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0-25

第 1 版

1. 《揭开历史上最好的新时代的序幕》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揭开历史上最好的新时代的序幕,互换日中条约批准书有感(共同社驻北京分社前任社长福原)    在福田首相和邓副总理参加下,互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这个条约从二十三日起生效。    一九七二年九月,邦交正常化时写进日中联合声明的规定由此全部实现了,日中关系进入了睦邻友好的新时代。从两国间相互谅解和相互尊重的程度上可以说,在日中交往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上正在建立最友好的关系。    这不仅对两国十亿人口来说是值得庆贺的,而且正象福田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在互换批准书仪式上所说的那样,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也是有贡献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历史上最好的日中关系这个措词决不过分。    在漫长的日中战争及战后时期,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同台湾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忽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束了这种状况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邓副总理说的“和平友好条约是联合声明和邦交正常化的继续和发展”,首先要对前首相田中表示敬意,这也是极为自然的想法。    尽管如此,在联合声明中约定缔结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到底还用了六年的漫长时日。    中国方面说“日中友好是阻挡不住的潮流”,这个措词可以说是中国特别重视的“反霸”原则,已逐渐渗入日本各界。    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恐怕应当说是因为中国的政治路线和对日本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历了毛泽东主席逝世和打倒“四人帮”的剧烈震动的中国,已开始突飞猛进地推行现代化路线,即通过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想要学习掌握先进国家科学技术的中国的热情目光,是向着除了苏联以外的包括美国和西欧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而对于以猛烈的速度从大战的废墟当中进入经济先进国行列的日本尤为关心。    这决不是讨好的奉承话,既有经济上的证据,也有政治上的根据。    正如今年二月签订的长期贸易协定所象征的那样,日本从中国进口石油,向中国出口机器和成套设备,这是一种互通有无的关系。    从政治上说,争取建立目标集中于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的中国,对日美安全条约给予评价,容许加强自卫队。这虽然会给日本革新阵营带来困惑,但稳定日中政府间关系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只要现在中国的政治路线继续下去,那就可以说日中关系的基础是稳固的。    但是,邓副总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脑首次访日的事实表明,日中新时代才刚刚开始。

2. 日《朝日新闻》特派记者近藤自北京报道:《北京市民为日本的欢迎盛况而吃惊》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近藤发自北京的一则电讯,题为《北京电视台也播放彩色电视,北京市民为日本的欢迎盛况而吃惊》,全文如下:    中国电视台二十二日晚播放了邓小平副总理到达东京羽田机场的实况彩色录像,这是通过卫星从东京转播的。当电视屏上一出现受到园田外相欢迎的邓副总理在舷梯上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的特写镜头时,聚集在北京市内的饭店等地观看电视的人们一齐鼓掌欢迎。    从下午七时开始,首先转播了邓副总理到达羽田机场并前往迎宾馆的实况,历时二十分钟。接着转播了国会批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实况,还报道了有关人士回顾过去为日中友好辛勤努力的谈话等。之后,播放了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摄制的历时一小时的纪录片《今日日本》,介绍了日本的现状。随后,还播放了栗原小卷主演的故事影片《望乡》。当晚播放的节目全是有关日本方面的节目,简直成了“日本之夜”。    节目是从身着白色西装的漂亮的女广播员说:“现在从东京转播邓副主席访日的实况”开始的。在日本贸易公司常驻人员下榻的北京新侨饭店,几乎所有的中国工作人员都聚集在电视机前,热心地入迷地观看,当广播员介绍邓副总理到达羽田机场时,聚集在羽田机场的报道人员有两千五百人时,对此大家都很吃惊。    有一个工作人员还问道:“听说正式的欢迎仪式在明天举行,但是,今天前来欢迎的人不就是欢迎仪式吗?”虽是非正式的欢迎仪式,但对如此众多的人到羽田机场热烈欢迎,似乎也感到十分满意。    接着,转播了介绍日本的影片。首先,对汽车之多感到惊愕。一位不愧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人突然说:“这么多汽车就无法骑自行车了吧!”    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对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也表示惊奇,他赞扬地说:“日本的生活真方便啊!”之后又说:“日本的妇女为什么总是呆在家里?不出去工作也行吗?”从双职工的中国来看,好象难以立刻理解日本的“妻子就是家庭”这种生活。    这天晚上,活生生的日本情况,第一次介绍到中国的家庭,仅从新侨饭店所见,其反响也是很大的。在今后播放邓副总理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将具体地介绍日本的情况。可以说,这对于加强两国相互理解来说,其意义是非常之大的。

