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6-05
第 1 版
1. 美《新闻周刊》文章:《中国在军事上的崛起》
说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作出了反应,发起了一个把过时的军事机器现代化的运动。华总理访日是中国正在进行的通过外交手段保证安全以便为实现现代化赢得时间的运动的一部分。中国鼓励中美日和睦相处,这正是莫斯科所害怕的事情。苏同印度的武器交易是对中国行动的回答 【美国《新闻周刊》六月九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题:中国在军事上的崛起 在华盛顿国家肖像美术馆的维多利亚舞厅里,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从座位上站起来。他的客人中国的高级防务官员耿飚面无表情地看着布朗拿一杯香槟酒向他祝酒。布朗说:“我们有一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人也有一句谚语,‘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我不是说我们要设法修建罗马,也不是说要设法吃个胖子,我要说的是在防务方面向一起靠拢的进程……已经开始。” 耿副总理是上周抵达华盛顿的,他非常希望使中国在战略上慢慢地向美国靠拢。华盛顿对这次访问采取了一种不大事声张的态度。耿在华盛顿访问期间始终强调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全球利益,尤其是它们都反对“苏联的侵略”。在这位中国高级防务官员离华盛顿时,美国表示愿意向北京出售范围广泛的同军事有关的设备。 从表面上说,耿飚对美国的访问是对布朗今年一月访问北京的一次回访。但是礼仪不是耿考虑的唯一问题。中国人感到十分担心的是,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着有利于他们在莫斯科的死敌的变化。在中国看来,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使克里姆林宫得到了在波斯湾进行干涉的跳板——和破坏通向欧洲和日本的重要石油运输线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联人在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扩大了海军力量,并且在上周他们刚刚同北京的新德里的对手达成了一项十六亿美元的武器交易。 除了争取华盛顿的支持以外,北京还对苏联的威胁作出了反应,发起了一个把它的过时的军事机器现代化的运动。一些中国官员为寻求先进技术访问了西方工业化世界。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发出许多购买大批武器的订单,但是他们购买了一些武器样品以便在国内发展武器工业。两周前他们试验了自己的一枚威力很大的新式武器,即他们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在军事上的崛起引起了一些外交问题。上星期华国锋主席前往东京向日本人再次保证北京的导弹是严格地作为一种威慑力量发展的。他还借此机会劝说日本人在那个地区的安全方面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华的访问是一位中国国家元首空前第一次访问日本,也是北京正在进行的通过外交手段保证安全以便为实现现代化赢得时间的运动的一部分。 美国的一位防务问题专家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在武器、后勤和通讯各方面都落在时代的后面。他们缺乏机动性,缺少坦克、卡车和运输机。” 为了改进军事武器,中国人来到西方看货色。但是,他们没有买什么东西。没钱还不是北京看货多于买货的唯一原因。中国人不想变得离开西方的武器供应商就没法办了。北京不是选择大量购买武器这种速效办法,而是设法说服西方公司在中国建厂,或采取仿制复杂武器的办法。 中国在向军事现代化前进的征途中又遇到了另一个障碍:西方担心触犯苏联人。举例来说,两年前西德的武器制造商对于向中国出售武器这个可能的发财之道垂涎三尺。他们随后就接到了莫斯科措辞尖锐的信息。苏联官方的一份新闻简报告诫说:“如果西德决意要对加强中国的军事潜力作出贡献,莫斯科将停止奉行缓和政策并且要对西欧、特别是对波恩进行报复。”这一警告击中要害,不久波恩政府就禁止西德向北京出售武器了。 由于苏联人进行了这种敌意的说服工作,中国同西方的武器交易充其量不过是断断续续的。 如果说,中国人并不急于实现常规武器现代化的话,那么他们在核武器方面的进步要更快一些。兰德公司的波拉克说:“中国人没有照抄外国设备、依靠自己取得了进展的唯一领域就是战略核武器领域。”西方分析家估计,中国人现在拥有几百个裂变和聚变装置和能够打到苏联的目标的中程弹道导弹。他们的军事战略纯粹是防御性的,但是他们的导弹大概是相当不错的,足以使苏联人在对中国进行战争的问题上要三思而后行。北京的新导弹,即CSSX—4,射程为八千英里,从而能打到美国的西海岸。大多数美国分析家认为,就是这种导弹也只是作为一种威慑武器研制的。但是,一些观察家认为,北京手中已经有了一份保险单,即使中美关系发生恶化也不用怕了。 日本人对于中国的新导弹则抱有比较怀疑的态度。日本的《朝日新闻》说:“中国一会儿自称是发展中国家,一会儿又采取超级大国的行动。”华主席对东京的访问显然是要消除这样一些担心。华还有一个更紧迫的事情要做;他对日本即将去职的首相大平正芳说,东京应当把更多的力量投入防务。 华清楚地知道,中国人不能指望在今后若干年中同苏联在亚洲的强大军事力量争高低,因此华争取大平的支持。北京现在指靠全球均势来遏止苏联扩张主义,而且期望日本人也能尽一份力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人相信,美日关系——而不是北京同华盛顿或同东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东亚安全的关键。因此,他们一直很注意不迫使美日两国中的任何一国挑选中国而不挑选对方,而且,事实上,他们一直鼓励三国都和睦相处。 这正是莫斯科所害怕的事情。驻莫斯科的一位使节说:“日本和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把中国由一个巨大的妖怪变成一部可怕的机器这样一种可能性是苏联人直到最近才开始重视的一种情况。”苏联人对中国的态度不管怎样都是不合情理的,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华盛顿表示愿向北京出售同军事有关的装备,苏联人更加感到恐惧了。一位研究克里姆林宫问题的人士说:“这些装备是不是防御性的倒没有什么关系。对于苏联人来说,要紧的是它的象征意义。” 莫斯科同印度的武器交易是对中国的行动作出的一种回答。驻莫斯科的一位外交官说:“我原已估计到,如果英迪拉·甘地总理重新上台的话,她会偷偷摸摸地靠拢苏联人。但是,这笔交易的规模叫我吃惊。”
