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5-06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华主席抵平壤 金主席到车站热烈欢迎

【路透社北京五月五日电】(北京时间十一时三十五分发)中国领导人华国锋今天上午到达北朝鲜首都平壤,进行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新华社报道说,这位共产党主席兼总理在车站受到了金日成主席的“热烈欢迎”。    【美联社东京五月五日电】(北京时间十一点二十二分发)北京的新华社说,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一行今天上午乘专车到达平壤进行正式访问。    华今天早晨在北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曾停留了一下,然后前往平壤。他们是昨天离开北京的。    【路透社北京五月四日电】(记者:麦肯齐)中国共产党主席兼总理华国锋在高级的外交和经济官员陪同下,今天乘专车前往北朝鲜进行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外交分析家认为,中国的亲密朋友北朝鲜是这位党政领袖合乎逻辑的第一个目的地。    北京的外交分析家认为,对北朝鲜的访问,是中国自从清洗极端派政治领导人和结束中国生活十多年的动乱以后执行的比较积极的走出去的对外政策的继续。迄今为止,中国的重点是亚洲地区,今年早些时候,第一副总理邓小平访问了缅甸和尼泊尔,李先念副总理访问了菲律宾和孟加拉国。    北京的外交分析家认为,中国的对外政策目标是增加自己的联系、威望和影响以及抵销苏联的活动,特别是在中国周围的亚洲地区。联系到这点,北朝鲜是一个既与中国接壤又与苏联接壤的重要国家。    在北京的西方国家外交官认为,北朝鲜和中国的关系是好的,比平壤和莫斯科的关系总的说来也许好得多。    中国首都的观察家认为,华总理和金主席要讨论的问题将包括北朝鲜的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需要。    【共同社北京五月四日电】(特派记者:边见)中国的华国锋主席四日作为他就任党的主席和总理后的首次出访,于四日启程前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作为党的主席出国访问,已故的毛泽东主席曾于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七年两次访问了苏联,自从那时以来,相隔已有二十一年。可以说这反映了中国是如何地重视同北朝鲜的关系。    华主席访朝的目的,首先将是向北朝鲜首脑说明中国新的内外政策。    【德新社波恩五月四日电】中国党和政府首脑华国锋,于星期四(五月四日)乘坐专车前往北朝鲜,进行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华把北朝鲜作为他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北京的外交界人士认为,这件事是中国正在作下述努力的一个明显例证,即在出访世界其他国家之前,要有意识地加深中国同本地区各邻居之间的关系。主管中国外交的许多高级官员对东南亚一些非共产党国家的访问,也说明了这一点。

2. 南通社评华主席访问朝鲜

【南通社北京五月四日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总理今天第一次出国访问。    应朝鲜领袖金日成的邀请,华主席今天上午乘专车离开北京前往平壤。    通过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主席华国锋将越过本国的边界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现在可以设想,同他的伟大的前任相比,华主席今后将进行比较频繁的外交活动。    作为华国锋之行的第一个目标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近邻,是多年的友好国家。    这种友谊在朝鲜战争时特别得到了加强,那时有一百多万中国志愿军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肩战斗。    后来,合作扩大到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经济方面。    中国共产党和朝鲜劳动党也发展了关系,并经常进行接触。    从华率领的代表团人员组成来看,在即将进行的中朝对话中,将讨论促进双边国家关系问题、党的合作问题、经济合作问题,以及一系列迫切的国际问题。    作为一个不结盟国家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其对外政策立场同中国有许多相似点和共同点。    但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合作,今年年初,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库纳耶夫率领的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了平壤。    一九七五年,朝鲜主席金日成访问了北京,已故周恩来总理一九七○年曾访问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 法新社报道:《中国副总理谷牧访问法国》

【法新社巴黎五月四日电】题:中国副总理谷牧访问法国    国际形势、尤其是非洲和亚洲的形势,以及法中关系乃是中国副总理谷牧同法国总理雷蒙·巴尔一个半小时会谈的中心问题。    谷牧在走出马提翁大厦时说,他对会谈感到很满意,会谈谈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科学和技术的交流”。他说:“我非常重视我在法国的访问。”法国人士指出,中国副总理在会谈中强调世界由于两个大国的关系所造成的紧张状况。另一方面,他提到,中国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和独立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也求助于“友好国家”的先进技术,以便使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雷蒙·巴尔在答词中强调法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就是独立,警惕一切可能动摇和平与实现全面缓和的东西。总理府人士承认,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论。    【路透社巴黎五月三日电】中国副总理谷牧今天会见了法国总理巴尔,讨论中国可能利用法国技术,包括建造核电站的问题。    他对记者说:“我非常重视我的法国之行,我想说,我对我同法国政府领导人进行的第一轮会谈感到非常满意。”    谷牧说,他还讨论了加强贸易和扩大同法国的科学、技术合作的办法。他说:“法国人民具有光辉的历史,而且,他们今天还有坚实的技术和工业能力可以帮助中国现在的七年经济发展计划。”    官员们说,巴尔向谷牧保证,法国对中国的需要特别感兴趣,并准备帮助北京政府实现它现在的经济发展计划。    他们说,这两位领导人一致同意,法中联合委员会应在今年初夏开会讨论一些工业项目的细节。

