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4-06

第 1 版

1. 日《读卖新闻》驻华盛顿记者斋藤报道:《美国会关于八十年代美军战略的建议书草案》

【日本《读卖新闻》四月四日报道】题:《读卖新闻》得到美国国会拟就的关于八十年代美军战略的建议书草案    《读卖新闻》三日得到了关于八十年代美军战略的建议书草案,该草案是美国国会的军事、外交专家小组为成立下届美国政府作准备而秘密起草的。建议书的内容从整体上说对卡特总统的国防政策持批判态度,并提出了下述主张:(一)把太平洋或欧洲的美国作战力量调拨到其他地区是不适宜的,应在波斯湾再增加不少于四艘航空母舰的机动力量。(二)目前,美苏核均势的情况越来越对美国不利,为了改变劣势,在五年计划中应建成“真正的核威慑力量”。(三)为了在战术核武器方面也同苏联抗衡,应部署中子弹,等等。    这份秘密报告书是民主、共和两党有影响的参议员中的二十名专家从一月起举行几十次秘密讨论之后,最近以建议书的形式完成的。毫无疑问,它对下届政府制定国防政策将产生很大影响。    题为《为实现军事独立的计划》的这份报告书,首先在序言中就从各个角度批判了过去两年卡特政权制定和推行的基于裁军与缓和的美国国防政策,主张为了在八十年代实现旨在“摆脱不断增强的苏联军事力量的威胁”的“军事独立”,需要毫不犹豫地加强国防力量。    由于建议书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起草的,因而在《世界形势》一节中指出,“八十年代对美国及其盟国说来,是不容乐观的十年”,并提出,苏联(一)很可能在一九八○年乃至一九八一年内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二)正在中美洲稳步建立盟国,下一个目标已放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的石油上。(三)一两年内有可能对巴基斯坦和南斯拉夫也发动某种攻势。(四)靠保持领先于美国的核打击力量,达到了可以实现在五年前被看作是异想天开的野心的地步。    因此,该建议书提出,美国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第一是“充实遏制苏联对美国发动核攻击所需要的充分报复能力”。据该建议书说,与苏联已开始迅速增加和研制核武器相反,美国落后于对手,“如果原封不动地继续执行美国核打击力量的计划,八十年代,美国将不能依靠核报复能力威胁苏联”。为此,建议除MX新型机动导弹之外,还应研制和部署激光武器、对弹道导弹截击导弹(ABM)等。    该建议书同时还阐明,需要大幅度加强战术核力量和常规作战力量,并认为,为了在欧洲确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体制,应当着手提高反坦克能力和给“长矛”式地对地导弹装备中子弹弹头、部署XM式新型坦克等。    另外,关于现在甚至在日本也引起议论的调拨战略,建议书认为,当美苏在波斯湾地区被卷入纠纷的时候,战火必定也会蔓延到欧洲和亚洲地区,把太平洋部队和一部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调拨到波斯湾是不可能的。    该报告书建议,作为调拨战略的替代办法,应再投入不少于四艘航空母舰的机动作战力量,以便进一步加强波斯湾地区的防务体制。

2. 路透社评卡翁达将访华

【路透社卢萨卡四月四日电】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今天动身前往印度、中国和北朝鲜进行为时两周的访问。    随同总统访问的有一个政府高级官员小组。预期总统将及时回国以便飞往索尔兹伯里参加在四月十八日举行的津巴布韦独立仪式。这里的西方外交家们认为总统的中国之行是继去年同莫斯科达成了一项大笔的武器交易之后而采取的一次平衡赞比亚的关系的行动。    赞比亚花了约九千万美元来购买苏联武器,包括一个中队的米格21型战斗机、大炮和装甲车,好几百名赞比亚军事人员被送往苏联受训。    苏联对赞比亚的经济援助一直是微不足道的,而中国却在七十年代中期,修建了长达一千八百六十公里(一千一百六十英里)通往达累斯萨拉姆的坦赞铁路,帮助内陆国家赞比亚减轻对于通过白人统治的南部非洲运输线路的依赖。    自从这条铁路在五年前移交给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联营管理机构以来,中国人一直由于这条铁路效率不高而感到难办,但它又派回工程人员去监督修理。北京还派了一些医疗队到赞比亚,还为水稻种植计划和建立一个大型的纺织厂派了一些技术专家。

3. 西方外交人士认为:苏在南部非洲的影响已缩小

【路透社索尔兹伯里四月四日电】外交人士今天说,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认为,在选举穆加贝领导新独立国家津巴布韦之后,苏联在南部非洲的影响也许已经缩小。    他们指出穆加贝总理同苏联政府之间长期不和,在游击战争期间,苏联政府拒绝支持穆加贝。    穆加贝总理已经邀请苏联派代表参加四月十八日举行的独立典礼而硬是不邀请莫斯科的东方集团的四个盟友——东德、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接近穆加贝的党的人士说,东德企图说服赞比亚给穆加贝施加压力,让他邀请东德参加独立庆典,此举激怒了高级官员们。穆加贝的党的人士还说,作出不理四个共产党国家的决定,是故意要向苏联表明,它不得干涉这个国家的事务。

4. 贝却敌报道喀布尔近况

【英国《卫报》四月三日报道】(贝却敌发自喀布尔)题:同俄国人一起生活在一座通过宵禁实行统治的城市里    至少可以这样说,喀布尔的夜生活是受限制的。出租汽车司机到晚上九点以后就不再接生意了,这时司机开始紧张不安地看手表,催促顾客减短他们的告别话,以便他们能在晚上十点钟苏联坦克开始在城市巡逻之前全都能够呆在屋里。    黎明前,巡逻队已在返回他们兵营的途中了。自从达乌德政权在一九七八年四月的革命中被推翻以来,这个城市就一直实行宵禁。    防止政变的“劝阻性”措施中的新因素是强大的苏联驻军。    除了夜间在喀布尔采取的“防止政变”行动外,苏军还把守了阿富汗主要交通路线,特别是由边界向南穿越兴都库什山脉的那条公路干线沿途的战略高地。    他们充当驻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界沿线的阿富汗军队的后援部队,一发生紧急情况,随时准备出动炮兵和装甲部队参加战斗。    他们的长远任务是另行训练、组织和装备一支阿富汗军队——这是他们自沙皇时代以来一直在时断时续地做的一件事情。