2. 新西兰驻泰武官说:东盟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合众国际社曼谷五月三十日电】驻曼谷的一位外交官今天说,越南正在努力争取得到东盟单个成员国的支持,以回避东盟对柬埔寨的局势来取一致立场。新西兰的一位武官说:“越南正在努力设法避开东盟的团结一致。而同这些东盟国家建立双边关系。” 他说,对东盟来说,目前的局势是:“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这位新西兰武官是在驻曼谷的几个大使馆的武官聚会时说这番话的。
3. 马斯基同泰国外长会谈后说:必须为柬埔寨局势找到一项政治解决办法
美官员说,要找到大家所接受的政治解决办法,必须找到第三个抉择,那就是西哈努克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三日电】(记者:罗伯特 ·卡伦)官员们今天说,美国和泰国将支持通过政治办法解决柬埔寨的内部斗争,这可能包括让西哈努克亲王重新回到柬埔寨去。 国务卿马斯基在昨天举行的午餐会上同泰国外交部长西提·沙卫西拉就柬埔寨问题举行了磋商。 马斯基还宣布他将列席于六月二十七日和二十八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外长会议。 马斯基对记者们说,在东盟国家内部产生这样一种“越来越一致的看法”:必须为柬埔寨局势找到一项政治解决办法。 西提说:“我们将尽力使柬埔寨局势得到一劳永逸的政治解决。” 官员们私下表示,现在在柬埔寨互相争夺政权的双方,没有一方是能够为美国和东盟国家所接受的。一个是韩桑林,被认为是越南的傀儡;另一个是波尔布特。 官员们说,为了找到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政治解决办法,必须找到某种第三个抉择,那就是西哈努克。 一位官员说,“他是一种可能性。”这位官员说: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三种力量来说,除了西哈努克以外,目前还没别的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哈努克是在一九七○年被得到美国支持的朗诺赶下台的。尼克松政府当时认为西哈努克太接近越南人和中国人了。 官员们说,越南控制着柬埔寨的大部分土地。它可能认为通过谈判找出一项削弱它对柬埔寨的控制的解决办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但是,马斯基是比较乐观的。 他说:“根据我们自己在越南的经验,即使似乎拥有压倒的军事力量的政权,最终也会觉得和平解决办法是可取的。”
4. 哈克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说:印向苏购买大量武器是对巴的威胁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六月四日电】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三日说,巴基斯坦认为,印度从苏联购买大量现代化武器是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可能阻挠两个月以前刚刚开始的微妙的争取正常化的行动。 齐亚在电视讲话中还指责苏联继续在阿富汗驻军,并对因为受不了被占领祖国的“高压环境”而逃到巴基斯坦的八十万阿富汗难民表示同情。 同印度的关系在齐亚的讲话中居于支配地位。这是齐亚在七个月以来向全国发表的第一次讲话。 他说,巴基斯坦为阻止两个次大陆国家之间的武器竞赛而作的努力,因为印度加速购买武器而遭到破坏。巴基斯坦建议举行限制武器会谈,但是新德里的回答是在上月份宣布印度已同苏联做成了一笔十六亿美元的武器交易,这是印度历史上购买武器最多的一次。 齐亚说,“巴基斯坦不能忽视印度加强军备的行动,而且必须采取措施来保卫巴基斯坦的安全。”
5. 美联社评新加坡外长易人 说新加坡外交政策不会发生变化
【美联社新加坡六月三日电】(记者:肯尼思·惠廷)在达纳巴兰本周接替老外长拉贾拉南之后,预料新加坡的对外政策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次变动并不使人感到意外。李光耀在为他已领导了二十一年的新加坡物色第二代领导人的时候,达纳巴兰至少是他挑选担任要职的七人之一。 拉贾拉南说,对外政策仍是全体内阁成员的责任,而不是个别部长的责任 。 西方的几位外交官说,外交部的作风可能会改变,但实质不会改变。 其他外国观察家指出,这个国家在过去一年已变得更坚决了,尤其是在越南入侵柬埔寨和苏联支持河内政权问题上。达纳巴兰一月份曾对记者发表谈话,记者引用他的话说,对外政策没有根本性变化,但是将采取一些新方针。 他说,新加坡将同与新加坡的利益一致的任何国家合作,不管是共产党国家还是非共产党国家。
6. 泰报报道西哈努克将于本月底访问新加坡
【法新社曼谷六月三日电】《曼谷邮报》今天报道,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本月底将作为李光耀总理的客人访问新加坡。 这位被赶下台的柬埔寨领袖曾几次要求访问泰国,但是都被泰国当局拒绝了。去年底他被邀请访问新加坡,但是他取消了这次访问。 这家报纸说,西哈努克访问新加坡的时候可能正好赶上东盟外长在吉隆坡开会。这次会议订于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举行。
第 2 版
1. 纽约《华侨日报》报道:中国成药输美亟需改进
