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4-18
第 1 版
1. 法英驻北京记者评论: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将率代表团访华
【法新社北京四月十六日电】(记者:比昂尼克)在埃苏友好条约废除仅仅一个月之后,克里姆林宫的死敌中国将欢迎埃及副总统胡·穆巴拉克于十八日开始的正式访问。 据一位埃及人士说,代表团中将包括军工生产国务部长西德基以及农业、经济合作和贸易部的高级官员。 关于会谈要讨论的内容,尽管没有官方消息,但是从代表团的组成就可以看出要讨论的问题。 议事日程上最重要的议题,肯定将是埃及同苏联决裂以后中国能够向埃及提供的军事援助。 除了讨论国际局势(尤其是中东局势)之外,还将讨论农业、经济合作和贸易问题。 中埃关系总的说来是好的,由于最近埃及决定同莫斯科决裂,预料中埃关系目前可以大大发展。 中国正准备给予穆巴拉克格外热烈的欢迎,穆巴拉克走下飞机看到欢迎群众所拿的标语牌时,他就可以亲自看到萨达特总统的决定在中国产生的影响。 苏埃决裂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外交上的一大胜利。 埃及的行动被认为是摆脱“苏联社会霸权主义”的迹象。 萨达特总统的决定也证明了中国人的宣传所说的情况,中国人不断地攻击“苏联的所谓友好条约”,实际上是掩盖“扩张主义、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 北京迅速地充分利用这张外交新王牌告诫第三世界国家同克里姆林宫的“新沙皇打交道”要小心。 【路透社北京四月十六日电】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后天来会谈贸易和合作问题,这预示着北京—开罗关系进入新阶段。 这次访问是在上个月埃及决定废除它同苏联的友好条约之后进行的。这里以不加掩饰的喜悦心情看待这一废约行动。 穆巴拉克先生的访问,不仅使北京在激烈的中苏意识形态战争中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也提高了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形象。这件事间接地说明苏联把武器作为施加压力的手段,从而破坏了苏联的声望。
2. 日《朝日新闻》报道:《欢迎决定 庆祝游行》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石卿冈的一条消息,标题是《欢迎决定,庆祝游行——参观刚刚发生了天安门事件的中国》,摘要如下: 东京都“日中友好青年船”访华团(团长是东京都教育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伊藤升)一行四百○六人,目前正在前往东京港。访华团一行在天安门事件以后的北京、天津看到了人们热情洋溢地举行庆祝游行,欢迎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决议。 包括我们随行记者团在内的一行,是在七日经过上海、天津进入北京的。当晚,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举行了欢迎招待会,我们离开会场北京饭店时已经是晚上九时半多了。 代表团正要分乘大轿车等回到下榻的民族饭店,这时,从远处传来喧天的锣鼓声,打破了寂静。不久,三辆卡车从我们面前开了过去。卡车上站着看上去象是民兵、工人的大约五十人,他们挥动五星红旗,高喊“欢迎,欢迎”。 回到饭店以后,立刻明白了原因,因为译员向一部分团员说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八时广播了重要消息。”这就是解除邓小平的职务,华国锋就任了总理。的确是“重要消息”。 记者向司机们问了感想,得到的回答是:“华国锋就任了总理,这是选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领导人,坚决支持”;“党看穿了邓小平策划的阴谋,作出了结论,是英明的决定”;“批判走资派不会就此结束”。 从七日深夜到八日清晨,看来是学生、工人、民兵的人们,分乘卡车和吉普车,敲锣打鼓,呼喊口号,通过了饭店前的长安街。车队陆续不断。早晨三时到四时左右,汽车的数目最多。 八日上午八时过后,访华团一行分乘一长串大轿车前往北京郊外的万里长城。途中经过的工厂的墙上,贴出了大字报,用黑墨浓浓地写着大字:“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英明决议。” 回来的路上,一进入北京市内,沿途都碰到了庆祝游行的队伍。人们排成长队,从工厂、学校出来,在街上走着。
3. 《苏担心中印关系正常化使亚安体系设想受影响》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十六日刊登发自莫斯科的一条消息,标题是《苏联担心中印关系正常化会使亚安体系设想受到影响》,全文如下: 印度决定重派驻中国大使,着手改善中印关系。对于迄今一直把印度作为亚洲外交的主要支柱的苏联来说,这是一个新的“不安的因素”,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人们认为,苏联尤其关心的是,由于印度的这种主动接近中国的积极姿态,中国今后显然将会利用印度这种主动精神,培育印度“摆脱苏联”的倾向,削弱苏联对南亚的影响。 苏联正在为失去埃及这个中东政策的主要支柱而苦思焦虑,正因是在此之际,印度外交的“动荡”,结果,将给苏联对中东和亚洲等第三世界的政策方面带来了新的难题。 特别是,苏联迄今一直期待印度能够成为它以亚安体系为轴心的亚洲外交的“促进者”,而印度方面,一方面推进对苏友好,另一方面,出于对中国的考虑,回避对亚安体系设想正式表态。由于这次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印度在支持苏联亚洲外交方面很可能更加慎重。
