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5-11
第 1 版
1. 外电外报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华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五月九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新加坡的消息,题目是《为牵制苏联扩张,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启程访华》,摘要如下: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中国进行为时两周的访问。多数人认为,通过这次访华,中新之间不会一举建立邦交,但是,两国关系会由此将更加紧密,向事实上的邦交正常化迈进。另外,李总理的访华,是在二月召开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之后,加盟国首脑首次同北京接触,其政治意义重大。 据说李总理在北京逗留期间,将同中国的首脑们进行充分的交谈。 此间观察家一致认为,此次访华的最大目的在于牵制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急剧扩张。苏联影响的增长和美国的撤退,使想保持地区力量均衡的新加坡迅速地接近中国。据说,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上,各加盟国在原则上一致认为应该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但是,很少人认为,通过这次李光耀总理访华,两国将建立邦交。据说,该总理判断“还不到时机”。李总理没有改变如下态度:“邦交正常化要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最后一个实现”。 以此次访华为契机,两国的经济关系将飞跃地扩大。 《读卖新闻》报道《对苏联扩张打进楔子》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九日刊登该报驻新加坡特派记者的消息,题为《中国邀请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目的,对苏联的扩张打进楔子》,摘要如下: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从十日起用两周时间进行首次访华。北京在南亚的对苏战略中意识到新加坡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以邀请李光耀为开端,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将进入新的阶段。 李总理这次访华,始终被认为是“友好访问”。 另一方面,对北京来说,邀请没有建交的国家元首,除尼克松和福特两位美国总统以外,这是第一次。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认为,是为了对苏联在印度支那,特别是在东南亚稳健增长的“外交、经济攻势”进行强有力的反击。这就是成功地进行了国内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北京,在截至去年为止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建交之后,进入了采取“对东南亚国家联盟攻势”的第二阶段的季节。 另外,新加坡同印尼、菲律宾都主张“美国军事力量在东南亚的‘存在’是必要的”。美国于去年十二月提出留在东南亚岛屿上的“新太平洋主义”。北京认为这是符合对苏战略原则的。就是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对美国对印支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基础。 李总理访华,还将代表要同北京发展对话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意向。苏联势力对东南亚地区的渗透被评为“笨拙、虽然不象快车那么快,却很踏踏实实”。其评价未必是好的。事实上,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不理睬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提出的亚安体系的。这样,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大多数如转向反对霸权,北京对苏联的牵制将取得很大的有利地位。 【法新社北京五月九日电】(记者:弗利波)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将对中国进行两周的访问。 新加坡外长拉贾拉南曾在一九七五年三月访问过中国,并且会见了中国外长乔冠华和已故总理周恩来。 他当时肩负着进行试探的使命,他在同中国领导人会谈后说,中国“愿意等待”新加坡认为合适的时候建立外交关系。 这里的外交人士认为,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国将重申它希望各成员国加强合作。北京认为,这种合作将阻挠苏联在世界这部分地区的影响。
2. 法刊文章:《北约:对共产党人怎么办?》
