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10-29
第 1 版
1. 马尔代夫总统拒绝苏联租借甘岛基地
【路透社马尔代夫马累十月二十六日电】纳西尔总统今天说,他的政府在本月初拒绝的关于用一百万美元租借甘岛的前英国空军基地的建议是苏联提出的。 纳西尔总统在对本社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他和他的内阁把苏联的建议考虑了几个月之后决定:他们不愿意再让一个超级大国租用他们这个在印度洋的共和国的岛屿。 他说,马尔代夫不希望自己的中立性由于外国军事力量的到来而打上问号。 甘岛曾经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补给站,位置在马尔代夫群岛的最南端,在迪戈加西亚岛的美国基地的北面大约二百海里。 在一九六五年马尔代夫独立后,英国租用了甘岛基地,到去年三月停止租用,于是,马尔代夫宣布该基地待租,但是到一九七六年七月(马尔代夫参加不结盟会议之后不久)又宣布不出租了。 今年六月,马尔代夫重新宣布该基地待租。就在那差不多的时候,据说苏联有一个代表团访问了马尔代夫。
2. 德赛回到新德里后谈访苏结果
说印苏关系“现在更加密切,印不会因为同一个国家的关系而牺牲同任何第三国的关系” 【印新处新德里十月二十七日电】德赛总理在苏联进行六天正式访问后于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回到新德里。 德赛在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次访问“很好”,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友谊。他说他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很融洽。 【萨马查尔社新德里十月二十七日电】对于印度同任何国家都没有特殊关系以及同一切国家都友好的问题,印度和苏联的看法完全一致。德赛总理到苏联访问六天后在今天回到首都。他回来后不到三小时就发表了上述谈话。 德赛先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印度无论如何都不会因为同一个国家的关系而牺牲同任何第三国的关系。 德赛先生在回答问题时说,在他访苏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没有提到一九七一年的友好条约。他说,友好条约没有什么可增加的,也没有什么可删减的。 总理说,苏美两国就印度洋问题进行的对话正有希望地进行着,两国都已同意自己在印度洋的军事力量不但不再增加,而且还要逐渐减少,使印度洋地区最终能消除外界的影响。 德赛先生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他这次访苏最重大的成就是“彼此取得了应有的了解”。他说:“两国关系现在已经更加密切和深刻了”。 【印新处新德里十月二十七日电】萨马查尔社报道,德赛总理十月二十六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他的访问和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印苏的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德赛说,他同勃列日涅夫签署的文件反映了对友谊和加强关系的一致看法。 德赛对一个提问的记者说,这次访问和会谈的要点是,我们加深了解以及双方都深信,我们的友谊是不变的,同时也不取决于政府的人事更迭。
3. 美刊文章:《克里姆林宫不断谋求世界统治》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十月二十四日一期刊登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克里姆林宫不断谋求世界统治》,摘要如下: 克里姆林宫的共产党领导人现在和将来会满足于目前这个样子的世界吗?还是将继续设法建立一种基于他们看来无限的野心的新世界秩序? 勃列日涅夫对此作了回答,不久前他夸口说,“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角落”是在苏联的利益和影响之外。有些分析家说,苏联的行动作出了更好的回答。苏联的行动包括: ——莫斯科提供的武器仍在促进和维持非洲和“第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动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俄国新的“远洋海军”规模庞大,而且越来越大,准备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向美国的海上霸权挑战。 ——各种条约、经济援助以及活跃的外交加强了克里姆林宫在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影响。 ——苏联军队仍在东欧守卫着比历代沙皇建立的帝国都要大的帝国。经济一体化正在建立把该集团捆绑在一起的新关系。 实际上,苏联实力的扩张部分说来是历代沙皇过去想干的那些事情的一种现代化的翻版,那就是:建立对付敌人入侵的缓冲地带;不让中国得到西伯利亚的资源;获得进入南方,如果可能的话,进入远至地中海的不冻港的权利。 不过,在现今统治俄国的人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的信念,相信共产主义必然会在全世界,包括在资本主义的西方取得胜利。 