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7-26

第 1 版

1. 美报文章:《河内也想打「美国这张牌」》

说越正朝着同美改善关系的方向迈进,但卡特政府不愿让美越关系走在美中关系前面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报》七月二十日刊登该报编内撰稿人布雷德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正如美国打“中国这张牌”一样,河内也想打“美国这张牌”》,摘要如下:    看来越南要设法“利用美国这张牌”。    在同毗邻的中国的关系日益恶化为敌对的对抗的时刻,越南正在深思熟虑地朝着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方向迈进。    这种做法就与卡特政府“利用中国这张牌”对付苏联的行动相似。    同样,越南的盘算可能是要通过改善同华盛顿的关系来改善越南自己的地位。    目前,在取得外国支持方面,河内几乎完全依靠苏联来对付中国和柬埔寨。美国虽然不愿提供这种支持,但是与美国接触就使河内扩大了同外界的联系。    河内还可能认为美国是它同北京接触的潜在渠道。最近几周有几件事表明越南想同美国改善关系。    这几件事情中包括越南邀请了香港的美国商会代表团前往河内访问,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夏威夷的美国国防部的中央鉴别实验所和伤亡失踪人员释疑联合中心,以及副外长潘贤发表谈话暗示越南现在愿意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同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等。    越南看来是切望同美国做买卖,尽管美国总统有贸易禁令。    但是,卡特政府不愿意让美国同河内的关系走在美国同北京关系的前面,而是想大体上步伐一致地发展同这两国的关系。

2. 基辛格谈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完)

个性、外交、情报——关键是对现实理解的深度领导者的重任    岸田:在现代,无论在任何国家,个人的作用是小的。但是,你以及已故的中国总理周恩来、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埃及总统萨达特等人的设想和决断,至今还具有左右历史潮流的力量。你是怎样评价个性的巨大影响的?    基辛格:一切政策的基础都有难以动摇的客观现实。不管是谁——也不管怎样卓越的人物,都不能创造出新的现实。个人只是解释和判断现实。但是,现实渗透个人的心灵。    看看中国的历史吧!的确,如果没有毛泽东和周恩来,那会走一条不同的道路。可以说,如果历史上美国没有林肯和罗斯福,法国没有戴高乐,那也同样会走另一条路。    因此,我认为,所谓政策,就是把(现实的)需要同(领导者的)选择结合起来的工作。有能力的个人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工作首先应该从理解现实开始。采访结束——卓见和认识的差距    在结束这篇连载文章的时候,最后,我还想补充谈谈会见中出现的几个疑问。以历史学家的观点从事工作    基辛格先生对国际政治进行了学术性的探讨。他作为实务家的八年,及其以后的时间,都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当然,并不是把历史看成过去的事实来研究,而是要从历史的潮流中发现必然规律,事先掌握它。    在基辛格身上,预见世界动向的历史学家的眼光和开创未来的实务家的才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创造了基辛格时代的各种成果。秘密去中国的外交就是成果中的一个。    在这次谈话中,谈到日本增强防卫力量的问题时,最频繁地使用了“历史”这个词。基辛格“预测”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难免会成为拥有更为重要的军事力量的国家”。    但是,认为不应该把防卫费限制在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一以内的意见,是否真的符合历史和现实呢?    基辛格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世界的重心肯定会从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他的估计有些超出日本的行动方式。这些意见在我国会引起好的反响,但是,真可以同意这些意见吗?急需的是富有创造性的政策    基辛格说:“美国需要富有创造性的太平洋政策”。但是,急需制定富有创造性的太平洋政策的倒是日本。尽管如此,基辛格主要关心的一向是欧洲。他本人也不隐晦这一点。这次却一转而主张把重心转向太平洋,对日本给予最大限度的赞扬。这到底出于什么样的认识上的变化呢?对苏联的警惕根深蒂固    在谈话中,基辛格表明了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动不信任和对共产主义的深刻疑虑。一个原因是,越南问题的处理最终遭到了失败,他对此至今仍然感到非常忿怒。    按照基辛格的话说,“对中国的看法一直是正确的。对苏联也大体上正确,但是,从历史上看,(苏联)是靠不住的。对越南,一切都估计错了”。这肯定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污点。    基辛格一定记得,在同苏联举行谈判时,他对苏联一再重复的顽固主张是感到厌烦的。实际上,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苏联在国际社会上的最强大的武器。    只有美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苏联,美国需要有“力量”。即使同苏联举行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控制核扩军”也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出现了这样的主张:对共产主义国家也好,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好,都不能放弃强硬立场和放松警惕性。公开批评议会    基辛格说首脑外交的作用今后也是重要的。这无疑是要求领导人具有“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核心的卓越才能”。但是,恐怕不能让优秀的领导人独自一个人作出决定。这就要求领导人具有容忍民主主义的能力。(完)

