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8-08

第 1 版

1. 时事社报道:《首相作出决断,让园田八日访华》

【时事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首相在箱根会议上作出决断,为进行政治会谈,让园田外相八日访华    箱根电:为打开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已决定园田外相访问中国。园田外相将于八日从成田机场起飞的专机出发,通过同华国锋主席、邓小平副总理和黄华外长等人进行政治会谈,谋求使在迄今为止的事务级会谈中陷入僵局的日中条约谈判取得进展。    六日傍晚,福田首相召集园田外相、安倍官房长官以及有田次官、高岛外务审议官、中江亚洲局长等外务省干部到疗养地箱根,举行首脑会谈,就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问题,以外相访华问题为中心,磋商了政府的最后方针。    在会议上,听取了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事务级谈判后回国的亚洲局长中江对迄今谈判过程的详细汇报,在此基础上磋商了政府的处理方针。外务省方面园田外相等人建议,事务级会谈已经到了极限,应该通过园田外相访华举行政治会谈,采取某种打开局面的措施,并请求首相作出裁决。对此,首相也大体同意了。一致决定,在同中国方面交涉之后,若有可能的话,则派园田外相于八日访华。    福田首相在决定让园田外相访华时,附加了“条件”,即希望在成为焦点的反对霸权    ——第三国条款等问题上,要充分地强调日本方面的方针,以期不贻误今后的日本外交。    【时事社东京八月七日电】题:园田外相说,有权达成协议,就国际形势加深理解    园田外相在政府首脑就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举行了会议之后,从六日下午十一时五十分起于外务省会见记者,就参加同中国首脑的政治会谈和条约谈判的前景等阐述了见解。    园田外相的谈话要点如下:    一、在同中国方面举行政治会谈时,首先愿就日中双方的基本姿态、对将来的问题以及亚洲和国际形势坦率地进行磋商。从而对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对于建立日中两国之间长期的友好关系,以及对亚洲的繁荣与和平负有责任这样一种重要性要加以理解。通过迄今的十二次事务级会谈,日中之间的意见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我愿经过这样的交换意见之后解决各种问题。二、我不是由于条约谈判因事务级会谈陷入了僵局而访华的,而是为了进一步推进迄今的谈判做到相互理解才往访的。政治会谈将从大局出发同中国首脑进行讨论。    另一方面,事务级会谈仍照旧,看情况将与政治会谈并行不悖地继续举行下去。    三、关于政治会谈的对手,没有特别指定。已经提出想同领导人磋商。    四、(对于是否从福田首相那里得到了全权这一提问)我曾向福田首相说,“如果同中方谈妥,则希望授权我以日本的名义达成协议”。(对于是否草签这一提问)今后要同事务当局磋商决定。

2. 万斯抵以色列同贝京举行会谈

【法新社特拉维夫八月五日电】美国国务卿万斯今晚抵达这里,为重开以埃和谈进行新的努力。他在机场受到达扬外长的欢迎。    万斯对机场的记者们说,他是在谈判到达了一个“决定性”关头的时候到来的。    他说,在他会见贝京总理后,他将到亚历山大去会见埃及总统萨达特,“看看我怎样才能使谈判再次恢复正轨,走上正确方向”。    达扬对他说:“访问很短促,但很重要,访问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进行的。”    【合众国际社耶路撒冷八月六日电】(记者:韦布)万斯国务卿今天同贝京总理举行了四个半小时会谈,从而开始了他的中东和平抢险使命,但是,他不肯说在使以色列—埃及恢复讨论方面是否取得了进展。    万斯还将卡特总统的一封私人亲笔信件交给了贝京,这封信中可能提出了一项在卡特、以色列总理和埃及总统萨达特之间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的建议。    贝京在他的官邸举行第二轮讨论后走出来时心情很高兴。他用希伯来语说:“这一次的气氛确实是很好的。”    出人意外的是,万斯显然还没有对以色列人施加压力,要他们在被占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变软。    万斯还携有卡特给萨达特的一封私人信件。    【路透社耶路撒冷八月六日电】贝京总理今晚说,他和美国国务卿万斯今天就以色列改变其对阿拉伯被占领土政策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非常认真的会谈。    但是,这位以色列领导人在历时四个半小时的会谈结束后对记者们说,他仍坚持他的方案,即允许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在以色列的军事管制下实现有限的自治。    万斯称今天的会谈是认真而富有成效的。他说,他和贝京怀有同样的希望,希望埃以会谈会再进行下去。

3. 时事社报道:《政治会谈从九日起举行三天》

【时事社东京八月七日电】题:政治会谈从九日起举行三天    园田外相在六日下午十一时五十分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已就外相的访华日程同中国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    外相八日下午从成田机场乘专机启程,于九、十、十一日三天同中国政府首脑就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举行政治会谈。