3. 共同社说福田心情一直非常好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邓先生明治三十七岁    在互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二十三日,福田首相的心情一直非常好。从宫中午宴一回到官邸,就自言自语地说:“气氛非常愉快。陛下的心情似乎也很好。”记者团询问说:“因为今天是日中日,是不是就与总裁选举没有关系了呢?”福田首相若无其事地回答说:    “根本没有考虑总裁选举。”即使在记者团说“据说邓副总理比你大一岁”时,福田首相也很轻松愉快,并没有对平时总是担心的年龄问题表示出抵触情绪,他说:“不,邓副总理年轻。我是(明治)三十八岁,邓副总理是明治三十七岁。”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福田先生情绪高昂    参加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不幸时代而在日中友好的历史上写下新的一页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的邓副总理,于二十三日作为中国首脑第一次访问日本的首相官邸,同在一楼的吸烟室接待他的福田首相紧紧握手。    福田首相于今天上午九时前离开私宅,对记者团提出的“真是清一色,处处谈邓先生啊”的问题时,答复说“清一色,清一色”。在去官邸的途中,还发表了参加互换仪式的感想说:    “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它使得日中两国不再重犯错误了。”    上午十时许,在安倍官房长官的引导下,邓副总理、廖承志副委员长和黄华外长等一出现在首相官邸,福田首相就一边慰劳邓副总理,说“来来”,一边迎上去,和他握手,并对摄影师摆好姿势。

4. 时事社报道:《福田首相谈对邓副总理的印象》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福田首相谈对邓副总理的印象,非常了解世界形势    二十三日晚,福田首相在结束同正在日本访问的邓小平副总理的第一次会谈后,就谈了对邓副总理的印象:“非常了不起。总之,非常了解世界形势,虽然同对方立场不同。”另外,在记者团问“会谈中是否谈到了苏联”时,首相回答说:“没有谈到苏联。总之,没有谈苏联。什么都没有谈。”    另外,首相表示了在今天的会谈中没有谈及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此同时,首相还就朝鲜问题说:“没有作为话题。不过,稍微涉及到了一点。”    关于在第二次会谈中是否提出朝鲜半岛问题,福田首相说:“也可能提出,也可能不提出。”    【本刊讯】日本《西日本新闻》十月二十三日刊登日本外相园田对该报东京分社总编泷口凡夫的谈话,题目是《邓副总理是位有魄力的人》,摘要如下:    二十三日将在东京互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这是一个具有“把日中之间的吊桥变成铁桥”(福田首相语)这种历史意义的日子。    在互换批准书的前夕,西日本新闻社会见了园田外相,询问了外相在近来完成条约的最后手续时的心境、日中关系的前景,以及九州在其中的作用等。    园田:我想看到互换批准书以后日中双方将向着这个条约所争取的理想前进。    问:你对邓小平副总理的印象怎样?    园田:他是一位坚强的人,或者说是位硬汉子,确实是一位可怕的对手。会谈时,谈了各种问题,当我陷入窘境的时候,他却突然改变话题,问道:“你今年多大岁数?”我回答以后,他又说,“比我还年轻十岁”,就把话题岔开了。一言以蔽之,他是位老练的政治家。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他领导着九亿人口的中国的魄力。    通过日中条约的缔结,两国互相保证要结成永恒的友谊。是好,是坏,请看日本的所作所为吧。

第 2 版

1. 葛罗米柯同万斯会谈限制战略武器问题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电】题:勃列日涅夫接见万斯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今天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美国国务卿万斯,并同他进行了交谈。    谈话时,主要注意力放在讨论有关签订苏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定问题上。双方指出,就这些问题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谈是有益的和建设性的,它们表示决心尽一切努力将这一重要事业进行到底,以保证迅速签订协定。    双方还表示打算促进使关于限制军备和裁军的其他问题的会谈取得进展,以便在这方面达成具体协议。    勃列日涅夫提醒注意最近苏美关系中出现的消极因素,他强调指出,苏美关系保持平稳,确保这种关系蒸蒸日上地发展,将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符合加深国际紧张局势缓和过程和加强世界和平目的的。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电】(记者:施韦德)美国和苏联谈判代表今晚未能缔结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因此在今年年底以前签订一项协定或者由主席和总统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前景变得复杂了。    当万斯在克里姆林宫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进行讨价还价的会谈结束时,两个核大国尚未表明,为遏制武器竞赛下一步将怎么办。    美国发言人霍丁·卡特对记者说,“下一步如何办的任何问题将等待国务卿向总统提出报告。”    美国国务卿万斯已打电报给卡特总统,详细汇报了会谈情况,并打算在二十四日晚返回华盛顿时向总统报告。    双方把这次会谈说成是“建设性的”,但是说,某些问题仍悬而未决。    记者问美国发言人可不可以用“取得进展”这个词来形容这次会谈,他回答说,“我确实愿意这么做。只是没有给我这个形容词。”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说,“我们比在华盛顿时更接近一些了”,万斯赞同地说,“我同意他的看法。”    宣布双方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期间将不会把条约确定下来,并不使人感到惊讶,因为双方在此之前已表明,他们在某些问题上仍有距离。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二日电】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与美国国务卿万斯的会谈,今天在克里姆林宫开始。    在一天内举行了两次会晤,会晤时着重讨论了有关苏美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协定的尚未达成协议的问题。在以前举行的会谈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地研究了找到相互可以接受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二日电】万斯的发言人霍丁·卡特不愿明确估计两轮会谈取得了多大的进展。第一轮会谈持续了三个半小时,第二轮会谈持续了两小时十五分钟。    但他强调,苏联并不想使卡特总统最近决定生产中子弹部件一事成为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卡特总统的这一决定引起了苏联报刊的激烈攻击。    葛罗米柯显然没有在卡特总统决定生产中子弹部件问题上大作文章这一事实表明,苏联最高领导决心把心中怒火压下去,认真谋求解决关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美国官员们说,卡特总统指示万斯一俟谈判结束,立即直接飞返华盛顿,而不要在西欧歇夜。

