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0-14

第 1 版

1. 英报评论:邓副主席在工会九大致词:《中国工业管理方针的巨大变化 》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十月十二日刊登约翰·霍夫曼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工业管理方针的巨大变化》,转载如下:    中国主张革新的副总理邓小平今天又扫除了一层中国的传统,坚决指示,工厂车间工人自己选举他们的头头。    邓先生在中国第九次全国工会会议——一九五七年以来的第一次——开幕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今后各个企业的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要由本车间工段和班组的工人选举产生。”    在过去,中国工业管理人员的任命是以政治上是否合适而不是技术上或财务管理上是否精通作为准则的。通常在经过仔细的讯问之后搞清楚,一个工厂的第一把手也是当地共产党党委会的书记。其结果往往是在管理上有高度的意识形态热情,而生产数字却很不像样。    邓先生由于是中国现代化计划的政策设计师而威望迅速提高。他今天是代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国务院讲话的。    他说,工会组织必须使工人感到工会确实是工人自己的组织。工会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    这表明中国工会将发挥一种新的作用。中国工会自创办以来,一直是党的机构的一部分,起着在党和工人之间进行教育性联系的作用。    一度被污蔑为“走资派”的邓小平,已成为中国领导人中头脑最清醒的擘划者之一。    他今天提出的关于改组企业管理的指示突出表明了他的看法,即:中国要达到实现现代化的各项目标,就必须把效率放在意识形态之上。    他显然认为,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对作出自己的贡献的热情。

2. 埃、以、美在华盛顿举行首次会谈

【中东社华盛顿十月十二日电】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特别仪式上为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举行开幕式。    卡特总统保证,美国“毫无保留地”为在中东实现全面的和平解决办法承担义务。    埃及代表团团长哈桑·阿里中将转达了萨达特总统对卡特总统和美国人民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以色列代表团的团长达扬在一篇简短的讲话中说,埃及和以色列和谈的进程已经达到了缔结条约的阶段。他说,还有一些障碍需要消除,但是“总统先生,在您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实现和平”。    开幕式在白宫的东厅举行。    总统陪同哈桑将军和达扬外长来到东厅。升起了埃及、美国、以色列和联合国的旗帜。    开幕式结束后,卡特总统会见了埃以两国代表团的团长,并再次提醒他们说,他“随时都能以任何方式给予帮助”。”    在美国代表团的成员的陪同下,埃以两国代表团步行离开了白宫,穿过宾夕法尼亚大街前往总统的宾馆——布莱尔大厦。    两国代表团共同走上布莱尔大厦的二楼,在二楼的图书馆里马上举行第一次会谈。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十二日电】以色列和埃及今天开始就缔结和平条约问题进行谈判,它们说,它们将努力尽快草拟出一项协议。    以色列外长达扬和埃及国防部长哈桑·阿里在白宫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后便开始进行谈判,卡特总统在仪式上敦促约旦和其它阿拉伯国家参加这项寻求和平的工作。    美国发言人谢尔曼对记者说,在这次历时十五分钟的全体会议上,“大家都赞同这种尽快达成协议的共同愿望”,国务卿万斯主持了这次会议。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十月十二日电】题:中东条约会谈开始进展很快    旨在缔结埃以和平条约的谈判今天开始,进展很快。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就会议的日程取得了一致意见,发言人说,因为“各方都认为,工作应尽快进行。”    发言人乔治·谢尔曼说,率领美国代表团参加三方会谈的国务卿万斯是“实际上的主席”,“因为是美国邀请双方到华盛顿这里来的”。    谈判代表一致同意让国务院近东和南亚事务司的公共事务顾问谢尔曼担任会议发言人,他将每天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    埃及代表团为十人,由国防部长哈桑·阿里中将率领;以色列方面为九人,由外交部长达扬率领。在国务卿万斯十月十三日启程去非洲和欧洲进行两周的访问期间,美国代表团将由巡回大使艾瑟顿率领,代表团为十一人,不包括预备替换的代表。    谢尔曼说,各方所有成员都参加三边或双边会谈,这是因为“他们会谈的军事内容和政治内容确实是分不开的,所以不能轻易划分开来”。

3. 英萨利将访问菲律宾

【路透社马尼拉十月十日电】柬埔寨副总理英萨利将于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访问菲律宾。这是印度支那国家和大国努力拉拢东盟成员国的最新行动。    菲律宾外交部今天正式宣布了英萨利要来访问的事。    柬埔寨为了打破孤立状态和缓和西部边界的紧张气氛而把力量集中在它同越南的边界冲突上,已曾派英萨利访问了泰国。预计,他还将访问马来西亚。    就东盟国家而言,则一直想要保持关系平衡,同各方都保持联系,但是拒绝介入他们的冲突或者它们的大国支持者的冲突——柬埔寨方面是中国,越南方面是苏联。    外交官们认为英萨利对这里的访问(可能还要访问其他东盟国家首都),是在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各共产党国家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和试图建立新均势的行动开始之后出现的一场在这个地区争取势力的新的复杂的运动的一部分。