3. 时事社报道中日谈判第三次会谈情况

【时事社东京七月二十四日电】题为:围绕条约草案,会谈触及核心——日中谈判,中国的原则不变    北京二十四日电: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第三次会谈中,韩念龙副外长就二十二日日方提出的条约草案表明了中方的见解,事实上,进入了磋商条文的阶段。    在今天的会谈中,首先根据上次会谈中韩念龙副外长所阐明的中方的见解,驻华大使佐藤用了约四十分钟的时间,重新说明了我国外交的基本姿态。对此,中方也再次作了发言。    然后,休息了约三十分钟。接着,韩念龙副外长就上次会谈中日方提出的条约草案,表明了中方的见解。同时,似乎也说明了中方对成为条约谈判焦点的“反霸权条项”的想法。虽然,韩念龙副外长的发言内容不得而知,但,正如佐藤大使也谈的那样,“见分晓的时刻已经迫近”。日中双方的态度都是想尽量地通过事务级谈判把问题最后敲定下来。

4. 南非出版的《中肯》杂志文章:《中国全球性的出击》

【本刊讯】在南非出版的《中肯》杂志七月七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全球性的出击》,摘要如下:    (原文提要:中国已摆脱了孤立。在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垮台之后,中国大大加强了扩大其世界性影响的努力。在这样做的时候,中国发现其摆脱不开的反苏情绪在西方得到响应,因为西方对于苏联在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影响感到越来越大的不安。现在的大问题是,莫斯科对于这些活动将会作出怎样的反应,特别是,如果北京交了新朋友,目前有利于俄国的力量对比又开始倒转过来的话)。    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奉行富有活力的外交政策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将是恢复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正式的外交关系。这就很值得苏联深思了,因为莫斯科是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急剧增加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特别是军事方面的交流感到害怕的。的确,莫斯科反应的苗头已经一目了然。    北京还希望同日本签订一项和平友好条约。两国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接近过,观察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对俄国人的担心。中国正给予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坚定的支持。这是李先念副总理最近对菲律宾的访问所促成的。    身着灰色毛式制服的中国人态度沉静而且显得莫测高深地端详着欧洲最新式的军备并且提出种种问题。尽管他们的购货单显然是令人注目的,但他们的支票簿却显然远非如此。    然而,对于一个只用内部资源发展自己感到如此自豪的国家,对外竟然也表现了这么大的兴趣,这引起了西方的兴趣,同样,也引起了苏联的兴趣。    和购买武器的旅行    ——或者更确切地说——和这种浏览橱窗的旅行的同时,中国领导人提出诺言:中国将在二十年内,跻于其他工业大国之列。中国人很少在公开言论中引证数字说明工业的进展。但是透露出来的情况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一九四九年以后那几年,增长是快的。    持怀疑态度的只有美国。美国将不会卖武器给北京,因为它担心这会惹恼了俄国人。他们同俄国人的关系已够敏感的了。但是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表明,美国总统卡特对于西欧为他做的这份工作感到满意    。

