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6-28
第 1 版
1. 英美报纸就波兰工人罢工抗议政府提高物价发表评论说:波工人罢工震撼东欧 苏联深感惊恐
【合众国际社华沙六月二十六日电】在政府撤销了关于将食品价格上涨达百分之六十九的计划之后,全国各地工厂的罢工工人今天都已复工。 议会的官员们说,为了最后完成提高物价的法律手续而订于今晚召开的议会会议已经取消。 铁道部门的官员说,铁路运输正在正常进行。 几个无党派人士说,在宣布了提高物价的消息之后,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罢工。 这些人士说,波罗的海沿岸的格但斯克港和什切青港的造船厂工人举行了和平的静坐罢工。一九七○年十二月底宣布了类似的提高物价的决定之后,这两个港口曾是发生流血的骚乱事件的地方。他们说,另外在奥尔什丁也出现了罢工,在弗罗茨瓦夫附近铁道的铁轨被扒开了。 【法新社华沙六月二十七日电】一些人士说,二十五日在拉多姆,示威反对提高食品价格的工人们,放火烧了几个地方,并且同试图制止示威的警察搏斗,引起了一些人受伤。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六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说: 在波兰国内,分配问题一直比物价问题更加难办。 党和政府现在必须作出如何摆脱这种难堪的绝境的决定。看来唯一的办法是,先在一些工厂进行一轮新的安抚性的协商,很可能盖莱克要亲自作一系列访问,接着是谨慎地、逐步地涨价。 还有一个问题,罪责归于谁。盖莱克和党领导没有参与作宣布,提高价格的是国家机构和雅罗谢维奇总理。 上周的事件将在邻国产生反应,无疑会使莫斯科深感惊恐。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六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波兰总理可能不得不下台》,摘要如下: 波兰总理雅罗谢维奇作出了空前未有的让步,同意延期提高食品价格;这样一来,他的政治前途看来挂上了一个大问号。 很明显,提高食品价格的决定在全国引起了这样强烈的反应这件事,使政府感到吃惊和害怕。当雅罗谢维奇走进电视台时,脸色苍白,显然很紧张。他为了保留面子同意进一步考虑提价的法令草案,从而使他自己有好几个月喘息的机会,但是政治上的含义是错综复杂的。 迄今还没有那个共产党政府如此迅速而又如此卑躬屈膝地撤回一项极其重要的决定。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六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在过去一周,波兰工人再次发生动乱的可怕情景,和波兰共产党领导人盖莱克在政治上的惨败,大大震撼了东欧。 在波兰由于基本食品价格将上涨而发生骚乱,这是特别令人难堪的,因为这次事件恰好发生在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的前夕,并且使所有东欧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表面化了。 盖莱克政权马上改变决定,这样总算避免了导致一九七○年的暴乱并使其前任哥穆尔卡下台的那种不满情绪。 但是基本上进退两难之境仍然存在——盖莱克如何把波兰过去几年的繁荣置于健全的经济基础上,从而使希望肯定得以实现。 象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波兰最近几年债台高筑,特别是向欧洲美元市场借了许多债,来资助国际收支逆差并建造新的生产设施。 如果要偿还债务,在经济上必须提高生产率。但是,如果政府要实行有意义的经济改革,它必然要纠正许多价格之间的不平衡和提高价格,这个行动是不会得到工人阶级欢迎的。 整个东欧地区面临类似问题。东欧各国的宣传机器对本周的波兰事件保持极度的缄默。
2. 东南亚国家联盟外长会议闭幕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六月二十六日电】亚洲五个非共产党国家的外交部长今天晚上结束了三天的会谈。 【路透社马尼拉六月二十六日电】(记者:比克勒)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外交部长们今天敦促采取紧急措施,以获得对于使该地区成为和平、自由、中立区的支持。 部长们发表的联合公报,还要求各国为该地区所有国家合作采取有来有往的主动行动。 这一呼吁并没有具体提到印支国家。这一呼吁是在为期三天的东盟第九次部长级会议结束时提出的。但是联合公报的措词使人毫不怀疑,东盟谋求密切同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的接触,作为加强该地区稳定的手段。 这项公报是在五国部长——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签署在消灭麻醉品交易和滥用方面进行合作以及在发生自然灾难时相互援助等两项协议的签字仪式后发表的。这份长达八页的公报的大部分叙述了东盟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同时还用相当大的篇幅提及各成员国对保持均势和印支的捉摸不定态度感到担心的政治问题。 关于同印支各国的关系,公报说:“会议注意到,本地区各国间的双边接触日益增多。会议对这种接触将打破猜疑和误解抱有很大希望。” 官员们说,人们希望各成员国都将能够同越南建立外交关系。 部长们表示深信,“尽管本地区内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随着本地区的和平和和谐的增进,紧张关系将能松弛下来,就会创造有利于建立和平自由中立区的条件。”公报说,“会议一致认为,应当迫切注意采取措施,为建立和平自由中立区取得更大的支持和承认。”
3. 北也门武装部队参谋长抵法国访问
