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9-04

第 1 版

1. 英报评华主席出访《中国在欧洲的第二战线》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九月一日刊登保罗·伦德韦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战线》,副题为《如果说中国在巴尔干争取到了两个朋友的话,那么它丧失的却是它以前在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堡垒——小小的阿尔巴尼亚》,摘要如下:    在亚洲取得了一系列外交上的成功以后,华国锋主席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的访问,使莫斯科看到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就是:敌对力量在其两侧包围的一种全球性的战略。苏联的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最近恰巧选择在中国这位领导人结束他同南斯拉夫铁托元帅的一轮会谈的时候,发表了一项声明。声明说,中国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中国在从事扩张主义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因素出现在巴尔干的政治中,这显然使苏联感到担忧,它担心战略和政治平衡可能发生逆转。    西德的一位观察家认为:华的这次访问,是自一九四九年取消柏林封锁以来,克里姆林宫遭到的唯一最大的失败。华受到了热情的、真正友好的罗马尼亚人和南斯拉夫人的欢迎,国际上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中国的这次使命上,这一事实表明,苏联领导多年来孤立中国的外交和政治战略遭到了失败。    齐奥塞斯库先生在中国这次访问以前和之后,都重申了他的党决心同所有共产党发展良好关系。这位罗马尼亚领导人是一位有经验的现实主义者,深知他与苏联、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有一千五百英里长的共同边界,深知在黑海还有一百五十英里的海岸线是几乎无法防卫的。    罗马尼亚的唯一希望是巧谋妙计,避免采取可能让人看起来够大的挑衅行动,从而引起它的强大的邻国的报复。罗马尼亚对中国的这次访问是既欢迎,又害怕,这次访问已使罗马尼亚领导人大为忧虑。    然而,齐奥塞斯库总统和华在三个月时间内进行第二次如此大肆宣传的会晤(五月份他们在北京会晤过),必然会被苏联战略家们看作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事态发展。    同时,如果说中国在巴尔干获得了两个朋友的话,那么,它却丧失了它以前在亚得里亚海的堡垒——小小的阿尔巴尼亚。    不管对东方来说,还是对西方来说,南斯拉夫都有中枢性的重要战略意义。苏联的最终目的,是要以这种方式或者那种方式使南斯拉夫回到苏联的范围。这样作将会使苏联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拥有永久性的基地,拥有通向中东和非洲的空中航路。因此苏联官员对以中国为一方、以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为另一方可能扩大合作感到恼火和担心。    必须从苏联发觉中国力量在相对增长这一总的角度来看待苏联的这种愤怒。苏联政治局最近发表的声明明确地说,中国正在设法“把手伸进北约的军火库”。发自贝尔格莱德的消息说,华对他的南斯拉夫东道主说,他打算今年晚些时候去法国、西德以及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访问。这些消息只能加强苏联的担心:中国可能不久就会得到西方的军事装备和先进技术。    一位苏联官员在贝尔格莱德私下抱怨说:“如果南斯拉夫人愿意加强——不管以什么方式——一个潜在的侵略者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向他们提供重型武器呢?”    莫斯科特别忧虑的是中国日益争夺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不结盟国家的影响。这里,中国人公开赞成华所说的“南斯拉夫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团结和根本方向的斗争”。    南斯拉夫的报纸特别强调了这一声明,这不是偶然的。中国和南斯拉夫团结一致地反对古巴和苏联在非洲的活动。    苏联在宣传方面进行的反击表明,克里姆林宫对华的这次时间异乎寻常之长的访问的固有的反苏含意确实感到担忧。从某种政治意义上来说,中国领导人很可能在东南欧开辟了一个“第二战线”,开辟这条战线很可能产生影响中苏在世界范围的争夺的后果。

2. 法新社报道:邓副总理将访问朝鲜

【法新社北京九月二日电】此间外交界一位消息灵通人士今天透露,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将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九月九日国庆时到北朝鲜进行正式访问。    这位掌握中国对外政策的关键人物的访问,是继中国头号人物、共产党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年五月正式访问北朝鲜之后的又一次访问。    据一位苏联人说,苏也将派一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去参加北朝鲜的国庆活动。    观察家们认为,两位高级中国领导人相继访问,加强了(中朝)两国间的友谊。    今天还不知道邓先生动身前往北朝鲜的日期。

