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1-02

第 1 版

1. 路透社述:邓小平副总理即将访问泰国

【路透社曼谷十一月一日电】中国高级副总理邓小平定于星期日(十一月五日)抵达这里,开始对东南亚国家进行访问,这次访问将成为共产党国家领导人在这个地区展开的一阵热闹的外交活动的高潮。    虽然邓先生对泰国的访问的调子将比他对日本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要低些,但是泰国人将把它作为十分重要的访问来对待。江萨·差玛南总理的政府领导下的对外政策,现在看样子是牢牢建立在同泰国的共产党邻国妥协而不是对峙,尤其是避免激怒中国的基础之上的。    江萨将军说,预料邓先生的访问将巩固泰中业已是良好的关系。    他在邓小平十一月五日到九日访问期间与邓的会谈的讨论范围将十分广泛,肯定将包括泰国和中国如何看待柬埔寨和越南的局势问题。    预料,邓小平将尊重泰国对柬越边界战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予支持的保持不偏不倚态度的立场,因而在这里不发表反越言论。    可是,在非正式场合,他将向江萨将军坦率介绍北京对它所说的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以及苏联通过帮助越南来“打入”中国后院是怎么看的。这里的外国外交官说,看来中国在开展一场双管齐下的外交攻势来抗衡不论出现在哪里的苏联的压力,同时恢复北京在周围国家的影响。    在邓小平同泰方的会谈中,贸易问题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江萨政府希望在中国打开对外贸易的新作法中也分占一份好处。邓副总理访泰日程    应中国方面的要求,邓小平访问曼谷的计划安排得相当轻松。    在他抵达的那天——十一月五日,他将拜会国王普密蓬和王后西丽基。    第二天,完全是同江萨将军和泰国其他领导人举行会谈。十一月七日,他将参观全国淡水鱼研究所和葡萄园。十一月八日,邓小平将参观离曼谷约八十公里在华富里的陆军炮兵中心,晚上观看泰国的古典舞蹈。    邓小平和他的四十名随行人员将于十一月九日动身去吉隆坡,继续他的东盟国家之行。在邓小平去之前,越南总理范文同已经到东盟国家去遍访了一圈。

2. 埃以美华盛顿会谈复会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三十一日电】美国、埃及和以色列的三方会谈在停了十天之后今天已经恢复,中东和平会谈又在全力进行了。    主持这次会谈的是美国国务卿万斯。会谈的目标是对于埃以双方提出的修正案所出现的分歧谋求妥协,以完成一项埃以条约。    中东和平会谈的发言人、美国国务院的乔治·谢尔曼说:“三国代表团都在尽很大的努力以求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方面,万斯提出了这项条约的一个“清楚的草案”。这项草案说明了剩下的分歧之点和在美国的指导下埃以之间达成的妥协。    谢尔曼说:“总的说来,谈判在继续前进,但是我们还必须对关于条约的一揽子建议取得一致意见,然后才能取得成功。”    有争议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埃以之间的和平同随后就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前途以及在这些地区的一百一十万巴勒斯坦居民问题举行的四方谈判紧密地联系起来。    埃及驻美国大使阿什拉夫·古尔巴勒昨天晚上预言,这项条约将“很快”签署,也许在十二月十日在挪威奥斯陆签署,届时贝京和萨达特总统将在那里接受诺贝尔和平奖金。    但是谢尔曼说,据他所知,根本没有讨论在奥斯陆签署条约的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三十一日电】据官方宣布,美国今天为拟议的以色列和埃及的和平条约提出了新的文本。这是在三方会谈十三天以来第一次在这里的布莱尔大厦恢复时提出的。    这是从十月十二日开始谈判以来美国人提出的第三个草案。可是同过去的草案相反,这一次的草案没有新的主张。

3. 坦桑指责乌干达部队越过边界

【美联社达累斯萨拉姆十月三十一日电】坦桑尼亚今天发表公报说,乌干达的武装部队已越界进入坦桑尼亚,“为了对付这次侵略,正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政府的声明说,乌干达部队是昨天越界的。它说这次事件是“一次不能容忍的挑衅行动”。    坦桑又一次否认了乌干达在过去几周内关于坦桑尼亚部队在古巴人支援下侵入乌干达的说法。坦桑昨天发表的公报说,坦桑尼亚对乌干达关于遭到入侵的说法采取了克制态度,因为坦桑尼亚当局不想与象阿明这样的人进行舌战。

