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8-07
第 1 版
1. 英《观察家报》报道:《华的访问使俄国人吃惊》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八月六日刊登拉约斯·列德勒尔写的一篇报道,题为《华的访问使俄国人吃惊》,转载如下: 过去两个星期,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克里米亚会见了东欧所有共产党的领导人。 目的是讨论中国华主席本月下半月计划对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访问。 南斯拉夫的铁托总统也接受了邀请,将于下月去基辅会见勃列日涅夫,以免苏联抱有什么怀疑或敌意。 克里姆林宫对于华主席将访问两个巴尔干国家的首都显然焦急不安,因为这是中国国家元首自从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参加共产党莫斯科会议以来第一次出访欧洲。 据南斯拉夫人说,华的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表示中国决心恢复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较为积极的作用。 在南斯拉夫访问期间,他将会见一些西方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强调对莫斯科保持某种独立。
2. 美报记者报道:《据说柬越边界发生激烈战斗》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八月一日刊登该报记者麦克阿瑟发自曼谷的一则报道,题为《据说柬越边界发生激烈战斗》,摘要如下: 权威人士星期一(七月三十一日)说,越柬边界一带四个地方发生了以低空袭为前导的激烈战斗。 据说,越南飞机袭击了柬埔寨境内纵深三十五英里处的目标。 军事分析家说,这种空中袭击 ——据称是自从去年十二月爆发战争以来最猛烈的——反映了战争正在明显地逐步升级。 很大一部分空袭是为了支援深入磅湛——柬埔寨在湄公河上的一个据点——周围地区的越南地面部队。磅湛距边界三十五英里,是首都金边和柬埔寨边远的东北各省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越南使用的飞机据说是美国制F—5喷气战斗机和专门为镇压叛乱设计的A—37喷气机。这些飞机是在美国部队一九七五年撤出越南时落入共产党之手的。 这场新冲突是在几天前爆发的。冲突的地点除磅湛周围的地区之外,还有东北部的腊塔纳基里省胡志明市西面的所谓鹦鹉咀地区和最南面的河仙港周围地区。 河仙几个月来一直是战场,战斗从边界的一侧到另一侧来回转移。
3. 日外相园田等听取中江关于日中谈判汇报
与会者一致认为日中事务级会谈已到极限,应把谈判报到政治一级 【时事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外务省领导干部会议商定要早日了结 外务省五日下午在饭仓公馆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园田外相、有田事务次官、高岛外务审议官等参加,听取了中江局长关于谈判经过情况的汇报,并且商讨了外务省的对策。 结果,与会者一致认为:围绕谈判的焦点“反霸权——第三国条款”问题,事务级会谈已经到了极限;为了打开局面,应该把谈判提高到政治一级。会议决定以这个方针为基础,在六日的政府领导人会议上请福田首相裁断。 【共同社北京八月五日电】(记者:福原)题:举行第十二次会谈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第十二次会谈五日下午三时半至五时二十分举行,双方代表团全体成员——除——除当天早上回国的亚洲局长中江外——参加。会谈以后,日方代表团宣布:“双方都发了言。会谈气氛继续是良好的。”下次会谈将在七日下午举行。
4. 合众国际社评述:吴田关于越美关系正常化的谈话
【合众国际社香港八月六日电】越南星期五(四日)正式证实,它准备同美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举行无条件的谈判,以便建立外交关系。 河内的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说:“如果美国方面也象越南一样抱有善意……”谈判保证会成功。 证实这一点的是越南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吴田,他是在回答国务卿万斯四日的讲话时证实这一点的。 万斯四日说,关于无条件谈判问题,越南“迄今为止没有向我们(美国)正式说过……” 吴田在回答河内官方的越通社记者的提问时,提到了副外长潘贤七月初在东京的谈话。 潘贤当时说,如果双方商定举行谈判,那么,迄今妨碍两国关系的“有关问题”将“在谈判时”提出讨论。 此间观察家确信,吴田重申潘贤所说的关于越美两国间的问题可以在谈判中讨论这番话,意味着越南已经放弃了它过去提出的要美国答应提供战后建设援助作为谈判先决条件的要求。
5. 布隆迪发生霍乱
【路透社布琼布拉八月四日电】据此间报纸报道,在中非国家布隆迪发生了流行性霍乱,已有五十四人死亡。 报道说说,到七月底,已经发现一千五百三十名霍乱病人。
6. 印尼要求范文同推迟到十月以后访问
【美联社雅加达八月五日电】外交部长穆赫塔尔·库苏马阿马查今天说,印度尼西亚将要求越南把范文同总理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时间推迟到十月份以后。 他说,这个决定是在会见了苏哈托总统之后作出时。 范文同原计划在八月十七日庆祝印度尼西亚独立日三十三周年前后访问印度尼西亚。 穆赫塔尔·库苏马阿马查说,印度尼西亚在九月份将忙于度穆斯林休假季节,所以范文同来访的最早日期可能是十月份。
7. 西德报纸文章:《夏季朝拜勃列日涅夫》
