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2-03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华主席和叶、邓、李、汪副主席接见参加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

【美联社东京十二月一日电】官方的新华社报道说,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今天在北京接见了参加将于十二月九日在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    新华社说,同华主席一起参加接见的有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和政治局委员陈锡联、耿飚。    日本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说,新华社的消息是说明中国领导人看来是团结的第一个迹象。    这些观察家说,这是自从十月二十日以来华同其他四位副主席第一次一起公开露面。    【南通社北京十二月一日电】在大字报上遭到批评的几位中国政治家最近几天已公开露面,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可靠的迹象,表明中国的领导核心暂时不会发生任何重大变化。    据消息灵通的中国人士说,在大字报上发表人们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评价是正常的和允许的。但是关于个别政治家的命运的结论却不应根据个别的错误作出,而应该看到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全部贡献。

2. 华约国防部长委员会会议将在柏林举行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一日电】题:关于华沙条约缔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会议    华沙条约缔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例行会议将于十二月上半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举行。预定将讨论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机构的当前活动问题。    【路透社莫斯科十二月一日电】苏联今天对它与华沙条约盟国罗马尼亚之间日益激烈的争执仍然保持沉默。然而,苏联却回击了西方的指责:苏联官方关于军事开支的数字低于实际水平。    苏联的宣传机器没有提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总统在布加勒斯特的一次激烈的发言。他提醒莫斯科不要干预他国家的事务。    齐奥塞斯库总统在七天当中五次重复说,他正在抵制苏联要求七个华沙条约国家增加防御开支的提议。    莫斯科电视台在重要新闻节目中,也没有广播齐奥塞斯库的讲话,然而,电视台却突出报道了索非亚和东柏林的消息:保加利亚和东德表示支持上周在莫斯科举行的华沙条约国家最高领导人会议。    齐奥塞斯库今天的讲话预示,罗马尼亚准备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华沙条约国家国防部长会议上,进一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苏联报纸今天宣布,东柏林会议安排在十二月上半月召开,但是没有暗示议事日程上列入了军事问题。

3. 美参议员威廉斯率代表团访华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三十日电】美国参议员哈里森·威廉斯今天说,应卡特总统的要求,他将率领由六名参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中国进行访问。    威廉斯说,代表团将于星期五(十二月一日)离开华盛顿并于十二月十九日返回这里。    他说:“我认为,参院的议员及总统对中国最近发生的事件亲自作一了解是极其重要的。”    由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率领的代表团于本周早些时候从中国返回华盛顿,但是,威廉斯说,那个代表团是在最近的大字报出现之前离开中国的。    他说,他已同前一个代表团的成员交换过了意见,“他们认为,我们现在接着访问以便对中国人民中间发生的事情作一估价是重要的。”

4. 万斯说埃以已同意在华盛顿恢复和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二月一日电】国务卿万斯今天说,埃及和以色列政府已同意在华盛顿恢复它们的中断了的和谈。    这项声明是在卡特总统同埃及总理穆斯塔法·哈利勒于白宫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会谈后发表的。    万斯在这次会谈后对记者说:“会谈强调指出,谈判将继续进行,以便把戴维营达成的协议付诸实现。”    当记者问到以色列人是否已同意返回华盛顿进行会谈时,万斯说:“他们说过,什么时候返回是有益的,他们就在什么时候这样做。”    然而国务卿万斯说,以色列和埃及政府还得确定恢复会谈的日期,会谈已中止近三周了。    卡特在欢迎埃及总理穆斯塔法·哈利勒到白宫时说:“我希望你这次访问能够为取得进步创造新的机会。”    总统在记者照相时同哈利勒进行了闲谈。总统说,他们俩人将讨论埃及总统萨达特提出的使华盛顿会谈得以恢复的新主张。    卡特说:“我确信这些主张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

5. 美报报道:《中国街道上十分平静》

【本刊讯】美国《纽约邮报》十二月一日刊登韦德发自北京的一则报道,题为《中国街道上十分平静》,摘译如下:    北京的持不同政见的年轻人最近一阵风贴大字报和发表演说的现象看来正在平息下来。    为了符合领导上提出的要安定团结以求迅速实现现代化的这个最高利益,想要成为改革者的年轻人的要政治局里更换一些人的要求已经放弃了。    官员们正在传达这样的话:“民主”和“言论自由”虽然从原则上讲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要搞到可能影响国际上对中国是否有能力摆脱宗派主义和动乱局面的信任的地步。    邓小平副总理还在努力限制他们对已故的毛泽东主席的批评。    邓对来访的日本政界人物说,最高领导层不会有人事更动,他也不同意他的支持者们所说的他应该代替党主席华国锋担任总理的主张。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三十日电】(记者:比昂尼克)最近北京生活中新奇的事情之一,即在西单大街大字报墙前面举行引人注目的政治性集会,已由其组织者宣布结束,目的是为了“安定团结”。大字报说:“我们于十一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在西单民主墙和天安门广场组织了民主集会。”    “参加集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为了不影响革命形势和生产,同时也是为了不给坏分子以滥用集会和破坏安定团结形势以可乘之机,我们决定不再采取这种方式了”。    这些年青的组织者决定不再组织集会,与上周末发表了邓副总理的谈话有直接关系,邓说有些意见不符合“安定团结和四个现代化的利益”。

