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5-28
第 1 版
1. 西方通讯社评述我与阿曼建交
【合众国际社马斯喀特五月二十六日电】阿曼苏丹国今天说,它已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行动被认为是两国为了抵销苏联在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湾地区周围不断增长的影响而采取的步骤。 这一决定是在北京一直在努力改善同红海地区三个国家——埃及、苏丹和索马里——的关系时作出的。 在埃及、苏丹和索马里等国驱逐了苏联顾问后,中国人就以向这些国家提供经援的方式插进来,显然是企图邦助这些国家对抗苏联对海湾、红海和印度洋——包括阿富汗和非洲之角两地——的侵入。 【路透社马斯喀特五月二十六日电】此间今天正式宣布,阿曼苏丹国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并即将互派使节。 此间观察家认为这一行动是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的保守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 观察家们说,对于苏联及其在海湾、红海和印度洋的影响所持的共同敌视的态度,在阿曼和中国达成建交协议中可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阿曼官员说,今天的声明显然意味着阿曼结束了对国民党中国政府的承认。这里承认那个政府已有多年。 阿曼是继科威特之后承认北京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二个海湾阿拉伯国家。 【法新社马斯喀特五月二十六日电】在谴责了苏联在东北非的“帝国主义行径”之后不久,阿曼苏丹国今天悄悄地宣布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今天发表的声明不带评论,但是观察家们记起本月早些时候,据马斯喀特的日报《阿曼报》报道,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曾向“自由世界”发出抵制俄国在非洲之角的扩张的呼吁。
2. 日《朝日新闻》社论《中国和越南的对立》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五月二十六日发表社论,题为《中国和越南的对立》,摘要如下: 中国政府二十四日首次公开谴责越南政府,说有七万多中国血统居民被越南驱逐出境。继越南同柬埔寨的军事冲突以后,中越两国对立的公开化,对东南亚的和平和稳定极其令人忧虑不已。 据说住在越南的华侨有一百万人。南越解放前,在西贡,围绕着经济当地化问题,华侨同旧政权纠纷不断。现在的河内政权在统一了南北越南以后,骤然加快革命速度始于今年春天,即同柬埔寨的军事冲突公开化之后。接收资本主义商业是新政策的核心,从而许多华侨失去了职业,被强制移居到边境开垦地带,陷于困境。 但是,从越南出国的华侨并不仅仅是南部的居住者,也包括在越南战争中,支持河内政权,在矿山及工场劳动的北部华侨。关于华侨出国的问题,越南政府说是以非法手段回中国,而中国政府却认为这是非法压迫和强制驱逐的结果。在两者各持己见的说法中,不少方面反映了政治的对立。 中国和越南的关系从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后就反映出在党的路线上不一致。由于在越南战争中邀请尼克松访华及其后的美中接近,中国推行“三个世界”的理论,以苏联为主要敌人的各项政策的具体化,从而中越关系恶化。越南以间接的形式,曾多次批评中国。不仅存在着南中国海的领海争执,在北部的边界也不断发生纠纷。领有权问题不成为纠纷的焦点。中国占据着西沙群岛,而越南却占着南沙群岛的一部分。 不能忽视的现实是,这种对立,由于越南同柬埔寨的军事冲突而更加深刻。 越南现在难以同美国邦交正常化,同中国关系也已冷却,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援助。换句话来说,越南同柬埔寨的对立既加深了中国同越南的对立,也加深了中苏的对立。
3. 美国务院发言人谈美中关系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五月二十六日电】题:国务院五月二十六日消息 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是东亚和太平洋司的约翰·坎农。美国排球队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据《纽约时报》报道,男女球队预定的比赛,由于女队教练是以色列公民得不到签证而取消了。坎农在提到这则消息时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取消比赛一事是“在教练要入美国籍的过渡时期”发生的。他还说,准备前往北京的只有女队。同中国的关系坎农说,“美国打算履行它承担的一切义务”。他这番话是为了答复因上周发表一份国会报告而提出的一个问题,国会的报告建议终止同中华民国缔结的防务条约,以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一步实现关系正常化。 坎农还说:“我们在同中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上所持立场(以上海公报为基础)没有改变。”
