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4-22
第 1 版
1. 印度拒绝苏联提供贷款扩建钢厂的建议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四月二十日电】成立了一个月的印度人民党政府,今天拒绝了苏联愿提供贷款扩建一家公营钢厂的建议。 政府的一项声明说,印度工程师们将为这家座落在印度东部波卡罗的钢厂的第二阶段工程建造一个冷轧厂。 声明说,过去曾提出的要从苏联进口轧钢成套设备的建议已经放弃了。 政府的这个声明,是在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将于星期日(四月二十四日)开始正式访问印度前四天发表的。 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同人民党的政策声明相一致的。人民党的政策声明说,它将尽量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来发展民族经济,它将不过于依靠任何外国的援助。 苏联是在三个月之前提出愿意提供约四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来兴建这个轧钢厂的。那时执政的英·甘地政府曾接受这个建议,但是没有签订任何合同。 波卡罗钢厂是印度最大的钢厂,它是苏联作为一项有声誉的工程项目援助建设的。苏联过去对这家工厂提供的贷款将近五亿美元。 这家工厂目前每年生产一百七十万吨钢,它的第十年的指标是生产一千万吨钢。 【萨马查尔社瓦拉纳西四月十九日电】议员和人民党领袖苏布拉曼尼亚姆·斯瓦米批评美国政府不向印度提供核物质,他说,这样做是“有害的”。 斯瓦米昨天在这里同记者谈话时说,印度严格遵守不结盟政策,他认为应当废除印苏条约。印度政府希望美国赶快恢复提供浓缩铀 【法新社新德里四月十九日电】萨马查尔通讯社今天报道,印度希望美国赶快恢复向座落在孟买附近的塔拉帕卡发电厂提供已洽购的浓缩铀。 该通讯社说,据这里获得的消息说,印度一直催促卡特政府不要拖延提供浓缩铀。如果作出任何与此相反的决定,美国就是违约。
2. 时事社报道:《苏在冲绳东南海上进行军事演习》
【时事社东京四月二十日电】题:苏联在冲绳东南海上进行军事演习,出动数艘舰艇和飞机 据防卫厅二十日确认,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所属舰艇和飞机,从当天早晨起,在冲绳东南约一公里的海上开始了海空联合演习。苏联舰队在日本近海进行这种演习是自去年十一月以来的第一次。 参加演习的有:克列斯塔级轻型导弹巡洋舰(六千吨)、卡辛级大型驱逐舰(四千三百吨)、加宁级驱逐舰(三千七百吨)各一艘,供油舰“波尔雅尔尼克号”(一万三千吨)。此外,还有八架IL38型苏联海军反潜侦察机。现已确认,这些舰艇是十六日通过对马海峡南下,十八日在冲绳近海加油后,于二十日开始演习的。 对此,防卫厅从冲绳航空队派遣一架反潜侦察机进行警戒。另外,航空自卫队为警戒IL38型飞机,于当天上午七时至九时,从小松、新田原、那霸等基地紧急出动了迎击战斗机F104J二十六架、F86F六架。
3. 苏哈托对美《时代》杂志社长谈对华关系
【本刊讯】美国《时代》杂志四月十一日一期刊登印尼总统苏哈托对《时代》杂志社社长的谈话,其中“关于同中国的关系”一段摘要如下: 由于印度尼西亚过去有颇为惨痛的经验,我们确实应当对作出任何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努力采取谨慎态度。我们应当提高我们的警惕。在旧秩序下,印度尼西亚同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里的共产党人曾大力利用这种情况发展党员并扩大影响,直到他们最后拿起武器反对政府。谢天谢地,我们成功地粉碎了印尼共产党的力量。但是另一方面,仍有隐蔽的危险的残余分子,他们可能得到中国的援助。
4. 巴基斯坦信德省宣布:卡拉奇实行不定期戒严
【路透社卡拉奇四月二十日电】经过整整一天激烈的政治冲突,造成了十八人死亡、一百五十人负伤之后,全副武装的军队今晚开进了卡拉奇,在这个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实行戒严。 信德省政府已宣布卡拉奇明晨起不定期戒严。 今天的冲突是这个不断罢工的城市自三月十九日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冲突。在三月十九日的暴乱中约有三十人被打死,部分地区曾戒严两星期。 据报道,由于反对党继续开展越来越血腥的运动逼迫布托总理辞职和重新举行选举,巴基斯坦其他城市也发生了反对政府的示威活动和暴力活动。 由于巴基斯坦全国联盟和十六个大工会发起大罢工,卡拉奇爆发了冲突。大罢工已使卡拉奇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全国唯一的港口关闭了,卡拉奇机场的国内国际班机全部停航。 在伊斯兰堡,在上周末显然是由于在党内领导一次小规模造反而被人民党开除的老资格的政界人物肖卡特·哈亚特·汗说,巴基斯坦正在迅速走向无政府状态和内战。 他说,如果暴力行动继续下去,会给巴基斯坦的政治和经济带来大灾难。哈亚特号召国民议会里的巴基斯坦人民党议员辞去他们的席位,迫使布托重新举行选举。 【法新社卡拉奇四月二十日电】军队今晚部署在卡拉奇各地实行宵禁。自从危机开始以来发生了最严重的暴力行动之后,全市不定期实行宵禁。 当局在宣布从明天起实行宵禁的公报中说,今天局势“恶化”,军队进行干预是为了“保护人民和财产并使人民恢复安全感”。 全市由于巴盟号召举行的总罢工而陷于瘫痪。 反对党搞的反对布托的运动在全国,特别是在布托家乡的信德省很得势。 巴基斯坦人民党议员成了反对党党员搞暴力行动的目标。
