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6-30
第 1 版
1. 沙特和埃及报纸评南、北也门局势
沙特报纸要求阿拉伯国家外长在开罗会议上回答苏联的罪恶挑战;埃及报纸说谋杀加什米是苏联同伊斯梅尔策划的;苏联的最终目标是沙特和波斯湾地区 【卡塔尔通讯社利雅得六月二十八日电】沙特阿拉伯报纸《利雅得报》今天说,南也门的血腥事件表明,马克思主义终于决定在阿拉伯世界打出最后一张牌来了,不管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这家报纸今天在评论亚丁事件时说,这不只是一个国内冲突问题。它又说,其目的是要使阿拉伯地区陷入内战,然后由某些外国的力量来加以占领。 这家报纸要求阿拉伯国家的外长们在他们星期六在开罗举行的会议上最后完成回答莫斯科的罪恶挑战的计划。 如果华盛顿对于苏联在非洲的干涉过去没有迅速地作出反应的话,那么,在莫斯科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咄咄逼人的意图并加紧进行干涉活动之后,它必须作出决定了。 【本刊讯】埃及《最后一点钟》周刊六月二十八日载文分析南也门目前局势,摘要如下: 刺杀也门总统加什米并不使那些观察南北也门事态发展的人们感到意外。迄今透露出来的关于刺杀加什米的事实很多,而且性质十分不同。可以概述如下: 一、苏联的新计划想要暂时把斗争从非洲之角转向阿拉伯半岛,然后转向吉布提和苏丹。此计划有双重目的,那就是:转移人们对正在非洲之角许多地方建立的苏联基地的注意,使阿拉伯半岛爆发无数的冲突,以便给阿拉伯石油国家造成其他种种问题,从而阻止它们解决中东问题。苏联的看法是,也门应成为另一个越南,阿拉伯半岛各国应成为另一个印度支那。几天以前,在苏共中央委员巴普金·苏尔基谢夫访问亚丁并同亚丁国务部长兼情报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赛义德·阿卜杜拉会谈期间,对计划作了最后润色。 二、刺杀加什米旨在解决“民阵”内部的严重争执,而有利于以民阵总书记伊斯梅尔为代表的亲苏派,而且旨在消灭民阵内所有受中国政策影响的人。 刺杀加什米总统是苏联在同伊斯梅尔勾结下策划的,但苏联现在正试图把它归罪于鲁巴伊。 【本刊讯】埃及《新闻报》六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题为《是谁杀害加什米?》的社论,摘要如下: 由于苏联未能从前门走进阿拉伯世界,所以它正在为从后门进入阿拉伯世界作大胆的努力。在苏联被赶出埃及以后,莫斯科就开始同卡扎菲上校亲密起来,并且把武器堆积在利比亚。在亚丁发生了激战 ——这场激战使两名坚定的亲苏分子伊斯梅尔和穆罕默德·纳赛尔掌了权——以后,鲁巴伊主席及其两名同事受到了典型的苏联式的待遇。他们很快受到特别法庭的“审讯”,被指责为发动一次“反动政变”,并以“对人民犯下了最可怕的罪行”的名义立即枪决。 由于苏联加强了它对亚丁的控制,预料在阿曼会出现新的颠覆活动,当然是以沙特阿拉伯和富裕的波斯湾地区为最终的目标。随着苏联在红海南端——向西方提供的大部分石油必须通过这里——的影响日益扩大,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不久将会遭到苏联的种种讹诈尝试。对这一点是谁也不会表示怀疑的。
2. 外电报道越南对柬埔寨发动大规模入侵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二十八日电】(记者:霍夫曼)美国情报人士今天证实,越南在一次重大的新攻势中侵入柬埔寨的深度是它以前从未达到过的,这次攻势使人联想起八年前美国对柬埔寨发动的军事进攻。 据说,越南发起的强大攻势使他们深入到柬埔寨境内四十八公里到六十公里的地区,这大约是前些时候在这两个前共产党盟国之间进行的未经宣布的边界战争中越南入侵深度的两倍。 美国情报分析人员说,此外,越南军队似乎已经第一次把部分柬埔寨领土置于它的控制之下——至少暂时是在它的控制之下。 这些要求不披露姓名的分析人员说,他们认为,越南投入大量步兵和炮兵发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要扫清柬埔寨士兵用来渗入越南的基地。 这同一九七○年春美国和南越部队入侵柬埔寨的目标相似。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二十八日电】“美国之音”电台今天援引华盛顿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说,越南使用重炮和空袭,对柬埔寨发动了重大进攻。 国务院一位发言人不肯证实“美国之音”的这一报道。 “美国之音”引述这些官员的话说,当前这次进攻深入柬埔寨境内达四十英里(六十四公里),参加战斗的越南军队达八万人之多。 “美国之音”说,它获悉,最近的战斗发生在边界的“鹦鹉咀”地区的朱普橡胶园地带。 【美联社曼谷六月二十八日电】泰国和美国军事分析家今天说:越南军队用坦克和飞机对邻国柬埔寨发动了一场新的进攻,可能已进入他们过去的盟国境内六十公里的地方。 华盛顿的美国分析家说,越南军队第一次显得象是至少要暂时控制一部分柬埔寨领土的样子。 美国人士说,在柬埔寨境内十公里处的棉末现在在越南人手中,越南军队现在在朱普橡胶园周围作战,那里离边境六十公里,离湄公河重镇磅湛只有十五公里。 金边电台今天广播了据它说是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和前首相宾努写的一项声明,赞扬了柬埔寨政府和共产党粉碎了一次未遂的政变。 