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5-01
第 1 版
1. 日本《进路》杂志文章《苏联的东方战略与北方领土》
【本刊讯】日本《进路》杂志一九七七年第四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的东方战略与北方领土》,摘要如下:苏联海洋力量的威胁北方领土必须从苏联占领下归还日本。这种呼声终于响彻了日本全国各地。发展成这种高潮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苏联的海空军在日本周围构成威胁,庞大的渔船队在日本周围海面大肆活动,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蛮不讲理的威胁,特别是,最近围绕着已成为国际问题的二百浬专属经济区问题,苏联以对北方领土拥有主权为前提,理所当然似地在日本自古以来的渔业水域鄂霍茨克海和东北太平洋划线,把那里看作是本国领海,企图把那块水域从日本手里完全夺走。这种行为清清楚楚地摆在日本国民大众面前,可以认为,这就是重大原因所在。苏联如此从日本国民手中掠夺领土和领海,使日本每个国民明白了它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今天,大多数国民脑海中的那个列宁创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已被彻底打碎。苏联如此地从日本民族的手中掠夺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力量根源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苏联在同美帝国主义争霸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美苏军事力量的平衡比较美苏两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言而喻,只拿正面武器的数量作比较,也不能得到一个中肯的答案。而且,还必须加上质量比较。在美帝国主义内部,也已经有人认为苏联的军事力量凌驾于美国之上,人们普遍认为,虽然美国目前仍占优势,但是至少在八十年代,苏联就将凌驾于美国之上。日本周围的情况与供应问题苏联远东的空军兵力和太平洋舰队的动向,已经成为日本时刻注意的问题。苏联的侦察机、轰炸机和反潜巡逻机等每年都有二百五十多架次在日本周围盘旋。据防卫厅公布,去年一年,苏联海军通过宗谷海峡的水面舰艇为一百二十艘,通过津轻海峡的水面舰艇为四十艘,通过对马海峡的水面舰艇为一百三十艘,而通过这三个海峡的美军舰艇加在一起才有三十艘左右。这个数字不包括潜艇。太平洋舰队是仅次于北海舰队的大型舰队,其实力占苏联全部海军力量的三分之一。从空军兵力来看,如果认为苏现有的作战飞机大约为一万架,那么五分之一的力量被部署在这个方面。 苏联为了开发西伯利亚而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必须看到,这不仅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要求,开发西伯利亚也是为了支撑部署在远东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日本列岛的战略地位从地理学上看,苏联想在太平洋方面采取军事行动时,包括千岛群岛在内的整个日本列岛便显得极其重要。这不是日美安全条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过去,美帝国主义曾以日本列岛为基地,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应该说,苏联在太平洋展开军事行动时,日本列岛比美国更为重要。如果太平洋舰队不通过日本列岛的任何海峡,就无法在远洋活动。对于苏联的整个海洋力量来说,自由通过日本的所有海峡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进一步说,如果苏联能够自由地利用日本的港湾,并能够利用日本的高度工业力量的话,则苏联在太平洋的优势,便具备了再好不过的有利条件。 日本人民不断掀起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今后还将继续下去。但是,美帝国主义的太平洋战略是集中针对苏联的,既然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包括在这种战略之中,那么,就不能只是反美,也应该反对这种战略的对象——苏联的太平洋战略。只有反对美苏两个帝国主义争霸,日本周围的稳定才有希望。为了夺回北方领土 归还北方领土的呼声,是民族要求,同时也是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的要求。如果首先从南千岛的北方领土四岛做起,进一步实现归还整个千岛,把这一带作为非武装的和平列岛,用来作为日本民族要求的蛋白质来源,那么,就等于砍断苏联在北太平洋方面军事部署的链条,因此,我国周围的太平才能得到保证。
2. 时事社报道《苏口头照会通告废除日苏渔业条约》
【时事社东京四月二十九日电】题:苏联外交部口头照会,通告废除日苏渔业条约 莫斯科二十九日电:苏联政府二十九日通告废除日苏渔业条约。据日本驻苏大使馆宣布,二十九日下午苏联外交部第二远东司副司长奥克尼什科夫,向应要求来苏联外交部的松原临时代办,转达了苏联外交部致日本大使馆的口头照会,正式通告废除条约。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四月二十九日电】苏联今天废除了允许日本在西北太平洋捕捉鲑鱼的二十一年条约。 正当日本在向日皇祝寿时,苏联采取这一行动使日本外交官吃惊。日皇生日是日本的国庆节。 这项条约是两国间唯一存在的捕鱼条约。 鲑鱼季节将在五月初开始,日本人士说,政府将坚持要求让日本渔民今年获得一定的捕鱼量。 在前几年,一个联合委员会每年开会决定捕鱼额,今年没有开会,因为四月一日苏联实行了二百浬捕鱼区。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九日电】日本人士说,苏联的决定并不会立即影响日本的捕鱼活动,在苏联在二月二十四日实行二百浬捕鱼区之后,人们早就料到这个行动了。 日本人士说,废除条约可能是为了加强苏联在今后谈判中的地位。
