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5-10

第 1 版

1.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发表社论说:华主席访朝受到国际舆论广泛注意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五月六日以《华国锋主席访问平壤》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陪同华国锋出国访问的官员,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外交部长黄华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词等人,阵容堪称强大,这也反映了中国当局对华国锋此行之重视。    华国锋主席平壤之行,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注意,一来是因为这是自毛泽东主席于一九五七年访问苏联以来,中共党主席首次出国访问;二来是因为这次的访问反映了中国政府采取更为积极和活跃的外交政策。    华国锋选择朝鲜为其出国访问行程计划的第一站,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朝鲜是中国的密切盟友,又是近邻,它在东北亚地区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金日成主席曾于一九七五年四月到中国进行访问;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华国锋先往平壤作客,可谓“理所当然”耳。    在朝鲜领导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朝鲜当局展开盛况空前的欢迎活动,自是不在话下。    从中国领导人今年来一系列出国访问的行程来看,这些频繁的外交活动是经过细心筹划的。邓小平副总理于一、二月间访问了缅甸和尼泊尔两国,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由二月底至三月中旬访问印巴次大陆,李先念副总理于三月间走访菲律宾和孟加拉。这一系列访问的一个共同点是:所访问的都是亚洲国家,而且它们不是中国的邻邦,就是近邻。    这个特点显示了中国的外交活动是由近及远,逐步推广扩大。当然,这并非纯粹从地理位置来考虑,而是具有政治因素在内。    金日成主席预定在下月访问莫斯科,华国锋在他成行之前与他磋商,当然有一定的作用。

2. 布热津斯基谈他访问中国的目的

【国际交流署华盛顿五月八日电】题:布热津斯基五月七日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发表的谈话(对华政策部分——本刊注)    问:布热津斯基博士,你是过问美国对外政策的整个问题的。本月晚些时候你将到中国去以在那里进行磋商。    现在有一些人,大概甚至在政府内部也有这样的人,对你的访问提出批评,理由是,你这样做是要在中国人和俄国人之间挑拨离间,而这样将会在一个关键时刻触怒莫斯科。    这是不是你要到那里的原因之一?    答:这个,我没有听到这些批评,对于那些或者由我直接听到的批评、或者有些人愿意支持的批评,我始终愿意更深刻地记在心头。    我们到那里去不是为了捉弄俄国人的。我们到那里去是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是世界事务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    问:但是情况确实是这样:俄国人对于我们向中国作出的姿态,以及我们两国之间越来越友好的关系,是非常敏感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答: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根据什么使别人敏感来决定我们的对外政策以及我们在世界上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多元的世界,一个不同的国家之间相互和解的世界,一个所有国家保持克制态度的世界。我们想要同中国保持的关系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

3. 梁厚甫文章:《中子弹的风波》(上)

【本刊讯】香港《明报》四月十八日刊登该报特约记者梁厚甫发自美国旧金山的航讯,题目是《中子弹的风波》,全文如下:    这几天,华府方面最为轰动的新闻,就是卡特总统下令延期产制中子弹这一件事。    不过,此事看来虽然是千头万绪,但我们如果对美国目前的政治背景,能稍加理解,则对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到其来龙去脉。    华府内边,有两个特殊的现象。第一个,有对苏强硬派与对苏安抚派的对立,表现于,在M街上边,有“当前危机委员会”与“新方向委员会”的望衡对宇。    第二个,中期大官,意见不能一致,万斯—沃恩克—杨格(出席联合国代表),在思想渊源上,属于安抚派;布热津斯基—布朗,属于强硬派。中子弹事件,就是由于这两个公开现象所汇成。    先谈中子弹。中子弹是体积较小的核弹,可以用小型的兰斯导弹,射到半空,令其爆炸,爆炸以后,其强力的辐射,可以透过坚厚的物体,使在一定区域内一切操纵这些物体的人,全部死亡。但辐射的延续期较短,原来那一批人死亡以后,另外一批人,就可以起而操纵这些物件。换言之,这是装甲部队的克星,特别是坦克车的克星。    性能如此,美国加以产制,是为哪方面的战场来服务呢?这当然是为中欧的战场来服务。目前苏联最大的兵力,集中于华沙条约的国家内边,中欧战场,随时都可以开火,但北约国家的传统军事力量,赛不过苏联,故《总统备忘录》第十号,曾有“欧洲如果开火,初期丧失一部分土地,实为势所难免”之一语。中子弹刚为能够填补这一个战略上的空隙。    对中子弹,卡特总统早已下令产制,但命令现下之后,便产生了两个现象:(一)欧洲盟国方面,特别是西德方面,对于这种新武器,颇为存疑。中子弹名称上虽是利用辐射来杀人,但究其实,颇邻于毒气战争,在玉石俱焚的前提下,德国(东西德)平民,性命实在难保。去年的时候,西德采取保留态度,荷兰比利时,表示反对;至最近,西德已认为,饮鸩止渴,实为势所难免,倾向于加以同意。(二)苏联对中子弹,反应十分剧烈。本来苏联反应剧烈,原是好事,说明中子弹已踏中苏联的痛脚,但是,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却是日本。日本认为,中欧有了中子弹作屏障,苏联在没有应付办法之前,自然不敢动手,但苏联必须向外扩张,那就是叫苏联的兵力,转而东指,日本难免首当其冲。认为勃列日涅夫最近东行,是其征兆。    由于这两个反应,便撩动起美国国内本来对立的两股势力。首先感到困难的,当然是出席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代表沃恩克,中子弹一出,他的谈判使命,就无法完成。沃恩克采取这样的立场,当然影响到万斯。    (上)