不论越南这次攻势的目的如何,这里有些观察家奇怪越南在同中国在华侨问题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再给自己加上这么一个问题。 【法新社曼谷六月二十八日电】今天据这里的太国情报界和外国情报界的消息说,越南又一次发动了对柬埔寨的入侵。 这些消息说,越军从好几处打进柬埔寨,已深入到五十公里之处,以钳形攻势向金边推进。 据说,这把钳子的前锋已到柬埔寨首都北面和南面三十五至四十公里的地方。情报界人士说,有九个到十个陆军师参加了这次行动。 外交界人士说,越南有意挑选柬埔寨来对北京提出新的挑战,因为柬埔寨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较远。 【路透社新加坡六月二十八日电】外交界人士说:越南已对它的邻国柬埔寨发动了一场大的军事行动。它的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已深入柬埔寨领土,而不顾进一步触怒中国的危险。 这些人士说,据说越南人在某几个地方已经深入柬埔寨五十公里,有直逼首都金边之势。
3. 美白宫发言人宣布:卡特政府将派政府科学家技术代表团访华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六月二十七日电】白宫六月二十七日消息新闻发布会——新闻秘书鲍威尔是发布人,他谈到以下问题:派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 卡特政府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第一个政府科学和技术代表团;以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为首的这个十四人代表团将于七月六日至十日在中国停留。以前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代表团都是在私人的赞助下派去的。 鲍威尔对提问题的人说,派出这一代表团并不是想向莫斯科发出“政治信号”。他指出,卡特的科学顾问普雷斯博士将于七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前往莫斯科参加一九七二年成立的苏美科学技术联合委员会的年会。 【路透社华盛顿六月二十七日电】(记者:彼得·格雷格森)白宫在加强美国同中国的关系的同时,于今天宣布由政府派出一个高级科学家代表团在下个月去北京。 白宫发言人说,美国认为,这个代表团可能帮助中国在科学方面前进。 【德新社华盛顿六月二十七日电】这里今天获悉,美国总统卡特将于七月六日派遣他的科学顾问普雷斯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 普雷斯即将对北京进行的访问将是华盛顿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作出的又一次努力。
4. 西德报纸文章:《苏联的恶意行为》
【本刊讯】西德《南德意志报》六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的恶意行为》,摘要如下: 从六月二十六日开始,苏联海军将在西伯利亚远东海岸进行若干天射击演习;前不久莫斯科才在日本北方的北海道看得见的地方结束了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此外,由于莫斯科的提议,关于日苏共同渔业协定的谈判也延期了。 很明显,这将令人产生这样的怀疑,即这一切都完全是苏联的恶意行为,其目的就是要使日本屈服,使它在将于北京重新开始谈判一周之前,放弃拟议中将同中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打算。 福田首相虽然表现得神态自若——他说,对苏联的每一个举动不必都那么大惊小怪,但执政党中的条约反对者则想尽可能地渲染“来自莫斯科的威胁”。 在这个问题上,决定早就做出来了。因为福田认为,为了在十二月份能重新当选为党和政府的首脑,他是需要这项条约的。而且如果没有这项条约,一九七二年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不完备。至于莫斯科会对这项条约感到不痛快,那也就只好将就了。反正同莫斯科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如果克里姆林宫真的作出强烈反应,那么它就会刚好把日本人推到中国人的怀抱中去,同时也就为北京的论点提供了一个证据,即莫斯科的确是“霸权主义的”。
第 2 版
