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5-17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刘少奇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

【美联社北京五月十五日电】(记者:菲尔·布朗)一个专门成立的、由所有中国高级领导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今晚宣布,将在五月十七日为一度担任过国家元首的刘少奇举行追悼会。    这个委员会说,按照中国的惯例,决定不邀请外国的政府、政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悼念仪式。    委员会说,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将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    有二百零八人的治丧委员会中包括共产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实际上包括了中国所有的负责干部。    在宣布举行葬礼的同时,北京广播电台和官方的新华社播发了一篇将在明天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社论。    社论强调了为刘昭雪对于努力恢复千千万万人民的信任和激起他们的热情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的文化革命期间都吃了共产党激进分子的苦头。    《人民日报》说:“平反刘少奇同志的冤案,是恢复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位主要领导人的名誉,是恢复受到刘少奇同志冤案牵连的千千万万干部、党员、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的名誉。”    社论说:这件事表明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且这个党本身的团结和它同人民的团结都是巩固的”。    【合众国际社北京五月十五日电】(记者:威尔金森)中国今天说它将正式为前国家元首刘少奇恢复名誉。    举行这次国葬将标志着当前的共产党领导层在刘少奇死去十一年之后为他最后正式地恢复名誉。    为刘恢复名誉是一项长时间的、经过仔细协调的计划,是在一九七九年一月开始实行的。    北京广播电台傍晚的新闻整个讲的都是为刘恢复名誉的事,新华社播发了明天《人民日报》要发表的社论。    【法新社北京五月十五日电】中国首都星期六将为已故主席刘少奇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刘在十一年前遭贬黜时死去),这次追悼会将标志着毛的继承人完全为刘恢复了名誉。    今天宣布举行这一仪式的官方公告说,不邀请外国外交人员和记者参加仪式。    中国电视台将作实况转播,一九七六年九月举行毛主席葬礼时以及一年后北京市中心的毛主席纪念堂开放时也都作了实况转播。

2. 外电评华约最高级会议通过的宣言及公报

路透社认为会议宣言中提到阿富汗问题,是对喀布尔政权在苏指使下发出的解决阿危机的建议的响应。据波兰人士说,会议还签订了几个秘密的军事协定    【路透社华沙五月十五日电】苏联及其华约盟国今晚发动了一个重大的外交攻势,呼吁举行世界和平会议,以政治方式解决阿富汗危机和举行关于各种武器的裁军谈判。    这个共产党联盟是在这里的为期两天的首脑会议结束时发出它的和平呼吁的,这时正是莫斯科开展斗争,对付西方就它干涉阿富汗而提出的批评和抢救夏季奥运会的时候。    由华约所有七国领导人签署的这项联合宣言中提到阿富汗问题,看样子是对最近在莫斯科指使下喀布尔政府发出的解决阿富汗危机的建议的响应,但外交官们说,整个联盟支持这个建议,这个事实是十分有意义的。    华沙条约组织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公开讨论阿富汗问题的,这次对阿富汗问题的重视表明,某些莫斯科盟国可能在这里的秘密会议上向克里姆林宫施加了压力,要它解决阿富汗危机。    苏联集团还呼吁订立不使用武力和最终销毁一切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储备的全世界条约。    华约领导人把批准现已冻结了的苏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说成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合众国际社华沙五月十五日电】波兰外交界人士说,华约领导人们今天在它们为期两天的最高级会议结束后所签署的一项“暧昧不明的”最后公报中要求恢复东西方之间的缓和。    但是,这些人士说,东方集团七国军事联盟的领导人们还签署了一项长达二十二页的最后宣言。    这些人士说,这项宣言肯定包含了华约领导人所提出的种种“十分重要的建议”,因此,这个文件远比那公报重要。    有一位人士获准在发表之前看了这份简短的最后公报,他称此公报“暧昧不明,措词笼统”。    【法新社华沙五月十五日电】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在最高级会议结束以后发表的宣言中建议尽快召开一次“世界所有地区国家的国家元首的最高级”会议    。    消息灵通的波兰人士说,这次最高级会议的与会者还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几个有关军事问题的文件,这些文件将不会发表。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昨天在最高级会议上工作了十二个小时,尽管不断地传说他健康状况不佳。

3. 日《东京新闻》驻北京记者报道:《中国各报强调毛泽东和刘少奇的一致点》

【日本《东京新闻》五月十二日报道】(记者山本发自北京)    近来,中国各报强调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是党的前主席毛泽东的“好助手”这种论调。此间人士认为,这不仅是为了避免宣传刘少奇引起反作用,而且表明了党中央的强烈意志:稳定政治状况。    十二日发行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政协副主席、党中央委员王首道写的怀念刘少奇同志的长篇文章。笔者很早就知道了刘少奇同志,他回顾了一九二五年以来刘少奇的言行,文内用的一些措词,异常引人注目,这些措词是:刘是“毛泽东同志的好助手”、“紧跟毛主席”、“毛主席根据刘少奇同志的建议办”以及“两人互相爱护”等等。    自二月底召开的党中央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以来,各报都充满了赞美刘少奇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都谨慎地避免谈论毛泽东,采取了与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截然分开,只是重新评价刘少奇的办法。    除王首道写的文章以外,最近又有两、三篇文章,强调毛、刘两人的密切关系。而且,各报反复刊登了赞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友好谈笑的照片。    最近各报的论调是根据党中央已经决定的在刘少奇追悼大会的悼词中对毛的评价而提出的。也就是说,下述看法是有代表性的:党中央已决定通过强调两人的一致点,进一步加强安定团结的局面。

