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4-23

第 1 版

1. 美当前危险委员会发表的报告《苏联在搞什么名堂?》

说美苏争夺不能单纯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冲突遍及政治、文化、经济各个领域。认为苏联总战略的四个中期目标是:通过加紧实现现代化进程来加强苏联经济以提高军事能力;加强与西欧联系,同时割断西欧与美联系;割断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同第三世界的经济联系使其无法得到原料和市场;遏制和孤立中国;达到上述目的最终手段是军事实力。说由于苏奉行扩张主义政策,它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    【本刊讯】纽约消息:美国当前危险委员会四月四日发表题为《苏联在搞什么名堂?》的报告,摘要如下:    象美国这样一个富饶、民主而且似乎很安全的国家,往往从国内的角度设想自己国家的愿望:充分就业、缓和通货膨胀、改进保健事业、提高生活水平、增进机会。国际目标主要是泛泛地确定的,例如维护持久和平、保障人权、更自由地进行人员和物资交流。    苏联跟我们的社会大不相同。它是按照不同的原则组织起来、受不同的动机驱使的。不了解这些差异、不认真看待这些差异,就会给各民主社会造成严重的危险。我们往往认为别人象我们自己一样,这种把别人看成同自己“一模一样”的习惯,使得许多美国人无视、掩饰或者低估苏联的挑战。    苏联跟美国不同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在于它的经济状况和结构,在于它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虽然苏联有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它只能勉强维持本国人民的需要。苏联由于地处地球的北端,农作物生长季节短,土壤最肥沃的地区又缺雨,这就使情况更为不妙。它的矿产资源常常蕴藏在难以开采的地方,要开采就得付出很高的代价。苏联的运输系统仍然是不充分的。这些因素再加上别的因素历来促使俄国——不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维埃俄国——去征服或控制毗邻的一些国家。在历史上,没有哪个帝国象俄罗斯帝国那样不断地进行扩张。苏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拥有的领土大于在一九三九年拥有的领土的唯一大国。    苏联政权的性质以及它竭尽全力为维持其控制的劲头,使得苏联经济上的不足之处及其造成的恶果进一步加剧。    今天的苏维埃俄国是这样一个国家,那里的统治集团以及他们重用的人过着舒适的生活,而其余二亿五千万公民不仅得不到什么物质上的好处,而且被剥夺了基本的人身自由。这个统治集团只有在它能设法保持对全国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的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能享有对各种利益的垄断权。然而这个统治集团并不是仅仅受利己的动机支配。    苏联的统治集团通过它的高度独裁的政权,能够以一种比较一贯的方式协调和谋求实现它的国际目标。这并不是说它已经制订了征服或控制世界的“时间表”或具体的“蓝图”。在一个无法预计的世界,推行这样精确的计划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确实意味着,按照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指示,苏联的政治集团能够对本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力量和新闻机构进行全面控制,并为自己制订短期的以及长期的目标,而不顾本国人民的愿望如何。这个统治集团可以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局势而改变策略,从而以一种有组织的和明确的方式来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利用一切机会来扩大它在世界上的权力。    苏联要达到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秩序这一最终目标,就要求削弱美国的力量、影响及威望,因为苏联人把美国看成是“资本主义”阵营即敌对阵营的中心堡垒。他们认为全球战争是以苏美两国为两个主要对手的长期战斗过程。    苏联在全球活动中推行着一种采用各种手段达到削弱任何潜在的敌人进行对抗的能力这一最终目标的“总战略”。这些手段包括: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在经济、外交、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施展各种战略,作为争夺权力的手段,单独加以运用或合在一起加以运用。苏联热衷于增加它同西方世界的贸易,热衷于参加限制军备谈判,这并不排除苏联开展从侧翼包围和封锁一些非共产党势力的中心的政治和军事运动的可能性,例如苏联为了向中东渗透并进而控制中东作了长期耐心的努力,现在又在一些仆从国家的支持下,竭力在非洲建立一个个对苏联的控制抱友好态度的政权。    如果单纯从军事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待美苏争夺,那是不正确的。这种冲突遍及政治、文化、经济关系各个领域。宣传是一种武器。贸易也是一种武器。从理论和实践上说,苏联的“总战略”都是把军事实力看成仅仅是一大堆进行说服和压服的武器中的一种武器(虽然是一种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武器)。苏联总战略的主要中期目标包括:    一、通过加紧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来加强苏联经济,以此作为提高苏联军事能力的基本前提。