2. 美国《纽约邮报》于十月五日复刊

【美联社纽约十月五日电】纽约的三家大报之一——《纽约邮报》今天复刊,这是该报自八月九日印刷工人罢工使三家大报——《纽约邮报》、《纽约时报》和《纽约每日新闻》——停刊以来第一次出版。    《纽约每日新闻》和《纽约时报》由于这次罢工仍未复刊。双方谈判代表商定,这两家晨报必须在长期的谈判结束之后才能出版。    今天上午在街头出现的《纽约邮报》的篇幅长达一百二十八页,号外版面评述了该报停刊后五十七天里发生的重大事件。    《纽约邮报》这场罢工是由于印刷工人拒绝接受新的工作规定而引起的。    该报的编辑和广告人员协会接受了其他工会接受的在三年内把每周工资增加六十八美元的条件。增加的这部分工资将在一九八○年使该报有经验的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每周的工资达到五百二十五美元。

3. 英《每日电讯报》在劳资冲突解决后复刊

【法新社伦敦十月十八日电】在过去两周使《每日电讯报》未能出版的劳资冲突,已于今晨在资方与工会领导人之间的八小时会谈结束时解决了。    该报一位发言人说,报纸将在十月二十日复刊。说    纠纷是在全国制图协会(主要印刷工会之一)的二十四名成员拒绝操纵传真设备(除非给他们增加工资)时开始的。    全国制图协会的所有其他二百四十名成员都停止工作,支持他们罢工的同事。

4. 法国防部长布尔热谈法国防务等问题

说法国能够掌握制造中子弹的一些技术知识,但不打算生产这种    武器,因为法国的威慑政策是战略性的    【法新社巴黎十月二十一日电】题:防务:布尔热说:“法国不打算制造中子弹”    法国防部长十月二十日在一篇专门对法新社记者的谈话中说,法国不打算制造中子弹。布尔热还谈了国防部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核、出售武器、干涉部队和国家的兵役情况。    问:在美国总统决定重新实施生产中子弹计划时,法国是不是有能力生产中子弹和有没有这种打算?    答:中子弹是一种有特殊性质的核武器。我们进行的研究工作使我们能够掌握关于这类武器的一些知识,但是根据我们的军备计划,我们不打算生产这种武器,因为法国的威慑政策是战略性的。此外,你们知道,战术核武器对我们来说是威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提出警告。    问:在世界威慑的赌博中,法国有着怎样的地位?    答:核威慑只能是国家一级的,法国拥有核武器由于它的与众不同而成为欧洲安全的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    问:作出建造一艘能发射导弹的核潜艇的决定是不是没有任何国内政策的暗中打算?    答:是没有。作出这个决定仅仅是出于对我们核武器的有效性和先进性的考虑。    问:对这个决定,外国持何态度?    答: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一决定被认为是证明了我们建立在威慑基础上的防务政策的现实性和坚定性。    问:现在是否正在研究在阿尔比昂高原建立第三个战略导弹群?    答:现在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阿尔比昂高原的战略导弹同其他武器一起构成威慑力量,它们随着运载工具和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能力,完全符合研究的目标。    问:对载有战略核弹的“海市蜃楼四式”的下一代飞机的研究工作进展到什么地步?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飞机呢,还是象巡航导弹那样的一种新武器?    答:对空中武器方面的研究和对弹道导弹或空气动力导弹的研究,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正在积极地进行。有关武器系统的决定正处于中期阶段。    问:中国人似乎对购买法国武器、尤其是对购买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感兴趣。有人说有三亿五千万美元的交易,是这样的吗?    答:无论在军事物资,还是工业装备或者贸易方面,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是重要会谈的内容。至于武器,主要是防御性的装备。目前会谈的情况不允许提供任何数字。    问:当在黎巴嫩或在乍得的一个政权无能为力的时候,法国的干涉部队是否能够对付无论什么样的新威胁,譬如在非洲的新威胁?    答:法国武装力量应能够完成它们所担负的使命。我们作出了努力,在技术方面和在财政方面都非常重视改进必要的手段。人们可以说,我们的三军由于有组织、装备精良和人员的英勇,能够担负起他们的任务,特别是能够履行我国对盟国或友好国家所承担的义务,而这些义务无论如何同帝国主义企图或干涉内政是毫不相干的。