4. 英报文章:《表面的平静掩盖着紧张关系》

【英国《金融时报》五月十五日文章】题:表面的平静掩盖着紧张关系(罗比森和博宾斯基发自华沙)    华约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昨天召开秘密最高级会议,庆祝华约成立二十五周年,这次会议的唯一公开表露是,波兰党领导人盖莱克要求继续保持缓和。    表面上,这次最高级会议是低调的。华沙的公民对这次会议显然抱冷漠态度。    然而,在华沙部长会议大楼举行的秘密会议上,与北约相当的这个共产党集团组织正在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东西方关系恶化而形成的国际局势第一次正式作出重新估计。    不仅如此,这次会议举行的时候从阿富汗传来的消息表明,莫斯科低估了镇压阿富汗抵抗而在军事上遇到的困难以及西方和第三世界反对入侵的程度,苏联在采取这一行动时,事先未与其华约盟国磋商。    东西方关系长期继续恶化下去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以及苏联可能要求华约增加军费,也使东欧国家领导人焦急不安,他们已面临经济增长严重下降、能源等商品涨价造成通货膨胀的困境。    然而,尽管如此,克里姆林宫强硬派和某些军事领导人,包括华约总司令库利科夫元帅显然想从已变得严重的紧张局势,以及北约最近的行动(即增加军费,使战区核力量现代化以及使北约的队伍紧密团结在美国的周围)中捞取好处,办法是,要他们自己的伙伴作出类似的牺牲。    据信,罗马尼亚将再次受到压力,要它答应这些要求。罗马尼亚一贯反对苏联授意采取这样的行动:建立统一的指挥结构,使各国军队置于苏联直接控制之下。

5. 《加强同美中欧团结以对付苏联》

【日本《产经新闻》五月十二日文章】题:大平历访美欧:特点是加强同美国、中国和欧洲共同体的团结以对付苏联(记者:山冈启哲)    大平首相结束了行程约四万五千八百三十一公里的长途旅行,于十一日晚回国。这次出访,从美国开始,接着访问了墨西哥和加拿大,进而又对南斯拉夫和西德进行了预定之外的访问。回顾一下这次历访,恐怕可以说,其特征是,具体地体现了日本外交以“对苏”为中心,加强“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加强“同中国的团结”以及加强“同西德的协调”这样一种轮廓。在强调团结对苏势力的情况下,日本作为对苏势力的强有力的棋子之一,是逃避不了的,可以说,首相这次历访就是一次明确日本的这种地位和促使国民觉醒的一次历访。    令人强烈感到,日本不管愿意不愿意,已经被列为“伊朗”和“阿富汗”所造成的西方自由国家加强团结所不可缺少的支柱之一。    首相在历访之前,更确切的说是在伊朗问题变得严重之前,不肯表明要踏入激烈动荡的国际社会。据首相身边人士说,首相曾流露:“日本既没有军事力量也没有卓越的外交能力,一切都只能靠金钱来解决,她在国际社会中能做些什么呢?”可以说首相的这一感想说明了日本的提心吊胆的姿态。    日本也下了决心,认为如果不果断地起到“美国的盟国”的作用,那今后的对美关系就难以维持,因此看上去,那种‘‘犹豫不决”的毛病已经改了不少。首相同在日本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人口处留言——“中日友好,万古长青”——的华总理之间,肯定谈及了对苏问题,而且在波恩同根舍外长交换意见说这个中国是“可以信赖,具有理性,不是冒险主义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和中国,欧洲共同体和中国这一直是两种不同的关系正在交织起来。    首相和施密特总理两人单独会谈,毫无疑问,围绕着对美关系、对苏政策,深谈了日本和欧洲应当如何采取独自的外交政策。    大平首相在欧洲的这一系列行动,虽然是以对美协调为中心的,但是也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姿态:基于已不是靠追随美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这样一种认识,寻求如何有效利用同欧洲和中国的团结,如何展开“第二世界外交”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外交已从头开始”这句话,也许就是指的这一点。

6. 华约最高级会议发表声明建议各国领导人近期会晤

【塔斯社华沙五月十六日电】现播发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华沙会议所通过的声明如下:    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参加者基于渴望加强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未来的希望,提出如下倡议。    他们建议,在最近期间举行世界各地区各国领导人的最高级会晤。应当提给会晤参加者密切注意的任务是,欧洲各国人民以及全人类所关心的任务——消除国际紧张局势策源地和防止战争的任务。在这方面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欧洲安全问题,即维护欧洲和平的问题。    关于举行这样的会晤,可以通过各国之间的协商来商定。    当前局势及其所产生的危险和远未充分利用的可能性,最后还有反希特勒同盟以来至今的全部历史经验都说明,只有这种最高级的会晤才是通往相互理解和持久和平的最可靠的道路。

第 2 版

1. 日刊谈中国怎样学习日本现代化的经验

【日本《公明》杂志文章】中国今天特别强调要认真学习日本现代化的经验,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所谓日本的经验,其实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工业化取得成功的经验。    中国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输入资本是日本迅速工业化取得成功的秘诀。他们对日本迅速工业化的这种错误看法,使我们感到惊讶。    当研究日本之所以能独自迅速地实现现代化的原因时,至少应追溯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从历史上来考察日本一百年来工业化发展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决不是仅仅由于日本经济政策或日本经营的成功,而且还由于以前明治政府所采取的发展生产、振兴工业和富国强兵政策,由于普及教育和天皇制的国家主义,并由于能与政府领导人紧密配合的民间企业家们对现代化和工业化进行不懈努力的结果。    可是,从中国方面来看,战前日本的现代化,是侵略的、军国主义的现代化,是决不能予以赞同的。    从日本的立场来说,也不能向中国提出以日本的这种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如果说中国要向日本学习的话,那就不应向战前日本学习,而应只向战败后的日本学习迅速发展经济的经验。    中国目前急于“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可是日本工业化的基础却不是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而是长期培养能够掌握先进技术以提高生产力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这是因为,即使特意引进以最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机器和工厂设备等,如果没有多数能够进行维修和操作机器的技术人员,引进的先进技术就不能成为真正能够利用的技术。为此,发展中国家所引进的最新式的机器设备,大多数都不能稳定地提高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基础。    从这一点来说,在明治维新以后的三十年,日本的识字率实际上已达到将近百分之九十,现代日本的大学升学率则出现了全国平均约为百分之四十的高比率。与此对比,中国方面的统计数字虽然还不清楚,可是,远在日本的水平以下,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目前要多向战后的日本学习“现代化”的经验,同时,日本也应尽可能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提供协助,这对促进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是很必要的。不过日本的情况,只是一亿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成功的例子。中国与日本不同,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二十六倍,等于全部欧洲大陆。中国拥有十亿人口,是一个包括五十四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像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所以,不能照样搬用日本的或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国多年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今后也只能继续开辟先进国家所没有经验过的自己的道路。    (转载三月十一日    纽约《华侨日报》)

