一片中,米哈洛夫叙述一对中年男女如何再续二次世界大战时被迫中断的爱情生活。    米哈洛夫最近刚从美国访问回国。通过访问,他看到两国最佳影片的相同之处。他说:“在我看来,我们又开始回到浪漫主义、回到卓别林、回到用电影给人希望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个苏联电影工作者,他的影片难道能不加删节就为文化官僚所赞同,并准许放映吗?对此,米哈洛夫只是耸了耸肩,他回答说:“当然,删节是自然的,谁出钱谁定调嘛。我们这儿是中央电影局定调子,在美国,则是制片人。如果在经费上我必须依附某一方面的话,我将选择称之为祖国的一方,而不是某一个制片人。我本人则要尽力而为,做到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    问题是,在苏联,“问心无愧”和“祖国”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概念能否协调起来。苏联电影工作者的工作被禁锢在种种思想意识的条条框框内,这些条条框框,都是中央电影局根据每个五年计划制定的,有些很微妙含蓄,有些则公开鼓吹。定下这些条条框框,就能拿到制片经费,这笔经费然后再分给各种类型的影片。但不管哪种类型,只能采用国家机器所喜欢的题材。    所有的电影剧都得经过审阅者的审查。审阅者宣称,他所要做的只是为了弄清作者的意图。人们知道,勃列日涅夫也会在某部影片的争论中指手划脚。有一次他在询问一部影片时,只是说了一句“谁要看这种电影!”,这部影片从此就束之高阁。    不过一般来说,一部影片拿到党魁那儿,去决定其命运之前,就已经过多次删剪,多次修改,就象一件衣服,漂亮得也已差不多了。有一个导演曾经为一部喜剧片同检查官发生了一场争执。这部影片叙述酿酒工业中的腐败情况。其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一个酒桶上贴了一张“48”的标签,那年恰好是革命后的第四十八个年头。检查官就问了:导演是否意味着革命也已变得酸腐了?另一部影片因为有个插曲叫《给我捎个月亮来》,结果就引起了麻烦。因为正是那个时候,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而俄国人还没有。这不是小看了苏联在宇宙空间所作的努力吗?一个名叫托波尔的流亡电影剧作家,有一次曾向一个苏联官员解释一部关于少年犯罪的影片。这位苏联官员就说,他在苏联旅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少年犯罪分子,所以说怎么可能存在少年犯罪的问题呢?结果这部影片又重作删剪,重新拍摄,成了一部面目全非的东西,经克格勃的头子安德罗波夫批准之后,始得发行放映。    这种乱七八糟的争论使得电影工作者产生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使他们多少明白了粉饰现实的含蓄要求。因为现实如果不加粉饰,就会出现托波夫所讲的那种情况:“不管在苏联哪个地方,你如果想如实拍摄那里的情况,你看到的将是一幅糟糕的画面,一部使你感到触目惊心的影片。”不过导演们仍在努力工作。    有些人为了不使神经过敏的检查官过度紧张,耐着性子拍摄一些历史题材和海外奇谈之类的作品。还有一些人则想出一种办法,按照已经批准的电影剧本,拍摄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影片。例如,采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来处理愉快的结局,审阅者就不会认为对社会有何妨碍。

