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7-04
第 1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署名文章:《参观周恩来纪念展览》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今年第七期刊登施华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参观周恩来纪念展览》,摘要如下: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日本时所作,民国八年三月。” 上面这首诗,是周恩来十九岁时作、二十一岁时书的。原稿手迹陈列在北京的《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大厅内。苍劲有力的、带魏碑底子的书法,使人想起鲁迅十九岁时东渡日本所写的 《 无题》诗(“灵台无计逃神矢………”)。同是十九岁的青年,同样怀着爱国济世的心,而且同样有着找不到真理的苦闷。然后,同样地,两人先后找到了同一真理,并为之奋斗终生。只不过,鲁迅从事的是文学活动,而周恩来所从事的则主要是政治活动。 《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是在天安门城楼对面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三楼举行的。从今年一月开始到现在,还是预展性质。然而,从每天前往观展的拥挤情形来看,估计预展至今已有数以万计的观众了。人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肃穆地走进展馆,两三小时后,不少人都在眼角带着泪花离开。 走进展览大厅,迎面所见的是周恩来的巨幅画像,上写“一八九八——一九七六”。画像是仿照人们最常见的那张周恩来的半身相绘画的。尽管常见,它仍然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瞻仰。 展览的“前言”以简单扼要的语言颂扬周恩来的一生,并提到四人帮反对周恩来的罪行。与“前言”放在一起的,是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照的巨幅彩色照片,似乎在说明,在中共革命历史上,在人民心目中,这两个人物的地位。展品搜集的困难 展览按照周恩来一生的各个历史时期,展出他的照片、手稿和遗物。内容是丰富的。即使是粗率地看看,也要三个小时。然而,同周恩来一生的经历相比较,展品又显得太不足了。周恩来生前照片、手稿和遗物的搜集困难,是同他的为人有关的。历年来,周恩来除了出国访问和会见外宾之外,是不愿意单独让人拍照的。在党史陈列中,他曾多次指示要突出宣传毛泽东和其他同志,并屡次要求撤下关于记载他的革命活动的文物。在延安、西安、重庆、南京,他活动过的地方,他也多次要求人们不要用来作参观的场所。一九五一年,中共有关部门从北京琉璃厂的一间书铺购得了周恩来在一九二○年被军阀政府逮捕时写下的手稿《警厅拘留记》,把它送给周恩来鉴定,以便陈列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周恩来看后,照例不同意陈列,批示说:“……此稿毫无保留意义,最好不必花钱去买,更无放入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道理。”就这样,周恩来一直扣着这个手稿。直至他逝世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邓颖超才把有关的照片、遗物送交历史博物馆。 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抄录全部展品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事。这里,只选择一些笔者记忆所及的来谈谈。 在各个时期的照片中,最吸引观众的恐怕是周恩来早年的照片了。尤其是一九一八年在日本和一九二四年在巴黎的照片,更是前所未见。后者除了周恩来以外,合照的还有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等人。 早年的手稿也是珍贵的。除了上述的《警厅拘留记》之外,还有周恩来以“飞飞”、“周飞飞”、“伍豪”等笔名写的文章,分别刊在一九一九年至二○年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检厅日录》上。此外,早年活动的展品,还有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的介绍信,在法国办的内部刊物《少年》,为中国共青团起草的章程,等等。给程砚秋的信 在中共建国以后的展品中,周恩来于一九五七年写给京剧名演员程砚秋的一封信,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周恩来的信,表达了他对程砚秋——一位老一辈的艺术家的恰如其份的评价,以及他对程的热心帮助和严格要求。许多人都知道,周恩来是善于团结人的,但决不是无原则的团结。周恩来的办公室 展览大厅里,最吸引观众的当是周恩来办公室的还原陈列了。他的办公室看来是大约二百平方英尺的长方形的房子。陈旧的写字桌是木制的,占了办公室的一个角落。办公室中间,是由三张方桌拼接成的长会议桌。正面靠墙,陈放着毛泽东的古铜色半身塑像。两侧靠墙,立着四个书柜,放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鲁迅全集和其他的工具书等。