4. 比共(马列)周刊文章:《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本刊讯】比利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中央机关刊《光明与被剥削者》周刊最近一期发表文章,题为《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摘要如下: 四月八日,不仅中国报纸、而且所有外国记者都指出,北京数十万中国人经过天安门,在穿越首都的大街上游行。在上海以及其他城市,也举行了盛大的示威游行。 工人、人民公社社员、青年和壮年人、儿童和老人,高唱歌曲,表现了他们的无限欢乐,笑逐颜开,相与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群众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无产阶级专政万岁!群众也向新任命的党的第一副主席和总理华国锋同志致敬。 资产阶级报纸和比利时广播电视台发表了各式各样的最不恰当的分析,事实已严酷地驳斥了这些分析,但这并未阻止它们继续采取不恰当的荒谬的态度!只能靠歪曲社会主义现实过活的资产阶级新闻多么可怜! 人民的这种欢乐,当然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关于邓小平的决定,邓小平走上了非常错误的道路,以致变成了对抗性的矛盾,以致他受到国际反动派、特别是受到最反动的反动派——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的喝采。人民的胜利 不过这些游行示威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人民如此兴高采烈地庆祝的,是他们的胜利。 欢呼毛主席,这是对一个在与群众的接触中锻炼出来的同志的欢呼,他作为谦虚的战士、人民的勤务员,始终捍卫无产阶级路线,他作出许多贡献丰富了马列主义,他引导人民走向胜利。 欢呼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欢呼以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善于执行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政策,它创立并领导了人民的军队,它向群众学习,并教育群众。没有这样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要取得任何胜利都是不可能的。 欢呼阶级斗争,这是欢呼人类进步的基本因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不平等、特权,还有产生新资产阶级的可能性,还有修正主义的根子。如果不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动员群众与它们持久地、坚决地进行斗争,那就要倒退,并且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要把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社会法西斯式的专政,就要把社会主义国家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变为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凶恶的敌人。这正是在列宁和斯大林建立的光荣的苏联发生的事;这就是如共产党和它的领导忽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忽视坚持不懈地动员群众反对资产阶级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便可能不可免地在伟大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事。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 欢呼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人民群众要坚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敌人在中国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资产阶级在中国人民和伟大的红色中国这块磐石上又一次碰得头破血流。 毛主席教导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只要人们有了正确的路线,修正主义就是一个纸老虎。 让国际反动派、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去发狂吧!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光荣属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 2 版