3. 美报文章《俄国在土耳其的冒险》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四月二十五日刊登专栏作家罗兰·埃文斯和罗伯特·诺瓦克发自安卡拉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俄国在土耳其的冒险》,摘要如下: 克里姆林宫在美—土关系的浑水中摸鱼。它正在悄悄地压土耳其签署一项新“文件”,这个“文件”将使两国有义务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之前首先进行政治“协商”。土耳其认为这种协商是与它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承担的义务相矛盾的。 西方的外交官尚不清楚这种“协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土耳其的官员们拒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人们设想这个“文件”标志着莫斯科政治攻势的新阶段。这个攻势是,利用土耳其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同盟受到削弱的状况,由于一九七四年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而引起的美国向土耳其施加压力,致使这一同盟关系紧张起来。 除了这个神秘的“文件”之外,苏联已变成土耳其主要的经济援助来源,这是以前华盛顿所起的一种作用。实际上,莫斯科给予这个同它有着五百英里共同边界的国家的最新贷款,是在未来十年左右提供十二亿美元的一笔巨额。这些贷款将用来建立钢、铝、水力发电、炼油和其它工业联合企业,这些都是土耳其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走向多样经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所急需的。 举出几项统计数字就可以说明使苏联人得以乘虚而入的土耳其脆弱的经济状况:收支赤字现已达二十亿美元;外汇在一九七四年为二十五亿美元,情况相当不错,现在却是六亿五千一百万美元,这是一个危险数字,失业人数达百分之二十五,通货膨胀也大体相同。 德米雷尔总理把这一不景气的经济情况归罪于美国的武器禁运(以及继续禁止提供军事援助)。这是夸大其词了。但是,尽管如此,禁运仍然是一个起作用的因素,因为土耳其已动用为数不多的外汇购买昂贵武器。 使得这方面的情况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土耳其的地理地位:它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部支柱、作为黑海和地中海之间至关重要的达达尼尔海峡的扼守者;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最庞大军队的国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莫斯科相信在土耳其身上下功夫是值得的,它正不惜多下工本,采用了人们熟知的一切阴谋手段。例如,官员们认为,苏联正在以几经转手的资金资助激进的左翼学生运动。 苏联暗地里所起的这种作用是标准的作法。但是此外,把干练的苏联外交官派到这里的事实也说明,莫斯科相信土耳其无疑是可以操纵的。驻这里的苏联大使馆领导着一个外交使团,其规模可与苏联驻华盛顿、伦敦和巴黎的使团相比。 苏联加紧进行这种活动对西方防御体系的危险性就在于土耳其和美国之间的争端继续不断。它开始于一九七四年美国国会决定对土实施武器禁运,结果是土耳其决定关闭美国的基地。 人们知道的是,莫斯科正在加紧利用土耳其愤愤不平的情绪,在选举运动中也许会煽起反美情绪。华盛顿现在正在仔细研究一份兰德公司的绝密调研文件,这个文件认为:“苏联人大概将在土耳其这个去年接受苏联援助最多的国家,静悄悄地取得突破,这种突破最终将导致地中海均势发生根本的变化”。
4. 荒胜谈日苏渔业谈判情况
【时事社东京四月二十八日电】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日苏渔业委员会非正式会议的荒胜首席代表二十八日回国,发表谈话如下: 日苏渔业委员会非正式会议的会谈进行得很顺利,就规定渔获量为六万三千吨和减少渔船等问题的谈判百分之百地达成了协议,本来到二十二日为止已把议定书一字一句地核对完了。就在这一阶段,苏联方面强烈要求在“二百浬以外”这一说法中加进“二月二十四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所规定的水域”字样,因而未能签字。
第 2 版
1. 美联社报道苏官员说:美苏核会谈无进展勃列日涅夫就不可能访美
