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6-09
第 1 版
1. 《纽约日报》社论:《北京举行全军政工会》
【本刊讯】纽约中文报纸《纽约日报》六月六日刊登题为《北京举行全军政工会》的社论,全文如下: 连日外电报道,北京近在举行全军政治工作大会,在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主持之下,中共党主席兼军委会主席华国锋,党第一副主席前国防部长叶剑英,党副主席兼军委会副主席邓小平都在会中作了重要讲话。除了重申党指挥军及军中政治工作重要的决策外,还特别强调军事现代化、亦即人与新式武器结合的时代意义。 自从一年多前整肃四人帮以来,北京由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开始、业已举行了一连串专业性的全国大会,分别制订了现代化有关方案。这次全军政治工作大会的召开,无论从内外形势来看,都应是现代化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更应受举世各方高度重视。 无可讳言,由于一般科技落后国际水平十五年至二十年,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自然亦难例外,且更需要急起直追。但其因困难则较一般科技尤为复杂艰巨,乃是极明显的事实。就主观意识方面言,过去一向重人的因素,忽略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性,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欲谋彻底突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再从客观环境方面讲,西方国家原对北京进行的军事现代化,非但心存戒惧,且曾多方阻碍,故欲速成,亦非易易。 所幸近年由于苏联帝国主义扩张野心充分暴露,北京所创的反霸主张,不但益受第三世界各国的拥护,而且亦获西方列强的支持。尤其目前苏古干犯众怒,在非洲不断军事干予,更使举世爱好公义和平的国家,对北京过去的警告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认识中苏边争对于世局特别是西欧防务的影响,故而稍息防范之心,且与协助之义。年内英国参谋总长与美国安全顾问访问北京时先后发表的抗俄言论,即可窥见其中契机。 故从国际环境看,北京领导阶层如能善用当前西方反对苏帝扩张的形势,今天实是加速军事现代化的最佳时机,不应轻易错过。然则如何始能进一步取得先进国家的倾心合作,竭诚支持,主观意识之必须先求彻底的革新,实是当前最为急要的实务。 这次邓小平在全军政工大会所揭橥的新环境与新任务,应该是革新主观意识的触媒,希望能够产生具体的效验。处目前苏帝侵略势力日益嚣张,战争危机更形显露的情势下,无论为九亿中国人的祸福与世界全人类的安危,北京对加速军事现代化不能再掉轻心!
2. 外电报道:伊拉克同苏联关系恶化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六月六日电】据今天的消息报道,叙利亚外交部长指责说,伊拉克在准备废除它同苏联签署了有六年的友好合作条约。 贝鲁特的报纸说,外长哈达姆还指责伊拉克以“属于某些政治派别”的罪名,处决了四十名平民和军人。这位外长是五日在叙利亚议会发表的演说中说了这些话的。 报纸援引哈达姆的话说,苏—伊关系“现在正经历着最坏的时期。出现了要废除苏—伊条约和驱逐苏联专家的严重部署”。这个友好合作条约是在一九七二年四月九日缔结的。 【路透社大马士革六月六日电】叙利亚外长哈达姆说,伊拉克正认真考虑是否驱逐苏联专家和结束与苏联已有多年历史的友好合作条约。 他昨天晚上在这里告诉人民议会说,伊拉克与苏联的关系正转入最恶劣的阶段。 他宣布说:“那里正认真准备废除伊拉克—苏联条约和把苏联专家逐出伊拉克。” 伊拉克是目前唯一与苏联订有友好合作条约的阿拉伯国家。近年来传出了伊拉克执政复兴党与伊拉克共产党发生争执的消息。 黎巴嫩一家通讯社最近报道说,伊拉克最少有十四名伊拉克共产党成员在过去一个月中被处决。 哈达姆在政府政策辩论时回答询问说,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关系没有新发展。 外交界消息灵通人士四月二十四日在贝鲁特说,苏联在巴格达的外交人员在过去四个月中曾两度被断绝水、电供应。 他们最后已同意顺从伊拉克政府的要求把苏联大使馆迁往新址。 要求俄国人搬离伊拉克政府神经中枢——总统府近邻地区的运动在三月以断绝水电供应达到高潮。 当时,运动已进行了十八个月之久。 灵通人士说,伊拉克人感到,该大使馆的地点对窃听者太理想不过了。
3. 卡拉汉在英议会发表谈话
【路透社伦敦六月六日电】英国首相卡拉汉今天警告苏联和美国说,欧洲已成为一个火药桶,如果不能就武器控制达成一致意见,那将带来灾难。 卡拉汉在美国参加了北约会议和联大会议回国后在议会说:“另一次可能进行的武器竞赛的后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也使我沮丧。” 首相说,他认为可以就限制武器问题达成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如果达不成协议,就会出现一次武器竞赛,而且它对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将是灾难。 反对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攻击卡拉汉,因为卡拉汉不支持美国“对苏联在非洲的扩张活动所采取的强硬政策”。她指责他间接地鼓励了俄国人。