右方的墙上,是一张巨幅的、由天花板到地面的中国大地图,上面插着许多小标志。周恩来的办公桌的左边,是一张单人沙发,右边是茶几,上面三部电话机一字排开。 办公桌上放着周恩来的办公用具,还有《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及毛选五卷的清样。会议桌上有他吃饭用的木盘和碗具。地上有一张破旧的地毯,四周有胶皮镶补着破损的地方。 据介绍的文字说,办公室原来是没有沙发的,后来周恩来患了病,仍坚持工作,于是毛泽东把自己用的一张单人沙发送给了周恩来,并表示希望他注意休息,注意护理,注意营养,要节劳。 据介绍说,周恩来从一九四九年进北京城以来,直至病重住院,都在这间位于中南海的办公室工作。二十多年来,北京新建了许多宽敞、漂亮的楼房,他一直没有搬去,甚至不允许对他的办公室进行修葺。一九五九年,工作人员乘周恩来到外地的机会,对这间办公室进行了装修。周恩来回来后,严厉地批评了工作人员,并自己偿付修理费。为这件事,他还两次在国务院的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简陋的陈设 周恩来也不允许给他添置办公用品。办公室的台灯,是国务院机关的电工人员自制的。办公桌上的文具盒,是工作人员用五合板做的。放在会议桌上的笔筒、笔架和墨盒,是军队用打下美国飞机的残片做成后送给周恩来的。办公桌上有两个笔筒,其中一个是价钱最便宜的普通玻璃杯,另一个乳白色山水玻璃笔筒已破碎,被橡皮膏粘合着使用。 长会议桌上的餐具,是几个普通的白色蓝边搪瓷碗,已用了二十几年,碗边已掉了瓷;盛汤的用具是个普通的陶罐。放碗筷的木盘,边上也缺了几大块。 此外,在办公室里,还见到一张木板床。据介绍说,这是周恩来患病期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放进去的,希望他在工作太累时休息一下。但周恩来却从没有在这张床上躺过,木板床成了他堆放文件的地方。 办公室的所有陈设都是相当旧的,连一个小小的寒暑表,也已经脱落了金属零件,用细绳绑住继续使用。 这样的办公室,哪里象国务院总理的办公室?我们所见过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办公室,都比它宽敞、舒适多了。 据一些人说,周恩来每天到这办公室工作。两顿饭都是用木盘端进来,让他一边工作一边吃的。在他到办公室以前,工作人员把所有的文件分类,一叠叠排列在会议桌上。他回来后就按缓急轻重依次批阅。一般说,他是在晚上七、八点钟以后,才批阅好文件,开始与人商谈工作,或会见外宾,直到第二天早晨。有时候,下午或晚上要开会,周恩来就在会后继续工作,直到清晨。 周恩来每天通常只睡两三小时。即使睡到了床上,他仍用一块垫板垫着批阅文件。后来,邓颖超为他设计了一个斜面形的小几,让他可以坐在床上伏案工作。这个小几,也展出了。一张大字报 在还原陈列的周恩来办公室的旁边,许多人在围观着、甚至抄录着一张大字报。这张大字报是一九六七年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人员写的,贴在周恩来办公室的门口,内容是提醒周恩来注意休息。两天后,邓颖超写了五条“补充建议”,贴在大字报上。以下是大字报的原文:周恩来同志: 我们要造你一点反,就是请求你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才能适应你的身体变化情况,从而你才能够为党工作得长久一些更多一些。这是我们从党和革命的最高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所以强烈请求你接受我们的请求。 当时看到这张大字报的叶剑英、李先念、康生、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都在大字报上签名支持。周恩来在贴出大字报的第二天,就在大字报上写了“诚恳接受,要看实践”八个字。然而,由于接着几年的工作实在太多,周恩来仍然继续忘我地昼夜工作。终于因长期过劳而患病去世了。 这张大字报仍然保存着,今天,它展示在千万人的面前,告诉人们:早在十年前,六十九岁的周恩来,身体已有“变化”(患心脏病)。 今天多少人站在这张大字报面前,淌着眼泪,抄录着,并下决心向周恩来的这种工作精神学习呀!节俭的生活 记得早几个月,我在报上读到关于周恩来的生活故事,说他穿的衣服补了又补,用的毛巾也是破烂到无法补缀了才丢掉,当时我虽没有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却又感到多少有些过分渲染,因为这似乎太不近人情了。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能穿着满是补钉的衣服呢!(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但在这个展览大厅里,周恩来的这些衣物都看到了。他的一套白底蓝格的绒布睡衣,是一九五一年做的,已穿了二十多年,一补再补,白底蓝格的绒布已洗成无绒毛、也见不到格子的白布了。他穿的一件衬衫,衫身和手肘部位都是补钉,衣领和袖口则是换了又换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更注意节俭,一条洗脸的毛巾用旧了,就改为洗澡用;破了,补一补,再用来擦脚。他用的牙膏、牙刷和漱口杯,都是大陆上最大众化的用品。他在夏天总是穿一双黄皮凉鞋,春、秋、冬季则穿一双黑皮鞋,这两双鞋已穿了二十多年,鞋底换过多次。此外,展品中还有一个补袜板,是建国前周恩来在延安用的,一直带到北京,留在身边作织补袜子用。 这些展品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唏嘘。展品的说明文字记述一位老缝工的话:“周总理出国做必需的衣服都是自己掏钱的,不让公家报销。