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3-30

第 1 版

1. 卡特宣布禁止向苏出口与奥运会有关的物资

白宫说卡特采取这项行动,是因为苏侵阿对美安全和处交政策构成威胁    【路透社华盛顿三月二十八日电】卡特总统今天宣布禁止向苏联出口可能支持一九八○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一切用品、技术和支付款项。    白宫说,卡特之所以采取这项行动,是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威胁。    商务部的总顾问霍姆·莫耶说,关于提供价值一千三百四十万美元的电子设备、录像机、录音机和电子计算机供报道运动会使用的要求将遭到拒绝。    这项禁令适用于运动员的服装、田径赛使用的设备以及运动鞋。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二十八日电】卡特总统今天禁止美国公司同苏联进行与莫斯科夏季奥运会有关系的生意,这项命令也许会使全国广播公司无法通过电视播放这次运动会的情况。    卡特指示商务部长菲利普·克卢茨尼克,禁止向苏联出口“任何”与这次夏季奥运会有关的“物资和技术”,并且禁止支付任何与其有关的款项。    白宫说,卡特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是要表明”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坚决反对参加莫斯科夏季奥运会”。根据卡特的命令,禁止美国的商业公司以及商业人士向俄国运送任何东西——除去药品——如果这些项目与奥运会有关。    官员们说,这意味着,除去象电子计算机或其他技术项目绝对不准出口外,象纪念品、旗子、纽扣或其他小型物品也不许出口。    卡特在这项命令中指示商务部,凡是向奥运会运送物资和技术的待批的许可证都不予批准;要吊销一切已经颁发,但是货物尚未启运的许可证:对于现在联邦法令尚未涉及的全部货物都要求凭许可证出口。    卡特说:“这样的许可证都不会得到批准。”    他还下令商务部“禁止给一切与奥运会有关的出口办理手续或付款”。白宫说:“除去其他交易之外,这项命令将会禁止全国广播公司根据它签订的美国电视报道奥运会权利的合同支付款项或出口物资”。白宫在一项声明中指出:“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以及继续对阿富汗内政的干涉,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和经济构成了异乎寻常的和极大的威胁。”新闻秘书乔迪·鲍威尔显然还给某些美国运动员的希望泼冷水,这些美国运动员希望在不参加任何仪式的情况下参加比赛。    鲍威尔说:“根据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规定,个人不可能不以国家队的名义参加比赛。”

2. 美将宣布对伊朗进行新的非军事性的惩罚

【路透社华盛顿三月二十八日电】卡特政府一名高级官员今天说,美国即将就伊朗拒绝释放五十名美国人质一事,宣布对伊朗进行新的,然而是非军事行动的惩罚。    这位官员对记者说,这些措施将使对伊朗政府的压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这些措施并不是具有“挑战性质”的。    在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说,政府在公众要求采取行动的压力日益加强的情况下,正在重新考虑可能作出的选择。    尽管贸易禁运和驱逐伊朗外交官员都在这些供选择的办法之中,卡特先生拒绝对政府的策略作出任何明确的表示。    他说,以后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将在不久以后告诉大家”。他只是说,不会在周末宣布什么决定。    这位政府高级官员说,这些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使伊朗政府明白他们扣留美国人质的代价将是沉重的。”    这位官员说,尽管政府正在避免在目前采用军事力量,但是这种选择仍然是可以考虑的。    发言人卡特说,美国政府感到,采取象海军封锁或在靠近伊朗的水域布雷等这样的军事行动,将会危及人质的生命,并且伤害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他说,政府同意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一些成员提出的建议,即起草一份关于美国和伊朗关系的历史报告,以便向伊朗表明,美国可以客观地对待以往的历史。发言人卡特承认,美国人民已感到采取行动不会有什么用处。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二十八日电】卡特总统的美国政府正在考虑进一步削减伊朗驻美国的外交人员,作为美国将在下周宣布的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的一个部分。    但是美国同德黑兰政权的关系仍将保持下去。这里的人士说,美国政府不想单独切断同伊朗的关系。    卡特总统似乎还受到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一些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已加紧对卡特的政策提出批评。    这次新的削减将使伊朗驻这里的大使馆只留下些骨干,并可能导致关闭一些或全部伊朗驻美国领事馆。    某些政府官员赞成采取的另一个步骤是对伊朗实行新的经济制裁。

3. 泰国总理炳宣布由他主管外交

【路透社曼谷三月二十八日电】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决定亲自主管对外政策,不让前外交部长他纳·科曼负责外交。    这位新任命的总理昨晚宣布了他自己和四位副总理的分工。他这样做的部分目的是为了消除内阁中可能出现的矛盾。    他纳博士被授权主管司法部、卫生和旅游部门。    【美联社曼谷三月二十六日电】(新闻分析)炳·廷素拉暖总理上台才三星期,可是泰国已有许多人在预言他的政府会垮台。    持悲观态度的人说炳的政府只能维持四个月,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能维持一年。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相信炳的三十七人新内阁能维持三年——这是下届选举之前的通常任期。    炳是在军方和议会给予压倒优势支持下掌权的,但是一些政界分析家已在预言:只要他着手解决使江萨·差玛南将军的上届政府垮台的问题,他的“蜜月”将是短暂的。这些问题是:通货急剧膨胀,引起民怨的石油提价,犯罪活动以及工潮增加。    炳还面临着来自邻邦柬埔寨的战争的威胁。越南支持的韩桑林政府和波尔布特残余部队之间的战争没有显示出能容易得到解决的迹象,呆在泰柬边界上的各派柬埔寨人正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许多西方分析家和泰国分析家对炳处理泰国同印度支那共产党国家之间以及泰国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的能力已产生了怀疑。    已经显出这样一种情况:泰国的对外政策是在互相抵触的各级推行的。负责外交的副总理他纳·科曼和外交部长西提·沙卫西拉空军上将在泰国对难民的政策问题上已经开始发生对抗。    许多观察家预言,炳的内阁不到一年就会垮台,因为各党之间有分歧。他们不大相信他能够控制住他的班子里的几个各行其是的党派。

