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3-16

第 1 版

1. 柯西金和葛罗米柯分别同土外长会谈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十四日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今天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作为苏联政府的客人、正在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土耳其外交部长查拉扬吉尔。    柯西金重申了苏联要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里进一步加深同土耳其的互利合作方针的原则性。他指出,现在具备必要的前提来加深睦邻关系以利于苏土两国人民。查拉扬吉尔高度评价了两国合作的卓有成效性质。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十四日电】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土耳其外交部长查拉扬吉尔今天在莫斯科开始举行会谈。两位部长在友好求实气氛中举行会谈时,讨论了一系列双边关系问题。指出苏土在各个领域中合作的顺利发展,并表示双方决心加强和扩大两国现有的卓有成效的睦邻关系。    当天,葛罗米柯设宴招待查拉扬吉尔,席间,宾主先后致词。    葛罗米柯说,一九七二年通过的睦邻关系原则宣言,无疑是最重要的联合行动之一。我代表苏联领导,可以有充分把握地说,我们的发展同邻国土耳其关系的方针,不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这是不可动摇的和原则性的方针。我们决心今后继续奉行它。为使我们的关系继续蒸蒸日上发展,必须双方努力,必须使各方有采取进一步步骤的诚意。至于我方,我肯定地说,我们愿意采取这种步骤。    葛罗米柯说,苏联现在和将来都给予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人们以应有的反击,并作出努力一步一步地在和平与合作道路上前进。    我们是任何愿意同我们为了缓和紧张局势和加强和平而进行合作的国家的可靠的伙伴。然而在这里任何人也不应怀疑:苏联永远也不会同意为了任何人的暂时利益而牺牲我国、我们的盟国——社会主义大家庭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我们对外政策的各项原则。    查拉扬吉尔说,近几年来土耳其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大大向前推进了。作为这种关系基础的原则使我们能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他指出,我们两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尽管如此,但是如经验所表明的那样,有着发展和充实各方面合作,以利于土苏两国人民、以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良好条件。就经济合作问题签订的一系列协议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感到骄傲的是,土苏边界已变成和平、合作和友好的边界。    【路透社莫斯科三月十四日电】葛罗米柯如同塔斯社所援引的那样,并没有详谈他认为两国为发展更密切关系可能采取的步骤,但是他显然指的是签订苏土友好条约的前景。    莫斯科和安卡拉于一九七五年就这样一项条约达成了初步协议,但是在措词上分歧很大。据了解,土耳其人认为苏联的草案太接近于一项“互不侵犯条约”方案了。    莫斯科一直怀着毫不掩饰的满意心情注视着一九七四年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之后,主要因为美国限制它对土耳其的武器供应,而在土耳其同西方关系中出现的紧张迹象。

2. 美国防部长布朗文章:《今天在防务方面的重大挑战》

【路透社华盛顿三月十三日电】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坚持说,“虽然我们在南朝鲜的驻军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发生变化,但是一种有意义的做法大概是在西太平洋继续部署同我们目前大致差不多的兵力,而且在这样的部署下,保持我们对北朝鲜所采取的任何侵略行动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这位国防部长在为美国国防部三月三日出版的双周刊物《指挥员文摘》写的一篇题为《今天在防务方面的重大的挑战》的文章中进一步说:“还有理由要日本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保护通向东北亚的海上交通线。”    他指出,“在东北亚这个许多大国的利益集中的地方,我们目前一定会关注的是南北朝鲜之间要保持总的军事上的平衡”,布朗部长说,虽然南朝鲜的地面部队有能力守住汉城以北的防御阵地,但可能要求后勤和战术空军的支持去确保成功的前沿防御,从而确保有把握的威慑力。    他强调:“虽然我们认为不再有必要筹划在西欧和东北亚同时承担义务的兵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朝鲜半岛重新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或者是在一旦发生袭击时,支持大韩民国的必要性。”    他接着说:“欧洲和东北亚发生冲突的危险,不但需要我们在海外部署兵力,并且能够保持我们前往这些地区的空中和海上交通线畅通,而且还需要在美国大陆上有地面部队和战术空军的中央后备力量,我们部队的高度戒备和增强战略机动性——主要是远程和容量大的空运。”    他最后说:“我认识到周围的一切捉摸不定的因素,我认为,目前和在最近的将来,美国及他的盟国应该能够有效地应付并从而防止出现以下四种主要的意外事故:战略核进攻,进攻欧洲,进攻东北亚和试图封锁我们主要的交通线。”

