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9-22
第 1 版
1. 日本《人民新报》载文悼念毛主席《化悲痛为力量奋勇前进》
【本刊讯】日本《人民新报》九月二十二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毛主席永垂不朽,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奋勇前进!》,摘要如下: 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已于九月九日逝世。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毛泽东同志的逝世,使我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当此时刻,党中央委员会临时指导部向全党发出如下号召:“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奋勇前进!” 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反对了宫本修正主义,坚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明确了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热烈地支持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根据我们的实际感受,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革命路线,通过人民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改变了世界上的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开辟了世界革命的广阔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就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的系统的解答,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照亮了反对修正主义,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使人类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通过这一壮举,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更加加强,巩固了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的堡垒。 毛泽东同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于同现代修正主义斗争前线指挥的地位,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形势,提出了明确各个时期敌我友力量配置的战略和基本战术,领导了世界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以美帝国主义为主要敌人,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了国际统一战线,在各个地方都取得了巨大胜利。现在,世界人民,根据毛主席的指导,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要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国际统一战线,推进革命,对世界战争的危险做了准备。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半个世纪的阶级斗争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全党同志们,现在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奋勇前进吧!中央委员会临时指导部号召全体同志,要坚持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赢得的政治路线,发挥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努力奋斗。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同现代修正主义、宫本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我们坚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下列观点:“只要认真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日本革命的胜利就是毫无疑义的。” 我们痛感有必要提高我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我们的干部要带头,专心致志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们决心要继承毛泽东同志的遗志,为日本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事业而奋斗。
2. 巴基斯坦报纸社论《向毛主席致敬》
