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02-01
第 1 版
1. 时事社自东京报道:《日首相施政方针演说要点》
说日外交的紧急课题是日、美和西欧等国加强合作;对日外交具有基本重要性的是日美友好合作关系;争取以双方都能满意的形式实现日中友好条约的缔结 【时事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题:首相发表施政方针演说(预发) 第八十届国会例会在三十一日复会。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福田首相发表施政方针演说,鸠山外相发表外交演说,坊藏相发表财政演说,仓成经企厅长官发表经济演说,接着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也发表这四个政府演说。 【时事社东京一月月三十日电】题:日本首相施政方针演说的要点(预发)(本刊选载演说中的外交部分) 一、世界现在受着两大变动的浪涛的冲击。一个是先进工业国家的严重的经济停滞,另一个是各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自立的苦恼。 这两大变动是难以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南北之间调和的发展,就既不会有世界的政治稳定,也不会有先进工业国家的繁荣。没有先进工业国家的发展和安定,各发展中国家就既不可能提高民主也不可能发展。 二、作为日本外交的紧急课题,我想举出我国、美国和西欧等主要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因为,没有分担解决事态的责任和能力的主要先进工业国家之间的合作,先进国家本身的经济回升也好,南北关系的改善也好,都是难以谋求进展的。我之所以主张召开主要先进国家的首脑会议,是为了响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三、同各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也是日本外交必须认真解决的主要课题。要努力把政府开发援助的水平提高到和主要先进国家一样,同时,也要积极地对待初级产品问题的解决等。 四、对我国的外交来说,具有基本的重要性的是日美友好合作关系。日美两国经受住了过去形形色色的不谐调音的考验,处于空前稳定的成熟的伙伴关系。日美两国通过不断的协商谋求思想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我重视在主要先进国家的首脑会议之前同美国总统卡特的会谈。我本人打算在尽早的日期访美,互相确认彼此对付变化的国际形势的新的责任和相互信任。要继续坚持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我国本身也必须努力整顿并充实防御力量的基础。 五、东南亚各国的和平与繁荣是我们最关心的。对于东南亚国家联盟表现出来的争取自主发展的种种努力,我们将通过人员往来、对建国作出积极贡献等去进行合作。 六、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在要设法尽快地缔结的热情上,两国已经一致,政府争取以双方都能满意的形式实现这个条约的缔结,将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七、政府将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积累更加扎实的进展,致力于日苏关系的加强和发展,同时,为了贯彻我国要在实现北方领土的复归祖国之后缔结和平条约的基本立场,将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八、期望在支撑着朝鲜半岛的平衡状态的国际格局不崩溃的情况下,南北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甚至走向和平统一的道路。 九、最近围绕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海底矿物资源问题的国际动向,是我们极为深切关心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还没有作出最后结论,可是,把经济水域扩大到二百浬的方向正在逐渐成为坚定不移的了。政府要注视这个总趋势,同时冷静地根据长期的国家利益,本着国际协调的精神去谋求最好的解决。关于悬而未决的领海十二浬问题,将考虑整个国际社会走向新的海洋秩序的迅速步伐,为了满足沿海渔业者早就提出的切实的要求而采取必要的立法措施。
2. 史密斯专稿:《美国对苏政策:两面态度》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九日刊登赫德里克·史密斯发自华盛顿的专稿,标题是《美国对苏政策:两面态度》,摘要如下: 卡特政府对苏联和东欧的人权发表的强有力的、直言不讳的声明同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外交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基辛格主张在这些问题上实行“悄悄的外交”。 国务院发出有道义精神的新调子,至少在暂时有可能使总统为造成有利的气氛以恢复签订控制战略武器竞赛的新协议的谈判而作的努力变得复杂起来。 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对这种策略已经表现出某些不快,他私下对万斯国务卿表示不满。 但是除此之外,俄国人对新政府发出的可能被人们看作是相互矛盾的信号可能感到迷惑不解——新政府在人权问题上采取强硬路线,对武器谈判和苏美的总关系讲的话又是非常抱有希望的。 白宫的官员为这个新的做法辩护,他们说这个政策的两种方针“是不矛盾的”,而是有“有机联系的”。 白宫提出的一个起诱惑作用的说明是:如果政府能够通过提出坦率批评而在人权问题上取得一些进展,同时通过让步在武器控制方面取得一些成就,国会中批评缓和的议员或许会放松两年前对扩大苏美贸易施加的限制。 不过,目前还远远无法断定这项雄心勃勃的战术能否获得成功,也无法断定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莫斯科到底是将设法适应卡特关于国际道义的新观念呢,还是将因此而恼怒,并使美国在战略问题上所抱的希望破灭。