3. 北京外国人士评华主席三国之行

【法新社北京九月二日电】(记者:弗朗西斯·德隆)据北京的观察家们说,华国锋主席的东欧和伊朗之行使中国的外交开始了一个决定性时期。    这位中国领导人自八月十四日离开北京以后所访问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这三个国家,在中国的以反对苏联为基点的外交政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据这些观察家说,华的东道主对他的尊重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新得到的突出地位。    他所进行的这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同样标志着中国领导人为了抵销苏联的影响,这几个月来在世界各地开展的外交攻势达到了顶峰。    中国领导人出现在东欧这件事本身就是对莫斯科的一种藐视,正因为如此,华主席也就可以把对苏联的批评节制一点。    在伊朗,中国领导人同样地小心不发表调门太高的言论来干扰德黑兰同莫斯科之间的微妙关系。    然而,外交界人士认为,华在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和德黑兰的会谈,大都是集中讨论苏联的问题以及莫斯科和北京目前存在的十分紧张的关系。同时,在加强中国同这三个东道国之间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华这一次的欧洲之行被认为是再次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肯定,中国现在已打破了它多年来与世隔绝的状态。

4. 外电评越驻华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

【法新社北京九月二日电】(记者:德隆)中国官员和越南外交官今天在这里相当冷淡地庆祝了越南国庆节。    出席越南大使阮仲永举行的招待会的中国代表团仅仅以副外长张海峰为首。    在过去,即使在去年,中国政府是派副总理去参加庆祝活动的。    记者问及大使今天同张海峰会谈情况,他对本记者说:“我们谈了文学作品。”    在大使馆的招待会上既未祝酒也未讲话,但是越南记者分发了范文同总理昨天在河内讲话的文本,范文同在这篇讲话中责骂了“北京的反动势力”。    在范文同讲话的过程中,中国驻河内代办中途退场,抗议范文同批评中国支持柬埔寨。    可是,当越南记者在使馆散发讲话文本时,没有再发生什么事件。    没有出席这次招待会的唯一的外国外交官是柬埔寨的外交官。    在招待会结束后,越南大使又重申了他的国家对中国的攻击,并指责中国在河内谈判期间提出的建议。    他拒绝谈中越边界的军事形势,但是把八月二十五日在“友谊关”发生的冲突归咎于中国人。    【安莎社北京九月二日电】以张海峰副外长为首的一行人今天参加了越南大使馆在这里举行的越南国庆招待会,但是观察家们注意到今年出席招待会的这批中国人没有去年多,这批人的地位也没有去年重要。    然而,越方人士在招待会上被问及这一问题时说,没有“决裂”,中国人对此没有表示意见。    去河内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仲曦东副外长没有出席今天的招待会。    他已于八月八日因“工作原因”回到北京。    《人民日报》没有在今天越南国庆日发表社论,这同往年的做法不一样。    然而,中国报纸在过去四十八小时中没有发表关于同越南冲突的消息,这也是事实。可能中国人想在越南国庆节时保持一种“休战状态”。    【共同社北京九月二日电】(记者:边见)题:招待会上也表现出严峻的对立,在北京庆祝越南独立纪念日。    二日在北京的越南大使馆举行了庆祝越南独立纪念日招待会,各国外交官出席。    中国方面有外交部副部长张海峰、外贸部副部长崔群、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笑一、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杨骥。    今年出席的人同去年出席的纪登奎副总理等人相比,规格是大大降低了,可以说清楚地反映了两国的严峻的对立关系。

第 2 版

1. 日本《产经新闻》驻莫斯科记者报道:《勃列日涅夫不愉快的夏天,对孤立感到不安》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八月二十七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泽英武的一篇报道,题为《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不愉快的夏季,对孤立感到焦急不安》,摘要如下:    对于象往年一样,躲在克里米亚的别墅里,专心于恢复体力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来说,恐怕还从来没有过象今年这样不愉快的暑假。对于判处夏兰斯基等一系列的持不同政见者,国际舆论日趋强硬,由于缔结日中条约,日中关系更加密切,捷克事件十周年,再一次引起了对苏联武装干涉的批评以及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在总书记休养地的眼皮底下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进行正式访问等,连续发生了损伤苏联威信的事件。    首先是美国总统卡特,认为判处持不同政见者是违反赫尔辛基协定,给予了停止对苏联出口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制裁”。这种电子计算机是塔斯社为准备一九八○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订购的,它关系到国家威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败。苏联想从其它国家进口,时间又来不及,自己又不能生产,这种不体面向世界表明了美苏技术水平的差距。    关于缔结日中条约,苏联方面向日本政府作了口头通报,说日本倒向了中国,并且发出强烈警告说,对日苏关系造成的任何不良影响,日本必须承担责任。    在八月二十一日捷克事件十周年之际,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等支持所谓欧洲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就捷克事件,一齐发表了批评苏联的文章,要求苏联撤走驻捷克的军队。对此,《真理报》反驳说:“这是不了解当时的现实。”因为是“友党”的批评,因此对苏来说,余味是不好受的。    而且,仿佛是要把日程和这个捷克事件安排在一起似的,华国锋主席到了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这两个国家对于苏联武装干涉捷克,本来就是持反对立场的。华主席在罗马尼亚只是没有点苏联的名,但是以严厉的调子攻击了霸权主义,谴责了在非洲的行动,而在南斯拉夫则指责说:“企图把不结盟运动作为自己霸权主义的工具。”    二十四日,《真理报》刊登了题为《近视的危险政策》的评论员文章,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各国帮助中国提出了警告。    这篇《真理报》文章暗示出苏联对美、中、日、欧洲联合形成包围苏联的态势是多么的恐慌,换句话说就是,由于中国的积极外交,苏联甚至感到孤立了。

