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0-26

第 1 版

1. 美联社报道:许多亚洲国家欢迎中日条约生效

【美联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在越南战争这个主要冲突结束后仍然问题不断的亚洲,已随着星期一(十月二十三日)中日和平条约的正式签定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本社在这个地区的一些地方作的调查表明,许多亚洲人或是欢迎这项条约,或者把它作为事实接受下来。    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认为,今后日本有经济上的好处可得,中国则能用日本的技术知识和材料使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    东京的观察家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条约可能有助于加快华盛顿和北京的外交关系正常化。    在亚洲国家领导人当中,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条约可以使日本工业不必对美国和欧洲的国际收支施加压力就用完它的过剩的生产能力。    李说,条约可能以最终形成中日美三国“轴心”而“戏剧性地”改变亚洲的力量对比。    曼谷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泰国完全赞成这个条约,但是不想显得过分热情。    “我们怀疑它是否能够成功,因为苏联显然强烈反对。实际上,我们认为这项条约对泰国是有利的,因为它对超级大国在这个地区的力量是个抗衡。”    这位官员(他不希望披露姓名)说,条约将会对目前的越柬冲突产生影响,因为苏联人会认为条约是中国、日本和美国“勾结”起来抵销苏联的力量。他还说,莫斯科可能会不得不通过河内来加强它的影响。    另一位曼谷官员说:“我们认为,东盟对条约将采取‘不插手’的态度。”    雅加达外交部长库苏马阿马查说,印尼将把这项条约作为现实来接受并开始使自己适应这种新局面。还有一位印尼官员说:“这个事实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对比,当然会影响东南亚。”

2. 时事社报道:《邓先生和议员们愉快地交谈》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邓先生在众院议长公邸的招待会上和议员们愉快地交谈    共同干杯一结束,邓副总理就拿着空香槟酒杯走到草坪上,说“来,和保利议长两个人干一次吧!”。于是,各位议员都陆续跑过来,连声说“恭喜”“欢迎”。    新自由俱乐部的代表河野洋平笑着搭话:“我已经不再改名字了。”这是对他在三月份访华时因脱离自民党结成新党一事受到讥笑的回答。邓先生接着说:“不不,是个很好的名字。”这时,河野先生开了句玩笑,说:“日中之间已不存在令人担心的事情了。今后就是熊猫产仔的问题了。”公明党的鸳鸯议员渡部通子说:“中国说妇女顶半边天,是不是?”她丈夫站在旁边,立刻接过去说:“在我们家里,妻子顶百分之六十。”邓先生当即评论说:“就是说把家管起来了。”    欢欢喜喜地交谈了大约十分钟。在众院一百七十名、参院一百名国会议员的鼓掌欢送下,邓先生挥着手告别。    福田首相和园田外相等人也在草坪上轻松愉快地交谈说,今天是“老邓唱主角”。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邓副总理同五个在野党的领导人恳谈    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二十四日上午十一时许,在众议院议长公邸会见了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新自由俱乐部和社会民主联盟等五个在野党的领导人,进行了约十五分钟的恳谈。    同中国共产党处于断绝关系状态的共产党委员长宫本没有出席。    邓副总理在五个在野党领导人的掌声中,在众议院议长保利和参议院议长安井的引导下步入了议长接待室。邓副总理同各党领导人一一紧紧握手。邓副总理特别对新自由俱乐部代表河野十分和蔼可亲地说:    “你还记得我们在北京见面时说的话吗?为了中日友好,需要太平洋的稳定,所以,我牢牢地记住了你的名字(洋平)。”邓副总理表现得非常轻松愉快。    据出席者讲,在这次恳谈中,邓先生谈到:“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日的目的是: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使在坐的人哄堂大笑。之后,又补充说:“也就是为寻求日本丰富的经验而来的。”毫不在意地表明了打算以日中条约生效为转机,吸取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一强烈的愿望。接着,竹入委员长说:“(长生不老的)最好的药不就是日中条约吗?”这时,佐佐木委员长也接过来说“日本正处于药物公害,最近对中国的中草药评价很好”等等。对此,邓先生又说:“由于山区都在进行开发,草药也不大容易弄到了。所以,最近在进行人工栽培。”一时之间大谈起“关于药的话题”。