2. 法《科学与生活》文章《贝壳可表示阴历时间》

【法国《科学与生活》第739期文章】题:贝壳可表示阴历时间    海贝中有一种叫鹦鹉贝壳,是一本历书,它的每条螺纹与阴历每个月的天数正好相等。从四亿年以前的化石研究看出,现在月亮转动的速度较过去快三倍。    两名研究人员,一名是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德国地理学家卡恩,另一名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国家大学工作的美国物理学家彭帕,他们刚刚公布了有关鹦鹉贝生长的速度与地球——月亮的巨大演变关系的一份令人震惊的工作报告。    他们的研究准则是:树木是通过其年轮表示其年龄的增加的,这和鹦鹉贝的贝壳的生长正好有相似之处。    鹦鹉贝是一种外壳为螺旋型,内部为珐琅质,为大多数贝壳收集家所熟悉的一种软体动物。在这种贝壳上,由中部锯开之后,就可看到树脂一类的物质,就会出现大自然赐与它的奇妙的现象,即完整的对数似的螺纹。    在螺纹上有越来越大的间隔,并决定着壳中心的象极小的字母似的小格子的数目。这些间隔一直延伸到贝壳的漏斗形的末端。可以数出三十一个小格子。在每个格子中心有一根连续不断的细小的管。这种鹦鹉贝至今尚存两类:一类是彭皮留斯鹦鹉贝(也叫大红鹦鹉贝),在尼科巴群岛还可见到;另一种形如肚脐,也生活在太平洋之中,但这是从化石中发现的那类贝,是至今还在继续繁殖的为数众多的贝类的残存品系。这些贝类是在五亿至六亿年前之间,残留在海底的化石贝的后裔。    现在看来,有把握断定,从那时起,鹦鹉贝白天就生活在四百公尺深的海中,夜晚又有规律地浮到海面。这种准确无误的生活方式还尚未为人知晓。这种贝壳的每一个内部的小格子表示一个月增加一段。在这期间,鹦鹉贝每天都在分泌钙质类的物质,渐渐地使壳体变大变宽。在每月底,将其生活的壳体封闭,并在其后部留有一个有孔的通道穿过小格子。有多少个格子,它就生活了多少个月。在每个间隔的壁上,即壳体上有多少条螺纹,就说明贝壳经过了多少时日。每一条螺纹表示在夜晚曾向海面浮起一次,并在白天又沉入四百公尺深的海中。两名研究人员的发现是这样的:每一个小格子表示的周期和阴历相同。毫无疑问,贝壳每天浮起是受海潮支配的,因此也是受月球影响的。事实上,在现代鹦鹉贝壳上,可固定地数出在每个格子上有29个或30个条纹。上述的研究人员的想法还可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在三千万年以前,在鹦鹉贝的每个格子上可数出25条螺纹。在七千万年前时,只有22条螺纹。在一亿五千万年前时,仅可数到17条螺纹。再数至久远一些的时代,在四亿年前时,突然下降到只有九条。    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是这样的:现在的阴历月要比四亿二千万年前短三倍。    据天文学计算,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为150万公里,而地球自转一周要快的多。根据鹦鹉贝准确无误地确定的年代,海潮的摩擦力抵销了地球的旋转力。这种旋转力使地球与月球这一对星球疏远了,并使月球渐渐地离开了地球(在一亿年前以每年一公尺的速度在疏远)。

3. 日本发现古老的鱼虫化石

【法新社东京7月7日电】今天获悉,在日本中部发现了一种4亿8千万年前的长1厘米的鱼虫化石。这种昆虫比珊瑚早6千万年,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化石。这一发现使生物学家推断,在远古时代日本中部是一片汪洋大海。

4. 法发现一座有四千年历史的石英工具工厂

【法新社法国格勒诺布尔7月5日电】10年前在这里发现的一座有4.000年历史的工厂已经变成博物馆。    考古学家是在德龙地区的瓦西亚发现这家工厂的厂址的,当时,他们是在森林中被石英石打成的原始工具绊了一下以后发现的。    这家石英石工具厂是一个移民部落在新石器时期开设的,厂址占地80平方米。在当局的帮助下,工厂的遗物现在已陈列在一座农舍式的建筑物中,里边有说明图表,参观者可以自己动手试打那些石英工具。

5. 英报文章:《英国的地区博物馆越来越多》

【英国《泰晤士报》文章】题:国内人们的热情高,英国的地区博物馆越来越多    由于旅游季节将再次进入高潮期,估计英国1600个左右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今后几个月中,将能接待5000万到6000万参观者。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一前景感到高兴,但是这些数字确实表明,这些博物馆经历了异乎寻常的盛况。    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外的人们对英国历史和英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兴趣。在所有参观博物馆的人中,大约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来自国外。    调查表明,博物馆是吸引外国人到这里来度假的占第四位的原因(令人吃惊的是,最吸引人的是英国人,其次是农村和名胜古迹)。    虽然外国人挤满了国立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但是几乎完全是由于国内人们的热情高,才建立了这么多具有地方性内容和专业内容的博物馆。    博物馆可能陈列从老式的汽车到风笛,从用于教育的玩具到采矿机械,从杰出的男女人物的遗物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所制造的没有名气的东西。