1. 美《纽约时报》刊登刘易斯文章:《欧洲领导人观地看待美国的作用》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四月十二日刊登刘易斯十一日发自巴黎的专稿,题为《欧洲领导人悲观地看待美国的作用》,摘要如下: 西欧领导人已经变得悲观起来,认为美国在世界事务中正在收缩。由于他们自己不能联合行动,这种情绪更加深了。 据参加本月初在卢森堡召开的共同市场政府首脑会议的人以及其他消息灵通的官员们说,这就是首脑们在这次会上讨论问题时流露出来的情绪。他们说,失望感是非常强烈的,这不仅是因为欧洲现在没有实现统一的前景,而且也因为他们感到,当苏联的力量在增长的时候,美国却在留下欧洲无法填补的真空。 反对派领袖和其他政界人士则持有另外的看法。领导人们甚至不仅在应当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上,而且甚至在对欧洲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程度的看法上,意见也不尽一致。注意到了美国的不肯参与例如,西德总理施密特已决定把德国境况比邻国好得多的这一点作为他的一个主要的竞选题目。这样一种战略实际上就使他无法代表欧洲讲话,也无法采取有可能为他的伙伴们通过的欧洲主动行动了。 由于自己不能联合行动,同时也由于有人说美国在今年这个选举年中“荒谬地不参与”世界事务的做法,可能使欧洲领导人们的这种情绪加剧和扩大了。这种情绪可能会在回升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所发生的事件引起反应的情况下消除。 但是,一位官员说,九国政府首脑在开会时也象他们在讨论欧洲问题的两次没有成果的正式会议之间的一次宴会上讨论缓和、东西方关系、非洲、中东、黎巴嫩和其他国际问题的时候一样“心情忧郁”。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会议气氛是如此冷冷清清,以致一位与会者会后怒气冲冲地说:“我们简直再也经受不起一场危机了。没有任何战斗气氛,一点也没有。有的只是‘可是我亲爱的朋友,处在我的地位上……你就会明白了。’” 人们普遍同意这样的看法:这种局面——它不是被称为危机,而是被称为衰落,称为流沙的不断地一点一点下沉——主要是在心理上而不是事实上丧失了应付事件的能力,是丧失了意志。 欧洲领导人对于美国的政策和意图的看法是多少有些差别的。他们全都敏锐地意识到美国今年是选举年,认为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华盛顿大概都不能采取行动。这使一些人感到恼火,因为他们同样也意识到,苏联正在逐步扩充力量,莫斯科正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非洲扩大影响。 他们已经习惯于美国的选举周期,但是,这一次他们比平时更加感到不安,因为他们也倾向于认为,美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尽管还没有到欧洲报纸所说的“新孤立主义”、“退出”那样的程度。估价非洲的命运例如,法国人一直在对他们的伙伴们说,整个非洲都很不稳,象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这样的亲西方领导人都在抱怨说,他们选择了“错误的方面”,而且,在安哥拉事件之后,他们不知道是否应当大大地向左靠拢,以免被受苏联怂恿的势力推翻。 这些天来,当权的欧洲人私下里大谈欧洲过去对美国的“忘恩负义”和多所指摘。与此同时,他们也大谈美国不理解、不接受强国总是要被其周围的国家批评、甚至是厌恶这样一点。 但当问到他们,欧洲领导人为什么不象在制订马歇尔计划和成立北约时英国所做的那样,公开表示他们的担心、呼吁美国担负领导责任给予支持的时候,回答必定是:“我们永远做不到共同发言;我们不能就怎么办取得一致意见。”信心消失了仅仅几年以前,当欧洲领导人认为他们是在制订既面向东方又面向西方的政策的时候所具有的那种信心已经消失了。 一位人士说,他们现在把缓和看作是苏联的一场政治攻势并抱怨在赫尔辛基(去年夏天,东西欧安全协定就是在那里签订的)丧失了地盘。 另一位人士说,长期以来,他们被苏美之间关于战略武器、最高级会议、中东问题的谈判搞得眼花缭乱,把缓和当作是莫斯科同华盛顿之间的事情,用不着他们担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开始怀疑美国是否具有使西方的地位保持下去的意志的时候。 虽然欧洲领导人的忧虑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忧虑却是在他们的最严重的经济麻烦开始减少的时候,在谁都没有受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那些使他们损伤元气的殖民战争的重压的时候,在他们谁都没有面临以前那种公开的社会动乱的时候产生的。 但他们指出,他们的政府大都是脆弱的,有的是少数党政府,有的是靠微弱多数掌权。有的甚至抱怨起制度来了,不是抱怨民主思想本身,而是抱怨现行体制不能产生既有力又灵活的领导。在这方面,他们甚至抱怨美国的制度。
2. 英国《泰晤士报》自华盛顿报道:《基辛格的多米诺骨牌观点使使节们感到震惊》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四月十五日刊登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基辛格博士的多米诺骨牌观点使使节们感到震惊》,全文如下: 基辛格公开表示,他愿意接受一旦意大利落入共产党的手里,西欧国家将相继投向共产主义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他的这种态度使这里的外交官们感到惊愕,并受到如果成立民主党政府可能成为对外政策发言人的那些人的驳斥。 一位盟国的老大使现在认为,国务卿这种充满末日来临感的推理,无论是对大西洋联盟还是对美国都是不利的。他的话当然是私下说的。批评基辛格的人 ——国务院内外都有许多这样的人——认为他越来越脱离现实,而他本人却坚持说,他是正视现实的。 