认为意大利对北约很重要,如意共参政,美采取“容忍”态度更有利 【本刊讯】法《新观察家》周刊五月十日以《北约:对共产党人怎么办?》为题,发表文章,摘要如下: 如果共产党人六月间在意大利取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似乎不会因而被搅乱,基辛格也不大可能实行他发出的威胁。 在北约的四个地中海成员国中,希腊已退出该组织;另一个成员葡萄牙已滑向左,因而不再是“可靠的”了;第三个成员国土耳其在美国的仍然是优先中之优先事项——监视、侦察、收听——中,只不过是一个无力的环节。 因此,并不是意大利之滑入左翼政权可能引起北约南翼灾难性的削弱。自一九七四年以来,这种削弱已属事实,以致人们竟在谈论“两个速度”的北约了:中欧是尖端的速度,其中德国在飞翔;另一个是地中海南翼的速度。地中海一切都滑得比预计更快,大西洋组织在那里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它只不过是纯美国的军事力量的适宜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劳神排除共产党的意大利?因为意大利在两方面有份量:军事上,有一点份量;战略上,份量很大。从军事上说,它有一千三百辆坦克,四百九十五架战斗机,三十来个旅和一支不容忽视的海军。从战略上说,它是一个位置异常好的海空军基地储蓄所;美国的进攻型核潜艇驻在撒丁岛和马达莱纳岛;第六舰队的主要停泊基地在加埃塔和西西里岛的锡贡内拉;北约组织南翼各军最高司令部是在那不勒斯。在希腊背叛之后,美国将军们手划十字架祈祷:“愿我们能保住意大利!” 但是当铁托注定要死的那天来到时,意大利的战略地位的意义就全然不同了(更重要了)。如果南斯拉夫那时重新落入苏联势力范围,意大利就不再是中心卒子,而是前沿卒子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无论怎样感觉酸溜溜的,他们容忍共产党的意大利总比排除共产党的意大利更为有利。 在北约组织中容纳一个由共产党人统治的国家,这是一个很难向舆论界和美国国会推销的计划。为了使这件事通得过,基辛格好象在寻找一种方案。他说,应该重新谈判联盟。同时,国会有一份能说明问题的报告说,正在筹划美国的一项新战略。
3. 美新处报道:《福特否决军事援助法案》
【美新处华盛顿五月七日电】题:福特否决军事援助法案,认为对出售武器“进行不明智的限制” 福特总统已经否决了今年的对外军事援助法案,认为其中有着“不明智的限制”,会使他奉行“一项连贯的、一贯的”美国对外政策的能力严重受到限制。 总统在五月七日给国会的一个表示他反对这个法案的咨文中说:“由于硬性规定一个专横的出售武器的限额,它使我们对我们朋友的合理的防务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受到限制,并妨碍我们的工业同外国供应者进行公平的竞争。” 这位总统还说,他是根据宪法反对这个法案的。他说,这个法案提出“一系列引起反感的要求,因为根据这些要求,几乎所有移交武器的重要决定,都必须由国会一个个地加以审查从而拖延一个时期,而且可能由国会的共同决议所否决”。 这项法案将授权在到六月三十日为止的一九七六财政年度中以三十一亿六千七百万美元用于军事援助,再加上以那个数目的百分之二十五用于随后的三个月的“过渡期”,以便使这个计划继续到十月一日新的财政年度的开始。 对外军事援助计划,目前是根据一项使这些计划的授权和费用维持到六月三十日的“持续决议”进行的。众院一委员会由于预期会遭到这种否决,本周开始起草包括一九七六和一九七七财政年度的为期两年的对外军事援助法案。 就在参议院四月二十八日就这项法案采取最后行动之前,参议员汉弗莱说,虽然这项法案在同众院磋商时作了一些修改,它仍然使国会得到了“能对出售武器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的工具”。 有许多修改在很大程度上是汉弗莱造成的。这项由汉弗莱所提出而且最后为国会所通过的法案,将使国会对军事援助计划有着空前的控制权,因为这项法案允许国会以共同决议审查和反对建议中的政府和商业性质的武器出售。
4. 铁托对希腊记者发表谈话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五月八日电】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今天谴责“外界”试图阻挠共产党参加西欧一些国家的政府。铁托元帅在接见雅典报纸《每日新闻》记者时说,某些西方国家把“有生气的力量”撇在一边的做法是“荒谬的”,但是他说,这是“这些国家的内政,它们肯定会找到符合它们民族利益的解决办法”。 铁托说:“在任何情况下,外界任何人都无权以广泛团结或所谓关心这些国家的前途为名,提出建议或强行施加解决办法。” 他接着说,“更不必说出自集团的立场进行威胁和讹诈了”。观察家们认为,这显然是指美国。 铁托还敦促巴尔干国家通过合作解决它们的分歧,“而不抱任何这样的幻想,即第三方会无私地帮助它们”。他深信,尽管希腊和土耳其存在着“影响它们关系的严重而复杂的问题”,它们还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信任关系,并通过相互努力为塞浦路斯问题作出贡献。 他接着说,“加强集团结构是同安全背道而驰的。如果不理解这个真理,欧洲就会发生严重的停滞。”
第 2 版
1. 美报记者特里惠特文章:《预选遭到失败后,福特阵营中要求抛弃基辛格的情绪激烈》
【本刊讯】美《巴尔的摩太阳报》五月七日刊载该报驻华盛顿记者亨利·特里惠特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在预选遭到失败后,福特阵营中要求抛弃基辛格的情绪越来越激烈》,摘要如下: 在一些共和党国会议员要求福特总统解除他的国务卿的职务以便挽救他自己的提名之后,关于基辛格可能失去他的职务的推测昨天增加了。在对外政策问题对福特四日在印第安纳州的预选中失败起了一部分作用后,基辛格容易受到攻击的问题又出现了。当福特的顾问们昨天设法制订一个新的竞选战略时,这个问题变得更为尖锐了。 第一次宣布的重新估计的结果,着重表明里根在多大程度上已经抓到了竞选中的主动权。在白宫,发言人内森说,福特在每个州的预选之前将不再对他的机会作出估计。 福特总统在党派斗争中首先关心的是争取获得提名所需要的共和党的选票,其中包括保守派的选票。但是,在获得提名后,他就需要民主党人的选票,调查报告表明,基辛格仍然是这个国家中最孚众望的知名人士之一。他的辞职将会由于其本身的关系引起激烈的争议,并加剧说福特再次向里根屈服的指责。 在世界上,这位国务卿的去职可能使人们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否持久不变产生广泛的捉摸不定的感觉。昨天莫斯科和巴拿马(现有的世界和区域问题的关键地方)的官员们都对美国向右转提出抱怨。大多数推测的最后结果是,认为基辛格会留任。但是这位国务卿在今天从非洲返回华盛顿后显然会发现他自己再次成为人们争议的中心。