第 4 版

1. 南非《中肯》杂志文章《萨达特准备同卡扎菲摊牌》

说自从上次埃及利比亚边界战争以来,埃及出现的每次反政府事件,反复无常的卡扎菲几乎都是其幕后的策划者    【南非《中肯》杂志7月11日文章】题:萨达特准备同卡扎菲摊牌    在埃及和利比亚之间,进行备战的指责和反指责,与敌对的世界列强的勾结和挑衅事件,现在比通常更为频繁。沿两国长达300公里的边境,自1977年7月埃及对利比亚东部发动四天的军事行动以“教训一下卡扎菲”以来,没有出现更为紧张的局势了。    但是,卡扎菲却拒绝接受教训。自从上次边界战争以来,埃及出现的每次反政府事件,反复无常的卡扎菲几乎都是其幕后的策划者。    在6月18日萨达特宣布与利比亚相邻的边界地区处于紧急状态以后,两周来所有共同边界沿线的埃及和利比亚军队一直处于全面戒备状态。    卡扎菲强调说,埃及是知道利比亚巨大的武器库的,其中有2,500辆坦克,约350架飞机,包括相当数量的米格—25型,现代化的火炮和由苏联及东德装备起来的、能打到埃及内地目标的远距离导弹。    利比亚领导人最近说,推翻萨达特“不仅是我们盟友埃及人民和军队的任务,而且也是受到美国基地威胁的所有阿拉伯人民和伊斯兰国家的任务。”    埃及官员上月证实,利比亚已经开始在埃及边界沿线构筑“长城”,这项工程需要数百万美元,利比亚已就这项工程同意大利的一个财团签订了合同。    萨达特一向对其军队的忠诚寄托重望,如果卡扎菲在破坏埃及军队对萨达特的忠诚方面取得成功的话,埃及政府就会遇到严重的困难。在埃及,对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政策的不满情绪在增长,诸如穆斯林兄弟会一类的宗教组织的力量在加强。    驻开罗的西方外交官们,担心卡扎菲企图利用目前这些动荡的局势,进一步在埃及制造社会、宗教和军事的紧张局势——这是萨达特所受不了的。    因此,这位西方在阿拉伯世界最坚定的盟友、这位被其邻国说成是“专门侵略阿拉伯人民”的人,正在准备同伊斯兰国家中最疯狂的领导人进行另外一次摊牌。

2. 美全国计划协会人士说苏可能和平接管伊朗

【美联社华盛顿7月20日电】据私人研究机构全国计划协会的两名高级人员说,苏联的地面部队可以在一周内开进伊朗油田。    但是他们接着说,苏联人的眼睛盯着波斯湾那边的沙特阿拉伯的丰富得多的油田。他们比较可能致力于通过左派在伊朗进行和平接管。这样,苏联就可以得到基地来对西方世界主要燃料来源地发动军事进攻,而美国及其盟国无法采取预防措施来加以制止。    他们指出,美国在西欧的盟国比美国更依赖阿拉伯的石油供应。    全国计划协会副会长尼尔·麦克马伦和全国计划协会高级顾问和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教授西奥多·盖格在全国计划协会出版的《新国际现实》7月号中发表了他们的分析文章。    他们写道:“如果苏联在今后几个月中入侵伊朗,美国并不具备常规军事能力来阻止苏联迅速征服伊朗。美国可以迅速投入的少量军队会被人数多得多的、入侵的苏军所压倒。土库曼加盟共和国和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的装甲部队,预期能从他们在阿富汗的初步阵地每天进军100—150英里而不会遇到伊朗军队的什么真正的反抗。”    他们建议在短期内:    ——加速建立基地和运军需品到印度洋,以便能用它们来保卫波斯湾的南海岸——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可能还有伊朗的南部。    ——加速美国空中和海上运输力量,以便在苏联入侵伊朗或在那里发生亲苏的政变时,在48小时内把足够的军队调到波斯湾口和霍尔木兹海峡。    从长期来说,他们希望在美国恢复征兵制,加强美国常规部队,同苏联保持核均势。    他们说,这些措施所花的钱比把西半球变成“美国堡垒”所花的钱要少得多。他们认为,变成“美国堡垒”是必要的,如果美国在西欧的盟国由于苏联控制了它们的石油供应而建立亲苏政府的话。    为了保持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国之间的某些合作,他们建议使北约联盟降到“最低限度”,只限于防止苏联控制西欧和美国。

