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5-25

第 1 版

1. 布热津斯基向福田介绍美中会谈情况

时事社报道布热津斯基强调,美中就美中关系及美苏关系、日美关系、朝鲜半岛问题、印支形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时事社东京五月二十三日电】题:福田、布热津斯基会谈,布热津斯基就美中会谈作了说明,说中国对日中条约的态度是向前看的    在访华归途中抵达日本的美国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二十三日下午五时到首相官邸拜会福田首相,并会谈了大约一小时。    会谈时,总统助理就他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的结果作了说明,他说:(一)重新确认了依照上海公报精神以求美中关系正常化的意向;(二)一致认为日美关系对远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三)对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方面的态度是向前看的。特别是关于这次美中会谈,邦交正常化问题的进展程度是人们最为关注的。    在会谈中,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以说明美中会谈的情况为主,联系其中的情况,福田首相提出了若干问题。关于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说明的美中会谈的内容,未作具体的透露。    但是,总统助理强调,就美中关系以及美苏、日美关系、朝鲜半岛问题、印度支那形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谈是有益,有效并富于建设性的”。    其中,关于美中邦交正常化问题,他表明确认了依照上海公报精神以求正常化的意向,并补充说:“我不是去进行谈判的”。据今天会谈时在坐的外务省人士所获得的印象是:“美方似乎已将它对正常化抱有的坚强决心告诉了中国方面。但是,还有许多困难问题,似乎要在今后进行现实的讨论。”在美中会谈中,也谈到了日中条约,这位总统助理对福田首相说:“中国方面对缔结条约的态度是向前看的。”

2. 日报述评《布热津斯基同华主席会谈,在反苏战略方面出乎意料地协调》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五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记者中野发自北京的消息,标题是《布热津斯基助理同华主席举行会谈,在反苏战略方面出乎意料地协调》,摘要如下:    美国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二十二日下午同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举行了会谈。在北京的外交人士说,这次布热津斯基访华,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出乎意料地掀起了美中协调的气氛。这一点被解释为它是由于两国之间存在着推行反苏战略的必要性这一共同的利害关系的缘故。    构成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虽然把苏联作为主要敌人,但是原则上也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可是,这次美中之间相互未做任何谴责,未指名,同时,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如在防止苏联建立霸权问题上进行协调等。从中国方面来说,这是由于从毛泽东时代起就一贯采取反苏的方针,加之,最近,同苏联之间又发生了边境争端,而进一步提高了警惕的缘故。    另一方面,从美国来说,不仅第二轮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进展得不顺利,而且同在中东、非洲问题上谋求渗透的苏联发生了利害冲突,似乎有必要通过和“第三极”——中国携手,而牵制苏联。    这一点可以认为是:华国锋政权成立后一年半以来,通过实施推行现代化的政策,逐步加强了基础,提高了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这种情况带来了美中关系的进展。    布热津斯基助理在二十日的讲话中说:“卡特总统希望建立同强大的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也说明了这种情况。    据传卡特总统在布热津斯基访华之前,向福田首相表示希望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赞成在条约的正文中写明反霸条款。继之,这次又建议结成美中之间的“反霸同盟”,被理解为它是把日美中三国在亚洲的团结作为稳定形势的前提的。

3. 美联社记者评布热津斯基访华结果

【美联社东京五月二十三日电】(记者:约翰·罗德里克)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今天结束了三天的北京之行,看来此行大大增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机会。    布热津斯基和中国人在经过十一个月的捉摸不定之后开始了中美合作的新心情,他们形成了反对苏联卷入亚洲、非洲和中东的一个得到了加强的统一战线。    共产党主席华国锋、首席副总理邓小平和外交部长黄华同布热津斯基进行了“坦率而认真的”会谈,他们后来认为会谈是“有益的”。布热津斯基昨天晚上在告别宴会上讲话时说会谈是“有益的,重要的,建设性的”。    日本记者报道驻北京外交官们说,这次访问改善了关系,而在美国国务卿万斯去年八月访华后两国关系一直停滞不前。    显然中国人对待布热津斯基比对待万斯热烈,因为布热津斯基同他们都对苏联的意图感到忧心,万斯是个职业外交官,他在他同莫斯科打交道时则较多地倾向于慎重和说服工作。    据说布热津斯基认为,确立牢固的中美联盟对于停滞的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会有好处的,也会打消俄国人设法在非洲和中东取得立足点的念头。    中国人则认为密切同华盛顿的关系是阻止俄国侵入亚洲的一种威慑力量。    驻北京的外交官和这里的分析家一致认为,这次访问已为导致正式外交承认的谈判创造了良好气氛。

