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1-29

第 1 版

1. 时事社报道:邓小平副总理同佐佐木的谈话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题:没有必要就天安门事件作出新的决定——邓小平副主席谈话要点    北京二十六日电:党的副主席兼副总理邓小平会见民社党第二次访华团时的谈话要点如下:    一、过去对天安门事件的评价是错误的。最近,北京市委重新宣布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这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批准。(如果没有党中央批准)北京市委也没有宣布(重新评价)的权力。这不仅是党中央的意愿,而且是全党的一致愿望,是大家决定的。    二、关于这个问题,党中央没有必要再作什么新的决定。毛泽东主席一贯主张“有错必纠”。既然天安门事件过去的处理是错误的,就必须纠正。    三、天安门事件的背景是“四人帮”捏造的。人民群众有疑问,那时候毛主席为什么批准了(当时党中央的决定)。群众不清楚当时的情况。当时毛主席的病非常严重。虽然当时负责党中央主要工作的是华国锋主席(当时是副主席),但是,甚至连他也不能见到毛主席。只有“四人帮”一伙能见到毛主席。当时,毛主席连话都说不清楚,处于不能判断或思考许多事情的状态。“四人帮”利用这种情况,处理问题让人觉得好象是毛主席同意了。他们向毛主席说了什么,连华主席也不知道。如果毛主席身体健康,自己有作出决定和判断的能力,肯定不会作出那样的决定。    四、文化革命时,是毛主席保护了我(邓副主席)。林彪和“四人帮”想杀害我。我活下来,是因为毛主席派军队给予了保护。    五、人民群众不知道这些情况,心里有疑问。因此,应当很好地说明这些情况。    六、纠正对天安门事件的评价,对此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只不过是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一定的过程,现在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了。    七、粉碎“四人帮”后,要纠正的问题很多。不纠正这些,不仅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连维持现状也是困难的。    八、粉碎“四人帮”后,我们有信心。这是因为恢复了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天安门事件的责任加给毛主席是不大公平的。(有了错误)改了就好。    九、在文化大革命时,人民群众中有受冤枉、受虐待和受迫害的人。因此,在现在这些大字报中,有不对的也是当然的。现在的大字报都是关于天安门事件的,党中央对此表个态是简单的。但是,没有必要在报上发表。(我)现在谈的话,是根据中央的决定谈的。这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集体的意见。    十、党中央不压制、不否定人民群众发表意见、贴大字报的权利。有时还必须用这种方法来促进群众运动。由于有大字报,外国人慌了,可是我们坐得住。    十一、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民群众,绝大多数是有识别是非的能力的。在大字报上点出毛主席的名字来,群众是不会同意的。领导机关当然是反对的,我也不赞成。(但是,)不能压制群众要讲话的要求。    十二、因为贴了大字报就产生疑问,认为中国的形势可能有问题。情况恰恰相反,这是正常的。一经解释,群众就会明白。问题在于怎样很好地引导。这一问题不久就会结束。心里清楚了,就不会贴大字报了。这是暂时的问题。    十三、三一九七五年提出安定团结时,遭到了“四人帮”的批判。但是,安定团结是根据毛主席指示提出来的,得到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民的支持。    十四、我曾经提议,取消派性斗争,“要搞成一派,要搞成毛主席派或七·一(建党纪念日)派”。这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一九七五年的发展非常健康,生产也增长了。但是,“四人帮”认为这些口号是犯了罪,进行了批判。而且造成混乱,惹起人民的愤恨。(前年)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表明了人民的政治水平。    十五、粉碎“四人帮”,群众高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希望安定团结。在贴大字报的人当中,也可能钻进坏人,但是,大多数是好心的群众。    十六、党中央和地方领导,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没有安定团结,是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十七、(有人问在推进“四个现代化”方面,不需要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吗?)毛主席说过自力更生和外援这两个方面。但是,“四人帮”把外援完全抛开了。只是在过去的革命进程中,有接受外援的那个条件吗?只能靠自己动手建设嘛。如果不强调自力更生能行吗?由于一九七二年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并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出现了能够得到外国援助的条件。但是,因“四人帮”的干扰,浪费了以往的时间。现在,逐渐地接受外国的经验、资金和技术,已经可能了。    十八、(有人问怎样看待接受日本政府的贷款)可以接受。问题在于采取什么方式。我曾请教过土光敏夫会长,他说巨额贷款需要政府间来办。民间不能解决的,需要政府间解决。    十九、(有人问曾有人认为文化革命的功过要三七开。但是,面向未来不是比这种对过去的评价更有必要吗?)把过去的事大体处理完,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向未来,这是重要的,不仅天安门事件,(错误)将全部纠正。对“四个现代化”全党百分之百赞成。不是百分之九十九。对安定团结,领导人百分之百赞成,全国百分之九十九赞成。这并不是表面现象。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题:邓副主席对佐佐木委员长说,在两项决议问题上,毛、华两主席没有责任    北京二十六日电:中国党的副主席兼副总理邓小平,二十六日上午十时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民社党第二次访华代表团(团长为该党委员长佐佐木),历时一个半小时。会见时邓小平副主席就一九七六年四月七日党中央两项决议问题说:“由于毛泽东主席当时生病,这一切都是‘四人帮’搞的阴谋。华国锋主席(当时为副主席)也见不到毛主席。”他表明了在两项决议问题上毛、华两主席都没有责任。    邓副主席还谈到了最近北京市党委作出的为天安门事件恢复名誉的决定和张贴大字报的问题,这包含着通过会见民社党访华团,向国外阐明党中央和政府基本态度的目的。