4. 西德总理施密特在日本说:日中订约是亚洲加强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

【法新社东京十月十一日电】西德星期三表示坚决支持最近日本对亚洲政策的发展。    正在访问的施密特总理在日德协会讲话时强调,他的国家以“同情的兴趣”注意着日本在亚洲的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它对东盟成员国和中国的态度。    他说:“旨在发展经济、争取社会进步、维护亚洲和平的政策也直接有利于德国。”施密特还说,他欢迎日本提议同东盟国家合作的做法。他又说,欧洲共同体同东盟已预定十一月在布鲁塞尔举行部长级会议。他说:“东盟可能成为亚洲新的合作体制的样板,为建立地区稳定作出贡献。”    关于中国和日本最近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西德总理表示,这种新的伙伴关系“是你们(日本)负有特殊责任的这个地区加强政治稳定的基本的先决条件”。    他还表示理解日本在签订这项条约时对苏联的态度,即:这项条约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他说:“同中国加强合作并不是针对其他任何人的。我们知道,你们的政策是以这同样的设想为基础的。我不属于那种可能期望目前北京和莫斯科的竞争带来好处——无论是对欧洲还是对亚洲带来好处    ——的人。”    【合众社东京十月十一日电】施密特在日德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讲话时赞扬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开放是世界范围的重大事件。他还强调所有的工业国,尤其是美国,有责任解决国际货币不稳定的问题。    他呼吁国际上共同努力,争取全球缓和,避免军备竞赛升级的危险。    施密特在讲话中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开放是世界范围的重大事件。我们密切地注视着中国政府的努力,他们最近作出的派数以千计的中国青年出国学习的决定标志着他们在政治上十分自信。”

5. 范文同到达马来西亚访问

【路透社吉隆坡十月十二日电】越南总理范文同今天抵达这里进行五天正式访问。    据信他是在越南同其共产党邻国中国和柬埔寨的纠纷中寻求外交支持,同时也在寻求技术和经济援助,以支撑摇摇欲坠的越南经济。    预计范先生下星期一    将去新加坡,完成对东盟各国的访问。    范先生在简短的抵达讲话中强调说,他对马来西亚的第一次访问是一次睦邻友好访问,“旨在加强越南和马来西亚两个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合作”。范先生说,自一九七三年起建立的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和主权为基础的。这种关系是平等互利的,是符合越南和马来西亚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的。    他说,这种关系是符合不结盟运动(越南和马来西亚都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原则的,并且是符合东南亚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利益的。    【美联社吉隆坡十月十二日电】越南总理范文同今天抵达这里进行五天访问,这次访问不大可能会使他在越南同中国的争吵中赢得一个新的盟友。    马来西亚官员希望继续同双方都保持友好,据说,他们打算有礼貌地听他讲,而不表态。注视着自共产党在一九七五年取得胜利以来越南总理第一次访问马来西亚的某些西方和亚洲外交官说,范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在越南同中国的争吵中争取对越南的支持。    他们说,预计马来西亚将有礼貌地听他们讲,但不会明确地表示支持,因为马来西亚珍视同越南和中国两方面的友谊,不想由于支持一方而得罪另一方。    然而,预计马来西亚方面会加强对越南的援助,包括训练越南人恢复在越南战争中遭到破坏的橡胶业。