4. 苏外交部向英大使就卡梅伦讲话提出抗议

【路透社伦敦五月八日电】(记者:穆赫辛·阿里)苏联就英国有争议的国防参谋长尼尔·卡梅伦爵士在北京的反苏讲话正式提出抗议。    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英国驻莫斯科大使基布尔六日被召到苏联外交部接受抗议。    英国皇家空军元帅、国防参谋长尼尔爵士由于对中国坦克官兵说莫斯科是英国和中国的共同敌人而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暴。    周末,由于公布了他数月前对一家基督教杂志记者的谈话,围绕这位五十七岁的国防参谋长又发生了一场新的争吵。这位前战斗机驾驶员在那次谈话中说俄国是反“基督教”的。    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拒绝其亲莫斯科左翼的下述要求,解除尼尔爵士的职务,因为他过多地干预了政治。    英国国防部人士今天说,卡梅伦事件已经结束了。    【美联社伦敦五月八日电】被激怒的苏联已要求英国解释它的高级军事司令官的一个讲话,即英国和中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它的首都就在莫斯科”。    外交部今天透露了这一消息,它说,英国驻莫斯科大使六日被召到外交部就卡梅伦五月一日在北京对中国军官的这一讲话问题“进行谈话”。    英国驻苏大使基布尔重复了卡拉汉首相和其他一些英国大臣对议会议员的讲话来答复苏联提出的要进行解释的要求。他的解释大意是,卡梅伦对同行军官的即席讲话将不会影响英国同苏联的或者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每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了苏联的这一外交行动,他拒绝表示俄国人是否认为这件事到此就算是结束了。他也没有表示基布尔大使的解释是否使同他进行谈话的苏联外交部高级官员感到满意。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刊登劳伦斯的报道,标题是《尼尔爵士现在称俄国是“反基督”的》,摘要如下:    皇家空军元帅、国防参谋长尼尔·卡梅伦爵士昨天说,俄国是“反基督”的。    他还指责俄国人在消灭犹太人。    尼尔爵士是在接见一家圣经学院学生办的杂志的记者时发表这番评论的。    他对俄国的看法在他对该杂志记者发表的下述谈话中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即他在谈到一个西方国家败在俄国手中有何结果时说:“我不愿予言苏联对本国、或者法国、或者德国所持的态度,如果我们在战争中被打败的话。    “但是,我不能忘记自战争结束以来在苏联那些死者的数目。天晓得在苏联被消灭的犹太人有多少!    “因此,我不希望看到欧洲的人民经受这种局面,这也正是建立防务和威慑的目的。”

第 2 版

1. 法报报道:《世界上武器的出售:每分钟一百万美元》

【本刊讯】法国《晨报》四月二十九日以《世界上武器的出售:每分钟一百万美元》为题刊登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全世界每一分钟用于购买武器的开支近一百万美元(五百万法郎),这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作出的惊人结论,这一研究所刚刚公布了它的最近的报告。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它刚刚公布的一九七八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世界军费开支每分钟近一百万美元,二十多年来增长了一倍。    在这个专门搜集关于装备和裁军情报的独立机构,自一九六八年以来,每年公布非常全面的年度报告,作为涉及裁军的参考文件。    例如,一九七八年年刊指出:    自一九七○年以来向第三世界进行的武器国际贸易已增长了百分之十五,这一贸易的全部合同(百分之九十)几乎由四个国家包下了,美国(占百分之三十八),苏联(占百分之三十四),英国(占百分之九)和法国(占百分之九)。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弗朗克·巴纳比博士也强调了军备竞赛在资源和人才方面的“难以令人置信的浪费”。    从带有数字、地区分布图和图表的这一庞大数字中也可以看出,核冲突的可能性增长了而不是减少了。巴纳比博士至少看到了三个原因。核武器越来越精良。    核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会拥有原子武器,在这方面巴纳比指出,应该用更确切的新的分类法来代替“拥有核武器国家和不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分类法,新的分类法是明确区分为有能力制造原子武器的国家和没有这种能力的国家。    在全世界,武器贸易已经扩大。巴纳比博士认为,技术演变如此之快,以致于它不能使得政治负责人真正了解情况,因而使得不论西方还是东方这些负责人受到军事专家们的强大压力。