4. 古巴外长携带卡斯特罗的信到巴基斯坦活动

【路透社伊斯兰堡三月二十七日电】古巴外长马尔米耶卡今天结束了他对莫斯科、喀布尔和伊斯兰堡的调解性访问,启程回国。他在访问中向这三国表示菲德尔·卡斯特罗主席愿意调解阿富汗危机。    在马尔米耶卡离去的时候,巴基斯坦重申要求苏联从毗邻的阿富汗撤军。    但是,苏联官方报纸上发表了一则报道马尔米耶卡访问巴基斯坦的简短消息,表明它对古巴外长的这次使命颇为关心。    驻喀布尔的外交官今天透露,马尔米耶卡上周秘密访问了阿富汗首都。他们说,他在前往喀布尔前先访问了莫斯科。    马尔米耶卡两天前抵达巴基斯坦使人们感到意外。他是自苏联大批武装部队去年十二月开到阿富汗以来,一个亲苏国家派到巴基斯坦来的第一位高级官员。    驻莫斯科的高级外交官今天对本社记者罗伯特    ·埃文斯说,古巴外长这次访问的目的看来是想鼓励喀布尔和伊斯兰堡进行对话,并说服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承认苏联支持的阿富汗主席卡尔迈勒的政府。    巴基斯坦外交部今天发表的声明说,巴基斯坦政府仍然把联合国和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谴责苏联干涉阿富汗和呼吁一切外国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作为自己决策的基础。    【美联社伊斯兰堡三月二十七日电】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的外交事务顾问阿迦·夏希今天说,巴基斯坦同古巴举行了会谈,以帮助解决阿富汗危机。夏希说,会谈是前天和昨天同古巴外长马尔米耶卡举行的,马尔米耶卡还带来了古巴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给齐亚的一封亲笔信。    夏希说,今天已经把齐亚对卡斯特罗建议的答复交给了马尔米耶卡。    卡斯特罗目前是不结盟运动的主席。    卡斯特罗的信是巴基斯坦和这位不结盟运动的主席之间就阿富汗局势和苏联的军事干涉进行的第一次接触。

5. 费留宾访越后到新加坡活动

【路透社新加坡三月二十八日电】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留宾昨天夜间从曼谷抵达这里作七天非正式访问。    官方人士说,预料这位苏联官员在此停留期间将同新加坡外交部长拉贾拉南会谈。    【法新社河内三月二十八日电】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留宾的出访在这里外交界引起了许多猜测,猜测苏联可能要为解决东南亚的紧张局势——尤其是柬埔寨危机l——提出倡议。    这位苏联外交官首先在三月月中到了曼谷,名义上是为了率领苏联代表团参加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第三十六届会议。    然后,他于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访问了越南。平时喋喋不休赞扬越苏友谊的越南宣传刊物对他这一次来访采取了异乎寻常的谨慎态度。    这里的外交观察家认为,费留宾这次出访或许是苏联悄悄地建议越南同东盟继续对话,或许是苏联要提出这样的建议的前奏。    河内与东盟不和的主要问题是柬埔寨。这里的外交界前几天纷纷推测,莫斯科正在向河内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要它修改对柬埔寨的政策。

6. 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文章:《在古巴隐隐约约出现的危险》

【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三月十九日文章】题:在古巴隐隐约约出现的危险    去年叛逃到西方的一个苏联人告诫美国情报官员说,克里姆林宫即将把核弹运进古巴供它的米格一23飞机使用,一九八○年是引进他们的五千英里航程的逆火式轰炸机的一年。    为了使用逆火式轰炸机,已加长和加固了古巴两个飞机场的跑道,并建造了贮藏核弹的设施,这些设施现在已经准备好供使用。    这些核弹是否已运到古巴和是否贮藏在由苏联战斗旅的人员看守的地区,这是现在正在美国情报界中辩论的问题。    能够探测出这些核弹的唯一办法是派载有探测可裂变物质的特殊装置SR71飞机在上空飞行。    迄今为止,卡特总统断然拒绝授权进行这样的飞行,尽管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情报界高级官员多次要求进行这样的飞行。    据美国情报官员说,苏联继续在古巴加强军事力量,是克里姆林宫为了控制世界战略航道,从而使力量对比有利于它们而部署其兵力的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苏联人迅速采取行动去占领阿富汗,是那个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因为这将使苏联的军事力量更接近具有战略意义的霍尔木兹海峡,运往西方的百分之六十的石油现在通过这个海峡。根据俄国的重大计划,控制这个战略航道和加勒比地区,将使苏联领导人能够切断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石油供应。