5. 英报报道:《土耳其美国为改善关系而会谈》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十月十八日刊登穆尼尔发自安卡拉的一篇题为《土耳其、美国为改善关系而会谈》的报道,摘要如下:    土耳其外长厄克钦教授在这里会见记者时说,土耳其和美国下月开始谈判以便改进关系,他们的关系在废除武器禁运以后进入了一个积极的时代。    厄克钦说:“我们希望使我们与美国的关系具有新的活力和得到发展”。他最近去纽约访问时同美国国务卿举行了会谈。他从会谈中得到的印象是,美国政府也抱有“同样的政治愿望,悲观是没有理由的”。    厄克钦教授说,将举行两次一连串会谈,这两次一连串会谈都初步定在技术级举行。    美国一个代表团将来安卡拉讨论一项新的防御合作协定。土耳其一个代表团将去华盛顿,以保证从美国进出口银行和一些类似的机构得到资金的计划。两次会谈都将在下月开始,但是具体日期尚未决定。    厄克钦教授还说,土耳其有他所谓可以从事“联合防御生产计划”的工厂,土耳其将谋求得到美国资金和技术,并谋求美国参加发展它的军火工业。    这位外长说,本届政府改善土美关系的方法与前几届政府的不同。根据本届政府的做法,土美关系将不限于防务方面,而是还要扩大范围,而重点则放在技术和经济合作方面。他说,防御不能离开经济,他重申了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最近制造的关于土—美关系方面的一个原则。    厄克钦教授没有细说,但是暗示,他的政府将试图不仅使美国的军援,而且还使经援增加到最大限度,以便使土耳其失调的经济得到加强。    厄克钦教授不肯说他的政府打算得到多少贷款或援助。然而,他确说了鉴于武器开支增加,最近为安卡拉和华盛顿双方都放弃了的防御合作协定的经济条款不得不重新加以谈判。根据这个防御合作协定,预料这笔款项大约是十亿美元,期限为四年,据厄克钦说,这笔贷款是不够的。    这位外长没有详细说明为之将向进出口银行寻求贷款的这些工程的细节,他也没有说明有关这些拟议中的军火工厂的细节。    人们猜测,美国基地的重新开放可能给土耳其同苏联的关系带来一种消极因素,使为土耳其工程提供最大贷款者之一克里姆林宫感到悔恨。看来情况并不如此。记者问莫斯科有什么反应,厄克钦说:“没有反应。”