【法新社巴黎六月二十三日电】北也门武装部队参谋长艾哈迈德·加什米中校,目前在法国进行五天的正式访问。 加什米中校是二十一日到达巴黎的。他已经同法国三军参谋长梅里将军、军备署国际事务司司长保罗·阿桑斯总工程师,以及外交部国务秘书弗朗索瓦—蓬塞进行了会谈。 这位北也门参谋长二十二日参观了庞阿尔公司的一些工厂,该公司生产轻装甲车。二十三日,他参观了法国陆军装备试验技术中心。 【法新社巴黎六月二十四日电】题:北也门希望从法国购买武器 北也门(萨那)武装部队参谋长加什米中校,二十四日在巴黎对法新社记者发表的一次谈话中宣布,他的政府决定用法国军事装备来装备自己。 在解释是什么理由促使萨那当局作出这项决定时,加什米中校说:“首先,我们对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国家的法国武器极为满意。我们也看到,法国提供的武器不附带政治条件,而且法国不干涉购买它的武器的国家的内政。” 他还说:“另外,曾装备过我们的武装部队的苏联不给我们提供替换品,也不愿给我们提供精良的、或甚至是现代化的军事装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许多原因,我们决定不再从苏联获得武器。” 加什米中校还说,北也门武装部队武器和装备方面的需要“主要是在空军和陆军部队方面,而且特别是各种型号的坦克和装甲车”。 关于培训使用法国提供的装备的北也门军事干部的问题,加什米中校指出,这些干部中的大部分将去沙特阿拉伯、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进行训练。这些军事技术人员中有限的一些人将去法国实习。
4. 美英日意西德等国领导人抵波多黎各
【美新处波多黎各圣胡安六月二十六日电】福特总统为出席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议,于六月二十六日到达圣胡安时讲话的摘要: 最近几年,工业化的民主国家对经济增长和稳定问题日益关切。去年十一月我们在朗布依埃开始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认识到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我们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继续那次对话。我们完全知道,我们共同工作以制订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政策,以及回答我们大家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会,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时事社东京六月二十七日电】圣胡安二十六日电:三木首相、宫泽外相一行二十六日下午乘专机到达圣胡安,参加将于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两天召开的七个先进国家的首脑会议。 【路透社波多黎各圣胡安六月二十六日电】意大利总理莫罗今天到达这里参加最高级经济会议。他说,他的国家必须紧迫地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路透社波多黎各圣胡安六月二十六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抵达这里,出席明天开幕的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 【合众国际社波多黎各圣胡安六月二十六日电】英国首相卡拉汉今天抵达这里,参加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 【路透社波多黎各圣胡安六月二十六日电】七个非共产党的工业国家政府首脑今天聚集在这个加勒比海岛屿上举行一次经济最高级会议,目的在于制订如何从去年的经济衰退中健全回升的规划。
第 2 版
1. 英报评德斯坦访英社论《新的协约》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六月二十四日发表一篇题为《新的协约》的社论,摘要如下: 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证明远远不仅是一次礼节性的访问。这次访问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还可能象吉斯卡尔总统昨天对议会发表的动人、友好和建设性的讲话中所说的,具有历史意义。 这次访问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双方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高级会议。这种会议同法国与西德两国政府间每年举行两次的更为精细周密的会议不能相提并论,也不会消除英法之间仍然存在的利害冲突。但是,举行这种会议有助于缩小法德关系和法英关系之间的不均等现象,并为提供了一个能够比较容易地解决分歧的渠道。 从这里边可能产生出欧洲关系的新结构,从而使总统此行具有持久性的意义。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政治是由不断变化的联盟关系决定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论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前还是加入以后,西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波恩分别同巴黎和伦敦保持的单线关系。现在是这些单线关系让位于三角关系的时候了,这种三角关系可以使欧洲共同体具有由于它范围扩大、问题日益增多而需要的更广泛的基础。因此,如果要使这一新的协约获得成功,它就决不应成为英法两国共同抗衡西德日益增长的力量的一种尝试。 