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7-27

第 1 版

1. 日本《每日新闻》发表评论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七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稳重敦厚的华、革命元老叶、才气横溢的邓,能发挥“搭配之妙”吗?》,摘要如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一言以蔽之,这次会议,从故毛泽东主席晚年的“毛周体制”,经过大约十个月的过渡期,建立了可谓“华叶邓”的毛以后时代的后继体制。“华叶邓体制”的性质、特征、政策等,都有待于今后阐明。    但是,党的主席华国锋和两位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被看作是当前需要的最强有力的领导体制,这似乎是无疑的。    回顾一下现代中国的政治领导体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毛主席为象征。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刘少奇、林彪下台,结果,毛主席的最后伙伴是周恩来总理。    在这个“毛周体制”的领导下,中国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革命地改变了外交战略,尼克松的访华就代表了这一转变。同时,尽管在政治上出现了曲折,如“四人帮”的问题等,但是,令人敬仰的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二人合作,对中国群众来说,仍然可以说是难以忘怀的具有崇高威望的领导体制。无法想象毛周这两位首脑以及与这两位首脑一起被称为“延安三杰”的革命元勋朱德将军于一九七六年相继去世,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    因此,不妨可以认为,作为“毛周体制”的后继而建立起来的    “华叶邓体制”,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成果。    一位中国干部说:“毛主席逝世时我是悲痛的,但我更担心中国今后的前途。”从当时的政治情况来看,这种说法也是理所当然的。倒不如说,如果发生“北京政情变动”这种程度的混乱,仅仅经过十个月的过渡期,中国政局就能在“华叶邓体制”的领导下走向稳定的话,那么,中国就是渡过了空前绝后的危机。    但是,刚刚成立的“华叶邓体制”不可能和过去的“毛周体制”完全相同,这也是事实。毛周两位首脑,特别是毛主席个人的威信,是无与伦比的。华主席一方面决心继承毛路线,同时,在政治领导方面,更加依靠集体领导的权威就是其表现。    但是,在集体领导体制中,也不能改变华叶邓三位首脑是卓越的领导人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以后,又出现了林彪事件、“北京政情变动”,使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挽救了党的是人民解放军。它的动向对今后的政局也具有巨大的影响。这也需要叶剑英副主席作为最老的干部起统合作用。他的存在似乎具有重大的意义。    正如已经指出的那样,“五十六岁、来自地方、稳重敦厚”的华主席和与此相对照的“七十三岁、长征干部、法国留学、才气横溢”的邓副主席加强合作关系,这将决定今后“华叶邓体制”的前途。    这次全会表明,除了“四人帮”及其少数“四人帮的余党”之外,党、政、军全体高级干部是“非常团结”的。

2. 美《新闻周刊》评论:《邓的复职》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八月一日(提前出版)一期发表一篇评论,题目是《邓的复职》,摘要如下:    北京的长安街可一点也不安静。上星期五(二十二日)下午八时过后不久,中国首都这条大街上的大喇叭开始大声播放革命乐曲。欢欣鼓舞的中国人一下子就从四面八方涌到这条大街上来。人们有节奏地敲打着钹和鼓,爆竹声刺破郁闷的夜空。几分钟之内,人数就猛增到几十万。在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庆祝的人群纵情欢笑。    甚至在变化多端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仅仅十五个月之前,当时的副总理、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邓小平被剥夺了一切官衙,戴上了“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帽子,但是在上周,在一项引起群众纷纷上街游行的公告中,北京电台和新华社证实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已经恢复了态度强硬、现年七十三岁的邓的一切职务,使他上升为中国新的三人统治集团的成员。    从七月十六日到二十一日秘密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会议还确认华国锋为党的主席,宣布要在今年晚些时候召开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并且正式把江青和所谓的四人帮的其他成员“永远”开除出党。但是,大新闻显然是邓引人注目地返回政治生活一事。公众的游行一直继续到周末,并且蔓延到上海和其他城市,这对一位恢复名誉的领导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更为重要的是,邓自己出席了中央委员会会议。他很有信心地坐在华的右边,并且受到了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他几乎是理所当然地成了党的头号对外事务专家——或者至少是最富有经验的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

