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6-23

第 1 版

1. 美对苏《真理报》批评卡特的文章的反应

美国务院发言人说,美显然不同意《真理报》文章中的一些提法,但认为再进行一系列笔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美准备在今后几个月中同苏进行繁忙的谈判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六月二十一日电】题:国务院六月二十一日消息:    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发言人,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丁    ·卡特是发布人,他谈到下列问题:    苏联——为了回答《真理报》批评卡特总统在安纳波利斯发表的讲话的文章,发言人卡特宣读声明如下:    《真理报》六月十七日发表的关于美苏关系的文章已经引起政府最仔细的注意。我们已经注意到这篇文章所表明的苏联的立场。我们对《真理报》文章中的一些提法显然是不同意的,但是我们认为再进行一系列笔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正如国务卿在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所说的那样,两国在前进过程中最富有建设意义的道路将是集中于采取我们双方能够采取的具体行动来缓和紧张局势,并就现在正在谈判的重要问题达成协议。    我们准备在今后的几个月中同苏联进行繁忙的谈判,其中包括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全面禁止核试验谈判;和在维也纳举行的共同均衡减少军事力量的谈判。这些谈判和其它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所取得的进展将大大有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的前景。    在回答问题时,这位发言人说,《真理报》的文章被认为是对总统的一篇重要政策声明的“官方”答复。他说,他宣读的这项声明可称之为“美国政府”对这篇文章的“官方看法”。    这项声明是在卡特所说的“反复思考”之后拟定的,当时曾经作出“决定,开始新的一轮宣传词令的论战将是无益的”。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六月二十一日电】艾夫里尔·哈里曼今天作为美国出席联大的代表讲话时对于苏联和美国之间早日缔结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表示乐观。    他说,可以预料,国务卿万斯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将于七月再次会晤,以解决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遗留下来的障碍。

2. 英报文章:《俄国高级将领云集安哥拉》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六月十八日刊登特里发自巴黎的一篇文章,题为《俄国高级将领云集安哥拉》,摘要如下:    俄国的高级军事计划人员开始云集安哥拉,从而使人们感到担心,担心邻国纳米比亚在今年晚些时候独立前可能遭到大规模干预。    据此间可靠人士说,俄国人已把十一位高级将领派到安哥拉。他们接替了古巴人在安哥拉军队和罗安达国防部所担任的重要职务。据说,驻守在战略中心地区的安哥拉一些师的指挥权也已由他们接管了。这些战略地区是威热、罗安达、万博、卢埃纳、卢班戈和北部的盛产石油的卡宾达飞地。苏联的高级军官目前控制着安哥拉的所有海军和空军,以及这个国家的军事情报机构。    俄国集结计划人员与物资的第一个打击目标是针对安哥拉抵抗运动——南部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和北部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解阵)。    但是据向我提供消息的人士说,苏联活动的下一阶段是支持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中的亲苏分子以“解放战争”为名对纳米比亚的入侵。    苏联和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想法显然是企图在这个国家举行选举前赢得“解放”。为了支持这种分析,向我提供消息的人士声称有证据证明,莫斯科在安哥拉部署了一支强大的军事计划力量,与今年三月在欧加登的一次战果辉煌、引人注目并堪称范例的军事行动中粉碎了索马里军队的那支力量相似。这个军事行动是由苏联陆军第一副司令彼得罗夫将军指挥的。    向我提供消息的人士还说,俄国人可能设法用加丹加军队加强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军队。加丹加军队上月参加了对扎伊尔沙巴省进行的不成功的入侵。    据西方情报人士说,在安哥拉担任要职的苏联指挥官和参谋官员中有如下这些将军:帕拉莫诺夫、冈钦科、克鲁普钦科、佩年、特罗菲尼缅科、恰钦科、奥达涅西安、瓦尔高尔、科丹、扎普特疗夫、波斯托洛夫。

3. 美通讯社报道:《万斯谈对非洲的“现实的态度”》

【国际交流署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六月二十日电】题:万斯谈对非洲的“现实的态度”    国务卿万斯阐述了美国同非洲关系的计划。他说,这一计划是切合实际并且与美国的对外政策一致的。    国务卿今天在一篇对位于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青年商会的讲话中阐述了他所说的美国对非政策的“关键因素”。    ——增加在贸易、援助、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    ——为“和平解决争端”进行合作;    ——尊重“日益增长的非洲民族独立精神”;    ——“为非洲国家合法的防务需要”提供军事援助;    ——对“苏联在非洲进行的活动的性质”表示关切;    ——尊重个人的人权。    国务卿在讲话后用十五分钟回答问题。在这期间,他说:“美国将不卷进非洲的武装冲突。”他支持提供军事援助,但他强调“决不向非洲大陆派遣美国部队。”    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指出,美国向非洲提供的经济援助等于苏联十倍。他说,自一九七○年以来,苏联人向非洲提供了价值两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而美国提供了价值二十亿美元的援助。    这位官员说:“很明显,苏联没有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美国提供的那种机会。”他接着说,苏联人通过用“武器换取”原料占了某些非洲国家的便宜。