3. 日报报道日本天皇会见邓副总理的情景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一则报道,题为《天皇陛下关于“不幸的过去”的发言在预定稿中是没有的》,摘要如下:    天皇陛下二十三日在会见邓小平副总理时,作了对日中战争感到痛心的发言,他说:“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也有不幸的事件。”宫内厅的人们议论说:“大概在陛下的头脑里早已存在着这个问题(日中战争)。否则,不会突然说出未经商量的话。”    在天皇陛下会见外国公宾时,一般是由外务省同宫内厅商量拟一个简单的“提纲”。据说,象这一次说了原稿上没有提纲上也没有的话还是第一次。    邓小平副总理按照事前商定的,说对互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感到高兴,并说建立了两国的和平,无意中强调“向前看”的态度。说了“过去的事已成过去”这一句话似乎感动了陛下。在座的汤川盛夫式部官长、入江相政侍从长不注意,陛下讷讷而言说了“在两国长时间的历史中……”的话,之后,似乎他们两个也感到有些惊讶。    邓副总理听完陛下的话之后说的“陛下说的完全对。我也完全有同感”,在原定计划上也是没有的。    会见之后,陛下象消除了隔阂那样地同邓副总理笑逐颜开地进行交谈,宫中午宴也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使宫内厅都惊讶地感到是“前所未闻”的。陛下同卓琳夫人、皇太子殿下同邓副总理象老朋友那样交谈。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天皇陛下表明谢罪的心情    天皇陛下在二十三日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时,谈到了日中战争问题,他说:“日中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间也发生过一时的不幸事件。”对过去的阴暗战争表明了心情。陛下在日中战争后的第三十三年首次会见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时候,使用了“不幸的事件”这一措词,被认为是从天皇的战争责任这个角度,间接地向中国人民表明了谢罪之意。

4. 共同社报道:《田中私邸周围许久未有的热闹情景》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阿角说,“别搞错地方”    前首相田中在他的住宅接待了邓副总理。从二十四日清晨起,他就在门口出出进进,心神不定。田中以上穿西服下踏木履的“阿角风度”出现在记者团的面前。他显得兴致勃勃,谈起健身法来,他说:“这有助于健康,全身血液循环好,能比穿鞋的人多活四、五年。”在送走邓副总理后,他甚至首先出现在人们面前,在即席的记者招待会上披露了会谈的情景。    但是,当一名记者问“在继续接受洛克希德事件公审的情况下接待邓副总理,你的感想如何”时,他勃然大怒,说:“别搞错地方!问这样的话,我就不见你们了。”    然后,田中把邓副总理送给他的茶具和一套砚台、墨、笔等文具拿出来给人们看。在砚台的背面,刻着已故周恩来总理的书法:“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是周总理十九岁留学日本时作的。而且,这首诗的内容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而向日本学习,这也和目前中国的态度完全吻合,对于中国方面的用心,角荣也感到佩服。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田中私邸周围许久未有的热闹情景    今天,在前首相田中私邸周围,直到小巷里面,大约有八千警察,戒备森严。特别是在面对目白街的田中私邸正门附近,每隔五米就站着一名警察,形成一道森严的防线。    但是,因为知道“邓先生要来”,有五十多名附近的家庭主妇和女子大学学生赶来,向邓副总理一行报以掌声,邓副总理等也微笑着从车里向她们挥手。报道人员的车辆大约集聚上百辆,自洛克希德事件以来,目白台第一次如此热闹。    【美联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邓小平副总理今天拜访了在恢复中日关系上起了重要作用的前首相田中。    会晤后,田中说,“邓富有幽默感。他没有问起洛克希德案件。如果日本人也有幽默感,那就好了。”    邓在田中在东京的私邸会见了这位前首相、他的家属和议会里田中派的四十一名议员。    在进入室内喝茶和交谈时,两人都说年迈了。    七十四岁的邓对六十岁的田中说,“要是你总是象这样,你可以活到一百岁。”

