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12-07

第 1 版

1. 美联社评万斯将出任美国务卿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四日电】(记者:弗里德)被当选总统卡特任命为国务卿的属于权势集团的华尔街律师赛勒斯·万斯,是一个通常是执行政策而不是制定政策的人。    这位五十九岁的西弗吉尼亚州出生的人,在对外事务方面具有深刻的和各种各样的经验,但是始终是第二号人物,一位办事班子的负责人。从卡特以前所说过的话看来,这正是他所要求的。    这位当选总统两周前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一次秘密会议上说:“我打算任命一位强有力的和能胜任的国务卿,但是……我将是总统,而且我要在对外事务方面代表美国。”    卡特显然打算恢复肯尼迪总统和尼克松总统所采取的作法,那就是利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作为在对外政策方面提供意见的主要来源,而让国务院提供情报和执行命令。总而言之,卡特显然要求万斯不要过于出头露面。卡特在竞选运动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基辛格在美国对外政策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左右一切的作用。他强烈地批评基辛格“单枪匹马”地进行美国的外交活动。    关于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万斯说过:“使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取得进展的问题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正如卡特州长所说的,这个问题将会立即受到大力的注意。”    万斯说,妨碍我们同俄国人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达成一项协议的两个问题就是苏联的一种新式的中程轰炸机    ——所谓的逆火式轰炸机和美国的巡航导弹。    万斯同过去三十年来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东海岸财团的关系,是人们所提出的一个问题的中心内容,而且看来卡特对于暗示他正违背他在竞选活动中所提出的引进新人和思想的这一主导思想的任何提法,都是很敏感的。

2. 美《巴尔的摩太阳报》文章:《中国换了部长但外交政策不变》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二月四日刊载文章,题为《中国换了部长但外交政策不变》,摘要如下: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这次会议任命了一位新外交部长——于二日闭幕之后仅几个小时,李先念副总理就在一次讲话中重申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估计,这个讲话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未因外交部长换人而改变。    李先生就人大常委会会议免去乔冠华外长职务和任命黄华为外长一事代表政府作了说明性讲话。他在北京的招待澳大利亚共产党主席爱·弗·希尔的宴会上谈到了国内外形势。    他重申了人们所熟悉的中国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苏联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三世界国家在继续反帝、反殖、反霸,因此美苏两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国际形势正在朝着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超级大国的方向发展。    昨天,官方的新华社播发了这位副总理的讲话。    新华社在另一篇有关黄先生任外长的消息中说,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在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和政策,团结国际无产阶级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乌兰夫是在介绍他最近访问伊朗、科威特的情况时说这番话的。他说,这次访问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团结。    在中国,外交政策不是外交部长制定的。重大的政策要由中共高级决策机构决定,例如,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对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家长式角色提出惊人的挑战以及七十年代初期同美国的和解都是毛先生提出来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的政策。中国的外交部长——他的看法在高级决策机构中无疑是受重视的——只是执行由上面决定的重大政策。

3. 日《产经新闻》驻美记者报道:《万斯,从基辛格的重视“美苏”转向重视日欧》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二月五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华盛顿的一条消息,题为《美国新国务卿万斯,从基辛格的重视“美苏”,转向重视日欧》,摘要如下:    被称为“帝王”而运用十九世纪权术外交的基辛格国务卿,把接力棒交给了商人型的实际事务家的万斯,这就决定了美国的外交姿态,今后将发生巨大变化。其手法是“协商”、“权限分散”,同基辛格时代的“秘密”、“权力集中”的重点有相当大的不同。在政策方面是“以西方盟国和第三世界为重点”的外交,也与基辛格时代的“对苏重点”外交有很大变化。    布鲁金斯研究所人士的感触是,“万斯虽然是稳健派,但是还具有顽强不让步的一面。尤其是同苏联谈判,对苏联让步问题,将是极其警惕的”。估计,“万斯外交”就将这样开始。    必须注意的是布热津斯基和万斯二人,再加上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外交和国防负责人亨利·奥恩等三人,将成为今后美国外交的中枢。    而且,这三个人都是“日美欧三极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一九七三年成立后,卡特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三极委员会已成为下届总统卡特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后盾。    万斯这位下届国务卿在更动副国务卿和副国务卿帮办人员以后,将逐渐明确具体政策,可以肯定,其基调将是从基辛格时代的“以缓和美苏超级大国的紧张为轴心的东西方外交”,转换为“对日美欧同盟国的重点外交以及重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南北方外交”。    据认为,今后(万斯)对日外交的根本,仍然是“同在西方阵营中起重要作用的日本进行密切协商”。