5. 香港《新闻天地》刊登的一个座谈会记录

该刊发行人卜少夫说,中共统战手法很厉害,“三通”打破了过去的壁垒    【香港《新闻天地》周刊三月二十二日一期座谈记录】题:中共统战模糊敌我关系    这次座谈会是于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在九龙召开的。出席座谈会的有徐复观(新亚研究所教授)、司马长风(政论家)、张国兴(浸会书院传理系主任)、卜少夫(新闻天地社发行人)。下面是座谈记录(摘要):卜少夫:最近大陆向我们发动强烈的统战攻势,“和平统一”的攻势,而且会越来越加重注码,增强攻势。司马长风:现在中共提出的问题是不带政治性的。比如“三通”(即通邮、通商、通航)的问题。这个东西它提一次不要紧,长此这么提下去,它又不附任何的政治条件,对海外的人心很有影响。我的总的意见就是说,在“四人帮”倒台以前,它的统战根本就没效率,零点五的效率都没有。现在效率相当大。台北没有什么表现。卜少夫:现在我觉得共产党它用的手法,是一种“混同”的手法。它现在模糊敌我的关系。以前壁垒是很严明的,你是共产党,我是反共的人,一下子就分得出来。可是现在他们在“和稀泥”,把你“混同”,把敌我的关系模糊了,说是没关系。你是国民党,你是反共的人,都没关系,我们都可以往来。它各种的手法都是先从这儿开始,使你的意志慢慢地冲淡,冲淡你对共产主义的反对。它这种手法很厉害。    所谓“三通”不过是他们的手法之一。我们在香港可以深深地感觉到这一点。三、五年前,远的是十年之前,大家的壁垒非常分明。现在搞到在人际关系方面好象是无所谓了,大家无意识中觉得跟他们搞搞关系也没什么问题。这样,他们已经走了第一步。针对他们这些手段,我们要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对策?我想请各位高明之士指教。司马长风:我个人对中国所有的党派持有两个原则:第一是中国的人文思想。第二是民主制度。无论哪一个党派,它如果不能够容纳中国文化,民主政治不建立,我的批判就不停止。至于“统战”不是我应该去做的。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有什么力量去“统战”呢?我对什么“战”的力量都没有。徐复观:我讲什么?你要讲“统战”问题,我不懂。共产党没有人来向我作过“统战”,国民党更没有人来向我作过“统战”。张国兴:我是个新闻记者。关于“统战”这件事有一句话:“最好的守势就是要攻。”    所以,台湾现在是被动。人家主动。人家说要通商什么的,你拼命地说不要!不要!一定不跟它谈,这太消极了。被动不好!但是我听说,在后面,没有宣布还是让他们来往。台湾很多货物可以卖到大陆,大陆的东西在台湾也可以买到,台湾也知道有些东西是输往大陆的,比如电视机,没有招牌。你可以随便加一个牌子上去。所以你一方面不跟他们谈,另一方面又让他们来往……这样就使人摸不清楚你的政策,你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在国际上,连反共的都觉得对台湾不了解。那些反共的说:人家老是要跟你谈,那你就谈一下嘛!当然国际上的反共人士也不希望大陆并吞台湾。但你至少要跟人家谈!    所以台湾消极被动的做法,这方面使人很难了解。    假如我是台湾,我认为“通商”可以啊!首先互相交换访问团,你的记者团来台湾两个月,我让你到处看,写你的报告。我台湾的报纸一定登。我台湾的记者团也到大陆去,也去两个月,随便让我们看。访问谁也不能限制。    他写的报告你大陆要登,我们也登。这样的做法,中共不敢。

6. 针对苏联宣传体育与政治应分开霍丁·卡特历数苏抵制奥运会情况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四月一日电】国务院发言人今天说,「显然已经在苏联人中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运动」,以对抗美国因俄国出兵阿富汗而发出的抵制莫斯科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呼吁。    据一则消息说,他们采取的引诱措施显然包括为美国新闻界提供前去报道运动会的免费旅行。    发言人霍丁·卡特说,苏联奥林匹克委员会一位官员今天上午在广播中发表了「动听的谈话」,说在苏联政治与体育是分开的。发言人提到苏联共产党发给活动分子的手册中的指导方针,「大意是说选定莫斯科作为奥运会的地址是一个迹象,表明世界承认苏联对外政策是正确的」。    他追述说,一九五二年以前,苏联人一直抵制各种奥运会。他说:他们由于政治原因没有参加在朝鲜和以色列举行的运动会。他们被开除出争夺戴维斯杯的竞赛,因为他们由于政治原因退场了。一九七七年,他们拒绝参加温布尔登运动会,因为(他们的教练说)「这是一次政治活动」。    卡特说,苏联人还捏造说,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同意去莫斯科。他说:「这种决定要由各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来作。还有许多国家没有作出这个决定。」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四月三日电】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希望美国奥委会早日作出一项表示赞成的决定,彻底履行其执行委员会作出的保证支持总统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不去莫斯科的立场。」    组成美国奥委会的三十二个体育机构的代表今天在国务院同美国官员举行了会谈。