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苏联的外交不为美国的刺戳所动》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的外交不为美国的刺戳所动》,摘要如下: 克里姆林宫突然展开一轮新的全球外交,从而正式宣布,美国关于缓和恶化的警告,将不能阻止莫斯科推行它目前的政策。 从非洲到中东,从北约组织到中国,苏联人发表了一系列声明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动,以支持他们的立场而不理会美国越来越不耐烦的心情。 这里的西方外交人士得出结论说,对于目前妨碍超级大国改善关系的紧张局势,莫斯科根本不想去设法减轻。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六月二十五日在明斯克的讲话,对美国作了新的指责和抨击。他说,在华盛顿,有人“在很高一级以相当可耻的方式玩弄中国这张牌来反对苏联”。 勃列日涅夫说这是“目光短浅和危险的政策”,并且说这一政策的设计者“可能会大大后悔的”。苏联对中国问题的说法是:西方帮助北京有两点危险,一是莫斯科将认为这种帮助是挑衅性的,二是中国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盟友,它会在以后反对自己的恩人。 勃列日涅夫指责美国不想对裁军采取建设性态度,他还要求北约组织在维也纳的削军会谈中“最终转入实际行动”。 在莫斯科的西方外交人士认为,最近根本没有举行勃列日涅夫和卡特总统最高级会晤的可能。 克里姆林宫近来还采取了一些行动: ——给缓和下了定义,从而使自己有了在第三世界认为在那里搞干涉合适就在那里进行干涉的自由行动权力。 ——作出两个方面的新的努力来讨好土耳其和希腊——北约组织东南侧的基石。 ——在美国做出新的努力争取实现中东和平解决的前夕,苏联重新进入了中东外交。 看来,莫斯科还越来越多地利用亲苏的越南,既作为亚洲的一个进步的榜样,也作为对付中国影响的一个力量。除了这些情况以外,苏联人还改变了他们原先的策略,拒绝北约组织观察员参观九月份将在苏联境内举行的军事演习。 西方人士认为这是苏联人头一次违反了赫尔辛基协议关于双方应邀请对方观察员参观演习的规定。莫斯科早先邀请过西方人一次。 这里认为有两个原因:也许是这次演习非常需要保密,也许是克里姆林宫有意再给华盛顿一个信号,表示自己强硬如故。 由于苏联仍然给维护人权的持不同政见者严厉判决,由于有一个美国商人因为货币投机行为的罪名仍被监禁,而且可能判处长达八年的徒刑,美国大使马尔科姆·图恩已劝告使馆人员走路小心。 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访问苏联一事说明,莫斯科正作出重大努力来加强他们对这个北约组织重要成员国的影响。然而,埃杰维特总理认为苏土政治文件并没有改变土耳其对北约组织的义务。 这个文件保证双方不用自己的领土作为侵略别国的基地。但是埃杰维特告诉记者说,“我认为北约组织并没有侵略意图。” 西方外交官们感兴趣的是埃杰维特没有谈到的这同一条款的另一部分:不仅不搞侵略,而且不搞“颠覆活动”。莫斯科很可以宣称,美国和北约组织从土耳其领土针对苏联进行的电子监视是“颠覆行动”。
2. 塔斯社报道:《北京的缓和破坏者》
【塔斯社纽约六月二十一日电】题:北京的缓和破坏者 塔斯社记者马佳什报道,联合国大会裁军问题特别会议的过程极其清楚地表明,尽管反动派和帝国主义施展种种阴谋,但是,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仍然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 然而,与帝国主义国家军界工业界集团有联系的有影响的势力,却千方百计地抵制具体的现实的倡议的实现,他们热中于军备竞赛,热中于加剧恐怖和敌对气氛。同反对缓和的人一致行动的还有中国,实际上,中国对裁军方面采取的任何积极步骤都是暗中破坏的。 因此,对中国一位代表在制定会议最后文件的全体成员委员会里,用明显不一致腔调讲的话不能置若罔闻。他的讲话表明,中国不愿意承担任何在实现中国军国主义化方面会束缚其手脚的义务。 中国代表反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硬说这项条约是“阴谋……旨在保持核垄断”。他还反对缔结全面彻底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反对“颂扬有关裁军问题的各种国际协定”。 这一讲话暴露了北京的真正目的。中国在两个大国必须裁军的高谈阔论的烟幕掩饰下,力图保证自己能够继续进行无遏制的军备竞赛,以便在对外政策方面实现其深谋远虑的扩张主义的侵略意图。 中国对裁军和制止军备竞赛方面所作的一切努力进行攻击的作法,遭到了世界大家庭的反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菲舍尔在会上说,可以满意地指出,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防止新的战争。只有一个因反苏而迷住心窍的讲话提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硬说应该备战。然而,世界公众是不会受骗的。
3. 意大利红色旅数名成员被判刑
【路透社都灵六月二十三日电】意大利红色旅游击组织的两位创建人今天以颠覆罪被判了十五年徒刑。 都灵一个法院在对四十六名被控告的红色旅成员的裁决进行了一百个小时的审议之后宣布了判决,判雷纳托·库尔乔和彼特罗·巴锡十五年徒刑。 其他三个红色旅 ——该组织绑架和杀害了意大利前总理莫罗——领导人被判了十三年徒刑。 在三个月的审判结束时,四十六名被告中共有二十九人被判有罪,在红色旅袭击的情况下,两次推迟的这次审判已成为对意大利司法本身的一个考验。主持审判的法官宣读判决时,被告都没有出庭。
4. 巴黎凡尔赛宫被炸损失严重
