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6-05
第 1 版
1. 英报对梅里文章的评论《新战略可能把法国推向北约》
【本刊讯】英国《卫报》六月二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新战略可能把法国推向北约组织》,摘要如下: 法国准备参加西德东部边界的欧洲“前沿防务”,虽然它十年以前已离开了北约的军事系统。法国参谋长居伊 ·梅里在六月份这一期的《国防评论》上提出了新的战略,暗示在戴高乐使法国军队退出分配给它的同捷克斯洛伐克对峙的前沿阵地十年以后的今天,法国正在加强它同其他北约成员国的合作。 梅里将军的论调同两位前任参谋长的比较僵硬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他的论调所反映的趋势在政府的新的五年防务计划中可以看出来。这一计划上周在议会中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个计划比过去更加侧重于常规兵力,而不再进一步扩大核威慑力量。人们认为侧重点的这个变化同北约和五角大楼的想法是一致的。 如防务问题辩论所表明的那样,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在联合政府中占统治地位的戴高乐分子对把侧重点从核威慑力量转向常规力量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核威慑力量是独立的象征,前戴派总理梅斯梅尔甚至建议取消兵役制。 但是政府在表决中占了上风。现在,这位参谋长似乎把他们的论点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法国仍然拒绝对某个特定的地区事先承担绝对的义务。“但这绝不排斥我们在极其重要的前沿战斗中发挥作用。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心甘情愿地不去参加这个可能决定着我们命运的首次战斗的话,那将是极其危险的。” 这位将军说,他指的是参加“第一次战斗的第二梯队”。他说,已经在同盟国军队进行会谈,商讨一旦发生危机应当遵循的程序。他说,还将同盟国军队进行演习,以使“互相替换性”臻于完善。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六月三日发表评论说: 法国参谋长梅里在法国主要的安全政策杂志上的阐述,是巴黎军事政策方针的转变吗? 这支部队今后要同联邦国防军一起在威慑的常规部分建立更多的“平衡”,我们德国人只能为此而高兴。 如果看到,德斯坦政府现在显然不再害怕从对欧洲军事形势的一致判断中得出与盟国一样的防务结论:尽可能靠近联邦共和国的东部边界,那么,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就必须用“是”字来回答。不再卖弄“全向防务”了,不再区分军事前沿地区(联邦共和国)和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圣地”(法国)。联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变为神圣不可侵犯和得到保证了。 法国的理论变得直率了。这种理论同东西方力量对比的现实,以及同中等国家与大国之间差别的现实相符合了。因而它获得了对外的、肯定也包括对内的说服力,也获得了对军官的说服力。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六月三日载文说:法国进入了唯一现实的、也就是向东和向南的战线。无疑这是东方集团超乎寻常扩军和法国在欧洲地位改变的结果。
2. 苏菲签署建交公报和苏菲声明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日电】题:菲律宾总统在莫斯科 苏菲两国文件——苏联和菲律宾建交公报和苏联菲律宾声明今天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签署文件的是波德戈尔内和马科斯。 在苏菲两国政府贸易协定上签字的有苏联外贸部长帕托利切夫和菲律宾财政部长比拉塔。 马科斯今天还参加了经互会。总统主张菲律宾同经互会国家进行有效的互利的合作。外电外报说苏菲建交使苏 能在菲获得立足点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六月三日报道: 星期三正式宣布苏联同菲律宾建立外交关系,这样,苏联长期来要在那个重要的东南亚国家获得一个立足之点的目标得到了实现。 从莫斯科的观点看,在菲律宾派有正规的代表团是一个重要步骤,有助于使苏联在世界上的这样一个部分(在那里,美国以前占过优势)保住它的地位。 【时事社东京六月二日电】苏联自去年六月菲中建交以来,为了对抗中国,一直急于同菲律宾建交。因此,可以认为,苏联好不容易才对东盟外交建立了新的立足点。 对苏联来说,通过同菲律宾建交,已同东盟五国全部建交,这将巩固苏联提倡的亚安体系设想的地盘。
3. 塔斯社报道法批评梅里文章的言论《法国和北约》
【塔斯社巴黎六月三日电】题:法国和北约 法国武装部队参谋长梅里将军在最近一期《国防》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谈法国当前军事政策的文章,这篇文章在这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梅里写道,尽管法国退出了北大西洋集团的军事组织,但仍然同北约军队指挥机关在各个级别保持接触,并参加该集团联合武装部队的联合演习。他说,一旦发生冲突,法国应当把自己的军队开往第一道防线,即开往“西德的东部边界”。谈到这里,将军强调指出,这种协同行动的准备工作应当从现在就开始。 法国政界人士认为,梅里将军的言论意味着法国想恢复“大西洋主义”。巴黎的《费加罗报》指出,这些言论遭到了戴高乐派和反对党的坚决谴责。 《人道报》强调指出,参加北约“第一线的战役”这一义务“对法国来说是一种致命的冒险行为”。这种义务会使我们听凭任何挑衅的摆布,从而使法国卷入违背本国利益和意志的冲突。法国前总理梅斯梅尔说,法国军事理论如按《国防》月刊文章中所阐述的那样,就是“向后倒退了十年”。 梅里将军文章发表正好是他访问中国期间,他将从六月三日至十四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4. 时事社报道《东南亚国家联盟注意苏下一步态度》