4. 法美通讯社评黎笋和范文同访苏

河内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次访问异乎寻常,其结果可能大大加强越苏关系,并可能签署双边友好合作条约    【法新社河内十月三十一日电】今天此间宣布,越南总理范文同和共产党总书记黎笋将在明天离开这里去苏联访问。    据官方说,这两位领导人是代表他们的国家去参加十一月七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节庆祝活动的。    但是有些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次访问异乎寻常,其结果可能是大大加强越苏关系,而且不排除签订双边友好和平合作条约的可能性。    人们普遍估计莫斯科会谈将集中讨论东南亚局势,特别是注意越南同中国和柬埔寨的冲突。    观察家说,说明这次访问异乎寻常的一个迹象是黎先生和范先生一起出马,他们过去是难得这样做的。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一月一日电】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共产党领导层里的领袖们将在今天离开越南去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    在前去访问的显要们的正式名单上,共产党领袖黎笋名列第一,范文同总理列于第二位。清晨在这里收听到的越通社消息说,这次访问的目的是进行“正式的友好访问”。    然而,消息灵通的观察家推测,越南领导人将寻求苏联人增加粮食和资金援助,而不是增加河内本已源源不断从莫斯科那里得到的武器援助。    正式代表团的一位重要成员是总参谋长文进勇。    西方外交官还认为,黎笋将提出理由,要求莫斯科在它同中国的意识形态争端中把越南作为俄国在亚洲的前卫而不得不承受的压力减轻一些。    经济学家和外交官认为,选择越南共产党首脑黎笋率领代表团前往莫斯科是因为他有着懂得俄国人思想的名声。据悉文进勇将军也是处理苏越关系的专家,由于他的作战功绩显赫,预料他能够利用这一点提出一些苏联可以接受的论点说服苏联少援助枪炮多援助大米。

5. 葛罗米柯同阿拉法特会谈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三十日电】塔斯社报道,巴勒斯坦游击队领袖阿拉法特今天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商谈如何解决中东危机问题。    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得到苏联的强有力的支持。据料阿拉法特讨论了他的同埃及—以色列和平协议作斗争的计划。

6. 英刊报道:《东德向纳米比亚派遣远征部队》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周刊十月二十五日发表一篇报道,题为《东德向纳米比亚派遣非洲远征部队》,摘译如下:    西方情报人士现在证实下述报道:大约由一千五百人组成的东德伞兵团,已从该部队的波罗的海吕根岛基地开拔到靠近西南非洲边境的南安哥拉。在此之前,从通常可靠人士那里传出消息,谈到由德国人援建的训练设施    ——其中包括为帮助安哥拉新兵熟悉降落伞的使用方法而特意修建的跳伞塔。    上星期,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人努乔马同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举行了会谈。

7. 美情报人士说:苏向古巴运去一批米格—23战斗机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三十日电】据说俄国第一次给了古巴先进的高速米格—23喷气式战斗机。    美国情报机构的官员认为,某些类型的米格—23式飞机不仅能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常规导弹武器,而且还能发射战术核武器。无法知道送给古巴的这些新喷气式飞机是用于对地面目标的攻击还是用于空战。    不愿透露姓名的情报界人士说,据计有十八架到二十架米格—23战斗机在本月初由苏联的一艘货船运到古巴。这么多飞机大致可以组成一个飞行中队。    这些飞机是拆散装在箱子里运到古巴的,美国情报机构直到看到它们飞行,才认出是米格—23战斗机。    还不清楚运送给卡斯特罗的空军的这些米格—23战斗机是由俄国飞行员驾驶,还是由古巴飞行员驾驶。几个月以前,美国情报机构的官员说过,大约有三十个俄国飞行员已经到古巴去代替当时在非洲执行战斗飞行任务的古巴人。从去年年初以来,美国的情报机构报告苏联运交给古巴的军事装备有:T—62坦克、SA—3低空空防导弹、雷达、巡逻艇、登陆艇、短距离运输机、米格飞机、弹药、通讯设备和军用卡车。