3. 日共(左派)《理论与实践》杂志发表文章论述三个世界理论的战略意义

说毛主席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三个世界的理论符合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    现代修正主义者不仅完全不懂,而且反对这一    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他们装出一副马列主义的祖师爷的面孔,却暴露了他们自己的无知;他们掀起反对“三个世界”理论的大合唱,是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开脱罪责    【本刊讯】日共(左派)中央委员会临时指导部出版的《理论与实践》杂志第九期(一九七七年夏季)刊登署名原田泰夫的文章,摘要如下:    毛泽东同志根据把当代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新的战略方针,而现代修正主义者们立刻跳起来,掀起了反对“三个世界”理论的大合唱。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把当代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大方向的伟大战略思想,它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具有重大关系的缘故。    三个世界的理论符合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帝国主义时代,明确帝国主义的相互关系和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力量的布局,也就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明确世界范围内的敌、友、我关系的变化,这是列宁主义一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主义的理论,科学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明确指出一方是美帝国主义,另一方是社会主义阵营,夹在其中间的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和欧洲、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个政治力量的布局,并根据这个“中间地带”论的战略方针,号召结成最广泛的反美统一战线。进而,毛泽东同志根据其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提出了把当代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即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划为第一世界,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划为第三世界,而把夹在两者之间的欧洲、日本等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划为第二世界。这一划分的理论是列宁主义在当代的具体应用,它明确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敌人是谁,朋友是谁;在反对主要敌人时,可以成为朋友的政治力量是谁。因此,这种划分方法是无产阶级领导世界革命的理论武器,它告诉我们,国际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把第二世界争取到自己一边,集结可以集结的一切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可以通过把这个战略方针和本国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地发展本国的革命斗争,并且可以很好地完成国际的共同任务,发展世界革命。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簇、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提供了进行斗争的强有力的思想和理论武器,鼓舞了全世界人民。    现代修正主义者不仅完全不懂,而且反对这一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他们装出一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祖师爷的面孔,却暴露了他们自己的无知。根据修正主义者的唯心论、形而上学和修正主义的“理论”,世界只能分成以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为一方,而以国际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为另一方的两种政治力量,绝对不可以把世界分为三种力量。    把世界只是分为帝国主义方面和无产阶级方面是极其不充分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如果根据修正主义的观点,那就根本不必要对当代的世界进行阶级分析了。照他们来说,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阶段,主要矛盾也不会变化,也没有政治力量布局的变化。因而也就没有必要明确在帝国主义里面哪一个是最主要的敌人,没有必要划分政治力量,来明确世界范围内的敌、友、我。    现代修正主义者们反对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有他们的一个“理论”根据。那就是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这个假“理论”。(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叛徒考茨基极力否定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法则,掩盖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的你死我活的矛盾,掩盖他们之间的激烈的对立和斗争。他们的主张是,勾结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帝国主义世界描绘成铁板一块。但现实是,帝国主义世界已经发生了分裂,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以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基础正在日益激化。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和第二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虽然都是以垄断资本为经济基础,但他们之间有力量对比的差别,他们之间处于激烈的对立之中。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是代表当代帝国主义的最大强国,是最凶恶的侵略势力。两者都向世界各地伸出侵略之手,相互间激烈地争夺着世界霸权。今天,拥有发动世界战争实力的只有这两个国家,它们实际上使世界战争的危险越来越增大。特别是新兴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更加露骨地扩大势力范围,成为新的世界战争的最危险的挑起者。    两个超级大国不仅要把第三世界,而且企图把第二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也置于自己的霸权之下,实际上,欧洲的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成了他们争夺的重点。两个超级大国对那些实力尚赶不上它们的第二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恫吓。要把第二世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另一方面,第二世界的发达国家也想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这种超级大国和第二世界之间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也在日益激化。第二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具有压迫剥削第三世界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的一面,这种实际情况是区别于超级大国的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我们不应把超级大国和第二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等同起来,看作是相同的政治力量,而应该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重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现代修正主义者们通过反对把超级大国和第二世界的发达国家区别开来,反对明确在今天的帝国主义世界中谁是最凶恶的敌人,谁是应该集中打击的敌人。这样,他们就是为已经成为今天世界战争策源地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开脱罪责。    现代修正主义者们不仅掩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且大力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他们的重要特征。列宁在当时最落后的俄国,同控制着整个地球的强大的大国同盟相对抗,利用德国同其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取得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还在新生的苏维埃于远东面临日本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时候,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使帝国主义列强互相争斗,由此捍卫了苏维埃,战胜了敌人。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利用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中国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证明了弱小的革命政权也可以通过利用敌人的矛盾而存在下去的真理,并经过极其复杂、长期艰苦的斗争,不断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向前发展,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毛泽东同志把国际的反法西斯战线和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紧密地正确地结合在一起。这些事实强有力地证明:这些伟大的革命导师们所取得的光辉的胜利,都离不开利用敌人阵营内部的矛盾。列宁指出:“拒绝利用敌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哪怕是暂时的矛盾),拒绝同各种可能的同盟者(那怕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有条件的同盟者)通融和妥协,这岂不是可笑到极点了吗?”列宁严厉地批判修正主义者及“左派”幼稚病患者说,不理解这一点的人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的“三个世界”的战略方针也是基于重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并利用这个矛盾的观点之上制定的。如果不站在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上,就不能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国际无产阶级不仅要依靠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同第三世界的团结,而且必须利用第一世界同第二世界的矛盾,把第二世界争取到自己一边来,最大限度地孤立第一世界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并给它们以集中的打击。    只有修正主义者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其对革命有利说成是对敌人的屈服。这种谩骂同列宁在利用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同德意志帝国主义缔结布勒斯特条约时,托洛茨基攻击列宁的情况如出一辙,证明了这些声音是修正主义者们从敌人的战壕中喊出来的。究竟是谁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反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究竟是谁为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辩护,向他们屈服呢?答案是明白的。他们主张的策略着眼点是不分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只是一个劲地树敌,扩大敌人的阵营,分散斗争的锋芒,这样就减轻了对敌人的打击。这样的策略使敌人高兴,帮助了敌人而削弱了革命的力量,导致革命失败。修正主义者们认为,“革命的力量是要纯粹又纯粹,革命的道路是要笔直又笔直。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毛泽东《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不管现代修正主义者们如何精心地把自己装扮成“革命的”,他们的实质是极右的机会主义。他们通过反对反美反苏的国际统一战线,证明了他们自己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叛徒。