2. 外电评述: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美国、日本朋友时的谈话/时事社述评:《中国当前突出安定、团结》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题:中国当前突出“安定、团结”    北京二十六日电:在为天安门事件恢复名誉以后公开贴出了大字报,对于这种行动,中国最高领导人现在想要怎样对待呢?人们对这个问题所持有的疑虑,已经由于邓小平副主席二十六日讲话而基本上消除了。    看来,以推进“四个现代化”为新时代总任务的中国的基本方针是,正面突出安定、团结,在人事、政策方面谨慎地处置当前的大转变。    【共同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电】(记者:松尾)《人民日报》二十八日在头版头条地位报道了邓小平副总理二十七日会见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和二十六日会见日本民社党第二次访华团时的谈话。    邓副总理会见罗伯特·诺瓦克时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他还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邓副总理通过这两次谈话,强调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是团结的,正在满怀信心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这次的报道是向国内外夸耀华国锋—邓小平体制是稳定的。    中国在公开报道中提及大字报,这是头一次。    【美联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记者:约翰·罗德里克)新华社今天异乎寻常地详细报道了邓小平昨天会见日本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的谈话:    “目前中国是安定团结的,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是团结一致的,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了信心。”    新华社昨天发出的一则简要消息说,邓会见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    ·诺瓦克时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他还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要善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说,有影响的中国人士昨天对他说,华邓的合作已得到加强。    据新华社报道,邓在会见佐佐木时说,早先做出的称天安门事件为反革命的决定是错误的。    他说,后来北京市委做出的关于几十万人悼念周总理的行动是革命的决定,是得到党中央同意的,是“全军全国人民”同意的。    邓说,不要禁止贴大字报,这是符合宪法规定的权利,“群众有气要让他们出气”。他还说,群众的意见并非一切都是深思熟虑的。    他说,“这不可怕。”    他接着说,群众鉴别是非的能力是了不起的。群众是要求安定团结的。

第 2 版

1. 美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谈对华政策

他认为中国向西方开放的作法是一种有益的政策,应通过加强美中关系予以鼓励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七日电】国务院的高级亚洲问题专家今天说,中国向西方开放的作法是一种有益的政策,应当通过加强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来加以鼓励。    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在准备在全国民主党妇女俱乐部发表的一篇政策问题讲话中,保证要尽快同北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看来似乎是政府所做的最坚定的保证。    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新作法,反映出它希望通过同西方和日本合作,而不是通过对抗或孤立来加强它的实力。”    他说,这已有助于在东亚实现新的均衡,但是他警告说,这种新的均势既不是稳定的,也不是持久的,特别是因为太平洋地区各共产党国家之间发生竞争。    他说:“中国坚持它的新方针将对形成一个东亚各独立国家的稳定体系具有主要的影响。    “即使只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和加强现在正在产生成果的对话也是极其重要的。”    霍尔布鲁克还提出了美国关于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问题的声明中通常都提到的两项条件:    ——美国将考虑到它对台湾人民所负的义务,美国“相信我们将能够继续保持我们同台湾之间的许多互利的关系”。    ——关于同北京建立正式关系问题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    他说,建立这样的关系不会解决美国同中国之间的所有问题或分歧意见,但是这个进程将会消除引起“没有必要的对抗或误解”的可能性,从而将会巩固我们的关系。    霍尔布鲁克的讲话,是自从可以明显看出大陆中国正在发生重要政治变动以来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员发表的第一次这样的讲话。

2. 共同市场经互会会谈结束未取得一致意见

【路透社布鲁塞尔十一月二十五日电】共同市场委员会和苏联集团经济组织经互会的三天会谈今天上午结束,会谈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3. 外电评苏修中央人事变动

