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8-18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抵莫斯科
【法新社莫斯科八月十六日电】南斯拉夫的铁托元帅今天抵达这里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得到了那些来访受到极其重视的国家元首所得到过的欢迎。 与此同时,苏联领导人突出表明了他们同南斯拉夫人在各国共产党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看来身体健康、皮肤晒黑了的勃列日涅夫主席,在铁托元帅下飞机后同他拥抱了三次。 同勃列日涅夫一起的是政治局的另外两名高级成员、中央书记基里连科和外长葛罗米柯。但是其他的重要领导人大多数没有到场,特别是党的理论家苏斯洛夫和主管与外国党关系的波诺马廖夫没有到场。 【美联社莫斯科八月十六日电】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今天抵达这里进行一周访问。 这位八十五岁的南斯拉夫领导人显得健康和有信心。 但是在克里米亚度假后返回莫斯科来迎接铁托的、七十岁的勃列日涅夫却显得行动呆滞,而且在电视转播的授予铁托苏联十月革命勋章的仪式上,勃列日涅夫也口齿不清。 【路透社莫斯科八月十六日电】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晚对卡特总统主张作出新努力来改善美苏关系这一点作出了有利的反应,但是也清楚地表明,必须由华盛顿采取主动。 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宴会上为欢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而作的讲话中,回顾了苏联同美国的紧张关系。 他说:“我们对美国总统卡特最近的言论都非常熟悉”,这显然是指卡特上月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讲话,在那次讲话中,卡特主张改善两大国的关系。 他说:“同美国政府以前的行动相比较,这些话听起来确实不错,如果愿意把这些话变成实际行动的话,那么我们将愿意寻找相互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 案。” 勃列日涅夫的话相对来说远远没有苏联报刊最近对卡特政府的政策所作的评论那样刺耳,他避免重复他针对今年三月华盛顿的人权宣传运动所提出的干涉的指责。 这位苏联领导人在谈对美关系之前强调说,如果有一项好的倡议提出来,“我们始终准备对其作出响应”。 勃列日涅夫几乎丝毫不加掩饰地提到了人权问题。他说,敌意的宣传运动在被用来作为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的烟幕。他说:“在美国通过一项发展巡航导弹的生产和为制造中子弹拨款的决定之后,这种联系变得特别明显了。” 这是他提到中子弹的仅有的一次,而中子弹一直是苏联新闻机构在宣传中大肆攻击的目标。看来言外之意是,苏联领导人在卡特还没有决定是否下令生产中子弹之前一直是不大愿意参加谴责这种新武器的。克里姆林宫显然认为开展一场宣传运动就足以使这一信息传递过去。观察家说,虽然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没有新东西,但这篇讲话证实克里姆林宫下定决心要通过对话解决苏美关系问题,尽管双方在裁军问题和人权问题上公开发生争吵,这种争吵今年给两国关系笼罩上了阴影。 看来这位苏联领导人是要为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万斯三周后要举行的日内瓦会议定调子。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八月十六日电】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晚说,他很“愿意寻求”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彼此可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苏联对美国总统卡特为和平进行的试探作出的第一个积极反应。 勃列日涅夫在欢迎来访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仪式上提到了卡特最近在查尔斯顿发表的讲话。他说,“同美国政府以前的行动相比较,这番讲话听起来是积极的。”
2. 《北京之行》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八月二十二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北京之行》,《万斯将设法解决的中国的难题》,摘要如下: 国务卿万斯从八月二十二日开始将到共产党中国执行某些亚洲问题专家已经称之为“无法完成的使命”。 卡特总统给他的指示是:寻找一个美国可以借以最后申明只有一个中国——一个由共产党统治的中国——的方案。但是与此同时,用卡特的话说,国务卿必须“确保台湾人、中华民国的和平生活得到维护”。 如果万斯将来在某种程度上是空手返回华盛顿,那么几乎没有什么美国官员会感到意外。正如他的顾问之一所解释的:“国务卿绝对无法在几天内就同中国人把事情解决掉。” 他又说,事实上,如果万斯的首次访问能为举行“进一步的探索性会谈”打开大门,他就满意了。 虽然国务卿预计将要“就难于解决的问题进行困难的会谈”,他的助手们预料他将在北京受到热烈欢迎。