第 2 版

1. 勃兰特谈富国同穷国的差距等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八日电】西德前总理勃兰特今天警告说,扩大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危及世界和平。    他在接见美联社记者时说:“在我们今后的二十年中,由于军备竞赛的结果,人类不仅将受到核战危险的威胁。由于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人类也可能受其威胁。这可能会导致极大的不安,不安可能会导致叛乱,叛乱可能会导致地区性的战争,地区性的战争会危及世界和平。所以我认为,弥合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是维护和平政策的一个新的要素。    勃兰特下月将满六十五岁高龄,但没有表示有退出世界政治的意思。他正在紧张地为在纽约和华盛顿开会和发言作计划。他说,在美国,他主要关切的事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关系,他的任务是在明年夏天作这方面的报告。    当记者问及苏联对非洲的干涉时,他指出,在某些地区(主要是欧洲)同苏联人几乎没有什么冲突。    “然而,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地区,我们没有达成协议,或者甚至没有对今后的关系进行过认真的讨论。我不希望,但是事实恰恰是:苏联已经利用了某些弱点。    “无疑不仅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而且还在进行强权政治斗争,并将继续进行这种斗争。苏联有意表明它是一个世界大国。没有一项条约规定说他们不应该接近于某些众所周知的世界大国的保证。    “所以我主要关切的事是:这两个世界核大国将来能不能进行比较认真的会谈,不仅就东西欧问题;不仅就核武器问题;而且就实际已经发生冲突或者可能发生冲突的地区进行比较认真的会谈。我赞成不要放弃缓和,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促进它,以便扩大缓和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范围。”    勃兰特说他并不是对古巴和古巴干涉作评价,但是他大胆地说:    “我的推测是:古巴,特别当我们想到非洲的时候,不只是俄国的一个工具。他们自己思想上的某些因素起了作用,虽然这些想法可能不现实。”    勃兰特说,到本世纪末,可能还会有八亿人之多要受饥饿威胁。但是他又说,较富的国家在不作过分牺牲的情况之下,同世界贫困作斗争是可能的。他说,他要摆脱仅由富国向穷国提出援助的旧思想。    他说,要在西方世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就必须开辟新市场。帮助穷国,使之变成比较繁荣的国家,也是符合较富的国家的利益的。

2. 美报文章:《布热津斯基是克里姆林宫诽谤的目标》

【本刊讯】美国《底特律新闻》十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布热津斯基是克里姆林宫进行诽谤的目标》,全文译载如下:    美国共产党奉莫斯科之命,一直在发动一场苏联反对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恶毒和空前的宣传运动。    苏联同设在纽约市的共产党总部所发起的这场运动,有联系的证据已由司法部门的调查人员提交给白宫。虽然它对卡特总统唯一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将是使布热津斯基的地位更加稳固,但是莫斯科和美国共产党所进行的这种攻击,直接有联系的这种情况,却在现代美苏关系中开创了一个诽谤总统的任何一位高级助手的先例。    对美国共产党的命令是:通过小册子,在《工人日报》上发表文章和其他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对布热津斯基进行严厉的批评,其目的是要把他说成是一个战争贩子,一个狂热分子和一条“疯狗”——这是一位官员在私下谈到这场宣传运动时所使用的词。    布热津斯基原籍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位波兰外交官的儿子。克里姆林宫长期来把他看作是苏联在卡特政府内的头号敌人。这里认为,他对苏联在非洲的冒险行动所持的比较强硬路线和他个人在加强华盛顿和北京的联系方面所采取的主动行动,是克里姆林宫利用美国共产党作为诋毁他的工具的原因。    这场运动不会取得任何结果。但是表明美国共产党是如此直接地听从于莫斯科的命令的证据已大大引起白宫的不安。

3. 美记者报道:《米高扬的命运是对老红军的教训》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月二十六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分社记者哈尔·派珀发自莫斯科的消息,题为《米高扬的命运是对老红军的教训》,摘译如下:    苏联最高领导人,包括勃列日涅夫主席和柯西金总理都向米高扬的灵柩告了别。但是却没有一个苏联高级领导人参加在大雨中举行的葬礼。官方的代表仅仅有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的主席和贸易部第一副部长。    三个月前,库拉科夫的葬礼,远比这次米高扬的葬礼隆重得多,并且还葬在克里姆林宫的院墙内,而库拉科夫在苏联历史上远没有米高扬有名。所不同的是:库拉科夫是共产党政治局的委员,又是书记处成员,他是一名现领导人,而米高扬只不过是一名过去的领导人。    西方对苏联政治制度提出批评的人经常说,在苏联,“退职”就什么也没有了——没人尊敬他是一位国家元老。因此,由于没有那种限制他们任职期的选举,苏联领导人的趋向一直是尽可能长期地掌权,直到他们死去或者被清洗。对七十二岁的勃列日涅夫、七十四岁的柯西金以及他们的同僚们的教训是很清楚的:只有那些在职死去的人才能让他永载史册。