2. 美政府人士说:布朗已初步批准发展两种新式核导弹

【路透社华盛顿九月一日电】政府提供消息的人士今天说,国防部长布朗已经初步批准发展两种新式核导弹,因为他对苏联在东欧加强核力量感到担心。    这些提供消息的人士说,他批准为陆军发展射程九百英里(一千五百公里)的潘兴Ⅱ式导弹和为空军发展机动的中程弹道导弹,但是这可能引起这两个军种为它们各自在欧洲在核方面所起的作用展开一场斗争。    这些人士说,发展这两种新式武器是为了对付苏联最近部署在东欧的新的、机动的SS—20核导弹。    他们说,国防部长布朗在一九八○年度的预算中,已初步批准以七千七百万美元来正式制造这种潘兴武器,这项预算将在一月份提交国会。    上述人士说,潘兴Ⅱ式导弹的射程比潘兴I式导弹的射程(四百五十英里,相当于七百五十公里)远一倍。他们说,预料国防部长将在一月份最后批准发展潘兴H式武器。    上述人士说,潘兴Ⅱ式导弹还将装备一种新的“穿进地下”的核弹头,这种弹头是用来摧毁敌人的地下指挥掩体和飞机场的,它可以使原子散落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他们说,布朗在一丸八○年度的预算中,还初步批准约二百万美元,用来发展给空军提供一种新的机动的中程武器的部件。

3. 布朗要求美众院议员支持卡特否决三百七十亿美元武器授权法案的作法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一日电】美国国防部长布朗今天写信给众院全体议员,要求他们支持卡特总统否决三百七十亿美元的武器授权法案的作法,以“帮助维护国防计划的平衡”。    布朗的信象卡特一样强调,否决这项法案完全是针对国会批准购买一艘巨型的新的价值二十亿美元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做法的。    这位国防部长的信是卡特政府为取得对这项否决的支持而发动的一场运动中的最新行动。

4. 苏一军用机在斯匹次阜尔根群岛坠毁

【路透社奥斯陆八月三十一日电】三天前在挪威的北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坠毁一架苏联军用飞机的事件,今天引起了这样的推测:这架飞机的航行可能违犯了禁止在该地区进行军事活动的条约。但是司法大臣英厄尔·瓦莱(她兼管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事务)对记者们说,现在说这架飞机在小小的霍彭岛上坠毁之前,是否违犯了条约还为时过早。飞机上所有的人大概都死了。    瓦莱夫人还说,这架飞机可能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坠毁的,或者可能是飞行上的错误。正在现场调查这次坠毁事件。

5. 数千名鞑靼人呼吁苏联当局给予他们返回克里米亚家园的权利

【路透社莫斯科八月二十一日电】持不同政见人士今天说,数千名流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给克里姆林宫的两份请愿书上签了名,呼吁给予他们返回他们在克里米亚的家园的权利。    这些人士说,其中一份请愿书是由居住在苏联乌兹别克的五千多名鞑靼人签署的。这份请愿书于上周通过邮局寄给了决策的苏共中央委员会。因为在此之前,莫斯科的官员们拒绝接受鞑靼代表亲手递交的请愿书。    另一份请愿书是在六月份一名鞑靼活动分子自焚之后起草的。这份请愿书仍在中亚和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中间流传,但是已经有一千多人在上面签了名。    几乎所有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在被控同纳粹德国人合作之后于一九四四年被放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    这些人士说,同德国人合作的指责于一九六七年被正式撤销,但是从那以后,只有大约一千六百个家庭被允许返回到他们古老的家园并成为有户口证明的居民。另有七百个家庭居住在那里,但没有户籍。他们呼吁苏联主席和共产党首脑勃列日涅夫,再次主动允许他们的人享有他们称之为“民族平等”的权力。    寄给勃列日涅夫担任主席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另一份请愿书说,鞑靼人穆萨,马穆特自焚,是为了“愤怒抗议明目张胆地侵犯我们的民族权利,首先是在克里米亚居住的权利”。