4. 捷报报道:勃列日涅夫将访捷

【本刊讯】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五月二十二日以《牢固的友谊》为题就勃列日涅夫即将访捷发表社论说:    已经宣布,应捷共中央、捷总统和共和国政府的邀请,苏联党政代表团将在最近几天来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苏联高级代表团将由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同志率领。    捷克斯洛伐克公众以诚挚喜悦的心情获悉这一消息。他们有理由把这次珍贵的访问看作是发展和巩固两个马列主义党和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关系的新的重大步骤。勃列日涅夫同志曾多次到过我国。他的每次访问都载入我国史册,每次访问都是对加强我们在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基础上发展着的关系的重大贡献。    【法新社布拉格五月二十日电】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今天出人意外地刊登一篇长文,批评前共产党首脑杜布切克在一九六八年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的所谓“布拉格之春”期间所采取的自由化措施。    这篇文章是在苏联国家元首勃列日涅夫即将访问这里之前发表的,该文可能暗示捷克当局打算追随苏联的榜样对持不同政见者采取严厉态度。勃列日涅夫的访问可能是想要在贝尔格莱德会议关于人权问题的辩论之后,以及在目前同西方国家和同中国的关系紧张的气氛下,确保捷克支持苏联。

5. 美发表国会十人代表团今年一月访华报告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二十三日电】(记者:达尼洛夫)曾于一月间访华的一个十人国会委员会的大多数人今天说,美国应该同台湾断绝正式关系,并且应在今年在外交上承认北京的共产党政府。    但是这个代表团中有四个成员提出不同看法,拒绝规定一个“人为的期限”的看法,并且不同意北京提出的建立完全正常关系的条件。    在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结束同中国领导人在北京的会谈,启程前往东京后,立即公布了这个联合经济委员会的十个成员的报告。    据说布热津斯基同意中国领导人主张的美国和中国人定期举行高级磋商,以加速走向建立正常关系的进程。    这个代表团是由参议院民主党付领袖、加利福尼亚州的艾伦·克兰斯顿率领的。代表团在报告中说:“代表团的多数人认为,美国应该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三个条件,并且应该设法——在一九七八年的某个时候——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北京坚持美国必须:    ——同台湾的国民党中国政府断交。    ——废除一九五四年美国和国民党中国签订的防务条约。    ——撤走美国仍然留在台湾的军事力量。    但是这项报告说,美国应该保留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援助台湾的权利。    这项国会报告又说:“指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宣布放弃使用武力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提出的主权要求产生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影响。    但是不能公开宣布放弃使用武力并不构成表示决心要使用武力。    “我们应当干脆拒绝申明: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使用武力,美国将不使用武力。”

第 2 版

1. 黎《事件》杂志文章:《厄立特里亚:俄国为什么害怕摊牌》

【本刊讯】在黎巴嫩出版的《事件》杂志五月十九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厄立特里亚:俄国为什么害怕摊牌》,摘要如下:    正当门格斯图的埃塞俄比亚政权同厄立特里亚叛乱分子准备决一雌雄之际,莫斯科(尽管它已深深地同亚的斯亚贝巴搞在一起)在厄立特里亚问题上仍然保持着令人深思的沉默。苏联在厄立特里亚问题上的表态太少了,因而没有什么明显的迹象表明,如果冲突加剧,苏联人将如何作出反应。但是人们可以说,莫斯科宁愿这场冲突不要发生,而希望寻找到一项政治解决办法。    然而,只有在埃塞俄比亚的存在和通往红海的道路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这种办法。就莫斯科的关心来说,由于埃塞俄比亚的所有港口都位于厄立特里亚,因而让厄立特里亚完全独立是不可能考虑的。在苏联看来,埃塞俄比亚作为管理红海通道的主要一方,在俄国海军在全世界的日益扩大的行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这完全不是莫斯科的新战略。俄国对埃塞俄比亚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一八九六年,俄国人帮助埃塞俄比亚皇帝梅内利克在阿多瓦战胜了意大利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莫斯科新闻》驻柏林的记者写道,“一个觉醒了的阿比西尼亚可以成为红海南大门的看门人”。    斯大林曾在波茨坦和雅尔塔表示希望接管厄立特里亚(当时它刚刚摆脱意大利的桎梏)的管理工作,这决非出于巧合。苏联曾在联合国投票反对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莫斯科,以及后来的古巴,在埃塞俄比亚的塞拉西皇帝被推翻前,一直支持厄立特里亚的叛乱组织。当然这位皇帝是西方阵营中的坚定分子,因而,苏联便在非洲之角与索马里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然而苏联人声称,肢解埃塞俄比亚从来不曾是他们的目标的一部分。    现在在苏联看来,问题的核心是,厄立特里亚分离出去将意味着埃塞俄比亚的死亡。它将完全成为一个内陆国,并失去所依赖的红海出海口。莫斯科还估计到,一个独立的厄立特里亚将成为阿拉伯国家的亲密盟友,从而阿拉伯就将彻底控制红海。由于同索马里闹翻了和苏联丧失了在埃及的影响,莫斯科特别希望厄立特里亚不会落在保守的阿拉伯国家的控制之下。这意味着,莫斯科也赞成用厄立特里亚问题的联邦解决方案,这样厄立特里亚的主权将留在埃塞俄比亚的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门格斯图在最近对莫斯科与哈瓦那的访问中,未能赢得对厄立特里亚问题的任何公开支持。尽管这显然是他访问的主要目的。苏联在厄立特里亚问题上所采取的小心谨慎的态度也是鉴于厄立特里亚问题的阿拉伯性质。这里必须把苏联在索马里入侵欧加登时作出的反应和对厄立特里亚的独立要求的反应加以区别。索马里人只得到保守的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而没有能够得到非洲统一组织的支持    。    在厄立特里亚,叛乱分子不仅得到保守的阿拉伯人的支持,也得到苏联的一些最激进的朋友(其中包括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支持。此外,甚至利比亚和南也门(它们已从原来支持叛乱分子转而支持埃塞俄比亚)也从未放弃他们的关心,即希望看到厄立特里亚人能获得合理的政治解决,从而不会在将来受到迫害或歧视。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并鉴于复杂的局势和在这场悲剧中演员们反复无常的性格,莫斯科决定寻找一项解决办法,这一解决办法将在埃塞俄比亚完整的国家主权范围内为厄立特里亚带来令人满意的自治。当莫斯科真使用其对门格斯图的影响奉劝他温和行事时,它所根本关心的仍是红海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埃塞俄比亚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    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苏联在红海的战略得以实现的话,那么这一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将会是以色列。