4. 美报文章:《卡斯特罗向克里姆林宫出售人》
【本刊讯】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五月十八日刊登罗伯茨 ·艾伦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卡斯特罗向克里姆林宫“出售人”,生意相当好》,摘要如下: 菲德尔·卡斯特罗发展的独特的行业——向他的克里姆林宫的主子出售人——正朝着创新纪录发展。 在经过一系列秘密谈判后,这位粗胖的独裁者已同意另派一万名古巴雇佣兵到非洲一些潜在危险地区去,在这些地区,俄国正大胆积极地推行其意识形态的和帝国主义的图谋。 运送人员的工作将在六月一日前完成,从而将使古巴在非洲的军队和非军事辅助人员总共达到七万人左右。 而古巴长期混乱的、无人负责的经济将得到一帖极其需要的麻醉剂——一年额外十亿美元的各种援助。 这将使总额增加到每年二十五亿美元以上。 列在援助清单前面的项目是:古巴糖每磅为三十五美分,再提价五美分,等于目前世界价格的三倍以上;除一千万吨石油和石油产品外,另外按世界价格的大约一半提供一百万吨;糖厂机器;大轿车、卡车和其它运输车辆;筑路和发电设备。 意味深长的是,这笔以高昂的代价得到的经济援助没有一项用于生产消费品。 急需另派一万名古巴雇佣兵是出于三个原因: (一)大力增援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苏联训练和配备的游击队,准备发动协调一致的攻击以控制罗得西亚,象共产党人靠大量古巴军队在安哥拉所做的那样。 已经有一千多名古巴人驻扎在莫桑比克,在坦桑尼亚驻有五百多人,在赞比亚也驻有同样数目的人。 (二)支持古巴在非洲的主要一支雇佣军 ——在安哥拉的二万五千名士兵和六千名非军事技术员,他们在安哥拉遇到无情的伏击、突然袭击、出其不意的攻击和奇袭战术。自从今年元旦以来,萨文比领导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反共游击队已打死打伤四千多名古巴人。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人员现在控制着安哥拉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的目标是,夺占对那个地区的成千上万古巴雇佣兵的供应生命攸关的一个小型飞机场。 (三)在对索马里游击队在欧加登沙漠进行的持续不断的袭击和分离主义者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厄立特里亚省进行的越来越大的抵抗发动全面攻势的进程中,为埃塞俄比亚提供几千或更多古巴军队。 卡斯特罗将运送到非洲去的这一万人是应征入伍的人——实际上是为国外服役强征的。 没有志愿兵。古巴军队中的服役是义务的,从十七岁到二十五岁。军队包括十六万现役军人,九万后备役军人和一万人的所谓“国家治安部队”(武装警察)。 除军官和军士外,派去非洲的士兵大多不满二十岁。 自从今年元旦以来,死去的古巴人不再运回国。以前,死者用所谓“运尸船”在夜间运回,在圣地亚哥卸下。在古巴从来没有举行过军事葬礼。现在随地埋葬战死的或受伤致死的人。 伤兵送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去住院。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不愿意接受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诫克里姆林宫不要那样做。
5. 时事社报道:《苏联三艘军舰从东海南下》
【时事社东京五月二十六日电】题:苏联三艘军舰从东海南下 海上自卫队二十六日上午宣布,已经确认有三艘苏联海军军舰从长崎县五岛列岛西方约六十公里的东海南下。 苏联的军舰是二十五日晚被雷达发现的。二十六日早晨,从山口县岩国基地起飞的PSI反潜巡逻机证实是苏联的军舰。 海上自卫队从长崎县佐世保基地出动了三艘护卫舰,从鹿儿岛县鹿屋基地出动了一架P2J反潜巡逻机,从长崎县大村基地出动了一架反潜直升飞机监视苏联的军舰。这三艘军舰是在太平洋方面进行演习呢?还是驶向印度洋尚不清楚。
第 2 版
1. 日《朝日新闻》社论《面向亚洲的美国》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五月二十四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面向亚洲的美国》,摘要如下: 正在历访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美国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 正如美国政府当局一再预告的那样,这次访华似乎并不是为了谈判美中关系正常化问题,而是就国际问题广泛地进行协商。布热津斯基的访华,也和去年万斯访华一样,再次确认要致力于美中关系正常化这一点姑且不论,可以说未能取得具体的成果。 但是,布热津斯基的访华,同万斯访华不同的是,他强调了美中友好的重要性。正象这位助理在演说中支持中国的反霸权主义一样,美国的对苏意识强烈地表现出来了。它的背景可能是:中国对于六年前发表上海公报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迟迟没有进展的状况感到不满,而美苏关系变得冷却起来了。他企图通过显示密切美中关系,在美苏之间的重要问题上牵制苏联,这也许是布热津斯基访华的最大目的。 