3. 共同社报道:《苏联渔业代表团抵日》

【共同社东京三月十四日电】题:苏联渔业代表团抵日    为协商在北洋捕获鲑鱼、蹲鱼、鲱鱼的渔获量等,日苏渔业委员会的苏方代表苏联鱼类饲养局局长尼科诺罗夫、外交部第二远东司司长什佩季科等一行,于十四日上午乘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抵达日本羽田机场。    据认为,苏联将以三月一日起实行二百浬专属渔业区为背景,对在苏联水域内的捕鱼限量等提出严厉的要求。估计,谈判将难以取得进展。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三月十四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苏联的所得与所失》,摘要如下:    日苏渔业谈判将于三月十五日开始举行,这次谈判,毫不夸张地说,是决定日本渔业命运的谈判。不仅如此,根据发展趋势看,很可能对日苏之间存在着的北方领土问题,进而对日苏两国的根本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在谈判之前,苏方表明了极为强硬的姿态和方针。苏驻日大使波利扬斯基反驳了日本政府关于苏联划线把北方四岛包括在内的抗议。说什么日苏之间不存在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还说如果日方重提领土问题,就不能签订临时协定。    这种态度的强硬和严峻的程度一下子把日方迄今为止对日苏谈判抱有的一切幻想都吹光了。对于没有直接对抗手段的日本说来,可以说是出现了不易对付的事态。    事情很清楚,苏联企图利用这个机会,把二百浬的原则彻底强加于日本。现在苏联的态度,不是二百浬和鱼二者择一的问题,而是两者同时获得,这是苏联的目标。    不仅如此。苏联同时还表现出甚至要把北方领土问题也作出结论。    日本的弱点是拥有多数的北洋渔民,渔民们的愿望是为了明天的生活而今天继续捕鱼。与不知何时能够归还的北方领土相比,不如多延长一天、多捕一吨鱼更为重要,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却不应放弃日本的固有领土。因为那将使民族遗恨万年。    苏联的这种强硬态度在谈判桌前怎样提出尚不得而知。但是,从现状看,苏联对日本国民感情上的反感,好象并不那么特别在意。    但是,这是错误的。苏联必须了解,依靠实力拿到鱼、海域和领土所换来的,是苏联从日本人方面失去更大的东西。    日本政府在这次谈判中,渔业和领土两者都要捍卫。

4. 卡斯特罗到埃塞俄比亚活动

【路透社亚的斯亚贝巴三月十四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今天到达这里进行一次未经宣布的访问。观察家们认为,这是埃塞俄比亚在与共产主义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方面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合众国际社亚的斯亚贝巴三月十四日电】在传出哈瓦那和苏联试图把作为在这里占支配地位的外国力量的华盛顿赶出去的消息之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今天抵达这里同埃塞俄比亚军政府举行会谈。    卡斯特罗是在这样的时刻抵达这里的,即东非的西方外交官们认为苏联和古巴显然发动了大规模攻势,要取代美国而成为在埃塞俄比亚占支配地位的力量,并消除美国在整个这一地区的影响。    华盛顿是埃塞俄比亚武器的传统供应者,但是在军政府领导下的埃塞俄比亚引人注目地向左转了,并在作出重大努力改善它同莫斯科和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关系。    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上周说,埃塞俄比亚已有几十名古巴军事顾问。它要求美国对莫斯科施加压力,要它制止古巴派军队参加这里的冲突。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的正式发言人奥斯曼·萨比在贝鲁特说,“美国人应当对苏联人施加压力,要他们不要在红海地区制造另一个安哥拉。”他说,“古巴人不干自己的工作,苏联人在幕后支持他们。不让古巴军队去埃塞俄比亚是有利于美国的。”    外交官们说,苏联人也装备索马里的军队,这就使得莫斯科为把美国赶出埃塞俄比亚所做的努力复杂化了。    古巴在苏联帮助下已初步打入邻近的乌干达。最近几年,阿明总统的大部分武器都是莫斯科提供的。

第 2 版

1. 西德报纸文章:《莫斯科又对欧洲人说好话》

【本刊讯】西德《南德意志报》三月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莫斯科又对欧洲人说好话》,摘要如下:    克里姆林宫的西方政策的草图是一个整体,这从这一政策的目标中可以得到说明。在这里第一位的是避免爆发一场战争,并怀着这样的希望,即西欧和第三世界的社会和政治变化从长期来看不言而喻将使全球的均势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他们努力通过限制战略武器使苏联的国民经济摆脱导致毁灭的、以长期放弃消费品生产换来的同美国人的竞赛,这种军备竞赛正开始在危险地消耗苏联人的耐心。    与此相关的是,指望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将在缓和的气候条件下,愿意把自己优越的技术和财政手段提供苏联使用,这对于使苏联社会在革命六十年之后终于能够接近物质极大丰富的地步是必要的。最后是关系到在同中国人发生可能冲突的情况下解除后顾之忧的问题。    美国是这种政策的核心部分,但是这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即苏联人在其同美国的关系变得冷淡时,只要他们还不想放弃缓和路线,他们就会暂时地或者长期地给西欧人以更大的注意。如果所有的迹象都是真的,那么刚好就是现在正在出现这种重点的转移。在上一周,当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法国:合作的步骤》的长篇文章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因为自从戴高乐时代起,巴黎就是一个同莫斯科有着最少摩擦的伙伴。    比较不寻常的乃是这家党报于周末又发表了一篇类似的文章,题为《苏联—联邦共和国:结果和可能性》,在这篇文章中,对其东道国不是不加批评就赞扬的《真理报》驻波恩记者,自很久以来第一次描绘了一幅主要是正面的图景。    《真理报》在本周还以《苏联—英国:现实的前景》为题发表了文章,现在甚至也对英国说了好话,迄今为止,《真理报》一直把这个国家当作一个对缓和不起劲的国家来对待。    在对待西欧人的这种谨慎态度和对卡特在人权问题上的鲁莽行径的极端愤恨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对这一点谁也没有说,但这是很明显的。克里姆林宫指望用欧洲人以更大规模参与的办法,来弥补由拖延限制战略武器第二轮谈判和同美国人合作机会的每况愈下所造成的物质上的亏空,这种期望以及下面的希望在这里都起着某种作用,即希望突出欧洲各首都同华盛顿新政府之间的分歧。苏联人肯定还指望,对比较克制的欧洲人的照顾将会迫使美国总统今后放慢步子。