2. 美《华盛顿明星报》记者说:福特同里根竞争中民主党跨党投票起决定作用
【本刊讯】美《华盛顿明星报》记者詹姆斯·迪肯森五月五日报道: 在共和党八月份在堪萨斯城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要经过中间集团才能确定该党的总统提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这是因为里根在印第安纳州的共和党预选中,获得了压倒福特总统的决定性胜利,在阿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的预选中获得了大胜。 里根在星期二的胜利和上星期六在得克萨斯州获得压倒对方的大胜之后,现在在代表人数上领先于福特,这就使得共和党代表大会上的力量对比,可能要由东北部几大州里没有明确表态的代表来决定。 里根说:“我们认为,由没有明确表态的代表组成的第三集团将在堪萨斯城起决定作用。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进行竞选。” 印第安纳州的预选结果,使得里根关于他今年秋天同一位民主党人竞选总统时有可能当选的说法更加可信,因为这是他在一个北部的州里第一次获得预选胜利。印第安纳州的预选结果表明,在他获得一连串的胜利之后,他还很有可能在下星期二的内布拉斯加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的预选中再次获得胜利。 福特减慢里根势头的主要机会是五月十八日他的家乡密执安州的预选。密执安州同得克萨斯、印第安纳、爱达荷、阿肯色、田纳西、蒙大拿和新泽西州一样,允许跨党投票。 这助长了共和党保守派长期以来所持有论点:只有象里根这样的候选人才是共和党的唯一希望,因为只有一个真正的保守派才能成为吸引无党派人士和民主党人的另外一个可供选择的候选人并使共和党获胜。 谁都不知道有多少原来支持华莱士的人跨党投了里根的票,但是,一群群选民在离开投票站时表示,其他因素,特别是里根所提出的种种论点,是更为重要的。在这样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中,民主党跨党投票的人显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法新社评论:《库利科夫对苏联文职领导人的警告》
【法新社巴黎五月七日电】题:库利科夫将军对苏联文职领导人的警告 苏联军队总参谋长库利科夫将军五月七日严厉警告苏联“文职”领导人,要他们不要“低估帝国主义使世界上受到的战争威胁”。 观察家们认为,这一警告是苏联军人对今年四月二十九日任命乌斯季诺夫接替死去的格列奇科元帅担任国防部长一职的第一个反应。 库利科夫将军(其文章在胜利节之际发表在《消息报》上)谈到“缓和”仅仅是为了突出它的敌人,并认为苏联必须既“清楚地估计”在世界上发生的积极变化,也要“清楚地估计”“那些反对这些积极变化的反动力量”,他提醒说,因为,在世界上存在着“反对缓和的力量,它们拒绝和平共处的原则”。 如果他的文章反映了在格列奇科死后被排斥在重大的政治决定之外的苏联军人的普遍情绪的话,那么它可能标志着苏联军队和党的关系变化的一个阶段。
4. 日报评勃列日涅夫获苏联元帅军衔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五月九日刊登一则发自莫斯科的消息,题目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升任元帅,自斯大林以来首次掌握了党军大权》,摘要如下: 塔斯社八日宣布,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以苏联元帅的称号。以这种形式掌握党和军队是自斯大林以来的第一次。 塔斯社消息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使用了“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勃列日涅夫这种措词。苏联国防会议这个名称,过去一直是一个没有公开过的“虚幻的机构”。这次首次确认了它的存在。 据说,新“国防会议”是在一九七四年四月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秘密建立的,由政治局委员、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苏联党政军警的最高负责人组成的。一旦有事时就将起最高作战司令部的作用。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九日刊登一则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消息,题目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晋升为“元帅”,可能将加强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摘要如下: 这次总书记的“晋升”,与上月下旬格列奇科元帅逝世后,文官乌斯季诺夫就任国防部长联系在一起,许多人认为:证实了最近的这样一种倾向:即,政治局也就是说总书记直接加强了对整个军事政策的直接领导;直接的原因是考虑到起用文官国防部长在军队内部势必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迎接苏联军队干部的世代更替的这一微妙的时期,而可能要进一步加强总书记对军队的控制权。
5. 美报评论:《基辛格进行了美国最大的出卖》