2. 港刊书评:《昔日神童的两本自传》

自传的作者强调指出,“神童”或“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可能成才,甚至堕为庸才;舆论和大众不应过分强调和吹捧“天才”和“神童”,免得他们和社会割断联系,或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今年五月号刊载一篇书评,题目是《昔日神童的两本自传》,详细摘要如下:书名:    《昔日神童——我的童年及青年》《我是个数学家——神童的后期生活》作者:诺伯特·威纳初版日期:    《昔日神童》——一九五三年《我是个数学家》——一九五六年    近来,本地有不少报章、杂志发表了一些文章,报道一些神童的惊人的智慧,并由此而引起人们对天才与神童问题的谈论和探讨。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天才?这个问题已争论甚久。过去有人强调天才之存在,亦有人对此论点进行批判。其实天才之存在与否,主要视乎对“天才”二字的释义。若云,天才者,生下来便无事不懂之人也,则答案自属否定。倘使把天才解释为“具有超越常人之智慧者”或“脑细胞功能特别活跃者”,则要承认其存在。对“神童”问题的疑问    按西方国家近年推行的“智能测验”之标准,但凡IQ(智力商数)达到特曼指数150或以上的,便被称为天才级。此种智能测验不限于成人,儿童也可接受测验。据最新出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集》指出,目前世界上拥有最高IQ的人是一个叫做金安容的南朝鲜儿童,他的IQ高达210。据称他在四岁零八个月时曾在日本的电视台表演,用朝、英、德、日等四国语言作诗,并利用微积分运算。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知识与才能虽非生而有之,但在发展上确需一定的素质。素质优越者发展自比常人迅速,殆无疑义。所谓素质,是指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学上的特点,特别是脑细胞功能这一个特点。脑是神经中枢,它控制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素质为人的才能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举例而言,视觉器官的特性对绘画、雕刻、文物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之发展是很重要的;听觉器官的特性对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之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思维组织的特性对理论研究是重要的。    专家指出,在儿童时期,脑袋的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训练。素质优越的儿童在有计划的培训下,可以迅速接受外界事物,从而显露出在绘画、音乐、数学、文学等方面的杰出才能,小小年纪便有一定的成绩,成为一般人口中的“神童”。然而,若训练无方,或环境不适当,素质优越的儿童长大后不一定会有杰出成就,沦为一般的人,甚至成为庸才、白痴也未可定。    有一个人曾对“神童”的问题作出了大概是最中肯的回答,这个人就是诺伯特·威纳。十八岁得博士学位的神童    诺伯特·威纳,美国人,为饮誉全球的数学大师和科学家。威纳对许多学科都具有浓厚兴趣,而且都有一定成就。威纳之父为哈佛大学斯拉夫语系教授,很早便发现其子的超人才能,自幼便加以培训以迄成材。威纳本人七岁便开始阅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十二岁进塔夫茨学院,十四岁大学毕业,十八岁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及后往英国剑桥大学随罗素和哈迪研究数学。一九一九年返美,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进行教学及研究工作,直至一九六四年三月中旬去世,时年六十九岁。    威纳对现代新兴而又发展迅猛的通讯科学贡献甚大。他的名著《控制论》被奉为通讯科学的经典之作。他不但是通讯理论的先行者,也是最早发现数字计算机的威力和积极发展反馈系统理论的科学家。晚年期间,他致力于生物学与神经病学问题的研究,对脑电波及遗传学尤感兴趣。一九六三年,即逝世前一年,因对数学、工程学及生物科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获颁赠国家科学奖章。    在威纳的众多著作中,有两本自传体的书,着重介绍他的童年及成长为数学家的历程。这两本书分别是《昔日神童——我的童年及青年》和《我是个数学家——神童的后期生活》。    在《昔日神童》一书的绪言中,威纳就他本人的经历指出,所谓“神童”是指那些在求学之年(中学或以下)已具有达到成人智力标准的儿童,而把“神童”过分渲染是错误的。由于神童的出现是较为罕见的现象,故此经过夸大了或以讹传讹的作用和宣传,一般人最关心的是神童成长后的遭遇:是巨大的成功,还是惨痛的失败?几个神童的遭遇    威纳认为这种极端的态度是错误的,不合理的,甚而是不公正的。它会使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失去自信,而后果会不堪设想。一个象被众星拱月般的捧起来的神童,要踏踏实实地回到普通人的行列中去,需要极其坚强的性格。因为社会环境的压力,神童往往会产生一种幻觉:即他的事业一定要有巨大的成就,否则就视作失败——而事实却往往是这样。    由于才能出众,威纳十二岁便被送进塔夫茨学院攻读。在体质和心理上,他还是个儿童,所以处身于成人中使他感到苦闷。父亲严厉的督促,师友热切的期望,对他造成了很大压力。在毕业礼的时候,他虽然分享了欢乐,但内心却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将来干什么?二是成功之希望几何?    决定了往哈佛大学深造之后,第一个问题部分解决了。但第二个问题却益显强烈。威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却未被选进PBK联谊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全国性荣誉组织)。落选的主要理由是因为有人怀疑神童的将来能否当得起这个崇高的荣誉。威纳至此方知道神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慨叹地写道:“神童并不为社会所需。”    社会的压力对神童产生强大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会引致精神及肉体的崩溃。威纳在书中讲述了其他四名与他同期进哈佛大学的神童之遭遇。其中一名叫西迪斯的神童进哈佛念一年级时只有十一岁。西迪斯之父为神经病医生,对子女之教育极端关注,但缺乏连贯的督促。西迪斯的主要兴趣是在数学方面,并且显露得很有天才。不幸的是,在哈佛学习了两、三年,获得有限的成功后,他便立即被聘请往新成立的休斯顿莱斯学院任职。由于思想未成熟,工作能力薄弱,西迪斯免不了碰个焦头烂额。其后,他因手持旗帜参加一次激进派的游行,被新闻记者大做文章。在这重重打击之下,西迪斯整个人崩溃了,他变成一个毫无进取心的普通人,得过且过的混饭吃,到二次大战结束后便因病逝世。    另一个叫霍顿的神童因身体衰弱,在大学毕业那那一年患阑尾炎去世。一个叫伯利的神童毕业后被法兰克福特集团所罗致,成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律师和政客。另一个名叫塞欣斯的,最后成为普通的乐师。    总结几个神童的遭遇和结果,威纳认为社会人士的态度和家庭教育对神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那些负责雕塑人类灵魂的艺术家应该给予其作品正确的形象,并应认识到一个天才的生杀之权就是操纵在他们手上。他又以另一比喻指出,一种强力药物也是一种强力毒药;开方单的大夫一定要确实了解其剂量。神童怎样能够成功    威纳比其他的神童幸运,因为他的父亲在他童年便抓紧他的教育,希望培训他成为一个学者。考取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老威纳又准许他到英国及德国进修,扩展了他的眼界,并使威纳受到当代大师如罗素、哈迪、穆尔等的熏陶,为他将来成为数学大师和伟大的科学家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昔日神童》一书中,威纳把自己的成长过程(到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为止)详尽的记录下来。    在两本书的跋言中,威纳强调指出,“神童”或“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可能成才,甚至堕为庸才。    就威纳本人的情况而言,所谓适当的环境,包括了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和培养,包括他自小便接触的学术界人士,包括了他的良师益友。所谓不断的努力,就是要艰苦卓绝的学习,要摆脱父亲定下的规范,在一般人中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    威纳认为普通人在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形成其思想方法,到二十多岁时得到巩固并迅猛发展。“神童”优胜的地方是在年纪较小时便达到这个境界,但他提出警告说,如果没有巩固、成长和壮大这三个阶段,神童的优势便会消失。以他本人为例,他的事业开展得很早,但直到二十五岁之后,他的成绩才具雏型。他曾受过多方面的考验,走过不少弯路,才得到日后的成功。    威纳以其切身体会向科研和教育界人士指出,培训素质优异的儿童是一项谨慎而长远的工作,决不能希冀短期内即有成效。舆论与大众不应过分强调和吹捧“天才”和“神童”,免得他们和社会割断了关系,或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其实“神童”也好,杰出的人才也好,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而已。正如威纳所指出,世界上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由占比例百分之五弱的专业科学家搞出来的。但是,没有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协助,创造出一个高水平的科学空气,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将不可能完成。    总的来说,在“天才”与“神童”成为甚嚣尘上的话题的今天,读读威纳这位昔日神童的两本自传,有一定程度的启发作用。

