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5-12
第 1 版
1. 北约首脑会谈十日在伦敦举行
北约官员说研究协调应急计划,以对付一旦发生战争可能出现的国内问题,在会上将占显著地位 【路透社伦敦五月十日电】北约十五国最高级会议今天在伦敦白厅政府所在地十七世纪的宴会厅里开幕,首先举行开幕仪式。 北约领导人们结束了正式发言之后,转到了约半哩外的兰开斯特大厦举行秘密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是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西德、希腊、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联合王国和美国的政府首脑。 法国总统德斯坦没有参加会议而是让他的外交部长德居兰戈与会。法国不参加北约最高级会议,因为它不参加联盟的一体化结构。 【合众国际社伦敦五月十日电】(记者:吉姆·安德生)北约官员今天说,大西洋联盟理事会在这里举行最高级会议时,将研究协调应急计划,以对付一旦发生战争可能出现的国内叛乱。 领导人在致开幕词时没有提及议程上开列的“国内紧急情况”这一问题。但是这些官员说,这个问题在理事会的讨论中将占显著地位。与会的领导人将制定指导原则,以便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工作时遵循。 它将谋求协调各个国家为对付战时发生的罢工和对港口、铁路的封锁而采取的政策。 它还将研究如何应付可能使西欧对付苏联威胁的能力陷于瘫痪的国内叛乱和群众性示威活动。 北约人士说,这些“国内紧急情况”研究还将探讨一旦苏联入侵是要西德居民后撤,还是呆在原地不动这一问题。军事计划人员将不得不考虑在平民大批撤退的情况下如何调运部队和装备。 这些人士说,这项研究报告还将探讨所谓“平时体制向战时体制过渡”的问题,以及在非常时期用何种方式和在什么时候暂停宪法保障。 【路透社伦敦五月十一日电】(记者:莱昂内尔·沃尔什)大西洋联盟领导人决心作出重大努力以实现更大程度的团结和提高军事效能来响应卡特总统响亮的呼吁。 西方民主国家在今天结束的北约最高级会议上试图设法减少组织得很严密并在苏联控制下的华沙条约武装部队所拥有的军事优势。 一些代表团的官员说,联盟看来富于一种新的——非常需要的 ——自信精神。
2. 外电报道一些国家首脑的讲话
【路透社伦敦五月十日电】(记者:穆赫辛·阿里)西德人士说,施密特总理是卡特路线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他说北约必须相信它有能力在今后几年中保卫西方。 但是这位总理告诫说,对北约的最大威胁主要不是来自苏联共产党的军事威胁,而是来自联盟本身内部的经济和财政危险。 这些西德人士说,自信的情绪是在最高级会议的第一次秘密会议后出现的压倒情绪。 【法新社伦敦五月十日电】据卢森堡人士说,卡特在参加北约首脑会议的同时会晤了卢森堡首相托恩并告诉他,华盛顿赞成一个它能够与之合作的强大的欧洲。 卡特总统在北约理事会发表讲话时并没有完全照着他的正式讲稿,而且插进了一处特别提到人权问题的话。 虽然他的正式讲稿只说到在下月的贝尔格莱德续会的筹备会议上研究赫尔辛基协议的“各个部分”的履行情况,但实际上他的讲话特别强调人权。 这也是英国首相卡拉汉讲话的主题之一,他对他的北约伙伴们说,他希望看到对两年时间内的缓和与公民权利方面的进展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
3. 日报通讯:《印度洋:美苏海军互相敌视》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通讯,题目是《印度洋:美苏海军互相敌视》,摘要如下: 对资源小国日本来说,运输中东石油的必经之路——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是海上的大动脉。在这个海域巡逻的是以航空母舰机动部队为中心的美国第七舰队。记者日前有机会乘上了该舰队的主力航空母舰“中途岛号”。在这个“海上机场”,呈现出要与最近明显地增强了力量的苏联太平洋舰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态势,特别是表明美苏海军要在印度洋上一决雄雌。互相对立的余波对我国海上的防御也产生了不少影响。现在再让我们看一下美苏在印度洋上互相敌视的情况吧。甚至到非洲活动近年来,苏联太平洋舰队对以“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海上力量的“挑战”越来越明显。在“中途岛号”上也听说了许多关于同苏联舰艇“接触”的故事:“我们一出航,伪装成渔船的苏联情报船便紧紧跟踪追迹”,驱逐舰在远处转来转去进行监视。 苏联太平洋舰队最近几年的活动迅速地变得频繁起来了。甚至到印度洋、非洲东海岸活动。其背景,据认为是出自“海洋战略” ——苏联海军元帅、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说:“要让苏联海军的军旗在七大洋飘扬”。西方军事专家认为,苏联特别重视印度洋和非洲东海岸,是意识到自由主义阵营的能源资源在中东,为切断海上交通而设下的伏兵。 据日本海上幕僚监部调查,在印度洋游弋的苏联舰队有十七至二十艘,全部舰只逗留时数为六千七百小时(一九七五年),大大超过了美国舰队的一千五百小时,接近于“常驻”。 另一方面,美国为了能够让航空母舰和支援舰艇在印度洋中心的小环礁迪戈加西亚岛停泊而正在建设大规模的基地,除加紧修建一所六十四万桶燃料的贮油库外,还在积极修建补给码头、三千六百米长的跑道。 美国海军对印度洋的措施是,第七舰队每年平均派航空母舰部队去巡逻两次。