2. 美商人对我推迟同美公司签订一批合同的反应

【美国《洛杉矶时报》五月一日报道】(记者琳达·马修斯发自北京)    据这里的一位美国贸易官员说,中国政府已经把美国公司提出的几十项重要的出售计划和工业计划推迟到明年。中国政府又一次放慢其现代化运动的速度,以重新估价其目标。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菲利普斯本星期说,中国官员已经表示,现在正在谈判中的几乎所有一百项对外合同——其中包括同美国公司的许多合同——要在中国通过新的十年计划以后才能签订。    据估计,这次推迟将会使许多美国商人发火。美国商人已经对在中国进行的谈判进展缓慢和中国首都的索价逐步上涨感到不耐烦了。    两周前,他们聚在一起,大家表示了一番不满,并考虑能否建立一个对付中国政府的统一战线以抵制今后物价上涨。

3. 共同社报道池田大作谈访华印象

【共同社东京四月二十九日电】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应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访问了中国。他于二十九日回到长崎,举行记者招待会,就中国的新动向谈了如下印象:“中国决心不再重蹈四人帮问题的覆辙,正在努力制定法律和规章。看来好象是在考虑对中央委员采取直接选举制和定期制”。    他说,同中国要人进行一系列会谈后得到的印象是,中国正在使领导人从老年过渡到壮年,谋求体制的安定和团结。

4. 意刊文章:《防原子掩体的大发展》

说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可能引起一场战争,在欧洲重新出现了原子恐惧症;欧洲人要求自卫,每一个国家都在修建庇护所    【意大利《欧洲人》杂志三月二十五日文章】在欧洲现在流行着一种原子恐惧症。这种恐惧症是在两年前由于苏联宇宙号军事卫星——这种卫星装有五十公斤的二三五浓缩铀——而引起的。今天,人们在考虑了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可能把人类引向一场战争的事实之后,这种恐惧症又重新出现了。欧洲人知道,苏联的一百枚装有三个核弹头的Ss20导弹是对着他们的城市的。    欧洲人也知道这样一些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平民和军人死亡率的比例是一比二十(共死了五十万平民和一千万军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比例几乎是一比一(共死了二千四百万平民和二千六百万军人)。如果爆发核战争,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一百比一。因此,欧洲人都感到害怕,都感到需要进行自卫。在苏联征服喀布尔之后,各地又有点争先恐后地修建防护所了。    实际上,每一个国家都在按自己的方式修造庇护所。德国依靠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法(修建庇护所的是私人,购买庇护所的也是私人,而国家给予帮助)。瑞士所采用的是全面规划(各市镇实现防核威胁的完美的民防计划)。法国和英国实行的是一种带有一点手工特点的资本主义办法:法国的是比较精致的(豪华的私人庇护所),英国的则具有更大的商业特点(私人庇护所是很经济的)。实际上,意大利在这方面是不闻不问的。    西德西德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能够藏到防原子弹的庇护所里。他们的庇护所有三种类型:经过改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地堡(这种地堡可以容纳一百零七万五千人);在汽车库、地下铁道、学校和兵营里控制的“多种用途”的庇护所(可容纳六十六万五千人);私人庇护所(容纳七万七千人)。在今天六千万的德国人中,能够掩护起来的不到二百万。    经调查,私人掩体主要有三种。    “花园里掩体”,这是一种用钢筋水泥修建起来的掩体,它设有空气过滤器,滤水装置和小的储藏室。这种掩体都修建在花园的地下,可供六到十个人呆两天。    “地窖掩体”。建筑公司把地窖或任何种类的地下室设计成具有“道地的防护所”的特点,其结果就成了一种装有滤水设备床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十四平方米的房间了,它供一个四五口之家绝对安全地生活十五天。这是一种最流行的掩体。    “公寓掩体”。这是为一座公寓楼里所有家庭修建的一种大型掩体。这种掩体除了备有收音机、电视机、对外联系设施、急救室外,还有一切必要的设备。这是未来的防护所。联邦政府喜欢这种防护所,它资助百分之十五的经费,并且提供税收上的方便。    瑞士由于有了全面规划,瑞士现在能应付原子大屠杀。在几年(四年或五年)之内,每一个公民都将有自己的“保护所”。这些工程是巨大的。在靠近卢塞恩一个高速公路穿过的山洞中已经修建了一座供二万人使用的有七层高的大防护所。这里应有尽有:床,生活必需品、防核、防细菌和防化学袭击的保护系统、医院,甚至还有一所小监狱。    瑞士修建的地下急救医疗系统比意大利地下的医疗系统更加有效。瑞士在地下修建的医院有六万六千张病床和八百三十个手术室。    私人正在为联邦政府这项巨大的防原子的全面计划进行合作。按法律规定,每个瑞士人都要在自己防护所里储存二公斤糖,一公斤大米,一公斤面食,一公斤动物油,一公升植物油,各种果酱和罐头。公民们每年都要参加“在原子弹的袭击下能生存”的演习和检查各种设备的有效性。    法国原子恐惧症也正在法国蔓延。巴黎、里昂和一些设有军事基地及核电站的地区的家庭要求承包商承建防护所。政府受到了谴责。最近几个月,许多方面都对缺乏防原子计划提出了批评。全法国只有三百个按技术规定建造起来的私人防护所。目前,政府正在规定即将兴建的住房必须修建防护所,但这只是计划而已。    唯一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是巴黎承包商。但是,他们对法国人的贡献很少,因为他们修建的家庭防护所都是很豪华的,造价大约三千万里拉。它的形状像是一个埋在地下一公尺深的水泥块,高二点二米,宽三点六米,长三点八米,这种防护所设有一个可容五百公升水的水池,有厕所,有一个不会毁坏的无线电天线。它的一个角落供阅览、一个角落供休息、一个角落供睡觉、另一个角落供做饭。如果在七百五十米以外发生核爆炸,六个人可以在这种防护所里生活十五天。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但是,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享受。    英国在英国,防原子计划还处在初期研究阶段。但是,在最近一个月里,在广泛要求的推动下,一家私人公司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解决防核庇护所问题的办法。这家公司以二百万里拉的价格出售一种用户自己可安装的防护所。这种防护所几年来已经供英国军队使用,曾在亚利桑那沙漠里经受核爆炸的考验,甚至北约也推荐使用这种防护所。    自己安装的方法是:先挖一个深四米长六米的坑,然后放入一个金属架,并在上面铺设一个大的金属网,最后再把挖出的土覆盖到上面,安装就算完成了。这样的防护所一个人在十五小时内就可挖好。这种防护所可以经受住一英里外的百万吨级的核爆炸。    意大利意大利的情况是不足为怪的,它既没有一项民防计划,也没有一种制定这种计划的愿望。两年前,当宇宙号卫星在我们头上咆哮时,内政部曾提出过“多洛米蒂计划”。    在意大利有一些私人的原子防护所。广大意大利人不相信原子弹。相信和害怕的人都保持沉默并为此而害羞。