林炳辉说,中国成药的包装是销售的最大阻力,如能加以改善并加强推广宣传,成药销美大有可为 【纽约《华侨日报》五月三十日报道】中国民间药物食谱,逐渐受洋人重视。中医药联合会秘书林炳辉指出,中国若能针对现行缺点,加以改善,并加强推广宣传,中国成药销美大有可为。 他说,迄今为止,中国成药的顾客仍然以华侨为主,但经常有洋人拿着英文书刊,到唐人街药铺购买中药。可惜他们不懂中文,而药店人员又不明白中药的英文名称,实在无法妄作推荐。 他分析指出,愈来愈多的人明白一般西药的副作用,相反愈来愈多的研究证实中药有补体作用、无副作用的彻底疗效。要是中国能在书刊上加强介绍,这方面的推动力更大。 他批评中国成药的包装,是销售的最大阻力,包装会影响购买者的信心,特别是在吸引新顾客方面,恶劣的包装,不特使人不敢尝试,还会影响对新中国的观感。他指出,有些成药的包装十分糟糕,如纸盒套不紧,瓶子很容易掉下来摔碎,玻璃瓶脆弱易碎,或瓶颈有缺口会割破手等,都使新顾客未领会药品的功效,便不敢再买了。还有劣者,瓶子封口不密,药品进入美国时已经坏掉了。使商人无辜遭受损失。 他点出广州星群厂的成药包装,已被华埠药行商人推认为最劣的了。又如联合药厂的感冒灵,通常一盒之中有一半以上是坏掉了的。 他表示明白中国的设备器材还有待改善,但有些东西,不用换新设备也可改善,如包装盒设计,纸盒封口处扣紧些等。有些中国成药在这方面表现很好,可见中国是有能力改善上述的缺点的。他表扬哈尔滨中药二厂的包装工作既美观又实用。还有很多好的例子,值得其他药厂学习。 他还指出,进口到美国的成药,最好多用英文说明用途,功效方面则只注上比较普遍性的疗效,那些专门疗效,如心、肺、肾等则不要提及,否则不能进入美国。 林炳辉透露,中国草药,除了动物用药如海狗鞭及鹿茸不能进入美国外,一般不受限制,主要是包装及整顿工作不完善,美国海关认为不合卫生禁止入口。华埠药商购用草药数量不大,再加上有关进口的其它因素,因此除少量日常用草药外,大部分向香港转口商购买,价钱和向中国购买相差不大,香港商人还会加工整理,去净根梢泥土等才运来美国。要是中国能注意这些加工的出口工作,商人很希望直接向中国定货。 最后他举出中国若要开拓美国市场,就应多在报刊上刊载中药消息,出一些中英文刊物,多派代表团来美国或开办中药展览会,使洋人认识中药性能及使用方法。 此外,最好邀请美国有关机构到华访问,主动与美国有关部门联络,交换研究资料。
2. 马来西亚初级产品工业部长谈马中贸易
说马有意加强马中之间的技术对话以加强两国橡胶贸易【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五月二十四日报道】题:梁棋祥访问中国南韩日本归来称,中国答应向我增购标准胶、菜油及木材 初级产品工业部长梁棋祥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十四日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于五月十五日,访问汉城以及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访问东京之后,于昨日返抵我国,今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已答应增购马标准胶,菜油,树桐及木材。 他说:我与我的代表团,是受中国国家农垦部长及冶金部长的邀请访问中国,我曾与这两个部门的部长及副部长举行会谈。 我参观了云南省一个旧的中国最大锡矿区,以及参观海南岛和广东省的湛江橡胶、油棕栽种区及橡胶研究与发展活动。 他说:中国仍然是购买马胶的一个最大宗的国家,去年中国向马购买十二万吨马胶,等于马胶出口数量的百分之七点五,中国的橡胶消耗费量为三十二万吨,其中三分之一是国内自产,所输入的二十二万吨中,一半是来自马来西亚,其余是向斯里兰卡、泰国及新加坡购买。中国对胶的消费量的成长率,每年预料达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在八十年代平均超过百分之五以上,这是由于现代化,工业化,农业及交通业进步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缘故。 他说,中国有健全的国内橡胶业及良好的橡胶研究。在世界橡胶生产国中,它有第四大栽种橡胶的面积,在生产量方面,居于第六位。由于有防风措施,减少了橡胶树受飓风的损坏。不过,旱灾、气候寒冷、风和季节风,影响到生产。中国成功地发明了胶种,可抗拒风及寒冷,在研究方面,亦取得可观的进展。 在技术方面,马代表团与中国解决了若干使用天然胶的问题。 我们有意加强马中之间的技术对话,包括栽种橡胶树技术以及科学资料和研究发展资料,诸如栽种资料以符合双方的利益与合作,加强两国橡胶贸易。
3. 香港《新晚报》载文说:中国自行车十几年来无改进
【香港《新晚报》五月九日文章】过去香港的单车(即自行车,下同——本刊注)经销对象,很大部分是新界乡民和市面一般需要单车送货者,至今很多已经由摩托车和汽车取代。单车的生意一落千丈,只有十岁以下儿童的玩具单车和赛车尚有一定市场。 香港的单车多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日本、英国等。 几十年前,英国的单车曾经如它出产的汽车一样雄霸一时,但因为价钱太昂贵、款式守旧,也与古老的汽车一并没落。中国的单车因价格廉宜,质素优良,代之而起,流行一个颇长的时间。行里人士认为,只可惜中国单车再走英国单车旧路,十几年来居然没有一点改进,而且若干方面还出现倒退,加上种类不多,没有目前较有销路的玩具单车和跑车,其他又配件不足,在香港今日单车需求量甚少情况下,发挥余地甚浅窄了。 目前比较畅销的单车来自日本、台湾等。一些中国大陆的单车,因零件不足也要依靠日本零件。 中国单车目前大部分都是回流内地,作为港澳同胞回乡的礼物。
4. 美刊文章《叛逃者》
文章叙述苏联叛逃者如何成为“东西方间谍游戏中的不幸而至为重要的工具” 【美《华盛顿邮报》杂志文章】题:叛逃者 某先生是两年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从苏联叛逃的。他说,“我一向反对苏联的制度。” 在莫斯科的时候,某先生担任的职务同控制武器有关。现在在这里,他每天的工作是同研究苏联帝国主义的右翼组织在一起,告诉美国国会议员当心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圈套。 在监督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方面,象某先生这样心怀不满的苏联人的作用可能超过太空时代所有绕着地球轨道转的电子监视装置。一个高级叛逃者可以把俄国不遵守该条约的情况告诉西方。 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威廉·科尔比说,“要是苏联人想要弄虚作假,要是他们认为他们能在战略上占便宜,他们必须想一想:我这样干,能不被人抓住吗?要是我有一个部下不愿干而离开,那又怎么办?” 在天上的间谍卫星能够计算苏联的导弹有多少,但是只有在地上的间谍才能够告诉中央情报局,克里姆林宫打算用这些导弹干什么。他还可以说出来,俄国人是否象有些参议员担心的那样,违背条约而秘密地在他们的SS—18和SS—19导弹上装上十个以上的弹头。他们是否正在秘密研制一种破坏性极大的新武器——一种花了十二年的时间才设计好并放在可以被卫星侦察到的发射台上的武器。