4. 美国防情报局说:苏联正在试制新式核轰炸机

【路透社华盛顿六月十九日电】据今天公布的国防情报局提出的证词说,苏联正在试制一种类似卡特总统在去年停止生产的B—1轰炸机的新式核轰炸机。    美国的军事情报机构国防情报局估计,苏联这种新式轰炸机将在八十年代初投入使用。国防情报局的估计是在三月份在参院军事委员会秘密作证时提出的。    情报分析家沃伦·尤西少校在今天由这个委员会公布的经过大量删节的证词中说:“苏联人已经表示,他们正在试制一种特点与B—1轰炸机相似的新式轰炸机。”    他接着说:“虽然没有消息明确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建造这种轰炸机,不过我们预计这种拟议中的飞机将在八十年代初投入使用。”    国防情报局的副局长威廉·罗伯逊海军少将也作证说,五角大楼对苏联陆军去年在欧洲部署新式直升飞机突击团一事感到非常担心。    他说,直到最近以前,苏联陆军还没有怎么想到用直升飞机进行突击的做法,而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期间已经广泛使用了这种做法。

5. 香港《快报》评论文章:《中共办旅游的外行手法》

【本刊讯】香港《快报》六月二十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共办旅游的外行手法》的文章,摘要如下:    今年下半年,有十四万美国游客和数量约略相同的西欧游客要经过香港前往大陆。这是中共大举开展旅游业为香港带来的最直接和明显的好处。    最新消息说,中共又开放了一些旅游地区,包括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成都等以前从不让外国人和海外华侨旅游的地方。这显示中共确实是在大搞特搞旅游业。    发展旅游,只是中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虽然中共没有公开说明,但人人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中共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要在二十二年内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要使这四方面并肩齐驱趋向现代化,必须投下大量资金,而要累积资金则必须开源节流,发展旅游业就是中共采取的开源手段之一。    开展旅游是不是能为中共积聚大量资金,则是一个观念和方法的问题。    我们曾经指出,中共在这方面的观念非常落后,要利用旅游业来为四个现代化积聚资金,就必须先使观念现代化。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外来游客都被当作“嫌疑特务”看待,这种情况现在是没有了。但在已经开放的地区,基层人员仍不懂得怎样用正当手段尽量从游客身上赚取更多的钱,则仍是普遍现象。北京当局既已确定了大办旅游业的政策,但基层人员却仍不把赚钱当作重要任务。照共产党的说法,这是因为政策没有落实。但为什么中央的政策到了地方上就无法落实呢?这就是基层人员的观念问题。譬如外国游客兴冲冲游罢万里长城的八达岭,想买一点精致的纪念品,没有。外国游客在桂林饱赏秀色可餐的山光水色后,想买一套彩色精印的风景照片,也没有。难道中共的工业能力连这些小玩意也做不出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基层人员根本没有想到要做。许多干部至今仍把赚钱当作可耻的“走资”行为,把赚取外国人荷包里的钞票看成是有失自力更生的“尊严”。不彻底纠正这种观念,旅游政策就根本不可能落实。在这件事情上,中共需要第五个现代化——观念现代化。

第 2 版

1. 美《每日新闻》文章评苏美关系

【本刊讯】美国《每日新闻》六月十九日刊登威格哈特的文章,题目是《缓和,一个时代的结束,除非……》,摘要如下:    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过去几个月来大为恶化,或许达到了危机的程度,对此,人们不再有任何疑问了。    为达成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进行的谈判(第二阶段会谈),对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抱有的希望,继续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更不用说大国之间的和平等,鉴于有那么多的问题都处在关键时刻,双方都应该清楚,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谓的缓和剩下的东西必然遭到彻底破坏之前,在世界再一次陷入冷战的对峙之前,使激烈的言词冷静下来的时候到了。    这样的事情是不能靠首长或下属用讲话和声明从远距离来完成的,不管这些讲话和声明的措词有多巧妙。这是需要在最高一级,也许要由卡特和勃列日涅夫主席举行最高级会议来进行密切和仔细的磋商,地点不是在华盛顿或莫斯科,而是在某个共同接受的中立地区如日内瓦、维也纳或贝尔格莱德。苏联对卡特本月早些时候在海军军官学校对美苏关系发表的强硬讲话作出粗暴的回答后,正是采取这样一种引人注目的行动的某种势头,在这里有关的对外政策的官员中间加强着。苏联的回答是周末登在《真理报》和苏联其他所有的日报上的一篇长达五千三百字的长篇评论,卡特的最高一级对外政策顾问昨天正在加以研究,预料几天之内不会有官方的反应,但是人们显然认为,这是克里姆林宫对过去几个月来卡特政府“变得强硬起来”的外交行动(包括总统六月七日在安纳波利斯的讲话)的一次率直和全面的拒绝。    把《真理报》的文章同卡特在海军军官学校的讲话放在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等于是断然拒绝卡特的警告,卡特警告说,除非苏联人放松他们在非洲 、中欧和其他各地的侵略方针,缓和将遭到破坏,而且问题将“升级到更严重的紧张程度……”。总统就是在他讲话的这一部分提出了他最严峻的警告,其实这也是他讲话的中心主题,他说:“苏联可以在对抗或合作中作出选择。美国已作好充分的准备来应付任何选择。”    苏联人在断然拒绝卡特实际上是以最后通牒的语言提出的警告时明确表示,他们打算继续奉行目前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对外政策计划,从而把球踢回卡特的场地。但是苏联人在这样做的同时也留下了可能和解的余地,他们指出,“我们不接受参加缓和以及千百万人对和平的未来所抱的希望的葬礼”。