【本刊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时报》九月十四日发表题为《向毛主席致敬》的社论,摘要如下: 毛泽东是世界上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大大影响并彻底改造了千百万人民的生活,这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他还由于支配他的国家的命运将近三十年之久而享有盛名。因此事实证明他具有极其伟大的力量。 他的任务是重大的。他的才能是超人的。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对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独创的贡献。正是由于他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赢得了战争。蒋介石是中国的一个力量很强的军阀,但是毛泽东把他打败了。从一九二七年在上海的日子起直到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被赶出大陆为止的二十多年里,斗争一直在继续,其间还经历了一九三四年从江西到陕西的举世闻名的长征。 他的第二个敌人是日本,日本当时是一个在亚洲称霸的帝国主义强国。日本于一九三一年侵略了满洲。从那时起,日本的侵略越来越凶。当时整个中国似乎随时都可能成为它的猎物。但是日本人也遭到了可耻的下场 ——他们被打败,并遭到重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全力支持蒋介石政府。但美国佬的冒险也失败了。蒋逃到了台湾,而这个创造了一 个又一个奇迹的人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俄中关系开始恶化后不久,赫鲁晓夫停止了俄国的全部援助,撤走了所有俄国顾问。当时人们非常担心中国的实验将宣告失败。但是毛能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完成了发展的奇迹,这使全世界大为惊讶。毛的中国人还通过其他许多办法对现代史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的榜样使亚非拉的一些国家爆发了革命运动。这一切都是毛泽东的成就。他现在去世了。但是人们很难相信他的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正如布托先生所说的,他的确是巨人中的巨人。
3. 外电报道:首都人民怀念毛主席
【时事社东京九月二十日电】题:许多市民在怀念毛主席 北京二十日消息:悬挂着已故毛泽东主席像的北京天安门,二十日,一般市民、解放军战士以及由老师率领的中、小学学生等许多人来到了这里。 开完追悼大会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送的花圈仍然摆在天安门的前面,人们来到挂着黑纱的毛主席像前再一次悼念毛主席。 【共同社北京九月二十日电】(记者:福原)许多市民前往观看特意在天安门前搭起的追悼大会会台和陈列在那里的花圈,并以此为背景摄影留念。 北京市民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但是,几乎所有的市民却依然臂戴黑纱,一般家庭依然挂着半旗,服丧的标志也未拆除。 【法新社北京九月二十日电】(记者:比昂尼克)中国人利用追悼会的会场布置仍原封不动这一机会拍照。 一些人拍照时,紧握拳头或者使他们的孩子作这种姿势。在哀悼期间,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作这样一种姿势保证他们忠于毛的革命路线。 在人民英雄纪念砷附近,有十多个人在读刻在纪念碑北面的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全市今天上午已恢复了正常活动。 北京大多数居民仍戴黑纱和毛主席像章。 【安莎社北京九月二十日电】中国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举行的为期十天的吊唁活动已结束,可是北京居民今天仍戴黑纱。 虽然公共建筑物已升满旗,但是仍有数以千计的建筑物下半旗,私人住家和工厂门口挂黑纱。表明全体居民的衷心悼念。
4. 意中友协秘书长说:毛主席是划时代的人物
【本刊讯】罗马九月十九日消息:意中友协十九日上午在罗马博罗米尼宫庄严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意中友协秘书长祖凯蒂致悼词。他说: 毛泽东主席逝世使中国的朋友、我国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国人民感到十分悲痛,我们借此机会再次向友好的中国人民表示极其沉痛的哀悼。 毛泽东是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伟大人物是少有的,毛泽东就是我们时代的这种伟大人物之一。 全世界人民为毛泽东主席的逝世而哭泣,因为他们通过切身的经验体会到他在他们的进步和实现美好的前景中所起的作用。
第 2 版
1. 世界失去伟大领袖但毛主席的教导是长存的
【本刊讯】日内瓦九月十八日消息:洛伊斯·斯诺九月十七日晚在日内瓦举行的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摘要如下: 我特别幸运,从亲自与毛主席本人直接进行过接触的人们——走在时代前面的美国人,象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和埃德加·斯诺——那里获得了对毛泽东的更多的了解。我在认识斯诺并与他结婚以前,就看过他所写的《西行漫记》了。在以后同他在一起的年月中,我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原因有了自己的体会,尤其是对于领导中国摆脱痛苦的深渊并使它成为今天这样有生命力的站起来了的国家的那个人有了特别深入的了解。在我看来,正象埃德加·斯诺所形容的那样,他是一个生活朴素的人,身体健壮;他对人和历史的估计是精辟的;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有关于中国历史、政治和哲学的渊博知识,对外部世界也有惊人的了解;他为军民所喜爱;他是勤劳而踏实的工作者;他有幽默感,又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和很含蓄的人。