第 2 版

1. 美《纽约时报》社论评卡特的对苏政策《给莫斯科的信息》

说卡特给莫斯科的主要信息是苏美在全世界的不断竞争不应妨碍为谋求共同利益方面的合作所作的努力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二十四日发表社论,题目是《给莫斯科的信息》,摘要如下:    人们越来越担心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正在使缓和受到威胁和使冷战重新出现,这就需要总统作出反应,现在,卡特作出了反应。反应的具体内容远没有它的调子重要。与引起困难的过去一些即席讲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发表的经过仔细草拟的讲话的调子是总统的口气。正如预料的那样,它应能使苏美谈判以及两国关系的气氛得到一种比较积极的推动力。    卡特给莫斯科和盟国的主要信息是,苏美在全世界的不断竞争不应妨碍为谋求共同利益方面的合作所作的努力。他表明,他同意勃列日涅夫的意见,认为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缓和的关键”。    我们认为,卡特先生谋求大量减少战略导弹和使那种打乱核均势的改进导弹的行动放慢下来,这样做是对的。克里姆林宫对这些建议中影响深远和多少有点单方面控制武器的要素作出的消极反应由于一种政治因素而加强了。莫斯科担心卡特先生是在废弃一项以前于一九七四年由勃列日涅夫主席和福特总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亲自商定的协议,这位苏联领导人已把他的政治威望押在这项协议上。卡特先生现在谈到了“确认符拉迪沃斯托克协议和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并说他早些时候提出的建议是“长期目标”。这应当使苏联的担忧减轻一些。    增加苏美贸易一事在总统的讲话中得到了简短而重要的肯定。贸易和获得西方技术是勃列日涅夫搞缓和的中心目标,这些目标大概已使他在引导政治局的强硬路线派遵循他的政策方面得到了最大的帮助。但是,他在这方面主要是得益于西欧和日本。国会坚持要把放宽贸易同苏联犹太人移居问题联系起来,而卡特政府迄今未能拟定一项政策来解决这一僵局。这促使苏美关系恶化起来。卡特对于苏美不断恶化的关系方面最有争议的问题、即他的人权政策问题只说了几句话,然而却是一些重要的话。他很有必要地坚持说,这是“同样地对所有国家”而言,不是“专门针对”苏联而言,这番话不大可能使莫斯科或那些曾为此而公开批评这件事的盟国领导人——德斯坦总统、施密特总理和特鲁多总理——信服。他们无疑已经指出,莫斯科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其他共产党政权以及一些右翼盟国——如伊朗和南朝鲜——则没有遭到批评。而且,卡特先生从来没有否认他要谋求一个比较公正和开放的苏联社会。他现在没有退缩,但是的确减弱了这种追求的强度。莫斯科认为(德斯坦总统也持有同样看法)卡特企图在东欧和在苏联难以控制的各民族中间引起纠纷,卡特总统针对这种看法坚决否认他打算攻击俄国的“切身利益”或“恢复冷战”。    苏联报纸对卡特本人进行指名道姓的愤怒的批评,这显然反映了勃列日涅夫的看法,即他是卡特攻击的目标。由于这一情况,所以这位总统最重要的姿态可能是对这位苏联领导人发出的直接呼吁。他说,和平的责任“主要落在象勃列日涅夫主席和我本人这样一些手中掌握着现代战争机器所赋予的恐怖力量的人们身上”。他引用了勃列日涅夫先生最近表达的希望:“人类将能够在前所未有的稳定的和平条件下跨入二十一世纪”。卡特总统接着说:“我认为这句话没有隐匿的意思。我想相信这句话是真心诚意地说出的。我也同样抱有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希望和信心”。我们希望,勃列日涅夫先生现在将按这个调子来回答。