可庆幸的是,形势的逻辑看来是按着与总统的愿望相同的方向发展的。法国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因此现在已有充分信心着手解决国外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美国的敌对情绪,这种情绪是戴高乐将军把它培养起来作为一个民主化国家自尊的后盾的。吉斯卡尔不顾戴高乐派政治人物的反对,一直在发展同美国和北约组织的关系,这反映了他认识到法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集团的成员的利害关系。这就使法国同波恩以及伦敦的关系更加融洽得多。 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也在帮助加强一种目的一致的意识。这个集团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集团内外的种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意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葡萄牙和爱琴海,在其同苏联的联盟和同第三世界的关系上,以及在它对能源供应问题和世界不稳定的经济作出的反应上。这个集团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奉行共同的政策和认识到根本的共同利益。吉斯卡尔总统昨天说,改变之风正在使英法更加互相靠拢,他这句话指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2. 日《朝日新闻》文章:《苏谋求孤立中国一筹备召开欧洲共产党会议》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二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谋求孤立中国 ——筹备召开欧洲共产党会议》,摘要如下: 一延再延的欧洲共产党会议筹备会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着苏联的威信和由于中苏对立等而产生重大动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 关于欧洲共产党会议的目的,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候补委员兼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曾说明:一、将为解决欧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找到妥善的答案;二、会议将通过“政治宣言”和“致欧洲各国人民书”。 苏联派和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南斯拉夫等自主独立派都承认这些问题是“首要课题”。但对于两派来说,仅仅这些还没有说全召开欧洲共产党会议所具有的意义。特别是对苏联来说,欧洲共产党会议的召开是迫切的。 这是因为,可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明显地孤立中国。中国提出“三个世界论”的观点,把苏联看作是头号敌人。因此,即使最后文件中丝毫没有谴责中国的词句,但在苏联的倡导下召开欧洲共产党会议本身实际上也是对“苏联是头号敌人”这一中国主张的否定。对于苏联来说,在欧洲共产党会议以后,如果得以召开梦寐以求的世界共产党会议,那么就越发可以强调中国处于“孤立”。 自一九五六年苏联共产党二十大以来,自认为是国际共产主义大本营的苏联,同把变革本国社会、取得政权作为最大重点的非共产党国家的共产党之间,明显地出现了严重分歧。 苏联担心多样化会发展为分裂。苏联最新一期政治周刊《新时代》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援引美国一位苏联问题专家的讲话,来提醒人们警惕企图引起苏联同欧洲共产党分裂的活动及其目的。 不过,苏联的目的也使欧洲自主路线派感到难办。对于即将掌握政权的西欧共产党来说,国内不断发出不安的呼声,他们以捷克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为例,认为共产党一旦取得政权,可能会成为唯苏联之命是听的卫星国。为了消除这种不安,这些党首先抵制在苏联倡导下召开共产党会议,强调自主独立路线。 由此可见,对于欧洲共产党会议的召开,两派的利害关系是对立的。苏联打算,即使在最后宣言中多少作出一点让步,也要造成召开会议的既成事实,而自主独立派则想把自己的主张写进宣言,使国际上承认自主独立路线。
3. 东德外长到莫斯科同葛罗米柯会谈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五日电】题:安德烈·葛罗米柯同奥斯卡·菲舍尔会谈 今天,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同抵达莫斯科进行友好访问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举行了会谈。 在友好和充分谅解气氛中进行会谈时,讨论了与进一步改进双边合作有关的某些具体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一系列紧迫的国际问题。 今天,安德烈·葛罗米柯和奥斯卡·菲舍尔签署了一九七六——一九八○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和科学合作计划。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五日电】题:关于奥斯卡·菲舍尔访苏 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致认为,赫尔辛基安全合作会议决议“为进一步改善欧洲政治气候和加深缓和全世界的国际紧张局势进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们两国今后仍将会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尽一切所能使“会议最后文件得到其签字国充分贯彻执行”。 公报中强调指出,必须保证严格遵守和全面贯彻西柏林四方协定。