【合众国际社巴黎六月二十六日电】警察说,二十六日黎明以前,一个恐怖主义的强大威力的炸弹爆炸,炸裂了在巴黎西部的富有历史意义的凡尔赛宫,损坏了价值数以百万美元计的“无数的艺术珍品”。这次爆炸严重地破坏了这个十七世纪王宫的内部。 警察发言人说,“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恐怖主义的袭击”。“损失情况非常非常厉害——也许要达到数以百万计的法郎了”。这次爆炸毁坏了有名的战役画廊和一些帝国大厅,这些地方曾在最近以巨大代价重新修饰,并由德斯坦总统主持开幕式。 警察说,凡尔赛宫的在拿破仑时代过度装饰的大理石画廊以及它的“无数艺术珍品”都成一片废墟。爆炸的威力使天花板炸塌,毗邻的大厅墙壁断裂。 战役画廊受到了严重损失,这个画廊是一个有柱廊的纪念大厅,内有许多巨幅壁画,都是描写从罗马征服法国到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历史中的各次著名的战役。 一位调查人员说,“这可能是极右派和极左派在法国发动的炸弹战的一次新的升级”。 【法新社巴黎六月二十六日电】凡尔赛宫的南房被一枚爆炸装置摧毁。这个南房自一八三四年以来就用于陈列表现法国历史的艺术品。 路易·菲利普停止把凡尔赛宫作为王宫和王室府第,从而决定开放这个宫殿供参观,并在宫殿南房里陈列历史景物画,所有这些历史画便组成一个真正的“法国历史陈列馆”。向浪漫派画家定购的许多油画,使原始资料的缺乏得到了弥补。在这个陈列馆中,人们最经常地从雕刻或可靠的资料出发来重建和解释历史。这个法国历史陈列馆(它设立了几个部分)已用帝国时代的一些漂亮家具和十九世纪的雕刻品来丰富了。拿破仑一世的十字军,法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在把大幅油画镶在壁板上的以“战争画廊”命名的著名画廊中得到了再现。 博物馆中最著名的油画是德拉克鲁瓦画的《太伊堡战役》、吉罗代画的《开罗暴动》、格罗画的《马德里的投降》和达维德画的非常漂亮的皇帝肖像,人们担心这些油画已不可补救地损失了。爆炸所破坏的所有大厅可以组成一个真正的帝国战争史报道。今年五月,在主持这些大厅揭幕典礼上,共和国总统曾指出,这些战役的场面是我国历史书中最著名的几页。
5. 英刊书评:《介绍如何经受住一场核战争的小册子》
【本刊讯】英国《东西方文摘》五月号刊登一篇书评,题为《一本介绍如何经受住一场核战争的小册子》,介绍肖父子有限公司出版的布鲁斯·西布利所著《渡过世界末日》一书。书评全文如下: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不可避免?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是否会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人类在经历这次“最后的”冲突之后,能否生存下来? 这些就是布鲁斯·西布利所著《渡过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的主要问题。作者在对民防工作进行了二十年的研究之后写成了这本书。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人类了解核战争、化学战和生物战的影响。该书的写作风格和采用以插图来作说明的办法是有意要让一般读者看懂,而不是专供学者们阅读的。 书的前言概述了证明苏联包罗万象的民防计划的证据,提到了其他国家在民防方面作出的努力以及英国人在制定一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计划方面的“无所作为”。书中给读者简要地描述了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市造成的惨状。接着,在《核武库》这一章中介绍了有关北约和华约导弹总数和反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事实,其中包括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核武器的物理学》一章向读者介绍了这些武器的设计和使用的有关资料:裂变、连锁反应、聚变、临界质量,所有这些都采用高度的艺术手法作了说明。 接下去的两章是《核武器的作用》和《辐射作用》,讲的是核爆炸物施放出来的各种力——光、热、冲击波、瞬间辐射和回降物辐射——的性质和大小。 《化学战》和《生物战》这两章分析了毒气、尘埃、烟雾、液体和细菌造成的潜在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设想》一章可能是本书唯一不是写事实的部分。但是,把这种设想从头到尾读几遍之后,人们很难对它所作的预言的可信任性提出怀疑,特别是当前人们谈论得很多的那些北约国家很难对之提出怀疑。 《生存》这一章是最吸引人的,其中谈到使人幸存下来的各种办法:防护、辐射测定、消除放射性污染、饮食供应、辐射保护等等。 《附录》中描述了未来的武器:锎弹、死光和中子弹。另外还简要介绍了一场使用总当量为一百亿吨的核武器的大规模核战争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同时还以图解方式说明了在这样一场战争中估计会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幸存。
第 3 版
1. 越报文章:《回顾在印度和印尼有关华侨问题的纠纷》