2. 美英签署一项新航空协定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三日电】(记者:詹姆斯·格斯顿赞)    美国和英国今天签署了一项协定。这项协定通过调整两国的空中运输可以降低飞越大西洋的航空费用。    卡特总统说,这项协定将使各自的航空公司能进行公平的竞争。这项协定是上个月在伦敦达成初步协议的。    这项协定是由美国运输部长布鲁克·亚当斯在百慕大签订的。白宫说英国副贸易大臣帕特里克·肖维尔顿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签字仪式。    这项新协定还将为泛美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国民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和英国喀里多尼亚航空公司开辟若干新的市场。卡特在白宫新闻处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根据这项协定,两国政府还要致力于提供“安全、充分和有效的国际空运”以适应公众的需要。    他说,美国谋求以各航空公司之间的“健康的经济竞争”作为空运的基础,并说,“这项新的协定与这个目标是一致的”。    这项协议并不意味着这些航线将立即开航。各航空公司必须首先确定这些线路是否可以使用,然后如果这些航空公司决定这些航线值得飞行的话,两国政府必须对开辟这些航线的申请进行研究和加以批准。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三日电】一些美国官员今天说,由于美国和英国三十一年来第一次达成一项新的航空协定,旅客们可以从亚特兰大、达拉斯—沃思堡和休斯敦第一次直接飞往伦敦。但是这项协定(今天在百慕大签字)使得英法的超音速协和式飞机只是在试航的基础上飞往美国。

3. 北约后备军官代表会决定在北约各国恢复民防

【法新社伦敦七月二十四日电】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备役军官一年一度的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结束时宣布,该组织的后备役军官已决定在他们各自的国家恢复民防。    有人在会上说,苏联和华沙条约国把民防放在同陆海空三军同样的水平上。    这些军官说,他们打算向他们的政府施加压力,要政府成立强有力的民防组织。    【安莎社那不勒斯七月二十二日电】美国的德沃尔·布雷特将军今天在这里正式接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欧盟国空军师的指挥权。    布雷特将接替约瑟夫·威尔逊将军,后者将退休,在此之前他渡过了三十四年的军事生活,最后四年他是“南欧空军”司令。