4. 葡总理阿泽维多已脱险
【路透社里斯本六月二十六日电】(记者:马库斯·费拉尔)医生今天命令阿泽维多总理在心脏病严重发作后休息六个月左右以恢复健康。阿泽维多是明天总统选举中的无党派候选人。他自二十三日起在波尔图医院治疗。以该院院长曼索·普雷托为首的一批医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已经脱险,最后可以继续从事政治活动。 普雷托说:“他必须在医院里再住三个星期,要渐渐康复还必须休息几个月,大概要休息六个月左右。”
5. 美报文章《意大利的最后一次机会吗?》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意大利的最后一次机会吗?》,摘要如下: 毫无疑问,在意大利选举结束后,人们能听到西方各国首都宽慰地松了一口气。共产党的票数有了引人注目的增加,但并没有象许多人所预料的那样在两院赢得多数。已经领导意大利三十多年的天主教民主党仍占优势地位。 事实上,这就意味着意大利得到另一个机会来表明,没有共产党参加,意大利仍能有一个有效的、廉洁的和公正的政府。然而,这可能是意大利的最后一次机会。因为意大利的选民们正清楚地表明,他们不怕投共产党的票。意大利共产党所采取的温和态度和独立于莫斯科的姿态已得到了益处。 但是,这次选举远未解决意大利眼前的政治前途。天主教民主党仍保持主动权,但它不能进行一党统治。它不肯同共产党联合,这就剩下社会党了。但问题是社会党是否愿意参加另一届联合政府。社会党仅获得了百分之九的选票。如果社会党拒不同天主教民主党合作,特别是在它进行整顿的时候,那就可能出现另一场政治危机,意大利只得用一个看守政府凑合着过下去,这可能导致再次解散议会,进行另一次大选。 人们只能希望,在这种不稳定的形势下,社会党会认为参加一个新政府是符合它的利益的。同时,社会党人要好好考虑他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党才能吸引这个国家的那些对左派同情但又不愿投共产党票的人。 至于天主教民主党人,他们同样也要好好思考一下。很清楚,许多意大利人对天主教民主党三十年来的统治所留下的下述弊病已感到厌烦:普遍的贪污,臃肿和管理不善的官僚机构,公用服务事业办得很差,过时的工业结构,高的失业率以及巨额国际收支逆差等,解决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需要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和进行改革的决心。 令人鼓舞的是,天民党现在在参众两院有许多新人物。这些新议员可能成为进行复兴的一支关键力量。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除非天主教民主党完全恢复活力,否则,意大利的前途仍将继续是不稳定的。
6. 意报文章:《天民党想搞技术人员和「新人物」内阁》
【本刊讯】意大利《晨报》六月二十四日刊登朗科·安格里萨尼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天民党想搞技术人员和“新人物”内阁》,摘要如下: “大选后”的未知数首先来自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党是不是仍将继续拒绝天民党关于撇开共产党人的贡献组成政府联盟的建议?扎卡尼尼、莫罗、范范尼、皮科利、博德拉托和天民党的其他人物,今天仍在要求社会党人不要损伤两党的建设性合作的可能性,要求他们放弃无论如何都要把共产党人卷入政府协议之中来的严厉要求。天民党人仍然说,同共产党人可以进行对话,进行文明的对照,仅此而已。 未来的政府的竞赛,是通过天民党和社会党的现在仍是对立的立场进行的。这是一场困难的竞赛,如果谁都不从谈判中更动一下自己的以各种理由提出的严厉前提条件的话,这场竞赛有变成一场较量的危险。对选举后的前景的疑问,拉马尔法在投票前夕在电视台就已经说出来了:“必须有人让步”,如果要使国家摆脱权力真空的悲剧的话。 现在可以说的是,稳定的、有机的政府这样的解决办法不会在短时期内出现。如下设想正在具体化不是偶然的:建立一个临时性的一党政府,它应有助于澄清现在不一致的立场。 天民党有一种方案是搞一个新的人物组成的政府,首先是技术人员,也是由第一次担任议员的人组成的政府。主要的目的不在于一党政府的政治方式,而在于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需要立即动手做的那些事情的计划。
第 3 版
1. 查尔方特文章:《当前黎巴嫩局势使人感到困惑》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六月二十一日刊登查尔方特勋爵一篇题为《当前黎巴嫩局势使人感到困惑》的文章,摘要如下: 我想根据自己的认识,就中东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政治和战略方面的基本影响提出一些看法。 在一九七六年夏天,在叙利亚军队已经采取完全可以叫作入侵黎巴嫩的行动的情况下,美国的第六舰队却呆在一旁观察动静,而苏联的一支强大的特混舰队则在俄国海军参谋长的亲自指挥下引人注目地航行于东地中海。 研究一下自一九七五年九月份达成第二次以埃军队脱离接触协议(叙利亚认为这项协议是对阿拉伯事业的最大出卖)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可以为叙利亚最近的行动找到较有说服力的解释。阿萨德总统于一九七五年十月份访问了莫斯科,苏联随后就开始增加向叙利亚提供的武器。