4. 共同社报道:《越南在海防附近建成导弹基地》
【共同社北京六月六日电】(记者:边见)题:越南在海防附近建成导弹基地,必然刺激中国 据可靠的消息灵通人士六日透露,越南最近在苏联的援助下于海防近郊的鸿基附近建成了战术导弹基地。这位人士没有明确谈及确认的方法,但据说,这是通过第三国的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得以证实的。关于新的导弹基地的位置,据悉是北纬二十一度,东经一百零七度。 这个基地集中部署了射程至少为四十公里的苏制“斯蒂克士”式战术导弹,针对着海防港。据料,一经判明这种情况,则必然明显地刺激不久行将派遣运输船只前往这一港口的中国方面。 这位人士还认为,越南迄今一直拒绝接运旅越华侨的中国船只进入港口,五日却通知说批准进港,其背景乃是因为这个国家考虑到了要做防备不测事态的战斗部署。 据说,“斯蒂克士”式导弹既可用于地对地,也可用于舰对舰,并且还能够有效地防御对起自越南北部湾的沿岸进行的攻击。 这位人士进而确认,在越南北部湾特别是在海防港的苏联舰只正在急剧增加。 据说,越南方面以北方的第一、第二、第三(河内等)各军区为主,约有十个步兵师(越南一个师约一万人)正在进入临战态势。
5. 美通讯社评述卡特关于美苏关系的讲话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七日电】(记者:施韦德)美国总统卡特今天在一篇重要的政策讲话中对苏联说,它“可以选择对抗还是合作”,它将发现美国准备好应付其中任何一种挑战。 卡特的一些主要顾问说他的这篇讲话澄清了美国对苏联的态度,这篇讲话是强硬方针及和解姿态的混合体,他在准备这篇讲话时曾首先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国务卿万斯磋商。 这篇讲话易稿多次,盟国和友好国家的首都肯定要加以仔细阅读,以便深入领会美国对国外政策的演变。 讲话对莫斯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作出估计的。 俄国人迄今为止一直在反驳美国政府提出的各项指责,并且把他们攻击的火力主要是对准布热津斯基,后者谴责他们破坏“缓和的规则”。 【合众国际社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六月七日电】(采访白宫新闻的记者:海伦·托马斯)卡特总统今天说,美国谋求同苏联实现缓和和进行和平的合作,但是如果苏联相反地选择对抗的话,美国是有充分准备的。 总统的助理们说,卡特的讲话是伸向苏联人的“橄榄枝”,但是也是一种“非常明白的表示”,说明卡特日益担心,俄国在欧洲增加军事力量、越来越多地卷入非洲的事务以及不让本国人民享有人权的作法,可能使缓和受到损害并使公众对缓和的支持逐渐减弱。 在国际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这篇讲话的语气是温和的,但是它传达的信息是强硬的。 在卡特发表讲话的时候,外交观察家们说美国是在国际方面发出互相矛盾的信号。他看来是想要消除人们认为美国在使用它的人力物力或下决心方面是摇摆不定的印象。
6. 苏军总参谋长到蒙古活动
【路透社莫斯科六月五日电】塔斯社报道,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参谋总长奥加尔科夫今天在乌兰巴托和蒙古主席泽登巴尔会谈。 塔斯社对他们的会谈并无详细报道。
第 2 版
1. 法报文章:《苏联:入侵非洲的计划》
【本刊讯】法国《费加罗报》五月三十日刊登罗贝尔·拉孔特尔的文章,题为《苏联:入侵非洲的计划》,摘要如下: 早在一九五○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个情报人员就指出,“非洲之战开始了”,这位情报人员从苏联一个叛逃者那里获得了苏联入侵黑大陆计划的抄本。 当时,在克里姆林宫,意见发生了很大分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纯正者”不愿意同那些巫师们、封建者和土著反动派“泡在一起”。苏斯洛夫像他一贯的那样是犹予的。正是那个笑容满面的赫鲁晓夫,在一九五五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之后,使天秤倾斜了,他委托当时《真理报》的总编辑谢皮洛夫制定一个颠覆非洲的具体计划。谢皮洛夫为了作这件事,使用了克格勃的谢罗夫将军和领导非洲司的拉萨金(该司同苏联心理战学院有联系)的报告。这三个人建立专门培训非洲人的学校。最活跃的学校建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郊区德维采、在谢斯特卡的温泉城市和首都附近的博列斯维夫县里。 对于苏联来说,这是要紧跟聚会了近十亿非洲和亚洲人的反对殖民主义的万隆会议。 早在一九五六年初,入侵计划就规定: ——普遍地渗入整个黑大陆; ——打入为民族主义效劳的一切共产党和工会组织; ——积极支持各种形式的革命暴力; ——有计划地在所有的左派分子、左倾人士以及宗教、传教士、耶稣会、和白人神父中活动。 大理论家苏斯洛夫被迫负责这些活动。 他搜罗了前苏联组织——西班牙自由战士联盟——的残存的人,这个组织由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大队的老成员、法国外籍军团的退役者以及欧洲共产党的积极分子组成。 