2. 美报报道:《二十名美国科学家取消去苏联旅行》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五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二十名美国科学家取消了去苏联的旅行》,摘要如下:    在全国科学院主持下,由二十名美国物理学家组成的一个代表团昨天取消了预定前往苏联的旅行,以示抗议苏联监禁持不同政见者、物理学家尤里·奥尔洛夫的行动。    全国科学院院长菲利普·汉德勒在他昨天开始去波兰访问的前夕说:“我们不止一次地通知苏联当局,人权问题有可能使美国科学家逐渐地不愿意同苏联科学家进行合作。现在我们的预言正在得到证实。”    汉德勒昨天以全国科学院的名义发表的一项正式声明说,不论是他还是全国科学院都没有参与昨天取消这二十名物理学家的旅行一事。这二十名物理学家投票一致同意留在国内。他们本来预定今天动身。    根据美苏正式交流计划,每年都要有五百名美国科学家访问苏联。他们的访问不是由全国科学院主持,就是由全国科学基金会或全国卫生研究所这样的联邦机构主持。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二十日电】全国科学院的一个代表团今天取消了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讨论会的计划,以抗议对苏联物理学家尤里·奥尔洛夫的政治审讯。    全国科学院警告说,苏联镇压持不同政见者的做法可能使美苏科学交流完全停顿。    全国科学院院长菲利普·汉德勒宣布,这个科学院的代表团已退出定于二十二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关于聚合物质理论的讨论会。    全国科学院曾支持奥尔洛夫的论点。奥尔洛夫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科学院的成员。    汉德勒说:“由于目前的气氛,不可能进行有益的科学讨论。”    另外三位科学家也取消了个人的旅行计划。