4.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真理报〉》的剧烈攻击反映出对华国锋访问西方感到不安》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八月六日刊登该报撰稿人杜什科·多德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苏联人指责中国扇起“仇恨”》;《〈真理报〉的剧烈攻击反映出对华国锋访问西方感到不安》,摘要如下:    苏联昨天剧烈谴责中国,看来是有意要在北京政府首脑本月晚些时候第一次访问欧洲之前,使笔战升级。    这一攻击,包含在《真理报》一篇二千字的评论之中,显然是经过克里姆林宫最高当局批准的。它指责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是要扇起各国之间的“仇恨”和挑起一场新战争。    这篇评论没有提到中国总理兼共产党主席华国锋预定八月到罗马尼亚的访问。但是它反映出,北京向西方世界开放以及华国锋这次史无前例的、也包括访问南斯拉夫和伊朗在内的出国之行,使苏联感到日益不安。    苏联官员们私下里认为华到罗马尼亚这个华沙条约成员国逗留,是特别叫人生气的。一位苏联人士尖酸地说,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安排华的这一访问,是对克里姆林宫“忍耐力的最大限度”的考验。    据这些官员的看法,华对南斯拉夫和伊朗的访问不那么叫人反感,虽然也被认为是北京企图在广阔的战线上向莫斯科挑战。    这里的观察家们注意到,过去两个月来,苏联新闻机构发表的反华言论,其数量和激烈程度都有显著增高。但是在这方面,苏联领导人的言论和权威性评论一直是比较克制的。    苏联宣传的主要——点是说北京企图破坏苏美缓和。除了北京领导人之外,苏联攻击的主要对象就是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攻击他“玩中国这张牌”来削弱苏联人。    这篇评论含蓄地批评了罗马尼亚要密切与北京的关系以抗衡莫斯科的政策。    昨天,苏联政治局委员、克格勃头目安德罗波夫也批评了中国。    《真理报》的评论警告说,北京的政策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5. 法意通讯社评园田访华

【法新社北京八月六日电】日本驻华使馆今天宣布,日本外相园田将于星期二(八月八日)抵达这里,以参加中日友好条约的最后阶段的谈判。    中国外长黄华今天在答复日本官方提出的关于园田先生访问的要求时说:‘‘我们欢迎这次访问。”    园田先生将由一个十二人的代表团陪同,其中包括外务审议官高岛益郎和外务省亚洲局局长中江要介。    这里的外交人士说,园田先生星期二抵达这里似乎表明双方已就谈判中的实质问题达成了协议。上述人士说,特别是这项协议看来包括双方共同通过或者非常接近于通过的对“反霸条款”的解说。    【安莎社北京八月六日电】日本外相园田直将在星期二(八月八日)抵达这里,以结束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观察家认为这一条约即将谈妥,于八月月中签署。    园田直的访问是日本人士今天在这里宣布的,他的访问说明,长达数年的谈判有了重大的突破,人们预言,他的访问将为在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启程出访——他计划在本月月中对欧洲和伊朗进行访问——之前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铺平道路。    当日本外相于本周到达这里时,将有四十六名记者随行。    据日本人士说,北京和东京今天安排好了这次访问。

第 2 版

1. 香港《明报》刊登梁厚甫文章:《略谈美国军器上两个有趣的问题》

【本刊讯】香港《明报》八月一日刊登该报特约记者梁厚甫的文章,题为《略谈美国军器上两个有趣的问题》,摘转如下:    美国在军器上,有两个可大可小的问题,也是说起来相当有趣的问题,特地提出来谈一下。其一,是中子弹的定名问题;其二是民兵越洲导弹的弹穴的伪装问题。    我们知道,美国对中子弹予以暂时停制的时候,曾引起轩然巨波。    大家所没有知道的,却是这一场风波的起来完全由于替中子弹来定名的人,摆了乌龙。这一个秘密,现在才揭晓。    最近,赫斯特系的报纸的主持人小赫斯特,前赴欧洲,访问北约总指挥美国的黑格将军(曾继基辛格做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黑格将军把《华盛顿邮报》骂得狗血淋头,也把美国国防部中人骂得狗血淋头。原来美国产制中子弹的消息,是由《华盛顿邮报》首先揭露出来的。“中子弹”本来应该叫做“中子炮弹”,但告诉《华盛顿邮报》的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连中子弹只能由大炮或者由与大炮有同等的命中率的短程导弹发射这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因而人们就误认为是与由飞机或长程导弹投掷的可能差以毫厘谬以千里的炸弹一般。    《华盛顿邮报》把这则消息刊登出来以后,欧洲报纸的驻美特派员,立刻把消息拍到欧洲去,于是乎,欧洲方面的人,就认为美国出了一种新炸弹,于是,荷兰和比利时的人,就率先反对,西德方面的人,口中不讲,心内暗非。    自从“中子弹”宣布暂时停制以后,目前国防部中人,极力的从事于研制发射“中子炮弹”的大炮,同时亦研究如何减低辐射的元周。看来,将来国防部中人,会将错就错,宣布放弃“中子弹”,而用“中子炮弹”来替代。又据说,这一个意见,卡特总统日前在欧洲的时候,已告诉了欧洲的执政者,此所以,欧洲的经济高峰会议,结果相当的元满。    据说,目前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实际已陷入万劫不复的僵局。僵局在甚么地方呢?这不在于逆火式飞机问题,也不在于巡航导弹问题,而在于美国的民兵式越洲导弹的弹穴问题。    原来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有一个规定,双方得用侦察卫星,来拍摄双方导弹的弹穴,数到有二千个弹穴,就认为有二千枚导弹。双方都不许伪装,你不想对方知道你的导弹的真正所在地,多伪装二千个弹穴,就算你有四千枚导弹。这一个办法本来由苏联所提出,而美国同意,现在美国后悔了,因为美国的弹穴,尽为苏联所知,万一苏联把美国的弹穴全部扫平(当中包括用渗透办法在美国国内进行爆破),那美国就没有了报复力量。美国采用流动弹基的MX导弹,是一个应付办法,但兹事体大;现在美国要苏联同意美国设立伪装弹穴,但苏联反对,认为多设弹穴可以,我就认为你多了弹量。这一个问题,实际是智者不能为计。    从历史来看,限制战略武器之所以有可能,在于有了卫星侦察的方便。如果不能侦察,就不能限制。伪装弹穴问题,是为着去掩卫星的眼,那就等于从基本上去取消卫星的侦察,或者说,把达成限制战略武器的可能性,从根拔起来,如谓其有达成协议的可能,其谁信?