3. 美联社评述卡特面临的问题
说美决心同苏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以达成第二阶段协议,这个问题错综复杂,仅仅卡特同勃列日涅夫的微笑和握手不足以消除美苏间的不信任情绪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二十四日电】(记者:阿瑟·加弗向)卡特总统将面临一大堆需要引起迫切注意的世界的政治问题。 各盟国都在等着看卡特采取什么行动,以便评价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以及他的政策可能把这个国家引向何方。 他面临的问题有战略和政治、财政和石油这两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有他表示决心首先限制美苏核军备竞赛,然后再防止核武器的扩散。在古巴,他要解决美国的封锁问题。在南部非洲,他的目标是要结束正在激起的黑人和白人的种族战争。 下面分述一下这位新总统遇到的五个优先要处理的问题: 一、同苏联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以达成第二阶段协议来取代将在十月期满的第一项协议。这个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仅仅卡特和勃列日涅夫之间的微笑和握手,不足以消除目前使得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关系甚至在贸易和商业方面都陷于混乱状态的那种不信任情绪。 一些新武器系统的产生使得第一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交易成为过时的了。 二、采取行动加速寻求在中东实现和平的努力。首先,国务卿万斯将作为了解那里的政治气候的先驱者在二月初访问中东。然后将邀请处于前线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领导人在二月中旬到三月去华盛顿。 三、四月,将邀请一位中国高级使节到这里访问,作为恢复已陷于停顿的同北京新统治者关系正常化的行动的一部分。 四、可望在四月底设法完成为签署一项新的运河条约而同巴拿马举行了十二年之久的谈判。 五、准备对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面临的,或许是最微妙的挑战——如何用最好的办法来阻止西欧共产党在取得它们国家的政府中的职位方面正在取得的进展,而不予以事实上的干预。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美国的盟国至少期望卡特发挥只有超级大国才能发挥的那种领导作用。 在各种各样较长远的问题方面,它们正在期望卡特按照他所许诺的那样准确和诚实地行事。这些问题中有: ——建立一个有助于防止核武器技术扩散的制度。 ——在世界的范围作出一些限制出售武器的安排。 ——美国采取决定作用更大的行动,以便消除南部非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即使这种行动要大大取决于史密斯总理领导的罗得西亚白人殖民政府。 ——他是否能够和怎样来履行他在竞选时提出的把美国的地面部队——其中的两万五千人——撤离南朝鲜的建议,使这块容易受到攻击的盟国土地仅仅接受美国的空中保护。 ——是否通过同河内共产党政府实现关系正常化来一劳永逸地驱除越南这个幽灵,然后,通过直接接触来设法追查在战争中失踪的和仍然下落不明的美国军人的命运。 ——对以下问题作出一项决定:即是否履行福特遗留给卡特政府的美国在契约中承担的义务,把已经迟交的质量不好的铀矿交给在孟买附近的印度民用核发电站。 ——对巴基斯坦要求购买(五角大楼建议)我国一百一十架A—7轰炸机一事作出决定。
第 2 版
1. 香港《快报》评论:《提防卡特政府酝酿新对苏绥靖政策》
【本刊讯】香港《快报》一月二十五日发表评论,题为《废缓和之名,行缓和之实 ——提防卡特政府酝酿新对苏绥靖政策》,摘要如下: 卡特从竞选到就任美国总统,从来没有使用过“缓和”一词。但他上台伊始,他的政府就宣布要派国务卿万斯在六星期后访问莫斯科。这使人回溯到尼克松和基辛格当年频频访问莫斯科来倡导他们所极力主张的“缓和精神”。 所谓缓和精神究竟是什么?五年来的事实已使人们清楚看到,苏联在不断整军经武下,洲际导弹的数量和常规军备的实力皆已凌驾美国,(这并不是说苏联的整个实力已凌驾美国)基辛格之流企图以“缓和”为手段来消除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的“缓和精神”是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之下寻求妥协。而苏联也亟力提倡“缓和”,则是为了利用这个幌子来麻痹美国和自由世界,使苏联能争取时间来扩张其经济潜力,因此苏联的“缓和精神”是为了最后压倒和埋葬自由世界。 这种话,说来象是老生常谈,但在美国却偏偏有一些人仍对“缓和”持有幻想,卡特忙不迭派遣万斯到莫斯科去攀交情,正就是这种幻想的表现。 早在竞选运动初期,基辛格的缓和政策受到广泛抨击,福特总统被迫声明今后不再使用“缓和”一词,当时有一百四十六位有影响力的美国著名知识分子组成了“当前危险委员会”,指出苏联空前规模的军备扩张是对美国的主要威胁,美国所面临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当时刚投入竞选的卡特,印发了大量当年他身穿海军军官制服的照片,表示他是个军人,不会轻言绥靖妥协。