【美联社华盛顿四月二十九日电】苏联一位重要的官员今天说,如果核武器条约不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同卡特总统举行最高级会谈是非常不可能的。 这位官员说,但是,有可能勃列日涅夫将准备在其它地方会见卡特,也许在欧洲的一个中立国,如果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关系改善的话。 卡特在四月十五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即使只是为了“互相了解”的话,他也希望在今年晚些时候会见勃列日涅夫。这位总统说,他赞成每年举行最高级会议,或者举行更经常的会议,而没有必要把这些会议同期望发表“戏剧性的公告”连在一起。这位不让发表他的名字的苏联官员说:“在原则上,我不排斥举行这种会议而不签署协议的情况。” 他说:“由于总的局势,我对是否会举行这种会议没把握。我认为,在这个重要问题没有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不可能访问美国。” 克里姆林宫采取的公开立场是:谈判的唯一基础是一九七四年达成的各自把战略轰炸机和导弹限制在二千四百件的协议。但官员们说,苏联人可能愿意讨论减少一百到二百件运载工具的问题,如果美国限制以海洋和以陆地为基地的巡航导弹和以西欧为基地的有核能力的系统的话。
2. 英报文章《亲苏的英共正处于严重危机的痛苦中》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四月十二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弗洛伊德的文章,题为《共产党面临“新貌”政策所产生的危机》,副题为《英国创造很早的共产党——亲苏的英共 ——正处于严重危机的痛苦中》,摘要如下: 在二月初,英共的领导人发表了修改了的党纲——《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现在正在党的报刊上展开辩论,然后提交十一月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纲领说,这个走向共产主义的“英国之路”是要走议会道路,共产主义的目标可以“不通过内战”而达到。 因此,英国共产党人象他们的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奉行欧洲共产主义的同志一样,重新尊重议会、选票箱和一切“资产阶级”自由。 但是,英国党要达到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人在选举中取得的成功仍然为期尚远,英国党还从未赢得英国工人的广泛支持。得不到支持党的“新貌”政策没有赢得党员的一致支持。在党的前总书记高兰屈服于赫鲁晓夫一九五六年谴责斯大林罪行的讲话而进行的过晚的努力之后,广泛的观点分歧在讨论中暴露出来了。 一位党员(约翰·格林)写道,“党内有两种基本相反的看法”,这是在那些对苏联“社会主义”感到完全失望的人们和那些担心脱离“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而陷入修正主义的人们之间的分歧。格林说,“这种思想上的严重分歧十分有害地反映在党的(特别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各级工作中”。 但是,采取“议会道路”是一回事,而沿着它向前进则是另一回事。英国共产党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和它实际的力量与影响之间的巨大矛盾。 它所宣布的目标是想成为“广泛民主联盟”的领袖,这个联盟将迫使工党进一步向左,使工党政府不得不走上“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今天党的领导人不得不承认党员人数在减少,在议会里仍然没有一个公开的代表。无足轻重的力量尽管英国是欧洲最老的工业国之一并且有一个长时期来组织得很好,并不是没有“战斗性”的工人阶级,英国的共产党一直是而且今天仍然是一支无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所谓无足轻重,那是就它的正常的、公认的、公开的政治活动而言。 在一个有二千五百多万工人的国家里,共产党只有二万八千名左右的党员。甚至在它名望最高时,即在一九三九——四五年战争结束之后,该党也只不过拥有四万五千名党员。 那时,该党的报纸(当时叫《工人日报》)的发行量超过十万多份。今天它的出售量已减少到五万份以下,而且这个数字包括了寄给俄国和东欧的大量份数——它们有外部津贴。 对一个想要使英国沿着议会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的党说来,尤为重要的是英共完全未能在下院获得公开的代表。 新党纲说:“如果共产党有议员的话,左派在下院的战斗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英国的经验以及西欧左派的重大发展都表明,共产党在议会代表的突破对左派政策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样的“突破”今天看来只是一种幻想。英国的选民们认为,不管工党多么左,投它的票是可能的,但他们不能忍受这种主张:投公开宣称的共产党人的票。提防托洛茨基分子尽管英共的成员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它似乎在认真地对待托洛茨基分子。一位向《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投稿者,在谈到国际社会党(现在叫做社会工人党)时说:“拥有大约二千到三千名成员和一家发行量几乎等于《晨星报》一日的发行量的周报的国际社会党,是最大的极左党派和唯一(除工党内的激进团体外)已经在劳工运动中赢得了(尽管程度较小)可靠的地位。” 英国共产党人虽然认为国际社会党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和蕴藏着巨大的危险”,但是他们准备在“运动的利益要求时”与它合作。 他们现在正在通过他们在竞选运动方面的权力,集中力量在工会运动(英共独有的禁区)方面扩大他们的影响。 内部分歧和外部竞争,加上英国工人阶级显然坚决反对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这使得共产党在英国政治力量方面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无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它是唯一与莫斯科在组织上和思想上有密切联系的政党。 英共尽管对俄国过去的斯大林主义,甚至今日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进行过公开的批评,但是它显然仍然得到了克里姆林宫的信任并仍然赞赏苏联的榜样。