他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出类拔萃的人,他激发起人们的信心,他具有特殊的魅力。 我到一九七○年才会见了他。那是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一周年的那一天。那天,毛主席会见了我的丈夫和我,并表示欢迎,然后他领我们站在他在俯视天安门广场的大阳台所站位置的两边,面对下面参加在北京中心举行的游行的一百万中国公民。这是创造历史的时刻。十六个月以后,在战争中和封锁中都遭到失败的美国总统前往北京会见中国的主席——而我的丈夫在我们在瑞士这里的家中卧病在床,生命垂危,受到他的朋友毛泽东和周恩来派来为他治疗的医生和护士的照料。 在和毛泽东站在一起的这十来分钟里,在我的脑海里闪过了我从了解中国过去的苦难的人们那里听到的那个旧中国——而我的眼睛看到的是在我周围的一个庆祝和平与幸福的解放的中国。我从年老的毛泽东的脸上寻找安源、井冈山、长征和延安时代的那个年轻人——这个人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一位庄重、严肃、不拘礼节、壮健的人物在注视着不断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结果。 在一九三六年的时候,他住在一个只有一个窗户的单间窑洞里,洞门对着街。两人一夜又一夜地在窑洞里谈,年轻的美国记者逐字逐句地记下年轻的中国革命家所讲的话。埃德加报道说,他并没有断言会轻易取胜,而是预计到,有几年,日本会打赢一些大的战斗,夺取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摧毁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共产党将在人民中、在农民之中、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设法取得群众的支持去成功地进行游击战。因此,毛预见到,在战争结束时,当着盟国联合起来的力量打败日本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的人数将要变得多得多,武器精良得多,经验丰富得多,也更加得人心,将成为国内起领导作用的政治力量。 我的丈夫描述了保安——红军在迁往再向前大约一百公里的延安之前的总部所在地。保安位于一些多岩石的高地之间,这些高地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屏障,任何车辆都开不进去。在主要街道两旁,有不到一百所摇摇欲坠的房屋和店铺。这些房屋和店铺的后面,一排排窑洞提供了不怕炸的防空掩护所,而且夏天凉爽干燥,在北方严寒的冬天却很暖和。在这个满是尘土、供应条件很不好的掩蔽地,共产党建立了一个小小国家的全套机构。红军大学占了许多窑洞,容纳了大约八百名学生。“窖洞出版所”出版教科书、报纸和杂志,是在国民党宣传品的背面油印的。大家吃的东西都一样,有小米和在河边种出的胡萝卜和南瓜。生活是艰苦的,但是,这些人是刚毅的。他们年轻、热情,有在多次战斗和长征的危险中经过考验的同志友情。 三十五年后,我和埃德加访问了保安。从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中都可以看出来:从孩子们结实健壮的身体,从物品充足的百货店,从新建的剧院,从人们在指着他们肥沃的农田和森林以及他们重新得到的房屋和山坡时所露出的微笑中都看得出来。保安也和全中国一样,已经站起来了,成了毛泽东曾预见过的、已被那位到中国来同中国革命者一道寻求他向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案的美国人记录下来的那个未来的一部分。这些问题是:曾经如此长期、如此激烈、如此英勇、如此不可战胜地进行斗争的勇士是些什么人?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目标和理想使他们变成了经受过数百次战斗、封锁、缺盐、饥馑、疾病、瘟疫,最后又经过了穿过中国十二个省份、突破了成千上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最后终于到达了西北部一个新的基地的八千英里长征的难以置信地顽强的勇士? 结果就在保安,就象在这个新国家的全国那样——它表现在中国的老年人的支持和力量上,表现在中国青年的青春活力和专注精神中,表现在从封建思想和儒教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妇女的面孔上,表现在中国大中学校里过去是文盲的农民和工人的面孔上,表现在一度是西藏农奴后来变成赤脚医生的眼神中,也表现在参加全国妇女联合会议的农村年轻女代表的自豪中。每一个访问中国的人都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每一个人都知道:在这一切背后,在有尊严的人民的背后,在这种难以相信的变化的背后就是毛泽东——这个国家的新自尊心的化身——的高大形象。毛说,中国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从而使他不得不放弃教书而成为一名共产党人——事实上,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但是,他同那些最贫困的人——即穷人、文章、处于最低层和受压迫的人,尤其是他具体地给予解放的妇女站在一起。很久以前,年轻的毛就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认为,对妇女的压迫是一种阶级压迫。它今天是世界上其政府坚决而实际地支持这种不断进行的斗争的一个国家。 毛的思想概念产生于具体条件。中国给人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就是人民掌握和应用他的教导——即毛泽东思想——的方式。 文化革命是毛给他的国家的最后一份贵重礼物,是他对中国群众无限信任的缩影。毛为他们实现了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带来了使中国获得新生的动力。在这种深刻的历史意义上,毛泽东成为一位十分伟大的人物,一位真正的英雄,在一种对全世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新型文明中实践了他所倡导的哲学。 最后,我要引用埃德加·斯诺的话。他写道:“我对毛的头一个也是持久不变的印象是:他这个人深信他一定会恢复中国过去的伟大;给中国人民——哪怕是最穷和最卑贱的人——带来了新的自尊感:并教育知识分子要尊重劳动。” 我们这个急需领导人的世界已失去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我们——主要是中国人民但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也得到了一笔遗产。如果说导师已不再和我们在一起,但他的教导是长存的。