【本刊讯】西德《南德意志报》八月一日刊登希梅利从莫斯科发回的文章,题为《夏季朝拜勃列日涅夫》,副题为《同兄弟国家党的首脑在克里米亚的会谈具有重要意义》,摘要如下: 下述做法成了勃列日涅夫对兄弟国家推行个人外交的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即每年夏天他都要在其克里米亚休养地来接见各兄弟国家党的首脑。自一九七六年起,就不举行原来那样的会晤,而是采取轮流接见各个访问者的办法了。统一社会党首脑昂纳克,勃列日涅夫的捷克斯洛伐克同僚胡萨克,波兰党的首脑盖莱克和匈牙利人卡达尔今年都已经去过了。保加利亚人日夫科夫和蒙古人泽登巴尔——在这些客人中他是前几年新添进来的——即将前去拜访。 就是齐奥塞斯库,尽管他想办法强调他的国家的独立性,但可能今年也要试图前往拜访;如果他不去的话,那么齐奥塞斯库的缺席就刚好具有一种有意冒犯的性质:不光是一个罗马尼亚高级代表团刚刚访问过北京,而且八月中旬中国党的首脑华国锋还要到布加勒斯特进行访问。罗马尼亚党的首脑将不会如此明显地怠慢老大哥。他同勃列日涅夫可能发表的公报,将会给他提供阐明他独立性的足够机会。 前几天,在忠于莫斯科路线的东方集团领导人的公报中所出现过的那些话,在齐奥塞斯库访问结束的时候,几乎不会出现。在这些公报里提到了“中国领导人同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集团结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的联盟的危险性质”,并谴责了“北京对社会主义越南所采取的大国沙文主义的挑衅行为。”在过去几年的克里米亚会晤中,反华的调子还没有这样激烈——这是一个肯定的迹象,它表明,同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冲突现在是怎样地决定着莫斯科的想法。 夏季朝拜勃列日涅夫已成了惯例,有了这种惯例就不再需要从一个别墅到另一个别墅进行邻近访问的借口了。这样一来这种会见的意义当然就更大了。在此期间世界政治形势对勃列日涅夫来说不光是在面对东方中国的威胁方面,而且在同西方最重要的缓和伙伴的关系方面,也都变得很阴暗了。因此,在东方集团最高一级进行的协商,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现在用个别协商的办法来代替最高级会谈不是偶然的。这符合苏联党的首脑近几年来明显放慢生活和工作频率的状况,他不再能经受得起七十年代初期的那种繁忙的活动了。而这种双边协商也能给这位克里姆林宫首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在较大的经互会经济会议上,在华沙条约组织理事会上,在由苏联统治地区的代表所举行的其它多边会议上,苏联人却曾不只一次地看到小国组成默默的、但却是顽强的反对阵线。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尼亚式的独立要求有着一种感染力,而保加利亚和捷克式的忠诚所起的作用则是很有限的。而在个别协商时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使用这种办法,霸权压力就能较好地适应各国的现实情况。莫斯科就能以更适当的程度许下诺言和表示好意,可以更有力地提出愿望和要求。“分而治之”的原则罗马人就懂得,而莫斯科则一直自豪地自称是第三罗马。当然,勃列日涅夫在同他的客人进行单独会谈时,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各有关国家的特殊问题。
第 2 版
1. 卡特参加美军舰「密西西比号」下水典礼
他说美将以「不亚于任何人」的军事力量继续在全世界海域巡逻 【合众国际社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八月五日电】(合众国际社采访白宫问题的记者海伦·托马斯)卡特总统今天乘飞机抵达这个主要军港,以便参加一艘美国新军舰“密西西比号”的下水典礼,这艘军舰是以他曾在上边服过役的那艘军舰命名的。 总统的日程安排还包括参加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的一次集会以及参观一个烟草货栈。 当卡特走下飞机时,在诺福克海军航空站受到了红地毯礼遇的欢迎,陪同他的是密西西比州的两名民主党人——参议员斯坦尼斯和伊斯特兰。 总统准备参加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下水仪式,这艘军舰的名字同卡特总统一九四六年从海军学院刚刚毕业后,曾在上边服过役的那艘军舰的名字一样。 随后,他准备去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逊,会见民主党的政治领导人以及调节同有不满情绪的烟草种植者的关系。 【合众国际社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八月五日电】卡特总统八月五日参加了一艘新的军舰“密西西比号”的下水典礼,并保证说,美国将以“不亚于任何人”的军事力量继续在全世界的海域巡逻。 这艘新的核动力巡洋舰要比老的“密西西比号”战舰先进得多。 当卡特在一九四七——四八年在这艘老的“密西西比号”舰上服役时,它已被改装为一艘大炮和雷达试验舰。 在这艘巡洋舰下水时,总统保证说,他不会允许美国变成一个二等国家,美国将继续在世界各地派遣海军力量。 卡特说:“我们没有——我们将来也不会——变成一个二等国家。作为总统——也作为一名海军军人——我已保证,美国将保持一支不亚于任何人的包括海军在内的军事力量。 “我们将继续使我们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中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部分得到发展和现代化,以确保没有一个潜在的敌人胆敢威胁我们的安全。”
2. 比《晚报》文章《恩维尔·霍查的永恒的友谊》