新发明的电子装置能够发现有关敌人能力的大部分情况,但是它却不能透过钢铁看到内部的情况。它无法看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也无法了解苏联政府高级领导人作出的政策决定。 专家们说,苏联的情报机构在利用人而不是利用卫星收集情报方面有着固有的有利条件。科尔比说,“我们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收集苏联的情报,而俄国人不花一文就能够从《航空周刊》搞到情报。俄国人除了从公开的市场上搞到材料之外,他们还相当成功地从贪财的美国公民那里收买了绝密情报。 虽然苏联人能够在美国找到间谍,但是美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争取到叛逃者之心。他们当中包括轻易地进入美国社会的文艺界的叛逃者——如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或米提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以及苏联或东欧的重要官员。他们的行踪、提供的情报和适应美国生活的情况仍然是美国间谍机构保守的绝对的机密。可是,自从一九七五年国会开始对中央情报局进行调查以来,关于叛逃者在美国生活的某些情报已经公诸于世了。 这种“泄密”使人感到惊慌。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雷·克莱因说,“在大肆宣传诺申科和沙德林的遭遇之后,我们在鼓励其他人叛逃方面可能要遇到困难了。” 尤里·诺申科在十六年前,也就是肯尼迪遇刺三个月后叛逃的时候,是克格勃派去参加日内瓦美苏裁军会议的密探。去年在众议院调查暗杀案委员会所作的证词透露,中央情报局为了“迫使”诺申科“说实话”,把他关进监牢达四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把他关在一个特制的长宽各十英尺,没有窗子的钢筋混凝土地窖里。最后,在一九六七年作出了宣布他没有问题的决定。 尼古拉·沙德林是苏联的一名生活奢侈的海军指挥官。一九五八年,他偷了他的舰上的快艇,同他的波兰籍未婚妻埃瓦横渡波罗的海而逃到了瑞典。一九六六年夏,他在华盛顿为美国海军搞情报工作的时候,克格勃的特务们同他接触,要他为苏联收集情报。联邦调查局鼓励他将计就计,向俄国人提供经过仔细挑选过的“软情报”。但是,三年前,当沙德林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准备同克格勃接头的时候,他神秘地失踪了。 埃瓦·沙德林说,“瑞典人曾告诫我们不要到美国去。他们先是利用你,然后把你甩掉。”她坐在她们在爱林顿的住房里讲这番话时眼泪盈眶。 沙德林太太认为她的丈夫很可能还活着住在苏联某个地方。她指责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利用他作诱饵,而且没有搞好在维也纳对他进行的保护工作。 一位前情报机构官员说,“你根本无法知道一个叛逃者是真是假,俄国人使市场充斥冒牌货。” 美国情报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揭穿骗局,证实叛逃者是否出于真心实意。他是真正叛逃呢还是安插进来的?通过电子计算机查对他的姓名,并召开了部际叛逃者委员会紧急会议。这个委员会是由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机构、海陆空三军、国务院和联邦调查局的代表组成的。办事迅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旦俄国人获悉某人失踪了,他们便开始搅得地方当局不得安宁。要是那个国家对莫斯科态度友好,那就可能意味着“偷偷地”把叛逃者秘密送回去——把他藏在外交官汽车后面的行李箱里或者派一架飞机把他带走。 在美国,高级叛逃者往往住在离中央情报局很近的华盛顿地区。从叛逃者身上“榨油”——盘问详情——可能需要两年的时间。在此之后,叛逃者可能继续当“顾问”,领取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薪金。 确实,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成了叛逃者的临时家庭,发给他们新的身份证;提供就业机会和房子;办理离婚手续。至于苏联在联合国第二号人物阿卡尔季·谢夫钦科(他是去年叛逃的),它们可能还为他找了一名应召女郎。 能否顺利地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叛逃者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他的国家的。他们离开他们的国家的动机各不相同,虽然其中占很大比率的是婚姻发生问题或有酗酒问题的中年人。有些是受到消费者社会的诱惑。另外一些叛逃者到这里来是对他们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报复。那些想对俄国人进行报复的东欧人更是如此。 一名俄国移民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到这里来的叛逃者干的最好。他们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支柱。由于婚姻的原因到这里来的那些人往往成不了事。情报机构叛逃者的处境是相当可怜的,他们受到的全部训练只是当间谍而已。” 不管叛逃者的动机是什么,也不管能否适应当地的生活,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恐惧。有人告诉美国情报机构官员,每个苏联大使馆都有一本皮面的“蓝皮书”,列出了被缺席判处死刑的卖国贼的姓名。这是克格勃要打击的人的名单。自从斯大林去世以来,克格勃采取的恐怖手法减少了,虽然沙德林被绑架和去年伦敦发生的保加利亚人遭到有毒的雨伞的袭击一事使叛逃者感到惶惶不安。今天,在局部缓和的时代里达成的一项默契是:“如果你不讲话,也不从事反苏活动,我们就不会找你的麻烦。”尽管如此,克格勃还是在继续追踪某些叛逃者,试图使他们成为“双重特务”,或给他们邮寄几份《祖国之声》而迫使他们回国。 美国情报专家说,叛逃者的生活往往充满问题和风险。克莱因说,“但是那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我实在为他们感到很难过。当他们采取这种行动时,他们是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的。” 同侦察卫星不同的是,间谍是不能用较先进的设备取代的。只要美苏在政治上仍然是死对头,那么,叛逃者将是东西方玩的“间谍”游戏中的不幸而至为重要的工具。