第 2 版

1. 美报报道:《检查美国技术优势下降原因》

说原因是由于美国工业研究经费逐渐减少和移作其他用途、专利政策过时以及输出技术等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六月二十一日刊登该报记者托马斯·奥图尔写的一篇报道,题目是《检查美国技术优势下降的原因》,全文如下:    由于美国工业的研究经费逐渐减少,还由于在阿波罗航天计划和越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取消了一大部分向工业研究工作提供的支持,美国正在丧失它在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就美国研究工作举行两天会议得出的结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专家们还提出了美国技术优势下降的其他一些原因。他们说,美国技术发展遭到阻挠还由于把研究经费移作其他用途的联邦条例日益增加,以及专利政策已经过时,因为这种专利政策使工业界不愿意支持那种成果得不到专利保护的研究工作。    国会技术估计室主任彼得森昨天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提供十七年保护的专利政策可能再也不够了。现在新产品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上市,因此,保护期理应延长。”    劳联—产联从事研究工作的经济学家罗伯茨还提供了造成美国技术优势下降的另一原因。他说,美国工业正在丧失它的优势是由于它正在输出许多它过去一直不输出的技术。    罗伯茨说:“不论是向日本输出‘雷神—三角式’火箭,向俄国输出国际收割机公司的拖拉机工厂,或向巴西输出派珀公司的飞机工厂,我们输出技术正在达到危险的程度。我们除了输出技术之外,还输出了生产、劳务和就业机会。”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昨天发表的长达一百二十页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工业将在一九七八年花费大约九亿美元用于基本研究。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说,虽然这笔开支表面上比一九六七年的开支增加了二亿五千万美元,但是由于十年中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减少了”二亿美元。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说,同时,在过去十年中,联邦向私营企业提供的研究和发展经费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七。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说:“出现这种趋势显然是由于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生产‘阿波罗’飞船和国防部为越南战争进行研究和发展的极盛的时期已经过去。”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威廉·凯里说,他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美国技术水平下降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联邦颁布的条例过多。    他说:“许多公司在革新问题上采取观望态度,把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才能见效的革新计划搁置下来,那是政府前后矛盾的政策引起的那种捉摸不定的因素造成的。”    凯里赞扬了卡特总统作出的这一决定:委任十五个人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研究影响美国工业的种种问题,他的这番话是两天的会议上所听到的唯一乐观的调子。凯里说,他感到高兴的是,这个委员会的研究范围将包括从专利问题、税务问题和制订规章的政策,一直到这些政策如何影响工业界对研究开发的看法。    凯里说:“但是,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也得等到一九八○年或一九八一年国会才能对这个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作出答复。我们说,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出对工业研究工作的政策会有什么变化。”

2. 美发表《世界军事开支和武器转让》报告

说一九七六年苏联的军费增加到一千二百七十亿美元,美国增加到九百一十亿美元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三日电】以华沙条约国、中东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为首,世界军事开支在过去十年里几乎增加了一倍,每年几乎达到四千亿美元,这比花在公众保健和教育方面的经费要多。    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今天在一份题为《世界军事开支和武器转让》的报告中说,总的来说,在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六年这段期间,几乎世界各个地区都增加了军费开支。    苏联的军费从一九六九年的五百亿美元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一千二百七十亿美元。它在该年的军事开支比美国几乎多百分之四十。    美国占第二位,它的军费从一九六七年的七百五十七亿美元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九百一十亿美元。    报告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全球军事开支从一九六七年的二千零一十一亿美元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三千九百八十亿美元,但是公众保健费用从八百三十一亿美元增加到一千五百六十五亿美元,公众教育费用从二千零一十一亿美元增加到三千四百二十七亿美元。    该报告说,相对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的军费自一九六八年达到最高峰(主要是因为越南战争)以来,一直下降,而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各国却一直在增加军事开支。    “相对来说,军费负担增加最多和最快的地区是近东。增加的并没有那么快而情况相类似的地区是非洲和南亚。”    富裕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特别是波斯湾国家作为一个集团来说“在过去十年内也大大增加了军事开支”,从一九六七年的三十七亿美元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二百一十六亿美元。    这份长达一百六十八页的报告还指出,由美国、苏联、法国、西德和英国为主要出口国的世界常规武器贸易,从一九六七年的五十五亿美元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一百三十四亿美元。    报告说,把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以上用于军事开支的国家是:中国、埃及、叙利亚、阿尔巴尼亚、阿曼、伊朗、以色列、沙特阿拉伯、苏联和卡塔尔。

3. 万斯说苏审讯持不同政见者使美苏关系遭到挫折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三日电】国务卿万斯今天说,最近审讯和囚禁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事件使美苏关系遭到“挫折”,但是他说,仍然有可能到今年年底达成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他说,美国将在侵犯人权的问题上“继续公开发表意见,不管侵犯人权的事件发生在苏联还是发生在世界的其他国家”。    万斯说,虽然卡特总统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谈可以使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但是他预料这样的一次会谈要“在可以通过会谈产生某种具体的积极结果(例如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方面达成一项协议)的时候”才能举行。    万斯在谈到达成一项新的战略武器条约的前景时说:“我认为这项条约可以在今年达成……我认为我们在取得进展。进展是缓慢的、稳当的。”    万斯在美国广播公司的《问题与回答》节目中会见了记者。    他预言,参议院将在本周投票,以取消对土耳其的武器禁运。万斯说,他“深信”这样一种行动除了支持北约的南翼以外,还会增加解决塞浦路斯争端的可能性。    万斯否认了这样的消息,据说他反对卡特关于从禁止向苏联塔斯社出售一台电子计算机来对苏联的行动进行报复的决定。    他说:“然而,我的看法是,贸易可以发挥一种有益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缓和紧张局势。我认为,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实行制裁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人们在选择采取这种经济制裁的时机时必须非常、非常小心……卡特总统做到了这一点。他并没有匆匆忙忙地采取一种全面削减的行动方针。他非常小心地选择了这个方面。”    万斯降低了据说他在这个问题上同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分歧的重要性。他还说,重要的是,诚实地向总统发表不同的看法。