2. 国际交流署报道:《美国和东盟领导人谈论部长会议的成就》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八月四日电】题:美国和东盟领导人谈论部长会议的成就    美国务卿万斯说美国官员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部长进行的两天磋商是“富有成果的”。    在同四国的外交部长和第五国负责经济的部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卿万斯列举了今天结束的会议所取得的“直接的具体成就”。    万斯说,这次磋商(这是两年来美国同东盟组织进行的第二次磋商)“表明美国非常重视东盟,表明我们支持东盟的目标和愿望”。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在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说,东盟和美国达成的协议不仅对东盟五国有利,它对五国和美国都是有好处的。    国务卿万斯列举华盛顿会议所取得的成就如下:    ——美国建议在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的赞助下派一个研究投资情况的代表团去东盟国家。这个代表团将由前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查尔斯·鲁宾逊率领。    ——另一个代表团由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约翰·穆尔率领,讨论改进美国资助进口的安排办法。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将成立一个由东盟和美国商会组成的美国—东盟企业理事会。    ——美国保证积极进行谈判以建立一项共同基金,这对生产原材料的东盟国家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笔基金可以用来为稳定商品的安排提供资金。    万斯国务卿说,此外,还就印度支那难民问题、美国的税收和能源政策、控制违禁的麻醉剂和美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副国务卿库珀在回答一位记者就有关共同基金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时说:    “我们正在就建立一项共同基金进行谈判。”

3. 更正

本版昨日《美今秋将向南朝鲜派出十二架F—40战斗机》一稿中,标题和文内“F—40”均应为“F—4D”。

4. 苏要求用夏兰斯基从美换回谢夫钦科

【路透社维也纳八月四日电】西方外交人士今天说,苏联已要求把外交官谢夫钦科交还苏联,以换取被监禁的持不同政见者夏兰斯基。谢夫钦科曾是莫斯科派到联合国任职的最高官员,今年四月他拒绝回国时才辞职。    这些人士对本社记者说,苏联原先计划用夏兰斯基交换被扣押在西方的三名共产党间谍,在那个计划搁浅以后,莫斯科通过东方集团中介人提议交换谢夫钦科。    上述外交官说,关于交换夏兰斯基的谈判正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

5. 美众院民主党领袖赖特对记者说:美国国会不支持使蒋邦「受损害」情况下美中建交

【路透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众院多数党领袖吉姆·赖特今天在同记者谈话中说,他认为国会不会支持在使台湾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这位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在这里接见《沃思堡明星电讯报》的记者时说,他认为,如果卡特政府采取这样一个行动,那会在他的同事中“立即引起自发的、否定的、甚至是爆炸性的”反应。    这家报纸援引一位了解情况的政府官员的话说,国务院认为,对于政府想要国会支持同北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希望来说,赖特的立场无异是一盆冷水。    赖特说,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曾在几个月以前问过他,如果把同台湾的外交关系降格,并且同北京建立正式关系,他认为国会将会作出什么反应。    赖特说,他对这位国务院官员说:“我认为我们不会给予支持。”赖特不肯透露这位官员的姓名。    他在同记者谈话时说:“我将会提出反对,我预测国会相当大的多数也会加以反对。”    他接着说,他不曾就这件事征询他的同事们的意见,因为“这不是我要促进的那种事”。    据赖特说,这位国务院官员向他扼要谈了未来的情景:美国将在台北保持一个外交使团,其地位将比目前中国国民党人同华盛顿之间保持的正式大使级关系降一步。    与此同时,美国驻北京的使团将升格到大使馆级,从而使美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完全正常化。