由于反对缓和投合民心,使他一连获得几个州的初选胜利而奠定了他日后的大选胜利。 但是这种“招数”只是美国政客在竞选运动中惯用的手段,并不能真正表示卡特反对“缓和政策”。他上台之后的所作所为,才真正反映他的政策意图。 现在他一上台,就派他的国务卿千里迢迢拜访莫斯科,他究竟在作什么打算? 卡特并没有说派遣万斯赴莫斯科是为了搞“缓和”,只说是为了谈判限制战略武器协定。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有达成这项协定之可能,而是在于卡特是否真的认为苏联会遵守协定? 如果卡特不相信俄国人有遵守国际条约的习惯,而仍派遣国务卿去谈判缔约,则证明他只是找个借口去攀交情搞“缓和”,虽废用缓和之名,却在行缓和之实。反之,如果他真的认为俄国人会遵守条约义务,凭一纸协定可以确保世界和平,则这位美国总统的智慧与才干就大有疑问了,“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内的每一个人就不能不重新考虑是否需要有这样的“为首”者。
2. 美报文章:《克里姆林宫对美发出的信号相互矛盾》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十七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克里姆林宫对美发出的信号相互矛盾》,摘要如下:. 苏联外交部新闻司有三年没有把整个美国记者团找来交谈了。新闻司认为这里的美国记者的观点大体上是反苏的。 这次会晤看来是要加强最近采取的其他行动,这些行动的目的是要表明:华盛顿新政府上台,是在莫斯科同华盛顿关系中定新调,创造新气氛的时机。但是,这次晤谈不大顺利,而且晤谈后就发生了几件事,看来表明仍然存在摩擦。 这几件事有:在晤谈后的第二天,《消息报》对驻在莫斯科的美国记者进行异乎寻常的然而是一致的和直接的攻击,原因据说是记者抱怨这里的工作条件太「差」,特别是因为记者发表了美国国务院(后来华盛顿撤销了)的消息,说供给外国人住的两幢公寓的水含有的汞和氰化物,已达危险数量。. 第三天,最有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安·萨哈罗夫受到严厉警告。对萨哈罗夫提出警告,再次引起世界对人权的注意。. 因此,本周发生的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相互矛盾的。这里的某些观察家说,结果仍然是消极的:这里没有作出认真的努力改变调子。这些观察家说,苏联人也许希望签订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但是又无意根本改变他们对记者和持不同政见者的态度,或者根本改变对美国的态度。 另一种看法认为,苏联人,也就是克里姆林宫领导,真的有意向卡特示意:现在是争取缔结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定的时机。根据这一看法,同美国记者晤谈是要强调苏联人希望改善政治和外交气氛。 在这里的某些人士中听到另外一种猜测,即苏联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实际上仍然存在,勃列日涅夫希望局势进一步缓和,而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或者克格勃分子则远不是那么渴望缓和,因此就利用象水污染以及一月地铁爆炸这样的问题来加紧施加压力。 本周这里争论的一点是:克里姆林宫是否在有意识地努力改变调子,改变同美国的关系的气氛。至少可以说,按照苏联的定义,他们是在作努力。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索芬斯基对美国记者强调指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一月十八日在图拉的讲话对于缓和具有长期的重大意义。他一再他说,勃列日涅夫对缓和下的定义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稳定的关系……」
3. 苏报指责关于美使馆公寓楼自来水污染的消息是“无耻诽谤”
【路透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五日电】苏联政府报纸《消息报》今天将一则关于美国大使馆发现莫斯科的自来水含有微量汞和氰化物成分的错误消息指责为“无耻的诽谤”。 该报特别指出,一位身份不明的美国通讯社记者写的一则消息,据这位记者说,在供给美国外交官居住的两幢公寓楼的自来水里发现有危险物质。 该报说,在这位记者“弄虚作假”三天后,美国国务院说,这样的报道不准确,并说,用来化验水样的试管和瓶子受了污染,而不是水本身被污染。 虽然《消息报》未直接批评美国大使馆,但这篇报道似乎是要表示苏联对美国大使馆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很生气。 美国大使馆通知住在那两幢大楼里的七家美国住户不要用自来水。