特殊的意义在北京进行的讨论将涉及各方面,从贸易、文化和科学交流之类的双边问题,直到具有全球重要性的问题——对中国人说来这就意味着俄国问题。 共产党人坚持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将不容忍任何人,包括美国在内,对于他们使用和平的还是武力的办法以“解放”台湾岛和驱逐国民党政权一事进行干涉。 卡特象他的前任福特和尼克松一样,想要在外交上正式承认北京。这三位总统对于北京索取的代价——抛弃台湾的国民党人——都感不安。 美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也存在尖锐的分歧。有些人争辩说,要是美国背弃对台湾安全所承担的义务,那将不仅使美国在亚洲的盟国而且也使在西欧的盟国感到不安。另一些人则争辩说,要是华盛顿同北京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那将使亚洲局势稳定下来,并使俄国同世界那部分地区保持相当的距离。 前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官员克莱因说,所谓美国取消它同国民党人的共同防御条约而又同时宣布它将保卫那个岛屿的说法是“今年玩弄的最巧妙的骗局”。 一些自由派人士争辩说,美国必须很快承认中国共产党人,以便不使他们又转向他们以前的盟国俄国——这是将使美国处于一种危险的战略地位的行动。 象参议员亨利·杰克逊这样的保守派提出了这种论点的另一个方面,即:美国和共产党中国各自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必须更紧密地靠拢在一起以便采取一种反对苏联的共同立场。“越来越不耐烦”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任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约斯特的回答是:“看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京对于美国继续按好象存在着‘两个中国’的方式行事感到越来越不耐烦,并且作出表示说,如果这种局势继续下去,两国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会改善,实际上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落。” 人们还听到这样一种论点:取消同国民党中国的共同防御条约不一定就是听凭台湾的一千七百万人民让九亿大陆人去接管。一个神话的结束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创造这样一个神话:在离开大陆一百英里的小岛上的国民党人是整个中国的合法统治者。结果还得需要有反共老手名声的共和党总统尼克松来破除这个神话。 这里的远东问题专家早就认为这个神话是荒唐的。 因此,破除这个神话就强调了这个现实情况:共产党人统治着大陆,而一个恢复活力的国民党政府控制着台湾。 而在美国,“两个中国”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万斯多半不会取得成功的原因。
3. 美报报道《克里姆林宫给予铁托盛大欢迎》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十六日刊登威利斯发自莫斯科的报道,标题为《克里姆林宫给予铁托盛大欢迎》;《莫斯科谋求同南斯拉夫保持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并使苏联海军进入南斯拉夫港口》,摘要如下: 南斯拉夫的铁托总统是第一个表示“反对”苏联统治战后东欧的共产党领导人。克里姆林宫目前正在欢迎铁托总统来访,并再次公开保证,苏联尊重他的看法。 然而在盛大欢迎的表面底下,据认为苏联人很可能利用铁托的这次来访在私下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苏联人将尝试同南斯拉夫人保持更密切的经济关系,作为他们重新确立对欧洲共产党的控制而作出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西方分析家认为这一点将成为铁托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等人会谈的主题。 据说南斯拉夫需要莫斯科的新贷款。苏联人急于尝试使南斯拉夫同苏联集团的经互会发生紧密联系。南斯拉夫不是经互会的成员国,但是具有非正式成员的地位。 ——苏联人仍然希望使苏联军舰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进入南斯拉夫诸港口。据说勃列日涅夫去年十一月在贝尔格莱德向南斯拉夫强求这一点,但是遭到了铁托的拒绝。在苏联同埃及决裂后,苏联丢掉了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设施,所以苏联军方很希望勃列日涅夫再次提出这个问题。预料苏联人将公开强调就世界事务同铁托达成的协议的各点。 苏共《真理报》和官方塔斯社大肆宣扬苏联作为南斯拉夫最大贸易伙伴的作用。双方有来有往的贸易现在一年大约为二十五亿美元。双方之间的贸易是相当平衡的(虽然贸易日益对莫斯科有利)。
第 2 版
