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0-28
第 1 版
1. 时事社报道福田首相谈对邓副总理的印象:《一贯采取现实主义态度的人》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五日电】题:福田首相谈对邓副总理的印象,一贯采取现实主义态度的人。 福田首相二十五日下午在结束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的第二次会谈后,谈了对邓副总理的印象,他说:“精力非常充沛。是一位非常诚恳、一贯采取现实主义态度的人。正如世界上对他所作的评价那样。”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五日电】题:精力充沛的秘密是“一个兵” 今天,福田首相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官邸举行第二次会谈。会谈开始时,首相探索邓副总理精力充沛的秘密说:“你真是位超人。一点倦色都没有。”对此,邓先生笑着说:“高兴时就不觉得疲倦。”同时他又补充了一句:“而且还因为我是一个兵。”他的意思是健康的秘密是不摆架子。虽然上了年纪,但精力仍很充沛这一点上也不逊色的福田首相,作出了同意这种说法的表情。 【美联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记者:罗德里克)现在在日本最出风头的人物是“托晓海”——一位生气勃勃、目光炯炯的七十四岁的中国人。“托晓海”是邓小平三个字的日文读音。 对于爱戴斗士的日本人来说,邓小平同已故的周恩来总理一样是个富有魅力的人物。在文化革命开始以来的十二年中,日本人一直密切地注视着邓的起落变化。 邓小平在头三天访问中,已经以他快速、有点逗人的微笑,以他对日本领导人表现出的感情冲动的爱慕动作以及他的直截了当的讲话,使千百万日本人为之折服。
2. 外国通讯社记者自北京报道:洛佩斯·波蒂略总统在京参观访问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电】墨西哥官员今天说,他们认为,波蒂略总统目前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将有助于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 一位墨西哥官员说:“洛佩斯·波蒂略总统的访问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同中国的贸易。我认为,经过访问,贸易将增加。” 【美联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随同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波蒂略一起访问北京的一位官员今天说,中国打算向墨西哥石油协会购买设备,供中国炼油厂使用。 墨西哥工业发展部长何塞·安德烈斯·奥特伊萨说:“明天,我们将把一项协定最后定下来,按照这个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向墨西哥石油协会购买技术,供在中国的炼油厂中试验。” 他说,两国政府正在研究一个彼此在中国和墨西哥的石油化工厂中投资的计划。 【埃菲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电】波蒂略总统今天上午参观了北京的石油化工厂,而中国和墨西哥的专家讨论两国开采和销售石油的方法。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继续在北京研究美国进口中国石油的可能性。 这些人士还说,关于中国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同墨西哥竞争的问题,中国已使墨西哥放心。 中国在这方面的态度是明白的:美国是超级大国,应该按超级大国对待。 墨西哥和其它石油生产国同中国组成第三世界。 根据三个世界的理论,第三世界——必然有墨西哥和中国——应该团结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美苏超级大国。 因此,据这里的国际分析家认为,中国已根据这个理论向墨西哥解释了它的观点。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五日电】墨西哥总统波蒂略今天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的称号,自从十二年前进行文化革命以来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这个荣誉。 今天下午,墨西哥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之间开始举行一系列会谈,中国代表团是以富有经验的经济学家李先念为首的,人们知道李先念是中国在财政上“才能非凡的人”。 今天晚上,墨西哥总统同八十岁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进行了一次会见,叶剑英是著名的红军长征的英雄,是毛主席的战友。 但是,今天最重大的活动是在北京大学副校长高铁的陪同下参观这所大学,高铁在讲话中称赞了墨西哥总统,然后授予他这个荣誉。 后来,墨西哥总统在听一堂西班牙语课,听到向学生问到墨西哥革命前后的问题时,他个人不同意学生的一个答复,这个学生说,墨西哥现在已“克服了它的所有障碍”。 墨西哥总统指出,墨西哥还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到美国去当短工的墨西哥人”的问题。 接着,一名学生提出了墨西哥老话(“可怜的墨西哥——离上帝那么远,离美国那么近”)的稍新的说法,把这句老话改为“可怜的墨西哥——离天堂太远,离美国的魔鬼那么近”。
3. 罗德里克评邓副总理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