5.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文章《德赛面临的挑战》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四月十五日刊登哈里哈伦的评论,题目是《德赛面临的挑战》,摘要如下: 对德赛说来,担任国家领导职务并非轻而易举,在今后数周内,他将遇到无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还要有政治家风度。 德赛在克服组阁方面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以后,接见一家杂志的记者发表谈话,轻蔑地谈到妇女和她们在国家事务管理方面的作用时,讲了有失检点的话。这家杂志援引这位总理的话说,女人处于掌权地位时就变得可恶了。他举出英·甘地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总理为例。 这番话激怒了联邦院议员,他们纷纷退席。德赛说,他准备向外国妇女道歉,但是不向印度妇女道歉,这番话又一次引起了抗议和请愿。最后,他在议会再次表示道歉,他说,那番话并不是在他当总理以后讲的,而是在两年以前讲的。 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插曲,决不会加强这位总理的威信。 在经济战线上,德赛已处于困境。今年预算中的赤字已增加到大约六十三亿二千万卢比(七亿零七百万美元),物价比去年上涨了百分之十二,产业工人已开始为恢复奖金和增加生活费上涨津贴而进行鼓动。新政府的眼前任务是确保工业的平静,但是印度共产党和国大党的工会都企图搞乱工业。 预算所表明的财政赤字数字只会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同时,目前关于小麦提价的要求可能影响财政情况。除西孟加拉邦外,产小麦的各邦的首席部长都要求给下一熟的小麦每一百公斤提价二十卢比,即从一百零五卢比提高到一百二十五卢比。新任农业部长巴达尔同另一位内阁部长查兰·辛格一样,是同情农民院外活动集团的上述要求的。 如果政府屈从于农民院外活动集团的要求,就会引起一系列不利的反响。据信,由于政府仓库里有一千八百万吨粮食,自由市场的活动决定不了价格。 根据这种论点,只有当价格跌到最低限度以下时,国家才收购小麦。 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寻找就业机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青年运动喧嚷得极为厉害,既然桑贾伊·甘地的五十万青年国大党志愿人员大军没有领袖,搞煽动的政治活动必然会抬头。 两年来遭到紧急状态法压制的大学生坚持自己的权利,要求推迟考试。存在着实际威胁,除非为青年的精力和才干找到某种出路,否则就会出现危险局面。 德赛可能也得面临国大党失败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许多邦政府不稳,在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行政处于停顿状态。在克什米尔,谢赫·阿卜杜拉已经辞职,预定六月份举行选举。今年年底以前举行各邦议会选举,现在看来确有可能。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德赛及其同事们必须在国大党仍处于牢固地位的南部各邦建立一个强大的基地。 同时,政府对官僚机构已着手进行大改组,许多高级官员已被调走或被要求在就紧急状态期间的所谓暴行进行调查期间休息。
第 2 版
1. 英报社论:《保守党与莫斯科》
说撒切尔夫人对苏的警告不会使苏惊慌。并说在她跨进首相府之前,应表明打算如何对待整个共产主义世界才行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四月十七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保守党与莫斯科》,摘要如下: 可能在今年的某一天,撒切尔夫人也许成为首相。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她到达唐宁街之后在许多方面将是个未知数。自从她成为保守党的党魁和反对党的领袖以来的两年中,她对一系列问题坦率的想法和讲话表现出一种令人羡慕的才能。而在广泛的政策方针方面,她则在大部分情况下将不把事情做绝,以致后来可能很难摆脱或处于尴尬地位。现在仍存在着一个问题,最近她对中国的访问也强调了这个问题。她现在或过去给自己塑造的那个鞭鞑俄国人、对布尔什维克进行最大胆的抨击的形象,一旦她承担最高责任时,是否会成为开展英国国际关系的障碍? 她在中国(她在那里发出的有关苏联军事扩张的警告使中国人入耳)的表现表明,不管对她的批评正确与否,在这些批评中不可能不一致。对她在北京讲话的报道并没有表明,她逾越了准许的限度。她小心谨慎地修饰她有关苏联军备的讲话,并指出同莫斯科继续保持接触和保持关系的必要性。只有蠢人才会企图否认俄国的军备增强越来越显著一事;乐观主义者可能认为这是费解的,而悲观主义者(或现实主义者)可能认为这是十分令人不安的。