6. 蒋经国声称永不与我谈判

【法新社台北十一月三十日电】蒋经国总统在国民党会议上说:中共当前的政治斗争情况将会继续。“甚至会发展成为全面斗争”。    据《联合报》说,蒋总统并在会议上表示,尽管世界局势变动,他将永不与中共谈判。    该报说:蒋总统昨天在听取有关中共当前情况的报告与分析后发表谈话。    蒋总统一再对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说:不论世界局势如何发展,台湾既不与中共谈判,也不与苏联作任何接触,台湾决没有独立的可能性。

7. 共同社驻北京记者述评《以“安定团结”为指针》

【共同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记者:边见)述评:以“安定团结”为指针    邓小平副总理向国内外表明,目前正在开会的党中央重要会议决定不更动领导一级人事,坚定地以“安定团结”为根本,向现代化前进。“重要会议”的规模无疑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或其扩大会议或者是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但是,与其说是解决党内分歧的会议,倒不如说是在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以后一年零几个月的时刻,回顾四个现代化政策的进程,讨论四个现代化的精神“刺激”即恢复名誉问题的会议,更为妥当。如果以现在对四人帮问题和天安门事件的评价为标准来考虑的话,“没有首脑人事更动”的路线在表面上是有不自然之感的,但是不妨说只有这种温和而慎重的政策才是现在的党中央的特色,也是使中国群众有一种安定感的重要因素。“轻率地更迭人事不好,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安定团结’。”邓先生的这番话也是他自己亲身尝尽四人帮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工作问题的强烈反省。    要求民主化的运动已深入群众之中,并已开始出现自我克制过份行动的健康动向。在甚至要求“邓任总理”的呼声高涨起来的情况下,邓副总理和华国锋主席一起向国内外表明在党内具有坚如磐石的力量。    这种“策略”似乎已取得成功。

第 2 版

1. 芬兰会议通过一项关于增加针灸治疗的动议

【路透社赫尔辛基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芬兰议会今天投票通过了一名共产党议员提出的关于国家医疗服务中应考虑增加针灸治疗的动议。    西亚德议员在昨天的动议中说,针灸提供的机会,会基本改善公众医疗工作,减轻医院的压力和医疗费用。

2. 外电报道:尼克松「重返国际舞台」在英发表演说

他说苏正在缩小同美国现有核武器的差距;除非改变这种趋向,否则美国肯定会失败    【美联社牛津十一月三十日电】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今天勇敢地顶住了反对他的示威。他对牛津大学学生们说,尽管美国社会存在种种弊病,“我相信,我们所捍卫的是值得维护的东西”。    他称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他说:“我认为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所捍卫的是值得为之生存的东西。”    尼克松警告大家不要做失败主义者、天真的人和准备不加抵抗地接受共产主义的不可避免性的人。    他问道:为什么有人说西方衰落了?他说:“西方的人力物力是不成问题的。”“就军事能力而言,要是需要进行竞赛,我们是一定能胜利的。苏联人也知道这一点。”尼克松说,苏联每年用于军备的开支比美国多百分之七十五。他说,苏联面临着一些困难的问题,它的经济是受中央控制的,农业效率很低。    这位前总统在估价世界局势时说,苏联和中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越南和柬埔寨处在战争边缘,东欧的不满在加剧。    【法新社英格兰牛津十一月三十日电】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今天在这里对牛津协会的演说结束时,几十名敌对的示威者向他的警卫人员扔鸡蛋。许多警察遏制了高呼口号的示威者,与此同时,尼克松向大约一千名沉默而专心听讲的学生发表了演说,他称这是“重返国际舞台”。他在学生提问的两小时中一直微笑着,显示出轻松的样子,他以看来很安详和幽默的态度回答重大国际问题。    这位前总统在回答关于苏联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问题时,警告人们要提防“苏联的侵略与扩张”。他说,最近的罗马尼亚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说明苏联不仅想要统治其盟国,而且还要统治第三世界国家”。    【合众国际社英格兰牛津十一月三十日电】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今天警告说,苏联正在缩小现有的核武器差距,并说,“除非改变这种趋向,否则我们肯定会失败。”