1. 《肯尼迪的建议与万斯的思想是相同的》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八月十六日刊登该报记者默里 ·马德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提出同北京建立正式关系的计划》;《据认为肯尼迪的建议与万斯的思想是相同的》,摘要如下: 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昨天说,在下周国务卿万斯访问北京期间,美国获得一个“重要的机会”,来为一九七八年同北京恢复正式外交关系作准备。 肯尼迪在波士顿发表的一篇讲话中,概述了一项在同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关系”来支持它的安全和经济的同时,把外交承认从台湾岛的国民党政府转向大陆的方案。 据认为,肯尼迪的方案包括万斯将在北京探索的许多同样想法。肯尼迪的助手否认这位参议员在为万斯的出访放出“一个试探气球”。但是他们说,他们在起草肯尼迪的讲话的过程中同政府内外的专家进行过讨论。 肯尼迪对波士顿世界事务委员会说,由于华盛顿和北京都是新领导人执政,现在完成一九七二年开始的同中国的共产党统治者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进程是适时的。一九七三年这两个国家都在对方的首都设立了联络处,以此作为朝着开设大使馆的方向前进的措施。 肯尼迪说,美国为其全球利益应该接受北京提出的同台湾断绝官方关系的要求。 肯尼迪说:“我们必须结束我们驻在那里的外交机构,我们的防御条约和我们同那个岛屿的正式外交关系。” 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台湾。”他说,“设法使北京明确表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用处”,而美国外交界却谋求这样做并以此作为正式承认中国的一个条件。 肯尼迪说,美国可以通过“有创造性的外交活动”,对台湾一千六百多万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给予充分的保证。 肯尼迪说,美国“应该单方面明确表示我们继续反对对台湾使用武力”。他说,此外,“除非和直到”台湾和大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和平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继续保证台湾得到自卫所必需的给养”。 肯尼迪说,还有,“我们应该鼓励中国人单方表示他们将是有耐心的,以及仍旧主张以和平手段同台湾合并”。 肯尼迪说,当万斯下周去中国时,会议的议程应包括“早日完成我们从台湾撤走少数剩余军事部队的工作的日期”。 国防部的一位发言人昨天说,当尼克松政府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时,这些人员共有一万左右,现在已减少到一千一百六十五人。 肯尼迪说,推迟同北京改善关系可能危及三角关系,在这种三角关系中,由于苏中激烈对立,美国从中得到了好处。 准备了几个月的万斯之行,将是卡特政府同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高级会议。政府保证设法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由于台湾问题以及由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内事件,这个过程自一九七四年以来受到了阻碍。 对肯尼迪的方针,政府没有立即发表评论。他所说的妥协方式肯定会在国会内及在全国遭到强烈的反对。
2. 美报报道《莫斯科掀起一场反中子弹运动》
说西方认为苏在人权问题上屡遭失败之后,正在设法利用中子弹问题争取世界舆论支持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八月十日刊登该报撰稿人丹 ·费希尔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题目是《莫斯科掀起一场反中子弹运动》,摘要如下: 苏联大肆反对中子弹的宣传运动星期二(八月九日)达到了震耳欲聋的程度。 报纸和电视台报道,“座无虚席”的工人集会抗议卡特总统关于发展中子弹的决定。共产党报纸《真理报》刊登了二十八个国家的共产党为反对制造这种武器而发表的一份呼吁书。 一位消息灵通的观察家说,他记不起,自越南战争以来有没有发生过这样一场有关国际问题的齐心协力的运动。 这里的西方分析家说,苏联人在人权问题辩论中屡遭失败之后,正设法利用中子弹问题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路透社的评论 【路透社维也纳八月十四日电】共产党东欧国家对卡特总统决定发展中子弹一事表示惊慌。它们展开了抗议运动并坚持宣扬说,卡特的决定已使这位美国领导人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威信扫地。 一批批艺术家、农民、学生、科学家和政府官员结束了一周来反中子弹的有组织的抗议运动。他们指责总统侵犯了所有人的最基本的人权,“生活的权利”。 东欧各国的报纸电台所播发的数以百计的抗议照会和言论几乎每天都出现这种词句。 抗议的调子和内容那么相似,以致西方外交官们猜测,这场宣传运动是配合协调的,以抵销卡特总统在东欧持不同政见者的待遇问题上的批评。 最近几周,莫斯科一再谴责中子弹。 据共产党人士说,当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今夏在克里米亚避暑地个别会见东欧政府领导人时,中子弹是一个主要话题。 反对中子弹的吵嚷声本周末达到了高峰,政府领导人也参加了这场抗议大合唱。