第 3 版

1. 时事社报道:《福田------邓第一次会谈》

《邓副总理对日美安全条约和日本增强自卫力量表示理解,并强调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首相强调全方位和平外交》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福田—邓第一次会谈:邓副总理对日美安全条约和增强自卫力量表示理解,并强调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首相强调全方位和平外交    福田首相同邓小平副总理的第一次会谈,于二十三日下午在首相官邸举行。    今天的会谈进行了一小时又五十五分钟,比原定时间延长了二十五分钟。    首先,福田首相站在日本发动过战争这种对过去进行反省的立场上强调,要贯彻全方位和平外交。他说:“要同任何国家都维持友好关系”。    与此同时,他还解释说:(一)虽说叫“全方位外交”,但从过去的经纬来看,并不是说同任何国家都保持“等距离”;(二)在和平宪法的原则下,在自卫力量上也有限制,因此,要坚持日美安全条约;(三)我确信,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有助于世界和平。    对此,邓副总理就包括日美安全条约和加强自卫力量在内的日本外交方针表示了“充分理解”的态度。而且,他还说:    “中国同日本一样,也把同所有国家都保持友好作为目标,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是相同的。”但是,他又说,“不过,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未必同日本一样”,并就成为中国外交基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作了详细的解释。据说邓副总理在讲话中说,“虽然超级大国说缓和与裁军,但是,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必须作好充分准备”,重新强调了中国对世界形势的历来主张。    对中国方面的这种见解,福田首相说:“为中国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所感动。”另外,福田首相还说,为了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日本要努力加强“日美欧”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努力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福田首相还建议说:“在对实现和平的方法上:也许与中国有所不同,但是,让我们在各自的道路上进行努力吧!”    对此,邓副总理称赞说:“支持日本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和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援助的态度。”    不过,在与中国陷入严重对立关系的越南问题上,邓副总理详细地阐明了中国的立场,清楚地表明与日本对越南的政策不同。    最后,福田首相提出了朝鲜半岛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决定在第二次会谈时就这一问题交换意见。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邓副总理抨击社会党和总评说,否定日美安全条约是不妥当的    据日方出席会谈的人说,邓在会谈中还说    :    “没有自卫力量,却主张裁军,那是奇怪的”,“说安全条约不妥当的人是不妥当的”。批评了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和提出自卫队违反宪法的革新阵营,特别是相当强烈地批评了社会党和总评。同以往对我国的访华团发表的谈话不同,这次是来到日本,在同福田首相进行的会谈中讲的,因此在革新阵营内部似将引起复杂的反响,受到强烈的冲击。

2. 共同社报道中日条约批准书交换文仪式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掌声响彻会场,保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日本外相园田和中国外长黄华用毛笔在批准书记录上签字。福田首相和邓小平副总理在两侧看着。不一会,互换了在红葡萄色封面上印着金色菊花图案的日方批准书和中国方面的淡咖啡色批准书,两国外长笑容满面地紧紧握手。在这一瞬间,首相官邸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越过日清战争、柳条沟事变、芦沟桥事变等一系列黑暗的战争回忆,日中两国人民在二十三日互换和平条约批准书仪式上,一个世纪来第一次保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今夫两国的四位主角在罩着绿色呢绒的正面桌子旁刚一落坐,陆上自卫队中央音乐队就首先奏《君之代》,接着奏中国国歌,仪式开始了。在这四个人的后面,以金色屏风为背景,挂着两国的大国旗,在其两侧,装饰着两国的小旗两面一对,共十二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会场晚上还要用来举行晚宴,因此,入口处布置了“小型日本庭园”。    福田首相祝词说,“条约的缔结为两国关系的历史又增添了光芒四射的一页”,并用香槟酒干杯。    邓副总理致答词说:“为了中日两国人民子子孙孙友好下去,为了迎接中日关系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精彩的仪式进行了三十分钟。使人切实感到,两国在两千年的交往史中第一次进入了既没有“错误的优越感”,也没有“屈辱性的憧憬”的对等的友好关系。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在掌声中紧紧拥抱,简朴而又和睦的仪式,两国国旗象鲜花一样鲜艳    互换批准书,条约生效。在左边的邓先生,推开坐椅,端着酒杯走到右边福田首相的面前,邀请他干杯。接着,仪式结束。随后,在参加仪式的随员等二百人的掌声中,邓先生放下酒杯,再次走到福田首相跟前,象抱住他的肩膀一样,拥抱两次,而且也同园田外相互相拥抱。最近,福田首相虽然自称是“外交家福田”,但对作拥抱姿势不习惯,因此动作有些不灵活。    仪式虽然简朴,却充满了和睦的气氛。

3. 日《朝日新闻》评述:《被“邓小平热”迷住的园田外相》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月二十三日刊登一则述评,题为《被“邓小平热”迷住的园田外相》,全文如下:    自八月十二日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字以来,时隔两个多月会见了邓副总理的园田外相,可以说是劲头十足。外相到机场去迎接,这从外务省的惯例来看也是罕见的,而登上飞机去迎接则是更无前例。据外务省说,直到前天,佐藤大使担任首席接待员的职务,可能是按照外相的愿望安排的。不仅如此,而且外相还跟随到(邓副总理)下榻的宾馆,二人一起交谈了五、六分钟。据说邓副总理夸奖园田说:“你以殊死的决心进行条约谈判,这些都表现在你的表情和言词上了。”总之,人们都说园田外相被“邓小平热”迷住了。