第 3 版

1. 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过新德里同印方会谈

【美联社新德里七月二十三日电】美国副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今天同印度内阁成员举行了政治和经济会谈。    他是去泰国和新西兰的途中在这里停留一天。    【萨马查尔社新德里七月二十四日电】克里斯托弗昨天在同印度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会谈后说,美国和印度“即将进入关系密切友好的新时代”。    卡特政府的高级成员克里斯托弗在德里逗留二十四小时期间同外交部长瓦杰帕伊、财政部长帕特尔、总理首席秘书尚卡尔和外交秘书梅达举行了会谈。    克里斯托弗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期望印度“在南亚”居于“领导地位”,反映出其幅员的辽阔和所处地位的重要。美国认为,印度能够对整个次大陆的事态发展起“有益的影响”。    据认为,卡特总统政府的一位重要成员首次对印度的访问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为两国就国际和双边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克里斯托弗说,他同印度领导人,特别是同外交部长瓦杰帕伊会谈时,就若干问题,例如双边关系、防止核扩散、印度洋以及世界上的一些多事地区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他说,美国已经向印度表示,它准备讨论恢复双边援助问题。    克里斯托弗还解释了美国和苏联关于印度洋问题的会谈的初步目标。    他说,这个目标就是确保印度洋不成为美苏两国之间军事竞争的场所。他说,双方同意在一个月内再举行一次会谈。他说,这些会谈的目的是确定双方军事活动的规模,“并且对把竞争稳定在那个水平抱有希望”。然后,他们可以朝着减少活动的方向前进。双方一致同意就这个问题进行会谈是个“好迹象”。    据信,克里斯托弗表示了美国关心印度的经济发展。他说,美国愿意为印度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他还表示,他的国家欣赏印度着重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新的发展方略。    克里斯托弗同帕特尔会谈时,一致认为气氛十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七月二十四日电】瓦杰帕伊在为克里斯托弗举行的午宴上说:“我们的关系中出现过有好有坏的时期,却从来没有过漠不关心的态度。我们的关系经历过不好的时期。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感到,我们的关系在好转。”    他说:“本届新政府采取独立判断行事和对各集团持不偏不倚的基本态度,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真正的不结盟。”    印度外交部长说:“我们认为,(美国)新政府也抛弃了某些原来的偏向和偏见。在卡特总统领导下……我们看到在抱有共同的理想和对我们的政治制度抱有信心的基础上向我们伸出了新的友谊之手。”

2. 阿拉法特和布迈丁等继续在埃利之间进行调解

【合众国际社开罗七月二十五日电】三位调停人今天从埃及前往利比亚,在这以前,已就表面的停火达或协议,但是在协议中,漏掉了一个重要因素,即利比亚公开声明它同意停火。    阿拉法特今晚再度突然抵达的黎波里。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在亚历山大同萨达特进行十八小时的紧张会谈后,先于阿拉法特飞回的黎波里。    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迈德在同萨达特进行调解性会谈后,已从亚历山大飞到的黎波里。    没有发表任何停火决议的条件,利比亚人没有提到任何停火协议。但是利比亚人或埃及人今天深夜都没有报道再度爆发了任何战斗。    【法新社突尼斯七月二十三日电】突尼斯外交部长沙提二十三日说,布尔吉巴总统呼吁埃及和利比亚民众国“立即停止战斗和举行谈判,任何问题,不管多么棘手,都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七月二十五日电】伊拉克、北也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今天呼吁埃及领导人和利比亚领导人结束他们两国之间六天的热战,节省阿拉伯人的血用于同以色列的战斗。    这些呼吁是在阿布扎比、巴格达和萨那分别宣布的。    【法新社内罗毕七月二十四日电】乌干达总统阿明今天表示愿意调停埃及和利比亚之间的边界冲突。    他对两国之间的“误会”和过去三天的军事行动的升级表示“不安”。    【法新社达喀尔七月二十四日电】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塞古·杜尔向萨达特总统和卡扎菲主席发出呼吁,要求他们“彻底结束埃及和利比亚民众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3. 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发表电视讲话说完全不能接受六七年中东战争前的边界线

【合众国际社纽约七月二十四日电】以色列总理贝京今天在电视节目里说,要这个犹太人国家回到一九六七年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线,对以色列人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4. 孟加拉国总统齐亚结束访缅回到达卡

【法新社达卡七月二十三日电】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少将在对缅甸作了四天国事访问后今天返回这里。    这次访问是自齐亚将军掌权以来对邻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也是孟加拉国国家元首对缅甸进行的第一次访问。    齐亚对记者说,这次访问“卓有成效”。他说,他同奈温总统举行了“亲切的”会谈,他们谈到了双方关心的范围广泛的问题。他说,这些会谈是“实质性的”。    他还说,这些会谈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齐亚将军说,这些会谈具体地谈到了贸易、商业、边界、海域问题和关于扩大经济合作的问题。他说,还谈到了关于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问题。    孟加拉国向缅甸购买了十万吨大米,在齐亚总统的要求下,这批大米不久就要启运。    预料奈温总统将在今年冬天正式访问孟加拉国。    齐亚还说,两国将在下月初在达卡签署航空协定。    【合众国际社仰光七月二十一日电】齐亚·拉赫曼今天上午在这里同缅甸总统奈温举行了正式会谈。    从孟加拉国东部非法移居缅甸西北部的人越来越多一事在会谈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可能讨论的其他问题有:让运货到孟加拉国的货船使用缅甸西北的深水港问题。