第 2 版

1. 英美通讯社报道:黄华外长访问英国/卡拉汉邀请华主席明年访英,并表示期望加强和发展中英关系

【路透社伦敦十月十一日电】英国今天正式邀请中国的华国锋主席明年对伦敦进行一次历史性的访问。    英国官员说,卡拉汉首相是在这里与中国外长黄华进行的四十五分钟会晤中发出这个邀请的。    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领导人对西欧的第一次旅行,也是北京的反苏战略中重要的一着。    预料,这位五十八岁的中国共产党主席明春将访问英国、法国,可能还有西德,向它们提出北京对苏联扩张主义危险的警告。    卡拉汉今天也在原则上接受了黄华请他访问中国的邀请。自从毛泽东两年前逝世以后,北京转向比较重实效的政策以来,中英关系已得到迅速的发展。    官员们说,今天在唐宁街十号的会谈简单地回顾了双边关系。现在一年的双边贸易额约一亿六千万英镑(三亿二千万美元),中国希望派一千多名学生来这里。    近几月中已有三名英国内阁大臣访问过中国,官员们说,首相和黄华强调了加强部长级接触的重要性。    早些时候,黄华与外交大臣欧文就东西方关系,裁军、中东和非洲问题进行了具体的会谈。北京和伦敦都对苏联愈来愈多地卷入非洲表示关注。    【合众国际社伦敦十月十一日电】黄今天上午在外交部同外交大臣欧文会谈了两个小时。此前,他同财政大臣希利和工业大臣瓦利举行了会谈,然后又在唐宁街十号首相府同卡拉汉会谈了四十五分钟。    英国官员说,黄在首相办公室喝中国茶时对卡拉汉说,他同英国其他大臣的会谈是“非常愉快、非常诚挚”的。    一位发言人援引卡拉汉对黄讲的话说,英国密切注视着中国对世界事务的不断扩大的影响,欢迎它“作为一个能为世界大家庭作出许多贡献的国家”给予世界舞台的新的推动。    据说,卡拉汉说,“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许多年以前,这一关系决不能后退。我们期望加强和发展这一关系,特别是在贸易、教育交流和部长间的互访方面。”    发言人说,卡拉汉对黄华说,他对邀请他访问中国十分感谢。他已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虽然日期还未确定。发言人说,讨论的其他问题包括中国的农业状况、它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香港问题。    发言人说,他们一致认为,英中双方在一些影响到这个殖民地的实际问题上进行着良好的合作。    【路透社伦敦十月十一日电】中国外长黄华今天将出席中英贸易协会为他举行的午餐会。中英贸易协会主席纳尔逊勋爵在准备好的发言中说,英国企业界希望在中国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新计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纳尔逊还说:“这一次,为了今后几个世纪,它将全面改造他们的国家。在实现这些巨大的任务时,我们英国企业界希望,我们能作为朋友和伙伴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向你们提供你们为实现你们的目标所需要的一些技术、设备和专门知识。”    他希望,这些机会将导致中英贸易增加三到四倍。

2. 美联社报道:美准许卖给我一颗通讯卫星并代为发射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二日电】政府人士今天说,卡特政府已通知北京,美国准许向中国出售一个通讯卫星,并由美国发射这个卫星。    这些人士说,政府正在等候中国人再次表示他们愿意做成这笔交易。这将是两国间进行的一项最先进的技术转让。    这些人士说,政府对中国人将做成这笔交易有很大把握。中国代表同白宫科学顾问普雷斯在七月份举行的一次会谈中讨论了这件事。几年之前中国就向联合国有关监督机构为发射一个通讯卫星“保留”了位置。    这些人士强调说,讨论仍是初步性质的。如果中国人愿意继续进行此事的话,他们就得要同美国少数几家制造这种卫星的公司中的一家订合同。为了使用这个卫星,他们还必须购买数目未定的收发信号地面站。    费用可能达到上亿美元。据工业界人士说,一个卫星要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七百万美元。把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去还得要一千三百万到两千三百万美元,具体数目要看使用什么火箭。    这些人士说,出售卫星从法律上说并不违反美国长期奉行的,不准向中国人出售军事物资的政策。但是他们承认这可能会使中国的军事通讯得到改善。

3. 国际交流署报道:《美中认真开始交换留学生的会谈》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十月十日电】题:美中认真开始交换留学生的会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和技术协会代主席周培源和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李琦为首的十一位教育家组成的中国教育交流代表团,在十月十一日到达华盛顿。    美国人和中国人从十月十二日开始将在全国科学基金会的总部会晤,提出他们各自为交换留学生和学者的建议。全国科学基金会已经表示,将用几天时间谋求就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其中包括学生的人数和水平,特别关心的学科和交流的规模和方式。    从十月十六日到二十日,中国教育交流代表团将访问东部其他几个州的大学,其中有俄亥俄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学院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纽约大学、纳索社会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4. 美政府准许向苏出售大型电子计算机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政府今天宣布,它已为向苏联出售价值二百万美元的计算机扫清了道路。    卡特政府曾两次阻止向苏联出售大型计算机,其理由是,这些计算机非常先进,有可能被转而用于军事目的。    在最新批准的这笔交易中涉及到十七个单独的许可证。有关的计算机的功能是:计算电话费、分析统计数字、收集和研究金融资料。最大的一笔交易是三十五万七千美元。许多笔交易涉及到再出口欧洲装备,特别是西德装备。

5. 英外交部发言人谈向我出售武器问题

【路透社伦敦十月十二日电】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英国将「根据国际义务和当前的经济及政治条件」来考虑任何向中国出售武器的问题。    这位英国发言人还说,迄今为止,中国并未提出要求购买武器。英国政府没有做出决定,如果他们提出要求的话哪些可以满足。中国最近表明对英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特别感兴趣。