4. 日《朝日新闻》文章:《前途暗淡的一九七七年》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二十八日登载一篇文章,题目是《前途暗淡的一九七七年》,摘要如下:    明年的世界经济,已开始出现阴影。先进国家的景气未能顺利恢复,英国和意大利等“患者”的病状越来越严重,保护贸易的色彩也加深了。发展中国家仍然是负债累累,周转不灵,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想给予救济但财力不足。而且石油输出国组织计划在十二月中旬提高原油价格,这就使人更加担心一度稍有回升的世界景气又将衰落。从年关到明春,如果不想法消除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九七七年的前景就不能不是极其令人悲观的。悲观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当前,日本的对外政策中最大的焦点,即纠正对欧洲共同体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总算是有了具体的办法。当欧洲把对日报复措施提到面前时,才采取对策,这种态度同七十年代初期日美经济关系恶化的时候是完全一样的,是在走老路。    总之,对欧洲共同体采取的这种办法,尽管说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却象征着日本的出口不会更迅速增长的转折点。想依靠单方面出口来恢复景气的做法碰壁了。这如果拖了日本经济的后腿,那就暗示世界贸易的缩小,并达到平衡。    到今春为止,支持美国恢复景气的库存投资也在下降,而且日本、西德的“出口热”也已告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本月估计,成员国二十四国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成长率为年率百分之三点五,修改了七月预测的百分之四点五。十二月将发表对明年的估计,但秘书处重新估计一九七七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比当初的预测的百分之五点二五低,为百分之四点三;下半年也把当初预测的百分之五改为百分之三点八,成了悲观的预测。美国的工矿业生产指数,第三季度的增长率都下降了,西德的失业人口增多,英国、意大利、法国的抑止办法都带来了失望。    使明年景气前景更加阴暗的是定于十二月中旬开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提价。    据美国政府的推算,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把原油价格提高百分之十五,美、日、西德、法、英、意大利、加拿大这七个石油输入大国支付的石油价款将增加一百五十亿美元。因此,通货膨胀率将上升百分之一点五,相反,经济增长率将下降百分之一。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也计算提价百分之十到十五,九个成员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将从四十五亿美元增加到五十四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巨额债务发展中国家积累的债务总额达一千三百五十亿美元。其中约五百亿美元是从民间银行借来的,其余是世界银行或先进国家的贷款和援助。这些政府渠道的债务,有一半以上是给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埃及的。埃及的债务达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点五倍。还有民间渠道的一半是给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墨西哥在九月采取浮动汇率制,最近两个月,比索价值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处于和英镑相似的困境。提心吊胆的扩大措施根据这样的不稳定因素,美国、日本、西德,二十三日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济政策委员会会议上,保证要执行刺激景气的措施。    然而担负世界经济火车头任务的三国,也不能不害怕因石油提价而再引起通货膨胀,不能不提心吊胆地执行扩大措施。

第 2 版

1. 《卡特打算使有经验的官员同有能力的新手结合起来》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二月四日刊载一篇专稿,题目是《使人放心的表示》《任命的人选表明卡特打算使有经验的官员同有能力的新手结合起来》,摘要如下:    当选总统卡特对他的头两个内阁一级官员的任命,使得企业界和外交界感到放心,并且向政界人士预示,他在对外事务和预算这些重要方面作出决策时将起支配作用。他在宣布所有其他内阁官员的任命之前先宣布他已选定赛勒斯·万斯为国务卿和伯特伦·兰斯为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从而着重表明了他感到需要在这两个方面迅速采取行动的紧迫性。    他有意地同尼克松政府和福特政府以及国务卿基辛格有很大的个人色彩的穿梭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挑选了象万斯这样一位避免出头露面的谈判代表和处理危机的人来负责国务院的工作。他这样做就是为他自己在白宫制订对外政策目标奠定基础。但是,他显然想到要使盟友和敌人感到放心。甚至在宣布这些任命之前,卡特的一位长时期的助手就在私下说,万斯是一位稳健而有才干的人士,受到国内外普遍的尊敬。兰斯虽然在全国不那么出名,但是他在东南部的政界和企业界享有很好的声誉。这位助手认为,这两位人物将有助于使企业界和外国放心,并有助于普遍地“建立信心”。    卡特在挑选这两个人的同时,还开始建立这样一个政府,而使有经验的华盛顿的内部官员同以全国各地选入联邦政府的新手结合起来。由于有经验而使人感到放心卡特先生本人在对外事务方面是比较生疏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此间许多人都认为万斯先生在约翰逊政府中得到的广泛经验使诸如英国、以色列和俄国等形形色色的外交伙伴感到放心,所有这些外交伙伴显然已经通过私下途径让卡特知道,他们对万斯有高度评价。    这位律师所以声誉卓著不仅由于他曾在六十年代后期去塞浦路斯和(南)朝鲜执行外交使命期间平息了同盟国之间发生麻烦的关系,而且由于他在一九六八年于巴黎同北越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谈判,他还曾率领非官方代表团去莫斯科谈判控制军备和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的其他办法。    但是,当选总统尽管在竞选期间谈到他要物色的内阁级部长都将是坚强的、能独立制订政策的人物,他却有意识地避免选择像杜勒斯或艾奇逊那样强有力的战略家,也不选择像基辛格先生那样惹人注目的外交家兼思想家。