4. 日本报纸评华主席访问朝鲜

【本刊讯】东京一些报纸五月四日就华主席访问朝鲜发表述评:    《东京新闻》记者青木三日从北京发回的消息说:    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业已正式公布。对于华主席来说,这是第一次出国访问,而且作为中国的党主席这一最高领导人,访问北朝鲜也是首次。可以说,这表明在中苏对立中,中国是如何重视同邻国——北朝鲜的友好关系。    在由华主席和金日成主席举行的中朝首脑会谈上,将再次确认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与此同时将就整个国际形势深入地交换意见。特别是在会谈时,关于围绕着朝鲜统一而召开南北朝鲜和美国、中国参加的有关国家会议等问题可能成为话题,这次的首脑会谈,对今后的亚洲形势将产生微妙的影响。    《朝日新闻》记者田所五月三日从北京发回的消息说:    三日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等北京各家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中国党的主席兼总理华国锋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国家主席金日成的邀请,将对该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消息。    对中国来说,北朝鲜是国界相连的友好国家,中国一贯支持金日成主席的政策,而金主席也在与苏联保持关系的同时,一直表明要加强同中国的团结。    在中苏严重对立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北朝鲜对中国来说都是不可失掉的“盟友”。在北朝鲜看来,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对本国推行以第三世界和不结盟为中心的外交大有好处。二日在平壤签订了中朝间的一九七八年度物资交换议定书,以中国提供石油为支柱的经济关系也是紧密的。    华主席的访问也是对一九七五年四月金日成访华的回访。通过以两国首脑在平壤举行会谈为中心的主要活动,双方将努力向内外显示两国间的坚强团结。    《读卖新闻》记者中野五月三日从北京发回的消息说:    据认为,中国选择北朝鲜作为华主席首次访问的对象,以此来进一步加强中朝之间的一贯的友好关系,并对华政权的内外政策进行说明。    据认为,从五月中旬开始,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美国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将相继访华,在他们同中国首脑的会谈中,朝鲜问题将是焦点之一。据认为,通过华主席访问朝鲜,中朝首脑举行会谈,将定出一系列会谈的大框框,从而引起北京外交人士的强烈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特派记者冈田五月三日发自北京的消息说:    此间的观察家认为,朝鲜问题、对苏政策,将是两国首脑进行会谈的最重要的课题。    因此,这次谈判的重点恐怕是通过两国首脑坦率地交换意见,来相互加深对于对方立场的理解。

第 2 版

1. 美《新闻周刊》:《北约的北部前线》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五月八日(提前出版)刊登一篇题为《北约的北部前线》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接近地球的北极,距离俄国人近来迫降南朝鲜一架客机地点大约二百英里的地方,苏联和挪威的边境委员会委员举行了定期交换情况的一次会议。会议气氛比一往轻松。伦德上校的助手和克格勃的雅戈德金上校的助手在这个冰冻的湖上开了一个洞,军官们可以捉鱼。这种愉快看来是真实的,但是这掩盖了某些很实在的问题。这个边境地区对挪威、北约和苏联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一块伸向北冰洋的冰冻的土地,它是苏联在世界上实际同北约国家有共同边界的两个地方之一,苏联最近增加了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苏联四分之三的战略导弹舰队在科拉半岛附近巡航,该地区布满了飞机场、萨姆导弹场和海军设施。在科拉地区活动的还有苏联的两个陆军师和一个两栖作战旅。    挪威和北约官员都认为苏联加强北边的军事力量是它反对欧洲的新战略的一部分。作为苏联的图谋的一个证据,他们举了如下事例:发展SSX—20导弹,在波罗的海配备了带有核导弹的潜水艇,在科拉地区有两栖作战旅,苏联对航空母舰产生了新的兴趣。北约的北欧司令怀特利将军说,这种战略取决于这样的信念:“美国有朝一日可能成为孤立主义者,或者会同它的某些盟国闹翻。”类似的问题显然也使挪威人感到不安。付国防大臣霍尔斯特说:“挪威海和巴伦支海正在成为苏联的重要部署地区。我们了解关于限制美国海军作用的讨论情况,我们关心使美国海军保持强大,以便维护西方进入挪威海的通道。”    挪威很想保持它所说的“北欧的平衡”——实现以苏联为一方,以北约为另一方和以中立的瑞典和芬兰夹在中间的一种靠不住的对称。由于苏联加强军事力量看来要打破这种平衡,因此挪威在政策方面作了某些重要的改变。虽然挪威人拒绝北约在他们国家驻军,但是他们已同意让这个西方联盟在他们国家贮存非核武器。他们还同意让北约在挪威北部特罗姆塞附近增加军事演习。据霍尔斯特说,到目前为止,俄国人是不声不响地进行观察。他说:“他们不喜欢这个,但是他们不想大肆喧哗。在这里附近,反苏情绪是很高的。”    谁也不希望发生严重的边界麻烦。而且,挪威对苏联这个邻国感到十分不安,因此要继续保持它对北约的义务。霍尔斯特说:“即使联盟陷于混乱,挪威也不会离开。”挪威人现在为捕鱼权、沿海石油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矿物资源问题经常同俄国人吵架。挪威有时认为,世界紧张局势同苏挪事务没有多大关系。