艾森豪威尔总统及其部属十分重视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印度支那落入共产党人的手里,那么东南亚邻近的国家也会象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下去。最终共产党的统治可能从日本扩大到澳大利亚,再越过印度次大陆扩大到非洲。 印度支那一年前“倒下”以后,这种理论的支持者一直在揣摩下一块多米诺骨牌该是哪一个国家了。他们指出了远非邻近的安哥拉的垮台。 基辛格并没有在公开场合使用过“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名词。然而昨天当有人问起他所说的话是否包含同样的意思,他表示同意。他曾对美国编辑们说:“我认为,主要欧洲国家出现共产主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事件,使其它欧洲国家也会情不自禁地朝同一方向前进。”后来有人问到多米诺骨牌理论,他回答说:“是的,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 基辛格讲话时知道,在他之前有三位对外政策方面的著名人士在编辑会议上讲了话,并且强烈地表示了不同意见。 约翰逊政府时期任副国务卿的乔治·鲍尔讲话最直率。他称意大利执政的天主教民主党人“腐败……一支软弱的,几乎是无用的力量”。他说,即将组成的意大利政府可能有共产党人参加,但是由共产党控制则是不大可能的。美国应当准备与它打交道。 约翰逊政府时期一位五角大楼官员保罗·沃恩克表示了同样的看法,曾在约翰逊政府的国务院里任职的布热津斯基教授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如果卡特当总统,布热津斯基可能当国务卿。 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认为,出现这种共产党分享权力的情况对北约是致命的,而基辛格是倾向于这样认为的,他们都认为苏联从经济上说基本上是软弱的,它和福特政府一样害怕共产党在西欧兴起。 基辛格对所有这一切进行反驳的原因是,他必须服从他的责任,怎样想就怎样说。说得那怕是轻一点,也会表示美国默认共产党进行的侵犯。 外交官和政治上的反对派反对的是,外国政府常常把基辛格所说的话当作真实情况来接受,他们担心,它们仍将把他的这种意见当作是反映了美国政府的真实想法。
3. 捷党十五大闭幕 胡萨克继任总书记
【捷通社布拉格四月十六日电】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于四月十六日结束了。 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卢·什特劳加尔主持了这次会议。 捷共中央总书记胡萨克同志,向代表大会报告了只存有表决权和发言权的代表参加的第四天举行的秘密会议结果。代表们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捷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捷共中央检查和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并通过了选举委员会主席、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瓦·比拉克同志所作的该委员会的报告。胡萨克同志向代表大会宣布,党的新的机关选出了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和中央书记处成员。 中央检查和监察委员会选举米洛什·雅克什同志为中央检查和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委员会一致确认了这项选举。捷共中央总书记胡捷克同志致闭幕词。
4. 美《休斯敦邮报》评论:《把盾擦亮》
【本刊讯】美国《休斯敦邮报》四月八日刊登评论,题目是《把盾擦亮》,摘要如下: 福特总统扬言他将否决“将使美国人民将来的安全受到损害”的任何国防开支议案,参、众两院的预算委员会通过了他建议的防务预算,只作了很少削减,这多半是他的这个威胁起了作用。但是也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克里姆林宫在福特先生取得的这个初步胜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并不是说苏联领导有意要帮助总统,使他增加国防开支的建议得到通过。而是即使国会中最固执地批评五角大楼的人,现在听到俄国军事实力不断增长的消息,也在感到不安。他们对最近苏联的冒险行动也感到忧虑,特别是对它用大量武器援助和古巴军队支持安哥拉依附于它的那一派这件事感到不安。 总统谋求的一九七七财政年度的防务拨款为一千零十一亿美元,用于新开支的预算授权款额为一千一百三十三亿美元。第二笔数目中包括象销售信贷这些项目。众院预算委员会从第一笔款额中削减了五亿美元,从第二笔款额中削减了十三亿美元,参院预算委员会从福特的这两项预算中分别削减了两亿美元和三亿美元。当这些预算草案交给两院全体会议讨论时,参众两院预算委员会的决定还可能被修改,但看来修改的可能性极小,因反对增加防务开支最强烈的一些人在两院预算委员会里。 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他是一位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的防务政策的人 ——指责五角大楼过分强调研制奇异的武器。他希望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加强我们的常规力量上,因为苏联人在这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建造并保持一个足以胜任的防务盾是一件代价高昂的事。但是仅仅军事预算的数字大这一点还是不能保障我们得到保护的。钱必须花在刀刃上。