第 2 版

1. 美《华盛顿邮报》报道:《成年教育在学院造成新的多数》

美大专学院最近十年来大规模开展成年教育,已就业的成年人在大学里进修课程的人数猛增    【美国《华盛顿邮报》一月三十一日报道】十年前,在一九七○年的春天,乔治城大学制订了一项不大不小的成年教育计划——七十九个学生选修了五种学科。    在七十年代将结束的时候,这项计划已经发展成这个大学最大的一个部门,这就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情况。在乔治城大学进修教育学院每年开设的六百种学科中,估计有七千名成年人选修,已经超过了该大学的五千八百六十名肄业生。没有迹象表明这项计划已经停止发展。    它的课程从古典音乐的欣赏到外国语都有。今年开的十四种外国语课    ——包括盖尔语和立陶宛语在内——已经超过了普通大学课程中所能学到的外国语。    这项计划总的收入约为每年一百万美元。在扣除各项开支之后,净收入约为十二万美元。    乔治城大学的经验,说明了许多教育工作者所认为的可能是发生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高等教育中唯一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态发展:即成年的业余学习的学生正在迅速形成新的多数。    二千九百所学院和大学,有四分之三以上在一九七八年实施成年教育计划,等于十年前的两倍以上。据全国教育统计中心认为,这种倾向还在继续上升。    一九七八年有一千八百多万成年人参加成年人教育计划。这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最新统计数字。一九七五年的总数为一千六百万人。    在华盛顿地区和全国各地的校园里,成年人的出现,正在迫使当局重新给高等教育的使命下新的定义。    费尔法克斯县的乔治    ·梅森大学校长乔治·约翰逊指出,学院再也不是吸收十八岁的人进入美国文化界主流的主要工具了。他说,现在形成的共同的经验是:十八岁的学生、年资已高的公民、想要改行的人、孩子长大了的中年妇女、谋求学到新技术或想要提高自己水平的人以及有空余时间的人们,都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到学院的课堂里。    乔治·梅森大学进修教育系主任霍克斯说:“这是高等教育的前途。”在这所大学里,一万三千五百名入学人数当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业余学习的成年学生。    在八十年代,典型的美国人将会把正规的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    实际上,华盛顿地区的每个学院都在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成年人。比方说,美利坚大学就以在报纸上和广播电台展开吸引人的“激发你的思想”的广告宣传来促进成年人教育。美利坚大学在蒙哥马利县和费尔法克斯县都设立了卫星中心,并且以直接邮寄的方式推进它的课程。科菲主任看到了成年人教育计划每年连续增长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情况。他预言,几年之内,在美利坚大学报名入学的业余学习的成年人,将超过四千五百名大学肄业生这个传统数目。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综合学院里,成年教育方面收到的七千名学生的学费为每年约六百万美元。    全国补习和进修教育谘询委员会在今年秋季的一项报告中说:“现在的进修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的产物,几乎普遍为学术机构作为专有的训练而举办的。    “在受过中等教育之后参加进修教育的人一般也都是白人。这些白人生活比较富裕、受过教育,而且是有职业的。”

2. 美《华盛顿邮报》文章:《加强对留美学生的管理》

【美《华盛顿邮报》二月二十二日报道】移民归化局计划颁布有关在美国就学的二十六万外国留学生的严格的新规章,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管理。    根据拟议中的规章之一,将要求外国学生申请定期延长他们的签证。按照现行规定,学生被准许入境后基本上就可以呆到结业。    外国留学生已从一九七五年的十五万四千六百人增加到去年的二十六万三千九百三十八人。为把这些留学生管起来而采取的行动是移民归化局为加强对在美外国人的控制而作出的更为广泛的努力的一部分。

3.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章:《美国的工读大学生》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章】一般认为,今天美国的大学生大都是靠家里寄来的支票,或政府助学金顺利读完大学的。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刚完成的一项调查发现,恰恰与此相反:享受高等教育的一千万年轻人中,有一半以上靠做工来支付学费。    实际的情形是,在日益紧缩的劳动力市场中,新一代的学生做工比过去更卖力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今年丹佛的科罗拉多大学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参加工作,其中百分之三十的人每周做工四十小时。休斯敦大学四分之三的学生不是全天参加工作便是部分时间参加工作。绝大部分工作,不管是在校内的还是在校外的都是服务性工作,比如旅馆、酒吧、零售商店、图书馆和医院里的工作。    身兼两项或更多项工作的学生也为数不少。斯蒂芬·史密斯是一个纽约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他既在一家医院里当护理员,又在一个大教堂主持牧师的办公室里当办事员,同时还兼任酒吧间招待员、侍者、汽车修理工和小说作者。    一般来说,付给学生的薪金是一小时二至五美元。由于大学费用在不断增加,学生要赚取足够的钱来支付读书费用,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在那些一学年的费用达到五千美元或者更多一些的学校里,情况更是这样。    尽管当今学生们都热衷于做工,许多地方的大学行政人员却规劝学生不要劳累过度而影响健康和升级。    现在另一个问题是工作越来越难找。通货膨胀驱使更多的学生出去寻找工作,而经济衰退又使得工作越来越难找。学生们不得不和从其他工作岗位上被解雇下来的、年纪比他们大的人竞争。    他们开始接受原先以“低下”或者“没兴趣”为借口而加以拒绝的工作,比如洗碟子或割草。田纳西大学的一位人事干事说,“学生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都干的地步。”(摘自一月十五日美《华侨日报》)