2. 日本蜡山道雄教授文章:《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伟大革命家留下“继续革命”这个人类的课题》
【本刊讯】日本《公明新闻》九月十四日登载上智大学教授蜡山道雄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伟大革命战略家留下了“继续革命”这个人类的课题》,摘要如下: 毛泽东主席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没有过前例的宏伟实验的中途逝世了。 对于象我这样没有见到毛主席的机会,也没有深刻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人来说,获悉这个噩耗,一种特别的感慨也会涌上心头,那么,中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震动而沉浸于极度悲痛之中,也就不难想象了。 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投身于革命的毛泽东,后来为了避开国民党的追击,登上了长征的路。从一九三五年在遵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立了领导权以来,长达四十一年一直领导着党,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不仅铭刻在中国现代史和八亿中国人民的心上,还将超越国界超越历史地长期传向远方。 象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样,使这个拥有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巨大人口集团人人有吃有穿,有住处,使他们有读书和写文章的能力,有政治意识,特别是使他们对前途都抱有希望,世界上有过这样的国家吗?就我所体验到的范围来说,还没有象现代中国那样的贫富差别那么小的社会,也没有拥有特权的人和不拥有特权的人之间的差别那么小的社会。 近几年来宣传报道经常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领导人访问了中国,在北京故宫的一角中南海的住处同毛泽东进行了会谈。从发表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会晤的地方总是在主席的办公室兼书房里。房间三面围着书架,按中国方式平放着书籍,那不过是个朴素的房间而已。可以肯定,没有人象毛泽东那样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向着革命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工作。 过去我访问中国的时候,曾有机会看到毛泽东一九二六年在广州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延安还看到了整个抗日期间主席的住处。那时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在湖南出生的主席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用中国南方式的床。另一个印象是一切家具用品都很简陋。当然,革命家要过优雅舒适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那种朴素却如实地反映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毛泽东主义的根本思想并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事组织红军,十多年作为其根据地的延安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艰苦程度,除了亲自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恐怕是不知道的。年轻时期的毛泽东希望打破中国的现状,热心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从那时起就投身于革命运动的毛泽东,他的思想精髓是经过了在运动中汲取、思考、教导别人这样的实践过程才形成的。从这里可以找到毛泽东思想之所以那么深入被压迫群众的人心和那么简明易懂的原因。 毛主席认为,阶级斗争决不会熄灭,那么,“继续革命”也就是必然的,革命就意味着不平静。 毛泽东在留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对人类社会来说可以说是个永恒的课题。
3. 秘鲁《新闻报》社论《毛泽东》
【本刊讯】秘鲁《新闻报》九月十日发表一篇题为《毛泽东》的社论说: 毛泽东的逝世使全世界震动。他在仅仅二十年中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使被瓜分为殖民主义的势力范围的国家成为一个大的强国。毛唤醒了几个世纪来被掠夺的和实行封建制度的中国人民的沉睡力量。 他使这个大陆成为一个富有生气的劳动中心,使一个八亿多人口的国家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亲自发动的文化革命防止了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化。无疑,毛是本世纪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无可争辩,他是中国整个历史上最重要的天才。 毛泽东的著作成为一个不可摧毁的思想宝库。