第 2 版

1. 万斯结束在莫斯科的会谈回国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四日电】美国国务卿万斯已于今天离开莫斯科。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其他官员到挂有两国国旗的机场为他送行。    万斯在机场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在莫斯科举行的苏美会谈是有益的和建设性的。    万斯强调指出,会谈涉及两国最切身的利益,他又强调说,将来签订的协定将是公正的。双方对这一任务的完成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四日电】万斯今天临行前在机场上的讲话中说,双方都承诺要“迅速成功地缔结”一项新的条约。    万斯说,一项使战略军事武器竞赛稳定下来的协议“涉及到有关国家的最重大的切身利益”。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四日电】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了两天无明确结果的限制武器会谈后,今天离开莫斯科回国与卡特总统商谈。    在飞机停留在伦敦加油的时候,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在今年年底前双方可能签署一项协议。    这位官员在谈到万斯两天的谈判时说:“我认为: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以往与苏联人举行的有关武器的会谈以后,也都出现了同样没有具体说明的关于取得了进展的说法,但是,经过六年的谈判,仍然没有达成一项规定远程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最高限额的协议。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四日电】美国国务卿万斯今天在参加莫斯科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后回国;他在两个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是没有带回来他被派去完成的美苏协定。    在美国首席裁军谈判代表沃恩克的陪同下,万斯立即去白宫向卡特总统汇报他同苏联领导人举行的十一个小时的会谈情况。    万斯在向卡特谈了一小时之后告诉记者们说:“我们同总统研究了局势,他已了解了最新情况,并且我们将根据这件事的各种因素考虑局势。”    记者问道,万斯没有完成限制战略武器协定就回来了,总统是否感到不安。万斯回答说:“不,他没有表示失望。”    这位国务卿说,美国对于在同苏联就缔结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问题举行的持久会谈中,下一步将怎么办的问题,还没有“作出最后决定”。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万斯解决了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的两个问题,并且在其它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    虽然万斯没有能带着一项条约草案回国,据说他却带回来了苏联人所作的关于“尽一切努力”达成一项新的条约的保证。    万斯和勃列日涅夫对卡特所作出的着手生产中子弹部件的决定进行了“坦率的讨论”。

2. 外电评施莱辛格率美国能源代表团访华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电】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今天乘专机到达北京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以讨论中美两国的能源合作,特别是在石油方面的合作问题。    这位能源部长在走下他乘坐的美国空军波音飞机时受到了中国石油部部长宋振明的欢迎。陪同他来访的是一个包括专家和国务院官员在内的十五人代表团以及他的夫人。    施莱辛格在北京这里的大部分会谈将同宋进行。    美国人士说,这次会谈将涉及石油、煤炭、电力、太阳能和高能物理等问题。一些观察家认为,高能物理问题包括核能源问题。    早些时候抵达这里的一个由十六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将同施莱辛格及其率领的代表团一道活动。    美国代表团在北京利用三天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游览之后,将于十月二十七日访问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然后前往中国石油工业的中心大庆。这些美国人将从大庆动身前往南方城市杭州,然后访问上海这个工业都市。这个代表团将于十一月二日返回北京,再逗留三天,进行进一步的会谈,然后在十一月五日离开中国。    预料美国能源部长在北京会谈期间,将提出协调中国同目前对开发中国的石油资源产生兴趣的四家美国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问题。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电】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今天重申了卡特对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心,他说关系正常化“对于我们的全球政策”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一个“稳定的世界”也是有利的。    施莱辛格在中国石油部长宋振明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未来在能源问题上的合作并不是为了短期的战术上的目的,而是将反映出我们较长期的共同利益。”    施莱辛格继续说:“我们到此访问是一种非常明确的迹象,表明美国确信我们两国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全球政策是极为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合作将会增进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长期利益,及增进建立一个稳定的世界的希望。”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电】中国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今晚对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说,一旦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能源方面的合作就有广阔的前景。中国人士说,他们预料讨论的范围很广泛,他们并不否认,也许会提出在核能方面可能进行合作的问题。

3. 塔斯社报道:《米高扬逝世》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二日电】题:米高扬逝世    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部长会议沉痛宣告:苏共最老的党员、个人退休金领取者米高扬,在长期重病之后于星期六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二日电】苏联今晚宣布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前主席、八十二岁的米高扬逝世的消息,但是指出,不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    莫斯科的观察家注意到,前总理和党的首脑赫鲁晓夫一九七一年逝世时受到同样待遇。    没有马上说明米高扬逝世为何受到这样低调的待遇。莫斯科电视晚上播映主要节目时只用几秒钟的时间播映了米高扬逝世的消息。

4. 美国《生活》杂志复刊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十月九日刊登一篇题为《〈生活〉杂志又复活》的报道,摘转如下:    世界有名的美国《生活》杂志,已于今年十月复刊,改成月刊的方式出版。    在复刊的第一期中,我们看到一些令人惊讶的图片,医学上的各种奇迹的报道,可以说《生活》杂志的图片,仍然具有以前的吸引人之处。但是从前那种大型的图片已较少存在。大体上《生活》所报道的资料,仍然是处于世界新闻的尖端上。    《生活》不再以从前的周刊出版,而以月刊形式出版。    《生活》杂志创刊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六年以前,《生活》的广告,受了邮费的涨价和电视的竞争而停刊。它在一九六九年的最高发行量为八百五十万本,每一页的彩色广告费为六万四千二百美元,比电视的广告费还贵。《生活》发行人查理士·怀特翰说:复刊后的发行量约保持在两百万份,每全页的广告约为一万三千九百美金,每本的价钱为一块半美金。