在布热津斯基访问北京的过程中,令人感到美国做出了一种出乎人们意料的积极姿态。与此相关联,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正在有意识地让人们看到美国正在努力改善对亚洲外交的姿态。四月底,布热津斯基发表演说,保证不从亚洲撤退,强调要加强同亚洲的关系。五月初,副总统蒙代尔在历访了菲律宾、泰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后,前往东南亚、大洋洲旅行。目前,卡特政权突然做出重视亚洲的姿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批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等重要悬案已开始告一段落,有了余裕时间。在亚洲认为美国无视亚洲的呼声正在高涨,亚洲各国相信美国真正对亚洲失去了关心,就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影响下降。不消说,美国必须防止这种情况。 美国国内有人认为蒙代尔副总统历访东南亚和布热津斯基助理访华,将成为在美国和亚洲之间关系上揭开新的一页的机会。布热津斯基从对北京、东京和汉城的访问中将带回什么?是否今后会表现在美国一贯的亚洲政策中,值得注目。
2. 英伊丽莎白女皇到西柏林访问
【合众国际社柏林五月二十四日电】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在对西德进行访问时今天乘飞机到达西柏林,重申英国保证保卫这个孤立的西方前哨。 她说:“柏林是其它国家和平意图的试金石”,这显然是指这个城市容易受到东方的压力。 陪同女王访问的有菲利普亲王和外交大臣欧文。女王在奥林匹克运动场观看了英国军队诞生日游行,出席了在夏洛滕堡宫举行的招待会,参观了西柏林的主要街道库菲斯滕丹大街。 女王在这条大街末端的德皇威廉纪念教堂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她称赞西柏林人决心保持自由。 她说:“我们已经一起渡过了困难和危险的时期。我国政府和我国人民站在你们一边。驻扎在柏林的我的陆军、空军人员具体体现了英国的这一保证:在欧洲和你们的城市的分裂创伤愈合之前,只要需要,我们就一直维护你们的自由。” 【路透社西柏林五月二十四日电】当伊丽莎白女王今天到达这里进行访问并强调了英国对深处共产党东德内部的这个分裂的城市所承担的义务时,数以千计的柏林人排列在街道两侧,向她欢呼。西德总理施密特和外长根舍参加了欢迎仪式,西德人和柏林墙对面的东柏林人都能从电视中看到这个仪式。 但是,东德当局并未注意女王的这次访问,与一九六五年成为对照的是,当时伊丽莎白女王是从现在被共产党的墙阻挡住的布兰登堡大门驱车通过的,而今天她的访问路线却是避开边界。 柏林市市长迪特里希·施托贝对女王说:“看到你到这里来,我们感到自豪和高兴。”施密特总理说,西德对“有我们的英国朋友坚决站在柏林一边”表示感谢。 【法新社柏林五月二十四日电】苏联大使馆已对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陪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西柏林进行五小时的访问一事提出抗议。 西德的消息灵通人士说,西德领导人已向葛罗米柯指出,谢尔总统将不陪同女王进行访问,这表明他们是尊重柏林的独立地位的。
3. 意大利二十多万铁路工人罢工
【合众国际社罗马五月二十三日电】二十多万意大利铁路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于今天开始举行二十四小时的罢工,从而使全国铁路运输完全处于瘫痪状态,使数以千计的旅游者陷于困境之中。 这次罢工是从下午九时(格林威治时间二十点)开始的。它迫使政府取消二十四日晚上以前的全部铁路运行。 运输部长科隆博为与罢工者们进行谈判而作出的最后努力失败了。 全国机场都挤满了乘客,他们希望能在全部满员班机上买一张站票。在威尼斯至佛洛伦萨至巴勒莫的各城市中数以千计的旅游者陷入困境。 工会说,将从星期五采取进一步的怠工行动,下周至少要使每列火车晚点三十分钟。约有七万名电话接线员也正在谈判他们每年的工资合同问题,他们今天举行了四小时的罢工,致使中断了洲际电话联系。
4. 保首都出现“打倒共产主义”的旗帜和传单
【美联社维也纳五月二十二日电】奥地利电视台今天报道,写着“打倒共产主义”口号的一面旗帜,在共产党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市中心的一坐楼的楼顶上飘扬,而在聚集在下面的感到恐惧的人群中,有人散发了写有类似的口号的传单。这则报道说,干这件事的那个人或那些人显然逃走,虽然警察很快就把这个地区封锁起来。它说,这丙旗是在周末出现的,但它没说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5. 港报译文:《列支敦士登公国:「每人都是小国王」》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二十四日译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列支敦士登公国:“每人都是小国王”》,摘要如下: 对于面积仅有六十二平方英里、位于瑞士和奥地利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区小国列支敦士登来说,旅游业正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这个国家的环境,十分宁静,最吵耳的是教堂尖塔的钟声和牛只的铃声。 