第 3 版
1. 《一九六九年-----踏足另一世界》(上)
原文提要:阿波罗十一号首次把太空人安全送上月球,使人类在科技方面向前跨进一大步 在那没有生物的世界上,他们是第一批访客,但他们并非与世隔绝。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太空飞行中心传来的无线电信息说:“告诉你们,在这间屋子里,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笑脸。”月球上随即发出答话:“这里也有两个笑脸。”就在不久之前,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四时十七分四十三秒,载着阿波罗十一号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称为“宁静海”的平原上。六小时后,阿姆斯特朗穿着臃肿的太空衣挤出“鹰”号的舱门,爬下短梯。他出来的时候,数以亿计的人——从来没有一件事有那么多人一起留心观看——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历史性的一幕。“我现在走出登月舱了,”阿姆斯特朗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远在一九六一年肯尼迪总统下令开始进行这项登月工作。当时有两件大事动摇了美国的自尊和自信。四月十二日,苏联太空人加加林作了历时一百零八分钟环绕轨道一次的太空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一星期后,由美国支持的猪湾进攻古巴的战事遭受惨败。肯尼迪总统决心展开美国太空计划新阶段,借以重振美国的声望。五月二十五日他向国会致词时说:“我认为本国应在十年之内负责达成一个目标,把一个人送上太空登陆月球,然后把他安全载返地球。”为了资助这任务,肯尼迪请求对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增加拨款。国会马上答允,批准第一次拨款,最后阿波罗计划共耗资逾二百二十亿美元。此外,这项庞大工程还动用了一万二千个分包工程的代办商和一百多所国立大学的人力物力。为这计划各阶段而工作的人数共达四十万人。捷足先登一开始,人们就认为努力尽先把第一个人送上月球是一种竞赛,又是显示美国科技比苏联优胜的好机会。 虽然肯尼迪的科学顾问曾向他保证,美国可以在六至九年的时间内用火箭载人登陆月球,但是许多重大问题仍有待解决。首先就是要建造一支强力火箭,能摆脱地球引力把四十五吨的阿波罗太空船射入太空。另一问题是收集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进而选择有利的降落地点,并制造适应月球环境的装备。此外还有些别的困难:例如怎样保护太空人抵挡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所生的高热,怎样制造发射太空船往返地球所需的高度精密导向及追踪系统,有关技术操作的试验及改善,尽量减低人为或机械错误的可能性等。 在第一次阿波罗任务之前,曾举行过水星及双子星两次载人太空计划,和游骑者、勘测者及绕月者三次不载人的月球探测计划。水星计划的一连串试验,至一九六三年五月,库珀环绕轨道二十二匝后结束。太空人抵受加速重压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操作的能力,由此得到考验。太空人已积聚了五十多小时的太空飞行经验。地面工作人员获得了对将来更高目标飞行所需的策划、控制及通讯等各方面的专门知识。 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格里森和约翰·扬首次作双人乘搭双子星一号太空船飞行。美国太空人在这项任务中学会了随意更改轨道,操纵他们的飞行船进入轨道会合或与其他太空船衔接的位置,太空漫步,以及应付紧急事故。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双子星太空船的一串实验完成结束时,证明双子星是比苏联东方号更精密的太空船。此时美国已较苏联略占上风。 还有其他迹象显示苏联太空工作开始落后。一九六四年取代赫鲁晓夫的苏联领袖,对太空竞赛中领先的兴趣似乎远不及赫鲁晓夫。一九六六年苏联首席火箭设计家科罗约夫逝世,无疑是太空计划全面松懈的一个原因。 这时,由两国发射的不载人太空船,正忙于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经过六次不成功的尝试后,美国的三次游骑者太空船把数千张月球的近距离照片传回地球后,撞落月球表面。一九六六年初,苏联的月球九号安全降落月球,月球十号则首次向地球发回月球背面的照片。一九六六至六八年间,美国七艘勘测者太空船安全降落月球,试验月球泥土的纹理和成分,并在月球地面上拍摄月球景色照片。一九六六年八月至一九六七年八月间,五艘绕月者太空船绘出月球全部表面的地图,让策划阿波罗计划的人选择登陆月球的最佳地点。最后阶段一九六一年十月,首次发射土星一号火箭时,阿波罗计划即已开始。但是直至一九六七年,才第一次举行土星五号月球火箭飞行试验。自从有升空的器械以来,土星五号最重、最复杂,也最昂贵。它有三节,矗立二百九十多英尺。第一节有五个燃烧煤油及液体氧的F—1引擎。第二节有五个燃烧氢和氧的J—2引擎,第三节有一个J—2引擎。在最初两分半钟飞行中,第一节发出七百六十万磅推力,烧去五十多万加仑燃料,把火箭加速至十倍音速(每小时六千一百英里)。在地面上和飞行中,由一个五千磅重的仪器和电脑单位自动控制其速度和航线。 阿波罗登月艇本身包括三部分,或称三个舱:动力舱、驾驶舱和登月舱。动力舱最大,内藏的引擎,能使阿波罗向外转弯飞出航线,进入月球轨道,回航时又推动它离开月球。动力舱又载着主要的远程天线、后备氧、燃料电池,和控制倾斜度的喷射推进器。燃料的两种主要成分是由气体压力混和,不用唧筒,两者接触便燃烧。推力室及喷管都涂上逐渐烧去的涂料,不用冷却系统。三个燃料电池中任何一个都能供应足够安全返回地球所需的电力。 太空人的驾驶舱在动力舱上面,在旅程中除数小时外,都使用动力舱的设备。驾驶舱内有一部小巧的电脑。电脑储藏的资料比水星计划的地面控制电脑还要多。驾驶舱外面有一层蜂巢形状的金属、树脂、纤维隔热板,能抵挡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所生的高热。 登月舱的外壳是金属薄片,降落月球之后由四只像昆虫那样的脚支撑。为了方便从月球表面起飞,登月舱每一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把重量减至最轻,甚至连椅子都没有。 