4. 美农业部预测今年世界粮食产量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十日电】美国农业部今天(星期四)说,苏联、中国和其它一些主要产粮区的收获量将会比去年增加的前景,事实上已经排除了世界谷物储存量在今后一年会下降的可能性。    农业部农产品外销局说:“现在看来,新的收获量可能等于或者超过全世界一九七八    ——七九年度的需要量。”这个机构说,实际上,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明年七月一日的世界谷物储存量将比目前的储存量“稍有增加”。    据新的报告现在预计,世界小麦和诸如玉米一类的所谓粗粮的总产量预计将是大约十一亿零八百万吨,与一九七七——七八年度的十亿零七千七百万吨相比,增加百分之二点九。粮食消耗量预计约为十亿零九千九百万吨,去年是大约十亿零七千六百万吨。    报告说,因此,把以前的储存量计算在内,到明年七月一日的世界粮食储备可能是大约一亿八千五百二十万吨,比今年七月一日的储备量增加百分之五点三。这将使世界粮食储存量达到九年前的一亿九千七百一十万吨以来的最高水平。

5. 塔斯社报道苏新任驻华大使谢尔巴科夫简历

【塔斯社莫斯科七月二十三日电】题:苏联新任驻中国大使    伊里亚·谢尔巴科夫被任命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他一九一二年生。曾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苏联驻越南大使(一九六四年——一九七四年)。    谢尔巴科夫是苏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最近几年在苏共中央机关中担任重要工作。

6. 法国在太平洋进行一次新的核试验

【法新社巴黎七月二十二日电】题:法国在太平洋进行一次新的核试验:既不证实、也不否认    国防部二十二日按照进行地下试验以来所建立的规则,既不证实也不否认法国在太平洋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的消息。    据有资格人士说,法国的核试验或热核试验的日期不再取决于气象条件(当试验在大气层进行时,才是这种情况),试验可以根据工艺的需要在全年都可进行。

7. 华盛顿公共汽车和地下铁道工人自发罢工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一日电】公共汽车和地下铁道工人的自发罢工使华盛顿的地下铁道和公共汽车运输系统接连第二天陷入瘫痪状态,给早晨赶乘公共汽车上班的成千上万名客造成混乱。    罢工是在二十日早晨开始的,当时大多数公共汽车和地铁工人尊重由大约一百名汽车修理工组成的纠察线,这些修理工是抗议地铁当局没有把一小时二十美分生活费用补助费包括在他们最近领到的工资之内。

8. 美国伊利诺州监狱六百名犯人暴动

【美联社伊利诺州庞蒂亚克七月二十二日电】约六百名犯人(有些手持匕首和枪支)今天在庞蒂亚克教养院举行暴动,至少击毙两名监狱看守,还纵火焚烧三所大楼。    斯文斯顿县的验尸官克瓦伦说,一名看守被手枪击毙,另一名看守被匕首捅死。根据一项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至少还有一人被打死。