3. 台湾一高级官员说:台湾当局不会改变对大陆的“不妥协”政策

【合众国际社台北7月19日电】台湾一位高级官员星期六表示,台湾没有改变,亦不会改变对大陆的“不妥协”政策。    拒绝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台北政府对北京的三不政策——“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是“长期政策,只要共产政权一日存在,政策不会改变。”    这位官员是针对本周初一项报道而发出上述评论的。报道说,台北政府已设立委员会,研究与大陆进行“一切非政治性”接触的方法。    这份报道显然令海外一些观察家以为台北政府对北京的态度已经软化。    台湾官员说:“我们的态度,至少对中共来说,没有软化,这些报道仅是捏造和误解。”

4. 黎报报道:叙打算同华约国结成防务联盟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7月21日电】贝鲁特一家报纸今天说,叙利亚试图同华沙条约国结成防务联盟。    右翼报纸《军旗报》在大马士革电头的一篇报道中说,叙利亚国防部长穆斯塔法·塔拉斯上周在华沙同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秘密会晤,商讨了结成联盟的可能性。    塔拉斯今天结束了对波兰的国事访问,将途经巴黎返回贝鲁特。    《军旗报》的报道第一次暗示塔拉斯可能在华沙谈了什么问题。    该报说,华沙条约国提出了缔结这种协议的两个条件,这将包括在一旦叙利亚遭到进攻,它们将保卫叙利亚。    它们希望仅仅在需要华沙条约国部队的时候,叙利亚为它们提供军事便利条件,而不要让它们的军队长期驻在叙利亚领土上。    该报说,第二条是,叙利亚必须保证保持其政府的“社会主义”性质。    没有表明什么时候会把计划最后确定下来。

5. 奥运会比赛进入第三天

【美联社莫斯科7月22日电】苏联男子体操队今天获得了团体赛金牌,东德和苏联的游泳运动员们继续控制着莫斯科奥运会的游泳池。    以世界全能冠军亚历山大·季佳京和四年前的四枚金牌荣获者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为首的苏联队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赛冠军。苏联队获得了589.60分,东德队581.15分,匈牙利队获铜牌,575分。    在游泳比赛中,苏联的萨尔尼科夫打破了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以14分58秒27的成绩获得金牌。他是第一个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游完1,500米距离的人,打破了美国的古德尔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创造的15分2秒40的世界纪录。    东德的丽娜·赖尼施在预赛中创造了女子100米仰泳的世界纪录。她的成绩是1分1秒50。    东德女运动员夺得了400米自由泳的全部奖牌,伊娜·迪尔斯以4分8秒76创造了奥运会纪录的成绩获得金牌,第二、三名是施奈德4分9秒16,施米特4分10秒86。    在男子自行车4,000米追逐赛中,意大利的宾科莱托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可是,眼看着他的成绩又先后两次被别人打破,这种经历真使人丧气。他仅获得了第7名。宾科莱托的成绩是4分43秒65,打破了保持了八年之久的4分45秒25的纪录。几分钟以后,丹麦的汉斯—亨里克·奥斯塔德把这项纪录提高到了4分39秒98、随后东德的沃尔夫以4分39秒96跑完这段距离。    一公里记时赛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原来比利时的塞尔库创的1分6秒76的室外纪录自1964年以来一直没人打破。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切克以1分6秒368创造了新的纪录,但紧接着又被意大利的本坦皮以1分5秒478刷新,而苏联的潘菲洛夫又以1分4秒245打破了本坦皮的纪录。事情到此并没有完,东德的洛塔尔·托姆斯以1分2秒955的成绩荣获了金牌。    或许今天最愉快的奖牌荣获者是意大利的卢西亚诺·季奥万内蒂,他今天在双向飞碟射击比赛中命中198环,比满分只少两环。    在今天的其他项目比赛中,匈牙利的诺伯特·诺特尼获得古典式摔跤90公斤级金牌。苏联的乌什肯皮罗夫获得48公斤级金牌,苏联的克拉莫雷科夫夺得62公斤级金牌。    邓肯·古德休以1分3秒34获得100米蛙泳冠军,打破了东欧对游泳的控制,为英国夺得了它在这次运动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苏联的马齐恩在举重60公斤级比赛中以290公斤的总成绩创造了一项奥运会纪录。