2. 意大利总理安德雷奥蒂赴美访问

【法新社罗马十二月五日电】意大利总理安德雷奥蒂今天离开这里前往华盛顿就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同福特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进行会谈。    他还将会见当选总统卡特班子的一些成员,安德雷奥蒂将是同美国新政府成员进行个人接触的第一个欧洲政府领导人。    但是,他此行的目的是要从美国得到“足够的支持”的保证,如果意大利发生新的货币危机的话。他指望他已在国内推行的节约计划能使美国政府相信他的政府的好意。    意大利已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五亿美元的新贷款。安德雷奥蒂不等美国新政府上台就前往华盛顿,这着重说明了意大利是多么急于获得美国的保证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在安德雷奥蒂访问期间大概会详细分析意大利共产党人支持节约计划的事。预期安德雷奥蒂将阐明导致共产党人支持政府的情况并展望这方面的前景。    据信,卡特手下的人赞成对意大利的政治问题采取比即将下台的福特总统的政府更加灵活的态度。    其它话题很可能包括法国关于召开主要工业国新的最高级会议讨论经济和货币形势的建议,以及利比亚购买菲亚特汽车公司的股份问题。    法国的建议是德斯坦总统在法意比萨会谈之后于二日提出的,安德雷奥蒂称此建议“非常有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其它成员国,特别是荷兰对此建议不那么热情,荷兰首相表示“惊奇”,说这个问题竟然没有在十一月三十日由欧洲理事会在海牙讨论。

3. 美报文章:《莫斯科认为万斯是支持缓和的现实主义者》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二月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莫斯科认为万斯是支持缓和的现实主义者》,摘要如下:    当选总统卡特选中赛勒斯·万斯担任国务卿是第一个具体的事例,表明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正在形成。莫斯科肯定会认为这件事是积极的,而且感到稍微宽慰。    在苏联领导人公开把其注意力比去年任何时候都更加放在他们同美国令人烦恼的关系上之后一个星期,苏联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以及美国在莫斯科的专家都表达了上述观点。    西方一位高级外交官说,“莫斯科很想一开始同卡特打交道时就有个良好的开端”。    同长期批评苏联的前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热津斯基这样的人相反,这里认为万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其温和观点并不主张卡特采取一种保持紧张局势的政策。    最近在美国联合国协会首先提出的一份报告中,万斯主张的裁军措施也是原则上得到莫斯科赞同的。苏联人士私下对美国人说,这就使得万斯成为已提到的人选当中苏联所欣赏的候选人。

4. 美联社介绍万斯

【美联社佐治亚州普兰斯十二月三日电】万斯是约翰逊总统的政府的国防部副部长,在选举运动期间是卡特的外交政策高级顾问。    万斯,现年五十九岁,在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的几个月里曾担任美国在巴黎和平谈判的谈判代表,并且作为总统的特别代表在一九六七年去塞浦路斯工作,一九六八年去朝鲜工作。    他毕业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法律学校。    万斯在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是美国国防部的总顾问,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七年担任国防部副部长。