4. 卡特说美国国务院支持萨哈罗夫的声明「反映了我的态度」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日电】卡特总统今天说,美国国务院上周在没有先取得他的同意的情况下发表谈话,支持苏联持不同政见的人萨哈罗夫。总统说,但是这项声明“反映了我的态度”。 这项声明是二十七日由国务院的一位发言人发表的。 卡特同意,这项声明会使萨哈罗大和俄国的其他持不同政见的人受到“鼓舞”。但是他说,如果是他亲自发表这项声明,“就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鼓舞力量”。 总统说,随着他自己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之间的关系的发展,美国对人权的支持将会在俄国产生更大的影响。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二十七日电】题:国务院一月二十七日新闻发布公(副发言人布朗)对萨哈罗夫的威吓一位提问者在国务院一月二十六日新闻发布会上问: 你对有关苏联向萨哈罗夫和他的行动提出警告的报告有什么评论吗? 国务院一月二十七日发表了如下回答: “我们长期以来对作为苏联人权方面的直言不讳战士的萨哈罗夫表示钦佩。正如你们所知道的,他是一位杰出的、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是诺贝尔奖金荣获者,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他的国土上为促进尊重人权进行了工作。 “苏联当局对萨哈罗夫先生进行威吓的任何尝试都不会使苏联境内的正当批评平静下来,而且同人权方面公认的国际准则是矛盾的。”
5. 塔斯社评论:《 评又一次反苏叫嚣》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九日电】题:评又一次反苏叫嚣 塔斯社政治评论员尤里·科尔尼洛夫写道: 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某些集体,其中多数属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或其他反动组织,企图把事情说得好象苏联几乎是从在赫尔辛基签署文件时起就想违背这些文件。象是要证实这一彻头彻尾的谎言,它们提出了苏联人权问题,提出要“保护”那些被西方称为持不同政见者的人,似乎在苏联只有这些人是主张彻底履行赫尔辛基决议的。 虚伪地要在苏联维护赫尔辛基决议,这只不过是一种迷惑人的手法。实际上是在搞一场反苏运动,这一运动是同在苏联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策划思想颠覆等破坏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某些机构从美国领土上由统一的情报中心策划的。围绕苏联人权问题掀起的反苏叫嚣,其源盖出于此。 在这场运动中,有为数不多的一小帮虽然住在苏联领土上、但是其信仰却同大多数苏联人民分道扬镖的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于是西方特务机关就利用他们,来吹起似乎苏联“侵犯”人权的肥皂泡。 令人极为惊讶的是,近来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发言人竟也参加了这种不体面的把戏,而按人们的想象,他应当反映政府的官方观点。不管该政府新领导人是否知道,已经发表了一项声明,其中有为变节者萨哈罗夫作辩护,硬说某种惩罚在威胁着他等等诸如此类的呓语。 美国报刊今天说什么,国务院领导不完全了解发生的事。但事实总是事实:国务院轻易地发表了一个声明。而且还是正式声明!说是让他们去分辨吧,这文件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往往总是这一声明刚一印出,美国资产阶级的舆论机构就向全世界鼓吹这一声明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次萨哈罗夫之所以又成了注意的对象,是因为他说苏联当局,特别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参与了前不久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萨哈罗夫在发表了这一言论后受到苏联检察院的传讯。他受到警告:他发表的言论纯属造谣,他的行动带有危及社会和应受刑事惩处的性质,因此他可能根据苏联现行的法律而被追究责任。 试问:为什么所有这些肮脏的捏造在西方得到了大肆赞扬,并加强了华盛顿某些人士的反苏欲望。他们假装关心赫尔辛基决议的履行情况,实际上对苏联及其生活方式进行诽谤。 我认为,西方策划的反苏叫嚣,目的就在于此。顺便说一下,搞这种叫嚣的,既有来自右边的,也有来自左边的,既有资产阶级新闻机关的职业反苏分子,也有左倾分子,他们的行动不由地使人想起一位著名的俄国艺术家的话:从左倾极端主义到赤裸裸的恶棍行为只有一步之差。
第 3 版
1. 卡翁达在非统解委会会议上说超级大国可能卷入津巴布韦游击战
【路透社卢萨卡一月二十九日电】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这一次讲话中,他预言超级大国有可能卷入罗得西亚游击战,并激烈攻击西方石油公司“操纵史密斯的战争机器”。 卡翁达总统说:“我们离爆发一场超级大国必然要卷入的种旅战争只有一步之远。” 他说:“在这场艰巨而激烈的斗争中,如果南非站在史密斯一边进行干预的话,赞比亚人将保留向任何人谋求援助的权利。” 卡翁达没有进一步详谈这一点,但是暗示共产党世界极可能是这种援助的来源。 卡翁达说,应该把制裁措施的范围扩大到使史密斯政府能继续打仗的石油补给上。 他还说: “现任是这些石油公司在同史密斯合作,还是同非洲合作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法新社卢萨卡一月二十九日电】卡翁达今天在这里宣布,如果南非站在罗得西亚总理史密斯一边进行干涉,罗得西亚的非洲游击队运动就有权谋求外国援助。 这位赞比亚领导人在主持非洲统一组织织解放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开幕式时还说,非洲必须准备利用一切手段,同世界上凡愿意帮助推翻罗得西亚少数白人政府的任何力量合作。 此间外交和民族主义人士认为,卡翁达谈到外国援助黑人民族主义运动的作法是对南非的一种警告,南非可能考虑,如果解放战争加剧,就援助罗得西亚政府。 这还被认为是公开请社会主义国家站在解放运动一边进行干预,办法是提供武器和军事给养来搞垮索尔兹伯里政府。