【时事社东京六月三日电】题:东南亚国家联盟注意苏联下一步的态度 新加坡二日电:东南亚国家联盟对菲律宾和苏联建立邦交一事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 不过,此间外交观察家认为,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多年来的愿望,即实现亚洲集体安全设想已完成了第一阶段。他们关注,苏联今后为实现这个设想的第二阶段,对作为地区性集团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将如何进行拉拢。然而,要这样做,从中国的反击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的意图来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 东南亚国家联盟今年二月在巴厘举行首脑会议时提出了东南亚和平中立地区的设想。其意图是,面对着印度支那共产主义化这个严酷的现实,修改过去的反共姿态,以维持这个地区在政治上的稳定。谋求同印度支那的共产主义国家、中国、苏联建立友好关系,目的就在于此。然而,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的目的始终是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因此,虽然各国都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但却严格监视着苏联的行动。同时,中国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华时,表明了坚决支持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方针。其最大目的就是对苏联形成对华包围圈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 【时事社东京六月三日电】题:中国虽然冷静看待苏菲建交,但对苏联扩张仍报以警惕的眼光 北京电:此间外交人士认为,由于苏联、菲律宾的邦交正常化已是“预定”了的,中国是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的,但同时对已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都已建交从而加固了立足点的苏联的对亚洲扩张,将更加报以警惕的眼光。 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强烈要求这个地区实现中立化,中国对这个立场是一贯给予支持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中立化设想是以大国的保证为根基的,而对此,提倡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苏联,过去从未对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立化设想表示过明确的态度。中国认为,苏联的亚安体系设想是阴谋遏制中国的,因而谴责这个设想是掩盖苏联在亚洲搞霸权主义的。
5. 时事社报道《美对苏菲建交加以注意》
【时事社东京六月三日电】题:美国对苏菲建交的看法,作为苏联亚洲战略的一环而加以注意 华盛顿二日电:苏联同菲律宾建交,美国的主要报纸、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几乎都没有报道,漠不关心。国务院也采取了“无可奉告”的正式态度。但是,华盛顿亚洲问题专家,把菲律宾的马科斯政权转变一味反共的外交政策,先前同中国、这次又同苏联建交,视为表明东南亚新潮流的一个征兆。并且评价说,特别是同菲律宾建交,为苏联舰队有可能在菲律宾停泊打开了道路,这对于克里姆林宫来说,其战略意义是巨大的。 美国现在利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作为第七舰队的主要停泊地之一。不过,这些专家人士认为,如果总统选举后美国的亚洲政策发生大幅度变化,或者出现菲律宾国民对于美军基地的感情恶化这样的事态,那么,苏联就会立即提出利用菲律宾的港口设施。
第 2 版
1. 苏驻西德大使谈苏政府声明
【本刊讯】西德意志电台——北德意志电台五月二十八日广播了苏驻西德大使法林同记者的谈话,摘要如下: 问:大使先生,贵政府的十二点声明使联邦共和国的许多人感到意外。贵政府发表这一德—苏关系声明的意图是什么? 答:我认为,本声明的目的已在其开头就清楚而精确地表达出来了,即重新阐述苏联在国际事务中因此也是在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关系中的基本路线。 问:这份声明主要是苏联政府对联邦政府的一种提醒,还是一种加强合作的要求? 答:这主要是一种要求,要求继续进行并开展良好的、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工作。 问:根据贵国政府的看法,在哪些领域可以改善同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合作? 答:实际上在各个领域里都存在着进一步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最明显地可以指出,在经济方面还存在着加强和扩大合作的潜力,在政治领域里进行磋商,或者发展在体育或文化方面的接触,还有好多事情可做。