2. 勃列日涅夫抵西德同施密特会谈

【美联社波恩五月四日电】走路缓慢、显出年迈样子的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今天到达这里就缓和与贸易进行四天的会谈,这是他在将近一年来对西方的第一次访问。    由一百五十人的代表团陪同来访的七十一岁的勃列日涅夫在波恩—科隆机场受到谢尔总统、施密特总理以及苏联和西德显要的欢迎。    西德人士说,当局出动了约一万名警察来保障这次访问的安全。    西德官员对记者们说,预料这次访问不会产生任何重大结果。    这次访问格外受到注意,因为它是在北约的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举行高级会议以及联合国在纽约举行裁军会议以前进行的。    勃列日涅夫由一名军事助手扶着他的左臂,蹒跚地走下舷梯接受施密特和谢尔的欢迎。    【路透社波恩五月四日电】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晚要求国际上禁止生产中子弹,作为共产党国家和西方为限制军备竞赛的新努力的一部分。    勃列日涅夫在他准备在西德谢尔总统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敦促采取实际步骤减少全世界特别是中欧的武装部队和武器。    西德政府发言人伯林后来对记者说,勃列日涅夫和施密特在他们的第一轮会谈中讨论了双边问题。    他说,只简短地提到柏林问题。    【法新社波恩五月四日电】在苏联领导人到达之前,大约二千名人权抗议者开始举行和平示威反对他的访问。    这些示威者举行了一次通过波恩的默不作声的游行,纪念苏联侵犯人权行动的受害者。示威者当中包括苏联元帅和战斗英雄彼得·格里戈连科,他最近由于支持克里米亚鞑靼人的事业被取消了国籍。    【合众国际社波恩五月四日电】共产党在抗议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访问方面同反共的人权团体联合行动了。    西德四个共产党中反苏色采最浓的德国共产党在首都张贴标语,谴责勃列日涅夫政权是“法西斯的战争狂的”政权,并要求公民们参加它在波恩和汉堡(这个苏联领导人将访问这两个城市)组织的抗议集会。

3. 港报报道:《尼克松回忆录》发行情况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四日报道:    本港报纸已在刊载《尼克松回忆录》的中文译文。这本书的售价相当高,在美国,平装本售美金十九元九角五分。至于精装本,售价则为美金五十元。据出版公司的总裁哈洛·罗夫解释:“实际上这本书的售价一点也不贵,它厚达一千二百页,全书五十万言,内容丰富而逼真,翻看每一页,都足以使你屏息静气    ……”    《回忆录》的外国版权,据悉也已分别售给十个国家的出版商,《纽约时报》则买到了连载权。除此之外,在美国,另有一种由尼克松亲笔签名的特种精装本,每本售价为美金二百五十元。    据说:当年尼克松因水门案挂冠之际,有数百人写信到圣克利门蒂向他表示同情及慰藉,尼克松一一看了这些信,小心地保存起来。现在,当他的《回忆录》出版时,他通知出版商对上述的热心支持者每人去了一封信,给予他们购买特种精装本的权利,而那是“书摊上绝对买不到的”。只因为:“你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支持了他”。    五十美元一本的精装本,书店里也是买不到的,必须向出版商邮购,所以每本要另加邮费五美元、精装本的第一页上,有尼克松的亲笔签名。    二百五十美元一本的特种精装本,又名“呈送本”,每本书前的空白页上除了尼克松的亲笔签名外,还有编号。封面真皮烫金字,还附有出版商编号的“真本证书”,印上购书人的姓名。说明此书经尼克松亲自签名奉上。由于特种精装本只印了数百本,拥有者将成为为数希少的收藏家,因此,购买者听说相当踊跃。