要预言俄国下次可能在何处发动进攻是困难的,因为俄国领导人对别的任何地方出事都作出反应,远远超出他们自己挑起事端的范围。一位研究苏联对外事务和外交活动的美国专家解释说:“一有机会出现目标,苏联领导人就要追逐,譬如五十年代在埃及,六十年代在古巴以及今日在非洲。他们作出反应的那些机会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纳赛尔在建设阿斯旺水坝经费问题上同杜勒斯的争吵,或者象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对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批评表现出的愤怒。” 苏联首先考虑的一向是保卫苏联的边疆和莫斯科控制的地区。 多数分析家一致认为,苏联人不会同意让任何一个东欧卫星国脱离出去。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指出,莫斯科力图使东欧民族主义压力不起作用,其办法是,一方面允许知识界和文化界有较大的自由,一方面坚持紧密的经济联系和苏联式的政治正统做法。如果这一点失灵的话,例如,如果波兰工人决心从举行偶尔的罢工转变为采取公开的政治反对派立场,那么莫斯科就会毫不迟疑地动用军队,镇压暴乱。 莫斯科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八年镇压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主义反叛,使得克里姆林宫在世界舆论和同西方的经济关系上付出沉重代价。但是这样的代价并不会使俄国人洗手不干。 莫斯科今后十年在国际上可能采取什么态度,说明这一点的一个关键迹象将是:它在铁托总统死后将走到何等地步来引诱南斯拉夫或者强迫南斯拉夫重新接受苏联的统治? 近年来,苏联对南斯拉夫的压力主要是以社会主义团结为名,呼吁进行合作以及时而进行有节制的颠覆活动。 莫斯科对外优先考虑的第二件事是,扩大它的利益,破坏西方的影响,一有机会出现目标就加以利用。苏联对非洲之角的干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莫斯科现在是怎么干的,今后将继续怎么干。 非洲之角的地理位置本身就使这一地区成为重要的地区。它濒临主要石油航道,通向动乱的非洲中部,而且从一侧包抄反苏的阿拉伯国家。 俄国遵循“我的敌人的敌人便是我的朋友”这一理论,向索马里运去了大量武器,因为索马里同美国支持的埃塞俄比亚有着激烈的宿怨。 一些分析家深信,俄国不断努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非洲侧翼建立有实际影响的地位,其最终目的是威胁乃至掐断西方石油和原料的航线。 既然这一点显得野心勃勃,与这一点直接有联系的就是克里姆林宫在国际方面优先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扩大苏联把军事力量投入世界遥远地区的能力。这是近来才出现的一个动向,不过这一点几乎可以肯定会受到更多的重视。需要军舰。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同美国是势均力敌的,而在陆军方面则遥遥领先。但是在把兵员和武器送到国外麻烦地点,即炮舰外交的现代翻版方面,它的能力却大大落后。 在克里姆林宫看来,一九六二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是,由于俄国缺乏远涉大西洋同美国军事力量较量的远洋海军,因此只好让步。 现在,苏联的导弹巡洋舰在地中海同美国军舰角逐。远程飞机可以把军队迅速运到数千英里之外——古巴士兵空运到安哥拉就证明这一点。新的航空母舰正在研练战术,这种战术有朝一日可能把俄国士兵投入一场灌木林火式战争之中。 在最近的将来,这种海外冒险行动看来是可能性很小的。虽然俄国享有革命的名声,但是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及其最有可能选上的接班人基本上是谨慎和保守的。 最重要的是,俄国人在外国并不直接参加战争,因此不会有人员伤亡。即使把布达佩斯的巷战以及据报道在中东打死的顾问包括在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苏联在海外的兵员损失最多只不过数百人而已。这同美国在越南损失五万六千八百八十六人以及在朝鲜损失五万四千二百四十六人形成了鲜明对照。克里姆林宫的盘算。俄国在八十年代在其边界以外的地方干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它在七十年代干的成绩好多少。一方面,克里姆林宫一贯过低估计民族主义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主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又经常过高地估计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对于象苏联和埃及这样一些互不相同的国家之间建立纽带的影响。此外,俄国象美国一样,还一贯地过高估计自己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或政治压力影响别国事态的能力。 但是克里姆林宫还是要继续尝试下去的。在发展中国家干损害美国的事,在别国的国内权力斗争中玩弄派性,或者支持“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这些方面的机会是少不了的。 莫斯科的野心也是完不了的。归根到底,正象一位苏联问题专家所认为的那样,既然共产党人相信他们的胜利是必然的,他们为什么不促它早点来临,并且捎带地捞取一点好处呢?