在北京说的大体上同她在英国说的一样并没有使这位反对党的领袖成为中国人的工具。中国人出于他们自己的原因 ——某些可以理解,对另外一些不那么容易理解——一心专注于苏联的威胁,对几乎每一件外界事件都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有色眼镜看的。任何一个多少同意他们观点的人,不管他或她在国内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都成为有才智和有正确思想的完人。 可是,对撒切尔夫人的警告可以提出下述两点。第一点是,由于有这样一种友好的接触,她没有机会坦率地说一些有关中国核试验计划的话。我们是参加禁试条约的国家,条约的目的过去是并且将来也是要限制核武器扩散并停止对环境的污染。而中国人在大气层里继续进行核试验。第二点、较广泛的一点是,要问撒切尔夫人:重申有关苏联的威胁,目的是什么。当然,这些警告将不会使莫斯科感到惊慌,也将不会影响莫斯科。也许可以说,她是要使英国的舆论“认识到”苏联威胁的本质。如果以此提醒工党政府正在建议要使防务开支减少到低得惊人的水平的话,这倒是有用的。但是,值得追述的是,英国的防务开支和对北约的贡献,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说来,迄今一直比欧洲的其他主要国家的比例要大些。不管怎样,旨在对付苏联对西欧的可能攻击的不是英国而是整个北约。光唤醒人们没有什么用处,只有一旦他们觉醒时准备告诉他们该做些什么才行。除此以外,在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保守党政府将在外交和防务方面做些什么,选民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撒切尔夫人不久前表明了自己是对缓和的强烈的批评者。在她跨过唐宁街十号门槛的那个美妙时刻以前,她必须表明,她打算如何同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实际上是同整个共产党世界,共同生活、进行贸易和会谈。正如莫德林在昨天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同意中国人有关战争不可避免的说法是危险的,正象同意工党左翼认为裁军本身将会使共产党的威胁消失这种看法是危险的一样。迄今为止撒切尔夫人对苏联的看法——就这些看法说来是无可指责的——带有点天真味。对一位未来的首相说来,这是不够的。
2. 苏《真理报》评论:《不可动摇的原则是平等和同等安全》
【塔斯社莫斯科四月二十日电】苏联《真理报》政治评论员茹科夫在该报发表题为《不可动摇的原则是平等和同等安全》的文章。他写道:“华盛顿不会不知道,美国的新建议将被苏联看作是粗暴违背早先达成的基于平等和同等安全原则的协定和协议而遭到否决,这些建议实质上是要求苏联单方面解除武装以换取美国人虚无缥缈地承诺不制造某些新型武器。” 文章强调指出:“苏联永远也不会牺牲自己的合法利益,牺牲自己的安全。它只能在平等基础上打交道,其中包括同美利坚合众国打交道。要是我们的谈判对方也这样行动,那么,双方就能乐观地展望未来。” 《真理报》政治评论员接着写道,西方报刊一致指出,美国政府提出的“新建议”,意味着放弃早先根据双方通过的平等和同等安全原则承担的义务。 《真理报》政治评论员最后写道:“在会谈中,苏联将会走完而且必将走完自己应走的那段路。但是,还有一段应当由美国来走的路。为了向建设性地解决当代的根本问题推进,这是必不可少的。”
3. 路透社评《真理报》文章:说苏联断然全盘拒绝美国的建议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日电】苏联《真理报》今天恢复攻击美国关于限制核武器的两项建议,并且暗示,华盛顿知道它的计划会遭到拒绝。 这里的观察家认为,《真理报》今天这篇文章是想表明,苏联断然全盘拒绝美国建议。
4. 西德《世界报》文章:《勃列日涅夫困难重重》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四月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从赫尔辛基会议到贝尔格莱德会议勃列日涅夫困难重重》,摘要如下: 欧安会贝尔格莱德后续会议将在六月份在南斯拉夫首都开始第一轮会议,离这次会议开始不到三个月,东西方阵线发生了奇特的变化:一向进攻性地把“欧洲安全”这一题目推向首位——而且是公开这样做的,以便迫使西方作出一项又一项的让步,签订一项又一项的协定——的苏联,忽然处于守势。甚至有些时候看来好象莫斯科觉得贝尔格莱德会议不开才好。最近苏联驻东柏林大使阿勃拉西莫夫也说了这样的话:苏联不想让人把所谓人权的煽动性和不严肃的问题作为会谈题目强加给自己。 西方世界本来打算通过承认势力现状和向莫斯科大规模提供贷款及西方技术,以便在苏联的压力面前求得安宁。其中在目标上的设想是,把克里姆林宫及其卫星国引入到规矩的和非侵略性的发展轨道。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推行的那种缓和政策只能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通过承认和巩固现行的苏联制度(及其占有状况)促使莫斯科首先去从事其内部发展问题。为了达到这一步,西方准备或多或少地不去置理苏联帝国大规模的扩充军备。 然而缓和政策并没有导致苏联权力地位的巩固,而几乎是造成了相反的东西:它促使苏联制度中那些迄今多少是隐藏着的矛盾表面化了。