2. 西德《时代》周刊文章《莫斯科的装饰》
【本刊讯】西德《时代》周刊五月二十八日出版的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莫斯科的装饰》,摘要如下: 苏联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局势发表政府声明,这是任何西方国家还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所采取的形式是没有先例的,尽管内容上没有新的实质。塔斯社公布的声明用巧妙的措词装饰了德苏关系,但同时它显然也是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需要。 声明首先对苏联的西方政策作了被动的辩解。勃列日涅夫需要缓和,这种缓和是东西方共同创造的,在此期间又被共同地变得臭名昭著。如果西方不再一起配合,那么勃列日涅夫就只能干着急。从对外政策来说,这位新出笼的元帅的政策成效甚微:在埃及、印度、葡萄牙、甚至在叙利亚、赫尔辛基和在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中,莫斯科都没有很多作为。 继续奉行缓和政策 ——勃列日涅夫该向谁提醒这一点呢?克里姆林宫对美国人——莫斯科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和小麦——很难采取要求者和招徕者的姿态。勃列日涅夫认为联邦共和国是整个西方中最好的对象。还没有同任何其他国家象同联邦共和国那样,把缓和变成如此长期的经济合作。因此联邦共和国成了“苏联的国际大伙伴”——如果缓和持续下去的话,它是欧洲头号的伙伴。但如果缓和失败的话,联邦国防军也是欧洲头号的潜在敌人。这使得政府声明的含意多种多样。从苏联的角度看,没有波恩欧洲就什么事也做不出来,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坚持缓和政策的要求,为了尽可能使这一要求具有吸引力并使它成为对西方盟友适用的指南,人们配置了有力的对照。红色贸易在引诱着:苏—西德换货五年内增加了四倍。 但除此之外,莫斯科声明又勾画了一个可怕的图景:波恩如果向后转就会再次陷入国际孤立之中;只有当波恩与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保持良好关系时,关于柏林问题的四大国协定才能发挥作用。声明的最后是几年来不再能从莫斯科那里听到的那些话:西德人民,也有欧洲任何一国的人民将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即他们应把自己的砝码放在天秤的哪一端,放在和平的一端呢还是战争的一端? 然而这种警告听起来有点故作声势。因为在必须具体说明的地方,声明都没有加以说明。 在声明中没有修饰地表示勃列日涅夫想到波恩去。声明中说,与勃兰特、施密特和谢尔等首脑会晤,“可以使……合作提到质量较高等阶段”。但是联邦总理是否能对在竞选期间接见苏联总书记一事抱有很大兴趣,这还是一个问题。即使勃列日涅夫作为礼物带去签署条件成熟的、但还未签署的三项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关于柏林条款的所有可以设想的说法,都永远不能满足强硬的反对党政治家的所有愿望,更不要说在选举之前了。所希望的对缓和过程的推动作用可能会很容易走向反面。
3. 美报文章《基辛格的好景不长了吗?》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二十六日刊登詹姆斯·韦克斯勒的文章,题为《基辛格的好景不长了吗?》,摘要如下: 对基辛格的外交生涯具有最大讽刺意味的是,他在共和党极右派日益强烈的攻击下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基辛格已感到不得不宣布,即使在福特在十一月份当选,他自己的任期可能会在那时以前不久结束。实际上,他已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挨揍的、不起作用的人。 然而,甚至向右派的怒吼做出这样的让步,都没有使那些一直要求立即把他搞下台的人平息下来。 基辛格的下台几乎肯定是不可挽回的了,而且,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这是共和党内坚决支持里根的一派攻击的结果。 总统最近说的表示对他信任的话几乎不可能使他得到什么安慰。虽然基辛格成功地使得与莫斯科和北京的联络路线畅通,但是在他们正在谈论的事情里很难发现任何有重要内容的东西。他过去的作为所引起的问题正在被里根派的狂热荒谬地搞模糊了。在这个总统选举年极其需要进行辩论的真正问题,牵涉到如何制定一项以可靠的民主精神和对和平的武器的献身精神为基础的对外政策。 基辛格在极盛时代一直是一个双重人物的象征,他一方面宣传稳健的美德,另一方面却经常采取血气很盛的鲁莽行动,从越南到安哥拉他都是这样做的。最后,也许正是这些进行欺骗和两面三刀的做法使得他那么广泛地遭到攻击。