叙利亚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制定它继续同以色列对抗的新计划的。这项计划包括建立一条由地中海经过约旦伸向红海的新战线。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显然是这条战线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柯西金先生访问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之后,阿萨德总统至少是获得了俄国对他入侵黎巴嫩的默许。 黎巴嫩危机目前已在中东造成一种外界任何力量都无法控制的局面,现在很难看出有关国家怎样才能摆脱它们自己制造的极其混乱的局面。 试图成立一支阿拉伯联合维持和平部队看来是注定要失败的,叙利亚还是很有可能接管整个黎巴嫩的,虽然它只有在投入数目比现在大得多的部队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特别是在贝鲁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之后才能实现这一点。很自然,以色列人正在十分关切地注视着所有这些情况。有可能会由叙利亚控制黎巴嫩并有苏联装备的强大的叙利亚军队压在以黎边界一带的情况,看来是不大可能使他们的心情保持平静的。可是即使出现这种局面也还不能算是最坏的。如果象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这样的不妥协的反以色列国家大规模出兵黎巴嫩的话,那就完全有可能成为在中东再次促成一场战争的催化剂。
2. 贝鲁特两派战斗仍在激烈进行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二十六日贝鲁特消息:右翼长枪党作战委员会今天含蓄地威胁要轰炸最近重新开放的贝鲁特机场,如果到六月二十九日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联合监督委员会的话。与此同时,在位于贝鲁特东南两个被重重包围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周围,战斗仍在继续进行。 基督徒的枪手们过去曾经对着机场射击,迫使机场只得暂时关闭,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发出过公开的警告。这个基督徒的政党的作战委员会说,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的话,“我们将不得不使机场停止活动”。 长枪党要求建立一个由黎巴嫩交战各方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以保证飞机不会带进武器,保证道路畅通,使这个被分裂了的城市的双方旅客都能进入机场。 【美联社贝鲁特六月二十六日电】右翼基督徒民兵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今天在贝鲁特的东南边缘地带打得非常激烈,这已是黎巴嫩内战中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斗的第五天了。 一夜间的导弹射击使得贝鲁特市区各处有几十所公寓大楼起了火。一家右翼电台报道说,“伤亡是严重的”,巴勒斯坦人在特勒扎塔尔和巴沙桥的两个难民营处在“火光熊熊,浓烟滚滚之中”。三天来,贝鲁特市一直是没有电、没有水;电话或电报联系也不通。 【法新社贝鲁特六月二十五日电】在叙利亚军队全部撤出贝鲁特以后,这个首都通宵进行了普遍的激战。穆斯林教徒的部队和基督教徒的部队在整个贝鲁特一带两个营地之间发生了冲突。 基督教徒也对贝鲁特郊区的塔勒扎塔尔和巴沙桥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继续进行他们的为期三天的袭击,这两个地区的防御者在进行猛烈抵抗。
3. 法新社评利雅得会议
【法新社开罗六月二十五日电】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倡议召开的埃及—叙利亚会议的次日,开罗观察家们认为:利雅得会议公报引起过多的问题,并留下好几个问题没有解决,以致于人们不可能无保留地同意这次会议的成功。 观察家们认为,这次会议的成功也许仅仅在于这一事实,即公报的签署者出色地成功地对引起埃—叙分歧的各项问题只字未提,并把公报写得看不出胜者和输者。 【合众国际社开罗六月二十五日电】随着埃及和叙利亚之间政治争端的平息,一个主要的刺激性因素从阿拉伯世界的舞台上被排除了。 埃及和叙利亚是对抗以色列的两个最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由于在中东和平政策上的争论而引起的将近十个月的敌对和互相谴责终于结束了。 阿拉伯外交界人士认为,开罗—大马士革之间的和解,不仅有利于将来解决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而且,还会加快结束黎巴嫩内战。
4. 叙通社报道:伊拉克两名军士要求在叙避难
【法新社大马士革六月二十二日电】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今天从这里报道说,伊拉克的两名军士在对伊拉克领导人的命令表示异议以后在叙利亚要求避难。 它还说,他们还透露了「伊拉克在向叙利亚边界进行可疑的军事调动的真正目的」。
5. 印巴任命驻对方大使
【路透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一日电】根据上个月作出的在七月份恢复正式外交关系的决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今天任命了驻对方国家的大使。
6. 缅甸中部发生水灾
【法新社仰光六月二十一日电】据今天这里的消息说,缅甸中部过去一周发生了水灾,这次水灾使十万多人无家可归。曼德勒河的水位到六月十八日为止每小时上涨三英寸。有五个城市被淹没。