这一目标部分地靠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取大笔资本和技术来实现,部分地靠加速共产党各国的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希望得到外国资本、贷款及技术的愿望,是苏联领导集团对西方强调的“缓和”采取支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增加并加强西欧与苏联及其附庸国的联系,同时割断西欧同美国的联系。如果能使西欧各国的经济同不断扩大的共产党经济部分地或全部实现一体化,就能使苏联集团获得为了从一种可能进行恫吓的地位同美国打交道而需要的那种水平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    三、割断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美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因为苏联认为,工业化民主国家如果无法得到第三世界国家所拥有的原料、劳动力及市场,就会陷入一系列致命的动荡局面。能源、尤其是石油特别受到注意。苏联希望抬高石油价格(部分目的是从其石油出口中捞取利润),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控制西方所必需的石油供应,从而可以向西方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    四、遏制和孤立中国。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使苏联感到害怕的军事大国,但是苏联对于中国作为一种长期的威胁具有深刻的、几乎是隔代相传的担心。虽然莫斯科仍然希望同毛逝世后的政权搞好关系,但是苏联领导集团担心,除非通过把边境地区(如满洲和西藏)分离出去和建立缓冲国来肢解中国,否则中国就会形成一种越来越大的长期的威胁。苏联仍然在西伯利亚沿同中国交界的边境地区部署四十五个师的兵力。    虽然达到这四个目标主要靠使用经济和政治手段,但是最终的手段——也是苏联战略的支柱——则是军事实力。苏联手中掌握的使它能现实地期望超过美国,它的盟国及友邦总力量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实力。    诚然,苏联目前在生产能力及武器技术的许多方面都落后于美国,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的领先地位可能不会永远保持下去,而且苏联可以用其它方面的优势来补偿目前的不足之处。苏联领导集团并没有受到主张实行民主制度的不同意见、立法方面的限制或关于把国家的财力用于军事的舆论的束缚,它能够并且也确实把它的有限的力量中的一个高得不成比例的份额用来实现它的各个目标。    苏联所有武装部队过去二十五年来扩充军事力量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使人想起纳粹德国在三十年代重新武装的活动。苏联扩充军事力量的活动涉及陆军、空军和海军各军种。此外,建立苏联核进攻力量和核防御力量是为了使苏联在爆发一场全面核战争时能够打一场核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生存下来并赢得这场战争。    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对苏联扩充军事力量的活动没有任何明显的影响。实际上,这些协议迄今为止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美国发展那些它占优势的武器。    苏联继续不断地扩充战略核力量,从而表明它不同意美国关于保持充足的核力量和彼此都有可靠的威慑力量的主张。    近年来,苏联一直在增加军费,每年至少增加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而美国直到最近一直在减少军费,每年减少百分之三。至于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是否已经超过美国的问题,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我们相信如果以前的趋向继续下去,那么苏联在几年之内将获得对美国的战略优势。苏联已经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拥有常规军备的优势。    如果苏联在战略武 器和常规武器大面都占优势,那么它就可以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对美国施加决定性的压力。到那时候,苏联可能会迫使美国退却,大体上象苏联本身在一九六二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被迫退却一样。    在苏联获得战略和常规的军事优势以后,它施加压力的目的将是迫使我们实行总退却,而下再在国际事务中起领导作用,并把我们同其他民主国家隔离开来,到那时候,这些民主国家就不能长期生存下去了。    根据这种设想,苏联的优势基本上将有利于进攻性目的,使苏联不一定要在哪个国家建立大规模有形的势力范围,就能使全球各地感觉到它的力量。    苏联的理论要求抱有野心勃勃的目标,苏联的行动证实,它顽固地继续追求这些目标。苏联的力量有限,在国内又碰到很大的困难,它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也经常遭受挫折。然而,国内的、历史的和意识形态上的压力驱使它奉行扩张主义政策。由于它奉行这种扩张主义政策,因此假如它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它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没有任何迹象说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发展经济和文化关系、赫尔辛基协议、或者构成“缓和”的特点的其他任何事件,已经削弱了苏联的这种野心。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全球性的,它所使用的手段是五花八门的,它在不放弃短期机会的同时努力实现长期目标的能力仍然没有改变。    软弱招致侵略,实力则能防止侵略。因此,要使我们能谋求和平,要使我们能作为一个自由国家在一个对我们的希望和理想抱友好态度的世界上生存下去,美国的实力是关键。