4. 西德《世界报》评论《使缓和不致于没落》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五月二十八日刊登托马斯·基林格尔写的评论,题为《使缓和不致于没落》,摘要如下: 在近几个月中,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它有着使辛辛苦苦炮制的产物即缓和碎成两半的危险。对于古巴入侵安哥拉,人们虽然可以惊叹地说,这是这个世界多年来所经历的,通过代理人去占领一个地方的杰作,但是由这个行动发展而来的对于缓和的挫折,完全可以使这个胜利的果实再次变质。 初步迹象可以十分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指美国总统在三月发誓不再说缓和一词,这还不够,他的最厉害的竞选对手里根继续充满胜利信心地利用总统这个誓言,作为反对这位总统的武器,他使这个奉行夭折了的缓和政策的总统处于困境。 但是全世界在古巴的冒险行动之后都清醒了。甚至在象波恩联合政府这样爱好缓和的政府中,思考也代替了盲目的希望。在联邦共和国这里,竞选也起到了最终的决定性影响。 如果缓和政策在一次挫折中就完结的话,那么在莫斯科看来,为安哥拉的胜利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因此克里姆林宫于这星期从两条战线上发起了新的“和平攻势”:这星期初它让《真理报》刊登了一项十二点声明,这个声明向德国人描绘了继续执行其东方政策的好处。 莫斯科对美国的竞选施加出于同样目的的影响,补充了它对联邦德国竞选施加的影响。在斯德哥尔摩,帕尔梅向基辛格转交了卡斯特罗的信,据这封信说,古巴准备开始从安哥拉撤出它的军队。当然基辛格尽管很善意但对信的反应却是怀疑的。 但是事情已经动起来了。尽管是缓慢的。这种类型的“撤退”虽然几乎不可能掩盖莫斯科在安哥拉的真正影响,正如这十二点声明并没有使柏林消除其担忧一样,但是重要的是宣传效果,在西方,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苏联和平意图的任何一个细小举动,在那里这种宣传效果可能不会小。
5. 梁厚甫文章《谈谈洛克菲勒在西德谈话》
【本刊讯】新加坡《南洋商报》五月二十八日刊登梁厚甫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洛克菲勒在西德的谈话》,摘要如下: 最近,美国副总统洛克菲勒在西德发表谈话,抨击苏联,认为苏联为新的帝国主义者,企图在全世界的范畴内弄到国旗无落日。这一次的谈话,意义很大。意义不在于美国的国策快要转变了,冷战快要恢复了,而在于说明美国国内的权力结构,将有很大的变动。 第一,借此可以窥探今年大选的前途。苏联的《真理报》说得不错,今年美国的大选,已变成为反苏竞赛。福特总统对反苏竞赛,颇有考虑,因为他负上了“基辛格的包袱”。不但基辛格是包袱,副总统洛克菲勒也是福特的包袱。大家记得,当福特总统提名洛克菲勒做副总统的时候,国会要洛克菲勒列出过年过节送礼给人家的纪录,其中有五万块钱,赫然是送给做了官以后的基辛格的。这且不讲,年来洛氏家族,确有企图与苏联讲缓和的迹象。洛家的四少爷是戴维·洛克菲勒,也是大通银行的总裁。他除了在莫斯科设大通银行分行之外,经常发表议论,认为软化苏联,最好是用开明资本主义。洛家的大少爷是洛克菲勒二世,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席,是洛家内边的司令员。该基金会下边,以往颇多反苏论,现在,这些论客们,几乎全部离开而转到南方各大学教书了。 美国民意所趋,洛克菲勒集团,不能不转变风向,表明心迹,洛克菲勒在西德的谈话,完全是为着这一点。 其对大选的影响如何?众所周知,纽约是大州,而共和党许多的党代表,都操持于洛氏家族的手上。这代表不但福特垂涎,里根也垂涎。谁拿到了这些党代表,谁就可以当共和党的候选人。洛克菲勒打算给谁呢?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的权力结构有变动,是指此而言。 把党代表来给谁,迄今虽仍然是洛克菲勒集团的最高机密,不易猜知,但是,从洛克菲勒最近在西德的谈话来看,洛家显然想先把自己放到中立的地位上边,以便将来待价而沽。 以往洛克菲勒所答应过的,纽约州的党代表将会支持福特这句话,大抵不兑现了。熟悉美国政情的人士,大都知道,洛家与里根之间,向不投契。现在,洛家已自动缩短和里根之间的距离,说明大选的形势,已有所变动。最近福特总统在密执安州和马里兰州虽获得胜利,但是,他在这两州初选之所得敌不过他在约纽州党代表之所失,假如洛克菲勒真的转而支持里根的话。 第二,洛克菲勒这一篇谈话发表过以后,受打击最大的人,当然是基辛格。这篇谈话一出,基辛格就发出不准备干下去的话了。在政治历史上,洛家在美国,原属于最右派,在杜勒斯时代,洛家反苏最力。洛家之转变,是近二十年之事。基辛格是乘着洛家的转变而起来的。近二十年,有人以左派视洛家的三位少爷。这一起因,起于洛家对苏联的态度,现在洛家转变了,其下边的谋臣策士也变。这一转变,基辛格适当其冲。 今年美国的大选,如果要找特征,那末,权力结构的改组,应该是最大的特征了。
第 3 版
1. 塔斯社报道《苏叙公报》
公报「表示决心合作争取一揽子解决近东问题;对黎巴嫩危机表示深切不安和决心继续促进停止流血」 【塔斯社大马士革六月四日电】题:苏叙公报 苏联和叙利亚表示,决心在争取一揽子解决近东问题的斗争中进行合作。他们认为,日内瓦会议,“是在实现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在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会议一开始就同其他参加者平等参加的情况下,求得这种解决的最好场所”。 双方再次表示坚信,只有在以色列从它一九六七年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上撤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权利,包括其不可剥夺的自决权和建立自己民族家园的权利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近东的公正持久和平。 苏联和叙利亚重申不赞同脱离一揽子公正解决而同以色列搞单独的局部交易的做法。 