第 3 版

1. 港刊文章:《世界上个人收入最高的国家──科威特》

【本刊讯】香港《镜报》月刊去年九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世界上个人收入最高的国家——科威特》,全文如下:    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最富有?从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收入来说,应该算美国。但若以人口平均计算,个人的收入,则以中东石油生产国科威特居首位。占人口一半是来“淘金”的    科威特的人口究竟有多少呢?一九七五年的统计是九十八万人,这个数字不甚准确。原因是移居科威特的人和享受公民权利的科威特籍公民,并不是一回事。由于近年来科威特迅速地发展城市住宅、工业(以石油工业为主)、公路运输、航运等各项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本国人享有种种特权,不屑于干这些粗重苦差事,因而感到劳动力极缺。再加上科威特的工资远较附近邻国为高,对大批外国劳动力极富有吸引力。这些外国劳动力主要来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伊朗、巴勒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他们都把科威特看成遍地“黄金”,抱着“淘金”热来的。目前,这些外来的劳动力的人数已喧宾夺主,超过了本国人。科威特政府也奈何不得,只好让他们共享得天独厚而由石油带来的繁荣。因此,在九十多万人口中,科威特籍公民充其量也不超过五十万。    在科威特,外国人申请入境,限制比较严格,一般至多只允许逗留一个月;只有受当地工厂、企业雇佣的人,才允许长期居住。外国人要申请为科威特籍公民更困难,据说只有阿拉伯同族人,而且连续住满了十七年,才准申请入籍。一旦入了科威特籍,就可享受很多特权,身价也就不同了。国民收入世界第一    科威特每年的国民收入有多少呢?科威特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石油,传统的采集珍珠、渔业等已日趋式微;原来的重要经济部门——畜牧业也逐渐被淘汰。    科威特的石油蕴藏量,是世界有名的。在中东,除了沙特阿拉伯以外,就算它第一。近年来的石油年产量,保持在一亿吨上下,居中东第四位(在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之后);居世界第七位(在美国、苏联、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伊拉克之后)。每年的石油收入大约一百亿美元,这比美国高出三、四倍。这种算法,虽然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但还是可以拿来作个比较的。    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和开采权,原来是由美国海湾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合营的“科威特石油公司”所垄断和控制;科威特人民一直过着极端贫困、落后、愚昧的日子。但自从科威特于一九六一年获得独立以后,情况开始逐步变化,数年前,科威特政府已把“科威特石油公司”的股权全部收回,自己管理和经营。科威特政府已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巨额的石油利益就可以用于本国的建设。    科威特每年有庞大的石油收益,他们怎样使用这些钱呢?这是人们极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水比石油贵    科威特极端缺水。首先,拿出一大笔钱用于本国亟待解决的食水。在科威特地底下,一挖到处都是石油,没有水源;地面上滚滚沙砾一片,没有河流、湖泊、沼泽。天气奇热,较凉爽的秋天也在摄氏43—45度以上,更使食水、用水,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困难的一件大事。过去,科威特从伊拉克运来食水;如今,有了大量银钱,就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海水淡化解决水源问题。科威特东濒波斯湾,有取之不尽的海水,本国又有丰富的石油副产品——天然气。科威特已花了三亿多美元建造了三个巨型综合性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六千多万加仑,可以满足目前全国食用水的需要。科威特政府对居民食水给预津贴,算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但比起天然淡水,昂贵得多了,一家每月的水费要出二、三百元港币。现代化的建设    科威特境内原来是荒芜不毛的沙漠地区,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如今,经过多年的经营,科威特的首都、城市、海港建设,都是第一流的,非常现代化。政府办公楼、公共建筑物、医院、学校等,非常讲究,装饰豪华。每个商店、住宅、场所,都装有冷气设备,尽管室外炎热如灼但室内另有天地。科威特算是世界上使用冷气设备最普遍的国家之一。    公路建筑非常发达,因为气温太高,要保持路面不龟裂、凹陷,就要使用特别材料和精心设计。城市里由数条公路环绕着,路面宽一百公尺以上,路旁设有不同颜色的水银灯。华灯初上,五颜十色,非常漂亮。科威特的汽车也非常普遍,一家有几辆车,并不希奇;而且全是最新的名牌车。车里都装冷气。在马路上只见汽车,不见行人,真是以车代步了。    政府大兴土木,修盖了几十万栋的公共楼房和高级住宅。科威特的土壤是沙质,楼房不能盖得太高,普遍都是二层或三层高,但设计新颖、用料讲究。如果是在政府工作的,楼房由政府配给;即使私人租住,政府名义上以长期低息贷款供给,实际上是白白奉送。家家户户陈设华丽,高级地毡铺地,布置满新家具和璀灿的灯饰。各种家庭电器,例如电视、冷气、洗衣机、电冰箱、应有尽有。    医院设备优良,医疗、住院、药物,全部免费。医生多数请埃及医生,他们看病认真、负责。如果本国医院治不好,全部由政府出钱送到外国治疗。    政府全力办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技术水平。从幼稚园起,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留学,全由政府出钱。学生上学由政府派车接送,午餐由学校免费供应,书籍、文具用品由政府包下。留学生每月还发一百几十美元的津贴。    科威特的社会福利,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赶上的。    科威特人民的收入非常高。无论是在政府机关、石油公司,或者私人企业,重要的职务只能由科威特人担任。俸禄优厚,津贴甚多。政府还规定,外国人在科威特经营商业或企业,都必须和科威特人合作,由此,科威特人就可拿干股、领厚薪、坐享巨利。    其次,科威特也着力于本国的工业,特别是石油工业、交通运输、国防等建设。目前,科威特的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油、管道运输、油库以及油港码头等建设,都已成龙配套,技术和管理都非常现代化,产量不断上升。至于农业和畜牧业方面,情况依然如旧,一无成就。“家乡鸡”也在投资之列    科威特政府还把大批钱存在外国银行。但外国银行极害怕这种游资,因为这种存款多是短期的,随时都可能提取,存款不好借贷出去;一旦提取太多,银行就处于危机。近几年来,科威特政府或私人投资于国际有价证券愈来愈多。例如科威特购买了美国联合干果食品公司、通用汽车、南太平洋、康塞、伊士曼—柯达、万国商用机器等大量股票,还投资于美国地产、酒店等事业。    科威特也向英国、西德等国发展,已控制了西德戴姆勒—本茨公司百分之十四的股权。对于“家乡鸡”——肯塔基烤鸡也感兴趣,有一个科威特人打算从埃及的开罗起,直至阿曼的马斯喀特,各处开设“家乡鸡”。截至一九七五年止,据估计科威特政府在海外的投资已增至一百四十亿美元,私人投资也增至四十亿美元。慷慨解囊    科威特也慷慨解囊,从财政上积极支援阿拉伯国家对抗以色列的斗争,以及帮助发展经济建设事业。数年前,政府拨给科威特发展阿拉伯经济基金,就由十三亿美元增至三十五亿美元。该基金委员会总裁阿尔·哈马德说:“我们是一个小小的国家,从食物、教师、劳工等,几乎所有各方面,都依靠友好邻国;反过来,我们有了钱,大家也应分享。特别从守卫的角度,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绝不能闭关自守。”