5. 英报谈南斯拉夫农业的文章:《农业收入正在提高》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六月十九日刊登一篇评述南斯拉夫农业的报道,题为《农业收入正在提高》,摘要如下: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开始建设时热    衷于快速实现工业化,而往往忽视了农业,南斯拉夫也象它们一样,但很早以前就改变了看法,认识到全面发展农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式肯定这种思想是在一九七三年公布农业的长期计划的时候;现在执行的五年计划目标是到一九八○年实现农业的自给自足,在此之后做到有节余出口。    一九七六年农业获得了空前的丰收,产量比气候恶劣的一九七五年相当低的水平稳健地提高了百分之七点三。接着去年又提高了百分之三点三。人们希望,今年在相当好的气候条件下,增产将可比得上去年。    这些数字表明,与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三年这十年的农业生产相比,平均增产率有相当大的提高,那十年的农业产量平均每年只增长了百分之二点五。    这些数字还表明,南斯拉夫确实已经在走向农业自给自足的道路上,这样既将减轻国际收支的负担,又将为农用化学品和农业设备的持久需求以及人口的合理分布创造条件。    虽然近年来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着失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促使农业现代化,同时使农村生活更有吸引力就有很大的意义。    稳步地提高农业收入是这样做的一个办法。实行有保证的最低价格制度和贮存安排制度,使农产品的价格五年来平均每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四。此外还进行大量投资,以增加化肥、拖拉机和各种农业设备的产量,而且还制定了重要的水利灌溉和植树造林计划。    现在正在兴建的最宏大的灌溉和防洪工程是庞大的摩拉瓦河综合工程。这项工程预定在一九八五年完成,完成之后将消除塞尔维亚的破坏性水灾,并且创造二十八万公顷非常肥沃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每年将可能有两季收成。利用这项工程还可以发电,而且可保护另外十五万六千公顷的土地不受水淹和冲刷。    今年多瑙河—蒂萨河—多瑙河水利系统工程也将完工。这个系统的水坝和运河为灌溉伏伊伏丁那这片肥沃平原上五十万公顷土地创造了条件。    伏伊伏丁那平原是南斯拉夫最重要的农业区,这里的农业产量占南斯拉夫的总产量一半以上,去年这里生产了三百四十万吨玉米和二百七十五万吨小麦。而去年南斯拉夫的小麦总产量是五百六十万吨,玉米的总产量是历史上最高的,达九百八十六万吨,其中出口了九十万吨。    玉米生产是南斯拉夫农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去年平均产量每公顷达二千一百二十五公斤,这是一个新的创纪录数字。今年将种植改良品种,而且将增加种植面积,因此可以有把握地预料,玉米收成将超过一千万吨。    去年糖料作物的收成达到历史上最高的五百三十万吨,这使南斯拉夫在糖方面第一次达到自给自足。去年还生产了四十八万多吨的向日葵籽,今春向日葵种植面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正在迅速进行,新的大化肥厂也在迅速供应化肥。这些厂有的已经投产,有的正在兴建。如克罗地亚巨大的库蒂纳厂和另外五个大型综合企业。库蒂纳厂正在用欧洲国家提供的一亿五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进行扩建。    据官方估计,今年拖拉机总台数可比去年多五万台,这样总数将达三十五万台,这就是说,每二十五公顷耕地将有一台拖拉机。同时,南斯拉夫还利用其农业现代化计划搞出口贸易。去年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出口总值达六千万美元,计划到七十年代末每年达一亿美元。

第 3 版

1. 南通社说:中日条约是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纪元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月二十三日电】通过今天在东京交换批准书,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开始正式生效。东京的政治界人士和新闻界人士一致认为,条约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新纪元”,通过这二条约的彻底实施,将对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作出贡献。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报》十月二十三日就邓副主席访日发表评论,摘要如下:    东京以明显的热情欢迎邓副主席,这也是想以此表示成功地签订了一个长期的条约。日本议员在参议院的表决证明,日本也和北京一样想扩大经济和政治联系。实际上,战后日中合作的历史只是从一九七二年建立外交关系后才开始的。    当然,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取得的最高成就。日本在这个条约中最终接受了“反霸”条款,使东京和莫斯科的关系变冷。    本月初,福田首相拒绝了苏联提出的签订长期贸易协定的建议。    邓小平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将给日本以优先地位的讲话,在一亿一千三百万日本人中激起了民族热情的热潮。    二十三日这天,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来说,都意味着很多东西。前者将得到实现在二○○○年工业化计划所必需的资金、现代化的技术和经验。后者将得到巨大的市场和岛国所没有或者不足的能源(首先是石油)和其它原料。