3. 英报社论《铁托总统在莫斯科》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八月十七日发表社论,标题为《铁托总统在莫斯科》,摘要如下: 莫斯科显然认为铁托总统的来访具有重大意义。这次访问从昨天开始,将持续八天,时间之长是惊人的。苏联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非常重视这次访问。电视实况转播的欢迎场面是盛大的。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铁托总统得到了苏联的最高级奖赏十月革命勋章。这对铁托这位一度被视为叛徒的人来说是一个辉煌的胜利。 铁托的胜利并不是在牺牲任何原则的情况下取得的。他还将前往中国访问,他在中国也将是一个贵宾。 此外,俄国人在他们的公开言论中,似乎是在煞费苦心地使用一些不会得罪南斯拉夫的词藻。他们避免提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这次新的蜜月意味着什么?它肯定同勃列日涅夫去年十一月访问贝尔格莱德后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当时南斯拉夫人透露了以下事实:勃列日涅夫是带着一份不能接受的购货单抵达南斯拉夫的,他要求更密切地合作,包括加强经济联系和向苏联在亚得里亚海的军舰提供更多的方便。 如果说现在复婚的话,那是因为双方都有要这么做的缘由。莫斯科目前大概有点孤家寡人之感。它在贝尔格莱德最近为筹备欧洲安全合作会议下一阶段会议而举行的会谈期间感到比较孤立。中立和不结盟国家多少更加倾向西方而不是倾向东方。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不结盟世界并不象它可能表现出的那样顺从。非洲是个麻烦之地。地中海并不象莫斯科一度希望的那样轻而易举地向左转。同中国的关系自毛逝世以来也并未改善。南斯拉夫往往在对外事务中同苏联步调一致,因此南斯拉夫的影响可能有所助益。 议程上的一一个重要题目将是欧洲共产主义。莫斯科对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卡里略先生的猛烈攻击,遭到了南斯拉夫人的激烈批评。 铁托总统从这样一种明显惹人注目的关系改善中能得到什么呢?首先,正象已经指出的那样,他将得到对他的原则的公开确认。莫斯科已经勉为其难地学会了同具有多种面孔的独立的共产主义保持共处。但是铁托总统需要同莫斯科改善关系,还有另外原因,他的贸易赤字在今年头六个月上升到了二十一亿美元,其中大约十六亿美元是对西方的赤字,主要是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的赤字。随着南斯拉夫同苏联的贸易变得日益重要,铁托总统可能会慢慢地发现,就独立而言,他在政治上有所得而在经济上却有所失。
4. 美报文章《莫斯科的赶时髦风气》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九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威利斯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莫斯科的赶时髦风气》,摘要如下: ——购置了一辆小汽车的列宁格勒人,只是为了看到小汽车现在主宰着他的生活:他老是担心小汽车被弄坏,而且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迫不得已长时间地驾驶着它。 ——有些苏联家庭认为,他们应该赶上时髦,购买他们邻居所拥有的一切,例如大荧光屏电视机,光亮的木制衣橱,水晶玻璃杯。 ——这个国家里的另一些人,在家里陈列大量的书籍而不读它们……他们买衣服,非买进口的不可。 在这里,人们列举这些为了声望而不是为了需要而购买东西的苏联人的例子,对那种认为财产自然而然能使人们幸福的看法的危险,提出新的警告。 这些警告部分地反映出苏联党和政府官员们日益加深的担心。从中央报刊上刊登的文章来看,他们感到人民变得过分迷恋于物质的东西了。对此甚至有一个专门名词:“东西主义。” 确实,苏联人自己也一致认为,最近几年中显然有更多的人渴望那些表示有身份的东西,诸如新式的小汽车和彩色电视机。超过邻居的风气明显地在上升。党魁们说,这些风气同共产主义思想是不相容的。苏联的新人应该是无私和富有理想的,而不是自私和实利主义的。 共产党报纸《真理报》提醒其读者,西方那种认为私有财产的制度最能使生活富足的观点是错误的。 据莫斯科一周出刊两次的《苏维埃文化报》说,一位购置了小汽车的列宁格勒人成了小汽车的奴隶。如果他把车停在他公寓外面,就老是跑到窗口去看看车是否被弄坏或被偷了。所以,他把车放在一个较远的车库里。尽管他乘电车去上班很快就可到达,但是,他却要开着小汽车去,而花的时间则更长。虽然他夏天确实愿意在树林里散步,但是他却感到他不得不驱车几百英里到南面的克里米亚去。 文章没有提这样一个事实:还有许多俄国人喜欢买新汽车。他们等候买汽车达五年之久,买一辆超小型汽车要付出相当于七千美元的钞票。 本记者同有头脑的、对目前抢购时髦家产真正痛心疾首的年纪大一些的俄国人谈过这个问题。他们回忆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那些日子。他们爽快地承认,当时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们说,大家都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 他们说,如今太多的苏联人都自顾自,比财富,想往上爬,而不是寻找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西方人听起来都是很熟悉的。研究苏联问题的西方专家当中辩论的一个共同问题是:追求消费品的风气会不会削弱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
第 3 版
1. 美报社论《万斯先生的中东之行》