第 3 版

1. 南外长结束对柬越等国的访问回国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五月七日电】联邦执委会副主席、联邦外交部长米洛什·米尼奇和夫人以及他的同事结束了对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访问,今天返回贝尔格莱德。在途经仰光时,南斯拉夫外长同缅甸外长进行了会晤和谈话。    返回贝尔格莱德后,米尼奇向南斯拉夫公众发表了如下谈话:    我们在所访问的每个国家都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    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同政府副总理兼外长阮维桢进行了详细的和有益的会谈。会谈中,我们特别讨论了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问题和不结盟国家的活动问题。我们认为,双方都有发展我们两国之间全面合作的愿望,并且具有广泛的可能性。我们所看到的和所了解到的情况使我们相信,无论是对越南来说还是对柬埔寨来说,它们之间的冲突对双方都造成严重的损失,尤其是这两个国家刚结束长期的造成巨大牺牲和破坏的解放战争不久。冲突本身显然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我认为,这种不信任是目前两国还不能够开始谈判和在广泛尊重不结盟政策原则(首先是平等、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目前的状态、建立睦邻关系和保证今后国内顺利发展的条件的主要原因。如果实现这种积极的转折和发展,必将符合整个不结盟运动的根本利益,必将符合整个不结盟运动的根本利益必将有助于加强这一运动对发展国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必将符合维护这一地区和更广大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的利益。    在民主柬埔寨,我们几次同负责外事工作的副总理英萨利进行会谈。我们指出,建立在两国传统友谊基础上的双边关系的发展是顺利的。我向乔森潘主席递交了铁托总统的亲启信。我们还受到政府总理、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波尔布特的接见,并同他进行了亲切的和开诚布公的谈话。我带来了乔森潘主席给铁托总统的信。    在访问越南和柬埔寨期间,我们还就这两个同我国友好的不结盟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了会谈。由我递交给越南和柬埔寨领导人的铁托总统的信阐述了我国对这一冲突的看法,并呼吁尽快寻找得以和平解决引起它们之间这场冲突的争议问题的途径。我们进行的会谈,确实是在非常亲切和非常开诚布公的气氛中进行的,这些会谈使我有可能更好地了解这一复杂问题的所有方面。