4.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学生们提供解决学校暴力和破坏公物的办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月二十六日报道】芝加哥一个青年帮的首领有一天上午发现他的汽车弹痕累累。他肯定这是对立的一个帮的成员干的。他发誓要在当天下午进行报复。    但是,哈里森中学(两个帮的首领都在这所中学上学)的一批学生听到了风声,把这两个首领都召去谈话。结果发现上述指责是不对的。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的情况突然平息下来。    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解决学校里发生的暴力行动和破坏公物行为的方法。这些持续不断的问题每年使数以千计的学生和教师受伤,造成二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损失。    在全国范围内,学校把一切手段都试过了,从先进重武器到加强安全巡逻,但是取得的成功有限。    最新、最简单和到现在为止最成功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参加解决问题。其想法就是:使他们感到他们的学校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在使学校免于遇到麻烦方面是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和责任的。    让学生参加解决问题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式:    ——在某些学校,学生在起草学生行为准则方面有发言权。道理是这样:由于帮助制订条规,学生就不那么可能反对条规了。全国教育学会去年向国会所作的关于“安全的学校”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有好的领导和规则得到坚决、公平和始终如一地实施的学校,易于做到把发生破坏公物和暴力行动的麻烦减少到最低限度。    ——芝加哥的哈里森中学和密执安州与伊利诺斯州的其他五个学区使用的另一个办法是众所周知的:学生商议办法。以需要有影响的学生领袖帮助他们的同学为由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他们每天分小组碰头一个小时,着眼于改善学校的气氛和减少犯罪行为。他们讨论他们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准则,并且设法阻止他们预先听到的麻烦的发生。    ——另一种学生商议的方式就是:训练学生领袖掌握决策、通信联系、谈判、对危机进行干涉等本领。这种办法称为“公开途径”计划,现在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十七所学校实施。    ——许多学校把工作重点高度集中在对破坏公物行为进行的教育上,以此作为一种防范措施。他们鼓励学生们去想一想人们要为破坏性的行动付出多大代价,和谁为之付出代价。科罗拉多州有几所学校的校长认为,这样的教育运动把破坏公物所造成的损失减少了一半。    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正在试行一种办法。这个办法强调在学校里培养自尊心,并且悬赏看哪个学生能设计出最好的防止破坏公物的计划。学生们表示他们对破坏公物问题有了认识。    没有一个人期望学校能单独解决问题。全国教育学会通过研究发现,犯罪活动与一个地区的失业情况和学校遇到的麻烦是分不开的。

5.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中国人怀着友好情意在美国建造明轩庭园》

【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七日文章】题:二十七名中国人怀着友好的情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建造一座明轩庭园    每当晴朗的清晨,人们便可以看到他们身穿蓝色卡叽布制服排着队从亚当斯旅馆向这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走去。那里有一位苏州著名厨师詹曲标每天给他们做一顿中国式的早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在设法给他们调剂口味,制作香味充满整个走廊的有带甜酸口味的蔬菜以及洋白菜汤或烤肉等菜肴。每当吃完早饭洗刷完毕用过的碟子之后,这组共由二十七人组成的中国客人便走下楼去,在那里,他们将用自古留传下来的手工艺建筑一座明代的庭园,同时有一批美国建筑工人帮助清理场地。两国建筑人员在这次国际性的合作中相处得十分和睦,他们最近把各自戴着的分别印有本国国旗的硬壳防护帽进行了交换。    博物馆负责建筑和计划工作的副馆长阿瑟·罗森布拉特说:“我从未见过如此众多的人排着那么长的队伍来参观这一成就。”他指出,这些天来,和这个博物馆有联系的官员都络绎不绝地到这里来仔细观看。    由于这些中国人(他们将在四月中旬完成这项工程)只会讲北京话,所以彼此交往是通过翻译曲忠文或通过不住的点头和各种面部表情和做手势的方式进行的。美方工作人员领班萨尔瓦托尔·萨奇亚冯说:“我认为,当他们用手摸鼻子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是’”。工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在意识形态上是否有什么争论的问题,他摇摇头说,“怎么可能发生争论呢?那种古老的工艺十分精巧,确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项中国式的庭园工程造价二百九十万美元,资金是由慈善家布鲁克·阿斯特所发起的阿斯特基金会提供的。这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第一个持久性的文化交流项目,这座明轩庭园预定今年春季开放。    在此期间,这二十七名熟练工人,其中包括他们的领队张标荣、四名工程师和二十名石匠、木工和泥瓦工,看来都是很喜欢到这个国家来的。    阿斯特在中国饭馆设了中国宴席款待了他们,罗森布拉特也宴请他们品尝美国的饭菜。他们最欢迎的是美国的冰激凌,特别是巧克力汁。    据曲先生说,他们被美国的交通指挥灯搞得眼花缭乱(这种交通指挥灯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对于美国的洗衣机也感到不放心。他们在澡盆里清洗衣服,因为听说这些机器可能会撕破衣服。同时他们对于美国工人的一些做法也感到可笑,比如,“他们扛木头时是一个人迈着左脚,另一个人迈着右脚向前走的,而我们扛木头时却是两个人迈着同一步伐向前走的。”    在周末,他们参观了一些典型的游览场所,如帝国大厦和世界贸易中心等,罗森布拉特总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多观览这个国家的一些地方”。星期天晚上,他们玩玩乒乓球和打太极拳。他们也看电视。    曲先生带着微笑说,他们虽然不十分了解内容,但是可以从一些手势中猜个大概。    张先生说,美国人和这个大都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对我们非常友好,我们为能来到这里参加建造这项工程感到自豪和高兴,也对美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示感激。