3. 刘易斯文章评卡特对外政策《变化的迹象》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四月二十八日刊载刘易斯发自波士顿的一则报道,题为《变化的迹象》,摘要如下: 卡特就任总统头一百天所采取的最引人注目的行动之一是决定不于某件事:即不卷入扎伊尔的局势。这项决定要比普遍公认的程度更困难,也更能说明卡特先生的态度。 卡特总统一定受到巨大压力要他对扎伊尔进行干预以显示他的“强硬态度”,因为过去几个总统新上任时往往是这样做的,虽然因此而造成很大损失。例如肯尼迪在柏林、尼克松在印度支那、福特在“马亚克斯号”事件上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卡特先生却选择克制的道路,拒绝责备苏联人或向扎伊尔提供新的武器。要是关于扎伊尔的决定反映了卡特的基本态度,那么他任职头一百天便使人抱有美国对外政策会发生明智的变化的希望。华盛顿也许不会再设法划定在泥潭中退守的限度了,也许不会再声称在那些甚至很难确定美国究竟有什么利益的地方美国的信用处于危险之中了。 在卡特就任总统的头几个月中,对外政策方面还有其他一些令人抱有希望的迹象: ——政府在同越南实现和解方面已经采取一些初步措施。它在这样做时并没有引起怨恨或愤怒的情绪,同时还对战争中失踪的美国人的家属表示敬意。 ——政府采取同样的做法——即悄悄的平静的做法——开始设法同古巴恢复关系。 ——卡特发生在中东发挥了重要的和早就该发挥的新的领导作用,他再次保证以色列人会享有最后的安全,同时又要他们归还所占领的土地和同意巴勒斯坦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总统强调我们对人权的信念,从而结束了美国明显地默许全世界残酷虐待行为的可耻岁月。 ——政府已经对国外销售常规武器第一次采取了批评的态度,并且开始削减这种兴旺而危险的贸易。 这些政策中的每一项都跟基辛格时代的行动和态度有很大的变化。这些政策合在一块儿可说是在短时期内有了很大的革新。 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新政策引起了尖锐的问题。卡特提出的真正削减现有核武器的这一目标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是否意识到,苏联人将会感到多么难于接受一项要他们作出更大程度削减的计划?从政治角度来看,在拟订上述计划的时候,.他是否向美国的鹰派作出了过多的保证?卡特公布了他提出的建议,会不会使他在谈判的时候难于改变这些建议? 有趣的是,一个在上台时在对外事务方面没有什么经历的人,却在这个领域里作出他大部分的主要政策改变。象最近几届总统一样,卡特发现他影响国内政策的力量比较有限。 他的能源政策是要使美国人承认现实的一种巨大尝试——但是,迄今为止,它仅仅是一种尝试。关于不再以钚为燃料的建议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议。为使水利计划符合于切合实际的经济标准和环境标准而作出的努力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卡特先生的经济一揽子计划证明是点不响的“湿鞭炮”。在国内方面真正作出的最明显的变化是,赦免在越南战争时期逃避兵役者和逃兵以及提高退伍的条件。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做到的。 在经历了这样头几个月之后,较大的问题仍然是性格问题。有些人继续担心卡特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性格。他取消办公室的排场是好的;但简朴的作法也能够掩饰权力的集中。他能否容忍不同意见?那是一个不仅关系到白宫内部如何决策,而且关系到如何在争吵不休的世界上生存下去的问题。
4. 日《读卖新闻》报道《尼克松“重新挑战”,想当驻中国大使吗?》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十四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尼克松“重新挑战”,想当驻中国大使吗?》,摘要如下: 因水门事件而辞职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首次电视谈话,将从下月四日至二十五日由美国一百几十家独立电视台播映四次,每次一个半小时。 采访尼克松节目是由在英国出生的年轻的会见主持者戴维·费罗斯特提出问题进行的。据十二日发行的《新西方》杂志(加利福尼亚的一家旬刊)四月二十五日报道,除费罗斯特工作人员外,著名的专栏作家詹·赖斯顿的长子赖斯顿二世(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纽约时报》记者斯塔克斯等人也参加了录像。 赖斯顿二世说:“尼克松的记忆是完善的,除把自己的结婚纪念日搞错了以外。当质询涉及外交问题时,尼克松就把所有问话的人赶出屋外,直接打电话给前国务卿基辛格,问清对方的看法。”他还推测说:“姑且不谈尼克松是否能重新回到政界,他似乎丝毫没有就此偃旗息鼓的迹象,多半是在以任驻中国大使的职务为目标吧。”
第 3 版
1. 扎伊尔谴责东德支持雇佣军入侵扎
