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7-02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苏以很高规格迎接施密特
说这表明苏重视同西德的关系;苏对这次访问的渲染使施密特似乎有点感到惊奇。波恩宣布根舍将去华盛顿向卡特政府介绍访问情况 【法新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总理柯西金及其副手吉洪诺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今天一起到伏努科沃机场迎接西德总理施密特,苏联领导集团以此来表明它对苏联同波恩的关系看得多么重要。 苏联对施密特和他的外长根舍的轻松友好的欢迎,似乎是为两天的会谈定下基调,苏联显然希望两天的会谈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西德外交官们最先承认,这次会谈不会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也不会制止住苏联部署针对西欧的SS—20导弹,但是人们希望施密特通过这次会谈会比较了解苏联的真正意图。 波恩把这次访问正式说成是一次工作访问,苏联领导人对这次访问的渲染使施密特有点感到惊奇。 【德新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和外交部长根舍今天到达这里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两天会谈,他们受到了国宾待遇的迎接。 今天和明天会谈的主题将是欧洲生产和限制部署中程核导弹以及阿富汗局势。 苏联人已经表示对讨论扩大两国经济合作特别有兴趣。有人要勃列日涅夫谈谈在这里进行的会谈的结果,他回答说:“结果会是好的”。 波恩代表团人士说,这种精心安排的接待,加上从机场出来施密特和柯西金一路上亲切交谈,这表明会谈将会是建设性的和有益的。 【路透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到达这里,受到苏联领导人的盛大欢迎。 这种规格很高的欢迎强调说明,苏方决心证明,莫斯科和波恩在阿富汗问题上有分歧,然而双方的关系并未受影响。 欧洲的裁军和苏联—西德贸易的扩大将在会谈中占重要地位。苏联认为,贸易是苏联—西德关系中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说,也是藉以离间波恩和华盛顿的最好手段。 西德方面也希望扩大贸易,但它不想给华盛顿或莫斯科以这样的印象:克里姆林宫在顺利地拉拢它,它同美国的团结关系减弱了。 波恩昨天宣布,根舍将在星期三飞往华盛顿,向卡特政府介绍情况。这着重说明,施密特认为使美国不断了解他在莫斯科的会谈的全部情况是重要的。
2. 勃列日涅夫同施密特会谈
塔斯社说双方就当前国际局势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西德发言人伯林说施密特提出了要苏从阿撤军的日程表 【塔斯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总理施密特和联邦副总理兼外长根舍6月30日在克里姆林宫开始举行会谈。 他们就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问题以及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双边关系问题坦率地、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勃列日涅夫在谈到维也纳关于减少中欧武装力量和军备谈判时重申苏联坚定地希望谋求符合不损害双方中任何一方安全原则的解决办法。苏联方面表示愿意尽其一切所能使维也纳谈判进行得更积极和更富有建设性。 勃列日涅夫强调指出,西方某些人士对阿富汗事件所持有的看法,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从对这个事件所持的偏见出发。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在友好邻国的独立受到威胁时,苏联不能拒不援助它。 勃列日涅夫主张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有关建议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根据这里所谈的政治解决,将解决苏军撤出阿富汗问题。 施密特指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希望不使国际紧张局势升级,希望不使紧张局势扩展到新的范围和地区。他说,继续奉行缓和政策依然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一个重要宗旨。他主张保持接触和继续对话,以便扩大东西方合作的范围。 联邦总理表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希望能帮助裁军事业取得进展。 双方对世界一些地区的局势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双方将继续交换意见。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6月30日电】波恩政府发言人说,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向勃列日涅夫主席发出挑战,要他全部撤出苏联军队以恢复阿富汗和平,并提出了一个完全撤军的日程表。 施密特是在克里姆林宫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关于建立“一个独立、不结盟、没有外国军队的阿富汗”的要求的,勃列日涅夫对此没有公开作答。 西德总理和苏共首脑此前私下举行了会谈。西德发言人伯林说,施密特“非常清楚、非常坚定地”说明了他的政府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他还提出了关于“撤军时间安排的建议”。 无法得到撤军时间表的细节,伯林也没有泄露苏联对施密特建议的反应。但是他说,这位六十一岁的德国领导人对他在克里姆林宫的第一天会晤的结果感到“满意”。
3. 外电评勃列日涅夫和施密特在宴会上的讲话