第 3 版

1. 《华侨日报》报道:《中共在编写〈中华民国史〉》

【纽约《华侨日报》一月十四日报道】题:中共在编写《中华民国史》    中共正在编写《中华民国史》!据台湾《联合报》说,这个消息的传出,是去年五月,中共的“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时,一位团员所透露的。    据说,中共目前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是以一九○五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为其创建时期;以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一九四九年中共推翻国民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其存在时期。也就是说,中共正在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是从“中华民国”的创立到其完结的历史。用历史学的说法,是“中华民国”这一代的断代史。    其实,中共要编写《中华民国史》,也不是近年的事。早在二十多年前已有所酝酿了。一九五六年,在中国全国科学规划会议上这个项目第一次被提出来,并被确定为“全国科学十二年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到一九六一年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时,董必武又向史学界提出要重修清史和编民国史的倡议,周恩来也一再提到这件事。直至一九七一年秋,中国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制定出版计划时,周恩来亲自审阅拟定的出版计划项目,《中华民国史》就在这一次列入了出版计划。    六卷本的《中华民国史》,已着手进行,第一卷初稿已有,其余五卷尚在准备之中。但据中共有关人士称,全书将于一九八五年完成。    对于中共进行编写《中华民国史》,据台北《联合报》说,台湾史学界为此“引起了颇大的震撼”。台湾史学家张玉清表示,他听到此消息后,惊惧交集,“惊的是北京竟如此重视中华民国的历史”。相反的,台湾当局对中华民国历史的研究却显得太不够重视了,“始终处于低度开发阶段”。虽然在多年以前,台湾史学家吴相湘等人已倡议应整理、编写《中华民国史》;而台湾报纸亦认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史料中心和党史会所藏的档案与文件,不仅是中共所不可能得到的,而且无论在质与量上,均远超过于中共”。但台湾当局却将有关史料档案“尘封高阁,不能使之充分利用”。台湾史学界人士对台湾当局此种“把米缸封着,让饭锅空着”的做法深感遗憾。    【纽约《华侨日报》二月二十七日报道】台湾教育当局在中国当局的“激将”之下,已于日前成立策划小组,打算从今年七月起,两年内完成编写《中华民国建国史》。    自大陆史学访问团来美,透露了民国史编纂详情后,台湾当局至为震惊,台史学家们万分感慨,乃有上述小组之设。教育当局说,编史目的是“矫正”中共民国史中的“错误”。

2. 《台湾日报》报道:《台湾同胞来自中土与大陆血脉相连结》

【《台湾日报》一月七日消息】题:台湾同胞来自中土与大陆血脉相连结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新近编纂的一本《台湾区姓氏堂号》中指出:台湾同胞来自中土,与大陆有不可分的关系,证之史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文献会并表示:台湾居民之语言、饮食、衣饰、房屋建筑、日用器物、岁时令节、宗教信仰等,各种各样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无一不与其祖籍甚至全国的情形完全一样。    文献会又指出:台湾居民尊崇伦理等美德,从下列七件事例中,就可看出中华文化之特质。    ——铭刻祖籍或拜望堂号于神主或墓碑之上,即为我国人怀念故土及追维祖德之传统习性。    ——同籍移民聚居之处,每植以故乡之名(即所谓冠籍地名),即为怀念“唐山”故土之感情表露,并有希冀后世明了其根源,不忘其所来自之深意。    ——“拾骨改葬”之风至今犹存,溯其原由,实起于早期移民归根故土之念。    ——移民渡台之初,多未带族谱同行,历代均以俟机返回祖籍抄录及修缮祖茔为念,清嘉庆之后,此风尤盛。    ——民国初年至十五年之间,台湾同胞在日人淫威下,但返回祖籍抄谱或趋宗祠谒祖者,却特为流行,此亦可见内向心重因增强。    ——历来诸多姓氏在台湾各地建立祠堂或家庙,以表尊祖敬宗及垂训后代子孙之意,与大陆情形完全无异。    ——对日抗战中期,日人为彻底消灭台湾同胞之民族意识,推行所谓“皇民化运动”,迫令台湾同胞改用日式姓名,虽在威迫利诱之下,而改姓名者却为数寥寥,绝大多数均不忘木本水源,沿用原有姓氏,墓碑亦依旧铭刻祖籍或皇号,令人敬佩。

3. 香港《快报》报道:北京出版的《集邮》在台湾大量销售

【香港《快报》三月十二日特稿】题:北京刊物大量渗入台湾    台湾绝对禁止大陆出版的刊物进口,尽管北京当局曾试图绕道美国和日本,把一些不涉政治的纯粹科技刊物运入台湾,为数仅几十本,但也皆被台湾有关当局查缉取缔。    但最近,出现了一条新的渠道,使北京最新出版的一本略带政治性的刊物大量渗入台湾。迄本月十日止,已知有四千五百本进入台湾,并且顺利避过官方耳目而送达读者手中。另外至少有一万本仍在“渠道”中待运。    这本北京出版而已在台湾大量流传的刊物名叫《集邮》。这是一本用通俗浅近文字编写的高水准邮学刊物。单从邮学观点看,其资料之丰富与内容之精辟,绝不下于英美日德等国的第一流邮学杂志。    台湾也有两份水准颇高的邮学杂志,在香港各大邮票店皆有代售。但香港邮商从这两本台湾邮票杂志上所赚的钱极少,原因是香港本身没有邮票杂志可以和台湾交换,因此只能象报贩零售报纸一样赚取二成至三成佣金。    现在北京出版的这本《集邮》,由香港部分邮商以联营方式为中共在香港的代理书店包销每期一万五千本,获得对折优待,与部分台湾邮商交换,使双方邮商都能以低价入货而以原价出售对方的杂志,从中取得较大利润。    邮商此举纯属在商言商,与政治无关,却使中共因此而打开了一个缺口,使从来不准大陆刊物进口的台湾省,现在有大批这本杂志在流传。    至于台湾邮商怎样销售这本刊物,则不得而知。当然不能公开在台湾各地的邮票店里放在柜台上出售,而必定是向经常有生意往来的集邮者推销,和暗中接受直接订户。    北京的《集邮》杂志目前为双月刊,定于今年下半年起改为月刊。    可以预料,如果进入台湾的“渠道”能够保持,今后这本杂志的内容必将更为多姿多采,甚至北京邮电部可能发行一些引起人们乡愁的邮票,如在邮票上有各地景色的图案,而在《集邮》杂志上详为解说。    在复刊号的《集邮》上,有一篇专文的题目是《台湾啊,我可爱的故乡》,介绍邮电部在去年发行的一套六枚台湾风光邮票,其中有一张是《半屏山月夜》,文中写道:“半屏山啊,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社国的土,水连水,山连山,骨肉同胞永远不分开……”    另外一篇文章是京剧名角袁世海执笔的《谈邮票上的京剧脸谱艺术》,还有一篇文章介绍云南山茶花。    这些文章都不是政治性的,但在台湾读者看来,自必可以达到引发乡愁的作用。    这大概就是《集邮》杂志大量印行的原因,也是中共当局乐意让香港邮商从容进行“中间剥削”的原因所在。