美国驻太平洋军队司令部说:“在印度洋日渐增大的苏联海军,对通往中东产油国的重要通路——该海域构成了威胁。”第七舰队今后将以很大的精力来牵制印度洋上的苏联舰队。苏联的航空母舰蹩脚,但是……美苏海军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角逐开始了。现在请听听防卫厅首脑关于双方实力的分析吧。 “苏联太平洋舰队,是由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组成的强大部队。但是,拥有航空母舰——舰载航空战斗力量的美国第七舰队的力量,是大大超过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假若进行不发展为核战争的常规武器的有限战争,没有航空母舰的苏联太平洋舰队,一旦走出陆上战斗机的活动圈,就只剩下防空导弹,敌不过美国的航空母舰。舰对舰导弹和核潜艇的力量虽然不可低估,但是难以确保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但是,对日本的影响却很大。由于苏联舰队进入印度洋,过去重点配备在西太平洋的美国第七舰队已开始分出相当大的力量去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建成后,这种趋势更大。西太平洋相应地就减少了兵力。这样一来,以反潜艇为中心,我国的海上防御任务就势必增大。” 印度洋上的军事形势实际上已经波及到我国周围的海域。我国使用的石油的大约一半,是依赖从中东进口的。为了维持“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品——出口”这种经济结构,解决“海上力量”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4. 更正:
昨日一版《卡特同阿萨德在伦敦会谈》,应为《卡特同阿萨德在日内瓦会谈》。
5. 印报报道:《卡特致函德赛建议印美对话》
【本刊讯】印度《印度快报》五月十日刊登库尔迪普·纳亚尔的一篇题为《卡特致函德赛建议印美对话》的报道,摘要如下: 卡特总统写了一封信给德赛总理,建议美印对话。 在华盛顿提出这个建议之前,美国已曾有几封官方和非官方的函电主张美印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建立较密切的关系。 卡特总统信中赞扬了德赛总理在不结盟国家协调局会议上的讲话。德赛(在那次讲话中)说,“印度要保持真正的不结盟”,还说,“不结盟国家在行动上应该不要给人以他们和别的集团一样也是一个集团的印象”。 【美联社新德里五月十日电】(记者:吉恩·克雷默)美国总统卡特和印度新总理已开始互换信件,这表明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间的关系有了改善。 卡特在为参加伦敦最高级会议作准备的同时,给德赛总理送去了一封显然是热情洋溢的长信。信的内容正开始逐渐披露出来。 印度当局暂时不发表官方的评论,但是,据说德赛正在起草复信。 综观报纸上的报道、政府的声明和外交人士与官方人士的暗示,卡特同德赛互换信件的过程如下: 卡特在德赛获得大选胜利后向德赛发了贺电,表示希望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德赛致卡特的复函超出了例行公事的方式。德赛在复函中也提到美印关系,并说他的新政府将一丝不苟地恪守圣雄甘地确定的非暴力等项原则。德赛说,这些原则被英迪拉·甘地抛弃了。 五月四日,卡特又复函德赛,这封信的内容又前进一步。据说,卡特不仅对德赛的观点表示理解,而且对印度总理四月初在新德里举行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上发表的政策讲话也表示赞赏。
第 2 版
1. 卡特在北约组织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本刊讯】伦敦五月十日消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北约组织首脑级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如下(本刊作了删节):引言理事会的主席先生、秘书长先生、各位阁下和理事们: 今天和明天,本理事会将讨论如何调整这个联盟以应付八十年代的军事和政治挑战。 欧洲同北美之间的强国联系应当是这种努力的核心。我的政府在保持和加强这些联系的方面是以某些原则为指导的。简单地说,这些原则是: ——我们将继续使这个联盟成为我们的对外政策的核心。 ——我们将继续是一个可靠的和忠实的盟友。 ——我们将同你们一道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强这个联盟。 ——我们将征求和听取我们的盟友的意见。我们也以朋友的态度坦率地提出我们的看法。 由于在西欧统一方面取得了扎实的进展,由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这个联盟更加强大了。美国欢迎这一发展,并将同共同体密切合作。政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上必须做的事情是清楚的。那就是加强西方的力量和防止苏联的侵略。 我们对待东西方关系的态度必需以人道观点和历史感为指导。我们的人道观点使我们谋求同共产党国家进行广泛的合作以造福于人类。我们的历史感使我们知道,我们和苏联将继续进行竞争。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种关系处理得适当,我们就能希望最后合作将压倒竞争,从而在我们各国和苏联之间建立越来越稳定的关系。 美国正在同苏联讨论控制战略武器的方法。