这样,在苏联方面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所推行的那种政策,导致了同苏联总书记事先所想的完全不同的结果。不管缓和政策是这种事态发展的原因,还是在这种事态发展中起了作用,今天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苏联政权及其东欧附庸的政治——生物基本结构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这很可能是斯大林一九五三年死后政权的最严重的危机。 在这方面把持不同政见者看成是这一危机的根源是错误的。并不是东方集团的民权运动提高了调子这一事实引起了危机。相反显然倒是制度的内部危机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反对派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政权还不敢采取象斯大林那时候所采取的那种肉体上消灭反对者的最后措施。 有一些东西甚至表明,苏联和东欧的党和警察机构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同情反对派,他们出于给自己的利益以双保险(即在一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原因,或者在于政治策略上的理由,对反对派的活动听之任之。今天在苏联越是表现出勃列日涅夫的政策已陷入死胡同,那种首先是针对党首脑及其机构的活动就越是能够清楚地看出来。 但是勃列日涅夫作何打算呢?此人认为,在不进行大规模改革、没有实质性变化、维持甚至加强莫斯科强权地位的情况下,他可以使苏联政权和帝国度过危机进入未来。他想利用西方社会对和平的渴望,以便从这一西方世界中取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则让步。鉴于越南战争结束时的情况,鉴于在西欧部分地方出现的明显的社会民主主义和左翼的爱国主义,以及西方在第三世界权力的瓦解(石油危机),勃列日涅夫觉得,西方除了同莫斯科达成协议之外,别无他法,这种看法有一部分是正确的。 问题是:勃列日涅夫是否知道,他自己的帝国是多么不稳定,他是否可能认为,西方社会和士气低落的美国会比苏联帝国更快地瓦解? 事实上今天已经出现了芬兰化。苏联在某些地方也可以实行间接的统治,并发挥它的霸权的作用。根据勃列日涅夫的方案,在所谓缓和政策的范围内,要使西方技术来拯救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并因此使莫斯科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地进行阶级斗争。这一方案并没有产生苏联总书记所希望的那种结果。缓和政策给莫斯科带来的不是平静和巩固,而是国内的巨大动乱和严重冲突。 这种冲突和内部紧张关系的规模今天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 苏联今天尽管是一个令人赞叹和危险的军事强国,但同时也可看出,在维持目前这种制度的情况下它的经济将永远不能同西方并驾齐驱。苏联的制度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经济机械上,这一机械从长远来看会导致这一制度的自行崩溃。 最高层中的老一代人差不多都年过七十,他们顽固地坚持老的教义,在他们的对面有一个党的机构和一个社会,在这个党的机构和社会中几乎没有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相反却有着许许多多愤世嫉俗者、反对者,以及吃惊地观察着事态发展的人,他们看着政治局里的“老人统治”是如何阻碍着任何有益的指导未来的解决办法的产生,以及因此为有朝一日发生爆炸的状况作准备。人权运动只是冰山的山顶。可能更有意思的是苏联社会中尚处于水下的那种力量,这种力量合在一起决定着冰山的特殊份量。在苏联,人们也不能排除有朝一日会同这种“水下”力量发生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冲突的可能性。 勃列日涅夫没有能够调整莫斯科同其它共产党国家和党的关系——除非人们把苏联的军事占领看成是“调整”。然而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民权运动的爆发却清楚地表明,在这里相反引起了对莫斯科的消极情绪和恶感,这种消极情绪和恶感最终会变得非常危险。 这样,从赫尔辛基会议到贝尔格莱德会议之间,勃列日涅夫就处于重重困难之中。许多迹象表明,为了至少实现东方集团最低限度的一体化,他现在要让新的部分危机爆发出来。柏林问题,德意志内部边界,南斯拉夫,中国或者是非洲,都是通过一次小冲突再次产生“敌情观念”的机会,用这种“敌情观念”可以迫使自己的人就范。然而看一眼苏联帝国的内部状况,就可以看到,莫斯科是否有能力同外部世界进行真正的全面对峙,这至少是很成问题的。更为可能的是,苏联人会走到对峙的边缘,以讹诈西方世界,并首先恫吓美国总统卡特。
第 3 版
1. 南通社评巴基斯坦局势