旅游局主任康拉德说:“我们不发展村庄,只发展供游客漫步游览的小径。”不过,这些山径也不会显得挤塞,因为,这个小国的人口只有二万五千。七十一岁的佛朗西斯·约瑟夫,目前正统治该国。他居住于俯瞰首都瓦杜兹的一个十四世纪古堡,拥有多家工厂、葡萄园、一家银行和一家餐馆,并搜集了逾一千件名家艺术作品。 人们生活在这个小国,都会感到逍遥自在,一位王室人员说:“每个人在这里都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小国王。” 妇女似乎未有获得充分的权利,她们迄今还未有获准参加投票。 列支敦士登并无设立任何军队,也没有出现什么就业问题。有关工资问题,是由雇主和职工会通过电话谈判解决。 这个小国目前有工厂四十五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三家。约有五分之一人口在这些工厂里工作,而精密工具和牙医用品是主要产品。 五十年来,列支敦士登一直与邻国瑞士通过一项经济联盟而密切联系着,两国均共享一种坚挺的货币(瑞士法郎),廉宜的进口和只有大约百分之一的通货膨胀率。这个公国在政治上和金融上的稳定,已吸引达四万家公司在当地开设办事处,而它们所支付的各种税项,占政府总岁入约四成。 或许,这个小国是过分舒适了。一些青年已因为这里的人们只顾工作、赚钱和花钱,留在自己的家庭中而感到无聊。一些商人也担心发展过分迅速会引起反效果,象蜜蜂被淹死于过多的蜜糖一样。
6. 美联社报道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美联社雅典五月十三日电】每星期二,一架不引人注目的螺旋桨飞机载着一些旅客和箱子到达雅典机场。尽管这看来是很平常的,但这一班机却构成了阿尔巴尼亚同西方世界的联系,保持着同希腊的较密切的关系。 每周一次的从雅典返回地拉那的班机(上月初开航)就是这里的外国外交官们所称的“阿尔巴尼亚对西方开的窗户”。 这是一个西方国家与处于东欧、西欧边界上的这个小小的、自我孤立的、正统的共产党共和国之间的唯一商业班机。一些专家认为这一联系看来对于阿尔巴尼亚目前执行的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政策是,在同它的长期盟友中国的关系恶化后,保持到西方的通路。 这里的外交人士解释说,阿尔巴尼亚到希腊的通道是在地拉那意识形态上同中国发生争论之后出现的。 因此,人们把到雅典的商业班机看作是促进阿尔巴尼亚外交上和经济上活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存在它通过共产党国家的航线所传受到的那种控制或干涉。 阿尔巴尼亚还有到中国、东德、南斯拉夫和匈牙利每周一次的班机。到意大利的班机几年前由于在经济上亏损而取消了。 这一航线是希腊奥林匹克航空公司开辟的。奥林匹克航空公司的负责人说,最初的估计预料每年这条航线亏损九万美元。 但是现在,这家公司把货运看作是最终取得小额利润的关键。他们说,第一次班机在地拉那为了装上运往意大利的一百箱阿尔巴尼亚纺织品而耽搁了四小时。但是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外交上和政治上的考虑重要得多。” 一九七一年希腊—阿尔巴尼亚关系开始不断改善,当时建立了外交关系,互派了大使,从而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技术上的战争状态。 这意味着希腊实际上放弃了它对北部的伊皮鲁斯(或阿尔巴尼亚的南部地区)的要求,这一地区是大约十五万希腊人的家乡,也是历史上发生摩擦的根源。 一九七一年签定了一千一百五十万美元的进出口贸易协定,到一九七八年增长到二千七百万美元。但是,这仍然只占希腊总贸易额的百分之零点七。 希腊向阿尔巴尼亚主要出口钢、矿石、化学产品、药品和其他工业品,从阿尔巴尼亚进口的有石油和石油产品、沥青、电能、木材、皮革。 一九七六年,一位希腊部长第一次访问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贸易部长奈定·霍查进行了回访,他去年五月来到雅典。 一位外交官说:“阿尔巴尼亚人显然已经决定,在现阶段,在他们正在外交上经历的困难时期,希腊作为一个通向西方的通道对他们是再适合不过了。” 但是,他告诫说,“人们不必指望会出现中国式的飞跃,他们所开的是一个窗户,而不是门。”
第 3 版
1. 香港《明报》评论《“亚洲古巴”的战斗对象》
【本刊讯】香港《明报》五月二十六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亚洲古巴”的战斗对象》,全文如下: 长期来侨居的越南的华侨,近几个星期来受到越南当局的残酷迫害。尤其是越南政府人员夜袭西贡堤岸的华侨家庭,据日本记者报道,街上流血遍地、伏尸累累。近日来逃归中国广西与云南的,截至五月二十日已有七万二千人,那主要是北越的华侨。住在南越的不这么容易回国,他们的遭遇之惨,相信更甚于北越华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发言人终于向越南发出了警告,措词之严厉,空前未见,但越南当局还是要狡辩否认。河内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方面的抗议完全不符事实,越南共党书记春水五月四日的声明才是事实。那个“一江向东流”的春水先生当时又怎么说呢?他说,“许多企业、合作社、学校中的华侨突然变卖财物,不通过合法出口站而进入中国。”