2. 西欧联盟就地中海安全问题已开辩论

【安莎社巴黎六月二十一日电】西欧联盟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二天(二十日)热烈辩论的问题是地中海安全和欧洲—中国关系。    二十日的讨论是围绕着英国两名保守党议员向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提出的两个报告和伴随的建议展开的。    由下院议员安东尼·格兰特起草的第一个报告列举了地中海的力量对比并强调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措施上的缺点和弱点。报告认为,苏联对非洲的干涉是对该地区的最严重的威胁。    附在这份报告上的建议引起了尖锐的反应,其中包括意大利共产党议员布鲁诺·贝尔尼尼发表的声明。实际上,这位意大利共产党议员对于从军事对抗和采取强硬方针的角度来讨论问题的倾向表示异议。    然而这里的观察家对通过一个修正的文本并不感到意外。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有必要提高大西洋联盟在地中海的姿态和加强北约同西班牙武装部队的联系。    这个文本中可望得到部长理事会支持的其它各点据说是:说服不属于北约的地中海国家不让苏联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并宣布西欧全力支持南斯拉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安莎社巴黎六月十九日电】意大利外长福拉尼今天在这里警告说,红海和非洲的最近的事态发展总有一天会使地中海成为反民主力量容易制造混乱的地方。    福拉尼今天在这里的西欧联盟议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全面阐述了意大利对地中海安全、目前在非洲的冲突、赫尔辛基和贝尔格莱德欧安会和裁军等问题的对外政策立场。

3. 意红色旅发表公报要谋害安德雷奥蒂等人

【合众国际社罗马六月十五日电】据调查人员说,红色旅上月发表的一项公报包含给恐怖小组的密码指示,要他们干掉安德雷奥蒂总理、共产党首脑贝林格和其他政治家。    这些人士昨晚说,这些密码指示包含在五月二十日送给罗马报纸《信使报》的一份红色旅公报中。    当时,警察专家们说,他们对这份公报的真实性有严重的怀疑,但是检察官尼科拉·阿马托昨天说,它现在被认为是真实的了,而且这项公报中的一系列密码指示已经由密码员译解出来了。《信使报》和其他报纸不顾司法部的禁令而发表的这项公报说,红色旅五月九日杀害前总理莫罗的行动只是这邦人进行的一系列暗杀行动的第一次。

4. 驻德苏军士兵又发生一起叛逃事件

【合众国际社柏林六月十九日电】据认为是叛逃者的两名俄国士兵今天在柏林最繁华的十字街口用冲锋枪向追赶的东德警察开火。目睹者说,一名士兵和三名行人受伤。目睹者说,其中一名士兵受伤,被苏军救护车拉走了,看样子他活不成了。第二个士兵被捉住了,当两辆东德警备车追赶时,他们逃跑时乘坐的小型公共汽车失去了控制,撞了一名行人,最后撞在一棵树上。    西方外交官们说,这是最近几年最轰动的叛逃事件。但是他们说,经常有红军叛逃者出乱子的消息。

5. 一名在捷学习的尼日利亚学生被打死

【路透社布拉格六月十三日电】外交界人士说,一名尼日利亚大学生在同捷克斯洛伐克年轻人打架负伤后于今天凌晨死于医院。受害者(已查明他是学化学的学生凯里·阿德杰韦,二十七岁)的亲密朋友们说,一些不知姓名的青年用棍棒打他,这是「我们在这里遇到的种族歧视的典型例子」。    朋友们说,八日在一条大街上发生这件事时他们在场。一些年轻人向这位尼日利亚人要火。他的朋友们还说,当时他回答说他不抽烟,这些年轻人就动手打他。    【路透社布拉格六月十六日电】可靠人士说,大约一百五十名非洲学生今天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保证予以保护,使其免受种族歧视。他们在递交给位于布拉格郊区的文化部一个分部的照会中提出了他们的要求,在这之前他们从校园出发在街上举行了抗议游行。

6. 港报连载:《尼克松回忆录摘要》(二十三)