2. 英《卫报》文章:《欧洲希望卡特冷静一些》

【本刊讯】英国《卫报》三月九日刊登一篇题为《欧洲希望卡特冷静一些》的文章,全文如下:    一些西欧国家认为,卡特总统在人权方面的攻势将对东西方关系产生有害的影响。    它们还认为,他在一些东欧人民中引起了虚假的希望,并听取了象布科夫斯基这样一些在西方的持不同政见者的意见,他们表示的观点在共产党集团的基层不同意见中并没有特殊的代表性。    虽然人们对苏联的反应还不可能作出合乎实际的估计,但是许多西欧领导人认为,过分强调人权将会妨碍军备控制谈判的进展,并引起苏联制定更咄咄逼人的政策。    美国新政府的人权政策很可能在将要举行的西方最高级会议上和北约会议上进行讨论。    外交大臣欧文上周在有关外交的首次重要讲话中显然没有完全赞同卡特的人权政策。他谈到了有必要建立对抗与合作之间的正确平衡。德斯坦总统迄今避而不明确说明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最近他拒绝会见苏联持不同政见者阿马利里克。    法国外交部长德居兰戈上周访问波兰时说:“缓和不能忽视个人的意见”,但是他也说,西方国家必须奉行一种“现实主义的政策”,连续性是东西方政策中的一种要素。    法国和西德都认为,卡特的人权政策造成了突如其来的策略变化。施密特总理在私下谈话中对此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西德报刊的批评也格外尖锐。    有影响的自由倾向的《时代》周刊的出版人女伯爵登霍夫上周写道,卡特的对外政策令人不安,西欧人对这种政策的效能表示极大的怀疑。    她感到担心的是,在对外政策中过分强调道德可能会导致大的灾难,或者从最好的方面说也会导致死胡同。同包括一些美国人在内的许多西方外交官一样,她认为,卡特的攻势已使苏联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    《时代》周刊最后说:“华盛顿应该了解,欧洲人是不会同它一道走的。”    瑞典和挪威的议会前几天在外交事务辩论中也对东西方关系的较大平衡表示了同样的关切。在长期来一直十分谨慎地起着平衡作用的芬兰,对卡特政策的保留意见是根深蒂固的。它担心赫尔辛基宣言的许多好处将因今夏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检查会议上进行的激烈辩论而化为乌有。南斯拉夫也有同样的担忧。    西欧国家不希望贝尔格莱德检查会议成为一场东西方的宣传战。

3. 美白宫新闻发布官鲍威尔说:人权问题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不应有任何联系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十四日电】白宫新闻发布人鲍威尔谈了以下的问题    人权问题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真理报》在周末批评了卡特,其中包括对总统在中东问题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问题上的立场作出了不利的反应。在记者问到这一点时,鲍威尔说:“我认为我们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楚的,我们将一如我们在开始时说的那样根据我们认为是最好的办法行事”,代表美国人民并在美国人民的支持下发表公开和私下的声明来表明看法。    鲍威尔告诉一个提问的记者:“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人权问题)同战略武器会谈不应有任何联系。”