我们相信他这段话确是事实,但春水先生有没有自己想一想:华侨要回中国,为什么不通过合法的出口站?他指责华侨“非法”离境,相信也是事实。非法通过国境十分危险,说不定有性命之忧,如果可以好好的离开,又何必甘冒这等大险?非常明显,在越南继续居留是一件更大的危险事,就算冒险,也要逃走,成千成万的华侨又没有犯法,为什么要被迫逃走?如果不受虐待,世界上决计没那回事。 许多逃出来的华侨透露,华侨配给的粮食一减再减,凭着每个月几斤口粮,绝对无法生存。家中有小孩的,大人只好吃配给小孩的粮食。(小孩是越南公民,有粮食配给)。如果不是受到超乎常情的虐待,在越南住了几十年以至几世代的华侨,怎么会狼狈万分的逃回中国去?这与逃离南越的难民性质是不同的。难民主要是不接受共产主义制度。但中国大陆上实施的也是共产制度,华侨决不会不知道,他们所以被迫逃走,唯一的理由是惨受虐待无法活下去。 越南正在严重缺粮,是不是逼走华侨,可以省些粮食?问题不会这样简单。华侨多数做商贩,越共讨厌商人,尤其讨厌成功的商人,而华侨做生意多数成功。这当然是理由之一,但并不是主要的。真正主要的理由有二,第一,越南要并吞柬埔寨,中共不许,大力支持柬共。第二,苏联要包围中国,越南是在中国南方的战略地点,苏联向越南大加压力,河内决定听莫斯科的指示办事。中共一直在援助越南,目前还有几百名专家技师在越南工作,邦助他们建厂。但中共的援助不及苏联重要,同时苏联支持越南并吞柬埔寨而中共不支持。越南本来依违于中苏之间,希望同时得到中苏的援助,但当中共阻碍其并柬大计时,于是决定舍中取苏了。 中共领袖最近对布热津斯基说,中国认为越南是亚洲的古巴,这个比喻很好。古巴替苏联在非洲打仗,所向无敌,“亚洲的古巴”替苏联在亚洲打仗,虽然以中国人为对象,但打来打去,恐怕也不过打打境内手无寸铁的华侨而已。
2. 越通社进行抵赖并重发春水四日谈话
【越通社河内五月二十六日电】题:关于在越南的华人擅自非法返回中国 北京电台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广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言人关于对待在越南的华人问题的谈话。越南通讯社记者的调查表明,越南从来没有驱逐过华侨,也没有发生过所谓虐待华人的事情。 相反,事实完全如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春水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对越南通讯社谈话中说的那样。越南通讯社现将那篇谈话全文重发如下:(略) 【法新社河内五月二十六日电】这里的观察家今天说,由于大批华侨离开越南而引起的中越间紧张气氛已达到了两国最终可能召回它们大使的地步。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昨天打破常规对本社记者说,中国对越南迫害和驱赶华侨提出的抗议是“完全违背事实的”。 中国大使馆的官员们今天上午向各国通讯社和外交使馆散发中国侨务办公室发言人的声明副本。 声明说,“大部分华侨进入中国国境时,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几乎一无所有……景况十分凄惨。” 但是越南人说,正是中国当局没收了返回中国的越南华人的财物。
3. 法新社报道:《第二外籍伞兵团离开科卢韦齐》
【法新社巴黎五月二十五日电】题:扎伊尔:第二外籍伞兵团离开科卢韦齐 国防部在一个公报中说,第二外籍伞兵团将逐步离开科卢韦齐去卢本巴希。国防部还说,这一调动将同扎伊尔军队一道联合完成。 国防部人士说,第二外籍伞兵团去卢本巴希,主要是为了经过一周在极其艰难条件下的战斗之后进行休息。对于外籍军团士兵们来说,这不是一项新的使命,而正是他们返回法国的第一阶段。 国防部人士强调说,外籍军团完成了它的第一部分使命——从科卢韦齐撤出欧洲人。 最后的结果是,四名外籍军团士兵被打死。约二百名欧洲人和一千多非洲人成了叛乱分子的牺牲品。有三、四百名叛乱分子被击毙。始终难以知道失踪的欧洲人的确切数目,国防部人士对人质的命运极为谨慎。 【路透社巴黎五月二十五日电】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没有通知他外籍军团即将撤出科卢韦齐(这一撤退已经开始)。 他接着说,“在非洲,人们正在组织一支干予部队。象在法国—非洲最高级会议上所讨论的那样,这支干予部队将得到欧洲的支持。” 【法新社巴黎五月二十五日电】蒙博托今天还一再指责苏联、古巴和东德援助刚果民族解放阵线叛乱分子。 他指责西方“在面对苏联和古巴在非洲的侵略时彻底失败”。 他说,已采取措施确保沙巴的安全,这个省已取消国民身份证,只有工作许可证将被承认为身份证。 他说,沿着同赞比亚和安哥拉的边界建立了一条一百公里的一发现有人就射击的地区,那里已禁止所有居民的来往,军队可以对“任何移动的东西”开枪,而无需提出警告。 他还说,扎伊尔当局正在作出安排,确保所有希望回到科卢韦齐的人的安全。他说,三百零五名拒绝回欧洲去的外侨正等在卢本巴希,准备回到科卢韦齐。