双方“对黎巴嫩继续存在的危机表示深切不安,这种危机是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势力活动的结果”。他们重申决心“继续促进停止流血、恢复黎巴嫩的安全与和平,保障其完整性、独立和主权”。 双方在讨论国际形势问题时满意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力量的促进下,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过程在加深。他们对全欧会议结果表示好评并指出,保证欧洲安全“将有助于包括近东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局势正常化”。 双方主张召开由所有国家参加的世界裁军会议。他们认为,关于缔结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的世界条约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表示坚信,不结盟国家在反帝基础上团结起来,可以继续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加强国际和平和安全、建立各国平等经济关系作出有益的贡献。他们就此指出了将于今年八月份在科伦坡举行的不结盟国家第五次最高级会议的重要性。 双方对谈话和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宣布,叙利亚总统和总理已接受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邀请。 【塔斯社大马士革六月二日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一日在这里为他举行的宴会上说,帝国主义势力正在黎巴嫩挑起流血事件,使阿拉伯人同阿拉伯人自相残杀,试图在他们之间挑起争论,以便破坏巴勒斯坦的抵抗运动。苏联认为,帝国主义不论以任何形式对黎巴嫩的事务进行干涉都是不能允许的。我们站在正在为民族统一和维护黎巴嫩共和国的领土完整、为按照黎巴嫩人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和平途径结束这场流血战争和解决目前危机而斗争的黎巴嫩力量的一边。
2. 琼卜拉特和杰马耶勒会谈
【法新社贝鲁特六月二日电】今天,黎巴嫩左翼和右翼领导人突然举行最高级会谈,试图加强团结,同时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军事入侵看来停步不前。 左翼领导人琼卜拉特和长枪党军队指挥官巴希尔·杰马耶勒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会谈。据一家左翼电台广播,由于遭到叙利亚的干预,他们在会谈时寻求找出一个“公分母”。 从星期一(五月三十一日)开始越过边界大量进入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今天没有向前推进的迹象。叙利亚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此,看来黎巴嫩的左翼和右翼都感到迷惘不解。 目击者说,叙利亚军队今天在人口主要是天主教徒的扎勒镇周围进入了阵地,但没有进入该镇。同时,黎巴嫩左翼和右翼之间的战斗今天已几乎完全停止。据报道,大多数战线是平静的。 此间政治分析人员认为,琼卜拉特和杰马耶勒的这次会谈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局势发展,会对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举行会谈一事是由皮埃尔·杰马耶勒宣布的。皮埃尔·杰马耶勒是巴希尔·杰马耶勒的父亲,长枪党的领导人。 在有人问到会晤的结果时,皮埃尔·杰马耶勒说:“我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 他说,黎巴嫩人民通过加强团结就“能抵抗一切”。 政治方面的情况还有:乌龙教派的主要领导人同苏莱曼·弗朗吉亚总统进行了会谈;据左翼控制的电台广播,琼卜拉特先生同当选总统萨尔基斯进行了会谈。 【路透社贝鲁特六月二日电】黎巴嫩左翼及其巴勒斯坦盟友的领导人都谴责了叙军向黎巴嫩领土进军。 突击队的电台,巴勒斯坦之声电台要求叙军拒绝服从命令,它说,它们是被派去执行一项“可疑的使命的”。 左翼党派在昨晚在这里举行的会上决心“尽它们一切力量抵抗叙利亚的军事占领”。它们号召明天举行一次总罢工以示抗议。 黎巴嫩左翼党派今晚说,它们将“尽它们一切力量抵抗叙利亚的军事占领”。 这些党派在会后发表的一篇声明中号召三日举行一次总罢工,口号是:“不要占领,要民族民主解决办法。” 声明要求阿拉伯国家帮助制止叙利亚的干涉。它说,将把关于这方面的函件分发给阿盟和各阿拉伯国家外长。 也将致函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说,叙利亚撤军应当是加入利比亚建议的任何强硬的阿拉伯“拒绝阵线”的先决条件。 也将致函苏联,要求它给予支持,并责成叙利亚撤军。