第 2 版
1. 美《纽约时报》专稿:《铁托在国外访问后回国》
说苏联人对铁托总统这次出国访问感到不快;目前苏联在南斯拉夫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二十三日刊登安德尔曼发自贝尔格莱德的专稿,正题为《铁托在国外访问后回国》,副题为《这位南斯拉夫领导人在他尚有能力的时候赶紧努力提高贝尔格莱德的国际地位》,摘要如下: 铁托总统结束了他在两个月内的第二次重大国际访问之后,于昨天晚上回到国内。他出国访问的目的,是要使他的国家重建和加强其作为所有集团的朋友,而又不是任何一个集团的成员国的关系。 看来,这些旅行的基本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加强南斯拉夫复杂而微妙的国际关系,正如在国内为明春召开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而进行着的精心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内关系(也许甚至是为了确定具体的接班形式和接班机构)一样。 自八月份访苏以后,铁托元帅的出国访问似乎有各种各样的目的: 访问中国:八月份的北京之行是自从一九五八年断绝两党关系以来的第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是为了抵销南斯拉夫在前十五个月里同苏联的越来越多的接触而采取的平衡行动。 访问法国:他不久前出国访问的头一段旅程的目的,就象德斯坦总统在为这位南斯拉夫领导人举行的一次宴会上的祝酒词中所说,是争取西方做出新的保证,支持铁托总统对苏联采取的独立路线。 引人注目的是,铁托总统在他的巴黎之行期间,一点没有设法同法国共产党(南斯拉夫人认为这个党斯大林主义色彩太浓和有点太亲苏了)首脑乔治·马歇接触。 访问葡萄牙:据这里的西方外交官说,铁托元帅看来渴望使葡萄牙这个大西洋联盟的成员国成为在西欧坚定支持他的第三世界政策的一个国家,这位南斯拉夫领导人和埃亚内斯总统之间的会谈有一大部分时间是涉及不结盟运动的。 访问阿尔及利亚:他最近访问的最后两天的对阿尔及利亚的访问 ——这个国家是他最近两个月的访问中唯一的真正不结盟的第三世界国家。铁托总统除专心于使南斯拉夫在东西方之间保持独立以外,还关心的是,保持南斯拉夫在不结盟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南斯拉夫与那些被看成是其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的国家的贸易关系。 但是,对南斯拉夫来说,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个最紧要的问题,即苏联怎样看待所有这些访问。答案似乎是,俄国人对这些访问感到不快。 自从去年秋天勃列日涅夫访问这里以后,就没有提到作出什么新的努力来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贸易和援助问题。 在今年头六个月中,南斯拉夫与苏联的贸易赤字剧增到了二十一亿美元,南斯拉夫已被告知,它在今后必须越来越少地依靠苏联的石油,以及在到一九八○年这段时间内必须越来越少地依靠苏联的援助。 这显然是报复。南斯拉夫在勃列日涅夫访问以后让人们普遍了解,它拒绝了这位苏联领导人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军事合作的三项要求——尤其是苏联军用和民用飞机飞越国境的永久性权利,把亚得里亚海港作为海军基地和任命一位驻华沙条约组织军事委员会的南斯拉夫高级官员。 所有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南斯拉夫从来就不是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而且它认为,铁托以后最大的威胁是华沙条约国入侵这个国家。铁托总统有着同苏联打交道的长期经验,这可以追溯到布尔什维克革命时期他在俄国的那些岁月。 他显然懂得,直接拒绝苏联的要求的这些行动必然会使苏联十分恼怒。但是,至少在目前,苏联在这里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2. 盖莱克出席波兰一批军官晋级的仪式
【本刊讯】波兰《人民论坛报》十月十一日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参加了在贝尔维德宫的庆祝活动》为题报道: 本月十日,在一年一度的波兰人民军建军节前夕和在民警和公安警建立三十三周年之际,波党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在贝尔维德宫授予中央政治局委员、内务部长科瓦尔奇克少将以中将委任书。 盖莱克说,这个任命再次证明了对于民警和公安警在其为祖国和社会主义谋福利的活动所给予的崇高尊敬和高度赞扬。 然后,举行了向波军和民警的十二名将军和军官授予各种级别将军的委任书的仪式。 获得盖莱克授予的这些委任书的有:诺瓦克中将和奥别津斯基中将——波军上将委任书,格拉将夫斯基少将和奥布罗涅茨基少将——中将委任书。
3. 南通社驻索非亚记者述评:《保共的小册子「解释」情报局对南的攻击》
【本刊讯】南斯拉夫《战斗报》十月八日刊登南通社记者发自索非亚的一篇述评,眉题是《保加利亚共产党的小册子“解释”情报局对南斯拉夫的攻击》,标题是《回避事实》,摘要如下: 不久前,在索非亚的书店里出现了一种题为《保加利亚共产党对内和对外政策的迫切问题》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表明,再也不可能为情报局和它一九四八年列南斯拉夫的无情攻击进行公开辩护了,但书中仍然竭力掩盖——至少是以间接的方式——这一攻击的真正目的,把一九四八年以后许多年中断国家和党的关系的罪责归咎于南斯拉夫。 这本书由党的出版社出版,发行两万册,在党员中广为传阅。 在谈到南斯拉夫曾经经受了巨大压力的年代时,小册子的作者认为,那只是南斯拉夫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中的某些“矛盾”、“某些困难”和“不利气氛”。但是,小册子的读者仍不了解,情报局曾经要推翻南斯拉夫党和国家的领导,要他们投降并放弃革命与独立,要南斯拉夫屈服于经济封锁、各种压力和粗暴的反南宣传。 小册子的作者把冲突的实质说成是南斯拉夫脱离巴尔干的“人民民主政权”同苏联“接近”的进程,脱离后来通过一九四九年成立经互会和一九五五年成立华约组织而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团结”。