4. 日《东京新闻》报道:《布拉格市民等待春天到来》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二月十九日、二十日连载该报特派记者泷惠秀发自布拉格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布拉格市民等待春天到来》,摘要如下:    “黄金城”布拉格。这里现在集中了全世界的视听。因为这里发生了要求人权和公民自由的“七七宪章”运动,当局正在严加取缔。但是,市民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很不强烈。原因就是“生活比政治更要紧”。下面是我访问为“七七宪章”所动摇的布拉格时看到的布拉格市民生活。别墅热——自己动手盖小棚子我在星期日下午到达布拉格,乘出租汽车进入市内后,吃了一惊。马路上静悄悄,鸦雀无声。通常叫做“马市大街”的市内最繁华的马路上,不但见不到车辆,连人都稀稀落落。偶而开过一辆空电车,发出一阵轰隆轰隆震动地面的响声,使人格外感到静寂。这难道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会吗?    恰好上一天晚上布拉格突然下了一场雪。大白天都是零下十度,寒气逼人。路冻得硬梆梆的,脚底下有点危险。说不定是怕冷,人就闭门不出了,可是……。不久,谜就解开了。    布拉格现在出现了“别墅热”。市民竞相在郊外盖一座别墅。然而,说是别墅,其实不过是小棚子,是自己利用余暇盖的,只有电线和管道的安装才请专业人员做。尽管如此,普及率也是五户里有一户。这些“有别墅的人”周末就都到郊外去。于是,市内当然就象潮水退走了一样。    在布拉格常常听到人说,“捷克有‘两张面孔’”。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在政治上它和其它东欧国家一样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是生活明显地西欧化。商店街上,人群熙来攘往,直到深夜还很热闹。郊外公路两旁,广告牌一块挨一块竖着,电视里甚至播映商品推销节目。餐厅、咖啡馆、电影院、啤酒馆多而生意兴隆。据说,饭店和舞厅里甚至有应召女郎出没。    基本物价虽然稳定,奢侈品、高级品却贵得吓人,在这样一个捷克,收入决不能说高。尽管如此,汽车的普及率是东欧集团中最高的,平均每三户就有一辆。    围着个人生活转的生活态度,当然已经遍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里全是幸免于战火,保留着中世纪风味的老房子。    但是,一走进房间,就会发现和外观恰成对照,里面摆饰讲究、装潢漂亮。不管马路上雪积得多深,也很少看见有人清扫。总之,人人只顾自己身边的事情,而对大家的事情则视若无睹。上班时间买东西工作场所对捷克人说来就象是“休息场所”。中午有吃午饭时间,上下午各有一段喝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就闲聊天。即使是上班时间,也满不在乎地出去买东西。男人都带着购物袋上班。一到星期六就提前下班到别墅去。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是每周四十一小时。有人若无其事地讲:“嗨,三十个钟头都不一定做得满。”    政府一有机会就呼吁“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政府的号令毫无作用。“不论怎么干,工资反正都一样。”看来,劳动热情低好象是捷克的国民性本身所造成的。货币和排队“客人,您带着外币吧。我想出好价钱买。”——我在机场一坐进出租汽车,司机就这样来引诱我。去捷克的外国人被赋予每呆一天就以二十五马克的比例换捷克货币的义务。我出于好奇心,询问了兑换率。“一马克换七克朗”,司机这样回答我。官定牌价是一马克换四克朗。相比之下,贵了将近百分之八十。进口货商店生意兴隆在布拉格使我感到吃惊的是通用“三种货币”。一种是捷克本来的货币克朗。再有美元、马克之类西方坚挺的货币。还有一种叫做“外汇克朗”的代金券,由银行在兑换外币时交付。日常买东西和发薪金,当然使用克朗货币。但是,它不及外币和外汇克朗有用。叫做“外汇商店”的“美元商店”,一概不用通常的克朗货币。    外汇商店在布拉格市内大概就有三十家,是分别专售化妆品、装饰品、衣料、食具类等等的商店。这些商店出售的几乎全是西方的进口货。    我怀着一半是看热闹的心情看了几家外汇商店,哪一家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使我重新认识到了市民是多么希望得到高级品和奢侈品。一位排队等候的主妇说:“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可是,一般却很难买到好东西。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利用这里。”    外汇商店生意好,反过来说,就是市民对外币的需求旺盛。听说,外币的黑市价格是官定比价的两倍多。这样,即使贵百分之八十,买了还是很有利的。所以,黑市商人就象蚂蚁一样围满了机场上的外国来客身边。    货币的黑市交易当然是遭到禁止的。可是,看起来当局好象并没有严厉取缔,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有的市民说:“政府可以得到外币,我们也有好处。是一举两得啊!”对捷克来说,外币的黑市交易好象是“不可缺少的坏事”。