通过使苏联继续参加减少和最后销毁核武器的努力,我们不仅希望把继续进行的武器竞赛的危险和费用减至最小限度,而且还希望扩大我们两国之间的合作。 我希望,我们各国在限制和减少常规力量方面也能同苏联达成协议。 当我们谋求同苏联和华约控制武器时,我们也应该设法使东欧国家参加合作。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使那一地区反对苏联,而是扩大所有欧洲国家一起对付现代社会的挑战的机会。防务实现我们的政治目标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可靠的防务力量和威慑力量。美国支持现有的灵活反应和前沿防御的战略。我们将继续提供足以实现这种战略的那种强大的军事力量中我们所分担的一部分、我们将保持一支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我们将在欧洲保持各种不同形式的,现代化的战区核力量。我们将保持和改进驻扎在这里的常规军事力量。 北约联盟面临的威胁近几年来不断增长。苏联取得了基本的战略核均势。它的战区核力量已经得到加强。华沙条约组织驻欧常规军事力量突出表明一种进攻的态势。 我要清楚说明,我们希望采取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早日同苏联就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的问题达成协议。如果不能达成这个协议,我们就必须保持我们的军事力量。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希望我们的国防部长们在下星期开会的时候,将开始制订一项在八十年代加强这个联盟的威慑力量和防务的长期防务计划。 我还希望,这些防务方面的执行官员,将在下周商定明年把提高我们部队的能力放在优先的地位。 在我们加强我们的力量时,我们还应当改进在发展、生产以及采购联盟的防务装备方面进行的合作。不应当由于浪费和计划重叠而使联盟在军事上遭到削弱。也不应当由于在向哪个国家购买防务装备的问题上的争端而使联盟在政治上遭到削弱。 我希望,联盟中的欧洲和北美成员国将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军事装备的发展、生产和采购方面的合作。结束语最后说一,点: 对我们来说具有共同的目的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加强实现这些目的的机构,并制订一些将能帮助这个机构应付新的挑战的行动计划。
2. 卡特离伦敦时对记者谈他的西欧之行
【路透社伦敦五月十日电】卡特总统今晚在离开这里回华盛顿时说,历时五天的极度紧张的首脑级外交活动使他恢复了他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力量的信心。 【合众国际社伦敦五月十日电】卡特总统今天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出访。他说,他加强了美国捍卫人的自由和民主政府的义务。 卡特在参加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将返回华盛顿时对记者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成就是开始结识了一些非常强大和重要的国家的领导人,认识到彼此的共同点,加强了我们捍卫基本的人的自由和民主政府的义务以及恢复了我们的人民对他们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结构的信心。” 他说:“我借此机会学习了很多东西。英国人民对我及我的国家表示的真诚友好之情使我深受感动。” 【路透社伦敦五月十日电】卡特总统今晚在离开伦敦时突然使人们大吃一惊:他说,关于他今秋访法的事,他还没有拿定主意。这同法国官员昨天在卡特会见德斯坦之后在这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矛盾的。卡特总统对记者说:“他邀请了我,我对他说,我争取来。但是我没有接受(邀请)。” 总统在美国大使馆外面匆匆忙忙讲的这些话被普遍解释为意味着,他虽然原则上接受了邀请,但对访问日期却没有拿定主意。
3. 卡特批准向加、日等国出口浓缩铀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六日电】美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今天透露,卡特总统已批准向加拿大、荷兰、日本、比利时和西德出口「大量高浓度浓缩铀,用于多种研究项目。 这项出口——这涉及到可用于制造武器的铀——是总统从四月二十七日宣布要加紧控制美国出口以来批准的第一项出口。 国务院人士说,总统很快就批准了这项出口,为的是强调,可以把美国看作是实行严格的核保证措施的国家的可靠的供应者。
4. 日《全貌》月刊报道:《“地下广播电台”在苏联扩展》