3. 《纽约时报》刊登格韦茨曼专稿《美国认为叙利亚人进入黎嫩是有帮助的》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二日刊登格韦茨曼的一篇专稿,题为《美国认为叙利亚人进入黎巴嫩是有帮助的》,摘要如下: 美国今天暗中同意叙利亚最近在军事上入侵黎巴嫩的行动,但是它再次警告大马士革不要把它的军队增加到以色列不能容忍的程度。 政府官员说,叙利亚人采取行动来保护一些有危险的基督教徒并设法迫使黎巴嫩各方遵守停火,这是应该受到赞扬的。 但是这些官员们说,他们仍然担心,尽管叙利亚人有着这些意图,他们可能使以色列作出军事反应,如果他们派人数多得多的军队进入黎巴嫩,或设法占领那个国家的广大地区。 华盛顿同以色列进行了密切的接触,美国和以色列官员一致认为,到目前为止,叙利亚的干涉没有对以色列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是以色列官员不肯公开对叙利亚的行动表示一种从容不迫的看法。外长阿隆今天在耶路撒冷说,以色列将为了它的“国家利益和安全需要”而做必要的事情。 之所以会担心战争扩大,是由于以色列可能会在黎巴嫩南部进行干涉,从而造成叙利亚和以色列发生冲突的危险。 局势动荡不定已使亨利·基辛格国务卿和他的助手担心出现爆炸性局面,但是在目前,叙利亚的行动尚未导致六周前叙利亚准备进行大规模干涉时呈现的那种紧张局势。
4. 法新社自贝鲁特报道说:苏在黎巴嫩局势中处境尴尬
【法新社贝鲁特六月二日电】此间普遍认为苏联处境尴尬。苏联的叙利亚盟友同也得到苏联支持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公开发生冲突。 《东方—今日报》援引外交人士的话说,苏联担心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可能为叙利亚所控制,莫斯科和大马士革对解决中东危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这家日报指出,苏联自己没有批评叙利亚的干涉,但是授意亲苏的阿拉伯共产党对这种干涉提出批评。 该报还指出,苏联在黎巴嫩问题上避免公开支持它的这两个盟友中的任何一个。
5. 美国《新闻周刊》文章《亚洲对美国仍是极其重要的》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六月七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霍尔布鲁克的一篇文章,题为《亚洲对美国仍是极其重要的》,摘要如下: 在不久前的一段时期里,亚洲局势中发生的几乎每一个变化都立即引起美国的关切。 今天,不管是好是坏,这个时期显然已经结束。在西贡陷落十三个月后,美国不再认为亚洲是象过去长期那样的大国进行竞争的场地了。美国和太平洋地区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而且大部分说来是很有希望的变化。 当然,在这些日子里,美国人忙得不可开交,因而没有注意到亚洲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我们国内的选举上,而其余的时间则用来注意中东、苏联和意大利的选举。但是到明年,美国必将重新注意亚洲——不是要在这个地区重新建立它的霸权,而是要重新确定它的政策。重要论点 在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召集的一次会议上,一些亚洲、欧洲和美国人士讨论了正在变化中的亚洲状况。虽然与会者对政策的许多具体内容有分歧,但他们在政治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论点。我认为这些论点如下(排列次序并无特殊意义): 今天亚洲关键性的可变因素仍然是中苏分裂。如果这一点有了变化,其他一切事情也必将受到影响。 美国仍然是亚洲一支最强大的力量。 日美关系现在是十分良好的,并且是亚洲事务中的关键因素。 朝鲜的局势仍是一个重大问题,而且是一个不会消失的问题。在朝鲜停战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美国仍在韩国驻扎四万二千人的军队。美国在那里将再驻军二十三年?有希望不是这样,但是谁也不可能对至今提出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的任何建议感到乐观。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使人们对政治和经济方面抱有希望的基础。它已证明它是具有潜力的,并且前途是很有希望的。 日本将来在太平洋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将起什么作用,这一点仍然不能肯定。日本人仍然称他们的对外政策是“低姿态的”,然而在某些方面不再是这样了。虽然日本对政治问题往往采取尽量少插手的消极态度,但是日本的广大幅员和经济上的重要性使人们集中注视日本,因此日本再也避不开国际上的注意。在太平洋战争结束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出现这样一些友好的暗示:日本可能最终进入亚洲其它国家人民把他们作为一个朋友加以接待——甚至欢迎——的过程。真正的重点 显然,亚洲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的时期。然而对美国来说,目前亚洲的形势比一九五○年我们陷入在亚洲的两次令人失望的地面战争中的第一次战争(指美帝侵朝战争——本刊注)以来任何时候都好。我们摆脱了这些战争,就能够注意我们在亚洲的真正的重点,特别是发展同日本的重要关系。同时,亚洲人民挣脱美国霸权控制后,就能够把他们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而且继续相信美国打算继续保持为太平洋的一个强国。
第 4 版