路透社说,塔斯社批评施密特关于阿富汗等问题的讲话,这是史无前例的做法 【路透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呼吁勃列日涅夫主席从阿富汗撤出苏联军队并开始谈判,而不要给限制欧洲核武器附加任何先决条件。 早些时候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谈中,勃列日涅夫主席看来没有表现出愿意从苏联对阿富汗危机所采取的正式立场上后退一步。 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的宴会上讲话的时候完全避免提到阿富汗,虽然他笼统地提到了世界各地仍存在着冲突。 【美联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强烈呼吁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把俄国军队全部从阿富汗撤出。 施密特间接呼吁莫斯科进一步努力设法帮助解决伊朗扣留人质而引起的危机。 【路透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苏联塔斯社今晚驳斥了西德联邦总理施密特在克里姆林宫宴会上发表的关于阿富汗问题和欧洲东西方核导弹均势问题的讲话。 这种史无前例的批评一位来访的政府首脑的做法,是在施密特同勃列日涅夫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以后出现的。在那次会谈中,两人对阿富汗危机的原因看法有分歧。 塔斯社在报道施密特宴会讲话时,删去了施密特呼吁克里姆林宫从阿富汗撤军,以及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开始会谈欧洲限制中程导弹问题的几大段讲话的内容。 对于施密特谈阿富汗问题的大段讲话,塔斯社的报道如下: “联邦总理谈到了围绕阿富汗发生的事件,特别强调了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必要性。 “但是,他没有谈到应当停止对阿富汗的一切形式的侵略,众所周知,正是这种侵略导致了阿富汗政府请求苏联给予军事援助。” 塔斯社报道了施密特讲话的大部分内容,但却删去了他解释为什么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潘兴2式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那一部分。 塔斯社仅仅说,联邦总理呼吁就导弹问题举行会谈,重复了“人们所知道的西方国家的观点”。 塔斯社说,“但是,联邦总理在呼吁举行这种会谈的时候,却没有说到,西方国家,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内,实际上是提出了先决条件:它们是建议在北约实施其在西欧部署美国新式中程导弹的决议的条件下,来举行这一会谈。” 苏联报纸通常都是全文刊载来访的政府首脑的讲话,只是偶尔用简略的词句报道那些删节了的有争议的段落。但是塔斯社对施密特讲话所作的批评性的评论,看来是没有先例的。这种评论显然是经过高级领导人批准的。 看来,施密特宴会讲话的坦率语调使苏联领导人感到恼火,他们不习惯于在自己的国土上听别人用这种语调给他们上课。 从苏联人士和西德人士关于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林娜大厅举行的第一轮会谈情况的报道来看,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会谈是棘手的。
4. 美报评施密特访问苏联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6月30日社论】题:施密特先生将去莫斯科 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将去莫斯科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此行十分微妙,时间也不适宜。尽管事先对这次访问进行了精心安排以符合西方战略的总目标,但它仍具有法国总统德斯坦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出人意外的会晤所含有的某些危险。 一个危险可能就是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克里姆林宫正在恢复其国际威信,尽管它在阿富汗的占领军人数依然如故。由于西德是西欧抵制奥运会(7月19日开幕)的唯一大国,施密特的访问可能使他的国家对苏联侵略的谴责不再那么尖锐。 另一个危险涉及到北约是否能团结一致来对付苏联对西欧越来越大的核威胁。施密特在卡特总统的压力下,坚持执行北约决定,准备在今后三年中部署能够打到苏联目标的中程核武器。但他同时又强调军备控制谈判,这可能会动摇比利时或意大利答应在其领土上部署所谓的战区核武器的决心。而波恩同意部署核武器是以另一个欧洲大陆国家也部署这类武器为条件的。 第三个危险是波恩同莫斯科的关系将同德国的政治纠缠在一起,这对西方是不利的。随着十月全国选举的临近,这位西德总理由于正受到其保守主义的反对派的嘲笑而想显示其访苏的具体成果。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呢?如果他采取过分和解的态度,其对手施特劳斯将会指责他对共产党人“软弱”。如果他采取强硬态度,俄国人就可能不会在贸易和铁幕两边的人员接触方面作出姿态,而这些是德国人非常向往的
5. 黎笋范文同武元甲和洪森目前都在苏联活动
【路透社莫斯科6月30日电】此间的亚洲人士今天说,越南面临广泛的批评,批评其在泰国—柬埔寨边境战事中的作用,正是在此时,越南的三位最高领导人目前正呆在苏联。 这些人士说,这三人——越南共产党首脑黎笋、总理范文同和副总理武元甲是两三周来先后抵达这里的。 由于柬埔寨—泰国边境战事涉及越南为首的军队和泰国的军队,这三位越南领导人未加说明地呆在苏联这件事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黎笋是6月28日抵苏的,苏联宣传机构把黎笋访苏说成是休假。 据塔斯社说,但是,今天他在莫斯科露面了,参观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和驻地,会见了越南运动员。 范文同是十天前从布拉格抵达莫斯科的,他在布拉格参加了经互会的一次会议。 官方的塔斯社在一条当时宣布的简短消息中透露在欢迎范文同抵达莫斯科的人当中有武元甲将军,亚洲人士今天说,范文同和武元甲目前仍在苏联,尽管不一定在莫斯科。 官方透露,金边韩桑林政府的外长洪森现在也在莫斯科,这就更加引起了人们的猜测:越南这三位领导人的访问可能与柬埔寨边境紧张局势有关。 【德新社莫斯科6月30日电】柬埔寨驻苏联大使馆今天在这里间接透露,柬埔寨外长洪森目前正在莫斯科。 该使馆在邀请外国记者出席明天将由这位外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时透露了这一消息。 一些了解情况人士说,这位外长大约是五天前抵达这里的。 观察家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越共首脑黎笋和洪森都将乘他们访苏之便同苏联领导人讨论最近印度支那地区危机加剧的问题。