【本刊讯】日本《全貌》月刊四月号登载一篇报道,题目是《“地下广播电台”在苏联扩展》,摘要如下:地下电台大繁盛在东欧共产党集团的老巢苏联,反制度派的活动很活跃,另方面也存在着市民想要使每天枯燥无味的阴暗生活哪怕稍稍有点乐趣的活动。这种活动之一就是,最近地下广播电台特别成了话题。 在实行严格的新闻控制的苏联,西方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如今一概受到干扰,收听不到,也收看不到。苏联人也不能自由地去外国旅行。他们每天晚上收听的尽是千篇一律的政治报告式的消息。人们偶尔想听听轻松的音乐,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这个原故,最近出现了许多地下广播电台,晚间就播放轻松的节目。据说其中有明目张胆地进行反苏宣传的电台。当局为此很恼火。最受人欢迎的是爵士音乐西伯利亚的地方城市阿尔汉加依斯克(人口三十七万)现在约有三十个电台在活动。在乌克兰共和国的主要城市顿涅茨克(人口约九十三万),据去年调查,发现了大约一百二十七个地下广播电台。 在离首都莫斯科仅仅六百公里的鞑靼共和国的喀山市,五个小时中就收到了一百一十五次电台播出的电波。最近由于技术进步了,据说本来因为受到干扰而收不到的西方广播,也已经为业余无线电专家所转播。反正对方是眼睛看不见的电波,当局好象也抓不住。甚至在严加戒备的莫斯科地区,据说现在也有大约一百个地下广播电台。 而且,市民的反应也极为现实,实际上高兴收听广播,所以也没有人搞告密之类事情。因此,当局想加以取缔就越发困难了。节目的内容是,音乐节目最受欢迎。轻音乐、爵士乐等也常常广播。苏联当局拼命镇压 稍有变化的是,有的电台以宗教团体为中心播送宗教节目。 最近据乌克兰共和国党的机关杂志说,通过地下广播电台公开播送反苏节目的主犯已被逮捕,被判处了监禁两年的徒刑。并且,对于只广播音乐的电台也会寻找适当的理由加以镇压。当局最害怕的是,将来这种地下广播网被反制度派有组织地加以利用。如果象捷克“七七宪章”那样的宣言被这些电台广播出去,在苏联国内就会成为不得了的事情。弄不好,就可能出现“莫斯科之春”之类事情。
5. 美联社报道苏加强思想控制反对西方思想侵蚀
【美联社莫斯科五月四日电】克里姆林宫对西方政治思想输入苏联似乎越来越感到不安。苏联政府现在警告说,如果西方的意识形态侵蚀不停止的话,那将会引起“后果”。 上周苏联因为美国有两家对东欧广播的电台而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是苏联最近对莫斯科称之为“意识形态颠覆”的反应。 克里姆林宫近几个月来还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反对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宣传运动。由于官方宣传机器无休止地攻击,那些一年前还不为苏联多数公众所知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字,如今已家喻户晓了。 苏联官员们说,他们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六十周年这一年里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更加进步。但是激烈反对西方情报来源以及反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宣传,表明官方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仍然可能威胁这个国家而继续感到不安。 上周曾引起苏联外交部大怒的美国设在西欧的自由电台和自由欧洲广播电台,是具有苏联人所认为的那种威胁的典型。 苏联警告说,这两家电台“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不间断地挑衅……由此产生的后果将完全由美国方面承担责任。” 那些曾拒绝谈论持不同政见者问题的党负责人和政府新闻机关,现在显然不得不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持不同政见者一直在与苏联的宗教界和民族主义分子加强联系,有证据表明,政府觉得普通工人可能很快会被持不同政见者吸引过去。 大约六周前,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使用这个国家的最有群众性的讲坛——苏联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激烈的攻击。 现在,莫斯科青年广播电台深夜的一则新闻广播中,或者在工人中流行的某一家报纸上都可能有猛烈攻击持不同政见者的内容。 莫斯科的西方人已明显感觉到苏联政府此次宣传攻势的影响;俄国人一年前只会向他们打听西方小汽车和摇摆舞音乐,而现在俄国人却向他们提出关于持不同政见者的问题了。 政治宣传攻势还具有这样的危险:它将驱使更多的俄国人出于好奇心而去收听西方关于持不同政见者和其他反苏问题的广播。
第 3 版
1. 西德《南德意志报》文章:《俄国人在非洲之角进退维谷》
【本刊讯】西德《南德意志报》五月六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俄国人在非洲之角进退维谷》,摘要如下: 苏联的非洲政策在由莫斯科支持的人民解放运动在安哥拉内战中取得胜利之后,在波德戈尔内主席最近对黑非洲大陆南部进行访问时似乎还在全面展开,而现在却突然陷入守势了。没有什么能比埃塞俄比亚的革命领导人门格斯图这次访问能更加清楚地说明这种局面了,门格斯图自五月四日以来在苏联的首都进行一次很难以国事访问名义来掩盖住的朝拜。 对于他这次使命的性质,门格斯图也毫不掩饰。他在克里姆林宫盛大宴会上,当着波德戈尔内的面强调了“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的革命友谊”,但他承认,在“国内外还有一股反革命势力,这种反革命势力正在袭击我们的革命”。接着他又说:“在我们向这种反革命势力宣战的阶级战争中,我们不光需要世界各地社会主义和进步力量的充分支持,而且也需要那种为自由、正义和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力量的充分支持。在我们进行斗争时,伟大的苏联共产党,苏联人民和政府,以及另外一些国家是同我们站在一起的。” 