2. 瓦尔德海姆同万斯讨论中东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一月二十八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今天在国务院同美国新任的国务卿万斯共进午餐后在这里说,美国和联合国已经就如何处理中东的谈判程序的问题达成了总的协议。 瓦尔德海姆明确表示他不存什么幻想 ——“我确信我们作出的努力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他认为,存在着克服种种障碍的“良好机会”。他强调说,在中东似乎存在着“比较愿意持灵活态度的倾向”。 瓦尔德海姆承认,至今为止,尚未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应当在今年召开的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的问题达成协议。他认为,预定于二月的下半个月在开罗召开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大会可能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二十七日电】国务卿万斯在今天发表的证词中说,卡特政府在寻求中东和平的时候,将不会迫使以色列作出“不利于她的安全”的领土的让步。 万斯的这番话是在一月十一日举行的批准提名意见听取会上回答问题时说的,并于今天正式发表。 万斯宣称,美国不会设法把和平强加给中东。他说:“我们不打算强迫以色列作出不利于她的安全的领土的让步。” 他还说,政府有了关于向阿拉伯国家出售武器的三条基本准则 ——是否需要、是否对中东军事力量对比产生影响和是否对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产生影响。
3. 白宫宣布安德鲁·扬将去非洲活动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二十九日电】卡特总统今天宣布,尚未上任的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 ·扬将对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以同约十五位黑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交换意见。 扬将成为在卡特就任新总统职务的头几天去国外作调查的第三位卡特政府的高级定员。 白宫宣布说,扬计划听一听对非洲问题和美国—非洲在联合国的合作问题的看法。 扬将出席这两个国家举行的几次庆祝活动,黑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将在这两国的庆祝活动中聚集一堂。
4. 认为必须迅速改变以重工业为主的作法
【本刊讯】印度《印度快报》十二月二十一日发表印度经济学家布拉马南达博士答记者问,题目是《从经济上说,天空晴朗,但是仍有云块》,摘要如下: 布拉马南达博士在接见《印度快报》记者时说:可以这样来比方印度经济的总情况,天空已开始晴朗,但是还不是一碧如洗。 下面就是记者同布拉马南达博士的问答: 经济情况看来不错。你认为,那些是主要的方面,你能否扼要地评价一下经济方面的成绩? 不止是看来不错。从短期生产量的角度来看,成绩就是不错。七五 ——七六年度的农业产量比上年度增加了百分之十以上,工业生产指数增加了百分之五点五以上。外汇储备超过了一年进口赈单。国家手里的粮食储备已等于全国两个月的粮食总消费量。 重要的是,目前的产量上升是在库存水平一般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出现的。七六年的秋收虽然比不上七五年的大丰收,总的来说仍然很不错。七六——七七年度的工业产量看来将增长百分之十左右,几乎比七五——七六年度的增长率高一倍。继七四——七六年度储蓄增长之后,七五——七六年度的储蓄增长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库存和现金水平都有增长上。如果经济气候继续能给人以希望的话,固定资本的投资在七六——七七年度应当会有增加。 经济的总情况是,虽已放晴,但是还不是一碧如洗。还有三个云块: (一)中期和长期投资还没有恢复。 (二)物价仍不稳定,造成七四年七月到七六年四月期间那种通货膨胀的力量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三)贸易条件有恶化的可能,如果石油再次涨价,其他进口货的价格也上升的话。 在象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就业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许多方面说是根本的问题。你在这方面希望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办法? 自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一直就强调发展印度经济的正确方向是发展工资货物(也就是普通人的必需品)的生产。这样做就会不断提高工资货物的增长率,从而不断扩大就业人数。那种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模式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到处都走进了死胡同。实际上我们这些人就一直在想方设法使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适应于工资货物的生产,这样来挽救重工业。必须来一个大转变,来一个有计划的大转变。在工资货物上投资一个卢比可以造成三个卢比的产值,其中很大一部分能转入储蓄。以生产工资货物为主的模式可以达到几方面的要求:消除贫穷、扩大就业、制止通货膨胀、增加储蓄。