3. 港报译文《欧洲的小国家》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二十日译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篇文章,题为《欧洲的小国家》,副题为《这里没有监狱、征税、吸毒和污染》,摘要如下:    对于那些希望生活于没有罪案、暴力、吸毒、污染、罢工和丑闻的人,西欧的小国家是很好的去处。    这些小国家大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享受着高生活标准和低税率。    踏入夏季,这些小国家便充满游客,交通挤塞。不过,旅游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而小锁的殷勤,到处可遇。    小镇的人们,都互相熟悉。联络方便。无论老少,都易于获得别人相助。    有些小国是特别讨人喜爱的,例如,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安道尔,既无监狱,也无征税,又从未发生过战乱。可惜的是,安道尔缺乏一个飞机场和一条铁路。    位于瑞士和奥地利之间的列支敦士登,没有任何军队,完全不设防。它值得骄傲的是,国内没有人失业。不过,却有一种奇异的规定:只准男仕投票。    处于法国、西德和比利时之间的卢森堡,面积虽小,竟设有九十二家外国银行,它那个本来是一坐中世纪城堡的首都,已变为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4. 美报文章:《匈牙利悄悄地走自己的道路》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十日刊登安德尔曼发自布达佩斯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匈牙利高声保证忠于苏联,却悄悄地走自己的道路》,摘要如下:    在格列尔特山顶上有坐四十英尺高的妇女铜像,她拿着胜利的橄榄枝默默地凝视着多瑙河。每年春天,数以千计的年轻的少先队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那里兴高采烈地庆祝“苏联把我国从法西斯主义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的周年纪念。    然而今天,在红军从德国人手中夺取布达佩斯已三十三年和苏军镇压一九五六年匈牙利革命已二十二年之后,人们感到,苏联却忽视了最忠于它的盟国之一的某些迫切问题。苏联仍然占统治地位没有迹象表明,匈牙利在对外政策以及在基本社会和经济机构方面继续遵循的苏联模式有被代替的危险。但是在某些关键方面有许多分歧。    ——匈牙利从苏联得到的愈来愈多的原油被冻结了,匈牙利为满足本国需要被迫供应宝贵的剩余农产品,这种农产品卖给西方的话可能赚得宝贵的硬通货。    ——匈牙利工人被征用来铺设从乌拉尔南部的奥伦堡到东欧的苏联天然气管道。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在困难的条件下工作,管理人员说的是外国话,几乎没有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匈牙利工人把这些令人不快的消息传到了国内。    ——苏联在国际讲台上要求给予支持,这使匈牙利人经常处于为难的境地。在关于东西方合作的贝尔格莱德会议上,匈牙利不得不为苏联和其他一些东欧国家侵犯人权辩护,同时指出它本国维护人权的典范情况。匈牙利在同西欧共产党人打交道时支持“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立道路”这种概念,同时支持苏联党的领导作用。注意到息精神分裂症的姿态所有这一切都导致匈牙利领导人、知识分子、记者和党的忠实信徒呈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姿态,这些人公开讲话时几乎机械地说苏联的好话,同时向本国人民和他们的西方朋友保证,匈牙利自己仍然是最重要的。    十六、十七世纪土耳其和奥地利占领匈牙利一百五十年,自那以后,匈牙利长期来的作法是在口头上修复关系,这要求在表面上忠于一个外国,同时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保持匈牙利民族的特点。这样,在四月的一周里,匈牙利电视台每晚首先播映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视察西伯利亚的情况。编辑乐于刊登自我批评的文章一位匈牙利编辑私下说,他乐于转载莫斯科两家大报《真理报》和《消息报》刊登的批评苏联社会弊病的文章。    这位编辑狡猾地笑笑说,“苏联大使抱怨我们,但是这毕竟是苏联本国报纸的文章啊”。    在布达佩斯百货商店里,售货员拿出最新式的苏联或者捷克斯洛伐克的收音机,公开说:“当然你能用这种收音机清楚地收到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的广播,想听听吗?”马上听到西方摇摆午的声音,这是由一家受到大多数其他东欧国家干扰的电台播放的。匈牙利争取各工厂直接挂勾苏联还不得不遵循匈牙利经济制度的某些革新措施,这是非常不合苏联的口味的。匈牙利渴望在经互会中实行更大的一体化,特别是各国工厂间直接挂勾。匈牙利一位经济学家谈到最近同苏联举行的一次贸易谈判。苏联人愿意举行外贸部长一级的谈判,而匈牙利则要求他们同匈牙利工厂经理直接谈判诸如供应和价格问题。

第 3 版

1. 法军在科卢韦齐郊区寻歼叛乱分子

【路透社金沙萨五月二十三日电】法国的外籍军团士兵今天在直升飞机的指导下,向扎伊尔南部矿区城市科卢韦齐郊区的叛乱者发起了寻歼行动。    军方人士说,为确保城市的安全,法国人现在奉命寻歼叛乱部队。    在巴黎,国防部今天说,法国军队发现了一个新的屠杀场,在那里有二十具欧洲人的尸体,其中十二人是儿童。加上这些,白人的死亡总数约为二百人。    法国外籍军团士兵将在科卢韦齐地区呆多久尚不清楚。    在科卢韦齐市区,又出现新的威胁——霍乱病。    【合众国际社伊凯伦盖五月二十三日电】数百名扎伊尔叛乱分子乘卡车和私人汽车,带着他们在占领矿城科卢韦齐九天期间抢到的收音机、照像机和其他日用品,在今天通过赞比亚西北角进入安哥拉。    一个叛军排长穿着汗湿的伪装衣,肩挂着一支自动步枪说,叛乱分子抓了“很多白人人质”、并将把他们带回安哥拉。    他说,还有更多叛乱分子将通过赞比亚回到基地,但是主力将直接开回安哥拉。    当摄影记者拿出摄影机时,这个排长掉头走开并命令他的排开走。    撤退的叛军途经的公路沿线的居民数了数有近一百辆汽车向安哥拉方向开去。    一个居民说,每辆汽车里约有五名士兵,大部分汽车是新的。    撤退的士兵自由地通过赞比亚,枪炮都没有套衣。在位于卢萨卡西北六百二十四公里处的这一地区没有赞比亚部队。该地区的一个警察说,他无法阻止这次撤退。该地区的村民出来欢迎路过的士兵队伍,并用食物交换叛军抢劫的物品。    居民说,上周末,入侵叛军的一个尖兵驱    车通过赞比亚这一地区,侦察撤退路线。    他对该地区的白人传教士说,他们不用害怕。    【德新社卢萨卡五月二十三日电】据今天这里报道,在加丹加的叛乱军队最近入侵了矿产丰富的沙巴省之后,扎伊尔为了加强自己的安全已关闭了同赘比亚的边界。    在扎伊尔的钦森达、姆坎博和卡松巴莱萨等边防哨所,非扎伊尔人遭到扎伊尔海关和移民官员拒绝,不得入境。赞比亚的一位中央委员鲍鲁斯·卡普卢承认,在赞比亚的西北省,来自扎伊尔的一批难民川流不息地穿过他所在省份进入赞比亚。    【法新社卢萨卡五月二十三日电】赞比亚政府的官方通讯社赞比亚通讯社今天自这里报道,赞比亚位于通向扎伊尔沙巴省省府卢本巴希的一条公路上的一边防哨所今天被炸。    该通讯社并说赞比亚当局已下令关闭这一边防哨所。