在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和最危险的传教士之一,是一位在亚的斯亚贝巴的苏联贾兹马奇医院里工作多年的、名叫瓦尔德里斯的神父。 随后,这个攻势对准了埃及。埃及交通部长和铁道负责人从一次布拉格之行中,给埃及带回了苏联愿建筑一个遍布这个国家的新铁路网的有利的建议。 在若干年中,莫斯科的非洲目标变得明确了,这特别是由于苏联外交在近东遭到了失败。今天,仍然由苏斯洛夫确定的共产主义在非洲入侵的优先事项是:(一)动摇守卫石油通道沿线的非洲南部的堡垒,(二)控制各个拥有原料、特别是未来的原料——铀——的国家。 根据这个观点,四万五千名古巴人(一万五千名苏联顾问)对非洲的入侵在安哥拉开始了。 这一入侵是由克里姆林宫决定的,因为卡斯特罗在古巴搞的共产主义彻底失败后,再也没有发言权了。派遣这支远征军的费用从哈瓦那欠苏联的巨大债务中扣除。近来,许多国家的秘密机关,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发现了苏联的瓦西里·彼得罗夫将军的行踪。 甚至在莫斯科,卢蒙巴大学由苏联纳税人出钱来教育非洲革命者。这个学校是一九六○年由赫鲁晓夫创建的。它经常拥有五千至六千名以上的有色人种的大学生。 要指出的是,克里姆林宫为达到它的目的,甚至不关心它押上宝的那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愿望。苏联武装阿明的乌干达便是证明。 非洲现在使莫斯科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费用。有人说,最近五年它在十一个国家中花了三十亿美元,自一九七七年四月以来,仅仅为埃塞俄比亚的战斗就付出了八亿美元。 在越南战争以后,苏联首要的事情似乎是使非洲动荡不定。勃列日涅夫的顾问们趁他由于生病而有一半的时间不在的机会,开始试行一个新政策。这个政策将非常迅速地消除他缓和人物的形象,并可能导致一场新的冷战。
2. 合众社报道:西方对苏大量购买钴的消息深为不安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二十九日电】西方最近对苏联大量购买钻的报道深为不安,这再一次强调表明,美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软弱的第三世界政府来获得主要矿物和其他基本资源。 国务院官员说,这种报道把苏联购买钴同入侵扎伊尔联系起来,这是错误的。结果是,西方的一些公司,包括美国的一些公司在内,因为预料价格要上涨,所以也去购买钴。 但是这件事情提醒了人们,经济问题和扎伊尔之类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动乱,已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工业界,因为美国进口的钴几乎有一半来自扎伊尔。 钴是用来制造高级合成金属的,以便制造磁体。美国所用的钴有百分之九十七是进口的,其中大约有一半是直接从扎伊尔进口的。 钴被列入美国必须进口的十八种主要矿物和其他基本原料的清单以内。 美国所依靠的外国资源包括铁和铁矿的需要量的百分之三十三,用于工业生产的金刚石和天然橡胶的需要量的百分之百等等。 当然,美国经济依赖外国资源最引人注目的项目还是石油。 美国所需要的石油现在有百分之四十二是进口的,其中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进口的石油占百分之八十二。 根据国务院刚刚公布的关于“贸易问题辩论”的一篇报告表明,美国进口石油的金额已从一九七二年的四十亿美元,上升到一九七七年的四百二十亿美元。 这样,光是进口石油几乎就占了美国一九七七年外贸赤字二百六十六亿美元的大部分,当时美国——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出口货物的金额为一千二百零二亿美元,而进口为一千四百六十八亿美元。 在这同一个报告中表明,一九七七年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是加拿大、日本、西德、联合王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亚。后两个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是美国取得石油的主要来源。
3. 东德一科学家说苏能在四个月内造出中子弹
【法新社柏林六月七日电】据东柏林出版的最近一期外事杂志《地平线》周刊,援引东德科学家施滕贝克的话说,苏联能够在四个月以内造出中子弹。 但是施滕贝克教授说,苏联反对中子弹,是因为它“没有用处,而不是因为苏联人造不出来”。 这位教授是东德欧洲安全合作委员会主席,也是东德政府管辖的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他说,如果说苏联要花若干年才能造出中子弹,这是一种“危险的错误想法”。他回顾说,苏联人只花了四年时间,就造出了投在广岛的那种原子弹。 这位东德科学家还说,为了和平利用核裂变,苏联已经在利用制造中子弹所必需的氘核和氚。
4. 港报连载:《尼克松回忆录摘要》(十)