几十年来我们给总理做几件新衣服是心里有数的,但是为总理修补破衣服的次数太多,却记不清了。” “唉,总理!”我身边的一个年青人,擦着眼泪,自言自语地说。 在周恩来纪念展览的大厅里,还有许多描绘周恩来各个生活时期的油画、国画和一个巨大的半身塑像。在这些绘画中,有描绘他在重庆时期到街头卖《新华日报》的,有描绘他指挥各族人民唱歌的,有描绘他的最后时刻的——在医院里,穿着病服,披着浴袍,坐在椅子上批阅文件。引人深思的一幅画 最后一幅大油画,是从屋顶到地面、估计有一百多平方英尺的风景画,画的是云彩,是山川,是田野,是松柏,气势磅礴,视野广阔深远。在这幅画的左下角,写着下面两行字: “遵照周恩来同志生前的遗言,周恩来同志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 这幅巨型油画的前面,站满了各地来的观众。大家都象是屏住了呼吸。人们是在看画里的云彩、山河、田野、松柏吗?是的。但更准确地,应该说人们在这时候,正要通过画里的景物寄托自己的深思——想周恩来,想中国,也会连带想到自己应走的道路。
第 2 版
1. 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办公室统计:西方失业大军已达一千三百万人
【安莎社日内瓦六月二十三日电】据总部设在这里的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办公室说,几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失业人数已经下降。 今年四月份的统计表明,自一九七三年以来,从全体工业化国家来看,失业总人数第一次没有增加。然而,世界上十五个主要工业国的统计数字表明,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在青年中。 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办公室具体地说,总共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其中有五百万是妇女)正在十一个欧洲国家(不包括东欧国家)、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寻找工作。 在这一千三百万失业者中,有八百万人的年龄是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间。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们坚持认为,在本学年结束时青年失业人数预料会增加,后果是社会的紧张局势会加剧。 国际劳工组织的数字表明,失业人数在去年冬天达到最高峰之后减少了大约二百万人,这特别是由于西德、日本、荷兰和美国的季节性的生产高涨。 另一方面,最近的统计表明,在其它国家(包括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和英国),失业人数比去年进一步增加了。 【路透社赫尔辛基六月二十三日电】一位瑞典专家今天警告说,现在的大量失业会使更多的青年人自寻短见。 厄·奥托医生在这里对第九届国际防止自杀委员会说,青少年在自杀之前,往往会越来越孤僻,少与人接触,不参加社会活动。 他说:“因此,今天青年人的大量失业,是极端危险的。”(原载香港《大公报》)
2. 港报报道:《美国西欧的青年失业问题》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综合报道,题为《美国西欧的青年失业问题》《青年失业比率占四成,各国当局忧心忡忡》,转载如下: 目前在许多西方国家里,青年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辖下的二十四个工业国家的青年失业人数,目前已达到七百万人,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青年失业占这些国家失业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而青年人数仅占这些国家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二。 在美国,到今年五月份,青年失业率已从十年前的百分之十二点二增加到百分之十九点九。在欧洲共同市场的九个国家里,“青年失业人数比失业总数上升得快的趋势,从一九七○年以来变得明显了。对许多欧洲青年来说,这种状况仍在不断恶化。”到去年年底,青年失业人数已占这些国家失业总人数五百五十万人的三分之一。在美国,一九七六年,青年失业人数已从一九六八年的二万八千人猛增到二十多万人。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其他工业国家的青年失业人数也都在增加。 在各主要西方国家普遍长期存在失业大军的情况下,青年学生越来越严重地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威胁。在意大利,有三分之二的失业者是刚刚走向社会而找不到职业的青年,其中约百分之五十是高中或大学毕业生。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谈青年失业问题的文章中指出:在西欧各国,“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是首先遭殃的人”,而这部分青年主要是高中或大学学生。 在美国,黑人青年的失业问题又特别严重。