第 2 版

1. 美报专稿《苏领导人在国内外地位开始动摇》

西方一些研究苏联问题的官员们最近在布鲁塞尔开会,研究苏联的前景,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俄国人目前的境况确实并非很好    【本刊讯】美国《圣迭戈联合报》四月十日在评论栏内发表一篇专稿,题为《苏联领导人在国内外的地位开始动摇》,摘要如下:    那些对俄国人是否在武器方面正在超过本国感到担心、或者对莫斯科在非洲取得新的好处感到发愁的美国人,可以感到一些宽慰了,因为事实上,总的来说,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俄国人目前的境况确实并非很好。    这是华盛顿和其他北约国家首都的那些研究苏联问题的官员们得出的结论。他们在布鲁塞尔刚刚开过两年一次的研究苏联前景的会议。    美国一位参加会议的代表说,俄国人现在仍然非常需要同美国搞武器交易和缓和。这位代表曾对莫斯科进行了一次匆匆的访问,以研究在国务卿万斯到那里进行武器会谈之后那里的情绪。他们对于他们国内外事务目前的状况也确实并不充满信心。拒绝是他们最好的策略这位专家说,年老的和强硬的俄国领导人,由于美国对武器会谈采取新的手法而感到震惊,并且不能迅速作出估计。他说,他们认为,在他们能对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卡特政府的基本态度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前,拒绝是他们最好的策略。    他说:“勃列日涅夫身体正在衰弱下去,有时不能工作,这就妨碍了整个高级决策机构的运转。”    布鲁塞尔会议对苏联的情况大致估计如下:    由于印度选举和其他事态发展,因此,俄国人在南亚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    苏联在斯里兰卡社会主义政府中的影响,由于亲俄国的共产党退出政府和保守派在未来的选举中有可能取胜而下降了。    苏联在中东的影响是有限的。叙利亚已摆脱它以前同莫斯科紧密联合的倾向;伊拉克仍然是倾向苏联的,但是,同过去相比,倾向的程度不那么严重了。也门在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和货币诱惑下,正在松弛它同俄国人的联系。    在远东,苏联同中国的关系仍然是敌对的和冷淡的。时断时续的中苏边界争端会谈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苏联现在同日本的关系比过去几年更坏。莫斯科拒绝了东京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苏联人占领的在北海道附近的四个小岛提出的要求。日本人实际上要承认苏联对这些有争议的岛屿拥有主权。因此,目前,事情正陷于僵持的局面。    在东欧,俄国人的控制似乎够牢固的了,但是,经济、社会和政治麻烦正在使莫斯科不安,总有一天可能给俄国人造成严重的问题。    同时,在西欧,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共产党效忠于莫斯科的程度越来越差了。这些国家的政府保持着它们一贯的对苏联影响的厌恶情绪。连南部非洲也可能发生变化只是在南部非洲,苏联人取得了某些好处,但是鉴于非洲的倾向性容易发生变化的特点,因此,这可能是一种不可靠的趋向。    在国内,人们认为苏联的制度呆板、官僚习气过重和没有朝气。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率    ——尤其是工业生产率    ——的提高依靠从西方输入新技术。    不久以后,勃列日涅夫和其他年老的领导人的继承者必须接任,这可能导致一种破坏性的权力斗争。

2. 塔斯社报道苏《新时代》周刊文章《中国发生的事件》

【塔斯社莫斯科四月二十日电】题:中国发生的事件    《新时代》周刊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领导没有找到力量来挣脱毛泽东的反动的反人民的政策及其思想的桎梏。它不仅坐失良机,而且是自己自愿地完全继承了毛的衣钵。”    最近出版的该周刊第十七期刊载了M·加林的长文《中国发生的事件》,分析中国领导的立场。    作者指出:“种种事实证明:北京现领导不仅在内政上发誓要忠于毛主义。目前领导人观点的共同性在对外政策方面要比在任何其他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国霸权主义、反苏主义的立场,把所有国家划分为‘三个世界’的观点,反对缓和与挑动世界大战的方针,在此基础上同帝国主义的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和各国反动派寻找共同语言的企图——这就是北京的大汉族主义者们的共同点!”    加林写道:“反苏歇斯底里仍有增无已,对‘四人帮’的批判也被用来诽谤苏联。北京的宣传不能自圆其说。《光明日报》二月六日暗示,似乎‘四人帮’的活动表达了苏联的希望,符合苏联的需要。而二月十七日的《人民日报》甚至竟说‘四人帮’打算‘利用苏联侵略者的支持,投降苏联’。瞧,‘四人帮’甚至还‘力图把中国变成苏联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呢。”

3. 英美通讯社评《新时代》的文章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日电】苏联今天暗示,它看不出在北京改变领导之后,中国将早日结束敌对态度。    表明苏联想法的最新迹象出现在对国际事务周刊《新时代》上。该刊说,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领导不单纯是错过了一个有利的机会,而是“自愿地完全继承了毛的衣钵”。    莫斯科在它同北京的关系破裂后,曾指责毛泽东个人要对中国敌视苏联的态度负责,但是自去年九月毛泽东逝世以来,苏联评论员却避免对华主席作类似的谴责。    【美联社莫斯科四月二十日电】苏联今天加强了它对中国的宣传战,指责北京领导人没有放弃毛主义并“继续煽动反苏歇斯底里”。    《新时代》的文章表明,莫斯科反华运动就其措词——如果不是就其数量——而言,已达到毛去世前的水平。