同时,小册子的作者还把整个冲突说成是“南斯拉夫脱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这一发展道路。南斯拉夫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出现的矛盾,使得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保证南斯拉夫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合作的条约失效。在以后的六年时间里,它们之间的气氛一直不好”。 这本小册子中谈南斯拉夫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过程的部分也出现了类似的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现在保加利亚作者提出了一个可笑的论点,说巴尔干的社会主义邻国“积极地帮助了”这一过程。小册子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关于实现这一正常化的具体文件,譬如,由南斯拉夫和苏联签署的贝尔格莱德宣言和莫斯科声明。 小册子强调说,在保南关系中发展最稳定的是经济合作,又说两国还不断关心文化与科学合作的发展。小册子始终坚持其对南斯拉夫关系的立场,甚至连两国之间明显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未提到。
4. 苏联读者批评苏电影质量太差令人失望
【本刊讯】苏联《苏维埃文化报》九月二十七日在《读者意见》栏中刊登萨哈林州奥哈市的教导员伊弗列娃的短文,题为《评价要严》,摘要如下: 的确,在我国的银幕上还常常看到一些不会给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以任何东西的平平常常的影片。这总是令人失望的。最近八年我在萨哈林州奥哈市第六国立职业技术学校作教导员工作。我一周要带学生去看电影不下两次,我自己也常常去看。往往是看了这种不大好的影片,不仅同孩子们没什么可讨论的,对它简直没什么好说的。白白浪费了时间。到了第二天对影片已无任何印象,除了失望以外,对它的内容以及名字忘得一干二净。 可是前不久任电视上重映了老影片《政府委员》、《伟大的生活》、《拖拉机手》、《两个战士》等。这些影片我们这一辈人曾看过多次。我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也许不仅仅是我。这样的影片,年轻的电视观众也很愿意看几遍。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这种电影总是兴趣不减。 虽然你知道银幕上下个镜头是什么内容,但总是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观看整个影片。看,这对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啊!我很希望每一部新的影片也能引起这样的兴趣,发人深思,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活和人。
5. 塔斯社报道:《在苏联各创作协会全体会议上》
邦达尔丘克在会上说“在反苏的污水再次涌来的情况下,必须加强艺术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进攻力量”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十九日电】题:在苏联各创作协会全体会议上 苏联作家协会领导人马尔科夫说,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文化工作者将无限感激列宁的党,因为它鼓励他们去创造反映世界伟大的革命性变革的艺术珍品。 他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祝伟大十月革命六十周年的苏联知识界创作协会联合全会上发表了讲话。 格里申、基里连科、库拉科夫和其他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马尔科夫在回顾所走过的道路时说,我们看到,苏联文艺工作者日益广泛、日益深入地体验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探讨其中的问题,坚定、大胆、鲜明、天才地歌颂社会主义新事物,歌颂苏联的生活方式。 电影导演兼演员邦达尔丘克说,伟大的十月革命为艺术家提供了揭示时代真理、生活真理的自由和用自己的艺术为人民、为最广大的劳动群众服务的自由。 邦达尔丘克接着说,伟大的十月革命引起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奇迹——多民族的苏联文艺的出现。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的文化在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达到空前的繁荣。 邦达尔丘克说,社会主义电影艺术的这一使命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反苏的污水再次向我们涌来。引出这股污水的不只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机构的雇佣人员,而且还有某些文化人士,他们想扮演思想的“独立”主宰者的角色。他们投身于大肆鼓噪的宣传“保卫人权”运动,而对本国破坏这些权利的行为却保持沉默,并把那些走上背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道路的一小撮叛徒捧得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艺术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进攻力量。 苏联美术家协会领导人之一什马里诺夫说,苏联社会造就了新型的美术家,他们把成为全民事业的积极参加者看作是自己的公民创造使命。 苏联文化各个方面的代表,公认的大师和青年作者以及各种流派的艺术家在全会上发了言。
第 3 版
1. 《青年非洲》文章:《中东:和平正在来临,战争并不遥远》