【本刊讯】比利时《晚报》八月二日刊登马蒂勒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恩维尔·霍查的永恒的友谊》,摘要如下: 目前,阿尔巴尼亚在它与中国的冲突之中所立即得到的真挚支持,只来自于如下两个方面:新西兰共产党和越南报刊,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象希腊或土耳其、意大利和法国这样的邻国,是不准备介入。在阿拉伯国家中,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可能准备在阿尔巴尼亚身上花掉一些石油美元,但是,在这个吹嘘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的国家里对穆斯林的无情镇压,不允许它们有任何同情的表示。 只有两个国家可能希望直接或间接地取代中国在阿尔巴尼亚的地位。 第一个是苏联。诚然,看来苏联人迅速地大批地返回阿尔巴尼亚,今天似乎是一点也不行的。但这个地区的历史充满了反复和曲折、意外和突然。因此,考虑苏联人为了施恩可能要求什么代价,绝非为时过早。 说也奇怪,和解的代价可能与造成一九六一年决裂时的代价相同:在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海湾为红色舰队提供海军基地。看一眼牌就足以说明赌注之大了:在地中海中心离意大利海岸七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海军基地——实现苏联的一个古老军事梦想,控制世界上最敏感的一个战略要地。力量对比可能发生变化,地中海的优势一下子倒向苏联。 苏联人可能重返阿尔巴尼亚的前景,使另一个国家更急于向地拉那投递名片。这就是美国。据美国可靠消息说,华盛顿政府实际上打算不久开始同阿尔巴尼亚政府商谈。 美国人的不安之所以似乎有道理,特别是由于长达一万六千字的阿尔巴尼亚的文章的内容以及选择发表这篇文章的时间(七月二十九日),都使人对地拉那的这一举动的真正意义提出了一些不大寻常的假设。 事实上,这个文件在中苏边境冲突方面支持了苏联,谴责北京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这个最高的谴责在此之前是只用来谴责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然而尤其是这个文件指责前总理周恩来在一九六八年逼迫阿尔巴尼亚同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缔结“军事联盟”。 对这个文件只能有唯一的一种理解:地拉那把这一非常陈旧的事情兜翻出来,是要告诉莫斯科,它是拒绝参加巴尔干地区的反苏阴谋和北京在莫斯科—北京—华盛顿三角内搞的全球范围的反苏阴谋的。 十年前的这种陈旧插曲,是在毛的继承人华国锋的历史性访问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前夕透露的。这两个对莫斯科持保留态度的国家是中国在欧洲的外交的主要据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事件不可能是任何巧合的结果。
3. 美报文章:《卡特将不限制向俄国出售谷物》
【本刊讯】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七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卡特将不限制向俄国出售谷物,对于是否由于共产党人违反赫尔辛基协议而对他们施加经济压力的问题犹豫不决》,摘要如下: 在即将加紧限制对俄国的贸易时,肯定将不包括小麦、玉米以及其它农产品。尽管国会内外要求采取严厉措施,但这些出口物资将仍然不受控制。 农场主和商界负责人,特别是关系很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农场主和商界负责人,已得知这一重要的保证。他们听说,政府不打算制造新的障碍来阻止他们与苏联的贸易。实际上,他们获得全权,可以尽量出售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卡特总统迄今为止就这一极易发生变化的问题作出的唯一决定。 俄国严重违皮了赫尔辛基人权协议,并且用心险恶地对沸腾的非洲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军事干涉。关于美国为了对苏联这些行为进行报复如何施加进一步经济压力的问题,他仍然犹豫不决。
4. 美今秋将向南朝鲜派出十二架F-----40战斗机
【美联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今天宣布,美国空军今年秋天将向南朝鲜派出十二架F—40战斗机,以便增强美国在那里的空军力量。 国防部长布朗早先就保证要加强美国空军的力量,这次使美国空军力量增加后,美国驻扎在南朝鲜的F—40喷气式战斗机的数量将达到七十二架,那里的空军人员将增加大约四百人,总数将达八千人。
5. 日报文章:《回国报告:亲身接触到的苏联》(七)
虚假的“美好社会”——苏联社会主义的病灶种种计划经济和定额 勃列日涅夫体制的病灶是严重的,而且在不断发展。 我只想谈一谈计划经济和劳动定额所产生的不健全的一个方面。灯泡,这在莫斯科的生活中没有比它更可怕的东西了。在开电门时,灯泡发出“砰”的爆炸声,碎玻璃片飞溅满地。金属和灯泡在开电门的时候就分离了。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吓得目瞪口呆。发生多次以后,在开电门时,便堵上耳朵,闭上眼睛,这已养成习惯了。 给儿子买的自行车,二、三天以后,车轮子就象软糖一样扁了,歪歪扭扭地走起来很不稳当。这儿幸而有电吸尘器,但是,吸不了尘土,只能顺利地吸空气。电缝纫机老是缠线,无法使用。就连洗衣机也是如此。因为总是以最大速度运转,所以取出的衣服,是软不拉达的,很难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不管怎样,关系到生命的还是汽车。