5. 美报社论:《华沙条约组织内的动荡》

【美新处华盛顿十二月二日电】《纽约时报》十二月一日社论《华沙条约组织内的动荡》,全文如下:    勃列日涅夫最近几周在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作的国事访问表明,克里姆林宫近来正忙于东欧问题。现在,华沙条约组织政治协商会议发表的公报对苏联在这个地区的担心的性质提供了一些线索。    最重要的线索是宣布成立华沙条约国外长委员会和一个统一的秘书处,目的在于“继续改进政治合作的机构”。在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之初,通过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向各卫星国的首都连续打电话就可以保证政治合作。现在,情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感到有必要成立正式的机构。    莫斯科谋求在这个地区内外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用最小的代价保持它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对东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个地区,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主要共产党的领导人以公开向莫斯科挑战和设法证明他们不仅仅是克里姆林宫的傀儡而自豪。他们的态度是难以瞒过东欧人的。    在这个地区谈论“北约组织是帝国主义威胁”也就变得更加可笑了,因为有关美国的情绪和英法这样的国家越来越陷入国内问题的事实是东欧所知道的。聪明和越来越了解情况的东欧人对所谓西方威胁的真实性必然越来越感到怀疑,而所谓西方的威胁始终被利用来作为苏联实行控制和华沙条约本身存在的理由。    而且,许多东欧国家国内形势紧张,这就必然会使克里姆林宫感到纳闷,不知它将来是否必须面临匈牙利在一九五六年和捷克斯洛伐克在一九六八年所构成的那种挑战。这种动乱之所以令人感到麻烦,尤其是因为东欧持不同意见的人可以指出赫尔辛基宣言规定全欧要有更自由和更多的接触,这是华沙条约所有的国家都赞同的。    例如东德就有人闹事,要求有权访问西德或移居西德,同时东德政权也感到有必要把最著名的民歌歌手沃尔夫    ·比尔曼流放出去。在波兰,对于几个月前工人自发地抗拒有计划的提高价格而使政府屈服的事,人们记忆犹新。现在,由于当时对持不同意见的工人给予的处分而引起的骚动正在增长。    东欧在表面上仍然是比较平静的,但是隐藏在表面以下的一些谋求加强国家独立的强大力量正在发挥作用,从而使莫斯科感到不安和震惊。

6. 英国《卫报》文章:《俄国靠华约组织新政治机构加紧它的控制》

【本刊讯】英国《卫报》十一月二十七日刊登文章,题为《俄国靠华沙条约组织新的政治机构加紧它的控制》,摘要如下:    在华沙条约组织最高级会议结束之际,苏联通过建立由一名苏联秘书长领导的常设联合秘书处,成功地加紧了它对其它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控制。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通过大力的宣传提出了苏联长期来关于缔结一项禁止签字国在任何核冲突中首先使用武力的世界性条约的建议。它们还重新提出了勃列日涅夫关于召开泛欧运输、能源和环境会议,以及在中欧削减军队的谈判方面取得进展的主张。虽然华沙条约组织提出了在欧洲和同美国进行安全合作的响亮呼吁,但是铁托元帅在贝尔格莱德充满信心地发表了一篇“国情咨文”讲话,他在讲话中许诺,南斯拉夫将能够保卫它的独立和不结盟,他再次告诫苏联不要施加“旨在使我们偏离我们的道路的压力”。    苏联长期来一直在兜售建立一个华沙条约组织政治机构的建议。建立这个新机构是要使一项联合对外政策制度化。罗马尼亚(这种机构的长期反对者)昨天掩饰了这一决定。它声称,事实上这一决定将能够使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间进行更多的磋商。    实际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其它国家已经忠实地附和莫斯科在对外政策上的说法。罗马尼亚一直是一个闹独立性的国家,它谋求制定一条更独立的路线,它的发言人昨天在这次最高级会议之后说,罗马尼亚将仍然不接受任何人对它的对外政策的支配。    莫斯科说,新的联合秘书处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常设理事会相似,西方盟国之间在常设理事会里举行定期的政治磋商。尽管罗马尼亚持异议,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建立该政治委员会远远不是使华沙条约组织能开始进行真正的共同磋商,而是将证实苏联加紧它对共产党集团进行控制的目的。