路透社说这次改组使勃列日涅夫的地位得到新的加强;美联社说契尔年科迅速升到最高层使他在为接替勃列日涅夫而展开一场勾心斗角的斗争中成为一个有待注视的人物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记者:罗伯特·埃文斯)苏联今晚宣布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进行了改组,这次改组使共产党领导人、国家主席勃列日涅夫的地位得到了新的加强。    克里姆林宫首脑的心腹之一、六十七岁的契尔年科进入了党的政治局,而第一副总理马祖罗夫被撵出了这个机构,据料,他还将失去他在政府中的职位。    另一位同勃列日涅夫共事多年的官员是七十二岁的吉洪诺夫,他同马祖罗夫并列第一副总理已有两年,现被选为这个国家有实权的核心的候补委员。    高加索格鲁吉亚共和国党的首脑谢瓦尔德纳泽(他在一九七六年苏共二十五大上的发言是最热烈赞扬勃列日涅夫的发言之一)也成了一名候补委员。    这次改组是在共产党的制定政策的中央委员会举行为期一天的全体会议结束时宣布的,中央委员会大约由二百八十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    第五项变动是让俄罗斯南部主要的农业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的首脑,四十七岁的戈尔巴乔夫任莫斯科的中央委员会常任机构的书记。斯塔夫罗波尔是一个同克里姆林宫的高级思想家苏斯洛夫有着多年联系的地区,苏斯洛夫的地位在十三人的政治局中是同七十一岁的勃列日涅夫的地位一样重要,他的地位在最近几个月中看来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外交分析家们说,看来无疑的是,戈尔巴乔夫将担任负责农业方面的书记的职位,这个职务长期以来是由政治局委员、七月份已去世的库拉科夫担任的。    六十四岁的马祖罗夫是现在平均年龄六十八岁的政治局中较年青的成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他最可能是现在仍然担任政府首脑的七十四岁的柯西金总理的继承人。    马祖罗夫是白俄罗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同纳粹军队作战的游击队的领导人,他从来就没有同勃列日涅夫合作过,当一九七六年吉洪诺夫和他一样被提升为第一副总理时,他的地位似乎就衰落了。    今晚官方所作的这项公布说,他被解除政治局的职务是“因健康原因和他的要求”。而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西方观察家们说,契尔年科迅速晋升到最高层,使他在党内为接替勃列日涅夫而展开的一场勾心斗角的斗争中成了一个有待注视的人物。勃列日涅夫今年七十一岁,身体很不好。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七日电】塔斯社今天宣布,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契尔年科已从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    西方外交界人士说,契尔年科在过去的两年半当中在苏联最高领导层中地位上升得出人意外的快。    他在一九七六年三月第二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苏共中央书记,仅仅一年之后就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这些外交界人士说,这样迅速地晋升可能使他成为在为接替七十一岁的勃列日涅夫而施展的活动中值得注意的一位人物。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八日电】西方外交官员们说,契尔年科和吉洪诺夫的晋升是增强了勃列日涅夫的势力,表明他仍牢牢地掌握着控制权。    勃列日涅夫在中央全会上讲了话。    在勃列日涅夫讲话之后,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八项决议,要求党政各级组织执行勃列日涅夫的指示。    看来这位领导人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有力地保持着他在党内的实力地位。    吉洪诺夫被任命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一事是勃列日涅夫的又一个忠诚的同事进入了克里姆林宫最高领导集团。    象勃列日涅夫一样,吉洪诺夫是出生在乌克兰第聂伯河地区的人,年青时曾被培养为冶金工程师。    【法新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苏共中央委员会会议公报说,马祖罗夫被解除职务是“应他由于健康原因提出的请求”,但是观察家们说,这种提法掩盖不住这样一个事实:官方是把经济工作的严重过失归咎于他的。    勃列日涅夫今天在一篇非常激烈的讲话中谴责了苏联经济在工农业和运输业方面存在的众所周知的缺点,特别是强调指出缺少肉类和其他消费品。

4. 荷兰周刊介绍南前驻苏大使回忆录:《在莫斯科的岁月》(四)