【本刊讯】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周刊十月十四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中东:和平正在来临,战争并不遥远》,摘要如下: 目前世界的气氛,既不象和平的气氛,也不象战争的气氛。中东对此略有所知,因为一九七三年的战争是向和平跨出的一大步,一九七五年九月的西奈协议使以色列获得了使它能够发动战争的新式武器,罗杰斯计划在一九七○年引起了约旦的内战,美国的和平是在这个地区最残酷的内战即黎巴嫩内战的背景下建立的。 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点是否只是从外表上看才存在呢?完全不是这样。且不用说这句古老的罗马谚语,“你如果要和平,就准备战争”,只要指出和平与战争是同敌方达成一项取得最大量的东西的协议的手段就够了。这两种手段之间的差别不是在于人们想要使用的手段,因为人们通常从这一种手段转为另一种手段,而是在于作出让步的愿望。如果双方准备妥协,那和平就可能存在,如果双方——有时是同时——拒绝一切实际的让步,那么战争就可能发生。 和平通常给每人带来足以弥补损失的利益,因此每个人最后从中得到好处。 然而有两个例外:认为自己比敌人强大,因此不作出任何让步就能得到一切,或者反之,感到自己很弱,只要后退一步就会毁灭。当然,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其中有一方认为自己既很强又很弱。这并不是一种凭空的假设。在目前国际形势中有三个这种性质的例证:罗得西亚、南非以及以色列。 这三个例证都是涉及到少数人,这些人遭到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的反对,他们生活在人人都带武器的居住区里,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么统治别人,要么被别人消灭。在这三个问题上,有时出现一些妥协的代用品,但从长远来说,强硬的趋势占统治地位。 今天,在中东,这一点就很明显。阿拉伯国家从来没有作出这样多的让步,尽管有时是相当谨慎的,但已达到了他们能够合情合理地作出的最大限度的让步。以色列的邻国没有一个再考虑要消灭它,甚至包括其祖国被犹太国消灭了的巴勒斯坦人在内。阿拉伯国家甚至没有同以色列谈判让步来取得交换条件。此外,以色列军事上很强大,以致它会冒任何危险。如果力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以色列在国际的保障下就会破坏地区平衡。因此实现和平的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当然,取决于以色列的和平除外。 特拉维夫政府在干什么呢?它同历届政府一样不局限于冻结局势。它蓄意坚持一种实际上不允许它作出任何妥协的立场。它宣布,西约旦是一块“解放”领土,鼓励建立新的犹太人定居点,并采用一种会使它丢脸的语言,如果它同意作出阿拉伯国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让步以达成一项协议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为和平而施加的压力有可能导致相反的解决办法。人们要求以色列作出的让步越具体,贝京政府的态度就越强硬。如果人们有一时一刻迫使它接受会使它丢脸(几乎一切实质性的让步)的妥协,它就有可能在它认为是政治自杀和背叛信念的东西面前选择铤而走险的道路。 这就是在十月一日苏美声明后地平线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两个超级大国,在整个国际大家庭的鼓励下,不仅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而且还使以色列愿意坐到“最迟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举行的会议桌上来。 这个声明从多方面使以色列处于一种忍受不住的地步。首先因为声明完全同意召开苏联人和美国人共同主持的日内瓦会议,它对巴勒斯坦人将象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参加会议一事没有表示任何怀疑。当然,声明没有一个地方提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或成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但是这些遗漏可能是为了使以色列不能有破坏会议的任何现成的借口。因此,在关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人的问题上,美国正在迅速地接近苏联的立场。 对以色列的战略家们来说,可能更为严重的是,他们长期来所抱的同苏联结成“客观同盟”来反对美国和平的幻想破灭了。他们认为,把苏联人赶出中东这一事件迫使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和平步骤进行有计划的破坏,并间接地为以色列留了一条退路。亲西方的阿拉伯国家的影响日益增大,使莫斯科和特拉维夫感到不高兴。据说贝京在访问罗乌尼亚期间甚至试图同苏联人进行接触,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成功。 因此,以色列人更加完全陷于孤立。如果他们想要破坏和平进程,那么他们只好自己动手。 因此贝京如何好呢?他首先可能利用深深扎根于以色列人心中的那种受迫害的变态心理,以便动员全国团结在民族联合政府的周围,和充分利用美国犹太居民对卡特的压力。以色列人对两个大国声明的初步反应就是朝着这个方向。 但是,一旦全国动员起来,那将给予它什么呢?去日内瓦争取时间,同时又不接受让步?抓住巴勒斯坦代表问题不放,以便使会议开不起来?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这两个目的?两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或更长呢?特拉维夫必须迟早作出决定:要么通过某些灰心丧气的议员的背叛来更换政府,要么准备好长期和艰苦地“抵抗”国际压力。这种压力将来会采取什么形式呢?利库德集团的“抵抗”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呢?现在难以预言,但是人们看到,和平的道路还可能通往战争的小道。