1. 日《每日新闻》报道《对第三世界扩大影响------中国展开活跃的邀请外交》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五月二十八日刊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中野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对第三世界扩大影响——中国展开活跃的邀请外交》,摘要如下: 中国外交活动是极为活跃的。继新西兰总理马尔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之后,又邀请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正对以亚洲为中心的第三世界扩大影响。并且,从布托总理二十六日晚在北京的讲话中倡议召开亚、非、拉会议来看,中国的态度和今后的动向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协调,一方面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这个原则是在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和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访华的四月份明确地提出来的。华总理在欢迎宴会上说:“尤其是那个‘缓和’调子唱得最高的超级大国(指苏联),正是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要提高警惕,反对霸权主义”,反复地对苏联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 自五月份以来,很明显,讲话的调子不仅谴责苏联,而且更加具有灵活性。在欢迎李光耀总理的宴会上的讲话也是如此。华国锋总理赞扬了东盟国家的中立政策,还说:“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在反对霸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二十六日晚的讲话也强调了增进同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 通过埃及对苏联叛离和中印两国在相隔十五年后实现邦交正常化而产生了余地,大概是根据这种余地才发生了这种变化。 同时,似乎也充分地考虑到了发挥灵活性的效果。 李总理回国后,在东盟中对华关系一直恶化的印度尼西亚发表谈话说:“恢复邦交没有任何障碍。”
2. 日本戏剧评论家石泽秀二文章《观看上海京剧团的公演》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五月十四日晚刊刊登戏剧评论家石泽秀二的文章,题目是《观看中国上海京剧团的首次公演》,全文如下: 观看了中国上海京剧团上演的《智取威虎山》,感到无穷的乐趣,深受感动。同二十年前看过的梅兰芳的京剧比较起来,京剧的确不只是近代化的改良,而是现代的革命。剧中的主人公和题材是歌颂现在的人民大众的,作者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朴素的故事和主人公,塑造模范的英雄形象,表现群众的革命性格。该剧描写人民解放军,在当地怀着对土匪的深仇大恨的群众密切配合下,消灭了躲进险要的威虎山里的土匪的故事。主人公是排长杨子荣。他装扮成土匪,只身闯进威虎山,凭着勇敢和智慧与土匪周旋。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同土匪头目的关系时,常常超越了表面上的写实性的框框,始终把杨子荣作为人民英雄而进行典型刻划。 这种正确的描写方法所产生的艺术真实感,是以卓越的形式和演技为基础的。第一,右手擎起,左手叉腰,右脚跨前一步这种独特的基本姿势所具有的真实感。不仅在京剧里,而且在舞蹈演员、歌唱演员、并且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那种姿势的真实性,即所谓社会生活和艺术形式的统一感。 第二,把台词、动作、歌舞等,人的表现能力全部统一起来,构成完整的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例如,饰演猎户老常和他的女儿及李勇奇的母亲等劳动者的演员,有准确的现实主义的演技,同时又发展了夸张的传统演技。特别是第五场《打虎上山》及第九场滑雪攀登峭壁的场面,舞台上没有出现马、虎、滑雪板和绝壁这些实物和道具,而是用演技来表现,其高度的艺术性令人感动。另外,武打的战斗场面动人心弦;参谋长等人的演唱优美而浑厚。还有,由于土匪头目及栾平等匪徒的滑稽、批判性强烈的演技,不禁使人发出愉快的笑声。 《智取威虎山》所具有的群众性即政治性、娱乐性即美术性,大概将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在世界各国的现代戏剧中,也是超过第一流水平的卓越的戏剧,肯定会得到普通群众的支持。
3. 日《读卖新闻》评上海京剧团在日本的演出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二十八日晚刊刊登文章评中国上海京剧团在日本的演出,摘要如下: 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革命的现代京剧在社会制度不同的日本会被怎样接受呢?现代京剧是容易使人感到亲切的群众性的戏剧,它具有超越思想界限的乐趣。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是第一套节目,第二套节目是短剧《审椅子》和《津江渡》以及《打虎上山》和《磐石湾》中的最精彩的场面。这些戏的情节是明快的,都是群众中的英雄,以智慧和勇敢战胜了敌人。特别是《打虎上山》和《磐石湾》这两个选场,颇具京剧的妙趣。 《打虎上山》一场剧情起伏,西洋乐器奏出了明快而强劲有力的乐曲,童祥苓、耿其昌用一根鞭子,象征性地表现出威风凛凛的骑马姿态。大道具也具有立体感,写实的背景也很逼真。 《津江渡》中翻着轻快的斤头的主角齐淑芳是声音轻松、音量浑厚的歌手。《津江渡》和《审椅子》都是去年发表的新作品,略带幽默,使人不感到厌倦。《磐石湾》中的武打技艺高超。李祟善等全体演员用身体表现出跃动的魅力。伴随着洞窟中奇异的气氛,在暗中摸索的慢动作颇有兴味。武打动作的节奏与剧中场面协调一致。真可以说是在精心锤炼、周密安排基础上训练的成果。日本的舞台演员所作的同声传译也恰到好处,他们深入角色,非常成功。