3. 哈希文章《新外交活动》

说苏联为摆脱被孤立的危险,又捡起已损坏的缓和线头,恢复同美国的谈判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哈希题为《新外交活动》的文章,全文译载如下:    美国国务卿赛·万斯说,他认为苏美关系目前正处于“曲线上的上升阶段”。他甚至认为“今年年底达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是可能的。    这表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回顾今年仲夏时候,人们谈话的侧重点是认为缓和将要垮台。当时人们普遍感到东西方关系总的说来是变坏了。报纸上的大标题看上去几乎像是地球上这两个武装得最充分的国家正在走向冲突似的。    所以发生这一变化有许多原因,这种走向冲突的趋势可能带来的危险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概还是大陆中国自今年仲夏以来作为力量对比中的一个新的因素出现的情况,以及东西方对这一情况的反应。近几天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关于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若干例子。一个例子是英国人正在就向中国出售垂直起降战斗机问题同中国人举行谈判。这些鹞式飞机是深受军界人士赞赏的新式武器。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已写信给英国首相卡拉汉,告诫他不要作这笔生意。卡拉汉先生已经公开申明英国“将不允许我们同任何国家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国家的支配”。人们假定将会作成这笔交易,中国的空军将很快用鹞式飞机装备起来。在勃列日涅夫警告卡拉汉先生之后不到一周,美国表示同意法国向中国出售一座核发电厂。这项交易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因为这种发电厂的设备使用了美国的技术,而且是根据美国的特许在法国制造的。它将不用于军事目的,但是将有助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    当白宫的对外政策专家布热津斯基第一次开始谈到“打中国这张牌”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他主要是指美国在外交上正式承认中国。这将意味着关闭美国驻台湾大使馆,以便能够把美国驻北京的首席代表称为大使。但是“鹞式垂直起降喷气机”和核发电厂要比叫什么名称重要得多。如果中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能够得到西方技术的援助,美国驻北京的外交官叫做什么称呼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打“中国这张牌”。不是在通过外交名称公开地打,而是通过向中国买主开放西方市场实实在在地打。    这件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英国和法国不顾莫斯科的警告,愿意同中国达成这样的安排。自从中国开始影响世界力量的对比以来,(英法)害怕莫斯科的心理不知怎么已经减少了。    不久以前,西方外交观察家们还忧郁地谈到“欧洲芬兰化”的问题,意思是说,欧洲被苏联军事力量吓坏了,因而会俯首听命于莫斯科。目前不存在欧洲“芬兰化”的象征。今天我们有充足理由来写出恰恰相反的意见——西欧已经恢复了认为自己能够顶住苏联压力的信心。    西欧恢复了信心这一事实,部分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与苏联的力量相反的一边的力量因素的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的军事政策方向的改变。美国的军事力量过去一直在从越南战争期间的最高峰不断削减。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八年美国军事力量在不断收缩。但是,近几个月来,卡特总统已经决定增加它的建军计划,增加美国对北约组织的贡献,并且着手研制若干新的战略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民兵式导弹的替换武器的试验工作。    莫斯科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在他们周围的世界同时发生的这些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被孤立起来的某种危险。他们要摆脱这种危险,实际上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捡起已经损坏了的缓和线头、恢复同美国的谈判。这就是为什么万斯能够再一次谈到达成一项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的可能性的原因,也许在一九七八年内就可以达成协议。

4. 塔斯社评论《英国-----中国:危险的调情》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九日电】题: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的调情    《新时代》周刊写道,英国卖给中国武器的问题,“超出了商业交易的范畴并带有不光是涉及到两国的政治性质”。    周刊在文章中指出:“正像事实所证明的那样,在反苏的基础上同北京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主张在这里不仅得到了军方和保守党右翼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白厅政府机关的支持”。    “近几个月来,一些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英国,代表团的成员中有高级军官和武器专家。”    “在访问过程中(而每次访问都持续数周)进行了关于中国购买大批武器(包括飞机、各种类型的导弹和其他军事技术装备)的紧张会谈。”    《新时代》接着写道:“据报刊上透露出来的消息说,北京想购买大约一百架鹞式飞机,每架价格大约四百万英镑。然后打算根据向伦敦买来的许可证,并在英国专家的协助下,在中国国内安排生产这种飞机。”    “尽管玩‘中国这张牌’具有诱惑力,而且还可顺便在这场可疑的交易中捞到一些油水,但英国有许多人还是懂得,中国的政策不仅威胁着苏联,而且也威胁着全世界,顺便说一句,也包括北京今天的西方伙伴。”    周刊指出:“很值得伦敦认真考虑一下计划中的交易的政治后果。”