2. 法新社报道:世界各国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法新社苏黎世七月十八日电】瑞士联邦银行今天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科威特去年仍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尽管它石油输出的收入减少了。    它说,科威特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一万一千九百五十美元,而一九七六年是一万二千五百六十五美元。    据银行每年公布的顺序表看来,瑞士居第二位,每人平均收入为一万零十美元,其次是瑞典(九千四百八十美元)、挪威(八千八百四十五美元)、美国(八千七百一十五美元)和丹麦(八千四百六十五美元)。    再其次是加拿大(八千三百七十五美元)和西德(八千三百七十美元),再就是冰岛(它是第一次被列入前十名,为八千三百零五美元)和比利时(八千一百八十五美元)。    尽管法国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从一九七六年的六千五百五十五美元增加到去年的七千一百四十五美元,但它还是从第十名落到了第十二名。    日本被列入第十七名,为六千零五美元。英国是第二十名,为四千三百六十五美元。    东德是第二十一名,为四千二百二十美元,它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名列前茅的,远远超过了苏联,而苏联是第三十一名,为二千六百四十美元。

3. 南极条约缔约国开会讨论开发南极洲资源

【法新社布宜诺斯艾利斯七月十七日电】今天在这里开会的十三个南极条约的缔约国企图在今后十五天内达成一项协议,在尊重生态体系平衡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这个白茫茫的大陆。南极是世界蛋白质的最大蕴藏地,阿根廷外长蒙特斯海军少将在其开幕词中明确阐明了这个问题。    【美联社布宜诺斯艾利斯七月十八日电】十三个南极条约的签署国今天秘密举行第二次协商会议,会议讨论的基础是一份保护「白色大陆」海洋生物资源的公约草案。    这份草案是今年三月在堪培拉的第一次协商会议上拟定的。第二次协商会议于昨天正式开始,开到七月二十九日。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美国、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和苏联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巴西派观察员出席,据认为这表明该国对南极洲的兴趣在增加,西半球其他国家对此有点不安,尤其是阿根廷。    南极条约于一九六一年批准,有效期三十年。条约签署国保证在一九九一年之前冻结他们对南极洲的任何主权要求。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一批国家不承认对这个辽阔地区的主权要求,那里的冰层显然覆盖着丰富的矿藏和石油。南极的冰水中还有大量的「磷虾」,这是一种小甲壳动物,形状象虾,含高蛋白,在世界食品日益广泛的情况下,它具有很高价值。    阿根廷、智利、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和挪威对南极洲提出了主权要求,他们在开幕式上重申了这些要求。