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也就是国会正式复会的前一天,众议院的民主党干部会议以一五四票对七十五票决议,一俟美军安全撤出越南与遣回美俘之事获得安排,即应将越战军费全部削减。两天之后,爱德华·肯尼迪向参议院的民主党干部会议提出相似的议案,并以三十六票对十二票获得通过。 我对于民主党自由分子的行径,并不诧异。自从大选以来,我几已不再期望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我看得出来,自从麦戈文(与尼克松竞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译按)竞选惨败后,民主党干部就企图利用越南问题来团结内部。他们的策略似乎至为明显:假若我们达成越南协议,他们就说是因为他们逼我停炸复谈的结果,假若我们不能达成协议,他们就要坚持军事撤退。军事撤退是他们大部分人士的一致主张。 一月八日,星期一,基辛格同黎德寿谈了四小时半。谈不出一点成果,但当晚基辛格送了一份报告给我,说明要想在复炸后的第一天期望共党作出让步或放弃立场,未免不切实际。我当然感到失望,但除了等候和期望外,没有别的办法。一月九日,大约是中午时刻,霍尔德曼进入椭元形的总统办公室,手里拿着基辛格打来的一封电报。 “什么事?”我问。 “总统先生,我看最好你自己看这封电报吧!”他一本正经地说。 我接过电文,戴上眼镜,开始读:“我们在谈判中有了重大的突破,这是我们祝贺总统华诞的表示。总之,我们已经在协定的草文内解决了全部悬案。” 十一日,基辛格电称:“我们已完成协议全文,包括待签的条款在内。”算一算我自踏进白宫承接结束越战的任务以来,现在还差九天就是整整四年了。 一月十五日上午十时,所有在北越的轰炸与布雷行动均无限期停止。轰炸已经达成任务,轰炸是成功的,现在可以停止了。这是我们大家的好消息。 我们已与北越达成协定,但我们还须劝告阮文绍跟我们一起在协定上签字。 一月十四日,基辛格返抵华府不久,黑格将军即飞往西贡。 十六日上午,黑格与阮文绍晤谈,又将我的一封信面交阮文绍。我在信里说,我已决定在一月二十三日草签此协定,并在二十七日正式签署,绝不改变主意。 日记 阮文绍的选择,不外是自杀或跟着接纳一项可以救国兼自救的解决方案。我对基辛格说过,阮如果拒绝协定,恐怕也不会成为英雄,因为每周阵亡的南越官兵达二五○至三百人,我想官兵俱已厌战而盼望停火。 看起来阮文绍本性难移,准备坚持到底了。黑格与阮文绍于一月十七日举行第二次会谈,双方激动之余,一度恶言相加,阮文绍当场以一封密封的函件交给黑格。这信是写给我的,内多忿语,不肯妥协。我立刻回信,把阮文绍所提各点,逐一驳斥,并写下几句,让他非作一决定不可:“吾人今日唯一事待决,此即吾人在承平之时,是否仍应如作战之时,密切合作。” 一月十八日,华盛顿与河内联合公告巴黎谈判定一月二十三日重开,“以完成协定条文”。和平的希望,一时弥漫全球。 阮文绍终于决定接纳协议。他坐在办公桌边,望着对面的美国驻越大使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我已为国家竭尽所能。”他从中阻梗的行为虽然几乎令人难忍,我仍须承认自己确实佩服他的精神。 国会之冥顽不灵,早在基辛格数周前准备离国与黎德寿谈判停火协定被破坏一事时,就已经露出令人注目的征象。当时我们曾向国会恳求,说我们没有谈判的实力,不应派基辛格到巴黎去。但参议院内的多数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却作出典型的反应:他除了“同情”外,毫无所予。参院的两个委员会而且立即决议削减作战行动所需的经费。削减战费一案于六月二十五日通过。我当予否决,并发表如下声明:“经过十余艰辛岁月的痛苦与牺牲……并以无数亚洲与美国军民鲜血换得这项重大成就,倘一旦毁于国会之所为,则除悲惨之外,将毫无所有。”(十)
第 3 版
1. 马《光华日报》社论:《中越纠纷与苏联》
说苏联海军最近在中国东南海岸附近海面进行演习,是要以行动表示支持越南 【本刊讯】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六月二日发表题为《中越纠纷与苏联》的社论,摘要如下: 随着中国官方一而再地谴责越南政府迫害及驱逐华侨之后,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关系已显得更加紧张与恶劣,正当此际,苏联的介入,更令人关注。 据报道,苏联最近突然派出海军战舰,在台湾海峡南面亦即中国东南海岸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演习。这种行动,实在令人充满疑问。 为何苏联要在中越两国关系紧张之际进行海军演习呢?为何要在如此接近中越冲突之处演习?很明显的,这不会只是巧合,而是有着某种意图。 另一方面,据香港消息说,苏联已在越南中央高原设立“导向”飞弹基地,而且那些导向飞弹是瞄向中国,如果此事是确实的,更加令人怀疑苏联领袖的居心。 多年以前,苏联曾提倡所谓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很明显的是企图借此围困中国,但这项提议在亚洲国家之中只得到冷淡的反应。现在,越南排华之行动,显然对苏联有利。苏联海军在此时此处演习,看来是要以行动表示支持越南。 苏联突然派出战舰在中越两国附近海上演习,显示苏联有意利用中越两国的冲突事件来从中获益。 近年苏联在世界主要区域加紧活动,特别是在非洲通过古巴军队干涉别国国内事务, , 最近扎伊尔沙巴省遭受来自安哥拉的叛乱分子攻击,这明显地说明和苏联有关。另一方面,苏联在面对西欧国家之一带,及在中国边界附近一带,继续驻着大批苏联军队,部署着大批武器,这和克里姆林宫领袖大声疾呼的裁军与和解政策不符。 正当中越关系紧张之际,苏联理应有所约束,不该再火上加油! 越南和苏联眉来眼去,一唱一合,就是大有文章和具有某种政治动机。而以华侨作牺牲品,鼓起区域不安,……以此趁机搞乱,推行霸权政治和扩张政策,不是昭然若揭吗?