6. 港刊文章:《“金元教国”----梵蒂冈》

说梵蒂冈不但是世界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富的国家,它在世界各大银行有巨额存款    【本刊讯】香港《镜报》月刊五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金元教国”——梵蒂冈》,转载如下: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中的梵蒂冈,不但是世界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富的国家。由于千百年的历史关系,它成了西方世界古代和中古宗教、文化、艺术和最庞大的金融帝国之一。它在世界各大银行的巨额存款以及遍及全球的大量投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很多。财富总值仅次于美国罗马教皇手下的大臣们和管理财务的专家们,一个个都不愿透露半点真情。一方面为了保密,一方面也是因为梵蒂冈的财富已多到无法统计了!教皇本人也承认这个金融帝国是存在的,否则,这么一个帝国也难以维持。但是,教皇断然拒绝作更详细的说明。梵蒂冈对它的财富严守秘密,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人们知道它已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那还有谁给梵蒂冈捐献呢?    一九五三年,有一家意大利杂志揭露说:梵蒂冈的财富总值仅次于美国。这一消息使天主教内和教外都大为轰动震惊。许多国家的报章杂志也争相转载。当时教皇的发言人曾愤怒地谴责说它是“不可思议的夸大”。这一消息传出后,使捐献大大减少了。财富与教义的矛盾梵蒂冈巨额的财富和耶稣“安于贫穷”的教义,显然是矛盾的。耶稣本人出生于贫民的家里,他所选择的门徒也都是出身贫寒的。《圣经》里也非常强调这一点。耶稣一再反对“金钱”、“财富”,他对门徒说:“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卖了,送给穷苦的人们吧!”    现在,教皇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矛盾。几年前他曾说过:“教会一定是穷的,至少表面上是穷的。我们注意到,在人们利欲熏心、个个想发财讲求物质享受的时代,教会内外的舆论都愿意看到教会是贫穷的,特别是梵蒂冈更不应该拥有巨额财富。内外压力太大了,我们非想点办法不可。”转变策略教皇手下的理财专家们,并没有半点要放弃聚积财富的表示。他们找了许多借口为这个“金元教国”辩护。他们说,办教会要花钱,梵蒂冈大批人员要薪金,救济团体积世界性的文化教育机构要大量的钱。他们还说,“我们赚钱也不是为自己,都是为教会!”    值得注意的是:自此以后,梵蒂冈对巨额投资的方法,有了明显的转变。太显眼的投资卖掉了。相当大部分的投资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去了。他们把公开经营或投资的企业资本分散在许多国家里,变为不显眼的股票。    这一转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及时也很巧妙。梵蒂冈过去曾直接控制着一些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派出自己的专职人员去管理。这一做法,太引人注目。人们一看就知道教会也在做生意发财,确实有点不象话。有一次,有间在它直接控制下的公司所制造的某种违禁“药片”被人揭露了,而这种“药片”又是教皇曾经谴责过不该生产的。这使教皇大为尴尬。    这几年,它到底转移了多少资金,谁也无法确切估计;但是,了解其内情的人说,被转移的资金不下几十亿美元!控制跨国公司、银行梵蒂冈把一大部分资金投进到著名的跨国公司和大银行里去了。例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蚬壳石油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梵蒂冈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股票。至于银行,那就更多了。纽约的大通银行、瑞士苏黎世信贷银行、伦敦汉布罗斯银行、罗马银行、西西里银行等等,都有梵蒂冈的资金。    随着手法上转入隐秘,梵蒂冈的财务队伍也完全调整了。以前掌管财务的人物,全是意大利往昔的王公贵族和红衣主教们(教廷的内阁)。这些人物不论在任何企业的董事会上出现,都不免令人侧目。现在全由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经济专家所代替了。

7. 黄外长同英方会谈派留学生问题

【路透社伦敦十月十二日电】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今天在这里英国文化委员会,就中国在今后几年派大约一千名学生来英国的计划进行了会谈。    该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说,黄先生与该组织的主席特劳顿爵士以及副主任塔豪丁举行了会晤。    英国文化委员会将把他们安置在英国的一些学院里,并负责他们的管理工作,但是中国将为他们的教育提供钱。