5. 英《卫报》文章《中国人吃野生的珍离异兽》

说中国出口秃鹫肉使西德的自然资源保护者发火了。欧洲现存活秃鹫不到二百只。这使人对中国是否重视环境保护产生了怀疑    【英国《卫报》四月二十六日文章】(伊恩·格斯特发自香港)题:中国人吃野生的珍禽异兽    今年早些时候,当慕尼黑附近的一个商人表示愿意出售来自中国的二百只长胡子的秃鹫肉时,西德的自然资源保护者发火了。    欧洲现在剩下来的这种活秃鹫大概全部还不到二百只。这种秃鹫是一种翼长十英尺以上的大鸟。随着这些秃鹫肉,中国开出的出口证上写明,这些鸟——为了便于运输已经冷冻了    ——“可供人食用”。    象这样的交易使一些自然资源保护者对中国是否重视环境保护产生了怀疑。他们还怀疑中国是否将恪守去年十月斯科特爵士率领的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时许下的诺言。中国说要在一九七五年在华盛顿签订的禁止就濒于绝种动物进行贸易的协定上签字。去年,香港政府官员查获了一批无价之宝——十四只白颈鹤,据估计,这种鹤在世界上只剩二千五百只。在最近一次搜查行动中(自然资源保护负责人赫克斯利认为,收获“很不寻常”),从香港一个大皮货商那里没收了二百二十张云豹皮——云豹是中国最珍贵,最美丽的猫科动物之一。以上两种动物的买卖都是受到禁止就濒于绝种动物进行贸易协定的禁止的。中国进口大约全部犀牛角的二分之一。犀牛角也是列入协定禁止贸易的单子上的东西。其他一些珍禽异兽,从猫头鹰到穿山甲(食蚁兽),中国人也都食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代表团虽然没有在中国做精确的调查统计,但是估计中国是世界野生生物最多的地区之一:世界的鸟类,它占百分之十三,哺乳类占百分之四,植物类占百分之十三。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官员得出结论说,中国有几种独有的动物有绝种的危险:如西伯利亚虎,金丝猴和用耳朵“视物”的淡水盲豚;糜鹿已绝种了,中国的天空中也没有鸟,这是使人奇怪的。彼得爵士还提醒说,中国最名贵的动物——熊猫也受到了威胁。    尽管中国政府对此事表示关心,例如刊登写给《人民日报》抗议狩猎珍贵动物的信件和善意的言论等等,但是它至今还没有在禁止就濒于绝种动物进行贸易协定上签字。即使中国在协定上签了字,那还存在棘手的台湾问题。台湾几乎与日本一样在买卖动物产品上肆无忌惮。台湾嘉义酿酒公司每年进口大约二百只老虎,用它们的骨头造酒。