2. 日《读卖新闻》报道:《向自杀者家属罚款--------访逃往泰国避难华侨》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五日刊登了该报记者山田从曼谷发回的一条消息,标题是《向自杀者家属罚款——访逃往泰国避难的华侨》,摘要如下: 记者采访了最近从胡志明市逃到泰国东南部的庄塔武里市郊收容所的中国难民。据他们说,在胡志明市,对前途感到失望而自杀的华侨很多。记者对五家的大约十五个人进行了采访。他们曾经住在胡志明市的华人街堤岸地区的各个地方,于五月中旬和下旬逃来。据他们说,他们全家曾经听到或看到友人或熟人自杀。当局准许自杀者的家属治丧,但是要支付“罚款”。另外,由于采取消灭资本主义的措施,曾经有人被捕。 在堤岸地区也并非一样,据难民介绍,情况大体是这样的:三月下旬普遍进行搜家后,除了自用的家具、电气制品和日用品以外,几乎全被没收了。四月,当局强迫华侨在印有“我希望离开胡志明市”的字样的登记表上签字。签字时,必须在当局指定的几个乃至十几个地名中选择自己“希望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几乎都是所谓“新经济区”。签字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出发。如果拒绝签字,就被强制赶走。这样一来,有的去了新经济区,但也有不少人乘小船逃难,也有往河内或越境去中国的。去河内所需的证明可以通过贿赂官员取得。这样,堤岸地区的商店全都关闭了,留下的居民也都悄悄地呆在家里。当局虽然没有借口是华侨而直接采取歧视措施,但工厂中的领导人却有人说“不改变国籍就解雇”。还有一项措施就是:前年每人每月配给九公斤大米(可用官价购买的部分),去年减为六公斤,今年减为三公斤,后来将老人和孩子的配给量减少了。去年发生了旱灾,缺粮相当严重。
3. 法新社报道越南党报军报电台进行反华宣传
【法新社河内六月六日电】(记者:让·托拉瓦尔)河内报纸今天强烈谴责中国拒绝谈判华侨问题,并谴责北京“单方面决定”派船接运华裔越南人。 越南军报《人民军队报》“炮舰外交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军报和党报《人民报》在这样谴责的同时,解释了越南当局为什么终于同意华侨撤走的原因。 军报问道,“越南领海不是中国的池塘。中国有什么权利傲慢地要求单方面决定派船的权利,甚至规定了日期、时间和停泊地点?” 该报说,越南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谁进来或出去都“必须遵守有效的规定”。 该报说,“我们同意(中国派船),其条件是中国当局要遵守越南法律的手续。这样的同意明显地说明了越南人民和政府的善意。” “我们的政策是以人道主义的待遇来回答蛮不讲理,以团结和友谊来回答不友好,其目的是驱除乌云,恢复中越友谊的纯洁。” 《人民军队报》还报道了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最近的讲话,但是没有点这位中国领导人的名。 该报在评论邓所说的越南站在苏联一边的话时说,“中国当局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 观察家注意到,近几天来,越南报纸对中国的重要人物已不再称“同志”,而仅仅是称他们的姓名和职衔。
4.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吴羽化工公司采用“业务级”和“能力等级”》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五月二十二日登载一篇文章,题目是《吴羽化学工业公司的人事制度采用“业务级”和“能力等级”》,全文如下: 有的企业采取自己独创的人事制度,其原则是提高一般职工的能力,按能力定工资。实行这种制度的就是吴羽化学工业公司。这种制度根据业务性质和业务程度的不同,把职工的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再以资历为基准,划分业务级别。在三个能力等级中设置能够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升进的能力等级转入制度。对自学热情高的人积极鼓励他们转入等级。因此,职工对提高能力加深了理解,其积极性也高了,有大干一场的劲头。另外业务级的资历因素是很大的。按照能力和资历决定职工待迂,是这家公司的人事制度的特点。 业务级就是根据经验和成绩来决定待遇的制度。从初任级开始,一级到六级,共有七级。初任级的条件是有基本业务知识,能够做极其一般的工作或辅助工作。一级要有一定程度的经验和业务知识,能够做一般的工作。二级要有相当程度的经验和业务知识,能够完成任务。到二十四岁时全都可以达到一级 初任级就是见习阶段,还不是“独立工作者”。所以新进公司的人员,不管是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不问学历,全都定为初任级,至二十三岁时,掌握了基础的业务知识,能够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 职工到了二十四岁,全都升为一级。就是说,到了二十四岁,不管学历如何,全都被认为是独立工作者,也就是说,都站在了同一起点上。从一级升到二级,二级升到三级,则要看本人的成绩。尽管二十四岁而且都站在同样的起点上,但成绩不提高的人,就不能升级。成绩好的则可以飞快升级。各业务级都规定有最长的年限。