第 2 版

1. 苏联《文学报》报道:苏一些城镇居民要求到农村定居

【苏联《文学报》一月九日文章】题:农庄主席办公桌上的五十封信,那些愿意到农村去定居的人想寻求什么    沃尔库塔一位领退休金的妇女在信中写道:“我早就想搬到农村去住。我有一个三十九岁的儿子,也想同我一起去……”科斯特罗马州“祖国”集体农庄的主席帕霍莫夫说:“你们瞧,又来了一封。”    这种来信不仅仅是帕霍莫夫收到了。从基洛夫州和普斯科夫州的某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传来了类似的消息。列宁格勒市农业管理局干部处和劳资管理局也收到了这样的信,请求“随便介绍一个国营农场”并派到农村去工作。《文学报》也经常收到这类信件。可见,这里谈的是某种现象,虽然还不普遍,但却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    人们为什么想到农村去,他们想要什么,想从新的地方得到什么?    “您好,尊敬的‘祖国’集体农庄负责同志!我们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科特拉斯区科里日姆镇的亚德里欣斯基一家。我们在广播里听到你们农庄,于是决定给你们写信。我们想知道,你们是否需要年轻的专家。我和我的丈夫是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你们那里住房面积的情况怎样?……”    “帕霍莫夫同志,您好!您的信我们收到了。这样简短,令我们吃惊。您说,您们那里住房要按次序给。这是当然的啦。不过,次序也有长短之分!请你写得再详细点儿。我丈夫可以当挤奶员……费奥菲拉克托夫一家谨上。”    我想把科斯特罗马州、列宁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的材料概括一下。首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写这样的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乌赫塔的一位妇女写道:“我想亲手种出粮食,我丈夫是机械师。”索利卡姆斯克的一个居民抱怨说:“我想离土地近一点,闲暇时在菜园子里种点儿什么,否则,我这里连一根小黄瓜都种不出来。”乌拉尔斯克的一家人写道:“医生建议我们换换空气。”    一位曾经被围困在列宁格勒的妇女写道:“我和我的儿子已经历尽艰辛,决定从敖德萨搬到列宁格勒州,随便到哪个畜牧场都行,最好是新办的。我们两人都喜欢动物,会干农活。我今年四十五岁了。但是身体健康,还能干二十年。我的儿子快满十八岁了。请你们不要拒绝。”    她的理由也同样值得重视。因为,想通过大自然的陶冶来医治心灵创伤向来就是人所固有的愿望。此外,还有一个许多来信都谈到的问题:住房。很多人认为住房问题纯属城市问题,农村似乎不存在这一问题。    其次:是什么样的人要到农村去?先从年龄谈起。写信者有年轻的、也有快到退休年龄的。但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这样的年龄,已经不为带浪漫色彩的新鲜事所迷惑,而是踏踏实实地定居。就这个意义来说,写信者的“家庭系数”很说明问题。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单身的。    其实,携家带口地到农村去倒是件好事,因为这种人比较安心,在新的地方扎根牢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往往这种人反而被拒之门外。单身汉可以凑合着塞到集体宿舍或小单间,带家的人却要给住房,而且还得宽敞!    “后补农民”的教育程度一般是中等教育和中技文化程度。农村有自己的一套职业,如电工、钳工、司机、泥瓦油漆工、糖果点心工人、气电焊接工。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城里职业都适用于农村。因此许多人要改行。    再谈谈信件的地理情况。我原以为这些信件大多来自农村,有些人渴望从“差的”生产单位转到“好的”生产单位。这个耽心是没有必要的。信件大多是城市写来的,其中有巴库、敖德萨、新库兹涅茨克、甚至像列宁格勒这样的大城市。但更多的是区一级的中小城镇。显然,这里面有个规律:中小城市的福利比大城市少,“供应不稳定”。    在劳资局,我看到这样一份铅印的复信:“列宁格勒州各国营农场目前没有空闲的住宅面积”。其它的州则抱怨道:“人们都拼命往好的农场钻,那里的人手本来就足够了,至于那些确实需要人的穷农场却没有人写信去申请。    我同帕霍莫夫谈得正起劲,推门进来一个宽肩膀的汉子。帕霍莫夫向我介绍道:“这位是种植亚麻的队长。古谢夫,凑巧,他原来也是城里人。”几年前,古谢夫全家从高尔基州搬到这个农庄。古谢夫本人开拖拉机,他妻子当上了挤奶员。很快他们就得到了集体农庄修建的两间一套的房子。    杰姆斯科夫一家一度住在农庄提供的房子里,后来按自己的口味建了一座更为宽敞的私人住房。身为一家之长的杰姆斯科夫是机械师。我有机会同他的妻子聊了一番,她也是挤奶员。    杰姆斯科娃证实道:“是的,我们是雅罗斯拉夫尔人。我曾在那儿一个鞋厂商店里工作。住房是满不错的。那里的人叫我们回去。我和我丈夫说什么也不想回去了。因为我们喜欢这个地方。工作很好,空气新鲜,对孩子们的身体有好处。同时,我们还饲养了一些牲畜家禽,肉不成问题……”    “你一面在奶牛场工作,又要搞这些家务事,不困难吗?”    “这要看对谁来说了。对劳动,从小我就习惯了,家务事顺手做做就行……”    可见,在稳固的集体农庄,生活是坚实可靠的。杰姆斯科娃的话里充满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主义情绪。

2. 日本成立由岸信介任顾问的「日中研究会」

【日本《读卖新闻》三月十八日报道】题:志趣稍有不同的日中友好组织    重新建立日中友好组织的动向已经表面化。今天,即三月十八日,志愿参加的发起人在自民党总部召集“日中研究会”(暂称)的第一次聚会。该组织是以原南满铁路的有关人士等战前同中国关系很深的自民党议员为核心组成的。参加聚会的人员以具有代表性的根本龙太郎(无派系)和田中龙夫、福家俊一(都是福田派)、三原朝雄(无派系)、夏目忠雄(参议院议员)等人,毋宁说都是迄今为止在党内被看做倾向台湾的人物。为此,围绕着这个新组织建立的意图,从很早就流传着种种揣测,如:“随着日中关系日益紧密,‘没有赶上(日中友好)这班车’的这伙人可能开始行动了”,“目的可能是为中国同台湾一体化搭桥”等等。    发起人之一强调这个组织是“正统亲华派”的会合,他说:“八十年代的日中关系有必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以包括过去的事情在内的真正理解中国的人们为中心来发展。当前打算为交换留学生等培养人材而努力。”    据有关人士说,建立这个新组织的时候,还同中国驻日大使馆官员进行了密切的联络,今后,不仅呼吁自民党,还要呼吁社会、公明、民社等各在野党及财界、官界、教育界等主要是战前与中国关系很深的人士广泛参加。迄今为止,在野党方面已经向角屋坚次郎(社会党)、涉谷邦彦(公明党)、和田耕作(民社党)等人、财界的永野重雄(日商会长)、稻山嘉宽(经团联副会长)等进行探询,打算最终征集约四十名会员。    只是,据说该会顾问由前首相岸信介担任。由于这种原故,在已有的日中友好团体有关人士中间,也出现了警惕的倾向,认为其“目标可能是巨大的中国市场”。另外,由于传说最近中国频繁地向台湾发出接近的信息,在中国问题专家中也有的人认为:该组织“可能想主动承担在中国与台湾关系上起从中斡旋的任务”。