和菲亚特公司合作制造的日古里小轿车,目前是苏联引以自豪的大众车。不经过试车就立即出售。我有过可怕的体验。车子正在行驶中,突然手闸合上了,车子不动了。从开始买来,时速表、量油表和时钟就不动,而且还漏油。日古里车发生这类事故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首先,如果四个车门能全部牢牢地关紧,那就很幸运了。 生产这种有缺陷的商品的最大原因,恐怕是执行计划和定额的经济制度。形成了一种风气:只要完成计划和定额,质量无所谓。换句话说,次品泛滥的原因是在经济管理中缺乏竞争原理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低下。一般市民切身感到“苏联造”的东西都是粗制滥造。因此,对待日本制造的收音机、立体收音机、磁带录音机等的看法就不同了。“偷盗者的乐园” 苏联是一个产品质量差和消费物资不足的社会。这个社会是“偷盗者的乐园”。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想乘停在人行道上的汽车出门,这时我想:除掉车窗上的雪,可是发现刮水器没有了。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刮水器是贵重品,五年前我跑遍了莫斯科也没有买到。在第一次被盗时,我换上了从赫尔辛基买来的刮水器。可是又被盗去了。 在下雪天乘车,如果没有刮水器,那是很危险的。于是我怒从心起,向俄国雇员和秘书发泄不满:“苏联尽是小偷。要抓住他!”吓得他们直打哆嗦。那位雇员只是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看守公寓大门的警察,可是警察支支吾吾地说:“这是孩子们干的。”而且他也不愿意帮助搜查,说:“我们管不着,我不管抓小偷。”他的工作是负责监视和搞间谍活动。官僚主义发展到这种地步,恐怕也就无需再多加说明了。 汽车失盗,侧视镜被摘走。而厉害的是打开三角窗,摘走车上的收音机。这些东西很缺乏,所以在黑市市场上很好卖。我想有人还记得这样一条消息:“七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晚,日本人学校出现贼。二十七日学校放假”。当时我跑到现场一看,到处都被弄得乱七八糟。女学生们难过得痛哭。于是叫来了管辖的警察局长,他不在乎地说:“可以马上找到。东西也能够还回来。”事后,几乎所有被盗的东西都归还了。但是,刚买来不久的最重要的录像机装置,始终没有还回来。警察局长满不在乎地解释说:‘‘是坏孩子干的。是疯子啊!”在苏联,犯罪者全被当作“精神失常”来对待。后来日本人学校在一九七六年六月十日又一次失盗,这实际上是第八次受害了。 在这方面,还有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搬家的货箱被盗的现象。欧洲人充分了解苏联铁路运输中存在着偷盗问题,因此让西方运输公司搬运家具,所以没有受损失。但是日本人的情况就不同了,由于陆路不连接在一起,所以必须经由西伯利亚铁路,由苏联人搬运。莫斯科到纳霍德卡之间,是“怪盗集团”出没的地方。过去,有一些日本人的货箱被盗,偷去了贵重物品。苏联外交部外国人服务处虽然办理托运货箱,但是不保险,真是有苦无处诉。受害者只好忍泣吞声。这就是苏联的现状。归根到底,责任在于使消费物资严重缺乏的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七)
第 3 版
1. 美报文章:《苏联在亚丁和喀布尔的地位看来在改善》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三十一日刊载米德尔顿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在亚丁和喀布尔的地位看来在改善》,摘要如下: 西欧和美国的情报分析家说,苏联正在对它在南也门领土上的三个军事基地加强控制,而且正在巩固已经在阿富汗有影响的军事和政治地位。 据研究这个地区的专家们说,苏联正在这两个国家中扩大影响,并且继续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活动,支持那个国家控制厄立特里亚的分裂主义者的运动,这样俄国人就能绰绰有余地弥补它在索马里失去基地的损失。据说,苏联在这三个地区推行的政策所取得的战略地位,比它十年前在埃及进行巨大的军事和政治投资所取得的战略地位有更大的全球意义。在南也门的三个基地在南也门活动的情况反映了莫斯科对这个地区的关注。俄国人控制了三个重要基地:在非洲之角顶端以东一百五十海里的阿拉伯海上的索科特拉岛基地;在阿拉伯海上的亚丁以东大约八十海里的亚丁和穆库拉基地。 亚丁的基地是苏联在非洲之角和波斯湾地区进行军事活动的指挥中心。欧洲的一份估计材料说,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名军事人员(包括通讯技术人员和情报专家)驻在亚丁。俄国人还控制亚丁的主要机场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六个月中,这个机场是从苏联到埃塞俄比亚的主要供给线上的一个站。正在建造空军基地此外,俄国人正在亚丁附近霍尔马克萨的国际机场附近修建空军基地。在修建工程结束的时候,这个基地将可供六十架喷气战斗机使用,并将成为储存炮弹、鱼雷和导弹的仓库。用地对空导弹装备起来的苏联军队将负责这个基地的安全。 穆库拉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横跨从亚丁到阿曼的航线,阿曼的北部海岸在阿曼湾,对面是伊朗。它的北部海岸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附近,从波斯湾到美国、西欧和日本去的油船都要从这里通过。俄国人已经接管了穆库拉的港口和机场。 至于阿富汗,自从塔拉基主席四月份在喀布尔执政以来,据说苏联在那里迅速地加强了它的地位。双方已经签署了二十多项援助协议,并向那里派遣了苏联顾问和技术人员,此外,苏联运输机正在运来武器和装备。 在喀布尔的西方外交官们认为,苏联还在谋求一项友好条约,其中包括共同安全条款。伊朗和巴基斯坦政府关心的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它们唯恐用苏联武器武装起来的、由苏联军官直接指挥的阿富汗军队将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引进一个新的军事因素。