但是,波德戈尔内远为谨慎的讲话则暗示,克里姆林宫在非洲之角还没有决定无条件地支持埃塞俄比亚,而是决定暂时小心地行动。如果一切迹象都不是骗人的话,那么莫斯科对这个受到危害的革命政权的援助,重点是在经济方面。根据种种迹象来看,苏联人除了去年冬天达成的第一次提供的那部分武器——西方专家们估计价值一亿美元——之外,只打算再提供少量的武器。虽然使有二千八百万人口的这样一个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脱离美国的势力范围这种前景是诱人的,但是可能付出的政治代价也许太高了,这种代价就是失去索马里这个埃塞俄比亚的世代冤家的已认为可靠的友谊。 莫斯科再一次感到自己又处于这样的一种境地,即必须成为两个敌对的弟兄的朋友:说其中的一方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是对另一方的谴责。唯一可以想得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共同的社会主义目标来消除民族对立,而这样做成功的可能性又是微乎其微的。苏联人只能有保留地赞成门格斯图的这样的分析,即“帝国主义和阿拉伯反动国家特别是苏丹的统治阶级”通过支持厄立特里亚起义而“使革命的埃塞俄比亚的生存成为问题”。 正如莫斯科对其在非洲之的地位的前途感到担忧一样,它对扎伊尔局势感到的不高兴也是明白无误的。蒙博托总统公开把苏联称为主要敌人,俄国人虽然竭力否认支持了从安哥拉出发的加丹加的入侵,但他们不得不看到在非洲的一些地方他们的威望受到了损失。甚至克里姆林宫的经过考验的、即使并不总乐于露面的朋友,即乌干达总统阿明,也站到蒙博托一边去了。 更为严重的是,摩洛哥和埃及可能使安哥拉的同伙遭到失败,而苏联人必须担心会由此而使人运政权本身发生摇晃。苏联的宣传工具几天来在暗示,种族主义的南非、北约、美国、埃及、苏丹和其他一些非洲政权正在密谋阻挡年青国家独立的道路。 莫斯科还在非洲的第三个地方看到了埃及总统萨达特的敌对的手:在利比亚边界上。因为卡扎菲的告急呼声被完全当成真的了,他说埃及在集结坦克,有人在搞战争阴谋反对他的反帝政权。非洲从莫斯科对之垂涎了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外围变成了俄国人对外政策兴趣的中心。
2. 南报评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本刊讯】南斯拉夫《新闻周报》五月一日刊登一篇文章,主题是《无脚蛇》,副题是《北京是加紧向金沙萨提供援助的最积极者之一。中国向与它在意识形态方面和政治方面存在许多分歧的国家提供援助的动机是什么》,摘要如下: 在扎伊尔是禁止出售“小红书”的,但是却乐于接受中国的军事援助。在莫桑比克,毛泽东的学说极受尊敬,但是在莫桑比克共同阵线的最近一次代表大会上,在中国代表团缺席的情况下赞扬了已故的中国领袖。 这是令人奇怪的,但也并非不可解释。其实,中国在上述两个例子里仅仅是证实了自己的几乎是宗教式的原则,即永远站在苏联人的对立面。因此,北京在安哥拉热心地援助了受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支持的内图领导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对手——罗伯特领导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 北京遵循这一政策加紧援助蒙博托。 中国重申非洲将成为“东方和西方争夺的场所”的论点。在这场争夺中,北京仅起到次要的作用,尽管它也对“黑色大陆”感兴趣。中国同五个“前线”非洲国家(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之间的关系并不如愿。当然,其中后两个国家由于从达累斯萨拉姆到赞比亚的“铜带”地区的铁路而非常感激中国,但是,自从一九七五年底这条铁路通车后,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不久前不仅访问了马普托和达累斯萨拉姆,而且还访问了卢萨卡。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卡斯特罗访问了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在罗得西亚危机中,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支持了“爱国阵线”,该组织的一位领袖乔·恩科莫同莫斯科保持着亲热的关系。 看来,去年十二月坦桑尼亚副总统的北京之行并没有使两国之间逐渐走下坡路的关系出现根本的变化。同博茨瓦纳建交同样没有取得成果。苏联甚至公开向这个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尽管这种援助还没有被接受。 最后,中国还没有承认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尽管它目前不仅已成为非洲统一组织的成员,而且还成了联合国的成员国。 其实,众所周知,对某些非洲国务活动家来说,中国的威望比苏联或西方工业国的威望大。下面一个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中国本身也是发展中国家,它在其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样,不能忽视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的意义,这一援助总值达十亿美元。这笔钱的三分之二是在近五年内被二十三个国家用掉了。 一位非洲国务活动家说,不仅仅是援助,中国专家们的行动也给人留下了印象,他们不仅和受援国的人民一样生活,而且也“使东道国的姑娘们感到安心”。 非洲解放运动还受到了毛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有力影响。非洲居民有十分之九生活在农村,因此,毛的这一军事理论容易被接受是可以理解的。