2. 法新社评论我承认阿富汗新政府

【法新社北京五月八日电】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昨天承认阿富汗新政府。    这里的外交人士认为,中国承认的出发点是希望同第三世界所有国家保持最好不过的关系,即使同那些中国认为偏向苏联的国家也是如此。阿富汗从政变以来的情况似乎就是这样。    中国所以从容不迫地承认阿富汗新政府是为了等待它发表说明它打算采取的政策的声明。    据认为,中国作出承认塔拉基政府的决定反映了它希望不要退出一个它已经发动了重大外交攻势的地区,目的是挫败它所认为的苏联包围它的计划。    中国领导人最近对这个地区(包括印度)进行了几次正式访问。

3. 巴基斯坦外长到伊朗访问

【法新社德黑兰五月七日电】巴基斯坦外长夏希今天抵达这里作为期四天的访问。他警告说,阿富汗最近政府的更迭,“将在一个广大地区内造成可以感到的反响”。    夏希将会见伊朗国王,并转交巴基斯坦军事管制法执行官哈克的信件。    他说,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希望维护它们这一地区的稳定,并且不能对阿富汗政变产生的任何“可能的消极后果”漠不关心。

4.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越征华侨入伍与柬埔寨作战》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五月八日以《越征华侨入伍与柬埔寨作战》为题刊登一则专讯,摘要如下:    本港水警轮七日先后截获两艘非法入境的渔船,共扣留五十名越南难民。目前他们仍留在船上,有关当局要待今晨才决定是否批准他们暂时留在香港。    六日水警轮亦曾在铜锣湾及南Y岛海面截获两渔船,共五十名越南难民,他们已获港府允许在港逗留三个月,等候其他国家收容。    一名曾在越居住谋生二十多年,而于南越失陷后,幸借妻的关系来港的越南华侨,他在综合了近期与在越亲友通讯所得的消息,和昔日本身的体验,对本报记者讲述所闻。    这名越南华侨透露:从亲友近期的来信得知,十五岁以上的华侨,已被开始征召入伍与柬埔寨作战:在军事训练的课程中,有一项是要他们习惯挨饿,因此往往不准进食多天,只能以水充饥,其实这是缺粮所致。    他又指出:新政权对华侨迫害的手法,则无孔不入,早期就以实行“打资产买办”运动,将华侨的产物收归国有,后来又再指做生意的华人欠税进一步榨取他们,如果交不出所指欠的税款,便强收仅余的店铺。    遭收去财产的华侨,多被迫前往“经济区”开垦,所谓“经济区”查实只是荒地一片,前去的人,只有六个月粮食配给,其余一切需自给自足,较好的是获配锄头一柄。除前往“经济区”,华侨是可转至工厂工作。当工人普通是新越币三十元一月,如果是技术性,则可领百多元,他在越时的月薪是一百四十元,这已算是极高的薪水。当地公价米是三毫一斤,黑市是二元,一般工人的收入,实不能维持生活,但工人的职位,仍是华侨所向往,甚至是出钱购买。    然而,近期新政权下令,工厂内的空缺,将尽量给予北越人干,而再不会让华侨得到。

5. 香港《七十年代》转载:《雷震致蒋经国的万言书》(三)