4. 台湾《联合报》文章:《美国“亚洲学会”年会的观感》(上)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五月四日刊登吴相湘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亚洲学会”年会的观感》,摘转如下: 美国“亚洲学会”(AssociationforAsianStudies)第三十届年会,本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二日,在芝加哥市举行,出席会员约一千余人,分别参加六十一组专题讨论,并参观五十六个出版机构的有关亚洲书籍与电影放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对亚洲研究的情况与趋势,由此可见大体轮廓。 亚洲学会原名远东学会(FarEasternAssoCiation),一九四九年四月五日至七日,在耶鲁大学举行第一届年会。当时会长是恒慕义(ArthnrW.Hummel),曾在中国居留,并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主编《清代名人传略》两巨册。理事会理事九人,邓嗣禹教授是唯一中国籍理事。当时提出论文并参加讨论的会员计七十二人。如今在第三十届提出论文并参加讨论的逾三百六十人。三十年间增加约五倍,显示亚洲研究发展进步的速率。 亚洲学会历次年会,以中国历史哲学文学为主题的分组讨论都是居其他各组之首。这次第三十届年会也不例外。六十一个分组讨论中,有关中国的占十六组,关系东南亚各国的共十三组,日本历史文学的计八组,印度文化计七组,韩国两组,综合性或比较性讨论小组八。 亚洲学会这次年会,有关中国的讨论小组涉及现实政治的远比对中国历史文学研究的少,参加前者的听讲人数也不见踊跃。这可说是一九七二年以后美国学人憬悟以往对中国大陆的“情报研究”毫无意义,也是经过三十年的培养,一般美国学人对中国研究的认识程度已有进步的现象 ——本次年会中提出论文的很多是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学人,且甚多青年女性。据“学会”元老告语:这在三十年前是很难得见的。而这次年会与以往一样有一小组讨论“美国中小学有关亚洲的教学”,显示美国人积极注意培养后进新血,才能不断进步创新。 这次年会有一小组讨论“新发现的古代文献在中国古代史的意义”,余英时教授主席,陶天翼教授提出论文以外,两位美国教授与一位加拿大教授分别就《黄帝素经》、《云梦秦律》、《孙膑兵法》内容论述其历史意义。又如谢觉民教授主持的《中国历史地理》专题讨论:谢本人宣读《中国古代六大首都的变易》、孙任以都女士宣读《以广州三角洲为例论传统经济中城乡的相互影响》以外,英国里滋大学一教授论述《景德镇的历史发展》,纽约市立大学一教授报告台湾界域的扩展历史。再如刘子健教授主持的《宋代对‘物’的观念与实际》四位美国教授提出论文。这都显示美英学人对于中国古史研究的能力与程度与以前大不相同。 至于中国近代史是近三十年来“热门”题目,在这次年会中有刘广京教授主持《明清两代地主制的法律连续性检讨》,费伟恺教授(AlbertFeuewerker)主持的《民国时代的工商业与政治》以及另一专门讨论清代动乱的小组,可以说都着重社会经济因素。这正显示美国对中国研究的新趋势。 这一新趋势在会场书刊展览更多表露。例如史丹福大学出版的《中国帝制末期的城市》、《两个世界中的中国城市》、《中共控制下的中国城市》,根据中国地方志及外国教士商人新闻记者的记录分别以专题论述,尤以《两个世界中的中国城市》特具价值:将中国传统城市遭受西方文化侵入后的变化加以比较论述。这实在是一非常重大的创新。中国地方志体例陈陈相因,绝不随时代进步,且近一百年各省县方志因战乱更少新编。如今这三册巨著刊布,内容很多综合比较,且标题多一语破的,例如《重庆:军阀的城市》。 史丹福大学除刊布上述三巨著以外,另有九种论述中国社会经济、乡村、家庭、妇女书籍,其中如《中国社会中的妇女》、《台湾农村的家庭与妇女》都具可读性。另一论述东南亚新加坡香港各地华人社会的《中国人社会之研究》,将于今年秋季出版。至于该大学近三年新刊贺凯(CharlesO?Hucker)撰《中国通史》(四十七页)、《中国简史》(一六二页),是当今美国最畅销且多好评的书。贺凯原是专门研究明史,曾到台湾研究。(上)
第 4 版
1. 苏联《在国外》转载美刊文章:《地球是否会变成一个大“温室”呢?》
【本刊讯】苏联《在国外》第十六期转载纽约《新闻周刊》一篇科学猜想文章,题目是《地球是否会变成一个大“温室”呢?》,摘要如下: (编者按:最近观察到的气候反常〈往往变化极大〉不由得使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气候是否会发生根本变化,如果会发生的话,那么朝哪个方向变,是变冷呢,还是变暖呢?许多专家倾向于,我们星球的气候正在变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燃料的燃烧和大片林区的采伐枯竭,大气中碳酸气增多。碳酸气使阳光畅通无阻地透过,而阻止地球热的散发,从而把我们的星球变成好似一个大“温室”。这一过程以及它的后果,在许多方面尚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即人类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这样程度,可以有意无意地影响气候,将来,人类的这种能力将大大增强。) 由于冬季再次无情地袭击了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问题:难道我们星球正在进入“小冰河时代”吗?就象一五五○——一八五○年使欧洲和北美严寒三百年那样吗?气候学家记录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天气变化情况,他们指出,最近的变化为时过短,以致于不能在此基础上得出任何深远的结论。他们说,诸如去年美国西部的干旱和东部变冷这种反常现象,只能表明我们世界进入了气候变迁时期。