【美联社东京十月二十五日电】(记者:罗德里克)新闻分析:中国副总理邓小平透露,美中之间目前正在就两国之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问题进行会谈,台湾问题是唯一的障碍。 这位中国第三号人物在东京讲的话,叫人感到中国可能是卡特政府要专心致志考虑的下一个大问题。为了促成这一点,中国人正以扩大贸易为饵引诱美国商人。 美国对中国的讨好在一九七二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那是尼克松到北京进行历史性的访问的一年,在经过几番起落以后,现在又达到了新的高潮。 美国国务卿万斯在一九七七年访华后使美国政府一度灰心丧气,但是后来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把局面挽救了过来,他对苏联有意识地刺了几下。 贸易是关键。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扩大对华贸易的前景是很诱人的。美中贸易刚开始时颇令人鼓舞,但是近年来又下降了。 很少美国人不会注意到邓小平在这里的八天访问是当超级推销员,他此行要大大扩大中日贸易,在今后十年左右不是扩大二十亿美元,而是把那个数目乘以四。 邓小平的讲话使人感到除了台湾问题以外,其它问题不是已经解决,就是挂了起来。 比较重要的心理问题和政治问题是台湾的前途。 美国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台湾的安全决不能因为这些行动而遭受危险。
4. 美国务院发言人就邓副总理在日讲话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十月二十六日电】国务院十月二十六日消息: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是东亚太平洋事务司的公共事务顾问约翰 ·坎农。 坎农说,国务院“认为”,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最近在东京发表的谈话“确实没有任何新东西”。坎农说,邓小平重申了中国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条件。据这位发言人说,宣传机构对邓小平的讲话作了许多“歪曲”报道,他要澄清邓关于中国同美国进行了谈判的讲话。他说:“没有进行正式的谈判,尽管同中国领导人进行过许多谈话。”当记者要求他谈谈中国人提出的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时,坎农说,国务院对这些先决条件既没有拒绝也没有作出答复。他还说:“对于实现关系正常化既没有确定时间,也没有确定形势。”
5. 时事社报道:邓副总理在京都参观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七日电】题:邓先生一行欣赏京都秋色 京都消息:邓副总理一行于上午十时离开下榻的饭店,前往京都御所(皇宫)参观。一行受到了宫内厅京都事务所所长等人的迎接,然后参观了紫宸殿——举行天皇登基大典和国家重要仪式的地方——和清凉御学问所等令人忆起古代王朝的优雅的古代建筑。带领参观的人介绍说:“这是一千一百年前模仿长安城建造的。”邓副总理听了介绍,深深点头,象是很感兴趣。 御池庭里,枫叶开始变红,松柏郁郁葱葱。一行刚走进庭院,突然,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邓副总理打着雨伞在院内走了一圈。从桥上向池里成群的鲤鱼扔饵食。邓副总理谈了他对御所的印象,说:“使人感到,非常庄严,这里也铭刻着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悠久历史。” 其次一条参观路线是二条城。一行穿过了青松和白壁的东门,欣赏了九御殿、白书院等武士家风的书院建筑和屏画之后,到了清流园。在这里,一行十分留心地一盆一盆地观赏了菊花。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七日电】题:在雨中岚山缅怀周总理 京都消息:中国邓小平副总理二十七日中午在已故周恩来总理留学日本时游过的有缘之地岚山的餐馆,品尝了日本菜。碰巧遇雨,岚山也云雾迷离。邓副总理介绍说:“一九一七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这里的时候也是下雨。当时作的《雨中岚山》这首诗,最近已在北京出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即席作诗,诗中的含意是“日本,人和风景都将比过去更美丽”。诗的内容如下: 天高江户正秋风,烟雨京都叶未红。 大堰河边人越艳,岚山楼阁新枫看。
第 2 版
1. 法《世界报》社论:《葛罗米柯访问法国》
说对中国的敌视,与美国发生龃龉,同日本缔约的企图遭到失败,这一切都促使苏联重新加强它同西欧特别是同法国的关系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十月二十五日刊载一篇题为《葛罗米柯访问法国》的社论,摘译如下: 从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葛罗米柯来巴黎对德居兰戈一九七七年六月在莫斯科的访问进行正式回访。在两次正式访问之间的这段时期出现了好几个月来法苏关系所经历的“冷淡”局面。 所提供的解释多种多样:今年年初是以苏联对西方外交政策的普遍强硬态度为特点;法国立法选举结果的不肯定使得莫斯科“冻结”了这些关系;苏联人在他们的“对西方政策”中优先考虑他们与波恩的关系;最后,沙巴事件表明了法国积极反对苏联的非洲政策。 如果所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起了作用的话,那么现在很清楚,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已经消失了。这一变化的信号是由勃列日涅夫本人于六月在明斯克发表的一篇演说中发出的。既批评美国、也批评中国的苏联国家元首,对欧洲缓和的进展表示高兴。 