第 3 版

1. 美报文章:《卡斯特罗加强在非洲的力量》

【本刊讯】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三月十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卡斯特罗加强在非洲的力量》,摘要如下:    有消息说,卡斯特罗正计划减少他在安哥拉的古巴军事力量。如果卡特总统相信这些消息的话,那末他是在为自己壮胆。    总统不应当利用他的白宫记者招待会去帮助传播来自哈瓦那的那些宣传材料,而是应当告诉美国人民:卡斯特罗卷入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国家的程度正在日益加深。    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获得的情况清楚地表明,古巴—苏联对安哥拉的控制现在是非常全面的,以致人们不能客观地把这个国家说成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它的武装力量、秘密警察、经济、民政和教育系统都控制在古巴人和俄国人的手里,现在在安哥拉估计有两万五千名古巴人。这一估计数字包括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在内。    执政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正在被古巴人改造成为正统的共产党。    英国情报界人士对安哥拉局势的最新估计透露,古巴人把这个国家分成六个军区,在主要城市驻有卫戍部队。过去八个月里,古巴人发动了五次大的扫荡战。古巴还正在利用安哥拉作为对其它非洲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的一个前进基地。在最近几周,一千名古巴军事顾问从安哥拉被调到莫桑比克和乌干达,在乌干达他们正在被用来保护阿明总统。    比这些事态发展更为使人不安的是,卡斯特罗私下里向在哈瓦那的外国外交官夸口说,古巴军队将在今后两年里在整个南部非洲建立黑人马克思主义统治中发挥主要作用。这和他的外交官员转给卡特政府官员的报告是截然相反的。    根据英国的情报估计,目前在中西军区有四千古巴军队,在北部、东部和南部军区各有两千古巴人,在盛产石油的卡宾达地区有三千五百名古巴军队。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驻有两千到两千五百名古巴军队。    古巴人控制着安哥拉全境所有的空军基地,并且正在监督建造新的空军基地和扩大现有的机场。    这可能是苏联和古巴试图利用安哥拉作为对西南非洲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基地的先奏,西南非现在由南非控制着。    据美国情报机构关于在安哥拉的最新报告说,现在由古巴人和俄国人决定谁能进入和离开安哥拉,什么货物能够进口或出口,将印发多少钞票,以及什么样的组织和企业能够进行活动。

2. 卡斯特罗十二日访问索马里

【路透社亚丁三月十二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为讨论发展两国间关系而对南也门进行为时三天的访问以后,于今天离开了亚丁。    他在离开前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    他同也门领导人的会谈是非常成功,而且是建设性的,在很多问题上双方观点是一致的。    【法新社摩加迪沙三月十二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今天抵达这里对索马里进行为时三天的正式访问时受到热烈的欢迎。    卡斯特罗总理率领一个三十人的代表团。

3. 巴基斯坦政府逮捕一些反对党头目

【路透社伊斯兰堡三月十四日电】反对党举行全国性的抗议活动要求布托总理辞职,若干名反对党著名领导人今天被捕,据说卡拉奇发生骚乱。    在卡拉奇(据认为是反对党的大本营),警察发射催泪弹以驱散人群,并召来军队恢复秩序。一些人被打死,许多人被捕。    巴基斯坦全国联盟领导人穆夫蒂·马哈茂德同最直言不讳的女政治家瓦利    ·汗夫人一起在白沙瓦被捕。    在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全国联盟领导人尼亚齐和十三名支持者被捕。    【法新社拉瓦尔品第三月十三日电】巴基斯坦反对党拒绝了布托总理提出的对话的建议,重申从明天开始在全国举行示威的计划,以迫使政府把本周的大选作废。    巴基斯坦全国联盟中央委员会昨晚举行了紧急会议后发表的公报说:“不管政府发出什么威胁,我们都将继续进行斗争。”    布托总理昨天在敦促反对党体面地认输时,表示不重新选举国民议会,但是表示他愿意就其他问题同反对党举行会谈。他再次否认在投票中有舞弊现象的指责。    布托总理昨天在电台和电视网发表讲话时,警告反对党领导人:政府不允许他们在全国搞暴力行动和破坏。    政府已下令:所有大中小学无限期关闭,防止反对党企图把青年卷入他们反政府的运动中去。    自选举以来,警察和保安部队继续在大城市的街道巡逻。大选后,已禁止举行未经许可的游行和公众集会。

4. 英萨利结束对缅甸的访问

【路透社仰光三月十四日电】官员们说,柬埔寨外长英萨利今天结束了对缅甸的一周访问。    他们说,这位柬埔寨外长会见了奈温总统和其他缅甸领导人,并参观了仰光和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和蒲甘的一些工业工程项目。    观察家们认为,英萨利同缅甸当局讨论了由缅甸斡旋发展同邻邦的友好关系和缅甸以优惠贸易条件向柬埔寨提供大米的问题。    据信他还讨论了重开柬埔寨驻这里大使馆的问题。

5. 石油大鳄(三十二)