【本刊讯】美国《曼彻斯特联合报》五月五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基辛格这位毁灭性政策的设计师进行了美国最大的出卖》,摘要如下: 本专栏作家一个月之前曾说过,苏联可能即将采取一阵目的在于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产党力量的根本改变的新侵略扩张行动。不幸,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本专栏作家的看法是正确的。苏联的马尔采夫将军最近指出,苏联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保卫”社会的革命变革,而且世界力量发生有利于苏联阵营的根本变化已使西方不可能进行核报复。 英国刊物《情报文摘》报道,他写到,“西方想压制某个西方国家内部进步变革的任何企图”可以看作是反对革命运动的“侵略”,而且可能挑起苏联进行军事反应。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或西欧采取行动反对意大利或法国的共产党接管,红军很可能进行干涉,冒发生全球冲突的风险以粉碎北约组织和控制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大片陆地。由于共产党人扬言要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法国或意大利的政府,这种红军政策声明肯定会引起最严重的不安。 国务卿基辛格的非洲之行,顺利地和毫不费力地放弃了对自由世界的防务非常重要的一种立场。当然,我指的是基辛格下述声明:美国赞成在整个非洲实现黑人多数统治,美国将对这种势力给予道义上的支持,罗得西亚白人政府将只再存在两年,过后就把这个国家交给黑人统治。 美国政策的这种毁灭性改变意味着美国保证要摧毁南非政府,从而把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陷入恐怖分子进攻和内战的恐怖环境中。削弱或摧毁南非共和国将意味着搞垮西方在非洲大陆拥有的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强大的盟国;危及美国海军舰只和商船到远东和盛产石油的波斯湾去的通道;并且大概使苏联人得到一个控制世界黄金产量的据点,从而让苏联能够随心所欲地使西方陷入财政危机。
6. 英报文章:《罗马尼亚人要求俄国归还比萨拉比亚》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五月四日刊登记者戴维·弗洛伊德的文章,题为《罗马尼亚人要求俄国归还比萨拉比亚》,全文如下: 自一九三九——一九四五年的战争结束以来,罗马尼亚第一次在布加勒斯特公开提出它对比萨拉比亚(一九四四年被俄国兼并)的领土要求。 两位年轻学者(扬·阿尔德列亚努和米尔恰·穆沙特)在叙述一九一八——一九二一年罗马尼亚政治的一本书中说,比萨拉比亚人口中绝大多数是罗马尼亚族人,并说从历史上看,这个地区是属于罗马尼亚的。 位于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面积为一万三千平方英里和有三百五十万人口的比萨拉比亚现在是苏联的“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 这块地方在一八一二——一八五六年间和一八七八——一九一八年间曾同样被沙皇俄国占领。 根据一九三九年签订的纳粹—苏联条约,斯大林使得希特勒承认俄国“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这位元首(希特勒)保证在这一地区不再享有利益。一九四○年,俄国人占领比萨拉比亚,但是一九四一年又被赶走。敏感的问题一九四四年,红军又一次进入比萨拉比亚,俄国人从那时起就一直留在那里。“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人口中,仅有十分之一是俄罗斯族人,百分之十五是乌克兰族人。 罗马尼亚领导人从未放弃收复比萨拉比亚的权利。但是长时间以来一直避免公开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是苏罗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这两位罗马尼亚学者说,这块曾于一九一八年归还给罗马尼亚的“领土是(沙皇俄国)无视那些不允许任何人获得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的法律和条约而从其祖国夺走的”。 在摩尔达维亚共和国首府基什尼奥夫的由莫斯科任命的共产党领导者们经常抱怨“摩尔达维亚人”中爆发的民族主义情绪。 高加索地区的几个共和国发生的类似问题也使苏联领导者们感到担忧,据报道,这几个共和国已发生一连串的爆炸事件和纵火事件。 苏联领导者们还受到来自中国人的压力,中国人要求苏联归还沙皇夺取的远东领土。
第 3 版
1. 美报评基辛格在贸发会议上的发言
【本刊讯】美国《纽约邮报》五月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基辛格拿援助作交易》《人们认为建立资源银行的计划是部分对策》,摘要如下: 基辛格昨天在内罗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的发言就像他去秋在联合国的引人注目的发言一样,一方面愿意通过谈判对国际金融安排作有限修改,另一方面又拒绝穷国最普遍的要求。 不出所料,基辛格建议的核心就是国际资源银行,这种银行旨在刺激私人向较贫穷国家投资以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据参预制订这项建议的一位国务院人士说,资源银行也可以被用来发展农产品,虽然这一方面主要仍将由世界银行和区域性开发银行负责。 此外,如果无法以其他方式获得资金,例如出口税或商业贷款等,资源银行也可以被用来为商品缓冲库存提供资金,因此间接地有助于稳定某一商品的价格。 福特政府希望以这项建议作为诱饵(因为稳定商品价格也许是欠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一项要求),从而使第三世界一些更加激进的建议失效。 正如美国一位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所说,建立国际资源银行的建议“就像向一个要买电视机的人推销汽车一样”,第三世界是否会接受将有待分晓。 政府承认,第二个大问题是替资源银行筹集基金问题。希望获得的十亿美元资金主要来自工业化国家和石油生产国,但是后者也许对于为另一家国际开发银行提供资金不那么热心,甚至法国财长富尔卡德也在内罗毕表示,他对“银行机构的扩散”持保留态度。 