这样实际上争端也就得到解决了。几十个发言者讲了话,包括反党集团的成员,除了莫洛托夫外,他们都承认了错误。他们都被撤销了国家和党内的一切职务。    狡猾的策略家赫鲁晓夫使伏罗希洛夫得救了(“这个老头儿什么也不干了,而且什么也不会干了,但他却以为他还是一个青年人的领袖呢”),由于他的名声大,他被挽救并被允许留下来。布尔加宁得到了一次最后的党内警告,鉴于他是处于总理的地位,这一处分将不予公布。他非常及时地转变过来了。在莫斯科的几次会议上,布尔加宁说他的行为象疯子的一样。    赫鲁晓夫曾在米丘诺维奇面前把布尔加宁称为“一个笨蛋,他过去是,将来也将继续是一个笨蛋”。    米丘诺维奇猜测说,经受了所有的政权的考验,而仍然活下来的米高扬,很可能是扮演了某种两面派角色的;不管怎么样,他这次还是安全地过来了。    赫鲁晓夫在一次漫长的谈话中,把全部细节告诉了米丘诺维奇,他还说反党集团也曾要求克格勃头子谢罗夫下台,因为他掌握对他们不利的档案材料。    赫鲁晓夫最恨的一个人是谢皮洛夫,他过去曾经是赫鲁晓夫保护的人之一,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由报社编辑经过中央委员会书记职务,当上了外交部长——尽管他什么也不懂。他把文件和外交声明看成私人财产。他是用国家费用出版这些文件的(人们说他把收入装进自己腰包)。莫洛托夫被派到蒙古当大使,马林科夫到中亚某地当发电站经理,其他的人也在一些地方得到了次要的工作。    就这样,赫鲁晓夫在匈牙利起义后已经削弱了的地位,又牢固地恢复了。立即,而不是偶然地,在莫斯科和贝尔格莱德之间又开始出现更好的气氛。    几个月之后,又出现一个小尾巴:出于人们意料,朱可夫元帅在正式访问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回国后,立即从飞机上被送到主席团的会议。人们指责他过多地作为主要人物出风头,他把自己摆在党之上——人们可以想想他说过的话:“只有我命令,坦克才可以开动”。无论是他对赫鲁晓夫的很大的帮助——在同反党集团的斗争中,他把住得很远的中央委员集中起来了——还是他在战争中的功劳,都无济于事。    莫洛托夫在蒙古米丘诺维奇在莫斯科首先拜访的人之一是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虽然他一贯反对接近贝尔格莱德,并且在一九四八年同斯大林一起签署了导致分裂的俄国的信件,他还是极其热情地接见了这位南斯拉夫人。    一九五七年九月,这位南斯拉夫人当上了驻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大使。蒙古人很热情地欢迎了米丘诺维奇,这一点触怒了捷克人(当时只有布拉格、平壤、莫斯科和北京在乌兰巴托有大使馆)。    米丘诺维奇写道,蒙古百分之百地受俄国影响——这是因为它保护西伯利亚东南翼反对中国。俄国人建了一条通往北京的铁路,在那儿建了城市和工厂,训练军队和成批的蒙古专家。    在蒙古,占支配地位的是游牧的畜牧业。蒙古有九十万居民,而有两千六百万头牲畜。米丘诺维奇就在第一次访问中发现了官方的谈话伙伴和陪同人员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对现在实际上已完全消失的成吉斯汗在十三世纪建立的蒙古帝国,他们仍感到自豪;对居住在俄国(在贝加尔湖和蒙古边界之间)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中“已有一半以上不会说蒙古人的祖国语言而说俄语”这一事实,他们感到可悲。虽然斯大林在一九四二年命令蒙古推广运用西里尔(即俄语)字母,而且蒙古于一九四七年也这样做了,国家元首桑布和年轻的蒙古记者仍然使用着传统的蒙古文字(写法是从上往下)。    一九五八年三月,米丘诺维奇第二次访问了蒙古,并出席了蒙古党代会。他在那儿又见到了莫洛托夫,后者作为俄国大使,实际上在那儿过着流放生活。这是很奇怪的地位:莫洛托夫既是大使,同时又被责骂和污辱为敌视党的分子。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仍然尊敬他。    莫洛托夫被指定为米丘诺维奇的顾问。    莫洛托夫认为蒙古人是完全不懂技术的民族:他们把汽车或卡车看成马或骆驼;他们象骑上动物身上似的跳到座位上,抓住方向盘就驾驶汽车。因此事故和故障很多。(四)