次日上午游孔雀园和文武庙。(按把孔子和关公奉祀在一个庙里,在大陆上没有见过。)特务当然寸步不离的跟着,下午坐船游日月潭至毛王爷处。毛王爷现在也穿起西装来了,小儿好奇,在毛王爷处穿着山地人服装照了一张相,特务又拿出派司要去两张。照一张相究净赚几文,今特强索两张去,照相的人自然心中不高兴而面现怀恨之色,这又是给政府失去民心也。我们原拟在日月潭玩三天,因此,只玩一天就回来了。美国回来祝寿的儿女,则气忿之至,他们想不到台湾有这么多的特务,而作风又如此压迫人民,难怪在美国报纸上经常看到“台湾是个警察国家”啊!    (三)最近由于延误割治摄护腺以致身体发热后,住了十天荣民医院,友人特邀我和内子去石门水库玩玩,帮助恢复健康。特务车子也跟着去,友人看到恶心,只玩半天就回来了。    今年又要办选举了。提到办理选举之事,去年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发出,我这里有一份,开头注明“极机密、阅后焚毁、不得携出”字样。由于牵引到我,故关心我的人送了我一份。内云我和立委郭雨新、康宁祥、黄信介等为“分歧分子”,谓郭雨新为筹备费用,曾向我借二十万元,我因为没有钱,遂偕同郭雨新至世界新闻学校成舍我校长处借到了二十万元,此事后来在立法院国民党党部还讨论过,由立委程沧波出来阻止而作罢。按查郭雨新过去虽认识,但他从来没有来我家过,不论我坐牢前和我出狱后。请公看看我家门前的特务该是如何造谣生事来邀功。此事我公可向成舍我和程沧波处打听一下,即可明白。特务成天无事做,造谣即可邀功。中华民国搞成今天这个样子,特务之造谣生事,和政府诸公之喜听特务之不实报告,当为主要原因之一。在大陆和共匪作战期间,美军情报人员说:“国民党的军事报告比共产党差得远”。这是喊胡适为老师的学生说出来的。不然我军在大陆不会失败如此之速也。    (四)我现在是带病延年,也可以说是苟延残喘耳。儿女远在国内外,内子今年已七六高令。我们觉得在世之日无多。“凡人必有死”,这是逻辑学上一句名言,因此,遂在木栅附近,由深坑至南港途中的南港墓园买了一块,并将墓地修好,墓穴和墓碑做好。坟山平地,挖穴和种树等等,我和内子去过好多次,每次特务一定跟着。十月七日去时,大批特务还是跟着,回程去台北武昌街买了一双布鞋,天色已黑,我们在源陵街吃了一碗牛肉面和生煎包子,聊以果腹,特务则寸步不离,好象我是“元恶巨犯”一样,特务这样尾随,使我精神该受多大的打击!    胡适先生生日和祭日,我和内子一定去祭拜一次。因为胡先生是为“雷案”而呕死的,有他见过故蒋总统那一天所写的日记为证。每次去特务车子一定跟着。适之夫人去世时,我们由殡仪送至胡适墓园,特务车子毫不顾忌的跟着,真是阴魂不散。    抗日战争时,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警告。今日的汽油并不便宜,何况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升。我家对门的一批特务和尾随的轿车,一个月的消耗当然可观,据说每月总在十万台币以上;可能要十五万元以上。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即令不论“人权”,公为保卫政权计,似不应出此,以免贻人以“家天下”之讥也。    还有一件不利于国民党之言,应为我公告者。我在军人监狱时,高玉树当选为台北市市长之一晚,狱中囚人当外役者,听到收音机报告后而一堆一堆的拍手狂欢不已,他们一致的说:“高玉树当选市长了,狗民党的周石炼落选了,可见狗民党已失去民心了!”我问:“他们和高玉树有什么关系?”他们一致的答复说:“根本不认识,只要狗民党失败我们就高兴了!”我又问他们:“何以叫做狗民党啊!”他们一致的解释说:“国民党在台湾遍地安插有特务来监视人民的一举一动,什么‘民众服务社’,‘青年救国团’……等等(按名目很多,我已记不清了),都是国民党来监视人民行动的特务机构。这些特务到处跑,正和狗子到处嗅一样,台湾人无不恨之切骨!”我出狱后又听到过多次,他们竟公开的把国民党叫狗民党,毫不忌避,使我听到后惊奇之至。难道国民党已失民心到如此地步吗?我在军人监狱中曾听到在大陆和共产党作战的士兵告诉我,国民党军队之战败。平时失去民心当为重要原因之一。在作战中老百姓是暗地里帮助共产党的,国民党军队到那里,共产党预先知道,共产党军队在那里,国民党军队就不知。    我是民国六年五月七日在日本大平町卫生院举行“国耻纪念会”(按中国则为五月九日),主席为日本东京帝大法科学生王兆荣、宗宏实,四川秀山人,在完毕时由张继字溥泉,和戴传贤字季陶两人介绍加入国民党的。在抗战的国民参政会中,由于我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不知受了党外人多少的气,挨了党外人多少的骂,还受了国民党参政员许多闲气,骂我眼睛只朝党外人看。党外人以青年党李璜字幼桩为甚,因为他主管组织工作也。国社党以(原名国家社会党,胜利后改为民社党)副主席徐傅霖字梦岩为甚。由于第一届第四次大会通过“请政府明令结束党治,立施宪政”。决议为“请政府明令定期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但政府久未实行,徐傅霖一气之下,竟去香港办报,著社论骂时任委员长蒋公“奸而不雄”,内云“人称曹操为奸雄,但曹操虽奸,确有雄才大略。……”(三)