5. 外电评述勃列日涅夫回忆录《荒地》

美联社说勃列日涅夫把赫鲁晓夫描写成一个顽固拒绝采纳专家意见的坏领导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二日电】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说,一个好的领导人必须避免“经常改变方针”,避免“草率和固执己见地作出决定”——这两个典型缺点明显地导致了他的前任赫鲁晓夫的垮台。在他的回忆录的第三卷《荒地》里,勃列日涅夫谈到了赫鲁晓夫的领导和有关他的回忆。该书上星期由文学杂志《新世界》出版。    勃列日涅夫在谈到赫鲁晓夫的功绩时,不断压低宣传的调子,在有关这位被废黜的总理的五十二页篇幅中,他甚至只用了“尼·谢·赫鲁晓夫”这个名字,而没有提到他的地位和重要性。    勃列日涅夫把赫鲁晓夫描写成为一个顽固地拒绝寻求或采纳专家意见的坏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本人是作为一个能让集体作出决议的“共产党人”而享有盛名的。    勃列日涅夫写道,一个好的领导人“不能认为他自己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总是唯一无可争议的权威”。    勃列日涅夫在叙述他和赫鲁晓夫都出席的一次地方党会议时说,赫鲁晓夫坚持要建设铁路来运小麦,虽然大多数人赞成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公路网,从而使他自己成了一个傻瓜。    勃列日涅夫写道,“反对这个主张的任何意见都没有得到考虑”。最后还是建了那两条铁路线。    “那是一个错误决定,因为两条铁路线实际上都起不到运输粮食的作用,不久它们就被拆了。”    勃列日涅夫还把自己描写成敢于坚决抵制赫鲁晓夫。他回忆了一起事件,即赫鲁晓夫企图把一九五五年垦荒地的收成不佳归罪于他。    “在那个灾年里,我们当中相信成功的那些人有时很难证明我们是对的。    “在一次有赫鲁晓夫出席的大会上,我说那些垦荒地仍会证明它们自己会有好收成,这时他很严厉地打断了我的话说,‘我们不能用你的保证来烤饼’。    “但我很有道理地反驳了他:‘我们仍然还有信心。垦荒地不久,很快就会有好收成的。’”    【德新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三日电】苏联报刊正大肆宣扬一本新畅销书的作者:列昂尼德    ·勃列日涅夫。    所有的前领导人,国家首脑和党的头头都没有受过这样的大肆宣扬,也没有任何人在职时就出版了他的回忆录。    勃列日涅夫回忆录是分几本薄薄的小册子出版的,每本小册子主要写这位领导人一生中的某一个阶段。    广播电台分期广播他的回忆录。几乎所有的日报,周报都刊载回忆录的长篇摘录。    至于那些小报,分期发表的回忆录经常要占到报纸篇幅的一半。    该回忆录迄今还没有登载有关国外的令人感兴趣的惊人事件。

第 3 版

1. 越南国会常委会批准越苏条约

【本刊讯】越南《人民报》十二月一日刊登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的一项公报说: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国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了会议。听取了范文同总理作的有关越南和苏联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的报告。    国会常务委员会一致赞成和批准越南和苏联友好合作条约。

2. 美报记者访越专稿《过了三年越南仍然分裂》

说越非常混乱,面临饥荒、政府机关腐败和外汇缺乏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二十四日刊登了《多伦多环球邮报》记者约翰·弗雷泽从河内发给《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专稿,题为《过了三年越南仍然分裂》,副题是《西方记者报道一次不平常的通行无阻的访问》,摘译如下:    共产党军队打败前南越总统阮文绍政权已经三年多了,越南正式统一也已经两年了,但是越南仍是一个分裂的国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越南的企图把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社会改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堡垒,现在南方对所有北方人——除了有选择的少数人以外    ——实行的封锁比战争时期的任何时候更为严密。    好象国家的建设和巩固不是主要任务似的,越南现在还在如下各种方面进行斗争:它的最富饶的产米地区的大水灾,可能出现的饥荒,越柬边界的公开战争,同中国之间的日益危险的对抗,人民外逃的难堪局面,已公开承认的政府机关内的腐败,国际对他们的违反人权的指责,令他们苦恼的对苏联援助的依赖,以及,几乎毫无外汇可以用来为他们的有限的现代化计划买东西。    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他们的有利方面的第一项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这个国家生存下来了。他们至今为止能挡住灾难临头是靠着越南人生活中最强有力的起团结作用的特点    ——民族主义。    政府为清除南越社会的腐败的背面,以及作为一个显然十分贫困的国家而要在比较合理的基础上改造混乱的经济方面作了努力,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此感到自豪。    在过去三年里,世界舆论对越南的看法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战争期间,当美国这个角色显得越来越可憎时,对于北越除了是一个为了生存和国家统一而斗争的勇敢的有胆量的小国之外,它还坚决地留在共产主义阵营里这一点,人们是健忘的。    最近,这个简单的事实被发现了——特别是从这个事实对悲惨的南方所产生的影响上被发现了,于是,美国和法国的左翼组织中的支持者生气了,感到自己被欺骗了。    这种态度的变化使共产党官员们真感到困惑。他们毕竟只不过是试图把他们二十三年前在北方做过的事情也实行于南方而已,而且可以说他们现在做得比上次谨慎,在镇压上也没有那么残酷。    当局给了我周游这个国家的长达一个月的签证,让我有机会接触各级干部,从落后的太平省最低级的农村干部一直到范文同总理本人。    起初的印象通常是会为后来错综复杂的事物所取代的,一个月的时间是很长的,足以克服终于进入一个很长期不开放的国家的那种异常兴奋的情绪。尽管如此,起初的那些印象仍然是重要的。