第 3 版
1. 纽约《华侨日报》通讯《侨胞永远难忘毛主席》
【本刊讯】纽约《华侨日报》九月十八日刊登通讯《侨胞永远难忘毛主席》,摘要如下: 本报记者采访了不少前往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吊唁的侨胞,现在分别摘录如下: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一位自少年就离开家乡海南岛的退休老华侨说:“没有毛主席,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崇正会会长黎法兴先生在十五日下午亲手持着花圈到代表团吊唁。他对着毛主席的遗像频频拭泪。他说:“几千年来就只有毛主席能成功地真正做到人人丰衣足食,广大劳动人民起来当家作主人。” 华埠一对夫妇去吊唁时表示:“毛主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自信心和进取心,完全不象过去旧社会的那些奴相。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极大损失。” 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海员,在瞻仰遗像的时候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走出了灵堂后仍不断在拭泪,他对记者说:“没有毛主席,中国那里还有国家,那里还有今天。我是在旧社会出生,两位亲姐妹都被外国人蹂躏牺牲了,我到海外来当海员,仍是到处受人踢。今日我们有原子弹,卫星上天,毛主席为我们出了一口气。现在他逝世了,我怎能不悲痛。”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一个中年男子,看起来象是一名刚脱下了制服外套便匆匆忙忙赶去吊唁的餐馆工人。他含着眼泪跄跄踉踉地走进灵堂,看见毛主席的遗像,开始时,他还极力抑制住不要哭出声来,但到最后,终于忍不住抽搐地呜咽着,俯在地上。代表团守灵的同志们连忙搀扶他,也忍不住泪珠从双颊上滚下来。 星期四下午五时后,一位被雨水淋得全身湿透的中年妇人,气喘喘地走进代表团驻地,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灵堂,在毛主席的遗像前,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她痛哭起来。在灵堂的每一个人见到她这种哀痛的情景,泪水不期然地涌了出来。记者后来访问这位连自己地址也不会写的人,她说:“我是一个失业的车衣工人,几年前从香港来到这里。为了生活,我去过大埠,到处流浪,到处找不到工做。我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没有什么要求,唯一使我庆幸的是,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我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心里很难过。我好不容易从儿子那里知道代表团的地址,所以来这里向毛主席的遗像鞠几个躬,表示我一点点心意。” 昨天,外面下着毛毛细雨。在接近黄昏的时候,有二十多个小孩子,年纪都在十岁以下,有些看来只象是幼儿院的儿童,由他们的家长和老师陪同,列队前往代表团驻地,向毛主席致敬。为首的一位小朋友将一束鲜花献在毛主席的遗像前。他们恭恭敬敬地默哀,有的哭了起来。孩子们知道,毛主席生前非常关怀小朋友,如今他老人家去世了,他的思想将长留人间,鼓舞着孩子们在大风大浪中接受锻炼,接受考验,好好地成长起来。世世代代不忘毛主席前任中华公所主席梅子强先生,手持花圈,带同华埠许多侨胞前往中国代表团向毛主席遗像表示最悲痛的哀悼。他说:“要是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中国就不会有今天,我们华侨也不会有今天。毛主席虽然逝世了,但由毛泽东思想孕育出来的革命接班人,一定能继承他的遗志,解放台湾、统一中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为世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会忘记毛主席,我们华侨也永远难忘毛主席。”
2. 小赫斯特的文章:《一位领袖的逝世》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先驱—考察者报》九月十二日刊登赫斯特报系主编小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位领袖的逝世》,摘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逝世使我陷入一种通常所说的百感交集的情绪之中。 毛是一位巨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作为世界上历来最成功的革命者之一,他在八十二岁逝世了,这使世界舞台上再没有巨人般的领导人物了。他是支配本世纪的事态的大人物中的最后一位。 使我感兴趣的是这个人的意志力量和耐力,他渡过了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使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从混乱中实现了相对的秩序。在全部的历史中,只有很少的人实现了这样宏伟的理想。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赫斯特报系的特别小组对中国国内进行了一周访问,中国取得的成就对我来说仍然是记忆犹新的。