4. 委内瑞拉《国民报》文章《拉丁美洲的农业生产在增长》
【本刊讯】委内瑞拉《国民报》二月十五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拉丁美洲的农业生产在增长》,摘要如下: 据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今天宣布,拉丁美洲农业生产在一九七三和一九七四年增长了百分之六以上,而可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前所未见”的。 这个总部设在圣地亚哥的联合国机构公布了关于拉美一九七二——七四年农业形势和发展状况文件的一些主要方面。 该机构说,这一文件将提交给计划四月底在秘鲁利马召开的拉丁美洲粮食会议。 该机构在提到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几乎占该地区农业生产总额的四分之三之后指出,除了墨西哥在一九七三——七四年仅增长百分之一以外,其他三个国家均增长了近百分之七。 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指出,“这种情况再加上其它农业部门较小的国家(智利、巴拉圭、多米尼加共和国、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大幅度增长,致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在一九七三和一九七四年间增长了百分之六点二”。 它说,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继续依靠可耕地面积的扩大。 该文件说,“播种或种植面积扩大的速度基本上是以市场上的有利条件、好的价格、生产周期、气候条件以及政府对生产大力支持的行动为条件的”。 它指出,一九七四年可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前所未见的。仅在这一年就开垦了四百二十多万公顷土地,比前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五点三。 它说,从农业的财政来源和资金数量,以及对农业的投资方针上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极大关注。 文件说,此外,最近几年,一直在加强对拉丁美洲农业的财政援助。一九七一年国际机构提供了二亿美元,而一九七五年可能达九亿美元。这样,一九七一——七五年该地区农业可能接受了近二十四亿美元的外部财政援助。 文件在提到该地区的国家将其生产总额的近五分之一用于世界农业贸易之后说,最近几年“投入世界市场的数额”在下降。 它指出,一九六五到七○年间世界范围的出口量增加了百分之三点一。“而在一九七一到一九七四年间则只增长百分之零点八”。 它强调说,拉丁美洲牛肉出口额在一九七二到一九七四年间减少一半,是由于对其在西欧国家、美国和日本的贸易进行了限制,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牛和牛肉的纯进口减少。 该文件指出,尽管出口额有所下降,“但不同的是出口值(按美元的现行汇率计算)在一九七一到一九七四年间的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三十”。这使得该地区的国家能够继续参与世界农业贸易。 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指出,“因此,差不多正是由于国际价格的增长决定了一九七一到一九七四年间的出口值实际上增长一倍,达到近一百六十亿美元”。
5. 澳《悉尼先驱晨报》社论《俄国和东南亚》
【本刊讯】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五月二十四日刊登社论,题为《俄国和东南亚》,摘要如下: 澳大利亚对苏联最近在东南亚采取的二项主动行动感到忧虑。其一是莫斯科成功地获得了利用新加坡重要的船舶修理设施的机会;其二是同印度尼西亚政府就技术援助和为了在新加坡南面的宾坦岛建立一个矾土工程而提供三亿到三亿六千万美元的条件宽厚的贷款达成了协议。在这项承诺之前,印尼去年接受了苏联愿意提供的一亿美元以建设两个发电厂的建议。加在一起,这些情况引人注目地证实了北京经常提出的警告:俄国范围很广地以多种方式拼命设法扩大它在世界这一地区的影响。有意义的是这些行动都是针对东盟国家的。北京必然会把苏联在东南亚的这些行动看作是为了孤立它而采取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也没有理由感到安心。俄国出入新加坡使它有可能在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这个海峡确立影响。这将有助于填补它的地中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后勤空白,并加强莫斯科在全世界部署它的庞大的海军力量。它还将补充印度洋西北角的伯贝拉和亚丁以及在伊拉克已经建立的设施的不足。对苏联海军的大扩张的重要性不能仅仅从战略上评价;它是同它的政治压力和卢布外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鉴于此,必须把打入东南亚的这些活动看作是俄国作为强国大力维护其在世界上我们这一地区的利益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