6. 苏在靠近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设立一个新的机动雷达

【合众国际社奥斯陆八月三十日电】政府今天说,它将调查这个消息:苏联已在靠近挪威北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直升飞机基地的地方设立一个新的机动雷达。    它说,外交部和司法部都没有得到苏联关于这个新雷达设施的通知。    司法大臣奥斯特戈德说:「如果属实的话,安装雷达将是对一项国际协议的明目张胆的破坏。」    他说:「根据苏联已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协议,挪威对该岛拥有主权。」    奥斯特戈德说:「我们直到八月二十九日才听说雷达的事,因为苏联声称,它没有必要把有关这种设施的事通知我们。」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说,对这件事将立即进行调查。

7. 美报报道《试图取消对苏联的出售》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八月三十日发表该报记者唐·奥伯多弗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试图取消对苏联的出售》,《卡特的助手们以三对二的比例赞成停止出售石油设备的交易》,摘要如下:    政府仅在三周前批准了一项向苏联出售先进石油钻探设备的交易,但是部门之间和哲学方针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卡特的高级助手们以三对二的比例建议他停止这项出售。    消息灵通的官方人士说,这是一次没有宣布的、在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举行的白宫会议的结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布热津斯基以及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和能源部的高级官员,他们讨论了达拉斯的德雷赛工业公司的那项价值一亿四千四百万美元的出售交易。没有迹象表明卡特对此持什么意见或者可能做出什么决定。这件引起争议的事情可能会造成为难的局面,而且不管卡特是改变政府早先做出的决定还是让它在受到猛烈的抨击的情况下保持不变,都将受到政界人士和政府部门的攻击。    能源部长施莱辛格强烈反对向苏联出售这项设备,并在这笔交易得到批准(据报道是八月十日批准的)后不久,就向白宫提出了一项表示抗议的备忘录。    第二个抱怀疑态度的是布热津斯基,据说他对美国在同苏联在政治上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批准这项出售感到极为不满。    参议员杰克逊(华盛顿州民主党人)强烈和继续反对这笔交易的态度,也是这种局面中的另一因素,他的政府事务小组委员会已开始调查这件事情。    据政府官员们说,国防部改变了态度,它曾表示赞同这笔出售,但它现在对此显示出强烈的怀疑,这在目前局势中是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据说代理国防部长查尔斯·小邓肯(在国防部长布朗度假期间代表五角大楼)二十八日同施莱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一道提出建议,在对政府关于向苏联提供先进能源技术的政策进行彻底的重新研究期间,暂时立即停止德雷赛公司的这笔交易。    据说代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务卿万斯度假期间主持国务院工作)反对在进行广泛的政策研究期间停止这笔出售。提供消息的人士说,站在他一边的是商务部长克雷普斯。    在这次白宫会议上使这种反对意见更加具有紧迫性的事情是,据说苏联的技术人员已经到达达拉斯附近的德雷赛公司的工厂,他们是来学习掌握这种复杂而先进的技术知识的。    在八月十八日的白宫会议上,据说施莱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要求对批准出售这项有争议的设备的决定重新进行单独的研究。布朗、万斯和克雷普斯没有表示反对,重新研究的工作由国防部的国防科学委员会承担下来。    由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总经理布西领导的一个专门小组,于二十五日提出的研究报告说,完全有正当的理由担心苏联可能在军事上利用这项准备向它出售的技术,而且对帮助俄国人开发他们庞大的能源蕴藏的作法是否合适表示怀疑。