4. 日报报道:《女子马拉松的「秘密」》

说对女子赛跑运动员进行的医学调查证明,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适合女子参加的体育运动    【日本《朝日新闻》三月十二日报道】题:女子马拉松的“秘密”    马拉松赛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项拥有很大希望的体育活动,只要经常进行适当的训练,今后在日本将会成为有希望的项目。日本田径联盟以参加第一届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的四十九名选手(外国十九人,日本三十人)为对象,以确认女子参加全程马拉松的体力上的安全性和弄清比赛的适应性为目的,进行了医学调查。调查结果证明,马拉松是一项适合女子参加的体育运动。参加调查的日本田联的松井秀治科学委员长(名古屋大学教授)报告说:“看来,女赛跑运动员运用能量的方法比男子效率更高,在持久比赛上有着不亚于男子的能力。”以女子长跑运动员为对象进行正式的医学调查,并以如此完整的形式进行,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    这项调查还同身体形态、心电图、血液、尿和血压等医学检查结合了起来。妇女生理上的适应性在这次调查中,血液检查的结果清楚地证实了妇女赛跑者的特征。运动时产生的疲劳程度可以通过血液中乳酸的数量予以计算。妇女在马拉松赛跑后,血液中的乳酸比男子少,因为肌肉活动会燃烧体内的肝糖,而乳酸则是此时的代谢产物。    如果消耗的燃料多,那么,代谢产物就会相应地增加。女子运动后乳酸量少,足以证明消耗少量的燃料肌肉就可以活动。在比赛后,血液中的乳酸比比赛前平均增加大约三倍(外国运动员增加四点五倍,日本运动员增加二点五倍)。但同男子长距离赛跑后的乳酸增加量相比,女子的这一数字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    其次,女子赛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后血糖值的变化也很小,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增加远比男子要大。这表明,女子具有使乳酸的上升保持在一定限度,有效使用脂肪能、经得起长时间运动的先天特性,同时,并意味着,女子不仅在能量消耗方面,而且在能量供给方面也有很强的适应性。体重的变化女子赛跑运动员比赛前后的体重变化和尿量变化比男子小。外国女选手体重减轻百分之三点五五(平均减轻一点八公斤),日本女选手体重减轻百分之三点四五(平均减轻一点六八公斤),这同历来有关男子的数据(百分之四点一五、平均减轻二点七五公斤)相比是引人注目的。据说在日常生活中,女子的发汗量一般也比男子少,妇女天生皮下脂肪厚,所以,体温随运动进行调节也比男子效率高,即具有适应持久运动的特点。女子在比赛后,白血球数增多,这一测定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特点。恢复疲劳快据认为,要恢复四十二点一九五公里全程马拉松赛跑造成的疲劳,即使是一流男选手也需要一周时间,通常则需要十天到两周。但是,在比赛结束一周后对参加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的八名日本选手再次进行血液检查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项目得出的数字都接近赛前安静期的数据。在比赛刚刚结束后的检查中,八名运动员都显示出高度疲劳的迹象。似乎可以说,这种迹象在一周内几乎全部消失,体现了女性旺盛的恢复能力。

5. 港报报道:《邮票之父》

【香港《新晚报》三月十四日报道】美丽的图案,艳丽的色彩,精巧的设计,使今天的邮票成了艺术品,集邮也就成为世界上数不胜数的人们的爱好。邮票的老祖家在哪里呢?又是谁把它带到世界上来的呢?在一九七九年好多国家发行罗伦·希尔逝世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以前,相信知道的人不多吧。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印行邮票,也没有谁想到过邮票这回事,但人们却为互通书信与邮递物件而感到烦恼,因为当时的邮资惊人,而且还是要收信人付款的,所以出现了拒绝收信、有信无钱等要退邮的情况。面对着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被称为“邮票之父”的英国人罗伦·希尔,经过了几番周折,终于为世界带来了第一枚邮票。    罗伦·希尔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天才,他从小就爱绘画,而且画得不错,到十三岁他的画便首次获伦敦一家杂志颁发奖品,后来他继承父业,办学校当教员。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希尔曾就邮政问题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结果当然是难以获得保守著名于世的英国议会通过了。但希尔并不气馁,一八三七年,他出版了小册子《邮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向大众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幅度降低邮资,改变收费办法,实行预付等,立即受到了除保守党、政府部门以外广大群众和工商界的支持。当然,顽固的守旧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破的。好事多磨,直到一八三九年七月才初步通过,到八月中才由英女王维多利亚所批准。最初规定函件每半安士收费一便士,经过一番筹备,一八四○年五月一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正式问世,人们即大感方便。    自此以后,世界各国也相继发行邮票,到了今天,世界各国每年发行邮票达七、八千种以上。同时,随着邮票的大量使用,从那时候起,希尔便由教师变成了公务员。一八五○年更被任为邮政大臣,一八六○年获封爵,一八七九年被授予伦敦市名誉市民称号。