第 2 版
1. 《我遇到了头号苏联特务》
【法《费加罗报》4月26日刊登拉孔特尔的文章】题:我遇到了头号苏联特务 (原编者按:我们的撰稿人罗贝·拉孔特尔,在受到卡斯特罗颠覆威胁的安的列斯群岛采访时,突然与苏联“记者”维克多·路易斯在多米尼加相遇了。令人不安的相遇:克里姆林宫的这个特务哪儿都去,火着起来了……) 记者们说,维克多·路易斯,又名维塔利·吕或维塔利·勒维讷是莫斯科“消息最灵通的记者”。15年来,他是苏联最出名的间谍,较为确切地说,他是克里姆林宫的密探,他是克格勃中与各阶层人士交往最多的一个人。 半官方人士路易斯,是负有特别使命的专家,“歪曲捏造”——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八个部之一 ——的大师,进行试探和吹牛的专家。他在和我闲谈时不慌不忙,旁若无人。他对我说,“列昂尼德·伊里奇病得并不象你们所说的那样厉害。相反,柯西金完了。他患了癌症。”他笑着接下去说:“我最近看到了勃列日涅夫。他的精神状态可以说很好。” 这位“外交”人员的重要履历表很厚。在伊朗国王垮台前几个月,人们在伊朗见到过他;在苏联侵阿前夕在阿富汗见到过他;在革命前的葡萄牙见到过他。他去过日本、莫桑比克。甚至可能秘密地去过南非。人们在蒙古看到他在斯大林雕像下面拍照。在台湾,他试图说服蒋介石的儿子(他曾在苏联学习过,他的俄语讲得很流利)与苏联谈判一项反对中国的秘密协定。1970年,他甚至受到西班牙领导人的接见。次年,他在特拉维夫与梅厄夫人(1948年,她曾任以色列驻莫斯科第一任大使)内阁的一个成员秘密进行了接触。他当时想要知道以色列人是否在考虑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他经常去法国。各国当局都恭敬地发给他签证,这使这位第一流的间谍很满意。他的一次获得显著成功的行动,是他在美国波托马克河边进行的访问。副总统汉弗莱在白宫热情接待了他。他甚至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借助于美国出版者的帮助,这位作家兼间谍,在政治虚构与滑稽可笑的混合物《中华帝国行将衰落》这本书中,极力警告我们提防中国的侵略力量,他强调说,这股力量对白色人种是非常危险的。正是他在1969年乌苏里江达曼斯基岛(即我珍宝岛——本刊注)的激烈战斗之后,放出谣言说,苏联可能准备对中国人进行预防性原子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首脑想知道美国人的意图是什么。十年以后有了答案。今天,卡特武装了毛的继承人。 路易斯的老婆詹尼弗是英国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当她给英国海军武官的孩子们当保姆时,路易斯在莫斯科认识了她,在她的帮助下,他对《我的漂亮夫人》这部歌喜剧加以剽窃,把它变成了俄文版,并获得了很大成功,使他拿到了很多钱。在这一时期,他成了所有西方大使馆的红人。人们都在争夺他。他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一些大使的弱点为他服务。 他在西方出售斯大林女儿斯维特拉娜·阿里鲁耶娃的假回忆录,目的是在出版她的书之前挖她的墙脚。他还捏造了两个答记者问,一个是她的儿子揭发其母的,另一个是姨母的答记者问,但这个姨母已死了好几年了。俄罗斯大草原上的人们称之为秘密警察的“三个字母”(即克格勃三个缩写字母)已把《癌症病房》的手稿拍了照,既然他拿到了这份影印件,他就在没有得到索尔仁尼琴同意的情况下到西方出售。索尔仁尼琴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谈到了与路易斯同时监禁在卡拉干达集中营的一位老囚犯的证词:“维塔利·勒维讷曾因与外国旅游者进行非法交易而被关进监牢。在集中营里,这是个出名的密探”。他出狱后,不但没有象传统的作法那样禁止他在莫斯科居住,而且他还当了普通右派英文报纸的记者。“他总是穿得很好,常常去我的别墅,偷偷摸摸给我拍了一些远镜头照片,他把这些照片连同那些反苏传奇卖给西方。同时,按照苏联肃反工作的调子,他作了一些有关我的报告,我觉得,他在我的住所安装了窃听器。”一个“密探”他是一个有教养的诱惑者,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多次大摇大摆地出现在纽约、芝加哥、休斯顿、好莱坞,在美国上层社会中,他经常不断地讲述一些空洞无聊的事情,最终目的是为了放出一些似乎是极为重要的秘密消息。譬如,假如肯尼迪不被谋杀,赫鲁晓夫还会留在台上。勃列日涅夫思想上经常考虑的是和平问题,但他需要说服政治局里的同志们。戴高乐憎恨美国人等。有时,他确实提供一些真实的消息,目的是要使你更好地接受他那一套东西。他就是这样把赫鲁晓夫谈话的长达50来个小时的录音带(他在美国出版的回忆录可能就是据此写成的。)在哥本哈根一个旅馆的房间里交给了《时代》杂志的外交记者杰罗尔德·谢克特。几天以前,莫斯科的一个克格勃特务也向我提过此事。路易斯因“透露”这些秘密而拿到了一大笔钱。 路易斯是俄国犹太人还是德国犹太人呢?大家只知道路易斯—吕—勒维讷及其全家在柏林一直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他是怎么到了苏联的呢?他的英文在哪儿学得这么好?他在1948年因“搞黑市买卖和背叛活动”判刑之前都作些什么呢?不管怎么说,他跟索尔仁尼琴一样也在古拉格呆过。今天,正式说来,他是伦敦《新闻晚报》驻莫斯科记者。没有任务时,他就在“列宁格勒大街”上一所有七个房间的住宅里象富豪一样地生活,房间里有立体声、电视、洗衣机、自动洗餐具机,这些都是外国货,是普通公民绝对难以得到的。他经常到赫尔辛基的斯托克曼大百货商店和克里姆林宫专为达官显贵们设立的专门商店去买东西。