第 3 版

1. 美报社论评埃以美会谈《中东的联系》

说美国的任务是在约旦河西岸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前进势头,以使戴维营协议更有吸引力,诱使侯赛因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参加谈判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十二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中东的联系》,摘要如下:    当今天以色列埃及会谈在华盛顿开始时,萦绕在每个人脑际的问题是联系的问题。以色列和埃及会不会缔结一项同解决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问题的戴维营方案无关的单独的和平条约?一项结束以色列对西奈的占领的条约会不会同在以色列占领的那些其他地区采取的某些平行步骤联系起来?    对此,看来已经出现了分歧意见。以色列人说,在戴维营制订的两项协议之间“没有共同的基础”,并且的确没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的联系。但是显然,只有华盛顿的谈判解决两条战线上的安排,才算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如果能在约旦河西岸问题上取得进展,这将显示以色列的诚意和善意。这将向巴勒斯坦人和他们的支持者保证,一旦埃及做成了它自己的交易,是不会把巴勒斯坦人和他们的支持者忘记的。这还将有助于保护萨达特总统的领导。    萨达特近来并不掩饰他的失望情绪。显然他感到愤怒的是,他的阿拉伯同事拒绝支持戴维营协议。他认为,约旦河西岸的领导人和约旦最好利用公认的可能是以色列在西岸提供的一个小小的机会,但却是一个可能导致使巴勒斯坦人享有真正的自决权的机会,我们认为,他是对的。    华盛顿的任务将是在约旦河西岸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前进势头,以使这项协议更有吸引力,诱使侯赛因国王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参加谈判。卡特总统在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作出第一个令人鼓舞的暗示,即华盛顿会谈和约旦河西岸问题是“相互联系的”。看来他还暗示,一项以色列—埃及条约的缔结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取决于以色列结束它在西岸的军政府的速度。萨达特总统也作出了同样的暗示。然而,尽管以色列已经取消了禁止在约旦河西岸举行政治集会的命令,并且看来正在朝着为巴勒斯坦人提供自治的方面前进,但是更大、更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个是在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开始自治的时候,以色列军队撤走的问题。另一个是敏感的以色列定居点的问题。在这方面,关于犹太人停建定居点的时间应该是以埃谈判的三个月,还是戴维营安排的整个五年过渡时期的问题,卡特总编统看来已经缓和了同以色列的争论。如果他已经后退了,我们怀疑作这样的决定是否明智。由于以色列现在那样接近达到它的长远目标——单独同埃及达成一个协议,这正是压以色列在定居点问题上让步的好时机。使人那样烦恼的并不是定居者的人数,而是问题的原则。只要以色列人继续非法进入约旦河西岸,就不可能使、巴勒斯坦人相信以色列确实不想长期占领这个地区。总之,卡特现在面临着又一场考验。在以色列人和埃及人开始谈判的时候,戴维营的欣喜情绪仍然存在。但是,要解决现在必须解决的实质性的难题,还要美国继续表现出决心和韧性。

2. 儒尔盖说西哈努克将接见韩素音

【路透社巴黎十月十日电】据一位刚从金边回国的法国毛主义者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将在今后两个月内的某个时候在他的宫里接见作家韩素音。柬埔寨外面的人已经有两年多没有直接看到他或听到他的消息了。    关于西哈努克亲王将要会见那位著名的英籍华人女作家的消息是法国的规模很小的马列主义共产党的领导人雅克    ·儒尔盖先生说的。他上月访问了金边。    儒尔盖先生说,他听到说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住在金边的王宫里,西哈努克亲王主要是集中精力写回忆录。    儒尔盖说:“我们没有要求见西哈努克亲王,但是他们告诉我们说韩素音提出了要求,而且将答应她的要求。预计她将在一、两个月后到柬埔寨。”    儒尔盖说,人们告诉他,西哈努克亲王并不是全部时间都在金边,他经常到各地一些大的工地去看看。    这位法国毛主义者曾同柬埔寨共产党领导人波尔布特和英萨利副总理举行了会谈。他令人吃惊地把今天的柬埔寨描绘成一幅田园诗似的景象。他说国际上广为流传的关于柬埔寨正在实行大量杀人的政策的指责是荒唐的,他还说,柬埔寨打算在二十年内使人口由八百万增加到二千万。

3. 时事社报道费留宾月底访问菲律宾印尼

【时事社东京十月十二日电】莫斯科十一日电:据此间一位有影响的苏联人士十一日透露,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留宾将于本月底,正式访问菲律宾和印尼两个国家。关于费留宾访问的日程,现已进入最后研究阶段,但据消息灵通人士说,预定经由新加坡,二十三日到达马尼拉,二十六日访问雅加达,在雅加达逗留两三天后回国。另外,也计划在访问雅加达后顺便到曼谷,不过,还没作出最后决定。    中国的副总理邓小平预定十一月初访问泰国和马来西亚,看来,苏联也打算在此之前谋求加强同东盟中最亲苏的菲律宾的马科斯政权的关系和拉拢仍未同中国复交的印尼。因此,从要对抗中国在东南亚展开的外交攻势的意义来看,苏联极为重视这次费留宾副部长历访两国,认为这是接近东盟国家工作的一环。