一九七○年九月十八日,我收到基辛格的紧急备忘录,上面写着“最机密,只供总统寓目”。开头一句是这样写的:“分析今晨侦察古巴摄影后证实,西恩富科斯湾大概在建立潜艇基地。”如果情报无误,那就是说,苏联正在古巴建造核潜艇基地。    一九六二年十月,U—2型飞机发现古巴境内设有苏联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总统特别发表全国电视广播宣布此事。还在联合国大会上展示放大的照片。那种做法几乎使赫鲁晓夫无法下台。然而赫鲁晓夫回过头来利用世人恐惧战争的心理,对肯尼迪施加压力,这样一来,让人觉得是赫鲁晓夫悬崖勒马,才解除了危机。我们在一九六二年对苏联还拥有十分庞大的核优势,然而肯尼迪非但没有利用这个强力地位去对付赫鲁晓夫,反而同意不进行任何反对卡斯特罗的行动。    其后数日,U—2型飞机几次侦察,证明我们的恐惧绝非无因。建筑工程正在加速进行,如果我们不赶快采取坚决措施,一天早晨一觉睡醒,我们会发现我们海岸线外九十英里的地方,已经有了一个完全可以使用的苏联核潜艇基地。    基辛格告诉我,那天下午,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到白宫时,面色苍白。基辛格说他已对记者暗示,他并不知道古巴是否真有潜艇基地。基辛格告诉多勃雷宁,他故意对记者这样说,为的是使苏联有个退路,无须公开对抗。    “可是我要你明白,我们确实知道这件事。”基辛格补充着说:“我们知道古巴境内有个基地,如果建筑工程还要进行,基地依然存在,我们对于此事自将认为十分严重。”    我下令,在我们接到苏联答复以前,绝对不能对潜艇基地事件再有任何泄露。    其后数日,我们严守机密,以致几个出名的政治领袖和新闻记者,都说西恩富科斯潜艇基地是个捏造出来的危机。    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指责行政部门“欺骗美国人民”,他说关于古巴核潜艇基地的报道,目的在使国会通过拨给五角大楼的大笔款项。    十月六日,多勃雷宁交了一封照会给基辛格,苏联在照会里说,苏联不会在古巴做任何事情,使它与一九六二年在导弹危机中所达成的谅解发生抵触。我们的战略发生了作用。苏联决定利用我们留给它的采取低态势的转圈余地。他们借否认有危机存在的说法,逐渐摆脱危机。    危机过去了。为了体面,苏联搁了一些时候,然后把潜艇基地放弃。我们默不作声地运用强硬外交,避免了一场否则就会成为一九七○年古巴核潜艇危机的纠纷,这纠纷很可能象上次那个危机一样,把我们带到战争边缘。第九章人物    说不定我最好这样描写艾森豪威尔,他笑得很温暖,可是他那对兰眼睛冷如冰霜。那并不是说他表面温暖,心内冷淡。他对人非常亲热;可是他总有一点矜持,甚至落落寡合,和他那份温暖取得平衡。全世界的广大群众觉得他们认识他,可是和他最亲近的人,对他敬爱有加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就是他们,对他其实也并不十分了解。    大多数人也许记得他的亲切开朗的性格,我记得的是他英明果断的领导。在有危机存在,或是在他必须处理重大问题的时候,他表现得最好。艾森豪威尔必须处理的问题之中,有一个是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核优势去打一场全面战争好呢,还是只限于使用有限度的军事力量?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威尔在国家安全会议上对于这个问题,有过坚决的表示。    (二十三)

7. 西欧出现反常的冷天气

【法新社马德里六月十八日电】西欧出现的反常的冷天气昨晚使这里以北的山麓小丘上覆盖着雪,使气温下降到冰点。    【路透社瑞士策尔马特六月十八日电】由于阿尔卑斯山的牧场上降雪,瑞士各地气温下降,直升飞机驾驶员今天把干草运给挨饿的牛群,旅游者穿上了他们的冬季卫生衣。阿尔卑斯山瓦莱地区覆盖着半米厚新下的雪,据说瑞士西部的汝拉山也覆盖着三到五英寸厚的雪。