新的就业机会大部分都将出现在农业和以农业为核心的周围各个行业中。 你对第五个五年计划及其对我国未来的发展的意义有何看法? 从需要由着重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转变到以着重生产工资货物的模式的角度来看,第五个五年计划并不理想。投资的结构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个计划过分依靠扩大货币供应。我认为制定计划的人并没有注意到必须保护我们有限的矿物资源的问题。这个计划好的地方是,制定计划的人也承认必须来一个大转变,这是希望所在。 由于去年的大丰收,再加上下一季的收成看来不错,人们颇为乐观,你是否认为我们在农业上已有了突破? 还没有,只有在整个能灌溉的地区,水、粪肥、化肥和农药的供应都能有保证,而且能很快用得上,才能说有了突破。在干旱地区,就得研究引水或运水的问题,而我们几乎还没有开始朝这个方向动脑筋哩。 请简单谈一谈印度发展经济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换言之,在生产和分配的问题上,或者用政府的语言来说,“发展经济同时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你开的方子是什么? 发展经济的战略应当有这样几个目的:(A)迅速消除贫穷,(B)实现充分就业,包括全日就业,同时努力实现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的质量这个长远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一个永恒的统一体,我们必须在国际环境下继续不断地加强它,我们必须在人口与资源两者之间求得总的平衡。在我看来,我们的人口最多不能超过七亿,在达到这个数字以后,就应当保持稳定。许多研究著作以及第五个五年计划本身都已明确指出,如果人口继续增加,到公元二○○○年的时候达到九亿五千万的话,我们在水量、燃料、能源、新的水浇地、矿物资源等等方面就要达到绝对匮乏的地步。我们的领导人必须及早考虑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不致于走到这种百孔千疮无路可走的地步。今天和明天的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之所寄。我们不该吃掉我们的经济的前途。我们必须留点东西给他们。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稳定我们的人口,通过说服以及诸如发奖金、让就业这样的鼓励来做到这一点。目前的气候是很适于这样做的。除稳定人口而外,第二件必须做的事情就是要赶快转变到以生产工资货物为主的模式上来,迅速实现消除贫穷和充分就业的目的。工资货物模式是唯一对得起我们的后代的模式。它可以少消耗我们珍贵的矿物资源,而主要是消耗可以再生的资源。 最后,我们必须重新建立我们神圣的信仰: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价值标准必须保持平衡。只有那样,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甘地的,而且在我看来,也是尼赫鲁的理想国家。
5. 欧洲共同市场等向埃及提供贷款
【沙特阿拉伯通讯社开罗一月二十四日电】埃及贸易和供应部长陶菲克宣布,在他最近访问布鲁塞尔期间已达成协议:欧洲共同市场一九七七年向埃及提供的粮食援助增加三千三百万美元,这些援助包括十万吨小麦、九吨奶粉、一千吨芝麻。 他说,同欧洲共同市场的协议包括二亿零四百万美元的贷款和赠予,其中七千五百万美元为赠予,一千七百万美元为优惠贷款,年息百分之一,四十年内偿还,并有十年宽限期,同时包括欧洲投资银行的的一亿一千二百万美元,其利率比现行的低百分之二。 【中东社开罗一月二十四日电】《金字塔报》说,埃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天达成了一项原则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埃及执行一个经济稳定计划,由该组织提供一笔约为一亿四千万美元的贷款,参预弥补支付预算的赤字。 另一方面,《消息报》说,在今后几周内,埃及将签署一个八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协定,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提供。 《消息报》还说,根据这一协定,埃及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到四亿五千万美元以上的贷款和信用方便,以支持支付预算和提供一部分国家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商品,从国际开发银行得到约四亿美元,以便为发展计划的项目提供资金。
第 4 版
1. 时事社报道:《日本外相鸠山外交演说要点》
说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和中国的关系要以日中联合声明为基础;发展同苏联的友好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一贯方针 【时事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题:鸠山外相的外交演说要点外交的指针:回顾最近的世界潮流,在印度支那、中东等若干地区,战火已经熄灭,即使在隐藏着对立的各个地区,要防止争端发生的努力也在继续着。在东西方之间,以美苏关系为中心,争取改善关系的努力也在继续。在南北之间,对话也在继续进行。在这样的形势下,谋求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努力正在进行。