3. “唐山过台湾”的故事(一)

本刊按:台湾《青年战士报》最近连载该报记者采写的《“唐山过台湾”的故事》一文,十月二十日,该报并为此发表社论说:    “本报自本月十六日起,陆续发表记者彭桂芳所报道的《‘唐山过台湾’的故事》。其中解释‘唐山’,即是指我国大陆,尤其是地势多山的闽粤地区;而台省人士一向以‘唐山人’的子孙自居,亦即是以炎黄的子孙自豪。彭记者从姓氏源流、堂号郡望、族谱墓碑、乃至古老传说,分别替本省同胞,寻根究底,木本水源,条分缕析。龚定庵诗曰:‘导源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哗’,正是彭记者这篇报道的宗旨。    “这几天,本报接到很多读者的来函,都称许彭记者的这篇报道,有助于年轻人对祖先和对自己的认识。可见敬宗睦族,求本寻根,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愿的。”    本刊今日起将该文前言部分摘要予以转载。    “我们的祖先是从唐山来的!”    这句话,长时以来在台湾民间父告子,子传孙,一代叮咛一代,一直到今天,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忘记:自己的“根”,是深埋在台湾海峡的彼岸,那一片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孕育著炎黄子孙的芬芳泥土中。昵称阿山表示亲热“唐山”,也有人写作“长山”,在本省人的意识中,并不是一个专属的固定地名,而是泛指地势多山的福建和广东。实际上,把闽、粤两地称为“唐山”,不但台湾如此,分散在南洋各地的华侨社会,也莫不如此。理由很明显,大家都是“唐山人”的后裔,来处相同,日常所用的语汇,当然也不会有两样。    或许是由于地理上的一水相隔,也可能是由于光复前跟大陆本土的接触不够多,过去,生长在台湾的人,对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念是相当模糊的。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闽、粤两地是“唐山”,大陆上的其余任何地方也都是“唐山”,从大陆渡海来台的人,便不问籍贯,统统都是“唐山人”。    本省人一向以“唐山人”的子孙自居,光复以后来台的大陆人士,也全被认为是“唐山人”,则事实摆在眼前:大家彼此间木同本,水同源,只有早到和晚来的区别,没有其他任何的不同。    有人以为,过去台湾民间把外省人称为“阿山”,是具有不敬的含意在内,其实不然。懂得闽南语的人应该都知道,无论是在闽南,还是在台湾,一般人总喜欢以“阿”的口语,作为对人的亲昵称呼,象阿福、阿花……等等。以前,大家叫荷兰人为红毛,叫法国人为西仔,更轻蔑地把日本人叫成四脚仔,光复以后却把来自“唐山”的同胞称呼为“阿山”,这种称谓,实在只有亲热的感情成分,而没有丝毫不敬的意味。    出身草屯世家的台湾省文献会编纂洪敏麟先生,曾经告诉我这么一个他们家传的真实故事。    在草屯素称望族的洪家,是在前清的嘉庆十五年,祖孙三代同乘一条船,同时从福建到达台湾开基的。当时,人自闽南来,口中所操的,自然也是纯粹的故乡口音。没有想到,过了几年,等到在台湾出生的第四代逐渐成长,竟然由于谈话中的闽南腔调,身为祖父母的第二代,就被孙子们称为“唐山阿公”及“唐山阿妈”,好象只因为口音的不同,便把祖父母当成了“外省人”。提高警觉慎防挑拨这个故事,听来好玩,但孙子唤祖父母为“唐山”的“阿公”和“阿妈”,这当中又岂有任何不敬的意思?!相反的,那一声声呼唤中,实在还透著无比的亲热。    “唐山人”也好,“阿山”也好,这种称谓,在所有本省人的意识中,根本没有恶意,只有亲昵,那么,同样的道理,光复以后来台的“唐山人”,把比他们先来,已经在台湾落籍的“唐山人”称为“本省人”或“台湾人”,又何尝会有丝毫的弦外之意?实际上,就跟河北人、山东人、上海人、广东人……等称谓一样,所谓“本省人”或“台湾人”,仅是用以表示籍贯的不同罢了。    最近,有少数人,在暗中故意强调所谓“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分别,甚至拿“阿山”之类的称谓来挑拨离间大家的情感,居心险恶,实在不能不提高警觉。堂号郡望世代相袭同样来自“唐山”,同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除了民间的世代口口相传,在处处都讲求证据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提出具体的证物来?    答案是肯定的——证据不但有,而且在台湾岛上遍地皆是。随便举几个例子:    ——台湾人的姓氏,名字的排行,乃至家族世代相袭的堂号和郡望,无一不是大陆各地的延续,台湾有的,大陆必定会有。    ——台湾各地的开发,是三百多年来大陆移民流血流汗的成果,从各地的地名以及建设,台湾与大陆的地缘关系,清晰可见。    ——台湾的方言,源自两千年前中国大陆的秦汉时期,近年来有人细心研究,相互印证,已经证明无讹。    ——台湾民间的风俗习惯,几乎全都是闽、粤各地的翻版,只要稍微用心观察,不计其数的证据,就会随时随地源源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树若无根,必趋枯萎,人若不知自己的“根”在何处呢?且看看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根》这本书。一个生长在美国的黑人,都能锲而不舍、抽丝剥茧地在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非洲蛮荒找到自己的“根”,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如果仍然对自己的“根”一无所悉,岂不羞煞!愧煞!    生长在台湾岛上的炎黄子孙,要想寻找出自己在“唐山”老家的“根”,毫无疑问,上述的姓名、堂号、郡望,以及地名、方言、风俗习惯等,也应该都是最具体、最可靠的线索。事实证明根在唐山本专栏的撰写,承台湾省文献会主任委员林衡道、编纂洪敏麟、杨绪贤诸位先生的热心指导,及国史馆、台北市文献会、中华民国宗族谱系学会、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学会、各姓宗亲会提供资料,谨此先行志谢。(一)