第 3 版

1. 英《研究》季刊文章:《苏维埃新人变成了悲观主义者》

说苏联的中产阶级即知识界对苏前途所抱的态度,从五十年代初以来发生了变化:五十年代时越来越乐观,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已为悲观主义所取代    【英国《研究》季刊文章】题:苏维埃新人变成了悲观主义者作者:布什内尔    从五十年代初以来,苏联中产阶级对苏维埃制度的作用和前途所抱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态度是从这样一些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如“你认为情况是在变好还是在变坏”、“你的经济境况比从前好还是比从前坏”、“你对未来有什么看法”,可以泛泛地说,这些问题反映了公众的情绪。    这里所提出的论点认为,在五十年代时期,苏联中产阶级对于苏维埃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自身的物质条件改善的前景变得越来越乐观了,同时还认为,这种乐观主义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末,可是,在七十年代,它却被悲观主义取代了。中产阶级的乐观主义的起伏可能部分地与政治形势的发展有关,但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对苏联经济情况的看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他们对未来消费情况所持的悲观看法已使人们对苏联政权在其它方面的有益作用和成就也越来越产生怀疑和冷嘲热讽。    就职业和文化程度来说,苏联“知识界”相当于西方的白领中产阶级。它包括机关中层干部、医生和牙科医生、工程师和农艺师等等,此外,还包括从事脑力工作的人。    划定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地位而不是收入,同西方比起来,苏联更是如此。    由于中产阶级所从事的职业通常需要专业文化程度,所以,教育制度除了保证学生毕业后可找到中产阶级的职业之外,还使苏联中产阶级的几代人之间可以保持稳定性。    苏联中产阶级一直在围绕一个核心扩大,这个核心到现在仍然象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那样,是世袭的。苏“中产阶级”的态度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变化五十年代,由于斯大林主义的恐怖活动实际上停止了,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取得了一些增强爱国自豪感的象征性成就。人们信心百倍,充满了乐观主义。中产阶级的乐观主义到六十年代初显然达到了最高潮。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态度开始与非知识分子的态度有所不同。少数知识分子已变得明显地悲观起来了。知识分子情绪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当局对非斯大林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以及(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七十年代中期,苏联政权对公开发表不同政见采取强硬态度,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然而,经过一个短时期以后,中产阶级也象知识分子那样的确悲观起来了,这不是由于政治形势的发展,而是由于他们所认为的经济衰退。知识分子首先成为经济上的悲观主义者,这并不足为奇。到六十年代末,他们说,生产停滞甚至倒退不只是一个暂时问题,而是苏联经济今后存在的一个长期问题。在知识分子看来,经济上的悲观主义同他们认为的政治上的僵化有联系。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对经济(或消费品生产)的悲观情绪就蔓延到了其余的中产阶级分子中间,而且这种情绪越来越厉害。苏联中产阶级以前曾肯定认为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差距最终会消失,但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他们已经没有这种把握了。此外,中产阶级已开始认为,生活水平近来根本就没有提高。七五年苏农业歉收的影响至今没有消失,七六年起人们对苏经济情况的看法最悲观一九七五年的农业歉收和随之而来的长达数年的食品供应紧张的局面造成的影响至今还没有消失。从一九七六年起,人们对苏联经济状况的看法是最悲观的,现在,人们几乎一致认为,“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坏”,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变坏。他们不仅对苏联经济形势失去了信心,而且现在还怀疑经济政策的方向。中产阶级的公民们现在并不相信苏联经济的发展会使他们得到好处;的确,中产阶级常常说,不管经济增长多少,总要损害苏联民众的利益。    苏联体制的特点中,有许多特点现在助长了中产阶级的悲观情绪,而这些特点长期来一直存在着,当然,现在争论的正是人们对这些特点的已经改变了的认识。中产阶级对黑市或形形色色的市场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这一点特别引人注意。黑市和为获得买到短缺商品的特权而进行的贿赂,肯定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虽然黑市规模无疑已随着苏联经济的增长而扩大了,所以,一个较大规模的经济可以为黑市经营提供一个较大的基地。但是,另一方面,发生决定性变化的不是黑市的规模,而是思想观点。    由于中产阶级的悲观主义完全是由苏联经济形势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注意到,苏联经济形势中有许多东西使人感到悲观。从六十年代末以来,苏联总的经济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都在不断下降。此外,到处都出现了甚至连最基本的消费品也突然和莫名其妙地缺货的情况。可买到的商品的质量低以及可供挑选的余地有限。    苏联政权的分配政策发生了变化以及苏联政权的经济政策没有成功,这两种情况不是中产阶级态度发生变化的全部原因。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共产主义在五十年代确实使人们感到比较乐观了,可是,他的继承者们所宣布的消费者第一的政策,却没有将这种共产主义继续保持下去。给消费者作出的许诺未能兑现,毫无疑问助长了中产阶级愤世嫉俗的情绪,实行经济结构改革的一切努力的失败,也助长了这种情绪。经济口号成了无数笑话中嘲笑的对象,而且多年来,当局不守诺言,往往产生了与原打算相反的结果    。西方时尚和时髦货对苏的渗透与“中产阶级”的极度悲观不无关系然而,对于中产阶级目前的极度悲观情绪,未必完全可以用苏联制度的内在因素来解释。现在的情况是,随着生活水平和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熟悉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情况。提供这些情况对苏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为普遍的反应是,西方生活标准的明显影响,有助于形成苏联消费者的要求。简言之,西方制度内部的繁荣在苏联人看来是一种诱果,引人神往但又令人生畏。如果这样来描写苏联中产阶级对西方的看法似乎是一种过份的比喻的话,这是因为对苏联普通公民来说,西方大体上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它具有使人信服而又矛盾的意义。    与苏联经济有着更大的直接关系的是东欧。东欧在人们通常把“俄国和西方”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的过程中被忽略了,对于苏联公民来说,东欧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地区,比西方更有意义,更易理解。人们常常注意到:东欧商品是苏联消费者认为最好的商品;东欧各种杂志起到了提供有关时尚和现代文化情况的主要来源的作用。在苏联公民看来,到达东柏林、华沙、布拉格或布达佩斯就象是访问他们自己所认为的西方,那里繁荣但平淡无味;过去的二十年内,已有数以百万计的苏联公民去东欧旅游过。

2. 美著名电影导演希契科克去世

【美联社好莱坞四月二十九日电】艾尔弗雷德    ·希契科克爵士,这个在半个多世纪中以那毛骨悚然的影片赢得大批观众的悬念电影大师,于四月二十八日去世,终年八十岁。    这个曾经执导过《中邪》、《救生艇》、《怀疑的影子》、《后窗户》和《精神病患者》的导演,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了爵士称号。    去年八月十三日,在庆祝他八十寿辰的时候,他说他正以一个著名英国间谍的经历为素材,在从事他第五十四部影片的剧本创作。    希契科克喜欢让观众处于一种惊魂不定的状态,他把他的才华都用来在银幕上创造一种阴森恐怖令人手足冰凉的气氛。他最成功的影片采用的都是暴力、怀疑、罪恶和忏悔的主题。他利用摄影技术来制造恐怖和悬念的本领也为人所共知。    由于他精于此道,富有独创,使得“希契科克电影”——这类影片不下五十部——成了家喻户晓的用语。    在一九六八年四月,电影艺术科学院授给了他塔尔贝格奖,以表彰他始终如一的高水平影片。一九七九年三月,希契科克又获得了美国电影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有时希契科克也在银幕上出现,但只是一掠而过,观众见到他的尊容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结果总是让他挑逗得痒痒难忍。    希契科克是一个家禽商的儿子,开始在伦敦大学学艺术和工程技术。一九二五年,他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十五年后来到美国。    他那笑容可掬的神态,长得象个鸡蛋的体型,老是噘着下嘴唇的娃娃脸使他在电影界成了最易辨认的著名人士。