在每个城市,各阶层的人的朝气、愉快心情和健康的外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毛的政权下,八亿中国人中的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农民,所过的生活都比他们在满清皇帝和掠夺性的军阀统治下所过的生活要好得多,这已被公认是事实。 是的,生活是有秩序的,看来每个人都有饱饭吃,都有房子住。但是这肯定不是美国人的生活。 毕竟,毛是值得大大称赞的,因为他把几乎绝望的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和使他们走上了建设性的方向。无可否认的是,他的权威性的统治大概是在一个落后的、不发达的和半文盲的国家所能实现的唯一道路。 大概毛在国际方面所作的最好的决定,是为同美国建立合作关系而敞开了大门。这不是因为他喜欢我们。 除了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的深刻分歧,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在五千英里长的有争议的中苏边境上,有一百万俄国军队严阵以待这一危险的现实。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爆发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使这两个共产党巨人保持分裂状态。不管今后在中国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不是一支好战的军事力量。它并不构成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所构成的那种敌对的威胁。
3. 外电报道:基辛格同史密斯的会谈取得进展
【合众国际社比勒陀利亚九月十九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天在同罗得西亚总理史密斯举行了几乎八小时的会谈后说,在他为了使这个分裂的英国殖民地实现多数黑人统治所作的努力中,已取得重大进展。 【路透社比勒陀利亚九月十九日电】基辛格说,他已向史密斯报告了美国和英国同黑非洲几个国家的总统密切磋商后联合草拟的建 议。 人们认为基辛格对南非的访问是他在非洲搞“穿梭外交”的第一次尝试的最高潮。 基辛格同史密斯今天的会谈是以今天上午在美国大使官邸举行的四小时会谈而开始的。基辛格给罗得西亚一行三小时的时间考虑他提出的建议。这两个人今晚在南非总理沃斯特的家里再次举行会谈,沃斯特也参加了第二阶段的会谈。这次会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路透社比勒陀利亚九月十九日电】史密斯已飞回罗得西亚首都索尔兹伯里,以向他的政府以及罗得西亚阵线党的同事们汇报他同美国国务卿会谈的情况。 基辛格对记者说,他认为,史密斯对美国和英国在同非洲黑人领袖磋商后提出来的建议反应良好。 【路透社索尔兹伯里九月二十日电】罗得西亚总理史密斯今天在这里对电台记者发表讲话说,昨天在南非的会谈产生了具体的结果,“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导致解决办法”。 他说,他不指望在不久的将来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举行任何进一步会谈。 他把在比勒陀利亚的会谈说成是“一次激烈的讨价还价的会谈,热诚而有条理”。 观察家认为这件事意味着,史密斯认为,基辛格现在负有责任来说服黑非洲的国家元首接受在昨天的会谈上所制定的方案。 史密斯始终认为,政府应当仍然由“一些负责的人掌管”。观察家们认为,这意味着某种限制性的公民权,它将防止选民中立即出现黑人多数。 史密斯昨晚说,“我的内阁同事和我就自由这个问题来说,带着对罗得西亚立场非常谅解的态度回到索尔兹伯里”,他对会谈是显得非常高兴的。 【路透社比勒陀利亚九月二十日电】南非总理沃斯特今天说,他认为向罗得西亚领导人史密斯提出的最新方案能够带来一项罗得西亚解决办法。 沃斯特在向南非新闻联合社发表的一次谈话中说,在他周末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谈(史密斯昨天参加了进去)期间,在罗得西亚和纳米比亚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4. 英《外事报道》文章:《俄国人得罪了伊朗国王》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九月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俄国人得罪了伊朗国王》,全文如下: 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某些成员很不高兴,因为他们对美国向伊朗出售武器一事的指责得到了俄国人的赞同。他们中间的一位上周向《外事报道》透露,“我最不愿意同俄国人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一个忠实朋友”。 上月,该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攻击美国向伊朗出售武器的规模。据西方外交人士说,没过多久,勃列日涅夫指示他的驻德黑兰大使弗拉基米尔·叶罗费耶夫通知伊朗人,在苏联看来,参议员们是对的。叶罗费耶夫要求知道,例如,伊朗为什么需要驱逐舰部署在印度洋的“和平”水域里。 他得到了冷淡的反应。伊朗人对他说,他们准备讨论双边问题,但是肯定不是伊朗从第三方购买武器的问题。伊朗需要驱逐舰来保护它的“切身利益” ——在苏联海军超过其他国家海军的水域里,保卫通过霍木兹海峡到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据说,叶罗费耶夫接着在外交上大大失言了:他说,他的主子不喜欢这个回答。据说国王发火了,并且对大使说,他是不在乎的。 而且叶罗费耶夫被告知,他应当告诉勃列日涅夫,伊朗担心苏联对俾路支背叛者的公开援助。一个孟加拉国就足够了:伊朗不能容忍巴基斯坦进一步肢解。这位大使匆匆走了。
5. 旧金山等地华侨哀悼毛主席逝世