【本刊讯】越南《人民报》六月二十八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回顾在印度和印尼有关华侨问题的纠纷》,全文如下: 中国方面正在拖延不肯派船到由我们规定的码头接运要回中国的华侨。他们制造事端,进行扰乱、破坏,企图扇动民族仇恨。他们正在重演他们过去曾经在印度和印尼演过的把戏。情况和环境不同,但是场次看来都是按照以下程序的: 第一场:闹事:一九六二年一月八日,中国侨务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印度政府迫害、驱赶华人和排华。 一九五九年二月十日,印尼外交部长写信给中国外交部长,指出华侨垄断、操纵印尼的全部经济,不执行印尼法律,大使馆和领事馆邦助进行宣传,扇动华侨反对印尼,阻挠回国的华侨把财产卖给印尼政府。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四日,接着是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中国方面接连控诉印尼迫害、驱赶、虐待华侨和排华。印度认为,中国侵略印度在旅居印度的华侨中造成了复杂情况。印尼则认为,因为北京电台进行扇动宣传和中国唆使旅居印尼的华侨胡作非为,所以印尼人民感到恼怒。 对于两国,当时中国都要求派船去接运“难侨”。在印尼,中国还单方面派遣自己的飞机去接运“难侨”。 第二场:在轮船问题上拖延:“光华”轮到印度和印尼接运华侨回国!但中国闹事,提出许多无理要求进行破坏和制造民族仇恨。强迫印度交出被捕的华侨名单,要求让华侨自由携带金钱、财产回中国,不用遵照印度政府的手续,中国大使馆干部可以到各港口指导接运“难侨”回国,中国轮船可以自由进出港口,在港口停泊多长时间都可以。强迫印尼也这样做,并且说中国去接运的是“难侨”而不是想回国的华侨,不需要遵照印度尼西亚的出境手续,不让印尼登记想去中国的华侨然后把名单交给中国方面。 谈判被拖延,中国嫁祸于人,说印度和印尼给华侨造成痛苦,设置障碍,辱骂人家“比希特勒还野蛮”。北京电台和中国的许多集会叫嚷:“血债要用血来偿”…… 印度和印尼方面则认为中国方面拖拖拉拉,不肯接运华侨是为了捣乱,中国的政策是要让更多的中国人到外国去,而不是真心愿意把海外华侨接运回国。 在印度,中国在一九六三年一月十九日就决定派船去,但双方进行了多次争辩,直到一九六三年四月底,第一批轮船才接运华侨返回中国。在印尼,有关中国轮船接运华侨的谈判从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八日拖延到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一日,第一批船才载运一千名华侨回国。 第三场:诉苦:中国在国内成立归侨接待委员会。以人们所熟悉的人物廖承志为首。当轮船抵达湛江(中国)时,华侨被当作英雄来迎接,然后爆发了诉苦大集会,说什么这是史无前例的残暴,什么苏联的走狗(!)当然,在中国当局实现了他们的政治意图之后,那些华侨“英雄”便被扔进森林的某个角落,或者又跑到另一个国家去。 让我们继续看看中国方面如何在这里重演他们的老把戏吧。
2. 越国会常委会开会听取阮维桢关于越中关系情况的报告
【本刊讯】越南《人民报》六月二十八日发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公报说: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国会常务委员会在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的主持下举行例会。国会常务委员会听取了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阮维桢代表政府会议作关于我国与中国关系情况的报告。 国会常务委员会一致赞同我国政府对这种情况所作的分析和所持的立场。
3.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章:《对厌战的古巴人来说,还要作出更多的牺牲》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六月二十六日一期刊登从哈瓦那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对厌战的古巴人来说,还要作出更多的牺牲》,摘要如下: 古巴人在经过将近二十年的长期节衣缩食、公用事业愈来愈糟和差不多样样东西缺乏之后,现在不得不再作出牺牲:加班加点来顶替卡斯特罗在非洲的军团中服役的数万人。 高级政府官员说,卡斯特罗在非洲的冒险没有对古巴的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由于派送国内受过训练的人力的精华去国外,因此它必须动员志愿队,以便在已经效率差和生产率低的国家经济中振作起来。 卡斯特罗强迫人们加班加点的政策不是新的。在急需帮助去收割甘蔗或采摘咖啡豆时经常实行这个政策。然而,这是第一次命令古巴工人去顶替在海外服役的士兵。经济烦恼劳力不足只是古巴的困难经济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糖价,糖价从一九七五年的每磅六十五美分降到今天的每磅七美分。食糖出口在一九七六年为古巴挣得其外汇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六,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五。 此外,古巴人希望随意花钱的美国旅游者源源不断地来添足他们的硬通货储备,而这些希望尚未实现。