4. 香港《快报》评论《经济复苏仅属假象》

【本刊讯】香港《快报》四月十九日以《经济复苏仅属假象》为题发表评论,摘要如下:    只要把卡特在上星期说的话,和他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期所说的话作个对照,便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形势非常不妙。再看看过去一星期来英法等国的经济动态,更使人看到西方经济距离“复苏”之境尚很遥远,今年初一度出现的些微复苏景象已告消失,并且正在迅速退回到一九七五年的经济困境中。    卡特总统上周五宣布了一套反通货膨胀方案。但十特的反通货膨胀方案究竟“新”在何处?“重要”在何处呢?方案的要旨,是以遏止通货膨胀作为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良方,而为遏止通货膨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取消当初所承诺退还每一纳税人五十美元,此举使美国政府可减少约一百亿美元开支,从而被认为有助于遏止通货膨胀。    反观卡特在竞选时所说的话,和他现在的“方案”恰好相反。前总统福特在上台后曾宣布通货膨胀为美国“第一号公敌”,必须在经济的其他环节中不惜牺牲以遏止通货膨胀。而卡特竞选纲领中的最主要部分就是针对这一点,强调通货膨胀有弊亦有利,而在经济不景时期为减少失业和刺激工业生产及发展工业投资,必须忍受通货膨胀。    卡特在竞选时期和上台后的最初一个月中,一再强调美国的经济实力经得起通货膨胀的冲击,可以利用通货膨胀作为摆脱经济不景气的手段,以所谓“反保守”的庞大赤字预算和信用扩张来刺激经济复苏。他之提出每人退还税款五十美元,也是基于这种“理论”,认为以人为力量扩大政府开支及增加货币流通量,虽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却可以促使经济早日复苏。    在颇长一段时期内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最初两个月——卡特这种“理论”在西方世界很吃香。甚至被认为是亚当斯密的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和凯恩斯的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许多西方国家把扩大赤字预算作为“进步”措施,用通俗说法就是“先使未来钱”,被认为是摆脱经济不景的独步单方。    但现在,连最“前进”的卡特也已经认识这种做法行不通,上周五的演说就是根本否定了他在竞选时提出的那一套,他虽然没有使用“第一号公敌”字样,但他确实已认识遏止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在事实上他已回头走向福特要走而没有走完的路。    上台三个月来的事实使卡特明了,若不遏止通货膨胀,工业家便不敢扩大投资,没有扩大投资便不可能有经济复苏。通货膨胀的“有利因素”只是书呆子的空洞理论。    卡特及时回头,对美国未来经济也许有好处,但目有所能看到的事实是:经过卡特的“进步”尝试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并未来临。    美国在经济上仍是西方世界的中流砥柱,美国无法复苏,其他国家不说也罢。法国劳工部上周五宣布全国失业人数达到战后三十三年来的最高纪录。英国工党政府要求工会同意继续冻结工资,否则将无法应付通货膨胀,这些事实也都证明了“经济复苏”在短期间仍只能得个讲字。

5. 美裁军和军备控制署署长沃恩克说: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没有陷入僵局

【美新处华盛顿四月二十日电】题:裁军和军备控制署署长谈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方面取得的进展    美国裁军和军备控制署署长沃恩克说,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美苏达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的“谈判进程的开端已取得成功”。    他在四月二十日在参院外交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上说:“我认为谈判并没有陷入僵局,或者不会陷入僵局。”他说,这种看法的理由是,“双方都希望使谈判成功”。    这位裁军和军备控制署署长在    参院裁军和军备小组委员会作证时还说,他希望在有关西欧军队水平的共同均衡减少军事力量谈判方面取得进展。他说,因为这种谈判“涉及西欧盟国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所以它们比有关战略武器的双边会谈“还复杂”。他说:“指导方针更加困难,但我们希望使军事力量有所减少。“    沃恩克在回答参议员的问题时承认,公开外交政策“很可能”对苏联领导人“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是他表示,“他们还未习惯这种做法”。    他还认为,“苏联领导人”在同新政府的“新概念打交道时可能有点混乱”,但是他认为,最近的莫斯科会谈是“认真的”。    他对参议员们说:“重要的是使美国公众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但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有时候可能干得不私下搞。……完全公开对谈判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好处。”    他对同苏联人一起工作表示了一般的乐观。