7. 美刊文章:《印度的经济停滞和阶级斗争》
【本刊讯】美国《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公报》一九七五年最后一期刊载一篇署名“一个通讯员”写的题为《印度的紧急状态》文章。该文第二部分《经济停滞和阶级斗争》摘要如下: 几乎每一个经济发展的指标都表明印度的经济已进入停滞时期。七十年代比五十年代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地缓慢。 一九六五年是印度经济发展的统计数字发生质变的一年。经济上的依赖一九六五年以后,印度的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下降的基础是经济依赖的日益加深。根据古典的殖民主义方式,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是出口原料和进口成品和消费品。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物资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同他们买进来的货物的价格相比)出售,贸易就变成了帝国主义国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一个手段。帝国主义主要在矿业、种植园和某些基础结构部类的投资则有助于维持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修改了但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方式。在自由贸易的方式下,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不断出现逆差。“外援”随着贸易逆差的增长而增长,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这种贸易差额提供资金,并向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使他们放宽对贸易和投资的限制。虽然现在他们也生产许多消费品和轻型机器设备,但制造这些东西所必要的零件和机器仍然是以较高价格进口的。另外,不断增长的外国投资意味着外国对许多现有制造业的越来越大的控制,帝国主义为了打破或者削弱对贸易和投资的限制而施加的压力则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在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确实出现过的发展,很大部分是依赖别人得来的、是暂时的和虚假的,这个发展不是自力更生的工业化,也没有改变贸易的剥削性的格局。 印度的情况是这个总格局的一个部分。自从独立和特别是从一九五六年以来,一直存在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这个逆差在一九六五——六六年达到最高峰,以后又下降,而逆差的下降更多反映了印度的经济衰退,而不是更多反映了任何重要的出口增长或自力更生的努力。但从那个时候以来,它又一次上升,至一九七四——七五年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援助的增加同贸易差额的格局并驾齐驱,总的援助使用额从一九六一——六二年度的五十三亿两千万卢比上升到一九六四——六五年度和一九六七——六八年度期间的每年一百亿卢比的高纪录,然后到一九七二——七三年度又下降为六十亿五千万卢比。从那时以来它又上升了。但随着偿债负担的增加(从一九六一——六二年的十四亿三千万卢比增加到一九七二——七三年的四十七亿九千万卢比),援助的净流入额一直在下降,而偿债负担在出口中所占百分比已增加了:一九六一——六二年是百分之十三点八,一九七一——七二年是百分之二十七点八,一九七二——七三年则是百分之二十四点四(《商业》周刊,基本统计数字)。 对印度贸易的格局也应当加以研究。应当注意,虽然轻工业产品甚至机器和机械产品有某些增长,但茶叶、咖啡、谷物、食品和鱼仍然至少占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一,而轻工业产品如黄麻、皮革和棉布产品以及纺织品则占百分之三十一点八。同时,最大量的进口物资是机器和运输设备,其次是金属。更重要的是,印度同它的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苏联、联合王国、日本——所进行的贸易属于古典的殖民主义的格局:印度向美国、苏联、日本和联合王国主要出口黄麻制品、水果和蔬菜、茶叶、鱼、烟草以及向日本出口一定数量的铁矿和其他矿石。机械和机器产品则主要向小国出口。反过来,印度从联合王国、美国、日本、西德和苏联进口的主要是电力和非电力机器、钢铁以及小麦(从美国进口)。 虽然一九七四年和以后的饥荒年月似乎把印度的戏剧性经济危机突出出来,但这次危机是由于深刻的结构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一九六五年以后,这些特点对发展的停滞所起的作用系统地显现出来了。且看,一九六六——六七年是印度大范围的饥荒年,北部人口稠密的比哈尔、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估计有一亿人受影响。只是由于大量进口美国粮食,同时对帝国主义的化学肥料工业作出让步和卢比贬值,数百万人才能免于死亡。(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三版) 工人在就业人数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工人越来越气势汹汹了。一九五一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间,劳资纠纷只有些微增加,而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四年期间,劳资纠纷却增加了一倍半,涉及的工人人数则增加不止一倍,损失劳动日数增加将近五倍。 