对于七十七国集团(这个集团实际上包括一百一十一个世界上较穷的国家)的其他一些关键性要求,基辛格发出的信息也采取了同样的作法,即为了避免作重大让步而先作一些小小让步。对于最贫穷国家提出的延期付债要求以及对于今年晚些时候召开一次重要债务会议的要求,美国的答复是重申它认为,虽然已经商定应当由“一个适当的场合来研究”某些国家“在获得资金和还本付息方面存在的严重困难问题”,但是各国的债务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加以处理。 对于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工业化国家保证以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七拨作援助的要求,美国的建议是向最贫穷国家提供“不附加条件”的援助和增加以馈赠方式而不是贷款方式提供的援助。 对于制定在法律上有约束力的技术转让法典的要求(根据这个法典,工业化国家必须几乎免费地放弃专利权),基辛格先生的建议是,成立一个国际工业化研究所以扩大对“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技术和各项技术培训计划的研究。 对于第三世界主张改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这一要求,美国没有发表意见。另一方面,美国则满足于使这个会议继续保持它目前的形式,即作为一个拟订贸易和发展问题的政策而没有执行权的机构。
2. 香港《文汇报》资料《第四届贸易发展会议》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六日刊登一篇资料,题为《第四届贸易发展会议》,摘转如下: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四届会议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是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组织,这个组织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在一九六四年成立的。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组织一直为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所控制和垄断,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残酷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变这种情况,提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在它们的建议下,一九六四年召开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同年十二月,联合国大会决定建立这个组织作为它的一个机构。 贸易和发展会议已举行过三届。发展中国家在历届会议上控诉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超级大国的剥削罪行,同苏美两霸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经济权益,并且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和主张。在第三届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制定“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的重要决定,以及关于初级产品贸易的决议等。一九七四年联大通过了这个“宪章”。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推动下,联合国大会先后召开了两次特别大会(即第六届和第七届特别联大)通过了关于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及许多有关的决议。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阻挠和破坏,这些决议远未得到全面实施。第三世界国家依然遭受着剥削和掠夺,它们的出口收入减少,外贸赤字和外债增加,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这种情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斗争意志,它们积极推动召开第四届贸易和发展会议,并强烈希望通过这届会议使过去已经决定的各项原则得以逐步落实,以便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贸易关系。把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从七十七国集团”的发展看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成立和召开,说明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里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不断加强团结和合作。早在第一届会议期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就联合起来,组成“七十七国集团”,现在成员已经发展到一百零八个。在每届贸发会议召开之前,“七十七国集团”都举行部长级会议,为贸发会议作准备,对促进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反霸斗争起了显著作用。今年二月三日至七日,“七十七国集团”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第三次部长级会议,讨论发展中国家在第四届会议上所要采取的共同立场。