《真理报》最近在分析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时说:“欧洲领导人比美国领导人更清楚地了解”军备竞赛的“不合理与危险”性。他们表现出“对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建设性关系更为感兴趣”。 对中国的敌视,与美国发生龈龉,同宁愿与北京签订友好条约的日本缔结协定的企图遭到失败,这一切情况都促使苏联重新加强它与西欧、特别是与法国的关系。据克里姆林宫认为,法国如同它打开了与东方政治缓和的道路那样,也应当成为“军事缓和”的榜样。在人们走上这条比政治缓和更要微妙的道路之前,苏联人期望德斯坦对莫斯科访问一次。莫斯科人士认为,这种访问的时机已经到了,因为任何重大分歧再也不会使两国对立了,即使两国对重大国际问题有着明显的不同的立场也罢。 裁军是这些问题之一:虽然莫斯科满意地看到法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个新的作法,但苏联领导人或是以怀疑态度、或是以坦率的反对态度对待共和国总统提出的各种问题。 关于中东问题,与法国政府相反,苏联领导人强烈谴责戴维营协议。 除人权问题以及不象法国人所期望的那样得到发展的经济合作之外,巴黎和莫斯科领导人在对中国所采取的态度上也有分歧。
2. 卡特宣布一项反通货膨胀的计划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四日电】卡特总统今天要求他的内阁成员同他一起来制止通货膨胀,他还警告说,已经出现反对他的反通货膨胀计划的一个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 卡特在内阁会议开始时发表的讲话中说,他将在今天东部夏令时间晚上十点发表的、宣布强硬的反通货膨胀新措施的讲话“是我担任总统期间所发表的最重要的讲话之一”。 他说:“我们受到的通货膨胀压力是沉重的,当然,这种压力是在过去十年中变得越来越严重的。我们的美元在海外发生了一些问题。” 他说:“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出现了一个很强大的持反对态度的特殊利益集团。我们必须准备有力地和有效地应付它。” 卡特挑选的负责政府反通货膨胀活动的卡恩也参加了会议。 卡特说:“我们必须不但使联邦、州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团结一致,而且使私营企业、劳工和美国经济中的其他因素团结一致,否则我们的努力就不会成功。我作为总统将尽到我的最大力量。没有什么容易的解决办法。这是一个难以对付的长期挑战。但是我将把它放在未来若干月优先处理的国内事务清单的首位。” 他说:“如果这项努力失败,那会产生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最重要的后果是通货膨胀将落在那些最经受不起的人身上。我希望作出集体的努力。对通货膨胀就是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十月二十四日电】据早先已看过卡特总统的这个新的反通货膨胀计划的国会议员说,这个计划是一个“讲究实效的计划”是扭转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趋势的“实际的第一步”。卡特总统在向全国宣布这个计划之前,向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国会领导人介绍了政府的这个新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3. 葛罗米柯到巴黎同法外长德居兰戈会谈
【法新社巴黎十月二十五日电】葛罗米柯十五点到达奥利机场,外交部国务秘书斯蒂恩前往机场欢迎。苏联外交部长由他的夫人和十五名随行人员陪同,将在巴黎正式逗留到十月二十八日。 【法新社巴黎十月二十五日电】题:葛罗米柯和德居兰戈第一次会谈:极其富有建设性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法国外交部长德居兰戈两人都称他们二十五日进行的首次扩大的会谈“极其富有建设性”。他们指出,首次会谈讨论了缓和、裁军和执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各方面条款的情况。 葛罗米柯在走出外交部时说:“我们会谈的主题是这样的主张:不仅必须挽救法苏合作方面已出现的东西,而且要加强这种合作。” 葛罗米柯继续说:“法国外交部长代表他的政府表示法国坚持缓和、和平与维持同苏联良好关系的立场,并要发展这些关系。我也代表苏联和苏联领导机构重申,苏联过去和现在都始终主张继续奉行缓和政策和进一步巩固这一政策。 葛罗米柯最后说:“我认为这次会谈很有建设性,我利用这个机会表示希望,将能本着同样精神继续进行我在巴黎访问期间所进行的一切会谈。” 德居兰戈说,他把苏联外交部长有关他们会晤的讲话完全看成是自己的讲话。 【法新社巴黎十月二十六日电】题:德斯坦总统可能在明年访问苏联 在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法国外交部长德居兰戈会谈结束后,法国授权人士十月二十六日晚说,已考虑德斯坦总统明年访问苏联。 法国授权人士指出,葛罗米柯和德居兰戈在他们总共持续了六小时的会谈中,用很长时间谈了近东、非洲和裁军问题。 德居兰戈长时间地谈到了法国关于举行限制常规力量的欧洲会议的建议。两位部长决定在明年一月份在日内瓦举行新裁军委员会会议之前,就这一问题举行两国的专家会议。关于双边关系,法国外交部长向他的对话者提到了法国对贸易交流减少感到的不安。
4. 港刊文章:《今日美国青年作风大变》(二)