但是,同时,今天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看种种不稳定因素,也是事实。在东西方关系中,各种对立的因素依然存在,并且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不稳定因素。我认为,南北关系、海洋问题还有通商、资源、环境等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各种国际问题,世界各国不单单追求本国的利益,而采取广阔的观点,十分耐心地扎实地进行国际协调的努力,我决心为了解决各种困难的国际问题,把十分耐心地扎实地发挥与我国相称的作用作为外交的指针。特别是我国要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其中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主要的先进民主国家全都本着世界观点从事各自的经济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特别是,国际上强烈期望国际收支比较充裕、经济规模也庞大的各国以一面顾及通货膨胀再度发生,一面合乎实际情况的形式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我国也将一面考虑这种国际上的期望,一面去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在通商方面,最近,在各国国内存在各种困难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出现了保护贸易主义的动向,可是,我国将本着自由贸易的原则,从一面顾及相互的利益一面推进国际贸易稳定扩大的观点出发,去谋求问题的解决。 为了世界能源形势稳定下来,将同主要消费国协调行动和同产油国进行对话。和各国的关系: 一、日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的基轴。政府将同前些日子成立的卡特新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本着世界观点去保持日美两国政府之间不间断地对话和坚定不移地协调的关系。 二、重视和西欧各国的关系,包括贸易上的问题在内,将加深同这些国家的相互理解,扩大协调的道路。 三、考虑今后也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对建国作出积极贡献等去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考虑同印度支那三国也要扎实地发展关系。强烈地期望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和印度支那各国这两个地区之间建立起和平而稳定的关系。 四、和中国的关系,决心今后也要以日中联合声明为基础,为使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更加巩固而努力下去。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两国在早日缔结条约的热情上已经一致。政府考虑作出最大的努力,以便这项条约以两国人民真正可以接受的形式早日缔结。 五、关于朝鲜半岛问题,充分认识到南北方之间平衡的存在以及为此所需的国际格局的存在,一贯对朝鲜半岛和平的保持作出了贡献,并且将和各有关国家一起为创造该半岛紧张局势的缓和所需要的国际环境而积极地合作。强烈地希望南北双方的当事者克服相互不信任,根据一九七二年的联合声明的精神恢复实质性的对话。 六、发展同苏联的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的一贯方针。但是,两国之间由于领土问题尚未解决,至今和平条约还没有缔结。政府为了在实现我国的固有领土北方四岛一揽子归还之后缔结和平条约,今后也将同苏联继续坚韧不拔地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将积极地进行关于渔业问题的会谈。
2. 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到日本访问
【法新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今晚从巴黎到达这里同福田首相举行会谈,这是他为期十天的环球之行的最后一程。 在明晚于首相官邸举行的两小时会谈中,预料蒙代尔和福田将讨论什么时候举行非共产党工业化国家举行第三次经济最高级会议的问题。据政府人士说,福田可能会请蒙代尔转告卡特,他希望在五月以后举行这次最高级会议。 预料两人还将就日美最高级会谈的时机问题交换看法,这个会谈可能在多边经济会议之前举行。 【时事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题:首相就同美国副总统的会谈说,美国不致采取保护贸易的措施,日美贸易不平衡也是议题 歧阜消息:为了声援歧阜县知事选举,三十日来到歧阜县的福田首相,在歧阜市内的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就预定三十一日同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举行的会谈和日中问题等表明了见解。 首相记者招待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外交:一、在同美国副总统蒙代尔的会谈中,要推心置腹地进行各种会谈。日、美、欧如何齐心协力打开混乱的世界经济的僵局是焦点。关于美国新政权将提出什么样的设想作为亚洲政策,我想,这也想听听日本的意见,日本也想了解美国的想法。二、美国在对日贸易收支中出现了五十三亿美元的入超。这在会谈中也将成为话题。三、驻韩美军的撤退问题,是美韩两国之间的问题,我国不处于插嘴的地位。我的印象是,似乎没有出现韩国在这个问题上要委托日本干点什么的动向。四、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我们的态度是,如果达到日中双方都能满意的状况,就缔结。想最近召回驻北京的小川大使。想听取小川大使谈他在北京的感想和意见。