4. 时事社自东京报道:《大平强调灵活路线,安全战略是政治的根本》

【时事社东京十二月一日电】题:新总裁大平强调灵活路线,综合的安全战略是政治的根本    自民党总裁大平十二月一日下午三时在自民党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表明了就任总裁之后的抱负。在这次谈话中,关于已成为政局焦点的解散众议院问题,大平表示目前不考虑解散。他说:“目前的问题是准备进行以选举都知事为顶点的统一地方选举以及进行参议院选举,现在不是考虑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的时候。”在政策方面,他特别表明了“综合的安全保障战略”,并强调“这是政治活动的根本”。作为国家建设的目标,他例举了田园城市设想和充实家庭基础。另外,大平还谈了下述问题:(一)以全党的立场公正地安排人事以及党的活动;(二)在国会活动上,要以诚意同在野党磋商;(三)把平衡所有因素作为政治活动的根本,并据此来对待内政和外交,等等。大平的讲话,到处都可看到重视平衡的灵活的政治路线。    关于大平新体制的人事问题,当有人问到他同前任总裁福田以及前首相田中的关系时,大平对此反复强调了历来的态度,他说:“抛开过去的障碍和原委,从新的观点出发,建立得以发掘全党人材的新体制,这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他还谈了如下几点:(一)要继续保持无损于同前总裁福田的互相信任的关系。今后(大福)将如何配合,要在人事设想中考虑;(二)同田中个人的友谊不变,但是,在交往中要公事公办。关于人事设想,大平回避作答。