他在巴科夫卡不准外国人去的“禁区”内拥有一所四层楼的豪华别墅,这所别墅是属于已死去的一位将军的。里面有游泳池、蒸气浴室、网球场、设有空调设备的酒窖,里面储藏着香槟酒和波尔多酒,有一个在俄国很少见的设有空调设备的车库,里面停放着梅塞德斯300型汽车、英制吉普。路易斯夫妇在英国为那些非俄国居住者出版了莫斯科导游和秘密的电话号码簿,而且许多西方报纸要他撰写重要论文。内部活动路易斯经常混水摸鱼,周游世界,以便写出他的印象。他与颠覆活动常常是有关系的,他常常抛出一些假消息。他也搞内部活动。1976年,在发生了造成好几个受害者的莫斯科地铁谋杀案的时候,是他提出一种说法,说这次爆炸事件是“持不同政见的恐怖分子”搞的。这种提法是很巧妙的。在公众看来,持不同政见运动不再是希望当局尊重人权和赫尔辛基协议的少数人了。它现在是那些危险的罪犯的联合。但谋杀案的主犯已被发现并被枪决。他们是一些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他们与和平的持不同政见者毫不相关。 我们乘坐一辆出租汽车去机场,路易斯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当然是美国烟。在间歇时,他拍了几张反映多米尼加贫困的照片。在机场,他买了一顶道地的美国旅游者戴的奇怪的帽子。为了伪装自己……不,没有这个必要。在通过海关时我偷偷地观察他。他拿出了自己的护照,是红色的,上面印着镰刀、锤子,在名字处写着维克多·路易斯。职业:间谍。不,是记者。一沓子飞机票可以使他轻而易举地进行全球旅行。到了皮特尔角。法国海关人员是个黑人,他惊异地看着这个有着金黄头发的人的古怪护照。但签证是符合规定的。路易斯看了看他的金表。几个小时之后,他将去圭亚那。今天,他将与“最高领导人”喝威士忌。他们将共同对加勒比地区的前途提出几种设想。
2. 纽约《华侨日报》文章《中国的火车站》
【纽约《华侨日报》文章】(作者:南海)题:中国的火车站 在中国,无论在南大门的广州、首都北京、第一大城市上海,还是其他省会,那里的火车站不论是新建的还是旧盖的,都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而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候车室。 在这些火车站的候车室内,人都是挤得密密麻麻,快要上车的旅客才能坐在候车室的座位上,其他人则站着,或靠着墙,或蹲在地上;还有一部分旅客则要在车站的檐荫前或广场中等候。平时不单要受日晒雨淋,若是冬日,更要瑟缩在北风之中。 个别的火车站,附设有饭堂,如南京站;甚至有乘客阅览室,如杭州站。一般的车站也有外宾候车室,又有小卖部和茶水供应。但任何一个火车站以至汽车站都是极为肮脏,纸屑、果皮、痰涎和鸡鸭,甚至小孩的粪便都有。某一天晚上,约10时30分,我们到广州火车站准备乘车到北京去。由于时间尚早,我们与来送行的朋友在车站门口谈话,就在这时,走来一个年约十二、三岁,一身破旧衣服,带着小背包,看来是来自农村模样的男孩子。他来到火车站后,就往墙边靠着坐下来,马上有一个穿白色制服的车站女工作人员跑去,先检查他的车票,然后要他到外面广场去等候,那小孩也立刻无声地跑开了。 我们进站后,发觉站内只有疏落的人,我不明白,既然站内人很少,为什么不能让其他有需要的旅客进入站内等候。我不禁要问,车站是为谁开的?为什么人民不能自由使用车站?就算是由于好奇而在车站内四处逛逛看看,亦是平常而合理的。 中国人口过多,是因为执政者过去没有推行家庭计划的结果,很多人仍是衣衫残破的样子,是因为国民经济没有发展得好,特别是占人口80%的农民。这是现实问题,何需遮掩,也无法遮掩。 在夜里,几个大城市如广州、北京、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等的火车站的广场上,坐满或睡着很多旅客。他们都是来乘夜班车或是刚到站的。但在夜里,公共汽车都只作极有限的服务或甚至全部停顿,而计程汽车又太贵,再加上人生路不熟,所以他们都是提早到车站,或到站后等到天亮才离去。由于候车室太小,所以他们只得挤在广场上了。另一天的凌晨3时多,我们从北京到达济南。济南站也如其他的车站一样躺满了人。我们进入售票处,打算预先购买到泰山的票,售票处内也睡满了人。 忽然一个身穿白衣的民警来到售票处,当他看见我们在里面时,就驱赶那些睡在地上的人起来。一位大叔可能睡得太熟,没有醒来,那个民警就跑到他的身边,往他的臀部狠狠地踢了一脚,那位大叔被踢醒了,可是还未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又被再踢一脚。我们向那殴人的民警投以愤怒的目光。他继续吆喝其他人起来。 我们认为那民警之所以驱赶那些睡在地上的旅客,是因为我们的到达,所以我们马上走出售票处。 当我们在车站前的广场上一边慢慢走,一边看那些熟睡在地上的人时,那民警又如虎似狼地来驱赶那些睡在地上的人。另一方面,在中国旅行,自己到火车站买票,若不懂得方法,是不能顺利买到的。在售票窗排队后,若你出示你的介绍信或回乡证,那你一定买不到车票,因为你被指定要经国际旅行社代买。在国际旅行社,你也不能肯定地买得到你指定的哪一天、哪一班次的火车票,因为那里也是代你向火车站买,而且还要付服务费。 但你若像一般国内人民一样,买车票时只说哪一班次、哪一等和到哪里去的车票多少张,不需多说一句话,也不需出示任何证件,那就能更顺利的买到票。世界上的事情,有时是很奇妙的。这奇妙的事使人难忘的同时,也使人感到混乱与呆板。
3. 共同社记者松尾报道:《为城市问题而苦恼的北京市 》
【共同社东京6月10日电】(记者松尾发自北京)题:为城市问题而苦恼的北京市,要把人口限制在1000万人之内 加紧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首都北京,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没有先例的号召:“要使北京成为全国社会秩序、社会治安和道德风尚方面最好的城市,还要把它建设成全国最清洁、最优美的一流城市”。另一方面,北京市提出了今后把北京的人口控制在1000万人以下的方针。 北京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源,仍是人口的急剧上涨。刚解放时,全市人口是203万人,其中,市区只有165万人;而去年,全市人口达到870多万人,市区已经增至495万多人。 因此,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全市已达到300万辆,早晚高峰时,自行车甚至占据了整个大街的三分之二。 由于破坏了绿化地带盖起了楼房和住宅,所以,平均每个市民的公共绿化地带降为世界大城市中的最低水平。 