【南通社拉瓦尔品第四月二十日电】由于反对党号召的大罢工,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的生活完全停顿。从而反对布托总理的政府的斗争已经从政治抗议和示威转向非常敏感的经济生活领域。 这里的政界人士在不安地注视国内形势的这个新发展。十之八九是,反对党断定到目前为止的公众抗议总要变成大街上的骚乱、殴斗、抢劫和流血冲突,是很不得人心的方式,因此宣布要罢工。 由于这一切情况,政府的回旋余地是越来越小了。 政府和反对党的力量对比进入了一个新的、远为微妙的阶段。一个特点是,双方——政府和反对党——都反对(至少公开的是反对)军队介入目前的全国性争端。几天前,布托总理曾说,关于军队向他施加压力并谋求让步、妥协和退出的“谣传是不准确的”。巴基斯坦全国联盟领导人纳斯鲁拉·汗本人也说过,“军队接管政权将是全巴基斯坦黑暗的时刻。” 【南通社拉瓦尔品第四月十九日电】巴基斯坦的政治气氛极不平静。小小的巴基斯坦全国联盟已成了一个规模极大的运动的创导者,这个运动正在向政府施加压力,并使布托总理感到麻烦。这个组织的领导人现在是局势的主宰,尤其是大街上的局势。他们除了发起非暴力的不服从运动外,还组织各种示威游行和抗议,在这些示威中,穷人就物价昂贵发泄怒气,工人对受剥削提出抗议,狂热的穆斯林则反对进步和现代化。这个奇怪的联盟的无可争辩的领袖阿斯加尔·汗(他的唯一格言是“布托必须下台”)在狱中宣布,“选举是一个骗局”。 在大选中以压倒多数获胜的布托总理现在不作声了,忧虑地注视着各个城市里的暴乱,担心暴徒搞放火、杀人和破坏。在过去七周里,巴基斯坦经受了孟加拉国分离出去和同印度为争夺克什米尔进行战争以来的最糟糕的危机,有一百五十多人被打死。这个常常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国家是否也将经受住这次政治大变动呢?许多人信任布托。然而,也有人担心可能没有办法摆脱僵局。 观察家们对布托治理巴基斯坦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做了评价,想从中找到发生眼下这场动乱的原因。布托政府坚决、大胆地开始了据某些人说具有社会主义和独立自主特点的“巴基斯坦道路”。国有化、土地改革、建立重工业、农业现代化和推广教育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开始改变亚洲这个最落后国家之一的面貌。 妇女抛弃了面纱,在法律面前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小麦产量超过了以往,蔬菜甚至能出口了。数以千计的水井在向灌溉渠供水,学校和医院在造起来。从卡拉奇港口运出的物资不仅有棉花,而且还有钢材和工业品。在整个经济正在兴旺起来的同时,巴基斯坦还急于想摆脱失学、落后和贫困状态。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贫富分化、发财致富和贪污舞弊等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使布托总理的政府的积极的形象遭到了歪曲。 看来也许奇怪,人们对反对派仍然不很认真对待。没有什么人相信“反对派的方案”,尤其是因为连阿斯加尔·汗也没有提出任何完整的竞选纲领。共同因素是从各种彼此矛盾的点中找出来的,如,要求把物价降到七年前的标准;在“不牟取利润的私人财产”基础上实行“伊斯兰社会主义”;重新以可兰经和伊斯兰教律作为整个立法的基础;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应处于从属地位;答应给雇员和工人人人一辆自行车。不过,对外交政策的态度则比较严肃得多:反对派主张“完全独立”;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同所有邻国保持良好关系;退出中央条约组织;有些反对派领导人还说要“从结盟到不结盟”。 正象五年前发生类似的动乱之后军政府不得不把权力交给布托一样,巴基斯坦总理现在处境孤立,几乎在他自己的党内也得不到什么支持(他的党因为怕大祸临头,已经摇摇欲坠)。 对布托来说,现在是反躬自省的时候了。他很着急,愿意作任何政治上的妥协。他最担心的是军界的紧张和不耐烦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可能使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现在可能是他们重新上台的机会了。
2. 《尼泊尔邮报》评论:《印度政权更迭的国际含意》
【本刊讯】尼泊尔双周刊《尼泊尔邮报》四月三日一期发表一篇评论,题为《印度政权更迭的国际含意》,全文如下: 国大党随着它的领袖甘地夫人一起失败,以及人民党的胜利,使国际关系,尤其是这个地区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带来了变化。人民党政府的成立已经使苏印美三角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甘地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前途已变得捉摸不定。 苏联将发现它很难挽回它在印度的地位。当埃及废除同苏联签订的类似条约时,苏联毫不犹豫地对采取主动废除条约的萨达特总统提出了各种指责。但是苏联人也许不敢谴责印度新成立的反对党政府的观点,因为这个政府是选举产生的。因此,这个超级大国将发现自己极难执行它目前对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策略。 苏联在印度——它一直被当作是苏联全球外交的一个方面——的积极和直接影响,现在将由于出现了一个不同政党的政府而告终。其结果将是出现一个真空,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肯定将设法填补这个真空。 