第 3 版
1. 萨达特向埃及国家安全委员会谈访问欧洲五国结果
【法新社开罗四月十六日电】中东社今天报道说,由于萨达特总统的最近访问,埃及增强了它与欧洲的联系。 这家通讯社说,西德准备保证提供二亿二千万美元的贷款、意大利同意提供一至四千万美元的信贷、法国的米歇兰公司已同意以大约五千四百万美元的资本联合生产轮胎。 这家通讯社说,这些数字是由萨达特总统昨天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的,萨达特表示,欧洲理解埃及的政策。 【路透社开罗四月十六日电】埃及国防部长贾马斯将军今天自布加勒斯特访问归来,并说罗马尼亚和埃及已开辟了军事合作的新时代。 他在抵这里时对记者说,他对罗马尼亚的五天访问是一次积极的访问。他说同罗马尼亚官员们的会谈集中在军事合作上。 【中东社布加勒斯特四月十六日电】贾马斯今天在会见齐奥塞斯库后,表示对他在罗马尼亚的访问和会谈的结果十分满意。 贾马斯说,他对罗马尼亚的访问是同他的南斯拉夫、法国之行联系在一起的,这三次访问各有其特定目的,所有这些目的是互为补充的。 他说,他对三国的访问是同埃及打破武器垄断的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访问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向埃及武装部队提供必要的东西,帮助向埃及兵工厂提供它需要的东西,这是为了避免陷于任何一个外国势力的压力之下。
2. 阿萨德同阿拉法特就黎局势达成七点协议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四月十六日电】大马士革电台说,阿萨德和阿拉法特在叙利亚首都经过几次长时间的会谈后达成了一项七点协议。阿拉法特是代表以社会党领导人琼卜拉特为首的左翼联盟来参加谈判的,琼卜拉特授权阿拉法特代表他参加谈判。 这家电台没有提到左翼的要求,即叙利亚军队解除他们的武装封锁并从黎巴嫩境内的据点撤出。 贝鲁特的政界人士说,阿萨德和阿拉法特的协议确认叙利亚是黎巴嫩危机的主要调解人。 反对“美国的解决办法”和反对把这种危机提到联合国和阿盟去的任何企图的行动都增强了这种看法。 一方面琼卜拉特还没有表示赞成这个新的停战协议,而右翼势力已表示支持叙利亚的所有旨在结束这场战斗的行动。 【路透社贝鲁特四月十六日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领导人今天保证要采取一致立场来对付黎巴嫩之战各派中挑起新战斗的任何一派。 这个保证是在大马士革宣布的一项七点协议中作出的,在这以前,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一个巴勒斯坦高级代表团举行了会谈。 协议标志着大马士革同巴勒斯坦人关系的重要一步。游击队最近抱怨大批叙军开入黎巴嫩。 贝鲁特右派势力立即欢迎这个协议,它说,它为结束这里的战斗提供了一线希望。但是社会党领导人琼卜拉特没有立即作出反应,他一直强烈批评在黎巴嫩的叙军的作用。 此间观察家们指出,巴勒斯坦游击队在内战中一直站在左翼联合战线一边战斗,巴勒斯坦领导人的决定将对黎巴嫩左派产生很大影响。 大马士革电台列举了这七点如下: ——制止战斗和对重新挑起战斗的任何方面采取共同立场。 ——恢复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联合高级军事委员会以实行停火和监督治安情况,直到一位新总统可以采取必要的治安措施为止。 ——反对以任何形式分裂黎巴嫩。 ——拒绝美国在黎巴嫩实行的解决办法和方案。 ——支持叙利亚的和平主动行动。 ——不使黎巴嫩问题国际化,任何国际部队不得来这里。 ——不使这个问题阿拉伯化。 最后一点显然是针对诸如伊拉克和埃及这些反对叙利亚的阿拉伯国家的,它们一直批评它在黎巴嫩的作用。 长枪党首脑杰马耶勒要求阿盟支持叙利亚的调解努力,他说,他希望这些努力将使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重新和解。 长枪党电台说,人们对于协议如何付诸实施表示怀疑,但是预料今后几天会有更多详情显露。 【路透社大马士革四月十六日电】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同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举行的会谈于今天早晨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一项声明,呼吁黎巴嫩人停止打仗。 双方说,接替弗朗吉亚的新总统应根据宪法赋予他的权力决定安全措施。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四月十六日电】阿拉法特回到贝鲁特以后,同琼卜拉特举行了半小时的会晤,讨论研究由叙利亚—巴勒斯坦提出的停火协议的条款。 琼卜拉特后来对记者们说,“黎巴嫩民族主义阵线对阿拉法特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大马士革起草的七点协议,采取了一种建设性的态度。” 政界人士说,叙利亚两名陆军高级军官将于十七日到达贝鲁特,以使最高军事委员会恢复活动。这个委员会将负责实行停火,直到选出一位新总统。 【路透社贝鲁特四月十六日电】一直猛烈批评叙利亚军队在黎巴嫩的作用的社会党领导人琼卜拉特,对大马士革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他同阿拉法特以及巴勒斯坦游击队其他领导人举行了会议。