4. 美报报道:《教皇可能激起波兰的民族主义情绪》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月十七日刊登该报记者丹·费希尔发自莫斯科的消息,标题为《教皇可能激起波兰的民族主义情绪》,《分析家们说,克里姆林宫肯定不安地注视着教皇》,摘译如下:    西方分析家们十月十六日说,克里姆林宫对西方在某东欧卫星国的影响已经感到担忧,现在肯定认为选举一位波兰人当教皇是担忧的根源。    一位研究苏联同其卫星国关系的欧洲专家说,“我想象不出(克里姆林宫)会非常高兴。”    另一位说,“他们无疑觉得受到了威胁,尽管他们害怕得罪波兰人而很可能作出谨慎的反应。”    立即有人猜测,新教皇可能成为在天主教占优势的波兰引起民族主义情绪的动力,他在罗马的地位可能使得全体卫星国(可能还有苏联本国的某些地方)进一步要求获得更大的宗教自由,教皇在罗马的地位可以使波兰人更加意识到他们同西方的关系,仅仅这一点就可能损害苏联的权威。    斯大林授意战后在东欧开展的一连串宗教情况的目的,部分是要孤立东欧各国的教会,割断它们同罗马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说,选举一位波兰人当教皇使得东欧集团各国的教会同梵蒂冈的关系转完了一圈。    此间观察家们认为,这在共产党世界中可能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    一位外交官说,克里姆林宫对比较开明的信奉欧洲共产主义的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对东欧各国人民的影响已经表现出深为担心。    他还说:“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件事,使普通的俄国人眼睛盯住西方。”    另一位观察家说,选出一位波兰人当教皇并没有象欧洲共产主义运动那样在意识形态上直接威胁到莫斯科。“但是这是件麻烦的事”。    沃伊蒂瓦当选为教皇将提供考验波兰民族主义的试金石。    在华沙供职的一位外交官说,“确定每个波兰人属于哪一个民族有两个因素:他用哪种语言和他属哪个教派。”    自从党的领导人盖莱克和波兰红衣大主教斯特凡·维辛斯基一年前举行会晤,教会与国家之间的正式谈判恢复以来,天主教与盖莱克的共产党政权之间的关系趋于和缓。    然而,由于政府拒绝向主教团作明确的让步,由于教会领导人继续发表批评国家当局的言论,形势依然紧张。    许多事都将取决于约翰·保罗二世教皇如何行使其教权了。

5. 美联邦调查局长谈苏联间谍在美国的活动

【法新社芝加哥十月二十七日电】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在这里说,苏联的间谍和他们的东欧同行在美国的人数大约有一千九百人,他们对芝加哥地区的工业表现得特别感兴趣。他在一次企业家的会议上说,“有人正在针对你们的公司认真地采取行动。”苏联集团的间谍人数在过去这十二年里增加了一倍以上。    韦伯斯特说,其中有一百人是在过去这十二个月里进入美国的,他们对微型电子学、激光光束、计算机、核能以及航空和航天技术特别感兴趣。

6. 法新社报道:英政府通知法国和西德同意加入欧洲空中公共汽车工业财团

【法新社伦敦十月二十七日电】英国政府今天正式通知法国和西德,它同意英国国有化的英国宇宙航空集团,加入欧洲空中公共汽车工业财团的条件。    英国工业部的发言人说,工业大臣瓦利致函法国运输部长勒特尔和西德工业部国务秘书格鲁纳,把英国政府的这个决定通知它们。    这位发言人说,瓦利在信中表示,他希望,英国参加这个财团将促进密切和卓有成效的合作,来建立“一个强大的、有竞争能力的欧洲民航工业”。    空中公共汽车公司是法国、西德和西班牙为了研究和制造宽机身、双喷气发动机、可载三百名乘客的A—300客机而建立的。    这个财团为了在今后几十年在国际市场上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飞机工业进行竞争,现在正研制一种一百八十至二百个座位的小型A—310客机。    在巴黎,空中公共汽车工业公司的经理部和法国国营宇宙航空公司表示欢迎英国政府的决定。

7. 美国防部宣布美一步兵营和一军械连将撤离南朝鲜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十九日电】美国国防部今天正式宣布,第二步兵师第九步兵团第二营和第八三三军械连,定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撤出南朝鲜。    一位高级官员说,将在很短的时间里决定撤军的具体日期。    这位人士透露,根据五角大楼目前的计划,有三千四百名军人将在今年十二月撤走,其中包括五百名至八百名战斗人员(起初估计为八百人,人数可能还有变动)。

第 3 版

1. 马来西亚副总理到日本访问

【共同社东京十月三十一日电】日本外相园田今天向来访的马来西亚副总理马哈蒂尔·宾·艾哈迈德保证,日本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会由于日本和中国间经济关系日益扩大的势头而下降。    马哈蒂尔对外相说,马来西亚欢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促进日中关系的改善,这一条约在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上周到日本作历史性访问时生效。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条约的第二条,这一条反对任何国家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马来西亚——称霸。    然而他表示希望日本不会停止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转而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    园田说,日本无意在牺牲它同其他国家良好关系的情况下扩大同中国的关系。    马哈蒂尔是上星期六到日本进行十三天访问的。    马哈蒂尔在日本外务省同园田会晤时还要求日本同意向马来西亚提供贷款。