这次部长会议所通过的马尼拉“宣言”和“行动纲领”,强调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必须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共同斗争。关于“商品综合方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四届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商品综合方案,制成品贸易、债务、技术转让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等问题。 什么是商品综合方案? 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占总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垄断国际贸易,操纵市场价格,进行贱买贵卖,残酷掠夺原料,加上近年来,帝国主义又转嫁经济危机和输出通货膨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损害,它们迫切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提出了一项解决它们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问题的商品综合方案的合理主张。 商品综合方案所提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二、为建立国际储存而筹集一笔共同基金。 所谓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就是储存一定数量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大的多种商品。当某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下跌到协议的最低水平时,国际储存机构就按照有关协议的规定买进这些商品,使价格不致于再下跌;当价格超过协议的最高水平时,就抛售这些商品,或按适当价格卖给参加国际储存的国家,使价格不再上涨。通过这种对市场的干预,可以稳定商品价格和保证商品的正常供应。 此外,方案还提出其他一些措施:如各国政府承诺在特定时间内各自出口和进口某种商品的数量;对出口处于不利情况的发展中国家给予补偿性贷款;要求发达国家取消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限制贸易的办法,以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加工和出口贸易多样化。 两个超级大国都反对这个方案,美国主张只“在逐项的基础上讨论对各种商品的新安排”;苏修对决议的某些原则表示“怀疑”,说什么“国际商品协定必须成为商品问题综合办法的核心”,“建立国际商品储存不能解决市场稳定问题”,企图以“中长期双边贸易协定”来取代商品综合方案。
3. 法新社评贸发会议
【法新社内罗毕五月九日电】题:“富国”取得了第一局胜利 一位头脑有点清醒的非洲代表说:“我们受了骗甚至我们还不知道。” 这句话反映了许多看法。因为如果说现在还不能说第四届联合国贸发会议上发生了冲突,但“富国”已对“穷国”赢得了几分,这几分将在这个月的谈判中占很重要的份量。 由于在绝对希望从内罗毕会议上得到某些东西的最贫穷的国家和那些最不肯让步的、主张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并经常是最富的但又不是石油生产国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利害冲突,各种实际立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因此,富国的立场是明显的并逐渐取得可能的一致,而第三世界的立场似乎没有在会议开幕前那样坚定。随着关于议程上的主要问题的谈判的真正开始,未来的日子在这方面将是决定性的,因为目前还处在发表意见阶段。第二局将在十日开始。
4. 象牙海岸总统在巴黎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
【法新社巴黎五月六日电】象牙海岸共和国总统乌弗埃—博瓦尼六日在巴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对话是在国内外解决所有分歧的唯一武器。 象牙海岸总统谈到南部非洲形势时强调指出在非洲国家间以及黑非洲和南非之间进行对话的重要性。他还指出,“和平要通过中立来实现,我们应当全力避免两大集团在非洲大陆的冲突。”乌弗埃—搏瓦尼指出“作为黑人”他不能不对发生在南非的事情感到反感。他认为,在南非的形势同对话以前不一样。 在双边关系方面,乌弗埃—博瓦尼说他不是反共的,更不是反俄的。他说,正是出于国内安全的理由,他才不得不要求苏联外交官离开阿比让。 【本刊讯】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周刊五月七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象牙海岸:乌弗埃访问巴黎的政治意义》的文章,摘要如下: 象牙海岸国家元首上一次正式访问法国是在一九六一年。 自从戴高乐将军和蓬皮杜去世以来,法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另外,非洲大陆出现了以苏联的更大规模活动为标志的新的地缘政治。 他访问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乌弗埃—博瓦尼想使法国同情非洲目前局势的发展给他造成的担心。象牙海岸国家元首身边的一位高级官员对我们解释说:“西方向来自东方的对手投降,对于我们来说,谈不上接受一种倒行逆施的殖民统治。我们将表示对这种局势所感到的不满。”他说:“对于我们来说,问题的前提跟西方国家的问题有所不同,西方国家一劳永逸地懂得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时;但是,我们担心东方国家正企图推行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因此我们将向我们的朋友提出这些问题以便设法一起谋求解决。” 象牙海岸国家元首将强烈地谴责他所认为的美国人的抛弃的作法,这是他选择了基辛格访问非洲几个主要首都的时机正式出访巴黎的原因。