6. 日报文章:《回国报告:亲身接触到的苏联》(完)

黑市货币商泛滥    苏联处于“物品比卢布更重要”的阶段。不管有多少卢布也买不到东西(优质物品)。到处都是黑市货币商。在莫斯科有三个为常驻外国人设立的特别的外汇商店(食品店、日用杂货店和衣服靴鞋店)。在这些商店,用苏联外贸银行发行的购买券可以便宜地买到进口品。这种购买券苏联人是垂涎三尺的。据说有一个时期,按一比七或者一比八的比率兑换(一个卢布的购货券换苏联七八个卢布)。尽管如此,弄到购货券的俄国人卖出去还是合算的。现在,外汇商店的物品涨价,因此兑换比率也许又变了。    据说这些黑市货币商除了买购货券外,还直接买外汇。总之,他们身上都带着大量苏联卢布。黑市货币商肯定是有组织地活动的。    而且,如果你到他们横行的街上看一看,就会发现党和政府的高级官僚也似乎加入了这一组织。在苏联,虽然经济犯判刑最重,但是他们却能逍遥法外。因此,黑市货币商的横行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黑市货币商和高级官僚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据说苏联官吏的出国费用特别少。苏联官吏出国时,从黑市货币商那里买黑市外汇,然后到外国买东西。作为受到恩惠的高级官僚来说,有必须妥善保护黑市货币商的缘由。离婚率超过美国据说国际饭店周围这种高级地区的娼妇最多。据了解这方面情况的苏联人说,光是莫斯科娼妇就有一千多人。    此外,最近“未婚的母亲”激增已成为社会问题。    使当局感到苦恼的是离婚的人数急剧增加。苏联的离婚率正在赶上和超过美国,获得世界第一位的丑名。    离婚激增的原因是:(一)妇女既要从事工作又要从事家务,被迫进行双重劳动,而得不到男人的充分合作;(二)妇女都有职业,因此不怕离婚;(三)离婚的手续简单等。对苏外交的前提    我暂且结束这篇稿子,但实际上还有许多事没写,要写的东西多的是。我首先想要讲的是,“苏联市民作为取得面包的代价,甘愿接受权力的统治”。苏联是个人主义至上、道地的“帝国主义国家”。    苏联专门接待那些不了解内情的人。但是,它的“真面目”根本不是一般人说的那样。我想指出,靠观光和书本得来的知识来谈苏联,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日本政府当局人士和读者们基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来摸索对苏外交,这本身就有错误。我痛感到,我们必须明确地把苏联看成是帝国主义的“畸形儿的国家”,在制订对苏外交时也必须由此出发。(完)

第 3 版

1. 国际交流署转发美国报纸社论:《不结盟运动增强了对苏联的警惕性》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八月四日电】题目:《有关不结盟会议的一些社论》,《不结盟运动增强了对苏联的警惕性》。    在评价最近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会议时,美国报纸指出,不结盟国家正开始用它们长期以来衡量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苏联的行动,它们似乎特别担心苏联和古巴在非洲的行动    。    《洛杉矶时报》指出,“不结盟”这个名词一向是一个不恰当的名词。不结盟国家“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进行了激烈的攻击,但同时却没有对苏联的动机和行动进行严格的探讨。”    《洛杉矶时报》说,古巴对非洲的干涉在贝尔格莱德受到质问,这“表明有了某些进展。尽管如此,明年的会议仍然计划在哈瓦那召开的决定却令人感到失望。”    该报继续说:“如果认为在贝尔格莱德会议上所出现的反对古巴的对立情绪将会使哈瓦那和莫斯科有所踌躇,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古巴外交部长佩奥利发表的挑战性的讲话则并不鼓励人们抱有这种希望。他在讲话中直截了当地劝告其他国家仿效古巴并向莫斯科靠拢。    “看来最根本的问题是,尽管不结盟国家对古巴和苏联在非洲的行动日益感到忧虑,但是大部分‘不结盟’国家却仍然接受了这样一种荒谬的逻辑,即一个国家可以成为苏联的一个十足的军事盟国而不违反这个俱乐部的章程。”    《底特律新闻》说,最近有两件事表明不结盟国家对苏联和古巴在非洲干涉的担心日益增长:第一,尼日利亚领导人奥巴桑乔在喀土穆召开的非统组织会议上警告苏联人,呆在非洲的时间“不要超过欢迎他们的时间”;第二,铁托在贝尔格莱德会议上要求不结盟国家不要让他们之间的争端变成东西方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    《底特律新闻》说:“铁托要求不结盟国家寻求有效措施‘和平地、民主地’解决它们的争端,以避免强迫它们接受那种新形式的殖民势力、依附于集团以及外国的影响和控制”。换句话说,铁托要非洲人不去要求外界帮助它们结束内部争吵。    铁托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苏联的人,知道苏联可能会利用任何借口来保持它在非洲和其他驻有它的军事力量的不结盟国家内的利益。所以他的警告(这是紧接着尼日利亚军事政府领导人奥巴桑乔发表讲话之后提出的)应当得到受苏联拉拢的其他非洲领导人的信任。    “这些警告应使那些非洲领导人对要求和接受苏联邦助的后果持警惕态度。但是如果非洲人还能找到某些办法,把四万名古巴军队以及现在在那里服务的苏联军事顾问从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以及其他非洲国家驱逐出去的话,那就更令人放心了。”