2. 阿拉伯首脑会议完全不适宜召开

【法新社巴黎十月三十一日电】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认为,“巴格达阿拉伯首脑会议完全不适宜”,因为埃及总统萨达特不出席会议。    摩洛哥国王在法国电台今晚广播的一次谈话中说“如果萨达特总统来参加会,朋友们将要求他解释,反对者将要求同他算账,但至少将能讲话,将能知道我们是否应让他继续以我们的名义进行活动,或者是否对他说:你自己想法去解决困难吧”。    他说,“如果萨达特不参加,人们就无法对他说不承认他的劲头”。    哈桑二世说,“一次真正的首脑会议应再等三个月的时间。到那时,人们将会看到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情况和整个趋向如何,并能作出判断”。    他还说,“埃及总统曾在拉巴特(九月,从美国回来时)向我解释说,他忠于一九七四年的拉巴特首脑会议,因为在他确定的工作范围内所有谈判者都有位置,而且为了不搞单独和平,他曾规定以别人的名义进行谈判”。    国王说,“谈判之所以遇到障碍,这并不是因为西奈或撤出西奈的问题,而是因为巴勒斯坦的领土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萨达特的态度将是不妥协的,要不然的话,我作为他的朋友,将会第一个对他说:这是单独和平,你没有谈判全部问题”。    “我相信,萨达特总统不会放弃这个计划,因为他认为,只有这种做法可以证明,在他同贝京确定的工作范围内,一切都是可以谈判的,不仅仅是埃及和以色列谈判,如果阿萨德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愿意来,他们也能进行谈判,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萨达特将代表大家谈判”。    国王说,“我认为,以色列的立场是很不合逻辑的,因为他们从政治上来说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作出了让步,现在他们可能在一个不值得辩护的问题上即定居点移民问题上留下很坏的名声。”国王哈桑二世在谈到向萨达特和贝京颁发诺贝尔和平奖金时认为,埃及总统首先应得奖金,因为他政治上勇敢,但是贝京“也应得奖状”。

3. 日报报道:《要构筑有节制的“日中关系”》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三十一日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外务省研究邓访日以后的方针,要构筑有节制的“日中”关系》。摘译如下:    外务省三十一日下午在园田外相参加之下召开干部会,以中江亚洲局局长的报告为基础,分析了邓小平副总理访日的成果和日本外交今后应有的状态。结果认为:(1)由于邓的访日,进一步沟通了日中两国首脑之间的想法,这对于发展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是有意义的;(2)由于中国人民通过电视的卫星转播了解了日本的实际情况,加深了日中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3)邓副总理回国时,华国锋主席前往机场迎接,是中国领导人认为邓的访日取得成功的证据,可以认为邓副总理党内地位是很强的一种表现。同时,干部会就下述想法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由于邓副总理的访日巩固了日中友好的骨架,但是又确认说,维持和发展两国关系将取决于今后两国政府的努力如何,今后将保持节制,不断地构筑踏实的友好关系。    外务省在邓副总理访日问题上之所以确认这样一种方针,是由于邓的访日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果,警惕苏联等认为是“日中枢轴”而加剧反对这一点,也担心国内那种不加批判的亲中国气氛走在前面。    【时事社东京十月三十日电】题:外务省就今后的对华外交取得一致意见,根据立场的不同冷静地对待。    外务省关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日的意义,总结了两点:(一)名副其实地结束了日中之间的过去;(二)中国方面加深了对日本的认识,加强了政府间对话的基础。并认为:今后的课题不是使这次的访日和一时出现的友好热潮到此为止,而是谋求日中关系有节制地发展。这是在三十日园田外相也出席的该省干部会上,根据邓副总理的访日就今后的对华外交等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和取得的一致意见。    在当天的干部会上,亚洲局局长中江详细地汇报了邓副总理访日中的行动和讲话。