4. 美报文章:《印度农业的现状》

【本刊讯】美国《前卫报》三月十五日载文,题为《印度农业的现状》,摘要如下:    从印度传来了好消息:看起来徘徊在印度大地上的饥荒的幽灵似乎消失了。这块土地上的六亿一千万人民约占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    这不仅是因为在连续三个好的雨季后,印度迅速增加了五十五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预期到今年五月粮食储备将破二千五百万吨大关。这也不仅因为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已从六十年代的百分之二·六的高峰下降到百分之二左右。(人口统计学家预测今后将继续下降。)    最大的喜讯是印度似乎终于准备好进行使美国农业从1890年至1950年发生巨大变化时那样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农业革命。从1965年以来,印度新的庞大的农业科学机构(51所大学和研究所)终于认真地研究了“绿色革命”最好的耕作方法和最适宜的农作物,积累了很多技术知识,这些知识的百分之七十还有待于到农村中推广。    印度——作为一个充斥着无数饥民的倒塌下来的蚁丘的形象和它增产粮食的巨大潜力是十分矛盾的。它的可耕地为美国的4/5(四亿至五亿英亩),用于作物种植的土地几乎同美国一样多(三亿五千万至三亿九千万英亩),有较大的多种作物间种的潜力,并有更充足的阳光和水利。    然而,它使用的化肥数量仅比埃及在六百万英亩土地上所用的略多一些,它的谷物产量是日本的四分之一,每年浪费六百万吨有机肥料作炊事燃料。三亿七千万英亩可灌溉土地仅灌溉了五千五百万英亩,仅有六千二百万英亩实行了间种,相当于有间种潜力的土地的四分之一。上月我访问过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农业科学家和村民一致认为,现在使用了新技术以开发资源,粮食生产必将急剧上升。    在一次访问中,农业部长苏尔杰特·辛格    巴纳拉说:“我也认为现在是时候了,各个邦都热烈要求向前迈进。”巴纳拉先生是一位锡克教教徒,在旁遮普邦有他自己的小麦农场,他是第一位确实种过田的农业部长。    芝加哥大学出身的前世界银行农业经济学家、印度计划委员会拉杰·克里希纳博士现在是德赛总理的农业政策的制定者之一。他说:“我们现在有提高粮食产量两倍的潜力。如果我们按照下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把灌溉面积从一亿三千七百五十万英亩增加到一亿六千七百万英亩,同时安装上抽水机、扣除投资和信贷,印度的农业还将获得巨大的进步。如果遇到两次或三次坏的雨季也许会耽误一些速度,但确实不会影响整个计划的进行。”    斯瓦米纳坦也许是印度全国农作物科学家的第一把手,他说:印度希望把农业的技术基础放在生物气体(指沼气)、树木、水、风及太阳能上——不像美国那样放在不经济的大量能源消耗制度上。    他说:“我们必须发展一种适应我们情况的技术。”    长期以来一直很明显的是,比起其他大国来,印度在资源及其使用之间存在着一种更大的差距,总会有一个时候,印度人将会掌握起足够的技术、外汇储备、工业以及政治远见来给农业以第一位的支援。现在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了。

5. 大群蝗虫从印度飞入巴基斯坦信德省

【美联社卡拉奇十月十日电】巴基斯坦负责植物保护的官员今天说,面积大约有二十五平方公里的大蝗虫群已从印度的拉贾斯坦邦进入了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这些官员担心蝗虫群可能飞到俾路支、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东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越冬作物地区。    【法新社卡拉奇十月十日电】官员们说,正在从空中喷撒杀虫剂,消灭进入信德省的大蝗虫群。这群蝗虫正威胁着巴基斯坦南部的这个省的水稻和棉花。

6. 巴基斯坦政府说并未同美国达成购机协议/巴联社说印度购买新式飞机加深邻国不安

【法新社伊斯兰堡十月十日电】巴基斯坦政府说,印度国防部长拉姆关于美国已经开始向巴基斯坦提供F—5飞机的说法是错误的和混淆视听的。外交部发言人在今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这种话只是一种“策略”,为了证明印度决定购买一大批“美洲虎式”飞机有道理。这位发言人说,(美国)并没有向巴基斯坦提供F—5飞机,事实上巴基斯坦和美国甚至连一项出售这种飞机的协议都还没有达成。    【法新社伊斯兰堡十月八日电】官方的巴联社今天晚上援引此间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印度决定购买两百多架纵深突入的“美洲虎式”飞机一事已在伊斯兰堡引起严重不安/而且肯定会加深印度各邻国的惊慌和不安全感。    这家通讯社说,由于印度空军——在世界上已居第五位——增加了这种全新的武器系统,印度的邻国将不得不把自己的有限的资源用在加强自己的防务潜力上。    这家通讯社说,印度领导人近来不断说“这个地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消除了紧张局势。”    这家通讯社说,印度领导人最近说印度希望巴基斯坦强大,这种说法不可信,其中一个明显的矛盾是,印度一面自己在选购新的武器系统,一面却大声反对巴基斯坦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防务需要而购买装备。    印度外长瓦杰帕伊在新德里说,印度对所传美国决定向巴基斯坦出售F—5飞机一事感到不高兴。巴联社对他的这番话表示惊讶。