3. 法新社介绍希契科克创作生平

【法新社四月三十日电】四月二十八日在好莱坞去世的希契科克,半个多世纪来,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悬念电影大师。    他一生创作了五十三部影片,在他最后有病的一年,还在从事第五十四部影片的创作。他在这些影片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他常常使剧中的气氛带有一种不吉的预兆,既使人难以忍受又使人万分激动;在使人紧张得透不过气的时候,他会给故事的发展添上一笔幽默的色彩,却更增加了可怖的气氛。    因此,“希契科克电影”的说法就如“卓别林电影”、“伯格曼电影”和“费利尼电影”的说法那样为人们所熟知。    《乐园》使导演希契科克第一次获得成功,初露头角,自此以后,在他漫长的电影生涯中,他就走上了坦途。    一九二六年,他的《房客》获得世界声誉。一九二九年,他的第一部惊险片《讹诈》问世,次年,他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片,《埃尔斯特里来访》。    一九三四年,他导演《知道太多的人》,由彼德·洛尔和皮埃尔·弗雷斯内担任主角,这是他第一部间谍影片。一九五六年该片重新摄制,依旧很受人们欢迎。    一九三五年由多纳特主演的《第三十九个台阶》是他导演的一部经典性作品。同样也可列为经典性作品的另一部影片,是由玛格丽特·洛克伍德主演的《夫人影迹全无》,这是他在英国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    到美国后,他首先拍的两部影片是根据杜莫里埃小说改编的《牙买加客栈》和《蝴蝶梦》。接着,他的杰作《怀疑》问世,该片由卡里·格兰特主演。卡里·格兰特从此就主演了他所导演的一系列影片,一九四六年她和英格里德·伯格曼合演了《臭名昭著》;一九五六年她和格雷斯·凯利合演了《逮住小偷》;一九五九年她又与伊娃·玛丽亚合演了《北偏西北》。    《北偏西北》连同《车上的陌生人》大概可被称为最能抓住观众心情的希契科克悬念电影。    希契科克还以下述两个方面著名于世:他能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来拍摄影片;并能用同一布景拍摄两部使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影片,一九四三年的《救生艇》和一九四八年根据美国一件著名的凶杀案拍摄的《绳子》这两部影片反映了他这一技巧,两个影片用的都是同一套公寓的房间。    下面一点也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就是艾尔弗雷特爵士本人还以希契科克风格的演员身份出现在银幕上。每部影片里都有他短暂的露面,这也是他影片的一个特色。

4. 法报文章《与象牙有关的一些情况》

【法《快报》文章】题:与象牙有关的一些情况    今天,象牙与钱具有同样的价值,一公斤象牙能卖七百法郎。它已不只是做小雕像、手镯、弹子球和钢琴键的原料了。象牙与钻石一样代替了波动的外汇。    在七十年代中期,安哥拉游击队就用象牙支付他们的武器和走私的军需品的费用。而一家英国公司则通过电话向他的一个伙伴建议做一笔联合生意:以每公斤一百美元买十五吨象牙,这是大大高于一般市场价格的价钱。几小时内就拍板成交了。这样,价值几十亿法郎的大批象牙就如同金条一样被储放在东京、香港、伦敦和其他首都银行和投资公司的地下室里。    正因为如此,被称为流动银箱的大象就成了被围捕的对象。因而,它们可能像鲸鱼一样从地球上消失。    最漂亮的象牙品种只有中非和东非的三十个国家里有。而这些国家恰好是由于内战而弄得四分五裂的最贫穷的国家。它们怎么抵制猎获一头象可以增加很多收入的欲望呢?在非洲,不论是一般人还是显贵要人,大家都进行偷猎。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大家又都鼓励那些偷猎人。    美国的一个专家说:“从中非帝国时代起,博卡萨皇帝就亲自垄断着象牙贸易。他派部队到丛林中去寻找大象。一个月两次,一队军用卡车装满了战利品回到了班吉。然后把象牙装上皇帝的快帆式飞机和非洲航空公司的飞机运往国外。    在乌班吉河彼岸的扎伊尔,大象的处境也不妙。在某些省里,一些村庄每年要为政府生产二百公斤象牙。像中非一样,政府也在军队的协助下组织远征队。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观察家报道说:“去年春天,扎伊尔政府的一些成员弄到了二十吨杀虫剂。他们把这些杀虫剂浇到沼泽地里、干涸的小河里和水洼里,用来毒死大象。几个星期内,就弄到了几百个象牙,然后,运到布鲁塞尔或巴黎去。”    据华盛顿公约秘书说,象牙的竞争每年造成了六万,有时甚至七万非洲大象的死亡。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七年间,肯尼亚的大象差不多死了一半。