第 3 版

1. 科威特《火炬报》文章:《在红海的阿拉伯战略》

【本刊讯】科威特《火炬报》十一月九日以《在红海的阿拉伯战略》为题刊登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红海曾为所有的阿拉伯力量所忽视,仅作为一个阿拉伯湖,没有任何外国势力就够了。的确,该海一九三五年在意大利渗入之前纯属于阿拉伯,当时意大利反对埃塞俄比亚并将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纳入意大利帝国,意大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摆脱出来后,海尔·塞拉西吞并了厄立特里亚。然后,其它外国势力进来了,国际犹太复国主义强盗占领了巴勒斯坦,建立了埃拉特港,成了以色列在红海的海上通道,成了以色列俯视亚洲、东南非洲和南海的基地。    英国人曾将亚丁作为殖民地,他们住在苏伊士和苏丹地区,他们从这些基地出发,除了以色列在埃拉特的存在外,他们践踏了红海的大阿拉伯主义。但尽管如此,阿拉伯人表明了他们的存在,有能力限制以色列,在十月战争中以关闭曼德海峡置以色列于死地。外国人的渗透由于这一阿拉伯的行动,使得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也行动起来,以恢复和巩固他们在最浩瀚的、最靠近红海南部入口的印度洋的存在,以便使这些势力在调节红海与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关系的前景中有它们的作用。只要这些势力在红海沿岸或在其岛屿上不能找到基地,这些势力就会变相依靠它们在印度洋的基地。这是对阿拉伯意志和战略的直接的威胁和挑战。这些外国势力的策化者们认为,这样的基地和舰队、核潜艇、战略轰炸机以及携带核弹头的军舰大量存在就能够防止阿拉伯人再次关闭曼德海峡。他们还认为,他们在印度洋的存在直接威胁着阿拉伯石油的运输线,而且过高地估计了他们在印度洋的基地对阿拉伯土地,特别是对有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来说是集结、入侵和威胁的基地。阿拉伯人的行动因此,阿拉伯人必定要考虑他们民族的前途,依靠他们自己、资源、基地和他们的计划来确保他们的前途。    沙特阿拉伯成为阿拉伯海湾国家集团和红海沿岸国家集团的共同的一方不是偶然的,因为沙特比别人的责任更大。将来的战略结构我们必须提出一些设想做为阿拉伯在红海共同行动的基础:    (一)建立一支沙特海军舰队,基本依靠装有火箭的小型轻便快艇,因为沙特在红海的海岸线最长,北起亚喀巴湾,南到北也门边界和骑士岛,因此,它的责任比别国更大。    (二)如果一旦将海湾产油区与红海连结起来,这一责任就加重了,更加需要保卫将建在港口的专门用来出口和储存的石油设施。为了保卫海岸、水域、战略设施和海上通道,就需要协同作战的轰炸机,并配有直升飞机来配合潜艇。    (三)建立一个高功能的雷达网,能够低空和远距离截取目标。今年六月三日至四日夜,以色列飞机在红海中部上空以飞行五十码的高度偷袭恩德培机场进行冒险而成功,它有可能再次渗入到苏丹、厄立特里亚沿岸和一些红海南部岛屿对阿拉伯领土和水域进行侵犯。    (四)在埃及、苏丹、沙特沿岸建立一些石油储藏室,作为紧急情况的战略储备,或者在红海石油运输停顿时使用。在埃及、苏丹和沙特之间建立一个庞大的铁路、公路网。    (五)在沙特、埃及、苏丹之间协调海、陆巡逻制度。    (六)建立一支远洋船队和登陆舰队,可以将红海的任何一个基地或港口的军队、设备很快运往沿海各地区。    (七)建立一些搜索可能在阿拉伯港口入口处抛下地雷的单位。    (八)建立一些伞兵单位,作为与任何入侵部队迅速作战和行动的特种部队。    (九)在埃及、苏丹、沙特、也门和约旦间就高音警报途径进行协调。    (十)必须与南北也门合作,毫无疑问,这符合南北也门两国的利益。要建立一个红海沿岸地区的阿拉伯联合指挥部,我们等待着这些准备性步骤的开始。    所有这些,必须与阿拉伯海湾地区相呼应。    开诚布公地说,海湾地区非常需要阿拉伯集体的联合行动,因为它是战略性生产的中心,石油产地区域漫长,更增加了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在这一地区劳力少,因此这一地区更加需要有效的防御。