第 3 版

1. 港刊文章《如何经营招呼客人的生意》

原文提要:一家经营旅游、娱乐事业的公司老板马瑞特说:“经营旅馆,餐厅,并不是单单提供一间房间和一顿饭就行了……”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一九七七年九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如何经营招呼客人的生意》,摘要如下:    “我们做的都是招呼客人的生意。”马瑞特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级人员概括地说明他的公司业务时说。对于经营一个由许多间旅馆、餐室和娱乐场所组成的企业网,每年营业额高达五亿美元的有限公司来说,这句话确是一语道尽。美国有的是专为旅游人士服务的大公司,可是没有一间能提供这样繁杂众多的食宿服务。    “所有离家出门的人都是我的主顾,他们就是我们的市场”。该公司的总裁小比尔·马瑞特说:“我们经常尝试新的方法,来争取更多的主顾。”    “七十年代的生意机会极佳。一般家庭的人口会缩减,使得更多人不在家里吃饭。而且旅行的风气有增无已。这类人口当中增加最快的是二十四到三十五岁的一群,他们上馆子和旅行的次数比其他年龄的人都多。”    看中“旅行者”就是最佳推销对象的生意人,不仅仅是马瑞特一个人。现时美国全国就有五十万家供应食宿的商业机构,其中属于马瑞特的只有五百家左右。但是马瑞特的经营公式是先决定每个属下机构要争取何种顾客,然后在供应技巧上比竞争同业略胜一筹。单凭这个原则就使他们的营业额增加两成之多。“我们成功的要素是对任何阶层的人士都能提供较佳的服务。”副总裁詹姆斯·福莱金说。    很多连锁式餐馆对于顾客一视同仁,来者不拒。马瑞特所经营的机构却各不相同,不但商号各异,而且每一家只注意招待某一种特别的顾客。例如“小伙子热餐店”专卖预先作好的汉堡包,放在热灯下保温,客人可以一到就吃。对于想吃三明治的旅客,马瑞特设有专售烧牛肉三明治的连锁餐室。他又为只想吃些点心的驾车人士,开设只卖咖啡和油煎圈饼的小店。    马瑞特属下的旅馆也同样地分很多种,使不同的旅客可以各得其所。例如该公司的艾萨克斯酒店面对纽约市的中央公园,是美国极讲究的旅馆之一。但是马瑞特在美国中部许多大城市郊外的公路旁边,也建造了许多比较简朴的旅店,供每日开汽车赶四百英里路的人舒适地酣睡一宵。    马瑞特公司副总裁汤玛斯·柏尔克解释该公司的投资政策:“如果应该多花一些,就尽量花。我们总会赚回这笔钱。”比尔·马瑞特证实这一点:“我们建造一间旅馆所花的钱,可能比必要的成本高出百分之十至十五。”    该公司的组织分为三部分。比尔·马瑞特要求每部门的首长负责开辟新的分支业务:    ——已经开办四百多家分店的马瑞特公司餐馆部,爆出种种方法推广本部业务,诸如对公立学校供给热餐,包办巨大商业大厦附设餐室的伙食等。    ——供应各航空公司班机乘客所需餐饮的伙食部,目前也经营一些机场客运大厦附设的餐厅,全部饮食概由同一厨房供应。此外,该部业务又伸展到陆上旅游方面,对行驶美国东海岸而直达佛罗里达州的“汽车火车”(同车载运乘客和其汽车)供应热餐或饮料。    ——旅馆部目前共拥有八千八百间客房,它不只伸入欧洲,而且介入批发式的旅游业,亦即包办度假旅行,代大机构里喜欢团体旅行的职工人员统筹办理交通、食宿、观光等事宜,然后收取一笔服务费。    各部主管虽然为顾客筹划非常豪华的食宿,但他们在首都华盛顿马瑞特总公司的办公室却是朴素无华的。工作时间很长,高级主管每晨八点就已经坐在办公室里,比一般大公司的经理要早一个钟头。    简朴和勤奋是该公司的传统作风。这个庞大的连锁式企业以“爸爸和妈妈”合力经营的家庭式小生意开始,最初老马瑞特和太太爱莉丝摆了个小摊子,出售一种有草药味道的饮料。为了多做点买卖,这对夫妇就兼售一些价格低廉的墨西哥式食品,吃了辣豆酱和肉粽的顾客,因为舌头被红辣椒“辣”得象火烧一样,就把这间小餐馆叫作“辣店”,老马瑞特随即用这个别名作正式的店号。    这对老夫妇并没有任何扩展营业的独特计划,但是眼光锐利,从不放过任何作生意的好机会。例如有一间辣店开在华盛顿旧的胡佛机场附近,搭机的旅客常在那里买些三明治,准备在机上吃。于是老马瑞特开始为航空旅客准备特制的饭盒,因而打开了一条新财路。十年后,他终于说服了航空公司,开始对乘客供给餐点,而且由他备办。这时,他也开始把午餐供给一些工厂和办公大厦的饭堂。现时该公司对航空公司和工商机构供应大量食品的业务,就是老马瑞特所播下的巨大种籽。    马瑞特公司依赖每一阶层的职工来教导新来的人。例如每逢一间新旅馆开张时,公司就把现有旅馆的最佳职工派遣到新旅馆,将马瑞特独有的工作原则和方式,教给当地新上工的人。例如圣路易市的机场旅馆开张前,该公司就送了一百十五名老职工去教导新人。这批老手中有当选一九七一年最佳杂役领班的罗伯·海尔门。他教导新人的一句警语是:“最重要的是自尊心——你要尊重你自己、你的旅馆和你的职守,而且引以为荣。”    该公司尽力使全体三万五千名职工保持自尊意识,深知在服务业中,一抹微笑和些许额外帮忙,就能把初次光顾的客人变成去而复返的永久顾客。    马瑞特有限公司尽量使职工喜爱自己这份职业,在薪金之外,订有丰厚的资助计划。每年公司把百分之八的红利,存入一笔基金里,准备分给退休的职工。此外,做全日工的职工每年可以提出一部分薪金,购买公司股票。    该公司又让技能增长的职工试做比较高级的新工作,看看他们是否能胜任愉快。很多马瑞特的经理全是从低徽的工作开始,逐步升到餐馆或旅馆经理的地位。    “一般人总以为公司当局的要务是启发每个人的才能。但是这句话却说倒了”,小比尔说:“我们不能启发任何人的才能。我们必须造成和大伙儿一起工作的气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得到启发。”