这些竞争剧烈的现象,在大专学校中已产生了压力沉重的气氛。从前,一般人把攻读大学看作一生中的一项特殊经历;大学生活只是一段没有什么负担、可尽情享乐而不大关心未来一切的时日。现时的大学生仍然喜欢作乐,但是个人前途已不再是一件尽可等到毕业之后再动脑筋的事。他们知道非努力用功不可,而且即使勤奋向学,他们当中仍然有些人不能进入所选择的专业学院,或者得到所希望的第一份职业。尽管如此,大多数就读大学的青年还是十分乐观,并确信自己迟早会找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目前美国所有的青年,当然不是个个都对前途乐观和充满希望。全国青年有一半都没有读大学,而大城市中未读完中学的青年以及一部分已经中学毕业的青年,往往发觉很难找到工作或保持职业。十几岁青少年的失业率一直迅速上升。 上述的艰难情形很容易使青年深感仿徨和绝望,因而走上犯罪和吸毒之途。一些城市中心区的青年犯罪案件,目前有增无已。很多城市为了解决这项严重问题,正为青年安排工作和提供各种职业训练。 现时,也许因为青年人非常重视现实社会中的教育和个人事业,他们的操守行为大都已经转而遵循较为传统性的社会轨范。一九六○年代盛行的怪诞生活方式,和群起批评社会的时代,显然已成过去;但那种反叛思想,却逐渐使青年人认识了本身和社会的关系。过去十年的青年所关注的,是个人存在的保障,当时他们的口号是:“做你自己的事”,这句话简括地表明了他们的思想。经过了多年的体验之后,一九七○年代的青年大多数又折回美国社会的主流里,不过他们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仍旧坚强如故。 现时青年人对于个人健康日益关注,因此他们多数锻炼体力和参加各种运动,注意营养,同时也尽力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许多青年对污染和全世界浪费日趋稀少的资源深感不安;因此很多青年已经参加保护环境的志愿机构,担任有关工作。美国青年的个人主义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为数愈来愈多的人都想确定他们和社会之间的新关系。大多数青年似乎都知道,如要谋求发展和获得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必须获得能够赚钱的工作。一些观察家觉得,不断扩展的个人主义,助长了青年人的自我中心和自私心理。另一些则只见其利而不见其害。 在坏的一方面,一些迹象显示青年缺乏责任感,同时采取默认态度来原谅“剥夺”他人或其他机构的行为。目前有一小撮但数目也不少的青年,正用宣告破产的方法来对过去借得的学生贷款实行赖账。大专学校中所设书店失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不入学青年的犯罪率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破坏公物、酗酒和性病也有增加的迹象。这些全是一般青年无论在学和就业所受压力增强的部分结果。 从好的一面说,不断扩展的个人主义,使青年们注重人类尊严和容忍五花八门的生活方式。他们很多人由于不断寻求更好的生活,所以亦逐渐承认别人应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美国家庭中妇女所担任的角色正在剧变。从传统方面看来,重重的社会压力,不断迫使美国女性早婚,出嫁后不久就生儿育女,接着在家看孩子,最低限度要等到子女长大成人才放下这个重担。(二)
5. 法新社报道:《德斯坦到罗马访问》
【法新社罗马十月二十五日电】题:德斯坦到罗马访问 德斯坦总统于二十五日下午到达罗马进行一次不到二十四小时的访问,此次访问主要是要同意大利领导人进行政治会谈,还将同上星期天就职的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进行私人会面。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在抵达罗马时,受到内阁总理安德雷奥蒂的迎接。他将于星期三在奎里纳尔宫同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举行会谈,随后,佩尔蒂尼总统还将为他举行晚宴。 法意政治会谈是属于一九七六年决定的,两国定期进行最高级磋商的范围。由共同体主要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的这类会谈,在直到他们积极准备的十二月五日和六日的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会议召开之前,将在真正的外交往来气氛中频繁展开。
第 3 版
1. 时事社报道:福田为邓副总理送行和邓副总理参观新日铁君津钢铁厂的情况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福田首相二十六日下午前往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下榻的迎宾馆,为他送行,并会谈了大约十分钟。邓副总理一行随后将出发前往关西旅行,所以,这是最后一次会晤。两位首脑紧紧握手,并约定“在北京再会”。 在会谈中,福田首相怀着惜别的心情说:“时间太短了,很遗憾。”对此,邓副总理回答说:“如有机会,我再来。”首相说:“请多次来。”副总理马上笑着说:“那时我想把旅行放在第一位。”接着,福田首相转达了陛下的话,他说:“今天我会见了天皇陛下,他说让我托你向华国锋主席问好。”对此,邓副总理说:“受到两位陛下以及皇室诸位的殷勤款待,表示感谢。请您向两位陛下转达我和我的一行对他们的衷心感谢。”邓副总理今天上午参观了新日铁君津钢铁厂。关于对那里的印象,他谦虚地说:“概括说起来,我的印象是,你们的东西好。我常常对我们的东西感到不满。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邓小平副总理一行二十六日上午访问了新日铁君津钢铁厂(千叶县)。他还特地下车去看了和新日铁将在明年向武汉钢铁公司出口的轧钢成套设备相同的工厂。对这家公司方面的说明,邓副总理谈了这样的感想:“因为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人很少。我国管理能力差,想学习。”他还说:“如果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就不好办了。”他对稻山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等方面)上海搞得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老师不好。”他用夹杂着开玩笑的话,把要讲的都讲清楚了。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译如下: 在(去钢铁厂所乘的气垫)船舱内,稻山董事长亲自负责介绍。他说:“日本的钢铁,从战前的七百万吨增加到一亿两千万吨,是由于实现了工厂的现代化。在这些工厂中,君津钢铁厂是最新式的。”关于同中国的交易,他说:“过去你们买了约十五亿美元的货。其中,建设武汉钢铁厂的订货是三亿美元。建设宝山钢铁厂(上海)的合同是二十亿美元。是个了不起的主顾。今后也希望大批订货。”对此,邓副总理也点头表示同意。 希望参观日本第一流钢铁厂的中方随员和记者队伍使这条船的乘客正好达到满员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对参观成为四个现代化基础的钢铁的大本营充满了热情。