预料,其它加勒比岛屿的竞争和美古关系的冷淡今年将使美国的游客降到大约八千人。 使经济不垮的唯一东西是苏联的大笔津贴。自从卡斯特罗于一九五九年掌权以来,俄国向古巴提供了价值大约八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苏联的援助现在接近于每年二十亿美元。 例如,俄国人以每磅三十美分购买古巴的糖,他们又以廉价向该国供应其用油的大部分。他们还训练和配备武装部队和分担古巴参与非洲事务的费用。尽管这样帮助,但是食品不足在卡斯特罗的古巴是家常便饭。定量购货本规定每个古巴人每天得到的基本食品量为大约二千八百卡洛里热量和八十克旦白质。那也足够了,但是人们抱怨他们的饮食缺乏花样。 哈瓦那最好的饭馆经常缺少肉和其它食品。在市场上食品供应的脱节甚至于更严重。货架几乎空空的一个超级市场的经理解释说:“今年,我们国产品的库存少,苏联和其它共产党国家的进口品没有到。”不时式有些古巴人把食品不足归咎于美国贸易禁运。另一些人说,食品运到非洲去了。 消费品,从衣服到汽车零件,同样供应不足。妇女抱怨她们的服装单调。 哈瓦那的大于上充满了五十年代的老式美国汽车。但是,甚至于这种汽车在繁荣的黑市上每辆也卖一万五千美元。 卡斯特罗的一个大问题是,运输体系极其不适应。一位高级官员承认,车辆、特别是公共汽车的缺乏正使全岛的工业产量减少。在哈瓦那这个拥有二百万人口的城市,由于缺乏运输,当局不得不考虑错开工作时间,以使工人按时上班。 但是,在大部分公共汽车站排着长队,出租汽车非常少,因此旅馆的客人必须预先登记。同苏联人相似古巴的经济制度完全仿效俄国的经济制度。但是一位外交官说,“古巴比苏联更中央集权得多。这里的制度过分有组织,因此它令人窒息。” 由于工资低,大多数工人缺乏动力。往往四五个人做一项只需一个人做的工作。官员们还承认,缺勤是个大问题。 监督修补哈瓦那一条街上的坑洼的一名妇女说,“他们今天将修这条街,明天,路上的坑洼还将那么糟。谁也不好好干。在古巴,人们只做他们必须做的事情,而对他们的工作质量毫不在意。” 一名食品店职工抱怨运来的蔬菜沾满了泥土。他说,“我们的同志们不关心他们运给我们什么东西。”食品缺少,而且还浪费。一卡车一卡车容易腐烂的产品由于毫不介意的司机把车辆停在炎热的太阳底下而腐烂。 看来犯罪增加是由于消费品短缺。盗贼、小偷和流氓阿飞的案件很多。 一辆满载食品的卡车被劫。两人由于抢劫一家食品店而被分别判处十二年和十四年徒刑。一位外交官报告,小偷闯入他的家,偷走一架收音机,使用了牙刷和他的妻子的口红。一名妇女在陪她十来岁的女儿步行去学校时不再戴珠宝首饰,她说,因为“珠宝首饰会被抢走”。不是岛上乐园哈瓦那显出衰败的样子。垃圾无人打扫。公共服务事业愈来愈糟。 在农村地区,村子自一九五九年以来似乎没有多大改善。唯一的新建筑是共产党和保卫革命委员会的办事处。 集体农场的农民住在黄褐色的预制的好多人家住的公寓里。虽然这些住房总的来说比农民搬离的棚屋要好,但是许多房屋年久失修,周围是一堆堆的垃圾,杂草丛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古巴人都似乎很有钱,平均每月工资仅仅大约一百八十美元,但是许多妇女工作,各家庭的购买力往往超过它们的实际使用,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买。 由于消费品昂贵,又难以买到,所以许多古巴人上饭馆。队排得很长,价格又高,但是饭餐比定量供应的食品好。 古巴的官员们意识到制度的缺陷,目前正试行某些资本主义的解决办法。作为开端,正在四百家国营企业中使用物质刺激,来嘉奖优秀的工人和管理人员。政府计划到一九八○年在大约三千家国营商店中实行物质刺激。“必须作出牺牲”卡斯特罗本人告诫古巴人说,他们还要面临七、八年的节俭。他说,“这一代人必须作出牺牲。”
4. 越南申请加入经互会
【南通社布加勒斯特六月二十八日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代表今天在布加勒斯特经互会全体会议上递交了越南要求加入经互会的申请。预计,在明天的全体会议上由经互会的所有常任成员国都表态之后,将会作出正式决定。 据某些东欧国家代表团的非正式声明说,绝大多数经互会成员国在事先都没有得到关于越南要求加入的通知。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六月二十八日电】南通社记者说,经互会理事会明天的全体会议很可能将对越南的入会申请作出积极的反应。 在维也纳,研究经互会问题的专家们说,越南加入经互会大概会使得越南和中国的政治关系更加紧张。越南要求入会可能与北京最近决定停止给河内援助一事有关系。 【美联社布加勒斯特六月二十八日电】申请是由越南副总理黎清毅向会议提出的。 西方观察家认为,在河内领导人多年来试图在中苏争论中保持中立以后,越南现在的这一举动可能表明它已越来越多地与苏联结盟。据不肯披露姓名的上述人士说,苏联及其盟国虽然欢迎越南申请入会,但是在现阶段还不准备作出最后的决定。这些人士说,对越南的申请可能要到明年的理事会会议时才作出决定。 【合众国际社布加勒斯特六月二十八日电】东欧观察家说,越南如加入经互会,它给经互会造成的问题将类似预料中的葡萄牙和希腊最终进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所引起的问题。 这些观察家又说,虽然经互会在结构上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大不相同,但是在吸收象越南这样农业国却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何况越南经历了几乎三十年的战争,仍在恢复之中。