第 3 版

1. 《大量资源未开采,粮食成了当务之急》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十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电讯,题为《由于大量资源仍未开采,粮食成了当务之急》,摘译如下:    老挝在南俄河修建的最大的水电站的第二阶段工程完工了,老挝的总发电量在本月份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是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电不能使一个新工厂开工,甚至也不能多点亮一个灯泡,因为老挝农民还在用香蕉叶卷着松脂做的火把在他们的木屋里照明,夜里仍然是漆黑一片。由于没有基础设施,甚至连基础工业都没有,老挝的经济糟到了即使有了这些文明的赐与也不能享受。这个明显的讽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老挝的经济状况。老挝潜力很大,人口很少,大约只有三百五十万,这样一个国家本应是这个地区的繁荣的国家之一,可是现在它仍然是最穷的国家之一,据估计,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计算是大约九十美元。    老挝的面积同西德差不多,它的百分之六十的土地上森林茂盛,据估计,铁矿有一百一十亿吨,锡七十万吨,还有大量的钾碱和其他矿藏,水力发电的潜力估计为一千二百五十万瓩。但是,这个国家仍然穷得走投无路。除了开了几个小锡矿外,其他矿藏尚未开采,无路可通、尚未勘测的森林里的珍贵的树木也没有开采。十年的荒废和战争连绵,使老挝没有任何发展机会。    看来,在一九七六年巴特寮接管老挝后西方的定期的多边援助计划停止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给了一些援助,以缓和西方停止援助所造成的影响,但是这种援助显然不充分。    失去援助所引起的普遍的经济脱节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一九七六年的收成本来就不好,一九七七年又遇到了最严重的干旱,几乎使这个国家有发生饥荒的危险。由于联合国发出了呼吁,它得到了大约三千万美元的粮食和其他农业援助,从而避免了饥荒。但是,正当这个国家即将得到三年中的第一次好收成的时候,八、九两个月份的洪水又带来了打击。据老挝政府的报告说,现在有五十万人“受到饥饿的严重威胁”,有七十一万人在一九七九年的青黄不接的那几个月里需要援助。现在已经发出了再需要十二万吨大米的呼吁。    今后几年老挝的主要忧虑是粮食。

2. 法新社评塔斯社发表拉布的谈话

说这是第一次间接批评齐奥塞斯库在华约会议上采取的行动    【法新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六日电】苏联通讯社塔斯社今天第一次间接地批评了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华沙条约组织最近举行的最高级会议上所采取的行动。    塔斯社就这次会议发表了一篇报道,报道没有提及齐奥塞斯库谈他在该联盟军事问题上同其它六个成员国的领导人有意见分歧的话。    但是,这家通讯社援引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亚西尔·阿卜德·拉布就华沙条约组织关于中东问题的文件——罗马尼亚人拒绝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对该社记者发表的谈话。    塔斯社援引阿卜德    ·拉布的话说:“声明指明了使中东问题得到真正的公正解决的途径。它是对那些试图使人们怀疑社会主义大家庭对外政策的和平性质的人的一个回答。”拉布接着说,任何表示不同意这项声明的“声音都是体现与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利益相对立的利益的”。

3. 美刊介绍墨西哥情况的文章:《墨西哥》(下)

因为需要资金,政府增加发行货币——仅仅一年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而欠外债则达二百亿美元。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一九七六年达百分之三十。工业家们开始感到不安了,转移到国外的资金越来越多,约达四十亿美元。    一九七六年,埃切维里亚离职之前在压力面前低头了,并使比索贬值。自一九五四年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比索价值一直稳定在十二点五兑换一美元。这次比索的价值下跌了将近一半。继承埃切维利亚的何塞·洛佩斯·波蒂略总统开始挽救这一破碎的经济局面。    石油使未来有了希望许多专家认为,墨西哥仅仅碰了她石油储藏量的一点皮毛而已。四年前这个国家还进口石油,但到一九八二年,石油产量可能与盛产石油的委内瑞拉不相上下。    在一九七七年底,据政府官方估计,已经证明的石油储藏量是一百四十六亿桶。但油商推测可能有一千二百亿桶。为阿拉斯加州北坡已经证明的储藏量的十二倍。    农业工人仍在与贫穷作斗争在锡那罗亚州的碧绿的蔬菜农场里,地主和无地者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农场里的农业季节工人的住房是用沥青纸搭的窝棚,没有电灯,没有卫生设备,各种生活用水都是河水。    革命前,在庄园制度下,墨西哥农村的大多数人都为大地主干活,生活象农奴一样。后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分配的大多数土地归村社所有,再分成小块给农民,一个家庭可以永远占有这块土地,但不能出卖、出租或抵押。新政府的纲领和规定正在逐渐改变农村的状况,有的农民甚至变成比索百万富翁,但广大农民仍一贫如洗。    为了帮助小农,洛佩斯·波蒂略总统改进了农业机构,并答应给予更多的技术帮助,如改善供水设备,为村社盖了牛奶和食品加工厂等。自一九七三年以来,在一项重大的农村发展计划中,政府已拨款十二亿美元用于农业建设,包括修建排灌系统、信贷和自建房屋。    旅游业··墨西哥的主要事业之一墨西哥去年一共接待了五百万游客。因为旅游业不仅可赚外汇——一九七七年赚八亿美元——,而且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所以政府决定到一九八二年把接待旅游的人数增加一倍,这将使一百万人得到职业。    旅馆经营商认为,沿太平洋海岸修建旅馆,简直是潜力无穷。世界银行已贷款二千二百万美元在一个蓝宝石般的海湾渔村周围建筑旅馆,发展旅游业。    首都的贫民窟墨西哥城外的卫星城是个贫民窟,住有一百八十万居民。一排排用水泥盖的灰房子,灰色的土路雨后泥泞不堪。不过现在条件已比几年前好一些,主要的街道已铺上了柏油,有的人家有了电灯和自来水。更多的警察保护减少了犯罪事件。    在墨西哥,一个家庭有六至八个孩子并不是不寻常的。因此到本世纪末,墨西哥的人口将达到一亿一千万至一亿三千五百万,到底多少,要看减慢人口增长率的努力成效如何。    忧虑的洛佩斯总统命令扩大计划生育运动。人口出生率看来已有所下降,官方的数字是由百分之三点五下降到了百分之三点一或三点二。    “革命的最后机会”本文的作者访问了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这位总统已经宣称他的政府“很可能是革命和实现它的解决国家问题的设想的最后机会”。    墨西哥解决经济困难的最容易的办法是立即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虽然需要几年才能做到这点。    洛佩斯总统说:“但如果我们把解决问题的基点只放在石油上,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残缺的国家。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消耗率。我们要对后代负责。墨西哥还有其它的资源,不利用它们是不负责的,石油将发挥一部分作用,但我们有许多条腿走路。”    现代的墨西哥总统任期是六年,除卡德纳斯以外,其它的总统到任期末尾都没有多大威望。    如果洛佩斯能够对付他遇到的挑战,他将在同胞们的心目中赢得更高的威望。(下)