住房特别紧张。普通市民平均每人居住367平方米,缺少住房的市民达二十几万户。 蔬菜、燃料、原材料整年内总是处于不足状态。商业、服务业跟不上人口的增加,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吃饭,都需要排队。 为了控制人口增加,北京市在加强计划生育的领导工作的同时,还采取严格限制从外地流入人口的措施。 北京打算撤走严重引起公害的重工业工厂,由轻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工厂来取代。尽管时已较晚,但已经开始认真考虑绿化的问题。 但是,衣食住的不足和交通困难等不能马上解决的难题还很多。北京市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大概可以由此占卜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第 3 版
1. 美国《今日世界》文章《电脑与报纸的新发展》
说电脑设备已进入古老的报纸生产程序,正在打破陈规旧律,一场大的变革正在进行,其主要结果是减少了排字和印刷所消耗的总工时 【美国《今日世界》6月号文章】题:电脑与报纸的新发展 许多世纪以前,人们只能买到一则一则的重要新闻。一个飘洋过海的商人归来时会带回有关威尼斯或那不勒斯等城市的奇妙报道。一个民谣歌唱者会用诗歌向人们报道160公里外刚打完的一场战争的情形。一个专业的作家,从欧洲或者东方旅行归来后,会用介乎游记和外交信件的文笔,生动地描述他的见闻。一些银行会传播它们在世界各地代理人所搜集到的重要政治消息。一个退休的间谍则会向全世界提供一份调查性的报道小册子。 那时,各处都有很多新闻,出卖新闻成了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出版商和自称出版商的人,走遍伦敦、巴黎和纽伦堡的街道市场,找寻归来的旅行家、秘密使者、携带着客户信件的商人、持有出征爱侣情书的女士,以及任何一个可能出卖新闻的人。 报纸本身是在十七世纪头25年中出现的。报纸的迅速成功是由于它是一份定期的出版物,它使读者感到,他得到一份定期权威性报道,把世界上一切有意义的事都摆在他面前。读者可以迅速得到有关贸易、外交、财政、战争、高层政治活动的简略报道,并因而能够流畅地叙述各种离奇古怪的事——各种怪胎、两个头的牛、彗星、红色的雪和其他耸人听闻的事。 报纸将新闻报道传达给数目不断增加的读者,在三个半世纪的演变过程中,报纸的形式越来越繁杂,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为了争取更多读者而不断地增加新的篇幅。 在所有外国游客眼中,目前的美国报纸已成为美国社会中最令人惊奇的现象之一。这些报纸的张数已经多到无法计量,虽然其中每一页对某些读者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兴趣,但多数读者却把一份报纸中的大部分扔掉。一份大都市日报,普通读者都只看其中的10%,而忽略其余的90%。 现在大家都知道,报纸印刷技术正处于一种历史性的大变革中。电脑设备已进入古老的报纸生产程序,正在打破那里的陈规旧律,一场大的变革正在进行中,其主要结果是减少了排字和印刷所消耗的总工时。新的印刷设备已经不再使用熔铅,因而减少了在工厂搬动沉重铅字版那种酷热而繁重的劳动,使报纸出版大部分变成了一种白领工作。但是,从外表看来,新的印刷设备只不过是以一种印刷方法去代替另一种印刷方法。送到我们手里的报纸看起来和从前一样,外表更整洁些,往往错误较多,图片更为好看,其中更多彩色图片,只是更漂亮一些,但始终还是同样的传播媒介。 但是,电脑化印刷所预示的,实质上是过去那种内容混杂报纸的终止。大众化的报纸具有内容广泛的各种不同消息和消遣材料,曾在美国经济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曾经垄断广告业务。这种情形一直继续到广播电台和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为止。今天,所有的传播媒介,不论是听的、看的、或是印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已经电子化了。其直接结果是有可能产生一种不同的经济衡量尺度。 报纸的广大的篇幅混杂着各种广告、新闻、特写、数十种大标题、连载的长篇小说、图片以及各种小段的消息。 支持这种报纸的技术本身,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陈旧了,因为读者所需要的只是报纸所提供的一小部分东西,而广告商却需要花费很多钱;读者为了要看他们想看的东西,却同时也得到了他们所不需要的很多东西。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取消印版——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如果我们能使电脑把读者实际需要的资料直接印到纸上,或者通过电话线把资料直接送到家庭的印字机上,或者从空中送到电视机荧光屏上,那么,报纸就可以为个别的人制作,而不必为广大的群众去印刷了。 多数读者仍想有一种综合新闻版,一种按照传统方法由专业编辑选编的新闻版,但是,其他读者则会选择一两种他们感觉兴趣的特别部分,他们也许会选择烹饪,外加财经新闻、国际新闻,或者范围更小的,有关非洲政治的新闻、有关太空的新闻、高尔夫球的新闻等等。 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一家报纸已成为按需要而采编的先驱。它象其他规模类似的报纸一样,发现它所印出的资料只占所取得资料的十分之一。他们作了若干次试验,了解哪些读者想多要某一方面的新闻资料,便向他们提供那方面的新闻资料。他们只要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从电脑中取出所需的资料拿去付印。如果采用普通印刷的话,只要有一千个读者就足以维持一份专刊的印行。 该报甚至没有登广告宣传这项服务,但在宣布要印行一份国际新闻特刊后,便有数百人要求将该刊派送给他们。由于报纸的全部读者是由一群群志趣各不相投的人被迫结合成的一般大众,因此,在原则上读者可以重新组合,以便更有效地表达他们真正的需要。 我们目前所欠缺的是推行读者专门化,以及使新闻适应各别需要的整套技术。 我们仍然受困于铅版印刷术,尽管现代的这种印刷术已大为改进;但在能够直接而便宜地从电脑产生文章时,则个别的印制将可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果,同时又提高了按需要将消息供给订户的能力。