3. 印报谈印度人民党内部的矛盾
【本刊讯】印度《国民先驱报》五月四日发表题为《争权》的社论,摘要如下: 人民党的各个组成部分居然非常顺利地凑到了一起,人人都感到意外。很清楚,促成这种政治结合的主要因素是大家想在中央分到一些权力以及看到了有九、十个邦(以后还有其他的邦)将要重新分配权力的前景。但是,也正是在这方面,埋着不和的种子。例如,在北方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和拉贾斯坦邦分配席位的时候,竞争各方很可能火并。 各个集团的思想分歧也只是暂时掩盖着而已。最危险的当然是它们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已经在中央内阁成为实力人物的查兰·辛格说明了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同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例如,他反对降低土地的最高限额,话音里是赞成西方的制度。在西方制度下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人口是农业人口,这种经济属于同人民党标榜的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富农经济。财长在财政赤字问题上已经同总理发生了分歧。此外,性格上的不同总有一天可能造成组织上的爆炸。人民党主席是唯我独尊的人物,甚至可说脾气暴躁。查兰·辛格没有出席人民党在合并后召集的公开集会并非出于偶然。乔治·费尔南德斯的性子更烈。 人民党内部迟早会开始思想两极化的过程。
4. 德赛表示印不签署禁止核扩散条约
【法新社孟买五月六日电】印度总理德赛今天明确表示,除非所有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都放弃原子武器,否则印度就不签署禁止核扩散条约。 德赛在这里的报业公会发表讲话时说:「在一些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要求别国签署这个条约有什么用?」这位总理说:「我的自由同别人的自由一样的重要。」
5. 雷迪当选印度国大党主席
【路透社新德里五月六日电】前内政部长布拉马南达·雷迪今天在国大党在这里举行的全国会议上当选为印度这个反对党的主席。 萨马查尔社报道,雷迪以远比其他三个候选人为多的票数赢得了会议的这次选举。他是前总理英迪拉·甘地支持的候选人。英·甘地没有怎么参加国大党全国委员会会议。 雷迪现年六十七岁,做过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的首席部长。在国大党于三月大选中败北之前,他任内政部长差不多三年。
6. 印孟就边界事件举行的会谈结束
【路透社达卡五月五日电】官方的孟加拉国通讯社今天报道,为消除因印孟边界事件而引起的紧张的会谈已令人满意地结束。 这家通讯社报道,昨天从新德里返回这里的孟加拉国代表团团长说,他对上周在那里结束的历时三天的会谈感到满意。
7. 吉布提公民投票揭晓 绝大多数赞成吉布提独立
【路透社吉布提五月九日电】据今天公布的公民投票最后结果,昨天在这里参加公民投票的选民中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选民投票赞成从法国取得独立。法属领地阿法尔和伊萨将在六月二十七日变成吉布提共和国。 在同时举行的制宪议会的选举中,包括六十五名候选人的唯一的候选人名单获胜,尽管阿法尔党派号召投弃权票,但是百分之九十二的人投了票。 与吉布提隔着海湾的阿法尔镇塔朱拉,弃权率大约是百分之三十,而吉布提这个主要的阿法尔地区的弃权率大约是百分之六十。但是在其他地方,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联盟领导下的某些受伊萨控制的地方的候选人名单几乎获得全票。 【合众国际社吉布提五月六日电】法国的最后一个非洲领地吉布提的人民后天将举行独立投票。 这片领土一度称为法属索马里,现正式称为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通常简称为吉布提,这是它最大城镇的名字。它是一片贫瘠的沙漠,面积一万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它的二十五万贫穷的居民主要依靠法国的财政援助,他们几乎平分为亲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人和亲索马里的伊萨人。这两个部族集团是宿敌。 虽然吉布提除了它的港口以外从经济上来说没有什么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但是由于它作为非洲之角尖端上的一个前哨的战略价值,法国人是不大愿意放弃的。法国人最后在去年决定一劳永逸地撤出。