第 4 版

1. 香港《东方地平线》月刊文章:《中国奔向二十一世纪》

【本刊讯】香港《东方地平线》英文月刊一九七八年一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奔向二十一世纪》,摘要如下:    中国是一个充满巨大矛盾的国家。它拥有十分丰富的资源但尚未开发,其基础经济设施小得可怜,非常有限和极不发达。它的运输系统落后,甚至是中世纪的水平;几乎没有一条公路把两坐邻近的大城市联结在一起;铁路线全长仅及美国的七分之一。虽有长江大河和沿海航道可资利用,但要使其适应现代化经济的要求,非有巨额投资不可。其电力仅能勉强维持目前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而这个基础在今后四分之一世纪将扩大二十倍,大大扩大外贸是实现国家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它缺少港口、码头和船舶来做到这一点。    目前,中国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土地得到耕种。气候多变,这使得灌溉和兴修水利极为艰巨,其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是我们难以理解的事业。土壤不像北美的那样肥沃和松软,但却要养活四倍于北美人口;需要来一次革命,提高工业水平,技术上必须大踏步前进,同时工人阶级的科技水平也需逐步提高到西方的程度。它需要造就一支有经验、有专长、有技术的管理人员队伍,他们要能够组织和指导一场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的工业革命。    没有持续不懈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一切都是办不到的;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客观的经济状况是无法凭愿望来排除的,这是事实,必须正视。肩负着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重任的中国领导和世界上人口众多的中国人民,现在必须考虑到面前任务的巨大规模。    虽然毛泽东在一九五六年曾把美国的生产能力当作一般的衡量尺码,但周恩来总理的历次讲话,以及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二日国家计委的报告,却都从未提到过要达到的具体数字。不过,当你考虑到这一牵涉到亿万人的任务的复杂性,那么,在讲到计划的时候而不提数字也就不足为怪了。倘若外人试图来衡量这一任务的规模,那也仅能显示这一巨大努力所反映的经济增长的范围而已。当今世界上,一个现代化了的先进工业国,它所拥有的广泛的基础经济设施,乃是经过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而形成的。这些设施包括公路、铁路、码头、港口、工厂、谷仓、仓库、矿山、桥梁和造船厂。这样,这些国家现在就拥有一笔固定经济资产。而中国却没有,需要进行创建,虽然自一九四九年以来它已建成了一点基础,然而有限。    中国为自己规定的任务,起码可以说是十分艰巨的,那些断言这一任务是无法实现的人,也并非就是希伯莱预言家,或完全出于政治上的敌意。然而,确有许多因素使得中国人民有权利有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如果与日本或西德相比,中国人的目标就显得不那么艰巨了,而且它完全符合想使本国工业经济现代化的人们的期望。如果考虑到它预期达到的、早已成为其经济特点的增长速度,考虑到新的规模将成为坚定、广泛、有力的加速发展的基础,那么前景就变得光明起来。    中国领导说的有利因素可以概括为:在农业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扩大耕地面积,实施农业“八字宪法”。此外,还要求“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增产粮、棉、油、麻、丝、茶、糖、蔬菜,烟草、水果、草药,以及合理安排农、林、牧、付、渔之间的关系。”    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后者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关键),有赖于原材料和加工的原料的供应;有赖于科技的迅猛发展;还要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熟练、勤勤恳恳、富有献身精神的工人队伍,而且生产组织,经济核算,质量检验等也必须达到西方的最高水平。    革命胜利后,中国工业从较低的水平出发,以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的速度向前发展。所有客观的分析家都承认这是一个极高的增长率。今后十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一增长率无疑还将加快。到九十年代,当水平超过德国和日本之后,再要保持这样的绝对增长率,就比较困难了。实际上大多数经济观察家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在铁矿、锡、铅、锌、锰、铜、汞、钨、铁矾土、铋、银、铝、锑方面能够自给。但勘探、开采、分配、和提炼等项任务则十分艰巨。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进口一些产品,比如说进口一些铜,将比完全靠国内供应要来得方便。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想要充分发挥其潜力,恐怕要在目前的计划时期之后才能做到。    虽然中美两国国土的面积差不多相等,但在几乎所有其他方面,诸如气候、地质、地形、出海口、人口数量、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别甚大。而最根本的区别则在于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性质、规律、动力和目标等方面。    对于旁观者来说,中国计划人员面临的任务几乎使人无法想象。首先,要制定一项全面的政治、经济、社会战略,其大致内容包含在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二日的国家计委的报告里。想要弄明白指导这些计划人员的主要政治及经济原则,必须读一读这份报告。从一九八○年起,将要实行两个十年长期计划,这些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建立一个全面的、广泛的、基本的经济基础;    2、建立一个强大的,精密的、高效的、技术先进的工业网;    3、建立一个包括全国各地在内的科学的、基本机械化的农业体系。    每个省都将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以确保工农业之间的适当的平衡。各省的工农业将由全国性的公路、铁路、河流和运河网联成一体。    中国将不象西方和苏联那样,建立庞大的集中的工业区,而是各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比例协调的工业和农业,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资源。这样,人民公社在数量上可能要减少,但在性质上将变得更加包罗万象,它将成为今后中国的最显著的民政特点。    需要解决最重要问题,也是战略上的关键问题,在于改变目前的中国人口分布状况。    现在九亿人口中的百分之九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其余的分布在西部各省。    如果经济发展要得到适当的调配,那么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这二十年内主要的重点将放在投资和积累上。国民收入用于投资和基本建设的部分将显著增加,而切实提高生活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过去二十年内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到二○○○年也一样不会出现。    虽然普通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到那时可能要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高出许多,但他们并不打算建立一个“富裕”社会。二○○○年时的中国不会成为一个追求享乐的消费社会。重点将放在集体福利事业上,而不是个人发财致富上。    不应忘记的是,即使中国现在还不发达,但它对比它更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却非常认真地负起自己的责任。