商量分赃美国CIA在伊朗的成功,鼓励了它以后在其他外国的冒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危地马拉。这是题外之话。    美国决心利用颠覆了摩萨台政府的时机,直接插手伊朗的石油宝藏。    英国这时已经深深地感到,没有美国的保护,它再也不能够保持它在国外的任何利益。一九五三年十月,英国建议并得到美国政府同意,两国政府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讨论了共同的中东石油政策。    在美国压力之下,英国石油公司董事长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分别写信给五家美国大石油公司的负责人,也写信给蚬壳和法国石油公司,邀请他们到伦敦讨论伊朗石油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国务院代表胡佛参加了这次伦敦会议。石油“七姊妹”加上法国石油公司,在会上同意成立一个财团,联合购买和发展伊朗石油。    一九五四年八月,伊朗和国际石油财团达成协议,八大家石油公司的首脑在协议上签了字,伊朗国会也批准了这个协议。    这个协议规定,伊朗的油田和炼油厂主权仍属于伊朗国营石油公司,但产品得全部售给这个国际石油财团。    这个石油财团内部的分益如下:英国石油公司占股百分之四十,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占百分之十四,五家美国石油公司各占百分之八,法国石油公司占百分之六。它们经由如此的办法,垄断和瓜分了伊朗的石油。苏伊士运河危机到一九五四年十月,伊朗的石油重新注入世界市场了,外国石油垄断资本雇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重新大量地流入伊朗,不过,这一次不再完全是英国人,而且包括美国人了。    三年的危机过去了,英国人在庆祝他们的“胜利”,美国人笑得更欢,他们进入了一个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分得了原来由英国独占的利益。    英国石油公司虽然失去了它对伊朗石油的独占,但它得到赔款,保住了百分之四十的探油特权,却也心满意足。一九五一年十月,它的股票每股只值五英镑,到协议签订时,涨到每股十八英镑。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这家英国石油公司分给股东的红利,达到八千万英镑。    制裁伊朗,压服伊朗,是五十年代英国为了保住它在中东的利益而进行的一场大的拚斗。一九五六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国首相艾登下令出兵进攻埃及,是紧接伊朗之后又一次保护英国中东利益的大拚斗,这一次,英国遭到了惨败。    苏伊士运河危机也跟石油有关,这条运河的运输量占三分之二是石油。埃及人收回运河主权,除了意味着英法失去了每年的运河航务收费利益,还使石油运输的要害操纵在埃及人手里。    苏伊士运河危机中,阿拉伯人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封锁了运河,迫使石油公司的油船绕道好望角,付出高昂的运费;从伊拉克通往地中海的大油管遭到叙利亚人的破坏,在所有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和伊朗,都爆发了强大的反英示威。    埃及人在举世支持之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英法最后被迫撤兵。大英帝国在中东的威势,从此一蹶不振了。七、OPEC出现历史舞台一次进攻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苏联石油大量地进入世界市场。一九六○年春天,意大利跟苏联达成了一笔交易,以低于中东六十美分的廉宜价格,购进了大量的苏联原油;日本向苏联购进的原油,有可观的折扣。苏联原油并且介入了印度市场。    虽然这时候西方七家大石油公司仍然获得巨额利润,但是它们感觉受到了威胁。“七姊妹”中最大的埃克森这时有了一位新的董事长摩莱·雷宾。一九六○年七月,他决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的危机,转嫁给石油生产国,办法是压低石油标价。    石油标价不等于市场上实际买卖的价格,它是各家石油公司用来核算缴纳给生产国的石油税的每桶原油的标准定价。(三十二)

6. 英国《外事报道》消息:《俄国插手黑非洲的一些团体》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三月九日以《俄国插手黑非洲的一些团体》为题报道:    据可靠的东欧人士说,俄国人一直在加紧努力,加强他们在一些非洲工会及青年和学生团体中的影响。目前他们正在三方面发动攻势:    一、通过直接接触,主要是通过苏联大使馆;    二、通过以布拉格为基地的一些共产党外围组织,主要是苏联控制的世界工会联合会;    三、通过古巴人和其他代理人。    俄国人曾经把二十五万美元用来资助一月三十一日到二月二日之间在罗安达举行的“南部非洲人民团结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世界工联代表团、拉丁美洲共产党人和古巴工人联合会的一个代表团。    安哥拉的工会联合会,安哥拉工人全国联盟长期以来一直同世界工会联合会有联系。    据东欧人士说,在苏联援助下,将要在尼日利亚建立一个新的劳工组织,取代尼日利亚工会大会,这个组织是为世界工联所属的。