此外,美国在以“民主”的名义扩大其势力范围方面,不大能够找到任何国家可以象印度一样对它有帮助。卡特总统就印度选举结果发表声明所用的措词,表明美国想证明它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同印度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而在世界这个地区卷土重来。印度的某些新领导人是坚持亲美观点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退出”印度将意味着美国一大收获。美国通过它同印度的“极好关系”,还可能在印度洋取得对苏联的心理上的优势。 在中国——它同南亚和东亚邻接——看来,印度国大党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它屈从于苏联。 这种反应强调说明了中国相信印度的新的人民党政府不是亲苏的。 鉴于中苏关系的现状,中国的这种想法似乎并不令人奇怪。这一切都说明印度同美国以及印度同中国的关系都有可能改善。就印度新政府同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关系而言,同它们改进关系并不存在外交上的障碍。 但是印度谋求在世界这个地区所起的那种作用,对于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将产生巨大影响。
3.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纳萨尔巴里分子可能同武器告别》
【本刊讯】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四月十一日以《纳萨尔巴里分子可能同武器告别》为题报道: 纳萨尔巴里分子准备同武器告别了。他们愿意参加选举,加快民主的极化过程。 对话已经开始,印共(马列)总书记萨蒂亚·纳拉因·辛格已会见过联邦内政部长查兰·辛格,后者的反应是“令人鼓舞的”。 预计纳萨尔巴里分子还将同查兰·辛格以及执政党的其他领导人会谈。印共(马列)总书记正在同当局谈判,以便他同被关押在加尔各答的一些纳萨尔巴里分子进行磋商。 萨蒂亚·纳拉因·辛格由于同一些案件有关,仍是通缉犯,因此从法律上说他的活动仍处于地下。今天,他对印度和外国记者说:“这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作政治评判的政治问题。应该把一万二千名纳萨尔巴里分子全部放出来,包括根据维护国内安全法被扣押的五千人在内。” 萨蒂亚·纳拉因·辛格赞同关于人民党是杂乱的组织的说法。他说,它或多或少有点象“独立前夕的国大党”。人民党是在斗争中形成的,具有民粹主义的特点。“因此,我们决定对它持既批评又支持的态度。我们并不要求推翻它。” 他说,国大党和印度共产党是按照苏联的旨意行事的,是“法西斯势力的残余”,必须加以“消灭”。 他说,“分裂时代”快要结束了。各种力量已经开始重新组合。印共(马列)将竭力加强人民党内外——包括民主国大党和其他政党——的真正的左派力量。 这位纳萨尔巴里领导人坚决否认他的党和他的同志信仰暴力。因为有人把暴力加于他们,他们才进行了自卫,这是国家法律给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他不否认犯过错误。但是他说,问题的症结是这些错误是在解放人民的道路上犯的,还是在背叛人民的道路上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党内人“既不是暴力的信徒,也不是非暴力的崇拜者”。印共(马列)继续信仰马列主义。
4. 印孟就恒河水问题达成谅解
【萨马查尔社达卡四月十八日电】孟加拉国通讯社报道,今天发表的一项联合声明说,印度和孟加拉国就分用恒河河水问题达成了谅解。 联合声明还说,将在新德里举行的两国政府官员会议上尽快制定谅解的细节。
5. 《〈真理报〉评柬埔寨周年纪念日》
【塔斯社莫斯科四月十七日电】题:《真理报》评柬埔寨周年纪念日 《真理报》在关于柬埔寨完全解放两周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柬埔寨人民的胜利连同越南人民和老挝人民的胜利,是对加强东南亚的和平、民主和社会进步力量的巨大贡献。 报纸指出,由于柬埔寨人民战胜亲美卖国政权的胜利,有可能在全国实行深刻的政治改革和社会经济改革。通过了新的宪法,根据这部宪法,君主制不再存在了。 《真理报》接着说,现在,高棉人民在自己的战斗先锋队——柬埔寨革命组织的领导下正在解决医治战争创伤、保证供应居民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捍卫革命成果不受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势力的侵犯这些重要任务。 文章中说,在泰柬边境一再发生的武装挑衅证明,帝国主义者还不甘心于柬埔寨发生的变化。 帝国主义势力展开了反对民主柬埔寨的敌意宣传。 这些集团在继续援助和支持反革命分子。 《真理报》最后说:「苏联过去和现在一向站在高棉人民一边。苏联过去和现在一向是把自己同柬埔寨的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平等、不干涉内政和互谅原则的基础上的。苏联曾一再声明希望发展苏联同柬埔寨的传统的友好与合作关系。」
第 4 版