2. 万斯说埃以会谈处于紧要关头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记者:吉姆·安德森)国务卿万斯今天晚上飞往中东以便设法使埃以恢复直接会谈。他说,会谈问题现在“处于紧急关头”。 万斯今天对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说:“必须做出新的努力。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将提出建议来克服障碍、弥补分歧,使谈判回到轨道上来。” 万斯对这个委员会说:“妥协仍然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目前,讨论正处于紧要关头。” 这次出访是在连外交官员们都感到拿不准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拿不准,在目前的情况下,双方的立场是否能协调一致。 这些外交人士对这次出访反应出了一种普遍的悲观主义情绪,他们预计这次出访将不会有任何重大突破以解决目前的僵局。 这些外交官员说,埃以谈判的前途取决于这样一个问题,即以色列将是否和何时保证真正从西岸和加沙地带撤出。 这些官员们认为,结束目前一轮的谈判将是一场外交上的灾难,在对外政策方面留下完全的真空。 他们说,马上会采取的下一个步骤将是举行全阿拉伯的最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将正式结束萨达特个人为了设法与以色列人通过谈判取得一项重大的解决办法而作出的努力。 【路透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国务卿万斯今天说,中东的和平谈判已达到紧要关头,美国准备提出它自己的建议以使谈判重新进行下去。 万斯发表简短讲话以后,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接着举行秘密会议,由国务卿简单介绍了中东以及与苏联进行的武器会谈情况。 在这次会议之后,十三位参议员今天公布了他们给万斯的一封信,信中要求他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施加压力,以使它们同以色列继续进行直接谈判。在信上签字的有南达科他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麦戈文和缅因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马斯基。
3. 格韦茨曼专稿:《沙特认为萨达特谋求中东和平的努力已失败》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八月三日刊登格韦茨曼的一篇专稿,题为《沙特阿拉伯认为萨达特谋求中东和平的努力已经失败》,摘要如下: 政府官员们今天说,沙特阿拉伯已经通知美国,它认为萨达特总统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努力已经遭到失败。 据说,沙特阿拉伯的官员们曾对美国驻中东特使艾瑟顿说,由于以色列的“不妥协态度”,萨达特直接同以色列打交道的努力没有成功的希望。 一直在每年向埃及提供约十亿美元的援助的沙特阿拉伯人,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努力,来组织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一次会议,以治愈萨达特去年十一月对以色列的引起激烈争论的访问所造成的裂痕。 一些政府官员认为,沙特阿拉伯人上周透露的黯淡的看法是得到萨达特的赞同的,以便以此作为对美国施加压力要以色列作出让步的一种策略。 美国的其他一些官员和若干参议员说,萨达特最近采取的较强硬的立场部分是由于沙特阿拉伯施加压力要他停止在和平方面采取的主动行动。
4. 港刊文章:《东非之角的下一场战争》(二)
厄立特里亚,为埃塞俄比亚十四个省份之一,位于埃国北方,濒临红海,为埃国唯一出海的地方。面积四万五千平方英里,约占埃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厄立特里亚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地区,因为它扼守红海南端,可以影响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厄立特里亚对埃塞俄比亚尤其重要,因为埃国除此地外,全无港口,厄立特里亚的马萨瓦港和阿萨布港则为优良的口岸,从经济及军事而言,对埃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埃国有一铁路出口,但要经过吉布提,主权不在其手)。其中阿萨布港扼守红海南边的海峡,地位尤其重要。厄立特里亚的省府在北方的阿斯马拉。由于厄立特里亚的战略地位重要,在塞拉西一世在位,埃国与美国关系良好时期,美国曾在首府阿斯马拉附近有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驻军一度达到四万人左右,以太空卫星通讯情报工作为主,监视中东局势,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有关动态。七四年埃国政变后,此一基地也随之取消了。 