第 4 版
1. 《东京新闻》报道:苏加紧对东南亚进行渗透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五月五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继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于五月十日访问中国之后,三十一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访问苏联。他们是分别应中国和苏联的邀请进行访问的,但是,他们的目的是微妙的。从印度支那解放算起已经一年了。他们的访问肯定会反映出如下的现实:在美国的影响力衰退了的东南亚的舞台上,中苏将进行激烈的角逐。 面临与马六甲海峡相连的新加坡海峡的凯佩尔兹造船厂,最近苏联的船只不断地进进出出。去年十一月苏联和新加坡签订了修理船舶的长期合同,其效果已经表现了出来。据苏联驻新加坡通商代表部最近公布的统计来看,去年进入新加坡港的苏联船只,平均每天达两艘。 苏联于三月下旬已决定援助马来西亚在马来半岛中部修建藤贝林河水库两亿四千万马币。 二月五日,在曾经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实行扩张的据点——马来西亚北部的槟榔屿,举行了在第一次大战中战死的俄国兵的慰灵碑的揭幕典礼。据说,出席揭幕典礼的不仅有苏联驻马来西亚大使等外交官,还有停泊在槟城港的苏联货船船员。 苏联对从今年三月开始的马来西亚第三个五年计划也提出了它要在种稻、渔业、灌溉、水泥成套设备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援助等,它正在进一步加强同马来西亚的接近。 苏联渗透其势力,在印度尼西亚也不例外。它不仅许诺对建设两个水力发电站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而且提出对救济印尼国营石油公司的财政危机,要增加援助额。据说,对菲律宾也正在考虑大量购买砂糖、木材等主要产品。在马科斯总统访苏期间,落实的可能性加强了。 通过苏共二十五大,巩固了勃列日涅夫体制的苏联,对去年欧安会的成功感到高兴,它想以此为基轴,进一步推进“亚安体系”设想,对东南亚各国扩大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影响。
2.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苏联瞄准马来西亚》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五月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苏联瞄准马来西亚》,摘要如下: 加强对东南亚进行政治、经济援助的苏联,为了修建马来西亚最大的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不久将向吉隆坡派遣由许多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这座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位于马来西亚中部彭亨州的淡麦岭河,是一项大型建设计划,需要投资六亿美元。苏联代表团预定同马来西亚方面商谈工程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问题。苏联还提出对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一九七六年至八○年)进行援助。此外,还要求增加驻马使馆人员,以及在槟榔屿州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死的俄国士兵建立纪念碑,等等,对马来西亚的影响稳步增强。 据说,修建淡麦岭水电站的计划是已故拉扎克总理一九七三年访问莫斯科时同柯西金总理签署的技术援助协定的一部分,苏联方面第一阶段的测量工作业已结束,向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报告。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马来西亚政府以前曾对苏联提出要求,所有工程费用是长期低息贷款,年利率为百分之三点一二五至三点二五,偿还期限,包括五年施工期在内共三十年。但是,苏联方面借口“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利率是百分之七”,拒绝了马来西亚政府的要求。 苏联最近公布派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意味着就这些难以解决的条件,已达成原则协议,在观察家之间有权威的看法是“苏联方面考虑到越南战争结束后的东南亚形势,接受了马来西亚方面的要求”。 不仅是这一项大型计划。自从前年中国在吉隆坡开设大使馆以来,苏联对马来西亚开展工作已极为活跃。
3. 香港《盘古》月刊文章:《访问一位新加坡过港学者苏联对新加坡的渗透》