2. 比利时伞兵部队撤离科卢韦齐

【路透社金沙萨五月二十二日电】比利时伞兵部队今天在一次大规模空运行动中撤出了科卢韦齐,留下法国外籍军团士兵去对付仍在市郊坚守着的叛乱分子。    比利时首相莱奥·廷德曼斯在布鲁塞尔说,伞兵部队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救出了两千多名幸存的白人。    但是他说,伞兵部队的一个营(一般约三百六十人)在这一“不稳定时期”结束之前,将继续留在科卢韦齐以北的卡米纳空军基地。    大约一千七百名比利时人离开科卢韦齐弹痕累累的机场后,留下了大约一千名外籍军团士兵和六百名扎伊尔士兵来保卫这个被遗弃的城市并防范叛乱分子再次发动任何进攻。但是一位外籍军团指挥官说:“我们不需要援军。”    【美联社金沙萨五月二十二日电】蒙博托总统今天指责比利时在拯救科卢韦齐方面是一个“来得最晚走得最早”的国家。    扎伊尔官方人士又说,正在研究关于建立一支数达四千人的多国非洲部队,以帮助对叛乱的沙巴省做些安抚工作。    这些人士提出了摩洛哥、埃及、塞内加尔、加蓬和象牙海岸可能是提供人员和物质的国家。    如果建立起一支泛非部队,这将是维护一个非洲国家的和平的第一支部队。它还可能是那些害怕苏古在非洲扩张势力的亲西方国家建立一个反共联盟的开端。    【法新社科卢韦齐五月二十二日电】法国军队司令格拉上校今天在这里说,在他指挥下的六百名外籍军团士兵控制了这坐城市,又说:“城里不再有任何敌军,这次军事行动是成功的。”    格拉上校说,星期日晚上虽然没有枪声了,“城郊还是不安全的,这也是伞兵现在集中注意的地方”。    这位上校强调说,他不担心叛军渗透,又说:“袭击者的机动性大为减弱了。”    关于比利时伞兵今天开始撤离科卢韦齐的问题,格拉上校说,他们走了就算了,但又说,他得到驻在该城的四百名扎伊尔士兵的支持。

3. 卡翁达说他不反对法比派军队到扎伊尔

【合众国际社纽约五月二十二日电】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今天说,他不反对法国和比利时派军队到邻国扎伊尔,同时保留他的国家在紧急情况下要求外国给予军事帮助的权利。    卡翁达说,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是有权请求愿意前来援助他的任何人前来帮助的。所有军队都是蒙博托总统请来的。这是任何一国总统的特权”。    卡翁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法国和比利时派军队到同赞比亚接壤的扎伊尔沙巴省一事并不感到不安,在那里,他们同据说是从安哥拉基地搞袭击的叛乱分子交战。    这位总统说,“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同古巴军队呆在非洲领土上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也保留请求任何国家的军队前来援助我们的权利。那个时候还没到。等到了时候,我们将认为有自由邀请他们来。”    卡翁达说,他无法证实如下的消息,即这些叛乱分子是从安哥拉基地穿过赞比亚前去袭击沙巴省的科卢韦齐城的。    他说,如果他们的确是从赞比亚穿过去的,“没有谁能够辨认出他们来。如果我们认得出他们,他们也就到不了科卢韦齐了。总之,我们不知道这些叛乱分子在利用赞比亚的领土。”