2. 日总评议长就邓副总理访问发表谈话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总评议长桢枝的谈话:日中两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这对亚洲与世界和平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是,最近中国方面就日美安全条约和日本的军备问题等内政问题发表了谈话,一部分人中有利用它的倾向。希望在谈到日本国内发生对立的问题时,要慎重。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共产党外交委员长星野发表谈话    对于日中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的正常发展来说,特别需要的是严格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霸条款。我党今后要注视自民党政府和中国领导的态度,并要求积极地清算不符合条约的事态。

3. 日报报道:《社会党内出现“重新看待中国”的主张》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二十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社会党内出现“重新看待中国”的主张》,摘要如下:    由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的访日和互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继一九七二年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之后,日中关系将建立起新的里程碑。但是,在战后一直热心地参加促进日中友好活动的社会党和总评等革新势力中,却已出现批判中国的对外路线,以及主张与中国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对中国明辨是非论”的动向。    社会党内首次公开发表批判中国的文章的是该党前副委员长高泽黄男。十一月将发行他迄今发表的论文集《社会主义与人间》。    书中分析说,最近中国领导人关于“加强自卫队”的讲话,“不管其意图如何,是背信弃义的行为,造成了干涉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斗争的结果”。这位先生的文章是第一次系统地批判中国。    在该党理论杂志十一月号上发表题为《重新考验实现和平的座标轴》文章的,是该党原国民运动局长、飞鸟田的亲信众院议员伊藤茂。    这些文章是根据最近总评议长桢枝和事务局长富塚等劳动界对中国的一定批评气氛发表的    。    在党内也存在着引起共鸣的基础,因此,似乎将成为今后党内争论的起点。

4. 日本右翼团体搞反华集会和游行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中核派系统的学生等约八十人,于二十三日晚在东京清水谷公园召开了“谴责邓小平访日”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经过东京都中心直到日比谷公园。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反对批准日中条约的右翼团体从二十三日清晨起,在都内各处展开分散的“游击活动”,有的试图闯进福田首相的住宅,有的想越过皇宫的护城河。    到今天傍晚为止,已有五人以妨碍执行公务的现行犯等罪名被捕。    据警视厅公安部调查,今天采取反对行动的右翼共有五十八个团体,国百七十四人,开动了八十八辆宣传车在都内转。但是,由一万名机动队员组成的壁垒阻止了他们的行动,没有发生重大混乱。    【路透社东京十月二十一日电】今日有个反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日本右翼分子,在首相官邸前企图用小刀自杀。企图“切腹”自杀者,是三十八岁的平泽。警方说,平泽腹部受伤,送入医院,伤势严重,但并不危殆。平泽自称是日本革新党成员,这个活跃的右翼团体,成员约有十五人。

5. 时事社报道:《中国不忘老朋友》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中国不忘老朋友,邓先生慰劳有关人士的遗族    邓小平副总理二十四日下午五时半,在赤坂的迎宾馆“朝日厅”同老“朋友”的家属交谈了二十五分钟,缅怀故人。今天受到接见的有十一人,他们是原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原首相片山哲、原农相松村谦三、原首相石桥湛山、原企划厅长官高碕达之助、原邮政铁道相村田省藏(都已去世)的家属。他们都勇敢地主张日中友好,是在有各种各样压力的时代继续挖掘友好之“井”的人们。邓先生在今天的致词中,曾两次引用已故总理周恩来所说的“吃水不忘掘井人”的话,对家属们表示慰问。当邓先生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民的亲友。请大家以回老家那样的心情到中国来,什么时候都行”时,片山夫人等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不忘掘井人,邓先生招待遗族    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二十四日下午在迎宾馆“朝日厅”会见了战后为日中邦交正常化而进行活动并已去世的人的家属。他首先表示歉意说:“本来应该到大家的家中去拜访,但因为没有时间,所以就请大家到这里来了。”接着,他又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表示庆贺,并缅怀了为建立两国友好关系架过桥梁的人们。    他说:“借访日的机会来看望大家,表示敬意。我代表中国人民向大家表示感谢。各位先生从两国关系还处于不正常状态的时代就顶着压力,为两国的和平作出了努力。”身穿黑色连衣裙的片山先生的遗孀菊江(八十三岁),在邓副总理致词过程中曾摘下眼镜,用手帕擦眼泪。浅沼先生的遗孀享子(七十四岁),在邓副总理说“也有人为两国邦交正常化献出了生命”时,眼睛也湿润了。村田震一(六十二岁)为中国非常讲情义所感动,他说:“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年了。尽管如此,还把我们请来了………”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探望卧病的中岛健藏先生    正在日本访问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二十四日下午前往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七十五岁)先生家,探望了因病在家中休养的中岛先生。    京子夫人等在门口迎接廖先生夫妇。他们立即被引进中岛等候的房间。他们同在床上半躺半坐等候的中岛亲切握手。廖先生用手摸摸他的前额,询问了病情。廖先生用熟练的日语问:“睡得好吗?”“有多大年纪啦?”并说:“我也曾因心肌梗塞而卧床,以为要见马克思去了。我对病没有往心里去。不怕它,就会好的。”谈了有三十分钟热情鼓励的话。