2. 美国政府的苏联问题特别顾问舒尔曼在众院发表讲话说:美苏在中东发生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六日电】美国政府的苏联问题高级专家今天批评克里姆林宫在非洲“缺乏克制”,并且警告说,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发生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马歇尔·舒尔曼说,另外,美国和苏联已经“坦率地承认”,它们的关系尽管是建立在许多“相互冲突的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还是有许多利益一致的地方。 国务卿万斯的苏联问题特别顾问舒尔曼在一篇准备在众议院欧洲和中东小组委员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说了这番话。他说,中东“仍然存在可能把苏联和美国卷入敌对行动的一种实质性的危险”。 他强调说,最近苏美关于中东问题的声明与两国间的复杂关系的任何其它问题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认为这次声明是由于想利用中东作为改善美苏关系的工具的愿望所促成的,那将是一个错误。” 舒尔曼在转而谈到非洲问题时说,卡特政府正在谋求鼓励莫斯科在那个大陆上“采取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并避免发生东—西两极的进一步分化”。 舒尔曼说:“在非洲,必须这样说,在过去的两年中,苏联的行动已经表明缺乏克制。”他举出了安哥拉问题和目前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战争。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六日电】权威人士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已决定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关于要求对南非实行全部武器禁运的决议。这些人士说,卡特总统向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扬作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指示。扬本人是赞成对南非采取制裁行动的。 与此同时,扬已经开始同美国的盟国,特别是英国和法国举行了会谈,以便在安理会的辩论结束后就采取的共同立场作出决定。 美国第一次和那些赞成对南非采取制裁行动的国家联合起来的决定,是在上星期南非出现了镇压反对派的情况之后作出的。 卡特政府一直受到美国黑人社会的压力,特别是受到国会黑人议员团的压力要政府对在比勒陀利亚的行动作出反应,否则就会有失去美国黑人支持的危险。它不作出反应也一定会在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眼中失去一切信誉。
3. 阿拉法特说巴解放组织同苏在继续接触
【法新社开罗十月二十五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苏联之间在继续接触。他明确地指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一个代表团不久将访问莫斯科。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十月二十六日电】据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阿拉伯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今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一个高级官员代表团动身去莫斯科进行历时一周的正式访问。 据该通讯社的一位负责人说,萨利赫(他是法塔赫游击队组织中央委员会委员)是应苏联领导人的邀请去会谈的。 萨利赫是在由阿拉法特率领的阵容强大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小组同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进行会商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进行这次访问的。 在贝鲁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官员,拒绝具体说出萨利赫在同苏联领导人接触时可能涉及什么问题。 在最近几周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放弃了过去反对成立流亡政府的态度,但它强调,必须等到它能够促进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作出的最后努力时,才能采取这一步骤。 【法新社开罗十月二十五日电】苏联驻开罗大使波利雅科夫十月二十四日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政治部副主任卡迈勒举行了会谈。据《金字塔报》报道说,会谈是关于巴勒斯坦参加日内瓦会议问题。
4. 美财长向以色列保证说美不会削减对以援助
【合众国际社耶路撒冷十月二十五日电】美国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今天答应“在一段不确定的时期内”向以色列提供经济援助。在此之后,他动身前往他目前的中东之行的第三站科威特。 早些时候,布卢门撒尔同以色列签订了一项价值八千万美元的农业研究联合计划,同时讨论了耶路撒冷提出的要美国在一九七八至一九七九财政年度提供二十三亿美元经济援助的要求。目前,以色列得到美国的援助是十八亿美元。据政府人士说,在布卢门撒尔的三十个小时的访问期间,他向以色列总理贝京作出保证,美国不会削减对以色列的经济援助。
5. 贝鲁特报纸报道利比亚曾发生一起未遂军事政变