第 4 版

1. 苏刊转载英报文章:《汽车的电子设备》

【本刊讯】苏联《在国外》周报今年第五期转载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题为《汽车的电子设备》,全文如下:    现在汽车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广泛采用电子技术。现在汽车上就装有电子点火系统和电子喷油系统,由小型电子计算机控制向发动机给油并控制其工作状态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采用纤维光学将使繁杂的电线网被两三根细玻璃纤维导线所代替。最新型的、美洲豹式汽车已经采用纤维光学技术。    罗尔斯—劳埃斯公司的一种汽车和巴伐利亚发动机厂的几种汽车已经装上电子速度表,它可取消机械传动,减少噪音和消除拉绳断裂引起的故障。一家公司开始生产可改变磁阻的磁力点火系统,采用这种系统后,向四缸、六缸、八缸或十二缸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引入电子模数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在磁力点火系统中,带有传感器的模数小巧到可以安装在通常的配电器外壳中(原文如此)。电子点火系统将安装在英国的几种新型小轿车上。此外,博什公司研制的电子喷油控制系统已开始生产,不久将用它来装备不少汽车。    这一数字系统同类似系统相比有很大优越性,它有助于节约燃料和减少废气中的有毒物质。它可以直接测量空气消耗,保障发动机在所有工作状态时的燃料混合物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然后,关于废气中氧气含量的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由计算机再次修正混合燃料比例以保障更完全的燃烧和减少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电子学还将用来诊断发动机的状况,这有助于确定提前点火的正确角度、发动机的转数、蓄电池再充电的电流强度等等。目前,电子喷油系统还只用于贵重汽车,随着这种系统的完善与成本降低,将用到较便宜的汽车上。    【本刊讯】台湾《经济日报》四月九日刊登一则介绍电动车的特稿,摘登如下:    国科会及经济部,已决定以“清华四号”电动车为模型车,成立大量生产的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初期年产量将为一万辆。    据了解,第一批交给邮政总局及电信总局使用的十一辆电动汽车,用力踏电门“加油”时,常有断电息火的“毛病”;设计小组针对这个缺点,重新改良设计。如何使瞬间通过的电流能加强,而不损及马达及电路开关?这个问题困扰世界各国的电动车研究人员,但是清大的技术人员黄光智教授等,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型式,由线圈的重整,来加大电流的通过,而避免损及马达,单是这一项小的成就,就够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了。    金属电动车的车身过重,减少了车辆的负载并降低了车速,也增加蓄电池损耗。技术小组,采用FRP(玻璃纤维)作为车身主体,使电动车减少了五十多公斤的“体重”,有益于电动车的未来发展。    清华一号、二号电动车原来都没有排档,清华四号电动汽车现在已经装上手排档,同时具有自动排档的功能,这在世界电动车研究史上,也是前所未见的。    【本刊讯】台湾《经济日报》四月五日刊登有关瑞士电动车技术指标、性能情况,全文如下:    瑞士最近推出新型小电动车——比耳卡,专供都市中使用,以减少都市空气污染问题,该车参加上月在日内瓦每年一度的国际汽车展览会,受到了大众的注意。这种小型电动车,长三·○六公尺,宽一·五五公尺,是三门式四坐小轿车,车身坚固,不生锈,不易燃,是以多元酯制成,平均时速为六十——九十公里。    在电力的使用方面比耳卡电动车的电池能量为四○W/KG,体积小,动力大,接上二二○伏的电流,约八小时可充满电池,充满后电流即自动切断,可行驶一百二十公里。平均每公里使用三——五分瑞士法郎的电力。    比耳卡电动车是一种后轮带动车,自动变速,四轮单独之减震设备,不再需要水箱、化油器,及一般汽车机械设备(如火星栓、活塞等)保养简易,回转方便,在拥挤的城市中行驶,甚为理想。瑞士生产的比耳卡电动车,在当地销售价格为一六○○○法郎(合新台币三十二万余元)。    由此种小型电动车之发展,不禁使人想到我国清华大学研究制成的电动车。据该校主持电动车发展的教授表示,目前推出的电动车正交由邮政局及电信局试用中,将就他们的使用报告,以求正确地计算电动车的功能究竟如何。    据试验及使用的结果,我国的邮电车电池能量约为四五W/Kg,电池寿命为二五○次完全放电,行驶都市中一公里约为台币三——四角,行车速度为一时六十五——七十五公里,行车在每时四十公里常速下,乘载二人可行约一二○公里。充电时以一一○伏电流充满电池需七小时。