4. 《二千万人有三十多个民族》

重视各民族和睦相处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我们获赠一份很有意义的纪念品,那是自治省的民族关系委员会主席兼省首府诺维萨特电台、电视台总经理格罗斯丹诺送给我们的。    纪念品是六枚电视台的纪念章,每枚一种颜色。格罗斯丹诺向我们解释,红色代表自治省内的塞尔维亚族,兰色是匈牙利族,绿色是罗马尼亚族……每种颜色代表一个民族。    这些纪念章代表的,只是南斯拉夫国内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部分,我们事前怎样也想不到,南斯拉夫二千一百万人口中,竟有这么多民族。    从北方多瑙河平原,到南部的亚得里亚海海滨,我们注意到,南斯拉夫各地十分重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每个民族的文化受到保护和提倡,从演出的民族歌舞,展出的绘画和雕刻作品,以至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在体现了这点。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的民族有: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匈牙利族、斯洛文尼亚族、罗马尼亚族、黑山族、小俄罗斯族和马其顿族。为贯彻民族平等友爱的精神,自治省的官方公布及一些主要报章和刊物,同时采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黑山等五种语言编印,电台、电视台亦以五种语言广播。宪法规定民族一律平等解放前,南斯拉夫走过的道路有很多方面跟旧中国相似,民族问题是其中之一。在过去了的年代,在南斯拉夫这块土地上,外来侵略者你来我往,烧杀抢掠,造成人民的极大灾难;另一方面,侵略者刻意挑起各民族间的仇隙,以至各民族之间互相攻伐。跟旧中国的大汉族主义一样,南斯拉夫过去也有大塞尔维亚主义,只有塞尔维亚人才有权利占有土地。解放后,南斯拉夫开始重视这问题。    格罗斯丹诺说:“一九一九年,南共成立后,在对待民族问题上,还没有正确的方法,因为要有一段时间去重新认识。一九三七年,铁托总统成为党的领袖后,才明确提出一个原则:南斯拉夫国内所有民族一律平等。一九七四年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强联邦制度。”    在实现民族平等的努力上,南斯拉夫的措施跟我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主要是实现各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格罗斯丹诺表示,南斯拉夫联邦政府中有来自各地的民族代表。社会上各个层面的组织中,包括企业中的工人委员会、共和国和自治省的议会,都按人口比例,选有各民族的代表。各民族有权利学习、掌握和运用他们本身的民族语言。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格罗斯丹诺说:“我们很注意各民族在经济上的平等。如果经济不平等,则政治上平等只是一句口号。”    由于历史原因,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在经济发展上有先有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是比较富裕的地区,但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黑山等地区比较后进,因此,地区间的收入存有差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不同。为逐步解决这个不平衡问题,南斯拉夫设立一基金,每一个共和国和自治省每年将其全年生产总产值的百分之二点五捐出,作为基金费用。然后将这笔基金用以资助那些后进的地区。联邦之下的各个地区,也按照其实际情况,订定一些计划,援助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希望尽量使地区和企业间的经济情况不致相差太远,逐步消除各地区民族间在经济上的差别。热情奔放勤劳乐观在萨格勒布,新闻委员会邀请我们观看“勒卢民族歌舞团”的演出。舞艺精湛的艺术家为我们演出了精采的民族舞蹈,有塞尔维亚的、克罗地亚的、马其顿的……我们发现,每个民族虽然服饰不同,但舞蹈语言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热情奔放,勤劳乐观,强调团结。在现实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稳定团结,是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愿望。

第 3 版

1. 路透社报道坦赞铁路出现一些问题

【路透社卢萨卡四月二十六日电】中国人修建的坦赞铁路——内陆国赞比亚通向世界贸易航线的生命线,北京在国外的最大援建工程——正出现问题。    事故、缺少车皮、达累斯萨拉姆港口的拥挤和关于不满的工人搞破坏的报道,这一切已使这条铁路一九七六年七月正式通车时洋溢的热情失去了一部分光辉。    铁路全长一千八百六十公里,从赞比亚的克皮里姆波希城到坦桑尼亚的港口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经过广漠的灌木地带。    一支由大约一万五千名中国工人和三万六千赞比亚人和坦桑尼亚人组成的大军花费了五年时间建筑这条铁路,它被欢呼为一项造价四亿六千万美元的奇迹工程。    这条铁路是作为赞比亚现有的通过白人统治的南部非洲的进出口运输线的替代路线,由最近独立的黑非洲强烈的政治热情设想出来的。    坦赞铁路(跨过三百坐桥梁,穿过十九条隧道)碰到的大问题是如何对付赞比亚铜矿工业的运输要求,赞比亚一年生产出口的铜矿石在六十五万吨以上。    根据这条铁路移交给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时公布的数字,这条铁路本应一年运载四百万吨商品,并在它的全部能力都得到利用时提高到七百万吨。但是,在第一年经营后公布的数字说,这条铁路在那个时期仅运载了一百一十二万二千吨,据说,这条铁路发生了三次大事故。    据运输界人士说,这条铁路的两千一百节车皮有数百节正在修理。此外,在赞比亚卸货缓慢,根据中国人的设计,往返时间是十五天,目前却在二十五到三十天之间。    这些人士说,由于达累斯萨拉姆港口的耽误和拥挤,赞比亚进口的九万吨商品在那里堆积如山,还堆积着等待出口的大约五万吨赞比亚铜。    坦赞铁路种种问题的影响一定已经加剧了赞比亚正面临的长期经济危机,并且助长了国内政治斗争。