6. 共同社电讯:《邓副总理印象记 展开灵活微笑外交》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邓副总理印象记,展开灵活的微笑外交    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展开了灵活的微笑外交,似将给人们以出乎意外的感觉。这同他来日之前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同邓先生接触过的很多人都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是仪礼端庄,周到地注意一切的腼腆的人。”他的言行也是充满着对日方的照顾的。在会见天皇时就战争责任问题说的“过去的已成过去”就是最好的例证。日本前驻华大使小川评论邓先生是“冷静的政治家”。邓先生具有在现在中国史上英雄辈出的四川省人的易激动的天性,同时也有冷静沉着的一面。这个沉着冷静的一面,可以说给日本国民留下了好印象,掀起了日中友好热。但是,如果在日中条约之前,也许得不到“冷静的人邓小平”这样的印象。不能忘却正是他责备了日本政府领导人的缺乏决断。    邓先生在言行慎重的情况下,该说的还是要说的。支持日美安全体制和自卫队的讲话就是一个典型。

7. 香港《明报》社评:《邓小平访日与明治维新》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月二十三日发表社评,题为《邓小平访日与明治维新》,摘要如下:    中共副主席邓小平率同外长黄华等数十人到达日本,访问八天。在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相信邓小平在日本的八天访问之中,一定会时时想到“明治维新”这四个字。他亲眼看到日本社会在各方面都充分现代化的情况,或许心头会产生一些新的意念。    明治维新开始于一八六八年。如果“华邓维新”算是一九七七年开始,那么是迟了一百零九年。一百零九年后的世界局势,以及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背景当然大不相同,然而明治维新的决心、做法、举国一致的努力,以及其后的成果,确有大量值得中共借鉴与取法之处。中共如果要从各国的历史行为中找一个模范典型,最佳的范例的确莫过于明治维新。    中共要引进外国的科技,当然必定成功,并无可疑。值得注意的是,明治维新另外有极重要的一环,那是确立宪政、撤藩改县,也就是整个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现代化,打破落后的封建体系。必须有适当的政治制度作土壤,现代化的种子才能发芽、开花、结果。中国清末也曾学习过外国的坚甲利兵(国防现代化),也曾派过学生、设立现代化工厂,然而政治、经济制度没有相应的改变,整个国家和社会就现代化不起来。    邓小平这次访问,对于促进中日关系必定会有贡献,那是不在话下。由于邓小平个人的推动力,对于中国今后的现代化道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更希望他这次访问,能对中国今后的现代化增加积极的、有益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携手合作,大大有助于稳定远东局势,抗御苏联的扩张侵略,而和平正是现代化的必要环境。