【路透社金沙萨四月二十九日电】扎伊尔今天显然加紧了反共产党的外交活动,它公开暗示,它可能会象对待古巴那样,同东德中止外交关系。 扎通社指责东德向在扎伊尔南方的沙巴省的叛乱分子提供武器来打政府军和摩洛哥部队,扎通社说,这里的舆论要求政府“采取对待古巴那样的措施,同东德中止外交关系”。 扎伊尔开展了反苏运动,在此期间,正在谋求西方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支持的蒙博托总统,使自己显得象反对共产党在非洲扩张的堡垒。 扎通社在一项官方公报中谈到了它所称的一项阴谋,迄今为止,策划这项阴谋的有:安哥拉、古巴和苏联。 扎通社说:“必须在劫掠成性者的名单上加上另一个卫星国:东德,它向叛乱分子提供了武器和弹药,在扎伊尔—摩洛哥联合部队进军时,扎伊尔武装部队重新获得了东德的武器 和弹药。” 扎通社指责东德违背它自己在扎伊尔问题上的公开声明而向叛乱分子提供武器是“最卑鄙的两面派”。 参观过沙巴省的记者说,政府部队展示了七·六二毫米的子弹,弹药箱上标有德文字,据说,这些弹药是从叛乱分子那里缴获来的。
2. 克拉夫特文章《一项对非洲的新计划》
说美国政府对非洲的新政策是依靠其他国家对抗苏联和古巴在黑非洲的推进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约瑟夫·克拉夫特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项对非洲的新计划》,摘要如下: 新出现的一些事态发展使得卡特政府制定了一项对非洲的新政策。这项政策就是依靠其他国家去对抗俄国和古巴在黑非洲的推进。 进行分析的出发点是把非洲国家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富于战斗性的,另一类是温和的。富于战斗性的国家往往是那些经过艰难困苦才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它们期望俄国及其盟国(包括古巴在内)给予物质和军事支援。 它们赞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使不是把它当作经济发展的方针,也是把它当作一党统治合法化的依据。它们粗暴地要求修改现在由工业国控制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贸易和借贷方式。表现突出的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几内亚、安哥拉、莫桑比克和索马里。推翻海尔·塞拉西皇帝而掌权的埃塞俄比亚军方也正在迅速走向这个富于战斗性的阵营。那些温和的非洲国家在取得独立时比较容易。它们同以前的殖民国家保持着相当好的关系,在抨击世界经济体制方面也不那么尖刻。 虽然它们的国内结构未必是民主的,但它们往往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温和的非洲国家中最出名的有尼日利亚、象牙海岸、肯尼亚、坦桑尼亚、摩洛哥、塞内加尔和扎伊尔。 一项对外政策问题使所有这些非洲国家走到一起。它们一致反对少数白人在罗得西亚和南非共和国无限期地继续统治下去。 然而,在其他方面,非洲国家是四分五裂的,甚至在非洲问题上也是如此。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撒哈拉发生了激烈的领土争端,它们之间的斗争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加剧了。扎伊尔和安哥拉在意识形态和领土方面有分歧。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在要求脱离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省问题上也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法国总统德斯坦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在援助扎伊尔方面都有其重要的国内原因。他们都需要表明他们是能够抗拒富于战斗性的国家的压力的领导人。 但是这两个领导人的地位又都是脆弱的。哈桑国王很容易受到阿尔及利亚人的暗中破坏。德斯坦总统也不大能够对抗俄国的压力。所以这两个人都指望华盛顿能够给予支持——大概将在七个主要工业国家五月七日和八日在伦敦举行的最高级会议上提出这个要求。 法国人和摩洛哥人的行动帮助了美国,使美国承担了最低限度的义务。所以卡特政府应迅速表示赞同。问题在于:起初在非洲问题上以那么高的姿态出现的卡特政府,现在是否能够让别的国家——特别是那些不受富于战斗性的非洲国家欢迎的国家 ——走在前头。
3. 外电评印苏联合公报
路透社说葛罗米柯访印似乎保证了前政府建立的印苏密切关系会继续维持下去 【路透社新德里四月二十七日电】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晚结束了对印度的访问之后回国了,这次访问似乎保证了前政府建立的印苏密切关系会继续维持下去。 在三天的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说,双方对他们的“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 公报的这种措辞表明,在印度总理德赛的人民党政府任内两国关系不会很快发生什么变化。这个政府说它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一直有猜测说,人民党政府奉行严格的不结盟政策可能导致印苏关系的改变。但是,今天的公报强调了两国“根据印苏条约的精神继续加强平等互利的合作的决心”。 【法新社新德里四月二十八日电】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对印度进行三天的正式访问期间显示出苏联外交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是惊人地灵活的。 