5. 《人们看不到的中东问题调解人》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七月二十二日刊登约瑟夫·哈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沙特阿拉伯——人们看不到的中东问题调解人》,摘要如下:    华盛顿在本周成了为结束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历时三十年的冲突而正式开始作出另一次努力的场所。    但是,在舞台上人们看不到的然而对事情进程情况起着支配作用的最重要的角色是沙特阿拉伯王国。    以下是了解这一轮中东谈判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1、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是向沙特阿拉伯领取津贴的国家。所有的国家每年都接受津贴。因此,它们都注意听取沙特阿拉伯的愿望,并且对它的意见都本着尊重的态度给予注意。埃及每年得到的津贴最大。    2、自从一九七三年阿拉伯和以色列发生战争之后实行的石油禁运以来,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的帮助越来越大。沙特阿拉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内一贯地尽最大努力来压低石油价格。它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贸易伙伴。它同美国一起共同作出外交上的努力,来保护从波斯湾到西方的石油通道。改变了效忠的对象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沙特阿拉伯把苏丹从与苏联结盟争取过来成为与西方结盟,并且在争取同索马里结盟中取得了进展。沙特阿拉伯的目的是为了把苏联基地从通向红海和波斯湾的通道上清除出去。    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的帮助已经使华盛顿对沙特阿拉伯关于中东问题的想法给予额外的重视。沙特阿拉伯向直接同以色列打交道的阿拉伯国家发放津贴,已经使沙特阿拉伯有能力帮助华盛顿在它们和以色列之间进行调解。    华盛顿给以色列的军事和经济支持超过它给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其他国家的支持——一年大约为二十亿美元。因而华盛顿对以色列的影响相当于沙特阿拉伯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对保护阿拉伯和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都是关心的。沙特阿拉伯人把他们从石油得到的收入中很大部分投到了西欧和美国。因此,西欧和美国经济上的健全和军事上的安全同他们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大了。因此,他们像美国一样,对于引导他们各自在中东的保护国取得持久的解决都是关心的。使条件缓和的力量沙特阿拉伯人能够使阿拉伯的条件缓和一些。华盛顿能够使以色列的条件缓和一些。由于他们都想要取得解决,因此双方都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的时机可能已经成熟了。巴勒斯坦人一无所得随着谈判的进展,巴勒斯坦人可能有理由感到被剥夺了基本的权利。据说,以色列准备把西奈半岛大部分地区归还给埃及。甚至更加令人感兴趣的是,据说,以色列愿意把戈兰高地的很大一部分地区还给叙利亚,只是对山峰本身的军事控制除外。在与约旦的边界线问题上没有发生真正的争吵。    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从来不存在任何边界问题。因此,埃及、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感到满意的景象似乎依稀可见。    因此,一项涉及到除巴勒斯坦人以外的每个人的解决办法的梗概似乎已经草拟出来了。巴勒斯坦人发动战争的能力已经削弱到几乎等于零。以前作出的努力以前为找到一项解决中东问题的办法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随之而来的是爆发另一场战争。    但是,以前莫斯科支持阿拉伯人并向他们提供现代化武器。    这次,莫斯科是旁观者,不是一个参加者。    以前巴勒斯坦人拥有他们自己的巨大的军事力量。今天,他们的军事组织已被打垮而且已被搞得支离破碎。    以前,阿拉伯人的计划和目的无法统一起来。这次,沙特阿拉伯人已经使阿拉伯国家形成了很大程度的团结一致,实际上沙特阿拉伯人可以代表所有的阿拉伯人讲话。    由于这些原因,实现和平的前景比起以前开始为找到一项解决办法作出努力时的前景至少要好一些。