3. 《日中月报》报道:《松下同冈崎谈日中经济合作问题》

【日本《日中月报》二月号文章】题:松下幸之助同冈崎嘉平太谈日中经济合作问题(原编者按:松下幸之助同冈崎嘉平太这两个人的年龄加在一起,为一百六十九岁。在本杂志所组织的一系列对谈中,这当然是最大的。    去年六月初次访问了中国的松下,预定今年再次访问北京。    松下和冈崎为了日中两国的后代而进行经济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政治稳定为基础    冈崎:去年六月去北京时,日本驻华使馆公使伴告诉我说,中国方面希望学习关于电机、制铁等四种行业的管理方面的工作,并希望推荐一些有经验的人。伴公使曾跑到我宿舍叫我指点指点。    松下:去年六月我访问中国时,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款待。对中国各位的亲切接待很受感动。中国人都迫切希望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对实现现代化非常热心,我感到,如果我能有助于实现四化,我一定帮忙。中国的政局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我认为,必须相信目前的状况。    冈崎:是的,是这样。长期以来我就一直同中国人打交道。中国人是真正履行诺言的国民,只要对方不背信弃义,中国决不会违背诺言。这是我实际经历过的事情。    关于政局,没有中国的稳定,就没有亚洲的稳定。两三年前毛主席和周总理不幸逝世,多多少少有些问题。不过,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    在中国领导人当中,具有行政领导经验和知识的是邓小平副总理。据说,华国锋主席是位非常谦虚的人。因此,大家都很信任他,而且,毛主席也很佩服他的谦虚的品德。因为华主席年轻,所以,如果从现在开始积累经验,那么,就能同邓小平副总理很好地配合在一起。    松下:同邓小平副总理见过两次面。他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理解能力很强,而且,他容易相信别人,不大怀疑人。    冈崎:中国人是从长远的观点考虑问题的国民,所以正在急于着手工作。一旦着手,就会很好地努力干下去。对日本来说,将来在资源和粮食方面不能不依赖中国。    松下:总之,中国是个有资源的国家。生产高质量的零件很重要    冈崎:松下先生在中国提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设想,这就是由日中联合投资创建中国的电子工业。我认为,这是项非常有意义的建议。    松下:是的。不过,日本方面不大好办(笑)。有关厂商很多。就是在电机当中,涉及到电子的范围也很广。在日本,在技术上也互相竞争,而且,都有自己的高见。即使想形成一个整体支援中国,但是,可能对宗旨表示赞成,而在具体问题上则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我认为,只能从可以办到的事情做起。    冈崎:如果政府采纳松下先生提出的建议,并同各家优秀的厂商商谈,全部由政府统管起来不成吗?如果成为政府的计划,不仅可以加深同日本的关系,而且,也会有助于亚洲的团结。    松下:确实如此。第一步希望作为电子工业会的任务来完成。正好我们公司的总经理是电子工业会的会长,而且正组织委员会进行研究。大概不久就可得出结论。    冈崎:中国是个不慌不忙的国家,不过,如果在同日本合作的问题上花费很多时间,对方也会着急。因此,我认为开始时间应尽快决定。    松下:是的,我也这样想。这次去中国后,要同他们好好谈谈,请他们充分了解自由主义国家的商业交易习惯,因为他们不大了解这种习惯。    现在,各家厂商正在向中国出口成套设备。不过,我认为,如果不生产小零件,实际上组装也搞不好。要使中国真正得到发展,就必须请中国从生产零件做起。这次访华时,我也要谈这件事情。    冈崎:在造船方面也是如此。组装方面购买零件要经过反复挑选。如果不好,就极力贬低,拒绝购买。过去,这类事情在中国是没有过的。不过,只在传统的手工艺工厂,中国的工艺品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赶不上的。这是因为,中国制作手工艺品非常仔细认真。    松下:所以我希望成立生产零件的合资经营公司。    冈崎:不久,日本岂不要从中国进口零件了吗?    松下:确实是这样。在日本,也有人心中担忧,尽管没说出口。我认为不必担心。各国协力援助中国实现现代化    冈崎:另外,在日本人当中,常常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奠定掌握现代科学的基础。不过,本来中国人是很有学问的,而且,十五、六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所以,我认为,对中国掌握现代科学不必担心,尽管这要花一些时间。    松下:中国人民很聪明。我也曾劝说过中国,希望他们不仅同日本合作,而且也抓紧同欧洲和美国合作,因为欧洲和美国都拥有技术。    冈崎:日本不能完全包下来。因此,最好通过外交途径协商合作问题,日本承担三分之一,美国比日本稍微多一点,其余的由欧洲来承担。二十一世纪亚洲将成为繁荣的中心    松下:中国的农业发展顺利吗?    冈崎:肥料还较少,土地的生产力也较低,因此,也许不能使全国人民都丰衣足食。中国的耕地面积是日本的十七倍,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也很重要。    松下:我认为,在二十一世纪和二十二世纪亚洲将成为世界繁荣的中心。中国将成为中心。因为中国拥有日本所没有的东西,所以,最理想。