第 4 版
1.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者中岛绿文章:《郭沫若的文学,对时代的诗人般的直观》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十五日晚刊刊登中国文学研究者中岛绿写的文章,题目是《郭沫若的文学,对时代的诗人般的直观》,摘要如下:众人天才论郭沫若先生的文学的特征是感情至上的浪漫主义。先生喜欢写的主人公是英雄烈女。但是它和卑视凡庸的个人,只崇拜英雄的所谓英雄主义不同,它是以一切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天才,即也可以叫做众人天才论为基础的。众人天才论是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初就有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和当时把处于极衰时期的祖国的现状比喻成复苏前不可缺少的、一时的凤凰涅槃的乐观主义是同根并蒂的。这与其说是对现状的冷静的认识,莫如说象希求。但是在高唱这种希求上,毕竟表现了先生的才能。 不言而喻,当初,在以艺术派为目标的创造社前期的郭先生是一个沉醉于爱情,在选择医学和文学上犹予仿徨、在混乱的祖国中寻求摸索自己的出路的青年。这通过先生初期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和爱情诗表现出来。但是,先生那种诗人般的直观的锐利目光准确地看到了时代的未来。作为激烈的左倾而盛传的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变,参加北伐国民革命军等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了当时有志气的知识分子早晚应该走的道路。先生总是时代的旗手、时代的先驱。两个屈原的形象郭先生的文学领域是广泛的,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文学体裁。既表现上述那种一贯特征,又表明它的变化的,是他的戏曲。而这又几乎无例外地都是历史剧。从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来看,虽然程度不同,都已具有英雄烈女的资格。至于他们在哪一个侧面上是英雄,是烈女,这却是由作者对历史的裁断方法所决定的。例如,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之一屈原就在前后两个剧本中出现,而这两个屈原的形象是很不相同的。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流——《楚辞》的主要作者。对于这位诗人,郭先生是崇拜的。但是,在初期的诗剧《湘累》中,屈原被描写成一位不与世俗妥协的孤傲清高的人,一位怀疑和思索的人。但是,在一九四二年日中战争时期发表的《屈原》中,主人公的风貌为之一变,他再已不是孤独的思索者,而成了一名有战斗性的爱国者。他把祖国楚国的命运和中华全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激烈地谴责虎狼之国秦国和与秦国相勾结灭亡中华的卖国贼。这个屈原的形象,正是郭先生其人的形象。在最后一幕,为卖国者所陷害的屈原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北方,以求再起。这一幕表明了郭先生本人等对北方延安解放区所抱的希望。 借历史批判现实的“借古讽今”这种历史文学的方法,是反抗当时当政者的镇压言论自由而锻炼出来的武器。戏剧不单是一种文学,它作为作者通过出场人物直接向观众发出呼吁的方法,是极为有效的。因此,先生根据担当文化工作的负责人的经验,有意识的运用了这种方法。古代史的业绩在文学领域附近,作为先生的工作而不可忽视的是在亡命过程中开始的对古代史的研究。我在这方面,完全的外行,对先生的业绩评价,要由其他人来作。但他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光芒四射的想象力、大胆地提出问题和新颖的推断比文学更为能吸引我们。被称为是摩尔根理论的应用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也好,殷周甲骨文金文等的研究也好,在此之前,先生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外行。但是,在数年之间竟能做出那样的成绩,还应该说是由于先生的天才,是令人惊叹的。 自历史剧《屈原》以来,时隔三十年,郭先生在一九七一年写作了最后一部长篇文学评论《李白与杜甫》,以其朝气蓬勃的批判精神,又一次使我们感到惊讶。在最后一章出现的诗人苏涣,弃官职而与农民一起起义,作为一位叛逆者而死去。郭先生说,他是一个言必行,寡默实践的人,他留下来的诗有四首,本不是在正史上有独立传记的人物,但这位诗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诗人。这也许又是在书中寄托了把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的无名战士表彰为胜过当代最高水平的文人和政治家的自己的心情吧!