2. 共同社报道:《京都市计划保存古迹 寻找周恩来前总理的住宿地址》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五日电】题:京都市计划保存古迹,寻找周恩来前总理的住宿地址 京都消息:京都市长船桥求己,二十五日会见记者时说:“要找到在京都曾度过一段青春的已故周恩来总理的住宿地点,以缅怀故人,同时,作为古迹保存。” 京都计划借批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机会,修建前总理周恩来在京都岚山游览时吟的《雨中岚山》这首诗的诗碑,并请预定明年四月访日的周总理的遗孀邓颖超女士为诗碑剪彩。 在这之前,京都市为了寻找周先生的住宿地点,缅怀故人,已经向市民提出提供情报的要求。
3. 时事社报道:《邓副总理对新干线深感兴趣》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题:邓副总理对新干线深感兴趣,国营铁路公司赠送模型和行车时刻表 邓副总理一行结束了在东京的正式日程以后,于二十六日下午三时十二分从东京车站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光八十一号”前往京都,在车厢内对世界上引以自豪的新干线深感兴趣。 在到达京都前约十五分钟,国营铁路的最高负责人,陪乘的手岛典男外务部长,前去问候邓副总理。副总理让手岛部长坐到自己的座位前,兴趣浓厚地提出了一连串询问:“新干线一天跑几趟车?”、“东京到博多有多少公里?”、“建设费花了多少?”、“今后新干线有什么计划”等。 手岛部长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对国营铁路公司总裁高木等国营铁路访华团在七月底访华时所受到的接待表示感谢。此外,还赠送了新干线的模型和行车时刻表。最后,邓副总理要求给予技术合作,他说:“日本的铁路技术非常先进。情给予我们指教。”交谈大约进行了六分钟。 日中间的铁路技术合作,通过高木总裁的访华,取得了迅速进展。目前,正就中国方面要求帮助实现货物运输部门电气化等,进行关于签订政府间铁路技术合作协定的谈判。
4. 葡《斗争报》评邓副总理访日:《远东的历史性转折》
【本刊讯】葡萄牙《斗争报》十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远东的历史性转折》,摘译如下: 邓小平访问日本的首要目标是开辟中日关系史上的新时代。这位北京领导人和日本政府首脑福田参加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换文仪式。 条约是想以外交文件的形式来证实将大大改变远东的经济和地理战略状况。 中国和日本之间利益协调一致和进行密切合作的前景是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因为它对世界这个敏感地区的平衡来说是一个新的因素,而且因为它将可能对整个世界秩序产生影响,甚至在军事方面,对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个太平洋地区及其间接相关的亚洲其它许多地方的战略将产生影响。 【本刊讯】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评论说: 邓小平去日本了。无论是那些极其关注还是漠视最近几十年远东政治生活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事件。 千万不要弄错了:中—日条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仅是双边关系的水平。 由前言和五项条款组成的这一文件,将可能对国际外交具有长期的意义。 中国当局对把克里姆林宫在亚洲事务中的影响局限在对越南的渗透上感到高兴。
5.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攻击邓副总理访日
【阿通社地拉那十月二十五日电】日本垄断资本的代表给中国修正主义分子使者以盛大接待。 邓小平出席了批准日中友好条约的仪式,该条约的背后有美帝国主义在暗中活动,而且条约将煽动世界大战。 邓小平访日将进一步加深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分子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关系。