第 3 版

1. 香港《地平线》文章:《诺贝尔奖荣获者丁肇中》(上)

【香港《地平线》二月号文章】题:诺贝尔奖荣获者丁肇中    一九七四年的十一月,一个震撼世界物理学界,特别是高能物理学界的消息,象旋风一样迅速地传开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班底——纽约长岛市国立布洛克海文实验所的闭路电视机向全世界播送一项消息:这个实验所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发现了新的粒子。这个新粒子被命名为“J粒子”。主持这个实验班子的是丁肇中博士,他对为甚么要命名为“J粒子”作了解释。他说,由于通常英文字母的“J”代表电流,而新粒子在分解时产生了正负电子,因此就叫它为Jparticle。    由于丁肇中博士的这一发现,瑞典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十八日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当时丁肇中博士年仅四十岁。童年时代的丁肇中一九三六年二月四日,丁肇中诞生了。是时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已远渡重洋,回到了中国,在河南焦作工学院任教,而他的母亲王隽英由于等待分娩,留在美国亚柏尔大学的医院。    不久,王隽英带了只有两个月的丁肇中也回到河南跟丁观海教授团聚。由于丁观海教授思母心切,加上老母亲也思孙心切,他们就于当年七月回到山东日照县的老家。    “七七事变”破坏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丁家在日照县一年的安定生活也同样遭到了灾难与不幸。那时,丁肇中的母亲已经怀了第二胎。他们到南京后,由于南京告急,他们又转到安徽的合肥。这时已是四口人的丁家开始过着逃难和流浪的生涯。他们走遍了半个中国,最后才在重庆定居下来,那已经是一九三九年了。    在重庆时,丁肇中的父亲在重庆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他的母亲则在四川教育学院任教。    家庭的浓厚学习气氛,给童年的丁肇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日本飞机那时经常轰炸重庆市,造成了丁肇中上课时辍时续,然而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才不致于中断。好不容易捱到了抗日胜利那一天。丁家一家人欢欣鼓舞地坐了专机回到南京。    此后,他们一家又到天津、青岛。一九四八年的冬天,他们又搬到台湾的台中市。丁观海教授在台南工学院(即今成功大学)任教。    这时,丁肇中在台中市的丰原中学念书。不久又随着父母搬到台北。在这里他以优异的成绩念完了全部中学课程。    在回忆中学的生活时,丁肇中无限感慨地说:“我的中学教育非常好,基础打得十分扎实。一个人在扎根基时是要狠下苦功的,若自幼便思而不学,将来难免流入轻浮。”    丁肇中教授的话正好说明了他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由于他在中学时的基础扎实,所以中学时代的学历对丁肇中的一生影响很大。    中学时,丁肇中对于功课从来是一丝不苟的。由于受了家庭的影响,他的求知欲一直很旺盛。父母说的治学方法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他往往要跟同学辩论到“甚解”才肯罢休。    但是,中学时代的丁肇中并不像有的人那样,是个只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书呆子。他能安排好劳逸的关系。他常常跟同学到碧潭等地去游泳。游泳是他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他宁可把整天的时间都摆在图书馆看书,而不愿将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他常说:“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所以争取利用时间是丁肇中成功的秘诀之一。在课堂上他永远是头一个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学生。但是他也并非死抱书本不放,更不把书本的知识当作死东西来看待。读活书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在大学里念书铺平了道路。    大学生活丁肇中的大学生活又是怎么度过的呢?大学的生活是决定一个人成为“那一行里面的佼佼者”的关键时期,丁肇中又是哪一行的“佼佼者”呢?    从丁肇中高中毕业时的成绩来看,数学和化学是满分,物理是九十七分,这一切都决定了丁肇中要成为理工方面的“佼佼者”。    中学毕业了,他被保送到台南市的成功大学。然而丁肇中却怏快不乐。他的心目中一心向往能到台湾大学去攻读。    “我要考个状元回来!”在征求他父母的意见时,丁肇中斩钉截铁地说。    有了理想,有了信心,不一定就是现实。参加联考后,丁肇中并没有当上“状元”,结果还是回到了成功大学。    丁观海教授并没有责难他,反而鼓励他和安慰他。失败促使了丁肇中更加脚踏实地去学习。他在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第一年,成绩一直是遥遥领先的。    大学生活后的头一个暑假,使丁肇中更加思考自己的前途了。如果说在中学时代“成为那一行佼佼者”的种子只是刚刚播种,那么这时的丁肇中,他那“佼佼者”的种子便已破土出芽了。他决定把他一生献给物理学,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父亲。    “学工程好坏都是吃饭,学物理却需上才才成。”丁观海教授回答说。接着他问了丁肇中:“你认为你有能力跻身物理学界吗?”他的回答也是干脆的:“只要我埋头苦干,我想我会的。”    丁观海教授对儿子的回答是满意的,他的内心充满了欣慰,他看到儿子经过一年的生活磨炼,已经找到了人生大门的钥匙。    在双亲的鼓励与支持下,丁肇中着手准备转学考试。    但是意外的事发生了,它打破了丁肇中考台大的计划。    从美国的密西根大学来了一个教授,他叫布朗。他是丁观海教授的师友,那时他已经是密西根大学工学院的院长,来到台湾访问。布朗教授对丁肇中很有好感。这时,丁肇中的母亲向布朗教授提及丁肇中去美国念书的事。布朗不但承应下来,还答应到他家住宿。可是丁肇中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准备到美国后自食其力上大学。    一九五六年的八月,他以依依惜别的心情告别了父亲和同学,随着母亲到美国。母亲那时是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访问,顺便陪着儿子前往。    丁肇中以身上仅有的一百美元踏上了美国的国土,这是双亲给他的全部生活费。    但是,在布朗教授的协助下,丁肇中申请到了奖学金。    果然,三年内他获得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学位。在密西根大学期间,他跟在中学一样,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学生。他所提的问题往往使教授们要经过多番思考才能解答。    密西根大学毕业后,经过在东海岸接受不同的面试,他决定到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工作。    在密西根大学举行优秀学生聚餐会上,他认识了建筑系的女学生露易丝·凯慧。不久他们的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从而使丁肇中决定留校做研究工作。    一九六○年,就在丁肇中结婚前,他的母亲因患肠癌来到美国就医。不幸不治,在美国去世。    一九六三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尼文斯实验室工作了一段时间,为的是能经常到他母亲的墓园瞻仰凭吊。(上)