6. 科马内奇-----奥运村里令人称羡的人物

【美联社莫斯科7月17日电】奥林匹克运动村里令人喷啧称羡的人物,还要数纳迪亚·科马内奇。    这位轰动体坛的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今年十八岁,个儿长高了,身子开始丰满起来了,但仍然不失为娇小嫩弱的少女。看起来,只要在运动村门外随便走走就能引起交通阻塞的运动员,还只数她。    事情发生在十七日。    午后不久,纳迪亚和她的身着蓝色运动衫的队友们,在国际馆外面的倾斜台地上找位子坐了下来,这儿是参加比赛的各国运动员聚集在一起晒太阳和叙友情的地方。    她们不声不响地坐在那儿,过路的人没有注意到她们。还是一位摄影师眼尖,一眼就看见了她们。卡察,卡察!接着另一个摄影师也跑来了。最后,摄影师、记者和一些国家的运动员把她们围得水泄不通。运动员们都想亲眼看看纳迪亚,还想找她签名留念呢。    不一会儿,围观的人全乱起来了。    这位在一九七六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小家伙,当年才十四岁,却一举夺得三块金牌、一块银牌和一块铜牌,而且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十分满分的体操运动员。她一人毫不客气地拿了七个十分。    纳迪亚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大伙围着她,她尽量和颜悦色地应酬。她用法语回答了几个问题,然后就和多数只齐她的肩膀高的队友们站了起来,朝附近一个体育馆走去。    那些羡慕她的观众又推又挤地跟了上去。当她返回来的时候,人们又一大堆一大堆地把她围了起来。    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纳迪亚。    一位小个子印度人走到纳迪亚跟前,送给她一个洋娃娃。对她说:“这是卡拉拉出产的化装舞蹈洋娃娃。”纳迪亚抱着洋娃娃,嫣然笑了起来。    这几个罗马尼亚姑娘挤出重围进运动村的大门,这时有个人用英语问纳迪亚能不能再次夺得金牌。    她翘起大拇指,意思是说她将得第一名,然后一溜烟跑掉了。

7. 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是五九二六人

【美联社莫斯科七月二十二日电】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上的官方计算机正在统计参加这里奥运会的人数,同时也统计参加的马数。    二十二日,有人问计算机,有多少运动员参加这届奥运会,它回答:五千九百二十六名运动员,二千四百二十二名官员或负责人,其中包括一百五十三名妇女,一三○一名裁判员,还有一百六十三匹马。    四年前,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报告参加那一届奥运会的运动员有六千一百五十二名,当时二十七个非洲国家因新西兰与南非的体育接触而退出比赛。    在这届莫斯科奥运会上,比苏联的组织者在出现抵制之前所预计的参加人数要少得多。    国际奥委会说,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一百四十七个国家中,有八十一个国家派出了代表队参加这里的奥运会,三十六个国家抵制,还有三十个国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派出代表队。

8. 日本旅游局代购入场券损三千万日元

【法新社东京7月21日电】据今天报道,日本旅游局因它代购的莫斯科奥运会入场券13,000张中的9,300张被退回而亏损了大约3,000万日元(136,360美元)。    日本旅游局人士说,苏联国营旅游局拒绝收回在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火劲儿减退的情况下没有卖出的票。这些人士说,日本旅游业总共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入场券38,000张,估计总共亏损一亿日元(454,5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