2. 蒋帮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闭幕

【本刊讯】蒋帮《自立晚报》七月十七日刊登一则消息,摘要如下:    经过三天忙碌的议程,中央研究院第十三次院士会议于十六日选出九位院士后宣告闭幕。    选举中,大多数院士认为唯有在基础科学上,向下扎根,我国科学才能日渐赶上外国学术研究的水准,切不可只图眼前一点小进步,而忽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    此次院士会议的另一项特色是海外院士踊跃归国,在与会的五十二位院士中占三十三位,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央社台北七月十六日电】中央研究院第十三届新院士,今天产生,共有九位。他们都是在学术上有特殊贡献或成就的杰出学者,也使中研院的院士由八十四位,增为九十三位。    这九位新院士是:    数理组:郑洪、傅京孙。    生物组:何曼德、彭明聪、方怀时、蔡作雍。    人文组:陈荣捷、石璋如、许烺光。    在九位院士中,最年轻的是郑洪,四十岁,最年长的是七十四岁的石璋如。其中国内的有四位,包括彭明聪、方怀时、蔡作雍及石璋如,其他都旅居国外。    【本刊讯】蒋党《中央日报》七月十七日刊登一则消息,全文如下:    九位学术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昨天经中央研究院第十三次院士会议,通过当选为院士。他们的简历如下:    ——数理组:    傅京孙:四十八岁,电机学家。国立台湾大学毕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博士、波音公司研究工程师、珀杜大学电机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哥斯讲坐教授、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珀杜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讲坐教授。    郑洪:四十岁,理论物理学专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访问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助教授、副教授、教授。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生物组:    何曼德:五十一岁,微生物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士、医学博士、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医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微生物及内科正教授。现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微生物系主任及同校医学院传染科主任。    蔡作雍:五十岁,神经生理及药理学家。国防医学院医科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国防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坐副教授、国防医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教育长、副院长、院长。现任国防医学院院长。    方怀时:六十四岁,人体生理学及高空生理学家。浙江省立医专毕业,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西弗吉尼亚及俄亥俄大学研究、南加州大学航空太空飞行安全研究所研究航空生理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客坐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    彭明聪:六十一岁,生理学家。台北帝国大学医学士、医学博士、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科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神经内分泌组研究员、教育部六十三年度医科学术奖受奖人、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兼生理学科主任。    陈荣捷:七十二岁,中国哲学史专家。私立岭南大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岭南大学哲学教授兼教务长、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达特默思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现任美国加汉学院哲学讲坐教授。    石璋如:七十四岁,考古学家。国立河南大学史学系毕业、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付研究员、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兼任教授。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许烺光:六十八岁,人类学家。私立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西南联大讲师、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师、康奈尔大学代理助教授、西北大学助教授、副教授、教授、人类学系主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现任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