2. 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苏联《消息报》二月三日文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材料,世界上有将近五千万人患糖尿病。在所有内分泌腺疾病当中,这是最普遍的。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是由患者体内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的。这种疾病发展的主要内因在于,内分泌器官之一——胰腺不再分泌足量的特殊激素——胰岛素。    一九二二年,才提取成纯胰岛素激素。这成为利用胰岛素激素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开端。    今天,治疗糖尿病,每天给患者注射足量的胰岛素。为促使新陈代谢过程正常化,患者应当有规律地进食。    大多数研究糖尿病问题的学者得出的结论是,遗传基因对糖尿病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肥胖症是糖尿病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最经常发生在五十至六十岁人中,最初是过分发胖。如果对糖尿病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发展成高血糖昏迷,或称糖尿病性昏迷。    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成人患者不用胰岛素治疗,而用低糖剂治疗。目前,采用磺胺类药物。儿童患糖尿病通常起病很猛,比成年人病情较重,成长和发育过程有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研究糖尿病的学者们认为,预防糖尿病需要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进行。    糖是极其有价值的食品,是最普通的养料之一。它对肝醣形成极为必要。恰恰是肝醣担负着心肌、肝、肌组织和大脑的营养。    苏联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制定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糖消耗量的合理标准。这就是每人一年四十公斤,或一天大致一百一十克(这里包括各种食品所含的糖份,而不光是纯糖)。    苏联专家们认为,不大活动的人如果服用大量的糖,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中年以上的人必须限制摄取糖,一天至多五十至八十克,包括糖果点心、蜜饯、果子酱和水果所含的糖份。    积极运动,活跃机体,能够防止身体发胖,而且有助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运动是防止机体新陈代谢遭受破坏的又一途径。    苏联和国外,都在研究如何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直至移植胰腺。    新的降糖制剂正在研制中,较纯和作用较强胰岛素的制造工作正在进行。    一些国家学者已经试验成功合成胰岛素。胰岛素的合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    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在继续探索中。每种新方法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检验。

3. 打鼾可能是对健康的一种病害

【美联社科罗拉多州丹佛一月二十三日电】这里的睡眠实验所的主任们说,打响鼾可能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病害,因为打鼾的人在无形中损失了自己的睡眠,还可能引起心脏和呼吸方面的毛病。    呼吸问题专家赫基尔博士说:“打鼾不止是吵醒丈夫(或妻子),而且还使人们得不到所需要的平静的熟睡。    赫基尔说,谁要是连续得不到睡眠,就会变得容易发怒,抑郁不振,最后会变得难以清晰地思考。    他说,打鼾是呼吸器官窒息的症状,这种病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重过量的男子和扁桃体和增殖腺太大的儿童。    他说:“病状就是肺吸气时喉部肌肉松弛和往内萎陷。因为呼吸困难而最后会以打鼾冲出来。”    赫基尔说,“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在食道上开一个孔。这种疗法听起来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要认识到,这些人不能睡眠白天会受多大的痛苦。”

4. 印度联合新闻社报道:大孟买有八万麻风病患者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三月十八日电】据印度联合新闻社今天报道,在大孟买估计有八万麻风病患者。    据德国麻风病防治协会在孟买进行的一次调查说,麻风病患者每四个中间有一个已在不同程度上残废——往往是四肢残缺,已确诊的病例中早期患者的数字与此差不多。    印度联合新闻社援引这次调查报告说,“在大孟买,每一千人中间有十二人患麻风病。”大孟买人口约七百万,以调查报告中的百分之一点二计算,麻风病患者共达大约八万人。    卫生方面的官员说,在全世界一千一百万麻风病患者中,三百一十万以上在印度。    德国人的调查报告说,在孟买的已确诊的麻风病例中,至少有六分之一是传染性的。    这项调查报告说,有百分之六十的病人经过一定时期后停止治疗。    【德新社新德里三月十八日电】德国麻风病防治协会名誉执行会长赫尔曼·科贝尔昨天在孟买宣布,德国麻风病防治协会将向印度提供一千三百万美元,以作为印度在第六个经济计划期间用于根除麻风病的财政援助。    除这笔钱之外,该协会每年拨给印度约三百万美元。

5. 一种新的移植材料用于外科手术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二十六日电】《真理报》今天报道,乌法市(西乌拉尔)眼科研究所在医治眼病和面部整容时采用了一种新的移植材料。医学副博士摩尔达谢夫提议,用脚掌的脂肪细胞作移植材料。    早在当医科学生时,摩尔达谢夫就很注意脚掌脂肪细胞结构的特点。他把这种细胞用于外科手术。在动物身上,他做过多次实验。这些实验证明,异体并不排斥脚掌组织。于是在人的身上做了第一次手术。外科医生切除病人眼睑部位的囊肿,并用冷冻的脚掌脂肪细胞促使其生长。随后又进行一些新的手术,每次都获得成功。

6. 埃菲社报道:《蚂蚁诊断糖尿病》

【埃菲社利马二月五日电】秘鲁许多民间医生利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诊断糖尿病:他们把蚂蚁放在病人的尿旁,如果蚂蚁向这种尿爬去,就证明病人患糖尿病;如果不这样,说明不是糖尿病。    这些民间医生最早不知道「糖尿病」这个名字,只知道这种病名叫「甜血」,能进行诊断的这些蚂蚁喜爱甜味。    秘鲁卫生部对这种行之有效的简便「诊断」方法非常重视,并在全国各地,尤其是缺少名医和没有化验设备的地区广泛推广。