4. 共同社报道美苏对邓副总理访日的反应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符合美国战略的选择,华盛顿欢迎日中关系的加强    美国认为,通过缔结日中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访日等一系列行动,日本作了重大的政治和外交选择。    卡特政权明确地欢迎日本的这个选择,他评论说日本的这种选择有助于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对于美国来说,推进同中国改善关系,是在世界政治中限制苏联扩大影响的重要“王牌”之一。而日中条约体制的建立,是符合他的世界战略的。    华盛顿认为,日中条约的成立,在外交上是美国大获全胜,苏联一败涂地。    【共同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电】题:苏联采取现实主义态度,要求日本采取具体行动改善关系    通过互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日中关系迎来了新时代。不过,同另一个巨大的邻国苏联之间,七年多的和约谈判却依然没有进展。    苏联认为,缔结包括反霸条款在内的日中条约,意味着把日本纳入了中国反对苏联的外交路线之中去,因而一直表示坚决反对。但是,这一条约缔结之后,突然降低了“反对条约宣传运动”的调子,反而提出要推进经济合作,并重新提出要研究缔结日苏睦邻条约的问题,表现出慎重而现实的态度。    也就是说,它的态度是要耐心等待坚持“通过归还北方四岛来缔结和平条约”的日本的强硬态度发生混乱;为此,要积极地对日本的领导阶层进行工作,同时,将积极努力恢复同社会党和共产党的友好关系。因此,这次日中交换批准书时,也只是通过《真理报》和塔斯社重复历来的主张,播发了老一套的文章。对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也毫不重视。

5. 共同社报道:邓副总理会见日本天皇和午餐会的情况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天皇陛下同邓副总理的“历史性的会见”于二十三日下午在皇宫进行,自始至终充满了友好的气氛。会见时,天皇谈到了日本同中国过去的关系,他说:“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间,曾一度发生过不幸的事情。”在畅谈过程中,好象还出现了陛下对邓副总理的谈话作出微笑的场面。邓副总理离开皇宫时也发表感想说:“非常愉快。都很高兴。”    会见只有十五分钟左右。身穿西服的天皇陛下欢迎身穿中山装的邓副总理,并同他紧紧握手,陛下同邓副总理相对而坐,皇后与卓琳夫人并肩坐在一起。    据参加会见的宫内厅式部官长汤川说,天皇陛下首先说:“你在百忙之中特意抽空来日本互换日中条约的批准书,感到特别高兴。”    对此,邓副总理回答说:“日中条约可能具有超出我们想象的重要意义。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今后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    两人通过译员和睦地畅谈。邓副总理说:“我七十四岁了。陛下似乎比我稍大一点,但很健康。”据说,陛下听了这番话后也微笑了。据说,皇后和卓琳夫人并肩而坐,两位夫人谈了中国的气候和来日本的感想等。    席间,两位陛下把一张署名的照片和一对银花瓶赠送给邓副总理和夫人,中国方面赠送了一个画着驴子的水墨画卷和彩色的刺绣屏风。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中国副总理(党的副主席)邓小平,二十三日会见了天皇和皇后两陛下,然后出席了天皇陛下主持的欢迎午餐会。    从三十二个冕形灯上放射出“彩云”,以此为背景,以天皇陛下为中心,副总理夫人卓琳和皇太子夫人美智子并排坐在一起,对面是以邓小平副总理为中心,皇太子和福田总理夫人并排坐在一起。    菜是宫内厅大膳科最拿手的法国菜。为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在汤里加了燕窝。肉全是鸡肉。这些都可以看出是作了周密思考的。饮料是葡萄酒、香槟酒和日本酒,摆满了饭桌,而且饭桌上摆设了紫红和黄色菊、粉红色小菊和白兰花。饭后饮料,也准备了据说邓小平副总理喜欢喝的白兰地。饭桌两边各放一只插满了满天星、白菊、黄菊、百合的大花瓶。    午宴中演奏的音乐是宫内厅乐部演奏的雅乐,而且还演奏了《越天乐》和《五棠乐急》等曲子。    最后,以演奏十世纪源博雅为表示庆贺而创作的曲子《长庆子》而结束。最后用香槟酒干杯。午宴始终充满了愉快的气氛。这是一次同日中友好亲善相称的快乐的午宴。