最有可能实现这种发展的新技术是油墨喷射印刷术,目前正在俄亥俄州一家报社进行试验。该技术是将极微小的墨粒按电脑资料处理所确定的图形喷射到纸张上。 值得注意的是,按需要供给新闻的发展已经开始 了。 十多年来,全世界各地的报纸已经开始出版地方版。 这种地方版以适当的地方新闻加插到报纸中,作为一种争取邻近地区刊登广告的方法。 有一家全国性的日本报纸,除了每天出版的正刊外,地方版不下143种之多。为了达到这种惊人的成就,这家报社实际上使用了所有现代报纸的出版技术。 若干美国报纸有十几种地区性附刊。在报纸订户名单实行电脑化后,搜集有关读者兴趣的资料以及管理这种资料便更加容易了。报纸发行部门对使用电脑也更为熟练,现在已能规划向某些读者而不向其他读者派送某些地方版附刊。 总之,自从1960年以来,报纸已经在多数地方变成了一堆具有各别版面的出版物,以便具有不同兴趣的家庭成员分别选看。有许多报社,定期列出一份邻近地区中未有订阅该报的家庭名单,向他们派送一份广告特刊,这样既宣传和推广了该报,同时又使广告商的宣传能有接触到所有家庭的机会。有了电脑的帮助,报纸就能对它们的发行名单进行更精确的控制。洛杉矶时报在读者打来电话通知他们的休假计划后,几分钟内就可办好停止和开始订阅的手续。 新闻出版业正在不知不觉地逐步为将来进行准备,将来在技术上的发展和经济上的需要,将使报纸变成一种更加有效,但又不象以前那种大拼盘式的混杂传播媒介了。
2. 可供盲人使用的听觉打字器
【加拿大《环球邮报》6月7日报道】题:打字机向盲人说话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一批只说“得克萨斯”话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向盲人打字员说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法语和德语的打字机。 昨天在多伦多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负责人展出了这种听觉打字器。 听觉打字器利用英文口语中的六十四个基本语音(音素),根据一套广泛的发音规则,把这些基本语音结合起来,然后再通过一个音响综合器把这些语音输送出来,从而成为它的“语言”。 输出的音响非常清晰,就好象有人在非常清楚地说话一样。 听觉打字器的操作方法和任何其他打字机的操作方法很相像。一个盲人打字员开头先用由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生产的打字机打字,它附带着一套计算机存储器,机器内不用放纸。盲人打字员只需按一下安装在象一块砖头大小的“键垫”盒上的“放音”键,这个“键垫”盒就使音响综合器开始操作。听觉打字器能把盲人打字员所写的东西逐个字母、逐字或逐句地说出来。 盲人打字员可改正无论什么样的错误,他只需插入一张纸,就能使机器自动地写出已写好的整篇东西。机器还能朗读信件的全文。 盲人打字员可以控制听觉打字器的说话部件的音调和速度。此外,听觉打字器还具备着二百个其他口语功能,例如提醒需要大写字母,发出需要换打字带的警告,说明页面是否放在正中,以及打字机的滑动架运行情况等。
3. 没有糖分的糖
【汉城《京乡周刊》报道】题:没有糖分的糖 巴拉圭有一种「没有糖分的糖」的奇怪植物。巴拉圭农民称它为「卡希」。这种植物里完全没有糖分,但是,如同变魔术一样,嚼一嚼就有甜味。 最近,科学家对这种植物进行了详细调查,认为,这种奇怪的植物同葛根不同,丝毫没有糖分,嚼这种植物,就能刺激舌头和口腔,起到分离人的口水中的糖分的作用,使舌头感到有甜味。
4. 消灭鼹鼠的新武器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题:消灭鼹鼠的新武器 广岛县高田郡甲田町一位叫上里四九郎的农民,想出了一种利用电磁石赶走祸害蔬菜和水果的鼹鼠的新武器。 这种武器的结构是:利用记时器,一通入电流之后,直径为十毫米左右的冲击棒就敲打乙烯树脂温室里的管道,发出的声音传向整个温室里的所有管道。乙烯树脂温室的管道,埋在地下二十厘米处,管道之间的间隔大约是五十厘米,因此声音也可以传到土里,这样鼹鼠就不敢靠近温室。
5. 《日本农业新闻》报道《2000年的农业技术》
说到公元2000年,日本大豆、麦类、饲料作物的产量将比现在增产40%到两倍,农业劳动时间将减少30—60% 【日本《日本农业新闻》6月9日报道】题:公元2000年的农业技术 到公元2000年,大豆、麦类、饲料作物的产量将比现在增产40%到两倍,农业劳动时间将减少30—60%。这是电力中央研究所生物环境技术研究所(原农电研究所)调查了国内的作物、育种和草地学等方面的学者和专家约300人,按照特尔斐法(预测未来的典型手法)汇总了他们的意见后,展现出的20年后生产技术状况。 这项未来预测是该研究所绿地生物部,为了估计由于将来技术的进步实现增产的可能性,就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施肥水平、耕作制度、农业劳动时间等项用特尔斐法进行的。 在进行此项预测的时候,是以下述三点为前提,即①气候是现在的气候延续;②在农业方面有足够的资本装备和普及先进技术;③以现在的已耕地为对象,对寒地、寒冷地、温暖地、暖地等地区分别进行了预测。共调查一次, 第一次有258人、第二次有300人作了回答。 汇总的结果,大豆、麦类和饲料作物等平均单产增加40%至100%,薯类的平均单产增加30%至40%,水稻平均单产增加20%。 这些专家和学者们对大豆增产寄予的希望最大。 预测出:在寒冷地每十公亩由130公斤增至260公斤,增加100%;温暖地和暖地每十公亩由123公斤—129公斤增至220公斤—230公斤,增加78—79%;寒地也能从现在的183公斤增加到280公斤,增加53%。 包括黑麦在内的麦类,在暖地增产67%,在其他地区增产30—44%;饲料作物方面,牧草增产30—67%;饲料用籽麦增产34—68%;青贮玉米增产25—45%;青贮高梁增产17—25%。 上面这些预计的增产数字,如划分地区来看,目前产量水平高的主要产地增产幅度小,而其他地区增产幅度大。 在施肥量方面,预计化学肥料在水稻上增施10—20%,在小麦上增施20—60%,但增施有机肥料的数量比这还要多。除部分地区外,有机肥料的施用量要比现在增加25—28%,其中也有的地方认为多者可达两倍。 在耕作制度方面,据估计实行轮作和土地的高度利用将取得进展,作业时间将减少30—60%。据认为,因动力作业的增加,作业时间才能减少,而在水稻种植方面,机械化已成为一般技术,就连动力运转时间本身也将比现在减少。 据估计,这样做,技术上定能有很大进步,但据说回答问题的人都评论说,因粮食行政方面能否做到鼓励生产者的积极性,这个进步程度也不一样,从技术条件来说,如果没有基础建设,大型机械化和扩大经营规模等,就不可能有这种前景。