第 4 版

1. 梁厚甫文章:《新国务卿马斯基》

【香港《明报》五月八日特稿】题:新国务卿马斯基(作者:梁厚甫)马斯基有来头马斯基这一次出任国务卿,任何人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他有来头。卡特开始竞选的时候,要他做副总统,搭档去竞选,他不干。卡特被选以后,要他出任国务卿,他也不干。卡特转邀前副国务卿鲍尔去做,鲍尔辞以年事已高,然后把万斯举荐出来。这一次卡特旧事重提,马斯基忽然答允,说明他有所抱负。他有二十二年的参议员经验,做国务卿出谋献策,不必靠人。马斯基之所长,正是万斯之所短,万斯未做国务卿之前,从未试过独当一面。事实上,万斯自从就任国务卿以后,靠的完全是国务院高级顾问舒尔曼教授。舒尔曼本来是苏联问题专家,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平时和布热津斯基早已文人相轻。再加以舒尔曼平日力主对苏缓和,这当然和布热津斯基完全不咬弦。可以想像,国家安全会在开会的时候,如果万斯从公事包中,拿出备忘录来,一定被布热津斯基穷追猛打,这不是和万斯过不去,而是和舒尔曼过不去。布热津斯基是有名的“牙载铲”,万斯是有名的“好好先生”。那当然会弄得当主席的卡特,气急败坏。    马斯基到来,这样的情形,一定不会有。听说舒尔曼已随万斯而挂冠,但尚未证实。辞十万而就万马斯基这次出任国务卿,有如孟子所说:“辞十万而就万”。国务卿的年薪是六万美元,资深参议员的年薪是六万九千三百五十美元。依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可以做国务卿,但做了之后,不能要求依照国会所给的薪水,这样一来,就损失了九千多美元。    马斯基有何抱负?可能有这样的用心:疾风方知劲草,乱世应出能臣。今天的美国,正是危疑震撼之秋。在两个星期之前,人们还这样的想,认为今天阿富汗问题才是世界问题的主流,而伊朗问题不过是花絮。不过,就最近事实所显示,完全不是这样,北极熊两只巨手,一边向阿富汗伸进来,一边向伊朗伸进来。两个国家的严重性,不相上下,总之是苏联要南下出海。苏联之手伸进伊朗的证据,就是盘据美国大使馆的学生的气焰。表面上,是霍梅尼和革命委员会的人和学生们通同一气,但美国现在似乎已找到了苗头,认为这样的通同一气,实际是出于无奈。表面上学生是义和团,霍梅尼是慈禧太后,但是伊朗之义和团,大部分有苏联的背景。不是“好好先生”是不是马斯基认为山人自有妙计呢?马斯基虽然不是一个十足的鹰派,但断然不是“好好先生”。马斯基一九七二年曾竞选总统,竞选前他有了一本自传形式的书。书内边有谈论外交之一章,以下是这一章的结论:    “我们对于‘冷战’的逻辑,虽然不应该提出简单的结论,但是,基本上,我们不容许任何人任何国家去分割世界,而取得征服的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权利。自然,我受过无数的教训,我知道,人们的意见是不能尽同的,但是,不能尽同,也不应该分割世界。”    到了一九七三年,还谈“冷战”,主张任何国家,都不能分割世界,取得势力范围,那当然不是缓和论客,也不会背负着舒尔曼教授去出席国家安全会议。这样一来,目前白宫的外交军事三大顾问中间,似乎有点同声同气。    说完了好的方面,也得说坏的方面。论脾气之坏,在华府的浮面人物中,神高神大的马斯基如果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此事对卡特也相当头痛,如果马斯基和布热津斯基吵起来,只要其中一个辞职,卡特就几难连任。    当然,卡特早已智珠在握,似乎有了暗中安排。    不过,大家都要准备,华府内边,时时都会出现“大件事”!

2. 《印度快报》社论说:印度对主张巴阿会谈的反应是消极的

【印度《印度快报》五月十日社论】莫斯科趁世界各国领导人到贝尔格莱德参加铁托总统葬礼机会,宣传它提出的伊斯兰堡和喀布尔直接会谈的建议,是在解决阿富汗问题方面取得进展的关键。在今年早些时候古巴外长首先兜售这个主张时,新德里的反应是消极的,这种消极态度是完全有道理的。要是认为卡尔迈勒先生在同巴基斯坦对话时可以独立自主,那是荒唐的,他将不得不严格遵照俄国的指示办事。    印度如果没有得到不结盟运动的支持,就主动进行调停的话,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可是除非莫斯科作出可信的保证,保证它有意早日结束对阿富汗的占领,否则,取得不结盟运动的这种支持的前景是很暗淡的。    卡尔迈勒政府是苏联用强大的武力强加给阿富汗人民的政府。所有有独立见解的观察家都认为,一旦苏军撤走,它是一天也维持不了的。因此,拖长苏联军队的驻扎是符合它的既得利益的。反过来,俄国人声称它有权坚持喀布尔要有一个对它友好的政府,但是,不容易理解的是,一个不友好的阿富汗政府能对苏联人的强大帝国造成什么危害。阿富汗人深知得罪毗邻的超级大国的危险性。世界并不需要向俄国人保证与他们接界的国家都是又友好又光明,这是常识问题,但是偶而提醒一下俄国人对他们是大有好处的。如果莫斯科拒不承认这一点,仍坚持把阿富汗当作傀儡对待,那么伊斯兰堡和喀布尔即使举行直接会谈,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3. 《英·甘地重新对美国和中国表现得比较友好》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五月十二日文章】题:对许多印度人来说苏联突然有了凶恶的特性英·甘地重新对美国和中国表现得比较友好    引人注目的是,甘地夫人最近的言论一方面是对美国和中国比较友好,另一方面是对苏联比较冷淡。毫无疑问,印度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谅解,正在逐渐地转变成一种担忧:俄国人在开伯尔山口,自古以来这个山口就是印度真正的安全线。他们将仍然呆在那里。所以巴基斯坦已成了印度和苏联之间的缓冲国。在入侵开始时所出现的那种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使苏联领导撤回他们部队的幻想已经消失,取代这种幻想的则是苏联人无限期占领阿富汗的现实。当然还没有公开承认这一点。    现在印度人关于苏联是好朋友的看法,由于他们入侵这个地区的一个国家而发生了突变。当然,绝不是在国大党亲苏的左派人士和外交官亲苏集团中出现了这种突变。然而对于许多印度人来说,苏联突然有了它凶恶的特性。此外,莫斯科采取的不愿让步和僵硬的态度促成了这种情况,它的这种态度拒绝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那怕是最微小的妥协步骤。形象地说,在这一年中苏联从一个非常友好的国家变成了一只危险的巨熊。人们将如何同这只猛兽打交道呢?这是当今印度外交的核心问题。    如果我们在此谈论两种思想学派的话,那我们指的是那些在意识形态上没有固定见解的人。其中一派主张与苏联保持一种稳定的距离,而又不因此危害到良好的关系。它主张改善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并且要协助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稳定的缓冲国。在军备、贸易和技术方面尽可能广泛地依靠更多的伙伴。此外,在内政和经济上稳定的、独立的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也是符合这个方案的,不言而喻这绝不排除对印度的最大程度的依赖。    另一派认为这种政策具有冒险性,并且是不太现实的。他们认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实力状况发生了如此有利于苏联的变化,以致美国在亚洲不再是与俄国旗鼓相当的力量了。为此,同苏联的友谊处于绝对的优先地位,任何有损于这种友谊的事都万万作不得,要尽一切努力加强这种友谊,和使印度作为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非共产党盟友向克里姆林宫靠拢。唯有采取这样的方针,印度才有希望影响莫斯科的领导,并可能对他们产生节制性作用。    第二派的方案要求印度尽可能地帮助俄国人实现其外交政策意图,并且支持他们:在第三世界和不结盟运动中,在印度支那,在亚洲安全条约方面,在印度洋中立化以及巩固喀布尔的共产党政权等方面。然而在第二派内有争议的是,印度应在多大程度上跟莫斯科去反对中国,或者相反,它从长远的观点看有多大的能力来进行调解。    从英迪拉·甘地本性来说大概更加倾向于第一派,但是这可能不会妨碍她动用第二派的力量。她是一位讲究实效的人和新闻工作者,能够灵活机动地根据不同的全球状况和印度的需要行事。她的雄心壮志是重新使印度获得五十年代她父亲领导下所享有的那种国际地位。