2. 台湾报纸译载美国刊物文章:《玻璃维纤前程似锦》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四月十三日刊载《美国科技》的一篇报道,题为《玻璃纤维前程似锦》,转载如下:    “FRP”,为强化塑胶纤维的简称。一般称为“玻璃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的玻璃”。为二次大战期间、军事科学的产物。开放机密性质之后,成了一门突飞猛晋的新兴工业。    与传统的塑胶工业比较起来,它还是一个摇头晃脑的“童子军”。但由于本身具有不凡的特性,新兴的FRP产品,已逾塑胶的限制。质量方面,都已突破了塑胶工业的门限,同时更代替了部份的金属加工产品。FRP与塑胶同样,具有“可塑及耐冲”。但没有塑胶易老化及脆化变性的弊端。    FRP具有“塑”的绝缘效果,防水隔热隔音更佳。同时不起“金属的氧化作用”。    FRP的抗张、抗压等物理特性,都比塑胶好。加工、成型比塑胶易。与“塑胶钢的ABS类”同样,可以表面电镀处理。而硬度,防蚀比ABS高。    目前FRP制成的浴缸、家具、桌椅等已屡见不鲜。一体成型的车身、电机外壳,预铸房屋、邮亭。以及国防工业的机翼,钢盔、弹筒,乃至人造卫星,飞弹等的躯壳,也是以FRP为大宗。    防湿性特强的FRP,成为潜水器材,渔具,游艇,小舟,浪板、雪橇,运动器具等的新兴材料。    欧美方面,FRP的产品,已超过了五、六万种。可谓五花八门,多采多姿,未来发展,似乎未可限量。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三月二十七日刊登美《时代》的一篇题为《超级塑胶所带来的危险》的报道,转载如下:    超级塑胶就是在塑胶内添加极细小的碳纤维以增加塑胶强度。这种合成材料非常强韧耐用,更比发挥同样强度的金属轻很多;它几乎可以塑成任何形状。制成各种产品。自一九六○年代问世以来,市场销路非常良好。飞机工业已用于制造各种飞机零件,包括直升机桨叶、涡轮喷射引擎的扇叶等。美国汽车制造业也正在加紧研究,如何以这种合成材料取代钢材,制造更轻的汽车节省燃料。    最初的超级塑胶内系添加硼纤维,后来才改用比硼纤维更经济、用途更广泛的碳纤维或石墨纤维(碳的另一种形式)。然而这种新合成材料几乎立刻产生了问题,因为碳纤维是良好的电导体,当这些近乎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纤细碳纤维进入大气中以后——不论是在制造过程还是在有意或无意间燃烧时,它们可以引起电器设备发生短路、弧光,乃至起火等可怕结果。据“美国太空暨航空总署”近来的研究,自一九七○年起,制造工厂或使用工厂至少已发生了十几次的意外。不过军方已经注意到,碳纤维云层可以使得广大地区的各种电器设备失效,同时也能使得敌人的雷达失效。科学家们担心未来工厂在燃烧废料、飞机和汽车失事起火以及一般人燃烧丢弃物品的时候,可能会急遽增加大气中的碳纤维数量,使得空气调节机、电视、收音机,甚至包括较大动力的发电系统等所有电器设备受到威胁。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生产碳纤维三百五十吨。工业科学家们亦正在寻找使用这种合成材料的安全方法。一位美国政府发言人说:“这种材料若能适当处理,将非常有用;不过我们要在确实了解它之后再加使用。”

3. 台湾用玻璃钢造渔船

【本刊讯】台湾《中华日报》四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介绍台湾制造玻璃钢渔船的消息,摘登如下:    据渔业专家预料,由于塑钢渔船的造价逐渐低廉,易于保养,预料在今后十年之内将逐渐取代木造的中小型渔船。农复会渔业组技正江英智说,由于木材的日渐希少,价格高涨,而塑钢材料又逐渐大量生产,目前塑钢渔船的造价与木壳渔船的造价几乎平衡,未来甚至可较木壳渔船更为便宜,而且塑钢渔船有省油、轻便与减少保养费用的诸多优点,故未来的取代木壳渔船似乎是必然的。台湾建造塑钢渔船的造船公司已逐渐增多,目前有台南的新生、南台、海盛,高雄的新升发、宏太、靖海、屏东的大统一、乐益与台北县的大舟等九家造船厂均在建造塑钢渔船。    塑钢渔船最大可以建造一百二十吨级,因为百吨左右渔船如使用钢壳,由于钢板太薄,效果不甚理想。

4. 英报文章:《寻找氢的新来源》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一月六日刊载一篇题为《寻找氢的新来源》的文章,全文如下:    美国当前还在进行实验室研究是一个生产氢的设想,它包括把水滴在地壳下的熔岩上。    由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桑迪亚实验所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强有力的五人小组提出的这个设想表明,鉴于地壳下岩浆的热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几乎无止境地供应这种气体就有了长期的潜力。    利用该技术产生的氢是岩浆里的水和灼热的亚铁起化学反应的结果。基本上某些氧原子从水分子中被拉出来,进而使亚铁氧化,然后使氢原子的一部分脱离水。    桑迪亚实验所的这个科研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的条件下(摄氏一千二百度的玄武岩岩浆),约百分之三的水变成了氢。实际上,范例说明,每小时注入岩浆体里二万加仑水可以产生约五百磅的氢;剩余的水将变成蒸气。    氢的量将同岩浆里亚铁的含量成比例,后者占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二;然而,桑迪亚实验所科研小组设想,加进植物纤维素,氢的产量可能增加一倍或两倍,植物纤维素在陆地上是以污泥浆、收割后的作物的杆和主茎以及甘蔗渣滓等形式大量存在;在离岸不远的海上,海藻也是适用的。纤维素含有高比率的氢,将在反应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含有百分之十这种“生物量”的水,在温度达摄氏一千三百度的条件下将会产生含有百分之十的氢,百分之四的二氧化碳,百分之一的一氧化物和微量的甲烷的气体。    桑迪亚实验所承认,可利用的岩浆房的埋藏深度是实现这个设想的一个严重障碍;然而,有些是在洋底以下六千英尺到一万英尺的范围内,这样的深度“对当前钻孔技术略加改进应当是能够达到的”。对氢作为燃料的长期需求很可能使这类设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