3.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苏联急剧接近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四月十日刊登该报驻雅加达记者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苏联急剧接近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并提出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摘要如下: 最近,苏联急剧接近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的动向引人注目。苏联对于二月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只是评价说:“对东南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采取了暂时静观事态发展的态度。但是,从三月下旬起,正在猛烈地展开对东南亚的政治活动。想同美中苏三大国搞等距离外交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也不拒绝这一外交攻势,似乎可以说,两者的“接近”进行得极其顺当。 另外,据说苏联正想乘英国撤军而在新加坡出现的军事空白,借用东南亚的要冲新加坡港。据认为,苏联将进而要求允许往返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核动力潜艇及舰艇在马六甲海峡自由航行。作为上述条件的交换代价,可能提出增加对新加坡的贸易,对新加坡的工业化计划提供资金援助。 对于马来西亚,苏联提出要对从今年三月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提供庞大的技术援助。主要包括水稻种植、远洋渔业、灌溉、水泥成套设备等。此外,还为彭亨州的水库提供建设资金二亿四千万美元、年利为百分之三、三十年偿还的条件超优惠的贷款。 对印度尼西亚,苏联除原先提出的对两个水力发电站的建设计划给予四亿美元的援助外,据说又提出为帮助稳定因国营石油公司的财政危机而陷入不稳定状态的国家财政提供援助,要增加经济援助的数额。 对菲律宾的马科斯总统,苏联于本月初提出了访问莫斯科的邀请,并且考虑从菲律宾大量购买砂糖和木材等。对政局处于混乱状态的泰国,苏联虽采取静观的态度,但据说也在考虑对美军撤退后出现的经济空白给予援助的可能性。 对于苏联如此积极的建议,以贸易立国的新加坡虽对军事扩张持有警惕,也打算积极予以响应。马来西亚也出于唯有通过经济开发保持民主安全才能制止住共产党游击队的判断,作为当前的一种通融的做法,似乎也准备接受苏联的援助。印度尼西亚在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后,由于敏感地觉察到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没有出现高潮的气氛,为了对此加以牵制,似乎也对苏联提出的援助表示欢迎。泰国也正在急欲设法对付共产党游击队,特别当同美国关系逐渐淡薄的情况下,可以说也处于不能不接受苏联援助的状态。 针对苏联的攻势,一般认为美国虽将朝着加强既往的经济援助的方向前进,但除美国政府外,在美国国会和国民中并没有援助东南亚的热情。 苏联对打着“中立”旗号的东盟国家展开了积极而巧妙的“赤色攻势”,显露了其牵制美中、实现东南亚集体安全设想的暗藏的野心。
4. 美报报道:《叙利亚进行干涉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月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一篇发自华盛顿的报道,题为《叙利亚进行干涉得到了美国的默许》,摘要如下: 在这里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美国迄今为止默许叙利亚对黎巴嫩进行的干涉——而以色列人也知道此事。 美国官员们没有发表过任何明确的谈话或者承认过。但是他们迄今为止在谈论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所采取的行动时所用的词句带有赞同的语气。 同时,官员们说:“我们同所有的参与者保持着接触”——在这里人们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以色列知道阿萨德至少得到华盛顿的默许。 美国官员们说,华盛顿在原则上是反对军事解决的——它反对叙利亚和以色列进行军事干涉。他们强烈否认说华盛顿和大马士革之间进行“勾结”的报道。 但这些官员们显然认为,只要叙利亚的干涉不走得太远,以色列人是会容忍的。 美国根本不希望看到叙利亚军队占领黎巴嫩,因为那时以色列可能会忍耐不住而采取反干涉的行动。 但是,虽然美国承认叙利亚人历来有要控制黎巴嫩沿海的国土的野心这种欲望。但是美国认为阿萨德总统将集中在那些跟美国的目标一致的目标上——防止那些将拒绝同以色列人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政治人物在黎巴嫩获得胜利。
5. 《日本经济新闻》自新加坡报道:《东盟向中国靠拢 ,意图牵制苏联》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四月十二日刊登该报驻新加坡记者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向中国靠拢,意图是牵制苏联》,报道说: 继新加坡外长拉贾拉南访苏、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访美之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分别决定访问苏联和中国一事,可以说,是东盟各国想在美苏中三个超级大国的微妙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确保该地区和平而作的积极努力的表现。李光耀总理的访华,其意图肯定是以东盟各国同中国接近的姿势,牵制在印支半岛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苏联。 最近,从印支各国开始一直到东南亚,苏联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对于东盟各国来说,要想顶回苏联在印支的这种影响力,同与苏联处于对立关系的中国接近,无论如何也是必要的。