1. 日刊文章:《对“掠夺的逻辑”应该怎样反击》
说苏联的不安因素比比皆是,反映这种不安的对外僵硬态度,是把矛头转向了没有反击能力的日本;日本就应该象中国那样动员人民用军事力量来对付苏联的强盗逻辑 【本刊讯】日本《读卖周刊》四月二十三日(提前出版)一期刊登藤原弘达的文章,题目是《对“掠夺的逻辑”应该怎样反击?》,摘要如下: 总而言之,苏联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日苏渔业谈判中所采取的态度,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再讨厌不过的了。 中国新华社发表消息(三月三十一日)谴责苏联的这种蛮模无理的态度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样一种“强盗逻辑”。消息说,许多日本国民对于新沙皇的这种蛮横无理的强加于人的态度表示愤慨。使人感到我们想说的话,中国直截了当地给说出来了。 虽然同样是共产党国家,中国为什么就对抗苏联呢?中国为什么痛骂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呢?中国为什么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缔结日中友好条约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呢?苏联故意地刺激甚或无视日本国民的感情,用苏联本身的显而易见的事实,现身说法,教育沉醉于和平、沉醉于私欲的日本人明白了这些问题。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采取这样僵硬的态度?其背景如何?这恐怕需要作种种推测和分析。深居克里姆林宫的当权者的想法,实在是比天安门里面的内幕更难了解,这是事实。从大的方面来看,恐怕可以认为这是苏联当局对国内外形势感到不安的表现。如对卡特的人权外交感到不安,对毛逝世后中国仍然持反苏态度并有可能倾向于美国感到不安,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从内部搞反叛感到不安,等等。可以说苏联的不安因素比比皆是。 反映这种不安心情的对外僵硬态度,是把矛头转向了左右摇摆最不坚定的、军事上没有反击能力的日本。苏联在这次渔业谈判中的态度就是这样的,也只能这样理解。可以说是“强盗逻辑”,是蛮不讲理的。对于这种态度从逻辑上和道理上评论,这是近乎荒唐的事情。 对强盗逻辑的理所当然的反击,就应该象中国那样动员全体人民用军事力量来对付,否则应该依靠什么来进行反击呢?也许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愤慨的感情冲动来掀起国民大众的广泛的反苏示威运动。但问题是,日本政府也好,国民也好,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即日苏关系彻底恶化了也不在乎。只能说远远不是这样的。 在战败前夕苏联单方面地废除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国民对苏联的不满是渊源深远的。 是该认真考虑日本前途的时候了国家想要拥有对于“强盗逻辑”进行反击的一般力量,那就无论如何也要加强对内对外的武装。 在战后,和日本希求和平的愿望相反,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由于大量武器流入而正面临新的危机。大国正象对待奴隶一样把武器给这些国家的国民,让他们互相斗争,甚至演出同胞互相残杀的悲剧,这种倾向越来越大。 用“经济算盘逻辑”去反击“强盗逻辑”显然是太软弱无力了。苏联认为“力量就是正义”,而主张“正义就是力量”的和平逻辑的说服力又显得多么软绵绵的。事到如今,对于战后日本这个奇妙的和平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如今它在世界的现实中的地位如何?前途如何?即使谈不上指望去努力改造它,但至少应该知道对于这些问题怎样正确看待。在这一点上也许反倒应该感谢苏联先生,是它“教会了我们”。
2. 外电报道:邓颖超副委员长到康提参观访问
【法新社康提四月十九日电】身穿藏红袈裟的和尚,今天念着经欢迎中国的邓颖超女士到康提有历史意义的寺庙“佛牙塔”参观。 佛牙塔的主持和邓女士简单地讲了话,他们表示相信斯里兰卡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将进一步加强。 邓女士是今天上午(在对斯里兰卡五天访问中的第三天)从科伦坡驱车一百二十公里到达康提的。 她在进入康提市时,受到了以农业和土地部长科贝卡杜瓦为首的一大批人群的热烈欢迎。 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康提市,邓女士还参观了占有一百五十英亩土地的著名的植物园。这个植物园里,收集了所有热带植物。 在这个植物园里,有一种兰花以邓颖超的名字来命名。她种植了一棵这里称作“花树皇后”的幼树。 种植园的主管引起了邓女士对过去的回忆。他对她说,她的已故丈夫周恩来总理曾于一九五七年二月参观了这个种植园,种植了一棵幼树,它现在正开着花。 【本刊讯】斯里兰卡《每日太阳报》十八日刊登文章,题目是《昨天到达斯里兰卡的邓副委员长》,文章说: 人民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女士,昨晚到达斯里兰卡进行友好国事访问。她是一位在中国的解放斗争中,在建立自由、独立和社会主义的人民中国的事业中作出了伟大贡献的英雄。邓颖超富有朝气,纯朴,充满爱国精神。她具有成熟的革命思想和很强的革命工作能力。由于这些品质,她在中国全体人民中间声望很高。