说由于以色列拒绝从占领的领土上撤退和承认巴勒斯坦应有一个家园的建议,美在十月重开日内瓦会议的希望不会取得成功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八月十四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万斯先生的中东之行》,摘要如下: 当国务卿万斯完成了他的为期十一天的中东之行的时候,他和他的报界随行人员看来是闷闷不乐的。这是有某种原因的。正如已大量公开报道的一样,以色列人拒绝对卡特政府向他们提出的两个关键性的要求作出让步,即:从占领的领土上撤退和承认巴勒斯坦应有一个家园。而且,埃及的萨达特总统现在转变了立场,放弃了他早些时候所作的他将在取得“和平”五年之后考虑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和贸易联系的暗示。 因此,看来,美国政府在十月份重新召开日内瓦会议方面将不会取得它所希望的成功或在以色列所建议的在某种其它外交场合早日开始会谈方面也不会获得成功。现在所能预料的一切就是在今年秋天的每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上进行例行的继续接触。 但是,我们对于所有这一切并不象某些人那样情绪低落。在万斯的此行中发生的某件重要的和积极的事情是:决心解决问题的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施加的巨大的压力的结果现在开始显露出来了。对大多数以色列人来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仍然是十分讨厌的组织。但是,看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使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在接受联合国二百四十二号决议中有关以色列的措词方面的障碍,这段措词是:“尊重和承认这一地区的每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及它们在有保障的和得到承认的边界和平地生活的权利……”。那项决议除了称巴勒斯坦人为“难民”之外没有提到他们,这显然使巴勒斯坦组织不愿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但是这一问题正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内部进行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争论是一件大事,比在去日内瓦的道路上的任何加快或放慢速度更为重要。 我们认为,以色列还未张开双臂欢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事既不出乎意料也不使人感到不安。我们并不怀疑由上届政府作出的并得到本届政府确认的美国政府的保证,不强迫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交道,除非那个组织接受二百四十二号决议(和另一个三百三十八号决议),并承认以色列的存在的权利。 然而,到某个时候,如果自称最能代表巴勒斯坦人的那个组织通过了履行国际职责的考验的话,以色列必须作出响应。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现在比万斯先生中东之行之前更接近于这个时刻。
2.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说:叙以外长没有可能在纽约举行任何会谈
【路透社大马士革八月十二日电】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排除了叙利亚外长和以色列外长下月在纽约进行任何直接或间接会谈的可能。 他对记者们说:“这样的会谈,至少对叙利亚外长来说是不会举行的。” 阿萨德总统说:“没有人就举行这样的会谈问题与我们接触。至于阿拉伯外长和美国国务卿之间的会谈,在联合国大会开会期间,每年都照例举行。” 他对记者说,叙利亚和埃及都完全同意不应放弃被以色列人占领的任何阿拉伯领土,“不应在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问题上讨价还价”。阿萨德接着说:“我们还一致同意不(与以色列)签订部分的或单方的协议。”
3. 约旦《言论报》透露:万斯解决中东问题的八点计划
【法新社安曼八月十五日电】政府控制的《言论报》今天说,美国国务卿万斯最近访问中东时提出了解决阿一以冲突的八点计划。 据该报说,这八点计划如下:一、约旦和最终的巴勒斯坦国之间建立联系;二、加沙地带将是巴勒斯坦实体的一部分;三、以色列分三阶段撤出西奈;四、在加沙和埃及前线驻扎维持和平部队;五、从达成协议之日起在二年内分三阶段把戈兰高地归还叙利亚,并在那里驻扎国际维持和平部队;六、如果以色列对所占约旦河西岸的前途的立场变软,就研究制定改变边界的办法。恢复日内瓦会议;七、冻结以色列在所占领土上设立的定居点;八、继续保持以色列对统一的耶路撒冷的管辖权,成立一个包括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在内的“宗教委员会”,监督圣地的管理工作。 【法新社巴黎八月十五日电】据在巴黎出版的《日报阿拉伯和国际版》阿文周刊援引“阿拉伯外交人士”的话,谈到了万斯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领导人提出的五项建议: ——日内瓦会议在有关各方就巴勒斯坦与会问题达成协议之后复会。 ——成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华盛顿同意它在宪法上隶属于约旦。 ——以色列军队撤至一九六七年战争前的边界,并修改这些边界。 ——以色列逐步撤出约旦河西岸,约旦河西岸将暂时置于国际托管之下。 ——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建立外交、贸易和经济等关系。