2. 日本外相园田谈日美首脑会谈情况

说当福田告诉卡特说日本关于缔结日中条约的方针没有变时,卡特说增进日中关系是件可喜的事情,预祝成功    【时事社东京五月四日电】题:日美以相同立场“展望世界”    ——园田外相答记者问    纽约三日电:福田首相一行结束了日美首脑会谈,三日晚到达纽约。时事社就这次日美首脑会谈的成果分别采访了陪同首相访美的园田外相和牛场对外经济相,并听取了他们对今后的外交和经济问题的意见。    在采访过程中,园田外相暗示美国总统卡特访日可能明年实现,同时对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表现出热情。采访园田外相的内容如下:    问:请你首先谈谈这次首脑会谈的成果。    外相:本来认为日美贸易谈判很麻烦,但结果却非常顺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问:具体的成果有哪些?    外相:过去的日美首脑会谈,只是在两国之间进行协商,而这次首脑会谈则不同于以前,日本听取了西德、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国家的意见和希望,并把它转告给了卡特总统。我认为,这样做非常好。另外,在两位首脑单独会谈时,“展望世界”成了最重要的议题。这意味着日美之间变成了这样一种关系:从互相合作的立场出发,站在同一立场上寻求同一方向。    问:在这次会谈中,似乎花了很长时间谈亚洲问题。具体说来,讨论了什么内容?    外相:美国方面通过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和副总统蒙代尔遍访东南亚表明了没有放松对亚洲的关心的态度。就是在这次会谈中也采取了要探讨点什么,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的态度。    问:对缔结日中条约今后的步骤如何?    外相:关于日中条约,福田首相解释说:谈判由于反霸问题中断了,又恢复,又中断。不过,缔结日中条约的方针没有变。对此,卡特总统说:增进日中关系是件可喜的事情,预祝成功。过去政府的态度是“对促进日中友好关系没有异议”。如果我多嘴多舌,又会引起议论,因此,现在什么也不能说。    问:最后请你谈谈卡特访日的问题。    外相:首相说,希望总统务必访日。总统说应该早日访日。

3.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粗钢生产停留在一亿多吨的低水平》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四月十八日以《日本钢铁联盟汇总一九七八年度钢铁供求展望,粗钢生产停留在一亿多吨的低水平》为题报道:    日本钢铁联盟十七日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汇总了一九七八年度钢铁供求展望。据此估计,一九七八年度我国粗钢生产为一亿零一百万吨至一亿零四百万吨,比一九七七年度只略微增加百分之零点四至百分之三点三,这是自一九七五年度以来连续四年停留在一亿多吨的低水平。钢铁生产萎靡不振是因为以欧美为中心的出口减少,此外,在国内需求方面,造船部门的需求量减少,就是扩大公共事业,也缺乏大幅度增加钢铁需求量的力量。