因为即使说留级,也不能永远停留在原级上,那样就会使人失去上进心。所以规定任何人都能升到四级。做适应能力的工作另一方面,能力等级是根据能力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而分类的,分为一等、二等和三等。一等要求具有一般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关业务的实际业务知识和经验,进行工作。二等必须在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工作。三等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这样进行工作所必须的能力分为三等,是为了使职工做适合能力的工作。总之,因为这是认为工作同必要的能力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职工才能充分发挥能力。 但是,业务级和能力等级是衡量的标准。各等级分为一至五级,到了业务六级时两者才统一起来。当然业务级的最长停留年数因等级不同而不一样。一等的一级升到二级,最慢的人要九年,二级升到三级要十年。而二等的一级升到二级和二级升到三级都是八年。三等的升级年限更短,是六年。如果说一等的升进是“慢车”,那么二等是“快车”,三等就是“特快”。当然容许从“慢车”换乘“快车”和从“快车”换乘“特快”,但那时要接受“转变能力等级的考核”。 首先,从初任级升入一级是全体都有资格的(到二十三岁,经上司推荐)。对升入一级的职工,进行一次(学科)和二次(论文、口试)考核。大学毕业生可以免除一次考核。两项考核合格者就可以取得二等一级的资格。不合格者就是一等一级。这时完全不考虑学历,所以大学毕业生如果在二次考核中不合格,就定为一等一级。 定为一等一级的职工要按其成绩逐步升为二级、三级,但每年都进行一次转入二等的考核,只要合格,就能转入二等的同级。转入二等的考核的内容,一级、二级职工同三级以上的职工不一样。一、二级职工的考核主要是学科考试,而三级以上的职工主要是提出研究报告。三级以上是中年人居多,搞学科费劲,但为对公司贡献大的人,打开了提高待遇的大门。 定为二等一级的人可以逐步升入二级、三级,也可以接受转入三等的考核。这种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要接受这种考核,先决条件是要“能力考核”合格。这种能力考核分四门,化学、机械、电气、事务。每个方面都必须学会十四个科目(必修十三科,选修一科),十四科目的学习期限是五年。所以在这期间全部科目必须合格。这种能力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接受三等考核的资格。考核及格,就容许转为三等的同级。 对二等四级以上的职工规定了“照顾措施”。工作成绩好,有上司的特别推荐,就可以不通过能力考核而接受转入三等的考核。论文审核合格就能转为三等的同一级。推倒学历的障壁业务级和能力等级在工资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工资有三种:按年令定的年令工资、按业务级别定的资格工资、按业务级和能力等级评定能力的业务能力工资。业务能力工资按各业务级和能力等级,每年决定金额范围,把评定能力的结果套进金额,确定个人的工资额,同一业务级,二等比一等和三等比二等高。 吴羽化学工业公司采取这个制度后出现的新气象,就是职工的自学热情高了,学历的障壁消除了,有实际能力的人可以步步高升。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学习热情,使提高能力的运动不断出现一个好环境。 还有,转入三等的人曾为接受能力考核而用功五年,考核及格。因此取得的信心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益处。当然有这种好处的制度,由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今后不可避免地会多少加以修改。
第 4 版
1. 路透社报道:李强部长谈中国的对外贸易
【路透社北京六月四日电】中国外贸部长李强预测,中国与西欧及日本的贸易将会稳定增加。他又呼吁“与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做更多生意”。 李强接受了最新一期英文版的《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的谈话。在谈话中,他又略述了中国的贸易公司在与外国顾客的生意及付款办法上更大的灵活性。 李强特别提到他于去年十一月及十二月访问了英国及法国;并于今年初访问了比利时、卢森堡及西德。他在比利时曾与欧洲共同市场签订了一项贸易协议。 他说,他在这些国家的会谈很有成果。在访问各种不同的企业单位时,他得到“深刻的印象”。他访问过的企业单位范围很广泛,有航空、钢铁及汽车工厂;又有发电站、铁路及农场。 他对该杂志说,“我相信,待我国经济发展后,中国及西欧国家的经济及技术交换会作出稳定进展。”他对该杂志说,“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广阔前景。” 李强又谈到今年春季与日本签订的贸易协议,这项协议包括了两国在未来八年内(至一九八五年)的二百亿美元双边贸易。 这项协议包括中国向日本输出石油,并从日本输入工厂、机械及建筑设备。 李强说,“这项协议使中国与日本可以在稳定及长期的基础上,逐年增加一些大规模的进口及出口项目。 “应该指出的是,这项协议是两国间所有贸易协议的组成部份……两国间要交换的商品,数目颇大……因此,中国及日本其他方面的进出口贸易,也将继续扩大。” 该杂志引述李强的话说,北京执行积极的政策,并寻求更多贸易渠道,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将来的贸易,会非常可观。 李强继续说:“我们已设立了一间中国国家机械设备出口公司,专门出口工具、机械工具、仪表和仪器、其他机械和设备以及小型成套工厂。” 李强承认,中国各贸易公司的政策已比较灵活。他说,它们现在愿意: ——接纳依照买家的设计和商标去制造的出口订单; ——接纳用买家自己材料去制造的出口订单; ——接纳用买家自己材料去包装的出口订单; ——接纳成件、零件或成套工具都是依照买家本身机器的规定而去制造的出口订单; ——根据具体情况,采纳不同的支付形式; ——在国外的中国贸易易展览会上出售货品,并在其他国家采用寄售方式; ——根据国际市场而调整价格。 李强说:“全世界国家都广泛使用所有这些贸易做法。我们相信,关于其他灵活的贸易做法,中国各进出口公司都乐于考虑我们买家的建议。” 李强承认,有些中国产品供应不足,质量和设计还未达到水平,但他又说:“我们正努力改进我们出口货品的质量和数量,增加设计和品种,改进包装,让中国贸易迎头赶上。” 关于支付问题,李强重申中国的政策,根据国家的支付能力去增加进口。 他说:“无论我们采取甚么支付形式——现款、分期付款、相当长期的延期付款、以我们本国产品去补偿、或其他国际贸易上的通行形式,我们都坚持,所有这些形式都应根据我们立即支付或在指定时间之内支付的能力。不符合这些原则的其他形式,我们是不会接纳的。”(转载香港《大公报》)
2. 香港《明报》报道:北英格兰贸易代表团团长说访华十分成功
【本刊讯】香港《明报》六月一日报道一则专讯,转载如下: 中国将与英国交换石油工业科技,英国在开发北海油田方面的经验与技术,中国政府极表兴趣。中国亦有意建立人造卫星通讯系统。 刚访问中国后抵港的北英格兰贸易代表团团长格兰马拉勋爵,昨日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作上述表示。这个代表团由北英格兰发展理事会和英国海外贸易局合办,成员除了理事会理事(包括主席格兰马拉勋爵)外,还有来自北英格兰的轻重工业公司代表,包括石油工业、石油化工、钢铁、采矿、机械和电机工程、精密轻工业、航运和造船业等。 格兰马拉勋爵说,他们在中国逗留了十二天,曾访问了北京、上海、广东,其中英国石油有限公司、菲利浦石油开发(英国)有限公司和英国气体公司代表,甚至获准访问了中国的油田。代表团成员曾与中国外贸部长李强会谈,并会见了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深入讨论了利用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的经验与技术,协助中国发展离岸油田的可行性。他说,他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需要英国的石油技术,而且极认真地希望与英国交换这方面的科技知识、设备和技术人员。 代表团又曾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部门和进口技术部门的官员会谈,他们邀请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代表前往英国访问,他们亦将应邀再次访问中国。 格兰马拉勋爵形容目前中英关系“极为良好”。他表示希望改变英国对中国输出下降而输入上升的形势,但认为消费品在中国没有市场,可行的方法是增加科学和机械的输出,中国除了在石油工业方面表示极大兴趣外,对于其他机械,通讯器材和化工产品亦表示很有兴趣。 他最后表示,他们虽没有接获订单,但此行目的只是要建立联系和加强双方的了解,这方面可说是十分成功的。
3. 港报报道:《中国饺子风行美国》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五月十八日以《中国饺子风行美国》为题报道: 洛杉矶美国美食国际公司正努力在美国推广中国饺子。 据美国美食国际公司总经理唐宁说,该公司以饺子参加加利福尼亚州一九七七年博览会,赢得一面金牌。 他说,在去年参加加州博览会前,他们对饺子作了一段长时间的研究,希望使其能合美国人的口味。 他说,该公司最近在洛杉矶附近的格伦达尔开了第一家速食餐厅“饺园”,以出售饺子为主。 他接着说,餐厅中卖的饺子是机器做的,是用油煎的。据唐宁说,饺园每天生意都很好,吸引许多美国顾客。
4. 英刊报道:《中国向澳大利亚采购》
【本刊讯】英国《东方时代》周刊六月八日一期刊登一篇报道,题为《中国向澳大利亚采购》,摘要如下: 有消息说,中国的主要海运机构中国远洋轮船公司将在悉尼设立办事处。随着这个消息,澳大利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规模扩大贸易的希望大大增加了。澳大利亚对中国各港口的出口量已经非常之大,在澳大利亚本财政年度的头六个月(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达三亿三千万澳元以上,因此,中国在对澳贸易上打算多使用中国船是毫不足奇的事情。 在那同一段时期内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是五千四百万澳元,这就是说,两国全年的来往贸易额可能过七亿澳元大关。常来常往:最近两年中,中国船只来到澳大利亚各港口,特别是维多利亚州的杰隆港比以往更为经常得多了,它们从这些港口把中国向澳大利亚小麦局购买的许多小麦运回去。澳大利亚小麦局发表的数字表明,在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七八年二月,已有八十八万四千二百九十六吨小麦运往中国各港口。 但是,中国船装运的不仅是小麦和食糖——迄今为止一直占澳大利亚输往中国的货物的大多数,而且还运中国目前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购买的越来越多的铁矿石。