第 4 版

1. 《亚洲华尔街日报》评论:《中国:方法变了,灵魂不变?》

【本刊讯】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九月二十八日发表该报记者秦家聪的一篇评论,题为《中国:方法变了,灵魂不变?》,摘要如下:    “人们来了又去了,但是我却永远向前流”,这是一个世纪以前诗人丁尼逊对他那潺潺小溪写下的诗句。对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发源地的中国,也许也可以这样说。朝代更易,蒙古人和满洲人夺取了政权,但是中国社会基本上却没有受到多少触动。    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十九世纪碰上了西方人以前。当时中国在一个迅速衰败的王朝统治下,没有能力阻挡扩张中的欧洲列强的蚕食。    随着中国的逐步被肢解,人们慢慢地认识了一个真理:仅仅为了保持民族的生存,就非使中国社会来一个大变革不可;而且,大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如果要挣脱外国的枷锁,就非向外国人学习不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的学者魏源,就号召中国人“法夷人之技艺以驱夷人于域外”。    是的,中国人总是不肯放弃自己几千年的传统,甚至主张改革的人也认为只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此之所谓体用也就是说,要保持中国的根本精神,只能把外国人的发明用于实际目的。    八十年以后,中国又进入了另一场现代化运动。又一次,中国从自己给自己造成的孤立状态中伸出头来;又一次,中国发现自己在西方面前处于劣势;又一次,中国要向“夷人”学习,引进西方技术,以求“赶超”西方。    这种做法同过去近十年来那种内向的、有时是排外的态度成为鲜明的对照。奇怪的是,这种做法却叫人想起一八九八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主张。    当时,康有为是皇帝的顾问,提出要改革学制,要建立各种专业学校学习外洋的学术和政治。    康有为也要求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    情况之相似,实在惊人。康的维新运动失败了,因为慈禧太后认为这些措施太猛烈,会威胁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自古以来的价值标准。她插手干涉了,从年轻的皇帝手里把政权抓了过来。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前景要光明得多,虽然无疑会有人感到毛以后的领导走得太远太快了,但是再也没有一个慈禧太后可以把政权抓得去了。江青本来是可以起这一作用的人,但是她已经被捕,而且除非出现大概不会出现的无法预见的偶然事件,她永远也不会再发挥政治影响了。    但是,如果竟然出现了反对中国今天的政策的力量的话,他们至少在表面上不会是保卫文化传统的。相反,它们本质上是保守的力量,他们会把目前的政策方向看成是威胁国家的马列毛主义的传统的,很可能象慈禧太后看到中国文化传统受到威胁时的反应一样大。    中国现在所接触的外国,比过去任何时候为多,接触的规模更大,级别也更高,它正在邀请成百的外国人到大学教课,欢迎成千的外国人对工业投资,计划派成万的学生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留学。    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现在正在让科学家放手工作,鼓励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自由地研究宗教和哲学,自由地讨论资本主义的成就,自由地阅读过去的禁书——必然会引起人们怀疑先前无可怀疑的教条。    不但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国人会象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期望提高生活水平,要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要求有自由的支配时间,自由的旅行,而且要求在作出与自己命运有关的决定时能有更大的发言权。到最后,很可能会发现,中国不但得到了现代化的“用”,而且也得了一个新的“体”。

2. 美一委员会主张制订改变气候的长期计划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十三日电】一个咨询委员会昨天说,人类在今后二十年内将能大大改变气候,美国政府必须保证出色地做到这一点,而且要早日考虑它的意义。    气候改变咨询委员会在向美国商业部部长递交的报告中说,改变气候是一门新的技术。    这个委员会预料,到八十年代初,科学家们将能使山中积雪场(以融雪供灌溉或发电用)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它预言,到八十年代后期,美国高原和中西部的雨量可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该报告说,到九十年代,有可能使飓风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并且使一些暴风雨中的冰雹量减少百分之五十。    这个委员会是根据一九七六年的全国改变气候政策法成立的。它说,当前最好的措施就是制定一个加速全国研究的计划。    这个报告说,联邦应实行一项二十年的研究与发展计划,以改变气候并提高技术,并且充分估计气候改变后对环境的影响。    报告说,上述这项研究计划要求联邦在一九八○财政年度把这方面的开支增加一倍,达到三千七百万美元,在五年之后增加到九千万美元,从而使计划中的头五年经费总数达到三亿二千二百万美元。    报告说,“我们认为,现在就改变气候问题谋求达成一项广泛的国际协议还为时过早。美国应明确声明,美国的意图是促进和平利用改变气候的技术。”

3. 西德科学家研制新一代电池

【德新社斯图加特七月四日电】此间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结晶的氮化锂,这种物质可能带来新一代的电池。    据认为,这种物质可能取代迄今使用的普通电池,它装的是蒸馏水和硫酸的液体混合物。    氮化锂已经证明是一种优良的离子导体,与其他固体导体完全不同,它的传导性只要在室温下就可实现。    该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制造结晶的氮化锂的方法是在十个大气压下将氮气和液体锤混合。    用结晶的氮化锂作导体的电池的优点是很多的。一是锂的资源丰富,其次,氮化锂很轻,只有普通水的一半重。    最后,这些科学家试制的这种电池,每公斤可提供二百瓦时的电,而普通电池只能提供三十瓦时的电。    然而,在大规模生产氮化锂电池以前,还必须解决某些技术困难。