第 3 版

1. 《朝日新闻》文章:《畏惧苏联阴影的中东》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十一日刊登该报驻贝鲁特记者发回的一则电讯,标题是《畏惧苏联阴影的中东》,全文如下:    现在,中东国家面临着苏联、以色列和游击队这三个威胁。多年的冤家对头以色列自不必言,苏联在中东附近开展的二系列积极的活动提高了这些国家的警惕性,认为这是“中东多米诺的新的开始”,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新的行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切。在中东的东端,在阿富汗通过政变而建立了容共政权;在非洲,加紧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支持:在非洲南部,挑起了扎伊尔的争端,所有这一连串同苏联有关的活动使中东国家坚定了“再不要阿富汗”的态度。    在埃及,在排除极右势力的同时,还在排除极左势力……在伊朗,正在镇压据说背后有共产党势力的反政府分子。就连亲近苏联的伊拉克,也在悄悄地清洗苏联派的共产党,处死了二十个共产党员。在伊拉克和埃及,作为镇压的背景之一,是共产党和极左派有可能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人们担心今后成为苏联在中东扩张势力的据点的是南也门。在这个国家,和安哥拉、埃塞俄比亚一样,有六百名古巴军事顾问。在和南也门接壤的佐法尔地区,有个阿曼,国内还有支持南也门的反政府势力,阿曼五月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针对加强同苏联的关系的南也门采取的对抗措施。在这同一个地区,由沙特阿拉伯派掌权的北也门五月份发生了南也门派的伞兵部队司令阿利姆叛逃到南也门的事件。    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石油大国过去都在互相扩张其霸权。但是,最近各国首脑却频繁互访,朝着齐心协力防止苏联扩张势力的方向行动。    据传,伊朗目前正在考虑向阿曼增派已减少到一千人的派遣军,阿曼则默认美国空军使用曾经有过英军基地的马西腊岛。巴林最近也同意美军继续使用本国国内的基地。在经济方面,伊拉克冻结了曾经许诺给南也门的五千万美元的援助;七六年同南也门恢复了外交关系,并一直给予援助的沙特阿拉伯也开始减少对南也门的炼油厂的援助。    令人担心的,还有巴勒斯坦游击队中的过激派和中东各国的极左势力的行动。    据说,过激派的游击队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主席哈巴什等人正在准备向南也门转移。在科威特,已有这些过激派集团渗透进来,对于想同以色列谈判以解决中东纠纷的阿拉伯政权,科威特最近发表了要加强武装斗争的声明。    害怕过激派等爆炸油田这种行动的伊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十一个主要产油国三月份就设立联合情报机构“中东联合情报所”原则上达成协议,预计早则在今年年底正式成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开始采取修改护照、限制发给签证和人们必须随身携带护照和身份证等措施。    中东和平谈判现在还处在一种四处碰壁的状况。但在阿拉伯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却猜测说,在今年十月第二次西奈半岛撤军协议期满的时候,以色列有可能进攻叙利亚和约旦。

2. 时事社报道:《外务省确认日中谈判的方针》

【时事社东京六月二十一日电】题:外务省确认日中谈判的方针    园田外相等外务省领导干部二十一日协商了外务省参加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方针,临时回国述职的驻华大使佐藤也参加了协商。协商的内容没有透露,但园田外相在协商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按外务省的既定方针进行,和佐藤大使的意见也是一致的。”据认为,会议确认了如下的方针:七月三日恢复谈判,园田外相在先进国家首脑会议之前访华,解决问题。    【时事社东京六月二十一日电】题:佐藤大使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国方面也有意早日缔结条约    在恢复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之前临时回国述职的驻华大使佐藤,二十一日在外务省举行记者招待会,就中国方面对条约谈判的感触和恢复谈判后的前景等陈述了他的想法。    佐藤大使的谈话要点如下:    我感到,近一年来,中国对日本政府的看法不够热情。就外交姿态而言,加强了重视经济和实务的倾向,这给日中关系带来了好影响。    不知道条约能否签成。我既不乐观,也不悲观。但是,(事务一级的谈判)要看如何进行,也许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所谓谈判,看双方的心情怎样,如果要快搞,就能搞成。    关于中国渔船侵犯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等岛屿——本刊注)的事件,已经得到解决。条约谈判中不再提出这个问题。关于中苏同盟条约,中国方面对我也说过“已名存实亡”。

3. 日本《读卖新闻》自华盛顿报道:《美国担心越南因中国强硬倾向苏联》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二十一日刊登该报记者从华盛顿发回的一则消息,题为《美国的见解,越南尚有自立志向,担心(越南)因中国强硬更加倾向苏联》,摘要如下,    中越争端终于发展到了中国要求关闭越南三个总领事馆的地步。对此,美国政府表示深切关注,尤其注意的是,“在两国争端中,中方表现出超乎预料的强硬姿态”(美当局人士语)。美国最为警惕的是,这样一来,苏联会愈益接近越南,从东南亚到太平洋构筑新的政治和军事的立脚点。美国当局人士十九日向记者表明了下述看法,“从迄今为止的情况看,尚无苏联已在越南金兰湾等地建设海军基地的证据。虽然说越南靠近苏联,但是仍未放弃自立志向”。    美国政府对这次纷争,在公开场合虽然都不予评论,但是,当局人士所关心的地方却集中在下述数点上:一、中国采取强硬姿态的背景。二、中国不担心这样一搞会把越南赶到苏联圈里去吗?美国特别重视的是,这会不会因为中国的强硬态度而完全成了苏联派。    美国在海军战略上的姿态,也以把苏联海军力量控制在日本海为前提,移向以欧洲为中心。但是,假如越南抵制不住中国的压力和苏联的干与,亚洲形势将增加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无视中苏对立反转过来影响东南亚国家联盟,从西方看中越争端也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人多数认为,从中越争端的发展立即断定苏联将全面侵入越南,还为时尚早。