4. 香港《今日世界》文章:《太平洋的果盘--菲律宾》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五月号刊登《太平洋的果盘——菲律宾》一文,摘转如下:    跟气候较冷地区的人谈起热带,他们的心目中总会泛出许多一片青翠的岛屿;在那里,灿烂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使岛上花果丛生。其实用这种美丽的憧憬来形容菲律宾,可说是虽不中亦不远。因为在一九七五年度该国十种主要输出品中,五种全属果类,计为香蕉、凤梨,以及椰树果实的三种衍生物椰子油、椰子肉和干椰子等。    长久以来,椰子是菲律宾的经济支柱之一,该国所赚的每五美元就有一元来自椰子。实际上,椰子业是菲律宾由来已久的生计,该业雇用的职工共约一千二百万人,亦即每三个菲律宾人就有一个吃这行饭。事实上,该国的耕地约有四分之一是种植椰树,数约三百三十万株,每年出产八十五亿颗椰实,使菲律宾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除了椰子以外,近年该国香蕉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增加。虽则早在一九六四年的纪录,已显示该国的香蕉输出额达九万六千公斤,但实际上直至八年前,菲律宾才正式踏入世界的香蕉市场;那年菲律宾对日本输出三百五十八吨香蕉,总值约一万一千美元。从那时起,它的香蕉输出量即以惊人的速度跃升,到一九七五年已增至五十万零一千五百六十四公吨,共值三千八百七十万美元。这种巨幅增长的结果之一是,一般人把香蕉尊为菲律宾的“果中之王”,而该国也赢得“亚洲香蕉大王”的美誉。    这些浑号并不离谱。仅在数年前,日本输入的香蕉大部还是由厄瓜多尔和台湾的蕉农供应;日本向是亚洲最大的香蕉市场,该国人民每年要吃下一百多万吨香蕉。可是到了一九七二年,菲律宾输往日本的香蕉已经赶过台湾,比后者多出十一万五千吨,再一年后就压倒厄瓜多尔而跃居首席。一九七五年,菲律宾香蕉已经攫得百分之七十五的日本市场;也在亚洲香蕉总输出量中占了百分之九十二强。同时它的外销市场已经扩展到韩国和中东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香蕉的品种有几百种之多,但只有少数具有商业价值。使菲律宾香蕉输出业崛起的一种蕉是巨型“卡文迪须”种,蕉农和顾客都喜欢它,因为味道好又能抗拒植物病。虽然这种蕉外型像株大树——走进一个这种的蕉园有如穿过一片广大的绿叶森林——实际上它是草本植物。    但是各种问题已经接踵而来。诸如肥料、化学剂、运费和其他开销的成本增加,因而削薄了利润。同时由于十个主要产蕉国不断争夺市场,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现象仍旧形成一种威胁。    菲律宾凤梨的国际贸易肇端于一九二○年代。在此之前,夏威夷是太平洋区的主要凤梨产区,但是一种名叫“水腊虫”的甲壳昆虫,一度使那里的凤梨大部枯萎,几乎彻底消灭了当地的凤梨工业。于是生产凤梨的大公司赶紧另找供应来源,结果戴尔蒙提有限公司在菲律宾岷答那峨岛中北部的布基农高原,找到了理想的土地,立时动手种植,同时拟订计划,在附近海岸建造罐头厂。但是在这时候,夏威夷的农业研究专家已经发现了解决水腊虫的办法。夏威夷的其他凤梨罐头厂立即中止开发新的凤梨种植区,可是戴尔蒙提公司决定继续推行原定计划,增设它的菲律宾包装有限公司。半世纪后的现在,与生产凤梨有关的公司在菲律宾数目剧增。而该业也替菲律宾赚得可观的外汇;在一九六五到七四年间,所赚的外汇从一千零六十万美元激增到三千四百八十万美元。    菲律宾的高地因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和气温适宜,可以一年到头不断地生产凤梨。这种水果大都是从果实的冠部,也就是一枚凤梨“顶端”那丛叶子里长出来的,十八至二十四个月后就可以收割,而收割期可以用不同的种植时期或使用影响凤梨成长率的激素,来随意调节和控制。这种办法,也可使罐头厂里负责冲洗、分级、去皮、去芯,以及把凤梨切成片、块、凉拌用凤梨丁和榨汁等工作的工人,可以终年工作。    虽然夏威夷现仍是世界位列第一的凤梨生产区,但是菲律宾凤梨的前景看起来非常光明。    扩大生产凤梨和香蕉,已使菲律宾成为“太平洋的果盘”,而高踞“果王”宝坐的仍是椰子。不过,近年来农业专家对于它的椰子收成较前减低的情形,颇表关注。用更多土地种植椰树虽可使产量增加,但这几年来每株椰树的平均产量却不断下降——从一九六○年的四十五个椰实降到一九七三年的三十四个。肥料的缺乏、灌溉水利设备的不敷应用、两树的距离不适当、不合经济原则的椰园分布,以及没有更植树令已高的椰树等等,都是造成生产力减退的因素。    为了挽救这种局势,菲律宾政府已经推行了一些补救方案,包括拨出专款,透过新设立的一批农村银行,供应果农短期和长期的资金需要。其他的计划则针对各种不同的需要,包括:训练果农采用改良的种植方法和耕地管理法;派发免费肥料;在要冲地点设立苗圃,准备每年供给一百多万株椰树苗,将不符经济原则的小椰田合并成为妥加管理的农场;以及培养产量很高的配种椰树等等。

5. 日《读卖新闻》报道:《对福田的支持率下降到百分之二十》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十四日以《本社全国舆论调查,对福田的支持率迅速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为题报道:    读卖新闻社于八、九日两天进行了全国舆论调查,探索了对内阁的支持率等舆论动向。    自福田内阁于前年十二月成立以来,经本社调查,对福田内阁的支持率一直很低,在百分之二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这一次本社调查的结果,比三月份的调查减少了百分之五点三,降到百分之二十。它低于佐藤内阁后期的百分之二十三,低于因使用金钱搞参议院选举而受到猛烈批判的田中内阁后期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二,是一次很低的支持率。