据报道,美国黑人青少年的失业率在一九五五年是百分之十五点八,一九七三年增加到百分之三十点二,到今年四月已增加到百分之四十;黑人青年失业率都比同时期白人青少年的失业率高得多,在美国汽车工业中心底特律的一百四十万人口中大部分是黑人,在这个城市里黑人青少年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五,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黑人青年的失业率也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纽约时报》在一篇关于美国黑人青少年失业问题的报道中谈到:“黑人青少年的失业率,不仅在经济衰退时期是最高的,而且也证明是最难改变的。他们的苦境被认为是美国的制度中的永恒部分。” 大批失业青年流浪街头,各国当局对由此可能引起的“政治和社会反响”感到惶惶不安。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六月十一日)说,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对六十年代后期的学生运动仍然记忆犹新,担心找不到职业的青年将会走上采取暴力行动的革命道路。
3. 美国大学生面临增加学费
【美联社纽约六月二十日电】学院入学审查局最近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数以千计准备在今秋入大学的美国学生,面临学费加价,比去年提高百分之五点二。 该调查显示,那些准备就读于为期四年的私立大学的学生,将在一九七七至七八年度学期中,连同宿舍费共缴付四千九百零五美元。而那些就读于公立大学的学生,连同宿费,将要花三千零五美元,比一九七六至七七年度增加百分之四。 据该大学入学审查局透露,公立(国营)和私立大学在费用上,差额最大的是学费。而学费也是学生支出中最庞大的一笔开支。该局是一个非牟利的机构,它替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考试和其他服务。
4. 美联社报道:西方外贸赤字今年预料将达三百亿美元
【美联社巴黎六月十四日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专家说,西方工业国一九七七年可能面临三百亿美元破纪录的国际收支赤字。 这一估计的赤字主要是因为进口石油而造成,比数周前同一批专家所预测赤字增加了五十亿美元,比他们去年十二月所作的推测高出一百二十亿美元。 专家预测美国国际收支赤字高达一百至一百二十亿美元,而一九七五年,美国则有盈余一百一十亿美元。但估计日本一九七七年将有盈余一百亿美元左右,美国赤字获得日本上述盈余所抵销。(原载香港《新晚报》)
5. 日报报道:《苏联东欧:美元严重不足》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六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驻伦敦记者田尻的消息,标题是《苏联东欧:美元严重不足》,摘要如下: 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表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从西方民间银行借款的余额到去年底达二百五十五亿美元,其中一半必须在今年内偿还。伦敦金融界认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美元不足到今年下半年将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戒心越来越大。他们推测:东欧国家今后将一方面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将要求西方扩大回头货的进口和易货贸易;同时,将比以前更强烈地要求提供政府间贷款和政府民间协调贷款;;苏联很可能继去年之后大量抛售黄金。
6. 塔斯社反华评论:《苏联新宪法草案和北京诽谤者》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九日电】题:苏联新宪法草案和北京诽谤者 塔斯社政治评论员弗·冈恰罗夫写道: 众所周知,苏联新宪法草案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兴趣。 至于中国,它同智利一样,是千方百计地丝毫也不让人民了解苏联新的根本法草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北京的宣传本应善意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草案内容,但它却在竭力歪曲这一文件的涵义。新华社、中国两家中央报纸《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还有北京在香港的喉舌《大公报》就是顺着这条道走的,它们发表了一系列诽谤性“评论”,却一点也不引用新宪法的段落。北京的“理论家们”不惜进行最荒谬的捏造,譬如他们竟说什么新宪法草案似乎是“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把在苏联建立全民国家说成是“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 中国宣传机构特别小心地闭口不谈草案规定苏联公民的广泛社会经济、政治的和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扩大和加深。 草案中通过宪法肯定了苏维埃国家奉行的列宁的和平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的那一章,遭到北京最疯狂的攻击。中国的反苏分子再次抨击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以及裁军和国际缓和。北京攻击草案对外政策一章,显然是寻求同那些与毛分子一样反对缓和并指望挑起国际冲突的帝国主义集团的共同立场。 北京反苏分子的政治诽谤照例是披着“超革命”辞句的外皮。“超革命”的辞句并不使它们感到有丝毫为难之处。对它们来说,北京对苏联、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极端仇视,这是主要的。