2. 外电报道:越南顺化爆发反征兵反饥饿示威

【美联社曼谷四日电】柬埔寨星期六说,越南旧王都顺化的士兵和居民曾举行示威,反对征兵和缺粮。    金边电台的一项广播说,“越南人民反政府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路透社曼谷五日电】柬埔寨今天广播一名被俘越南士兵的招供。招供说,越南北部的一些人民和军队曾于六月举行示威,抗议粮食短缺。(法新社报道,许多示威者被捕。)    金边电台说,这个招供是由第九师的下士黎文南作出。黎文南是在七月二十四日在柴桢省被柬埔寨军队俘获。黎文南现年十八岁,他供称,越南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就缺粮,特别是今年,人民更要挨饿。他们只得吃糠和一些树叶。    【法新社曼谷五日电】一名被俘的北越士兵今天在金边电台说,害怕在柬埔寨送死和缺乏粮食使一些越南士兵逃跑。    下士黎文南是在刚抵达前线三天后被俘的。他说,越南武装力量曾遭到惨重损失。他说,“我的一营只有三个连(不是全数的四个),从我们边境上的阵地,我们看见许多越南士兵的尸体。”他补充说,许多越南青年害怕被派往柬埔寨。    这个越南俘虏说,在一次袭击中,他的指挥官阮文洪上尉被迫向一个拒绝越过边界的青年士兵开枪。(转载八月六日香港《文汇报》)

3. 塔斯社报道:古巴搞「声援越南集会」

【塔斯社哈瓦那八月六日电】题:声援集会    星期六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萨罗·塔尼亚剧院举行了声援越南人民的群众集会。同世界青年联欢节代表团和越南的代表一起出席集会的有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劳尔·卡斯特罗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    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索托致开幕词,他宣布恢复古巴声援越南委员会。索托说,古巴人民忠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他们表示无条件地支持越南人民同帝国主义者及其新的盟友——北京领导人的正义斗争。    芬兰、苏联、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青年使者发表讲话谴责北京领导人背叛了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事业,背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事业,成了世界上最反动势力的盟友。

4. 港刊文章:《东非之角的下一场战争》(三)