2. 《斐济时报》报道:马拉总理谈访华情况
【本刊讯】《斐济时报》六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针灸治了总理的病》的报道,摘要如下: 一位女针灸医生治了马拉总理的病,使他能够“步履矫健地登上”中国的长城。 马拉总理是昨天在檀香山扶轮社讲话时透露这一点的。他说,他在中国请医生治疗长期折磨他的脚脖子的毛病。 人们把他送进了医院。在见了高级专家之后,他被带去见一位六十多岁的女士。接着,她为他作了三天的针灸治疗。 他说,经过治疗之后,他能够“步履矫健地登上”中国的长城了。这种治疗没有疼痛,只是在她用针刺时觉得有些麻木。 马拉总理说,中国表示愿意为斐济农民提供技术帮助的建议肯定会被接受。 他说,“我认为中国的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 他说,中国副总理李先念说,将派中国专家到斐济教农民种稻子、蔬菜和养猪。 他说,中国不久将派一个贸易代表团到斐济来。 马拉总理说,在同李副总理举行的两次长时间的会谈和同华国锋主席的一小时会谈中,这两位中国领导人都强调他们的国家希望同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作为对付两个“超级霸权主义国家”——苏联和美国的左右一切的力量的保证。 有人告诉他,中国认为它自己是第三世界国家,但是他不同意中国自称它是穷国的说法。
3. 加拿大宣布向我出售三百万吨小麦
【法新社加拿大温尼伯六月二十日电】加拿大宣布向中国出售三百万公吨小麦。 这些小麦将在今年九月至明年八月之间付运。合约准许每船小麦先付百分之二十五的首期,余额在十八个月内缴付。中国是加拿大主要的小麦买家。(转载香港《大公报》)
4.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大众文艺复苏》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六月十六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冈田写的报道,题为《中国:大众文艺复苏》,摘要如下: 中国出现了文艺复兴季节。这就是要改变一味突出政治宣传,缺乏艺术性和娱乐性,最后被群众唾弃的现实。文学、戏剧、音乐、电影和舞蹈协会已重新建立起来,文化大革命之初被打倒的文豪老舍(已故)恢复了名誉,使人感到压在人们头上的不舒畅的东西已一个又一个地被清除了。 为老舍恢复名誉,包含着要对过去的那种突出漂亮口号、非得撒点“政治佐料”不可的文艺路线进行某种修正的意图。换言之,文艺复兴的内容是,重新估价在文化大革命中丢掉的好的传统习惯、发自内心的有生气的庶民哀感、文艺文化的娱乐性、求知欲和国外文化的灵活性等,尽量使之重现。 文艺复兴的先导,自然而然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小说、电影、戏剧和外国作品。 电影《熊迹》在娱乐性方面,使《《007》中的詹姆斯·邦德为之逊色。最近,小泽征尔在民族文化宫演奏了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乐》,在首都体育馆演出了西洋古典巴蕾舞,看看天桥剧场正上演京剧《杨门女将》,这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是不可想象的。 就这样,话题丰富了,从外表看也很热闹。但是,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远在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活跃一时的作品。即使有新作,也不可否认具有以娱乐为中心的偏重于大众文艺之感。至于前途大有可为的后起作家和音乐家高水平的热情创作,使人深有不成熟之感。 北京摄影所的干部说:“刚刚打破各种‘清规戒律’。实际上正在探索今后怎么办。”中国文联预定在明年的适当时候召开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会议,在此之前,创作活动踊跃起来就好了。
5. 日报报道:《郭沫若逃出日本,六十年朋友谈秘史》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十九日刊载一条消息,题为《郭沫若逃出日本,六十年朋友谈秘史》,摘要如下: 郭沫若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同日本的因缘尤其深。他的逝世使各界感到惋惜。他在日本流亡时期的秘史,由六十年来的知己,一位老华侨透露出来。他说“郭先生是非常热情的人”。他详细地谈了郭先生在芦沟桥事变后,难以抑制救国之心,设法逃出日本时的情况。 这位老华侨是台湾省人,名叫刘明电(七十七岁)。刘先生在家乡读完小学四年级就迁居日本,在东京外语学校德文科毕业,又到德国留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和哲学博士的学位。 和郭沫若先生相会,是在刘先生上中学的时候。当时郭先生来日本留学,上旧制第一高等学校预科。那是一九一四年的事。 郭先生以后经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后,到九州帝大医科学习。 国民党政府当时想以三千日元邀请郭先生当医生,并寄来了请帖。郭先生看完信,非常激昂,当场把信撕碎抛弃了。他对刘先生说:“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的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民众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也必须创立新文学。” 刘先生留学德国后回到日本,再次会见郭先生是在一九三六年夏季。两人经常在东京相会。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从此,日本军大举侵略中国。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向刘先生等最亲密的朋友表示了回国的决心,谈了逃出日本的日期和步骤。 郭先生的习惯是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穿着浴衣在家附近散步。 逃出日本是在芦沟桥事变发生三星期以后的事。他象每天一样,穿着浴衣出门,证实没有人跟踪后,就搭北上的头班电车走了。 按事前的约定,在东京车站等他的就是刘先生。刘先生把郭先生引到最近处的朋友家,急忙换上西装,把去神户的火车票和神户到上海的英国轮船票交给郭先生。 刘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他把珍藏在柜里的郭先生写的诗拿出来给我们看。内容如下: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愿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先生在神户开出的船上朗诵的诗,人人相传,后来传到了刘先生的耳朵里。 战后,郭先生于一九五五年来到日本。刘先生在下关的旅馆春帆楼会晤了郭先生。刘先生说:“我把那首诗当作抗战的行动指针”,恳请郭先生挥笔,郭先生欣然挥笔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