2. 美报报道:《安哥拉在游击战争中面临新的恐怖》

【本刊讯】美国《新闻日报》十一月十五日以《安哥拉在游击战争中面临着新的恐怖》为题报道:    美国情报人士说,安哥拉亲共产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派别之间重新开始的战争已把这个国家推进了它建国一年来最激烈的战斗中。    这些人士报道,现在的战斗比安哥拉在去年十一月赢得独立之后发生的三个月的内战要厉害得多。这些人士还说,而且,战争正在扩大,非安哥拉部队的卷入情况在增加。美国官员们担心,战斗可能蔓延至安哥拉世界以外的南部非洲的其他地区。在所报道的事态发展中较为不祥的有:    一、古巴军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古巴在安哥拉的军队的人数在过去的四个月内已从一万二千人增加到一万八千人。    二、古巴人现在得到了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游击队的帮助,这支游击队正在安哥拉南部边境向南非对西南非洲(又名为纳米比亚)的占领而进行战斗。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同古巴人的合作可能标志着将来在西南非洲的战争中将要使用古巴军队。    三、东德工程技术人员已到达安哥拉,打算沿安哥拉南部边境建立一道“电子围墙”,以帮助牵制反共产党的游击队。    四、在安哥拉的一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组织和装备起来的但已潜伏了数月的游击队组织,已经重新露面并正在对亲共产党的部队发动进攻。    五、亲共产党的派别在重新开始的战斗中使用着来自扎伊尔的四千名加丹加士兵。    美国情报界官员说,这些事态发展标志着安哥拉各派别之间直到几个月之前还是比较低级的游击队冲突扩大了。他们说,美国目前虽然没有以隐蔽的或其他的方式卷入,但是他们愈来愈关心南部非洲战争扩大和蔓延到几个正在恶化的冲突的战争。    安哥拉重新开始的战斗是从安哥拉政治的复杂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这场战斗迄今还没有怎么引起西方报纸的注意。    由于安盟的控制蔓延到整个安哥拉南部,而且古巴人的伤亡增加了,所以一场大规模消灭安盟势力的共产党的运动在几周前就开始了。美国官员声称,约有八千名古巴军队投入了这场运动,人运部队投入这场运动的人数则稍微多一些。    偷偷搞出来的安盟的公报声称,在最近的战斗中已有二千五百名古巴人被打死了,但是这种说法不可能得到证实。但是,显然这场战斗变得激烈了——南非官员说,大约有八千名安哥拉居民逃到了西南非洲。这些难民告诉记者,古巴和人运部队正在杀害居民——消灭整个村庄——企图将萨文比与他的得到居民支持的根据地隔绝开来。    迄今为止,对这些报道的证实来自同安盟部队在一起的唯一的西方新闻工作者。法国报纸《世界报》的记者多米尼克·德鲁在同萨文比部队在一起呆了三周以后于上星期回来了。    德鲁说:“我的感觉是,古巴人正在制造许多暴行。他们一般的战术是包围一个村庄,然后开进去,杀死活着的任何东西。”    萨文比在这次谈话中说:“俄国人和古巴人必须滚出我们的国家。只要古巴人在杀害和压迫我们的人民,就不可能有和平。”

3. 法新社报道中非共和国改行议会君主制政体

【法新社恩贾梅纳十二月四日电】在这里收听到的班吉电台宣布,终身总统博卡萨元帅今天被命名为中非帝国的皇帝。    根据执政党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特别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宪法,他将得到博卡萨皇帝一世的称号。    今天标志特别代表大会闭幕的中非帝国的成立正好是共和国宣告成立十八周年的日子。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今天参加了闭幕会议。    班吉电台说,帝国和皇帝是在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和革命乐曲声中宣布的。    根据这个“议会君主制”的宪法,将要成立一个新的国民议会。根据尚待确定的程序,议员将由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提名,五年选举一次。    博卡萨皇帝能够解散议会,议会将有权制定预算、计划、劳工、社会安全方面的法律。它能够通过弹劾案推翻政府。政府将有一位由皇帝选择的首相。副首相、国务大臣、大臣、秘书将由首相提名让“皇帝批准”。    班吉电台说,仍然是终身总统的博卡萨皇帝将决定“帝国的政策”。他仍将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和执政党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新的全国政治局的首脑。    他将签署内阁法令,颁布法律,发布一切行政和军事任命,任命大使,并且还将选择他的继承人。    虽然博卡萨皇帝仍然是国家的最高元首,但是新宪法加强了最高法院的权力,最高法院将来将处理政府和议会之间发生的冲突,并将作为宪法的监督者。    博卡萨皇帝自从他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取得政权以来,把前中非共和国的一切重要职务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是非洲得到勋章最多的一个人。

4. 伊朗和苏联签订一项核合协定

【德新社德黑兰十二月四日电】伊朗原子能组织今天宣布,伊朗和苏联本周早些时候缔结了一项核合作协定。    这个组织的负责人阿克巴尔·埃特马德明年年中将访问苏联。    这项双边协定是由一个混合的苏联—伊朗经济委员会在这里谈判成功的。    双方都还没有说明进行合作的确切形式。    观察家们说,这项宣布完全令人吃惊。    鉴于两国外交关系紧张,观察家们不指望这种核合作会在一个广泛的规模上进行。    这里还有一些人推测说,这项协议的真正目的在于向西方表明,德黑兰能够在各处选购核武器。    伊朗最近委托一家西德公司为一个核电站建造一个双重反应堆,并且还向法国初步订购了六个反应堆。    伊朗还在同美国进行谈判,以购买核装备。    提供消息的人士说,据说这些会谈远远地落后于预定时间,因为西方国家正在日益坚持的严密的控制措施在增加。    还据了解,苏联代表团在伊朗已经缔结了其他一些重要协定。    据说其中之一要求将苏联在伊斯法罕建造的钢厂的年产量提高到六百至八百万吨。据说,这个厂目前能生产六十万吨钢,它的产量正在被提高到年产一百九十万吨。    还据说,苏联人已同伊朗结束了关于建造一座热电厂的谈判。