4. 时事社报道:《大平预选获胜后会见记者》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七日电】题:大平预选获胜后会见记者,确信在正式选举中国会议员也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自民党干事长大平二十七日下午在大平派事务所会见了记者。关于预选结果,他宣告胜利说:“取胜的原因在于整个阵营团结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他还对十二月一日举行正式选举表示出强烈的信心,他说:“我将坚持迄今的态度,遵照章程对待正式选举。我要仰仗有远见的国会议员作出判断。(在预选中)这些党员已作出判断,因此,我认为,在正式选举中,国会议员也肯定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大平还分析了预选取胜的原因,他说:“这是全国范围内新老朋友竭诚相助的结果。就我自身而言,我觉得,自始至终不放弃必要的步骤,坦率地阐明想法,从而得到了理解。”同时,他就福田首相发表过的“如果是取得第二位的候选人,就应退出正式选举”的谈话,表示看法说:“这不是应该由我说三道四的问题。眼下没有同福田首相会谈的想法。”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七日电】题:三木表示“支持大平”    前首相三木二十七日夜,在福田首相表明决心辞去总裁选举正式选举的候选人之后,表明了实际上是支持大平的意向。他说:“大平今后将会提出政权设想,也会要求合作。我将尽可能给与协助。”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七日电】题:中曾根也表明“支持大平”    自民党总务会长中曾根二十七日下午在事务所会见记者,关于福田首相已放弃参加总裁正式选举一事,他发表感想说:“对福田的利落的行动,我从内心表示敬意。石桥首相当年罕见的行动曾被传于后世,福田首相的这一决断,日后也会流传下去。”    对于大平(预选获胜),中曾根说:“我衷心表示祝贺。希望能施行更好的政治,以回答国民的期望。”

5. 合众国际社说大平获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田中的支持

【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七日电】前首相田中角荣今天成了日本的一个应受重视的人,即使在表面上他只不过是一千二百万美元贿赂丑闻中的一个犯罪嫌疑分子。    首相福田在党总裁的预选中败给了自民党干事长大平,这件事再次显示田中在保守政界到底还有多大的力量。研究日本政局的人早先曾预料福田会击败大平。他们现在认为大平击败福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田中。自民党基本上是由一些派别组成的,人数最多的集团一直可以夺得总裁职位。    虽然在字面上田中已不在自民党内了,至少在他被保释和受审期间是如此,但是,他还是保持住了对自民党中他那一派的控制。田中派国会议员据信至少有八十四人,福田派为七十四人。    据说,田中派的绝大多数成员——并不是全体成员——同大平派的五十八名成员在一起拉新成员和党的支持者,说服他们在预选中投大平的票。    虽然在为时三周的预选的竞选活动中,田中一直没有公开出来支持过大平,但是,政界人士说,他和他的助手们通过电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经常在他的住所碰头。