英军占领厄立特里亚后,建立军事政府,一直到一九五二年才结束。当大战临近尾声时,厄立特里亚也与其他前属意大利殖民地一样,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在德黑兰和雅尔达会议上,苏联要胁要治理两个前属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的黎波里利亚(即今日的利比亚),但不为列强同意;新的意大利政府则要求让其以托管方式继续治理厄立特里亚,但亦不获支持;当日的英国本来情况最为有利,但国力日下,急于放弃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关于厄立特里亚前途的国际争论进行了整整十年,其中提出的建议不知凡几,大者包括:厄立特里亚完全独立;与埃塞俄比亚建立联邦政府;将南部基督教徒聚居的高地并入埃国,回教居民聚居的低地并给苏丹;英国托管治理等等;但都不能凑足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后,厄立特里亚的争论又转到联合国这个国际大论坛上,但前后三年,提出的议案多于一百个,仍无结论。    这一混乱局面终于由列强间的妥协而结束,一九五○年联合国通过一个议案,决定厄立特里亚以自治身份与埃塞俄比亚组成联邦政府。厄立特里亚的自治权很大,有本身的宪法、本身的国会及独立的政府,埃塞俄比亚只掌握国防、外交及贸易。经两年的部署后,此一联邦终于在一九五二年九月五日生效。厄立特里亚又踏入了一个新时期。    厄立特里亚归并入埃塞俄比亚后,埃国并不是遵循五○年联合国的规定进行统治,而是一步步地消除厄立特里亚的自治权力,令其一步一步地全然成为埃国一个部分。五二年埃国便中止了厄立特里亚的宪法,次年又废除厄立特里亚各工会,五五年取代了其总统,五六年中止厄立特里亚的议会,并规定埃塞俄比亚的国语为厄立特里亚的官方语言,五九年废除厄立特里亚的国旗。厄立特里亚的自治地位至此名存实亡。埃塞俄比亚对厄立特里亚进行直接统治。六二年,厄立特里亚正式成为埃国的第十四个省份。    一九七四年埃国发生政变,帝国结束,内部动荡不安,但一直到今日的门格斯图政权,对厄立特里亚的基本政策依然不变,认为厄立特里亚是埃国领土的一个部分,不容分割,该地区进行的战争是埃国的内政问题,外国不得干涉。这一立场的最明显表示是在七五年二月举行的非洲团结组织外长会议上,埃国申明厄立特里亚是内政问题,不得在任何国际会议上讨论。绵廷二十年的独立战争现在再调过头来,看看厄立特里亚的分离主义背景和独立战争的发展。    非洲列国自走上独立之途以来,最大的分离主义纠纷发生在尼日利亚的比亚法拉和苏丹南部,其次可算是厄立特里亚;若论时间之长,则厄立特里亚的独立战争却长远得多,且至今仍远未有结束之兆。比亚法拉的分离主义背景主要是经济的产物,部族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同引起利益的冲突。但厄立特里亚的分离主义却主要是历史的产物,特别是殖民主义历史的产物。在意大利统治之前,埃塞俄比亚并未在此地区建立有效的统治,也没有建立强有力的种族、文化或经济纽带,接着下来又经过意大利的五十年殖民统治、英国的十年军事占领,整个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已有格格不入之势。厄立特里亚之交由埃国统治,又主要是列强间的妥协。分离主义之油然而生,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五十年代,厄立特里亚以自治身份与埃塞俄比亚组成联邦政府后,分离主义浪潮一时降低。但当埃国的蚕食步骤渐趋明显后,反抗的浪潮又起。五十年代晚期出现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的组织。六一年正式成立“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当时并明显地得到叙利亚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在大马士革还设有一个广播电台。它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厄立特里亚西面毗邻苏丹地区的回教民众,在六十年代中期它的武装活动亦在此地区进行,规模一般很小,主要集中破坏埃塞俄比亚的一些据点。进入七十年代初期,战斗规模渐扩大,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亦渐次建立据点,埃塞俄比亚则在此地区宣布军法统治,战争渐次激烈。大量难民流徙入苏丹境内。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一般的估计是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共有三千名武装游击队。此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有利于游击战。但七一年时,埃国大举出击,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几濒于覆灭,游击队员大都缩进苏丹境内或渡红海往也门及南也门去了。其后埃国政变接连而生,内局动荡,无力远顾,分离主义武装势力又占上风。    七十年代初期,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内部分裂,一个新组织在七二年正式产生,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关于这大分裂的背景,外界所知不多。两派虽各出版有大量刊物,但冲突观点并不明显。根据两者所提出的政治纲领,都是基于民族自决而要求独立,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但都不是朝向建立一个回教国家,而事实上在两派领导力量中都存在着基督教势力。七四年埃塞俄比亚政变后,新政权的左倾一度引起国内外的乐观估计,认为此地区的独立战争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但后来的发展并不如所料,埃国强硬一如往昔,于是两派在升级的战事中携手合作,七五年,两派并共同宣称他们所追求的是全面独立,不会接受地方自治的解决方案。两派态度的转向强硬无疑与战场上的优势有很大关系。去年十月,两派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寻求两派的统一。但至今仍未见实现。(三)

5. 亚洲九国就建议亚太农业统一发展中心达成协议

【美联社吉隆坡八月二日电】亚洲九国今天签订一项协议,建立亚洲和太平洋农业统一发展中心。    签署这项协议的有孟加拉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和越南。