6. 共同社报道:采访邓副总理访日的日本记者举行座谈会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题:扮演“新时代的明星”——杰出的人物邓小平三天的日程 邓小平副总理通过三天的正式政治日程显示了一位名角的威严,他积极活动,给人留下了日中关系已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印象。负责采访副总理的行踪及其影响的记者举行了座谈。 问: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三天,首先,东道主福田首相得到了什么印象呢? A:福田评论说:“是一位精力充沛的人,是一位诚实的、一贯采取现实主义态度的人,正如世界上对他所作的评价那样。”还说:“日程安排得这样紧,但一直笑容满面,真是一位超人。” A:关于首脑会谈本身,福田首相用的措词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是友好的”。 B:出席会谈的官房长官安倍等说,中国在对苏战略等方面的想法,完全和事先了解的一样。但深深地感到,“亲耳听一听,到底觉得是有魄力的。” 问:福田对中国的看法变了吗? A:福田很满意,因为他的目的就是想以此再次掀起日中热,制造再次当选总裁的气氛。 B:通过批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确可以说进入了日中新时代。不管愿意与否,福田作为政治家也不得不根据这种现实而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改变他的前辈岸信介前首相的反共反华一边倒路线是理所当然的。 A:似乎福田的心腹也实际感觉到了日本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国家。也似乎再次痛感到日中友好的重要,通过和中国会谈来加深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关系的必要。 D:中国表示完全理解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这在外交上是有很大意义的。不仅有日美关系,而且树立了日中友好这个粗大的支柱,今后日本开展外交的范围扩大了。 A:日中两国领导人就朝鲜问题等进行磋商就是证明。“日中提携”的影响很可能波及全世界。 D:外务省的高级官员大胆地评价说,不仅就朝鲜问题,而且还能够就重要的国际问题推心置腹地进行磋商,这是日中关系的“重要的出发点”。 B:可以说在日中友好上,邓的宣传活动获得了成功。 E:天皇陛下以“不幸的事情”这句话谈及了日中战争。这一次讲话可以说是很郑重其事的。 A:就是说,通过这次天皇会见,在道义上,或者说在民族上解决了问题。 B:邓小平讲话支持日美安全体制和整备自卫力量是对社会党和总评的一个冲击。 C:社会党故作镇静地说,“不是直接针对我党的讲话。”但是,内心却感到困惑不解。因为很明显,这是与非武装中立路线相矛盾的。对今后党的工作和群众运动将有很大影响。 H:很明显,中国推进日中条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反苏统一战线”。因此,肯定了日美安全体制和自卫队。 B:几乎没有谈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日中的经济贸易关系,自今年二月缔结长期贸易协定以来,有了迅速发展。根本就不存在非通过邓来日本访问不能解决的问题。 D:日本的财界和产业界强烈希望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者邓副总理一定要看看日本先进的产业实况。可以说,只是邓来到日本,也就是“最大的成功”。 A:从全局来看,中国的作法,是要使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现在日本是重要的友好国家。这种态度是很清楚的。新华社和北京电台所做的努力是惊人的。 E:把日本的真实状况送到中国群众的家庭,中国群众会大吃一惊吧! B:身旁的现代化的榜样——日本已经给他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这是毫无疑问的。大概可以说,日中相互了解已大大加深了。
第 4 版
1. 路透社报道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
【路透社斯特拉斯堡十月二十二日电】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今天在这里开募,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和由三十三国体操队参加的入场式 。 台湾没有派代表参加,因为国际体操联合会上周投票通过接纳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代表的共产党中国为会员,中国一贯声称台湾是它的一个省。 但是,这项决定作得太晚,北京的体操运动员来不及参加这次锦标赛。明天的第一项比赛是男子体操。 在女子比赛项目中,罗马尼亚的优秀选手科马内奇希望重新获得她两年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令人惊讶的成就。 【法新社斯特拉斯堡十月二十二日电】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尤里 ·季托夫(苏联人)今天在这里对中国已重新加入这个国际组织表示满意。 季托夫在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结束后说,“拥有这么多体操运动员的中国体操联合会又和我们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高兴”。他又说,“中国运动员的高超的技术水平将有益于世界体操锦标赛。”
2.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员尾上悦诂文章:《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