第 4 版

1. 日本《每日新闻》文章:《中国通往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道路》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七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山本展发自香港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通往第十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的道路》,摘要如下:    邓小平先生作为党的副主席,副总理,戏剧般地恢复了在政治舞台的前台的权力。这是去年十月政情变动以来,正在大大改变潮流的中国政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邓先生官复原职必然要绘今后的中国内政外交带来巨大的变化。邓先生再次复职之后的政治日程,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概不妨说,邓先生和华国锋主席一道被赋予了重任:朝着召开这两个大会的目标,掌握也可以说处于转折点的中国的舵轮。    人民和干部现在已经普遍地认识到:邓小平先生是一位讲求实际的政治家,同过于重视意识形态而遭到国民批判的四人帮处于对立的两极。因此,恐怕可以说他的正式恢复权力给予国民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将决定中国在本世纪行动的方向。    恢复了权力的邓小平先生将全力以赴去办的将是经济的管理。    中国订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内建设成居世界最前列的国民经济。但是,在前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不但没有“显示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反而没有太超出“经济自然增长”的范围。要打破现状,而转为积极的增长,恐怕必须推行相当果断的政策。    那时的主要工作,将是引进先进技术和改进工资政策。在邓先生下台前的一九七五年,中国引进了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大批成套设备。作为引进技术的回头货,要出口煤和石油等资源。这个方向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了。    估计邓小平先生在党代表大会以前将大力进行的工作是肃清四人帮影响的党内整风运动。    同经济增长、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军队现代化,也是邓先生担负的任务。    除总参谋长以外还获得了中央军委副主席职街的邓小平先生,将如何使得经济发展和军费支出保持平衡?这样困难的工作要取得成功,对党中央来说,邓先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    在外交方面,在进行困难的美中谈判上,邓先生的复职将使美方也感到大为安心。对中国来说,邓先生的复职则具有要在对美谈判以前完善外交阵容的意义。

2. 南《政治报》评论《邓复职》

【本刊讯】南《政治报》七月二十五日以《邓复职》为题刊登兰契奇写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邓小平作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上恢复了名誉和恢复了他以前的所有职务的领导人这一事实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说明华国锋主席在努力通过一个步骤来达到几个根本的目的:在中央委员会实现协商一致;表现出最高政治领导内部的团结;最后,我们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根据中国的宪法和党章赋予新的政治方针以一切必要的合法形式。    华国锋主席由于采取了一个果断行动——坚决地闪电般地清除了党内激进集团的领导人而开始赢得了声誉,无疑通过为邓恢复名誉将获得更高的声望。    无疑,这一行动不仅会提高领袖的威望,而且会在领袖和人民之间建立更大的信任。    华国锋主席的上述愿望说明他显然有能力选择适宜的成熟的时机来公开从一开始就意味着是最根本的那些东西——在继承下来的分裂的条件下建立团结,逐步地缓和对抗性矛盾,继续铺设新方针的主要轨道。    不言而喻,邓完全恢复名誉对中国政治领导班子来说也是一个收获。就是在过去几年,他也是一个有巨大工作能力的人。他在反对激进派表现出的彻底性甚至使他成了一名敢说敢斗的英雄。由于他过去的一切巨大威望和他的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作为一个被历史证明是忠诚正确的人而从失败和公开的失宠中得到了新生。    华国锋主席理解国民反映出的这种情绪,并且表现出将通过他的新政策来保证对中国劳动群众更大信任的宽阔胸怀。而邓可能由一个被遗弃的人变成领导和人民中所希望的团结与工作热情的因素。

3. 日《公明新闻》文章:《邓先生复职的意义与影响》

【本刊讯】日本《公明新闻》七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邓先生复职的意义与影响》,摘要如下:    邓先生的复职,不仅将成为四人帮垮台以后,以全面加强国力为主要目标,竭尽全力发展生产的华国锋现体制的强大推动力,而且在对外方面,开始出现了对美中关系正常化增加势头的可能性。对我国来说,似乎可以说,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环境越来越具备了。    邓先生复职,今后将对国内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认为,在国内,华国锋现体制有了邓先生这根巨大支柱后,将正式朝着“四个现代化”迈进。    在对外方面,由于邓先生复职,出现了对于已成为世界注意的目标的美中关系正常化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并且,邓的复职,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似乎可以说,缔结日中和平条约的环境越来越具备了。既然这个问题取决于日本方面的决断,那么,福田内阁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下决心缔结条约。