4. 以色列决定将「公共服务工作」扩大到被其占领的地区
【路透社耶路撒冷八月十四日电】以色列内阁今天作出保证,把公共服务工作的范围扩大到被占区的阿拉伯人。此举立即引起人们怀疑:以色列正在加紧它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 这项措施是贝京总理主持的内阁会议结束之后宣布的。一位发言人对记者说:“政府打算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享有同以色列国内居民同等的权利。”在记者的追问之下,这位发言人说,这仅仅意味着把公共服务工作的范围扩大到在西岸和加沙地带居住的阿拉伯人。 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是领土的吞并,或者是把以色列的法律强加给西岸地区。但是,反对党工党的一位发言人说:“这项内阁决定发出了一股强烈的吞并领土的气味。” 【法新社安曼八月十五日电】约旦今天对以色列把公用事业的范围扩大到被占的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决定提出批评,认为这是破坏中东和平努力的一种尝试。 约旦政府的一位发言人说,鉴于以色列打算改变西岸居民的地位,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正在考虑可能采取的步骤。 【合众国际社开罗八月十五日电】《金字塔报》在明天的早版上说,以色列政府改变被占西岸和加沙地带居民的法律地位的决定是确保以色列保留这两个地区的又一步骤。 这家报纸在评论以色列这一举动的一篇社论中说,在人们为了解决阿以冲突而为召开和平会议继续努力的时候,作出这一决定的时机是为了把既成事实强加给阿拉伯人。 这家报纸说:“这是一个新的步骤,它清楚地表明以色列决心要保留被占领土和拒绝在任何情况下建立巴勒斯坦实体。”
5. 法外长德居兰戈抵赞比亚同赞总理等会谈
【法新社卢萨卡八月十四日电】法国外长德居兰戈今天在这里说,向南非出售海军舰只的现有合同完成后,法国无意向南部非洲各解放组织提供武器,并将停止向南非出售武器。这位法国外长是在从肯尼亚抵赞比亚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赞比亚是他中非和东非四国之行的第二站。 尽管德居兰戈在赞比亚停留期间将与以赞比亚为基地的各解放运动的领导人进行会谈,但是他说,法国“无意给他们武器”,他说,他将设法劝他们寻找一个和平解决他们的问题的办法。 德居兰戈到达这里后与赞比亚外长姆瓦勒进行了会晤。姆瓦勒说,法国外长是在南部非洲正在经历困难时期之际来到非洲的。 【法新社卢萨卡八月十五日电】法国外交部长德居兰戈十五日在同赞比亚外长姆瓦勒会谈时说,法国将向南非施加外交压力使它的“愚蠢的种族隔离政策停止”。 德居兰戈接着说,“我们不认为现在武力可以改变南非的局势”。他还说,“只有说服才可能是有效的”。 法国外长还说,罗得西亚问题的解决落到了殖民国家的身上,而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把问题交给了英国”。 赞比亚外长则说,他的国家指望法国来解决南部非洲的问题。 【法新社卢萨卡八月十五日电】在卢萨卡的法国权威人士说,赞比亚总理乔纳昨天在同法国外交站长德居兰戈的会谈中指控法国和西方大国向罗得西亚提供石油。 据同一人士说,目前正在非洲访问并将于十六日离开赞比亚的德居兰戈回答赞总理说,法国托塔尔公司只向罗得西亚提供了它所需要的百分之二十。德居兰戈还说,罗得西亚消费石油的百分之八十是由英—美公司和通过隆罗财团公司向它出售的。 另外,乔纳认为,法国在南部非洲的政策与法国谴责种族隔离和主张在罗得西亚和纳米比亚进行和平解决的正式声明不一致。 德居兰戈十五日这一天同下列各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们进行了会谈:西南非人民组织,津巴布韦非洲全国联盟和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
6. 扎伊尔外长恩古扎被捕
【法新社金沙萨八月十三日电】前扎伊尔外交部长恩古扎·伊邦德在沙巴事件中被指控为「叛国」。他被免职和被捕一事在金沙萨的观察家中引起极大惊讶,因为这位前扎伊尔外交首脑一向被认为是这个国家的第二号人物。 在八月十三日中午由扎伊尔的官方通讯社宣布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将军关于解除伊邦德一切职务的决定之后,西方某些大使馆表示感到「困惑不解」。
7. 尼迈里免去苏丹第一副总统艾哈迈德职务
【法新社喀土穆八月十六日电】尼迈里总统昨晚宣布,应第一副总统艾哈迈德本人的要求,他免去了艾哈迈德的职务。 他说,他已让前卫生部长易卜拉欣宣誓就任新的第一副总统。 艾哈迈德是一九六九年五月发动的使尼迈里将军上台的原来那批官员中的一个。总统还说,艾哈迈德将保留苏丹唯一的政党——苏丹社会主义联盟总书记的职务。.这位苏丹领导人说,即将卸任的第一副总统由于健康原因曾几次要求由别人接替他的职务,尼迈里将军称赞了他在军队和政府中所做的工作。
第 4 版
1. 共同社评述:纪登奎副总理会见日促进归还北方领土运动活动家访华团