第 4 版

1. 法新社记者报道越南当前形势

说出现反政府活动、黑市猖獗、犯罪率上升等迹象,都说明越当前的形势更趋严重    【法新社河内三月二十八日电】(记者:让—皮埃尔·加卢瓦)表明越南出现叛乱活动、黑市猖獗、犯罪率上升等迹象,全都说明越南当前的形势如何,观察家们认为这种形势正在更趋严重。    据认为被作为越南国内出现这些问题的替罪羊的人物便是陈国环,今年一月陈就被解除了内政部长职务,本月初又被解除了政治局职务。    陈国环被撤职的主要原因看来是国会副主席、前政治局委员黄文欢于去年七月、正当中越争端最激烈的时候叛逃到中国一事。    但是,观察家们认为,在非正式传说的陈国环被开除出政治局的日子过去三天以后,即三月十三日透露了自从南北越于一九七六年统一以来第一次正式承认的阴谋事件,这是意味深长的。    在透露出这一消息的同时,据可靠人士说,南越中部高原地区的局势仍然不安定。一位非共产党的外交官对本社记者说,从西贡到大叻之间的公路在夜间不准通行,他曾听到邻近的山区有枪声。    这位外交官说,陪同他的越南人解释说,这些枪声是由于对山区少数民族组成的被压迫民族联合解放阵线的游击队采取行动而发出的。这位越南人说,由于从军队里开小差的和从该地区建立的许多“新经济区”中的某一个中逃出来的南越人参加,游击队的队伍已经扩大。    在大叻,官员们说,枪声是猎人打猎发出来的,但是他们劝告在这一带走动要特别小心。    这些游击队对河内当局并没有构成威胁,但是,他们的控制由于贪污腐化在道义上确实显出走下坡路的迹象,贪污腐化的现象在船民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着在北方象在南方那样普遍的趋向。    驻河内的绝大多数外国外交官不管内心愿意还是不愿意,已习惯于花钱买通来避开官僚机构数不清的麻烦手续和办事拖拉的现象。即使东方集团的外交官也毫不顾忌地进行贿赂,送的东西从几包香烟到一瓶威士忌或白兰地,有少数情况甚至是给美钞现金。    这些礼品又被弄到已经十分繁荣的黑市去出售,黑市上的服装、陶器、食糖,以及苏联和越南自己生产的各种酒类,都是通过“外交商店”(也对越南高级官员开放)提供的。    四家专门供外国人购买的商店(只能用硬通货才能购买商品)也同样是从地下获取香烟、进口酒类和清凉饮料的来源。    最后,外国的访客和出过国的越南人可以为吃香的货物找到买主,例如,一辆法国制造的自行车可售三千越元(一千五百美元),一件美国的紧士裤售价五百越元(二百五十美元)。    所有的越南人私下都承认,由于工资只有五十越元至三百越元不等,要想生活中增加一点奢侈品,这种不正当的交易是唯一的办法。那些由于职位不够高而无法做这种交易的人,就只有去犯小偷小摸的罪了。    官方没有公布犯罪率的统计数字,但是,河内的犯罪率显然在不断上升,尽管比工业化国家的城市中的犯罪率还低得多,而且这里的贼什么都偷。自行车被盗现象普遍存在,在停车场卸走汽车附件的事也在增加。一些使馆也报告发生盗窃事件。当局默认,没有人看守的房子随时都有被盗的危险。    在越南战争期间西贡以贪污腐化而臭名昭著,如今类似的景象仍然存在。一位官方记者上个月曾写道:“黑市继续存在;许多年轻人在酒吧间游逛,仍然有妓女;官员接受贿赂和武装袭击事件……。”

2. 阿拉法特到印度同英·甘地会谈

【印报托新德里三月二十八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今天到达这里。    阿拉法特是第一次到印度。    【路透社新德里三月二十八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新德里的代表团本周已获得正式外交地位,阿拉法特将作为政府首脑受到接待。    在阿拉法特四十八小时的正式访问期间,他将就中东局势同总理英·甘地和其他政府领导人举行一系列会谈。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自从一九七五年以来就在新德里设立了办事处。    【法新社新德里三月二十八日电】阿拉法特今晚对英·甘地总理说,他正在“运用影响”和“进行斡旋”以促成阿富汗危机的“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向新闻记者发布消息说,印度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致认为,阿富汗的纷争只有通过政治和外交措施而不是任何军事对抗的办法才能获得解决。    迪克西特说:“阿拉法特主席高度评价印度对阿富汗危急局势作出的考虑周到、有建设性而又有分寸的反应。”    迪克西特拒绝详谈两位领导人所设想的解决办法,但是这里的消息灵通人士说,甘地夫人对阿拉法特先生说,印度不想“仓促”采取行动来促成阿富汗危机的解决。    不肯透露身份的人士说,印度现在阿富汗问题上“谨慎”从事,甘地夫人向阿拉法特表明:印度将分阶段地来处理这个问题。甘地夫人对阿拉法特说,在着手采取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任何重大主动行动之前,印度将首先努力改善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甘地夫人对阿拉法特说,尽管印度将继续探寻为苏联撤军铺平道路的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可是它不打算听任一些好管闲事的人的摆布,这些人想促使印度慌忙采取不成熟的行动,而不先估计失败的后果。甘地夫人显然指的是伊朗提出的建议:召开有苏联、巴基斯坦、阿富汗、阿富汗叛乱分子、中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的会议来解决阿富汗危机。有意思的是伊朗的建议把印度排除在外。    双方领导人还讨论了西亚局势,印度重申了主张巴勒斯坦人民成立单独国家的立场。

3. 勃列日涅夫给阿拉法特两封紧急信件

【中东社伦敦三月二十七日电】将于明天出版的《事件》周刊说,苏联驻贝鲁特大使亚历山大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转交了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的两封紧急信件。贝鲁特人士说,这两封信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周刊说,这两封信是过去二十四小时内递交的,一封谈到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军事形势。了解内情的人士说,第二封信谈到解放组织同邻国的关系。

4. 印报报道印度中部灾荒严重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三月二十日电】印度《国民先驱报》星期四报道,印度中部一些饥饿的村民已到了吃木糠和泥土的地步。    议员辛格对该报说,在他访问严重干旱的中央邦时,他看见班普地区一些村民吃掺有木糠和泥土的馒头。辛格说,这次旱灾是史无前例的,它使一些村民吃尽树根和竹花。(原载香港《文汇报》)