【德新社贝鲁特十月二十二日电】贝鲁特右翼日报《觉醒报》今天报道,反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一次军事政变已经失败,有九位军官被处决。《觉醒报》还说,还有一些军官将受到惩处。 这家报纸说,这些人士设想,前利比亚革命委员会成员奥马尔·马海西上校是这次未遂政变的指使者。《觉醒报》还说,马海西数月来一直住在意大利。 据消息说,得到苏联专家帮助的利比亚特务组织截状了好几批军火。这些军火是马海西要运给敌视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部旅的。
6. 科《政治报》报道卡特和伊拉克外长秘密会谈
【法新社科威特十月二十五日电】科威特日报《政治报》今天援引“消息灵通美国人士”的话说,美国总统卡特和伊拉克外长哈马迪最近举行了秘密会谈。报纸说,会谈涉及中东局势与和平的可能性。报纸还认为会谈可能是通过另一个阿拉伯国家安排的。
第 4 版
1. 巴西报纸文章:《讨论中的南大西洋防务公约》
说面对苏联的海上扩张,美洲南端国家对南大西洋海上通道的安全感到担心。它们提出建立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对付苏联的威胁 【本刊讯】巴西《圣保罗州报》十月九日刊登安东尼奥·卡布拉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讨论中的南大西洋防务公约》,摘要如下: “如果西方不援助南非,让它垮台的话,那末就注定是失去对印度洋的控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欧洲将被共产主义控制。之后就该轮到我们美洲,到那时将会对我们过去犯的错误感到惋惜,而那些错误已不可能得到纠正。”阿根廷将军阿·马里尼的这番话很好地反映了面对苏联的海上扩张,所谓的“南端”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对南大西洋海上通道的安全感到担心。上周初,安莎社引用了阿根廷外交部长奥·蒙特斯的话:“阿根廷与南非和拉丁美洲南部国家的关系,对于南大西洋有效的防务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天,这位外长竭力否认阿根廷和其它南美国家同南非就南大西洋的防务进行了会谈。 但是,就在同一天,乌拉圭《国家报》引用“非官方人士”的话说,乌拉圭海军司令乌戈·马克斯海军中将打算再次提出在本大陆范围内建立海军联盟的计划,目的是加强领海的警戒,对付苏联渔船的入侵。最近,阿根廷扣留了七艘苏联渔船和二艘保加利亚渔船。 实际上,最近两年,拉美南部国家之间一直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加紧进行谈判,美国也参加了谈判。面对苏联对南大西洋海上通道的威胁,这些国家的担心越来越明显。当阿根廷外长非常谨慎地进行辟谣时,似乎可以把这种态度解释为:这件事应该保密,而且很微妙,包括一些秘密的军事计划,过分地宣传,可能会危害这些计划。 在葡萄牙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人运在安哥拉掌权之前,南大西洋被西方防务界人士认为是“葡萄牙湖”,它被巴西、葡萄牙和殖民地的安哥拉环绕着,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散布在其中。但是,在六十年代,拉丁美洲南部国家已经在南大西洋行动指挥部的保护下组织起来了。与此同时,建立一个类似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想法逐步成熟起来。 一九七五年,由于古巴派遣一万名士兵干涉安哥拉冲突——结果以亲西方的安盟和安解阵的失败告终,事态的发展加速了。当时,拉丁美洲和美国的海军首领举行多次高级会议,南非当局也参加了这些会议。“葡萄牙湖”的想法已成为过去的事情,为了在南大西洋建立一支海上战术力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行动起来了。 一九七六年,拉丁美洲军事首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会,讨论一项旨在建立一支海军威慑力量的计划,这支力量在统一的战略指挥部领导下,拥有空军和自己的基地。与此同时,也派了代表参加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议的美国,对它在南半球的战略做了最后的调整,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建立基地。因此,开始建立对付苏联在南部威胁的西方共同战略基地。从一九七二年起,美国就把太平洋海军司令部的正式活动范围伸展到整个印度洋,目的是抵消苏联海军舰只在那个地区的大量出现。 但是,面对苏联海军实力扩张而采取的统一行动,由于有关国家之间存在分歧,所以碰到了困难。在美国看来,在改变“种族隔离”制度之前,同比勒陀利亚政权结成公开联盟从来不是可行的选择。据观察家们认为,在这件事上,华盛顿很可能持观望态度,对于将可能建立的南大西洋军事公约,给予间接支持。 另一方面,阿根廷陆军和海军之间存在着分歧,海军坚决主张建立保卫南大西洋的海军力量。拉丁美洲南部国家在南极洲和开发南极矿业资源问题上要达成谅解也困难,此外还有马尔维纳斯群岛冲突,阿根廷和英国卷入了这场冲突。 但是,尽管主要由于比勒陀利亚种族主义政权可能参加军事联盟而造成了分歧,但有一件事表明了阿根廷对建立这支海军力量有特别明显的兴趣。一切表明,建立一个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想法,至少得到某些拉丁美洲国家和南非军界的明确赞同。特别是考虑到除了古巴和苏联对安哥拉和所谓的“非洲之角”的干涉之外,非洲民族主义运动同白人少数政权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据这一切情况来看,似乎正在坦率地讨论剩下的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分歧和问题。