第 4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署名文章:《干旱的成因与预防》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五月号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干旱的成因与预防》,摘转如下: 七十年代开始以来,世界曾发生过几次广泛的干旱,在某些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到一九七三年为止,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从毛里塔尼亚的大西洋沿岸到非洲中央的乍得,经历了非洲六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历时六到九年的旱灾。不少的地区雨量只有常年的一半左右,有些地方几乎没有下雨。贝宁、冈比亚、尼日利亚损失了一半以上的牲畜,一千多万人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西欧一九七五年亦是干旱的一年。从五月一日起算的一年内,英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在西南的威尔斯,全年雨水不及正常的百分之六十,地面龟裂,寸草不生,树木枯毁,干燥的气候更引致连绵山火,不少区域曾实行严厉的制水。今年干旱地区遍及全球 今年,冬末春初发生干旱的地区更为广泛,王要集中于:美国的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加勒比海地区;澳洲西部、西南部及南部;印度次大陆,泰国中部,以及中国黄河、淮河流域、东北部、东南部(包括台湾在内)和西南部。 美国整个西半部,今年所遇上的是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业、畜牧、木材,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都受缺水的影响。嘶叫的干风将表土吹起,这些尘暴像雾峰一样,毁了麦田,枯了青草,同时由于今年农田的用水只及平时数量的百分之六,农民只有改种玉米、花生,有些甚至索性不种东西,或牺牲明知支撑不下去的小麦,将储水池内的水卖给必须保护长年生长的果树的园主。好些城市的超级市场已开始出售罐装清水了。 由于干旱,数以亿亩计的森林、丛木和草坪都变成火绒箱,很易发生大火。但是,河流湖泊的水位很低,又给木材运输造成困难。 台湾今春亦严重缺雨,是三十年以来第二个大旱年。 中国大陆今年的春旱是一九四九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不少地区,由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三月的五个月内,根本没有降水纪录。在这期间,华中及华南所录得的总雨量均低于正常雨量百分之五十至八十五。黄淮流域和北方一些地区,半年没有雨雪,这样的春旱对夏收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春耕播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形成干旱的各种理论 对于近代干旱的成因,各国气候研究工作者现在有很多解释,有从大气环流、能量平衡、世界性异常、周期性现象、太阳活动等方面出发,亦有将干旱原因部分归咎于人类活动的结果。 关于西非干旱,有人认为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近代世界气候变异的不可分割的一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世界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变冷更为显著。(七五至七六年,美国东部和中国华北经历的暴寒就是一个例子。)随着高纬度地区越来越冷,极地与赤道间的温差增大,中纬度西风带向南扩展,经向流型的大气环流增强,引起地球上大范围干旱与局部的暴雨、寒潮与热浪等异常气象频繁出现和相间并存的局面,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也相应南下,西南季风被阻塞。西非的干燥地带便向南扩大,形成了整个西非的干旱。 七五至七六年西欧干旱的原因,从气流解释是由于大西洋北部及中部水温比常年低二至三度,减弱了气旋的速度和改变了它的方向。 经历了这次干旱后,英国的气象学家无疑是比以前更为重视洋面温度和长期干旱的关系。科学家更发现了大气环流中的急流与干旱的关系。急流是地球上空九至十五公里处的一股时速百多公里的喷流,它的方向直接影响着大气环流和雨带的分布。在常年里,这股喷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摆动,雨带亦是如此。但七五年环绕着北半球温带区的急流,它的摆动频率与波长刚巧使它成为一个有五节的驻波。这样的驻波一旦形成后,该纬度区各处的气候便有一长时期保持稳定,这就是西欧长时期干旱的原因。 环绕着每一个纬度,这种长驻波都可能以二至六节的形式出现并稳定下来。节数愈高,大气气流愈弱,天气愈稳定,亦即是旱涝区愈分明,这是近年来的趋势。 上述只是解释西欧近年干旱的其中一种理论。诚然,这种稳定驻波的形成并非出于偶然,正如大多数英国气象学家所认为的:那次干旱应列为全球气候总变化的一个环节。总趋势怎样影响急流驻波的形成?这是科学家今后努力的方面。 至于今年中国、美国等地区的异常气候,到目前为止,都只是处于春旱的阶段,如何发展下去,现在仍然难于作出准确的预测。 去年,美国北部经历了八十五年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冬天。 寒潮的成因也可以用急流驻波的理论去解释:在冬天,北半球北部的西风带以反时针方向把部分暖流卷向北方,又把极区寒流转到南方;在常年,西风带冷暖流交换作用只能维持一个短时期,只是去年大概又是由于高空急流形成驻波之故,整个西风体系稳定了四个月之久,带来了极强的寒潮,致使大部分的水都以雪的形式落在美国东部,而西部的雪量则大为减少,例如美国河盆地以往年冬天积雪常达六尺以上,上一个冬季只有十三时。