4. 香港《大公报》文章《文莱已成富裕国》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五月二十一日以《文莱已成富裕国》为题刊登一篇文章,转载如下:    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的西北部,有一个小国,就是文莱王国(或称婆罗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日本占领,目的是搜求“血的石油”。今天,文菜仍然通过石油和天然气的输出,在东南亚地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莱的大门文莱机场于一九七三年完成。这是一处与新兴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它的骄傲之处,在于拥有三千六百公尺长的巨型新跑道,可起降珍宝机。从这里每周有定期航线飞往新加坡、香港。    一走下飞机,就感到热带太阳的威胁,几乎使人睁不开眼。    从机场乘车约行三十分钟,可到首府文莱。在市中心,建起了国会、政府机关、医院、电视广播台等,都是新式建筑。回教徒参拜的回教寺也有些是新建的,壮丽豪华,街上汽车很多,很有现代化都市的样子。    文莱全国人口只有十七万,国土五千七百平方公里,其中马来族占百分之六十二,华族占百分之二十四,其他是伊巴族、泰雅克族等土人。但是这个小国和它的近邻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相比,在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准方面,远远超过它的邻居,根源在于石油。文莱的元首、现任苏丹波尔基亚,今年三十八岁,富甲一方,拥有赛马场。现正准备斥资一亿美元建筑新宫殿。    市中心区的现代化建筑物依河而筑。大多数水上住宅相当完好,水上学校、餐厅等齐全,摩托艇成了主要交通工具。电视机的天线一排排架在屋顶,采色电视已很普及。论汽车,文莱全国人口平均每五点四人一部,采色电视每十五人一架。市民喜欢住在水上,是因为天气炎热,贪图河边凉快。    文莱的公路只有一条,从首都通到沿海岸,是一条两车线的柏油马路,它连结着都东、诗里亚、白拉奕等五个城市。北岸是南中国海,南部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区,公路两旁椰林处处,点缀着马来人的高脚式房屋,显出一派南洋风光。    但是从首都向西南行走十五公里,进入诗里亚镇之后,景色为之一变。诗里亚是一个石油城市,路旁石油井架矗立如云。汲油臂不停的上下挥动,数一数有六百多坐,其中正在开工汲油的有三百多坐。    一九七七年的政府预算,岁入八亿美元,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石油及天然气,然而岁出仅得三亿美元,收入为支出的二倍多。这个国家有大量盈余是肯定的了。文莱将多余的石油收入存入国外银行生息,使国家收入丰上加丰。    正因为如此,文莱没有所得税,人民的教育和医疗全部免费。人民要买汽车和彩色电视,可向国家申请贷款,利息只计百分之四。    当然,这个国家如没有石油,就谈不到其他。第一次出现石油是一九二九年,由英国蚬壳油公司设立的文莱分公司在诗里亚试掘成功。到一九四○年,日产量达到一万七千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文莱。这时英军将全部采油及炼油设备破坏。日本占领期间从一九四一年到四五年的近五年期间,用尽一切办法恢复石油生产,结果只开出了四口油井。到了战争后期,日军又在彻底破坏设备后撤退。    经过两次大破坏,直到一九四九年文莱的油田才完全恢复生产。之后在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时,陆地上的油田日产量增至十一万五千桶,这是最盛期。现在的产油量,陆地油田日产量三万桶,其余为海底油田的出产,日产量十九万桶。    最近又发现了海底天然气田。石油和天然气,使这个热带小国日益繁荣。    文莱的天然气由文莱天然气液化工厂将之液化。这个大工厂是由文莱蚬壳公司、三菱商事和文莱政府三者合力开办的,全部产品向日本出口,规定从一九七二年起的二十年期间,每年对东京电力公司、东京瓦斯公司供应五百十四吨。    天然瓦斯公害小,热量大,是理想的能源。过去必须用管道,不能大量外输,今天将气体液化后,可以大量运往外国,能源的价值更大。文莱天然气液化厂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厂。警卫工作非常森严。入口处设旋转门,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入内。参观者一进入工厂,首先要交出护照和照相机。    工厂四周有持枪警卫多人。为什么这样紧张呢?据说,这个厂是这个小国的生命,万一破坏后果堪虞。    石油技术人员不少是英、荷、日本籍。当地的文莱人热衷斗鸡。土人之中过去有猎头族,现在已改变,改为种植香蕉,捕鱼等。    文莱从表面上,俨如世外乐园,这是叨惠于人口少,加上石油资源之故。