4. 非洲蝗灾蔓延至肯尼亚

【法新社内罗毕六月二十日电】官方的肯尼亚通讯社今天说,密密麻麻的沙漠蝗虫飞进了肯尼亚首都东北六百五十公里、靠近索马里边界的埃尔瓦克地区。    自从蝗虫今年年初开始在非洲之角繁殖以来,它们是首次飞入这个国家。

5. 共同社自华盛顿报道:《维持均衡是美中日的利益,美国肯定反霸路线》

【共同社华盛顿六月十六日电】题:维持均衡是美中日的利益,美国肯定反霸路线    美国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负责东亚、太平洋)十六日在火奴鲁鲁召开的美国西部各州州长会议上,就美国政府的新亚洲政策发表演说,他说,「现在,亚太地区存在着美、苏,中国和日本四个强国间的战略均衡。在维持这种战略均衡的稳定上,美、中、日三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强调了美中日三国的共同利益。    这次讲话暗示出,在不希望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势力这一点上,美、中、日三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可以解释为,这就肯定了「反对霸权主义」的路线成为美国的亚洲外交的基调。该助理国务卿还谈到,美国对亚洲太平洋政策的四个基本因素。即保持美国的势力、重视日美关系、美中关系正常化和扩大同亚洲的经济关系。但强调了上述政策的基调即从美中日三国安全的观点看。

6. 苏报发表文章造谣攻击我华侨政策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十九日电】题:拿民族主义当赌注    瓦吉姆·卡西斯在《消息报》上写道,“今天在日本,有人催促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尽早结束日中关于所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有人不断鼓吹要把关于‘两国共同反对’某个第三国(毛分子指的是苏联)‘谋求霸权,的条款列入条约文本中去的主张,在这些人中,华侨起着不小的作用。这就是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华人以及当地的华裔公民。在日本,他们有五万多人。在亲北京情绪的华侨同其他反动势力串通一气,妄图离间苏日睦邻关系和把日本拉入反苏政策轨道。    “早已发现,派驻日本首都的北京外交人员利用东京、神户、大贩、横滨和其他城市的华侨作为打手,进行反苏宣传的颠覆工作。观察家们认为,在日本从事活动的‘无形帝国’,就是那些有亲北京情绪的华侨,定期从北京得到相应的指示,以便在某些报刊和同议员、工商界代表、政治活动家的个人接触中制造舆论。”作者接着写道,“在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可以看到中国间谍机关的颠覆活动”。“根据毛分子的图谋,不仅是‘从民族上来说纯粹,的侨民,而且那些早就离开祖国的华人的远系后裔也应成为北京实施其大国野心的积极帮凶。”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宣传方面扇起的反越运动”。    “东南亚公众不安地注视着北京的行动,因为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从立法上规定它同华侨的相互关系。政治观察家援引可靠消息说,北京训练专门对付该地区具体国家的干练的间谍,他们将戴着外交官的面具由北京领导派往即将设立的大使馆。”

7. 缅甸当局搜捕蒋邦残匪

【合众国际社仰光六月九日电】缅甸昨天公开宣布,保安官员镇压了台湾来的国民党中国间谍,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搜捕活动中,逮捕了其中的十九人。    政府的一项正式声明说,还有两名间谍(他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国民党中国派到缅甸来工作,后来留居这里的)业已查明,但还没有加以逮捕。    政府还宣称,在秘密设在缅甸一些城市和丛林地区的地下隐藏所中,查获了火器、文件、电讯联络设备、照相机和照片。    当前缅甸正在设法同毗邻的共产党中国改善关系。    由国防部长觉廷将军率领的代表团目前正在中国访问。