太空人起飞或降落时用背带绑住身体。登月舱开始降落月球时全部重量是二万四千磅。其中大部分是准备消耗的燃料,登月舱的底部用作登陆平台,用过之后就留在月球上。所以离开月球起飞时,登月舱和一辆较大汽车的重量差不多。 阿波罗驾驶舱本定于一九六七年二月作首次载人轨道飞行。一月二十七日下午模拟演习时,用纯氧充气增压的密封太空舱内突然失火。里面的三位太空人因火烧窒息而死。经调查后,发现电线失火燃着人造纤维的带子,在含氧百分之百的空气里,火势蔓延快如闪电。太空舱的舱门当时并没有急速打开的控制杆,后来才加进这项设计。此外,调查人员还发觉太空舱内部的易燃材料太多。 几个月后,又有第二宗太空惨剧,这次发生在苏联太空人科马洛夫身上,一九六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他重返地球时,设计用来制动联合号太空船降低速度的降落伞不能打开,太空舱撞在地上把他摔死了。 (上)
2. 港刊文章《〈公主之死〉引起国际政治风暴》
【香港《明报月刊》六月号文章】题:《公主之死》引起的国际政治风暴 《公主之死》是一出为时两小时、以戏剧形式演出的电视“记事片”,该片目的在报道一九七七年沙特阿拉伯公主蜜肖儿与其爱人如何遭沙特阿拉伯当局处决一事。这出“记事片”四月十日首次在英国商业电视台上播映后,立即遭到沙特阿拉伯政府的严重抗议,认为该片不但有辱沙特阿拉伯皇室,而且恶意诽谤伊斯兰教,于是一出影片就导致了英、沙两国外交上的一场轩然大波。 蜜肖儿是沙特阿拉伯皇室众多公主之一,因自认与一个平民通奸而于一九七七年被秘密处决。当年蜜肖儿和其爱人被处死的消息传出后,在英国曾引起过舆论界强烈的反应,认为处在二十世纪太空科学时代仍有如此陈旧落后的野蛮作风实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耻辱。可是对于蜜肖儿公主及其爱人如何被处决,以及时间地点都并不太清楚。也正是为了调查了解这件事的真象,电视制片家安东尼·托马斯花了两年的时间,搜集了有关的珍贵资料,拍制成《公主之死》记事片。 托马斯的资料来源很多,提供重要资料的主要人物中包括一位七七年时在沙特阿拉伯工作的英国工程人员,他是在很偶然的情形下目睹并偷摄了公主被处决的照片;另外曾在沙特阿拉伯皇室作教师的一位英国女子以及若干认识蜜肖儿公主的人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不过,有关蜜肖儿公主为何被处决的传说很多,托马斯拍成电视片所根据的资料仍然可能并不齐全和绝对真实可靠,尤其该片是以戏剧形式拍制,故歪曲、夸张和不实之处恐怕在所难免,这也是引起沙特阿拉伯政府不满的原因之一。不过,影片毕竟是头一次具体经过整理的资料,对蜜肖儿公主其人其事提供了一些相当详细的报道。 蜜肖儿公主一九七七年被处决时只有十九岁,她的祖父穆罕默德亲王是当今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的兄长。蜜肖儿是一位美丽、活泼的公主,但是,据说她个性倔强,而且有些任性。由于她自小就被父母亲许配给一位表兄,因此算是已婚之妇。可是蜜肖儿并不爱这位表兄,为了反抗这个婚姻,她要求出国到贝鲁特大学去念书,藉此避开表兄。可是到了贝鲁特大学后,接触到西方自由开放的思想,使她的性格更加狂放不羁,她很快就热恋上一位沙特阿拉伯来的男同学,为了反抗父母强迫安排的婚姻,她带着爱人返回沙特阿拉伯,公开同居。虽然他们只同居了几天,但是作为一个已婚妇人,她因此而犯了伊斯兰教法律的通奸罪。其后,公主事知不妙,曾乔装男子,同爱人企图逃亡,但是不幸在机场被捕,照伊斯兰教法律被控受审。 本来,照伊斯兰教法律,要证明一个人是否有通奸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必须有四个目睹通奸的证人,或者当事人自己承认,并在宗教法庭上连认三次方才能定罪。可是蜜肖儿公主性格强硬固执,据说竟然在法庭上连认三次通奸,结果法庭判以死罪。最后,公主是在一个停车场被开二十五枪处决,而她的爱人则被砍头处死。有一说法认为,公主随便在一个停车场被处决,是因为沙国国王哈立德以及公主父母都反对把公主处死,可是祖父穆罕默德亲王则为了自己面子问题,并对执迷不悟、羞辱皇室的败家女非常愤怒,故一意坚持处决。 对于英国商业电视、独立电视台ITV要播映《公主之死》,沙特阿拉伯政府早已获悉,所以,事前就已展开抗议行动,首先是想以外交压力来迫使英国政府禁映这套影片,但是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致函沙特阿拉伯国王表示在言论自由的英国,政府既无权干预这套影片的内容,更无权禁映。其后,据电视台方面人士透露说,沙特阿拉伯国王曾出资五百万英镑想收购这套影片,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英国电视台终于播映了《公主之死》,对此,沙特阿拉伯政府极为不满,首先是沙国皇室传令在英国的众多王子和公主们立即回国,沙特阿拉伯驻伦敦使馆发表声明,指责该片对沙特阿拉伯皇室,无论在宗教上与法律上都算恶意渲染,并且起不良的宣传作用。四月二十三日,英国政府已获沙特阿拉伯政府通知撤回英国驻利雅得大使。沙特阿拉伯官方新闻社在发表这项消息时说,沙特阿拉伯内阁在研究过英、沙两国关系后作出这项决定,是因为英国政府对在播映《公主之死》这套“可耻的影片”一事上采取的“消极的态度”。 英国驻利雅得大使克雷格五月一日返回伦敦。
3. 美电视台播映《公主之死》
【美联社纽约五月十三日电】《公主之死》放映之后,公共广播社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接到了几千名观众打来的电话。有些观众恐怕沙特会作出反应,停止供应石油,有些观众则表示要捍卫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 亚利桑那KAET电视台发言人科瓦尔斯基说:“我在这儿工作了八年,还从未见过因一个电视节目有那么多的人打来电话。” 放映这部影片的一些电视台报告说,他们曾接到过准备使用炸弹的恐吓电话,但只是吓唬一下而已。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十三日电】尽管世界上最富有的石油国提出了抗议,尽管向最高法院提出了起诉,尽管有几百名愤怒的观众打来电话,公共广播社下属的大部分电视台还是决定:“《公主之死》十二日照播不误。” 亚特兰大和旧金山的法官拒绝作出阻止播放这部影片的决定。 公共广播社把这部戏剧性的纪录影片作为“世界见闻”节目,提供给了二百四十个电视台。 争议之多,远至沙特阿拉伯都能听到。沙特阿拉伯对美国国务院说,这是一部歪曲事实的影片,并因而径直向美国的最高法院提出起诉,在影片即将播映前半个小时,法官鲍威尔拒绝命令休斯敦电台放映这部影片。