第 4 版

1. 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登布雷德舍的文章《中国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日益发展》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十一月二十七日刊登布雷德舍的一篇文章,题为《国会山一委员会报告,中国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日益发展》,摘译如下:    中国一再发生政治斗争,而最近一个回合是在它的经济正迅速发展和全国十亿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这样一个时候发生的。    据西方编纂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最详尽的研究报告之一认为,可以预期中国将继续提出强调经济现代化的计划,大踏步地前进。    据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昨天发表的题为《毛以后的中国经济》研究报告说,尽管在生产的某些方面会遇到障碍,但是一般来说,为一九八五年所订的高指标看来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还有政治障碍的问题,在这个国家中,生产一再受到以意识形态斗争为幌子的权力斗争的破坏。    邓小平在过去的一年一直同年纪较轻的华进行合作。他们的合作表明,他们的共同方针是,必须一方面把军事开支限制在不会危及全面经济发展的范围之内,一方面使经济现代化和不断发展。    联合经济委员会这份八百八十页汇编成的报告是一九六七年开始就中国经济问题编纂的一系列报告的第四份。    在国会图书馆的约翰·哈特的指导下,联合经济委员会每年都要发表由政府和学术界第一流专家编写的重要研究报告。中国、苏联和东欧的经济报告每三年写一次。    将会阻碍发展的生产方面的障碍包括电力和运输。文化革命期间的政治斗争和从十年前那段最糟糕的时期以来持续的动乱,对中国的运输系统破坏特别严重。    经济方面少搞政治多搞业务的倾向,意味着毛的意识形态在经营管理方面所起作用将逐步减少。这一点现在就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看出来:较多地依靠刺激,主管人有较大的权力,而不是强调群众参加工业和在工业中有平等权利。    它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概念,步苏联的后尘,进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所采用的几篇文章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是,那些仍然把平均主义的理想看得比经济发展还重要的人最终会作出反应。而邓认为竞争性的差别是取得经济进步的最好的办法。    这意味着激进的理论家和保守的官僚还会发生另一回合的斗争,从而再次引起政治混乱。    中央情报局一位为研究报告提供材料的人发现,尽管近几年动乱不定,生活水平仍然在逐渐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继续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但是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还没有达到使不耐烦的群众满意的程度。”

2. 《东京新闻》报道《〈望乡〉在中国引起激烈争论》

《望乡》导演熊井启说,中国迎来了举国上下对于作品都可以发表意见的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件好事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一月十九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望乡〉在中国引起激烈争论》,摘译如下:(原编者按:在近邻中国,围绕着最近开幕的日本电影周期间放映的作品《山打根八号妓院——望乡》(影片导演熊井启,东宝电影公司摄制,中国题名《望乡》),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因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妓女,牵涉到色情的场面也很多。虽然中国已经打破自文化大革命以来一直受四人帮压抑时代的禁锢,并正在推行充满热情的“自由化”政策,但对群众来说,这部影片似乎仍然是相当震动的。北京电视台在播放电影之前转播了市民代表的讨论会,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刊载了评论文章,等等。争论十分激烈,影片的声价越来越高。    中国的日本电影周是从十月二十六日开始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也于开幕后不久的十月二十八日很快地刊登了三部影片的详细影评。尤其是《望乡》的影评。    这是一篇非常善意的评论,但一经披露,在看过《望乡》的人当中却引起了各种各样的议论。用一句话说就是出现了两种意见,即“对于教育青年来说是不太理想的”和“也不见得如此”。反响的激烈程度竟然达到通过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在电视上出现市民进行你论我驳的场面一事本身,在中国还是没有前例的。    可是,群众中间的谈论却纷纭不已。说什么青年中已有人在模仿叫价收钱场面;也有人遗憾地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头,等等,总之,出现了一种议论又引起另一种议论的哄动局面。    《人民日报》再次发表了长篇评论。文章在高度评价影片的基础上,也介绍了有人持否定意见。其最后结论是,“不要害怕副作用,要放开眼界”。其后,影片仍在各地继续放映,热烈的争论仍在进行。    对于在中国激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导演熊井启先生本人也为之吃惊。“不,虽然某种程度的预感还是有过的,但却没有想到竟召开了电视讨论会。我本人受到褒贬没有关系,就是希望能引起大的反响。如果没有反响,那倒不好。”    他在放映之前也有过担心。“四人帮时代的中国电影,基本上没有涉及妇女问题。我曾经看过江青领导下摄制的影片,完全是用一个模子铸出来的。所以,我曾担心能不能都理解得了。”    结果,引起了出乎预料的巨大反响。“已经迎来了举国上下对于作品都可以发表意见的时代,这对中国来说,有划时代的意义。我认为这是件好事。”    可是,出售给中国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经剪掉了一部分。主人公阿崎(高桥洋子)同外国人在一起睡觉的镜头、阿崎裸体跑到外面的情景等,是刺激性较强的镜头。但这不是由于中国方面的原因,而是熊井先生自己剪掉的。熊井说:“剪掉了大概有十来处吧。同外国人拥抱的场面等,对方也多少有过希望剪掉的要求。不过阿崎同情人(田中健)拥抱的场面却仍未剪掉,而且几乎是原样保留了。关于船一靠岸,水兵们就拥进妓院的地方,我曾感到有点儿不太合适,但却原封不动地放映了。”    意外的是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方面并不改变方式就从容地把这个有特色的作品同群众见面的意图。    在日本,这部影片也引起了相应的议论,但反响并不象在中国那么大,而且,至今仍未在电视上放映过。对于这一点,熊井先生讥讽说:“就是在中国电视上放映过的拷贝,恐怕日本的电视也不会给放映。可能是主题和表现方法不好吧!也可能是中国比较进步。”    现在,熊井先生正在从事把井上靖先生的作品《天平元甍》改编成电影的工作。由于到中国拍摄外景的愿望已于六月份得到批准,所以,明年将要访问中国好几次。    尽管如此,此次日本电影的公开放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开幕当时正在中国的森繁先生,谈了当时的狂热情景,他说:“唉呀!真是了不得呀!总之,人们弄不到电影票,甚至都吵闹起来了。在电影院门前,从早晨五点钟就排起了长队,到七、八点钟的时候,全天的票就已一售而空。电影院周围经常是人山人海。”    中国正在放弃文革路线而朝着现代化路线迈进,这个现实状况就是其背景。在生活、风俗和文化方面这种色彩浓厚,走群众路线和冲淡政治色彩的文艺复兴已成为各个领域的特色。    大街上从清一色的人民装转而也出现了烫发的妇女穿着连衣裙或露膝盖的短裙,收音机也开始播放冰上华尔兹舞曲。在北京,泽田研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的倦怠的歌声也有人欢迎。    京剧的剧目也变得多样化了。《人民文学》杂志上也开始刊登科学幻想小说。在书店里,《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安娜    ·卡列尼娜》、《悲惨世界》、《威尼斯商人》和《一千零一夜》都是畅销书籍。    最近,终于恢复了星期六晚上的舞会(只对外国人)。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里,男女混跳的民间舞蹈非常盛行。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这次“日本电影的震动”。《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在结尾时说:“应该进一步向外国一切值得学习的好东西学习。”    这也可以说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尝试之一。