第 4 版

1. 美《记者文摘》文章《民以米为天》

【本刊讯】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八月号刊登一篇题为《民以米为天》的文章,摘要如下:    米是人类最普通的主食,世界各大洲都出产。可是前途不容乐观。光是今后十年,米的需求量便要增加百分之三十。亚洲的米产量和消耗量都占全球的百分之九十。今后二十年内,产量至少须增加百分之六十。否则千千万万的人将因营养不良和饥饿而死。    在米产量与消耗量竞争前线从事奋斗的是个独特的理论和科技并重的室外实验所,名叫国际稻米研究中心,设于马尼拉东南六十五公里的马基林山下。    由于研究中心孜孜不倦地推行稻米研究,全世界的米产得以逐步增加。    研究中心主任前康内尔大学土壤学教授布莱迪说:“在热带地区,从来没有这样研究过稻米的问题。我们必须设法改良品种。”    工作伊始,研究人员就看出,亚洲稻米产量低得可怜,主要的原因在于热带稻的形状。传统种植的品种,杆长而弱,施肥后长得更高,往往达两公尺。因此上重下轻,稻穗常倒在水田里,猛烈的季候风和大量的雨水把整个稻田夷平。    三年来,研究人员搜集世界各国数千种品种,去芜存菁,培育新种。他们将中国的“低脚乌梗”短杆稻和印尼的“培塔”长杆稻杂交。结果育出健壮的半短杆新种,高不及一公尺。在一般的水田里,这种定名为IR8的新品种通常每公顷产量约为六吨,比旧品种的产量多三倍。IR8和该研究中心培植的其他六十一种半短杆稻占全球稻米总收成的五分之一。研究中心的高产量品种(HYVS)神秘地传到苏联去了。来自五十国,学有专长的稻米科技人员分别在本国热心传播新技术。不过他们的整套知识与技术,如高产量品种加上大量肥料、除草剂、杀虫剂和灌溉,还是不能影响四分之三的稻农。    布莱迪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育出能在不良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稻。例如要经得住韩国的严寒,孟加拉的水患,或巴基斯坦的炎热。”    研究中心动员七十八位不同国籍的顶尖科技人员(它也要求六十个国家合作),并有三百多位训练有素的菲籍助理研究员,五百名野外工作人员,以及类如价值一百五十万美元能仿造各产米地区气候的人工气候室等高级科技设备为后盾。这个研究中心是一九六○年建立,每年的予算达一千一百六十万美元,由联合国、许多开发银行和基金会以及十国政府捐助。    研究中心不但有许多实验室、会议中心、专题讨论会、温室和电脑中心,还有个面积二百五十公顷的实验农场。农场上那些绿油油的整齐田畦,有一半用以进行“遗传评价与利用”的优先计划。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用稻米的遗传因子变把戏,以选择配种法,每年配种五千种,希望培植出更健壮更具适应性的高产量品种。这个计划的中枢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种子样品库,有种子四万五千种,由世界知名的中国植物遗传学家张德慈主持。如想使一种高产稻经得住季候风引起的水患,可把强壮的半短杆IR8和泰国细弱的长杆“浮稻”交配。如想使稻在含盐的水田中生长,可将任何可靠的高产量品种和生长在海岸草泽地带的印度“玻加里”种交配。每次配种必须把稻的花粉散播在雌性生殖器官的柱头上,三星期后,新杂交种就可种植、观察和试验了。它的种系象医院里病人的病历那样详细,所有的新资料都立即纳入电脑。    新颖的人工气候室,科学家在由中央总机所控制的十八个生长室和六个温室中,可以精确地仿造各产稻地区的气候。因此不必到当地去试验,减少了废时的往返。一个助理研究员说:“有了人工气候室,我们接到通知后几小时内就可开始实验。”    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和病理学家可在化验室培养害虫和传染病媒介。他们已列出危害稻的害虫名单。其中有十五种热带性害虫(大多数是极小的蠕虫和蚊蚋)和十四种严重的疾病,从稻热病到红病毒。研究人员找出这些敌人后,培养出十种高产稻,可以抵抗四五种疾病和四五种害虫。在抵抗病虫害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所谓“根区撒药法”。科学家使用研究中心发明的简单机器将农药散布在稻根周围,这样两公斤的农药能发挥八公斤农药的效用。许多亚洲人日常摄取的蛋白质,一半来自食米,科学家正在积极设法培植一种更富营养的米。已在试验的若干改良种,所含的蛋白质较旧品种高百分之二十。实验的目标为所含纯蛋白质至少为百分之九(旧品种为百分之七)。同时,他们还研究改进新种的味道。味道是IR8最大的缺点。它的外表光洁可人,但没有味道。新品种几乎可以适合任何人的口味,无论是喜爱长粒爽口米的印度人,或喜爱椭元形粘润米的日本人,都会满意。    高产量品种稻的成熟要比一般的稻至少快百分之三十,所以生长期也从一百六十天减至一百一十天。研究中心的专家协助农民试行革命性的培植方法。例如“多类种植”可让农民几乎同时种植两种不同的作物,就是用同一块稻田种稻和大豆或玉米。更积极的方法是连续种植抗病虫害的新品种IR36,这种稻只九十天便能成熟,每公顷的年产量约为九吨。如果交替种植,农民每年可从同一块稻田收成四次。    研究中心每年罗致和训练的技术人员有二百五十多名。这些六个月结业的“学生”有一半的时间下田实习。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经营示范稻田,让当地农民自行判断研究中心获致的种种成果,再把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稻田里。    韩国的农民向来饱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成就尤其令人刮目相看。一九七三年,该国一百二十万公顷的稻田每公顷产量只不过是四点七吨。研究中心提供的同济米改良种,其产量比旧品种多百分之三十。三年内,韩国的稻田有三分之一种的是同济米,平均产量达五吨半,而成为全世界产量最高的品种。