这里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不仅保持了而且加强了印度和苏联之间的关系。 葛罗米柯有充分的理由对他的这次访问感到满意。他同印度外长瓦杰帕伊会谈了六个多小时,同德赛总理交谈了两个小时。 葛罗米柯访问印度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了不起的,因为苏联人预计在德赛和人民党取得政权后他们同印度的关系会冷淡下来。 葛罗米柯没有对甘地夫人和前外长、下院反对党领袖恰范进行礼节性拜访,毫无疑问,他是为了不使印度新政府领导人感到难办。 苏联外长还避免同亲苏联的印度共产党会晤,这个党的负责人昨天证实,印共和苏联代表团没有举行过任何会谈。印度政府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做法。这次访问的成果有助于证实新德里的对外政策大概不会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4. 塔斯社评论《遵循经过考验的方针》
【塔斯社莫斯科四月二十八日电】题:遵循经过考验的方针 塔斯社政治评论员比留科夫写道:印度新政府执政后在德里举行的苏印首次高级会晤,是对增进两国相互谅解的重要贡献。它再次证明了两国间所建立的关系的友好性质,两国今后仍决心遵循以六年前签署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友谊、平等互利合作这一经过考验的方针。无论是苏联还是印度,对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对德里的访问及其同印度领导人的会晤和会谈的结果都深感满意。 西方有人指望,由于印度新政府执政,经过时间考验的苏印关系将要冷淡下来,但是,这种指望落空了。
5. 香港《南华早报》评葛罗米柯访印《装装样子的友好》
【本刊讯】香港《南华早报》四月二十八日发表题为《装装样子的友好》的社论,摘要如下: 俄国外长葛罗米柯先生访问印度主要是为了探测印度在国大党落选以后的风向,如果吹的方向看上去不符合苏联的长远利益,就设法加以扭转。 印度新总理德赛关于“我们不想同任何国家建立特殊关系”的谈话显然使克里姆林宫感到烦恼。他还说不能让印苏条约妨碍印度同别国的关系。葛罗米柯同意这个条约不应妨碍印度同别国建立类似的关系。 莫斯科当初支持了甘地夫人的紧急状态统治,批评过现已上台执政的人民党,即使仅仅为了弥补这种行动所造成的裂隙,他当然也只能同意,没有别的办法。在葛罗米柯访问时达成的新的双边协议的目的是解除印度新领导人对印苏条约的某些方面可能怀有的疑虑。 葛罗米柯访问期间以及他同印度新领导人会谈时的友好气氛,对条约的有效性的重新肯定,都是装装样子而已。
6. 乌干达电台宣布:乌干达派「敢死突击队」支援扎伊尔
【合众国际社内罗毕四月二十八日电】乌干达电台说,一支乌干达敢死突击队今天飞赴扎伊尔支持企图粉碎叛乱的扎伊尔政府武装部队。 这家电台说,一支乌干达敢死突击队于今晨启程赴扎伊尔沙巴省。 这家电台说,这支部队由弗朗西斯·伊塔尔卡率领,并带有“装备和粮食”。 电台没有谈到进一步的详细情况。内罗毕的军事观察家说,他们认为这支部队有一百三十至二百人左右,他们大概是乘美国造C—130赫尔克里士运输机飞往扎伊尔南部沙巴省的。 阿明和蒙博托自六十年代初两人都分别在他们各自的军队中担任高级军官时起,多年来一直是亲密朋友。 在过去几年,乌干达的两万名军队事实上已由苏联不仅用轻武器而且也用导弹和坦克重新装备起来。 这支被送往扎伊尔的突击部队是所谓“敢死团”的一部分,该团被认为是乌干达陆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 这里的观察家认为乌干达出兵,主要是阿明表示支持蒙博托的一种象征性姿态,而不是一个可能大大影响军事力量对比的行动。 【路透社内罗毕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彼得·沙罗克)阿明总统今天派出一支乌干达“敢死突击队”去帮助扎伊尔军队同入侵沙巴省的叛乱分子作战。 阿明元帅决定使乌干达成为在摩洛哥之后第二个出兵到沙巴省同叛乱分子作战的国家,这表明他已经克服了早些时候对采取任何这类行动的犹豫。 【合众国际社金沙萨四月二十八日电】官员说,乌干达总统阿明今天抵扎伊尔进行第二次意外的访问,以便就援助蒙博托总统的部队以击退叛乱分子对沙巴省的入侵问题举行会谈。 扎伊尔通讯社曾经说过,据“了解”。阿明,正在向前线部队运去粮食。
7. 葛罗米柯回到莫斯科
【塔斯社莫斯科四月二十八日电】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今天回到莫斯科。他应印度政府的邀请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
第 4 版
1. 美报评论《北京准备好在经济上来个跃进》
【法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比昂尼克)新华社今天报道,第一次全国工业会议昨天继续在北京举行。会议的第一阶段是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产油中心大庆举行的。 据信大约有一万名代表出席了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会议的最后阶段。 这次会议对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政治的,另一个是经济的。 政治的目的是彻底批判“四人帮”的“罪行”,特别是在经济方面所犯下的“罪行”。 经济的目的是确定在二○○○年以前把中国提高到经济大国的地位的计划的大框框,办法是通过组织比五十年代末所搞的“大跃进”更完善的新的“大跃进”。 这次会议还将有助于加强华主席的地位。