5. 伊朗报纸文章:《同中国的关系还有扩大的余地》
【本刊讯】伊朗《世界报》(国际版)五月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同中国的关系还有扩大的余地》的文章,摘要如下: 伊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一九七一年八月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已迅速地发展了双边关系。 两国政府一九七三年在北京达成一项较重要的贸易协定,该协定体现了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步伐的加快。根据这个为期五年的贸易协定,伊朗将向中国出口石油化学产品、棉花、铝和其他传统货物,而从中国换回纺织品、文具、食品、轻机械、锡和手工艺品。 这个协定和其他协定的结果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贸易已从一九七○年前几乎是零发展到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二日——一九七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年度的大约八十亿里亚尔(约合一亿一千四百万美元)。 德黑兰和北京之间的关系还扩大到体育领域里。两国的乒乓球队和足球队已数次互访。 伊朗是北京一九七三年成功地在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中取代台湾的主要支持者。 伊朗同中国的关系要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一条往来活跃的丝绸之路使古伊朗和中国保持着接触。 第二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伊朗和中国的关系,在中国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之间进行国内斗争之后,同伊朗的联系中断了。 在六十年代后期采取了使关系正常化的步骤。一九六五年,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的斡旋曾得到同伊朗建立联系的鼓励。在一九六六年,伊朗政府宣布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之后,这些关系得到了加强。 一九七一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随后中国在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宣布,它支持伊朗为维护独立和拥有对它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所作的努力。 伊朗方面也说,它将承认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在德黑兰和北京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的三个月之后,中国被承认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取代了台湾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位置,伊朗投票支持这个决定。 北京多次公开支持伊朗在这一地区的外交政策。 两国政府同意建立德黑兰和北京之间的航线,这条航线于一九七三年开始通航。 目前伊朗艺术品在北京展览表明,活动己扩大到文化领域。预料,伊朗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在不久的将来将保持这种势头,两国在共同方面的合作将扩大。 石油工业是这种合作的一个可能的方面。最近人们大量谈论的是中国作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的潜力。 美国石油研究所在一九七七年估计,中国的石油储藏量达二百亿桶,居世界头十位之列。中央情报局的估计更大胆,说中国大陆的石油储藏量达三百九十亿桶,而海上储藏量也许有同样多。 随着中国生产越来越多的石油,在同伊朗在技术和政治(就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之类的论坛内商定国际石油价格而言)方面的合作就将打开新的大门。 农业是进行更大合作的另一个方面,伊朗能向中国学到这方面的经验。 最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为伊朗商品提供了一个贸易统计数字表明的尚待充分利用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