2. 法新社评论说:中国的大学招生措施意义深远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中国现正进行高等教育大改革,恢复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学生人数,推进普遍的学习水平和培养新一代科学研究工作者。 教育部最近举行了一次全国会议后,官方报纸报道了若干项重要措施,打破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制定的政策。 中国今年大学招收学生的方法如下: ——今年毕业的中学生,将直接进入大学。自文化革命以来,每个学生都要中断学习,参加体力劳动一至三年。 ——在中学结束时仍未获得文凭、但已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学生,也可以参加入学考试。 ——考试制度将会恢复,而且所有各级都要考试。若干大学已实行考试。 ——今年招收的学生比往年多很多。 这些意义深远的措施,结束了十多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处于“冬眠”的大学教育。上述期间,读书的学生人数减少了,而且水平太低。这些措施,完全符合邓小平副主席一贯提出的政策——一项导致他在一九七六年第二次下台的政策。 中国官方报纸强调学习连贯性的重要作用,让程度较高的学生直接进入大学。总的目的,是加强教育效率,提高技术知识水平,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招生的重点是放在二十至二十五岁的工人、农民、高中毕业学生中的优秀者,包括进行了一段时间体力劳动的中等学校学生、复员军人和干部 。 在某些科学、艺术、文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也可以报名并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中国正在恢复大学政策并且使培养的研究生能够使中国在二○○○年成为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就象中国领导人最近在党代表大会上所宣布的那样。 (转载香港《大公报》)
3. 日《钻石周刊》报道:《再次出现“朝拜中国”热》
【本刊讯】日本《钻石周刊》十月二十二日一期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再次出现“朝拜中国”热,往来于“九亿人市场”的意图》,摘要如下:接踵而至的访华代表团财界和经济界“朝拜中国”之风以及“中国热”,最近又重新出现了,使人想起了一九七二年八月日中邦交正常化时的情景。 日中双方的有关机构和团体的来往,达到空前的规模且不必说,继三菱集团后,住友集团也计划派遣代表团。 不言而喻,出现上述情况的内在原因,无疑是目前在空前萧条中挣扎的日本经济情况。因此,财界和经济界希望稳定地确保中国资源的供应。大感兴趣的华—邓体制日中关系的窗口日中经济协会和日中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两个代表机构所以相继访华,是因为随着华国锋体制的稳定,中国明确地提出了扩大贸易的政策。 今年,中国方面已经有六个副部长级的要人访问了日本,而且最近还有两人要来日本。这也表明了中国方面是以很大的决心来对待扩大贸易的。 中国在前年实行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曾确定把日中贸易量扩大两倍,一年达到一百亿美元的目标。但是,可以说经过了四人帮和天灾造成的两年空白之后,现在出现了使一百亿美元的目标重新具体化的动向。因此,中国“正在鼓足干劲,准备在剩下的三年内完成五年计划”(萩原理事长语)。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做法是:日本以出口成套设备为中心,即出口机器,而且还出口以钢铁和肥料为中心的建设材料。另一方面,中国方面出口的货单是以原油、煤、纤维品、谷物和食品为主的出口物资。日中长期贸易协定是为扩大这种贸易而采取的一大方式,并将起到推进作用。 急剧改变“亲台派”态度的三菱集团三菱集团首脑准备访华的公开化,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日中关系。三菱集团访华团一行,团长是三菱商事公司董事长藤野忠次郎,成员有三菱银行顾问田实涉、三菱重工业公司顾问古贺繁一,访华日程从十一月四日开始,大约十天。 说起来,过去三菱集团一直被认为是“亲台派”的,但是,三菱集团的核心三菱商事公司今年春天第一次任命了负责中国事务的领导人——平岩辰雄,三菱集团重视中国的姿态,突然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关于这一点,三菱商事公司总经理田部文一郎认为:“由平岩负责中国事务,不外是重视中国。” 中国重视经营防卫产业的三菱集团集团的三首脑一齐访华,是继邦交正常化前夕一九七二年八月即五年之后的第二次。这三个人是代表三菱的企业的领导人,就是说掌管着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产品(三菱重工业公司)、金钱(三菱银行)和人员(三菱商事)的三个领导人同时访华。 据日中有关人士说,中国方面最想接近的日本企业就是三菱重工业公司。三菱重工业公司制造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重工业、化学工业设备,这且不必说,而且恐怕还因为它是日本最大的防卫工业公司。对于加强经济基础和整备军事力量的中国来说,是需要三菱重工业公司的。争先恐后的访华现象三菱集团首脑访华的目的,并没有超出推测的范围。但是,引人注目的是,财界中掀起了同三菱集团竞相访华的“访华热潮”。 住友集团正在计划以集团代表团的名义访华。该集团的访华也将在年内落实。 如此多的访华计划,可以说是陷入空前萧条的经济界的一项解决办法。估计同出口成套设备有关另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据传已拥有九亿人的庞大的中国市场,的确可望发展成为巨大的消费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看法认为这样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加强经济合作的目的,另外等到积极地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成套设备将来投产后,日本将承担购买其产品的义务。那时日本将向中国寻求推销市场。 另一个情况是,政府期望今后成为日本主要出口项目的成套设备,最大市场就只有今后要加紧经济建设的中国市场了,因此对它抱着最大的期望。 日中邦交正常化后,同中国的贸易在顺利地扩大。与此同时,同台湾的贸易,虽然在断交后一时大幅度下降,但最近恢复到大大超过日中贸易量的程度。 如何判断这种实际情况才好呢? 难道没有必要根据各自的判断来重新认识一下再次出现的“中国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