第 4 版

1. 美国《读者文摘》文章《蚤》

【本刊讯】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五月号刊登一篇题为《蚤》的文章,摘要如下:    要使蚤减到某一限度,那是办得到的;只有邋遢的人才会为蚤所苦。但事实上,不让蚤滋生却几乎需要超人的细心清洁能耐。说蚤只打扰懒散的人,那是把人估计得太高,而又把蚤估计得过低。那些小东西不单在数量上比宠物和宠物的主人多了不知多少,而且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又已变得更为灵巧狡猾。    蚤长期来(至少有四千万年,渐新世琥珀层中曾发现蚤化石)所做的一桩事是散布和多面发展。英国博物院的一项报告(一九五八)和大英百科全书(一九七六版)都说蚤有一千六百种。美国百科全书(一九七六版)则说百一万一千种。    不管有多少种,所有蚤都属于蚤目(隐翅目)。蚤的成虫只以热血为食。它用锋利而易弯。曲的管体钻入对方皮下,吸取血液。就形状而论,蚤呈长椭元形,无颈,腰窝平滑,易于穿过禽兽的羽毛下或人类温暖的贴身衣物。脚有许多爪,使在经过一片好皮肉上想吮血时可以紧紧地抓住。蚤通常是一到三公厘长,有些长五公厘,身体扁得不能再扁。想用牙来咬蚤的狗和想用指甲掐蚤的人都知道它象瓜子一样扁。对付一只蚤可不容易,要捉它尤其难,因为它是跳跃冠军,蚤跳高的世界纪录是二十公分,跳远三十三公分。    蚤类中有相当大部分另有一种本事。这些是粘贴蚤和沙蚤。这两种蚤并不乱爬乱跳,而是钻入和停留在一片有掩盖的好皮肉上,它们喜欢藏在脚趾甲下,对禽类和赤足流浪汉最麻烦。    蚤总是在热血动物身上进行交配。多种雄蚤都是在吸血之后才去找雌蚤。这倒可能是一种冒险:它那么微小,而所依附的动物,例如一只大丹麦犬,又那么大,要找到对象并不容易。但它在浓密的毛皮或羽毛中搜索,终会如愿以偿。    就昆虫的繁殖力说,蚤并非特别多产。雌蚤每次只产卵一二十枚,整个生殖年令中也许只产五百枚。那些白色椭元形的卵在依附的动物身上滚下,常常聚集于地毯下或其他灰尘积集的角落里。孵出那些蛆样的幼虫以植物或动物的粪便为食。跟着吐丝作茧;破茧而出时便是成虫了。    蚤寿命颇长,可以活到两年半。它虽能在种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但不能在严寒酷热或燥湿过度的地方旺盛起来。气温摄氏十八度至二十七度,湿度六十五度至七十度的气候中最易繁殖。而最符合这种条件,又能供应大量热血的地方便是现代的住宅。    许多热血动物身上都附有特种的蚤,除人体蚤之外,还有狗蚤、猫蚤、家禽蚤、蝙蝠蚤、鼠蚤、兔蚤筹,不胜枚举。有人以为别种动物的蚤与人类无涉,那是没有根据的乐观想法。狗蚤或猫蚤饿狠了,根本不计较什么动物的血,连你的也要。    蚤吮吸血时,从那微小的伤口注入旦白质,这便引起了伤口发痒和肿胀。人类指头灵便,全身大部分都没有长毛,又习于用水冲洗,对蚤的侵扰已颇可应付。但其他的动物,例如猫狗,却极少能自行除蚤。一头满身是蚤的宠物,除了受罪之外,还会引起严重的敏感症,或者把浑身被咬的地方抓得皮破血流,易于招致各种传染病。    在历史上,蚤所干最坏的事是传播淋巴腺鼠疫。    蚤从病鼠身上吸入了那种单细胞的杆菌,杆菌留在蚤体内,终于要了蚤的命。杆菌集合在一起,阻塞了蚤的胃瓣,蚤便会疯狂地觅食,虽然吮吸的血到不了胃里,仍然一味乱咬。它吮吸人血时,人便染了鼠疫。    蚤体内也寄生着其他的微菌。还有一种是依附在它身上的,正如它附在人身上一样。    人类曾费尽心思来和蚤周旋。    当代的防蚤专家向我们推荐一种双管齐下的办法来对付蚤。首先是尽量使居处对蚤没有吸引力。    最要紧的是抹净扫清和用吸尘器吸去室内的灰尘,使蚤的卵、蛆和茧都无所寄托。宠物的垫褥等必要时每周清洁一次,并用除虫剂喷射。其次是怎样来对付蚤的成虫。兽医会告诉你反复地使用某种喷雾剂、药粉或肥皂,来杀死蚤。或者也会要你替宠物戴上一种含有除虫剂的颈圈。

2. 科学家将研究美洲多种古动物绝种原因

【本刊讯】香港《工商日报》五月六日刊载一篇关于研究美洲多种体形巨大的古动物为什么突然绝种的报道,全文如下:    全世界的第一流科学家,将集中美国洛杉矶一个最奇特的实验室,探讨有人类以来最使人困惑的神秘。这个实验室是在著名的汉由克公园拉布里沥青坑附近的一坐新博物院,这地方是最后的冰河时代,最多保存良好的化石的来源地。    自一九○六年以来,已从拉布里沥青坑收集了化石标本,这个坑是有四万年的哺乳类动物、鸟雀、爬虫动物、昆虫及植物的死亡陷井。科学家将设法了解,一万年前发生了甚么事,造成北美的大多数动物失踪。    其中一些受害的动物,是青年科学家所发现——灭种的十五英尺高的美洲第三纪时巨象、翼长十二英尺的庞大秃鹰、巨大的长毛熊、短面熊、可怕的豺狼、尖牙猫、拉布里狮、骆驼及古代的西部马。这些动物在美洲曾繁盛了一个时期,是今日尚有的美洲野猫、小狼及兔子的邻居。    然后到了冰河期,那些庞大动物突然消失,大多数没有遗下任何可认识的后裔。因为古代的西部马消失了,在其后一万年,美洲几乎全无马匹,直至现代马由西班牙输入。    动物大绝种的突如其来,似乎是史无前例的。    这是佩芝博物院院长阿卡史丹说的。他说,科学家相信,拉布里沥青坑的化石秘密,可能对人类甚重要。在北美的失踪的古代动物的遭遇,有一天或可能落在人类身上。他相信,人类是足智多谋的,如果知道将会发生甚么事,他们能够保护自己。人类曾被怀疑过分猎杀一种吃植物的巨大哺乳类动物,引致大绝种。    但是,倘若早期在北美的居民,能杀死所有这些可怖动物,则为何同样的人不能消灭古代的麋、角鹿及北美洲驯鹿。    较广泛的理论是,这些动物的绝种,是因被气候改变造成。据说,北部冰河溶化,致南方气候较暖及干燥,可能破坏若干植物,结果消灭了大批食植物的哺乳类动物。    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院院长韦士拉说,如果古代动物绝种不是由气候或人类造成的,是否使巨大动物无法应付的新疾病或寄生虫造成的呢?是否气候,人类及传染病混合而造成的呢?是否有未知的天然灾祸?或者是一种无法推测的奇怪的原因形成呢?这个答案可能藏在拉布里沥青坑里数万年,然后在挖掘出土之后,放在旧的自然历史博物院内的贮存箱内六十年。约一百吨的拉布里化石,将由七英里外逐渐运回原处安放,这地方有特别的设备来贮放它。