今后,它将成为衡量思想和经济情况的永久性标准,正如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农业会议那样。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北京准备好在经济上来个跃进》,摘要如下: 中国正在着手执行一种其领导人希望能在本世纪末使这个国家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政策。 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在继续谴责所谓“四人帮”的运动中逐渐明朗化了,其特点是: ——加强集中的计划,加强国家各经济部门的作用。但是分析家们认为,目前的趋势还没有达到更高度集中的地步。 ——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劳动纪律。 ——改进核算制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工业企业的利润(或者用中国人的术语说就是“社会主义积累”)。 有些利润将上缴国家,有些交给企业以便进一步增加生产以利于自力更生。增加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水平。 ——在“又红又专”的原则下加紧努力培养技术人员和科学家。 ——更多地依靠外贸和外国技术。 中国官员在同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代表交往时表示,在全国搞自力更生的同时,也可通过出口石油和其他工业品换取技术援助,有时还可以进口成套设备。 分析家说,选择大庆油田作为值得全国仿效的“工作精神”的榜样,还有其反苏的含义。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这个油田是在苏联限制向中国输出石油以破坏中国经济之后,于一九六○年在一个一度荒芜的地方开发的。中国报纸的报道豪迈地说,中国人并没有屈服,而是开展了旨在实现自力更生的大规模的运动。
2. 日众院外委会强行通过「日韩大陆架协定」法案/日报报道《中国就日韩大陆架协定问题提出抗议》
【本刊讯】东京四月二十八日消息:日本众议院外务委员会自民党议员,在其他党派议员未出席会议的情况下,四月二十七日强行通过了日韩大陆架协定法案。法案强行通过之后,社会党、公明党、新自由俱乐部等各在野党的国会对策委员会委员长立即向众议院议长保利茂、副议长三宅正一和国会运营委员长金丸信提出了抗议,要求撤回这一法案。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二十四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中国就日韩大陆架协定问题提出正式抗议,说“联合开发是侵犯中国主权”》,摘要如下: 中国政府四月二十三日就日本政府准备在本届国会上通过日韩大陆架协定问题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当天上午十一时半,为听取日本实施二百浬渔业水域的说明而访问外务省的中国驻日大使馆一秘宋文,向中国课课长田岛作口头传达说:“日本政府同南朝鲜(韩国)当局越过中国在中国东海(东支那海)的大陆架划定共同区域,这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不能同意。假如日本政府同南朝鲜当局独断专行在这一区域推进开发活动,对于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必须负全部责任。” 这项抗议内容,同中国外交部在日韩两国于一九七四年一月签订这项协定后立即提出的声明相同。 二十一日中国外交部还曾把同样的声明传达给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堂胁。 中国主张,东海大陆架的划分问题应由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协商决定。 【时事社东京四月二十三日电】橿原消息:为出席自民党政经文化集会,于二十三日下午访问奈良县橿原市的福田首相,在市内的饭店会见记者。 他就现在正在众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审议中的日韩大陆架协定的批准问题说:“进一步拖延批准,对国家利益来说就会出现问题,眼看到了最后阶段,所以,自民党要竭尽全力争取在本届国会会议上通过。”再次强调了决心在本届国会会议上批准该协定。
3. 新加坡《星洲日报》报道:李光耀谈中苏关系等问题
【本刊讯】新加坡《星洲日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四月十五日在新加坡接受德国电台波恩办事处主任肖尔茨访问的谈话记录,摘要如下: 肖尔茨:总理,在你看来,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政策对东南亚有怎样的影响?你看在本地区里中国和苏联之间存有竞争吗? 总理:在较长远方面来说,我想是会有的。竞争是一定有的。至于现在,也许存有调低的竞争,因为苏联领导层想要评估一下中国新领导层的性质、品格和立场,并且看看能不能达到和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个政治制度——一个由苏联推行,另一个由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会竞相争取支持者,竞相争取更多政党在邻国上台执政——以便它们效忠和支持苏联或北京。所以,我认为竞争是无可避免的。 肖尔茨:在你看来,自从美国从越南撤出以来,本区的战争危险是不是已经减少了? 总理:我想有更多的共产党游击叛乱活动从寮国蔓延开去的危险。那种危险是增加了。至于它将怎样发展下去,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只能希望这种危险能够加以遏制,并且希望各不同制度——寮国和柬埔寨的共产制度和泰国君主政体下的自由企业制度——政府之间的正确和友好关系,会使它们能够共存下去。