2. 《河内领导人希望以前的敌人大帮其忙》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九月四日一期刊载一篇文章,题为《今日越南:正在寻求朋友》《和蔼的河内领导人希望以前的敌人大帮其忙》,摘要如下:    想想一九七五年四月西贡失陷之后越南政权在胜利之余的那副高傲的姿态,河内现在的亲美倾向就越发明显了。有三年多之久,以范文同总理为首的越南政府坚持要美国拿出三十二亿五千万美元的“战争赔偿”,以此作为建立任何正式外交关系的绝对的先决条件。这个令人气愤的条件现在已经撤销了,尽管河内还没有正式这么说。    他们在对以蒙哥马利为团长的八名美国国会议员及其助手组成的代表团的接待上表现出十分友好。这些美国人共在越南和老挝访问六天,调查至今仍正式列为越战中在战场上失踪的三百四十名美国军人的下落。在越南官员和蒙哥马利一班人的第一次会谈中,潘贤副外长宣布已经找到了在战场上失踪的美军人员的十一具遗骸。蒙哥马利从会谈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越南人正在作“真诚的努力”以给予合作。他说:‘‘这应该能结束两国战争中的最后的可悲的一章。”    事实上,愉快的结局还没有写出来。要使两国关系有真正的突破,美国还必须取消对越南的贸易禁运和至少向它提供适量的援助。    从越南的观点来看,形势愈来愈使它感到孤立的可怕。种种迹象表明,它同柬埔寨的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战争,要不断消耗国家的精力。    越南还受到了中国六月份突然撤销援助的影响,而且随着同北京的关系的继续恶化而越来越担忧。    此外,越南的农村尚未从一九七五年结束的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越南现在处于长期缺粮状态。    这种种忧虑很能解释越南政府为什么对它以前的敌人如此驯良。    坦率——不管是多么有限的坦率——是表明越南政府认真对待它的问题的一种迹象。另一个迹象是毫不在乎地拼命要美援。河内现在期待华盛顿帮助它实现社会主义乌托邦,这也许是越南战争的最后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

3. 老挝领导人就越南国庆致电黎笋、范文同等

【本刊讯】老挝《人民之声报》九月二日报道,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政府总理凯山,国家主席、最高人民议会主席苏发努冯九月一日就越南国庆三十三周年打电报给越南党政领导人孙德胜、黎笋、长征和范文同。    电报说:    目前,越南正在以迅速、坚定的步伐走向社会主义。越南有着日益先进的农业、工业,有着比任何时候都强大的国防,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日益提高。    老挝人民为有越南人民作为自己的最亲密、最忠实的战友而感到十分自豪。    我们对于越南正在集中自己各方面的力量医治战争创伤,建设国家的时候遭到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的压力、威胁、挑衅、诬蔑和破坏表示同情。但我们坚信,所有这些问题,都将通过谈判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支持越南关于希望通过和谈的方式来解决发生的所有问题的正确立场。    我们相信,在越南共产党的正确和卓越的领导下,正义在自己方面的、又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援的和具有决战决胜斗争传统的越南人民无论如何都将战胜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的阴谋和行动,夺取更加巨大的新胜利,在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事业中稳步地前进,为保卫这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革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建立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之上的两国人民之间的牢不可破的特殊团结、伟大友谊和兄弟合作永久发展和巩固。

4. 美官员说苏最近向越大规模空运物资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一日电】美国官员今天晚上说,在河内与其共产党邻国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恶化之后,苏联过去几个星期曾向越南大规模空运军用和民用物资。    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次空运才结束没有几天,动用了十五到二十架飞机,途中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停留。    这位官员说,一些情报消息表明,苏联人正在派技术人员来代替由于今年夏季河内与北京发生紧张关系而离开越南的中国技术人员。    这位官员说,据认为,有几架飞机上还有苏联的军事顾问。据信,某些军事物资将会用于越南同柬埔寨的酝酿中的边境争端上。    另一位美国官员说,“当然,中越关系的恶化是这件事情上和在那里(印度支那)发生的其它事情上的一个因素。”

第 4 版

1. 日读卖新闻社中国科技采访团撰写的访华报道:《奔向现代化──参观中国的科学技术》(完)