4. 阿拉伯外长会议在对埃及的态度上发生分歧

会议提出五份工作文件,有的主张制裁埃及,有的主张不能孤立埃及;会议决定由伊、叙等国代表组成一委员会起草工作文件提交首脑会议    【法新社巴格达十月三十一日电】(特派记者:阿戈比让)阿拉伯国家外长十月三十一日上午在伊拉克首都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提出五份工作文件。显然,这些文件一致谴责戴维营会议协议,但是,文件作者在希望“巴格达最高级会议”对埃及采取的态度问题上有分歧。    伊拉克外交部长哈马迪主持为将于十一月二日在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最高级会议而召开的预备会议。从十月三十日辩论一开始,他就有意地使人们在辩论中使用客观的温和调子。这种调子在昨天晚上开始消失。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新闻部主任拉布和叙利亚外长哈达姆在昨晚的会议上发表了愤怒的讲话,对阿拉伯温和阵营的某些国家采取的立场表现了不耐烦情绪。    这两个人不赞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代表团采取的立场。这两个代表团认为,惩罚埃及就是干涉这个国家的内政。他们还对科威特提出的工作文件表示不满,因为这一文件说,只有在埃及总统同以色列单独媾和时,科威特才考虑将阿拉伯联盟所在地迁出开罗,并认为应该让埃及有可能自愿采取符合阿拉伯民族利益的态度。    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提出了工作文件,其他国家表明了立场,其中大部分国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这些文件和立场来看,主要有四种倾向:    一、“坚定阵线”国家的倾向。它们要求惩罚埃及,取消阿拉伯联盟设在埃及的总部,并将它迁出开罗。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海湾国家等石油生产大国的倾向。它们希望给埃及总统留点活动余地。加上它们对美国施加的经济压力,这一余地可能导致以色列对阿拉伯提出的要求作出让步。三、苏丹等一些国家的倾向。它们认为,谈判是接近全面解决以—阿冲突的唯一方法,这是国际大家庭承认的观点。四、伊拉克的倾向。它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各自的看法,但希望取得一个“共同点”。    【伊拉克通讯社巴格达十月三十一日电】阿拉伯国家外长在今天的会议上决定由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突尼斯和科威特组成一个六人委员会,准备根据提交给会议的各种工作文件起草一份统一的工作文件。    伊拉克通讯社获悉,这个委员会将从今晚开始工作,因为统一的工作文件要在明天上午提交给这次会议。

5. 香港《大公报》文章:《日宫廷宴会与唐乐》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六日以《日宫廷宴会与唐乐》为题刊登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这次在日本访问期间,会见天皇裕仁,是一项重要的访问日程。    天皇在宫中招待的午宴,以法国菜为主。据说这是日皇宴请国宾时的惯例。但是加上了中国的燕窝,日本的代表佳酿——清酒,增添了中日两国的特点。会见的地点,是在宫内的“竹厅”。日皇、皇后向邓副总理和夫人卓琳赠送了一对银瓶,并合照留念。日皇希望在赠礼时亲自有所说明,所以准备了一只茶几。    在皇宫中举行午餐会,一般只限于招待外国的总理级国宾。邓副总理在政府方面是仅次于华国锋总理的第二号人物,而且又是专程前来参加和约批准书换文的国宾,所以日本予以国宾总理级的同样待遇。同时,午宴所在的丰明殿,一向是招待国宾举行晚宴的地点,也显示了对中国客人的高度重视。    在大约一小时余的进餐过程中,宫内厅的“乐部”演奏日本宫廷音乐“雅乐”,其中包括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唐朝的古乐。    所谓“雅乐”,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奈良时代,从中国唐朝,新罗、高丽、百济(均今之朝鲜)输入到日本的。古代的新罗、高丽的音乐,其实很大部分也是传自中国。这种唐朝音乐,现在中国也不易听到。但是日本却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这次奏与邓副总理欣赏,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一段佳话。    “雅乐”是日本的国乐——“邦乐”的基础。宫内厅(专管皇室事务的机构)属下有“乐部”之设,专司保存、发掘、演奏传统的雅乐,各地的民间团体也有演奏。    中国唐朝,每逢帝王饮宴,例有乐手、舞伎上殿演出,久之形成特殊的宫殿音乐,公元九世纪,在日本的平安朝时代,展开了一次盛大的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盛唐的文化艺术,更是日本遣唐使学习的内容。    这样,唐乐就传到了日本,演奏者都要穿上古装,乐器多半是弦乐器,和木制打击乐器,包括中国的古琴,演奏者焚香抚弦,正襟危坐,礼仪周全,有一种宫廷的肃穆气氛。    从前中国在举行祭孔一类的仪典时,也用这种音乐。不过,在隋唐时代,中国称这种音乐叫燕乐。而中国本来的雅乐,是古代的正乐,用于郊庙朝会的。    邓副总理这次在宫中欣赏的唐曲,其中有《五常乐急》,是一首有名的雅乐。有些雅乐在演奏时,要伴以汉诗的朗诵,或舞娘的起舞。    从报上看到邓副总理同天皇一起拍的照片,令人深思,令人感奋。    回溯中日从汉代开展的两千年人民亲密的历史,想到唐乐、想到阿倍仲麻吕、鉴真、空海和尚的事迹,使人憬悟到,中日人民友好的悠久历史确实是主流,现在人们又庆幸两国又重新回到这一主流上来了。