热量平衡被打破这种变化将把我们带往何方,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气象学家认为,地球大气并未变冷,反而变热。人大规模干涉自然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研究中心专家威廉·凯洛格说,“现在很明显,我们的工作在地球气候平衡中开始起着重大作用。”如果各地变暖,那么其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增加。这种无色无味的气被植物吸收,由人和动物呼出,并在石油和煤炭燃烧的地方大量“吐入”大气中。由于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许多气象学家认为,由于这种“温室效应”,空气温度也在增高。根据某些统计,如果人以目前速度继续燃烧燃料,那么到二○五○年整个大气温度将增高摄氏三度。气温这样增高孕育着地球上肥沃地带的转移,特别是使我国大面积收成减产的极其严重的威胁。这种效应不仅是碳酸气造成的。目前在气溶胶中广泛采用的氯化和氟化碳氢化合物也是妨碍地球表面放射热能的这种障碍。到本世纪末才能澄清问题工业企业喷入空气中的尘埃五年前被认为是大气变冷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这种尘埃现在也被算作转暖的潜因。以前科学家认为,尘埃微粒反射日光和热,“遮挡着”地球,但是现在查明,尘埃的反射性能常常不如积满尘埃的地表。然而,碳酸气仍然是主要的“保温帽”,大气中碳酸气的含量正在迅速增加。二十年来对空气成分进行了定期的和准确的测量,在这二十年中,空气中碳酸气的积聚由每百万分之三百一十二个微粒点增加到三百三十个微粒。据专家估计,一八六○年工业革命开始加快速度时,大气中含二氧化碳微粒是每百万分之二百八十。他们还予言,到二○○○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四百,而到二○五○年将增加一倍。 如果这个预测也是错误的,那么该减少一些。目前大气中仍然只有一半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另一半则被世界海洋和森林所吸收。但是,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城海洋生物学实验室专家乔治·伍德维尔认为,森林在起可靠的碳酸气“排气沟”的作用可能开始丧失效用。伍德维尔断言,森林采伐使大量树木消失,而树木本来是吸收碳酸气的。此外,在燃烧碎木时有不少二氧化碳进入大气。目前观察到的气温还不能有把握地判断碳酸气浓度增高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点未必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自一九五八年第一次开始对空气成分进行高度准确测量以来,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造成的任何温度增高,都被这一时期整个地球温度的自然波动所掩盖。专家们认为,如果“温室效应”的确对地球气温产生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最终只有到二十世纪末才能表现出来。 既然如此,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科学家们并未掌握由于碳酸气聚合增高而造成的转暖的历史资料,不过,他们都知道,类似所予言的二○五○年的那些条件,在四千至八千年前所谓“高温”时期曾笼罩过地球。当时,在现今的许多沙漠,如撒哈拉沙漠,降水量比现在明显多。另一方面,在“高温”时期,美国和加拿大现今的“玉米地带”却是干燥的草原。 “温室效应”对两极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使人们感到同样不安。据科学家们统计,地球平均温度总共增高摄氏四度(稍许高于对二○五○年的预测)就能使极地冰川溶化,并在一百万年中第一次使北冰洋全年可通航。但是,这将导致北半球气候条件的急剧变化。可能产生的后果之一是:降雨风北移,结果,温带出现干燥。
2. 美报文章《新的冰期?那是大约五万年后的事》
【本刊讯】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二月十九日刊登该报科学编辑科图拉克的文章,题为《新的冰期?是的,但那只是大约五万年后的事》,摘要如下: 下一次冰期已经开始,但是要把芝加哥和纽约埋在几百英尺冰下还需要五万至七万年。 纽约州帕利塞兹的拉堂—多赫蒂地质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助理詹姆士·海斯说,“使一次冰期开始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旦开始,看来没有任何办法使之停下来。”海斯的研究已使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对造成冰期的那个秘密的解答。海斯在美国科学发展促进协会年会上报告,对从洋底钻取的岩心作的分析表明,冰原的大规模增长与地球轨道有联系,洋底含有过去冰期的小型化的记录。随着世界变冷,大气层中的氧的两种同位素(16和18)量增多了。这些同位素最终象一本记录册的书页那样布在洋底的沉积层里。 海斯研究这个记录时说,大冰期是大约每隔十万年发生一次,这差不多与地球轨道发生大变化的时间间隔相同。 