第 3 版
1. 埃及总统萨达特发表谈话说:法赫米莫斯科之行没有产生结果
【法新社贝鲁特七月一日电】埃及总统萨达特今天透露,埃及外长法赫米上月的莫斯科之行没有产生结果。 《阿拉伯周刊》今天发表的他的一次谈话说,这次访问在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方面没有前进一步。 这两个问题是:提供零件和补充埃及和叙利亚在一九七三年十月战争中损失的苏制武器;埃及延期偿还欠苏联的未还债务。 但是总统又说,期望在开罗再举行一次双边会议。 他说,同苏联的关系问题与武器问题直接有关,他又说,苏联一九七三年给埃及的武器在“现代技术方面是有限的”。 他说,埃及的法制海市蜃楼战斗机“无疑是苏联拒绝给我的这种现代技术”。他还说,他的国家现在正在完成把它的部队的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工作,苏联曾经妨碍我们达到这个新的水平。 关于他曾预料将在今年复会的日内瓦和平会议问题,这位埃及领导人说,卡特总统同意成立一个以国务卿万斯为首的工作委员会,以便与包括苏联在内的有关各方进行接触。 萨达特总统还要求在贝鲁特举行一次有沙特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科威特、黎巴嫩总统萨尔基斯以及卷入黎巴嫩冲突的每一个人参加的阿拉伯“小型最高级会议”,以便设法解决那里的危机。 萨达特总统还说,他相信,以色列已经有了原子弹,但是他告诫人们注意把原子弹引进中东所产生的后果。如果五十万埃及人死于这种炸弹,埃及可以补偿这种损失。但是,萨达特总统说,如果以色列遇到这种损失的话,那就无法弥补了。
2. 沙特阿拉伯王储法赫德呼吁:阿拉伯国家不要走同以色列打仗的道路
【美联社贝鲁特六日二十九日电】据今天报道,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王储敦促阿拉伯各国寻求和平,而不要走同以色列打一场新战争的道路。 《行动报》报道,他警告说,阿拉伯国家加在一起并不能在战场上打败以色列,他说,“以色列现在拥有原子弹了。”
3. 阿萨德说要提防以色列发动闪电战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六月三十日电】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警告要防止以色列的“闪电战”,呼吁阿拉伯各国忘记分歧,对付第五次中东战争的危险。 阿萨德还为叙利亚军队继续留在黎巴嫩辩解,但是他说,如果黎巴嫩总统要求他的军队撤走,它的军队就会撤走。 阿萨德在接见《安瓦尔报》记者时发表的讲话说,“(以色列总理)贝京和他的集团的一贯的言行表明,战争是他们的癖好。” 阿萨德告诉《安瓦尔报》的发行人弗雷哈说,“他们是在暴力和恐怖中成长的,他们怀着这种梦想,即除非发动闪电战,否则以色列问题不能和平地解决,也不可能有安全的边界,而闪电战将导致在阿拉伯的废墟上出现一个大以色列。” 阿萨德鼓吹增强阿拉伯团结,他说,“我们必须确信:强权即公理。阿拉伯各国必须了解这些事实,并结束所有的冲突和分歧,以便心明眼亮地结成统一战线来对付这种新的危险。”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六月二十九日以《阿拉伯的军事策略》为题报道: 以色列军事专家预料,随着贝京计划中访问华盛顿的时间(七月十八日)日益临近,阿拉伯的军事活动将加紧。 有种种迹象表明,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了,特别是: 一、几天前,埃及静悄悄地完成了征召后备军的工作。 二、埃及人加强了他们在苏伊士湾和红海的海军力量。 三、俄国人刚向叙利亚交付了地对地飞毛腿式导弹。 四、叙利亚一军事代表团已被派到巴格达去,部分目的是想掩盖这两个复兴社会党政权之间的争执,不过,它的使命还包括谋求进行密切的军事协调和通过把伊拉克军队重新部署在叙利亚边界一带而使它们更向戈兰高地靠拢。 五、叙利亚和约旦已部署了前线部队。 但是,使以色列人更感到震惊的是黎巴嫩南部最近发生的事件。基督教被包领土北部由一些穆斯林村庄组成的楔形地区正逐步被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变成一个军事区,老百姓正被赶走。
4. 红海沿岸阿拉伯国就召开首脑会议广泛进行接触
【中东社喀土穆六月三十日电】目前,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正在进行广泛的接触,以便就召开一次由这些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达成协议,来研究保障本地区国家的安全,抵制以色列在红海南部进行的可疑的行动。 苏丹《新闻报》说,这些接触是在埃及、沙特阿拉伯、苏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人民民主也门,吉布提和约旦之间进行的。 【沙特阿拉伯通讯社萨那六月三十日电】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外长强调,他的国家相信,阿拉伯半岛的安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与阿拉伯民族的安全是联系在一起的。也门正在和它的兄弟国家一起致力于使红海远离任何国际争端,使之成为有利于所有人的持久和平的地区。 他宣布,也门的政策是坚决拒绝在本地区结成任何形式的集团或联盟。