6. 苏派科学考察船去百慕大三角区
【安莎社莫斯科6月5日电】一艘苏联科学考察船正驶向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区”,在那里,有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地失踪了。“库尔恰托夫科学院院士号”船上的苏联科学家们,将对由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深水漩涡进行考察。
第 4 版
1. 西德《图片报》报道:勃列日涅夫通过其女婿控制阿富汗
【法新社西德汉堡六月二十九日电】西德杂志《图片报》今天引述「西方情报机关」的消息报道,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尤里·立尔巴诺夫,已于二月份被委任为苏联的阿富汗总督。 文章说,由于他的女婿,勃列日涅夫控制着阿富汗所发生的一切。 这家甚受欢迎的杂志说,除了从去年十二月在干涉行动中丧生的苏联副部长手上接管了喀布尔之外,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嘉莲娜的四十四岁夫婿,还是「苏联在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间谍头子」,在所有这三个国家从事反美的反间谍活动。(原载香港《大公报》)
2. 巴黎市长拒绝应邀观看莫斯科奥运会
【法新社巴黎六月二十三日电】巴黎市长雅克,希拉克二十三日指出,他不会接受莫斯科市长发出的请他去观看奥运会的邀请。 巴黎市长在回答亨利·梅亚(法共)的问题时指出,根据一贯作法,一个由巴黎议会愿意参加奥运会的政治党团的各一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很可能去观看莫斯科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3. 苏士兵闯进法驻阿富汗使馆游泳
【路透社巴黎六月十九日电】一名法国电视台记者今天说,苏联士兵上周两次闯进法国驻喀布尔大使馆,到使馆游泳池游泳。阿富汗拒绝这位记者入境。 加布里埃尔·梅里蒂克没有签证而到达喀布尔后在一家旅馆中呆了三十六个小时。在阿富汗当局把他送上去印度的一架飞机之前,他曾同外交官进行过接触。他到达巴黎之后说:「闯进法国大使馆的士兵显然是凭一时高兴而去的,不是奉命去的。因此,看来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存在着一个纪律问题。大使已向当局提出抗议,但是显然没有任何结果。」
4. 乍得驻苏大使遗体空运回国途中「失踪」苏航不象话引起整个非洲外交使团不满
【美国《洛杉矶时报》六月二十三日报道】(费希尔发自莫斯科)《洛杉矶时报》记者获悉,上周发生的苏联国家航空公司把乍得驻莫斯科大使的尸首放错地方的一场混乱,引起了驻这里的整个非洲外交使团的不满,并促使一位苏联高级官员进行了道歉。 乍得外交界人士今天说,乍得驻苏联大使巴巴·哈桑由于脑溢血于六月七日逝世。 乍得驻这里的大使馆没有钱把尸体运回国,因此一些非洲大使馆筹集了一万多卢布作为航空公司的运费。由两名乍得外交官、哈桑的妹妹及他的长子组成的一个代表团护送灵枢,飞机已于十七日起飞。 但是当飞机中途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停留的时候,发现棺材不见了。代表团电告莫斯科,乍得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二秘博伊帕前去莫斯科国际机场了解是怎么回事。博伊帕在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他于十八日在机场上发现了那具棺材,在太阳下暴晒着。他说,他给了雇员一些钱,帮助他把棺材抬到候机室的一间房子里。肯尼亚的兰加特代表所有的非洲外交使团,就这起事件向苏联提出了抗议。兰加特说,这起事件使人「十分失望」。 苏联副外长伊利切夫十九日请兰加特到他的办公室进行道歉。伊利切夫说,已经作好了把尸首运回去的新的安排,他保证要找到和处分对此事件负责的人。兰加特说,「目前正在进行调查。」
5. 《纽约时报》载文评东盟五国外长会议
说五国在表面团结下仍有不同看法。泰国认为越南是第一号威胁,中国是朋友;印尼和马来西亚则在私下批评泰国依靠中国来阻遏越南野心的做法 【美国《纽约时报》6月29日文章】(亨利·卡姆发自吉隆坡)题:在龙的后院里是很难得松快的 东南亚国家联盟上周举行了它一年一度的外长会议。可是正如去年和前年的会议一样,部长们在公开发言、向报界的谈话和在休息室的交谈中所一心注意的只有一个问题,即印度支那问题。如何同走上战争道路的越南相处,已成了一个不能摆脱的伤脑筋问题。 在表面上的团结下面,不同的看法仍然存在。这并不是说东盟是四分五裂的;很难找到一个比它更一心一意地反共的集团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同泰国和新加坡一样,反对一切共产党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共产党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在如何保护它们杰出的独立和日益增长的繁荣使之不受越南和中国的分别威胁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分歧。 泰国认为越南是天字第一号的威胁,因而根据推论,作为越南最直接的敌人的中国就是朋友。泰国和中国一道都认为,必须全力支持同越南作战的最有效的力量波尔布特军队,并认为,虽然它的“政府”既不控制相当面积的领土也不控制相当数量的居民,但必须承认它是柬埔寨唯一的合法政权。由于泰国正处于越南直接的炮口下,它的盟国毫不犹豫地团结起来支持它的外交立场。 一些盟国这样做,更多的是出于责任感,而不是由于相信泰国选择了最富有创见或建设性的方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毫不犹豫地支持强烈反越的方针,但是对于一个使自己的政策依附于中国的意图的盟国,却深感忧虑。这两个国家害怕中国甚于害怕任何其他国家。