4. 英美出版《世界钢铁》介绍:世界钢铁工业技术的新发展
【本刊讯】英、美两国一九七五年出版《世界钢铁》一书(作者:肯尼思·华伦),对世界钢铁工业的近况和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的新技术的发展作了介绍和分析,内容摘要如下: 一、在炼铁方面,鼓风炉仍占主要地位,但“直接还原法”等一些新技术已开始使用。 当前世界生铁的大部分是由鼓风炉冶炼的,因此对鼓风炉本身的研究和改进还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鼓风炉的效率和节约燃料两个方面。近二十年来,炉体更大、效率更高的鼓风炉不断问世,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到七十年代初期,在西欧和日本的一些钢铁厂中,出现了一批日产量为一千吨到六千吨的大型鼓风炉。一九七三年,西欧还出现了日产量为一万吨的巨型鼓风炉。还有一些更大的鼓风炉正在建造中。在节约燃料方面,日本较为突出,一九六八年,日本鼓风炉生产每吨铁的焦炭平均消耗量已降到五百公斤以下。一九七一年,新日本制铁公司二十四个鼓风炉中有六个已降到四百公斤以下。 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各种新技术来代替鼓风炉。电鼓风炉已在挪威和巴尔干部分地区开始使用,主要特点是可以使用低质焦炭。SL/RN炼铁法在六十年代末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这一方法可使用低质煤——如某些澳大利亚煤,价格仅为英国和日本焦炭价格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长时期以来,冶金工程师们特别注意研究“直接还原法”,这种方法是用氢和一氧化碳代替固体的还原剂,将铁矿砂中的氧还原,从而炼出生铁。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因此它既适于缺少焦炭煤的地区,也适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一九六六年,世界铁产量近百分之一是用“直接还原法”生产的。六十年代末期,世界各地研究了五十种不同的“直接还原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炼焦煤供应紧张或价格上升,而又有充足的天然气,“直接还原法”将会在生铁增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美国、瑞典等国已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炼铁。 二、在炼钢方面,发生了“氧气炉炼钢革命”,电炉也在迅速发展中,“喷雾炼钢法”已进入试产阶段。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在日、美等国,吹氧转炉开始取代平炉,现已成为这些国家炼钢的主要设备。使用吹氧转炉所需劳力少,炼出的钢成本低、质量高,炼钢时间短,占用场地小。一九六○年,吹氧转炉炼的钢仅占世界钢产量的百分之四;到一九六九年十月,全世界吹氧转炉炼钢的生产能力猛增至二亿三千六百万吨,据估计,到一九七五年已达四亿吨以上。当前,吹氧转炉也在向大的方向发展。一九六四年,世界吹氧转炉平均容量为九十吨,一九六七年增加到一百三十吨,一九七二年以来,出现了一批三百吨到四百吨的大型氧气炉。 电炉炼钢开始广泛推广,它的突出特点是熔化快、质量好。由于新建的电炉越来越大(由五十吨发展到六十年代末期的三百吨),耗电量逐渐减少,电炉已由只炼特种钢(合金钢和不锈钢)发展到大规模地炼普通碳钢。电炉炼钢还具备成本低、占用场地小等优点,因此发展很快,在日本仅次于吹氧转炉占第二位,在美国占第三位。 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喷雾炼钢法”是炼钢技术的最新发明,现正用这种方法试验生产,待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是,通过一个容器的喷嘴,不断地供给铁水,与此同时,用喷射的氧气将铁水吹成雾状,并使之氧化。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化学变化在短时间内完成。脱硫和脱磷可用加进石灰的办法解决。“喷雾炼钢法”在技术上是成功的,而且能炼各种规格的钢,现在英国两家工厂正准备用这种方法进行较大规模的试产。然而,也有人怀疑这种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能否行得通。 三、在轧钢方面,有些国家已开始推广连续铸造技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钢铁厂安装了具有二百万吨生产能力的连续铸造设备。生产结果表明,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劳工费用节约百分之二十,能源消耗减少了,厂房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此外,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高速辗钢机也开始在一些大公司投产使用。(本刊注:文内吨级计量单位系短吨。每短吨等于0.90718公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