第 3 版

1. 巴政府宣布在卡拉奇等三城市实行军管

驻巴外交官认为布托此举是向反对党表明他是得到军方支持,但不准备让军方接管国家    【法新社伊斯兰堡四月二十一日电】巴基斯坦电台广播的政府公报今天说,今天在巴基斯坦的三大城市卡拉奇、拉合尔和海得拉巴宣布军管。    在宣布军管后,已在卡拉奇实行非常严厉的戒严的陆军立即派部队守卫电台、邮局和火车站。架着重机枪的装甲车和吉普车在街上巡逻。    公报说:“由于国内骚乱,国家正面临严重危险,这种骚乱已达到了省政府的力量无法控制的地步。”    公报还说:“在近几周中,非法的剧烈煽动活动已妨害了公众生活,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对人的生命造成的可悲的重大损失是令人痛心的。    “价值千百万卢比的公共和私人财产受到了蓄意破坏。贸易、工业和交通受到了严重影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    公报说:“通过和平和合法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一切努力均受到了要破坏宪法的那些人的阻挠。”    公报说:“联邦政府不能容许这种局面再继续下去。已命令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来采取行动帮助文职权力机关。”    有关巴基斯坦军队的法律已作了修改,以允许武装部队建立法庭,立即审判那些城市中违法的人。    公报最后说,共和国总统中止了这些地区中的居民的基本宪法权利。    军管是在今天末尾宣布的,今天虽然不象昨天那么有血腥味,但事件的数量也同昨天一样多。    军方宣布的第一项措施是在旁遮普省省会拉合尔实行无限期戒严,从今天午夜开始生效。    多数党议员今天又有一人(是第七个人)辞去了国民议会议员和退出了执政的已基斯坦人民党。他是拉合尔的议员米安·萨拉赫丁先生。    在伊斯兰堡的观察家认为,在巴基斯坦这三个最重要、最紧张的城市实行军管,是为了避免明天在反对党号召举行的总罢工中产生看来似乎不可避免的流血对抗。    观察家还指出,官方的公报说,首先在这三个城市实行戒严,这表明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实行    军管。    驻首都的外交官认为,布托总理仅在三个城市实行军管是向反对党表明军方是支持他的,但他不准备让他们来接管这个国家。    【法新社卡拉奇四月二十一日电】由于从上午六时起实行严格的戒严,卡拉奇今天上午陷于瘫痪。    必不可少的公用事业——如煤气、电力或消防队——的少数职工仍然可以持通行证在市内走动。    好几千军人穿上战斗制服监视着每一条街道,并在主要的大街上巡逻。上月末实行的上一次戒严中未受影响的这个城市的新市区,这一次也划入军队控制的区域之内,还有目前几乎陷于瘫痪的卡拉奇机场。

2. 日报评巴基斯坦政局的文章《反布托暴动进入高潮,军方介入成为焦点》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十五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反布托暴动进入高潮,军方介入成为焦点》,摘要如下:    在印度英·甘地政权崩溃之后,在巴基斯坦,在野党要求布托总理辞职的反政府示威已发展成暴动。据认为,双方的对抗在本月下半月将进入高潮。根据事态的演变,印巴两国都发生政权更替的异常事态也不是不可预料的,南亚的局势充满了动荡。    三月七日大选时执政的人民党获得大胜,但被称为天才政略家的布托总理的危机也因此而开始了。    一个多月后的今天,示威游行有增无已,布托总理的处境日渐困难。    很明显,在印度赶英·甘地下台之举成功,刺激了巴基斯坦。    主张伊斯兰教社会主义的布托总理,虽然推进了土地改革、重要产业收归国有等政策,但是,因为通货膨胀现象飞速发展等原因,对这些政策的评价并不高。布托总理的经济政策难于实行,招致了从城市工人阶级到以卡拉奇为基地的财团左右两翼的反对。    而且,布托总理推进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工作,在潜藏着分裂主义倾向的西北边境和俾路支两省遭到最强烈的反对。    首都伊斯兰堡所在的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的大省,大多数的军队官员和政府官僚都出生于这个省。如果这个省反布托的势力扩展,那么就将动摇布托总理的根基,不能不说这是极其危险的。    布托总理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法,一方面宣布被认为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当选的五名前阁僚为无效,以谈判来收拾局面等等,呼吁妥协;另一方面,继续使用警察进行镇压。但是,在野党方面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不过在野党方面是为了反对布托而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因此,并没有取代布托而执政的打算,而是要求在军方掌握下重新选举,以导致恢复军政权,那怕是暂时的。    如上所述,巴基斯坦的政局,军方的态度已成为焦点。布托总理从很早就推行军事装备现代化以及提高官兵的薪饷等措施,采纳了军方的意向,得到了军方的支持。但是,也有人认为,原空军司令阿斯卡尔·汗和孟加拉独立时东巴的司令尼亚齐等将军倾向于在野党方面,在军方内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3. 西德外长根舍到印度访问