第 4 版

1. 英《金融时报》文章:《中国经济发展剖视》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三月十日译载英国《金融时报》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剖视》的文章,摘要如下:    曾为已故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所谓中国经济在本世纪末应该站在世界的前列,似乎已经变成了北京新领导阶层奋斗的目标。自从“四人帮”被清除后,目前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占有一个首要地位。在过去几个月来,全国经济会议如农业,煤炭,石油,以及国防会议等,曾相继召开。显然地,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决心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国家并驾齐驱。    虽然,北京对“与工业国家并驾齐驱”一词,并未作出一种详尽的解释,但中国欲在经济方面与欧美和日本等量齐观,殊属不容置疑,正如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在国防、农业,工业、科学技术方面,必须趋于现代化。    毕竟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在农业方面,中国的粮食生产,每年约增加百分之三至四,较人口的增长率犹多一倍,而粮食问题也从此获得解决。在工业方面,曾为中国推行的一种政策的“两条腿走路”,所谓先进的工业制造厂,与近乎传统的小型工业同时并举。    远在五十年代,中国就建设一系列现代工业制造厂,已经为中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至少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在过去二十年来,这些新型工业制造厂,曾被扩充与改进,而一般工业技术也已提高,愈来愈多的中小型工业制造厂相继建成和投产,其工业技术也已大量改进。打从六十年代起,中国又开始从欧美和日本等国购进了一系列新的大型工业设备,有些新工业制造厂,仍在建设中。    在七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工业生产,曾经急速地大量增长。若以“打破纪录”一词来描述,绝对说不上夸大其词。据有关方面估计,在一九七五年,中国的钢产量为二千五百万吨,煤炭四亿二千万吨,石油七千八百万吨,铁路运输量也打破纪录,机器制造工业产量约增加百分之十三。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业生产数字。有一桩突出的事实是,中国钢铁生产,以往因工业发展而不敷应用,转而以进口来应付国家工业的需求。至于煤炭的产量,显然已经满足全国的需求。    目前,中国在机器制造工业方面,从石油、电力到机器设备,从电脑到各种电讯设备,几乎全部能够自己制造。虽然,其在质量方面,仍稍逊于欧美国家的工业产品。    中国的国防工业,人们所知甚少。但从一九六四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中国的战略核武器发展,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进展。至于其太空项目发展,也已开始引起了俄国人的惴惴不安。无论如何,中国已经能够发射人造卫星,且使其返回地面。所谓以侦察卫星来监视苏联的军事活动,指日可待。    最近,曾经访问中国的美国军事记者米德尔顿,在其撰写的报道中称,中国正在扩大其地对空飞弹的生产。至于其制造的一种新型战斗一轰炸两用喷射机,性能足以与苏制米格二十一型机比拟。在飞机装备以劳斯莱斯引擎后,中国空军飞机将可能具有一种重大的进展。中国在飞机设计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    在普通工业方面,中国正在扩大工业发展。目前,中国不仅以自力更生办法,试制其本身所需的工业机器,且在大量购置外国工业设备。若干工业制造厂,正在建设中,在这些现代经济主要支柱如钢铁、电力、以及石油化学工业制造厂建成后,其对中国工业的发展,将发生一种异常重大的作用。但是,中国在购置外国工业设备之余,仍不断的吸收其工业技术。有一桩突出的事实是,一般中国工业技术专家,已经掌握了最新现代工业技术,这对未来中国工业技术,以至工业本身发展的价值,殊不能予以低估。    至于中国在矿业和机器制造工业方面的自制设备,特别是其性能和形式,几乎与欧美国家的工业产品相似。    中国人在了解和运用工业技术方面,曾予西方国家人民以深刻的印象。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仍需逐步加以改进,因为,科学与工业技术,正在不断的趋于复杂化,而这似乎仅能为专业人员操作,所谓旧有的工业技术,将可能逐步的被淘汰,而新和复杂的工业技术,将会起而代之。而教育体系的改进,殊为必要。    其次,中国在电子和电脑工业方面,也已具有一种重大的进展。    自从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国不仅在粮食生产、教育、住宅与医药卫生方面,获得了重大的成就。在现代经济方面,也已奠定了基础。虽然,中国在工业技术方面,仍须继续努力,迎头赶上。诚然,目前来对二十年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一种正确的预测和估计,乃属完全不可能,但就过去二十余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来推断,在本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发展,虽不能与世界先进工业国相抗衡,也将具有一种重大的突破。

2. 香港《快报》评意大利一代表团访华

【本刊讯】香港《快报》三月八日刊登一篇短文,摘要如下:    尽管北京和罗马皆守口如瓶,但大多人都能明白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厂代表团访问北京的意义何在。    菲亚特汽车厂是美国国境之外生产量最大的汽车厂,其每年所产的汽车、工业车辆、工业引擎和挖土机的总值,约略相当于西德“本茨”与“大众牌”和日本“丰田”与“五十铃”年产值之总和。    菲亚特国外投资生产部总裁率领的代表团在上周三抵达北京。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曾透露此行目的是探讨与中共进行“某种合作”的可能性。    菲亚特代表团访问北京,在西欧各国报纸上被视为头等大事。原因是菲亚特与中共建立何种合作关系,将标志“四人帮”事件之后中共在外交和外贸路线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菲亚特的国外投资生产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投资财团之一。虽然目前尚不知道中共是否会与菲亚特合作,但焦亚率领大批工程和财务专家仆仆风尘移樽就教,相信双方要进行某种合作。    中共过去从不接纳外国投资,尤其是“四人帮”大权在握时期,更把经济合作曲解为“卖国行为”。如果这次焦亚的访问能产生具体结果,将意味中共在国际观念与外贸政策上的巨大转变。