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认为,越南主宰老挝和柬埔寨以及越南同中国敌对,都是应该利用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的政策因素。它们都承认泰国处境困难,但是在私下却批评曼谷依靠中国来阻遏越南的野心这种做法。它们觉得,泰国决心维持波尔布特的抵抗——它们不相信这种抵抗有什么前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政治上说是不会有结果的,是近视的。吉隆坡和雅加达不得已地得出结论,认为承认越南主宰柬埔寨是不可避免的,力争达成妥协来阻遏越南,而不依靠中国发挥作用,也许更好一些,因为它们认为如让中国发挥作用,其长远危险性大于其短期的好处。 但是它们从同越南官员的谈话中,得不到任何慰藉。马来西亚一位部长说,“他们只懂得一种政策工具,即铁锤。” 五国外长对于这两个共产党国家的不妥协态度感到苦恼,痛苦地意识到自己选择余地的狭隘,因此星期五在这里会见美国国务卿马斯基时,向他力陈了自己的希望:美国在东南亚起的作用如果比较明显,那么他们作出反应的余地就会大一些。但是,美国应如何更关心这个地区,却没有明确说明。
6. 里根同美刊编辑谈他的内外政策
说他并不好战。说如果美国知道什么地方不能允许苏联气势汹汹地前进,那就必须考虑好他们真的前进时采取什么行动对付他们 【美国《时代》周刊6月30日一期文章】题:采访里根人民希望政府别再缠着他们 里根接见《时代》周刊编辑两个小时,概述了他对一些内政和外交问题的看法;他坚信这些看法会使他进入白宫。摘要如下: 问:州长,你觉得在被扣留在伊朗的人质问题上应该奉行什么样的方针? 答:我认为,这个问题过去处理不当。我认为总统在这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做的事本应在最初的几天里就做的。但是在整个这个过程中,必须选择一个时机发出最后通牒。 人们所以对我们缺乏信心,部分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似乎没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巨大的经济问题。这届政府在外交上也是反复无常的,先是说服西德的施密特允许部署中子弹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难以作出的政治决定,可是后来我们又改变了主意。他们需要看到我国政策有一定的连续性。 问:今年一月,卡特总统说,美国在波斯湾地区有切身利益。我们的军事专家说,我们也许除了通过战略战争以外是没有办法维护这种论点的。你赞成这种主张吗——就是把我们的义务扩大到也许是我们力所不及的方面? 答:我不赞成,因为那是会失去信誉的。他为什么在电视上发表不能容忍苏军一个旅驻在古巴的讲话,而后来又说可以容忍呢? 问:你不会发表这样的讲话吗? 答:不会,除非我们在这个旅若不撤走时能采取某种行动,我才会发表这样的讲话。 问:我们应当考虑采取某种行动吗? 答:嗯,是……是的。 别向我提具体的问题,因为我还是不知道所能作出的各种选择。但是如果我们已有了计划,如果我们知道在什么地方不能允许苏联气势汹汹地前进,那就必须考虑好他们真的前进时采取什么行动对付他们。让我们以阿富汗为例来说吧。我并不好战。我这一生经历过四场战争,而且我相信其目标是实现世界和平,但是我认为唯有美国才能维护和平,才能确保和平。我还认为,这一届政府的行为,优柔寡断等等,不知什么时候会把一个问题升级为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一场冲突。我一生中经历的四场战争没有一场是因为美国太强大而发生的。因此当他们入侵阿富汗时,也许我们应当说:“别同我们谈贸易。我们根本不同你们作生意。别同我们谈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之类的条约。在你们在阿富汗的军队撤回苏联以前,我们不准备同你们有任何交往。” 问:沙特阿拉伯是我们应当作为界限的地方吗? 答:是的。 问:为什么? 答:我认为,苏联没有准备同我们和我们的盟国直接对抗。我们的行动方针应当是使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过份自信并决定进入那里的话,就有同我们发生对抗的可能性——十之八九的可能性。我怀疑沙特阿拉伯如果发生动乱是否会完全不受苏联的影响。我认为苏联人将插手那里的事情,把事情搞乱。他们还愿意留意是否有人提出恢复秩序的要求。 问:你认为政府对衰退问题应当采取什么行动? 答:我认为,现在是时候了,应当削减政府开支,杜绝可以发现的一切浪费和铺张,同时以增加鼓励措施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降低税率。 我认为还需要取消工商界的成千上万种妨害生产而不必要的规章制度。 问:你对为抵销通货膨胀而增加补贴的社会保险金有何看法?你准备继续实行吗? 答:我准备这样做。不能降低给那些工作了一辈子的,理应享受待遇的男女的报酬。
7. 美众议员索拉兹接受访朝邀请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6月26日电】纽约州民主党人斯蒂芬·索拉兹的一位发言人今天说,这位众议员已经接受于7月月中访问北朝鲜的邀请,这将取决于那时这个动乱的半岛的事态发展。 他将是访问这个共产党统治的国家的第一个美国政界领袖。这位发言人说,索拉兹如果去得成的话,打算在那里逗留三四天。 助理国务卿帮办迈克尔·阿马科斯特昨天对众议院亚洲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说:“我们既不鼓励,也不劝阻这样的旅行。” 他接着说,就政府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无意主动同北朝鲜进行任何接触……我们认为那样做没有什么意义”。 索拉兹是在前些时候接到北朝鲜要他访问那个国家的邀请的。他的发言人说,上述邀请是通过平壤派往美国的代表处递交的。 这位发言人强调说,索拉兹此行将取决于朝鲜半岛双方的事态发展,意思就是说,如果发生边界事件和南北关系紧张,这位众议员可能仍然断定时机不合适。 他还强调说,如果索拉兹去得成的话,他将自己对此行负责,他既不会代表政府,也不会代表国会。
8. 漫画:“美国的马拉松”
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在前面猛跑,“购买力”和“生产率”已力不能支倒了下来。(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