第 4 版

1. 美科学杂志专稿:《中国的电子技术》

说“中国的电力和电子技术的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不是现在处于何种水平,而是它朝什么方向以及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内落后于西方十到十五年”    【本刊讯】美国科学杂志《光谱学》二月号发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赫伯特·谢尔曼写的一篇专稿,题为《中国的电子技术》《元件、电子计算机、电信以及动力——在内部观看人民共和国的这项技术的现状》,摘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力和电子技术的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不是现在处于何种水平,而是它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内落后于西方十到十五年,实际上,这个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开始的。但是,政府已经号召人民到公元二○○○年要赶上或超过工业化的国家。西方的访问者,其中包括最近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学院代表团,一致认为,如果能解决把意识形态和实现现代化的运动协调一致和克服科研、工业、特别是教育制度的严重缺陷的问题,那么中国人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许多大学便停课了,一直停了五、六年。在其他一些学院,学制由四年缩短到三年;取消了程度的规定;招收学生是根据他们政治上是否合格,而不是根据他们准备是否充分;高级科研职务是靠政治信仰而不是靠成绩获得的;取消了正式的技术刊物的出版。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兴起的某些改革现在已经取消或做了根本的改变。    此外,中国领导把这些最恶劣的做法归咎干“四人帮”。今天,由于四人帮已经被罢黜,看来中国在进入稳定时期,形势有利于取得真正的发展。    下面是据最近到中国访问了三周的一批电气和电子工程学院成员所谈的观感的精粹部分。这些从美国去的访问者由来自中国电子学会的东道主领着参观了一些工厂、一个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尽管这些访问者所看到的必然有限和不全面,然而还是反映了一个复杂的、有生气的国家的技术情况。虽然电气和电子工程学院的代表们主要专长通信业务,中国电子学会还是安排他们参观了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以及集成电路工厂。据人们在这里说,这些工厂的设备很完善。集成电路从对一家集成电路工厂进行的一次参观来判断,中国人看来在技术上有能力制造西方集成电路制造厂所生产的几乎任何东西。那里的科研人员完全懂更复杂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但是运用这些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质量不等,结果标准集成电路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合格,简单大规模集成电路合格的不到百分之十。    上海集成电路工厂设在一条旧的到处是尘土和拥挤的里弄里。厂房是一坐经过改建的根本不适合制造集成电路的校舍里。尽管环境困难,厂方作了真正的努力创造现代化设备。    新式的离子输入设备(中国制造的)被用来生产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而所有电路的光刻掩模工艺都用手工,电路的线条宽度为十微米——按西方标准,这样的宽度是大的。    为了保持室内清洁,工作人员在入口处要分别进行空气除尘浴,更换衣服,穿上“小白兔式工作服”。但是清洁程度仍不符合应该达到的要求。这个厂的工程师都非常了解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他们的生产效率低与这个问题有关。    然而,援助工作正在进行。在集成电路工厂附近,一坐为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而专门设计和装备的大型新厂房正在建起来。    电信由于只有五百万台电话机供近十亿人口使用,中国有发展电信的充分余地。甚至这个国家的首都和重要城市北京,也只有二十万台电话机供全市九百万人使用。    中国电话设备处于奇特的新旧混合状态。例如,长途电话大部分仍然是明线(在美国,除了一些农村地区外,明线通信几乎都已经见不到了)。同时,现代化的同轴电缆系统(目前从九百六十路扩大到一千八百路)连接了北京和上海正在向广州延伸。微波无线电通信线路(九百六十个路)在充分生产;正在研制扩大到一千八百路的设备。    卫星系统看来是这个国家的交通不便的地区通信问题的自然解决办法。中国人提出了在一九七九年发射两颗通信卫星的申请;然而,人们不知道中国人实际的供国内应用的通信计划。    人们没有看到数字传输或者数字转换的方式,中国人也没有表明他们有发展和应用这些方式的任何计划。然而,中国人已宣布制成了一个数字式卫星通信地面站。    西方参观者看到暗淡的照明常常大吃一惊,这样的照明在中国的许多工厂里很普遍(有几家工厂的照明很好),装配线的唯一的光亮常常是来自窗户。光亮的放大镜当然会减轻眼瞎的过度疲劳,而且或许能加快生产。安全标准需要改进,但是中国工厂的工人和美国工人一样,轻视护目镜和防尘口罩。新、旧相差很远的现象在制造业里很多,显示变化的迅速。发动机制造厂上海发动机制造厂电镀车间的设备特别好。    三百兆瓦、十八千伏、每分钟三千转的发电机的设计、材料和性能差不多与西方水平相等。电子计算机虽然中国人在传统上社会主义国家较弱的两个方面——软件和外围设备获得了某些成功,但是必须说整个进展速度是十分缓慢的。在人民共和国,操作系统仍处于它们的初期阶段。编制程序的人使用纸带,而不是使用穿孔卡片。使用的语言占压倒地位的仍是中文的阿尔戈语言(指编制程序的代数和逻辑语言),尽管在公式翻译程序4和基础方面正在赶上来。科博语言(指编制程序的规范化的商业语言)甚至没有提到——看来大型电子计算机实际上几乎全部用于科研工作,而不是用于商业。    北京的计算技术研究所已研制成功018型电子计算机——一种运算速度为每秒二百万次的四十八位数大型科研机器。    可以说013型电子计算机相当于美国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类似美国一九六五年的机器。但是它给参观者以深刻印象,因为它是由一个中等规模的组(大约一百人)在一套陈旧的建筑物里研制成的。    上海无线电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显然在他们的业务中是胜任的。    如果中国当真想在计算机方面有大的发展,就必须给予上海厂以设备现代化和扩建的机会。    在微型电子计算机方面,中国的工厂正在生产各式各样型号的计算机。实际上,看来生产任务有许多重复和重叠——机器型号太多,并且没有十分灵活地把几种通用的计算机型号改制为适于多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编制适用于气象—雷达控制或工业控制的十六位程序的微型计算机,看来更有意义。同中国工程师们的讨论表明,他们体会到,研制大型或小型电子计算机是需要全国某种形式的协调的,这样便能够从事几种型号的计算机的大规模成批生产。一旦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被“四人帮”撤消了——重建这样的协调应当是能够做到的。数据通信除了电传业务之外,看来中国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什么数据通信,或许这是由于遥控计算技术在那里没有实际应用。    但是中国的工程师们仍是消息灵通,而且对甚至关于电子计算机网和公共数据网等最具有异国色采的主张,有强烈兴趣。展望和前景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许多领域都是国内大量需要的,其中包括通信。中国有几个宝贵的财产有助于它满足这些需要和在二○○○年实现现代化的努力,那就是一支与其他国家相比工资低的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在制定计划和行政管理方面显示出来的才干,许多方面有扎实的技术能力,有能够进行技术传授的经济体制,并且能够从西方已经实现的技术交流得到好处。这个国家的欠缺中有过去十一年打乱教育、生产和生产计划造成的结果。    如果中国人继续目前他们的重实效的路线,他们应在最近几年的追赶中取得迅速进展。真正的挑战将出现在他们进入下一阶段之后,那时候进一步的进展要以他们以前没有采取过的方式来干的能力为基础。一个这样强调一致性的社会,能否同时又创造技术革新蓬勃开展的气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是看他们能否做到。