3. 香港《大公报》署名文章:《南极取冰化水计划》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南极取冰化水计划》,摘转如下: 从南极取冰化水以解决本国水荒的方案,现在起码已经有两个国家在酝酿中。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拉丁美洲的智利,一个是西亚的沙特阿拉伯。 智利这个国家的地形,可以说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点。它南北长四千二百公里,而东西宽度却只有一百八十公里。 智利虽然有如此之长的海岸线,它的北半部——即重要城市安托法加斯塔以北,却完全是亚热带沙漠地区,缺乏水源,有些地方甚至几十年未下过一次雨。再加上海水无法食用,化淡工程开支过大而所获过小,水的问题便成了智利一大难题。 安托法加斯塔市离着安底斯山较近,平日解决用水的办法是使用山上融解的雪水,用水管引入市中。一个人每天用量被压制在极小的限度内,今后人口增加,就更加难以应付了。 智利的南端靠着南极最近,从山上积雪想到南极冰层,从南极打主意的念头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前几年,智利经济计划署和太平洋研究所派出三名科技人员,就取用南极冰层化水使用的可能性,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提出了一份长达九十页的报告,题目是《供给智利北部水源的南极冰》。从这个命题就可以看得出来,供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关键只在于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南极大陆的面积约有非洲一半那么大,由于长年冰封,陆地上的冰层既大又厚,可以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制冰厂。据估计,每年结的冰可以达到一千二百立方公里,现已积存的冰则更加达到三千万立方公里。如果把这些换算成水,则以全世界人口平均计,就算把人口增加率都考虑在内,也要四万年才能饮完。(三千万立方公里的冰是如何推算出来的,不得而知。就算结冰为二公里厚,也要五千公里长、三千公里宽的面积,才能达到这个庞大的数字。) 但是,现在被寄以希望的水源,并非来自南极大陆,而是来自南极海面上被称为“冰棚”的大冰块群。其中,更以“板型冰块”最受注意。所谓“板型冰块”,平均厚度为二百五十米,长几公里,宽度为长度的四分之一。这种表面是长方形、而厚度又不太厚的平板型结冰,有些像超级航空母舰,在运送上较比方便。 这些冰层,露出海面的部分约为全部厚度的七分之一。大致说来,它在海面上有十三层楼宇那么高,而在海中的有九十层楼宇那么深。如此巨大的冰块,用人造卫星摄影的方法在南极海面中找到了。怎样把它运到智利去呢?现在所考虑的方法共有三种。 第一是用船拖——要设法用浮具把这冰块全部围住,再加上牵引的钢缆,从前面拖曳。第二个办法是用船推,但前面冰块和后面的船怎样联结起来是个大难题。第三则是在冰块上装置发动机,用远距离操作法使冰块自动前驶。这就需要更高的技术。现在,以使用第一个办法的可能性较大。 以智利来说,它的地理位置很占便宜,因为海流由南极向北流,智利海岸正是必经地点,因此很可以顺着海流因利乘便将冰块北曳。话虽如此,以海流速度来说,单是凭藉海流来拖动依然不足为功,仍须巨大动力来牵引。照计算,起码要使用相当于美国核子航空母舰“企业号”的三分之一动力,才能使它如意向前。 从南极到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市,距离是六千七百五十公里,如以时速一海里计,则五个月左右才能到达,不过,时速还可以加高。路途既然如此遥远,冰块在途中当然有开始融解的变化,假如以二百天即能到达计,估计水量损失约为百分之四十(也有人估计为百分之二十)。有人主张途中在冰块上张盖尼龙布,以免日晒融冰。可是另外的科学家认为,融冰的最大可能并不在于日晒,而在于前面与海水激烈摩擦部分的耗损。 就算冰块能够拖到目的地了,怎样把它变成水又是一个难题。 板型冰块的海面以下部分既然深达二百米,它只能在海岸线以外四公里处停住,由其融化,而逐渐变成一个浮在海中的冰冻贮水池,冰层里面融解的水就自然而然存在这个变相贮水池里。就是冰层外缘的冰融解了,由于南极的净水与沿岸的浑浊海水成分不同,两者也不会混杂在一起。然后,沿岸水务当局可以将这个海上贮水池的水或其四周的水用水泵抽上岸边使用。 据智利推算,用这种方法供给智利北部的食水和十万公顷农田灌溉用水,大概要开支六千万美元。饮水的费用比海水化淡开支要节省四分之三之多。 以上所说的是智利的计划,与这个方案相若的则是沙特阿拉伯的方案。这两个国家都因为沙漠过多而为食水问题伤透脑筋,但条件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是沙特阿拉伯地处西亚,与南极隔着整个一座印度洋,路途遥远,这是它不利之处;其次是沙特阿拉伯有大量石油收入,手中美元甚多,它的自南极取冰方案虽然开动得较迟,却很有可能早着先鞭,比经济困难、政治动荡的智利早日实现。 据较早的说法,沙特阿拉伯准备使用雷射(Laser)将南极冰块切开,由塑胶包裹,或者使其当场融解,或是运往陆上加工。由沙特阿拉伯前天发表的五年计划来看,运往陆上加工的可能性较大,将水经过水管输往首都利雅得使用,同时灌溉农田。没有经过污染的南极水真能北运供人使用吗?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八十年代才能得出具体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