降雪量剧减是美国西部春旱的主要因素。 中国雨季的形成和季候风的进退有着密切的联系。 冬季,大陆盛行高压干燥的反旋风,故寒流频繁,雨水稀少; 春末,夏季风开始活跃。每年四月,大陆陆地热得比海洋快,形成低压区,副热带高气压加强北进,挟带着大量水气的暖空气侵入华南沿海。此时,由于北方冷锋还有相当势力,它可以一直伸展到长江以南。 这两股气流就在福建、南岭一带交锋,因而造成多雨天气,形成江南雨季。 到了六月上旬,南季候风越来越强,北方冷空气逐渐衰退,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就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梅雨”。当然,西藏的受热程度、西南季候风和受它们影响的大气环流中的急流对梅雨都会产生影响。 到了七月下旬,冷暖空气的交锋带转移到华北地区,当地的雨季就开始。从气团角度来看,旱是在单一气团长期控制下的结果;而涝正好相反,是在两种气团的交界面附近、或者在静止锋上的气旋,于波动中产生的频频暴雨,所引起的。 近年来,中国环流的经向度加大,相应减弱西南暖湿气流的纵深北进,影响南部海洋上湿空气的向北输送;同时北方上空西北气流加强,使冷暖空气不易在北方地区相遇,致使发生严重的春旱。 今年中国的春旱是严重的,至于全年会不会出现“特大干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世界气温逐步下降,影响了季候风的分布,北半球总雨量有所减少。 二、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气候纪录遍布古籍,导致中国的气象学者较着重于统计分析。从一八九○年起的统计材料已知道,中国的降水有着相当明显的周期性,只是区域性很强,各地位相不同。长江中下游的周期为三十五年,最近一次的十年滑动平均少雨期为一九六三年,目前正处在雨量上升阶段;华北仍处在三十五年周期的少雨期末期。华南与中纬度的降雨趋势不同,周期长度明显缩短,平均约十四至十八年,上次十年滑动平均最低年份为一九七一年,现处在上升阶段。 三、据另一项统计,世界每隔六年左右一小旱,十一年一大旱,而太阳黑子每隔十一年有较大的爆发,因此中国的气象学者很重视太阳活动与气候变迁的关系。他们发现大范围水、旱、寒的年份也有明显的十一年左右的周期,这些年份往往出现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他们又统计各个太阳磁周的旱涝总年数,发现太阳活动的年代,旱涝灾害多;弱的年代,就相对地少一些。一九七六至九九年的太阳双周期,是太阳活动弱的时期,气候总趋势将是:干旱年份比一九五四至七五年的太阳双周减少;多雨年份增多,将出现若干特大洪水年份,但仍会出现数年到数十年间隔的暖冷与干湿气候的变动。 从太阳活动与极光频率、严冬频率、尼罗河泛滥、树木年轮等等资料,根据回转周期群的相似分析,夏季旱涝趋势将是:迄一九七三年前后开始转旱,其中一九七八至八○年间,干旱可能较为严重;一九八二年起,逐渐向涝的趋势发展,估计将持续十至十五年。 根据上述分析,一九七七年是一个转捩年份,自此起,总的趋势是干旱一段时期,才转向涝的趋势。当然这只是长期大面积的总趋势,至于确定每年每区的具体旱涝情况,除了能作出几个月间的准确预测外,仍不是目前科学所能解决的。防旱与抗旱的方法 目前,就全球而言,干旱影响最大的要算农业,因为农业所用的水份,占人类所有活动中用水的百分之八十。从前的农业收成要靠天。现在的干旱对农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威胁,然而科技的进步和统一调配的制度已越来越能抵抗干旱的侵袭。 中国华北的月平均雨量不足,而且变化率甚大。 若单靠及时雨,种植小麦是不适宜的。为此,中共自建国以来,在雨量不足的农业区,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广泛筑坝开渠灌溉农田。目前,全国备有人工灌溉设施的耕地超过百分之三十,远超过印度的百分之十七、美国的百分之八和苏联的百分之四。初时只有灌而没有排的设施,曾引起次生盐碱化,后来加增排水工程,疏浚下水道,灌溉得以顺利进行,一般都能保障收成。 钻井是很多干旱国家如中国、印度、埃及等所采用的抗旱办法。埃及为了开发西部的沙漠,在那里钻了许多深达一千二百多米的水井。中国长江以北的农田有很多是靠井水灌溉的。 在中东——一个水贵于油的地方,大规模采用咸水化淡计划。在现时正处于干旱的美国西部,除扩大咸水化淡计划外,还有人建议派船到两极拖些浮冰回来。然而在目前阶段,这些都是非常昂贵的方法,非农业产品的成本所能负担得起的。 上述都是从长期防止干旱的办法,当干旱已经来临时,一个治标的方法就是实行人工降雨的尝试。 现时,人工降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润泽的范围大小,较为被动,不易控制,费用昂贵等,在不少国家还存有法律问题:谁是雨云的合法持有人?某地区施行人工降雨后,邻近地区的降雨机会当然大大减低了。 由于发生的面积广泛,干旱往往成为农业歉收的主要原因。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世界气温下降,像这样规模的变冷过程在近五百年中已出现过三次,每次一般持续数十年,而且每次的过程,也夹着不少的波动,因此,某一地区的气候朝干旱方向长期发展下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虽然如此,干旱仍然威胁着不少国家。在本世纪内,对干旱的长期预报、动态分析、长期或短期的治标治本的抗旱工作,仍然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