4. 意一科学家俱乐部呼吁保护大自然的平衡

【德新社罗马七月十三日电】“罗马俱乐部”主任佩西今天在这里告诫说,“除非在今后十年内人类能恢复大自然的平衡,否则世界将在本世纪末面临大规模的洪水。    这个俱乐部已成立十年,它聚集了很多重要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分析研究世界的前途。佩西是俱乐部的创始人。他警告说,大自然正在遭到掠夺。    他说,每年都有面积相当于丹麦、比利时和荷兰加起来那么大的森林遭到烧毁或伐光。这样在三、四十年之后,将不会有任何森林留下来,从而使对人类和牲畜有重要关系的大气平衡被破坏。    他说,人类对维持其生存的态度必须改变,只集中注意经济制度是不够的。

5. 法新社报道:中国派棒球队员到日本学习技术

【法新社东京十月二十一日电】十五名中共棒球队员今日飞往东京,准备学习这种起源于美国的棒球运动的精彩技术,为期一个月。    他们将参加日本职业棒球团体和大学、工厂工人的业余球队的实习。    中共球员亦将观看美国职业球队和日本球队的比赛。他们希望培养成为棒球运动的教练。

6. 旧金山《时代报》发行人黄运基文章:《侨务工作有待改善》

说粉碎「四人帮」两年来,落实侨务政策已初见成效,但华侨回国探亲和让侨眷出国与家人团聚两个问题尚未能彻底解决    【本刊讯】美国旧金山《时代报》十月十八日发表该报发行人黄运基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侨务工作有待改善》,摘要如下:    海外华侨或有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对中共的侨务政策,向来十分关心,因为这与他们息息相关。中国解放后,中共曾制订了一整套的侨务政策,曾受到广大侨胞的赞扬和支持。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以后,林彪和“四人帮”及其一伙,另搞一套,严重地破坏了侨务政策。他们炮制了一个所谓“海外关系”的反动规定,广大华侨、侨眷被歧视,甚至遭到诬陷打击,制造了无数的冤案、错案、假案,有些更因此惨遭迫害致死;侨务机构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粉碎“四人帮”两年来,中共大力整顿了侨务工作,拨乱反正,重申并落实了有关的侨务政策,显已初见成效。“四人帮”强加在归侨侨眷身上的所谓“海外关系”的精神枷锁已经被打碎,沉冤得到昭雪,错案假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被侵占的归侨侨眷屋宇陆续归还原主。    但侨务工作有待改进的地方,还是不少的。我们可以从读者及他们的亲友所反映的,提出几个要点,供搞侨务工作的有关单位参考。    关于华侨、中国血统外籍人到中国探亲参观问题,虽然中国政府一贯的政策是欢迎随时回来,但在实际执行上,却障碍重重,有些华侨申请了几年,都未偿所愿;这对与亲人隔别了数十年的华侨来说,他们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遇到如此的阻滞刁难,最难抵受,因此,意见最多。特别当他们知道有些人却能年年都回国,毫无困难,他们就更难理解了。这反映了有关负责单位,对政策的执行,并不划一。虽然,粉碎“四人帮”后,侨务政策重新得到贯彻,对华侨回国探亲的申请手续较前简化了,效率也提高了,但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关于申请侨眷出国与家人团聚问题。据笔者了解,只要有正当理由,如直属亲人(夫妇、父母、子女)出境到外国与亲人团聚,承继遗产等等,先在居留国办好入境签证,把有关文件寄回大陆亲人任职之单位办理出境手续便可。但实际情形并不如此。许多华侨虽然按照必需手续办理,但绝大部分的申请都如石沉大海,一拖数年,没有下文。这种现象给华侨以一个“说话不算数”的感觉。    打倒“四人帮”后,全国落实侨务政策,侨务工作面貌一新。各级侨务机构和归国华侨联合会恢复了活动。但上述关于华侨申请回国探亲和申请侨眷出国团聚两个问题,仍未获得彻底解决。这也多少反映出“四人帮”的流毒仍未彻底肃清。笔者认为,华国锋主席在庆祝建国二十九周年祝酒词中的一段话,不但是全国新长征的指针,也是侨务工作的指针。华主席说:“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侨务当局很有必要依此指针对华侨回国探亲和侨眷出国团聚的申请来一次全面的大检查,把积压多年的案件来一次彻底的大清理,该批准的迅即批准,不批准的亦给申请人以明确合理的答复,再不应遥遥无期的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