八、同癌进行斗争——记者松永成太郎    在下小雨的一天,我们访问了上海肿瘤医院。就是在中国,癌仍然是最可怕的病,这一点没有什么两样。据内科副主任俞鲁济医生说,在上海地区,死亡率最高的病是癌(第二是心脏病、第三是脑溢血。日本的顺序是:脑溢血、癌、心脏病),因此,这个医院发挥的作用很大。    医院为了控制癌,正致力于癌的早期发现,积极地进行集体检查。据俞医生说,把医院的专业医生派到上海市内的纺织工厂等许多工厂去,同工厂和当地的医生一起进行检查,检查的人数一年可达十万人。    在医院方面的八名负责进行介绍情况的医生中,有一位中医科副主任子尔辛先生。因此,我问:“中医中有‘特效药’吗?”子医生回答说:“中医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同时他又亲自作了热情的介绍,他说:“现在,主要是用中医治疗肝癌晚期患者。中药的种类非常繁多,现在正在研究以便从中发现有效力的药。服药后,确实有缓和病状、延长寿命的效果,但不能起到破坏癌细胞本身的作用,只能减弱癌细胞的活动。”    利用介子等新射线的治疗方法,刚开始根据文献着手基础研究。俞医生谈了如下的想法:“对于新技术我们有兴趣,但重要的是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这种物理方法,而是容易转移致癌的体质等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这表明中国现时研究癌的方向是对“大型治疗机械”持批判态度。    在医院里,附设有上海肿瘤研究所,正在研究癌的发病原因。    然而,在日本,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是医疗费用问题。而中国的手术费是三十五元,还略低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入院费(包括治疗费)和一次放射线治疗费都是一元五角,非常便宜。而且,据说,城市的工人,全部费用由国家负担;在农村,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制这样一种保险制度。九、向尖端技术的挑战——记者矶部宏    中国在三月召开的全国科学会议上决定了八个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在一九八五年提高水平。干劲十足,其中包括能源科学、宇宙科学技术、高能物理等尖端大型科学领域。然而,这些领域多同军事科学有关,采访团参观的只下列三个:    能源:中国已成功地研制了原子弹、氢弹,拥有若干为此而生产的浓缩铀工厂、原子反应堆和用于研究的原子反应堆。但是,还没有用于发电的原子反应堆。因为已向法国和西德派遣了调查团,好象在谋求从西欧引进轻水反应堆。    在北京的一个物理研究所里,有一台一九七四年完成的纯国产的小型托卡马克型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为了扩大试验,现在正在施工,把它搬到一间新的大房间里。旁边的房间正在建设在一瞬间通过强大电流产生等离子区的高B箍缩型实验装置,预定在两、三年内完成。    据副所长管惟炎先生说,热核聚变的研究主要由一九七○年从该研究所独立出去的西南物理研究所承担。听说那里有约八百人(大体上有一半是研究人员),正在建设中型托卡马克装置。    此外,从两、三年以前开始,就一直在用磁镜型和环形螺旋箍缩型装置进行实验,箍缩型也正处于研究过程中。激光核聚变正在由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进行研究,同时,他们还在研制大功率的玻璃激光装置。由此看来,并没有深入地研究特别的方式,而完全是普遍仿效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同样的方法。    人造卫星:中国已经自力更生地发射了八个人造卫星,其中三个已回收地面。可以说,在大型火箭的研制和回收技术方面比我国先进。但是,当我们参观科学院在广州郊区的“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时,老实说,使我很失望。这里只有两台追踪人造卫星光亮的手摇光学追踪机。这台追踪机是一架口径几厘米的双筒望远镜。两名观测员转动着手轮,调整双筒望远镜的镜头位置和高度,使人造卫星的光经常处于视野的中心位置。角度和时间可以自动地记录在纸带上,作为追踪卫星的设备是初步的。    海洋科学:虽然没有列入八个重要领域之内,但中国确实在下工夫。好象是很积极,华主席亲自批准派遣外洋和大陆架调查船。把海洋科学作为基础科学予以重视,同时还把它看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超级大国海洋霸权主义的政治斗争。是捍卫中国海底资源和领海主权的斗争。”    研究主要由科学院和国务院国家海洋局这两个系统负责进行。科学院有一九五二年成立的青岛海洋研究所和一九五九年从该研究所分出来的分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也有好几个研究所。科学院第二研究所的研究、调查对象,是以近海的海洋环境和资源为主。国家海洋局也于前年和去年两次派出两艘考察船,分别进行了数十天的外洋考察。    然而,从南海研究所的计划看,可以预料,海洋科学也将迅速发展。邱秉经所长干劲十足地说:“一九八○年以后将扩大到南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将来还准备去南极。”(完)