第 4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文章:《美洲华侨洗衣店的沧桑》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一九七七年四月号发表萧村的一篇文章,题为《美洲华侨洗衣店的沧桑》,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萧村博士,原笈广东四邑,留美社会学家,研究美洲华侨社会多年。本文是他以多年研究心得及个人见闻写成的一篇较为通俗的报告。)    美国是十八世纪一个新兴大国。自开国以来,接收了四千多万因穷困或被迫害而来的各国移民。这些移民成为今日美国的少数民族。华人是其中之一。在这些诸色民族中,除了来自北欧的白色人种备受优待外,其他民族均不时受到种族歧视。在这种气氛下,一些侨民只能另谋美国白人不愿干的工作。意大利人的菜果摊、希腊人的雪糕店、犹太人的衣服店、中国人的洗衣店,都是侨民在不公平的困迫下被选择的侨民职业。今天,华侨洗衣店已成为美国白人社会奚落中国人的标准话题。由淘金到洗衣衣华人洗衣店最初开设在美国西岸,当时华侨称为“金山大埠”的旧金山。    一八四九年,现今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砂,掀起了“淘金热”,大小城市随即在金矿区出现,该地的工商业也繁盛起来,人力因而时有缺乏。美国航业到香港招募工人。其时适值中国农村经济衰落,出洋成为中国南海一带的农民唯一的生存途径,所以到外地谋生统称为“出路”。由于美西的“淘金热”,“出路”到美国去便名为“去金山”。前代来美的华侨多是广东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的农民。到底有多少华侨淘到金砂,并且携同大量金砂,衣锦还乡的,无从查考。但“金山”的印象,是深刻人心的。于是从美国回乡的华侨被称为“金山客”,载运他们归国的轮船称为“金山船”,华侨的妻子被称为“金山婆”,儿子称为“金山少”,在香港接待他们的营业称为“金山庄”。    来自广东的华侨,志在去“金山”掘金。希望能于数年之内,满载而归。但在“淘金热”的狂潮中,意欲暴富的人正多。山川野岭,一时万众云集。其中有西移的白人,以主人自居,倚势强占独霸的暴徒,见华人分享其利,遂起仇视之心,继而用武。    华侨在矿场既难立足,只好转图别业,有些人便到旧金山去。旧金山是当年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个人服务工作,如家庭杂务、旅店、餐馆、洗衣店等项,都是白人不愿做的工作,遂落在华侨身上。竞争下的生存早年来美的华侨,聚居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州及俄勒岗州的大小城市。及至华侨人口已达六、七万之众,矿场既难立足,洗衣店虽成为胡口之计,然而不能人人都操此业,遂开始种菜园、果园及其他种植工作;并开始在南加州经营渔业。大约在此时期,华侨开设经营“杂碎馆”、“伙食铺”、“古玩店”,及其他行业于旧金山的格兰德街及华盛顿街之间;这地点终于发展成为今天驰名美洲的旧金山‘唐人街”。    一八六二年,美国林肯总统下令建筑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由东岸和西岸分别向对岸建筑。西段由加州起建,亟需人力,决定从香港召请华工。华人勤苦耐劳,筑路工程进度神速。有一个时期,华人筑路工人竟达十万之众。    横贯铁路终于筑成了。然而十多万的华工大多数随即被开除。失业后,他们仿徨无主。有些人冒着艰险,流浪到美国中部和东部。然而大多数人却回到西岸,从事那些华侨已有立足之地的职业。除了洗衣店及其他华埠的几种工作外,华人最有成就的是农场工作。当时华人以种芹菜闻名。双蒂甜橙,也是华侨接种成功的农产。也有华侨参与水利工作,于加州农业大有补助。华侨也有涉足于羊毛织造工业。华人的工资较为低廉,故白人老板乐于雇用华人。    然而从一八六八年起,由于横贯铁路交通的建成,美国西部已不是遥远的边陲之区了。中部与东部的民众,大量西移。更有其他被退除的铁路工人,都迁到西部来。劳工问题,日趋严重。终于又引起排华的浪潮。    华人的财物和生命的安全,在排华的狂潮期间全无保障。除了政客的叫嚷外,还有街上的流氓,时常找华人的晦气。    一八八二年,美国国会颁行“排华法案”。法案包括以下要点:一、中国人没有资格申请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二、中国侨民不能申请加入美国笈。此法颁行后,除了那些能证实自己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外,其余所有华侨,一旦回中国探亲即不能再来美国。因此许多华侨如有积蓄,宁愿整鞭归国,另图别业。还有许多华侨,回国省亲后,只有转往加拿大。华人洗衣店亦因而传到加拿大。    总之,前代的华侨,除能证明生于美国,有公民权者外,大多数被“排华法案”束缚得前无去路,只得终身流落异邦。    一九四三年,罗斯福总统以当时的中国是美国第二次大战的盟邦,废除了“排华法案”,以准许所有在一九二四年七月一日之前进入美国的华人加入美国籍,并准许曾充当美国军役的居美华人退伍后回中国结婚,并带同妻子回美。结果,形成了很多家庭式的华人洗衣店,和前代的“土生仔”的洗衣店一样昌盛。    美国移民法例,对待华人一向是不公平的。华人移民的限额只有一○五名。现在虽有改善,但离公平尚远。典型的侨民职业当时排华风潮已成为社会常情的美国西岸,十余万华侨被迫逃亡。那条用他们血汗筑成的铁路成为他们逃走的途径。他们三五成群,沿着铁路,向中部东部进发。