第 4 版
1. 日报报道:《中国改良农田的工作进展顺利》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四月十三日刊登记者中野十二日发自北京的消息,题目是《中国改良农田的工作进展顺利,已达一千四百万公顷》,摘要如下: 中国的农业好象正在稳稳当当地取得进展。据最近《人民日报》报道,在春季之前的农闲期里,全国出动了一亿三千多万人改良农田,平整耕地,已经进行改良工程的农田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公顷。这个工程量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年。专家认为,从这种打基础的工作情况来看,今年的粮食生产将不太受气象条件的左右,将超过二亿九千万吨。 近几年来,一到农闲期,中国就动员一亿人左右,把灌溉面积平均一年增加一百六十万公顷。但是,由于去年秋天召开了全国农业会议(大寨会议),作出了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农业机械化,把大寨式的先进县增加到八百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的决议,所以,今年改良农田的工作积极地进行了。据《人民日报》报道,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二月底,已经平整耕地六百万公顷,改成水浇地三百三十万公顷,改成防涝地一百六十万公顷,新造田三十三万公顷,全部工程量是一千四百万公顷。这意味着,全国耕地面积(一亿一千万公顷)的十分之一多的生产率将一下子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也正在新建水库、水渠和水井等设施。最近,记者参观了北京西郊的黄土岗人民公社,它的情况是迄今为止挖了六百口井,使得全部耕地都能够灌溉了,抽水机抽上来的水流进了田地。改良农田已经成了实际讲授社会主义集体农业是怎样一回事的课堂。对这一点,甚至有人认为是一场仅次于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的大运动。去年秋天举行的大寨会议的号召正在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农村中去。 还有,不言而喻,这是农业机械化、一年多次收获的前提,直接和今年秋季的产量有关。问题在于今年的气候。这个冬季,南方的广东下了九十年来没有过的雪,很冷,相反,北方却暖和。据认为,将保持和去年相等的产量,要迎来连续十五年的丰收。
2. 日本报纸评中印将互派大使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四月十六日发表题为《可能要在访苏之前显示自主性,也是为了恢复在第三世界的主导权》的述评,摘要如下: 印度所以选择当前这一时机(与中国互派大使)的动机,据认为,可能是:一、将于五月下旬或六月初访苏的甘地总理,想要把中印关系的正常化作为对苏谈判的一张牌加以利用;二、可能是针对将于今年八月在科伦坡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重新确立其在第三世界的领导地位。 首先,如果看看苏印关系,现在两国的关系虽然是紧密的,但也可以说未必是蜜月状态。一九七四年十月美国基辛格国务卿访问印度以来,美印关系的改善有了进展。在经济方面,美国的影响力通过世界银行等有了增大。此外,据说,对美国把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基地化,印度也以美国的经济援助为交换条件,缓和了反对的态度。而与此相反,以去年苏联未能充分满足对印度的粮食供应为转机,据传甘地总理撤了亲苏派部长的职务。在对苏贸易上,也因为卢比与卢布兑换比率对印度极为不利,而引起了印度的不满。 从同关系极为恶化的中苏两国都派出了大使这一点来看,甘地总理估计苏联对中印邦交正常化也无法加以责难。 她很可能想在访苏之前显示印度方面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以加强对苏谈判的立场。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十六日发表题为《印度以多角外交为目标,企图重新成为不结盟国家的盟主……》的述评说: 印度决定重派驻华大使的理由是,一、去年六月宣布紧急状态后一直持续的国内政治形势暂趋稳定,印度的关心转向了外交方面;二、作为它的一环,任命了半年以上处于空缺状态的驻苏大使。甘地总理也预定在五月底或六月初出访苏联;三、为了推行作为印度外交的支柱的不结盟路线,有必要实现外交的多角化。所以,同中国关系正常化是可取的;四、印度希望在即将召开的不结盟国家会议上发挥与尼赫鲁时代相同的作用。
3. 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谈新同中日美苏关系