2. 蒋经国答南朝鲜电视台记者问

【中央社台北八月二十九日电】蒋总统经国接受韩国国家电视公司新闻评论员金泰弘的访问时指出:正义一定会胜利。    蒋总统日前在总统府接受金泰弘的电视访问,访问内容如下:(本刊有删节)    问:请问阁下就任总统后的基本政策如何?    答:我们中华民国的基本国策可以从四点来说明:    第一,中华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体制决不改变。    第二,我们决不放弃反共复国的总目标。    第三,我们始终站在民主阵营的这一边,决不同任何共产政权集团来往。    第四,我们对窃据大陆的共匪伪政权决不妥协,而且要奋斗到底,达到我们统一中国的目标。    问:请问阁下所强调之国家建设及反攻大陆政策如何?又未来国家目标为何?    答:我们国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所以我们有一个长期的建设目标,这个目标一方面使复兴基地——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同胞们都能享受到繁荣、自由的生活。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实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强大的中华民国。    问:阁下认为一个实质性的“中、苏冲突”是否存在?若然阁下对此问题之立场为何?    答:所谓“匪俄的冲突”,是共产集团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谈不上是国家与民族的问题,而是他们互相之间争夺在亚洲,甚至争夺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权。由于争夺领导权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所以他们一定会拼到底,而这种拼到底也正可以说是象征了他们内部的分裂,已到了一个无法收拾的局面。

3. 台湾《联合报》专访:《杨银圳在物理学领域的突破》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七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专访,题目是《杨银圳在物理学领域的突破》,转载如下:    (本报记者吕一铭专访)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杨银圳则听了一项广义相对论的讲演,经过二十多年的穷思默想,终于“悟”出了“重力场与基本粒子的统一理论”。    杨银圳这项创新物理理论架构的新说,在本月二十三日于东京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学术会议中正式发表。供与会近八百位各国科学家讨论,受到若干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重视,如果获得支持,对物理科学的哲学基础,具深远的影响。    杨银圳在未赴东京前,曾将这项“新说”的内容与发表的动机,与本报记者作了长谈。    二十多年前,杨银圳在台大物理系读书的时候,听了吴大猷博士的讲演,激发了他对“因果律”的想法,很少人问过现有的物理学说或定律的来源,主要是过去“因果律”没有“人的观测”加进去,毕业后两度赴美深造,及回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期间,都一直思索物理学上的“根本”大问题,也与对此问题有很深入研究的吴大猷博士讨论了二十多年。    在过去“重力场”与“基本粒子”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与方法。现在杨银圳则作了统一的看法,将“人的观测”与理论解释“纳入”基本学理上。譬如他曾用这套理论,“归纳”丁肇中实验出来的“J”粒子“归宿”问题,作了一项验证,发现许多地方是“不谋而合”。    杨银圳与本报记者谈起他的“新说”时,试用通俗的解释。譬如人的观测,大家都知道会受某种限制,象早期的理论解说行星环绕太阳运转,后发展到地球绕太阳运转,再发展出规律性的椭圆轨道运转,产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及至今天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念,认为只有加速度的空间,弯曲空间没有引力。    杨银圳说,他提出的新看法,行星椭圆运动的规律性,是由于人观测所限制的条件带来的。他系用微分几何弯曲空间的“非”黎曼氏几何为基础,更将此微分几何应用到“基本粒子”上。    他认为,人对于行星运动观测需要有一个恒星坐标作一对一的时空“对应”,譬如人观测行星轨道,需要一个坐标系统。现更发现时间与空间是“均一”的等速度变化。    换句话说,过去认为行星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杨银圳的“新说”,则视为一个“球面”的运动,其曲率与宇宙数成正比,曲率很小。    杨银圳说,爱因斯坦过去没有把“基本粒子”,放在“统一理论”中,这种被视为比原子还要细微的“质点”,经过科学家四十多年的努力,虽不断实验发现,并没有新的结果,主要是对爱因斯坦“弯曲空间”的理论,没有新的“说法”,不易得到好的结论。    目前他完成的“新说”,就容易解释“基本粒子”的变化情况,可用一对一的“对应”,“限制”空间构造,可使其有规律性,因为一个“弯曲”空间,可使“自由变”的内涵增多,易“规划”基本粒子的内部构造。    杨银圳表示,他的“新说”无形中涵盖了“重力学”与“基本粒子”的“面”,相信对于物理发展有一种新的科学哲学基础。    他指出,目前物理学的研究,多半着重“既成”的理论结果,一个一个“演绎”下来,容易“只见树木”,要有向“根本”原因探讨的勇气,虽需花时间与精力,但易有看到“森林”的功效。并给今天物理科学提供“反省”机会。    杨银圳说,对基本理论前因后果了然,容易加速研究进展,基础健全了,高楼大厦自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