第 4 版

1. 美报报道:《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旅游业》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月五日刊登该报驻香港记者爱德华·吴写的一篇报道,标题是《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旅游业》,摘要如下:    由于必须赚取更多的硬通货来大规模进口外国先进技术,中国正在迅速发展长期被忽略的旅游业,其发展规模之大,热情之高,都是一年以前难以想象的。近来,旅游向导使大家牢记,中国的旅游业除了想得到外汇以外,通过参观访问促进友好交往以及加深相互了解也是目的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在不久以前实际上几乎是不存在的。    今年年初开始向外国旅游者打开了大门,到今年年中,已经有大约三十万游客去中国旅行,预料今年下半年去的人数会更多。    在三十万人中间,五万人是外国游客,其余都是港澳侨胞,世界各地的华侨以及少数旅居国外的台湾人。    较方便地发签证,开放愈来愈多的游客感兴趣的游览地(现在是一百多个),逐渐改善旅游业条件,简化出入境手续以及海关检查手续,这些都是整个新政策的重要部分。    最近我带全家去中国探亲友时,在从这里乘火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的中国口岸城市深圳,我们马上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变化。    过去,香港的华侨办理入境证总要花两三个小时,此外,常常还有时间很长和态度粗卤的海关检查。现在等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海关人员也不那么不讲礼貌了,但是在拥挤不堪的移民和海关大楼里还是相当混乱。    为了接应每天到来的数以千计游客,正在修建一幢更大的现代化大楼。中国当局还打算不久以后给香港和澳门的侨胞发有效期为一年可多次入境的证件。目前,入境证只能旅行一次,在深圳提出申请和发给入境证,这就需要花时间。    对外国人就不一样。外国人走的是另一个门,入境检查比较简单,时间也短,而且有礼貌。海外华侨也受到同样的优待。    与我前几次旅行形成对照的是,我这次发现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比较友好,比较愿意接受要求了。态度的改变是官方对他们过去的服务态度普遍不好提出批评的结果。    据世界水平,中国的旅游条件和劳务还是十分落后。舒适的旅行条件还有待创造。向导还缺少现代化旅游业的必要训练,翻译人员也不够。另外饭馆也少。膳宿是个严重问题。    这种情况几年以后可能改变。几个饭店经理代表团最近来香港,学习这里现代化饭店的经营管理。中国的建筑师观看了这里的饭店,因为中国准备修建许多供游客住的饭店。中国在饭店这一行也要求得到国外的钱和外国技术。为了缩短香港到广州的旅程,本地的一家中国公司已经得到批准,可以经营气垫渡船业务,这样可以缩短两小时时间,原来乘火车加上口岸手续要花六小时。    中国航空公司也准备开辟香港到广州的航线。本地的旅行机构认为中国在旅游业方面有很大潜力。最吸引人的是新近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将近一百个新的具有历史和考古意义以及风景优美的地方。譬如,在河南省,游客们可以任意参观作为中国文化发源地的十个城市或名胜古迹。我们参观了郑州以南一个东汉时期的贵族的地下墓穴,我们是被接待的第二批游客,我们作为第五批游客参观了同一地区的圣地嵩山的有名的中岳庙。这两个古迹在前几个星期刚刚对外国游客开放。    最近差不多每个游客从中国回去时都有这样的印象,即中国终将开放。

2. 美国友好人士韩丁谈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续昨· 完)