第 4 版

1. 美国会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发表中国经济研究报告:《毛泽东主席以后的中国经济》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五日电】今天,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八百八十页的经济研究报告谈到了中国节制生育计划的这一基本方面,这种报告每三年由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发表一次。它说,中国现在很可能拥有十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对该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一种威胁。    这份研究报告说,目前中国主要是用它占地球耕地面积百分之七的土地上收获来的本国产品供养它的人民。    报告估计,到七月一日为止,中国的人口在九亿六千四百二十五万到十亿零三千八百七十九万四千人之间。报告估计,到新年,人口数字可能要增长到十亿零五千零六十九万九千人。到二○○○年,北京的计划人员希望那时中国在经济上和其他现代化工业国家并驾齐驱,它的人口可能将近十五亿,这个报告评论说:“除非今后经济不象过去那样受到政治动乱的影响,人口的增长将继续要消耗经济发展中所得到的很大一部分。”    报告说,因此,“中国领导人甚至可能会在这方面提出一家生一个小孩的要求,或在二三十年中不让许多人生孩子。”    这项报告涉及中国经济的二十六个不同的方面,它还说:    ——北京的现领导人渴望进口西方的技术。    ——在一九七二年把武器采购量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五之后,中国又正在加速发展它的国防生产工业。它现在已发展了中程核导弹——一种威胁到俄国人的导弹——但是还没有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洲际的武器。    ——中国的农业已获得稳定的增产,在一九七七年生产了二亿八千五百万吨粮食。但是它现在仍然需要进口粮食并计划在一九七八年向外国购买大约八百万吨的小麦。    ——中国有着很大的石油蕴藏量,一九七六年,它在世界石油生产国中占第十位。在今后十年内,它的产量可能会成倍增加,达到二亿公吨。    【共同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六日电】美国国会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在今天就中国的工业化计划发表的一份共一千页报告中说,中国要在一九八五年达到它的订得很高的经济增长指标是困难的。    这份报告的标题是《毛泽东主席以后的中国经济》,第一章的标题是《政策和结果》。这份报告是根据三十五名学者和专家采用美国政府机构收集的情报写成的二十六份以个人名义和共同的名义发表的研究报告编纂成的。    这份报告估计中国今后十年经济增长年率为百分之六点五。    报告说,如果政局继续不稳定,经济发展可能陷于停顿。    报告在序言中说,农业生产率每年要增长百分之三以上是困难的,这种困难会阻止中国整个经济迅速发展。    报告说,要改进运输设备和发电状况也有困难。预计石油出口量不会大幅度增加。报告说,要保持很高的工业投资是困难的,因而工业生产只能增长百分之六到八。    然而,这份报告对中国要在本世纪末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这一长期经济政策并未提出疑问。

2. 路透社记者自广州报道说:中国的工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改组

【路透社广州十一月十九日电】(记者:伊恩·麦肯齐)中国的工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改组,以便在广泛的基础上统筹工厂的生产和改进生产。    全国现在正在展开的讨论和发出的指示表明,中国正在采取更合理、更有效的关于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办法。广州市郊一家农机厂的负责人对本社记者说,政府发出指示,下令建立省一级和地区一级的“公司”,以统筹农机的生产。    据报道,一机部本身也正在改革机构和管理。一位官员说,“由于目前正在讨论如何改造全国的工业,所以不久将有较大的变化。”    农业机械工业领先,但是一些官员说,“总的设想是所有的工业都将加以调整。”    按照毛主义的自力更生的理论,比如说,一家拖拉机厂将自己生产尽可能多的零件,然后组装成完整的机器。    官员们说,现在的主张是指定某些工厂生产种类少一些的零件,然后把这些零件都交给一家设备较好的装配厂组装,以便使生产现代化和合理化。

3. 叶飞同荷兰运输大臣会谈水运和港口等问题

【路透社海牙十一月二十五日电】中国交通部长叶飞今天在这里说,荷兰政府已同意为中国监造价值十亿多美元的两个港口和疏浚港湾的工程。叶飞是十一月十七日率领一个由十人组成的代表团到达这里,同荷兰运输大臣达尼埃尔·特因曼举行会谈,并研究荷兰的水路系统、堤坝和港口的。    中国原则上决定由荷兰的一个国际财团承建长江的一条深水航道和连云港的一个供煤船停泊用的深水海港。上月签署了关于这项工程计划的意向书。    叶飞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将首先进行港口工程,该港到一九八六年年底将可容纳吨位高达十万吨的大船。他说,应中国邀请组成的这个国际财团一九七九年上半年将进行这项工程的勘测工作。他希望在今年年底签署勘测合同。这位中国部长说,接着将进行港口现代化和建设港口设施的计划。到那时,该财团将提出这项计划的费用。    长江工程的筹备性勘测工作要进行两年。    叶飞说,荷兰运输部已同意中国关于对这两项工程提供监督、支援和顾问的要求。中国已为这两项工程建立了“总部”,它们将同这个国际财团合作。他说,荷兰和中国进行合作的机会很多,不仅在运输和工业方面,而且在土地开垦计划方面也可以进行合作。他说,中国研究这个港口工程已经有五年了。他还说,如果这两项工程成功了,中国将要求荷兰的技术。这位部长明天将参观荷兰西南部的三角洲围海造地工程。