【共同社北京八月十三日电】(记者:边见)题:表明反对归还两岛论 纪登奎副总理十三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归还北方领土运动活动家访华团(团长是坂本德松)一行。指出最近在日本归还北方领土运动中,有一部分人提出了“归还齿舞、色丹两岛论”,说:“提出这种意见是因为害怕苏联。”同时,他重申,中国支持全部归还包括国后、择捉在内的四岛。这位副总理还说:“自从毛主席在一九六四年表明支持日本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以来,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可以认为,纪登奎副总理这一天的谈话,是中国对日本以先归还两岛缔结日苏和平条约的方式解决北方领土问题抱有强烈的戒心。
2. 《孟加拉国时报》文章《中国继续前进》
说中国人民现在显得更加团结和强大,他们决心实现毛主席和周总理要使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本刊讯】《孟加拉国时报》八月七日刊登乔杜里的文章,题为《中国继续前进》,摘要如下: 一九七六年,我在毛主席逝世的前夕访问了中国,那时有很多猜测(其中有一些是荒唐的),说毛主席逝世后,中国会爆发内战;说中国会出现亲莫斯科派、亲美派以及其他许多诸如此类的离奇悲观预言。 现在,我刚刚在中国参观访问了大约两个星期后回来。这里顺便提一下,这是我一九七○年以来第三次访问中国。中国显得更加团结更加强大了。他们决心实现毛主席和周恩来要使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把它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到北京那一天,邓小平恢复了职务,“四人帮”被开除出党。人民赞成党的决定,表现出象毛主席教导的纪律、团结和献身精神。使我和其他最近去中国的许多访问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毛主席团结路线的胜利。毛给中国人带来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最重要的是,毛使中国人对他们自己的命运有了新的信心。 在毛的领导下,中国成了现代史上第一个成功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如吃、穿、住和医疗——的国家,而且,中国的社会平等——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的尊严得到了恢复——给第三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在中国,看不到第三世界国家中最常见的现象——饥饿的儿童流落在街头,贫病的老人在求医乞食。 “毛主席作为一个人是死了,但是导师和哲学家毛将是永生的。”在华主席领导下,中国现在正在开展三大运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通过“阶级斗争”,中国就会象毛主席教导的那样“不断革命”,这样,中国就会避免象苏联出现的那样的修正主义危险。通过“生产斗争”,中国正在大力加速工农业的经济发展。通过“科学实验”,中国将继续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进步。它也在实现武装部队现代化。 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最高级外交决策人对我说,中国将继续奉行毛和周的政策(包括反对扩张主义图谋和称霸野心)。 我还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孟友谊在深度和热情程度方面都在迅速发展。
3. 香港《今日世界》文章《荷兰向大自然挑战------化沧海为桑田》(上)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八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荷兰人向大自然的挑战——化沧海为桑田》,摘转如下: 一个法国人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将荷兰人与上帝相提并论,难免有夸张的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这句话多玩味一番,也许会发现两者之间有个神奇的共同点——他们都能将汪洋变成陆地。 荷兰,这个占地三百三十万公顷(约三万三千七百七十八平方公里)的国家,依偎在欧洲大陆西北海岸的一角,从地形上看,这是一个面临北海的三角洲地带,三条来自大陆的河流,都抢着在这里入海,最富名气的莱茵河,到了这个没有山、没有谷的平原,也莲步轻移,依依不舍起来。它似乎有意在临出海以前,饱览一番此处的地平线风光。 像这样众水汇集的一块洼地,海湾、湖沼到处,滨水而居的荷兰人,从祖先时代,便学会了“如何与水和平共存”的技能。荷兰的历史,大而至飘洋过海找寻新大陆,小而至修堤筑坝、农田水利,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水上活动史。化沧海为桑田今日荷兰境内,半数以上居民脚下所踩的干泥巴地,都是昔日海水滞留或波涛汹涌的水泽地带,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均低于海平面(最低点为海平面下六又二分之一米)。外来的观光客,在阿姆斯特丹南方的史基堡机场下机之后,第一步就踏上了一个大湖底。换言之,整个机场就是一个湖水被抽干了的“人造地”。 这些人造地,全都有堤防保护着;海湾沿岸、河流两岸以及围绕着各大小岛屿上的堤防总长达好几百公里长,只要有一处决口,海水就随时可自天而降,而将半个荷兰泡将起来。