而且,罢工和工人阶级行动的性质发生了质变。纳瓦尔·塔塔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劳资关系会议上强调了“迅速恶化的劳工—行政关系”,有一位福利官员解释说: “戈尔先生说,提高工业生产的严重障碍之一就是劳资关系的状况,其恶化程度如此之深,以致国家面临了严重的危机,他说,必须采取紧迫的激烈步骤来克服这个危机。他说劳资磨擦已发生变化。工人除了罢工、怠工、死扣规章办事和‘搁下钢笔’的鼓动之外,还采取了威胁、强制和超越官员的行动。”(《印度时报》,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事实上,工人阶级愈益倾向于以进攻的姿态来回答失业增加和生活标准下降,并倾向于采取超过(劳资)纠纷任何“正常化”的行动。尽管没有发生戏剧性的拉丁美洲式的绑架,但是个别资本家已经清楚地感到有压力,到一九七五年时整个的工业家显然都在要求进行一些新形式的镇压来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这一压力。贫农和农业劳工关于农村中的不安,很难获得任何统计材料,但是无论如何“纳萨尔巴里”显然不是孤立的事例,而一九六七年以后的年代同独立以前的农民运动相比较,则磨擦显然强化了,其性质显然改变了。土地改革事实上帮助了一部分比较富裕的农民成为农业资本家,并且使富农的利益总的说来与现有地主的利益一致起来了。但是,农村贫困并没有得到解决,农业也没有取得真正的发展——不管是资本主义的或其他方式。对“半封建”关系的有限的破坏使中农和贫农仍然处于缺乏资金、更加贫困化、时常还是依然负债的状况。不断增加的两极分化和贫困化造成的结果是:靠工资收入的农业劳工所占百分比在一九六一至一九七一年期间上升了,农业劳工中完全没有土地的情况增加了,以及那些不得不依靠工资劳动的人越来越找不到职业了。 结果,是农村中的穷人(无地农民和贫农)开始带头进行鼓动了,是他们大量涌进现存的无论什么农民组织,是他们开始推动各左翼农民协会的领导采取更为战斗性的行动。贱民和妇女由于大多数农业劳工都是低种姓和或者是妇女,因此他们同地主,富农的冲突既涉及纯经济问题,也涉及“文化”方面。近年来愈益增加的对贱民施加“暴行”的事件背后大多数都有这种农村两极分化的因素。这在一九六八年著名的基尔文马尼(为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县的一个村庄——本刊注)事件中是一清二楚的,有四十二名与印共(马)领导的进攻性斗争有关的贱民无地劳工被他们的地主活活烧死。据政府材料说,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间,有一千一百一十七名贱民遭杀害,对贱民的暴行事例从一九七一年每月平均一百七十七起增加到一九七二年每月平均一百九十九起,一九七三年每月平均二百三十一起。这种事例多数特别涉及妇女,因为它们涉及强奸、不让使用公井的水、调戏和侮辱。对贱民劳工施用的暴力不应当使我们看不到下列事实:反攻已在进行。象困豹党这类派别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兴起,在比哈尔邦发生的武装冲突(当时贱民加入“纳萨尔巴里分子”的队伍,对地主和警察进行反攻)其背景就是贱民处于绝境之中斗志愈益旺盛。劳动妇女面临的双重压迫使她们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为饥荒救济而进行的鼓动中和印度全国农村贫苦人民的类似运动中具有战斗力,甚至起了带头作用。部族人民从英国统治时代以来,部族人一直是叛乱的一个根源,一九六七年出现了纳萨尔巴里和斯里卡库兰起义之后,重点从一种部落民族主义转变为阶级战争了。确实,纳萨尔巴里武装斗争就主要发生在部落的边区。正在进行的武装造反的另一个方面是沿着印度东北边界日益加强的那加、米佐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争。但是,印度的部落群也是最近正在兴起的群众斗争的一个基础。 把农村中的贫穷人民和城市工人团结在一起的两次主要的孟买纠察线,其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参加者就是撒纳、杜利阿、纳西克县的部族人。 结论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必须从这些正在兴起的斗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领导因素两个方面来记住“民族的”多样性。 可能最要害的事实是:这些正在兴起的阶级斗争归根结底可以说是自发的,因为没有巩固的革命核心,没有统一的党来团结他们、推动他们前进,反对统治阶级。群众受各种各样“左翼”政党的领导,其政策从歼灭阶级敌人一直到只在选举时才搞群众运动的都有。左派在这方面的失败同印度统治阶级一直得以围绕一个党(国大党)和一个领袖(甘地·尼赫鲁,英迪拉·甘地;而贾雅普拉卡希·纳拉扬,则我们将看到他只是一个明显的例外)来巩固自己是个截然不同的对照。这些正在兴起的阶级斗争已得以迫使印度国家作更大的努力来既进行镇压,又通过“进步的”纲领来冲淡各种要求,但是却未能制止统治阶级的这种巩固。然而,这些阶级斗争归根结底已迫使印度资产阶级放弃大多数议会民主的形式,并为完全新型的斗争准备好条件。
8. 苏古顾问出席安哥拉陆军训练学校开学典礼
【法新社罗安达六月二十二日电】《安哥拉日报》今天报道说,一所把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战略结合起来的新的陆军训练学校昨晚在这里举行了开学典礼,苏联和古巴的技术顾问出席了开学典礼。
第 4 版