有些人连车费也付不起,只靠两条腿,露宿野餐,每到一地,稍能立足的,便开起洗衣店来。芝加哥的第一家华人洗衣店就是在一八七二年开业的。这第一家华人洗衣店,并无名目,只称为“华人洗衣”。两年后,即有十八家分设于那时正在大火后重建起来的芝加哥。那时,芝加哥位居北美东西横贯铁路的中心,工商业迅速发展,故华人洗衣店也年年增加,遍布全市,且一直扩展到芝城西北部的中上人家住宅区及城南的工业区。一九四○至五○年间,大约是华侨洗衣店最旺盛的时期。五百多万人口的芝加哥,华侨洗衣店有五百多间。    我在一九三六年至三七年间,曾因公务旅行美国中部、东部十五个州。从芝加哥出发,历时约一年。我记得每到一个城市,只要在市中心环行一两次,总能在大城市里找到唐人街,在小城市里找到“杂碎馆”和华人洗衣店。更小的城市即使没有餐馆也有一两家洗衣店。没有洗衣店的市镇,便表明该地没有工业。每处的华侨生意,无论餐馆、衣馆,都有同姓人独占的倾向。店里的工作,很少是异姓人,都是本家同宗。这现象在小城市更为明显,大都市的唐人街里,自然“诸子百家”都有。    华人洗衣店的工资低微,但华侨勤俭经营,亦能略有积蓄。一些华侨在数年之间,可作一度的“满载荣归”。一般亦可每年付款回国养家,栽培儿女上学。华侨往往不独养家活儿,而于故乡公益、国内建设,也有显著的成绩。    华侨洗衣店之能立足,在于华侨能吃苦。工作、吃饭、睡觉都在店内。华人洗衣店散设在城里的住宅区。一来因种族歧视,美国人不让华人与其毗邻而居;二来华人付不起高价的房租,华侨只得住在店内。邻近的主顾,只是日常送脏衣服来,领干净的衣服回去。华人的洗衣店的存在,只是都市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百三十多年来,华人洗衣店早已成为一种制度。    华侨的洗衣店和平常的小商店一样,开设在街上,但门面的布置和一般的美国商店有点不同。门口挂着红底白字的“华人手工洗衣”的招牌。门窗摆着几盆花草,或有横帘。屋内最后一段,照例是厨房、睡房、厕所的所在。    日常的工作是从清晨到半夜,十五六个钟头开门营业的。洗衣店的工作,以生意的多少而定。有些只有一个人做,但大多数位于商业较旺盛地点的洗衣店,有两人至三四人同做。在炎热的夏天,工作多的时候,有时直做到半夜。明天一早起床,又是一天工作的开始。    华侨洗衣工人离乡别井,常常十多二十年,以至三十年也未能得偿满载而归的心愿。华工在劳苦工作之余,只有星期日一天,算是休假。这一天,他们都到唐人街去探亲访友,或自行寻求消遣娱乐。星期日中午与晚上,唐人街的茶楼酒馆都是坐无虚席,顾客大都是以洗衣服为业的人。洗衣业的现在和将来在一百二三十年的过程中,北美洲都市经济变迁,华侨洗衣店也跟着改变了。二三十年前,在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华人创办了集体洗衣工场,用大货车分向各地华人洗衣店接收已经包装的大袋衣服,带到工场去洗净,然后又依时送还。    十四年前,我住在底特律,初时拿衣服到附近一家姓梅的洗衣店去。过后,市面上便出现了公共洗衣机店,人们把要洗的衣件带到那里,把一枚二角五分的银元投入洗衣机。不久,机器停下,再把洗净的衣服转放进干衣机去。这样只要一个多钟头的时间,一个星期的衣服便洗完烘干了。这种自动洗衣机器一如汽车,今天已经成为家庭必需品。    洗衣机的普遍,其原因是近年人造化学纤维发达,衣服多不用烫了。这影响了华侨洗衣店的生意。然而华侨洗衣店还是存在着,因为都市里有许多单身、居无定所的人,还有一些忙于职责,没有时间洗衣服的。而且现在许多华人洗衣店,已经接收“干洗”的毛织大衣和成套的衫裤了。    近年我每到一个店子去买东西,必定路过一家“阮氏洗衣店”。一次我进去访问。一进门,一位十六七岁面目清秀的青年走出来,看见我是中国人,便说:“我去叫我父亲。”一会儿,出来一位五十来岁中等身材的人。他说本城前时有三百多间华人洗衣店,现在剩下不到二百家了,华侨多数转行去经营餐馆了。    前代华侨,有些因为有美国公民权,把妻子从乡下带来美国,共同经营衣馆,养得儿女成行。这些年轻的一代,现在各有家眷,投身其他工商业。一位华裔工程师曾对我开玩笑说:“我们得以长成,只是由于被置之不理。”他有兄弟姊妹九人,父母勤俭一生,是第二代的华侨洗衣工人。    现在年老退休的华侨,如在经济上有可能,都想回香港去。那些穷困或太老弱的,或有亲属在美国的,便退休居于唐人街,那里也算是‘“海外的故乡”吧!

2. 日报文章:《学力第一的窄门──参观中国的大学》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五月十九日刊登该报记者平田发自上海的报道,题目是《学力第一的窄门——参观中国的大学》,摘要如下:    举国朝着实现现代化迅跑的中国,正处于考试竞赛的高潮中,它认为「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年轻人的学力」。记者最近作为访华记者团的成员之一,参观了工厂、人民公社和四川医学院(成都)、西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上海)这三所大学。在这些大学得到的感触是选拔学生的方法坚决贯彻「学力第一」,文化革命以后一直受到重视的「政治、思想第一」几乎不再存在了。    在记者参观的三所大学中,四川医学院和交通大学是指定的全国重点大学。高考四个科目(政治即社会科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满分是四百分。其中,达不到二百四十分者,即使定员不满也绝不录取。这就是「学力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