第 4 版

1. 香港《快报》文章:《中共前途端视此着》

【本刊讯】香港《快报》十月三十日以《中共前途端视此着》为题发表一篇文章,转载如下:    喧嚷热闹了八天的邓小平访日之行已告结束。对于中共说来,这次访问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中共且莫高兴得太早,在这种成功的背后,隐伏着对中共的一项严峻考验。    成功的是什么?从日本和欧美报纸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访问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改变了中共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邓小平谦虚坦诚,口口声声说中共在工业上很落后,今后在许多方面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他所说的落后是事实,至于今后是否能虚怀若谷地向别人学习,则只能待今后的事实来证明。    同样重要的是这次访问所获得的一些实质成就。由于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态度,使东瀛人士对中共的观感大变,日本大小企业竞相对中共提供技术支援,上自世界最大炼钢厂“日钢”准备助建一所年产一千万吨钢(约等于中共目前年产量的三分之一)的钢铁厂,下至“丸红”造船公司准备协助广东省的沿海渔民获得现代化渔船。如果双方履行所有合作承诺,则中共将可在今后二十年内引进日本在过去一百余年现代化发展中的结晶。    而考验的是什么呢?要外国履行各种技术支援的诺言,先决条件是中共的政治局势必须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局势必须继续向上发展,如果再来一次“造反有理”的文化大革命,或再出现一个篡党夺权的帮派,则谁也不会愿意把资金和技术投进一个混乱的深潭。    回头看过去和放眼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共现正具有一项史无前例的得天独厚条件。自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所有进入工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在敌对势力环伺之下,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进入现代化的。从来未曾有过一个国家像今天的中共一样,在宣布了现代化的目标之后,迅即获得除了苏联之外的所有工业先进国家的主动支援,日本只是其中之一,英、法、德、意、荷等国都像日本一样,只要中共开口要什么,他们能提供的就忙不迭提供,连中共从来没有开口要过的武器,英法等国也主动兜售。甚至连根本尚未与中共有邦交的美国,一听说中共要开发海底石油,能源部长施莱辛格就亲自跑到北京去,提出几套技术合作方案供中共选择。    中共之所以享有这种史无前例的优越条件,并不是欧美和日本对中共的意识形态有所偏嗜,而是各为己谋,大家都感受到一个霸权主义超级大国的威胁,而乐于看到中共迅速实现现代化目标,以便分担他们所受的一部分威胁。这种客观存在的国际形势,使中共的现代化计划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外国支援。但是要实现这项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中共的本身努力。只要能保持安定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客观存在的有利因素。    全世界的视线现在集中在中共的现代化发展上,对于中共的声望和前途说来,现代化计划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在如此有利的史无前例优越条件下,如果再因自乱阵脚而搞不成现代化,则中共也就可以从此休矣!

2. 美一汽车董事长说中国拟购美国的电动机车

【法新社东京十月二十八日电】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托马斯·墨菲今天在这里透露,中国希望向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柴油电动机车、筑路机和其它重型设备。墨菲访问中国六天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表示希望汽车工业现代化。他发现中国非常需要汽车和重型机械。墨菲说,他在中国时对中国官方人士说,他的公司准备在中国的规划中扩大合作。    他强调说,“我们已经建立了这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中国增加做生意。”

3. 蒋帮《青年战士报》特稿谈台湾农业发展情况

【本刊讯】蒋帮《青年战士报》十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特稿,谈台湾农业发展情况,摘要如下:    今天,尽管台湾地区的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逐年降低,但在过去三十年以来,台湾地区在天然条件限制下,农业发展的成果,已普遍受到重视。农业在台湾经济成长过程中,曾扮演了两种角色,一方面要充分供应国内的粮食需要,稳定物价与工资;另方面还须出口剩余产品,赚取外汇,输入技术和资财。    地处亚热带的台湾地区,在三万五千九百六十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中,耕地只有九十二万二千七百七十八公顷,资源并不丰富,却同时要养活一千六百余万人口,以及支持经济起飞。    近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凭藉,主要是能源、农工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等。就台湾地区的天然条件而言,最初我们可说是相当贫乏,显见仅能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型态;在这种状况和日占时期日本为实现帝国主义野心,所订的“工业日本、农业台湾”发展策略下,台湾在光复后的初期,并未具备工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若干合乎日本需求的农业产业。    中华民国针对这种缺陷,订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经济发展策略,辅以拓展贸易,逐步推展。由一九五三年开始,连续推动了五期四年经建计划,到一九七七年,已使农业生产力增加了两倍,国民生产毛额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八以上,国民所得分配也逐年改善。    于一九六九年起,实施了新农业政策,要求在兼顾经济稳定成长的条件下,促进农工商平衡发展,一九七三年宣布实施加速农村建设重要措施,导使农业现代化、科学化,提高农民所得,目前证实这些决策性措施都已奏效。    农业包括了农、林、渔、牧四类产业。    台湾地区的农作生产部门是以粮食为主;在高水准的农技下,虽然近年栽培面积略减,粮食产量却仍能自给自足而有余,同时还能增产多项高价值的特用作物与园艺作物,拓展外销,为农民争取更多的收益。    原为农村副业的畜牧家禽养殖事业,在经济成长与国民饮食需求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已转变为专业化经营,生产更多的猪、牛、羊肉类、家禽与蛋类、乳品,供给国民消费,使国人摄取的食物热量与蛋白质等营养激增。    渔业自光复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投资日增,渔船、渔具及渔法日益精良,使鱼获量由三十年前的年产不及十万公吨,增加为目前年产八十五万公吨,也使国人每人每年摄食鱼类十二公斤,提高为三十五公斤。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燃料与建材,还能涵养水土,增进肥力;这三十年来,台湾的林业真正成为工业的“摇篮”与农业的“褓姆”。为了国土保安及蓄养资源,政府于一九七五年公布了新的林业经营政策,奖励造林,减少砍伐;而林产资源的计划进口与供应,仍能使国内的造纸、合板、家具、建筑等企业获得正常的发展。    事实证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台湾经济成长贡献很大,而早期对外贸易主要都是以农产品外销,换取采购工农业生产所需的设备、技术和原料,即使目前农产品贸易所占地位仍很重要。这三十年来,农产品贸易输出总值已由一九五二年的六亿零七百余万美元,增加为今年可望达到的十三亿余美元。    不容否认,台湾地区农业发展对整体经济成果的贡献是非常可观的。