2. 我同日洽谈进口彩色电视机显像管设备

【路透社东京四月二十四日电】工业界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中国曾向日本三家主要的电子公司探询在中国建设两间采色电视机显像管的费用。    中国要建造两间年产三十万只采色电视机显像管工厂。今年初,中国曾派遣一代表团到日本参观该三家公司和学习生产技术。

3. 英报刊登吉廷斯的报道:《中国工人的奖金》

【本刊讯】英国《卫报》四月二十八日刊登约翰·吉廷斯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工人的奖金》,摘要如下:    现在,物质鼓励和计件工资是《人民日报》常见的头版新闻。    中国新领导把旨在使这个国家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计划描绘为“宏伟壮丽”的计划。但是,计划中规定的那些雄心勃勃的目标也要求中国劳动者大大提高生产率。中国领导人并不期望无偿地做到这一点。    当去年为北京粮库的搬运工人重新实施奖金制的时候,他们还不得不为了免遭激进派的批评而把它叫做“生活补助”。但是,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已经公开批准实行物质奖励,因而现在也可以称为奖金了。    北京粮库的搬运工人说:“在四人帮控制时期,我们不论干多少天活,也不论创造多少利润,都拿同样的报酬……先进工人不表扬,偷懒的不批评。”    但是,在新制度下,他们说(据《人民日报》报道):“对工作更努力的就发给奖金。多拿这点钱也不会使我们变成资本家。”    官方的方针是把“精神鼓励”看作刺激生产的“主要形式”,物质奖励是“次要”的。事实上,报上用大字标题宣传的都是物质奖励,尽管由于涉及到人的问题和政治问题,对这个问题还有些敏感。因此,人们承认,广州黄埔港实行的备受称道的计件工资制还“需要改进”。在北京粮库,他们还在继续实行基本计时、辅以奖金的制度。《人民日报》承认,就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也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理论上的混乱”。这些干部担心,要是公开奖励他们的工人,会被指责为“奖金挂帅”。    在许多情况下,许多新的奖金不是付给个别工人,而是付给他所在的“小组”,然后再以“民主方式决定”这多余的钱怎样分。此外还确定了每月奖金的最高限额,免得工人消耗体力过大。    事实是,中国的工业看来常常达不到设计能力,工人也有些懒懒散散,每个访问中国的西方工业家和工会工作者都能证实这一点。这种情况在文化革命期间似乎越发严重了。在那些政治上更富好斗性的工厂,出现了一批工人贵族,他们拒绝接受定额,却要求在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    一九七四年,好斗的上海码头工人贴出一张谴责新的计件制的著名大字报,宣称“要做码头的主人,不做吨位的奴隶”。《人民日报》现在说:“这种论调流毒全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对实利主义作的这些新的让步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激进派的这种影响,还有待以后再看。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提高生产率后是否真能在短期内提高工资和增加消费品,是否能为使中国在二○○○年变得比较昌盛奠定长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