【法新社新德里四月二十一日电】西德外长根舍今天抵这里会谈,他说会谈将包括南北对话问题。    他对记者说,要讨论的其它问题有加强西德印度经济关系,不结盟国家的政策、裁军、出口技术以及印度和西德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合作的问题。    根舍在这次十天的访问中还将去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    陪同他出访的是一个由西德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和三十名记者。

4. 齐亚·拉赫曼就任孟总统

【路透社达卡四月二十一日电】齐亚·拉赫曼少将今晚宣誓就任孟加拉国总统,成了孟加拉国建国五年来的第四位国家元首。    这位四十一岁的职业陆军军官是由退职总统赛义姆任命为总统的。赛义姆因健康欠佳而辞职。    齐亚将军一直担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和陆军参谋长之职,因此他实际上已经是孟加拉国的统治者了。    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宣誓就职后不久,齐亚将军对本社记者说,他将继续担任他的另外二职。    前总统赛义姆今年六十六岁,他是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担任总统的。赛义姆五个月前轻度中风,他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视力衰弱症。    新总统是一个整齐端正和充满信心的军官。他显示出对问题要采取直接解决的做法,这是在孟加拉国出现的一种可喜的变化。

5. 《克格勃有四百名特务在南非?》

【本刊讯】南非《中肯》杂志三月十八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克格勃有四百名特务在南非?》,摘要如下:    前克格勃官员阿·米亚赫科夫说,可能有多达四百名克格勃特务在南非活动的说法一点不假。自从两年前米亚赫科夫叛逃到西方以来,他已透露了克格勃活动的许多秘密。上周,他在同本刊记者格雷厄姆·菲什的一次谈话中,为如何能估计出克格勃在南部非洲的活动情况揭开了盖子。米亚赫科夫说,对克格勃来说,非洲的重要性名列第三。第一是北约组织国家(包括西欧和美国)。第二是中国。他还说,对克格勃来说,非洲最重要的地区是中东和南非。    米亚赫科夫说:“苏联现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尽快打进南非,尽管安哥拉本身从战略上讲是重要的,但我认为,若不是为了南非,他们本来是不会那么重视安哥拉的。俄国人想拥有整个南部非洲,而南非又是整个南部非洲的关键。”    然而,克格勃意识到,南非是最难以在那里搞活动的国家之一。米亚赫科夫说:“他们知道,南非安全部门的工作是出色的,控制也是有效的。此外,他们没有大使馆这个可以借以活动的渠道。在世界其他地方,使馆人员有一半是克格勃的特务。在非洲国家,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使馆人员是克格勃的人。”米亚赫科夫说,驻卢萨卡的俄国大使索洛德尼科夫几乎肯定是克格勃的人。    面临在南非没有大使馆的困难,克格勃如何在此地活动呢?    米亚赫科夫说:“他们设法通过邻国来进行工作,这叫做打着外国的旗帜工作。”他解释说:“克格勃将设法通过在南非有大使馆的一个西方国家来工作。这个国家可能是西德,克格勃约有一万六千名特务在西德。”    米亚赫科夫说:“他们在西德驻南非的大使馆有他们的特务,这是可能的,这些特务将为俄国人服人务。”    “打着外国旗帜工作的这些特务将设法吸收白人。被吸收的人也许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在为俄国人工作。他们可能认为他们是在为西德或许美国中央情报局搜集情报。不过,情报将通过使馆内的一名特务转到克格勃手里,使馆的这名特务把情报转到比如说西德,在西德的另一名克格勃特务就务必设法把情报送到苏联。”    米亚赫科夫还说,克格勃现正愈来愈多地利用西德人作特务。他解释说,不欢迎东德人和俄国人的国家是欢迎西德人的。由于西德有大量的克格勃特务,而且又同东德毗邻,所以这样的特务对搞特务工作特别有用处。    米亚赫科夫在提到黑人特务时说,年轻人被劝说离开南非,然后被送到苏联撒马尔罕的一座专门学校。经过七至十二年的训练后,这些年轻的黑人就被送回南非,他们在那里可以成为“非常有用的特务”。    米亚赫科夫说:“这样的学校在俄国已办了很多年,很多人已毕了业。他们在那种学校里除受到成为政治特务的教育外,还受到搞恐怖活动的训练。当他们返回到南非的时候就从事政治方面的工作,组织阴谋集团,以便接管政府,干这些事不是自己直接插手就是指使别人去做。”    “这种训练是有素的。他们还受到如何吸收特务的训练。你可以把这些人与克格勃的官员相匹敌,唯一的不同之处是,他们是黑人。”    “他们也将谋求建立一个间谍网,形式与克格勃特务将建立的间谍网相同。”    米亚赫科夫还说:“这些受过训练的特务被告知,在处境非常困难以及他们感到在审讯中要吐出很多情况时就自杀。”克格勃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工作。如同黑手党一样。