2. 香港《今日世界》文章:《不用犁耕的种植法》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八月号刊登一篇题为《不用犁耕的种植法》的文章,转载如下:    曾任肯塔基大学农学教授的美国人赫利·杨格,十五年来,一直采用所谓不用犁的“免耕法”种植玉蜀黍和大豆。    免耕法也叫“最少耕作法”、“保护耕作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两项革命性的原则:第一,犁可能是土壤的大敌,用它翻起的土壤,会受到风与水的侵蚀。第二,前一年收割所遗留的地面覆盖物,可能正是土壤和秧苗的养分。这种覆盖物能保持植物周围的水分,并阻止野草的蔓生。    衣阿华州立大学教授威斯勒·布克里说:“欧洲人采取中东的耕作概念,并将之改良而制成翻土的犁。但对世界其余地区,却引起一项灾难性的后果。”    欧洲人在细雨润湿的土地上用犁,并无不妥。    约一世纪前,布克里教授的祖先把犁带到衣阿华州的大草原。今天,衣阿华州是美国甚或整个世界出产玉蜀黍的主要地区。布克里说:“但我们生产一吨谷物,便失掉十吨土壤。”    衣阿华州土壤保护局长威廉·格里纳估计,该州每公顷土地,平均每年失去土壤二十五吨;而在斜坡地区,每公顷土地所失土壤,可能年达六十二吨。格里纳说:“每隔五年,衣阿华州便失去表土层一公分。一百年前,该州大部分地区的土层估计有三十五公分厚。今天,土层已失去一半。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预料再过三十六年,其余的土层便会完全失去。这些泥土冲进流入密西西比河的各条溪流,最后在路易斯安那州出海,使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逐年增大。”但这个问题并非局限于衣阿华州或者美国。    格里纳认为,如果加以适当保护,衣阿华州的土壤便可以保持二千年,这样,地球便有足够的时间产生新的土壤。适当的保护土壤方法,就是循着土地的等高线,在梯田上种植,不去犁它,让上一年遗下的茎梗和残余枝叶留在地上,作为地面覆盖物。    大约四十年前,一些美国农民便开始把收割后的残梗留在地上,作为地面覆盖物,这是最少耕作法的第一步。到了一九五○年代,农民发现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准备苗床及进行种植。但如果不犁田,则杂草从生,收成减少。后来有了新的除莠剂,农民便可不再犁田,让化学药剂去做以前由犁所做的工作。精巧的新机器,可以在泥土中开一条窄槽,只需一次操作,便可以播种,轻轻盖上土壤、施肥,并洒下除莠剂及杀虫剂。最巨型的这类机器,一次可以开十六行。    留在田里行与行之间的地面覆盖物,可以承接和保存雨水,同时又可以阻止野草生长。不用犁耕,可减少在土壤上面操作的次数,因而土壤被压实的情形也就可以大为减少。    免耕法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农民只需以前所需的一小部分时间就可进行种植,不必象过去那样,为节省以后所花的时间,而在秋天犁田,结果让土壤在整个冬天受到侵蚀。同时,种植时所受雨水的影响较小,可以比邻近的农民早一星期下种,让作物有多一星期的时间去生长。他还可以在一块田里同时种两种作物,例如玉蜀黍和大豆。    不用犁的免耕法还可以把耕地扩展到过去难以施犁的山边陡坡、其他不能种植的土壤,以及过去只能用于牧畜的沙质土壤,这样种植面积便可大为扩大。事实上,免耕法最适宜施用于山坡上,但不太适用于排水不良或粘土地带,因地面覆盖物会保存过多水分。    不用耕作的方法可大量节省劳力。此外,还可以大量节省能源。    农业能源的消耗,约四分之一是用来生产氮肥,由于不用犁耕的种植法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因而可减低雨水将昂贵的氮肥冲进河里使河水被染污的程度。    免耕法的虫害和植物病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也不会比普通耕作方法更为严重。事实上,未犁田地的地面覆盖物,可以保护那些使土壤维持通气的丘引。    田地采用免耕法后的产量,至少与普通用犁耕作法一样多,有时还会更高。一九七五年美国农作物破纪录的产量,是由伊利诺斯州一个六年未犁地的农场创下的。    免耕法对防止土壤受到侵蚀的作用,更为引人注意。在俄亥俄州的一片试验地里,降一次十二公分的雨,便把坡度百分之七和用犁耕过的田地里的二十吨土壤冲走。但附近一处坡度百分之二十的未犁地,则只有四十五公斤土壤被冲走。    风蚀对土壤的为害,更大于雨蚀。    但目前,美国只有七分之一的田地采用最少耕作法,而采用免耕法的则更少至四十分之一。    金柏灵认为:在五十年之内,美国会有一半农场采纳免耕法——百分之九十的农场将实施至少是改良的免耕法。欧洲现在也在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了。很多权威人士警告,在发展中的国家不能成功地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中所必需的除莠剂极为昂贵,而且种植机器的售价也很高昂,同时还需先进的管理方法。但另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些根本不成理由。肯塔基大学的杨格教授指出,这种方法正在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及罗得西亚等国使用中。热带土壤的高温可以破坏秧苗,但地面覆盖物却可以使温度降低。    虽然在某种气候(如欧洲部分地区)和某种土壤条件下仍然需要用犁来耕作,但全世界正有愈来愈多的农民学到如何不必用犁耕作而有同样或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