5. 《莫斯科同开罗之间的坚冰正在消融》(四十八)
我不说摩西·达扬关于十月战争所写的东西是否值得称赞。他是被这次战争彻底消灭的一个指挥官,这次战争用他洗涤了西奈大地,使他没顶于苏伊士运河,把他永远埋葬在巴列夫防线。他写的关于十月战争的东西交织着失败、痛苦、绝望以及残余的傲慢和狂妄,所有这一切犹如放在这位指挥官灵柩下的一束荆棘,而他曾妄称自己统率着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摩西·达扬这个文字拙劣的作家所写的东西,也不乏对下述诸点的坦率承认:埃及战士的伟大、计划的完美、以及极度的突然性。摩西·达扬承认,这次战争中最突然的是:埃及人进行了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他们已经掌握了新式武器和新的战略,在他们尝到胜利的欢乐之后,他们决不会允许失败! 这样的话——它出自一位为痛苦所撕裂,受到将军、法官、政治家围攻,并被他们搞垮,成了十月战争的第一个牺牲品的指挥官——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是看到了死亡、懂得了耻辱的犹太读者,迫使他说出了真话,说出了部分真话,因为他不能说出全部真话,这将由历史来叙述!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到我们这里。随着基辛格博士的到来,崭新的一页揭开了。 如果说,阴云已经密布在埃苏关系的上空,那么,基辛格的访问又给乌云加上了狂风暴雨。 如果过去苏联人对埃及和埃及领导的意图有怀疑,那么这次访问使怀疑成了肯定,臆想成了事实。 如果在决定驱逐苏联专家时,苏联人有点怀疑,怀疑我同美国人有某种联系,那么基辛格这次访问已经向他们肯定了一切。 就是说:我同美国人沆瀣一气对付他们!! 他们怎么会得出这个错误的结论?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至今也不知道。 自从基辛格十一月份的这次访问以来,我们一直在和平行动方面前进。由于这次访问,苏联人的态度完全变了,联系中断了,或者说我们和苏联人之间的某种东西中断了。苏联人对许多事情恼火,他们毫无理由这样恼火。最后一件激怒他们的事情是,基辛格来到埃及,我和他会谈了数小时。使苏联人恼火的是,没有他们的同意我就与他会晤,也就是说,我应该征求他们的同意:我是否会见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国务卿,或这样一个国家的国务卿:它支持正在同我打仗、占领着我的领土的那个国家;它向以色列提供面包和导弹;它能够为了中东和平,为了维护自己的石油利益和在整个这一地区的市场,而向以色列施加压力。 当然,我没有同意去请示苏联。此前我没有同意,任何时候我都决不同意。 我从基辛格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政治和交往的风格。基辛格这个人没有在他所说的任何一件事情上撒谎,没有违背过一个诺言,没有答应过一件他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一次我请他他不来的。 我们开始在联合国旗帜下在一○一公里处与犹太人会晤。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一九四九年停战时会晤过,这是签订所有停战协定时都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一般的程序。 第一次和第二次脱离接触实现了。 埃苏关系恶化了,复杂化了,红海和地中海的水浑浊了。他们在整个阿拉伯上空,在东方、西方和南方散布疑云。 但是我马上转向了美国,一个能够解开问题的症结、把本地区的和平线路连接起来的国家。(十五) 本章提要:埃及在战斗的头四天,击毁了四百辆以色列的坦克,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坦克战。此后,突然发现对方出现有十个装甲旅,即一千二百辆美国来的坦克。这意味着,美国全力以赴来同埃及作战了。哪怕在停火前,苏联只给一百辆坦克,埃及就能把敌人赶到六七年的边界,但是苏联没有运来一辆坦克!布迈丁主席主动到苏联去,付给苏联人一亿美元,作为运给埃及的坦克的代价。就是这样,俄国人仍没有适时地把坦克送来。但是,铁托总统的坦克来了,萨达特向他要一百辆,他却送来了一百四十辆,而且来时装满了燃料和弹药。萨达特感到,他那次同柯西金的对话使柯西金恼怒了,他因此不履行任何诺言了,埃苏之间关系疏远了。其实,萨达特当时对柯西金说的,不过是提醒他,苏联运给埃及的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些陈旧的装备。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三个字象“停火”(阿拉伯文中“停火”为三个字——本刊注)那样,痛苦地粘在我的耳朵上。 我在狱中曾听到这一些使人热血沸腾、毛发耸立、睡意顿消、失去一切得救希望的词句,但不是苏联人——大使、部长、总理——反复说的这几个字:停火。 在这以后,我停了火。但是,这几个字俨如没有停火的大炮,仍然留在我的耳朵和记忆里。为了历史,我要说——真主和人民可以为我的话作证:我不知道那种事情怎么能实现;我怎么能把已经发射出去的炮弹收回来,使它返回炮膛,怎么能使胜利的欢呼声回到喉咙中去。 (四十八)