4. 日报报道:《卡特政权开始扔掉对台湾的顾虑 日本也可能重蹈尼克松冲击的复辙》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七月十六日刊登该报驻华盛顿记者阿部康典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美中关系正常化是不是要成为事实!卡特政权开始扔掉对台湾的顾虑,日本也可能重蹈尼克松冲击的复辙》,摘要如下:    正当日本被撤退驻南朝鲜美军搞得心神不定的时候,在华盛顿却确实出现了要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从八月二十二日访华的美国国务卿万斯同中国首脑的会谈,但在准备进行这次会谈的过程中,卡特政权在刚建立时曾摆在很低地位的美中邦交正常化的顺序正开始逐渐上升。值得注目的是,连卡特总统最近也似乎对断绝同台湾的关系不是那么顾虑重重了。    “如果尼克松政权或者福特政权能继续下去,美中邦交正常化也许在今年内就会实现。但是,卡特政权却把美中邦交正常化摆在很低的顺序上”。这种说法是迄今对卡特新政权的对华政策的一致看法,而且这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然而到了近来,却开始出现了不能只看到这一面的一些迹象。其中万斯国务卿六月二十九日在纽约的亚洲协会所作的演说中,明确地表明了美国政府对美中关系正常化的想法有了相当的变化。万斯国务卿在这一演说中说:“美国将基于上海公报,朝着使美国同中国的关系实现完全的正常化前进”。    这种表达方式,乍看起来似乎同迄今的常套用词是一样的,但是,认真读一下还是可以看出其中具有在美国政府内部重新研究了对华政策的痕迹。新加进去的关键性的词,是在“正常化”的前面放上了一个“完全的”形容词。    这一“完全的正常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由于万斯国务卿在这之后立即说了下面这句话,即:“在上海公报上说的是‘中国只有一个’,美国承认了这一点”,这样,它的意思就明白了。迄今,美国政府虽然象老和尚念经一样反复重复“将基于上海公报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却有意识地回避了说明它在实际上究竟具有什么意思。可是,万斯国务卿这一次却自己说明了“美国将基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实现同中国的完全的关系正常化”。据传,台湾政府当局在读了这一讲话后空前大怒,这对于从字里行间中清楚地了解了它的意思的台湾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种情况下跳出来的,是七日的《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报道。其内容是“卡特总统已决定断绝同台湾的关系,探求同中国建立关系的方式”。于是,白宫穷于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探询。白宫发言人鲍尔最后发表了一项否定此事的声明,说“尚未决定”,但是,由于作者威廉·比彻是过去《纽约时报》的特稿记者,而且在福特政权时,曾在国防部担任过新闻官,在政府内部有很多朋友,因此,可以肯定,这一情况的可靠性是相当高的。    同一天,卡特总统邀请即将于七月中旬赴任的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到白宫来进行会谈,并且鼓励他说,“美国极为重视在上海公报的基础上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希望你竭尽全力,使万斯访华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当局人士说,“美中关系正常化何时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完全取决于万斯的访华”。可以肯定,国务卿将把关于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几种方案装进皮包里,同中国首脑进行旨在落实的磋商。虽然其内容不得而知,但是,以卡特总统为中心重新进行研究之后,取得了如下的一致意见:为了实现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把美国同台湾的关系缩小到贸易、人员往来等事务性的范围内,而美华共同防卫条约也不能不予以收敛。这一点,从政府当局人士的谈话中,可以充分地了解到。    作为美国政府来说,还不能丢弃如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即使在上述情况下,也想尽可能设法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得到中国方面的某种许诺。然而,把台湾问题视为“内政问题”的中国,看来是不会答应的    。    据《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比察说,美国政府正在研究:如果中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出许诺,那么就要求中国对美国向台湾提供武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之,可以肯定,万斯访华将成为自一九七二年开始的漫长的正常化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大的高峰。    如果日本做了过低的估计,认为“美国同台湾已经缔结了防卫条约,因此,不会象日本那样简单地实现关系正常化”,那么,日本就有可能重蹈尼克松冲击的复辙。卡特政权的特点是,一旦下了决心,就不管有什么障碍都要逾越过去。

5. 美报文章:《忍耐:赠伍德科克的格言》

【本刊讯】美国《底特律新闻星期日刊》七月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忍耐:赠伍德科克的格言》,摘要如下:    伍德科克已就任卡特总统派驻北京的使者。他对他的崇高职位有着恰当的看法,他说:“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白宫的指示应该同样简明:参观长城,欣赏郊区,学会忍耐,保持沉默。    中美关系目前处于极其微妙的阶段,这样的作法不论对哪一个中国都适用——对在亚洲大陆的真正的中国还是流亡在台湾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