【本刊讯】香港《盘古》月刊第九十三期(五月一日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访问一位新加波过港学者苏联对新加坡的渗透》,摘要如下: 自从印支战争结束后,由于美国退出东南亚太快,使各国政府都没有准备。本来苏联一直不太注意东南亚,因它一向是美英法日等国的势力范围.,美国退出后它就乘虚而入,但现在它的势力还不很巩固。莫斯科离东南亚毕竟太远,何况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它也有警惕。 苏联和新加坡的外交关系如何呢? 在原则上和理论上,新加坡在外交方面是采取不结盟的中立政策,但实际上是中间偏右和亲西方,特别是亲英美。现在,美国势力正逐步撤出东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共产党势力正在大增。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将会愈来愈大。新加坡政府希望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但必要时可能投靠势力较强的一方。 苏联和新加坡之间的外交活动十分频繁。双方签订了贸易、文化交流等协议。新加坡官员又时常访问莫斯科。 有什么证据显示苏联已加紧了它在新加坡的活动? 从一九六九年开始,苏联就派遣留学生到新加坡学习中文;一九七○年又设立船务公司。一九七一年苏联只有几十艘船在新加坡修理,但在一九七三——七四年则剧增至一千多艘。这个急剧的增加数字,反映了苏联在东南亚的海洋势力的膨胀。 一九七二年,苏联在新加坡设立「莫斯科人民银行」,对东南亚与亚洲各国进行金融渗透。每年苏联都在新加坡搞什么工商业展览、机械展览;又派遣文艺、体操等表演团到新加坡表演,并举办了电影节、摄影展览;上个月才举行过苏联画展。 在新加坡的「邵氐大厦」,苏联设有一文物中心,供应大量的中英文宣传品和反华资料,甚至免费赠送。苏联在新加坡的新闻社很明显地是一个特务机构。 苏联对于新加坡文化界的渗透有什么成果吗? 新加坡很多文化界著名人士都应邀访问过苏联。当然,这并不是说到过莫斯科的人都被收买了。但苏联积极拉拢文化界人士的企图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新加坡的一些华文报纸,也刊登一些揭露苏联侵略行径的消息和文章。但后来由于苏联施加压力,新加坡政府加强了对华文报纸的控制,现在华文报纸都不敢刊登反对苏联侵略行为的文章了。
4. 曼谷《星暹日报》报道:泰国艺术团在苏受辱情况
【本刊讯】曼谷《星暹日报》五月七日刊登最近随泰国艺术团访问苏联归来的一名泰政府官员向访者披露艺术团在苏受辱情况,摘要如下: 在苏联进行了为期三周访问的泰国艺术代表团,已于上月二十八日静悄悄的返抵曼谷,一位随团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抵达莫斯科机场时,比抵达廊曼机场还要寂静得多。 老实说,记者也根本不曾关心泰艺术团出国访问的新闻,然而就在另一个泰国艺术团昨天访问中国回来的同时,记者偶尔碰见一位随艺术团刚从莫斯科回来的政府高级官员,顺便问问他访问苏联的情形,在那边玩得是否痛快?除了社会制度外,苏联和泰国有什么分别……。 谁知这位刚从苏联回来数天的政府官员,竟象打开话匣子一般,向记者发了大堆牢骚:“真令人失望,想不到苏联官方,对我们如此冷淡,你要知道,我们是第一批访苏文化代表团,团长是艺术厅副厅长,至少也派个同等头衔的官员,到机场接我们,何况我们是满腔热情抱着为增进两国友谊的愿望,老远跑到莫斯科去的。” “……飞机未降落时,我们满怀兴奋心理预测着苏联官员带着鲜花接我们。但是我们从飞机下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冷清清的场面,苏联当局只派了三位低级职官迎接我们,整个旅程负责照应我们的,也是这三位职官…… “……我们渺茫的东张西望一阵之后,才发现公使乃他侬,心中才稍为温暖,但乃他侬一见面,便告诉我们,若不是他在前一天提醒苏联官方的话,可能连车子也忘了派往迎接呢! ——“你想,如果你到我家拜访我,我却只叫出一个佣人来接待你,那么你心里有何感觉呢? “虽然苏联是大国,我们是小国,我们自量不敢与其较量,但是既然要交朋友,虽不能给予泰国真正的平等,也该给一点面子呀!” “在访问期间,一位男团员几乎被一个苏联人打中,若不是其他团员劝解,准会闹出事来的,而女团员们也曾被调戏,总之,当我们抵达廊曼机场时,心里忽然一阵轻松愉快,因为在那儿,我们所看到的,是缺乏真挚诚意的面孔”。 听完他的牢骚后,记者问他,这些资料是否能登在报纸上?他毫不思索的说:“把它登出来也好,否则苏联当局根本无从获悉我们的感受”!
5. 朗斯里·乔西里回到泰国后说:泰艺术团访华加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本刊讯】曼谷《中华日报》五月八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结束对中国的三周友好访问,于六日率团回国的泰国艺术代表团团长朗斯里·乔西里昨天向本报记者指出,通过此次泰国艺术代表团的访问中国,已加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及增进了解。 朗斯里告诉记者说,泰国艺术代表团在中国首都北京及上海、广州演出时,受到中国政府官员及广大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泰国艺术团所到之处受到中国人民的温暖及隆重的欢迎。 朗斯里续称,在北京演出时,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姚连蔚、谭震林,国务院副总理孙健,文化部长于会泳,副外长韩念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等都莅场参观。 该位艺术厅厅长说,泰国艺术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不单只进行演出,向中国人民宣扬泰国古老文化,同时还参观了中国的各项表演,两国艺人还在友好及亲切气氛中互相学习对方艺术。 朗斯里续称,泰国艺术代表团获得中国政府的优渥招待,当该团有何需要时,东道国总是给予安排及提供一切方便。 朗斯里认为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而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是稳固及永恒的。 他认为泰国艺术代表团此次访问中国获得重大的成果,使中国人民加深了对泰国人民的了解及巩固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