1. 日《国际贸易周刊》文章:《中国海运的现状和展望》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二十二日译载日本《国际贸易周刊》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海运的现状和展望》,摘要如下: 仅仅十年的时间,中国从几乎是零的状态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了它的造船和船运事业。 当然,同世界先进的海运国相比,中国现有的海运实力决不能称之为大规模的船队。但是,这两三年来海运界人士已经痛感,光是拥有大吨位的船只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 目前世界船只大量过剩,导致最大规模的海运不景气,尤其是油船如此,现在世界三亿吨的油轮吨位中,过剩吨位已超过一亿吨。这种情况估计要持续到一九八○年。 相反,中国海运的基础建立在本国经济计划的安定的发展之上,这种海运的基础力量是值得注视的。 以造船而言,上海在文革以前只有一所造船厂,今天已拥有能造万吨级轮船的工厂四个。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共造了四十四艘万吨级轮船。以前造一艘万吨轮要两年,现在五个月完成。 刘少奇认为造船能力低的中国,与其造船不如买船,买船又不如租船。文革以后造船工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大胆地促进了思想革命,坚持奉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例如在三千吨的船台上造万吨轮就是一个奇迹。 中国已向马来西亚出口了三千七百吨级的货轮,这使第三世界也对中国的造船能力表现了深刻的关心。中国船性能好,价钱低,将来甚至日本船主也考虑向中国订购,这是日本造船工业不能安心的。 一九七五年中国在长江、沿海和远洋的货轮运输量比一九五○年增加了二十八倍,远洋货轮的运货量比文革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一倍。 今后最值得注视的是中、美关系一旦正常化之后,对美贸易的发展。 大连建设中国的海运码头最近已经完成,可以停泊十万吨、五万吨的油轮。中国自力更生完成了中国第一座它的大型深海油码头,具有很大的意义,这对原油的运输是很大的贡献。 据说在新港和上海建造中的货箱码头也在施工中,预料明年完成,这样中国的港口在最近的将来将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现在看来还存在的混合轮船的现象只不过是一时的,不久的将来将会取消。
2. 马《星槟日报》社论《向弗雷泽总理致敬》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槟日报》六月二十五日发表题为《向弗雷泽总理致敬》的社论,摘要如下: 澳洲总理弗雷泽对中国进行的访问,已使国际局势呈现新的趋势,苏联及其卫星国驻华大使并未到北京机场欢迎,观察家注意到这是苏联故意的冷落。 弗雷泽不因此感到难堪,相反的他进一步向中国领袖表示澳洲将支持印尼和马来西亚阻止苏联渗透东南亚。 美国在越南惨败后,决定逐渐由东南亚撤军,是时代潮流所致,但取而代之的不是和平的到来;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正不断地寻找机会与借口,加强对东南亚的渗透与控制,企图通过手段分化东盟与印支国家合作的可能性。 澳洲弗雷泽总理的作风是直言不讳的,他的外交政策主张联合原有的盟友,抗拒苏联的扩张野心,俾东南亚乃至澳新(西兰)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区域团结。在这方面,弗氏登台后首先选择到日本和中国访问,以亲自鉴定这些国家对太平洋区域的态度。结果他发现苏联公然对他表示敌意,也极不满意弗氏的防苏政策。不过,在另一边,在对待苏联态度上,弗氏却找到了更多的支持者,即使中国与澳洲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也同感苏联的行动越来越威胁着世界和平。 正当弗氏在中国发出支持东南亚言论的时候,东盟五国外长适逢在菲律宾开会,菲外长罗慕洛说,东盟已授权马来西亚试探大国美国、苏联、中国和日本 ——对建立和平、自由与中立地区概念的反应。 泰国外长披猜也说,东盟必须进行更大的努力,以使东南亚成为和平、自由与中立地区。 吉隆坡宣言在七一年签署的时候,已表达了东盟国家的愿望,但随着印支局势的转变,苏联加紧活动,日益暴露对东南亚的干预意图后,中立化的道途显得更不容易达致。 现在摆在东南亚国家的最大危机已不是来自美国。美国在越战蒙受的教训使它不得不放弃劳师动众,派兵远征的侵略政策,反而是一些国家忧虑美军太快撤退会留下“真空”,给苏联制造填补的机会。澳洲和新西兰便是属于这一类的国家,它们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苏联在印度洋的扩军,利用东南亚的变化过程,不断派兵进驻和在一些地区挑起战争,尤其是对马六甲海峡的觊觎,引起国际舆论纷纷声讨。如果苏联的这一攻势没有受到遏止的话,则东南亚和亚洲将无法享受持久的和平。当然,东南亚不需要外军驻扎是中立化的先决条件,但若没有任何力量阻止或挫折苏联的称霸野心,让它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则到头来所有的努力将化为乌有。 通过正常的接触,与苏联建立邦交,是必须的步骤。惟东南亚国家必须谨慎脚步,保持独立与自主的尊严,不成为超强的卒子和被利用的工具,是确保国家利益与和平的最大保障。继之,东南亚国家应该打开对话,相互谅解与容忍,俾东盟与印支的差异化解在友谊与亲善的气氛中。 我们认为,澳新(西兰)这些年来,增加关注东南亚局势,并愿为区域和平作出贡献,是令人赞赏的。弗雷泽的政策与言论具体地反映了东南亚人民的愿望。而我们相信,在对抗霸权政治方面,澳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态度,正与大多数国家的立场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