人造地的形成一块人造地形成的原理非常简单;一言以蔽之,设法将浅水地区的水抽引他处,水域的底部自然露出,日久化为干地。这就是荷兰人赶走海水,化汪洋为陆地的秘诀。 远在十一世纪时,荷兰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牛羊,便在低地堆造山丘,筑屋而居,然后他们在山丘与山丘之间又修堤,造坝,山丘和海堤连锁围堵起来,使堤内地区与外海隔绝,然后在一些贵族与商贾的支持下,他们又在堤内挖沟渠,并配合其他各种方法,将境内多余的水排出堤外,堤内就形成了一块无中生有的人造地。 到了十五世纪,风车发明了以后,排水的工作,得以改善。以海风为原动力的风车、沿着人造地的外缘筑起。密集在每一条沟渠的排水口处,夜以继日地将低处的雨水和没有出处的河水抽至水位较区内还要高的海里。使新生地永远保持适度的干燥。 几世纪相传,辘辘而转的风车已经被马力巨大的现代化抽水站所取代。再加以经验的累积,技术的改善,造地的工程,愈趋于庞大。从小块地到大块地,从浅水区到深水区。至今为止,全荷兰完成的人造陆地,总数已达五十七万公顷。 荷兰西北部的内海区(现改名为爱瑟湖),五十年来已经完成了三个空前大的人造岛,一个半岛。最后一个大岛亦将于一九八○年完成。每一个新生的人造岛,平均面积在一百英亩以上。 前述任何一个人造岛,在海堤围成后,排水工程至少需时一至两年。挖沟渠,造运河的工作均同时并进。初期的泥泞地,是咸涩的,经年累月后,咸味或被雨水冲刷,经由运河带走;或经抽水机送进清水冲洗(水从东边抽进,再从西边排出,大地彻底洗了澡之后,就可供农耕之用)。如此一来,经过几个春秋之后,土地变肥,地上的芥菜,换成了绿油油的马铃薯田;黄澄澄的麦浪,送来麦香;黑白色相间的乳牛及绵羊群,散见各处;公路、农庄、购物中心、露天音乐场也都陆续建起。 (上)
4. 港报刊登美国来信《怀念周总理》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八月十四日刊登乔海寄自美国的来信,题目是《怀念周总理——记檀香山华侨看〈周总理永垂不朽〉》,摘要如下: 八月,檀香山著名的花灵顿中学,应该还是虫声唧唧、园林寂静的暑假场所。不过今夕黄昏,却出现了一大批来自檀岛四面八方的华侨及几位外籍朋友;尽管人群中有相熟的亲友在互打招呼,然而大多数都是各不相熟,但是大家为了看看已故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一起到来出席今晚这个由新近成立的“夏威夷华人促进会”所主办的《周总理永垂不朽》的电影晚会。 是次电影晚会已经是第二次举办的了。早在上月十九号,该会曾在麦坚尼中学礼堂举行过首次活动,看过该片的侨胞,深受感动,广泛在檀岛华人社会中称颂。我虽是远从得州暂寄夏省,然而也在事后听到消息。想到去年一月八日,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噩耗传到海外,爱国侨胞同声哀泣,当时个人心中就有个念头,希望可在海外看到纪念周总理的新闻纪录片上映,以表哀思。可惜我埠华人绝少,根本无华人团体存在,故难接影片放映,只是听说旧金山及洛杉矶、纽约等地华人众多的美国城市内,曾先后放映过该历史文献片。在这段时刻,个人怀念总理之情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打倒“四人帮”、揭发出这伙不齿于中国人民的丧心病狂的蠢虫,陷害总理的桩桩铁证后,这个想法尤为强烈。故此知道今晚是二度举办这个电影晚会时,我绝早便相约友人,在七时电影放映之前,提早到达会场。 也许是心怀此念的侨胞亦不少,当我抵达那里时,礼堂之外已是人影幢幢了。主办当局在礼堂门前,安放了一个小卖部,出售来自祖国大陆的新书刊、画册及总理遗照。我细心观看,其中有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洪若诗所著的《我在中国二十五年》及《三打白骨精》的英文彩色画书。还有周总理一生的英雄业迹的图片简介。黑白与彩色的照片,勾画出敬爱的总理七十八个金光闪闪的春天来,让观众在电影放映之前,心中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心里不禁赞赏主办者设想的周到。 七时正,电影晚会开始之前,主办当局中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分别以浓重的中山口音及流利的英文,简介他们主办这次电影晚会的目的及推崇周总理的伟大一生。为了照顾土生的华人及外国朋友,在影片放映当中,分别配上中、英文字幕,以便各界观众也可以完整观看。 一位移居檀岛达四十七年的退休文员表示:看到纪录片内的总理,贵为一个首脑,竟然下厂打铁,入乡挑土,与人民同劳动,同吃饭,深深打动心弦。总理与人民的关系,真是如鱼似水,人民对于他的逝世所感到的莫大痛苦,自是有着血肉的关联。 一位曾是香港梨园子弟,今日落籍夏威夷当餐厅侍者的表示:今晚她也被影片的追悼场面所感染,自发地下泪起来。对于祖国各地群众的心伤泪流的情景,她也由衷意识到这是真情流露。“总理功盖天地,但为人做事却光明磊落,勤恳谦虚,单是去世后要求火化及将骨灰撒遍祖国河山来看,足见他真是高风亮节,活在人心!” 抹去眼镜上的朦胧泪花,我与朋友随着人群离开会场。踏着溶溶月色,我们边走边谈。总理离开我们已年半多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仍在我们心中,似觉他仍是日夜战斗在北京中南海内,这是由于他的革命一生的感染天下使然。 今天的祖国,在“四害”被除后,一切显得朝气蓬勃,志壮气豪,祖国人民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把中国建成一个各方面现代化的国家,以迎接二十一一世纪的到来,以慰总理英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