厄立特里亚无论从地理或人文各方面都与埃塞俄比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历来对厄立特里亚是否自成一个整体,一向存在着争论。厄立特里亚南部的高山地势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延展,历史上长期接受埃帝国属下的一个诸侯王国的统治现今此地区的居民在语言、风俗习惯和身体特征方面都与埃塞俄比亚高原无大分别,一般为耕作的农民。至于厄立特里亚的北部和东部,则大不相同,两处都是濒临红海的低地,深受邻近阿拉伯文化的影响,阿拉伯语流行;此地天气干燥,雨量希少,农耕极其困难,居民以畜牧为主,在历史上此沿海地区虽断续地受到过埃塞俄比亚的统治,但一直有如化外,意大利统治期间及埃国恢复治理此地后,虽进行过庞大的经济建设计划(如建水坝等),但成效不大,此地居民的生活仍是极其艰苦。在宗教上的分歧尤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但厄立特里亚的居民则大部分信奉回教。厄立特里亚的人口没有确实的调查数字,一般的估计不足二百万,约占埃国的一成,其中回教徒约占六成。沿海低地的居民“阿拉伯化”很深,从西面苏丹或北方阿拉伯半岛迁来的阿拉伯人极多。 不过,造成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的分离的最重要因素,还不是上述的天然地理和人文条件,而是历史,特别是列强的殖民史。 殖民主义的烙印厄立特里亚的历史,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一八九○年以前的无政府状态,第二是一八九○年开始的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第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塞俄比亚的统治与独立战争时期。 意大利统治以前的厄立特里亚从未形成过一个政治独立个体,连“厄立特里亚”这个地域名字也不存在。历史上,土耳其人、埃及人、苏丹的回教民族都先后渗进此地区,建立过或长或短的统治,但论影响则仍以埃塞俄比亚为最重要。埃国是个文明古国,但对厄立特里亚地区则只是帝国属下的诸侯王国间歇地进行过统治。在十九世纪列强前来瓜分非洲大陆时,此地区名义上是在埃国治理下。 一八六九年苏伊士运河开凿完成,开始通航,红海的战略价值大增,列强的争夺随之而至,其结果是法国在今日的吉布提建立了一块位居要冲的殖民地,英国在亚丁湾以南建立英属索马里保护地,意大利虽然也建立一块索马里殖民地,但远在印度洋边缘,不能牵制红海,于是便向厄立特里亚地区发展。获得列强协议后,意大利先后在阿萨布港(一八八二年)及马萨瓦港(一八八五年)建立根据地,准备吞占厄立特里亚和整个埃塞俄比亚。当日的埃国正在明尼力克二世(埃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的统治下,国势鼎盛,也正从事国土扩张,意埃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两国为推迟战争爆发,于一八八八年签订条约,明尼力克二世答应将厄立特里亚地区交由意大利统治,以换取意大利的援助向其他地方扩张。次年,意大利正式在此地区成立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即拉丁文的红海之意。这是厄立特里亚第一次成为一个政治独立个体。 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建立殓民地后,积极部署吞并埃塞俄比亚的步骤,但终于在明尼力克二世的强大武力下,引来一八九六年的亚杜亚大败(非洲民族在整个殖民时期的唯一一场军事大胜利)。意大利逼得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承认埃国的独立,埃国也承认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两国并划定疆界。自此以后至二次大战,此地区有一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的统治一直维持至一九四一年,前后共历半个世纪。在经济发展方面留下了一定的成绩。 一九三五年,意大利以厄立特里亚为基地,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西方列强袖手旁观。这一军事行动其实是有世界性意义的,它催促了德国进占波兰、捷克的决心,引导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邱吉尔在他的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也特别谈到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东非之角也陷入战火。一九四一年,英军终于逐出意大利军队,占领了整个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也随之解放。 (二)
第 4 版