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取得飞跃发展有着不少制约条件,政治稳定、高储蓄率和引进外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制度方面,要解决企业管理混乱、机构重叠;并要克服“政治运动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解决“中国社会残存的非现代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刊讯】日本《中央公论》九月号刊登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尾上悦三的文章,题为《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摘译如下: 据说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四个现代化”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现实中能够选择的经济政策的幅度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日中经济关系将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且最终中国经济将如何变化呢?同日本比较按一九七五年价格计算,中国一九七七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三千二百三十四亿美元,一九七五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二千九百一十亿美元。一九七五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四千九百八十八亿美元。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约是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六八倍。 到一九七七年年底,中国人口是九亿一千九百七十一万人,约是日本人口(一亿一千四百一十五万人)的八倍。 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中国一九七七年是三百五十二美元,一九七五年是三百二十九美元。一九七五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是四千四百五十九美元,中国是日本的十三·五分之一。 从就业人口来看,中国从事农业的约占百分之六十,非农业的约百分之四十。这表明了农业和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别。从地理上来看,农村人口约占百分之七十,城市人口约占百分之三十。 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一亿一千万公顷,是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一·五。平均每人耕地面积是零点一二公顷。比日本稍多一点。在中国,耕地少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是主要的难关之一。 中国钢铁产量是日本的四分之一,汽车生产的辆数约为日本的三十分之一。中国每人平均粮食产量约为三百公斤左右。这大体上是完全自给自足的水平。这一点同日本的情况完全不同。 中国一九七七年度对外贸易,出口是七十八·四亿美元,进口是六十四·四亿美元,合计是一百四十二·八亿美元。过去创纪录数字是一九七五年,达一百四十三·二亿美元。同年日本的出口是五百四十七·三亿美元,进口是四百九十七·一亿美元,合计是一千零四十四·四亿美元。进出口合计,中国是日本的七·三分之一。·资源和农业上的问题让我们大概地分析一下中国经济具有特点的自然条件(耕地、矿产资源蕴藏量和港湾)。 关于矿产资源:铁、石油和煤是最重要的。中国的石油和煤的蕴藏量最丰富,铁矿石稍微有点问题。煤的蕴藏量极为丰富,据说“已确认的蕴藏量”有一万亿吨以上。 相继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是众所周知的。外界对于蕴藏量的估计不一样,据说最低是二十亿吨,最高是八十亿吨,现在主要力量放在勘探北海岸的海上油田上。 关于努力寻找铜矿,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关于镍和钴也同样没有听说有什么发现。钨和锡极为丰富。关于核原料,虽然有些情报,但是不清楚。 关于港湾:还没有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着手建设的天然良港。港湾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难关之一。 关于耕地:约一亿一千万公顷耕地的大部分,位于国土的东半部分。区分东部的农耕地区和西部的不毛之地的最大因素是雨量的多寡。十年能增长一倍吗?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明确地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年代是高速增长,六十年代是变动和停滞,七十年代是增长。从一九五二年结束战后的恢复到一九七七年共二十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二·五倍。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七○年,平均每年增长率是百分之四·九。七十年代的七年间的增长率,平均每年是百分之七·一。今后中国能否保持每年约百分之七的增长率,即保持“十年增长一倍”,恐怕要依靠以下几个因素: (一)大概投资率需要超过百分之二十。为了提高投资率,实现高速增长,就需要引进外资。(二)政治上稳定对于经济增长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三)要做到按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供给粮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投资的大部分用于农业,那么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会放慢。农业是中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四)如果中国事实上引进外国资本,那么贸易额就会相应地大大增加。