第 4 版
1. 尼迈里说他同华主席的会晤很有成果
【本刊讯】开罗七月一日消息:埃及报纸一日刊登苏丹总统尼迈里向埃及《图画》周刊发表的谈话,内容如下: 我同华国锋主席会晤了两个半小时,这是很有成果的会晤,因为我们非常坦率和绝对信任。中国主席阐述了许多事情。我们对所有的问题作了广泛而坦率的交谈。我了解到,新领导是前领导的延续,奉行同样的方针,谋求同样的目标。在今后的岁月里,中国将成为一个大国。 我还同李先念副总理会谈了四小时,我们讨论了两国的态度及今后的关系。我们同意由技术人员去决定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或技术方面关系如何的细节。在所有方面,我们商定了具体的项目,其中一部分是完成旧的项目,另一部分则包括加强苏丹经济的项目和促进两国现存的军事协议。中国政府表示非常愿意向苏丹提供军援。 中国一苏丹友谊现在是世界各国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们都在谋求加强它们的国家争取和平与稳定。这种友谊有着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独立。中国已证明不干涉他国内政,并且尊重每个民族选择自己的道路的权利。 ——苏丹和中国都拒绝受帝国主义国家支配和遏制,不管是资本帝国主义还是社会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同苏丹人民一样有着同新旧帝国主义者打交道的经验。 ——两国热切谋求进行建设。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展,苏丹人民也在继续努力建立实行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 ——中国—苏丹会谈讨论了中国资助六年计划中的一些生产项目以及在两国签订的经济与技术协定范围内执行新项目的问题。会谈还包括加深和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及互派技术和文化代表团以及在文化和新闻方面进行合作。
2. 西德《总汇报》文章:《北京与贝尔格莱德重新接近》
【本刊讯】西德《总汇报》六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北京与贝尔格莱德重新接近》,摘要如下: 中国的新领导正在准备解决其对南斯拉夫的迄今有问题的关系,以及支持铁托反对苏联以“争取不结盟、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这一点不只是从聪明和目标明确的中国人为欧洲人提供保护性援助的雄心来看是值得注意的,而且还因为他们打算通过这样做而恰恰对这样一个巴尔干国家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个国家是苏联占领欲望的出发点,受到潜在的威胁,依赖于尽可能地获得广泛的国际掩护。 国家间和政党之间的关系在一九五八年就中断了,当时北京认为贝尔格莱德的路线是“修正主义的”,到一九七○年中国才重新与贝尔格莱德恢复了外交关系。五年之后,七五年十月,南斯拉夫的总理访问了这个“中央之国”,但是双方重新相互谅解的尝试仍然处在冰点以下。一直到现在。不久前冰冻溶化了。南斯拉夫人邀请了中国人。中国人派遣了“议会”的高级代表团,团长为副委员长赛福鼎。 至于莫斯科方面对此很不高兴,这无疑是估计到的。 在南斯拉夫,远东的这股新风不仅在宣传工具方面、而且也在官方的政策中引起了凉爽的清风。铁托——据计划——将于八月间对苏联和北朝鲜进行国事访问,但是同样也访问中国,这是前所未有的。可以想象,到那时也将解决政党一级的关系,使得这位年迈的游击队员能够作为国家首脑和共产党的领袖而受到接待。 克里姆林宫不会不看到,铁托公布他对“中央之国”的访问计划,正好是勃列日涅夫在同记者的谈话中争取同中国和解的一天,但是他指责北京的新领导人“顽固地走过去的老路”。这个无意识的讽刺是不容忽视的。
3.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发言人说:巴代表团同我领导人会谈结果非常积极
【法新社北京七月一日电】可靠的阿拉伯外交人士今天在北京证实,中国将向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提供军事援助。 法塔赫的中央委员会委员杰哈德在北京逗留了四天。在此期间,他会见了好几位高级的中国领导人,其中包括华国锋主席。华重申了中国对巴勒斯坦事业“无保留的支持”。 若干年来,中国一直援助法塔赫同以色列作战。观察家们相信,这种援助增加了,而且现在尤其重要,因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由于内部的斗争,由于同黎巴嫩和叙利亚部队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而严重地削弱了。 【法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九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发言人说,法塔赫领导人阿布·杰哈德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结果“非常积极”。 他具体地是指关于中国给“法塔赫”提供军事援助问题的三小时技术性讨论。 这位巴勒斯坦人士说,“我们在北京的会谈非常成功”,中国的领导人“非常合作”。