1.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三同生活一个月:有吉佐和子中国下放体验记》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七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三同生活一个月:有吉佐和子中国下放体验记》,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作家有吉佐和子在中国的人民公社体验了难得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生活”。她已于最近回国。下面是这位劳动后风尘仆仆而归的天才女作家讲述的“中国最新情况”。) 有吉先生访问中国,此行是第五次。这次访华,有吉先生向中国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其条件是,不仅要过“三同生活”,而且所住的农户须是外国人未曾访问过的家庭,就是说必须是极普通的农户,而不是“供旅游者参观”的家庭。目的在于实实在在地体验“下放”的生活。 有吉先生第一个落脚处是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西铺生产大队。选择的住宿处是一个中等的农户,三口之家——夫妇俩和一个孩子。住房大致有两间一套那样大小,正中间是厨房,两侧是两间有火炕的卧室。 “因为是传统的农民住宅,所以结构很合理。” 现在,中国全国正处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热潮中。可是,现代化的进程存在着地区性差别。比方说,以“愚公移山”的实践而知名的山区河北省沙石峪生产大队,农业机械已经普及,重点供应化肥,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却仍然是古老的耕种办法……。“但是,我吃了很久没有吃过的不上化肥的蔬菜和水果,感到非常可口。老农们也谈了同样的看法。一谈起在日本由于滥用化肥,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年岁大的人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说‘那是可以想像到的’。”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七个人民公社,名副其实地同吃同住,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有吉先生说:“因为哪一家农户的住房都不宽绰,所以,我总是同房东的女主人睡在一起。每天早晨五点,当听到广场上的大喇叭一响,就立即起床……。伙食质量很好,数量充足。在狭小的房间里,和一家人团团围坐一起吃饭,觉得比在任何饭店里吃饭都香甜可口。” 有吉先生上次访华是在四年以前。中国经历了周恩来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相继去世,四人帮被赶下台等等激烈的动荡,正在出现大变化。 “在大城市,汽车开始猛增。有点象日本十五年前的样子……。虽然有交通信号,但是,人比车优先。当然,交通事故也在增加。看到的汽车,有一半是日本造。” 所有的农村和城市,人们的生活都重新活跃起来。 有吉先生的这次中国之行,同许多“复出的文艺界人士”重逢。 评论家周扬,以文联副主席的身份重新出来了。她还与夏衍(作协副主席)和巴金重叙了旧谊。 她还同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刘诗昆等再次相会。他们都是在四人帮时代被贬黜的艺术家。 有吉先生说:“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被‘贬黜’的人。都很瘦弱,面色苍白……。刘诗昆先生本来就是一位身高两米的大个子,变得好象一颗豆芽菜了。毕业于日本大学的剧作家杜萱在一间单独的屋子里关了两年半,然后在‘干部学校’强制学习竟达七年之久。然而,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怨言,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贬的原因)太令人可笑了,总有一天一定会恢复名誉——大概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信心。” 有吉先生似乎再一次因中国人的顽强性而深受感动。 可是,当中国人知道了有吉先生是一位写“公害小说”的作家,在化肥和农药等方面有使专家们都望尘莫及的知识,于是,她的体验生活的旅行,在中途方向稍微有些变化。起因是在沙石峪生产大队同大队长就化肥问题的谈话: “这种化肥叫什么?” “这是马拉硫酸。” “它是哪儿的产品?你能给我写一下它的化学名称吗?” “是从日本进口的。你怎么知道它的化学名称?” “这种化肥的化学名称应该叫做‘marason’。我曾写过一本关于化肥和农药公害问题的书,名为《综合污染》。” 从那以后就不得了啦。有吉先生所到的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附近的现场负责人,例如蔬菜队长、果园队长以及有兴趣的农民都蜂拥而至,把结束了一天劳动归来的有吉先生围在当中,开上了现场“公害问题讨论会”。 据说,最近,在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听不到鸟的叫声了。听说在有吉先生访问过的农村也开始出现同样的现象。 “在几个地方都听到过,说白燕这种益鸟已经不见踪影了。特别是,听老年人说,虽然害虫消灭了,但益虫也不知去向了。我认为,他们虽然是模模胡胡地,但已开始觉察到化肥和农药的毒性了。” 有吉先生也听到有人说,使用化肥后,土质变硬,米也不好吃了。据说,开始产生疑问和感到不安的农民倾听有吉先生的讲话,并记笔记。当他们听到毒性通过食物链和生物体的浓缩就会大大增加的讲解之后,也忘了记笔记,都发呆了。之后,就是互相地大声议论,到处展开“百家争鸣”。 有吉先生说:“总之,反应是强烈的。讲完之后,我对他们说,请你们建一个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实验农场,小一点儿就可以。然后经过三、五年,对比一下土壤、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果实的味道。他们立即回答说,一定做,请你一定再来访问……” 有吉先生在离开北京之前,去看望了正在医院休养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廖承志以认真的面孔对前来告辞的有吉先生说:“不久一定请你再来访问。下次要作为公害问题专家邀请。” 有吉先生的中国之行在各方面收获很大,她作了如下的总结:“现在,中国人正在设法夺回‘浪费’掉的十年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大概已失去了信心。可是,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正在采取一种灵活的生活态度,即‘好的地方,坏的地方都请看一看。并请提出批评。’这在过去的中国和中国人是没有的事情。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深切地感到,最根本的事情应该是能够互相了解。”