第 4 版

1. 路透社报道:奥恩和苏哈托对解决柬问题的看法

说双方一致认为,如越南对中国不再担心,又摆脱苏联的影响,柬埔寨问题就能比较容易解决    【路透社吉隆坡四月四日电】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一致认为,如果越南对中国不再担心,又摆脱苏联的影响的话,那么,柬埔寨危机就能够比较容易解决了。    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奥恩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上周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关丹举行了两天非正式会谈,旨在找到政治解决柬埔寨冲突的办法。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官员说,“使越南彻底遭殃”的政策可能对中国有利,甚至对苏联也有利,但是对东盟不利。    预料,越南外长阮基石将在本月内到这里来同马来西亚领导人举行会谈,马来西亚领导人将向他介绍苏哈托和侯赛因会谈的情况。    官员们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一致认为,不应该把越南排斥在外,而应该让它知道在柬埔寨冲突问题上同东盟合作的好处。    他们又说,马来西亚将必须承担起同中国通话的义务,向中国说明要使越南摆脱莫斯科的影响,还要使河内不再担心中国的军事威胁。    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是因为印度尼西亚还没有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的缘故,但是,印度尼西亚能够加强马来西亚对河内的作用,因为尽管出现了柬埔寨危机,越南和雅加达的关系仍然是融洽的。    奥恩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认为,美国、法国、西德和日本能够通过劝说越南摆脱大国角逐来帮助东盟为谋求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而作的努力。

2. 合众社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西德人由于对阿富汗危机感到恐慌逃往美澳的人数增加

【合众国际社波恩三月三十日电】一家新闻杂志今天报道说,由于对阿富汗危机感到恐慌,越来越多的西德人正在逃往美国和澳大利亚,去过比较安全的生活。    《明镜》周刊说,自从苏联军队于去年十二月入侵阿富汗以来,申请移居到“新世界”去的人数在成倍地增加。    不莱梅负责移民工作的官员施托贝克对该刊记者说:“自从苏联军队进入到那里以来,我要处理的申请书的数目增加了一倍。”    《明镜》周刊说,去年大约五万名西德人离开了家园到遥远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去。但是,自从一九八○年一月份以来,每月移居到澳大利亚去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这家刊物说,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的大使馆和办事处说,申请居住许可证的人数“飞速增加”,人们对离开欧洲到别处生活的“兴趣越来越大”。    记者在法兰克福机场询问候机飞往澳大利亚去的移民,他们离开西德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列举出这样的原因:由于能源短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加剧了的国际紧张局势。    一位旅客对该刊记者说:“如果那些酋长们关了石油龙头的话,那么这里的情况将确实会变得很糟糕。”    另一位身份不明的人说,他所以离开是因为:一个被铁幕分开的国家将会是由阿富汗危机所引起的战争的第一个受害国。    官员们对该刊记者说,除此之外,很多出走的西德人看来是为了逃避交纳所得税而走的。

3. 美报专稿:《布托的影子仍笼罩着巴基斯坦》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月三日专稿】前总理布托被处死已经一年了,但是他的幽灵仍在巴基斯坦政治生活中出没。    齐亚·哈克总统拒绝了世界各地为布托求情的呼吁,当时他所希望的是能结束不稳定局面,而这种不稳定局面现在的确已经变本加厉了。    人们现在普遍地把齐亚将军对民众缺乏号召力这一点来与布托先生的超凡魅力(这一点连他的敌人也是承认的)作比较,这种比较对这位在一九七七年不流血政变中推翻布托先生的军方铁腕人物不是恭维。    一位巴基斯坦事务分析家说:“尽管把布托杀了,齐亚还是代替不了他的地位。今天齐亚的地位还是象一年前一样不稳固。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更加不稳固了。他似乎比过去更加没有治国的章法。目前的状况是过一天说一天。”    有一份外交报告指出,“在军队中以及在几乎所有阶层的人民中间,显然对齐亚缺乏热情”。在巴基斯坦人和密切注视印度次大陆局势的观察家中间,现在已公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齐亚总统什么时候会在一次军人政变中遇到同布托先生一样的政治命运。    有些人预言,齐亚总统已开了处决前任的先例,他自己的下场也可能和布托一样。    外交界一位观察家说,在全国大选中,“布托的妻女以及她们的盟友大概能够使得她们的党取得胜利。布托之死大概已使她们增加了身价”。    一位外交官认为,苏联对巴基斯坦的邻国阿富汗的入侵“给了齐亚一个喘息的机会。在受到外部明显的威胁的情况下,换马不是时候”。    苏联此举所造成的其他后果一是巴基斯坦得到的援助增多了,有助于齐亚暂时缓和巴基斯坦的财经困难,二是他与伊斯兰国家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加强了。    另一位外交官说:“如果他们要抛弃齐亚,那他们就必须推出人来代替他——一个大家同意的人或者一个军人集团。只要还没有明显的可以取代他的人,齐亚就可以一直留在原位上。”

4. 泰总理将访吉隆坡讨论解决柬问题的主张

【路透社吉隆坡四月四日电】一些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将于四月十七日起对这里进行两天的访问,在这次访问中他将同马来西亚领导人讨论进一步努力解决柬埔寨危机的问题。这些人士说,炳将军和马来西亚总理奥恩将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如下想法交换意见,如果越南消除对中国的恐惧和摆脱苏联的影响,那么对柬埔寨冲突就能实现政治解决。奥恩和印尼总统苏哈托上星期在马来西亚进行的两天会谈中一致认为,解决柬埔寨问题在于各方必须同意,越南必须既不处于中国的影响下,也不处于苏联的影响下。