第 4 版

1. 蒋帮设立“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

【本刊讯】台湾《台湾新生报》九月二十二日报道:    我国农业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不过仍有许多技术瓶颈待突破。因此,亟需一个联络单位,将农复会、各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结合一起,进而与世界上科学先进国家进行技术交流。最近成立的“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即将负起这方面的责任。    “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提出了五年发展计划草案,将从今年起,逐年的扩增设备,预计在民国七十二年(即一九八三年——本刊注)时,农业科学资料中心可随时提供国内研究者有关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并为国家储备详细的农技人才资料,最新研究资料,以及以往农技发展的内容。此外,如果经费充裕,还可以主动策划大型农业科技的研究。    这个科学资料中心提供资讯服务的对象,包括农、林、渔、牧,将透过电脑化与集中化,加速资料检索与回溯的速度,将分类工作做到精、密、细的要求    。    农业科资中心的工作计划包括:    一、建立全国农业科技人才资料档案:细分人才专长,统一分类标准,完成线上作业系统,主动联系农复会、大专院校,各级研究机构,各单位出国进修人员,取得基本人才资料,而后加入国外之农业科技人才资料,提供农业科技资料工作,建立互助观念,取得合作。    二、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报告资料库,做好主题分析工作,采合作方式,聘请专家审稿,统一农业科技名词用语。    三、建立国内农业科技资料流通网,以合作的方式积极推动各项农业科技资料处理之标准化工作,建立“核心搜藏”制度,加强各单位之资料特色,避免各单位盲目地订购科技文献,发挥农业科技资料的最大利用价值。    四、建立国外农业科技资料流通系统,目前这方面最急待解决的问题,要及早建立咨询服务的正确观念,确实掌握各项资料之动态,随时更新资料档。    咨询服务工作之水准,将决定资料中心之工作效率及未来之发展潜能,韩、日两国每年接受咨询服务之件数平均分别为一万八千件及十万件,我国农业科学资料中心成立后,将全力扩展此一业务。

2. 《亚洲华尔街日报》刊登奈恩的评论:《农业上的宿命论 者没有料到的》

说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能引发整个经济的起飞;没有那个拥有大量农业人口的国家能不拖经济增长的后腿,除非农民的收益能得到稳定的增长;全球也许有能力给高达四百亿的人口提供充裕的食品和纤维;如果大多数非洲国家和南美洲广大地区肯采用台湾那种高产的耕作法的话,那里需要人口多些而不是少些    【本刊讯】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九月十一日刊登罗纳德·奈恩发自香港的一篇评论,题为《农业上的宿命论者所没有料到的》,全文如下:    美国同第三世界的贸易额每年大约有二百八十亿美元。同美国与西欧的贸易额差不多。但是,西欧的经济大体上接近饱和状态,西欧的人口只有二亿五千万。与此形成显明对照的是,第三世界的人口有三十五亿,而第三世界的经济水平比零高不了几点。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同第三世界进行贸易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实现这种可能性之前,第三世界必须在经济上取得真正的而且是持续的增长。    经济史就近代来说,就是明治维新以后的和后来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以后重显身手的日本,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台湾,更近一些时候的南朝鲜都告诉我们: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能引发整个经济的起飞。    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没有那个拥有大量农业人口的国家——第三世界大约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能不拖经济增长的后腿,除非农民的收益能得到稳定的增长。    可是,第三世界的农业却停滞不前。更糟糕的是,西方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认为它今后也增长不了。    这种认为什么都增长不了的看法似乎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期,当时有一种看法第一次深入人心,认为地球上人口过剩,今后    ——正如电影和小说等所描绘的一个又一个可怕场面那样——会发展到人口大量过剩的阶段,那时人人都逃不了衣食不足的命运。    但是,就食物和纤维(种植出来用于做衣服和盖房子的原料)的生产潜力来说,这些大难临头的预言家估计错了。全球有能力也许给高达四百亿的人口提供充裕的食品和纤维。并不需要耍什么魔术。就农业来说,只要有效地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办法去做,也许就能达到这一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随时从外国进口农产品,还有希望甚至更加富裕一些。    地球上不能为目前四十亿居民提供充足的食物、衣着和住房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犯罪行为。所以出现这种犯罪行为仅仅是由于造成食物和纤维不足的因素完全是人为的。    在研究这些起阻碍作用的因素之前,不妨先就人口和生产率提出几个问题,这是有益的。在法国苦于农产品过剩的时候,印度(不管怎么说直到最近为止是如此)却处于农业长期减产的局面之中,而这两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所拥有的可耕地几乎是一样多,这是为什么?荷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每平方英里有一千三百人,在这个国家里有一套效率之高是数一数二的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每年还在以百分之二点二的速率继续增长。可是,相隔不远的爱尔兰,虽然气候条件相同,人口稀少,每平方英里只有一百人,农业生产却停滞不前。这个国家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只是长草,用来放牧牲畜,效率极低。    因此,人少地多并不能保证农业高产。爱尔兰在农业方面有根深蒂固的习惯,特别喜欢饲养牲畜,这种民族性往往起支配作用。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差异。真的,如果大多数非洲国家和南美洲广大地区肯采用台湾那种高产的耕作法的话,那么它们倒是需要人口多些而不是少些。那么,阻挠农业高产的因素是什么呢?    第一个因素是国内的不稳定和国际的紧张局势。生产潜力不亚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湄公河流域迄今没有开发。湄公河两岸的国家互相打了将近一千年,而且还在继续打下去,国内外基本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就农业来说,这个地区应当合起来,按照密西西比河流域同样的方式开发。但是,这种极其重要的合作现在还不存在。人们在整个非洲、在南美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同样的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在美国,两百多万农民每天都要决定怎样经管相对来说比较小的田地,这些田地是他们自己的,也是他们所十分熟悉的。而在苏联,为了适应意识形态的需要而制订的政策是把决定权集中在中央,把农民变成国家的雇工。但是,美国一个农民能养活五十七人,俄国一个农民只能养活七个人。美国每个消费者花在吃的方面的钱占他的收入的百分之十七;俄国则占百分之五十四。俄国用在农业上的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而美国只占百分之五。可是,俄国属私人所有的耕地为全部耕地的百分之三点九,出产的粮食却占全国农产品的百分之四十,这对俄国的意识形态真是绝大的讽刺。这样明显的教训却还不能引以为戒,因为扩大私人所有制就会使这种意识形态土崩瓦解。意识形态高于生产。    第三个因素是政治方面的。前些时候印度政府为了给“工业化”提供廉价的食物,决定把粮食价格规定得比世界市场价格低一半,印度农民马上作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他们又回到过去那样搞自给自足的农业,再也没有兴趣生产什么商品粮了。目前,五十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对本国的农民在实行着范围广泛的抑制性措施,从压制农产品价格到操纵外汇比率,危害了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就使得一切刺激因素都失去作用,结果是生产停滞。    第四个起抑制作用的因素是官僚政治。    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官僚政客往往是扎根在城市、集中在城市、在城市里教育培养出来的。可是他们自己还要当发展经济的先导者,而这是他们根本就干不了的。除此之外,典型的严重的官僚主义所引起的混乱阻挠着生产的发展。人民对这一套的反应是:避开一切规章制度,从而就搞开了黑市买卖、走私、行贿、敲诈勒索——而所有这些活动又常常是围绕着官僚们进行的。这样一来它们就更没有资格来担当先导者了。    第五个抑制因素是文化方面的。非洲的牧民是以牲畜的角的样子和数目来判断牲畜的好坏的,这样他势必会成为研究牲畜的角的样子的专家,为了角而不惜使用过度放牧的办法,从而损害了牲畜的繁殖力。    随时可能出现的还有第六个抑制因素。    这个因素只有西方国家才有,那就是环境保护运动。它所造成的威胁不在于它想要禁止使用农药或者停止使用某些灌溉系统,而在于它所造成的心理状态,即保持现状、不求发展的心理状态。不求发展就使得几十亿人注定要永远受穷,并且使他们只得拿起武器,把一个经济上停滞不前的世界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    地球一直没有使我们失望过。它已经在某几个小地方以实例昭示人们,只要善于管理,它就会给人以巨大的农业财富。但是要能取得任何重大的进展,必须对人类的制度以及对人类未来所普遍抱有的态度来一个根本的改变。