第 4 版

1. 南《政治报》驻京记者述评《新的红书》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报》四月十七日以《新的红书》为题刊登该报记者兰契奇发自北京的一篇述评,摘要如下:    中国出版了一部新的红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以华国锋为首的现政治局的所有委员都参加了毛选五卷编辑委员会。根据中国报刊透露,在毛泽东逝世前后,围绕这一出版工作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该书收入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大跃进”时期毛写的短评、文章及讲话,甚至还有许多文件和党内指示,这肯定能使人们更加看清五十年代中国国内发展情况、党内斗争及中国在国际上开展的活动。(其中不仅仅是历史学家感兴趣的文章,有毛给赴朝参战的志愿军的命令、毛关于原子武器的威力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在“百花齐放”时期毛给党员的指示)重要的文章当然有毛的著名著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对中国现时方针都有指导意义。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迄今还很少为人所知的一个事实,即一九五一年就开始的、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年,中国党内就已开始的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围绕发展农业问题展开的,由于当时刘少奇把毛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称为“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所以毛在一个党内文件中批评自己这位同事背着毛和党中央写批语,而且甚至在一九五三年五月还追究刘破坏党的纪律的责任。    人们认为,毛一些党内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没有失去现实意义。据一切情况判断,关于西藏政策的指示、对大汉族主义的批评、对党内官僚主义的批评等指示都属这类。    该书发行量无疑说明目前开展的思想教育运动的意图:即全国到处都需要有一本新的小红书。可以设想,整个发行量中也包括外文版。这样做的目的是,据目前此间认为,是努力向全世界用新的提法把毛说成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把中国则说成是“世界革命根据地”。

2. 日报社论《以「安定团结」为课题的华政权》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十二日发表社论,题目是《以“安定团结”为课题的华政权》,摘要如下:    华国锋主席被选出来做已故毛主席的接班人,已经半年了。然而,正因为华国锋体制是在肃清“四人帮”事件的异常事态下建立的,所以可以认为,它虽然正在走向安定,到实现安定团结却还有许多课题应该解决。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十一日发表了题为《全面落实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的社论。揭批四人帮和治国也即实现安定团结,依然被当作最大目标,由此可以推测,肃清四人帮事件的政治解决还没有完结。    不仅如此,对教育制度的缺点的批评,对重视生产的政策、企业管理的加强、老干部或技术人员的重视、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文艺的自由化等等这些曾被四人帮斥之为错误的政策,差不多原封不动地被采用,成了新政权的政策。    华国锋政权当前的一个课题就是政治秩序的恢复。举例说,象“保定走向大治”、“徐州铁路分局怎样从乱到治”等最近新华社的报道所表明的那样,在各地方、各部门,发生过组织的对立、秩序的混乱是事实。《人民日报》十一日社论在强调要彻底批判四人帮之后,强调了从思想、组织和作风上整顿党,改组加强各级领导机关。要实现国内的安定团结,确立党的秩序就是先决条件。    第二个课题是恢复经济。由于四人帮的分裂活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各个方面受到了阻挠。    华国锋政权在去年年底召开了“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农业会议,预定在本月内召开“工业学大庆”的全国工业会议。    来自全国的领导人将参加全国工业会议。恐怕会就工业之外的重要政策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我们要注视这个会议的结果。

3. 加拿大朋友谈在广州看到毛选五卷发行时的动人景象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十六日报道:    加拿大安大略州农业协会第一副主席拉尔夫·巴里,十五日向本报记者谈广州市人民热烈庆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情况时说:“人们象是迎来节日似的庆祝,红旗、锣鼓、鞭炮到处可见可闻,……我们置身于欢乐的气氛中。”    十四日早上,他们往佛山访问一天,晚间返回广州市时,发觉市内一片热烈欢乐的气氛。巴里说:“到处都张灯结彩,红旗招展,很多建筑物的显眼处也拉起了长长的横额,情况十分活跃。”    返抵东方宾馆时,他们还见到陆续有人游行。巴里说:“我们还听到响亮的鞭炮声、锣鼓声,酒店内还播着电台广播。我们不懂中文,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过,我们从中国朋友口中,很快就了解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要出版发行了。难怪他们这么高兴。因为,这是他们渴望已久的事情。”    十五日自宾馆乘车往火车站时,他们看到了另一个热烈的景象。    他们沿途见到了送书的车辆穿梭来往于大道上。巴里说:“我们见到一辆辆满载书籍的车辆,来来往往。车上,插上红旗、彩带;路人均投以快乐的眼光。看来,中国人极为重视《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