【合众国际社旧金山九月十九日电】昨晚数百人集会追悼已故主席毛泽东。 这次集会是在进步华人协会举行的。 追悼会开始时,吟诵了毛主席的一首诗,先是用中文、然后用英文吟诵,会上还由一位中国男人和一位中国妇女用中英两种语言致悼词。他们向毛主席默哀三分钟。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九月二十日电】在萨克拉门托的一所学校校园里,举行的一次仿效北京的群众悼念毛泽东仪式的当地悼念仪式,大约三百人参加。 同北京的仪式一样,默哀三分钟。 在十八日的仪式上,华人青年给悼念者的臂上系上了黑纱。在仪式上宣读了颂词,播放了革命音乐,并朗读了毛的诗集。
第 4 版
1. 勃列日涅夫会见哈里曼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九月二十日电】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会晤了美国前驻苏联大使艾夫里尔·哈里曼,他是勃列日涅夫一年多来私下里会见的第一个美国人。 哈里曼是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卡特在对外政策方面出谋献策的几个人当中的一个。他是在苏联进行一次“私人访问”。 哈里曼曾在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六年期间担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 塔斯社的一则电讯说,这位苏联领导人向哈里曼强调了增进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 哈里曼说,勃列日涅夫“保证要致力于谋求缓和——我要说是致力于谋求改善苏美关系 ——还要为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出努力,他对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协议没有得到批准而感到非常不愉快”。 哈里曼说,在十一月的美国总统选举之前要取得任何进展“似乎是非常不可能的”。 哈里曼说:“勃列日涅夫先生非常清楚地表明,他不是美国的选民,他对美国总统选举无能为力,但是他得同美国的下届总统打交道,他是愿意同他打交道的。” 【路透社莫斯科九月二十日电】老资格的美国外交官哈里曼今天在会晤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后说,勃列日涅夫仍然坚决保证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哈里曼在晤谈了三小时之后对记者说,他设法减轻勃列日涅夫对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中发出的批评缓和的声音感到的明显不安。 他说,“我向他解释了美国的竞选方式,候选人考虑的是他们对美国选民的影响而不是对外国的影响。” 塔斯社援引勃列日涅夫的话说,苏联希望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美国的关系。 塔斯社说,勃列日涅夫还说,苏联严格恪守它同美国达成的协议。 他的这番话显然是要答复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内的猜测,即苏联可能企图回避它承担的限制战略武器义务。
2. 英《泰晤士报》文章:《当俄国谈判的时候,这只老虎的脸上有笑容吗?》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九月十七日刊登理查德·德维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当俄国谈判的时候,这只老虎的脸上有笑容吗?》摘要如下: 对苏联的对外政策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驱使俄国人的是一种贪得无厌的、扩张势力的欲望。第二种看法是:他们已有的东西已使他们满足了,甚至感到扩张得过度了。第三种看法是:他们是看风使舵的人,只要可以唾手而得、不冒风险,他们是什么都要的。 理查德·派普斯是第一派中的一个比较能说服人的、令人感兴趣的人士。他论证他的观点,不是引用俄国人阐述其思想时所使用的意识形态行话,而是援引俄国历史的史实。他认为,现政权使俄国恢复了被叶卡特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暂时中断了的“世袭”传统。他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它重新建立了这样一种制度:统治上层认为这个国家是属于他们的,他们知道,他们要获得特权只有靠为这个国家服务,支持它,而不是象西欧的有产阶级那样反对它。因此,俄国的特权阶层是本能地气量狭窄的,不会成为想使这个制度西方化的那种企图的同盟军。 派普斯教授遭到历史学界同事的批评,也遭到索尔仁尼琴学派持异见者的批评,后者倾向于认为现政权是导源于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是强行加于苏联的。他无疑也是同样不受苏联官方欢迎的,因为他把他的历史知识用来为向西方领导人提出的某些相当强硬的政治建议服务。 美国的对苏政策受到批评,说它不是建立在对俄国的恰当分析上。派普斯教授说,美国人太执着于这样的观念,认为所有的社会必须最终变成他们那样的社会,因而未能了解完全不同的俄国心理、愿望和文化史。他们设想,如果西方能够同俄国达成许多互有联系的协议,把它套住,并用更多的消费品引诱它的话,它将终于也采取美国的态度和愿望。 派普斯教授说,这是不正确的。西方人必须认识到,苏联现在的上层社会根本上是心胸偏狭的,它的传统是扩张主义的。 换句话说,西方世界面对着的不是一个拼死拼活想要变得更加西方化的国家,而是这样一个无情的对手:它一心想要不费一枪一弹而用别的办法打破包围它的联盟圈,使世界力量对比不可逆转地发生有利于它的变化。一切表面上的和解都是策略性的,一切笑容都是装出来的。 俄国人经常非常明确地解释道,缓和不是实质性的改变,而是在意识形态上所赞同的策略,为的是给共产主义的前进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决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束或者接受政治或社会现状。