第 4 版

1. 《给中国人贴标签的做法遭到嘲弄》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二月一日登载该报香港分社的爱德华·吴的一则报道,题为《给中国人贴标签的做法遭到嘲弄》,摘要如下:    因直接报道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情况而出名的女作家韩素音,昨晚批评“中国问题观察家”过去的那种习惯,即一概对中国领导人贴上标签,不是认为他们是激进派,就是称他们为温和派。    她说,在最近的政治发展中,这种做法再次证明是错误的。    韩博士在马哥孛罗俱乐部宴会上向记者、外交家、学者和这个商业组织的成员发表了谈话,出席的人数是创纪录的,多达四百人。她说,欧洲政治词汇意义上的那种激进派、温和派或务实派的名称不适用于中国。    她说,她常常听到“中国问题观察家”说中国的现代化计划是已故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因此把他说成是温和派或务实派。    自从一九五六年以来,韩博士每年至少去中国一趟,她今天启程再次去中国。她说,毛主席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就提出了现代化的主张,在六十年代中,他一而再地重申了这一主张。    她说这是完全有文件记载的。    她认为周恩来总理是个毫不妥协的革命家,忠实地执行了毛主席的各项政策。她解释说,他在近几十年中的言行表明他绝不是什么温和派。    韩博士说,“他讲起话来是温和的,不象激进分子那样高喊,只有从这层意义上说,人们才可以称他是个温和派”。    她是公开表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的。    她预言一些“中国问题观察家”的做法必然是要失败的。    她在谈到导致最终逮捕所谓反党“四人帮”的政治动乱时说,她在近几年去中国期间就感到会出现动乱,她在刚刚出版的《风满楼》这部书中谈了这方面的看法,这部书谈的是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五年之间的毛和中国革命。    她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比利时人,在中国和欧洲念过书。她说,在她每次去中国时,她从来不自然而然地接受人们告诉她的一切。    她在新书的前言中写道,她是不单单依靠在中国以外的专家提供的文件和研究报告的,虽然这些东西也是有价值的,不论何时只要有可能,她就对照所发生的事情的真正实际情况来核实。    她力言中国问题专家关于六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某些假设和估计已不适用了。她又说:“只要有可能,我总是设法弄清楚真实情况,以便有助于我重新估计将来的发展。”

2. 日报报道:《一度「冷却的日苏关系」出现修好气氛》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二月五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一度“冷却的日苏关系”出现了修好的气氛,关于苏联渔业部长访日和签订协定问题,外务省已着手准备年内进行谈判》,摘要如下:    由于米格一25飞机逃亡着陆事件的影响而被推迟了的日苏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预计在明年二月前后召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外务省人士四日表明了如下看法:自从日本归还了米格—25机体以后,苏联对日本的感情迅速地有了好转,曾经冷却了的日苏关系,从气氛上来说,已经达到了基本恢复的阶段。由于有了这样的形势,外务省认为,实现由于米格—25飞机事件而搁置起来的伊什科夫渔业部长、帕托利切夫对外贸易部长访问日本以及签订实质上已经达成协议的日苏贸易支付协定、实现小坂外相访苏等,已经具备了明朗的环境。    外务省人士举出下述事例说明苏联方面的气氛已经变得缓和,即,上个月整个一个月没有发生一件苏联警备艇扣留日本渔船的事件。    据说,在归还了米格—25机体之后,苏联大使馆也尽可能地同我国外务省进行接触。日苏两国外交官之间,最近增加了缓和的程度。除了这样的气氛外,互派渔业和农业的技术人员更加频繁,在实际交流方面,双方的隔阂也正在不断消除。