2. 德新社报道:《中国谋求向西方派留学生一波恩欢迎这个方案》
【德新社波恩八月二日电】题:中国谋求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波恩欢迎这个方案 联邦政府欢迎中国政府派几千名青年人到西方各国留学的想法,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方案”。外交部发言人八月二日在波恩向新闻界证实,北京有兴趣向联邦共和国派遣五百名留学生。 据他说,已通过德国驻北京使馆和中国驻波恩代表机构向联邦政府提出了有关的要求。在中国的这批后备力量中,不光有高中毕业生,而且还有大学毕业生,他们将在联邦共和国得到进一步的深造。这批中国“客人”将不仅在大学学习,而且也到专门高等学校学习。他们首先将学习德语,最多学一年半,紧接着就开始专门深造。这批留学生将在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中国为到二○○○年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 要向美国派遣最多达一千五百名的留学生,向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派遣成百上千的留学生。尚不清楚的是,这些国家是否愿意以及能否接受得了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政府的这个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迄今为止在共产主义世界里还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既不打算为它的留学生申请助学金,也不打算为这些学生谋求特殊的待遇。从政治上看,外交界人士认为这项计划(如一位外交官所说的)“令人信服地表明政治自信心,即敢于把一小批最好的高中毕业生撒到西方大学的自由猎区中去。”
3. 日报报道:《中国接受日本的“委托加工”》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七月二十八日刊登了该报记者信原尚武写的一条消息,题目是《中国大量生产“日本造”,接受日本的“委托加工”》,摘要如下: 正在鼓足干劲从事经济建设的中国,最近决定同日本之间大量采取“委托加工贸易”的方式,已开始要求日本贸易公司、厂家给予积极的合作。这种委托加工贸易方式是:中国接受日本供给的机械和原料以及半成品,使用国内劳动力从事产品加工,然后再向日本出口。对中国来说,这是首次尝试。对此,日本方面认为,“从中国便宜的劳动力和相距日本很近的地理条件来看,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建议”。 据认为,中国引进这种方式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获得外汇。在执行从今年开始的经济十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购进大量的成套设备和技术,而且,中国工人学习技术也成为重要的课题。 中国在华国锋体制成立以后,积极地推进“四个现代化”路线,为此,采取了从外国“引进民间贷款”和“产品分成偿还方式”等,大胆地改变政策,采取了不拘泥于过去的作法。
4. 日报文章:《中国为重视生产而进行经营革命》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七月三十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冈田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为重视生产而进行经营革命》,摘要如下: 自从中国七月初公布新的企业宪法“工业三十条”以来,已经一个月了。各地企业都在按照重视生产的“三十条精神”恢复厂长制,在经营领导、劳务管理、工资和职工福利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迅速着手改革的中国最大的发电机工厂——“黑龙江省哈尔滨电机厂”已表明了这种尝试的雏型,在预测中国企业的前途上是极富有启示意义的。 哈尔滨电机厂在发表三十条之前就恢复了厂长制。厂长制的特点是明确了政治、经营和技术革新的三权分立。不妨说,五十年代占主流地位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又复活了。 问题是所有工厂是否都适应这种新制度。对于增产来说,自动化是条捷径。但是,自动化需要巨额资金和时间。因此,当前从可能的地方着手搞,这可以说是一种有相应的合理性和现实性的选择。 此外,在不足一万人的职工中,管理部门有近千人,这不也和三十条规定的原则相抵触吗?管理部门人员过剩,不只是这一个工厂。但是,既然要求工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自己也就有割掉“多余的肉”的义务。仅从哈尔滨电机厂来看,可以说,为了使三十条真正开花结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有关方面相当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