4. 沙特大使说播映《公主之死》有损两国关系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九日电】沙特阿拉伯驻华盛顿大使九日说,在电视上放映一部处死沙特公主的戏剧性影片,是为破坏沙特阿拉伯同美国关系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希贾兰大使说,将在公共广播社电视广播系统放映的这部影片,反映了一种偏见,歪曲了沙特阿拉伯的真实情况。 大使在一份声明中说:“当前放映这部影片只是为了进一步破坏美国与我们国家之间具有国际意义的关系。” 【法新社华盛顿五月八日电】代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八日说,美国政府不能,也将不会对公共广播社播放的英国电视片《公主之死》进行任何检查。
第 4 版
1. 合众国际社自哈瓦那报道:《国内问题是对卡斯特罗的威胁》
【合众国际社哈瓦那五月二十二日电】特稿:据认为古巴的国内问题是对卡斯特罗的威胁 古巴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马克思主义政府,正经历它在二十多年中第一次真正的国内危机,从而引起从未有过的猜测,他是否会被赶下台。 古巴官员和外国官员承认,这场危机(既是经济上的又是政治上的)引起一定程度的动乱和促使采取治安预防措施。自从一九六一年中央情报局支持的猪湾入侵事件以来,这种情况在古巴是没有看见过的。 驻哈瓦那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说,“现在几乎有一种陷入困境的思想情绪。古巴官员和人民现在都蜷蜷缩缩,他们知道在他们国家酝酿着麻烦。” 古巴目前存在这种思想情绪的一个迹象是,卡斯特罗的支持者对想逃离这个岛的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有时恶毒的攻击。 一位支持卡斯特罗的知识分子说,“这些攻击不仅仅是对那些要走的人的攻击,而且是防备人们可能对革命产生怀疑,防备美国的诱饵。” 外交部的一位官员说,“这些人出走,向我们说明,我们失败了。这是听到后很难受的事情。” 古巴问题专家对于卡斯特罗在这个岛的一千万人口中得到多大支持看法不一致。没有举行过民意测验,估计是从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五。 但是,差不多一致认为,在古巴在一九七八年底开始陷入经济困境后,这种支持下降了。 一九七九——一九八○年度的甘蔗和烟草作物遭受灾害,飓风在一九七九年秋天袭击这个加勒比岛时,摧毁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庄稼。 经济专家说,古巴经济(在中央集权管理方面甚至超过俄国)在过去一年中,由于臃肿的官僚机构所犯下的错误和工人工作效率低,几乎是慢慢地爬行着。 已经很低的食品配给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一度敞开供应的商品也列上普遍憎恶的定量供应卡。诸如肥皂和手纸这样的商品也根本买不到。 这些问题在一九七九年由于数以千计的古巴流亡者返回而复杂了。他们回这个岛来探亲,带有昂贵的礼品,这些礼品使那些留下的人产生怨恨。 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去年十一月在一次讲话中承认,如果没有它的苏联朋友的援助,古巴就要破产。美国外交官估计苏联的援助一天为大约九百万美元。 菲德尔本人去年十二月在对古巴高级官员的一次长篇秘密讲话中,也承认了经济危机。 过了不久,卡斯特罗解除了十几个内阁一级官员的职务,其中大部分是在农业和工业部门的。这显然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防止可能的动乱,他直接掌管了武装部队。 欧洲外交人士说,莫斯科去年十一月派了一个高级代表团去哈瓦那,以估计古巴一九八○——一九八五年的经济计划。 他们说,计划的一部分规定苏联稳定地提供援助,这推翻了这样的猜测:俄国人对在加勒比地区保持一个福利国家感到厌倦了,尽管它在政治上是重要的。 另一部分规定实行经济改革,以使古巴更符合苏联模式,例如最近在三月份开辟长期以来取缔的农民市场。
2. 阮基石访泰时书面答美记者问:《越南向泰国伸出橄榄枝和发出警告》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月三日报道】(莫里茨发自曼谷)题:越南向泰国伸出橄榄枝和发出警告 越南要求同它的非共产党的东南亚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但是它在几乎是不加掩饰的言论中也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如果泰国援助柬埔寨的受中国支持的、反对越南的红色高棉,越南可能对泰国使用武力。 越南外长阮基石是在上月访问这里时用书面回答本报记者的书面提问中向本报作此表示的。越南驻这里的大使馆说,他没有时间亲自接见记者。 阮基石先生在回答问题时着重表示希望同泰国保持和平关系。 记者问越南是否能消灭红色高棉,如果它真想把红色高棉消灭的话——尽管迄今为止它没有这样做,他回答说:“确实是这样。因为越南尊重泰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且还因为越南不采取‘穷追’原则。” 一些评论员认为越南去年冬季之所以不对红色高棉发动大规模旱季攻势,是因为苏联不希望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在东南亚加剧。不论怎样,许多军事分析家一致认为,如果越南军队一直不愿“穷追”到泰国境内,红色高棉是不会被消灭的。 据一位分析家说,阮基石的回答表明,越南对改善同泰国和其他非共产党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彻底消灭红色高棉游击队。但是,有人认为在阮基石的评论中也还暗含了威胁。 记者问如果泰国不让中国路经泰国向红色高棉输送援助物资,越南愿意用什么对泰国作出酬答,阮基石回答说:“我们一直表示,我们将尊重泰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泰国一位高级人士认为,这表明越南向泰国发出了警告,如果泰国不顺从越南的想法,越南将对泰国采取军事行动。 阮基石没有暗示要建立一个折衷的、扩大的柬埔寨政府,而只是说:“柬埔寨人民将有一部宪法而且不久将举行大选。” 从理论上说,这个公式以后可以扩充,使得能把某些非共产党人士包括进去——甚至可以使柬埔寨前统治者西哈努克亲王参加政府。但是,他说这番话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可能是使目前越南支持的韩桑林政府“合法化”,由于这个政府是在越南坦克的扶持下于一九七九年初建立的。因而许多国家不承认它。 关于越南对它到底什么时候从柬埔寨撤出它的二十来万军队的立场,阮基石也拒绝作出一点点让步。他回答说:“中国威胁消除后,越南驻军就不再需要了。”越南还可以把这个公式用来为它无限期地对柬埔寨进行军事占领辩护。但是越南的军政领导人曾经一再说过,他们承认,如果越南军队在柬埔寨耽的时间太长,柬埔寨人民中的反越情绪有日益增长的危险。因而,如果中国减少了对红色高棉的援助,这个公式还可能至少使得越南部分撤军,特别是撤离在泰国边境附近的军队。