地球绕太阳运行不是遵循完全的元形轨道。它的轨道是在一个元形轨道与椭元轨道之间变化。地球轨道形状的变化是由于木星的引力牵引的结果,木星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不是在一个完全的元形轨道上运行。 目前地球处于椭元轨道,正在慢慢地恢复到元形轨道。海斯说,这个周期需要大约十万年,这和大冰期的周期正好一致。 当地球在它的椭元轨道上时,它有时离太阳远,有时离太阳近。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是我们的夏天,我们接受的热量较多。冬天积聚的冰被夏天的温暖融化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对地球的气候说来是不寻常的。在过去一百万年内,只有百分之十的时间象现在这样暖和。 海斯说,随着地球轨道变得比较元,夏天就变得比较凉,因为地球不再象椭元轨道期间那样靠近太阳。冬季下的雪持时间就较长,而且开始积聚,因为夏季的炎热不足以使雪全部融化。 极地冰原开始增大,一个新冰期开始了。但是发生了第二件事,它把扩大的冰原变成大冰期,直达到美国中西部。上次冰期发生在一万八千年前。使地球进入大冰期的是地球的轴的变度。通常,地球与太阳成二十三度角。就是由于这个倾斜度我们才有变化的季节。如果地球的轴不是倾斜的,那末地球的各个部分只有一个季节。 他说,但是大约每四万二千年,轴的倾斜增加两度。海斯说,这使冬季在北半球更向南移。海斯说,当地轴的倾斜度增大时,地球轨道同时变元,这一现象大约每十万年发生一次,具备了一次大冰期到来的全部因素。海斯说,不仅夏季变得比较凉,而且冬季影响的面积也更大,起了使大冰期来临的连续促进作用。 地球的温度正在开始每年下降零点几度。一次冰期只需要世界范围的年温度下降三至五度。但是那需要很长时间。海斯说,雪将在今后几千年内开始积聚,从而在大约一万至一万五千年内造成一次小冰期。 他说,“我们肯定度过了我们的最温暖的时期,至少再过十万年地球才会再次象现在这么温暖。我们正在从一个间冰期走向一个冰期。” 一些科学家担心,燃烧矿物燃料造成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积聚,将造成温度升高。二氧化碳使太阳光能到达地面,但是它阻挡红外波从地球散发。红外波的散发是地球通常变冷过程的一部分。海斯说,来自二氧化碳的温暖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变冷的趋势推迟,但它不能阻止目前正在形成的这次新的冰期。 过去还没有人做过阻止冰期到来的尝试,因为上次的大冰期来临时人类文明还微不足道。 海斯说,当地球的轴恢复到它通常的二十三度倾斜度,它的轨道变成椭元时,冰期才开始消退,使夏季比较炎热。
3. 澳科学家研讨龙卷风的成因
【合众国际社悉尼五月八日电】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相信他们已发现导致发生大自然一种最具摧毁力的武器——龙卷风——的触发物。 莫纳希大学的罗杰·史密夫教授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兰斯 ·莱斯利教授,和在墨尔本的澳大利亚数值气象中心,提出一种相近于龙卷风在暴风云中的诞生与成长的数学模型。 莱斯利说:“史密夫—莱斯利模型正确地酷似于龙卷风的核心型状、漩涡力量、气压、横过涡漩的减速和成长的时间。” 这两名科学家相信这个模型是最相近于真实事物。模型的实际表现与预测的效果,极其相似于通过云雾探测雷达对真正龙卷风的观察。 他们相信,龙卷风的触发物是传统上向上流的气流,而这种气流,通常是带着会造成风暴的浓厚的、带雨的云层。 莱斯利说:“迅速上升的气柱从周围的云吸入更多的空气。这些空气,却不是被吸入及上升,而是在上升气流周围旋动,半径在缩小、速度在加强,就象一条绳用悬着的球围绕一根柱转动似的。在某一阶段,旋风被其转动的外抛力量所平衡,从而停止、收缩。当旋风的上部达到其稳定阶段,下部及漏斗部分继续吸入空气——假设在这区域的空气早已有些转动。” 这样一来,漏斗部分逐渐向地面伸延,上部则稳定,下部则吸入更多空气,直至典型的“陆龙卷”从云层伸延至地面。(转载香港《大公报》)
4. 美地球物理学会研究雷电与宇宙射线的关系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五月三日译载《科学朝日》的一则报道,转载如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福林等人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发表讲话说,细长分支的独特闪电形状,可能与宇宙射线有关。 闪电系因空气状态改变而贮存在雷云中的多量电荷,与地球之间的绝缘被破坏所产生的放电现象。然而,为何雷云中能够迅速贮存多量的电?为何一时之间发生将近一亿伏特的高能放电?为何闪电不呈直线而成为复杂的曲折线?直到目前,仍令人费解。 福林等人注意到不断照射在地球上的高能宇宙射线,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或分子碰撞,即可产生第二次粒子,称为宇宙射线簇射。 宇宙射线到达地球以前,早已产生许多次簇射。此种电离状态,通常立即恢复正常,但在受激状态的雷云中,电量能够继续增加,而当宇宙射线簇射通过雷云时,所贮存的电量沿着电离的路径一齐放电。 换言之,闪电的独特形状即为宇宙射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