5. 台湾嘉义市发生围攻地方法院事件

【台湾《联合报》三月二十八日报道】遭受嘉义市东升农产公司倒债牵累的三百余名债权人,因不满承审推事王秀山判决被告及他的家人无罪,昨天下午二时左右,涌进嘉义地方法院,造成相当混乱、紧张的场面。军宪警单位据报,出动近一百人赶往现场疏导,维持秩序,三名刑庭推事被围困在办公室,但未发生意外。    这件因倒债案引起的群众事件,起因于嘉义地院推事王秀山以该案系债务纠纷与破产法问题,而判决被控诈欺一亿八千余万元的陈正雄及他的妻子、姊姊无罪而引起。债权人昨天面告嘉义地院院长周叔厚,指承审推事王秀山审判不公,接受被告贿款五十万元,置他们的权益于不顾。    三百余名债权人于昨天下午二时许,往嘉义地院“理论”,部份债权人在法院门柱上张贴预先书写好的标语。债权人涌往法院二楼后,嘉义地检处法警长据报,率三名法警上楼劝导债权人离去,但无法控制场面。    县警局长、嘉义警分局长、嘉义警备分区司令等先后赶往嘉义地院。    在军宪警人员的极力疏导下,嘉义地院院长周叔厚与债权人代表在办公室内晤谈。    债权人代表与周院长晤谈后,步出院长办公室,向在外守候的债权人宣布,表示院方答应负担在这场纷争中食指被压伤的债权人黄云子的医药费,及黄云子因受伤无法替人洗衣赚钱的生活费,并说院方愿意就此案与嘉义地检处协调。至此,债权人才纷纷离去。

6. 蒋经国要台湾财经部门设法增强外贸竞争力

【中央社台北四月一日电】总统府财经会谈今天上午十时举行,蒋总统主持。    蒋总统于听取当前经济情势报告后,作下列重要指示:    (一)财经两部应相互配合,多为工商界服务,并为他们解决困难,以增强其对外竞争能力。    (二)电力建设为配合未来长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早为筹划,使能充分供应工业所需的电力。    (三)对于民生日用物资包括黄豆、玉米及小麦等,应尽早采购,并利用期货交易。以保持充裕的存量及维持价格的稳定。    (四)兴建国民住宅所遭遇的困难,各方应密切配合设法解决,务使能照预定计划切实推进,俾解决国民住宅问题。    (五)对地方基层建设,应特别注意工程的坚固性及永久性,防止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    (六)对农产品保证价格,应作全盘性检讨,务使农民获得合理的利益,保证农民的收益。

7. 共同社自莫斯科报道:《苏斯洛夫缺席,克里姆林宫发生两个“异变”》

【共同社莫斯科三月三十一日电】三十一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授予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文学奖的仪式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发生了两个“异变”。一个是七十六岁的柯西金总理憔悴得判若两人,一个是在克里姆林宫顺序中坐第三把交椅的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缺席。柯西金总理结束了三个多月的疗养生活,于二月二十一日参加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会议的选举集会。那时,他那天生的精悍的脸庞显得格外精神,但在会见了埃塞俄比亚代表团的三月十一日之后,再也没有公开露面。在三十一日的授奖仪式上坐在总书记左侧的柯西金总理眼窝深陷,面色憔悴,显得疲惫不堪,不仔细瞧就会误以为是他人。另一方面,迄今对苏联领导人的人选发挥了重大影响、绰号为“国王公司”的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没有出席授奖仪式,这也引起了观察家的注目。虽然年事已高却保持健康的这位政治局委员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两首脑一道均未参加三月二十五、六日两天举行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会议。最近还发生了一起“变故”,那就是党机关报《真理报》刊登了也可以认为是含沙射影地批判了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的报道。眼下还难以判断这位政治局委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公开露面是克里姆林宫内发生了什么,还是纯属健康状态不佳?    但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本人在事隔一个多月之后才公开露面,仅从这一事实来看也可以了解,苏联最高首脑的健康状态显然是欠佳的。在遴选最高执政者时在幕后拥有实力的苏斯洛夫此刻远离公开活动,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8. 塔斯社报道:《苏联国徽》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三十一日电】题:苏联国徽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了关于苏联国徽    ——苏联国家主权、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牢不可破的联盟、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友谊和兄弟情谊、苏联的统一的象征——的规定。    苏联国徽的图案如下:镰刀和铁锤位于阳光照耀、周围有麦穗环绕的地球上,麦穗上有各加盟共和国文字写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国徽上部有五角星一枚。

9. 基里连科同意共领导成员切韦蒂会晤

【安莎社莫斯科四月三日电】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基里连科和意大利共产党领导成员切韦蒂昨天在这里举行会晤,讨论意大利共产党决定不参加欧洲共产党会议的问题。    据认为,切韦蒂带给了基里连科一封说明意大利共产党立场的信。切韦蒂已启程回国。    【合众国际社罗马四月四日电】贝林格将要由于访问北京而犯莫斯科认为的弥天大罪。贝林格已派使者切韦蒂去莫斯科,说明访问克里姆林宫意识形态上的最大敌人并不是一个敌对行动,以努力保持某种意义上的友谊。苏联共产党报纸《真理报》说,切韦蒂对苏联领导人基里连科的解释是「同志之间坦率地交换看法」,这种外交用语意味着他们不过是没有发怒而已。米兰的《晚邮报》驻莫斯科记者说,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对他说,切韦蒂和基里连科的会谈「不是冷淡,而是冷若冰霜」。

10. 南通社说苏尚未就举行欧洲共产党会议表态

【南通社莫斯科四月三日电】莫斯科至今还没有公开就法国共产党和波兰统一工人党关于举行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的倡议发表意见。这种做法无疑是反映了莫斯科现在极力不作出任何公开的姿态,以免人们可能会把这种姿态当成是证明莫斯科「强迫」要举行这样的会议。

11. 东德宣布苏自七日开始再从东德部分撤军

【德新社柏林四月三日电】据东德外交部宣布,苏联从东德的第二阶段部分撤军将从四月七日开始。    外交部发表的声明说,按照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去年十月所宣布的,这次将从东柏林南面的莱比锡周围地区撤军。第一阶段撤军是去年十二月在维滕贝格镇开始的。    东德今天的宣布表明,另一个阶段的撤军预计可能将于四月十六日开始。据西方估计,苏联大约有四十万军队和六千辆坦克驻在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