5.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达赖喇嘛认为将在中国举行关于西藏问题的会谈》

【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二十五日文章】题:达赖喇嘛认为将在中国举行关于西藏问题的会谈英《曼彻斯特前卫周刊》记者克里斯·马林发自伦敦    据达赖喇嘛说,西藏流亡者的代表和中国政府即将举行会谈。    达赖喇嘛接见记者时说,西藏流亡者代表团将在今后几周内离开这里前往北京同中国高级领导人举行会谈。达赖喇嘛说,“我们必须讨论此刻非常保密的一些问题。”他预言,“在今后两、三年内”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达赖喇嘛的五名代表于去年年底访问了西藏,看来这次访问已为举行谈判铺平了道路。    达赖喇嘛高度赞扬了新的中国领导人,他说,新的中国领导人采取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政策。    他说,“我自己的人正在进行认真的、公正的观察。他们将向中国领导人说明这种情况,而我将根据西藏内部的情况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达赖喇嘛不愿意确切地讲会谈将采取什么形式。    他说:“在这个特定的时刻,达赖喇嘛的嘴必须保持安静,由于中国人的态度变得温和了,因此我也必须这样。”    如果达赖喇嘛回国的话,他将带回来在印度和西方受教育的数以千计的西藏青年,进来的这些西方化的、非共产党的西藏青年可能给中国政府提出一个问题。    达赖喇嘛说,他是“充满希望的,如果中国继续奉行目前的政策的话”,他将被允许返回西藏。    但他还是提心吊胆,怕有这种可能性:中国的政策将发生变化,因为这种情况在过去已经发生过多次。

6. 印共丹吉派成立印度全国共产党

【法新社新德里三月二十四日电】亲苏的印度共产党今天再次发生分裂,有一批党员分裂出去另成立了一个政党。    分裂出去的这一派,是支持印共不久前几乎被居支配地位的对立领导集团解除主席职务的丹吉的。他们在这位老资格领导人的家乡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那格浦尔市建立了第一个办公处。这个新党的名称是印度全国共产党。    印共第一次分裂为两个党是在一九六四年,当时,人数较多的一派分裂出去成立了现在的印共(马)。印共(马)目前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同其他几个左派政党联合执政。但是,印共只在喀拉拉邦参加了这个左翼联盟。    印共两次分裂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在应对总理英·甘地夫人目前领导的执政的国大党采取何种方针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八十一岁的丹吉一贯坚决主张奉行同国大党合作的方针。    印度全国共产党已任命德什潘德担任主席,纳沙德·萨哈拉因担任总书记。丹吉提出的辞去印共主席一职的要求,上月被印共决策机构正式接受,但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退出印共。观察家们认为,他退出印共大概是几天或几周内的事情。    印共和印共(马)通过联合展开群众运动,开始逐步互相靠拢了。印共和印共(马)是两个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其中包括五、六个亲北京的共产党人即纳萨尔巴里分子的派别。这两个党对甘地夫人的国大党,特别是对甘地夫人的抨击越来越激烈。

7. 伊朗外长说伊将为引渡国王而继续努力

【美联社伦敦三月二十六日电】伊朗外交部长萨迪克·戈特布扎德二十五日在德黑兰广播电台发出警告,被赶下台的伊朗国王巴列维要么“返回伊朗”受审判,“要么是死”。    戈特布扎德是对伊朗国家电视台记者发表这番讲话的,后来德黑兰电台广播了他的讲话。    戈特布扎德说,巴拿马总统和政府违背了他们自己的法律而允许伊朗国王离开巴拿马。    他宣布,伊朗将继续努力争取引渡伊朗国王,并准备施加政治压力和实力以便引渡他。

8. 贾丕才离开北京返莫斯科

【路透社北京三月二十八日电】苏联参加中苏政治会谈的代表团副团长贾丕才,以私人身份到北京访问了七天之后于今天离开北京回国。    苏联人士说,他同中国方面没有政治性接触。    贾丕才不肯对举行第二轮会谈的前景发表意见。    有些人士说,贾丕才在北京逗留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同苏联外交官和苏联集团的外交官交谈,不过他这次到北京来可能还有一个附带的用意,就是使西方外交官猜不透中苏关系究竟如何。

9. 波艺术家要求当局展出一幅反沙俄的油画

【路透社华沙三月六日电】波兰艺术家协会的一名成员今天说,一些波兰艺术史家在要求当局展出一幅描绘一七九四年波兰在拉茨瓦维采战役中战胜俄国的场面的油画。这幅巨幅油画的作者是沃伊切赫·科萨克,他描绘了当年塔德乌什·科希秋什科率领的波兰军队取得胜利的场景。自从一九四五年共产党人在波兰夺取政权以来,这幅画就没有公开展出过。    艺术史家亚当·沃伊切霍夫斯基说:「波兰艺术家协会华沙分会三月五日通过了一项几乎一致同意的决议,要求尽快常年展出这幅油画。」    沃伊切霍夫斯基发表的一项声明说,这个得到官方承认的协会正在就这个问题向当局提出正式要求。    油画于一九四四年被从过去的波兰城市利沃夫搬走了,目前存放在南方城市克拉科夫。波兰当局说过,他们打算把这幅画放在克拉科夫附近的作战旧址展出,但至今还没有这样做。

10. 叙报说叙近十年有大批技术人员流向外国

【法新社大马士革三月十七日电】据大马士革日报《复兴报》今天发表的消息透露,在七十年代大约有一万四千名毕业生和技术专家离开叙利亚。    据这条消息报道说,在一九七○到一九七五年期间,有五千六百六十八名医生、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移住美国。这些「智囊的流失」象征着总共失去约八亿二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