4. 蒙古电台反华评论《对外政策依然如故》

【本刊讯】乌兰巴托消息:蒙古国家广播电台四月十二日晨播送题为《对外政策依然如故》的评论说:    中国新领导上台已半年多了。在此期间中国对外政策路线发生了什么变化没有呢?让我们来看看能够对这个问题作出充分回答的两条外电消息吧!    第一条是关于英国保守党头子撒切尔夫人访华的报道。撒切尔夫人不止一次地公开宣布她反对缓和局势及同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用所谓的“苏联威胁”恫吓西方舆论,经常呼吁增加北约的军事力量。正是这样一个人,受到了中国当局最隆重的接待。这一切理所当然地使人联想起了旧政权时期曾经友好地款待西德疯狂的战争狂人施特劳斯和美国好战的军事和工业集团的代表杰克逊参议员一事。    现在再来看第二条报道。中国当局已决定向扎伊尔政府提供所谓的“特别援助”,即提供武器援助,以便后者用来同扎伊尔南部沙巴省的起义人民作斗争。    根据这些事实就可以作出结论:北京的对外政策路线依然如故,仍然旨在反苏和反对社会主义事业。

5. 港报刊登澳大利亚医生谈访华观感的文章《中国医疗事业的特点》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十八日刊登一篇澳大利亚通讯,题目是《中国医疗事业的特点,澳大利亚医生访华观感》,摘要如下:    一批澳大利亚医生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八天之后,已返抵澳大利亚,这些医生是澳大利亚医生改革协会代表团成员。    这个代表团由二十三位来自澳大利亚大部分州的医生组成,代表的专业范围也很广泛,包括医学的实习、管理、教育和研究。    代表团在中国逗留期间,访问过广州、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和北京。    代表团发言人布卡·罗萨尔教授说:“我们在访问几个中国城市时,参观了数间医院,包括一间精神病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所,并且与很多中国医生进行了有用的交谈。    “此外,我们与中国医学会代表进行过诚挚的交谈。    “代表团参观工厂、公社和街道单位时,我们有机会与当地人讨论医学和其他问题。”    罗萨尔教授说:“必须小心比较中国社会和澳大利亚社会的不同方面。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的文化背景与澳大利亚的迥然不同。    “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现代中国很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盲实际已消除,所有中国儿童都可免费获得中学教育。”    与我们交谈过的所有人,显示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中国各地不同工作单位人们所表现出的勤俭、朴素和节约的例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卫生方面,中国作出了很多成就,显著的成绩包括:    ——强调预防疾病,结果控制了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    ——建立一个统一的医疗服务网,务求做到八亿人口中每一个人都获得医药照护。    ——中、西医学结合。    ——使所有医疗人员建立一个共同目标,为人民所需服务,而不是利用本身的地位来争取个人名利。    罗萨尔教授详细地阐释道:“过去,中国一直受到一些严重传染病缠扰,例如天花、霍乱、瘟疫、肺痨、痢疾、血吸虫、伤寒和梅毒。我们获悉,近年来再没有血吸虫和性病发生,其他长期严重负担的疾病,已受到控制和灭绝。    “血吸虫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种常见的破坏人体肠肝的致命寄生病菌。数以百万计农民在明白这种病的起因之后,一齐动员来控制这个疾病。”    以前,在中国很多地方,当干旱或水灾造成谷物歉收的时候,便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饿死。现在,由于着重于农业、水利,加上具有一个公平的粮食分配制度、以及没有通货膨胀的稳定国内经济,饥饿的问题也已经克服。    中国的医疗组织,也给人极深印象。普通人民也投身于群众运动,控制流行病和促进全国人民健康,这样,使得医学治疗再不是神秘莫测的事。    医疗体系的另一层,是业余基本护理医生,在中国称为赤脚医生,在工厂有红工医生,在住宅区称为街道医生。这些基本护理医生,是由他们所属公社或工厂推举去学习基本医学训练的农民和工人。    这种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各医疗阶层的医生,定期离开他们的医院和诊所一段时期,以确保他们能把经验和技术传授到下层。另一个与澳大利亚卫生制度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不是要病人遵照医生的看病时间,而是医生亲自到工厂或农田,替工人或农民治病。中国医学会发表的数字显示,大约每一百人便有一名医疗工作者照顾。    中国坚持实行一个中、西医学结合的政策,这个政策在一些方面已出现成果。针灸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个政策确保重要的中国传统医药获得完全应用,帮助解决中国人民的健康问题,同时,又可以使人民更大参与他们本身的医护。    中国医务人员致力于改善人民健康水平的精神,同样使我们印象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中国的医学与农业和工业一样,为未来的阔步发展奠下了坚固的基础。澳大利亚通过更多的经常交流,学习了很多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