而且它将有助于加速中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获得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中国需要进行贸易。换句话说,通过增加投资来加速工业化,这就必然要求增加资本和工业原料的进口。因此贸易额将会增加。但是,过去未能增加出口以同进口相平衡,因此外汇必然不足,这妨碍了贸易额的增长以及整个经济的增长。所谓“向右摆”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制度,是根据共产主义的观念,人为制定出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构成这种制度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手段是国有或者是公有,生产、分配和流通都要服从国家的经济计划。这里面包含很多重大的问题。 (一)共产党同国家行政组织的关系。在生产手段全部是国有和公有的中国,相当于日本企业的企业,全都包括在国家行政组织之内。而且“监督并且领导”这些企业的是共产党的组织。因此,经济活动的计划和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全是“层层重叠”。这两种组织关系经常发生激烈的变化。最近几年,担负管理责任的行政组织发生了很大的混乱,生产活动也因而降低了效率。现在大体上已全部恢复,企业内的经济活动已恢复正常。中国的经济工作计划和管理的状况,由于受行政组织的动向、共产党的动向以及两者的关系这三个因素的影响而一直动摇不定。现在比较稳定了,但是将来如何,仍然存在不少未定的因素。 (二)由于生产、商业、金融或运输等所有部门的企业都是国营企业,因此它们都要服从政府的计划。从生产现场来看,需要提高国营企业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过去,中国中央政府内意见常常不统一,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政策“右”“左”大摇摆。现在是“向右摆”的典型例子。所谓“向右摇摆”的经济政策,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国内政策上,重视生产和建设胜于重视革命。重视现代的或大型技术体系,而不重视土法或中小企业。 其次,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恐怕可以象下面这样说,即减少自主的倾向,重视对外贸易。尽可能地大量采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果外汇不足,也许将出口天然资源和接受贷款。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关于政治的左右摇摆同经济政策的关系,这里想指出以下三点。 第一,会不会再次发生激烈的“向左摆”?关于这一点,笔者是门外汉,一窍不通。但似乎没有人完全否认这种可能性。第二,从政府当局人士到一般老百姓,现在已经认识到了经济规律的重要性。因此,激烈的政治变动实际上会给经济政策带来重大影响,招致混乱。过去的政治变动对经济政策造成的影响,正在迅速地减少。第三,在最高一级的中央政治斗争,打乱了除农业以外的所有的经济工作。过去是这样,将来恐怕也会是这样。这是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残存的非现代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观、组织等的缘故。 不论是共产主义的现代还是资本主义的现代,经济上的现代化部门的出现,都需要相应的现代化的组织和人。不过,几千年来组成中国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轻易改革得了的。 整个组织也是非现代式的。就是说,在组织内,权限没有分散于中下级,又没有采取什么组织措施相互牵制权限。社会的所有职位,都是根据上下的顺序决定的,最终是地位高的人拥有决定权。因此,最高一级的权力更迭很快地波及到最基层。 在现代的部门中,最高一级的更迭总要影响到日常生产工作是不行的。 (四)关于人民公社的制度,生产队就是旧的自然村,其中很多家庭都有亲戚关系,也就是所谓家族的延长。而且,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的管理部门,对于农民来说,是相对的政府那样的东西 。 将来总有一天,生产大队或人民公社将成为经营的单位。这意味着农业部门完全处于政府的管理之下,那时,农民的劳动热情要保持下去将是困难的。现在,在中国农业方面,实行机械化和居住的公共住宅化已成为政策的焦点,它将更容易使得经营单位向高一级发展。 目前在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发展经济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口号,而且其中心的事件是从先进工业国家大量进口成套设备。 如上所述,在中国的经济取得“飞跃”发展之前,有着不少制约条件,制定计划当局可选择的经济政策的幅度也不是很大。政治稳定、高储蓄率以及引进外资,将是长期的必要条件。 文化大革命以后,技术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在内)受到冷遇和排斥。而且,应当产生出技术人员的教育机关,其机能也被停止了。这过程长达十年之久。丧失十年时间对中国的人力肯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损失究竟有多大是无法估计的,这个问题也许今后会长期地成为一种不利的因素。 中国也碰到过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使许多后进国家感到苦恼的爆发性的人口增长问题。但是,中国正在实现靠政府的力量来降低出生率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创举。这暗示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