3. 美苏等国就捕捉南极洲哺乳动物问题签署一项协议

【法新社巴黎四月二十三日电】据法国今天的官方公报上发表的一个协议全文说,十一国已签署一项协议,规定除了用于食品、科学研究或教育目的的特别原因之外,禁止在南极洲捕捉和杀害海豹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    这项协议是由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美国和英国签署的。该协议在七个签字国批准之后已于三月十一日起生效。    禁区的范围直到南纬六十度以南的水域。它规定在每年的七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的捕捉期中,捕捉和杀害的总数不得超过十八万只海豹。    但是对于海象、某些海狮和表面呈鳞状的海豹则完全禁捕。    已要求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监督这项协议的实施。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在情况表明某一具体种类的海豹损害生态平衡和危及其它种类的生存时,有权对海豹的繁殖情况加以控制。    协议文本说,届时必须“迅速、有效而且在不遭到损害的情况下”捕杀海豹。

4. 美研究人员发现白鸽双眼能看到紫外线

【法新社纽约五月十四日电】纽约康奈尔大学两名研究学家认为,白鸽有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向感,因为它们能观看到人类肉眼所无法看到的紫外线。    在无线电通讯之前,信鸽被广泛用来传递远途的讯息。大学研究学家克雷恩和埃西米尔,透过一系列电力震动,训练了二十只鸽子,当灯光放射到萤光幕上,让它们作出阴性反应。    当灯光由紫外线代替时,鸽子似乎也害怕受到电力震动。    紫外线沿着比灯光还要短的波浪式流动,人类肉眼无法看得到,事实上,相信所有脊椎动物都看不到紫外线。(转载香港《大公报》)

5. 路透社报道时鸟濒于灭绝

【路透社东京五月十五日电】世界最希罕的鸟类之一的时鸟今天已濒于灭绝,因为人工孵卵三枚的努力终归失败了。时鸟或日本种的朱鹭,据悉只有十一头存在。其中九头在日本中部的佐渡岛,而其他两头最近发现沿朝鲜非军事区飞翔。    此间上野公园尝试孵卵三枚——从佐渡岛的一个松树窠挪来的。但今天这个尝试被取消了,上野公园说:一个月已过去,但没有结果。上野公园的发言人说:今年没有机会找寻更多时鸟卵,因为这种鸟通常在二月至四月之间产卵的。    这种灰白色的鸟,有鲜红面和长黑咀,在约一百一十年前繁殖于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和东西北伯利亚的部分地区。    科学家们说:由于杀虫化学剂和污染水银的鱼类为害时鸟的生殖能力,它们的尚存数量减少了。(转载香港《文汇报》)

6. 苏用密封罩长期保存展览品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二十五日电】题:长期保存展品    莫斯科中央列宁博物馆的展品将可长期保存。    苏联工程师根据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订货制造的专用透明橱窗将帮助做到这一点。    橱窗由两个透明密封罩组成。橱窗安装在一块整板上。内罩用有机玻璃制成,它可拦阻紫外线,外罩用硅酸盐玻璃制成,它保护内罩,形成密封罩室。    输进罩室的惰性气体把氧气排挤掉。重铬酸钠饱和溶液特殊装置自动保持罩室内的固定湿度,使罩内形成中性大气,织物因此就不会损坏。    保存列宁私人物品的列宁格勒、基辅和乌里扬诺夫斯克的纪念馆现在也在装备这种橱窗。

7. 英采用“热发光时钟法”鉴别艺术品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路透社发自伦敦的一则电讯,转载如下:    马可斯·普兰克核子物理研究所,已发明出判断艺术品年代的新法,据说此法极为可靠。    这种“热发光时钟”法,是把需要鉴定的物品取下一小片,加热到摄氏两百度以上,然后测量其中放出的放射能,由此推算原来质料的自然放射量,据此判断它是在何时聚集而成。    这种方法可以鉴定艺术品的真伪。科学家曾以此法发现西德曼汉一所博物馆展出的一个中国陶制舞蹈者像,并非是公元一七○○年的作品,而是二十世纪的伪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