美国农业大体稳定在一家一户的大规模经营上美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平均每年有二十多万农户破产。破产农民很惨,土地被资本家没收,房子被推土机推倒。一九五三年,美国有六百万户农民,现在有二百万农户。过去,美国每平方英里有四户农户,每农户占四分之一平方英里,合九百六十亩。现在,每平方英里平均只有一户农户。因为农业机械越来越大,一套机器可以种四千市亩。但太大的农业公司,大规模种地,因不便管理,不成功,雇工没有积极性,也宣告破产。现在,美国农业大体稳定在一家一户的大规模经营上。美国有些经济学家说,这种经营是最经济的办法:每户经营四千亩,投资一百万美元,二、三个劳力(父子、夫妇、兄弟),经营现代化农业,也可以养猪、养鸡。大规模养猪,养几千头可以,几万头就不成功。大规模养牛已成功,一户养三十万头。大规模养鸡也成功了。我的一个邻居,四口人,夫妇和两个儿子,借了贷款一百万美元,种三千亩地,妻子在家做饭,业余养两万只肉鸡,鸡饲料由饲料公司供应,也掺点自己种的玉米。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我估计,到二○○○年将会提高一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玉米亩产一千斤很稀罕,现在就很平常。将来到二○○○年,亩产三千斤恐怕也会很平常。过去的农业机械,八十马力就算是大马力,现在,一百五十马力还是小马力。    现在美国在推广免耕法。我是最早搞免耕法的人中的一个。免耕法已推广了十年。现在,美国搞免耕法的只占百分之五,我估计,十年以后,将达百分之三十。对免耕法,美国科学界有争论。我认为,翻地不好,会损失表土,水土流失,使肥料流到大西洋去。美国政府鼓励免耕,农民购买免耕机械,政府可以补贴一部分费用。    美国政府奖励免耕,也奖励买各种农业机器。谁买机器,谁就可以少缴所得税。当然,这不是“帮助”农民买,而是帮助资本家卖。西欧有些国家也奖励农民买机器,甚至对进口农机不收税,他们的目的是发展农业,同美国竞争。有些国家还有粮食补贴。    美国每个县都有五、六个人搞技术推广。农民遇到技术问题,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就来进行技术指导。这是政府办的,不收钱。    美国的农业大学是最重要的大学。农民有事也可以找农业大学。比如,我要买某种农具,就问农业大学机械系,哪一家公司出的农具好?他就把各家公司的农具的特点一一介绍。他们怕得罪资本家,不敢说哪一家的最好。美国有各种各样为农业服务的企业    在美国,有许多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如种子公司、化肥公司、农药公司、燃料公司、油料公司、饲料公司,以及盖房子、盖仓库、挖渠道的公司。有搞土壤化验的,还有搞经营管理的,你不知道该种什么,就问他,他告诉你,你的土地种什么最合适,怎样种。还有给牲畜治病的,还有专门运输大牲畜的公司。畜牧业过去包括在农业中,后来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还有专门搞维修的公司。各大公司在许多地方都设有仓库,储备各种零件。去年,我的烘干机坏了,下午两点钟我向一千多里路以外的芝加哥打电话,第二天他们就把零件空运送来了。过去不行,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很快就能查出什么地方的仓库里有什么零件,效率才能这样高。    你们能不能办公司?这个问题很复杂。你们会有人说,这是修正主义。列宁讲过,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我同意列宁的话。但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你们办了种子公司,又变成行政机构,那有什么用处?    我想,各地区、各省,都应有各种公司来解决本地区、本省的问题。不必什么小事都请北京批准。如果全国的种子都集中在一个公司,问题就大了。    优良的品种,要卖高价。美国玉米种子的价格,比一般玉米贵十六倍。搞玉米种子要有严格的隔离层。你们现在玉米品种不纯,主要是隔离不严。    一九七○年到七七年,美国很多东西价格上涨,但粮价下降。农民把拖拉机开到白宫示威。美国的剪刀差很严重。但我认为中国的剪刀差更严重。因为美国农民的文化、教育、卫生水平同工人差不多,居住条件比工人好。农民的收入比工人高,劳动生产率比工人高。按照每个劳动力计算,农民投资是六万美元,工人投资是四万美元。我在中国看到一个大队,百分之十一的劳力搞工业,做水泥和锯子,都是些女孩子,收入占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九的劳力搞农业,收入只占百分之三十。我想,这反映中国的工农产品的价格,有问题。我不是经济学家。我想,在中国,降低工业品价格,可能比提高农产品价格更有意义。美国农业方面的科研项目,有生物固氮、遗传基因、灭草剂等。在中国,我看还有一个研究课题:怎样减少官僚主义。(完)

3. 西德《世界报》报道:《方毅强调北京对波恩的巨大兴趣 》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月十日刊载贝恩特·康拉德撰写的一篇报道,题为《方毅强调北京对波恩的巨大兴趣》,摘要如下:    中国副总理方毅昨天在同本报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党主席华国锋十分重视发展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关系。”    方毅在德国为期十一天的逗留在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次访问昨天随着关于科学技术合作的政府协定的签字而达到高潮。迄今来自北京的这位官衔最高的访问者说,“协定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德国方面由联邦外长根舍和研究部长豪夫签字的协议强调了要促进科学和技术合作的共同愿望,并使几年前开始的交流有了国际法的基础。将首先发展能源、原料和基础研究(不是实用的研究)方面的合作。    迄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同法国签署过这样的协定。照方毅的话说,现在同联邦共和国的合作已正式化,这一点表明北京对德国特别感兴趣。一位北京外交官昨天在一次招待会上用下面的例子来支持这一说法:“今年已有约一百个代表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到联邦共和国。从这里您可以看到我们的目光所向。”    但中国方面也同样留心地注意到,苏联人对于德中更紧密合作的前景作出了神经过敏的反应。方毅指出,“我根本不理解,苏联对我们同波恩合作有什么可反对的”。“对不久前签订的日中条约也一样。虽然该条约也不是针对苏联的,但是俄国人尖锐地批评它”。    中国外交官对于以下这件事并不是没有看到:即联邦政府中一些有影响的政治家在努力于照顾苏联的这种敏感情绪和不要太有力地扩大同中国的合作。    虽然这一点没有具体地体现在同方毅的会谈中。“但却存在于气氛之中”,这是来自北京的一个观察家说的。在“中央之国”显然有着如下印象:如果双方有坚决的意志,德中关系可以得到更大的加强。    正因为如此,北京在为建立一种广泛的交流基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