3. 美国一些亲蒋团体举行座谈鼓吹卡特政府不能抛弃蒋帮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三十日电】一次全国性的座谈会今天作出结论说,如果美国屈服于北京的要求,中断与台湾的中华民国所有的外交和防务条约的联系,那将是不道德、不明智也是不必要的。    这次座谈会是由一批保守组织发起的,它包括美国退伍军人团,共同事业和美国安全委员会。    会上发言的有:专栏作家威廉·巴克利,前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情报处官员雷·克莱因,美利坚大学荣誉教授洛德·迈克尔·林赛,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马丁·威尔伯和美国前驻台北大使沃尔特·麦康瑙吉等。    巴克利说,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该重申我们保持台湾的自由的决心。    他说,没有必要放弃美国同台湾的联系。    只要美国的防务政策是以(同台湾的)条约为中心,大陆中国是没有理由进攻台湾的。即使我们接受中国会对台湾采取行动的前提,我们仍然难以相信他们会这样做。    他问道,为什么要这样特别渴望和急于放弃台湾呢?    克莱因说,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第一次访问北京后发表的上海公报,一直被普遍地解释为意味着美国势必会多少加速放弃台湾以博得北京的好感。美国关于这个问题的政策已经定下来了。    克莱因援引上海公报说,情况并不是那样。上海公报只提到美国将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驻军,但是没有提到任何期限,也没有提到条约。    他说,基辛格在晚些时候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问他该公报是否意味着美国已经放弃它对台湾承担的条约义务,基辛格回答说,没有什么改变。    关于条约,基辛格回答说:我们曾经在总统的世情报告中说明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立场。我们在那个报告中说,将保持这项条约。那个立场没有任何改变。    克莱因说,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一下那一点是涉及美国的利益的。    科普利新闻社记者爱德华·尼兰说,美国应该坚持,甚至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美国的新闻机构应该被允许在北京设立分社,象日本所做的那样。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三十日电】为了影响美国的当选总统吉米    ·卡特政府的政策,十九个民间团体今天发起举行了一次座谈会,目的是为保持美国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安全条约寻求支持。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数百人,据说这次会议是为了客观地分析新政府面临的政策抉择。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发起团体,包括美国退伍军人团和美国安全委员会都是长期以来就主张美国继续对台湾承担义务的。    第二次座谈会定于十二月十日到十一日举行,包括的民间团体有支持同北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断绝同台北关系的。    卡特在竞选期间曾表示主张同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但是他说,他永远不会使这个目标妨碍“保持台湾人民的自由和独立”。    美国同北京有正常的关系就必须断绝同台北的外交关系,废除两国在一九五四年缔结的共同安全条约,撤出在岛上的两千名美国军人。    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鲍尔教授说,实行这项政策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得到的益处。    鲍尔说,即使美国断绝了同台湾的关系,中国的“行动将仍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美国有任何感激的心情”。

4. 美刊文章:《人们质询一些国会人员的台湾之行》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二月一日转载华盛顿《国会季刊》的文章,题为《人们质询一些国会人员的台湾之行》,摘要如下:    十一月四日上午十时三十分,一架航空公司喷气飞机从洛杉矶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台湾的台北。机上有八名国会工作人员助手,前往中华民国作为期一周的免费旅行。    两天之后,又有一批人离开华盛顿,飞往同一目的地。其中最少有三名国会议员。    这两批是两年来作为一个叫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的组织的客人不断访问台湾的国会议员和国会议员助手中的最新的两批。    自从这个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于一九七四年成立以来,已经有十九名国会议员和一百名助手在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提供旅费的情况下前往亚洲旅行。    但是,基金会的性质以及它同台湾政府的联系已引起了国会山对这些旅行活动的是否合适或是否合法的怀疑,并且使一些国会议员和助手拒绝了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访问台湾的邀请。    国务院对提问的助手们说,它得到的印象是: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是台湾政府的一个在前台活动的组织。设立这个组织是为了回避禁止美国官员接受外国政府的礼品的法律限制。    但是尽管是这样,国务院和众议院与参议院的道德委员会都不愿意直截了当地劝告助手们和国会议员们不要接受上述旅行的邀请。因此,由于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自称是与国民党中国政府毫无联系的民间组织,那些受到旅行邀请的人们便有了自己决定是否要接受邀请的自由。    例如,一九七六年被邀请的一名助手要求众议院道德委员会对此行是否合适作出书面裁决。    不同的被邀请者对这些旅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国会黑人核心小组的助手贝里尔·布里奇斯最近拒绝了一次邀请,她说,因为关于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如何得到资金的问题,我们未能得到中国使馆官员的“坦率答复”。    华盛顿州的民主党人、参议员亨利·杰克逊的一名助手埃德·刘易斯说,同样,由于担心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的资金的来源,他拒绝了一次邀请。刘易斯说:“我不想参与可能使这位参议员感到为难的任何事情。”    但是,这些担心带来的困难还不足以使其他一些助手拒绝邀请。    关于这些旅行费用问题,没有得到任何细节。但是,这些人乘坐的是一等舱,据航空公司说,从华盛顿到台湾每张一等舱的往返飞机票需要花二千四百一十八美元。    已去过台湾的那些人说,这些旅行不包括为制定某项具体的立法而进行的任何公开的游说活动。    但是,当国民党人对他们同美国的关系和美国同大陆中国的不断发展的关系感到极为担心的时候,这些旅行的确在许多国会议员和助手的心目中提高了国民党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