3. 港报文章:《台湾应召女郎 外销日本》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月二十二日在“今日台湾”栏刊登一篇短文,题目是《(台湾)应召女郎外销日本》,摘要如下:    台北《自立晚报》说,台北市警方查获一起国际性应召站,这个应召站的应召女郎除从事接待日本观光客外,其中很多应召女郎还搭上了往日本卖淫的门路,以致国际应召站成为应召女郎“外销”日本的跳板。    据警方调查,这一起应召站是以“国华介绍所”为“拉线”地点,当妇女前往求职时,应召站的负责人则怂恿她们接待观光客;其中一名股东,竟然是台北市“社会局”属下机构的一名职员,而且假公济私,将警方送往职业辅导的妇女,也怂恿她们做应召工作。    台北《新生报》也说,台湾色情泛滥,以致旅游事业都受到严重的色情污染。一些大市镇,除娼寮妓寨、餐厅、咖啡厅、舞厅外,最近又出现一些什么“休闲俱乐部”、“大酒店”等,也成为色情媒介的“大本营”。    据了解内幕的人士说,这些“俱乐部”、“大酒店”规模庞大,旗下至少各有七、八十名应召女郎。营业时间是每天下午两点到晚上十一点。不过它们并不对外营业,而是专做日本游客的生意。    这些“色情大本营”大都与旅行社勾结,非法赚取大量肮脏钱。因此,每当日本游客一到台北机场,旅行社的旅游车就将他们一批一批的运到“大本营”,而应召女郎则列队欢迎,待价而沽。    其实这种交易,女郎付出最多,收益最少,却肥了旅行社,每年“俱乐部”、“大酒店”就有成百万元的肮脏酬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