4. 新德里外交人士传苏联通知印度说:如伊斯兰会议不坚持原决议苏就从阿撤军

【法新社新德里五月十五日电】外交界一些很有地位的人士说,苏联今天通知印度说,如果订于五月十七日在伊斯兰堡召开的伊斯兰国家会议不再坚持它早些时候作出的与喀布尔领导人“不直接打交道”的决议,苏联就从阿富汗撤军。    这些人士(他们要求不要披露姓名)说,苏联还希望美国能“确实担保”,华盛顿不做任何危害卡尔迈勒政府的事情,并且保证他们将“不干涉阿富汗内政”。俄国人是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将他们的最新立场通知印度的。人们认为,这一立场是去年苏联军队开进阿富汗以来,苏联迄今所作的一个最值得赞赏的和平试探。    然而,这里的西方外交界人士认为,苏联采取这一行动是为了在伊斯兰国家会议上造成混乱,因为若不这样,伊斯兰国家会议是会最强烈地谴责苏联在阿富汗的行径的。    苏联的试探是在喀布尔电台播发了一条消息后不到几小时进行的。喀布尔电台广播说,阿富汗愿意不带任何先决条件与伊朗和巴基斯坦谈判苏联撤军和地区危机的问题。    早先伊朗和巴基斯坦已拒绝了直接会谈的建议,因为伊斯兰国家会议已作出决议,不直接与卡尔迈勒政权打交道。

5. 德新社报道美同巴基斯坦讨论由伊斯兰国家派和平部队去阿富汗的建议

【德新社华盛顿五月十五日电】据今天这里透露,美国政府私下里提出建议,伊斯兰国家在苏联部队从阿富汗撤走以后应该派遣维护和平部队去阿富汗以维护那里的法律和秩序,这项建议同喀布尔最近就西南亚局势正常化问题提出建议是无关的。    政府人士说,美国已经同巴基斯坦讨论了这项建议。    据美国的这项建议说,伊斯兰的军事力量将由既来自温和穆斯林国家也来自激进的穆斯林国家的部队组成。    但是,为了实现这种情况,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莫斯科必须认识到,它将需要多得多的部队才能设法控制阿富汗;伊斯兰国家必须把苏联占领阿富汗一事看得比它们迄今为止所认为的还要严重。据美国估计,目前有八万五千名苏联士兵驻扎在阿富汗。美国军事专家说,如果要全部控制这个国家,苏联将需要二十五万军队。

6. 印度设计把导弹装在飞机机翼上

【法新社新德里五月十二日电】印度可能成为将空对空导弹结合到喷气战斗机机翼上吊架的第一个国家。    该消息援引印度国防部人士的话说,防务专家已发展成一项设计方案,将能把法国一种导弹装在英国美洲虎式飞机机翼吊架上。    印度曾同法国和英国签订供应这种导弹和飞机的合同。

7. 《参考消息》告读者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参考消息》订阅范围。按照现在的规定,凡属机关干部,高等院校教职员和学生,中小学校教职员,工矿企业车间、农村生产大队、解放军连队、文教、科研、卫生、财经等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退休干部,均可集体或个人订阅,不受党员或非党员的限制。未能订到《参考消息》的读者,地方凭基层单位、部队凭团以上政治机关证明信,可以到就近邮局订阅。各地邮局目前均有余额。

8. 里陶丁对印度外交部秘书贡萨尔维斯说:如印承认柬伪东盟将感到非常痛心

【法新社吉隆坡五月十四日电】外交部长里陶丁今天在这里说,如果印度政府履行其承认韩桑林政权的许诺,马来西亚及东盟其他成员国会感到“非常痛心”。    里陶丁今天在这里同印度外交部秘书贡萨尔维斯会谈时向他转达了这个口信。    外交部长说,东盟对印度的这项许诺尤其感到关注,因为东盟现在正致力于柬埔寨冲突的政治解决。    在会谈后,外交部次长扎瓦维对记者说,马来西亚和印度关系密切而且都是不结盟运动和英联邦的成员国,因此印度若采取这项行动会使马来西亚感到非常痛心。    扎瓦维说,贡萨尔维斯在回答时保证说,他的政府会“继续非常重视”东盟对它作出的这项许诺的看法。    扎瓦维说,是外交部长里陶丁先提出印度许诺承认韩桑林政权这一问题的。    外交部长里陶丁重申东盟对印度的这项保证感到关注,他说,对印度来说,认识到东盟集团的“敏感性”是很重要的,因为东盟现在正在继续同越南对话,以便在联合国决议和东盟决议的基础上找出柬埔寨冲突的政治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