4. 美报报道:《中国削减对外援助》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月二十日刊登马修斯发自香港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出于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原因削减对外援助》,摘译如下:    中国由于国内的迫切需要以及对它所认为的一些受援国的忘恩负义感到失望,而大大地削减了其外援。    七十年代初,中国每年的外援开支总额将近十亿美元。但是,目前削减的幅度已引起了其它国家的抱怨。    中国削减援助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北京同越南和阿尔巴尼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两个国家一度是它的忠实朋友和它慷慨援助的主要受援国。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同阿尔巴尼亚和越南闹翻,可以省下五亿多美元用于其它地方的援助,但是,北京的人士说,中国人最近对任何大笔的新援助都避免作出承诺。中国官员私下里证实,他们对第三世界不打算象过去那样慷慨了。    中国拒绝了几个到北京谋求援助的外国经济代表团的要求,并且缩减了通常的承诺的数额。研究关于中国外援问题的美国专家约翰·科珀最近估计,去年,中国只拿出了一亿两千万美元的新援助,其他经济学家认为,一九七八年的援助总额将下降到一亿美元以下。    目前在建设中的中国出钱的项目,无论从规模和费用上来讲,都比不上一九七六年竣工的用了四亿五千万美元的连结坦赞铁路,甚至也比不上在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脉中开出来的公路——这条公路用了二亿五千万美元。    从北京空手而归的外国领导人中有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副总理朱利叶斯·陈。陈十月二十日结束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他向同去访问的一位外宾抱怨说,每当他提出向他的不稳定的年青国家(其预算岁入的一半是来自国外)提供援助的问题时,中国主人就把话题引开。    官员们说,制订这种新政策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中国认为,阿尔巴尼亚和越南不正当地利用了它的慷慨,中国自己的基本建设需要和经常性开支越来越大,中国人民普遍反对向外国提供援助。    中国人不大可能取消整个援助计划,因为在个别情况下,提供援助也许有助于同苏联的势力抗衡,而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5. 台湾准备设“海底牧场”繁殖龙虾等

【中央社花莲十月十五日电】政府决定在花莲县境设置四座海底“牧场”,养殖九孔和龙虾。自本年度起的六个年度内,将完成让九孔和龙虾栖息的人工暗礁兴建工程及栽植饲料工作。四座海底牧场的面积都是五公顷,都位于距离陆地二百公尺以内,水深不超过二十公尺的浅海。因此,海底牧场也叫浅海养殖场。    中央研究院和国科会的专家,将在矶崎海底牧场做养殖九孔和龙虾的研究工作,观察研究九孔和龙虾的生态,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孵化情形。    目前,由于渔民滥捕九孔和龙虾,这二种渔业资源已日渐枯竭。区渔会为了防止滥捕现象的再度发生,将规定在产卵期及九孔壳未长到三公分,龙虾体长未满二十公分,禁止渔民采捕,以保护九孔和龙虾,使它们自然增殖,生生不息。

6. 路透社报道我部分地区遭到严重旱灾

【路透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华中东部部分地区今年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一些农业观察家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全国粮食产量如果能增加也不会增加多少。    因此,中国可能再次向国际市场购买小麦。一些人士认为,最近向美国购买小麦的行动可能反映出中国领导人重新估计了形势,还可能为抵销来年的生产问题购买更多的粮食。    中国今年六月底曾报道过夏粮丰收,但是农业观察家说,看来今年粮食总产量增加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了。然而,现在要作出最后的估计还为时尚早,这要取决于中国其它地区的收成。    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盛产粮食的安徽省。旱情严重的第二个省是毗邻的江苏省。江西与河南两省也有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