4.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美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设法在中国做生意

【路透社纽约十一月二十四日电】《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自从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负责人访问中国之后,这两家公司正在积极设法在那里做生意。    这家报纸说,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都在直接和间接地同中国官员会谈,目的是要探讨在中国销售或生产自动车辆或同时进行销售和生产的可能性。    据这家报纸说,据悉,中国人感兴趣的是卡车和载重的运输装备,其中包括柴油机车和推土机。    这家报纸援引通用汽车公司的话说,在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墨菲上个月访问北京之后,该公司一直在通过一个日本贸易机构同中国官员交换意见。    自从该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第二在六月份进行的一次广为宣传的远东之行中访问中国以后,它在北京进行了“两三次会谈”。

5. 台湾《青年战士报》特稿《培养儿童阅读能力》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十月三日刊登一篇特稿,题为《培养儿童阅读能力》《兼谈设立儿童图书馆的重要性》,转载如下:    今日的儿童,即为明日图书馆的使用者,所以儿童图书馆的功能中,教育家们已能体认儿童阅读活动及儿童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图书馆提供各种图书资料以适应各个差异儿童的需要,亦肩负重要使命。    首先,图书馆应提供儿童获取阅读经验的各种机会,因此必须给予广泛的阅读,才能培养儿童对书籍的评判力,增长其喜好与欣赏的标准,而图书馆也应提供图书,给予儿童探索的机会,经过儿童们的东翻西选,图书馆亦可从他们的喜好中,选出对儿童们具有吸引力的读物。    同时,图书馆亦是使儿童们阅读参考书籍的机会,诸如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以补充学校指导各种学科不易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图书馆充分的提供这类书籍,可以补助学校教学的不足。因此,在儿童教育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培养儿童广泛阅读的经验过程中,对于增长智能,亦可培养其完整的人格,这种实质的生活经验,与教科书及指定作业所包含的内容,迥然不同。    培养儿童读书,应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展学习兴趣为前提,并可助于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指导儿童读书应以生活指导的方式,以不同模型塑造每一儿童,必须以个人的差异为基础,发展个人的“读书人格”。    台北市立图书馆长杨志石认为:儿童读书指导可分为学业指导与生活指导两部分,前者是指如何激发儿童读书动机,搜集各种参考资料,有助于儿童学习研究,后者是指儿童的品德,健康、休闲生活的安排,以及增长社会经验方面所给予的指导。他说:首先需推荐儿童读物。儿童阅读的书籍,自有其系统,将儿童在各年级应阅读的标准读物,依照其兴趣的发展阶段,规定为一范围。同时又依其兴趣、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替儿童们选择读物。他依照过去多年来工作于图书馆的经验,将儿童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四岁至六岁是神话传说期:对于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2)六岁至八岁是寓言故事期:对于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故事,发生兴趣。(3)八岁至十岁是童话故事期:对现实生活为体裁,经由想象所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这对儿童艺术情操的启发有所助益。(4)十岁至十三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期:对于人间的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5)十三岁至十五岁起始于文学期:开始对与情感发展有关系的如爱情故事发生兴趣。    杨馆长说:依照各级年龄所喜爱的书籍预先编成目录,但是内容及文字难涩乏味的书籍,避免选列,以免削弱儿童愉快的阅读情绪。    杨馆长认为奖励儿童阅读可广泛推行,因奖励阅读可鼓励多读及调和“读者倾向”的有效方法,例如:奖励阅读的方式可设计一种读书记录表,每读完一本书即发给一张纸质的梅花,贴于个人读书记录簿上,作象征性的奖品,并表示其成绩,这种纸花亦可用不同颜色代表各种书别的类型,则可一目了然,对于调整“读书倾向”非常方便。同时鼓励经常到馆的儿童,也可将每一儿童的读书记录作成一总表,列出各人姓名,以激励其多读书的心理。    多举办图书介绍会,利用各种集会方式的机会,介绍儿童读物,既可使儿童有机会表示个人的阅读心得,又可激发其儿童阅读心理,可采用配合图表说明一书内容及阅读朗诵,以书的内容编成戏剧或利用傀儡戏对话方式演出,或是儿童阅读一本书后发表读后感想。    他认为儿童经常性阅读各类书籍,实有助于增长常识,因此国内图书馆都应设置儿童图书室,让儿童们有属于他们自己读书的小天地,在良好阅读环境中,充实儿童们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