3. 日本《读卖新闻》评越南局势
说越制定同中国长期对抗的路线,组成应付国际形势的班子 【日本《读卖新闻》五月八日文章】题:孕育着新问题的中越边界 (原编者按:正当由于伊朗、阿富汗问题,全世界的关心集中在西亚的时候,在东南亚的印度支那半岛,动乱的火种也依然存在。今年以来,中越边界小冲突相当激烈。)频繁的外交攻势中国的华国锋总理上月二十一日对日本的新闻代表团说,对越南也可能进行“第二次惩罚”。同时,越南的范文同总理于上月飞往印度,讨论“柬埔寨”问题,七日,中国的黄华外长,接着越南的阮基石外长相继访问东盟国家,两国展开外交攻势,各种活动越来越频繁。焦点是中越围绕着以“柬埔寨”为主要舞台的印度支那问题产生了对立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越南逐步巩固了同中国长期对抗的体制。可能在各地发生了反政府的活动但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遭到国际舆论谴责的时候,中国未必会在不久的将来采取“第二次惩罚行动”。大概北京担心这样一点:现在采取军事行动会降低中国的国际威望。河内也分析说,“中国立即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认为制造一种‘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战争’的紧张状况,是有效的”。 然而关于国内发生的反政府活动,越南怀疑有中国的影响。在南方似乎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暗杀干部、伪造货币、隐藏武器、工厂怠工。越南当局认为,这种反政府分子的活动,同中国、美国的影响有关。 在这种紧张局势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越南领导人明确了“长期同中国对抗的路线”,组成了能够应付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坚强领导班子。 由于领导班子更改,越南表现出来这样的姿态:虽然为了“反对中国”而接受苏联的军援和经援,但要始终坚持“自主路线”,不使苏联的影响力量扩大。 经过最高领导班子 ——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人员调动和内阁改组,然后在六月通过新宪法,设立“国务委员会主席”(也兼任人民军总司令)的职务。据河内消息灵通人士说,“黎笋、长征体制”在新体制下还能坚持下去,但是负责柬埔寨问题的黎德寿将作为黎笋的助手,占有重要地位。返老还童,准备长期作战同这个最高领导集团相连的第二代,以新进入政治局的素友为首,还有负责国家经济计划的阮文灵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布下了反华宣传阵势的党的宣传教育部长兼党报《人民报》的总编辑黄松、实际上负责外交的党的对外联络部部长阮成黎和外长阮基石,这些人都将分别在各方面起领导作用。他们都是五十过半到六十岁的人。 越南的领导人一贯抱有这样的警惕性:“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大国(中国)开始干涉印度支那。”经常预测最坏事态并决定政策的越南领导班子,因为领导过对付法国和美国的两大战役的人年龄都大了,所以经不起“第三次长期战役”了。因此,似乎可以作这样一种分析:以具有在中苏之间摸索自己的路线这种灵活的政治性的“第二代”为领导人,准备持久战。
4. 香港《大公报》报道:黎笋亲属分居要职加强控制越南
【香港《大公报》六月一日报道】以越南外长阮基石前些时重申的“柬埔寨局势是不可逆转的”政策声明为背景,苏联和越南以同样理由拒绝参加日内瓦会议,等于是对国际上猜测面临困难,苏越可能相互背离想法的答复。苏联尽管目前每天要向越南投入约二百五十万美元,只是因金兰湾军事基地,苏联就不会放弃越南。越南和阿富汗作为一盘棋上的两个棋子,苏联支持越南扩张主义政策,自也是理所当然。 美国记者认为:“越南的扩张主义冒险行动代价是高的——一个国民总产值仅有美国百分之三·四,即约八十五亿美元的国家,却需维持一百万人的军队,而美军则是七十五万人。”越南一年缺粮两百万吨,已削减大米配给量。可是河内“绝不会结束其印支冒险行动”。此外,越南还在传出清洗的消息。黎笋为了加强控制,甚至让他的家属亲戚分居要职。他的大儿子,已在事实上控制了越南的秘密警察。他的姻兄弟监督着全国的电视和电台广播。黎笋女婿指挥着越南空军。
5. 美刊报道:越南当局正在沿海修筑防御墙
【美国《新闻周刊》六月九日一期报道】西方观察家们说,越南正在煞费苦心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再次遭到中国的进攻,这一次是海上进攻。越南政府正迫使越南公民参加两个星期的“社会主义义务劳动”,在沿海一带没有能防止从海上登陆的天然屏障的地方都构筑土木工事。这种土木工事构成高约八英尺、宽约三英尺的一道墙,可以用来阻挡坦克。中国人没有可进行海上入侵的登陆艇,他们认为构筑这道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原因,是为了使越南公众意识到中国的威胁。
6. 台湾棒球及田径协会拒绝我邀请
【美联社台北五月三十一日电】台湾棒球、垒球和田径官方人士,今天拒绝北京邀请台湾运动员今秋到中国大陆比赛,他们形容这些邀请是“政治阴谋”。 棒球协会理事长谢国城说,这是共产党一般实行统一战线争取朋友的序幕,我们不要理它,我们肯定是不可能参加比赛的。田径协会秘书长纪政没有发表评论。但是该协会的一名官方人士,排除纪政或台湾运动员参加中国大陆体育比赛的任何可能。
7. 漫画
说明:图中外文为「古巴的经济」(原载西德《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