【路透社伦敦四月十四日电】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今天说,他的国家承认,亚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他说:“同日本一样,中国有能力深刻影响亚太地区的事态发展。这一点确实是为什么新西兰应当本着坦率和友好的精神发展同中国的政治对话的根本理由。” 马尔登是在这里向英联邦和外交记者协会发表讲话时说这番话的。英国是他五国之行中的第一个国家。他还将访问中国、日本及南朝鲜和法国。 这位新西兰领导人在谈到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兴趣时说:“坦率地说,我们认为,苏联的海军没有必要在世界的我们这个地区存在” 他说:“由于苏联研制了新的洲际弹道导弹,他们现在有能力从苏联本土发射台发射打击在新西兰的目标的导弹。虽然这是一个难以相信的技术成就,但对新西兰来说,这是一个严肃的现实。” 马尔登说,新西兰正有意识地努力扩大同日本的关系。 他说:“在不远的将来,我期望新西兰和日本将有必要对海洋法会议的含意和建立二百浬经济区达成妥协。 “我们是小国,日本是大国。新西兰将不得不努力确保我们同日本的经济来往给两国带来同样的好处。” 【合众国际社伦敦四月十四日电】马尔登在英联邦和外交记者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发表讲话说,“没有人会百分之百地相信美国承认它的国际职责,但是美国有一种重新这样做的倾向。” 他说,“与美国放弃国际职责有关的那些国会议员在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将失去席位。” 马尔登还说,“我希望有一位对美国的全球性职责具有正确认识的人当选为总统。”
4. 尼泊尔首相吉里欢迎中印互派大使
【德新社新德里四月十五日电】尼泊尔首相图尔西 ·吉里表示欢迎印度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行动,并说,这将使夹在印中两国之间的尼泊尔的“大部分难题”得到解决。 吉里在加尔各答对记者说:“我们将很高兴看到印中关系开始比较缓和。这总是对我们大家都有益处的。” 吉里说,印中关系正常化解决了尼泊尔的问题,因为“报界有时说我们反印,有时候说我们反华,有时又说我们对它们保持等距离关系。” “经常给我们扣很多帽子………我们希望同印度、中国和所有邻国都保持友好关系。”
5. 《印度时报》社论:《值得欢迎的一步》
【本刊讯】《印度时报》四月十六日发表社论,题为《值得欢迎的一步》,摘要如下: 在驻华大使离任十五年之后,印度政府决定派一个高级外交官到中国去当大使,将受到这里大多数人的欢迎,认为这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个步骤。这并不是说,双方观点上的分歧以及它们双边关系中的困难在互派大使以后马上就会开始消失。所以不会如此,理由很明显,因为这种分歧,特别是在它们对苏联在世界上的作用的评价的分歧,相当尖锐;同时,双边关系中的困难也是不容易克服的。举一个例子来说,任何人要是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对边界争端取得满意的解决,那就太天真了。但是,在两国政府至少愿意使双方打交道的方式文明一点以后,诸如此类的问题看起来就可以好办一点。过去五年来中美关系的改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和中国都能做到在某些领域内合作的话,那么印度和中国之间虽然有长期悬而未决的尖锐分歧,也没有多少理由不能做到这一点了,当然,前提是,双方都要表现出谅解和忍让的精神。
6. 路透社评马尔登将访华
【路透社北京四月十五日电】新西兰总理马尔登本月将成为中国新总理华国锋上任以来会见的第一个政府首脑。 这位新西兰领导人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两国建交以来访问中国的第一个惠灵顿总理,他在这里将受到特别的欢迎,因为他最近对苏联在印度洋和安哥拉的扩张行为发表过强硬的声明。 消息灵通人士说,双方要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贸易问题,尤其是两国之间在船运方面的困难,因为目前的贸易量还不足以开定期的货船。 预料,双方要讨论的其他主要问题是东南亚形势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情况。 马尔登将在访问伦敦、巴黎、汉城和东京之后到达这里。他计划在五月五日离开中国,然后从香港直接回国。
7. 新加坡外长谈新中关系和他访苏情况
【法新社新加坡四月十四日电】新加坡外交部长拉贾拉南今天在这里表示,新加坡不大可能在李光耀总理下个月对北京进行友好访问期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拉贾拉南重申,新加坡将是最后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东盟国家,这是说明新加坡官方最近对这个问题的考虑的第一个迹象。 他在对苏联进行了一星期访问回国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新加坡对自己的政策是始终如一的,“始终如一就是说什么就做什么”。 他是在印度尼西亚纷纷猜疑新加坡也许会在李先生五月十日开始的访问期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作此保证的。 拉贾拉南在谈到他对莫斯科的访问(在这期间,他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了两次会谈)时说,他们广泛地讨论了国际、区域和双边问题。 当记者问到苏联在巴厘最高级会议后对东盟的批评时,拉贾拉南说,葛罗米柯对于东盟是否会成为一个军事组织有一些保留看法。 记者问他们是否谈到李先生下月访问中国的问题,他说,他确实把这件事告诉了苏联领导人。“我告诉他们,我们一贯的政策是同所有的大国都友好,而不想卷入他们的冲突”。 他说,他指出李先生访问过美国和苏联,“我们对哪一国都没有偏见”。