4. 日《时事解说》文章:《对中苏要“等距离”》
【本刊讯】日本《时事解说》六月十七日一期刊登田久保忠卫的文章,题为《对中苏要“等距离”》,摘要如下: 苏联的态度一冷淡就想马上倾向中国,对这样一种轻浮的日本外交感到讨厌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幸而福田首相似乎不想向中国方面说赞成反霸条款。但是,如果接近首相的人很不坚强的话,就很可能在外交处理上犯错误。 等距离外交这个词的名声似乎很臭。不过,其含义是谁都清楚的。就现在的日本来说,一言以蔽之,对中苏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势力都不能过于顺从。如果过于倾向中国,只相信实力的苏联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另外,如果将来日本过于倾向苏联,中国又会怎样呢?对这两个国家仍然是不能不保持“等距离”。
5. 日报报道:《为从海水中提取铀而研制优良吸着剂》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五月十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为从海水中提取铀而研制优良吸着剂》,摘要如下: 冈山理科大学分析化学研究室,最近使用廉价的凝胶剂研制出有划时代意义的从海水中提取铀用的吸着剂,用它可提取海水中的铀百分之五十以上。在冈山县玉野市的盐田已建成一天可提取五百毫克铀的试验设备。五月下旬开始提取。冈山理科大学的重富教授研制的铀吸着剂,是采用和先行集团的方法完全不同的高吸着提取法,这就有可能用工业方法提取了,对缺乏铀资源的我国能源的前途将作出重大贡献。用玉野市的试验设备可以继续提取到八月底。将在今秋于东京召开的日本原子能学会上发表试验成果。 三百吨海水中仅含铀一克。据认为研制优秀的吸着剂是从海水提取铀的关键。按通产省研制计划所用的吸着剂是钛酸和活性炭干燥粘着起来的。由于干燥粘着,钛酸的吸着力的化学作用削弱了,又因为钛酸粒子小,发生堵塞,而且难以粘着。 而重富教授研制的吸着剂完全是新型的,是用最普通的凝胶剂(凝固剂的一种)丙烯酰胺等把它固体化的。钛酸活性炭吸着剂的结构不是把海水中铀付着于表面,而是有着无数里边放进钛酸的小孔的凝胶吸着铀,可以通畅地百分之百地发挥钛酸本来的化学吸着力。 过去用的吸着剂,在实用提取阶段,一般认为最有希望的是利用潮流的镶板方式,但每年提取数百吨,需要铺长八公里宽三百米的吸着板,这就受到很大制约,需要花费劳力。而重富教授的方法凝胶状吸着剂是装在一个巨大的圆筒(纵式)里,用抽水机把海水抽上来使之流入圆筒内,这就可以提取了。能够进行工业化的大量回收。在玉野市盐田建设的试验设备高一点五米,直径六十厘米,是一个小圆筒,一天可处理五百吨海水,提取五百毫克铀。 【法新社巴黎五月五日电】法国政府的首席原子能官员吉罗今天宣布,法国已研究出一种生产发电站用的低级浓缩铀的新技术。 吉罗是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他是在一个由德斯坦总统主持的对外核政策委员会会议上宣布这项突破的。 该委员会后来发表一个声明说,低级浓缩铀不能用来生产核武器,生产核武器是需要高级浓缩铀的。(转载香港《大公报》)
6. 美发明增加石油出油量的新化学物质/美国普遍采用一种顾客自己动手的自助汽油站
【美联社纽约六月十日电】联合国际研究公司今天宣布,发明一种新化学物质,用来帮助油井打油,使许许多多的油井出油更多。据这间公司说,这种物质可以帮助美国多采三百亿桶石油。 公司总裁格洛布斯说,这种名叫“油滤奇”(Petroleack)的化学品经过九年研究才发明,至今为止还没有邀请石油公司试用,但三十天内将会向石油界和政府官员作介绍。 专家们认为,目前油井总蕴藏量只有百分之三十二左右获开采。单单在美国,余下约有二千到三千亿桶是无法采出来的,这些油通常都是被沙层封住。(转载香港《新晚报》)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十三日电】现在,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驾车离开电油站之前,都要亲自动手加油,洗擦汽车门窗,以及检查汽油。这些劳动,他们是从没有尝试过的。 这种自助电油站,一九七○年的时候还没有听过。但美国石油研究所最近发表的数字显示,现在,在美国所出售的汽油,每三加仑中约有一加仑是由顾客自己入油的。 自助电油站愈来愈兴旺,使大部分工业家们为之愕然,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只会引起年青人感兴趣。石油研究所官员说,妇女甚至汽车司机也到自助电油站去。(转载香港《大公报》)
7. 美一工程师说:二十一世纪初可能在空间组装巨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卫星
【合众国际社佛罗里达科科瓦比奇四月二十八日电】一位航空和宇宙航行空间工程师星期三在第十四届空间大会上说,到二十一世纪初,可能在空间组装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卫星,把太阳能传送到地面。 格鲁曼宇宙航空公司载人飞行部主任助理罗杰·约翰逊说,这个卫星可以收集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微波把它传送回地球上的接收天线,其成本可与其他能源相竞争。 约翰逊说,到九十年代末期研制成一个五千兆瓦太阳能发电厂原型,大约要花一百五十亿到二百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