甚至在苏美关系的最好阶段,勃列日涅夫也说只能合作二、三十年,而不是说同西方的敌对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对西方各国政府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俄国对西方的开放是策略性措施还是战略性措施,而是他们是否为西方策略开放的问题。例如,希望苏联关于用大规模的从西方的进口来减轻它的问题的决定(派普斯教授承认这是苏联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之一)将创造一些机会,对苏联的政策施加某种制约,也许到一定的时候可以改变苏联的某些态度,这并非不合理。如果苏联能够自行实现一种“重大的转折点”,它可能能够在不需要派普斯教授认为需要的那种政治大变动进行某种变动。 西方是不是恰当地利用了这个机会是另一个问题。不错,在一九七一年它的内部问题削弱它的谈判力量的程度比人们预料的要大。可能存在某种感到不满足的想法,但这种纪录并不象派普斯教授所认为的那么糟糕。例如,他声称,缓和已提高了俄国的威望,缓和使苏联能够“打碎包围着它的联盟圈”,并使它能够“在中东部署强大的力量”,所有这些说法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他还说了人们很熟悉的这种胡话:赫尔辛基会议在某种程度上“使俄国对其他东欧国家的征服合法化了”。他应该读一读赫尔辛基会议文件,这些文件讲的是一种不同的情况。总之,看来,诡诈的俄国人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他太容易把不存在的成就或把西方的一些大都是因国内原因造成的问题归功于他们。 但是,必须把他看作是提醒人们注意下述一点的很有价值的人物:俄国人的确是一种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愿望的与别人差别很大的人,几项贸易协议和在电视屏上出现的几次礼仪上的握手是不可能改变他们的价值和愿望的。
3. 西德《明星》报道别连科逃往日本的经过
【路透社汉堡九月十七日电】西德《明星》周刊今天说,驾驶本国最快的战斗机逃跑的苏联驾驶员,是被一个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的奥地利工程师说服而叛逃的。 《明星》周刊说,日本当局在本月早些时候在米格—25“狐蝠式”在机场着陆之前十一天就得到这位驾驶员可望抵达的消息。 《明星》引用西方的可靠人士的话说,那位奥地利工程师是在一九七四年八月,在一次关于空间和高空飞行的东西方座谈会上第一次与这位驾驶员别连科接触的。这次座谈会是在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的扎基卡佐尔举行的。 这家杂志没有讲这位奥地利工程师的名字,据说,他代表美国中央情报局接触了别连科。 这家杂志说,别连科曾打算使这架米格机在阿拉斯加或在日本的一个空军基地降落,可是飞机的燃料不够了。 这家杂志说,别连科带有中国军事据点的详图。 《明星》对别连科被人招募和最后的叛逃作了这样的叙述: 这位奥地利人两年前在这次座谈会上同别连科进行接触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为这位俄国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选择作为可能叛逃的三个米格—25驾驶员中的一个。 别连科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驾驶员,他属于制造米格—25的生产人员。但是,他作为候选人的主要原因是他同他的上级军官有争论。 这种争论在他叛逃之前不久就使他受到违纪审讯。他在审讯中被指责“过度奢侈”。对他的处罚是派他到西伯利亚的一个基地去。 从这时开始,他的叛逃只靠寻找有利的机会飞离他的“僚机”——同他一起飞行的并驾驶着同样快的飞机的苏联驾驶员。 他是在离日本海岸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进行巡逻飞行时采取这个行动的。 他使他的引擎灭火,并表明他的飞机有毛病。他的“僚机”按照例行作法行事,即在他上面往返飞行——这种作法很快就把燃料用完了。 然后别连科很快打开他的米格机的风门,从他的同志的监视中逃跑。
4. 美一架F─14飞机坠落北海海底美苏竞相打捞
【法新社伦敦九月十七日电】据此间今天消息,美国和苏联两国的海军竞相从北海海底打捞一架F—14“雄猫式”战斗机,这个竞争继续在苏格兰沿海进行。这架战斗机是本周早些时候起飞时从美国的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掉下去的。 据说,“雄猫式”战斗机及其装备的某些性能是高度机密的。
5. 路透社说:苏联米格25飞机并不象人们以为的那样先进
【路透社东京九月十八日电】(记者:伊恩·麦肯齐)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九月六日在日本北部的函馆机场着陆的苏联米格25飞机并不象人们以为的有点类似于“有人驾驶的火箭”那样先进。 这些人士说,有一点最大的令人意外之处是,这种飞机没有在紧急情况下把飞行员从机舱弹出来使他好用降落伞安全降落的弹射装置。 这些人士说,米格25的引擎极好,苏联人在制造机翼和机身用的合金板方面,其冶炼技术水平很高,但是他们说,电子设备“相对来说并不先进”。 他们说,飞机上的马赫计表明这种飞机的速度最高为三马赫——每小时大约三千六百四十八公里——但是超过二点八马赫以上有一个红色的危险标志。 这些人士说,这种飞机装有四枚导弹,但是没有炮。当它在函馆着陆时,机上没有带武器。 他们说,这种飞机不是战斗轰炸机,而纯粹是截击机,而且机动能力差。 他们还说,当别连科着陆时,他所带的地图上仅仅标出了苏联在远东的机场。 消息灵通的观察家说,这种飞机看来不会对日本的安全构成以前以为的那么大的威胁,虽然就其速度和航程来讲仍然是一种可怕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