3. 日《信使周刊》文章《争取生存的斗争》
【本刊讯】日本《信使周刊》四月二十二日刊登田中清玄的文章,题目是《争取生存的斗争》,摘要如下: 在北洋渔业问题上,日本正在被苏联随心所欲地摆布。苏联宣布“二百浬主权”,又提出了无理的要求说“即使日本宣布十二浬领海,也要象以往(三 浬领海时代)一样同意苏联在这个水域内捕鱼”。把日本的渔船从苏联单方面宣布的“专管水域”中撵出去,而使苏联的渔船在日本的领海内自由地捕鱼。苏联公然要求日本政府答应这样只顾它自己的利益的事情,而日本政府则只会惊慌失措。 但是,克里姆林宫的这条强硬路线和我早就预料到的一样。 克里姆林宫只是突出“缓和政策”,装得似乎已经“灵活地”改变了本来的“强硬政策”。可是,日本的政治家、官僚、财界人士、舆论界人士却好象没有看到这点,深信什么“苏联是奉行灵活路线的民主国家”。因此,这些“鸽派”的人对于这次苏联的“强硬路线”感到狼狈,就好象当头挨了一棒那样。他们暴露出了和三年前那次“石油冲击”时一样的丑态。 福田首相、铃木农相,没有看透藏在这次苏联强硬路线底下的克里姆林宫本来的根本政策、战略目标以及当前的策略目标。并且,他们不想看透。正因为这样,日本就被耍弄了:拖延发给首相特使园田官房长官一行入境签证,拒绝超党派访苏议员团入境,等等,结果在世界面前丢了日本的脸。 那么,苏联现在在北洋渔业问题上突出强硬路线,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和策略目的呢? 一针见血地说,战略目标就是“日本芬兰化”。 芬兰是以“中立”为国策的“自由国家”,实际上却不妨说是“已经成为”苏联“向西方自由国家进行渗透的渠道的国家”。从历史上看,芬兰虽然被苏联侵占了领土,却也一直采取不抵抗的软弱的立场。 苏联为了使日本芬兰化而试图采取什么策略呢?当前是从侧面促进“保革联合政权”的建立。这个政权要在三木前首相之下由社会、民社、公明等党建立。并且,要在不久之后把这个政权发展为“人民阵线政权”。 为此,克里姆林宫肯定会对各阶层使用恫吓、收买、怀柔等种种手法。“北洋渔业问题”自不消说,“北方领土问题”、“开发萨哈林问题”和“开发西伯利亚问题”,也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要打出的王牌,苏联正在用这些牌。 这样,等到克里姆林宫的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伸进日本各阶层的时候,就在东京召开把中国排除在外、由苏联掌握主导权的“亚洲安全会议”,取消“日美安全条约”,而后新缔结和“赫尔辛基条约”一样的“东京条约”,使中国和美国在亚洲遭到孤立。——这显然是克里姆林宫要在亚洲实现的战略目标。并且,这一点目前决不是荒唐无稽之谈。从苏联向非洲渗透、向西欧各国渗透的情形来看,苏联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 并且,苏联现在依仗这种“力量”赤裸裸地搞“大国利己主义”,这样来处理“北洋渔业问题”。 我不能默视日本渔民被苏联的这种“大国利己主义”夺走生活、遭到许多损害的惨状。为了确保日本人最重要的蛋白资源——鱼类,过去几百年里,日本人作出很多牺牲,开拓了堪察加、萨哈林、北千岛的“北洋渔场”。正因为这样,现在是时候了,我们一定要进行更大的努力,去为日本民族在二十世纪的生存而斗争,为放慢人类的衰亡而斗争。
4. 日报报道说:苏要求赔偿米格25损失将对今后日苏外交谈判产生影响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四月十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因泄漏“米格25”飞机秘密,苏联要求(日本)赔偿三十亿日元,同渔业牵连,可能影响到外交关系》,摘要如下: 据日本政府人士十八日透露,与去年九月着陆函馆机场的苏联空军米格25型战斗机的处理相联系,苏联政府迄今为止曾两度要求日本政府赔偿七百七十万美元(约三十亿八千万日元)的损失。苏联政府认为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不友好的,指责向西方国家泄漏了苏联重要的军事机密,据说这件事就成了要求赔偿损失的理由。政府尚未公布这一事实,但是,日苏关系现在正处于因二百浬渔业问题而迅速冷却的微妙状态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将对今后的外交谈判产生影响。 日苏渔业会谈之际,园田特使同柯西金总理会谈时,该总理也谈及米格25飞机事件,据说柯西金指责说,“让第三者看新式武器,岂有此理”。苏联当局就米格25飞机军事机密泄漏给美国等西方阵营一事,追究了日方的责任。 苏联要求赔偿米格25飞机事件的事实,暗示该事件造成日苏两国关系“隔阂”的严重程度,有关人士认为,“这是日苏渔业谈判时苏联采取强硬态度的原因之一。”政府表明的想法是,“在米格25飞机事件中,日本是受害的一方,苏联应该就侵犯领空问题道歉,赔偿在着陆时损坏的机场设施,支付机体运搬费用”,不同意苏联的这项“赔偿要求”。但是,由于苏方不改变围绕米格25飞机事件,指责“日方的不合道理”的姿态,也可能给五月初在莫斯科恢复的铃木和伊什科夫会谈带来微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