3. 一群西藏叛匪到我驻印度大使馆前捣乱

【路透社新德里三月十日电】警方说,大约有二百名西藏人今天在这里的一次发生了暴力行动的示威中被捕,因为他们试图闯入中国大使馆。    西藏示威者——这次示威同“西藏起义日”有关——企图冲破大使馆周围的强有力的警戒线时,大约有四十名警察受伤。    一位警方发言人说,一些警官被送进医院,但是伤势并不严重。    为纪念反抗共产党中国在西藏统治十八周年纪念日而举行示咸的西藏人,几乎全部被捕。

4. 路透社报道:菲又要在我礼乐滩地区开始钻新油井

【路透社马尼拉三月九日电】政府能源发展局在这里宣布,预定本月将开钻三口新油井。    这三口井是由美国石油公司开采的,位于中部巴拉望岛西面的里德滩(即我礼乐滩——本刊注)地区。巴拉望西部的一口油井的开采者是马拉通石油公司    ——菲律宾石油有限公司。菲律宾北部的查巴扬谷的油井的开采者是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勘探公司。    中国去年六月说,它认为南沙群岛是它的领土一部分,并警告说不得占领该群岛和周围水域或在那里采油。    菲律宾政府对中国对该群岛提出的这种要求持异议。台湾和越南也提出了这种要求。

5. 《中肯国际》报道《达赖喇嘛说,我们将回去》

【本刊讯】在伦敦出版的《中肯国际》三月七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达赖喇嘛说,我们将回去》,摘要如下:    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城镇达兰萨拉的主要街道上,张贴的一张标语警告说:“只有西藏人民才有权利谈论西藏问题。”这一句话原出自贾·尼赫鲁之口,这句话显然是为了提醒他的女儿印度总理英·甘地:西藏的流亡者没有放弃收复家园的斗争。这也反映出,同“神王”达赖喇嘛一道居住在达兰萨拉的西藏人,担心印度为了改善中印关系而不把他们的要求放在眼里。    确实,随着岁月的消逝,流亡者要把中国人赶出他们家园的希望更渺茫了。毛泽东一九五○年把这个中世纪的神权政体纳入北京的控制之下。一九五九年战火最后烧到了拉萨,这位神王逃到了印度。跟随达赖喇嘛流亡到印度来的八万五千名西藏人立誓要报仇,但是他们再也不能指望一个强大的支持者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它曾用武器弹药支持过的事业不感兴趣了。    由于新德里谋求同北京加强关系,因此,印度把达赖喇嘛看成是一个可能会激怒中国的因素。整个世界看来较感兴趣的是西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不是西藏人的问题。一些西藏人对这种种情况感到怨愤,暗自思量是否应采取恐怖手段。    达赖喇嘛责骂他手下的人养成了一种贪图安逸的习气。去年三月,西藏的跳神传下神谕,说神王“不会在你们之中再呆很长时间了”。达赖喇嘛当时前途凶吉未卜。为了搞清达赖喇嘛的打算和他对政局的看法,迪·斯特拉瑟到达赖喇嘛的总部会见了达赖喇嘛。    斯特拉瑟说,实际上,丹津嘉珠(达赖喇嘛的俗名)——他是西藏人身心的统治者,大慈大悲的菩萨托胎于一家贫苦农户的第十四个世俗代表——看来同流亡的任何政治活动家无甚区别。他同来访者有力地握了握手,表示欢迎。达赖喇嘛有时不耐心等他的秘书翻译,他自己就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回答了大部分问题。    “你会象去年宣布的那样成为最后一个达赖喇嘛吗?你是要隐退吗?”“不,不是简单地隐退。不了解情况的人是无法理解这些事情的。当时曾有迹象表明过去的一年对我来说会是非常危险的一年。因此,我隐退了几个月,以修身养道。现在,看来危险已经躲过去了。我又回来了。”    “毛泽东的逝世是否会给西藏人民和你本人的状况带来变化?”“我们不能指望马上会有变化。”    “印度打算同中国改善关系对你和西藏难民的状况会有什么影响?”    “我认为印度同西藏的关系不会有任何变化。印度政府迄今尚未承认我们西藏流亡政府。”    “印度政府是不是只把你视为宗教领袖,而没有把你视为政治领袖?”“是的,在公开场合印度避免给人造成一种他们承认我是一个政治领袖的印象。”    “你和西藏难民是否还有可能返回西藏?”“有可能,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你同西藏还保持着联系吗?”“当然,这对我们极为重要。我们必须了解西藏内部的情况。”    “现在西藏是否有战斗?”“不太多。主要是精神上的抵制,因为现在肉体抵抗等于是自杀。现在采取暴力行动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是不明智的,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    注释:达赖喇嘛不仅仅只是从哲理上作出估计。他的过去曾当过喇嘛的弟弟丹增曲杰,正在印度军队中训练一支西藏伞兵部队,以期收复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