3. 日本计划在乒乓球羽毛球两项比赛中战胜我国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题:日本在乒乓球、羽毛球赛中,争取战胜主角中国获得世界第一    在大球和重球方面是敌不过西欧各国的。但是,一谈到轻球就得另说了。这里指的是赛璐珞和羽毛。也就是一谈到在小而轻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夺魁争胜时,亚洲国家就“冠于世界”。    主角是中国,在这两项运动中,都有世界第一的实力。中国虽然尚未参加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她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没有的这两项运动中实力颇强,这是饶有趣味的。中国的劲敌在乒乓球上是北朝鲜和韩国;在羽毛球上是印尼。日本的状况是争取在这两项运动中都要打败中国。    面临着明年四月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各国都在互相摸底。中国不能参加羽毛球尤伯杯和托马斯杯比赛,无疑将全力以赴地参加这次亚运会。由于这次亚运会将决定具有实力的世界冠军,所以,这两项比赛将是世界最高水平的。    中国首次参加上次在德黑兰举行的乒乓球赛,包括男女团体冠军在内,整个七个项目,除男子双打外,中国夺走了六项冠军。    五十年代后半叶,中国企图在运动方面进入世界,并选中乒乓球,举国努力,终于在六十年代打败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一。从现在据说拥有十亿人口中选拔运动能力优秀的“纯种马”,水平高也是理所当然的。    儿玉教练在谈到中国的实力时说:“选手之多是日本无法相比的。在亚运会上也许会出现预料不到的青年选手。掌握新技术的大都是这些青年人。这也是对世界锦标赛的预演,所以会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所以,是令人畏惧的。”    日本的处境是很困难的。由于世界冠军河野引退,男子的实力大大减弱。女子除中国之外,同进步显著的北朝鲜和韩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名列前茅颇为困难。    代替河野的主将是高岛。他说:“光是诉苦没用,如果气馁就会增长别人的志气,所以要拚了老命地干。”目前,正在加紧练习削球的新变化技术。    羽毛球的世界组织已分裂成两个。一个是日本等国参加的国际羽联,一个是中国派的世界羽联。因此,中国不参加托马斯杯、尤伯杯、全英锦标赛等国际羽联举办的比赛。也就是说,无法正确地掌握中国的实力。然而,从上届亚运会夺走全部冠军来看,中国被称为“无冕之王”,具有世界第一的实力,令人心惊胆战。    中国将同托马斯杯保持者印尼、尤伯杯保持者日本混战一场。日本将争取女子团体冠军,“以维护尤伯杯保持国的面子”。根据全英女子双打冠军德田、高田搭档的竞技状况,多拿几个金牌的可能性也是颇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